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说话技巧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39-01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测试。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项要求测试人必须按照选定的题目连续说话,3分钟内说的所有音节均为评分依据。“命题说话”项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方言区应试人最惧怕的一道题。这道题,不允许事先写成文稿照着朗读,语言要表现得流畅、事件要叙述得完整,而且不能出现方言色彩。命题说话占总分100分钟的40分,因此想要在测试中得到一个好成绩,必须在这一题型上拿高分;而要在此题拿高分,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87分以上)。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分别于2013年5月、2014年1月发文《关于做好2013年幼儿教师普通话达标培训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做好2014年幼儿教师普通话达标培训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全市各幼儿园(公办、集体办、民办)中普通话水平未达二级甲等的幼儿教师。其中年龄未满50周岁的,必须参加达标培训、测试;鼓励年龄超过50周岁的幼儿教师参加达标培训。”
相关法规和职业素养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普通话水平,而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与此却有着一定差距。因为历史原因,许多乡镇的幼儿园教师未受过专业系统的普通话训练,基础较差,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少数教师用方言教学的情况,大大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和许多考生一样,“命题说话”项一直是幼儿教师进行普通话测试的难关,结合多年来在培训和测试中总结的经验,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效果会更好:
1 思维训练,做到“有话可说”
命题说话,就是考生围绕一个话题连续说满三分钟。许多幼儿教师觉得困难的就是没有那么多的话语来填满这漫长的三分钟。辅导教师要指导考生进行思维训练,使他们具有快速思维能力来组织语言,说话时,思维开阔一点,顺畅一些,说话的方向就多一些。
1.1题目归类,化繁为简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提供的说话题目有30个,分析这些题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叙事类:愿望、旅行、童年记忆、假日生活、成长之路、我和体育、成长之路、学普通话的体会、谈谈服饰、风俗、美食;第二,记人类:尊敬的人、朋友、喜欢的明星、所在的集体;第三,议论类: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谈社会公德、个人修养。这样归纳一下,就可以分为两大类:叙述类和议论类。同类题目的表达方式差不多,就减轻了训练和测试压力。
1.2材料细化,化难为易
许多经过分类之后的话题可以使用一个材料,即一个材料可以用在不同的话题中。在材料的准备上,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有亲身经历的故事来说。作为幼儿教师,准备一些平时工作中和同事、与学生相处的趣事是非常容易的。这些材料就可以用在我的理想、我所在的集体、我的成长之路之类的写人记事类题目中。我们还可引导考生准备一次难忘的旅行故事,可以用在我的假日生活,也可以用在难忘的旅行、我向往的地方、我的成长之路等。像这样的材料,准备的时候尽量把细节强化、把故事讲述完整,这样既可以适当拓展、也可以自然过渡。
1.3材料组合、完整话题
归纳了材料的性质,细化了材料的细节,在测试时,还应指导考生注意说话的顺序和技巧。说话可以看作是口头作文,但我们并不建议考生用太花哨的结构去组织。三分钟说话,只需要考生说满三分钟,至于能否开头结尾对应,是否呼应中心,强调重点,这些都不是考察的重点。说话时,应注意说话的顺序,做到有条不紊,娓娓道来。
2 技巧训练,做到“有话会说”
2.1提高语音的标准程度
在考前培训中,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提高考生的语音标准程度。首先,纠正声韵调。声韵母训练要指导考生找到正确的方音位置和发音方法。尤其针对吴方言去的前后鼻音问题,指导考生找出发音部位的不同,进行纠正。另外,声调的调值要读到位,尤其是上声的调值,避免读成半上。
2.2规范用词造句
在说话中,除了语音规范,词语规范也是考核之一。在准备说话中,应该指导考生避免出现方言词汇和病句。对于一些网络流行词语、新词语也应该慎用。语句要通顺。句子成分完整,注意词语搭配得当。
我们还应提倡多用口语。虽然书面语很典雅,也很有表现力,但是在考试中使用过多书面语不仅会让整个说话有了背诵或朗诵的味道,更容易出现错误,反而不能取得好成绩。
2.3培养对象感
许多考生在测试时,往往因为紧张而影响正常发挥。在考前训练中,我们也应多指导学员放松心态,调整心情,从容应对。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对象感。在说话时,很多考生会觉得手足无措,如果把考试时面对的电脑想象成是自己的朋友或者是自己的学生,说话就像是自己平常的对话或者是上课,那么考生的心理压力会小很多。
在针对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测试培训中,经过以上几方面的训练,让考生摆脱固有思维的桎梏,掌握一些考试说话的技巧,养成良好的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在测试中获得较高的成绩,使“瓶颈”变成“通途”。
参考文献:
[1]李元,陈宣.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的训练策略[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纵观古今中外,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际交往的频繁和扩大,口才艺术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儿童少年时期就开始口才培训,引起了所有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阳光口才培训学校力主培养少儿口才训练,让孩子从不敢说话到敢说话,从会说话,到说好话,让每一个孩子能自信上台,精彩展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一.课程安排:
启蒙班(一、二年级)
课程内容:发声发音技巧、讲故事、表演儿歌、看图说话、无实物表演、相声。
成长班(三、四、五、六年级)
课程内容:发声发音技巧、诗歌朗诵、配乐散文朗诵、故事表演、激情演讲、看图思辨、即兴主持、演播室主持、童话剧、播报新闻、小记者培训、主持人仪态训练。
开办音频和视频两个特色课,充分锻炼孩子现场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孩子镜头感,为孩子创造上镜机会,从而激发自信和胆识。
每课两小时,每月八节课,均安排在周末。(如果有特殊情况,课程可做调整)
CRS一直是令呼叫中心管理层比较头疼的问题,从开始的招募,到培训,再到上岗试呼,项目调整直至个人定位,这一系列的工作足够让管理层头大不已,弄不好你刚培训好人家来了个“我不伺候了”,那你的工作可就前功尽弃了。所以说招募的时候不是选最好的而是选最合适的。
招募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培训了,由于很少人接触过呼叫中心,对呼叫中心的工作更是知之甚少,对于呼叫中心工作将带来的困难和压力很多人估计不足,认为也就是打打电话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经过培训之后一旦接触工作岗位,很多准CSR在三个月之内就会流失。所以在最初的培训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的培训不仅包括服务态度培训、音量语速培训、说话技巧培训、KEY WORD捕捉培训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心理调整培训,心理减压培训,在很多不规范的呼叫中心是没有这两个环节的,完全靠CSR自己调节,所以人员流失会很严重,即使人员不流失工作热情也不是很高。
在最初阶段,我们需要给新员工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最基础的培训内容,态度、音量、语速、甚至音色,我认识一个电话销售人员(以前是,现在作市场),听她接打电话真是非常有意思,给陌生客户打电话的时候声音动听得让你如醉如痴,包括那迷人的笑声,清爽的应答声,总之你会觉得和她说话是一种享受,愿意和她说话,不愿意挂断电话。可是当她给熟悉的朋友打电话是就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粗犷、豪迈、不拘小节甚至偶尔会听到一些骂声。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孔,在生活中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你不能称之为虚伪。尤其是在单位,你的领导喜欢你有不同的面孔。尤其是作为CSR,时常换上不同的面孔也是自己心理调解的一种重要方法。
基础的培训过后主要就是沟通技巧培训,这个环节很重要,主要是分析消费者类型及特点介绍与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位,不同消费习惯等类型消费者的应对技巧。
经过这些培训之后还有就是项目培训,尤其作为外包呼叫中心来说,会接触到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的业务,在项目正式运营之前,CSR进行相关行业培训,产品知识培训,产品卖点培训以及与竞品相对优势培训都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改革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的研制和使用,顺应了形势的发展,符合大范围、大容量测试的需求。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简称“人测”)相比,2007年以来各地开展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机测”)在测试环境、测试设备、测试程序、测试人员与测试管理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改变。
