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脱口演讲的技巧范文

脱口演讲的技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脱口演讲的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脱口演讲的技巧

篇1

第一宗罪:选手多为小众群体

《超级演说家》是中国首档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提出的口号是“挑选中国最会说话的人”,而它的参与选手却多为小众群体,比如残疾人、中性人、“超女”六强、投资银行董事会主席……他们大多经历坎坷,经历过人生低谷的摸爬滚打之后振作起来改写人生。这些人的故事拿出来与观众分享,确实能传递正能量,发人深思、给人鼓舞,同时也正好契合安徽卫视的宣传口号“爱传万家”。但是,难道只有命运坎坷的人才能成为演说家吗?

这类群体有自己特殊的经历可与观众分享,并且在短时间内会显得比较吸引眼球,但他们把自己异于常人的故事与人分享殆尽以后还能够在各类话题上侃侃而谈吗?所谓演说家,应该擅长各种类型的主题;能够吸引和打动各类群体;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演说技巧以及自如支配其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宗罪:导师缺乏专业指导

中国选秀节目中导师这一角色的出现,发端于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此后,各类导师频频出现于选秀节目中。导师,一般意义上理解为能够在专业领域给人以指导的学者。但乐嘉、鲁豫、李咏、林志颖这四个《超级演说家》的导师,却缺乏在演讲专业领域对选手的指导。他们的关注焦点多放在选手的生活、情感、人生经历、性格塑造等方面,甚至有些“八卦”的方面。而对演讲稿内容的设置、语言表达的语气、节奏、重音、停连等这些演讲的要素,却很少提及。

细看这四个导师,是由三个主持人和一个艺人组成,虽然他们都从事着与语言相关的工作,却不是演讲方面的专家。他们关注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较为狭窄的方面,比如,鲁豫关心的是选手的真情实感、乐嘉关心的是选手的个人性格塑造、李咏关心的是选手的普通话是否标准,而林志颖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关心什么。试问:这样的导师能够挑选并指导出好的选手吗?

第三宗罪:将演讲等同于脱口

在《超级演说家》的第一赛程,选手演讲的内容多为幽默搞笑的段子,大体结构及演讲方式多为脱口秀形式,但脱口秀就是演讲吗?不,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演讲,指通过讲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交际活动,而脱口秀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该节目却将两者混为一谈,着实是一种错误的引导。节目组可能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进入到第二赛程时减少了搞笑的成分,但这又催生出了前半段搞笑、后半段泪崩的“焊接”出来的畸形演讲形式。

同时,选手们演讲时的表演成分过多,也是该节目的一大问题,而这同样也与选手们的职业和经历有关。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曾经和正在演艺圈打拼的艺人,是一些选秀节目的常客,比如大王、刘宇光、史峰等,这些人的背景直接导致他们不会演讲只会表演。所以,这些选手所展示出来的演讲,更接近于单人话剧的形式,唱歌、跳舞、特殊音效频频出现,有舍本逐末之嫌。

第四宗罪:选手演说题材较为单一

初赛阶段的演讲稿是选手自备,其内容多为自我介绍,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由于人人经历不同,所以看起来有百花齐放的感觉。但是到了第二阶段,虽然赛制是现场选题,并由导师点名对战,但在选题多样的情况下,选手演讲的内容贫乏和单一。

首先,有不少选手演讲的内容与主题相去甚远,明显有用备好的内容迎合题目之感。大多数选题都被选手诠释为与父母亲的关系,如《亲密的敌人》、《一封信》、《他们怎么就不明白》等。2013年10月10日播出的那期节目,全部选手都是在讲父爱母爱。

其次,多数选手的演讲结构雷同:前三分之二幽默搞笑,后三分之一陡然转为煽情催泪,不知是否都经由同一“幕后高手”指点。

第五宗罪:部分环节形式大于内容

近两年来真人秀节目“导师制”大热,本来这种形式是一种创新和丰富,学员可以在节目中拜师学艺,观众也可学一些知识。《超级演说家》的选手们在分组之后,每个导师都对6名学员进行培训,然后再参加下一阶段的比赛,可以说此环节正是导师制比赛的亮点之一。但这四个导师对学员们的指导实在令人失望,几乎看不到他们的专业指导,而只使用了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表演形式,生拉硬拽地对学员进行一些莫名其妙的训练。如林志颖队赛车、李咏队骑马、乐嘉队爬山、鲁豫队请选手到《鲁豫有约》录制现场进行所谓的解放天性训练,笔者实在不明白这些训练到底对演说有什么益处。当然他们在节目中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骑马和赛车的节奏就是演讲的节奏,掌握好了就能在演讲中游刃有余。导师制的比赛形式沦为“鸡肋”,如果说疏于指导是导师本身的问题,那么本环节的欠缺着实是编导组的失误。

第六宗罪:赛制设置缺乏创新

除了部分环节的形式感太强外,《超级演说家》节目的赛制设置也存在着硬伤。

首先,演讲不同于唱歌跳舞,后者需要厚积薄发,而前者既有积累也有即兴,而且即兴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并不是选手将一些准备好的稿件完美地表演出来即是演说家了,而更多地应该随机抽题现场发挥。恰恰该节目的赛制并不适于演讲者的选拔,虽然第二赛程的比赛看似是现场选题,但其内容是选手们早已准备好的,只是在迎合选题的时候稍作调整。如2013年9月19日,选手崔永平的比赛内容同时在他的场外训练中出现,这也正印证了笔者的猜想。然而到了第三赛程,又回到了自备稿件的阶段,虽有短短的加试环节,但也无法展示出选手的即兴演讲和对不同题材的把握能力。

其次,导师在各环节中的失职,致使导师制形同虚设。其实《超级演说家》并不一定要用这种哗众取宠的赛制。如2013年10月10日播出的整期节目,只有三位选手的三个演讲,其他时间都用在了导师和选手的聊天上,这样效果并不好。

第七宗罪:煽情环节过于生硬

在《超级演说家》节目中,不论是导师还是选手,都太爱掉眼泪了。尤其是到了比赛的后期,只要选手一上场,无论说什么,导师都会眼含热泪,选手也经常有些飙泪、下跪等夸张行为。如果这些眼泪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倒无可厚非,但有些煽情环节实在过于生硬。如2013年9月12日播出的淘汰赛第二场,导师乐嘉情绪完全失控,泪点之低着实让观众摸不着头脑。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70-01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颇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相对较少,教学环境比较封闭,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学的难点。近两年来,“脱口秀”节目日益盛行,学生们也总是喜欢模仿电视中的“脱口秀”主持人的摸样。笔者尝试在平时的教学中用“脱口秀”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脱口秀”训练的第一步就是积极心态的训练。良好的心态是表达的基础。而农村小学的孩子因为环境、家庭等原因,普遍存在胆小害羞,不善与人交流的缺点,即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也是脸红声音小。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根据“脱口秀”的训练技巧,首先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

笔者要求学生每天清晨至少默念十遍:“今天我一定要最大声地说话,我一定要和同学愉快地交流,我要放松地大笑。”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乐观的心态。在长期的训练下,很多学生都变得比以前开朗、自信了。班里有个小男孩,因为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工作,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看到陌生人就不会说话。笔者了解情况后,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聊聊家常,不断鼓励他按照自我暗示法进行练习,并且让他爷爷奶奶督促。两个学期过后,他有了明显的改观,课堂上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比较响亮了,课后也能和同学做游戏了。

二、口才训练

口才训练是“脱口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此,笔者根据“脱口秀”的训练方式,采取了“五”字训练法。

(一)每天至少与五个人有意识地交流。鼓励学生在每天放学途中,碰到熟悉的老师、同学或邻居,能主动热情地交流,即使是不太熟悉的清洁工阿姨或者车上的司机,也要大方地问好。回家以后,主动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讲给家里人听,最好能做到有条有理。笔者还主动联系家长,希望他们能有耐心地听孩子的讲解,并对孩子的讲解给予合适的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每天大声朗诵课文至少五分钟。小学的课文大多图文并茂,文字优美,内容抒情,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诵读。但是,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布置孩子在早读课上朗读背诵,学生却毫无语感地进行着所谓的朗读与背诵。这样的诵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此,笔者利用每天的早读课,和孩子一起朗读,比赛谁读得有感情,谁能读出文章的韵味。孩子在激励下,大都读得声情并茂。

(三)每天进行一次五分钟的演讲。演讲是一种口语表达艺术,它不仅要求演讲者的声音清晰、准确,而且要求语言流畅自然,婉转甜美,以充分显示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语言魅力。笔者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名家的精彩演讲,从声音的清晰度到多样性,从思维的准确性到逻辑性,从演讲者的表情到仪态,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笔者鼓励学生每天在镜子前进行一次五分钟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网上摘抄后修改的,让他们注意观察自己的表情和手势,并让家长给孩子打分。每节语文课前,请一位学生上台演讲,请其他学生当评委,给予适当的点评。还可以进行班级评选,一周评选一位“演说之星”,一学期评选一位“小小演说家”。

三、辅助训练

(一)坚持每天进行课外阅读。要想让学生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就必须培养他们坚持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二)训练学生直面他人的目光,培养自信。告诉学生当别人投来羡慕的眼光时,就当做一种鼓励;当别人投来不屑的眼光时,就当做一种鞭策。

篇3

关键词:美国大学;毕业演讲;言语幽默

演讲是一种高效的传播方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小到课堂上的PPT展示,大到政治竞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演讲的艺术性。高水平的演讲往往极具魅力和说服力,并且能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在美国的大学毕业演讲中,演讲者常常使用灵活丰富的语调和语气,使用多样化的句式以及修辞手法,具有很强的劝说功能,以及酬应功能。本文发现,大多数演讲者都能从校园文化入手,灵活使用幽默,从而与听众进行良好的互动。因此,言语幽默是毕业演讲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一、美国大学毕业演讲

(1)毕业演讲的特征

演讲不是个体的行为,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同时又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具有现实性。演讲与其他的口语表现形式不一样,它以一种创造性的样貌出现在大众面前,同时它是发生在一定时间里的活动,一般需要各方面提前准备并且组织配合,因此它又具有创造性和时效性。在演讲中,演讲者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演讲的语言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有针对性、条理性。由于听众有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别,演讲需要根据实际听众情况进行语言的调整[1]。演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主要来自于演讲者本身,其风趣的语言、恰当的修辞、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都能够吸引听众,从而触动听众。

校园毕业演讲主要针对学生,具体来说,是毕业生,这是学生在母校的最后一节课程。与其他的演讲一样,校园毕业演讲需要演讲者精心准备演讲稿,注意演讲的语言。在演讲中,需要有丰富的词汇,要使用多样的句式,灵活运用演讲的语气、语态和各种修辞手法。其中,长句和书面语是校园毕业演讲的主要特征,但为了增强演讲的感染力,一般书面语与非书面语要灵活结合,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在美国校园毕业演讲中,长句子的运用是普遍的,其具有高度概括性,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使听众能够对这一话题拥有综合的认识。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霍华德大学2016年的毕业演讲上所说:theycreatedthis universitywithavision--avisionofuplift;avisionforanAmericawhereourfates wouldbe determined not by our race, gender, religion or creed, but where we would be free in every sense―to pursue our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dreams.

