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英语课程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 要】关注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实施,重视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培养,以课程改革创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 课程建设;学生主体;课程改革
一、案例背景
每一学生均是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其学习情感的激发、维持,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教学模式校本化改革,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了一个开放、灵动、和谐的教学环境,刺激学生说英语、用英语,以综合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全面化、个性化的发展。下面借助苏教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7BUnit3——Find your way教学案例,提出初中英语课程建设的拙见。
二、案例描述
1.激情导入
课前,让学生做“立正”、“稍息”、“向左转”(go left)、“向右转”(go right)、“仰望”(up)、“俯视”(down)、“指东南”(southeast)等动作,提问地理方位中上下左右分别指的方向(N、S、W、E),以帮助学生回顾复习所学的方位词及动词短语。之后,说“你们对地理方位那么熟悉呀!看样子你们在大自然中不会迷路。那么现在想不想在大自然中借助地图探探宝藏?”,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愿意”,“好,开始我们的寻宝活动!”借助多媒体,或在黑板上绘出教材中的方位地图,并将shop,bus stop,secondary,underground等地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寻找宝藏源(school)。
2.划分小组
将班内40名学生以座次分为4组,先以小组选员轮流作答方式展开比赛,待一轮比赛结束后以举手抢答形式组织第二轮比赛,每一小组答对一次得一分,教师在黑板上列出A、B、C、D四个得分栏,得分最多的小组,将有权获得一张藏宝地图。
3.小组寻宝
先每组选定一组选手, 让一个学生带路,另一个学生疑问,深化句子“Follow me,I know the way.”“Are you sure?”“Let us go down here.”“Do not be afraid. Come with me.”“I think we will have to go up again.”的运用。在每组学生都得以训练且熟悉举行后,摘出重点行为词组如go down,go up,go left让每一组学生分析,根据方向north,south,west等确定行走方向。展开抢答比赛,如“寻宝开始!现在你在bus stop位置,走向school!”获得抢答权,并说对路线的小组得分;“寻宝开始!为抢到宝藏,探索从underground到school的最短路径!”
4.整理宝藏
比赛结束后,学生均收获了宝藏,且获胜组赢得了“宝藏图”,此时让学生整理所收集的宝藏。首先,让学生齐读句子、指定学生朗读,引导单个学生逐渐脱离课本后只看地图,大胆得说出句子,并在学生诵读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语速、发音等。其次,让学生整理以动词开头的短语,补充动词短语的分类,拓展学生知识认识,如以动词开头的短语中,可将其分为动词+介词,look at…看,look like…看上去像,look after…照料;动词+副词,可分为动词(vi)+副词和动词(vt)+副词,前者如put on穿上,take off脱下,write down记下;后者如come on赶快,cone in进来,sit down坐下,stand up起立;其他动词组,look the same看起来一样,have a look看一下;look young看起来很年轻等。再者,让学生根据讲述确定本单元以go开头的短语类型,让学生思考go开头的其他短语类型。最后再次齐读。
5.创造运用
待宝藏整理后,学生不但获得了方位知识,且收获了多样化的动词短语知识,此时,教师要紧转话题,让学生继续寻宝:在黑板上画出本校位置,让学生寻找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并标注所经建筑,说出走法;借助学校内部资源,让学生在校内道路、建筑上张贴英文标识,提示路人方向。
三、教学反思
1.英语教学的校本化
教学应当在对学校环境、教材内容、学生水平、综合素质等进行调查评估后,优选教材内容,并确定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初一基础较扎实,整体水平较好,能够较为轻松的掌握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因此,本案例在分析本单元知识点后,将基础目标定为“掌握方位短语,学会使用带路语”,能力目标为“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情感目标为“培养学生助人为乐、敢于创新的精神”。因初中生思维活跃、好说好动,比赛教学方式可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集中性参与实践,因此,采用比赛教学方式。
2.优化教学课堂实践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教学中应当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以构建灵动、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采用以激情导入方式,提升学生英语兴趣;采用多元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关注学生表现,展开激励评价。
总之,英语教学要求关注学生说、写、思、创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以多元化的实践课程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我校英语课程建设必须参照国家课程标准,以本校实际为基础,以学生实际为立足点,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革课程结构,关注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多方面的支持因素,以最大程度上实现英语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永生.2006,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83-90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2—43).
[关键词]课程性质 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 课程团队 考核模式 实践条件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08-01一、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课程建设状况概述
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学科不但是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是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多种语言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建设目标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课程建设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即是为将来就业和今后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的特殊性在于基础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有机整合,因此,英语课程建设的定位应该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材内容很多,有些教师还是觉得每一项内容都很好,哪一部分都不忍舍弃,因此对教学内容就没有了取舍,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书上的练习,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不够扎实
由于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造成的后果便是教师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教师便开始盲目赶进度,结果造成很多教学任务完成得不够扎实,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分层教学在课堂上体现得不明显
学校难以按学生程度进行分班的现实条件下,学生的基础良莠不齐,因此,教师对全班学生使用同样的标准,未设定教学目标时进行分层教学,会造成基础薄弱的学生听不懂,基础好的学生没有进步这样的结果。
三、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思路举措
(一)教学内容的建设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成绩不佳,英语基础普遍较弱,英语起点非常低,因此,基础英语课应从最基础的内容讲起,降低词汇量,简化语法和课文,逐步增加难度,重点放在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中职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所学的内容应在将来工作与生活中具有实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资源的建设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单纯的灌输知识为教学目的,而应通过布置各种贴近生活和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来组织教学。因此,学校应该具备丰富的教材配套资源,包括电子教案、录音、课件及示范课录像等资料,这些教学资源不但能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还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比如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能够非常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多媒体等资源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
(三)课程团队的建设
只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培育出合格的人才,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贯彻新大纲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有意识地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英语教师应注重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的语言交际的能力。再次,英语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以学生原有的英语知识作为基础,以教材上的教学任务为载体,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练习,来培养其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最后,英语教师要能充分且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文件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辅助教学,把教学信息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极大地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四)考核模式及实践条件建设
实践证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会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改革过往单一的评价方法。首先要在评价内容上体现创新,在测查笔答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适当加入对口语和听力的测查。其次,在评价方法上,也要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个方向上改革,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采用分层次测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公正恰当的评价。
我们应当积极研究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新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研究。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新教材的校本教研,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不断推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课。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发挥全体智慧,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开拓教师的教学思路,注意积累有形成果,共享生成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英语 实践性作业 现状 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知识掌握型学生到知识应用型人才这一理念的转变过程中,英语课程的实践性作业以及相关活动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和影响。实践性作业即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注重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而就我国初中英语的实践性作业来看,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中似乎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初中英语实践性作业面临的现状
1.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够。由于长久以来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的模式,学生容易产生惯性思维,认为作业就是应该由老师布置、完成在作业本上的,而对于动手操作的作业,学生显得极为陌生,甚至是出现行为抵触的现象。
2.形式单一死板。从传统的课程讲授方式过度到以学生和教师互动为主的新式教学模式,不仅是学生需要适应的过程,教师也需要过渡期。教师的不适应则体现在对于教学形式设计的单调上,他们容易拘泥于课本,哪怕是按照课本的要求来,也会出现形似而神散的情况。
3.内容缺乏。以往教师的职责仅是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讲授,课后布置习题,而新课程改革中,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任务的改革上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经验不足或者是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上,初中教师普遍出现设计的实践性活动内容缺乏的情况。
二、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性活动
1.明确教学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已经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语法以及词汇方面了,它要求加强初中阶段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为高中甚至以后的高等教育奠定坚实的英语应用基础。所以就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学任务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更多的与英语相关的实践性活动,而针对教师对于实践活动的设计期间需要注意的就是明确相关的教学任务,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教学大纲,发挥教师在这一改革中的引导、促进作用,将教学大纲融入到设计环节中,时时突出重点,防止脱离主题。
2.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章节中的实践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好讨论场景后对学生们进行提问:“How do you think your hometown?”学生如果反应比较热烈的话,即可循循善诱进入到相关的实践环节;如果学生反应不是很热烈的话,教师则可以再转移一下话题,比如可以切入到以下话题:“Which city do you like?”“Which place do you like?”以此类推,直到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为止。