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情况分析
就应试人普通话等级要求而言,与以前分散的、大规模人工评测相比,各等级一次性达标率普遍下降,且随等级上升而渐成下降曲线。据笔者对本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点近一年1400多位应试者不完全数据统计分析,全校一次性合格率平均约为71%(二级乙等为合格),与前期人工测试的一次性合格率平均为95%相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据分析,造成合格率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计算机辅助评测的语音标准在各等级的语音采样因素;二是第四项说话“人测”新的评分标准的因素;三是应试者自身水平、态度因素;四是普通话教学与培训情况因素。
笔者认为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是人工测试向计算机辅助评测过渡阶段出现的现象,是可以通过加强普通话的培训和教学得以改善的。
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前的普通话培训情况分析
(一)教学培训偏重理论,轻实践,方法单一。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许多应试人在第一、二题的字词测试中都能做到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但到朗读尤其说话时,吐字说话就显得生硬不自然,方音时有流露。这说明学生没有将课堂的正音练习融入具体的口语表达之中,缺乏对普通话综合语感的把握。这与教师在普通话培训中偏重理论教授,缺少实践,只重视语音训练,忽视普通话的表达训练有关。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侧重点不同。有的重理论,轻实践;有的只练习,不介绍理论,应试人缺乏系统的普通话知识,达不到推普的目的。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有的教师压缩培训时间。有的应试者只是在临测前接受教师的临时辅导,内容多是机测的注意事项,几乎没有也不可能涉及普通话语音的系统培训。这种短平快的培训测试模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它没有留给应试人应有的消化培训内容和自我练习、巩固及准备的时间。学生自我练习的时间太少,其结果便可想而知。
(二)应试人测前心理表现各异。
我们在培训中发现,有些应试人语音面貌较差,短时间难以达标,自卑心理使他们在训练时羞于开口,不愿练习,患得患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自然测试难以合格;有些应试人自认语音面貌较好,不重视培训甚至不参加测前培训就直接上机考试,临场发挥不好,导致未达标;有些人功利心强,只为拿证书,不接受理论培训,缺乏系统的普通话知识,达不到推普的真正目的。
以上存在的问题是要认真研究的,只有加强培训教改,才能解决测试的效度。
三、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下的普通话培训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进。
1.介绍机测模式,增加上机练习时间。
十多年的人工评分的模式深入人心,并为广大考生所普遍接受。而机测是一种全新的测试模式,应试人从心理上、操作上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和不适应性,因此,测试组织部门应就机测的模式和要领对应试人员做好充分的测前培训工作。比如测试时应该采用中等音量(即两、三个人之间正常交谈的音量);考试时应保持适当的语速,一个字一个字念清楚。常见的问题是读得太快,字与字都粘在一起,每一个字都不清晰,都有缺陷。按评分规则,缺陷都得扣分,结果,得分自然不会高;测试时,前三项如果有“漏读”现象是要按字扣分的,所以要注意避免漏读,即使有不认识的字,也应揣摩着读一下。要注意的是,看着电脑屏幕考试同看着书面材料考试的感觉会有些差异,换行时有可能发生漏行的现象。建议读字、词两项时换行可稍放慢速度,看清后再读,不要漏行(最容易漏行的读单字项,行与行单字的颜色已设置成蓝黑相间,以便把握);朗读时要注意语义连贯,也不要漏行。
2.重视机测前的心理辅导,消除紧张心理。
在测试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形式的特殊性和机测技术的改进,加上许多应试人都是第一次参加测试,缺乏对测试的了解和准备,以致在测试中表现出焦虑紧张的心理。大部分应试人在培训和测试时焦虑程度过高。心理学研究指出,适中的焦虑水平能促进社会技能的获得,而焦虑水平过高则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不良的培训测试心态不仅直接关系到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高低,而且关系到普通话在全社会的真正普及和提高。为此,在培训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适量加入应试心理教育的内容,采取各种途径激发应试人的学习动机。这样不仅能客观上提高应试人的通过率,而且是圆满实现测试目的的有效保证。
教师要根据测试的性质、测试大纲的要求,阐明计算机辅助评测技术对第一项“读100个单音节字词”、第二项“读50个多音节词语”、第三项“短文朗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对于前三个项目来说都是读音非常标准、语流语感十分规范的客观性测试。保证给每位应试人预留必要的自我练习和准备时间,它有助于消除应试人不必要的紧张心态,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练习词语,反复朗读作品,准备说话题目,提高通过率。
3.培养普通话思维习惯,重视语感实践。
学好普通话的目的应该是提高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正如前文提到的许多,应试人在第一、二题的字词测试中都能得到较高分数,但在“说话”这一道题中,却表现得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语言表达严重脱节。有的人将网上的范文下载后直接背诵,缺乏口语化,语流不自然。这说明他们没有将课堂的正音练习融入具体的口语表达之中,缺乏对普通话综合语感的把握。
平时学习普通话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学会用普通话的习惯去思考。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会在头脑中形成语汇,在方言地区长大的因为从小接受的是方言,所以头脑中思考问题时用的都是方言,在他们想说普通话的时候就需要多一个“翻译”的工序,反应自然就会慢一些,在考试时说话的环节就容易出现脱节,一旦着急紧张还容易卡壳。所以学生在平时要注意培养普通话思维习惯,强化口语训练,重视语感实践。
普通话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切入点,以普通话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包括理论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掌握两个方面。理论知识传授的目的是语言能力的培养,应结合语言实际,做到“简明、形象、实用”,深入浅出。只有做到在不同的场合方言思维与普通话思维的自由转换,即在公众场合能完全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表达,才可以说掌握了普通话的内在核心因素。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1.改进正音方法,攻克方音难点。
培养良好的读音习惯,增强规范读音意识。改进正音方法,攻克方音难点。声韵调的训练是为朗读、说话的表达打基础的,可以结合朗读作品来练习。比如:在讲平翘舌音的时候,可结合作品5号,让学生找出400个音节中翘舌音和平舌音,并统计个数,了解平翘舌音在口语中的出现频率,将其放在语境中学习,从而加强认识,认真纠错,加深印象。二乙段的学生声调上的错误很少,主要是缺陷,尤以阳平、上声明显,阴平、去声次之。普通话声调调值的特征是高扬成分多。教学中要注意把重点放在声调的调型上,特别是上扬的调型,要求多练习。变调中的儿化部分,学生存在错误比较明显的是ou、u的儿化,如老头儿、眼珠儿。缺陷明显的是ao、a、o、e、iao、uo的儿化,如刀把儿、干活儿、小鸟儿、草稿儿,要重点培训。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录像摄影设备、电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发音部位图的展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微格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使普通话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更能让学生对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有一个清晰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训练,效果不言而喻。
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普通话训练,扩大了学习语言的空间。现在许多省语委办的语言文字网和高校校园网中都设立了“普通话教学”一栏,根据普通话教学与测试内容进行板块分设:普通话发音技巧与语感训练、经典作品吟诵欣赏、朗读语感训练、优秀话题说话作品赏析等。如普通话发音技巧与语感训练是为系统学习语音知识、发音技巧和语感训练的学生设计的,主要辅导方式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语音讲解,讲授语音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并对发音规则、方法、技巧作详细解说,插入相应的动漫口型图,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示;示范朗读,针对难点语音、语流作示范朗读,让学习者观看示教口型,掌握发音技巧;作品领读,并在领读时对篇章情感、停连、逻辑重音、轻声、儿化、多音字词、语流中的音变等重点问题加以提示。另外,在普通话教学网络中可设立易读错字词库,纠正错误读音;还可设置复读软件,在反复跟读中纠正发音,建立普通话语感。网络多媒体教学能体现个性化教学优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安排进度,随意重复未掌握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达到别的教学形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世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1980,(1):17.