(2)毕业演讲的功能

毕业演讲具有劝说的功能,通过演讲者的劝说,希望能对毕业生予以启迪,并且在以后的社会活动中可以将美好诉求付诸于实践。这种劝说需要与听众达成共鸣,可以引经据典,也可以述说自己的真实经历。美国前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唐纳德,曾经受邀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演讲,他通过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创业的初衷以及困境,勉励年轻人要有勇气,有激情,要珍惜今天的时光,要不断追求真诚、善良和美德[2]。他在演讲中使用比较、举例以及引用等各种表现形式,向听众们传达了自己演讲的意图,劝说年轻人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充实自己。并且在演讲的最后,他诚恳地告诉年轻人,生活中的成就只是一段路程,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地。在演讲中,唐纳德充分把握了学生听众们的心理过程,语言诚恳亲切,又不失幽默的风度,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充实演讲的内容,语言不会显得空洞乏味,给予学生趣味性的同时,也带给他们人生的启示。毕业演讲同时也有酬应功能,它是通过语言的表达,进而对听众产生影响。语言的功能有很多,比如传递信息、表达指示、酬应等。简单来说,这种功能主要是维持某一社会团体内部的联系。在与人的交往中,语言十分重要,能够说一些使别人愉悦的话可以保持良好的关系,留下良好的印象,避免引起过度的争论[3]。酬应语言可以起到相互安抚的作用。酬应功能是公共演讲的主要特征之一,包括校园毕业演讲。在美国校园毕业演讲中,酬应功能是最突出的,可以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这种功能的表现形式也是比较多的,言语幽默是其中重要的形式之一。

二、美国大学毕业演讲中的言语幽默

(1)幽默

幽默一词来源于西方,在西方发展历史悠久,它主要是通过文字、语言或者行为,来逗人发笑或者消遣娱乐。在生活中,幽默是常见的现象,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艺术。幽默有主动和被动、有意和无意、攻击性和非攻击性、言语和非言语之分。幽默的内容十分广泛,尤其在西方社会,根据功能和修辞手法的不同,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幽默。其中,言语幽默是积极的语言交际艺术,通过打破惯例,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形式,让听众会心一笑的同时也有所启示。

(2)言语幽默在毕业演讲中的应用

在美国大学毕业演讲中,言语幽默是普遍的特点。幽默的语言通俗易懂,而且给听众带来新鲜的体验,能够轻松地吸引听众的注意。毕业演讲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学生传达信息和观点,给学生以指引,启发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4]。因此演讲者在选择幽默材料时以通俗易懂为标准,同时能够清楚表达演讲的主要观点,容易与听众形成共鸣,达到良好的演讲效果。毕业演讲中的言语幽默是一种技巧,好的演讲者能够自然拿捏,准确说中学生们的心思,同时能够让学生有所启发。言语幽默不是为了幽默而幽默,而是对于演讲主题有辅助的作用,任何的表达方式都是为了演讲的主题服务的,与主题紧密相连,才能保持听众理解的连贯性,并且更能够被带入演讲的氛围中。

除了在毕业演讲中言语幽默的使用,为了表现良好的幽默效果,演讲者常常要配合相应的语音语调。全方位的配合能够充分表达演讲者的感情,对某一观点的态度,使学生听众有更清晰的认识。语音语调可以说是言语幽默的精髓,通过不同的语音语调差别,能够使演讲更加生动形象,达到最佳的幽默效果。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曾经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提到全球经济化的问题,他通过模拟两个女人的声音,进行吵架,以不同的语调再加上自己的原音表达各国的态度[5]。学生们通过他绘声绘色的演讲,了解了对立双方的心理活动,能够以客观的态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并且明确地了解了演讲者的观点和态度。

表情也是幽默的一部分,它与幽默的语言相互配合,从而展示出良好的幽默效果。人的面部表情灵活生动,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各种情感,并且通过面部表情能够对听众产生影响。面部表情与演讲者的观点相联系,听众能够通过演讲者的面部表情进行判断,实现良好的沟通。单纯的语言可能无法吸引听众,并且容易让听众产生茫然的心理,通过幽默的表情,可以向听众传达有效的信息,加深言语的幽默效果。

三、结语

演讲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和传达信息的形式,校园毕业典礼中演讲也是不可或缺的校园文化之,它是毕业生在母校经历的最后一次大型活动,也会是最难忘的“一课”。美国大学毕业演讲注重言语的幽默,因为良好的幽默技巧能够拉近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演讲更加通俗易懂,激发听众的兴趣,带动听众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毕业演讲中的幽默,可同时使这些学生听众有所启发和思考,在未来进入社会时能够铭记母校的教诲与期望,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晶晶.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美国校园毕业演讲中的言语幽默[D].厦门大学,2013.

[2]白璐.美国大学毕业典礼演讲辞的人际功能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 2015.

[3]付颖杰.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嘉宾演讲内容分析[J].科学中国人, 2015(10X):142-143.

篇4

职场太无聊,要创“中式脱口秀”

2011年,王从加拿大回国,在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做财务管理。作为一名海归,有一阵子,王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不是很习惯。比如说国内年轻白领的业余生活,除了K歌就是打麻将,无聊透顶。他喜欢在工作中开开玩笑,在国外的职场文化中,这是有创造力和幽默感的表现,但在国内,很多人就开不起这个玩笑,甚至觉得王很怪、很好笑。

王并不觉得“怪”是个贬义词。在和朋友商量之后,一个并不成熟的计划开始酝酿。他想到的是脱口秀,国外叫stand-up comedy秀场,即“站着的喜剧”,实际上是原创艺术发源地。一些好莱坞喜剧片演员,在出名前就是搞stand-up comedy的。20n年底,王决定组织一支兼职的脱口秀表演团队,起名为“笑道文化”。

王调查了上海的脱口秀市场后发现:当时上海有4家脱口秀俱乐部,但演员和观众绝大多数是外国人,他们的表演,每场有300多个观众,票价在300元人民币左右。不过笑话是有区域性的,一个笑话在国外好笑,在中国可能不好笑,而且外国的演员不会说中国段子,也没有为中国观众服务的观念。王决定要做中文的段子,并开始物色伙伴。

王煲在北外滩朋友开的一个酒吧里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演出。他没有经验,也没有名气,讲得还不专业,好在讲的都是职场上的身边事,泡吧的白领观众比较赏脸,都卖力地鼓掌。接下来就比较随意,王煲问台下的观众:“有没有愿意讲笑话的,可以上来说。”这个Open M1c环节就是后来“笑道”选拔“笑匠”(笑匠,即从事喜剧的表演者)新秀的方式。

袁雪就是在这次活动上与王焚相识的,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风司的高级白领,年收入45万元。王焚话音刚落,袁雪主动上台说了个笑话,随着了解的加深,他很快被吸收为“笑道”的业余脱口秀演员。

讲笑话的人,请来这里集合

陈适,是一家著名汽车公司的采购工程师,也是一位“网络红人”。2012年10月,一直被同事和朋友们认为善于冷幽默的陈适用手机录制了一段模仿各种口音英语讲笑话的视频上传到视频网站,没想到一个星期点击量就达50万次。

一次,偶然听说了“笑道脱口秀”的陈适在微博上找到并@了王,附上自己视频的地址,写了三个字“求入伙”。很快,王焚回过来三个字:“求见面。”

陈适当天回家开心地告诉妻子:“这回可找到组织了。”在集体创作讨论中,陈适的确有一种“找到组织”的归属感,除了每月一两次的演出外,“笑道”还举办“笑道课堂”的免费活动,有兴趣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与其说这里教你如何使人发笑,不如说是教会大家如何做一个从容大方、讨人喜欢、不紧张的人――要是还有点幽默感就更好了。

陈适从大学就喜欢脱口秀,不过他从没在台上参加过文艺演出,也没受过任何舞台表演的训练,说笑话的技巧和段子的打磨,都得靠一次次演出慢慢训练。他平时工作比较忙,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有10~12个小时,而且强度很大。不过他自嘲已经习惯了,就利用小块小块的时间,比如很多段子都是在地铁上写的。在台上表演的过程中,他不断摸索着经验,一个段子今天讲,听众反响很好,明天讲,可能没人笑。要把一件事讲得让人能笑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陈适平时喜欢和他的创意导师袁雪一起切磋。袁雪格外看重段子的原创性,他不抄网络段子,而是到生活中找素材。为了写一个相亲的新段子,他去了人民公园相亲角好几次,“奇遇”多多。于是陈适也开始从身边的客户身上找段子。

袁雪告诉陈适,说笑话对自己的风投工作也有帮助。“笑道”团队的共识是:不嘲笑弱势群体,尽可能调侃自己。说笑话的人,心理需要非常强大,在台上越不自信,台下越不笑;遇到不笑的情况,怎么调整好,这就需心理和技巧的锻炼。袁雪说:“我工作当中跟客户做演示、演讲,这些技巧会用在舞台上,而在舞台上的技巧,我也会用到和客户交流当中去。”

随着“笑道”演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有幽默天分的人从观众中被吸收到这个团队。他们中有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采购经理、创司金领、IT男、金融从业者、外教……这些听起来更像是高级白领俱乐部成员的人,一旦聚集在“笑道喜剧脱口秀”的招牌下,被日常工作遮蔽的搞笑天分就马上复苏,变身舞台上的搞笑高手。