3.明确学生的需求,投其所好。如“My name’s Gina.”这一课程活动设计中,可以从话题寻找到切入点,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认为英语名字怎么样,如果有学生给出正面的回应,那么就接着往下进行:“You can name yourself.”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并且对一些英语名进行讨论,而后再进行口语问答的情景模拟,那么这一实践作业环节可以算是成功开展了。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观察,基于观察之上设计的活动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因材施教,形式多样化。如在“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这一章节进行实践性作业设计时,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一章节主要是对一些科目的讲述,类似于math、science等这些词汇的掌握以及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口语的交流,这类课程建议采用情景对话的方式进行实践。如果是“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类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则建议可以采用情境模拟再现的实践教育方式。
5.及时的总结与评价。实践性作业的进程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活动后的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种顺应时展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经验以及效果方面都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证,每一次实践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应将过程中好的方面重点突出出来,对学生进行鼓励,不好的方面提出来,做出分析,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并且表达出对学生的愿望,向学生传递一种合作的讯号,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是我们合作完成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课程教育改革对初中英语实践性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就目前初中英语实践性环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与教材的基本内容因材施教,才能真正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初级英语素养,进而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月芳 初中英语创新教学的尝试[J].吉林教育(综合),2013,(3),58-58。
[2]张淑暖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新疆教育,2013,(6),9-9。
1 教学方案设计
在辐射与人体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论基础教学部分由教师进行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基本掌握什么是辐射,辐射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检测以及防护原则等知识。在学生对辐射与人体健康知识体系的了解有了一个基本框架之后,我们对“环境污染中的辐射”章节的内容采用自主授课的方式进行学习。具体方法是提前二个星期将自主授课方案及内容通知学生,让班里学生自主选择生活环境中(工业、医药、交通系统、电力系统)的辐射源授课。老师指导学生学会通过查阅文献、书籍、浏览网页等方式进行备课,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准备资料,确定授课内容、完成课件的制作,并推选1-2位同学上讲台讲解。上课时,学生上讲台,教师在台下充当学生的角色,学生讲完后,教师对整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2 教学效果分析
在“环境污染中的辐射”授课结束后,我们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对自主授课的看法和意见。95%的学生认为自主授课很有意义,感谢老师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并要求老师多开展自主授课。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课前做PPT,课上学生授课更能更能帮助理解和接受授课内容,并且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很多学生留言:自主授课的表现可能不能尽善尽美,不过过程却是令人满意的,通过文献资料等的收集,幻灯的制作,收获不菲,值得推广。
3 讨论
“学生自主授课”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学生对教学过程积极主动的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1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预习课文的积极性
“学生自主授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强烈地求知欲望,唤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督促为引导。学生为了“讲” 好课,深入钻研教材, 扎实预习,细心设计教学层次,跃跃欲试,满腔热情地渴求知识,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自主授课内容,教会了学生掌握更多的获取新知识的途径,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了解了当今环境中的辐射污染现状,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了对知识的运用理解。
3.2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
实施自主授课式教学,需要学生亲历教学的各个环节,角色互换带来的心理认同感会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2]。同时,学生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频繁与教师沟通、交流,深刻感受到教师“格物至善,诲人不倦”的教风,油然而生一种敬佩感和亲近感,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3.3 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学生的讲课,有助于教师捕捉教学信息,洞察学习动向,揣摸学习心理,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变教师的想象备课为“现场备课”,变“死” 教案为“活” 教案,使程序模式教学为灵活、即兴发挥式教学。真正使教师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提高了教师驾驭知识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
3.4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90后大学生具有自主自信、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呈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他们在“讲”课中,往往不拘泥于书本,会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教学中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
3.5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一些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毕业后却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包括医患关系),也难以做好工作。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学人才,无论是从工作还是学术的需要出发,沟通和表达能力都非常重要。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把每个问题阐述清楚并且随时准备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很好机会。同时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收集及归纳整理,课前讨论,图文并茂、讲解思路清晰的课件的制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
该教学方法尽管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某些缺点和不足,如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冷场、呆板、照本宣科等问题;该教学方法需要占用学生及老师的较多业余时间,由于各校多存在学生多,师资队伍相对紧缺的情况,故此法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较难推广,学生备课要占用较多的时间,无形中给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不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小班制、教学时数相对宽松的课程。
总之,“学生自主授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这种教学角色的转换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备课、讲课过程中会碰到问题,要解决问题,这需要学生动脑、动手,还要分析、讨论。通过教学的完成,把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把新知识进行融入,以旧带新,触类旁通,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辐射与人体健康课程的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在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上取得了较好效果,是一种值得尝试的专业课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 作业设计 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23-01
新课程实施以来,英语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少学多”,“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增强了,课堂充满了活力。但如何布置合理、高效,而又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作业,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师探究的问题。而确立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以致用,合理、高效的作业观,则成为新课程理念下英语作业设计中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一、作业布置现状分析
我曾在所任教班级就英语作业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7%的学生比较喜欢英语,78%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比较认真,近30%的学生作业效果不佳。综合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1.“题海战术”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虽然一直倡导为学生“减负”,但由于种种原因,“减负”只是口号。很多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靠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把学生当成复制作业的机器,师生共同浸泡在题海中难以自拔,导致家长累、学生累、老师累,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2.作业“无设计”,随意性严重
很多英语教师,作业布置随意性大,内容死板,模式单一,缺乏层次。这些局限于书本,拘泥于抄写的作业,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个体需要,同时也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只图数量,缺乏质量保证
每节课,老师都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作业数量多,质量就难以保证。当作业毫无吸引力又有一定难度时,很少有学生有耐心和毅力去认真完成。学生迫于教师、家长的压力,随便做做、抄抄了事,有的甚至干脆不做。
4.“留守”孩子欠管理,缺乏督促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近三分之二是“留守”、“随迁”孩子,家长的文化水平低,学生获得来自家庭的文化辅导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久而久之,沉重、繁杂的作业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
基于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作业,应该积极探究减负增效的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在作业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张扬,所学知识得以充分巩固。
二、新课程理念下,英语作业设计的思路
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努力研读新课标、外出学习拜名师、业余上网查资料,潜心研究新教材,切实把握教学规律,博采众长,对英语作业设计做了一些尝试,归纳出一套能够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方法。
1.课前预习——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预习新课的主要导向,教师在课前收齐批阅,找出共性问题,在课内有针对性的解决。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学生都会提前预习,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课堂回答问题积极了,答题质量提高了。通过思考,有时还能提出一些深度问题,改变了以前上课“手”不动,“脑”不动现象。
2.课前测试——听写
听写测试在课前几分钟完成,可以是几个words 和phrases,也可以是预习学案中的sentences,而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和预习内容进行巩固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花较短的时间、做很少的作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3.“分层”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应由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助合作。优秀生留一点探究性作业,中等生布置一些巩固他们弱项的作业,而后进生的作业则要体现最基础的知识。这种作业在容量上考虑了学生的量力性和差异性,真正实现了“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的目标。
4.“错题式”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最不能理解的是,明明已讲清的问题,为什么学生还是一错再错。面对此状,我们尝试在教学中采用“错题式”作业。就是把学生做错的题进行整理,重新编排,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题眼”, 进行有效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反思:一方面考虑学生所学是否理解透彻;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品质去反思,最终达到“减负增效”和“人本回归”的目的。
5.“查找式”作业
