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医疗服务行业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服务行业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服务行业现状

篇1

组长:杜国清 邵华冬

执行组长:高 洁

课题组成员:卢 昊 陈 怡 李 欣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不得不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营销传播费用虽然不断攀升,但是作为竞争利器的营销传播活动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一些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对营销传播重视程度较低,还有一些广告主对营销传播策略的使用存在严重的误区。医疗广告问题层出不穷,整个行业面临消费者信任危机。

本报告总结概括了现有政策体制下的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营销传播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其营销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根据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现存的营销传播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可以对业界实践人员提供启发和帮助。

现状篇

(一)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营销传播费用增长迅速

近年来,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迅猛,巨大的市场空间促进了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营销传播费用节节攀升(见表1)。从2000年到2005年,医疗服务行业的广告投放总额一直在各行业中名列前茅,每年的投放额增长都超过100%。3

链接:整形美容现已成为我国继买房、买车、旅游之后的第4消费热点,近年来全国年均笑容消费已突破200亿元。统计数字显示,到去年底,中国内地有美容院15477家,年产值1680亿元人民币,占全中国GDP的1.8%。5

(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营销传播助企业突围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国有大中小型医院都开始纷纷转变观念,逐步由以前的被动适应消费者需求向主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趋势发展。同时,民营资本越来越多注入医疗服务行业,这些民营医疗机构的目标消费者往往更加明确,营销传播策略更具有针对性。营销传播策略的运用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

案例:华美医学整形美容医院。华美医学整形美容医院是一家全国性的民营连锁医疗整形机构。该机构的目标 消费者定位于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阶层,其营销传播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媒体投放看,户外广告占25%,电视、报纸各占30%,剩下的部分由其他媒体配合。户外广告主要在有连锁店的城市投放,大城市选择主要的路段和路口来投放,较小的城市集中在市中心投放。电视广告以黄金时段投放形象广告为主,垃圾时段投放服务项目广告,部分女性杂志作配合。所有广告内容统一,该机构从南方市场成功延伸到全国市场。

(三)医疗服务业营销传播活动的不均衡发展

各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对营销传播重要性认识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直接导致医疗服务行业营销传播活动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一方面,一些国有医院尚未摒弃坐等消费者的观念,不能积极主动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更缺乏营销传播策略的概念和建设品牌的理念。而医改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公费医疗群体不必再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这时,一些固步自封的国有医院就不再是消费者的首选。那些经营机制更为灵活的民营医疗机构,由于更加需要知名度和权威性,他们的营销传播策略往往贯穿始终。

困惑与挑战篇

(一)营销传播手段同质化严重

虽然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营销传播花费巨大且逐年攀升,但因医疗行业本身特质和政策等限制,其营销传播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主要表现在形式、内容、媒体选择同质化等多个方面。

1、媒体投放选择单一,传统媒体广告过于集中

总体而言,电视、广播、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是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媒体投放的首选,这主要是因为医疗行业的受众范围较广,传统媒体是最理想的传播工具。从2003年和2004年广播、电视、报纸行业广告投放排名可知,医疗服务行业广告在广播和电视广告中排名第二,报纸广告排名第五,这说明医疗服务行业极高的费用投入(见表2)。但是,随着消费者碎片化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医疗机构的服务需求的差异化日益明显,这就需要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考虑投放针对性和互动性较强,表现形式更为多样的新媒体6。另外,传统媒体的广告价格相对较高,医疗服务行业对于传统媒体广告的巨额投放影响了其对新媒体使用甚至是其他营销传播活动的资金资源。

2、“隐形广告”宣传大张旗鼓

近年来,植入式广告渐渐成为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主要广告形式之一。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植入式广告主要表现为在媒体上出现的以健康咨询或专家讲座为标题的栏目形式,或是新闻采访形式。这类“隐形广告”模糊了“专家讲座”栏目与广告的界限,不易辨别,混淆了消费者的视听,有时甚至对消费者产生误导。植入式广告的泛滥带来了消费者对医疗服务行业和媒体的双重信任危机。

案例:某电台“健康讲座。在某地方广播电台一天播出三次的“健康讲座”中,一位以“主任”自居的“专家”不断向听众推荐一种所谓治疗心血管病的“特效口服液”,并把该药描述成“根治”、“专治”心血管病的良药。后经消费者举报和相关部门查处,这位“主任”是经销药品的药贩子,而“口服液”则是某驻军医院研制的一种蘑菇饮料,某药厂购得专利后改成了“口服液”。

3、缺乏创新――营销传播内容趋同

目前,众多医疗行业广告主的广告都存在着营销传播内容趋同的重要问题。归根溯源,这些企业在广告传播活动的第一个阶段7――定位战略确定伊始就缺乏规划,定位模糊。这使得广告主的广告缺乏对目标消费者的针对性,缺乏表现形式创新的策略基础。同时,广告主的广告策略互相模仿现象十分严重,这使得广告内容同质化的问题更加突出。

案例:北京新兴医院、上海长江医院。这两家医院都是自称治疗不孕不育的医疗机构,并在中央台投放广告。两个医院的广告除了标志不同,演员不同外,广告创意如出一辙。都是妻子抱着孩子,丈夫和年迈的父母在一旁开心而关切的注视着孩子。

(二)政府监管力度加大,营销传播方式、内容受限

虚假医疗广告的泛滥引起了国家各部门的关注,政策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各级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医疗广告审批流程的规定,明令禁止承诺治愈某些科学尚未攻克病症(如艾滋病、癌症、癫痫、红斑狼疮、乙型肝炎等)的广告;为了避免隐性广告,严禁在健康节目中出现某医疗机构的地址、电话、联系方式等内容。这些政策法规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虚假广告泛滥,迫使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进行营销传播策略的重新规划与创新。

链接:2005年12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凡在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成员会议上表示,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0部门将对医疗广告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并修订完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按照新规定,对医疗

广告进行规范,严格标准,逐条清理。

(三)行业风险性较大,危机事件不断发生

医疗服务行业是风险性较大的行业,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必须时刻准备面对危机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医疗事故发生比例成上升趋势,整形机构的危机事件更是层出不穷。由于医疗事故往往关乎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某一机构的危机会导致消费者对整个医疗行业的质疑。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不但要能够应对自身的突发危机事件,还要应对其他医疗机构危机事件所带来的行业危机。由此可见,在机构正常运转时的居安思危意识培养,在危机事件突发后的妥善处理能力都是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需要加强的方面。否则,一旦消费者对整个医疗行业产生信任危机,就很难改变其固有的认识。

(四)虚假广告不断曝光,行业公信力下降

现阶段,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广告内容以承诺式、对比式、数证式、专家、明星代言居多,而这些承诺和数字往往都是广告主的杜撰和夸大,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违法医疗广告在各行业违法广告中位居榜首,很多地区的医疗广告违法率甚至超过90%。这些虚假医疗广告的曝光,使得消费者对医疗服务行业整体公信力不断下降。

案例:美诗婷美容荚体中心。浙江省丽水市关诗婷美容美体中心利用网站“蓝衣天使”虚假美容服务广告,宣称“非手术无痛祛眼袋,10分钟年轻5岁;绿色健康减肥,一疗程瘦10-30斤,终身不反弹;嫩肤术使您年轻5-10岁,逆衰因子使用一周后,人体外观及内在感觉同步年轻5-8岁,二周后,年轻10-15岁,三周后,年轻15-20岁”等内容,经查,当事人对广告中的内容无证明材料证实其广告的真实性,对其经营服务内容进行了虚假夸大宣传。

对策篇

(一)营销传播重心转入企业形象建设

医疗服务行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因素。近年来,虚假医疗广告的泛滥严重损害了医疗服务行业的整体形象,消费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程度不断降低。因此,树立企业形象,打造医疗机构自身品牌将是医疗服务行业未来营销传播活动的重中之重。

案例:上海万豪医院。为了树立医院的品牌形象,上海万豪医院看重演员胡兵健康阳光的形象,邀请胡兵担任形象大使。之后胡兵尽力做好医院和患者之间联结的桥梁,参加万豪医院向弱势群体发放爱心卡的活动,使得该医院树立起有爱心,肯负责的企业形象。

(二)加强公共关系建设,挽回行业危机

公共关系建设也是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不可忽视的营销传播手段。公关建设不只是针对消费者,还包括企业与员工的沟通,以及和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关系建设。一方面,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可以选择赞助一些政府举办的活动,加强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另一方面,积极投入公益事业,树立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赢得政府和消费者的好感度和美誉度,也是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的明智选择。

案例:武汉亚洲心脏病与“明天计划”。82006年3月5日,民政部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联合举行了“残疾孤儿康复明天计划”启动仪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正式成为全国“明天计划”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定点医院。从这一天起,民政部将有计划地安排全国各地心脏病残疾孤儿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免费手术。此前,已经有5名残疾孤儿心脏病患者接受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治疗,正在康复之中。“明天计划”是民政部组织实施的针对残疾孤儿进行治疗的全国性公益活动,目的是通过和医疗机构合作为全国社会福利性机构中的近3Z名病残孤儿进行治疗。

(三)差异化定位以求突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若想占据优势地位,找准自身定位是必不可少的营销传播环节之一。首先,只有批准目标消费群,进行差异化定位,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传播活动,同竞争对手相互区别。其次,差异化的定位,不仅有助于医疗机构为目标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的需求,也有利于广告主树立企业品牌,并通过体验服务实现品牌溢价。

案例:北京贵族生产医院“和睦家”,定位在贵族的环境和服务上,医护人员中、英文双语流利,还有专业母乳喂哺课程训练,产房内婴儿用品齐全,不但折叠整齐,甚至天天有专人消毒,豪华房间空间宽敞约有十二坪大,更有脚踏式豪华产床、音响视听设备、空气滤清器,连陪产亲人都有专属沙发等等。

(四)传统媒体使用由“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

在媒体投放方面,传统媒体的黄金时段已不再是医疗机构的首选,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开始根据自身营销传播的实际需要进行媒体投放策略的制定。首先,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意识到,媒体投放的选择应针对其目标人群的媒体选择偏好,不能一味追求高收视率的栏目。其次,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医疗广告的整治条令频频出台,黄金时段的医疗广告播放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黄金时段的医疗广告播出量。由图1可见,2004年电视黄金时段的医疗广告投放量明显减少,而普通时段的广告投放量大幅增长。

