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群文化营销范文

社群文化营销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社群文化营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群文化营销

篇1

1.合唱反映了我国群众文化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趋势

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对参与者而言,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既愉悦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对社区而言,合唱艺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还培养了合唱参与者协调一致、服从全局的好品质,这种协作精神正是建设群众文化的宝贵财富。因此,合唱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又是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需要。合唱艺术的普及对广大群众保持身心健康、提高音乐修养、增强团队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群众渴望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交流学习,在合唱中他们的参与热情被点燃,群众合唱这种形式已成为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以卡拉OK和流行歌星为主要形式的“歌厅文化”一度充斥全国城乡文化市场,但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有品位的高雅的文化生活,全国各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业余合唱团等文化现象,就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群众文化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趋势。当前,许多省市都把大力发展群众性合唱当做建设社区群众文化的一项重要工程,这是很有远见的。群众性合唱的繁荣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很多社区的群众性合唱活动不再是为了参加什么级别的比赛,更不是为了在显赫的场合拿大奖,而是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需要,是千家万户、社会各界的一种共同追求。

2.群众性合唱是城市文化的新标志

现如今各阶层大众参与歌唱的热情非常高涨,他们以“歌咏”这一最质朴的艺术形式,抒发出自己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这种奋发向上的歌声给人以熏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展示出了新时代市民的精神风貌。不少群众对歌咏的热心与执著,已经让群众合唱这种简单而寻常的文化活动,遍布全市,成为新型的娱乐休闲方式,成为市民提升生活情趣、调整心态的重要的精神追求,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标志。自发、持久、多形式、多年龄段,是群众业余合唱的特点。在现场听这样的合唱,你会被那份热情和真诚感染。歌者神情专注,充满激情。唱到兴头处,他们会分成男女声重唱、多声部混合唱。而在高难处,指挥会让大家停下,教一教发声,大家一遍遍学,果然效果见好,唱的人越发有了兴致。在合唱队伍里,大家来了就唱,认识和不认识的同唱一首歌,相互笑一笑,彼此间很默契。歌声把这样的口号化作点点滴滴的力量,渗透进每个歌唱者的内心。在不知不觉中,这样的合唱终于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歌咏,而是与市民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成为市民调整心态、提升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了,它以非常体恤的方式,滋养着歌唱者的内心。

二、总结

篇2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也逐渐增加,在安排学生宿舍方面也越来越复杂。在实现宿舍优化安排时,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把每一个学生分配到宿舍中,同一班级的学生尽量安排在同一宿舍,同一年级或专业的尽量安排在同一层或同一栋,使用的宿舍数量尽可能少且条件较差的宿舍尽量少用。

这是一个具有求解规模大、约束条件复杂以及本质不断变化等特点的问题。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进化算法,在求解过程中利用其正反馈的特点,能够加速向较好解收敛。因此我们采用最大-最小蚁群算法来实现。

为了模拟蚂蚁的行为,首先引入如下记号:

m――蚁群中蚂蚁数量;

s――蚂蚁的内部状态中的要求数,即需要分配宿舍的学生数量;

n――宿舍数量;

list――依次记录蚂蚁到访过的宿舍编号,即记录蚂蚁的路径,编号不会重复出现;

b――记录蚂蚁到访过的宿舍数量,重复出现的宿舍不会重复记录;

A(t)――蚂蚁的内部状态,即学生情况列表,记录学生的性别、班别、年级、专业、人数;

C(t)――宿舍情况列表,记录各宿舍的硬件情况,即床位数、所处位置、是否带卫浴、新旧程度、安排学生入住情况等内容;

τij――边(i,j)上的信息素轨迹强度;

τij――蚂蚁k在边(i,j)上留下的单位长度轨迹信息素量;

Pkij――蚂蚁k的转移概率,i是当前宿舍,j是下一个要访问的宿舍;

每只蚂蚁都是具有如下特征的简单主体:

(1)每只蚂蚁都记忆着所有学生的情况,即拥有学生情况列表;

(2)蚂蚁是依据它记忆的学生情况表来选择宿舍的,但满足条件的宿舍可能很多,这种情况下,它以概率的方式选择宿舍,即前进的方向,这个概率受轨迹上的信息素量影响;

(3)为了避免重复安排,蚂蚁必须记忆哪些学生已经安排在哪些宿舍;