观众也大多是年轻白领,他们并不在乎笑匠非科班出身,因为笑匠们说的都是白领身边的事情,不像一些专业的演员,说的都是网络笑话。“笑道”的演出基本上是从晚上8点到10点半,七位表演者轮流讲笑话,像一场白领狂欢,台下的是草根,台上的也是草根。那些职场白领最为熟悉的老板与员工的对话、劳资争议的笑料成为台上台下精神沟通的密码,台上一说,台下都懂。王对“笑道”风格定位也很清晰:“我们和郭德纲、周立波没竞争,大家的目标观众群不一样。”

搭个平台去创业

除了演员,“笑道”的幕后运营团队也集中了各路精英。现于基金公司工作的陈西娅负责门票、场地合作、演出安排、现场布置等一系列运营事务。出生于1983年的陆佳纯,是团队里的财务总监。这位从美国伯克利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年轻人,不仅负责团队的财务,还用自己的统计学知识设计了一份非常专业的评分表,每位演员演出后,都请观众马上打分。

每一场演出,陆佳纯会对观众人数、表演流畅度、笑点次数乃至环境因素、食物、空气打分,最后计算出一个“笑指数”。大家就根据这个指数,调整自己下一场的表演。

“笑道”成员普遍认为,让人舒服、自然、发自内心地笑绝不是一件靠插科打诨随便就能做到的事。因此,他们在工作之余就一起磨练“笑功”,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拥有各自狂热的粉丝。在这个以80后为主体的团队里,90后的许豪杰从样貌到言行都有些与其他人“格格不入”。作为专拍童模的独立摄影师,他在“笑道”的舞台上更具个性:语速快,手势幅度大,言辞大胆,混杂了愤青、时事批判、自嘲和怪诞的逻辑。高峥,医学博士,他的表演风格深受黄西的影响,用外国人的视角来讲文化差异的段子。史炎,新东方的培训老师,大学毕业这么多年,校园情结还是比较严重,自创了校园民谣风脱口秀。2013年5月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他举办了长达1个半小时的《我的肆水年华》专场秀,80%谈高校,20%谈对青春的理解,几段民谣穿插其中,制造氛围和节奏,文艺范十足……

篇5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阳光开朗大大方方,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孩子的发展状态,不是跟着父母的期待走的,而是受制于其特定的遗传基础和成长环境,总有些孩子,当众表演对他们而言是一件让人发憷的事儿,需要家长坦然接纳,耐心引导。

不强求,接纳自有力量

如果孩子生来是内敛的气质类型,那么让他当众表演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他的优势不在这方面。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先天气质,一味要求他们像多血质的孩子那般活跃或“自来熟”,其实是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尊重。

如果孩子像甜甜那样,家长的理解与宽容非常重要,家长过不了自己的“面子关”,软硬兼施一味逼孩子上台,而孩子又自感不能胜任的时候,只会心生自卑,更缺乏独立面对的力量,当然也就更难克服怯场心理。反过来,如果家长能够从内心里接纳孩子,允许他如其所是,甚至告诉他“勇气是需要慢慢积累的,爸爸妈妈愿意陪你经历这个过程”,则孩子就能感觉到父母的情感支持,不再有“如果表演不好爸爸妈妈会不开心”的压力,就可能缓解怯场情绪。

我在教养女儿的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女儿属于偏内敛的性格,特别害怕人多的场合。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看到来听公开课的家长都能吓哭,自然,让她当众表演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我从没因此责怪她。因为我的宽容和理解,随着年龄渐长,女儿变得越来越大方,幼儿园毕业典礼的时候,她上台表演白雪公主的话剧角色,整个过程都很自然。上小学后,先后两次主动竞选小队长和中队长。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向好的愿望,即使家长不催逼,他们也会从内心里渴望有当众表演的勇气,但家长如果对这件事表现得比较焦虑,反而可能打乱他们的成长节奏。坦然接纳,就是最好的支持力量。

用绘本,应对怯场

接纳孩子容易怯场的状态不等于放弃任何引导,事实上,如果家长能摸索出适合孩子的引导方式,效果总会让人惊喜。

我在引导女儿逐步摆脱怯场的过程中,对于绘本的力量深有体会,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舞台怕不怕》。故事讲的是小熊妹妹总是害怕登台表演,小熊哥哥则很外向,在人前表演起来游刃有余,有一次他们在同一台剧里表演角色,小熊妹妹因为害怕上台出丑,每天在家里刻苦排练,小熊哥哥则不当回事,结果到了比赛那天,小熊妹妹因为准备充分很完美地表演了自己的角色,小熊哥哥则因为太大意忘记了台词,当众出丑。女儿听完这个故事后,在我的提醒下,认识到事先认真准备可以熟能生巧,甚至可以让表演“自动化”,到了台上自然就不那么紧张了。我也趁机跟她分享了自己从害怕当众讲话,到渐渐能当着很多人的面做讲座的经历,并告诉她,临上台表演或演讲,有点紧张是很正常的,即使是大演讲家,也会紧张,适度的紧张能帮你调动更多的头脑资源,发挥出尽可能高的水平,如果不习惯这种紧张心理,也可以想办法缓解一下,妈妈缓解紧张的秘诀也是跟小熊妹妹一样,就是事先反复准备、排练,这样到了台上,自然就脱口而出,小家伙听了很受启发。

情景模拟,循序渐进帮孩子

一般来说,人前再怯场的孩子,在家里表演还是很放得开的,家长可以通过在家情景模拟帮孩子锻炼勇气:

1.约定一个“家庭表演日”,可以每周1-2次,也可以每月1-2次。表演日那天,可以是孩子的专场,也可以全家人轮流表演,但无论何种形式,具体的程序安排最好都接近真实场景,比如,有主持人,有开场白等,这样可以帮孩子更好地熟悉真实的舞台表演。

篇6

口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有效工具之一,它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口头语言的对象是听众,讲话人随时都可以看到听话人的反应,它要求讲话人要边说边观察。对听话人提出的问题,要敏捷地做出相应的回答。这就要求说话人必须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善于调动全部的语言资料,立即找到恰当的词汇脱口而出。其次,口头语言可以借助声音和表情等手段,表达复杂的情感,能多角度地增强表达效果。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按照已设计好的训练程序,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一、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提高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好,读书很用功,对课文背得很熟,对所学内容也十分明白。但如果在课堂上,让他当众背书或发言回答问题,他却经常紧张得不知说些什么,即使说出来,声音也小得可怜,远不如私下里背得流畅。对这样的学生要多鼓励,帮助他克服胆怯心理,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多练习当众讲话,先在自己的朋友当中,然后小组讨论中,最后在全班发言。采取由易到难,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模式,让他练胆,培养自信。

二、举行各种活动,刺激学生的说话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和复述课文内容及描述插图的活动。学生朗诵,必然是指定背诵的篇章及自己喜爱的文章。让他们朗诵,可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记忆。此外,还可提高学生正确而有表情的说话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并在反复诵读中把课文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学到多种多样的语言句式。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深入理解文意,使学生朗诵时,表达出符合文意的感情。朗诵训练,可个别、接力、分角色、分组、全班进行,也可教师领读,也可学生模仿录音读,等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前要指导学生掌握复述层次和重点,写好复述提纲。描述插图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分组或课堂讨论、讲小故事及指导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等训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讨论中,学生处于主角地位,他们积极性高,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自习或活动中,多让学生讲小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而且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书面作文的同时,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口头作文,不但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特殊的对话场景,在课内外训练。如,模拟面试,记者采访,车站送别,下乡慰问,等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篇7

一、 个性教学

1、 运用导功,唤醒激励

高中英语新课标中的情景设计要求:不设计表演性、观赏性强,中看不中用的热闹课,但也不忽略情景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望的机会。让学生带着好奇进入角色,带着信心期待展示。为了让学生拥有积极心态,教师应运用导功,引人入胜,并重视学生课堂表现,努力培养学习信心,增强英语学科兴趣。如:根据英语课堂实际引入相关图片、歌曲、视频等。并在课堂设计中保证信息量,力争把最前沿知识带入课堂,充满时代生活气息。把课堂变成激励学生的地方,点名表扬每个点滴进步的学生是最好的激励。教师的爱心、激情和微笑,期待、包容、悦纳、赞叹、表情都是对学生有效的唤醒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不忘调动课堂,调整课堂,也在唤醒激励学生在最佳状态下学会重要知识。

2、面向全体,亲近督促

走近身旁,指导督促需要帮助的学生,当堂练习、释疑,倾心指导和对学生的热情帮助是最好的德育。在学生练习时间,英语教师走在学生中间及时关注,并用作业激励性评语、个别谈心等活动,不断加深感情、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如:学生每次作文的精彩句子展示,或者用红笔凸显批注,都是对他们具体行为的表扬;而每次测试答题的优异处教师都能如数家珍般点名一一点评,都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3、 个体表现,有效互动

(1)力争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创造个体表现机会,满足表现欲,让每个人都能得到成功体验,让学生在赞赏、掌声中提高参与意识。一次成功的课堂体验,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因此,要努力多模拟创造的情境,如英语演讲赛、脱口秀、才艺展等,让学生发现了隐藏的潜力,也许会决定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2)英语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是给他们创造快乐机会,以增加他们自我感悟。(3)创造有效英语互动: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应该重内容而非重形式,热闹的此起彼伏不一定真正为高效课堂服务,全体活动不应该只是“动口”的单一化,应该方式灵活多样,并且操作性强,不会为达到某个活动目的而耗费大量精力。并切活动的内容要紧扣活动的目的,不能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1)问题分层设置:在英语导学案中标出回答问题的学生范围,基础题和拔高题区别对待。

(2)能力分层要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关注学困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并保护好他们微弱的学习热情,不让过难过多的学业压力蚕食刚刚建立的信心。

(3)作业分层布置。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充分体现对当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即学即用中体验成功。

三、简约教学

通过归纳浓缩,在重点突出的基础上,把知识程序化、问题化、公式化、口诀化、技巧化、把书变薄。如:

程序化:优化课堂结构,设置情景模式。

问题化:运用导学案,填空式提问式,板书问题化,尽量减少口头提问和课堂哄答,因为不精确、不明确、不稳定,部分学生说过就忘,一定要落实到纸上,做到精讲多练。

公式化:把当堂课的重点分成数字设置,在随时的复习巩固中只体现数字。如:本节课讲了6个动词、2个形容词、2个短语,又如:本节课讲的英语复合句为:4+2+9:

4(名词性从句)+2(定语从句)+9(状语从句)

每节课下来,板书都是数字,看似上了一节数学课,但师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默契,节省课堂时间,复习及时有效。