(五)大型活动争排位,小型活动赚人心

针对性、互动性都相对较强的活动营销,由于不仅有利于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和消费者的直接、深度沟通,还有利于医疗机构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受到医疗服务行业广告主青睐。与普通广告不同,活动营销的魅力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传达品牌信息,引起消费者注意。医疗服务行业目前较为常用的活动营销方式有:赞助活动、社区义诊、科普宣传、专家讲座。

赞助活动可以借助活动的影响力宣传企业形象,一些大型的活动还能彰显企业实力,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案例:南京金陵男科医院赞助《梦想中国》江苏赛区选拔赛活动,意图在提升企业影响力的同时,把中国第一家“男性专科医院”的定位传达给消费者。同时企业还组织专家进小区开展义诊、举行金陵男科康复之星评选等来配合这次赞助活动。

社区义诊一般为中小医疗机构常用的手段,因为其受众主要集中在其所在区域,义诊活动容易展开且目标针对性强。

科普宣传活动不仅对消费者提供知识获取机会,更是医疗机构宣传自身服务项目,树立品牌形象的良好契机。

很多医疗机构还会邀请一些医学专家或本医疗机构的知名大夫对一些疑难病症或新兴的医疗技术进行大型讲座,或者研讨会。这些活动社会影响力较大,不仅能使消费者了解专业的医疗知识,使同行分享学科前沿信息,同时能够塑造该医疗机构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形象和地位,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提升品牌形象。

案例:华山医院。华山医院定期举办大型的讲座活动,为了鼓励大家参加,在其中设立一些优惠的活动。每年都会有固定的时间举办与患者的座谈会,除了娱乐表演之外,会提供很多日常医疗的小常识,很多患者连续十年参加这类活动。

(六)决胜终端――企业实力的终极体现

终端是消费者获取医疗资讯和对医疗机构认识的最直接渠道,终端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一方面,消费者对医疗机构的终端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在身体承受痛苦时都希望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良好的终端环境和服务有利于建立消费者的好感度和忠诚度,易使消费者形成定点的习惯性消费。

1 医疗服务行业是指为人类健康提供服务的各种类型医疗机构集群。包括医院、疗养院、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门诊部、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2 本篇报告所引用的案例及数据若无特殊说明,均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数据案例库。

3 数据来源:《现代广告》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第4期。

4 数据来源:《现代广告》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第4期。

5 资料来源:《利润率让人咋舌,未来5年中国美容业产值翻番》中国化妆品网http:#www.zghzp.com 2004.7.30

6 本文所探讨的“新媒体”,其概念界定为:一是以网络、消费数字电子设备为主、由新技术变革引发的可以作为讯息、传播的媒介载体的物质,如互联网、手机、电梯液晶电视等;二是原本不作为讯息的载体,经过创意使用后成为新型的广告媒介,其主要形式有:技术进步推动的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地铁隧道广告等新媒体;由受众生活形态、媒体消费行为改变所推动的商务写字楼液晶电视、电子报刊、网络等新媒体;以及广告主客户需求推动所产生的高档商务会所液晶电视、出租车座位电视等新媒体。参见《2005年:中国广告主营销推广趋势报告》黄升民、杜国清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篇2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765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88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7%。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约占总人口30%以上。并且,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超过一个亿,独生子女父母将有很高的空巢比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空巢老人的数目也会进一步增多,所以那些需要照料、需要被服务的老人的数目将会非常庞大。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

但是,我国还依旧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整个即将老龄化的社会必须要面对社会整体医疗资源不足的现实。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各种医疗服务产业将在市场强劲的需求下蓬勃生长。 在急速的发展过程中,会暴露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更稳妥地解决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是医疗服务行业从业者需要积极思考的。

二、老龄人群面对的医疗服务产业及现状

1、老年医疗保险业

我国有着非常优秀的公共医疗保障体系,但它的覆盖和保障能力有限,随着整个社会老龄化的增加,面向老年人的商业保险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老年人或者其所在的雇佣企业可以参加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来补充其对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需求。例如有预防老年人常见意外情况的保险――意外伤害住院(老年人防摔)险,意外骨折险等。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晚年生活幸福,特别是在自己年老体弱,经济收入减少时,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各式各类面向各种特定老年群体的险种的良性发展,将对整个社会都颇有益处。

2、社区养老服务业

以社区为中心的养老医疗服务业是建设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老年人和子女的同居率也急剧下降。单纯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以社区-家庭为主要场所的社区医疗服务覆盖面广、方便快捷,更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医疗需求。老年人往往能到社区诊所等社区医疗设施处得到诊疗、康复、预防和保健等服务。但这之中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老年社区医疗服务的资源不足。除缺乏政府部门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支持之外,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也缺乏市场化的融资渠道,机构往往存在资金短缺,随之而来又会出现人力资源匮乏和人才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都会制约社区医疗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缺乏专业的老年社区医疗团队。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护理的服务需求是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并没有针对这些特点展开服务。例如,老年人特别是慢性疾病和卧床的老年人希望得到的是居家养老服务。他们需要社区医疗人员前往老年人家中,进行周期性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3、养老机构和养老产品制造业

养老服务机构通过资金来源可分为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两种。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是以民政部门旗下的养老院为主。而民办养老机构主要是有偿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或者老年公寓。目前,我国在机构中养老的老年人仅占老年群体的百分之一左右,大部分老年人采用居家养老的模式。很多有需求的老人因为条件所限不能入住床位有限的公立机构,而民办养老院高昂的费用又让老人承受不起。这是因为我国的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结构单一,老年人的复合需求(休养、护理、医疗、交流)得不到满足;也因为养老机构自身盈利困难,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和人员进行更多的服务和管理。

养老产品制造业有着广泛商机。大多数老年人因为身体原因,对老年生活辅助用品具有强烈的需求。在老花镜、助听器、拐杖等常见辅具之外,基于医用功能的养老辅具也越来越多。此外,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文化用品也层出不穷,例如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手机,有按键少、菜单结构明晰,增加实体按键等优点,方便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养老产品制造业中占据最大份额的是保健品制造。各大保健品通常利用各地生态食品等资源,进行合理提取和精深加工,向老年人提供适销对路、有利健康、安全无害的可食用产品。但是不少产品夸大了使用疗效并使用不法手段售卖,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

三、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服务产业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行业的需求量增大

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患病几率要远远高于中青年人,而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也会提高。这就导致老年人对医疗服务行业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2、用作老龄人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龄人口不断增多,由于老年人患病几率较高,导致医疗保障资金迅速增加。社会各界用于老年人医疗服务的费用也在大幅度提升。

近些年来,我国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支出也是十分可观的。中国目前离退休老年人医疗费用主要是由国家和单位负担的,致使国家和社会的承受力已经受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产生的压力将会更为严重,从而,将社会的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3、人口老龄化使得医疗服务行业的结构发生变化

传统的医疗服务行业是以治疗或预防传染性疾病和多发病为主,其保障对象主要是婴幼儿和劳动力成年人口。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传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和意外事故的存活率都有了明显提高,人类平均生存的寿命大大提高了,一般人都可以顺利存活到老年阶段。根据一般规律,老年人口的发病率要高于其它年龄组人口,并且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向高龄化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医疗服务行业的重心必然向老年人群体方面转移。近年来,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成为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威胁,老龄人口对长期保健服务和预防医疗的需求增加,必将促使医疗服务行业的结构向这方面转变。

篇3

关键词:医疗改革;市场经济;竞争;政府

一、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医疗改革逐步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且因为涉及到民众的利益,所以可以说是备受关注。现阶段,我国的医疗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看病难、看病贵、医务工作者不能很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等都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样的形式下,倡导医疗改革,提出应对医改困境的措施势在必行。而且,我们也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党和国家政府推出了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

二、医疗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医疗改革涉及到老百姓的生老病死,涉及到老百姓的健康水平,涉及到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疗改革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意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看病不方便的困难。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制度体系,解决民众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同时还能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符合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三、医疗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但是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中的不足。当前的医疗改革依然还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水平较为落后;医保制度还有待健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医药流通领域发展不成熟、不规范,药品市场价格过高,民众买药难;对医院的运行和管理不够严格,制度不健全,弱化了公益性的医疗机构;有待健全卫生投入机制,改变单一的办医体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过渡;政府医疗卫生事业支出较少,与当前国情相符合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尚未建立,难以解决民众所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状。此外,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逐步加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和自然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等,这些都将成为影响医药卫生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供给层面上基本形成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是现行的医疗卫生行业的显著特征。行业限制基本没有,也没有出入门槛,各种资本纷纷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市场需求决定着新进入资本的布局以及服务目标。无论是公立的医疗机构还是公共卫生机构,都逐步采用了企业化的运作和管理模式,独立经营、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方式。同时各医疗服务机构之间也逐渐形成了全面竞争的态势,市场供求关系成为了决定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关键因素。与供给层面的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不同,在需求层面,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步演变成为了私人的消费品。相比较于城镇地区约占半数的覆盖人口,医保制度的农村覆盖率只占到了农村全部人口的10%左右。

商业化和市场化是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一、竞争机制发挥作用,提升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意识,提升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二、各种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了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更多更大的的医疗服务机构出现,改善提升了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此外,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行业的运转效率以及医疗服务机构和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向好的方面发展。

但不能忽视的是,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走向其实是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背道而驰的,这直接导致了强调社会公平性的医疗服务和注重宏观效率的卫生公共投入等措施的功能被弱化。它具体表现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品性质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的宏观目标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

四、对策:政府主导,充分引入竞争、放开医疗市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根据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市场的资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会达到优化配置。医疗卫生事业也可以逐步走向商业化、市场化。降低医疗市场的准入门槛,开放准入机制,从政策上对进入行业的资本予以相应的优惠支持等措施,吸引民间资本广泛进入,并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促使医疗服务机构通过提升内部运转效率、服务能力以及从业人员素质来提高生存能力以及行业供给能力。但市场经济是一种自发性、自动性、自主性的经济,谋求物质利益最大化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直接目的。在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引领下,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的情况。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社会看得见的手”,如法律制裁、行政约束、道德谴责等对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和制衡。因此,在未来的医疗改革中,各地区各级政府应该作为主导,领导医疗改革。在明确政府职责的前提下,重新构建政府、市场、医疗机构等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根据新的医疗改革方案中的内容:“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可以看出,政府必定会在未来的医疗改革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篇4