[2]孟广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手册[M].吉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关键词:普通话 测试 技巧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标准参照性考试,主要考查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流畅、规范程度。随着普通话测试的深入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广泛认知。作为应试人,要想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测试前充分的准备和刻苦的训练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应试技巧,也有助于减少失误,发挥应有水平。笔者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构成和每道题的测查目的,针对平时在普通话测试中常遇到的情况,总结一些应试技巧,以供参考。
一、测试前的常规准备
1.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内容和检测的目的要求。所有的应试技巧都是针对检测目的而来的,明确了这一点,训练的目的才能明确。
2.根据自己的普通话水平,确定自己实现的目标,找出语音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语音的改变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是不现实的。应试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阶段训练目标,这样才能增强信心,提高训练效率。
3.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口语测试,应试人发音的质量好坏对成绩影响重大。在测试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应试人明明是能发出某个字的读音的,但由于平时训练时对发音的质量不够重视,出现声母发音松弛、韵母动程不到位等情况,被判为缺陷,从而失分了。因此平时训练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力求标准,也就是我们平时在体育比赛中常说到的“该拿的分一定要拿到”,否则考试时想马上纠正这种的发音习惯是很难的。
二、备考的技巧
应试人进入考场到正式考试,一般会有10-15分钟左右的备考时间。拿到试卷后,应试人如何合理安排备考时间至关重要。根据平时的经验,备考的顺序最好应按测试项目从后往前安排,即先准备说话题,再到朗读、选择判断、多音节词语、单音节词语。
1.说话题的备考。说话题一般有两道备选题,且说话题是测试试题中唯一没有文字凭借的题,难度较大,建议先准备此题。首先选择好说话题目,接着构思话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因准备时间有限,此时不宜把说话题从头到尾构思完整或回忆一遍。
2.朗读题的备考。朗读应是平时训练的重点,确定好朗读篇目后,重点是把文中的难字读音和长句、关键句的停连及语调熟悉一下即可。
3.选择判断题的备考(有些省市不考此题)。选择判断题共有3个小题,备考时要特别注意第3小题,因为一些句子只是因语序不同导致不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
4.多音节词语的备考重点是找出难点词、轻声词和儿化词并练读一遍;有三个及以上音节的词语,要注意词的轻重格式。如对轻声词不够熟悉,不能很快就找出,建议不如放弃,把精力放在难点字、词上。
5.单音节词语的备考:快速浏览一遍,看有无不认识的字和把握不准的字。遇到把握不准的字时,可把单音节字组成双音节词,在词中定音或通过形近字的辨析,找出细微差别,确定读音。如“拨”和“拔”,“拨”比“拔”多一撇,就是因为多了这条“小棍儿”才能拨。
三、测试时的技巧
1.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主要检测应试人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准确程度和规范程度,要求应试人对每个字的声母韵母都读得准确到位,声调要正确饱满。应试人发音时不能像平时那样松弛、模糊,声母要有力度,韵母的动程要完整,以免出现大量的缺陷音。声调上要力求调值准确,特别是阳平不宜拖长,以免中间出现拐弯;上声要避免发成211或2143。其次要注意语速,语速过快容易导致韵母动程不完整,上声容易发成半上;语速过慢或重复多,容易造成超时。遇到多音字时,可任读其中一种读音,建议选择把握大的读音,如“撒”可以发sā,不发sǎ。
2.第二题是读多音节词语。该考题除测查应试人声、韵、调的发音规范程度外,同时测查应试人的上声、“一”和“不”的变调、轻声、儿化等语流音变的准确自然程度。应试人测试时,一方面要重视声、韵、调的准确饱满,另一方面要注意读好音变,特别是轻声和儿化,轻声要突出短而轻,儿化词语的“儿”要与它前面的音节融成一个音节。此外词语的轻重格式也是本题测试的重点,不要把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读成一个个字的叠加,如“电话”应读成中・重格式而不是重・重格式,“自治区”应为“中・轻・重”格式而不是三个音节都读成重音。只有正确掌握了词的音变和轻重格式,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音自然连贯,具有标准普通话的韵律。
3.第三题是选择判断题。这一题是从三个方面考查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同时测查语音的标准程度。测试时首先要保证选择正确,其次是读准。
第1小题:词语判断。要求选择并读出普通话的词语。此题选择上一般不会出现较大错误,读词语时要注意轻声词、儿化词的读音。
第2小题:量词、名词搭配。此题的数量词与名词的数量是不等的,应试人测试时要按名词的顺序找到符合普通话表达习惯的数量词,进行搭配,因此一个数量词可能会多次使用。因受方言习惯的影响,一些应试人常会出现搭配错误,如“一所学校”搭配成“一间学校”等。另外还要注意“一”的变调和轻声词语的发音。
第3小题;语序或表达形式判断。要求应试人选择读出每组里的普通话句子。此题选择出现错误的不多,常见问题是很多应试人读句子时忽略了语流音变,如轻声、儿化、“啊”的音变等等,如“这朵花儿真香啊!”中的“花儿”应读成huar,“啊”读成“nga”。
4.第四题为朗读题,主要是测查应试人在有文字的凭借下,语流当中体现的普通话标准程度。重点从有无音节错漏、声韵系统缺陷和语调偏误,以及停连是否得当、流畅程度如何、语速是否适中等几个方面考查。
与同样是30分的说话题相比,朗读题是有文字凭借的,考试时要力争拿到高分,因此应试人在测前就应该充分熟悉朗读篇目。广西普通话培训教材《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在每篇朗读作品后都标注了拼音,应试人要利用好这个资源,加强对难字、多音字、轻声词和儿化词的练习;对于一些长句或容易出现停连不当的词语,要标注符号,加强练习。测试时注意语速不要过快,做到“快看,慢读”,在读准字音、确保不漏字添字的基础上,要自然流畅,尽量不回读、不磕巴。如果一句话中有一两个音节读错,也不必紧张,将错就错,继续读下去,因为有时回读扣的分比读错更多,且给测试员造成不流畅的印象。
朗读尤其要注意克服语调偏误的问题。语调偏误主要指字调、句调带有方言或其他语言的色彩,词语的轻重格式、节奏与普通话语感有偏误。如字调的升降幅度过小,调域狭窄;几乎字字重读,缺少轻音;句调缺乏变化;字音的长短、轻重变化不大,节奏感较差。因此如果应试人平时说话调值偏低的,考试时稍微抬高调值,读准字调,并根据文章内容,把握好语句的高低、升降变化,注意语流音变和词语的轻重格式,将文章读得更加自然。
5.第五题是说话题。要求应试人选一个话题说3分钟话,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材料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
这道题是很多应试人发怵的一道题。其实如果仔细分析30道说话题目,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题目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关系非常密切的,也是我们平时聊天常涉及到的话题。因此我们首先要克服畏难心理。测前可以把说话题进行分类,给每种类型的题目设计说话思路,如写人的,可以说人物的年龄、外貌、性格特点、他与我之间发生的故事和对我的影响等等,再为每类题目准备一、两个例子,这样就可以减少说话题的数量,减轻备考时的难度。测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事例,这有助于我们有话可说,说得精彩。(2)多举例子,而且是并列性的例子,例如“我喜欢的节日”可以是多个,每个节日举出一两个有特点的活动或喜欢的理由,内容就更丰富了。如遇到议论性的话题,提出观点后,也可用多个例子从正、反方面来说明观点。(3)少用概括性的词语、句子,多进行细节描写。(4)词汇、语法要符合普通话的规范。有些应试人学习普通话只注意语音的准确,这远远不够,说话时还要克服方言词汇和语法。如广西人容易把“自行车”说成“单车”,容易把“一辆车”说成“一架车”,或者把“我先走”说成“我走先”等等。(4)尽量发准使用频率高的词,对自己把握不大的词可以进行同义替换。如选择“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这道题,讲壮语的学生就要注意“普通话”这三个字的发音,因为整个说话过程中这个词会多次出现,如发不准,就大大影响了语音的准确性。再如有些应试人发“an”韵母时会出现鼻化现象,那么就不要说“阳光灿烂”而改成说“阳光明媚”。(5)调整心态,保持语速适中。有的应试人选到自己熟悉的话题后,不禁喜出望外,说着说着就会加快语速,而忽略了语音的正确;有的碰上一些意外,如有些应试人把自己原先准备好的内容说完后,时间还未到3分钟,不免紧张,一时不知再说什么才好。这时应及时调整心态,可以再举例说明。(6)语调要自然流畅,不能像背书,尽量多使用口语词,多用短句。
任何的应试技巧都是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的,“临时抱佛脚”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以上所述仅为一般常用的技巧或个人的一些经验总结,每个应试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提高应试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生说话 能力 培养 敢说 能说 会说
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结构而成,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我国语文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虽有注意,但做得还十分不够,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探讨,以期引起 更多人的关注。
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和有序性原理,我们应该按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制订科学的训练体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分科型实验教材,对说话的培养有一个较科学的训练序列:初一:复述;初二:概述;初三:论辨;高一:辩论、演讲;高二:专题发言、辩论;高三:专题发言、论文答辩。这些训练序列,是有参考价值的。在具体措施上,我们则应抓住以下三个环节,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整体的培训:
第一,创设语境,鼓励学生“敢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大敢说话,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师道尊严”、“大人说话小孩听”,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我讲你听”的教师“一言堂”。另外,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导致了学生自我封闭心理的 产生,因而,学生不敢也不愿多说话。