教师总是习惯在备课时找好资料,上课讲解,而学生只是做个忠实的听众。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英语作业设计,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经常布置一些查阅资料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查询,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课外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作业优化设计的效果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作业设计,经过近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学习态度转变了,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业负担减轻了,做完规定作业、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全体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由此可见,作业布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窗口,是学生学习情况反应的晴雨表,是沟通教师、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桥梁。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作业设计应力求减负增效,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银芳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作业改1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07.10期
[2]王亚军,王平 布置家庭作业的艺术 [J].教学与研究,2001(2)
【关键词】高职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摄影 课程改革
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高校对摄影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它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类课程广泛存在于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等专业,成为艺术设计类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有些学校开设了与摄影相关的公共选修课,还有的将摄影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
摄影课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摄影行业的发展,但摄影教学存在的问题却影响了摄影发展的进度。笔者就目前已有的摄影课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摄影课,所采用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都大同小异,没有专业和学情的针对性,没有体现摄影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和特点。要想发挥摄影课的作用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课程存在的环境,开发满足学校性质、适应专业需求、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次研究是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摄影课为例,对高职教育体系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针对目前该校本专业的特征,研究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
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的特色
近年来,高职一直在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工作,可以说各院校的改革百花齐放,各不相同,研究学校高职专业下的课程改革,要明确学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这样才能与学校高职教育的整体思路吻合。
高职教育建设与改革的重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新办学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培养双证融合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重视岗位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的养成。
在教学中弱化专业研究,突出强化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这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点。所以对摄影课进行课程改革的核心点是要以满足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
二、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摄影课的作用
设计类专业中的摄影课不同于摄影专业中的摄影课,所以要明确摄影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开发适合本专业需求的摄影课。
摄影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是随处可见的,我们身边许多包装、海报、型录等设计作品,都是通过摄影的手段记录下图像,然后进行再设计。摄影课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从学科性质上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是集营销、摄影、设计、印刷、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所以,摄影目前已经成为支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摄影课是一门艺术与技术高度结合的课程,对于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执行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感受能力等综合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开设摄影课有助于本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对摄影感兴趣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摄影学习的机会。
三、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摄影课存在的问题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高职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全新的专业开发,并对其中的拓展课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效果显著,而作为基础课的摄影课一直沿用本科的上课模式,没有凸显学校高职教学的特色。摄影课在整个专业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就目前的授课内容和形式来说,难以满足专业学习的需求,存在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教学目标没有针对性
目前学校所有设计类专业中摄影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都是大同小异,没有专业和学情的针对性,不管哪个专业下的摄影课,教学目标一般都设定为以一定的摄影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指导,去介绍摄影的发展、原理、器材、冲洗等,重点讲授摄影用光、曝光、构图等。但这样的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准确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摄影课,应该是为培养平面设计师服务的。
(二)实训项目设计不系统
项目的设计不系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时间有限,多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摄影课的上课时间短,一般为2―3周,30―50学时不等,从时间上看,有限的时间里无法进行系统的摄影学习。其次是实训内容设计不系统,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学目标的偏离,导致实训项目的设计忽视了摄影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的最终作用和意义。
(三)考核单一
传统的考核单一,基本上是学生做、教师评,学生最终成绩由任课教师定。高职教育是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学要以实训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企业深度结合,应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设计和制作能力。而考核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不应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要发挥学生自主考核的主观能动性,借鉴企业考核员工的制度,使课程考核行业化,考核应由学生、教师、企业教师三者共同完成。
四、摄影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目前,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摄影课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抛开学校性质、专业特点做课程,这样导致高职学生毕业后没有任何优势,相比本科学生来说,没有足够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相比中专技校的学生来说,没有更早地进入社会,积累经验。所以必须进行开发校本特色的课程改革,才能促进专业发展和学生就业。
在对摄影课程进行改革前,首先要了解学校本专业的特点,分析专业课程开发思路。本专业的课程开发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业、市场为依据进行的课程开发(见表1):
根据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确定8门职业基础课程,如表1中的艺术造型训练、设计造型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设计思维训练、设计策划与管理、摄影基础、丝网印刷技能、印刷实务、计算机辅助设计。
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人员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确定7门职业岗位课程,如表1中的设计策划与管理、设计草图表现、图形(像)处理与制作、文字信息处理与制作、图文信息处理与制作、输出技能实训、印刷装订与制作。
根据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与程序,充分考虑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确定6门职业拓展课程,如表1中的标志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VI设计与制作、型录设计与制作、书籍装帧设计与制作、海报设计与制作。
通过目前行业反馈的信息,上述以就业为导向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开发模式,适合本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而本专业下的课程也应该以行业为指导进行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才能将这一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摄影课是本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只有进行适当的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以下是根据近年来对学校本专业摄影课的授课经验归纳的摄影课需要改革的内容:
(一)以行业为指导、就业为导向确定适合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求的教学目标
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学生,是以能够顺利从事助理级平面设计师工作为目标的,所以本专业中所开设的课程都应该为这一目标服务。本专业中的摄影课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摄影师助理,而是为培养具备摄影技能和修图技巧的平面设计师(助理级)做准备。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才能使课程效果最大化,更大程度地发挥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
高职课堂教学的任务包括两部分:一是学习做人;二是学习做事。做人是要做一个具备岗位工作基本素质的人;做事是要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职业岗位的工作技能。为了满足高职课堂的两点任务,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和岗位能力对接。
通过对同类院校同专业和行业企业的调研,总结与本专业摄影课相关的岗位包括:摄影师助理、初级修图师、平面设计师(助理级)。参考国家摄影师初级资格证书和平面设计师(助理级)资格证书的内容,分析行业中岗位的工作任务,对三个岗位能力进行归纳,结果如表2显示分别为助理级平面设计师对应的能力、初级摄影师对应的能力、初级修图师对应的能力。通过对三个岗位能力的分析归纳,将摄影课的课程目标初定为:掌握摄影器材的基本操作能力(相机操作、灯光控制等)、创新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审美能力、图像摄取能力、图像筛选能力、后期处理图片能力、发散思考能力、执行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辅助摄影师拍摄能力等。
检验初定的摄影课的课程目标是否准确,是否能够满足后期专业课学习的需求,要通过后期职业岗位课和职业拓展课的学习才能得到验证。
通过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摄影课的学习可以完成《图形(像)信息处理与制作》《图文组织处理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型录设计与制作》《海报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中相关能力的培养。例如摄影课可以解决《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图像摄取、筛选与处理、执行能力、发散思考的能力、辅助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后期处理图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表3)。
所以我们初步确定的以行业为指导、就业为导向的摄影课的课程能力目标,定位合理,能够满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需求,能为后续课程做好服务工作。
(二)设计系统化的实训项目,以工作室为依托,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驱动实训项目的实施
为了发挥摄影课在本专业中的作用,必须做好学时的分配,通过多方面调研比较,学习周设计为4周,总学时为60学时,确保完成系统化实训的时间。
项目化教学现在已经不是新鲜的名称,很多学校的课程都采用项目化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盲目的项目教学会使教学程式化,所以课程设计也要因材施教,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本专业学生的情况,设计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的实训项目。
针对近年来教学的积累和行业调研走访的分析,笔者设计了四个实训项目,项目设计的内容是以摄影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作为主线进行开发的,符合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顺序:先了解设计中的照片;再去认识拍摄照片的器材,进行模仿拍摄;然后明确摄影作品在设计作品中的处理,全面了解和认识摄影作品在设计中的获取和使用。通过有序的实训,将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揉碎分解,融入到具体的实训项目中,学生能够掌握设计作品中摄影作品的获取、筛选和后期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表4是摄影课设计的四个实训项目,其中上课地点的变更是我们课程实施中的亮点,根据项目的教学需求调整上课地点,营造项目实施的氛围。以学校现有图文工作室、影像工作室为支撑,利用我们现有的校企合作单位,将企业中的项目引入课题中,以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为参考对课程进行设计。
项目一的实训目的是认识照片在设计中的作用,实训地点选择在图文工作室。图文工作室承担的工作是图片的设计、处理、输出、打印,在这里学生可以得到图像筛选能力、后期处理图片能力、审美能力等训练。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学生能够明确设计、打印、印刷、制作对摄影作品的要求。
项目二的实训是走进相机开始了解拍摄的过程,实训地点是在影像工作室。影像工作室有影棚、灯光器材、摄影器材等设备,学生通过模仿优秀摄影作品,进行拍摄练习,熟悉摄影器材。
项目三需要借助校企合作单位来完成实训,教师要联系足够的企业,协助教学,企业在哪里进行拍摄,哪里就是项目实施的地点。通过该项目的实训,学生分组对实际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拍摄,做好摄影师助理的工作。