口诀化:英语记忆枯燥低效,合理运用口诀不仅把知识梳理归纳,更能朗朗上口,妙趣横生,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

技巧化:力争每个知识都找窍门,减少背诵压力,增加兴趣。如:运用谐趣英语、英语单词速记法等。如逻辑记忆、联想记忆foundermantal:方的馒头 candidate:(申请求职者, 候选人;报考者)can +did+ ate:最能吃的才能被选中。

四、小组合作

1、 先学后教:为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辅导学生学会“先学”,课内自学尝试,讨论互助、提问点拨后,教师释疑,展示答案,并当堂巩固,用朗读、背诵、默写、当堂巩固练习等方式强化课堂效率。

把“学生学”作为重点,力争从时间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把课堂还给学生。

2、 小组分工: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运用“分身术”,化整为零,通过辅导课代表、小组长,在由课代表监督帮助小组长,小组长在组内监督帮助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小组讨论中,由小组长组织、指定发言人,代表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让人人有事做。

3、 展示提升:每节课组织各种讨论展示活动,每周组织口语表演,选派每组适当成员参加,争取到达团体总分最佳组合,表演分命题式和半命题式,如课文背诵比赛、作文范文比赛、脱口秀、开心一刻故事会

篇8

关键词:口译 口译教学 口译互动教学

一、口译互动教学模式提出的依据

口译的即时性、不可预测性、涉及领域广等特点要求口译人才要有出色的听力理解能力、高度的注意力、超强的记忆力、宽广的知识面、超强的双语转换和表达能力、一心多用能力灵活现场应变能力等必备素质。这些技能和素质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专题知识的积累也不是仅仪靠九十分钟的课堂就能实现的。我国的口译教学历史还很短,仅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模式,目前很多高校教师还没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仍在沿用专题教学加语言教学的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采用专题为主线的教材,由老师放录音,学生进行翻译,老师再进行简单讲解的教学模式。这种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教学模式实现不了口译人才培养的目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口译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的口泽环境中的困难与挑战,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能力的主动获取者,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口译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译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在此模式下对学生进行口译理论、专题知识、口译技巧、听力理解、短时记忆、口译笔记、双语转换、译语表达等口译技能等方面的教学。基于以上出发点,本文探索了互动的口译教学课堂模式,供大家探讨指正。

二、口译互动教学的原则

口译互动教学要遵守以下教学原则:

1.技能训练为主的原则

口译专家吉尔提出了连续传译的口译模式:Phase I:CI=L+N4-M+C,PhaseⅡ:CI=Rem+Read+P(Gile,1995)即:连续传译(第一阶段)=听力与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协调,连续传译(第二阶段)=记忆+读笔记+传达。可见口译技能在口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建立技能意识是翻译者跨入翻译殿堂的第一步。技能意识建立得越早,登堂入室之时就会来得越快,反之亦然。”(刘宓庆,1999)口译技能掌握的好坏直接决定口译工作的质量。由于口译的技能性很强,而技能的掌握叉需要长期的训练,因此技能训练是口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口译是一种技能性很强的语言活动,只有有针对性地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能并娴熟地进行实际口译工作,因此实践是口译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仲伟合教授说过,“一般来说,掌握一定翻译理论的译者在从事翻译实践时。往往比对理论一窍不通的人目的明确、方法灵活。”(仲伟合,2007)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口译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口译理论,如口译的定义、特点、分类、标准、译员素质要求以及口译技巧、口译技能等。

3.因材制宜原则

口译教学及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变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切合学生的实际。一开始可以先进行视译训练,待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口译技巧和逻辑分析能力时,再选用音频和视频材料。可以由句过渡到段,由对话过渡到篇章,在不打消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逐步加深难度。

4.与时俱进原则

口译教学在教材的基础上,要注意时效性、生动性,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口译现场视频材料,如杨澜访谈、刚召开的两会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中国发展论坛、奥巴马演讲等,这些视频材料不仅新鲜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口译技能的提高,同时由于这些材料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泛,对于学生专题知识的积累也有极大帮助。

三、口译互动教学的模式

口译互动教学可采取以下一些模式:

1.课前新闻播报

每堂课开始时,让两名同学用英文报道国内外最新消息,另外两名同学当翻译。促进学生在课下通过阅读英文报刊或者看英文节目如CCTV9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命题演讲或模拟大会演讲

每堂课由两名同学进行英语演讲,还有两名同学分别担任他们的口译译员。既锻炼了学生英语演讲能力,也锻炼了作为译员的同学与发言人合作以及汉语表达能力和普通话能力。之后还可由同学进行提问,译员翻译成英语,演讲者回答后再由译员翻译成汉语,锻炼了演讲者的英语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作为听众同学的交流与反应能力及译员的双语转换能力。或者提前确定专题内容,一位同学充当发言人,另一位当译员。之后让同学就两人表情、发音、语气、语调、语速及相互配合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3.译前准备   由于口译涉及的知识面不仅广泛,而且往往会涉及到带有专业性的主题,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一个专题前,阅读该领域相关专题专业背景知识,查找并了解相关专业术语含义,老师也可指定文章让学生阅读,或留一些术语让学生课下查阅,课上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实践证明,这不仅对于课上该口译专题的顺利进行行之有效,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专题词汇,了解相关专题知识,弥补学生口译过程中专业知识的不足,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4.逻辑整理训练

选择一些逻辑性强的论说文或者演讲类材料,让学生迅速找出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理清思路,学会断句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源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口译技巧训练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边让学生练习口译,边讲解增词、减词、转换、解释性口译、绕译、一句多译等口译技巧。在碰到不熟悉的专业术语时可以进行绕译,涉及到有国情、文化内涵、或时事缩语的词语或者汉英谚语时可以做解释性口译。当然对于一些国情特色词语或者习语如果已有特定的词汇或对应的英文,就要作为术语或习惯表达背下来。一句多译是让学生通过词汇替换、句法转换、逻辑变化灵活地进行口译。

6.搭桥翻译

让同学在阅读源语的同时,轮流接续口译整篇文档。要求同学迅速理解,并用目的语快速译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迅速理解能力,快速反应表达能力,养成顺句驱动的口译习惯都有帮助。同时这也是同声传译的一种形式。鲍川运曾说过英语句子顺序往往是线性的,既意义按其出现在句中的顺序向下延伸,从语法结构上看,形态看

起来像串结构紧密的葡萄,因此采用顺句驱动的口译方法不仅合理,而且可以提高效率并且不易丢掉信息。

7.源语概述

选择不同语体的材料,听完一段话,让学生概述主要内容。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语体的特点把握其逻辑,如论证类有论点、论证、论据。礼仪演说类会鲜明表示自己的态度立场。叙述类会仅仅围绕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按时问地点人物事件展开。描述类会围绕时空关系展开。该项训练可培养学生注意力专注,耳听脑记抓要点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说话人的意图,识别主题思想,把握核心句,养成正确的听力习惯,以意群而不是单词为单位进行听辨,理清话语的内在逻辑关系,培养听辨理解过程中有意识筛选、缩小记忆容量、滤掉冗余信息的能力。

8.源语复述

听完一句或一段话后,让学生完整地用源语复述出来。强调的是内容和意义的完整,不要求语言形式的一致性,因此不同于背诵。此训练在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听力理解和短期记忆力的同时,同时也训练脱离源语外壳理解语言的能力,是口译灵活性方面的训练。“进行口译,永远不要忘记其目的是传递意思,永远不要过分去迁就原文短句结构和短句字词,切莫按照原文字词和结构去翻译,因为字词和结构都只是些符号,指明了道路通往的方向,但却不是道路本身。”(达妮卡・赛莱斯科维奇,1992)

9.口音辨别训练

让学生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讲的英语,猜测国籍,熟悉各种不规范的英语及其发音特点,以便适应口译现场的实际情况。

10.不同语体听辨训练

让学生听脱口秀、礼仪演讲、辩论、访谈、新闻、诗歌甚至天气预报各种语体的源语,让学生了解六种主要话语类型;即叙述言语体、论证言语体、介绍言语体、礼仪性演说体、鼓动演说体、对话言语体各种语体的特点,通过语气及各种非语言因素理解说话人意图的能力及口译时应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适应各种语体的能力。

11.影子跟读训练 ,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生活化的语速较慢的英文材料让学生跟读,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逐渐加大难度,选择数字多、并列成分多的语言材料,进一步选择纯正的美音或英音演讲材料,让同学同步跟读源语。这项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改善听力技能,强化短期记忆能力,因为是边听边说,还提高学生一心多用,有效分配注意力的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语音、语调、重音、语气和节奏等,使学生发音纯正。

12.数字口译练习

介绍数字转换技巧及多位数、小数、分数、不确定数、倍数的译法,同时选择专门的数字练习材料,让学生听记译。因为数字之间的低相关性,使数字记忆成为口译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数字口译练习应贯穿贯穿整个学期。

13.双人互动训练

两人一组,只让其中~人听源语。之后该同学将听到的源语译给第二位同学,之后交换。互相交流,口译内容是否完整,译文是否可接受,表达是否流利。提高口译技能双语的转换和表达能力。

14.译人语概述

要学生将听到的源语概括并译成目标语。教会学生有的放矢,抓重点,理解源语逻辑的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的源语理解能力,并且培养学生迅速进行双语转换的能力。提倡口译答案的多样化,不要让学生把参考答案视为唯一标准选择。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灵活应变的能力,没有对错,只有更好。

15.译入语复述训练或听译训练

源语由短句短段逐渐过渡到长句长段,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由易到难。这是综合性的训练,要求学生正确,完整译出源语,同时强调译文灵活多样,一句可多译,既有助于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口译技巧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如果说笔译时“能直译的则直译,不能直译或直译效果不好则意译”的话,那么口译时则“应主要采用意译,不要主动考虑使用直译。而只是在意译过程中自然地使用一些直译”。这样才能从大处着眼,抓住原话的实质内容,快速、灵活而又正确完整地再现原话。(王学文,1993)

16.译入语同声复述

学生在听到源语的同时用目的语完整译出。该训练同样要求内容完整,不要求语言形式的完全一致。这是一项综合训练。由于要求学生能够在听的同时理解记忆并且译出,该训练在训练短期记忆力的同时,还训练了听力技能、利用旧信息预测新信息的能力,以及源语理解、注意力分配、及双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17.读一记一译练习