(4)当蚂蚁所记忆的学生全都安装完毕,或再无能满足条件的宿舍时,该蚂蚁的搜索结束。区分两种情况:一是蚂蚁记忆的所有学生全部分配完毕,则成功建立一条搜索路径。二是,再无能满足学生条件的宿舍时,蚂蚁建立搜索路径失败,如果在路径上已经留下信息素,则将其全部删除,销毁该蚂蚁。

下面给出简单的流程。

(1)初始化A(t){初始化蚁群}

(2)评价A(t){根据目标函数对每只蚂蚁的适应度做出评价}

(3)释放信息素{根据适应度,对蚂蚁所经过的路径按一定的比例释放信息素。适应度越高,所释放的信息素越多}

(4)蚂蚁移动{蚂蚁依据前面蚂蚁所留下的信息素和自己的判断选择路径}

(5)信息素的挥发{信息素会随着时间不断消散}

初始时刻,各条路径上的信息素量相等,设■(C为常数)。蚂蚁■在运动过程中根据各条路径上信息素量决定转移方向。蚂蚁系统所使用的状态转移规则被称为随机比例规则,它给出了位于宿舍i的蚂蚁k选择移动到宿舍j的概率。根据李士勇在《蚁群算法及其应用》一书的描述(参考文献[5]),在t时刻,蚂蚁k在宿舍i选择宿舍j的转移概率■为

其中■表示蚂蚁k下一步允许选择的宿舍。由上式可知,转移概率■与■成正比。■为能见度因数,α和β为两个参数,分别反映了蚂蚁在运动过程中所积累的信息和启发信息在蚂蚁选择路径中的相对重要性。与真实蚁群不同,人工蚁群系统具有记忆功能。为了满足蚂蚁必须将若干个学生分别分配于若干个宿舍这个约束条例,为每只蚂蚁都设计了一个数据结构,称为禁忌表(tabu list)。禁忌表记录了在t时刻哪些学生已经分配于哪些宿舍,不允许将同一批学生再次分配,对床位数已经为零的宿舍也不允许再次分配学生入住。当本次循环结束后,禁忌表被用来计算该蚂蚁当前所建立的解决方案(即蚂蚁所经过的路径长度),由于我们要求的是在尽量少使用宿舍,也就意味着学生尽量要集中安排,所以在衡量解决方案的优劣时,我们要检查被使用到的宿舍数量,这个数量越少越好,另外要检查未被使用的宿舍情况,所剩余的宿舍条件越差越好。之后,禁忌表被清空,该蚂蚁又可以自由地进行选择。

经过N个时刻,蚂蚁完成一次循环,各路径上信息素量根据下式调整

其中,■表示第只蚂蚁在时刻(t,t+1)留在路径(i,j)上的信息素量,其值视蚂蚁表现的优劣程度而定。路径越短,信息素释放的就越多;τij(t,t+1)表示本次循环中路径(i,j)的信息素量的增量;(1-ρ)为信息素轨迹的衰减系数,通常设置系数ρ

如果蚂蚁们过早集中在局部最优解中,可能会忽视对全局最优解地进一步搜索,出现早熟收敛的现象。为了避免早熟收敛的现象发生,我们对信息素轨迹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施加了τmin和τmax限制,从而使得对所有信息素轨迹τij(t),有■。在每一次循环后,必须确保轨迹量遵从这一限制。若有■,则设置■;若■,则设置■。

蚂蚁的搜索可以无限地执行下去,因此,我们在每一轮搜索之后都输出生成的宿舍安排表,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继续搜索,或是采用当前生成的分配方案。

注释:

[1]龚晓庆,张远军,陈峰.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252-284

[2]百度文库。基本ER图要点[DB]。wenku.省略, 2010-10-4

[3]百度文库。ER图画法[DB]。wenku.省略, 2010-10-4

篇3

—— 俞永福

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

何为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是人类通过各种技术建立的全球性信息交换系统,它连接了一切可连接的人与物,彻底改变了信息的流通与组织方式,互联网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和范围。人与外界的交流依赖信息的传递,所以,信息传递是一切事物运转的根本。互联网通过改变人与人的联系和连接的方式,深刻地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整个世界。从社会群体的组织方式、分工方式到沟通方式,再到意识形态和商业逻辑,每一处都将发生深远变革。

互联网的定义决定了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而社群的首要条件就是一群人的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通过产品、活动、社群目标、共同利益、亚文化、机制、模式等手段,进一步让志同道合的人深度链接。