项目四是将实训过程中拍摄的作品进行筛选,并进行后期设计。通过该项目掌握后期设计对摄影作品的要求,掌握摄影作品删选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结合课程性质和行业工作的特点,课程设计采用项目单的形式执行,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项目开始前,给学生发放项目单,根据项目单教师引导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项目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起到了指导的作用。项目单的内容包括:项目目的、项目内容、项目要求、项目步骤、项目向导和项目体会。
(三)结合行业考核的特点,以任务单的形式进行项目过程的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项目考核形式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考核模式,将考核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测评,教师只需归纳出实训项目中的每个任务点,设计项目任务单,发放给学生。任务单对项目执行起到督促的作用,检查学生能完成每个环节实训的,任务执行的程度包括四个等级:完成、基本完成、部分完成、不能完成,学生根据自己对相应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勾选,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才能更好地完成实训考核。教师和企业一线的老师参与考核,对每个项目考核的结果进行不同等级的随机抽查,对学生自我考核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解决实训中遗留的问题。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训过程中反复灌输岗位职责和职业道德,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转第页)
(接第页)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导,教师发放实训项目单学生执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解答问题根据任务单自我考核教师和企业教师分析考核结果总结归纳。
结语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开发和改革有其独特的地方,此次专业摄影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利于学生专业的发展与学习,突出摄影课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改革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课程标准行业化。课程标准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以行业作为指导,及时更新并融入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数年甚至数十年不变的课程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内容要以职业技能技术培养和文化育人为主线,双管齐下。所以,摄影课的课程标准要和所在专业的行业结合,找到专业和摄影课的结合点。
其次是课程设计职业化。课堂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目的,所以课程设计需要以相关岗位工作的过程作为参考。这种职业化的课程设计是将岗位工作任务融入课堂,需要学生做到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手脑都动起来。通过实际项目案例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行业工作的能力,从而稳步地过渡到就业。但是要做好课堂职业化,需要学校加大与校企的合作,及时更新从企业中引入的设计项目,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同时,这样的课程设计也对专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是能讲、会做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更好地实施职业化的课程设计。
最后是课程考核专业化。课程要改革,课程的考核必定要相应做出调整。改变传统的考核形式,参考行业考核任务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考核任务单,使课程考核更加专业化。
摄影课改革的思路清晰,特征明显,改革是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能够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满足相应专业发展的需求。此次改革的方法可以普及到开设摄影课的相关其他专业中,一定会使相应专业的发展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王凡.数码相机在非专业摄影教学中的众多优势[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
[2]张晓凯.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3(8).
[3]王晓娜,王彦霞,赵宇,等.建设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
[4]崔聪.数字时代高校摄影基础课程教学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3).
[5]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6]杨国祥,丁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7]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马必学,刘晓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职业与教育,2005.
[9]刘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5).
[10]官宏云,王立霞.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的实践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11]万剑,李兴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职业教育.
[12]陶红林,王作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13]刘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摄影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09(22).
[14]林路.关于高等摄影教育的几点思考――全国高校摄影教育论文集[C].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夏峰,姜林.中国摄影教育任重而道远[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5).
[16]林燕.“行为导向型”教学法在摄影摄像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07(10).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网络精品课程 开发
课 题:2011年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职网络精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主持人:李豪。
在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既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课程一样的必修的文化基础课。中职学校所有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学生学完后,可参加计算机操作员(中级)技能鉴定考核,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内容、方式、条件、手段及师资等多方面的改革,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并为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优质中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中职教育的办学水平,笔者学校积极参加佛山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开展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一、课程设计思路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中,我们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个项目组成,项目由若干个教学任务来驱动。即课程的总体是模块化结构,教学方式是项目式教学,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同时,要做好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在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还满足了学生网上学习的要求,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于一身的整体建设,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队伍建设
先进的课程需要优秀的老师来实施,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目标的最终完成。教师的能力也是在课程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师只有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开发、研究中去,才能对精品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并按精品课程的理念去施教。笔者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的是“模块―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依据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技能标准,建立若干个职业技能模块,每个模块再分为若干个项目。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负责几个项目,根据职业技能标准需要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来实施项目教学。
2.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工具,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在某种程度上,教材不仅决定了教师教什么,甚至规范着教师怎样教,而且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因此,笔者学校根据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组织编写的教材以及配套使用的职业技能鉴定复习指导书,由教学团队组织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精品课程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包含基础知识、办公软件、能力拓展三个模块。
3.教学内容建设
在教学内容建设中,以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标准为依据,积极探索用现代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的新路子,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符合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彻底摒弃了“计算机有什么功能就学习什么内容”“软件有什么功能就学习什么内容”这样的旧思路,完全按照“要用到什么功能就学习什么内容”“如何使用某些功能就学习什么内容”这样的思路来组织、展开和呈现,以期改善知识技能的易学性和实用性。
课程内容分为3个模块,共由8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来驱动,如下表所示。
表
课 程 模块一
基础知识 项目一
基本知识 任务1:计算机的特点、发展及应用
任务2:计算机系统组成
任务3:数据存储和存储设备
任务4:多媒体技术
项目二
Windows XP 任务1:系统基本操作
任务2: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任务3:系统应用程序
项目三
网络基础知识 任务1: Windows网络和通信功能
任务2: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模块二
办公软件 项目一
Word 2003 任务1:段落格式
任务2:页面设置
任务3:表格制作、修改
项目二
Excel 2003 任务1:格式设置
任务2:合并计算
任务3:排序
任务4:统计
任务5:图表操作
项目三
Powerpoint 2003 任务1:演示文稿的建立和编辑
任务2:演示文稿的外观设置
任务3:演示文稿的动画设置与放映
模块三
能力拓展 项目一
图文混排 任务1:创意排版
任务2:电子小报
项目二
演示文稿制作 任务1:模仿训练
任务2:创意制作
其中,模块三为能力拓展训练,供学生选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积累学习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任务分析,确定操作思路,实际完成操作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方法,理解任务的真正原理及技术构成,完成后进行任务总结,最后形成专业技能技巧,任务驱动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任务流程图
4.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
网络教育是被普遍看好的教育方式,它实现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不只是给学生提供接触信息的机会,更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改善的学习机会和氛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有很多优点。首先,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授课,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可以将讲义及有关学习资源放在网上,学生随时可以登录网站浏览并进行课后练习。其次,为学生构筑了一个网络学习的环境,学生既可以个性化学习(通过课件、录音、录像进行自学和复习,结合教材完成上机操作、提问、搜索学习资料等),也可以协作式学习(与同学相互讨论、作业互评等),还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
基于这种思想,笔者学校的教学团队从2011年11月开始,在佛山市网络精品课程协同制作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该课程网络资源分两条主线进行建设:第一,根据以上课程内容结构,纵向对课程网络资源分模块、分项目,按任务进行组织、选取、确定教学内容;第二,横向对每个任务分为5个版块,如图2所示。
图2 任务页面结构图
教学团队人员在达成统一后,各人按模块和项目分工完成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在网络平台上,融入大量的教学视频、教学软件、课件、考证试题库、解题操作录像、教师团队自主开发的理论题练习软件,以及阅卷系统、课外习题等,以丰富课程资源,满足了教师网络教学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要求,实现了网络课程的互动性建设。
在历时一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实验和应用研究工作中,笔者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4月,笔者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获得佛山市中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题评审一等奖。学生们对该课程的网络教学模式反映良好,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受到学生的欢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中级)技能鉴定通过率超过95%。
参考文献:
[1]杨速章.计算机应用基础[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1.
[2]柳青,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技能鉴定复习指导书[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1.
[3]邹羚,戚一翡,张三军,等.高职《Photoshop图像处理》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1).