据此,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首先,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摆架子,要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平等地与自己讨论。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自觉“对外开放”,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大胆发言。有些学生在小“语场”敢说,大“语场”不敢说;熟悉“语场”敢说,生疏的“语场”不敢说……。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语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内外结合,反复训练,使学生“敢说”。这是从外因入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二,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能说”。激励学生敢说,这是第一步。学生敢说,但有时却又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或者非说不可,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思维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 .基于以上两方面,我们应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整体培训,才会真正使学生“能说”。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或复述、或概述、或辩论、或作专题发言。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聚敛思维,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反复训练,思维和说话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则可让学生口头作文,即席演讲等,这是发散思维的训练 .学生会想,会思维,也就能说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整体训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培养学生将话说得清楚,让人听得明白。
第三,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会说”。“敢说”是基础,“能说”是基本要求,“会说” 才是目标之所在。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智力的综合体现,它需要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说话技巧的训练内容大体有如 下几点:首先是语音和语调。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表达的意思 便有较大差别。所有这些,应训练学生注意准确运用。
再次便是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喜、怒、哀、乐,各有所异,说话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应有异。所有这些,都应具体训练。此外,因说话时目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应采取什么样的措辞变化,如何把话说得大方、得体、有条理、切合语境,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 “副语言”等,这都要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学生掌握了这些说话的基本技巧,他们便会因时因地因 人而异,变得会说了。
关键词:幼儿师范;语文教学;口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243-01
口语表达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的特定语境中,听、说双方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种独特的能力。从社会需求上看,口头语言是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幼儿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口才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锻炼好口语表达能力,为我们幼儿机教育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幼儿师范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心理素质训练
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面对观众时候才能够真正做到表达流畅,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先帮助学生度过心理素质关,下面两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可以帮组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心理素质。
1、幼儿师范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多开展课堂讨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耐尔・卡耐基创办的口才训练班有一个规定,即“在每一堂课里,每个人至少有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站起来讲一段话的机会”。他认为理由很简单,要学好游泳,就得到水里去,要学讲话就得多开口。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创造机会,才能不断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丰富词汇,培养概括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连贯的说话技能和有选择的突出重点的说话能力。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内容着手复述,很容易掌握所复述的内容,而且复述效果会越来越好,学生感觉也越来越好,心理素质随之增强。
二、普通话训练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中明确规定师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达到这样三个要求:
1、能说较标准的普通话,达到或接近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标准。
2、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谈和朗读。
3、能掌握各种教育教学口语形式的表达技能。
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点培训内容就是学生的普通话培训,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自很多地方,都带着各地的方言,若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该着重从普通话培训着手。对于语言感兴趣的同学,普通话培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对于有的同学,老师则应该想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同学们进行普通话训练。
三、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指导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除了语文教材提供的有关资料外,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提出更为实用的训练方法。
1、提醒学生注意咬字发音的准确性,力求出言吐语纯正如水,克服爱说口头禅、语无伦次、任意粘连、重复罗嗦等语病,尽量把话说顺、说准。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有的学生N、L不分等情况,教师应给予特别关注,从发音动作开始加以纠正。
2、提醒学生注意说话的姿势美,做到神情自然,落落大方。针对个别学生发言时习惯有搔头摸耳、手舞足蹈等不雅动作,教师可建议他们面镜练习,让他们在自己的监督下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3、提醒学生注意说话的条理性。学生说话前应先在脑中形成一个提纲,发言时,不要一句接一句地去想,而是把要说的意思按照逻辑顺序择出几个最关键的词,然后生发开来,连词成句,连句成段,避免语无伦次的窘况。
二、三年级时,学生已基本适应校园生活,普通话水平也已有很大提高,此时再安排单纯的普通话训练,学生会觉得单调乏味。因此,这一时期,教师应依托口语课安排交际口语的训练,教授发声技巧和一般的交际口语技巧,训练学生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流畅地表情达意,并能听辨语音优劣。学生已基本掌握普通话及交际口语技巧,作为师范生,此时的训练重点是教育教学口语。教师可依托教材教法课程进行导入语、讲授语、启发语、小结语、评价语等专题训练。另外,学生态势的端庄大方、语言内容的评析能力此时也应得到重点关注。总的说来,口语训练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基础的语音训练到专业教师口语表达训练的原则进行。在训练的过程中应重视评价和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语音面貌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有明确的努力目标。
【关键词】沟通;心态;感知;人际关系