关键词:医疗服务 互联网时代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132-02

在我国医疗系统中,社会保障问题依赖于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建立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同时,应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全民提供较好的保健服务。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大有不同,日新月异的城乡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在居民医疗服务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新时代下,我国的医疗服务工作虽然有了发展,但在工作中还会有问题存在,@些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形势下带来的挑战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解决。

1 我国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问题

1.1 资源配置不均

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上,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是两个矛盾的因素,因此在现阶段的医疗服务工作中,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集中在大城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又有优差之分,在一线城市的国有医院的资源更胜于其他城市的分配。在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工作中,资源极度匮乏的问题还存在于广大基层医疗建设中。这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在地区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整个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会受到影响,在缺乏医疗服务的地区会存在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会有更多涌向城市资源丰富地区的现象,这一过程中的损耗不仅是医疗上的浪费,同时也有对百姓身体健康的威胁。除此之外,在基层医疗体系中的小医疗机构和大医院的反差对比,是对基层医疗服务资源知识的误区,在大城市资源紧张的同时小医疗机构廖无人烟的情况在很多的地区都有存在。这种反差对待在人们的认识中和社会的认可上有一定的误区。

1.2 医疗服务体系更新滞后

在网络普及的社会生活状态下,每分钟的信息更新都会成为历史记录,在医疗服务机构同样是这样,及时有效的信息公开系统对提高工作效率是大有益处的。网络的普及,不仅是技术上的支持给医疗服务工作提供了便捷,同时在医疗信息交流上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从目前的综合调查情况来看,医疗服务的信息滞后现象严重,在体系建设上没有规范和统一的标准是导致信息滞后的重要原因。

1.3 医疗网络体系与实际医疗服务存在差距

医疗服务在进入网络信息管理后,对病患的医疗服务情况进行详细的建档录入,这是在互联网时代普及的形式。在实际的医疗服务过程中,要建立及时有效的网络跟踪治疗,需要在医患病例档案信息中进行与实际相吻合的信息更新。在医疗建设落后地区,缺乏完善的病患档案网络信息录入,传统的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病例建档失误问题一直是医疗建设中的重点解决内容。建立网络医疗服务体系是对病患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在互联网普及的社会条件下,这一技术在医疗服务的实际操作中应该是同步的,但从基层的医疗服务建设情况来看,实现网络医疗体系的全覆盖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情况与理想的网络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差距还很大。

1.4 医疗服务内部矛盾关系复杂

在医疗服务中,医和药的关系、挂号费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关系、医患纠纷等都是社会不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利益关系的膨胀会影响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和医疗服务水平不同步的是挂号费的不断上涨,在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医疗建设发展的同时,“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是在社会基础医疗服务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医疗服务的整体和谐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保证,处理好内部矛盾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的内部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相协调。

2 完善医疗服务工作问题的对策

2.1 构建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是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对医疗服务进行整体的建设上,立足长远的体系建设有利于医疗服务工作水平的提升。在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下,医疗服务不仅有医患关系的互动,同时在医疗服务的层次上也会有所调整。基础医疗队伍建设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性举措,在团队建设中突出的是医疗水平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是多样化和统一性的结合。在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上,对医疗资源和医疗队伍、医疗设备的不断升级是丰富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多元化与精简医疗流程并不矛盾,在多元化的医疗体系中,更多的资源可以进行医疗救治,这是在时代条件下实现的质的改变。

2.2 建立开放性的医疗服务体系

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体系开放性尚未完全实现,在增强国内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竞争力上多做努力,是实现开放性的关键。长期以来的服务贸易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医疗服务领域的开放性落后于改革开放后的其他领域。不断提升国内的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吸引外来资源的同时,将自身优势推广到国际舞台上,这是在服务型行业中的竞争趋势。重视高端医疗服务工作的发展,在提升服务质量和层次上下功夫,对自身医疗服务的建设应该坚持专业的态度。在专业的高度和深度上体现高端医疗服务的特点和独特性。营造医疗服务的对外开放的新环境需要制定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都需要发挥作用,在加快医疗服务开放性步伐的同时规范医疗服务工作的建设标准。

2.3 实施动态性调整的区域医疗服务

政府在开放性的环境下实施动态的区域医疗服务工作,在各地的区域性规划中将医疗服务纳入整体规划之中,适当放权给地方民营医院,在发展空间上留出足够的余地,对地方性垄断服务市场进行政府调控,在政策上进行调节和规范。医疗服务工作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尽管在地区差异上存在畸形的发展,但在政策上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多元化的市场需要更多的动态调整,在活性的市场成分中对区域医疗的服务水平有很大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能力对区域医疗服务的动态性调整具有强化作用,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有利于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2.4 加强对医疗服务工作的监督

医疗服务工作离不开监督,来自社会、政府和个人的监督是平衡医疗服务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强化监督力度上,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来进行,社会的监督可以是网络力量,也可以是群体的意见反馈,这是在多途径的环境下可以选择的多元化。互联网时代的便捷渗入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的是医疗服务行业的不断改变。个人的监督同样可以通过网络的力量来完成,在社交平台和软件越来越人性化的今天,足不出户的实时互动在悄然改变着医疗服务的形式和类型。

3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淡化模式的生活状态和节奏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挑战有不小的影响,在现阶段对我国医疗服务工作的研究中,问题和矛盾并存,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在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的过程中,将医疗服务的团队合作和素质培养放进医疗改革的内容中,对整体的医疗服务行业进行综合性的提升,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给医疗服务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沈d.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医药,2016,37(15):54-56.

[2] 于志奎,李芳颂,孙敬辉.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1(5):58.

篇5

大会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联合主办,以“新常态大健康”——互联网+时代的健康中国为主题,分别从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交流两个维度,共同梳理“互联网+”带给医疗健康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分享各自的宝贵经验与成败得失的感悟,探索“互联网+”对于医疗健康这一传统行业的转型前景与实践。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现状和未来进行全面剖析,旨在推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

利用互联网+发展医疗服务行业

今年7月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促进中国产业升级转型寄予了更高期待。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及国家工信部等机构,密集出台多部互联网产业的相关文件,推动并规范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健康发展。

近两年“互联网+”就像一股强劲的飓风,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指出,有些是瞬息万变,有些是因势而变,有时以不变应万变,在充满变数的“互联网+”时代,如何把握好变与不变的方向、分寸与节奏,利用“互联网+”发展医疗服务行业,让医疗卫生行业真正飞起来?她希望,全体与会者和所有关注医疗健康信息的组织都能够从技术、经济运行、标准、政策、人才、安全等方面为互联网+医疗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互联网+健康”利于疾病早期预防

崔丽称,当前我国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双重负担。健康促进应该是应对这些疾病的优先策略,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预防,把少得病、不得病、早发现、早治疗作为我们健康中国建设的首选。可以通过“互联网+”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互联网+”在公共卫生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案例,互联网本身将关注的重点和区域用大数据的方式形成公共卫生方面的需求,这些无论从过去做的直报信息到未来医院形成的医疗信息和社会的公共信息,都会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及早防控非常重要。每年将近有80亿诊疗量的医疗数据大背景下,互联网+健康医疗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互联网+”可实现各界协同发展

篇6

一、我国医疗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现状

(一)“引进来”:国外医疗卫生服务输入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快速发展,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到2013年底,我国医疗卫生总经费达27846.84亿元,人均医疗卫生经费达2056.57元。近十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2012年,我国医疗卫生与社会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24个,占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数的0.1%,比上年增长近120%。2012年,我国医疗卫生与社会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0.64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0.05%,较上年下降17%。

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主要为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在商业存在方面,即主要利用外资举办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控股情况来看,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企业法人数为15929个,其中,外商控股71个,占0.45%;港澳台商控股41个,占0.26%。

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15929个企业法人单位中,港澳台商投资43个,占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企业法人单位总数0.27%;外商投资87个,占0.55%。

在自然人流动方面,《中国服务贸易承诺减让表》承诺允许持有本国颁发的专业证书的外国医生,在获得相应卫生部门的许可后,在中国提供短期医疗服务。服务期限为6个月,并可延长至1年。随着我国与国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交流愈加密切、频繁,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近年来外国医师来华服务人数也呈稳步上升姿势。

(二)“走出去”:国内医疗卫生服务输出

与国外医疗卫生服务输入相比,我国在医疗卫生服务输出方面规模还较小,发展速度还较慢。医疗卫生服务的形式也主要为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和境外消费。在商业存在方面,2012年在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行业对外投资净额为538万美元,较前两年有较大幅下降。

近年来,我国在国外投资建立的诊所和合资建设的医院逐步增多,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东、东欧及部分欧洲国家,但规模相对较小。

在自然人流动方面,我国从1963年始即向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2013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截至2013年6月,中国先后向亚、非、拉、欧和大洋洲的6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医疗队员约2.3万人次,诊治患者2.7亿人次。目前,中国向49个国家派有援外医疗队,其中有42个国家在非洲,1171名医疗队员分布在113个医疗点上。全国有27个省(区、市)承担着派遣援外医疗队的任务。迄今已有1001名医疗队员获得受援国首脑颁发的勋章等多种荣誉,有50名医疗队员因疾病、公伤、战乱、意外事故等在受援国牺牲。通过无偿向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援建医院和开展疟疾防治,短期巡视和建设专科医疗中心以及卫生人力资源培训,为促进受援国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发展中国家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杰出贡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来华外籍人士逐渐增加,活动的地域范围逐渐扩大,在华外籍人士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逐步增加,客观上增加了境外消费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另外,中医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中医服务的消费需求。

(三)医疗器械贸易

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医疗器械贸易总额达343.1亿美元,同比增长14.13%,较2012年增长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为193.35亿美元,同比增长9.92%,较2012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进口额为14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0.07%,较2012年增长5.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43.6亿美元,同比下降14.8%。我国医疗器械贸易规模排在了世界第三位,其中全球进口规模排在美国、德国、日本和荷兰之后的第五位,全球出口规模排在美国、德国之后的第三位。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处于快速稳定增长期,2014年,依据综合因素预测我国医疗器械贸易有望实现12%的增长率,进口增速强于出口增速成为常态,预计全年医疗器械贸易总额接近400亿美元。