关键词:中职 畜禽解剖 虚拟仿真 实训教学资源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一些工科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应用比较广泛,对提高实训水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在中职,特别是农业类专业中应用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此,开发和应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也应作为中职农业类专业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项目予以重视。本文以畜禽解剖生理课程为例,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从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建设的背景分析入手,阐述农业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的内容及其应用。
一、资源建设的背景
1.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是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应用的需要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知识信息传递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学科知识信息传递的角度来思考,信息技术具有效率高和效能高的特点,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之一就是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的开发则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形象而具体的体现。
2.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现代化的需要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应能满足教学、实训、科研等多方面的需要。一是适合教师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资金、场所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将大型的流水线和重型设备搬进实训室,就需要将这些操作对象和设备经过模块化、模拟化、仿真化处理,使之既具备实物的一切特征,又能放在一定的空间里作为训练工具,从而有助于教学应用。二是适合学生学习。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制订详细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即便于学生使用与掌握,又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职业氛围,达到教师授课生动形象、学生操作方便的目的。三是适合经济发展。中职培养目标必须与区域行业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培养的学生不仅能直接从事生产一线操作,还能成为引领行业技术革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需要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满足专业建设需要。职业教育资源的开发,要求能满足校内教学中理论验证及单项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需要。二是满足公共服务需要。资源开发需有利于面向区域企业及兄弟学校开放,实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资源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专业资源建设的规划、建设必须服从学校整体规划的需要,不仅要为其他专业的规划、建设提供示范,还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地的投资效益。
二、资源开发建设的内容
1.资源开发的技术基础
中职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是养殖及牧医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依据的技术基础为三维动画,即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形态结构和大小建立一个模型及场景,并根据要求设定形态结构的运动轨迹、过程和其他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表现对象赋上特定背景,都完成后让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特定的画面。
2.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搭建
将三维动画技术应用于课程资源的建设并实现共享,还需要建立一个技术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用来解决资源的建设、整合、开放与共享问题,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方案设计是从虚拟仿真实验应用、教学资源、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四个维度切入,从而解决实训应用的统一管理,达到教学资源最大化。
3.动物虚拟仿真解剖软件
动物3D虚拟解剖软件主要是依据动物解剖学的教学要求,采用三维立体仿真技术,根据采集到的特定动物真实影像的解剖位置及比例参数,对犬、鸡等特定动物进行3D真实还原。软件设计主要是基于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理念,对特定动物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进行逐层讲解与展示,从而充分展示各个解剖结构特点和内在联系。
动物3D虚拟解剖软件共有三个模块:结构认知、随堂练习、随堂测试。结构认知模块可对动物各个器官进行360°全方位展示,可从各个角度对特定器官进行缩放、旋转观察及拆分操作,对动物多个系统整体结构有立体的认识。同时,还可对单个器官结构进行放大观察,使学生能够观察到微观复杂的解剖结构,如具体的神经、血管、淋巴等。重要的解剖结构还会有文本注释,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随堂练习和随堂测试模块,可检测学生使用解剖软件后的学习效果,可有效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三、资源的应用实践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3D为基础的动物解剖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其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动物主要器官系统的解剖结构、内部形态,改变以往仅靠有限的实物展示、挂图或文字描述等途径,通过动画演示并配以图解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更直观有效的方式加深对器官结构的认知,且这种实训过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比如在动物循环系统的教学中,以前一般先是用静态实物或挂图展示心脏及血管模型,再通过文字反复描述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过程,内容抽象,教学一般需要4课时,现在通过3D解剖软件演示教学,学生只需2课时就可轻松掌握。
2.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
现代教学提倡一对一的教学,其教学模式是灵活的、多样的,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创设适合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虚拟仿真教学实训软件设置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菜单功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的程度,随时打开学习链接,针对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反复开展学习,同时,还可通过配套的测试内容反复练习,直至将知识点完全掌握为止。比如学习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教师只要做一次讲解和点评,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了解程度,通过3D演示资源有所侧重地去自主学习,掌握相应器官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感觉有趣而不枯燥。
3.有利于降低教学成本
实训教学作为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教学手段,其教学成本占据了教育成本的大部分。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发应用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以畜禽解剖生理课程为例,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实训对象为畜禽,如果每搞一次实训就解剖一个或多个畜禽,反复实训就需要解剖更多的畜禽,其教学成本是相当高的。一次性投资开发应用仿真实训资源,师生不仅可随时实训、随时测试、反复实训,而且不需要增加新的成本,显著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 江苏牛津初中英语教学 因材施教 创新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探索建构素质教育全新模式的时候,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课程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进行实践,挖掘因材施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重新肯定这一教学原则的价值。
一、素质教育呼唤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给现代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个目标没有否认学生差异的客观实际,而是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出发点,促使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这就表明开展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只有尊重、承认差异,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更好发展。
柳斌同志在《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说:“转变教育思想应着重提出两方面:以德育人是大根本,因材施教乃总法则。之所以把因材施教称为‘总法则’,原因就在于它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内涵不断丰富起来,成为了有助于每一个国民发展个性和养成健全人格的必须遵循的一条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长期以来,因材施教原则在制定教育政策和方针的过程中体现了其重要价值。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素质教育呼唤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现代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
二、因材施教的具体创新措施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为因材施教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新时期大力提倡因材施教的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笔者尝试从初中英语课程实践中,探索素质教育下因材施教的创新措施,为新时期因材施教的发展添砖铺路。
1.备课分层,实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为因材施教提供支撑。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具体制定教学目标,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为因材施教提供支撑。教师不仅要游刃有余、深入浅出地驾驭和讲解教材,而且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提问,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各层次学生表现自己。此外,训练技能也要注意层次和梯度,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2.建立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因材施教提供主阵地。
课堂是贯彻因材施教的主要阵地,这就需要教师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创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多尝试情景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式,由过去单调记忆知识变为将英语融入生活的新型教学模式;多以Pairwork,groupwork形式,开展游戏、辩论、模拟采访、制作海报、英语小品或话剧表演等活动;课程内容可以丰富多样,如生活课堂的开展,教唱一首经典英文歌,阅读报纸,英文写作课,诗歌欣赏,美文摘抄,开设英语角,等等,形成学校特色,这些都在课程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补充完善的作用,为因材施教的实施提供新的场所和空间。
3.适当整合课程教材,为因材施教提供保证。
因材施教内涵的拓展在于人们对“材”这一核心词理解的延伸。一般而言,一所学校同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接受的是一样的教材、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还没有适合差异化教学的教材,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教材中也没有具体的体现,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求学校,要求老师们“因材施教”,真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所以编写出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教材是关键。可以建议以英语教材为核心,利用现有的资源,开拓教与学的渠道,更新教学方式,努力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积极探索初中英语课程资源的整合的教学创新之路。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因材施教的革命性变化。
科学技术发展的现代化,带来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也为实施因材施教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有效利用整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视、电影等各种学习资源,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因材施教,真正达到新课程理念下实施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得学习效率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充满欢乐。简言之,新技术革命冲击下的因材施教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因材施教”经历了两千多年而不衰,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因材施教”,位于教育教学“第一阵线”的教师依旧需要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分层教学、小组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氛围,从而更好地为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服务,在教育史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柳斌.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J].人民教育,1996(9).
[2]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冯建华.因材施教新论――[M].理论及其教育学意义.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2).