很多读者向我反馈对于“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这句话无感,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用人民币的数量来展示一下连接的力量。比如前不久百度的魏则西事件,一夜之间导致百度股价瞬间缩水360亿元,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动静。很简单,主要元素就两点,完全仰仗于人和人的连接,人和信息的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网络无限的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达范围。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有很多不同,但其中最大的不同:传统思维属于圈钱模式(卖货走人),互联网思维属于圈人模式(强连接跨界变现)。因此,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在做一件事,连接。百度连接人和信息,腾讯连接人和人,阿里连接人和商品,美团连接人和服务。用周鸿伟的话说,人圈起来以后,插个扁担都开花。总之,互联网的功能是促进连接,社群的目的是催化链接。

扯太远了,回到主题,在商言商,为什么要“社群+”?

一、从国家层面看社群的不可替代

当前政府工作的重心是“供给侧改革”,支持“供给侧改革”的五大措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有四项与社群有不可分割的强关联。在不远的未来假如商业真正完全实现社群化以后,全部都是C2M\C2B,根本无需考虑什么产能过剩,压根就没有库存。当厂家或商家直接与消费者沟通时,是不是所有中间流通环节\渠道成本都可以省去了。至于补短板那就更不需要说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最痛的短板就是没有品牌,而社群是每个品牌与用户沟通连接的最短路径且成本最低。总之,互联网极大的降低了信息流通成本,而社群极大的降低了信任成本,把弱关系催化为强关系,而强关系的确立为企业的发展塑造了无限的商业机会和想象空间。

二、从产业升级的维度看社群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依赖人口红利和低成本来获取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带来的价格优势,通常采用的促销手段基本上就是价格战。传统大规模的制造产销分离,造成了目前产能过剩、库存高企、价格混战等难题,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供给的无限性和需求的有限性。阿里CEO张勇称,现在整个互联网的发展都面临着消费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瑞信2015年10月的《全球财富报告2015》显示,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达到了1.09亿人,并且这一数量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他们将成为中国消费的主流人群。快速崛起的中产阶级群体正在重塑着中国,他们对产品的期望值更高。从产品的功能体验、情感交流到品牌认知、文化归属,这一切预示着消费升级开始倒逼整个产业的升级。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要求企业在更高层面上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不是简单地听取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用户参与到商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从需求收集、产品构思到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营销和服务等。今天互联网上大量分散的个性化需求,正在以倒逼之势,推动和要求企业在生产组织方式上具备更强的柔性化能力,并将进一步推动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产业的升级。社群经济的特征是人格化、定制化、生态化,完全顺应了产业升级的趋势。

三、从企业转型升级的维度来看社群功能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企业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传统时代,客户即一切,谁有大客户谁就有品牌。大家追求质量好,功能强,广告强势,铺到全世界。第二个阶段是流量时代,谁流量大谁就是品牌,同样要靠营销、靠渠道。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用户资源时代。用户资源和流量不一样,用户资源其实就是社群。如果以产品为中心,聚起一个个用户圈,不仅可以使产品迭代升级,还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企业都面临巨大挑战,对外而言,第一个叫获取用户的难度越来越高,第二个留存用户的难度越来越高。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精准的找到并维护用户,除了社群,别无他途。

对内而言,如何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如何才能最大化的激发员工智慧和潜能?是充满激情的文化还是具有挑战的目标?这一切都源于社群自组织的自主行动。总之,用户需求的社群化使企业的研发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发生变革,企业组织、生态链、客户关系等都将转为社群化管理。

四、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维度看社群未来

管理大师德鲁克对互联网的影响力有过十分肯定的判断:“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时消除了空间的地理距离,二是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方和被动方的地位,以上两点影响使得用户主权地位得以确定。

互联网的发展为社群的壮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社群。以往按照地域、教育程度、收入、年龄、阶层来划分受众群体,如今按照兴趣、价值观、娱乐和生活方式等共同的行为方式来重新划分人群。

腾讯CEO马化腾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对原有的传统行业起到很大的升级换代作用。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根本的革新和解决方案是真正的改造升级自己的产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通过用户的主动诉求和智能分析用户需求,让用户深度参与其中。互联网重构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与定义企业与用户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互联网思维,其实就是用互联网的模式,来思考并且解决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来指导、处理、创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五、从市场主体的变迁看社群的不可阻挡