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

(一)从总体上看,医疗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规模小、水平低

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无论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方面,还是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方面占比均低于0.1%,表明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规模之小、水平之低。在对外投资方面,2012年,我国在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行业上对外投资仅为538万美元,当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4676万美元。这一规模和水平显然远远不能适应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要求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目标。

(二)从医院结构上看,合资医院在中国医疗服务市场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小

我国绝大部分的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非营利性医院。2011年,外商控股和港澳台商控股的医疗卫生行业企业法人数为112个,占比0.71%。从注册登记类型来看,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的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为130个,占比0.82%。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在吸引外资举办医院方面水平较低,合资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中所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从地域结构上看,医疗卫生服务对外开放存在不均衡

一方面,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要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在总量较小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在医疗卫生行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利用外资兴办的合资医院亦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发达省市;中西部地区的合资医疗机构很少。

(四)从贸易形式来看,医疗卫生服务对外开放以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为主,境外消费和跨境交付的比重相对较低

相较而言,跨境交付以及境外消费的开放程度较高;商业存在以及自然人流动服务方式的开放程度较低。受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贸易仍以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为主要方式;而跨境支付和境外消费将是未来医疗卫生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五)从外资来源来看,渠道稍显单一

主要集中为韩国、美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地。在我国成立较早和比较有影响的合资医疗机构多为美国、新加坡、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工资与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合资医院。但相对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外资来源相对单一,对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资金吸引和利用较少。

(六)医疗卫生服务“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其一,我国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行业对外投资相对不足,且近两年有较大幅下降。其二,医疗卫生机构对外投资合作项目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对外投资组建集团医院、创办“分院”、投资兴办营利性子公司或联营公司、股票投资等形式逐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增加合作项目,但在追求规模扩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投资水平较低、投资效益不高、可行性论证缺乏、财务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其三,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对外输出存在地域不均衡。无论是在商业存在方面,还是在自然人流动方面,都主要集中在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对欧美等发达地区医疗服务市场的开拓能力亟待增强。

三、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一)基本原则

积极稳妥原则。与货物贸易和其他服务贸易相比,医疗卫生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且规模相对很小。因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大背景下,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同时,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状况为基础和前提,有序、有步骤地渐进式开放,稳妥进行。对尚不能完全开放或较敏感的领域,可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

适度保护原则。一方面,对其进行适度的保护能够保证医疗卫生服务业的规范、监控、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对其进行保护是非永久性的、差异化和持开放态度的保护。

地域均衡发展原则。在医疗卫生服务业开放的初期就要注意缩小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开放水平差异。一方面,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外资和外企进入中西部内陆地区;另一方面,增强激励,积极鼓励中西部地区有条件医疗卫生机构进军国外市场。

内外并重原则。医疗卫生服务业开放不仅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内外并重,充分发挥两个市场的双向竞争作用,盘活国内外两个市场,增加医疗卫生服务行业活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业开放水平。

(二)开放模式与路线图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模式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通过渐进式开放,以达到医疗卫生服务业整体不进入负面清单的目标。为此,建立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业开放的基本路线图,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可以分“三步走”。第一阶段,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清除“玻璃门”或“弹簧门”的限制措施;第二阶段,逐步缩短负面清单,用审慎监管代替准入要求;第三阶段,将医疗卫生服务业整体从负面清单中移除。

(三)政策建议

第一,增强国内医疗卫生服务业竞争力是扩大对外开放之根本。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大大滞后于货物贸易发展,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开放滞后于其他服务领域对外开放。不可否认,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且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对外开放体系。因此,扩大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必须把增强国内医疗卫生服务竞争力作为重要抓手,在壮大自身发展中寻求开放,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实现发展。

第二,大力推动跨境支付和境外消费,优化贸易形式。一般而言,跨境交付以及境外消费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越高反应该领域的开放度就越高。目前,医疗卫生服务贸易主要以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为主,跨境支付和境外消费所占比重相对较低。未来,我国在继续做强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两种贸易形式的同时,要通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消费技术条件以加快跨境支付和境外消费两种贸易形式的发展,逐步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贸易形式。

第三,高度重视高端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层次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特别是国内发达地区对高端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亦逐步增多。我国在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参与服务竞争之时,要注重横纵两个方向的延伸。横向上,要注重引导资金、人才资源向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高端医疗卫生服务业需求市场流动,集聚服务资源、创造服务需求,提升服务层次,完善与优化服务功能。纵向上,要注重在医疗卫生服务业的产业链上进行拓展,积极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产业体系。

第四,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我国在外医疗卫生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服务业投资的比重很低。因此,我国在应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另外,要健全对外投资制度机制,重视投资可行性论证、评估,加强投资监督管理,减少重复性、低水平投资,提高外资经营能力和投资效益,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

第五,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流动,优化区域结构。制定和完善支持医疗卫生服务贸易的优惠性财政税收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贸易便利化,引导和支持外商在中西部内陆地区投资于医疗卫生服务业。另外,完善吸引外资特殊优惠政策,加快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医疗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医疗卫生服务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和放宽外商投资领域,提高对外资开放水平。

篇7

【关键词】医疗机构;和谐医患关系;构建

1医患关系不和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外在表现,是提高诊疗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前提条件。从总体上看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原因很多,既有如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医疗服务态度欠佳、医疗服务流程不合理等医疗机构自身因素,又有医疗资源不足,医疗保障体系不完整,医疗监督不力,媒体过度炒作等社会因素,还有病人自身素质等原因。客观而言,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完全杜绝是不现实的,但是医疗纠纷如此频繁的发生,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医患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医患关系产生的主要是医患双方原因共同构成的,从医疗机构自身的视角来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医疗机构自身医疗技术水平差、监管机制不完善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直接因素医疗技术水平是联系医患关系的纽带,更是医患关系的基石。国内的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存在部分医务工作者缺乏责任感,在诊疗过程中,违规操作,不按照医疗常规做事,发生医疗过错,直接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

1.2医患信任危机,是医院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医方:部分医疗工作者丧失了职业操守,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以追求高回报为目的,给患者做不必要的检查,开大处方以从中渔利,造成患者不再轻易相信医生所开列的检查项目和治疗方案,戒备心理较强;患方: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在纠纷处理过程中,动辄高额索赔或对医生施以暴力,也使医生惧怕医疗事故缠身,纷纷有意识地规避医疗风险,进行防御式医疗。由此产生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医患信任危机导致医生放不开手脚,阻碍了医学的发展,医患信任危机的升级,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命伤亡,在医护人员之中留下恐惧阴影,患者的疾病也得不到足够治疗,就诊费用也相应增加。本该一致抗击疾病的医患之间由信任、协作,逐渐演变为戒备、防范,严重的甚至走向对立。

1.3医患沟通不够、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的素质,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设施的优劣等,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患者到医院就诊,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得到更多的服务和尊重,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享有充分的权利。如果没有与患者充分的沟通,不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容易导致患者对医疗方案不理解,因此而产生矛盾。有统计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

1.4在医疗过程中只注重科学理性分析,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部分医生认为只要有能力、有技术把病看好就行,只重视“病”不重视人,缺少温情关怀,把病和人分开;或者在诊疗过程中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忽视与患者的交流。

1.5医疗机构渠道不畅通由于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高,而医院管理水平和体制机制,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群众对医院医疗服务投诉数量,仍呈现上升趋势。患者在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要求解决某些问题时,经常是找了这个部门找那个部门,但在部分医疗机构中,医疗技术方面情况反映在一个部门,服务态度情况在另外一个部门,护理质量情况在一个部门,费用问题又在一个部门等等,在频繁找各个部门同时,患者意见越来越大,越来越“窝火”,最终导致矛盾的升级,最终成为无法调和的矛盾。

2医疗机构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不和谐,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一是加剧了社会信任的危机,医生与患者之间互不信任,不仅引发矛盾,而且危及社会诚信的底线;二是医生为避免造成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往往对危急病人采取保守治疗,为避免担风险而不敢尝试新治法,往往使患者失去了救治机会,同时严重阻碍了医学的进步,为避免误诊,无论大病小病都全面检查,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三是患者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无法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能积极配合治疗,难以获得良好的疗效。面对目前医患关系的困境,从医疗机构这一视角思考,该如何规避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呢?

2.1提高认识,转变理念现代医院管理理论认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病人感受”是评价医院好坏的三大要素,尤其是“病人为中心”,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让病人满意是医院管理者重点研究的问题。对医疗机构来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眼睛向内,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从服务水平、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措施。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积极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把病人的满意作为医院的追求。

2.2具体措施有效的处理好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医疗服务工作进行强化:

2.2.1着力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作为医疗机构,首先是要切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努力做到群众满意。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患矛盾主要体现在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同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病人对于医院的医疗服务要求有了显著的提升,随着人类各种病毒的不断演化与更新,这就要求医院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医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与能力,针对新的病情要采用新的技术研究出相应的对策,找到治愈病人的方法,为病人摆脱病痛的折磨;医院中的医务人员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拿出真心为病人提供服务,将医疗服务做到最好,将自己的工作目标与追求设立为为病人摆脱病痛的折磨。

2.2.2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医院一切工作的基础,人类在医学这一领域中,还有很多还没有被发掘出来的东西,还需要在医学领域中不断的向前发展,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全世界的疾病大概有3700种,而人类能认清的只有700种,不足20%.国际公认的诊断准确率只有70%,抢救成功率为75%,还没有完全的把握医治好一种疾病,疾病随时都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为病人解除病痛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职责,医务人员在对病人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时,还要保证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性,要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因为一些失误而造成的医疗事故,提升医疗服务的总体质量。

2.2.3创新医疗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随着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中的医疗服务体制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部分病人在选择到哪家医院进行治疗时,不再只是看重医院自身的医疗水平,还有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现代医院在设备设施、医疗技术等一系列方面的竞争过程中,要重视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以及管理模式,这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将“以人为本”这一概念,深入的贯彻到医院的医疗服务中去,改变旧式的医疗服务模式中,医院只重视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医治,而忽略了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及自身服务水平的状况;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对于病人心理上的关怀,对医疗服务中的相关事项进行有效的创新,还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自己的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形象,以病人为医疗服务的中心。