50年前,因为世人多是还没做就开始说,说了也不一定做,而闻一多先生是做了才说,甚至做了也不说,臧克家盛赞闻一多先生是行的巨人,言的高标。但今天我们不再希望成为这种埋头苦干的行的巨人,想要能干更希望会说。可谓上到政府,下到企业,无一不强调沟通重视沟通。作为个人,现代人更是把沟通当作了生活的一种基本技能,和谋求事业成功的基本工具。沟通成为当前管理培训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到处在讲沟通,到处在谈沟通。但是,我们的管理课程,大多过于强调沟通技巧,几乎给人一种错觉,觉得学习沟通,就是学习沟通技巧。对此,笔者一直心存疑义。沟通技巧是沟通能力的最基本构成要素吗?难道只要沟通技巧提高了,沟通能力就自然提高了,所有的沟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吕氏春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邾国过去缝制铠甲使用的是丝绵,公息忌对邾国的国君说:“不如用丝带。”邾国的国君说:“好吧。”于是下令制铠甲必须使用丝带。公息忌因此也命令自己家中制作铠甲用丝带。有人在国君面前中伤公息忌说:“公息忌所以建议用丝带,是因为他家中制作铠甲都用丝带。”国君听后很不高兴,下令不准再用丝带制铠甲。整件事听起来挺可笑的,但相似事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为什么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建议,连听众和说者都没变,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在国君心存猜忌之前是有忠心为国献良策,在国君心存猜忌之后成了存私心为己谋私利。我们知道,不是话变了,也不是建议变了,甚至于也不是时势变了,是听的人的心态改变了。一旦心态改变,它所感知到的,所能感知到的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沟通是一种感知。也就是说,沟通不取决于信息的传递者,而取决于信息的接受者。因为沟通依赖于信息的接受者的感知,是由信息的接受者的感知最终决定沟通能否达成,以及最终达成的是什么样的沟通。信息的发出者,不论你如何会说,说得多漂亮(采用其他沟通形式,例如说和唱,也一样),你并没有实现沟通,也不可能实现沟通,因为你只是使接受者可能或不可能感知到什么。最后的沟通依赖于接受者是否能够感知愿意感知,以及感知到什么。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感知不是逻辑,而是经验。这首先意味着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总是一个整体,个体特征只可能作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正如我们不可能把一个人分为手、脚、头和躯干,我们不能把语言和姿态、口气、环境、文化和社会因素分开。当我们在听一句话的时候,我们听到的不是这句话,听到的是这句话背后的很多很多。我们不仅听到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还听到了说话者的语气和姿体语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提出沟通赢在细节,在生活中只有那些关注到细节的沟通者才能长久成功。沟通中有句谚语:“每一次的沟通都影响着人际关系,每一份人际关系又影响着沟通。”这句话在生活中时时得到印证,可说是沟通中的真理了,其心理学的机理也在此。当我们听到别人谈话时,我们和说话者之间的关系会影响我们对说话者意图以及可信度等的推断和假设,最终影响我们对话语的感知。也就是说,我们在听话时还听到了我们和说话者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常常发现,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即便语气情感完全一样,听到我们耳中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公父文伯的人,在鲁国做官,病死之后,有两名侍妾为他在家中自杀。公父文伯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并不悲伤哭泣。随嫁的侍妾说:“哪里有儿子死了母亲不哭泣的?”公父文伯的母亲说:“孔子是个贤明的人,被鲁国弃置不用,去周游列国,文伯却不去追随。如今他死了,侍妾却为他自杀。可见他对有德的长者不亲近,对侍妾却宠爱过度了。”这话出自母亲之口,大家都认为这母亲很贤明,但若是这话出自他的妻子,恐怕我们感到的多是妒嫉。为什么?因为说话的人的身份不一样了,我们对于他们的语气和假定就不一样了。对于母亲,我们认为母爱最无私的,天下会有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而对于妻子我们常常假定这种对于丈夫的情爱是自私的独占的,很多时候还有着利益的结合在其中。
记得一次因为处事不当,我被人误解了。想要解释希望能消除误会,但是话说出来后连我自己都觉得苍白,不能取信于人,只好放弃。当时很难受,和父亲说起。父亲淡然的笑笑认为很正常,只是指出了我的不对之处,希望我以后能处理好,说道:“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的话该说,有的话不该说。有的话是真的是对的,但它仍然不必说,甚至不该说。决定话该不该说的不是话是否真实,或者是否正确,而是时间、环境、场所,特别是你说话的对象。”
确实,同样一句话,只因为说的人不一样,或者听的人不一样,得到了的结论和感受就完全不一样,更别说还存在说话的时间、地点、场景的差别。
后来在听首席华人管理专家余世维博士讲有效沟通的课时,听到余世维博士说道:“沟通首先要把握三点:①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②什么话说起来有技巧,什么话说起来没有技巧;③什么说话的能力要加强,而什么说话的能力不需要加强。”对父亲的智慧不由更加折服了。
讲到我的父亲,父亲学的是国文,根本不知道管理为何物,而且已退休多年,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在世人眼中是一个已经远远落后时代有些迂腐的老人。为什么他能够无师自通的体悟到这个沟通要旨,而我这个学习管理花了相当的时间研究沟通的现代人却无法领悟?我想,这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道德建设,强调做事先做人。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谓最为深远,其代表人物孔子就把治国平天下追述到齐家,又由齐家追述到个人的修身,认为人管理好自己是管理好社会的前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除了一个人应该如何遵守社会秩序维护家庭和谐安身立命的规矩之外,也包括了很多处世的智慧。孔子就曾说过:“不察颜色而言者瞽”(意即不察言观色就开口说话的人与瞎子没有什么差别),认为人应该看人看时看景说话。据史记记载,孔子在自己的乡里,容貌恭敬温厚,好似不大会说话的样子。他在宗庙祭祀和朝廷议政时,却言辞明晰通达,只不过态度还是恭谨小心罢了。可见,孔子自己就是个深谙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什么说话的技巧需要加强,什么时候说话的技巧不需要加强的智者。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若看作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目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中国国学的这个评价应该说是很中肯的,很深刻的。
关于感知我们还知道,我们只能感知到我们感知范围以内的事物。正如我们不能听到一定频率以上的声音一样,我们觉察不到超出我们的感知范围的事物。人性决定了,我们倾向于看到我们期望看到的,听到我们期望听到的,对那些与我们的意愿不符合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常常发现,当沟通双方存在误解,或者是相互缺乏信任时,沟通往往完全失效,甚至最真实的话也会受到排斥不被采纳。我们知道,当我们对一个人失去信任后,我们不止不再相信他的某一方面,我们不再相信他的整体,包括方方面面。我们不但不再相信他的话,还会在他的话中找到种种蛛丝马迹证实自己的不信任,使不信任进一步加强。正如大家都知道的,人际关系是最经不起揣摩的,一旦有了猜忌开始揣测,裂痕只会愈来愈大。但是,可悲的是,人际关系也是我们最爱揣摩的。这或许也属于人生的可叹。
由此笔者认为,沟通首先是人际关系的构建,学会处世是有效沟通的前提。认为只有在懂得如何为人处世的前提下,对于沟通的技巧学习应用和提高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林语堂,孔子的智慧,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M]
[2]赵蕤,反经,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 [M]
[3]余世维,有效沟通:管理者的沟通艺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M]
[4]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M]
护士繁忙的工作中,有时易疏忽礼貌用语服务,引起护患之间的矛盾纠纷。为了加强礼貌用语方面的学习,减少因语言引起的矛盾纠纷。我院护理部于2004年7~9月对护士分批进行了“护士行为规范礼貌用语”的培训,采取语言学习、情景对话、模拟表演、结束考核的办法,使我院护理服务质量上了新的台阶,病人对护士的服务满意率提高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培训目的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对健康的要求以及对生存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护士的各项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护士的大量工作是通过语言完成的,护士注重语言的学习和修养非常重要。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改善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在工作中须将礼貌用语贯穿于整个护理服务的全过程。
2 培训内容
2.1 语言学习内容
2.1.1 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占的位置特别重要,语言也深刻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文化教养。语言艺术并非只是语言技巧问题,而是思想涵养问题,真正懂得语言艺术的人,也懂得怎样展现自己内在的美,它能够带给人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
2.1.2 语言的表达方式 护士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护患交往时,要把握语气语调的变化,并配之以真诚动人的微笑表情。注重声调美,音调适中,使人感到亲切友好。粗声粗气,大声训斥,语言刻薄,对人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刺激,是护士语言的大忌。礼貌地与人说话是要讲求实际效果的,首先态度要诚恳、自然,言语要和气亲切、表达得体。同时护士说话的声音不必太高,公共场合粗门大嗓、大呼小叫,是一种缺乏教养的表现。讲话的声音也不可太低,太低让人听起来很累,说话交谈让病人能够听清楚就行,声调要尽可能地平和
沉稳。语言要做到准确恰当,表词达意,向病人解释交代事情时,要尽量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应避免使用医学术语,以免引起病人紧张焦虑的心理或误解。护士的语言应以病人的理解为出发点,这样可以达到交流及工作的目的。
正确使用暗示性治疗用语,语言具有暗示和治疗作用,在与病人谈话时,应以鼓励为主,而不要随意指责或批评,以致造成病人心理上的负担。暗示性的语言不仅能影响人的心理及行为,而且能导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语言既能“治病”,也能“致病”,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
护士美的语言不可缺少委婉含蓄及幽默风趣,委婉含蓄及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一个人的教养、知识、机智及智慧在语言上的直接反映,护士在工作中应更多选择委婉含蓄的语言方式交流,使病人感到亲切友好,即在说话时,多应用请求商量的口吻,显得友善和气。
2.1.3 护士美的行为 护士具有美的心灵、美的仪表、美的语言,还要配之以美的行为才能形成完美。行为是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时的表现,如病人住院治疗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护士在取放物品、开关门窗时,要做到“三轻”(动作轻、走路轻、说话轻)。在进行各项工作及治疗时要做到“四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
2.1.4 语言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当护士与病人意见不一致时,保持冷静,暂时回避话题,如果是非说清楚不可的事,应先肯定病人意见中正确的部分,或替病人找出客观理由后,再以委婉或商量的口气说清楚自己的意见,不要直白地说“你不懂”或“你不知道”等,易引起病人的反感。
要注意听取病人的说话,并以耐心鼓励的目光让病人把话说完,自己不时以“噢…唔…是吗”等作出反应。病人在讲话时不要轻易打断,若必须插话则说:“请允许我打断 一下”,“请让我提个问题好吗?”这样可以避免让病人感到你轻视他或不耐烦他。
注意说话时不可用手指人,可作手势,幅度不可过大,大惊小怪、过分夸张、失口失态都是不礼貌的,说话时身体自然地坐着或站着,手自然放好。必要时用面部表情配合你的语调,充分显示稳重、诚实、文雅。