营销大师科特勒在《营销革命3.0》说,工业时代的产品营销以产品为中心,讲究标准化与规模化,重点是满足消费者从无到有的需求;信息时代的产品营销以顾客为中心,讲究的是顾客至上,目的是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与同一顾客的多种需求;社交时代的产品营销已经上升到价值驱动营销,追求的是人文中心、独立思想、精神内涵,是典型的多对多营销,也就是所谓的社群经济。

毫无疑问,4亿多“80后、90后”是市场的消费主力和创业主力。“80后、90后”这一群体接受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消费观,呈现出与以往群体完全不同的特征。他们的消费意识、消费行为正在深刻影响着整个商业环境。他们是在物质安全、资源充裕前提下成长起来的新人类,对于物质财富的理解、对于社会的认识、对于自由的追寻、对于个性体验的重视,都汇聚为强大的潮流力量,并最终改写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

如今, 90后、00后的圈子越来越小众化,越来越细分。面对一个认知盈余的互联网时代,80后的诉求是找身边的人,90后的诉求是找同类,这是最大的社交红利。社交软件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户基于各种移动社群产品的交互来满足自己的信息分享、社会交往、情感连接和社会认可等需求。在这个时代,谁能玩转社群,就将掌控时代。

六、从品牌营销的维度看社群威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和碎片化,同质化的产品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碎片化的渠道、碎片化的时间、移动化的行为、个性化的用户、社交化的诉求决定了“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向着场景化、数据化、内容化、社群化的趋势发展。

牛津学者詹姆斯哈金在《小众行为学》里告诉我们,今天的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熟悉的主流市场正在崩溃,人们更愿意围绕在他们真正热爱的东西周围,或者通过感兴趣的亚文化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们集聚成小组,愿意成群地连接在一起。

品牌社群的仪式和传统、行为规范、独特的文化等,能帮助消费者加深对品牌意义的认识,有利于用户借此来构建和表达自我。因此,社群成员乐意借助于共同热爱的品牌来展示自我和彰显价值。

口碑营销成为唯一的营销方式,主要原因有两个,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没建立起来导致人们不相信广告,以及所传播的营销信息。第二整个市面上同类产品信息过剩,信息泛滥,导致人们宁愿相信用户推荐而不是央视广告。当口碑成为营销的唯一利器,当用户成为产品的最佳代言人。想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除了做社群,还能有别的选择吗?因为社群是基于用户口碑传播而建立的信任感。

篇4

关键词:知识型移动社群;社群营销;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5-55 -03

继《奇葩说》之后,马东携团队又推出了新品《好好说话》,一款以日更形式推出的6-8分钟音频课程的产品。《好好说话》于2016年6月6日正式在喜马拉雅FM上线,该节目上线一天销售额就突破了500万,旨在将思维、沟通、演说、表述中所涉及问题输送给收听者,从而教人们在生活和职场上如何好好说话。2016年11月,《好好说话》专辑播放量逾2200万次。由此可见,《好好说话》一上线伴随而来的粉丝效应,形成了移动社群模式之下又一成功的案例。由此可见,如何认识当前知识型移动社群的商业模式,分析其发展现状和评价其运营效果,探索该模式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知识型移动社群的产业链格局

移动社群是一种以信息共享、文化与价值传播为目的,以微信、微博、互联网平台等移动载体为工具,通过聚集拥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追求的用户群体,从而实现产品和服务变现的商业模式。知识型移动社群更是移动社群模式之下蓬勃发展的一种社群类型,以有态度的内容为营销点,从而为社群经济的发展带来持续不断的动力。目前该模式已成为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一)以内容为基础奠定粉丝基础

如何使社群在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的运行达到经济规模,关键在于社群的粉丝基数以及粉丝群对品牌的黏度,也在于社群文化是否能让粉丝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前知识型移动社群运营之下用户的聚集更多出于社群品牌价值的影响以及社群成员之间兴趣和价值观的传递。与已经有所发展的各种社群商业模式不同,知识型移动社群更多依靠“内容”取胜。

在越来越以“内容至上”为口号的移动社群模式的发展之下,以价值观和文化为核心材料打造的内容成为一切情感认同的出发点。当前,为知识付费的市场往往伴随着持续不断的粉丝经济效益,这样的现实案例已经不在少数。