2.2.4对收费标准进行透明化,为医院树立诚信的形象医务人员在对病人进行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对一些药物的运用要合理,要避免出现滥用药、乱收费的现象,要对收取医疗费用的透明化,让病人及其家属能够明确每一项医疗费用的用途,病人在入住医院时,医务人员要将相关的医疗费用对病人及其家属做一个大概的说明,让病人及其家属能够对所需要花费的医疗费用做到心中有数;医务人员在对病人使用贵重药物时,要向病人说明这个药物的医疗作用与以及费用,征求病人的意见,然后按照病人的意见决定要不要使用贵重的药物,当病人一些医疗事项中所花费的费用存在疑惑时,医务人员要耐心地对病人进行解释,让病人及其家属对医疗费用的使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收费标准的透明化,对于医院形象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5促进医生与病人交流与沟通医院中出现的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80%左右均缘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等。非技术因素引发的医患纠纷中,70%由沟通不到位引起。完善机制,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制度,对于促进病人的康复,化解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院在对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行改善的过程中,要从技巧、考核、形式、标准等一系列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医患沟通不仅仅是告诉患者患的是什么病,怎么治疗,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多一点同情,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真诚,让病人在医疗过程中能够切实感受到安全、温暖,这样能够有效处理好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2.2.6公开医疗收费,增加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任医院在对病人进行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公开医疗收费,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够对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增加对医生的信任,有利于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2.7构建完善的职业保险制度职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疗纠纷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压力,也能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利益。如韩国医学协会作为一个团体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作为总承包人对已参加过保险的会员医师的医疗过失负有赔偿责任;部分地方医学会还提供补充责任保险,保证医疗纠纷的赔偿。韩国一方面在法院强调“调停优先原则”,使《民事调停法》的工作活跃起来;另一方面,韩国的消费者保护院也参与索赔金额较少的医疗纠纷调解,使医疗纠纷得以公正的解决。

医院要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与形象,将病人作为医疗服务的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为病人减轻身体上的痛苦,给予病人心灵上的安慰,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改善执业环境成医师最大心愿.《中国卫生》,2007年第7期.

篇8

一、现行医院融资状况

现行的医院融资与补偿有三个主要来源:第一,政府的财政补助;第二,医疗服务收入;第三,药品的差价收入。现在药品差价收入已经成为医院主要的或仅次于医疗服务收入的第二个重要补偿来源。并在医院融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另外,从医院的资金来源看,主要包括内部资金、外部资金两部分。内部资金主要由药品让利和医疗服务收入以及部分沉淀资金构成。医院发展与职工基本工资所需资金由财政拨款解决。随着国家财政状况以及与医院分配关系的变化,政府拨款所占医院资金的比例越来越低,医院融资的三种渠道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一,政府财政补偿在萎缩。其二,药品销售差价补偿代价大,成本逐步提高;同时,大型设备检查的收费也将大幅下调。其三,唯一可以争取的,就是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特别要提高医疗技术劳务收费;但是,这又受到社会与居民承受力的制约。三方面情况使得医院的内部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同时也显示出医院融资机制与医院管理体制的内在缺陷。

与国外相比,我国医院大部分都是公立医院,对资本的运作几乎没有过多的了解,也根本不善于资本运作。从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资本运作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医院融资机制的创新是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医院融资机制创新

随着双重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一种反映市场经济本质的新型融资机制――市场调节型融资机制将建立并居于主导地位。新型融资机制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医院融资活动已主要不是通过行政手段,而是通过经济手段(表现为各种金融工具)来调节,其调节机制主要是市场机制,是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价格――利率来调节。在市场经济中,医院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医院不断将自己的积累(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对医院资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是医院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融资是医院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过程。它对医院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特点。因此,在经济日益货币化、信用化和证券化的进程中,外源融资将成为医院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医院必须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新型融资机制,搞好外源融资。在美国,政府医院收支由政府财政负担;非政府的非营利性医院,债权融资是其主要筹资方式,其中包括医院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多种形式。营利性医院通常采用将医院的产权转换成股权的股票融资方式,包括吸引联营投资、发行股票、利用外资等。在产品经营方式下,有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融资方式,它们都与医院产品经营的特征相关,主要满足产品生产经营的需要。当资本经营涉及产权交易问题时,通常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债务支付以及混合证券等多种形式。非营利性医院可发行债券吸引社会投资,也可通过银行贷款、接受社会捐赠、购买国债融资;营利性医院则可发行股票融资。医院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保证在实现资本经营战略后,所选融资方式不会对医院发展造成障碍。医院负债经营必须适度,举债额度应建立在投资回报和偿还能力的基础上,以免为债务所困而自食其果。

医疗服务行业与资本市场的紧密结合,既能实现资本赢利的目的,又能达到壮大医疗服务产业的目的,最终实现双赢。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上,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股东对于医院经营状况,就拥有用资本投票的权力,从而促使医院经营者不断改善经营状况,争取更多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同时,资本市场的完善,对于股东之间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性,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使股东不会过度集中,可以有效防止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侵害其他利益主体权益的行为。通过股票上市,医院可利用资本市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国内医疗服务市场总体上仍处于不断扩张阶段,医疗服务业还不是充分竞争的行业;部分医院竞争意识较差,规模不经济,服务产品单一,管理混乱,运行成本较高,经营效率和效益较差。而国内资本市场一些上市公司看到了医疗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可预见的能够提供稳定利润、充足现金流以及税收优惠等优势,开始进入医疗服务行业。目前,已有民营医院集团在证券市场中上市融资,而且也有上市公司为企业转型而准备收购医院,如万杰高科、长安信息、三九医药、同仁堂、浙江广厦、金陵药业等。

三、一个公立医院投、融资活动案例

部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投资开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1986年华山医院投资成立了第一家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营利性医疗机构“上海华山康健医疗公司”。该公司由华山医院从事业发展基金中拨款500万元作为注册资金,公司董事长由华山医院院长担任,公司总经理由院长聘任。19年来,医院通过该公司作为母体,相继成立并由公司管理了19个下属企业,公司净资产从最初的500万元发展到6600多万元(扣除外商资本),增长了近11倍,累计创利润7000余万元,公司所属企业中有4个是具有规模和影响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也是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创造利税的主力军。

这些公有资本的增长:一是靠医院的品牌和技术;二是靠营利性医疗服务的利润积累和再投入。累计至2000年底,4个营利性医疗机构利税总额为1.1亿元。2002年康健公司改制,以评估后的净资产13亿元作为投资,吸纳社会民营企业2.0亿多元,改建为国有相对控股的有限公司(华山医院相对控股40%)。华山医院的对外投资经验和各地医院附设的所谓“卫生第三产业”积累的经验,不仅具有以副补主的作用,可能成为我国公立医院多渠道融资的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篇9

关键词:护理;职业;道德

近年来,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作为医疗服务工作中的护理人员,为了满足患者更高的护理要求,亟待提高自身的护理道德水平,加强护理道德修养,以达到更高的水准[1]。

1 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分析

1.1医疗护理人员胜任本职工作的要求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道德修养水平。护理人员平时的工作繁忙,技术性要求强,服务水平要求高,这一切都要求护理人员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必须具备高尚的护理道德修养,没有高尚的护理道德修养是难以胜任护理工作的。

1.2医疗机构作为服务行业的需要 医疗机构作为服务行业,必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这就决定了护理工作木身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尽力为患者创造适合治疗的环境和条件,使治疗和护理得到协调。因此,医疗机构必须重视护理道德教育,加强护理队伍的素质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

1.3维护患者健康心理状态的必然 患者不仅需要从护理人员那里得到医疗技术服务和生活照料,还希望能从护理人员那里获得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因此,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护理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与生理需要,使患者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1.4理顺护患关系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口益增加,相当一部分的医患关系表现为护患关系,造成护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原因是护理人员不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护理人员在医疗工作中既无法尊重患者,注意使用礼貌的语言,又无法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往往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心存怨念,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 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思考和建议

2.1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水平 ①要重视岗前培训,将护理道德教育纳入重点培训内容。通过岗前培训,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工作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需要高尚的护理道德水平,切实遵循“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能做到和患者友好交流,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②选择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高尚护德的护理人员担任指导教师,通过借鉴指导教师的工作经验,逐步培养护理人员自身高尚的道德素质。③自觉加强护德修养,在口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实践,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逐步提高,牢牢把握道德的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品格,展现白衣天使的风采[2]。

2.2医疗机构需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 ①转变护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要真正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全面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从服务内容到服务方式更具体、更实在、更全面地满足患者的需求,真城为患者解忧。②建立反馈机制,实施人性化服务满意率测评机制,通过建立测评机制,随时调整和改进工作,使医疗服务的质量、流程更贴近患者需要。

2.3良好的护理道德是解决护患关系社会现状的关键 良好的护理道德是沟通护患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医疗工作中,护理人员和患者接触最为频繁,高尚的护理道德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关键,护理人员要时刻为患者着想,能够文明、礼貌、热情地服务,能够尊重患者的人格、权利和生活习惯,做到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建立起一种平等、合作、互爱的同志般的关系,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病房环境。同时,要注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加强沟通技巧,使护患之间的沟通顺畅,不会因沟通不畅产生纠纷,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 系[3]。

2.4借鉴国外护理的先进经验 在日本,护理人员用真挚的爱为患者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使患者感受如亲人一般的感情,护理人员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爱与尊重,学校致力于护理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要人人心中充满爱,使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服务中始终保持热情和笑容;在科威特,护理人员上岗前需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培训,并在护理工作中持续动态地对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激励措施,这些都保证了护理人员总体职业道德素养[4]。

参考文献:

[1]孙伟.试论护理人员的工作索养及道德修养[J].吉林医学,2010,(31).