注意在严肃的场合,在工作的时候,特别是在病人面前,我们在语言上要特别注意“口下留德”。如病人在痛苦中,而两位护士却在谈天说地,这样就很不合适;不可以拿别人的性命、生命攸关的事开玩笑,要增强语言与时间、对象、场合的对应性,讲求语言的恰当美。
2.1.5 体势语言的重要性 在人际沟通过程中,55%以上的沟通交流是通过无声的体势语言完成的(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38%的内容由声调表达,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来的 [1] 。体势语言是一种非有声语言,有不可代替的独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2 模拟临床情景进行对话表演 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以及各岗位不同,制定了“护理工作常用规范礼貌用语”,分为“日常礼貌用语”、“护理操作礼貌用语”、“基础操作礼貌用语”、“各类检查前礼貌用语”、“专科护理礼貌用语”、“手术室礼貌用语”、“供应室礼貌用语”、“门急诊礼貌用语”等。护士分成2人1组,模拟临床情景进行对话表演,角色互换,结合自己的岗位礼貌用语,分别上台进行训练演示,演示结束后,培训老师当场点评,找出不足,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2.3 临床运用考核 考核办法按分组训练方式,科护士长担当评委,根据考核表内容进行打分,考核内容包括:仪表仪容、面部表情、语言贴切、声调、体势语言等5个方面,总分为10分,8分为合格,不合格者参加下期培训。评出最佳表现等级奖,给予鼓励,培训结束。
[关键词]发音技巧;用嗓保护;训练
教学离不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以嗓音为媒介进行知识传播。嗓音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种生理功能,又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职业工具。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职业工具的优劣往往决定着职业功效的高低。教师具有优美的嗓音,是教学活动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反之,沙哑、低沉的嗓音,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然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用嗓频率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而大多数教师缺乏科学用嗓的知识,加上教学环境污染较重(如吸入粉笔灰尘),极易造成教师的嗓音损害。据《教育研究》杂志介绍,教师中70%以上不同程度地患有喉炎及声带疾病,比歌唱演员的声带疾病患者比例高得多。这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用嗓过度或用嗓不科学造成的。
然而,包括教师自身在内的许多人尚不重视嗓音的健康问题。一方面,教师的声音嘶哑、喉咙肿痛往往被认为是司空见惯的,许多教师日常不注意用嗓态护嗓,不知道引起嗓音不适的原因,更不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嗓音保持良好的状。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教师均未受过专门的发声训练,或用声习惯不良,或发声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嗓音的损坏。现代社会需要高质量的语言交流,因此,改变教师用嗓不科学的局面,甚为紧迫。
教师的嗓音保护与训练在国外一直倍受关注。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教育学院,嗓音训练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一大重点,学院负责嗓音训练项目的詹姆斯。威廉姆斯先生说,“不给教师做有关嗓音技巧的培训,就好比培训外科医生而不给他们讲解手术所需的器具一样”。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拥有专门的嗓音保健机构,为包括教师在内的众多职业用嗓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我国,职业用嗓人员的嗓音保健问题一直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少地区也成立了嗓音研究协会和嗓音研究室。但是相对于庞大的教师队伍来说,这些工作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绝大部分教师仍然没有经过任何用嗓技巧的培训。很多教师还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职业的嗓音使用者,对嗓子的发音技巧、养护常识、疾病预防知之甚少。本文将从这一现状出发,简明扼要的介绍国内外关于“科学用嗓、美化声音”的教学经验,将播音发声、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和训练手段运用于说话发声训练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教师用嗓特点,简便易学、见效较快的科学练嗓和嗓音保健方法,使教师们学会科学用嗓,合理护嗓。
一 教师咽喉常见病症
教师由于长期用嗓,使咽部组织疲劳损伤,咽部有明显的异物感,出现充血、疼痛、多痰等症状。讲课用嗓时间过长、频率过高,或用嗓发音强度过大,均会使咽喉部组织疲劳损伤。教师咽喉疾病症状以声音嘶哑为主,早期嘶哑时轻时重,休息后声音可恢复正常,若用嗓过多则易哑,咽喉有不适感、异物感,感觉到有分泌物粘附于喉腔,说话时需先将嗓子“清理”一下,重者嘶哑呈持续性,甚至失音。
教师出现与嗓音有关的疾病主要有三种:疲劳发音、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
疲劳发音是当一个人发音时自觉喉部有紧缩感、挤压感,甚至已经出现声音嘶哑时仍需继续发音,或喉部有疼痛感、烧灼感、梗阻感等还继续发音,在这种情况下医学上称为疲劳发音;声带小结是一种慢性喉炎,从声带边缘长出结节状突起物,多为双侧声带出现;声带息肉也是喉部常见疾病,常常附着在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的边缘,主要由长期发音方法不恰当或一次过度发音引起。声带息肉和小结均可以使发音时声带关闭不全,导致声音嘶哑,并且由于声带重量增加,导致发音疲劳。如果教师们能掌握科学合理的用嗓护嗓知识,将大大减少患上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二 声音的基本特性
1 声音的基本特性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是需要通过声音的,每个人在讲话的时候都要通过声音,播音员播音、主持人主持节目、朗诵都要用声音来进行表达。因此,我们所有的有声音的表达都叫有声语言的表达,统称为语言的表达。
声音包括几个元素,音高、音强、音色,这么几个因素决定了声音的特性。高音,让听者觉得紧张,感觉坚锐,我们的老师当学生在讲话,环境嘈杂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提高自己的声音,把音高抬高;中音,也就是每个人讲话最舒适自然的音区,发音不高也不低,让听者觉得特别厚实和明亮;低音,说话的时候各方面特别松弛,不费劲。这就是音高的基本概念。
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即音量的大小,为了大声说话,就要把音量放大一点,小声说话,就把声音缩小一点,以一口钟做个形象比喻,用力敲的时候,它肯定就响一些。我们说话也是一样,用的气力大,声音就大;不怎么用气,或者只是用一点点气,说话的声音就小。现在高校大多多媒体教室设备齐全,教师们可借助了话筒的力量把声音放大很多倍,因此了解相关概念对于我们高校教师来说借助话筒,灵活运用音强,可以省下很多力气。
音色,即声音的色彩。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其特点,我们与生俱来的声带、喉咙、口腔、鼻腔等的构造都不一样,因此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音色。音色和音高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变换声音色彩是为了适应不同内容不同环境的需要。
2 教学用嗓发声与日常讲话发声的区别
日常发声是播音朗读以及我们讲话发声的基础。教学用嗓发声和日常用嗓发声的区别在于:日常说话的发声是非常自然原始的发声,而在教学中则应该运用实声发音。由于教师讲课是比较系统化的内容,是日常说话的提炼,因此用嗓不同于日常发声的随意零散感,而应有一种教学的状态,即用实声说话,用自我感觉最舒服的声音,不能用小嗓或者虚实声,通过自如的声区使发出来的声音既不吊,不挤又不压。形象的说,教学用嗓是介于说话音域与唱歌音域之间,也就是高于日常说话低于唱歌的声音。
三 用嗓技巧与重视嗓音保护
用嗓技巧是播音专业发声的技巧。通过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呼吸控制等使嗓音美化。而在高校教学中,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通过嗓音来完成的。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与每个人的习惯性用声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习惯用声就是比如有的人平时就习惯高声或大声说话,不管听众与他距离远近或周围环境的安静、嘈杂都大声叫嚷,不分场合,而有的人平时习惯低声或小声说话,不管听众多少,不管场合,永远是柔声细雨,轻描淡写。而这些不良的习惯性用声都阻碍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顺畅性和流通感,达不到要求的目标,因此掌握正确的用嗓技巧是重中之重。 转贴于
1 明确用嗓目的,克服习惯用声
作为教师要有用嗓的意识。所谓用嗓意识,即能够明确自己的语言目的。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的目的是将所知传递给台下听课的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根据讲课环境的大小、听课的人数、教学设备(有无话筒)等来灵活调节自己的声音三要素。
学会用气说话是教师用嗓的重要技巧,即需要大声说话的时候气就吸得深一些,用舒展的“饮开水式呼吸法”将气吸入腹部站定;吐气说话时,加大气量,将各方面状态都紧张起来,反之控制吐气气量。学会根据不同的环境来调节控制自己的声音。一般来说,教学用嗓中要注意学会留有余地,老师上课的内容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说到重点部分的时候,声音应该比一般的时候要抬高,音量加大,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只有明确用嗓目的,克服习惯性的用声,才能在教学课堂中把握得度收放自如。
2 及时调整传播状态
作为播音员,几十年的功夫养成了话筒前的标准姿态,与平时生活中说话状态完全不一样,稍有改变,从话筒中传出的声音状态便会有所改变。教师用嗓也是一样,教师讲课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有接受你传播信息的对象,讲课时把声音调节好了,还要注意随时调整状态,通过状态来激发自己的传播欲望,过度低头或仰头都会改变声腔的形状,影响发声,正确的发声姿势是不论坐与站,腰都要保持直立。状态好姿势正的时候声音表达也会清晰自如。
3 话筒的正确使用
随着多媒体教室的开设,讲台上有了话筒,给我们的教学用嗓提供了方便,削减了噪音的损耗,每位老师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有话筒讲话,噪音轻松、舒服、不累。