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读完一段材料,并整理成口译笔记,之后把材料收起,凭借笔记复述阅读材料的内容,再口译成目的语。该项训练不仅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主要逻辑有效记笔记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笔记、再现原文的能力及双语转换能力。

18.听一记一译练习

让学生听一段1―2分钟的材料,边听可边记笔记,之后给学生留时间整理笔记,然后让学生根据笔记复述并译成目的语。这是听力理解、记忆、笔记能力和双语转换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19.三角对话练习

在口译训练的初期,由于学生昕解能力、记忆能力、笔记能力还都未得到长足的进步,可选择内容相对简单的语句较短、内容更口语化的对话材料,如主题为陪同、导游、现场采访的交替口译材料。把学生分为三人一组,一人说英语,一人说汉语,第三人是译员。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译员与谈话人的相互沟通配合。这样不枯燥,学生还都得到了锻炼。

20.口译会议观摩及实战

让学生观看现场的记者招待会、新闻会、访谈节目、纪录片录像,如两会后的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国发展论坛,让学生感受现场气氛,感受口译员的角色意识,并让学生适当参与,找差距不足从而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21.模拟商务会谈

三人一个小组,分别为中方代表,外方代表和译员。这项训练可以激励学生了解相关商务谈判知识,提高交流、表达、沟通协商等口译工作所需的实际能力。另外通过角色扮演,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了解相关专题知识及术语以及进行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让学生思索如何扮演好发言人和译员的角色,如何与发言人相互配合。

22.模拟记者招待会

教师提前确定几个主题,如外交问题、国情问题、环境问题、经贸问题等,让同学课下准备,把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选定几名同学做发言人讲话,稿件上课前准备好,每个发言人安排一位对应的翻译,其余的同学充当另一组的记者。当一组的发言人讲话并由译员翻译时,本组的记者及其翻译充当观众,另一组的记者进行提问,由发言人的译员译出。发言人回答,其译员译给记者。这样全班大部分的同学都参与了进来。

23.建立自主学习网站

老师定时上传最新口译现场音频与录

像资料,同学也可上传,大家共同分享视听资料,促进口译能力提高。

24.建立口译实践基地

尽量利用地缘优势,与外事部门、外贸部门、外企、或有相关需求的单位结成长期合作伙伴,学生可以担任志愿者到现场一线感受口译,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口译具有现场压力大,即时性强,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口译教学应克服以往专题口译加语言教学的传统口译教学模式,因为这种单调而且被动的接受模式对学生十分不利,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不利于学生对实际口译现场的口译能力的培养。口译教学应该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下进行,一方面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课堂气氛活跃,不至于觉得枯燥乏味,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主动地学习,不但可使学生积极参与,而且使学生注意力更为专注,并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现场适应能力。因此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

[2jDanie,1 Gile,Basic Concepts and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Ben]amins,1995.

[3]迭妮卡・赛莱斯科雏奇等著,《口笔译概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09.

[4]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254.

[5]刘和平,口译技巧――思雏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7).

[6]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王学文等鳊,《经贸口译教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3,7.

[8]仲伟舍,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5),5-7

篇9

【关键词】课前准备 课堂组织 上课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82-02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代表了知识与权威,因此,所采用的授课形式仅局限于“讲授”,这使得教学不能很好的互动,课堂气氛令学生感到沉闷。如今教师的责任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其责任主要是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诱使学生去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已不完全是“知识、经验”的代表,而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沟通”桥梁,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可以说,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不是“教授者”,一个真正伟大的教育工作者,不会试图把学生带进他个人知识的殿堂,而会将他们引到心灵的门口,提高自发学习的兴趣。以下是自己上课技巧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调整状态,准备登台

我觉得要讲好一门课,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对授课内容本身作充分的准备,这其中就包含对授课内容的深度挖掘,反复提炼,烂熟于胸,只有这样才能脱口成章,娓娓道来,所谓成竹在胸,自然从容不迫,有如神助。

(一)稳定情绪、增强信心

有自信才能把课讲好,信心的增加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授课能力。教师站在讲台上,如果连学生的目光都不敢看,那么他绝对没有信心把课上好。哪些是紧张、缺乏自信的表现呢?比如词不达意、不敢正视、口干舌燥、脑出虚汗、心神不安、双手发抖、两腿发软、心跳加速、大脑空白、盼望结束等都是典型表现。英国的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说:“人在自信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500%以上;相对于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出自己能力的30%。”

(二)端正态度、酝酿激情

态度端正方能保证上好课,作为一名教师应始终保持谦虚、自信、耐心、激情、礼貌、诚恳。

(三)审视仪表、教具准备

教师要Hold住全场,首先要尽量穿正装,如果不穿正装也不可穿着太随意,总之要“为人师表”。

教具对教师的教学表达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要提前做好教具准备。比如电脑和投影仪的连接、激光笔的使用等。

二、互动开场,引起兴趣

(一)开场白需要达到的目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场白对于一堂课非常重要,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开场白可以说决定了整个课堂的成败,就如同唱歌一样,最开始起的调决定后面的整个发音。如果开场白没有做好,后面需要花很多精力才能调整,所以教师应非常重视开场白。开场白需要达到的目的是:

1.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

2.勾起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兴趣;

3.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4.对整个课堂内容作一个概述,简略介绍要点。

(二)开场(破冰)的实用技巧

1.问题切入,以一、两个问题带出授课主题并引出授课内容;

2.故事吸引,以故事开场,可有效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事实陈述,事实具有巨大的说服力,以事实切入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4.引用名言,引用恰当的名言来切入主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视频短片,运用视听的震撼力来吸引学生,引入主题;

6.互动游戏,采用与主题有关的互动游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

三、承上启下,交代结构

开场之后,务必要先对课程的整体框架概述一下,并交代前后授课内容的逻辑关系,介绍本单元内容要点,强调课程目标,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提纲挈领的认知,这是教师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四、进入正题,展开课程

(一)互动技巧

成功的授课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往的那种采用灌输式的、不注重引导兴趣和激发意愿的授课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因此,教师的讲课过程,绝不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是要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得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

1.提问技巧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可以使沉默的人发言,启发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促进课堂的互动气氛。有时候,不是学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更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教师不一定非要给出一个答案。有时候,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许比给出一个有价值的答案,更有价值。因此,课程开始前,教师可在授课计划中写下可能提问的问题,并注意问题必须简短和容易理解、必须只包含一个主题,且应紧密联系学习要点。

(1)使用开放式的问题提问,可让学生更详细的陈述所想表达的内容;

(2)使用封闭式的问题提问,来获得学生的肯定(如:对于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3)绝不要问那些可能使学生尴尬的问题;

(4)绝不要为了炫耀、刁难而提问;

(5)对有想法的学生可追问更难的问题。

2.聆听技巧

在人类所有的行为中,巧妙的聆听态度,最能够使别人觉得受到重视及肯定,然而,这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作为教师应该做到:

(1)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地聆听学生讲话;

(2)复述对方的话或观点表示确实听到;

(3)通过引导或启发,协助学生说下去;

(4)不要急于打断学生,也不要轻易下结论。

3.点评技巧

(1)应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点评;

(2)要包容,不要总关注教师自己想讲的;

(3)点评内容应明确、具体,不要含糊其辞;

(4)点评时应注意鼓励永远比批评更有力量。

4.回答技巧

对于学生的提问,我们要认真、谨慎的对待。处理问题的选择方案有:

(1)直接回答,如果答不出,也需直言不讳。如“我不知道答案,但我可以为你找到……”

(2)将问题还给提问者。如“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3)将问题交给有专长的人去回答。如:“小王同学,去年你在实习中也碰到过种情况,那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4)邀请大家共同献计献策。

(5)对于个别或难以回答的问题推迟解答。如“我需要认真思考一下,稍后我们再探讨好吗?”

(二)表达技巧

表达见解的能力几乎和见解本身一样重要。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桥梁。教师在教学中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就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有力的手段。

1.语言表达

(1)语调,应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富于感情;

(2)语气,应坚定自信、详略有别、有激情;

(3)语速,应快慢得当、适度停顿、确认学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

(4)语音,应声音宏亮、吐字清晰、避免口头禅、含糊吞音、拖腔;

(5)逻辑,应思路清晰、纲举目张、过渡自然、言之有理,清晰的逻辑结构同样非常重要。

2.身体语言

(1)面部表情――自然真诚,面带微笑。

树立教师的亲和力,其实非常简单,首先,你会不会微笑,其次你会不会幽默,再次你懂不懂赞美。有些人老是一幅苦瓜脸,“但见蹙蛾眉,不知心恨谁”,说好听一点是不苟言笑,其实,这类人潜意识里存在着一种社交恐惧症,自我防护特强罢了。

(2)目光交流――自信友好,照顾全场。

“眉目传情”、“暗送秋波”被誉为恋人间最美妙的情感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的巧妙接触,对于沟通的作用是异常巨大的。对于优秀的教师而言,与台下学生的交流,除了语言之外,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便是目光交流,给学生以被关注的感觉,学生也不易走神及打瞌睡。

(3)动作手势――自然大方、运用得当。

手势在授课中可以传达礼貌、信心等信息,在讲课中,手势的运用非常重要。注意要多用手掌而少用手指戳戳点点,避免两手抱胸、插在口袋以及摆在后面的姿势,这样会给学生一副傲慢、随意以及老学究的印象。

(4)位置移动――合理适度,活跃气氛。

三尺讲台,无限天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千万不要单纯的坐着,也不可以像木桩一样的竖着,应适度地左右走动或者深入学生当中,这样可以起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醒问题学生的作用。

(三)论述技巧

1.类比法,用比喻、拟人等来说明问题。

2.例证法,用事实或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3.条理法,采用“第一、第二、第三……,”这种叙述方式来论述。

4.引证法,引用数据、图表或权威的话来证明观点。

其实,早在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当今高职教育所倡导的的教学方法给出了示范,以下是亚里士多德演讲五步骤:第一,讲述一个故事或观点,激发听众兴趣;第二,抛出一个问题,引发听众思考;第三,对你提出的问题给出一种答案;第四,描述你的解决方案能带来的具体利益;第五,号召听众行动起来,给予正面激励。

(四)控场技巧

1.气氛营造

良好学习效果的先决条件是轻松与喜悦。课堂的气氛是平淡无味、沉闷枯燥还是掌声不断、笑声连天,或是群情激动、兴趣盎然,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技巧。以下为四种调控气氛的技巧:

(1)进行分组竞争;

(2)播放音乐、视频;

(3)讲一些故事或笑话;

(4)组织一些热身活动或游戏。

2.时间把握

讲课时不要将时间放在脑后,尽可能不要超时拖堂。在时间把握上应该:

(1)课前确定好课程内容的时间分配;

(2)适时看表,以便掌握进度;

(3)如有余留时间可制作一些弹性教案,以便灵活安排,也可接受学生的提问。

五、回顾总结,强调重点

完美的总结可以起到曲终人未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效果。此时,应浓缩重点,回顾总结,并与学生讨论所学知识的应用,激励学生应用所学。

篇10

“不妨看看咱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工作中、在交际中、说话的切需超过过去时代何止十倍百倍,谁的说话能力差,不仅是他个人的吃亏,往往间接又间接会造成社会的损失”(叶圣陶语)。口头表达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人的口头表达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我们应抱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口语训练摆到素质教育应有的地位。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成一项基本功来训练,做到读写与听说齐头并举,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能发展学生思维

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跟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人说话,都是通过思维把语言按规律组织起来以表情达意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对于他们学好各门功课“善莫大焉”。在语文教学中,学好语言能更有力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口头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它没有充分酝酿思索的过程,也没有反复推敲的余暇。口头语言从构思、选词到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促,它一旦转化为语言就是最终的形式,转瞬即逝,不能修改。这一特点决定了说话人必须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判断准确,要善于调动全部的语言资源,马上找到恰当的词,立刻脱口而出。人们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必须同时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如思考说话的内容、层次、措词甚至语言的运用技巧,等等。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培养思维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三、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古人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话也要经常练。根据青少年学习语言的特点,在中学阶段,随着知识视野的开阔,身心发育都很快,他们迫切希望运用丰富的词汇、完整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个阶段往往又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病句多起来、说话不连贯;爱用名言警句、成语,却又用之失当;有时好说长句,造成句子成份残缺;等等。这些现象不足为怪。语文教师应及时抓住他们“想说”的强烈愿望,因势利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加强指导,加强训练。

1.营造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

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学生口头表达氛围的营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本身离不开“听”和“说”,但这里讲的“说”,不仅仅是课堂上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的经常性的“说”的训练。“说”与“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大复述、讨论、辩论等形式的比例。二是课外活动。课外口语训练是课堂口语训练的延伸和补充,是口语训练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绝不能被忽视掉。语文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一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口语交际”这一环节,在课外适时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故事会、交流会、辩论赛、演讲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自觉锻炼说话能力,提高口头表达水平。

2.建立口头表达训练激励机制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要从多渠道、多形式中循序渐进地求得提高,这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口语训练激励机制。学校要严格要求学生讲规范的普通话,让学生有一个适宜他们施展口才的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对学生的“说”,要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发音一定要清晰、准确,没有口头禅,没有方言、重复罗嗦等口语“杂质”;语调适中,注意节奏和重音;语态自然,语气、语速、表情要能体现不同的情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课堂教学教师要努力精讲,腾出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教师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要及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其进步应给予表扬鼓励,适当的赞许,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喜悦。对其口语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善于引导,热情帮助。特别是对待内向、害羞的学生更应该鼓励其开口,激发“说”的兴趣,这是口语训练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没有说话的欲望和胆量,口语能力就无法提高。教师在对待口语表达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脚踏楼梯“步步高”,不宜操之过急,教师要铺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重视语文教师的示范作用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物,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教师修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而且要准确严密。我们应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用丰富、动听、优美的语言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当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经过一番勤奋的浇灌:从发音练习到词汇积累,从语言修养到文化积累,从知识铺垫到道德涵养,从表达技巧到人格完善,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

篇1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 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有学,在学中有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处理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至关重要问题。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鸟"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甚至不学这位老师所讲的课程。这种现象很好的说明了“亲其师,而信其道。”的重要性。

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只有有这样,师生的关系才能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至"两极分化",教学效果不佳,质量下降。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 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语言要简洁,声音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学生们留下的不良影响。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能听懂或大致能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笑,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要善于运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等。如图片、挂图、简笔画,设置情景。加以语言的引导,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兴趣,掌握才准确,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兴趣。还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一旦学生出了差错,不要埋怨训斥、责怪,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妥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发挥自已聪明才智地方。

比如教字母吧,26个字母读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得到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几个字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灵敏能力,集体观念。两种做法,两种效果,前者索然无味,后者其乐融融。开始教单词,我们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比如教Foot ball,我们指着足球:"What‘s this? 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再重复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教词汇也在教思维。

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都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

教课文,可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可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改变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讲活,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篇12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语言需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语言苍白、词汇贫乏,很难想象他能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相反,语言流畅、词汇丰富、音质优美的教师,就会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语文的艺术殿堂,使他们陶醉其中,乐而忘返。因此,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修养应当成为每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

1.语文教学语言美的作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师则应“教欲善其事,必先利其言”,教学语言对课堂最佳教学效果的出现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语言美的水平,不但能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而且还能影响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学生读到的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有许多甚至是堪称经典的艺术珍品,它们无不向学生传递着真善美的真谛,可是由于年龄、经历等原因,学生的领会力毕竟有限,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枯燥乏味的,不规范的语言无法使学生文学作品产生兴趣,更无法使学生与其产生共鸣,进行情感交流。反之,教师运用艺术化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就会使学生在享受语言美的同时,从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陶冶情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教师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作品,表达思想和情感。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语言美带来的身心愉悦。

2.语文教学语言美的特征

古人说:“一言可以定国”,“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充分地强调了语言的力量。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准确、生动、健康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所以说语文教师的语言美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不像其他学科,仅把教学语言单纯地作为教学交际的工具,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它更是将之作为自己教学内容。即语文的教学语言,除了传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外,语言本身对学生的知识迁移,情感的培养,文化熏陶诸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有造诣的语言教师,无不在钻研、把握学科内容信息的同时,精心选练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我认为,语文教学语言美的主要特征应当表现在以下的方面。

2.1 畅达精炼,具有简明性。

精炼性是指教学语言要“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既准确有概括,达到“立片言可以明百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重点,用精粹的语言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尽量不重复“拉家常”的“闲言碎语”。对于某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更不能面面俱到,否则语言就会显得纷繁复杂,使学生不得要领。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日语,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这种精要简洁的语言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长文如何短教,如何教透。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讲得“精”,才能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教学容量,增加信息密度。

2.2 形象生动性。

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说得好,说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毫无情感,把自己隐藏在幕后,也不理睬听众是谁,不偏不倚、不痛不痒地背诵一些冷冰冰的条条儿,玩弄一些抽象概念,或是罗列一些干巴巴的事实,没有一些人情味,这只是掠过空中楼阁的一种不明来历去向的声响,所谓'耳边风'怎能叫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

朱老先生的这番话让我们明白教学语言要有感情,梁实秋在《讥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写到:“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到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还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说,梁任公讲的一首古诗《箜篌引》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二十余年都难以忘怀。之所以这么令人难忘,就是语言形象生动,而在这形象生动的语言背后就是汹涌澎湃的感情在做强有力的支撑。有情感的语言就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着情感的教学,教师、作品和学生无不具有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师要以亲切热情的教态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把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产生共鸣。

3.语文教学语言美提高的途径

同志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要提高语文教学语言,不但要广泛学习,还得要勤学苦练。若能下番苦功夫,语言的艺术化才能充分显露,教学效果将达到一种最佳状态。

3.1 积累知识。

语文教材涉及面广泛,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文学作品到科技作品,从政治文论到诗歌剧本。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要自由驰骋,没有博而专的知识是不可胜任。

储备专业知识。没有深厚的学养,也不可能在课堂上有精到的教学语言。因此,语文教师要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文学著作。一个学识渊博的语文教师才能让学生从教材中体验美,在课堂上感受美。确实如此,每次听专家的课堂点评和讲座时,都会敬佩羡慕专家的学识之渊博,激励自己多读书多学习。厚积薄发,在课堂上才能有准确的生动的语言。

加强相关学科的知识。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它与各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广泛,结构复杂。因此,语文教师要通晓文学、历史、地理常识,了解一般的数理化知识,对影视、戏剧、美术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也不应陌生,应具有基本的鉴赏力。积累这些知识有助于教师把语文学科的知识讲深讲透,深入浅出,使学生易听懂,易接受。

3.2 加强教学实践。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是个经验活儿,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也一样,没有多年的三尺讲台的磨练,一切的所谓语言技巧都是空话。所以我们应将这种语言的训练化入日常课堂中。

篇13

关键词 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兴趣

一、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式背诵影响了口语学习效率

在提升英语口语能力过程中,多读多背诵是一个重要输入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背诵一些句型和课文来增强语感,逐步地提高口语水平。但是固定的句型和课文只适用在与之相适合的场合,却不能通用在所有场合。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课文中的句型要根据所处的情形做适当的调整和变化。并且采用机械式的背诵方法还会花费很多时间,而且还要经常的复习,不然会很容易忘记背过的内容。

(二)话题讨论式口语训练法操作性不强

其实话题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口语训练方式,它既是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又是思维能力的锻炼过程。但是在这种方式进行的时候一般会出现课堂气氛不活跃的情况。很多学生没有积极性,不发言或者讲的很少,并且讲述的内容很片面,也没有条理性和连贯性。这样话题讨论的收获就很小,使得英语口语能力得不到提升。

(三)复述式训练方法难度偏高

很多老师是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来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这种形式虽然可以锻炼大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也可以训练大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这种方法难度较大,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不下来,所以大学生大多不喜欢通过这种方式练习口语。

(四)忽略了大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导,使得大学生很少有机会互动。在课堂中老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各种表达方法,而学生只是进行机械式的模仿,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不仅忽略了互动中给大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还会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述。

二、几种新型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一)英文歌曲辅助式英语口语教学法

1.英文歌曲在在口语学习中的作用

有研究(多元智力理论)表明:音乐能对大脑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的情感、动机和愿望。所以该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音乐节奏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起到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与热情,减轻其各种心理压力,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便学生专心致志于英语口语学习活动中。

(1)英文歌曲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口语教学教适时引入英文歌曲辅助教学,可以减少反复操练带给学生的枯燥感,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能有效地改善课堂的严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英文歌曲有助于学生纠正语音。