[2]张克华.浅析护理道德修养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

篇10

(一)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自2001年起开始实施医保制度,根据方便参保人员看病应医的原则,减少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同时引入竞争机构,至2013年12月,建水县医保中心报经州、县人社部门审核,确定定点医院28家,定点零售药店54家,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参保人员住院治疗、持卡购药。经过多年的努力,以连接医保心各科室局域网和连接定点医疗机构广域网为依托的医保管理信息网络已全面建成。

(二)对“两定”管理措施。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目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管理1.服务协议管理。一是医保中心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定点机构考核办法,严格按办法进行管理,每年年初与定点机构签定当年的医疗保险服务协议,并逐年对协议进行补充和完善。2.费用结算管理。费用结算支付根据“以收定支、差额拨款、超支分担、结余共享”,对定点医院逐年确定“均次费用指标”量化考核,对较特殊病种如精神病实行单病种指标考核,明确医、保双方职责,严控统筹基金支出,确保医疗保险基金不出红书,并将日常考核意见反馈定点医疗机构,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加以改进。3.服务质量管理。定点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疗信誉,提高医护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切实为参保人员提供有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不规范。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机构普遍采用医疗费收入与医疗服务直接挂钩的管理方式。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保险政策和自身利益的选择中,很自然地以个人经济利益为重,医疗消费过程中,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处于相对的垄断地位,医疗服务中滥检查、滥用药、开大处方、不合理收费等现象也普遍存在,如“以药养医”“冒名顶替”和“挂床”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合理的医疗费用的支出及个人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并且容易加剧医、患、保这间的矛盾,制约着医疗保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参保人员的不合理医疗需求,是导致医疗服务机构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医疗服务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促使医疗服务机构不断调整其服务性质及方式,以尽量满足顾客的需求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作为医疗服务机构服务对象的重点,其不合理的医疗需求,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行为的提供有着微妙又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一方面,因为参保人员缺乏医学知识和缺少正确引导,对“因病治疗、对症开方、合理用药”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检查和用药要求;另一方面,参保人员仍受原“公费医疗”影响,缺乏费用节药意识,存在“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现象。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日益加大,也在很大程度上诱导了参保人员超前消费行为的发生。

三、对定点机构管理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两定”管理。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是医疗服务的行为的提供方,其行为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在医疗保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加强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1.是加快推进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和医疗保险制定“三改并举”步伐。三大体制改革是互为条件,密切相关,应做到同步建立、综合互动,才能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的目的,满足城镇广大职工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真正扭转医保制度改革在“三改”进程中孤军奋战的局面.只有三方配合、协同作战、同步推进,才能互相促进,才能摒除以药养医、药品虚高定价和回扣促销等不正之风,使参保人员受益,降低医保基金的过重负担和风险,使管理走上正轨。2.是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协议管理。在审定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时,要严格定点条件,充分考虑到备药率、服务能力、规模等条件,按照方便职工就近就医、购药和促进充分竞争的原则,将达到条件的各类医疗机构逐步纳入定点范围,同时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在相互竞争中提高服务质量,并获得实惠。对审定的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要全面签定协议,实行协议管理。协议要细化服务内容、质量等指标,要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对不按照协议提供服务的“两定”机构,实行退出机制,取消定点资格。3.是加强“两定”管理,建立定期、不定期监督考核机制。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作为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行为的管理方,应当要加强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合作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争取工作上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并应定期召开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负责人例会,交流履行定点协议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群策群力,帮助和促使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改进管理,规范服务。还可以组织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开展义诊和宣传咨询活动。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牵头“搭台”,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唱戏”,这样,既可以将各自的医疗技术、专长、服务承诺展示出来,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得以提高,还可以为参保人员提供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使广大参保人员充分认识医疗保险政策的同时,吸引他们更加支持医疗保险工作。4.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局域网,对参保人员就医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服务行为进行全程监控。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组织工作人员对“两定”服务行为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不仅要深入病房接受参保患者咨询,耐心解答有关医疗服务政策,还要检查、核对有无“挂床”、“冒名顶替”等现象,并将参保患者的意见及要求向医疗机构反馈。还可以在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设置举报箱、就医服务程序栏,鼓励参保人员参与监督,发挥其监督作用。

(二)加强对医疗保险队伍建设。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既是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又是监督、服务者,其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效果。因此,必须树立管理就是提供服务的思想,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内容和手段,认真开展行业作风教育活动,争创文明窗口全心全意为参保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在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上,着眼于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要加强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按照“走出去、带进来”的思路,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管理模式,促使工作人员提高整体素质,成长为一批能胜任医疗保险工作,可独当一面的高素质医疗保险队伍。

(三)建立医、患、保三方制约机制。加强对参保人员的就医指导与管理,不仅有利于防止不合理医疗需求的发生和医疗费用的支出,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也有利于保险医疗待遇,促进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首先加强政策宣传,让参保人员充分了解医疗保险政策,真正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督,支持医疗保险工作。其次,要教育、引导参保人员确立医疗费用节药意识,自觉克服不合理医疗需求,不盲目治疗,不滥检查、滥用药,进而防止医疗保险基金的浪费。再次,要加大对违规就医行为的查处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和杜绝违规就医行为的发生。

篇11

一、明确政府主导责任

(一)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进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健全的法律法规,可有效监督养老服务的顺利实施,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相关机构要在充分的社会调研基础上,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养老服务相关法规和政策,从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保障其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我国政府相关机构还要制定出科学的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予以实施。

(二)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政府只有给予养老服务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真正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健全。因此,我国政府机构要加大财政投入,在财政预算中加大养老服务支出的比例。同时,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中去,而对于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特别是无盈利组织,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的减免来促进其发展。

(三)创新人才培养

为了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我国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一方面,我国要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打造出一批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过硬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同时,要积极组织在校学生到社区或养老机构去开展养老服务方面的实践活动,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投入到养老服务领域的热情。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对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提升F有养老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灵活市场运作机制

(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

采取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辟多种渠道,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比如,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对参与到养老服务体系的社会组织进行政府补贴或进行税收减免,从而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而在养老服务机构的设立方面,可以鼓励社会资金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建立,例如合资、参股等。同时,在进行公共设施建设时,要注重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跟进。

(二)培育和规范养老服务市场

严格按照《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和《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发展养老服务业,建立公平、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我国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监管,严格按照法规制度对养老机构进行管理,对服务质量和设施条件不达标的养老机构进行惩罚和整顿,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同时,我国要引导和支持养老服务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从而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挖掘缺口服务行业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养老服务机构,能基本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现有的养老机构都不具备专业的医疗服务功能。在这种形式下,养老型医院应时而生。养老型医院不仅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养老场所,而且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它是传统养老机构和医院的结合体,有效吸收了两者的优点,弥补了它们的缺陷。这种类型的养老型医院可以从社区医疗机构发展而来,由卫生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另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特别是健康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是因为养老院不仅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也能满足其精神需求。因此,养老机构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不断优化物质条件,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还要积极进行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三、科学规划养老服务体系

(一)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纯粹依靠机构养老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公办养老机构,只有政府加大投入,才能使床位充足,服务保质保量,让老年人满意;二是对民办养老机构,一方面要保证养老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养老服务的价格必须要在老年人的接受范围之内,这是一个矛盾。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大众对养老机构的认可程度较低,同时很多人认为将父母送入养老机构是不孝的体现,老年人本身也不愿到养老机构去生活,选择在家养老。实际上,国际上养老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大多数也是选择居家养老。结合国外成熟养老经验和我国实际国情,我国应当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并辅之以机构养老,建立起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以社区养老为依托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的提升,每个子女的养老负担也逐渐增加,一个家庭往往要肩负着4个老人的养老责任。因此,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必须转变养老服务模式,将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区养老转变,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利用社区的人、财、物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和细致化的服务,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具体服务内容上,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包括短期护理服务、长期护理服务、老年保健服务和医疗服务等,而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具体的服务内容。

(三)以机构养老为补充

机构养老虽然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高,但由于这种养老模式具有专业化强的特点,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特别是为不愿意或者没有条件实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养老场所,因此,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的补充功能和示范作用,必不可少。发展养老服务机构,要积极地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政府机构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养老服务行业,例如通过财政补助或税收减免。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质量,制定必要的标准,只有达到这一标准才允许开展养老服务。同时,对于由政府建立的养老服务机构,要尊重市场规律,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运作的市场化,提高其运营能力。

四、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一)不断加强服务专业化人员队伍

一是加强潜在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并重,为养老服务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二是加大对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鼓励有经验的养老服务人员参加在职教育,从而加强服务专业化人员队伍。

(二)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养老服务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与支持,因此要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鼓励志愿者与老年人积极地进行沟通交流,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协助。今后,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中,志愿者的参与会成为养老服务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对增进社区居民间的交流和互助会起到促进作用。

篇12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42)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居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提到医疗改革要探索新的方式和新的思路。本文从公立医院的改革入手,分析了我国两类比较典型的公立医院改革模式,并提出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公私合营的方式是比较适合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PPP模式公立医院改革私有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544( 2015 )08-0032-05

[收稿日期]2015-03-18

[作者简介]吴茜,博士,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

随着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中国消费者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亦显著上升。中国医疗服务开支已从2008年的959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966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6%。除去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外,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是推动医疗服务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然而,与日益增长的医疗消费需求相对应的医疗服务供给却呈现日益紧张的状态。目前,我国医疗服务的供应商主要由医院、初级保健诊所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组成,其中,医院发挥最重要的作用。2012年,中国大约有23170家医院,大多数位于大城市,根据卫生计生委建立的等级制度,大部分医院归类为一级、二级或三级医院:一级医院指的是社区或乡镇医院,病床数少于100张;二级医院的级别属于市县级,床位数少于500张;三级医院是规模最大的省级以上医院,拥有超过500张的病床,其中,各级医院经过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科研能力等评分,又分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三级特等和三级甲等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拥有最好的医生和技术,可以实施复杂的医学实验,也支持教学和研究,而其他小型的乡村医院往往缺乏最基本的设备和人员。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均,大部分的患者,即使是病情轻微,仍然愿意选择到大医院寻求治疗。

增长的需求和短缺的供给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看病难”的现状。

一、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背景

我国的公立医院为非全额补贴的非营利性单位,实行自负盈亏的自主管理模式。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预算、病患服务费和药品销售收入。财政预算包括经常项目和投资或资金预算拨备:经常项目用于人员开支、投资和资金预算拨备用于补贴大型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建设、研究项目、部分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债务。经常项目预算根据人员和病床数计算(不考虑服务量和病床使用水平),而资金预算则根据需要考虑地区和市场规模等因素。20多年来,政府补贴占总收入的比例不断下降,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之和占总收入的90%以上,由于政府的投入有限,公立医院必须依赖增加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而生存。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在药品销售上规定,医疗机构销售药品的利润率不得超过15%,医院无法根据实际成本定价,这种定价机制造成市场扭曲,导致医院并不重视低利润、低技术含量的服务,而是着重增加对高利润药品和高技术服务的需求,从而导致医疗服务总成本的增长。这也是导致我国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医疗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公立医院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而不断增长的财政压力和缺乏市场竞争带来的低效率又使引入社会私人资本参与其中成为必然。2009年公布的医疗改革方案提出,要将公立医院的资金赞助和业务营运分离,要降低医院收益对医药销售的依赖,并且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医疗服务行业,北京市政府于2012年公布的“北京18条政策”也提出鼓励私人资本通过合作、收购或其他方式参与北京的公立医院改革,并提供相关指导。在民营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国一些地区的医疗改革中已经有一些大胆的尝试,比较突出的尝试是江苏宿迁市采用的“宿迁模式”和刚刚在香港上市的国内最大的私人医疗集团凤凰医疗选择的“IOT模式”。