>>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思考 从教学层面提出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对策 中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原因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费时低效的原因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现状的反思 中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学英语教学如何避免“费时低效” 成人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原因及建议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费时低效”之对策 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原因与对策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原因探析 小学音乐教学提问低效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英语费时低效问题再探究 我国外语教育教学“费时低效”问题原因探究 如何消除英语教学中的“低效”现象 英语教学互动低效的成因与对策 英语教学中改变“高耗低效”的策略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的“低效”现象 对小学英语教学低效的几点思考 英语教学如何走出低效课堂的怪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探析 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探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申思璐 刘丽 段好欣")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首先回顾、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大英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从学生水平、课程设置和教师素质三个角度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所在,希望对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英教学 费时低效 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81-02
一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大,在质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费时低效尤为明显。长期以来,各级各类高校均会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社会上考试用书、学习辅导用书种类繁多,老师和学生为英语的教学和学习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但成效却不令人满意。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现象严重,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因为口语水平有限或是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原因而保持沉默;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后,很多毕业生虽然获得了英语四、六级考试证书,但面对工作需要时仍然是听不懂、说不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较差。本文将从学生水平、课程设置和教师素质三个角度分析造成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
二 原因分析
1.教学要求
20世纪80、90年代,在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展比较缓慢,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1999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基础阶段的教学时数应不少于280学时,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每学期为一级,每级约70学时,每周不低于4学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英语水平,促进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各类学校、各界人士开始关注英语教学,不少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市场上各种英语音像制品、英语影片大量涌现,英语电台电视频道相继开播,再加上小学英语的普遍开设,这一切都使得学生更早更好也更容易接近英语、学习英语。可以说现在大学新生英语水平较之前有很大提高。
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他们对更深更专业的英语知识的需求和渴望。然而笔者通过对比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与1999年修订的《大纲》,发现两者要求学生达到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太大区别。“2002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考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必须达到8级3300个词汇,这已经直逼《课程要求》中对学生一般要求的词汇水平。”显然,《课程要求》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学生水平,而不相符的要求势必会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之一。
2.课程设置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守仁(2010)说:“以打语言基础为教学内容的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教学份额会逐渐减少,而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学和通识课程类英语教学份额会逐渐增多。”特殊用途英语主要是将英语作为工具辅助学习专业知识。中国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学习,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外语技能,但若在大学阶段依然学习重复的内容,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懈怠、兴趣下降或动力不足等状况。这样的心理状况也会造成英语课堂沉默的现象。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章振邦早在2003年就指出:“随着我国大学新生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做战略性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可以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单纯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已难以适应市场需要,而精通于某一专业外语的人才非常紧缺。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还是通用英语占主体地位,而国外大学、香港地区的大学一般都是特殊用途英语占据主体地位。
1999年制定的《大纲》明确了专业英语的地位,提出了成立由学校领导和专业英语教师组成的专业英语教学指导小组,统筹、协调、检查专业英语教学方面的工作,并规定了专业英语为必修课,教学时段应不少于100学时。但2007年的《课程要求》在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上指出:“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但该要求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或规定。这样会出现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也会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可见,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需要尽早规范符合《课程要求》,为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提供指导。
3.教师素质
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认知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影响深远。虽然《课程要求》提出“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等内容,但并没有对大学英语课程中教师队伍建构与培训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这种要求的模糊性可能是导致高校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这样的师资队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据调查,2006年以前河南省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多半是本科毕业,之后学校引进了大量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本科学历的教师经过努力也都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但也有一些教师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导致教学质量较差。还有一些英语教师知识储备量不够,在对特殊用途英语的教学上无法实现完美转型。另外,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课外时间有限,无暇集中精力进行教研以及反思教学。因此,从整体上来说,现如今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资历还比较薄弱,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结束语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为读者提供同一学术研究的相关资料,更方便读者进行相关查询,从而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和科学进步的重要作用,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秘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秘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鸥,朱晓民.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及特征[J].语文建设.2006(09)
[2]刘伯奎.语文学科结构的板块缺失[J].语文教学通讯.2006(12)
[3]菅舒涵,李海霞.口语交际教学的历时梳理[J].当代教育论坛.2006(06)
[4]杜红梅,李长中.中美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个案比较[J].语文建设.2006(03)
[5]王荣生.口语交际的课程意识[J].语文教学通讯.2005(26)
[6]李明洁.口语交际课程要教什么?[J].语文教学通讯.2005(26)
[7]张淼.中学语文教材中戏剧作品选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许文莹.试论中学语文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11
[9]杨自路.语文特级教师用写作支持教改和教研经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10]肖永花.初中学生作文心态及教学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11]梁新民.幼儿师范生文言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12]王海梅.地方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13]王华.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策略构想[J].语文建设.2005(09)
[14]李明洁.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及其特点[J].语文建设.2005(08)
[15]朱圣元.以操练为策略的《普通话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6]周靖杰.中职文秘专业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17]陈慧娟.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
[18]李虓.浅谈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讲、练、评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7
[19]朱海蓉.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20]刘伯奎.让中学生的口才都雄辩起来--关于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5(06)
秘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袁薇.文秘英语课程设计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09)
[2]张玉美,赵萌.英语导课艺术及其应用性研究--以《文秘英语》课程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6)
[3]孙敏.任务型教学在职业中专文秘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文学教育(中).2010(05)
[4]陈郁.高职《商务文秘英语》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09)
[5]许亮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涉外文秘英语学习[J].南平师专学报.2007(03)
[6]罗云.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在《文秘英语》课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7]倪玥.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文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12)
[8]文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9]张妍.以岗位任务为目标的文秘英语课程项目改革[J].才智.2011(12)
[10]马丽华,刘景.工作过程导向的《文秘英语》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探索[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4)
[11]胡信华.论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文秘英语课程建设--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02)
[12]胡惠芳.用Authorware设计开发高职高专“文秘英语”课程教学课件[J].科技资讯.2010(12)
[13]刘强.WPS理论在高职文秘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03)
[14]宋曦.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教师角色思考--以《文秘英语》教学为例[J].民族论坛.2009(11)
[15]张冬水,张锦春.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文秘英语教师角色思考[J].海外英语.2011(04)
[16]师莹.以“任务”为中心的文秘英语教学设计[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17]卢丽虹.高职国家精品课程《企业文秘英语》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18]李存晰,黄冬娇.任务型教学法在文秘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19]文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20]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01)
秘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陈燕青.中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2]彭素强.开放式英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冯爽.国际商务文秘英语能力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4]覃文汇.基于网络的广西专业英语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5]邹滢.中国初中英语词块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6]王海英.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及英语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7]易浩萱.职业学校饭店英语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8]李滢.职业能力取向下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9]周莉华.高职高专任务型英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10]王梦禹.从中小型企业文秘人员需求试论教育机构秘书人才培养[D].暨南大学2013