如何正确地使用话筒呢?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把握对话筒的远近距离。当我们讲课离话筒特别近,声音就可以特别省,音量就可以稍微减小。那些平时有习惯性高声叫嚷说话的老师就没有必要再鼓足力气大声说话了,话筒起到了扩音的效果。然后要学会随时改善自己的音色。通过话筒我们可以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反馈到耳朵里来,从而及时辨别出自己的声音是否好听,是否悦耳。话筒可以美化声音,清唱和用话筒唱歌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个特点,使自己的声音达到一个较为合适亲切的状态,使学生更爱听,也使自己的声音不受到损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声音调节好。话筒功率有大小,根据不同环境来调节话筒大小达到传播目的,而教师的本声不需要有所改动。每种话筒都有其功率标准,胸麦相对来说功率小,如果教师所在课堂很大,学生很多,这样的选择是不恰当的,不管你离话筒多近,使劲叫嚷也是没有作用的,达不到授课效果还坏了嗓子。最后应该学会控制在话筒前的音量和吐字。话筒不好的时候会出现杂音,越嘈杂的时候,就越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和吐字,我们经常遇到卟话筒的声音,是因为说出的某一个字的字音是送气音,比如“婆婆”的“婆”,对着话筒说“婆婆”,就有“卟卟”两声,离得太近,卟声越大。学会控制说话的气量和呼吸,讲课不需要如同生活中远距离喊人的时候那么深吸气,自如的呼吸,通过一定功率的话筒调节,不仅很好的做到嗓音的保护,同时让听众觉得舒适亲近。
4 嗓音的保护
话筒前生活中课堂上完美的音色是需要保护的,不仅平时说话要保护,生活中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马虎不得。
第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播音员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早上去播新闻时就会觉得嗓音疲踏,用声便不如嗓子舒服的时候用起来顺畅轻松。人在休息的时候,声带也会跟着一块休息,不发声说话和彻底进入睡眠状态时声带的休息程度是不一样的,前者只是没有用嗓,但并没有达到休眠的状态。同时还要注意刚起床的时候不要发过强过高的声音,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嗓,慢慢的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切勿大声叫嚷。
第二注意饮食。不吸烟,少饮酒,少吃生冷油腻食物,上课之前休息好的同时还要少吃一些带刺激性的东西,比如现在流行的麻辣烫、烧烤等,经常吃会减少嗓音的明亮度,使声音晦暗不堪。
第三谨防季节更替。嗓子最不舒服的季节是秋冬交替之时,因为秋天特别干燥,而暖气和空调也是嗓音的头号大敌,吸气的时候空气冲刺到喉头疼氧难耐。因此熟悉了这样的环境之后,老师上课时注意要随时喝水,可多泡一些罗汉果,甘草茶,起到护嗓的辅助作用。
第四每天用淡盐水漱口,有很好的消炎作用。
第五坚持锻炼身体,预防感冒。感冒是坏嗓的又一大敌,重感冒常常引起扁桃体发炎或声带炎,影响发声,若发现发声器官有了疾病就要停止大声说话或过度用声,及时就医,如果轻视,会造成发声器官永久性损伤。
最后学会开嗓技巧和用嗓疲倦之后的修复技巧。这个老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暂时没有找到比它更好的方法替代,是话剧演员和播音员通常用的方法,即发出任何一个单元音的口形,比如“阿”,用自己最极限的低音发出,打出如气泡的声音。在嗓子很累的情况下,可以起到一个修复的作用,让声带得到休息。用嗓之前同样可以作为开嗓音,打得越响当当的时候是声音最舒服的时候,也是声音恢复到最佳状态的时候。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这个技巧,可以在同学们讲话或做题的时候及时的做一个嗓音的修复,或者用嗓之前的一个启动,以便更好的保护到声带,并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授课播讲的过程中来。
四 结 论
【关键词】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高等学校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和载体。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是普通话推广的重点受众,河北省各大高校的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设立,促进了大学生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整体提升明显。
虽然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具有众多的优点,但各高校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机辅测试”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有待进一步完善。
1.高校在“机辅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已成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各高校相继全面推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使普通话水平测试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机辅测试”使测试站和测试员工作量大大减轻,得以从繁琐庞大的工作量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更集中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工作流程当中,更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使得测试效率显著提高。考生也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获得不公正的待遇。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的推广,虽然有效的提高了测试效率,也避免了测试员的人为影响因素。但是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与传统的测试员人工测试方式不同,也有它的弊端,在针对大学生的测试过程中,尤其是在说话项的测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1“机辅测试”的测试环境和测试设施存在的问题
与其它测试机构相比,高校测试机构的测试任务更加繁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学生众多,在测试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更好的测试环境和测试设施,以保证测试的顺利进行,这就对高校实行普通话“机辅测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机辅测试”需要具备先进的“机辅测试”软件系统;固定和足够数量的测试场地;测试所需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及相关辅助设备;专业的普通话测试人员和专门的机测操作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严格的“机辅测试”操作管理规范等。
但是现在很多的高校由于教学资源比较紧张,并未建立专门的测试室,同时与测试室配套的备测室,侯测室无法得到保证;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并未制定有关于普通话机辅测试的规章制度;测试站人员不足,测试站人员全部为兼职人员,本身做为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工作任务已经相当繁重,机辅测试后,前期准备的工作量加大,测试时测试室,备测室,侯测室都需要人员进行管理,人手不足,工作量巨大。
1.2机测环境下说话项测试出现的问题
说话项要求3分钟,很多学生实际准备的有效材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挥完,有些学生过于紧张或者没有提前做准备,甚至30 秒不到,就无话可说了。但是在机测环境下,因为无人提醒,很多学生就造成了缺时的情况,还有一些考生为了填充时间,他们就任意发挥,出现对照机器读秒、拖长语音,甚至读准考证号等等在人工测试环境下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也有些考生使用现代通讯手段,将测试题和答案进行流传,或者通过网络直接搜索说话内容,致使说话项同题内容基本一致的情况,机器无法制止,致使测试员测评时给出重复的后者零分处理;说话项是根据话题即兴讲说的测试内容,然而在没有监管的机测环境下,应试人为了达到“流畅”的效果,将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背诵甚至通篇朗读.在传统人工环境下,测试员将会制止,而机器无法控制。
1.3机辅测试环境下考生心理出现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普通话测试方式,考生可能会因为对测试程序、操作技巧不熟悉而产生恐惧、焦躁的情绪;有些考生因没有恰当使用耳机, 说话声音太小导致话筒无法录音, 影响测试成绩;有些考生由于不习惯前两题显示的蓝黑相间字体,导致测试时出现漏读现象;有些考生错误按动下一步按钮,使考试自动跳到下一题,大大影响了考试成绩;有些考生在说话题时,反应过慢, 出现语塞、结巴、停顿等现象,导致录音中出现大段空白;有些考生存在侥幸心理,在测试说话项部分对着偷带的说话材料进行朗读, 违反考试纪律,被取消了成绩。
2.针对高校机辅测试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2.1规范考前培训。考前培训是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首先,作为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组织者、技术人员和考务人员必须通过培训,了解“机辅测试”的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步骤,掌握排除“机辅测试”中常见故障的方法;其次,加强对考生测前集中培训是消除其心理不适应性,提高“机辅测试”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培训过程中,要详细介绍测试模式,包括基本模式,实践情况介绍,同人工测试相比的特殊性;同时还要讲解测试题型、操作程序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介绍整体操作程序,介绍每个程序的操作要点;通过解答疑难问题,包括应对或化解 “机辅测试”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技巧等,以使考生在心理上减少“机辅测试”的陌生感,增强适应性。另外,各高校还应该尽量创造条件,设计网上虚拟测试软件或开僻专门的机房,供考生上机熟悉和练习。
2.2 建立、健全考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加强普通话测试考务管理尤其重要。针对“机辅测试”这种新的、自由度较大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模式,应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使考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如做到考试前期管理规范化,包括建立考试管理制度,规范考试报名管理,规范考务人员工作职责,规范考生测试流程,规范测试环境等,做到职责分明,环环相扣,使考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结语
怎样才能有知识?学习呗!怎样学习?参加培训班呗。全国人民都在学习,争着抢着哭着喊着要参加培训,所以我也办了个培训班。
孙大下巴就是这么说的,他说他办的培训班可火了,报名的人差一点把门给挤散架了。
孙大下巴小学“蹲”了好几年,还是没熬到毕业的那一天。会念的加上会写的字合在一块儿,不超过一百个,他也敢教别人?“不错,”他嘿嘿一笑,“不是还有人认不出一百个字吗?跟文豪比我是文盲,跟文盲比我就是文豪。再说啦,正是因为自己啥也不会,啥也不懂,才缺什么补什么,搞培训那是一举两得的事儿,既教会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学中干,干中学嘛!”