知乎于2016年5月上线了一款产品――“知乎Live”。在过去以专栏、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有价值的信息交换的基础之上,设置了实时社区问答互动体验的功能。语音直播式的问答使有价值的知识传递成为一种变现的方式。互动内容涉及艺术,职业发展,生活方式,科学,金融等领域。另外,平台还开设了有关语言学习,创造力培养等付费精品课程。“分享者”在平台分享针对性话题内容,收听者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为该内容付费。随着为“知识付费”的消费意愿的增加,内容输送成为知识型移动社群变现的方式。

又如已拥有千万粉丝的《罗辑思维》脱口秀节目,涉及话题广泛,选题新颖,分享的正是那些用户在自身的教育背景之下以及生活圈子中极少有机会接触到或者是尝试思考的话题。其中包括了对历史、时事热点、经济、政治、互联网、情感等多个领域的见解。从《罗辑思维》核心人物罗振宇分享的内容来看,话题别出心裁,以“有种、有趣、有料”的内容输送以及原创观点附带案例分析的方式吸引粉丝的眼球,分享内容适应了互联网经济发展之下用户消费快节奏的特征。

现代人普遍处于一种“知识焦虑”的状态,通过有一定知识储量的人分享相关知识省去了用户因时间不够,渠道不畅通等各种原因带来的不便,并且与一群有见地的知识群体互动相处,满足了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期待。

(二)多渠道推广社群品牌

多渠道打造社群的内容产品是该商业模式能够不断享受经济效益的原因之一。从对有价值的内容输送发展到销售从内容衍生或与内容无关的产品,从而延伸了产业链,巩固了以特定知识为诉求的用户群体。就拿“吴晓波频道”这个微信公众号为例,它不仅仅单靠公众号的模式经营社群,而是在多渠道内容输送方面下足了功夫。目前该移动社群活跃范围已形成了一个以吴晓波的个人IP为核心,传播渠道伸至微信、微博、视频网站、音频网站等多个媒体渠道的市场互联网络。

又如《罗辑思维》,其本身不仅在喜马拉雅FM平台上线脱口秀音频节目,而且在微信公众号上以日更形式的60秒语音分享等多种形式培育社群文化,力求将互联网思维做到极致。此外,《罗辑思维》还投放优酷等视频网站,并取得超高的播放量。目前该档节目在优酷上的播放量已经达到4.7亿左右,频道粉丝数已经达到176万左右。多渠道推广旨在多渠道打造用户情感归属体验,从而收获稳定上升的用户流量,而内容的多样化、产业化使社群经营能够得到广阔的变现空间。

(三)社群模式下的特定用户群体

相关数据显示,90后的年轻一代,白领以及中产阶层正成为这类知识型移动社群的核心用户,其中大部分学历层次较高。这类用户群体已趋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寻找和追求能够给自身带来情感寄托的精神产品上。他们注重品牌调性与自身个性是否相符,注重产品类型之下所贴的用户标签。他们当中大多数对个人IP价值非常看重,甚至专门粘附于基于某一个人IP品牌之下的所有产品上,无论是《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还是“好好说话”的马东,社群经营中个人IP价值的影响对于用户对品牌的选择有重大的影响。

由于知识型移动社群营销的内容满足了这类因知识信息匮乏而产生焦虑感的消费群体的需求,给予了他们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于是他们更愿意为知识付费。对于这类特定群体应M量在社群经营过程中追求用户沉淀的效果,用户沉淀有利于用户组织化,从而会带来社群组织化。而由用户沉淀形成的用户组织,有利于实现社群内部的商业变现。

二、商业模式特征

(一)平台战略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崛起,移动社群经营的平台战略为获得持续不断的社群经济效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内容打造的层面上。获取稳定用户流量的唯一方法就是将内容做好然后获取订户。平台战略发展初期利用免费、优惠、重消费体验的产品来吸引用户,后期通过建立并完善平台互动交流机制,及时响应用户的问题,营造互动的氛围,增强用户的情感体验,场景体验,以期将用户变为忠实的粉丝,从而积累自身的用户数量,扩大平台生态圈的发展规模。由于平台之下关系网络的不断完善,用户之间,用户与内容创建者之间可以自由对话,从而使得该商业模式能够实现不断增值。

(二)去中心化

社群运行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被关注者为核心的状态,其内容生产更强调共同创造,即由移动社群这个开放组织中的成员交互影响从而进行内容创造。这样一来,解决了备受粉丝关注的内容生产的针对性和连续性的问题。