二、公立医院的私有化改革——以宿迁医疗改革为例

由于地方财政资金无法支撑公立医院的运行和支付医务人员的工资,2000年,宿迁市决定出售公立医院,进行医疗卫生改革。改革的总思路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医疗领域和卫生领域的职能分开:医疗领域交给私人部门,即私人负责办医院,生产和提供医疗服务;而政府则将精力和财力集中在卫生领域上,负责疾病预防、公共卫生等工作,同时对于医疗领域进行监督和引导。

2000年3月,宿迁医改正式启动,改制的形式分为拍卖、协议转让、股份合作、兼并托管等方式。2001年3月,作为宿迁市先行试点的沭阳县的38个乡镇医院全部完成改制,其中,拍卖23家、协议转让13家、兼并托管2家。2003年7月10日,宿迁市最大的人民医院以7013万元的价格向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转让了63%的股权,其余的股份由南京鼓楼医院(10%)和宿迁市人民政府(27%)持有。这是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公立医院的第一例。宿迁市人民医院私有化的完成标志着宿迁市正式成为全国仅有的全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地级市,全市134家公立医院通过产权置换,形成了合伙制、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独资等办医主体,政府完全从办医中退出。2006年,宿迁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医院发展的意见》,提出为进一步激励民营医院的发展,规定对于在宿迁兴办民营医院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的,将获得公共财政专项经费奖励。具体数额为,对在市区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县级城市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乡镇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的民营医院,各级政府根据财力状况,按投资额的l%e-5‰进行奖励。另外,民营医院可以申请卫生科研项目、课题,获取政府财政统一安排的经费资助,对民营医院救助无主病人、特困病人的,一律由政府予以补偿。

关于宿迁的医疗改革,自起初就一直争议不断:支持的人认为宿迁的医疗改革有效地盘活了社会资本,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流动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质疑的人则认为,宿迁的医疗改革并没有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高频率的人才流失使得医院没有动力培训医务人员,购买或投资医院的民营企业家大多数并不了解医疗行业的运行规律等等。2006年前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课题组曾先后对宿迁医改进行了调研,但得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前者认为“糟得很”,后者却认为“好得很”。

自2000年宿迁开始医改以来,截至到2013年,医院的床位数从5406张增长到19085张,增长了2.53倍;机构数从525个增长到2345个,增长了3.5倍;每千人床位数从1.07张增长到3.96张;技术人员从9639人增加到21080人;门急诊人数从89万人增加到2400多万人,医院业务收入从6000多万元增加到5亿多元。

由于民营医院不受政府招标采购药品的约束,可以自主采购药品和器材,因此民营医院的采购价比公立医院的价格低。成本降低带来的竞争优势表现为就诊费用的降低。据江苏省的统计资料显示,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宿迁的医疗费用最低,见下表:

然而,医疗费用的降低却没有带来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民营医院的发展从数据上来看非常快,每年都以20%,甚至是30%的增长率在发展,但增长的只是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作为医疗质量高低水平评判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复杂手术开展情况,比如胸科的食道癌手术,却不断在萎缩。在几乎全部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宿迁,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相对缓慢。宿迁市至今仍只有一所三乙医院,其他医院均在二级或以下水平,且实力良莠不齐,而周边同属于地级市级别的淮安市,却拥有3家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缺乏使得对于高水平手术有需求的患者,只能到周边城市,甚至是南京、上海的大医院就医。除了最大的市人民医院由南京鼓楼医院和金陵药业以股份制的方式进行了改造,其他医院的管理者多数没有医院管理经验,其管理理念和竞争手法也多处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初期,医院管理者往往不愿意投资于长期才能见效的研发活动,结果是民营医院为了追求盈利,仍然采取和大环境一样的“以药养医”的方式。而且,在周围均是公立医院的现实环境下,公立医院独有的编制和业界认可,也使得优秀的人才不愿意跳槽到民营医院。

宿迁医疗改革的预期目标是政府由办医院变为管医院,从提供者变为监管者,市场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政府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宿迁政府对于医院的准入门槛是“向钱看”,有钱的就能办医院。对于医院管理和运营经验的不重视造成了民营医院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在监管能力和法律框架缺乏的情况下,单纯的奖罚措施对于约束民营医院行为的效果上显得苍白无力。

2011年,宿迁政府宣布,投资10亿元新建一所三级甲等的公立医院一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很多对于宿迁医改是否在走回头路的讨论。政府当年“不会再建公立医院”的承诺也让已经市场化的民营医院管理者们觉得受到了背叛,他们担心公立医院的虹吸效应会使民营医院的经营更加艰难。2015年春天,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动工,预期投资已经增加到18亿元,全部由政府财政出资。为了招到优秀医生,政府批准了2000多个编制,并且找到江苏省人民医院与其合作,对于已经招聘到的人才,宿迁政府还提供财政拨款让他们到北京、上海的大医院进行学习培训。宿迁卫生局的发言人称,这家拥有20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医院正在加紧施工,预计2015年9月实现对外营业。

宿迁政府重建公立医院的行为证明,完全的市场化并不适合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由于医疗服务的公共物品特性,以及我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和法律背景,笔者认为,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不能脱离政府的管控,现阶段还是应该首先考虑采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管理和经营模式。

三、PPP模式的探索——以凤凰医疗集团为例

由于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质,以及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公私合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采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管理模式,政府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既能解决财政资金的紧张问题,又能利用现代企业制度有效地提高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率,同时并未改变医院资产的所有权性质及非营利性质。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缩写,通常翻译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所谓PPP的管理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职能的管理模式。通过这种合作和管理过程,可以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私人部门的投资营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在我国PPP管理模式的实践中,已经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各个方面,如BOT(Build-Operate-Transfer)形式,就被用在各地的高速公路建设中,许多高等院校也用BOT的形式建设和管理学生宿舍。国内已有的PPP模式的运作经验和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都为在公立医院的改革中采用PPP管理模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2013年在香港上市的凤凰医疗集团是采用公私合营的模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典型,并且,通过它的集团化优势和对PPP的进一步探索,在改善公立医院运营效率的同时为企业自身获得了利润,可以说,实现了公、私部门的共赢。

(一)凤凰医疗集团

凤凰区域医疗的建立主要通过参与北京地区的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基本模式有二类:一类是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股权投资,即公立医院改制并购,比如国内首个私有化的国有医院北京健宫医院;一类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经营权投资,即与政府合作的PPP模式,比如北京第一家公私合营的国有医院北京门头沟区医院。凤凰医疗所采用的PPP模式为“投资一运营一移交(Invest-Operate-Transfer,IOT)模式”。凤凰医疗首先与地方政府签订IOT投资协议,在协议中凤凰医疗承诺对协议医院做出固定投资,以改善医院的医疗设施和诊疗服务水平,以换取在19年至48年的期限内管理和运营相关医院、收取基于表现的管理费的权利以及向协议医院供应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的权利。如果协议期满并未续期,管理权将转回给医院所有者。而且,对于某些医院,IOT协议还规定如果在协议管理期内医院出现亏损,凤凰医疗必须做出补偿以保证医院的收支平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

然而,我国政府规定,公立医院实现的利润不得用于股东分配,只能用于医院的建设再投资,这就与私人资本的逐利特性相违背。与公私合作建设公路等其他PPP项目的投资者不同,公立医院的投资者不能通过直接收费等方式收回投资,无利可图是很多私人投资者在面对公立医院改革时望而却步的原因。这样来看,凤凰医疗似乎在做一笔赔钱的买卖,其实不然,它获利的真正秘诀就隐藏在IOT协}义条款中的供应权利中。

(二)供应链服务带来利润

凤凰医疗在于政府签订IOT协议时,保留了向这些公立医院供应药品、设备和医院耗材的权利。基于此,凤凰医疗通过自身的供应链业务就形成了独立于经营医院以外的业务利润(见图1)。

凤凰的供应链业务由集团下属的供应服务公司专门负责,他们的核心职能是集中集团旗下的10多家医院的采购需求,统一与供应商谈判确定折扣价格,在此基础上,根据政策规定,对执行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药品和耗材仍按照国家规定的中标价销售给医院,节省下的成本直接体现为供应链的利润;对不执行集中招标采购的设备、非医用物资,凤凰的供应链则组织医院以谈判最低价直接采购,节省下的成本直接体现为医院的利润。这种盈利模式让凤凰即使在不能从托管的医院处分红的情形下,依然可以巧妙地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得投资回报。

对于整个集团来说,IOT协议下的供应链业务使得凤凰在内含式增长的同时拥有了外延式扩张的经济力量,即只要有一家医院纳入它的集团管理范围,凤凰获得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管理费收入,而是滚雪球般成倍增长的供应链收入。从整体来看(见表2),2013年供应链服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8.5%,然而对于利润的贡献却达到了69.3%。可见,供应链业务带来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整个凤凰价值增长的支柱。

截至目前为止,凤凰通过IOT模式一共管理了10家综合医院、1家中医院和28家社区诊所,全部为非营利性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并且每年均保持盈利,而这几家医院在凤凰管理前全部处于亏损状态。

在服务质量方面,通过凤凰带来的私人资本投资对医院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健宫医院、燕化医院等旗下医院分别通过了美国国际联合委员会的医院认证;通过公司治理,医院的运营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旗下医院的平均住院日相比同类医院有所降低。

四、PPP模式:撬动私人资本

由于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状,我国私立医院规模小数量少,而且以专科医院为主:床位在百张以上的综合医院很少,超过400张以上的中大型综合医院全国不超过30家,达到500张床位的三级综合医院全国不超过10家。而且,由于医院规模的限制,人才通常是私立医院发展的硬伤,多数私立医院呈现人才梯队的哑铃状结构,很多医疗机构复制的速度远远大于人才的增长速度。由于在医生的职称评审中,私立医院医生的能力素质会被轻视,通过高级职称评审的概率比公立医院小的多,一些专家担心离开公立医院可能会面临失去学术地位和业界声誉的风险。