县城里有培训一条街。各类培训学校比比皆是,有“哈佛商校”、“牛津大学堂”、“东京兽医本科”,还有“联合国全球通礼仪培训大学”等等;各种培训班的广告招牌五花八门,如“点穴术”、“戏法班”、“拉勾班”、“捏足技巧”、“防身十八法”、“快速致富秘诀”……
孙大下巴也办过不少班,其中最火的、听课人数最多的是“夸富原则培训”,传授如何显摆、怎么摆阔和吹牛的技巧。
据孙大下巴讲,全县的人,上到九十八,下到刚会爬,不管是县长、乡长还是痴、呆、傻,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过他的课。他说:“时代不同了,过去的人爱装穷,现在的人爱摆阔、爱夸富。说话做事,走路甩手,都得有个富人的样子,真有钱假有钱咱不管,关键是得像个有钱的人。眼下穷人最叫人瞧不起,出门办事儿谁也不把你当人看。要显摆、要夸富、要摆阔,不要谦虚、不要露穷、不要低调,概括起来讲,就是“三要三不要”。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技巧可多了,集中培训个把月都没法完全掌握。这得一点一点地来,一口饭吃不成个胖子,一口气也吹不出个富人。”
孙大下巴举办的培训班,开设了许多课程。从走路姿势到说话口气都分得很细。走路姿势包括如何腆肚,如何背手等等都一一详列。他还专门开设了一门如何学会打嗝儿――打饱嗝儿的课程,很受欢迎。经过培训的人,即使是三天没沾一粒米,没喝一口水,也能打出像模像样的“饱嗝儿”来,听起来就是刚刚吃过满汉全席的感觉,那些悟性好的优秀学员据说不仅打嗝儿的声音悦耳,就连发出的气味也跟吃了生猛海鲜的大款差不多。再配上摇头晃脑和奋力剔牙的姿势动作,真能把海外投资商比得无地自容。
咖啡品鉴班:老洋房里学“小资”
级别:扫盲班
好玩儿指数:
类似培训:蛋糕巧克力制作班、调酒师培训班、插花培训班
撕开包装袋、倒进粉末、冲水、搅拌,耗时1分钟。绝大多数生活节奏快的白领们每天喝咖啡时总是重复着这样的动作。而外企白领小薇却在一栋老洋房里上了一堂咖啡鉴赏课,耗时两个小时。
这个咖啡教室依靠在网上发帖招收学员,课程包括品鉴咖啡、做各种口味的咖啡,以及烘烤饼干、蛋糕等。小薇上的这堂课主题是 “咖啡扫盲”,介绍各种咖啡的产地、口味特点以及各种器具的使用方法之类。一堂课下来,小薇觉得这里与其说是学习怎么喝咖啡,不如说是学习“小资”的生活方式。
嗓音培训班:乖乖女“变声”
级别:入门级
好玩儿指数:
类似培训:“麦霸”训练营
说话还用学?嗓音还可以塑造?在这个叫做“嗓亮声动训练营”的培训班里,老师教的就是小白领说话的发声方式、语音语调。
“一天半的课程说白了就是教人怎么说话好听。这中间包括很多技巧,比如发声、运气、手势、语速、节奏,而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敢于开口。”培训班的杨洋老师这样说。
话剧班:亲身体验最好玩儿
级别:狂热级
好玩儿指数:
类似培训:京剧昆曲训练班、滑稽戏训练班
外企职员小敏平日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话剧,不久前,她终于由爱好者变成了实践者,把自己的业余时间交给了一个话剧排练班。
完全免费网络报名,每3周在街道的会议室活动一次,每年排练一部戏在剧院演出,从社长到学员都是附近上班的白领,至于老师则是戏剧学院的研究生,小敏觉得这个话剧班更像一个社团,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玩儿。
除了平日的训练,剧社每年会排一部大戏公演。小敏说:“以前总想知道那些好看的话剧是怎么排出来的,想知道幕后的故事,现在亲身体验到了,真的很好玩。”
合唱团:自掏腰包办演出
级别:准专业级
好玩儿指数:
类似培训:国标舞、钢管舞等舞蹈训练班
Steven从2004年起就是某国际合唱团的一员。在这个由老外发起、团员自发组建的团队里,只要会看五线谱,有不错的嗓音条件,简单的面试过后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合唱团一年有3场表演的机会,每次正式演出前一个月就开始整体合练。除了每天下班后紧张的排练之外,租场地、借灯光、联系乐队这些繁琐的准备工作也是团员们兼顾完成的。虽然往往要自掏腰包,但Steven他们依然乐此不疲。
合唱团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分部,每到演出的时候,有些上海的狂热团员甚至会自己坐飞机去北京参加演出。
其他古怪“白领补习班”
“驭夫术”培训班
某婚姻咨询公司曾推出 “太太培训班”,教授女白领一些顶级的“驭夫术”,主要教授学员两性关系和夫妻相处之道,让婚姻 “保鲜”。除此之外,不少交友网站都针对未婚大龄女白领开设“恋爱培训班”,教授恋爱技巧。
“扮美”培训班
自我皮肤认识、皮肤的保养、化妆、发型设计,这是某针对白领女性开设的自我保养学习班。课程全部围绕怎样保持女性美展开,教女白领如何护理自己的容颜。
除了保养班之外,还有培训机构组织过香水鉴赏班、服装搭配班等等让女性学习“扮美”培训班。
一、培训动因
随着我市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家具产业的人才需求已呈现多元化,当前许多企业为加强内部行政管理,都设置了诸如文员之类的岗位,由于各种原因,此类岗位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人适应不了企业发展需求,迅速的提升他们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通过专业办班培训,是一条最快捷有效的途径。
二、培训目标
区家具协会与赣州格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协商调研,达成共识,决定共同举办第一届全市家具企业高级助理培训班,通过办班培训,使学员切实提高文秘礼仪、公文写作、新闻报道等素质,能为领导分忧解难。
1、掌握文职人员礼仪,提高社交能力。
2、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
3、掌握公文写作知识,熟练写作技巧和常识。
4、提高新闻写作能力,能够写作各类新闻报道稿件。
5、初步掌握企业营销策划知识,提高宏观分析能力。
总之,通过培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家具产业高级管理人才队伍。
三、主办:**区家具协会
赣州格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中国中部家具营销》杂志编辑部
四、培训方式
培训班采取业余授课、社会实践等方式,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讲课,通过一期的培训达到学员能够掌握有关企业常用实用文体的写作和应该具备的其它方面的能力。
五、培训课程
培训班共32个课时,每个课时60分钟,分2个月,每个月4周,每周4个课时。主要课程如下:
第一章,办公室文秘素质剖析及礼仪(2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文秘的性格内外兼具;文秘必备的13大才能;文秘具备的平和心态;端庄得体的文秘形象(礼仪);良好的职业操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第二章,学会领会领导意图(1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了解你的领导;领会领导意图的三大原则;用心去领会领导。
第三章,掌握办公室说话技巧(1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不同场面的不同说话技巧;说话中的注意事项;巧妙运用各种策略说服他人。
第四章,善于处理身边的关系(1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协调自己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和平相处;协调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巧妙管理日常事务(1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制定周密地工作计划;妥善安排出差、旅行;搞好会议工作。
第六章,做好档案管理工作(2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档案管理概要;档案管理要求;档案管理的规范制度。
第七章,公文写作(16个课时)
一、决议、决定与通知的写作(1个课时)
1、决议与决定的写作:决议、决定。
2、通知的写作:批示性通知、一般性通知、指示性通知、会议通知、任免通知。
二、报告和请示报告的写作:批复、公函。(1 个课时)
三、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会议记录、会议纪要。(1 个课时)
四、计划的写作:计划的格式与分类、计划的内容、计划的撰写。(1 个课时)
五、总结的写作:总结与计划的关系、总结的作用、总结的内容、总结的格式、总结的分类、总结的方法。(1 个课时)
(一至五项由新林主讲)
六、章程的写作(1 个课时)
七、简报、规定与办法的写作(1 个课时)
八、经济合同书的写作:加工协议、产品销售协议、产品连锁经营协议、劳动用工合同。(2 个课时)
九、通告与公告的写作:通告的写作、公告的写作。(1 个课时)
十、申请书的写作(1 个课时)
十一、倡议书的写作(六至十一由华明主讲)(1 个课时)
十二、新闻写作:消息的写作、通讯的写作、新闻短评的写作。(2 个课时,金华主讲)
十三、新闻摄影与摄像(2 个课时,金华主讲)
十四、市场营销策划案的写作。(2 个课时,华明主讲)
第八章、家具历史与家具文化(4 个课时新林主讲)
一、中国家具发展史与家具文化(2个课时)
二、**家具产业的特点、现状与发展趋势(2 个课时)
六、培训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