很多大学生因发音不好而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在说英语时缺乏信心,运用语言的能力差。然而英文歌曲中有相当规范的英语口语,时快时慢的节奏对发音的要求比较高,歌曲中会经常出现歌词连读、略读、重读等现象。在练习时,学生总喜欢将歌曲唱标准一些,通过不断模仿,坚持练习,既纠正了语音,也对发音会有很大帮助;这不仅替代枯燥乏味的音标练习,对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也有很大帮助。

(3)英文歌曲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

学生在英文歌曲所创造的英语环境中,大脑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语感的培养。英文歌曲中有非常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以及俚语等,大学生把这些优美的英语熟记于心,就能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很多语言表达,在日常的交谈中就会准确地脱口而出这些句子。

2.英文歌曲辅助式口语教学的实施要点

首先,选择歌曲时要有一定的渐进性。歌曲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开始不宜过难,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唱、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可以唱一些难度较高的、在学生中较流行的歌曲。其次,所选歌曲应有一定的针对性。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尽量结合教学的内容适当选择,不应该带有很强的鼓点和强烈的摇滚弹奏。最后,所选内容要对提升学生听力水平、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帮助;所选歌曲词汇一定要丰富,歌词应该容易辨别和理解,句子结构尽量能涵盖所学的大部分语法知识。

(二) 激情参与式口语教学法

1. 激情参与式口语教学法的特点与作用

激情参与式口语教学法就是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帮助大学生克服不愿意开口说和自认为英语不够好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以一种饱满的情绪状态,积极参与到口语实践中。教学实践表明:激情参与式口语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口语学习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提高大学生口语学习效率。

2. 教师在激情参与式口语教学法中的策略

Nunan的研究表明:担心犯语法错误和被嘲笑是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开口说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这种情况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应调整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消除学生担心错误和怕被嘲笑的心理担忧,减轻学生对输入语料不理解的心理恐惧。激情参与式口语教学法就是要帮助学生克服不愿意开口去说的心理障碍。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讲述一些成功的例子,让大学生明白想要练好英语口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一定要敢于开口说,并且大声说,使学生的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去想要说英语,也更有信心能提高英语口语。老师还可以编辑一些英语口号带领学生反复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学习英语口语的效率也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激情参与式口语教学法的要点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消除害怕说错了被别人取笑的心理,还要鼓励学生在口语学习中能放下面子,不怕丢脸;克服怕羞、焦虑、紧张等消极心理;帮助学大生树立口语学习自信心,排除外界干扰,能以良好情绪状态参与英语口语课堂中。其次,老师应多与学生交流和互动,多询问学生近来的英语学习状况,给学生持久的动力和信心使得学生坚持练习;多和学生交流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什么样的方法更感兴趣,进而不定期的改进教学方式,避免大学生在课堂中不活跃,不开口的情况,进而带动他们的激情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 良性互动式口语教学法

1.互动式口语教学法的特点

互动式口语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口语课堂教学中,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尝试利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进而提高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技能,使大学生能在各种场合和情景下可以流利、得体地交谈。

2.互动式口语教学法的实施

首先,开始上课时进行一个短暂的互动,可以是学生每课时轮流做小报告,讲小故事,或者讨论时事问题。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英文小幽默、英文小故事、英文小笑话、英文绕口令、英文小谜语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争取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由于班型较大,在课堂上不是每个人都有发言和锻炼的机会,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发言或者表演。分成小组后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话题来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样可以让每个人都充分地在小组中练习口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然后每个小组讨论总结出自己组队的意见,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这种方法不仅让口语练习的活动覆盖到全班级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话语组织能力。

最后,要通过开展各种与英语有关的课外活动就促进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比如可以开展一些英语演讲竞赛,英语辩论赛等文化学术性活动;英语歌咏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影视作品欣赏等娱乐型活动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英文电台、英文报纸、杂志等载体给学生提供表达他们在参与这些活动时感受,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直接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运用语言,提高学习效率。

三. 小结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不仅可以通过上述改进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实现英语口语的提高。例如英语课堂采用多媒体和网络为辅助教具已成为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工具和授课手段;网络和远程技术的普及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这些都摆脱了传统课堂的刻板、枯燥的现象,使得知识的传授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王立非,周丹丹.我国英语口语研究12年:回顾与现状[J].外语界, 2004,(6).

[2]邹青,杨茜.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J].教育与科学研究,2009,(10).

[3]霍利岩.多元智力课程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4)

[4]《新浪生活》2000年3月14日,张元和李阳谈“疯狂”

[5] Nunan Davi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Beijing: FLTRP 2001: 234.

篇14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命题说话 心理准备 思维准备 语音准备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者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在测试的四种题型中,读单音节字、读多音节词语和朗读短文这三项有文字资料,属于“读”的过程,最后一项“命题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根据指定的话题来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属于“说”的过程。“命题说话”与前三项相比,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方言区应试者最惧怕的一道题。它是对考生心理素质、普通话准确程度、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的全面考查,能较为准确地测出应试者普通话的真实水平,这项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等级,所以应当高度重视。

2012年12月6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对273名考生进行了测试,为了深入了解“命题说话”项的评测情况,笔者对这273名测试对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被测考生中有37.8%的“命题说话”项失分在12分以上(见表1)。根据笔者过往的测试评分经验,如果“命题说话”项总扣分在12分以上基本上就达不到80分二乙的标准了。

表1 273名测试对象“命题说话”项总扣分一览表

在“命题说话”项测试中,应试者暴露出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心理紧张、思维混乱、语音错误频出。如何让应试者“敢说”、“会说”、“说得标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心理、思维、语音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通过“命题说话”项的准备切实提高应试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级。

一、心理准备:变紧张焦虑为轻松应考

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律采用口试方式进行,测试的内容包括有文字凭借的和没有文字凭借的两部分,涵盖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这种标准参照式的口语测试,较之其他类型的考试,会使应试者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应试者会因考试的特定的心理预期、恐惧及测试场景这些因素,出现紧张、焦急、忧虑、怯场等反应,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考试焦虑。普通话应试过程中的焦虑主要指应试者在测试过程中的心理紧张、担心、恐惧等在情绪上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等候测试时,忐忑不安,尿意频繁;抽取试卷时,举棋不定,手忙脚乱;出示证件时,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登录试音时,忘戴耳机、输错数字;考试时,口干舌燥,声音发颤;朗读字词时读音经常错认或反复纠错,出现跳行与漏行;朗读短文中错、漏、增倒现象明显,语速过快或过慢;命题说话中停顿时间过长,“嗯”、“啊”之类的口头禅过多,方音土语脱口而出,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不足;考试过程中一遇问题就烦躁不安,猛扯电线、乱拍电脑等。应试者过度焦虑,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而且会给考场工作人员和测试员带来工作难度,影响考试进程。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前三项因为有文字凭借,应试者只要机械地照着念就可以了,在照读的时候无暇他顾,紧张情绪有所缓解,所以还不会出现太多错误。但是到了最后一项“命题说话”中,因为没有文字凭借,需要应试者完全脱稿,面对电脑,原先的紧张情绪会在此时达到顶点,既要集中思维组织话语又要避免语音错误,因此在这项分值最高的题型中会失分最多。因此,如何让应试者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是保证他们测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1.树立考生信心。

焦虑心理主要出现在考前准备和测试过程中。应试者可以提前预测自己可能出现焦虑心理的情况,提前做好预防,以便出现焦虑心理后适时进行自我调控。考前的焦虑心理主要是因为自身实力不够、不自信造成的。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学习普通话语音理论,加强训练,真正提高自己的普通话能力。在测试之前有些工作要提前做好,比如60篇短文要熟读,30个话题要逐一考虑,不能存侥幸心理,如果运气好抽到好讲的话题或者已经准备好的话题就顺利应考,如果运气不好抽到不好讲的或者没有准备好的话题就脑子一片空白,胡吹乱侃,瞎说一通。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准备充分,抽到什么话题都能轻松应对。

高校学生虽然经过无数次的考试才跨进大学学习,但这些考试基本上与口语无关,就是说,他们从小就缺乏口语表达的训练。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与老师的交流多以课堂问答的方式进行,形式单一,范围有限,被动性很强。除了个别学生干部外,他们很少有在众人面前说话的锻炼机会,特别是来各方言区的学生,或者害怕同学笑话,或者惧怕困难,或者习惯缄口不言,越是这样越不敢张嘴,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口语基础差的学生得到锻炼,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养成敢于开口的习惯,培养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的勇气。就像李阳在他的疯狂英语中宣传的那样,学英语要热爱丢脸。同样的,学普通话,练我们的母语我们也要不怕丢脸,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日本人训练经理和推销员有个方法是:让他们在火车上或广场上当众唱歌、演讲,引来人们的围观和嘲笑,以锻炼他们承受羞辱的能力和当众说话的胆量。我们可以借鉴日本人的这种训练方法,练胆量,练自信。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场合,运用多种形式去鼓励考生练习说话,增强考生的自信心。比如以即兴话题形式,开展每日一讲活动,让那些达不到参赛水平无缘登台表演的学生有“说”的机会。各种重大新闻事件、当日所见所感、雨雪风云、花草树木均可入题。还可以采用抽签指定话题形式,每次课都请一位学生到台上来抽签,模拟考试抽题,抽到哪个话题就讲哪个话题,必须围绕主题去说,不能跑题。发言结束后其他学生予以点评,找出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次实战经验,考试时就能轻松应考。鼓励学生广交朋友,经常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及各种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提高考生的心理素质,达到自信表达的目的。这样,学生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心理素质必将越来越好,逐步达到质的飞跃。

2.了解测试程序。

测试过程中的焦虑很多是因为测试氛围和考场环境的原因造成的,这就需要应试者提前熟悉考场、熟悉考试的各个环节,设想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提前想好应对的办法。

普通话测试的一般程序是:应试者进入试场后,出示准考证,然后抽取试卷,备测十分钟后进入测试机房,登录试音,按试卷内容逐一进行测试。在有限的准备过程中,应试者应首先确定准备的重点和难点,即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读单音节字10分,读多音节词语20分,朗读短文30分,命题说话40分。1—4题的难度和分数比重是依顺序递增的,要想取得高分,就不能对这两题马虎了事。况且,测试用短文与说话题目是有明确范围的,应试者平时已经训练过。对抽到的两个话题要加以选择,要果断地选一个构思过且准备充分的话题,快速列出提纲,围绕提纲确定内容,组织好开头与结尾,注意流畅自然即可,切不可犹豫不决或中途换题,这样不仅会占用大量宝贵时间,还会因手忙脚乱增加焦虑。还有考生不熟悉规则,不知道话题是二选一,两个话题都讲,结果两个都讲不好,最终加扣离题的分。这些都是因为不熟悉测试程序、不懂规则导致的,所以为避免心理紧张忙中出错、胡乱说话,要提前熟悉考试的各个环节、熟悉考场。