造成私立医院难以融入医疗服务市场主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医疗保险制度。中国的主流医疗服务市场是指国家医疗保险体系支付的医疗服务,相应服务提供机构必须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所谓定点医疗机构,是指通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资格审定,并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有资格接受使用医保卡支付相关费用的病人,并以按项目付费(fee-for-service)的方式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疗保险局)进行结算。目前,定点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和具有一定资质的私营医疗机构,大多数的私营医疗机构没有医保资质,只能为自费患者提供服务。因此,不管是从供给端(医务人才)还是需求端(病患),完全市场化的私立医院都面临着先天的困难。

凤凰医疗所采用的IOT模式克服了私立医院先天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它利用集团网络内医院间的会诊等制度使医生在未改变“姓公”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生的多点执业;另一方面,它承继原有公立医院的医保资格,保证了就医患者的数量不会因此下降。

这种对PPP模式的新探索和新实践给未来的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可以说,这种模式是一种双赢的模式:政府可以通过引入私人资本在缓解财政压力的同时利用具有奖惩性质的“管理费”有效地提高了公立医院的运营效率,并且没有改变公立医院的公共、非营利性质,避免了医院完全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了“管办分离”;从企业的角度上讲,企业可以以较少的投资金额扩展医院网络,而且通过集团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可以以最低的折扣集中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同时又在国家的最高价格限制范围内向集团内的各大医院销售,以获得最大利润。

另外,在医疗人才的问题上,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在未改变医生“姓公”的前提下,通过集团内资源共享和医生的多点执业也为解决“看病难”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值得地方财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借鉴。

五、PPP不是万能的良药

上文提到的IOT模式属于PPP类型中的经营权转移模式,广义的医疗行业PPP还包含附属服务外包(化验、餐饮、盥洗、保洁、IT服务等)、租赁、新建医疗机构、共享场地等多种具体形式。

虽然PPP具有很多的优点,但却不是政府解决公立医院改革问题的万能良药,它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由于医疗服务具有政治高度敏感的特性,政府在对PPP项目进行可行性和风险水平分析时,必须要考虑社会文化背景、法律监管环境、地区风土人情等因素,选择适合的PPP合同类型。同时,从财政资金的角度来看,政府在决策是否进行PPP项目时,必须要进行项目的成本一收益分析,判断与政府直接提供相比,采用PPP模式提供医疗服务是否更加划算。

篇13

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总量增至1.7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13.26%(65岁以上老人达1.19亿,人口老龄化水平为8.87%),与此同时我们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开始加速的时期,过去10年我国老年人口从1.31亿增至1.78亿,年均净增长470万,年均增长速度为3.08%,是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4倍[1]。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大,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人年病的发病患病率也日益增高,给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负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来防治这些老年病,使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那么这些老年病的防治应该由哪些医疗机构来承担呢?社区服务站的建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从总体上说,老年病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隐匿性。机体老化后对周围环境,自身感觉的阈值升高,反应迟钝。发热或疼痛等常见症状出现较晚。②多种疾病共存。③症状不典型,容易把衰老变化与疾病相混淆。④易反复发作和趋向恶化。⑤易引起并发症[2]。老年病的这些特点需要长期的进行定期的检查,如出现什么问题需要及时的治疗。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老年的定期检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可以很方便的为他们进行实时的身体检查,提供完整的病史资料;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三甲医院门诊住院量过大,医疗服务压力大的现状,并且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个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但是现状我们的社区服务正处于建立状态,很多方面都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社区服务认识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大部分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但是仍然存在对展开社区服务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只是在形式上的支持,并没有内容上的表示。②发展经费不足难以维持其生存。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由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单位提供,但是投入金额有限,难以满足展开卫生服务的需要。③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有待提高,目前阶段从事社区卫生服务行业的从职人员大部分毕业于专科,其医疗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④没有一个合理的收费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收费尤其是检查、治疗费用,依据医疗机构收费标准来执行,但是医疗除外所提供的服务没有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来遵循[3]。这些因素都严重的阻碍了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

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将对我国公民身体健康的保障,以及医疗负担产生重大的影响。①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社区服务在我国医疗体系改革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政策上要予以支持,资金上要成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投入。②社区服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可以积极的申请去上级医院进行进修,社区服务站也可以请专家过来讲学,指导。从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水平。也可以从高校毕业生中吸收人才,提高自身水平。③社区服务站应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最大程度的为当地老百姓服务为原则,减轻百姓的医疗负担[4]。

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其自身的不足的问题也得以暴露,只有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广大中老年人的健康,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才能减轻家庭的负担,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原新.从六普数据看我国人口老龄化新变化.中国社会工作,2011.6

[2] 陈诺夫.浅析老年病特点与合理用药.西南军医,2007,10

篇14

1.公开招标采购模式

医疗物资公开招标是指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医疗物资供应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医疗卫生机构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必须在规定的媒体上招标公告,以及招标项目采购的医疗物资技术质量要求、供应商资格认证标准及相关招标报价要求等。

2.邀请招标采购模式

医疗物资邀请招标是指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随机邀请三家以上供应商,并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其参加投标。招标采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所需采购的医疗物资的质量标准,同时降低了采购成本,但采购周期较长,采购过程中招标所需的各项费用在采购成本中占比较大。因此,现阶段我国省市级医院、大型医疗机构通常采用招标模式进行医疗物资的采购工作。

二、我国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医疗物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审批程序繁杂,采购周期长

对于传统的分散采购模式,从科室提交医疗物资采购需求,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该科室分管领导审批,医疗物资管理部门或采购部门审批,采购入库后科室领取使用还需要医疗机构仓储部门的审批登记。而对于招标采购模式,在采购初期需要对医疗物资整体需求进行预算,制定采购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同时采购单位需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采购信息媒体招标公告,期限不少于7个工作日。繁琐的采购审批流程和较长的采购周期造成医疗物资的供给严重滞后,影响到医疗卫生机构正常持续的经营活动。

(二)采购成本及费用难以控制

对于传统的分散采购模式,由于受到单次采购量的限制,采购成本通常比集中招标采购方式高,且受到医疗物资市场价格波动因素的影响较大。对于招标采购模式,医疗卫生机构前期需要对医疗物资供应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并需要较为准确地预测一个周期对医疗物资的使用及消耗量。与此同时,还需要打通和维护政府及媒体关系。在采购过程中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医疗卫生机构难以控制和核算自身采购成本,而采购成本的提高往往会变向转嫁给病人,这极大地影响了医疗卫生机构和病人的利益。

(三)医疗物资专业性强,采购质量难把关

无论是传统的分散采购模式,还是招标采购模式,医疗物资的采购专业性较强,而医疗卫生机构负责采购的部门和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医疗设备、药品及医疗器具的质量好坏、品质优劣难以把握,很容易因为采购医疗物资的质量问题造成医疗事故,不但危害到病人的生命安全,还损害了医疗机构的声誉。

(四)医疗物资采购制度不健全对于现阶段我国卫生机构医疗物资的采购模式,采购活动通常牵扯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在采购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一方面医疗卫生机构对采购活动及采购费用的管理和控制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很容易造成采购人员勾结医疗物资供应商,进行暗箱操作,骗取医疗卫生机构的采购经费。

三、国外先进医疗物资采购模式分析

对于医学发展十分成熟的发达国家,高效、低成本、精细化的医疗物资采购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其医疗服务行业的日益进步。例如,美国医疗物资专业化的集团采购模式存续了近百年,每年为美国医疗机构节约近30%的医疗物资采购成本。下面就对这种先进的、专业化的采购模式进行分析。医疗物资集团采购模式是指由一家大型医疗机构或多家中小型医院成立集团采购组织(简称“GPO”),医疗机构通过集团采购组织购买其所需的医疗设备、药品等医疗用品。集团采购组织通过集中一定数量医疗机构的采购需求与医疗物资供应商谈判采购价格,确定采购价格后,集团采购组织根据其集合的医疗机构购买量和已经确定的价格同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之后,通过该集团采购组织进行采购的医院将会根据协议价格直接向供应商购买其所需的医疗物资,同时由专门的商业组织承担物流配送服务。专业化的集团采购组织承担了医疗物资采购活动的交易管理职责。一方面,集团采购组织通过为医疗物资供应商提供稳定的销货渠道和销售价格来收取管理费用;另一方面,医疗机构通过集团采购组织同供应商签订大批量的采购协议,提高了自身的议价能力,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稳定了医疗物资采购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减小了整个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

四、实现医疗物资采购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一)成立专业化的采购团队

构建专业化的医疗物资采购团队是实现医疗物资采购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采购团队在采购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包括:在医疗物资采购初期,对供应商资质、信誉及规模进行充分调查;对所需采购医疗物资的行业价格、供应量进行全面分析;对医疗卫生机构历史采购量、使用量及库存量进行数据分析,并对医疗卫生机构下一个采购年度医疗物资的需求量进行合理预测;结合医疗物资市场情况及自身需求制订采购计划及方案。

(二)发掘高效集中的采购模式

高效集中的采购模式是降低医疗物资采购成本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型医院成立的采购团队或是中小医疗机构自发形成的行业采购协会,集合该医院或该地区医疗机构对医疗物资的采购需求,采用询价招标的方式,同中标的多家供应商签订总采购合同,并同各医疗机构签订提货协议。采购团队或采购协会通过集合采购提高自身议价谈判能力,并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医疗物资使用机构提供采购融资服务,达到物品使用效率和资金应用效率共同最大化。

(三)建立完善的采购审计和监督体系

建立完善的医疗物资采购审计和监督体系是维持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工作持续稳定开展的重要决定因素。首先,要成立采购团队相对应的采购监督部门,监督部门中应设立采购价格审核、医疗物资质量审核及招标流程监督等专职岗位,培养相关岗位专业技术人才。其次,建立和完善采购组织的相关工作制度,其中包括招标会议制度、物流监管制度及资质认证制度等,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机构对医疗物资采购的监管审查职责。最后,开放及扩大医疗机构民主监督的渠道及范围,积极推行公开化的采购群众监督制度,形成专职部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的采购活动更加规范、专业和高效。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