社群成员间的互动协作,群内的话题内容排行榜,提升用户活跃度的方法共同构成了一个基于关系网络的稳定的社群运营环境。这样的社群生态环境有利于为用户打造线上的归属感,从而达到用户沉淀的效果,一旦社群成员对于社群组织产生了高忠诚度,借助他们的口碑传播所带来的用户流量能够带来比广告营销更持久、更明显的效果。

(三)打造核心粉丝群体

打造核心粉丝群的最普遍形式就是会员的招募。在这一点上,典型的有《罗辑思维》的例子。《罗辑思维》第一期的会员售卖时是5000个普通会员,售价200元,另外还有500个铁杆会员,售价是1200元。而这第一期5500个会员名额只是用了半天就售罄了。而且,《罗辑思维》在会员定制营销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通过向会员定制策划,发售图书礼包等,不断收获社群经济效益。打造核心粉丝群对于社群自身品牌的巩固以及形成品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核心用户对于品牌以及所在社群拥有强烈的归属感,群体之间还具有强烈的协同效应,从而能够使社群组织化,提高用户的品牌黏性。

(四)免费与付费专区相结合的定价策略

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全民免费共享资源,但由于网上各种信息知识的质量参差不齐,对于用户而言,筛选有用的知识就成了一大难题。知识型移动社群在发展初期也以免费的视频,语音、广播收听的形式吸引用户。而出于内容创新成本增加,逐渐分化出付费专区和免费的红利专区,一方面用以沉淀核心用户,另一方面也在持续吸引一般用户。

社群推出收费频道其实是可以想见的。付费激励优质内容生产,也有利于用户进行高效的信息选择。《罗辑思维》从2013年就已经招募付费会员。2015年年底,罗振宇推出“得到”App,倡导付费阅读,邀请了各行业大家专门生产优质内容。最新数据显示“得到” App总用户数超过558万人,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45万人,专栏累计销售144万份。在正常的商业逻辑之下,“付费”模式是为了锁定一些品牌核心粉丝。对于优质的内容,“付费”成为一种合理化的现象。对于社群经营者而言,这部分的收费是往往合理正向的,有利于社群持续生产,从而创造出更加出众的内容。

根据腾讯科技旗下的“企鹅智库”近期的《为知识付费经济报告》的数据显示,有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的行为。其中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人中,订阅付费资讯和付费下载资料的人达到50.3%;对于已经有过知识付费体验的消费者,有近四成的人表示体验满意。未来,消费者会逐渐接受对于非标准的知识产品的定价。

另外从易观《2016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来看,随着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工具的发展,以“知识型移动社群”所在的知识付费行业以“内容打造”为关注焦点从而获得迅速发展,喜马拉雅FM音频分享平台强调付费收听,“得到”App强调付费订阅,《知乎Live》强调付费问答等。这些付费专区大多以优质的音频内容,精品课程内容或者个人IP与用户的互动问答的形式为主。对于权威课程或者经验,用户付费意愿较强,所以说这种定价策略符合商业发展规律。

三、效果评价

(一)优势

第一,知识型移动社群的变现速度快,变现能力持久。随着中产阶级以及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的变化,用户已趋于用付费方式来获取有质量保证的信息知识。马东的《好好说话》音频课程在喜马拉雅FM上线后,第一天销售突破500万,10天之后达到1000万。这档音频课程预计一年共更新268期,年订阅价为198元,推出10天订阅用户已破5万大关。所以,只要话题、内容不断,就有持续上升的动力。而由于内容本身具有可创作性,社群所分享的内容也与当前的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联系紧密,因此知识型移动社群能够带来较高的用户黏性,而重精神体验的用户群体对于商品的口碑传播也能为社群经营带来持续增长的用户流量。

第二,\营成本低。相对于其他形式的社群模式而言,知识型移动社群模式在运营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主要依靠知识内容变现,省去了许多营销宣传方面的成本。另外由于社群内部用户之间交互紧密,用户也能够表明自身的需求,加入到创建内容的队列,从而省去了社群运营商进行内容构思和创造的过程。

第三,具有自组织传播效应。自组织相对于他组织而言,自组织传播主要通过个体之间的非线互,自发地组织和协调,从而产生协同效应,由社群成员共同参与到社群内部内容的组织与建设过程。知识型移动社群之下,个体学习者的知识往往是碎片化的,但是个体的分享的内容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交互传播,互相提出建议,提升了所分享内容的品质,这也有利于提高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增强社群凝聚力。