二、思维准备: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

命题说话,需要连续不断地说满三分钟,不允许停顿,而很多考生没有这么多的话语来填充这“漫长”的三分钟,往往三言两语就说完了,留下大片的空白时间,最终因缺时而被扣分。三分钟可以很长,按照语速保持中速每分钟说240个字来计算,三分钟就要说720个字,如果要打个稿子的话,最起码要800字,保险起见要写1000字。但是三分钟也可以很短,如果准备充分的话,没准你才开了个头,三分钟就到了,就看你怎么去准备。

1.话题的归类,化多为少。

经济的办法是,根据话题所需材料的相关相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将30个话题分析归类,合并同类项,化多为少。30个话题并不难,很多归类以后的话题可以使用同一个材料,即一个说话材料可以出现在多个话题中。比如,我的学习生活、童年的记忆、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喜爱的书刊、我的成长之路、我最向往的地方(新华书店)等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读书,谈谈最爱看的一部文学作品,它的内容是什么,作者的基本情况如何,自己阅读的感受如何等。一部作品说上个三五分钟是不成问题的,何况有那么多文学作品。再如,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所在的集体、我喜欢的明星、我的愿望这几个话题可以归入一类,谈谈足球,谈谈某一次打比赛的经历。

2.材料的选择,现身说法。

很多考生都喜欢从网络上去搜寻话题的资料,网上确实有很多说话的范文与资料,但是这些说话的材料都大同小异,难保别人不会跟你英雄所见略同选用同一个材料。其实最好的避免雷同的方法是现身说法,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才是别人抢不走的,而且说自己的事还不会忘词,比强记别人的文章容易得多。用自己的材料可以不用考虑内容是否新颖,只要不离题不与他人雷同就行。

3.材料的细化,轻松应对。

无论对于说人、说事,还是说景、说物,或者议论评说的话题,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事例和细节。如果只有主干而没有事例和细节就只能空对空,就说不满三分钟。可以准备一个故事,把故事的提纲记牢。不是苦于讲不了三分钟吗?一个故事讲下来,就差不多了,没准故事才开个头,时间就到了。最好的说话方式就是讲故事。比如:我最尊敬的人、童年的记忆、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朋友这几个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童年时代都有过的一段类似的经历,比如小时候有一次感冒发烧了,妈妈带自己去医院看病,你可以对这一路“添油加醋”增加难度,可以风雨交加,可以电闪雷鸣,情节越细越好,故事情节一般我们是不会忘记的,细细讲,慢慢谈,三分钟时间根本不够用。尽量采用叙述方式,就是议论型的话题可以用故事、用叙述的方式。一般来说叙述型话题表达起来相对简单一些,议论型的话题难一些,如果要记忆议论性的话语很困难,还经常会忘词,因而遇到说明类、议论类话题,应试者可以巧妙地将其转换成叙述,借此降低话题难度。比如:谈谈个人修养、谈谈社会公德、谈谈卫生与健康、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几个话题就可以用故事、用叙述的方式,说说某一次在公交车上遇到有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事,把事情的过程细细描述一番,时间就到了。

4.组合材料,起承转合。

确定了中心,有了相关的材料,还要想好怎样开头,先说什么,重点说什么,怎样结束,这就是安排说话的顺序。尤其是如果几个话题共用一个材料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好具有普适性,放到什么话题里面都可以用,只要你在故事的开头想好一些合理的过渡性的话语,能自然地与这个话题相联系,自然地引出你准备的故事就可以。当然你的故事与话题也不能离得太远,过于生硬的过渡、太离谱都不行,要视情况而定。我们并不反对把30个话题进行分类合并,以提高备考效率,节省考生的时间,但材料的使用不能过于生硬,要有所过渡,前后衔接顺畅,符合逻辑。无论内容怎样安排,思维怎样发散,技巧怎样高超,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说话内容要和话题有必要的联系,在开头、结尾等关键处更要谨慎照应,不能“话不对题”。比如有一考生抽到的话题是“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考生就说:“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爸爸,我爸爸很会烧菜,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是糖醋排骨……”然后就开始详细介绍这道糖醋排骨是怎么做出来的。这种过渡就很生硬,最终还是会被判离题。所以这30个话题到底怎么合并,合并以后共用什么材料,每个话题怎样自然衔接到共用材料上去都要想好,考虑清楚。

下面就以“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话题为例介绍说话的提纲:

(1)我最尊敬的人是谁。

(2)我为什么尊敬他(她),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质和性格,用一、两个具体事例进行说明:有一次……还有一次……

(3)用一两句话进行总结,收尾,再次点明谁是我最尊敬的人。

三、语音准备:变方言俚语为字正腔圆

前三项中,因为考生可以照着文字资料读,三项的时间都很充裕,一般不会出现超时的情况,所以考生还可以有短暂的思考与辨别的时间去减少语音错误。但是在最后一项“命题说话”中,考生既要在短时间内组织说话的内容不能离题,又要注意避免出现语音错误,通常会顾此失彼,所以在这一项当中出现的语音错误要比前三项要多得多。因为现在普通话测试采用计算机智能辅助测试系统,前三项采用机器评分,而最后一项“命题说话”因为没有文字凭借,所以还得由测试员评分,取两名测试员的平均分。因此笔者选取其中一名测试员对这273名测试对象的评分记录进行统计,发现“命题说话”中语音标准程度一项扣分最多,是所有扣分项目中扣分最多的,也是每位考生的必扣项目。有43.2%的考生的语音标准程度一项都在第六档(见表2),也就是要扣到12~14分,是语音项的最低档,那么再加上其他的非语音失误,即使这个考生其他项没有扣分,“命题说话”项的总扣分也要在12分以上。笔者统计了273名考生的成绩等级,数据显示有43.3%的考生考分在二乙以下,达不到二乙的标准(见表3)。这两项比例惊人地接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命题说话”项中的语音标准的高低分几乎决定了这名考生能否达到二乙的标准,只要这名考生语音标准程度扣分在第六档,那么肯定是达不到二乙的标准的。可见语音还是重中之重,是左右考生能否达标的关键。同时也证明了上文提到的测试评分经验:如果“命题说话”项总扣分在12分以上基本上就达不到80分二乙的标准。

表2 273名测试对象语音标准程度扣分情况一览表

表3 273名测试对象测试成绩等级统计表

怎样才能在考前强化训练,减少考生的语音错误,避免语音标准程度项的失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

1.建立语音档案。

根据上文笔者对语音标准度扣分的研究分析,语音标准程度扣分为四档和五档的考生加起来达到47%,是比例最多的,这部分考生的语音基础处于中等水平,属于可上可下的层次。如果这部分考生能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语音问题,有意识地控制语音失误,结果会有很大不同。首先,要让考生清楚自己方言的普遍问题,加大方音辨正的力度。可以在测前建立考生的语音档案,在经过教师的听辨后帮助考生找到自己的语音错误与缺陷,填写语音缺陷病历,老师像医生给病人填写病历一样记录下学生的错误与缺陷,记录下每个学生声母缺陷在哪里,韵母缺陷在哪里,声调缺陷在哪里,及时给学生指出,找到问题所在,及时纠正。很多考生在测前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的普通话不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语音缺陷在哪里,所以对于语音训练也不重视,直到测完了知道自己的成绩了,还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成绩会这么低。其实大部分考生周围的语音环境都不好,一些农村考生从小就没有受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从小到大的老师都是方言授课,普通话都是上大学以后才开始学说的,所以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比如没有经过普通话培训课程的专业训练,大部分人都会把上声这种声调念成半上,这种声调一直以来都是被大家误念的。所以在正式测试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语音缺陷在哪里,一定要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否则只能是胡乱下药,耽误病情。

2.控制说话语速。

控制“说话”速度有时是控制语音失误的好方法。“说话”的速度为一分钟150~300个音节是正常的,对于那些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平常说话习惯快速的学生来说,每分钟说300个音节,那么3分钟内就会说到900个音节左右,这会大大提高语音失误的几率,但如果把速度降到约每分钟240个音节,保持中速,就能避免“言多必失”,减少错误,还能有时间组织语言。

3.当众模拟测试。

采用模拟测试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诊治”不失为一种控制语音失误的好方法。模拟测试结束后由其他学生予以点评,找出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纠正。由于模拟测试是当众进行的,通过模拟测试,教师对学生语音的个别诊断,学生之间的语音诊断,还有学生的自我诊断都可以实现。通过不断的语音“诊断”和“纠正”,学生控制语音失误“量”的意识就会增强,这对最终的测试有帮助。而且每个学生通过模拟测试都有了实战经验,考试的时候就能轻松应考,有效避免低级错误。

4.建立“命题说话”项录音实例语料库。

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录音实例语料库,筛选实际测试中高水平的“说话”实例及有典型错误的“说话”实例,让学生听辨,总结经验,对比查找自身问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说话”,结合自己的“说话”去比照、去模仿、去改进。这样有参照,有前车之鉴,就能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同时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让学生知道标准的、流利的“说话”是如何说的,知道有哪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会被扣分的。

综上所述,“命题说话”不是一项单纯的口语技能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人语音面貌和普通话运用水平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思维品质、语音基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要想说好话题,平时就必须加强听、说、读及心理、思维素质的训练,加强语音训练,针对自身的语音错误与缺陷有计划地进行纠错练习,如果持之以恒地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准备,定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取得比较理想的等级。

参考文献:

[1]廖秀云.普通话机测中“说话”项的测评分析及教学培训[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9):92-96.

[2]李元,陈宜.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的训练策略[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5-58.

[3]叶慧.机辅测试中命题说话失误分析及教改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88-91.

[4]杨焰.普通话应试过程中应试人焦虑原因分析与对策[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66-70.

[5]解纪茹,卢志宁,刘允华.高职学生机测中“命题说话”项失误分析及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74-76.

[6]杨焰.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的应试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11,(7):63-67.

[7]李静.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试项的应考策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11):9-10.

[8]卢锦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的应试技巧[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3):100-10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