[11]叶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12]白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3]缪秋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D].苏州大学2011
[14]谢筠.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特色英语教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
[15]范洁.基于高教自考课堂的互动英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16]张晖.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实施;适应性建议
基础教育新课程已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农村学校的英语新课程实施步履蹒跚,对广大农村第一线的英语教师来说,仍要经历一个漫长艰苦的历程。他们对新课程是否适应?准备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急需哪些培训?值得教育学研究者和教育行政部门关注。本研究就是对此问题的初步研究。
一、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课堂观察三种研究方法。编制问卷时,研究者在参考相关资料、征求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目的,编制了问卷调查表、访谈提纲和课堂观察记录表。
本研究以湖南益阳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益阳市共有初级中学200所,英语教师1250人。在选择样本时,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益阳市所辖的8个县(市、区)随机选取260名初中英语教师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从260名教师中选取10名教师作为深度访谈的对象,并选取了一名教育行政官员、一名校长、一名家长进行访谈。
试测于2006年3~4月进行。根据试测结果,反复推敲修改问卷,最终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分为五部分,第一、二、三部分由封闭式问题组成,第四部分由半开放半封闭式问题组成,第五部分由开放式问题组成。在2006年6~7月正式施测时,总计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52份,回收率96.9%,其中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230份,有效回收率91.3%。
为了获得更丰富的客观资料,笔者于2006年6月~7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4位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对6位教师进行了集体访谈。与此同时,还采用自然观察法,深入农村初中英语课堂,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实地观察,总计听课20节。
2006年8~9月对调查问卷、访谈内容和课堂观察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在基本遵循客观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结果分析。2006年10月完成研究报告初稿,11月底定稿。
二、调查结果
1.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新课改的认知和态度
(1)对新课改的认知。如要顺利实施新课程,教师首先应对新课程研制的背景、蕴含的教育理念以及主要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刻领会,在此基础上方能形成积极的态度,从而在所教课程中进一步领会和实践之。调查显示,关于新课改的进程和总体目标,大部分教师都已了解;而关于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仅10.4%的教师做了正确的选择,还有42.3%的教师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与总体目标混为一体;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启动时间和纲领性文件不甚了解。这说明,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新课改的宣传和培训尚未紧步跟上,没有深入到农村地区的一线教师中。
(2)对新课改的态度。在对新课改的关注程度方面,调查显示,25.7%的教师“十分关注”,54.3%的教师“关注”,有20%的教师“不太关注”;有54.5%的教师表示对新课改“全面支持”,有27.4%的教师“观望等待”,9.1%的教师“得过且过”,9%的教师“说不清”。
关于“对新课改的态度”的调查显示,23.9%的教师认为此次新课改“非常有必要”,62.2%的教师认为“有必要”;1.3%的教师认为新课改的各项举措“十分合理”,71.7%的教师认为“基本合理”。对于“新课改的理念和举措先进、合理但不可行”的观点,8.7%的教师“非常赞同”,63%的教师“比较赞同”;对于“如不扭转对升学率和高考成绩的追求,新课改的举措很难实施或落实”的观点,51.3%的教师“非常赞同”,42.6%的教师“比较赞同”。
本次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英语教师对新课改抱着积极的态度,但也有不少教师抱着“观望等待”、“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态度是行为的先导。面对新课改,教师以怎样的心态应对将直接影响他们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行为。积极的心态将促进教师主动适应新课程,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消极的心态则会妨碍教师在改革中发挥自己的才智,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2.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专业准备或适应
(1)对新课程观念和角色的适应。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走进新课程并实施新课程。关于“对新课程观念的适应”的调查显示,51.7%的教师认为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的经验或体验”,10.9%的教师认为课程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11.7%的教师认为课程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25.7%的教师认为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规划或方案”,这说明大部分英语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课程意识和较新的课程观念,但仍有不少教师未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的状况,尚未形成新课程强调的“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的现代课程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从传统的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由传统的成果应用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对新课程角色的适应调查显示,对“学生发展全靠学校和教师抓得怎样”这一观点,63.9%的教师“不太赞同”,13.9%的教师“非常赞同”,40%的教师“比较赞同”。这说明,大部分英语教师正在逐步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努力实现角色转变,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当问及“您能否实现新课程要求的角色转变”时,存在着年龄大小和教龄长短的区别。30岁的教师中有54人选择了“符合时代的要求,应该且能够转变”;30~40岁的教师中有42人选择了“由于外在原因的限制,不能成功转变”;40岁以上的教师中有39人选择了“要求太高,不能转变”。这说明,年龄越小教龄越短的英语教师角色认同越快;年龄越大教龄越长的英语教师角色认同越慢。尤其是那些老教师,要他们否定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放弃他们的“教育法宝”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2)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技术准备。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常的分级目标体系,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为目标,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育目标从小学至高中设计为九个级别。然而,在“对新课程目标的领会”调查中,回答“初中英语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时,只有49.1%的教师选择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正确项。当问及“初中英语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时,没有一位教师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其中选择率最高的是“交际能力”(88.7%),其次是“语言技能”(74.8%),选择率最低的是“学习策略”(37%)。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研读不深,基本上处于一知半解的境况,这势必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关于初中英语教师对新课程学科内容的准备状况,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对新旧教材异同的把握;对新教材的处理;对新教材所体现的教育理念的领会;现有学科专业素养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当问及“您认为英语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最根本的变化是什么”时,教师中有63.5%的人认为是“形式的变化”,18.7%的人认为是“结构的变化”,11.7%的人认为是“内容的变化”,6.1%的人认为是“难度的变化”,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英语新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钻研。当问及“您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新教材”时,73.5%的教师表示“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教材作适当修改或补充”,13%的教师表示“根据考试要求对教材进行删减或增补”,12.2%的教师表示“主动改编教材并加入新材料”,1.3%的教师表示“按照教科书教学”,这说明大部分英语教师已树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但当问及“您职前接受的学科专业训练是否足以应对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时,只有26.5%的教师回答“是”,多达73.5%的教师回答“否”。究其原因,现今乡(镇)中学英语教师极少有科班出身的,绝大部分是半道出家或转岗培训后改教英语者。本次调查的252名初中英语教师第一学历所学专业为英语的仅有51人。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等,教师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胜任新课程。关于“通识内容准备”的调查显示,当问及“您在职前形成的一般文化素养是否足以应对当前的英语新课程”时,74.3%的教师回答“是”,只有25.7%的教师回答“否”;对“除英语文献外,您平时最喜欢阅读哪方面的读物”,57%的教师选择了“文学”,14.8%的教师选择了“历史”,2.2%的教师选择了“哲学”,14.3%的教师选择了“政治”,3%的教师选择了“经济”,8.7%的教师选择了“科普”;对“为了拓展教学内容,您常用哪类资料”,72.2%的教师选择了“文学作品”,45.7%的教师选择了“社科文献”,27%的教师选择了“科技文献”,23.5%的教师选择了“网络信息”,76.5%的教师选择了“教参资料”;当问及“您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大众文化’充实教学内容或活跃课堂气氛的情况时,54.3%的教师选择“经常”,45.7%的教师选择“偶尔”;当问及“您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并在教学中有所反映的情况”时,22.2%的教师选择“经常”,72.2%的教师选择“偶尔”,只有5.6%的教师选择“从不”。课堂观察也显示,有不少教师能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或时事经济事例等充实教学内容,还有一些转教英语的教师能将自己原来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经验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来,从而使英语课在内容和方法上更加丰富多彩。
《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准备”的调查中,当问及“您在教学中使用音像资料的情况”时,49.6%的教师回答“经常”,41.7%的教师回答“偶尔”;当问及“您是否自制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时,65.7%的教师回答“否”;当问及“您是否利用或开发网络课程资源”时,68.7%的教师回答“否”;当问及原因时,基本上集中于“教学条件有限”、“无设备”、“学校不具备条件”、“不会使用电脑”、“资源缺乏”、“设备不足”等。当问及“您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时,“讲授法”选择率最高(80%),其次是讨论法(76.1%),而参观法和欣赏法最低,分别为5.7%、8.7%。这说明在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仍占很大的比重,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少之又少。这种状况也与课堂观察相符。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许多英语课堂依然充斥着“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很少看到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这表明,大多数学校在实施英语新课程时面临着教学硬件“跟不上”的问题。虽然跨出了传统的粉笔、黑板和教科书的时代,但很多英语教师对于互联网、计算机还相当陌生,更谈不上熟练使用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了。
3.农村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的胜任感及存在的困难
(1)对新课程的胜任感。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和载体自然是教材。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是高还是低,新教材难度是大还是小,教师们在实践中都会有自我感受。“自感难度”虽不能完全表明“新课程的难度”,但却能表明教师对新课程的胜任力、适应性或准备度。调查显示,虽然29.6%的教师对“初中英语新教材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表示“非常赞同”,53%的教师表示“比较赞同”,但80%的教师都觉得英语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难度“提高了”,只有8.7%的教师认为“降低了”;19.1%的教师觉得英语新教材的内容份量“过重”,77.8%的教师觉得“稍重”,仅有3.1%的教师“说不清”;97.8%的教师都认为英语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只有2.2%的教师认为“没有什么差别”。
对“最难把握的方面”调查发现,目前英语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的教学标准或尺度很难把握,不知道该怎样讲,讲到怎样的深度、广度才算完成任务而同时又不会影响中考。他们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觉得新课程太难教了。对“英语新课程的教学中最难把握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教师们的反映不尽一致。除了“学科内容”和“其他”两项,教学中难以把握的因素按比率排列依次是:“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课堂组织”、“课程理念”、“师生关系”和“教学技术”,其选择率分别为23%、20.4%、20%、19.6%、11.4%和5.6%。