(二)存在问题

第一,在利益驱动之下,运营商也存在一味追求变现,忽视内容质量的做法。由于内容变现的方式迅速且具有持久性,运营商可能会越来越关注内容变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用户的真正需求。由于互联网时代下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对本来已经在筛选知识方面存在问题的用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可见,移动社群运营在达到用户规模,取得经济效益之后也会产生内容创新上的懈怠。

第二,知识型移动社群过度标签化。一方面对于潜在用户的认知程度而言,他们是否会选择进入这样一个层次较高的社群有待考虑;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在社群内部的成员而言,也会存在用户知识层级之间差距较大的现象,甚至可能导致社群成员之间沟通的不顺畅。那么如何使得社群内部各成员之间能够平等地进行对话,如何培育和谐的社群文化,如何打造良好的社群互动环境,这些都是运营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知识型移动社群发展的趋势预测

知识付费时代已经打开大门,以传播知识为口号,以内容变现为商业模式的移动社群模式是未来拥有广阔前景的一个领域,那么如何使得该商业模式在未来健康持续地发展,\营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一)打造移动社群品牌,使品牌人格化

在互联网时代之下的品牌打造,重要的一点就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内容创新和品牌传播环节。对于有知识盈余并乐于分享的消费者群体而言,他们更希望标榜自己的才能,更追求参与到产品内容的创新与设计环节中的体验。知识型移动社群运营商应该注意到这一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获得社群经济带来的长尾效应,提高并维持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二)善于利用大数据,挖掘用户需求

挖掘移动社群之下用户对于不同类型内容的关注程度、点评数、提问数等反映用户之间互动情况的相关数据,从而明确用户需求。在内容泛滥的时代,由于消费者有限的注意力和碎片化的信息消费方式,对于内容消费往往缺乏黏性。因此,运营商应该通过大数据采样,将用户进行精细划分,精确定位用户集中的社群互动偏好,挖掘并归纳用户的需求,从而创造出适于传播却又不失新颖的内容,增强用户的品牌黏性。

(三)创新营销方式,追求内容衍生

社群通过不断丰富内容产品,提炼新话题,打破不同知识类型间界限的方式,增强了社群影响力,使用户流量能够持续增加。借助这种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和用户的特征,可以吸引品牌赞助,拓展营销渠道;利用社群内部群体之间的协同性,促进群体智慧的产生,并设置一定的激励体制激励内容分享者,针对专项话题探索更多内容,定期衍生产品,同时发展线上线下用户交流活动,增强社群凝聚力;打造优质的新颖的差异化的内容,引导成员付费消费,切忌在内容创作上用速度换深度。

五、总结

内容生产与传播、用户沉淀、商业变现等等新的商业逻辑蕴含在移动社群的运营模式之下,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用户越来越重视共享的消费情怀,利用一部分人的认知盈余为他人创造出情感体验上的归属感是知识型移动社群的价值所在。在“共生、共享”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社群经济无疑是一种可行的发展趋势,而当中的知识型移动社群利用优质的内容资源为用户创造了有价值的消费体验,提升社群成员的参与度以及对品牌的认同感,同时实现了社群运营商与用户双方共赢的局面,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易观智库.http:///.

[2] 企鹅智库.http:///.

[3] 吴思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社群经济商业模式[J].商业现代化,2016,(19).

[4] 王江荟.社群经济――信息时代新经济形态[J].新经济,2016,(24).

[5] 杨慧.社群经济及社群运营策略探析[J].商,2015,(24).

篇5

从罗玉凤的个人炒作营销,到如今的网红经济变现趋势,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电商交易趋势的一个重要转折,简言之,网红经济就是一个社群经济的时尚演化。在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就指出一个令人惊讶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数据:淘宝上的百余家的女装红人各自拥有超过5000万粉丝,这些网红根据社交网络快速引发时尚风潮,借助粉丝经济形成新的一种商业模式,2015年“618大促”中,销量TOP10的淘宝女装店铺中有7家是“网红”店铺。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从微博、豆瓣、美拍、快手等各个平台走红的人数都十分惊人,与第一代的网红们如芙蓉姐姐、罗玉凤等相比,这一代的网红,已经由一个社会现象转变成一个经济行为,如今的网红们,类似papi酱,艾克里里,叫兽易小星等,都是在享受到社交红利的甜头后,将个人的粉丝群体快速变现,寻找一个流量变现的最佳途径,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换言之,网红们将粉丝群体的消费力量和自身优势产品结合到一起。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社群经济的助力尤其明显。粉丝经济所带来的巨大品牌消费力,让不少企业开始思考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依托于社群经济平台化的大趋势。内容营销时代的来临,迎来了个人品牌营销的春天,网红经济在社群平台转化成社群电商,用户在哪里,营销就在哪里。网红们之所以实现商业盈利,就在于各大网络红人辐射影响力,透过平台经营粉丝,有目标性地针对群体来进行精准营销。

网红们透过个人品牌影响力,赋予自身标识的产品灵魂,在庞大的粉丝基础之上,商业红利的背后是移动电商化的销售数字。小米营销模式的成功,就是一个粉丝经济的成功变现。米粉强大的购买力和口碑营销,就是一个社群营销的标准典范,从社群崛起的品牌,以及从品牌到社群的反哺。

同样,互联网家电SKG就是一个典型网红营销品牌的例子,借助社群,抓住了社群时代网红与粉丝之间的情感共鸣链接,将品牌产品拥有更多的附加价值。SKG借助网红经济的粉丝经营能力,不间断制造自身的“网络红人”,这些网络红人带给品牌粉丝一些情感、文化、逼格等相关的共鸣标签,让品牌逐渐拥有深远的影响力。

依托于社群平台的格局,如何向网红一样实现品牌营销?现代企业需要做的是提升品牌号召力,构建粉丝经济基础,实现品牌红利。简言之,企业参考网红经济时代的模式,需要利用社群来形成口碑,孕育网红在社群的影响力,产生粉丝,创造品牌的号召力和购买力。

企业在网红经济时代的突围,需要:平台+品牌红人。

社群时代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模式和传播形式的选择,社群平台的构建,也成为不少企业所关注的关键点所在,一个成熟社群平台的运营,对于企业品牌的经营来说,是开始的第一步。不论是网红借助如今新媒体吐火如荼的微博、微信,或者是美拍、秒拍等现有零成本的UGC平台,这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内容营销阶段。

网红是一个快速走红并被取代遗忘的群体,网络的零成本特质,不少网红此消彼长,不论是否同质化,网络均会快速过滤,高曝光率取代低曝光率,所以选择现成平台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相对风险较高的选择。因此也有不少企业选择开发自有平台,制造网络红人并选择推广渠道,但这伴随的是一个长期经营且红利预期不可知的过程,对企业来说这是一笔不可忽视的一笔开发成本。

但近年来,不少企业选择透过现有的社群平台来实现品牌服务的推广营销,旨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快速实现品牌盈利。包括小云App(app.xiaoyun.com)在内的成熟平台,就是提供这一作用,以模块化组合的云端平台,为企业快速构建移动社群应用,让企业品牌快速在社群中形成影响力辐射圈。

一旦平台确立,企业品牌在平台上,确立一个品牌红人的形象,从内容营销到个人标签,与企业品牌调性相契合,以情感诉求打动用户,实现粉丝经济的变现,这其中需要企业能够在平台端口精准掌握用户数据,而移动互联网,让运营者能够得到社群内粉丝价值的最大化,小云App将企业品牌的精准用户沉淀在社群内,构建品牌红人与粉丝群体的情感互联,不断挖掘品牌的价值,并在社群平台上不断扩大影响力。

越来越多社群平台的出现,为企业制造了一个品牌粉丝经营的基础,事实上,当企业认清社交移动电商的趋势。从社交到电商,社交电商时代的全面开启,企业制造自身专属的品牌网红,树立信任感并传递品牌价值,并在用户生态价值的可持续经营中,实现品牌红利。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不少传统的商业模式开始逐渐消亡,有“逻辑思维”这一类颠覆性商业模式,也会有“小云App”(app.xiaoyun.com)这一社群平台的既定基础,不论是小米,苹果,还是淘宝,其实背后都是未来营销主导的关键——社群经济。

网红经济对粉丝经济的流量变现,让人们看到了社群经济商业化的最佳突破口。以小云App这一移动开发平台为例,通过现有平台实现深度的垂直营销策略,从点到群的扩展商业空间,在品牌与用户中实现链接的价值,在粉丝的经营中,快速获取用户对品牌的反馈,逐渐调整品牌目标和价值的再定位和扩容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