(2)欠缺的条件及存在的困难。新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观念上的更新,也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同时还需要必备的设施。在“欠缺的条件”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新课改要取得成功急需哪些条件”时,64.8%的教师选择了“课程资源充分”;当问及“您认为本校实施英语新课程的不利条件”时,91.3%的教师都选择了“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当问及“据您的实践和经验,您觉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最困难的是什么”时,75.2%的教师回答是“缺少相应的设施或设备”。以上结果反映,目前英语新课程实施遇到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器材、设备不足,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的支撑。而缺少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就难以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关于“存在的困难”调查中,当问及“您在使用英语新教材时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时,63.5%的教师认为是“新课程倡导的做法与应试教育相冲突”;当问及“在英语新课程的教学中,您在课堂上感到的困难”时,75.2%的教师选择了“如何解决教材内容多与教学时间紧之间的矛盾”。
【摘 要】 我们知道,德育是所有教育目标的首位,其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本文围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培养学生人文主义思想。
【关键词】 初中英语;德育;教学;人文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没有道德,就算学问再高,也只会做为非作歹的事越多。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必须要从德育出发。根据英语新课标的要求,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素质,有文化的好学生,让思想品德素质闪闪发光,让学生不仅学好英语,更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一、重视教学设计,进行德育渗透
一节课上得好与不好,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步一步进行德育教育。学生上课是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老师课堂安排的合理有计划,学生才能有方向,才能受到正确的指引。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或者浏览书籍,搜集有关知识、思想、价值、情感、态度各种类型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和理解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备课时多选取一些德育教育的正面事迹和名人警句,例如,“We must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our country now”我们现在必须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Honesty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character of a man”诚实是一个人性格中的重要品质。学生经常阅读这样的句子,长时间也会受到影响,逐渐塑造起好的品德。学生的好奇心是强大的,对知识的欲望也比较浓郁,教师要在这个时候指引学生阅读相应的书籍,提高自身修养和内涵。不同的学生自身的情况也不一样,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选择合适的教材,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二、结合教材特点,挖掘德育素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德育是教育的第一要义。作为一名教师,要先建立自己的道德素质,用以德育人的方法去感染,教育学生。初中生比起小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也更加快速,他们的心智发展也处在正在上升的时期。英语教材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共同点是都富有德育素材,教师要积极挖掘里面的德育素材,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人文化,道德化的教育。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的时候,要培养学生读听说写的综合素质,利用德育素材,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同时,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本教材和德育素材进行教学。例如,三年级的第三单元的 This is my sister的授课,本单元围绕 “家庭成员”展开,重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学会用英语介绍家人,更加了解家庭成员,增进成员之间的感情,拉近距离。又例如,Unit 4 Where is my schoolbag ?这一单元重在教会学生自己摆放好学习用品的重要性,养成整洁,爱学习的好习惯。
三、课堂贯穿德育,禁止空洞说教
道德需要道德的儒化。教师应该把德育教学渗入学生的内心里,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要求学生把加强自身道德素质作为必修课,由表及里地把道德铭刻在心里。如果只是为了完成德育的任务而教学,这样的纸上谈兵是没有意义的。例如,在组织的口语活动中,外教Dr. Stewar在他的讲座中提到,美国社会中有许多青少年犯罪的问题,还有未婚妈妈逐渐增多的问题,这对美国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这看出了美国的阴暗面。但是我们也看出了外教忧心忧民的爱国情怀,他对自己国家的关怀之情,他不只是关心自己,还心系着自己的国家,大家都为他的爱国之心而佩服。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播放美国风光的视频的时候,Dr.Stewar 肃然起敬,对着大家大声的说“Look,my great motherland (我伟大的祖国)”他一脸骄傲的样子,满是激动。他用了my great motherland来形容他的祖国,可见他内心对自己国家深厚的感情,值得每个人鼓掌。而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还有嘻嘻哈哈的,一点都不尊重国旗,这样的德育教学就是失败的。
四、流露真情实感,贯穿人文教育
心理学研究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叛逆时期。他们不再对家长和老师的话言听计从,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他们不希望受到干涉,他们更加希望独立自主,被人尊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把再学生当作小学生一样,要多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尽量让他们做到独立自主的学习。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把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来,以学生为主,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学生们一起交流,相互沟通学习,用耐心、爱心去浇灌教学,把学生当成朋友,把课堂当做沟通的平台。现在每个家庭都会有手机、电视、电脑这些通讯工具在某些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他们有些人会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到很晚,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作为一名具有人本主义的教师,应该晓之以情去教育学生,而不是直接斥责他们。例如,在学习Lesson21 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Work must come first. (工作第一)No pains no gains.(不劳而获),这些可以启示学生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做一个有内涵的公民。因此,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语言教学中的德育资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同时,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去熏陶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生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奚玲.论文化意识形态中的隐性英语课程建设[J].理论界,2015(07).
关键词: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33-02
一、会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会计英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逻辑性强、系统性强和连贯性强的课程。传统的会计英语课程的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科学改革,科学设计会计英语实训流程,加大会计英语实践教学的力度,在高职院校构建合理的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将国际通用会计知识整合到会计英语实际业务操作中去,加大语言应用实践教学的力度,探索加强学生会计英语专业化表达的途径,为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媒介的会计人才服务。
二、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程序
会计英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又以统一性、一贯性、准确性为主要特点。在构建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时,必须考虑到该课程的特点,并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的具体结构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使其体系既完整又具有可操作性,既有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现状调查。教师亦或使用讲授精读的教学方法,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亦或局限于用英语陈述会计理论知识,将汉语的基础会计知识译成英文的会计知识,没有将英语语言的实用性有机地贯穿到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将国际会计行业的前沿知识融会贯通至教学中来,使得会计英语课变成只是用英语简单地重复基础会计知识的第二课堂。由于部分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较差,以及对会计知识的理解有限,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传统的会计英语课程设置特色不明显,没有强调会计业务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没有突出英语语言的交流功能。教学过程中,由于强调特殊案例教学,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培养出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毕业生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往往需要很长的磨合期或需经企业专门组织培训才能从事具体的工作。
2.确定目标。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高职学院要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外向型应用人才为目的,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课堂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相融合、一般教师与“双师型”教师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教学科研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为社会培养出外向型、应用型高级专业外语人才。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和教学要求,应对会计英语实践教学提出预期的目标。会计英语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应为培养具有交际性、实战性和复合性的特征,能直接上岗的以英语为主要媒介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会计人才。交际性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实战性是指培养的人才能熟练地进行会计业务的独立操作,能够针对具体业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和操作;复合性是指一个合格的会计英语人才必须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及国内现行会计准则的基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业务中。此外,还应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新精神,有后续学习能力。
3.理论设计。目标确定以后就要进入理论上的模式设计阶段,这是根据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总体指导思想进行的具体的操作程序设计,包括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在进行会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研究时,应注意科学的教学理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等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相关性,根据实际会计业务流程,设计会计英语实训教学场景,在教学中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这三个环节中,现状调查是前提,确定目标是关键,而理论设计则是重点。教学模式建立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检验其操作效果,并能够对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修正,使其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会计英语实训教学流程设计研究
实践教学应该贯穿整个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学以致用,在教育之初就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手段,丰富了课堂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教学模式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会计英语教学离不开会计业务的处理,会计英语实训教学的设计也应以处理会计业务为基础,以专业英语为工具,以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为指导,以现代化教学设备为辅助地进行。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及在国外的学习调研,依据国际通用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课题组设计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业务流程图(如图一会计英语业务流程图),在过去多年会计英语实训教学中,课题组成员一直使用该流程并做了适当补充和修改。虽然各国会计准则有所差异,但对于会计业务流程来说,基本道理是一样的,并且具有统一性。因此,该流程图虽不能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它阐述了会计业务流程的基本程序。
图一会计英语业务流程图
参考文献:
[1]程可拉.威莉斯任务型学习模式评价[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1):63-70.
[2]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35-38.
[3]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李海红.实用会计英语[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李耸,李杨,邱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探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380-383.
[6]吴春红.Ellis基于任务的测试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2):76-80.
[7]赵继政.注意力研究与任务设计[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2):71-75.
[8]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Harlow,England:Longman,2001.
[9]Ellis,Rod.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10]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11]Skehan,P. A.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1999.
[12]Willis,J.A.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London:Longman,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