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命和非生命范文

生命和非生命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生命和非生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客户关系管理中,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是合理配置营销资源,进行有效市场细分,开展定制化营销的重要工具。但是现有的计算方法只考虑了顾客价值的财务性因素,而忽略了非财务性因素,使得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估计存在偏差。本文从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财务性和非财务性因素出发,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识别了影响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关键因素,为系统理解顾客价值创造过程和全面计算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关键词:顾客生命周期价值 非财务性价值 顾客代言 顾客学习 顾客创新

引言

有效的市场营销需要准确地估计市场投入产出比。顾客生命周期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CLV)作为衡量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和效率的工具,通过量化顾客与企业交易关系存续期的潜在货币价值,为市场营销研究者和实践者所重视。测量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目的在于:估计顾客的财务价值,对顾客进行分类,甄别有价值的顾客,使营销活动更具针对性;识别顾客和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帮助营销人员选择有效的营销组合工具;分析市场营销活动的投入产出,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在保留现有顾客和开发新顾客中,合理分配有限的营销资源和预算,有效开展客户关系管理。

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是在一系列交易发生时计算,这些交易贯穿整个顾客生命周期。顾客生命周期因此被视为只要关系存在就能计算潜在的顾客价值。因为顾客生命周期价值只能在满足其假设的特定情境下才能被正确估算,所以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计算要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如长期关系、顾客满意、顾客学习和其他与客户关系管理有关的情境。顾客期望生命周期、顾客保留率和其他决定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因素受具体情境的强烈影响。

但是在计算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时,现有的估算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计算仅仅考虑了财务特征的因素(如销售额、顾客保留率等),而忽略了非财务特征的因素,如顾客代言(Customer Advocacy)、顾客创新(Customer Innovation)和顾客学习(Customer learning),导致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没有被合理估算;所计算的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没有恰当地考虑客户关系管理的潜在风险,如顾客流失和负面的顾客代言;非财务性特征的预测和量化难度,客观上限制了顾客生命周期值的应用和接受。

鉴于现有顾客生命周期价值估算的缺陷和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本文通过对现有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理论进行文献回顾,分析财务性和非财务性因素对顾客价值的影响,提出合理估算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时整合非财务性因素的研究思路。

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财务性因素

估算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原始思想在于以净现值法对顾客关系中的顾客收益和顾客成本进行计算,从而判断营销支出的合理性。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描述的是一名顾客在与企业关系持续期间的财务净现值。Kumar和Rajan(2009)将顾客生命周期价值定义为:“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的,一名顾客与企业的整个关系生命周期的累计净现值流的总额”。顾客生命周期的货币价值一般通过顾客收益以及吸引、销售和服务该顾客的成本计算。在实际计算中,由于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定义和计算方式不同,需要对收益发生周期,收益金额是变动还是固定,收益流是离散还是连续做出假定。

最初的一般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收益发生的周期,n表示预计收益发生的总周期,Ri为第i期企业从顾客中获得的收益,Ci为第i期企业为获取当期收益支付的顾客成本,d为贴现率。

为了简化计算,减少对数据量的依赖,一般假定利润和顾客保留率固定。Berger和Nasr(1998)引进顾客保留概率的概念,对一般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模型进行修正,提出如下模型:

其中,ri为第i期顾客保留概率;mi为第i期企业利润。

Zhang等(2010)则进一步在Berger和Nasr(1998)的基础上,假定利润和顾客保留率固定,顾客生命周期趋于无穷,提出了以下顾客生命周期简化计算公式:

在顾客生命周期趋于无穷时,顾客保留率随着交易关系的持续是一个递减的概率,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顾客保留率趋近于零,这意味着企业与顾客关系的结束。因此Zhang等(2010)的计算公式减化了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计算,并且更能反映客户关系发展的实际。

以上对于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衡量只是从财务角度出发,计算直接经济价值,并没有对非财务价值的间接效果进行测量和量化。不考虑非财务价值的间接效果意味着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衡量存在偏差,因而不能充分估计营销活动对顾客的效果。

顾客生命周期的非财务性因素

学者们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性因素。虽然非财务性因素,如顾客代言、顾客创新和顾客学习等为学者们识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没有认识到顾客生命周期价值中的非财务价值的重要性;其次,实践中的主流方法是估计具体的财务价值而不是非财务价值;最后,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非财务性因素对财务价值的间接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最近,随着学术上对顾客非财务价值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间接效果重要性的认识,顾客非财务价值引起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兴趣。要将顾客非财务价值纳入考虑,就要求对顾客盈利性进行多维的测量而不是单一的财务价值的计算。然而,顾客生命周期价值非财务性因素的测量及其效果量化的困难对研究者构成了现实的挑战。

一些学者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中非财务性因素的间接效果进行了定义和测量。Ryals(2008)通过分析顾客代言、学习和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对顾客的间接价值进行了评估。Bermejo和Rodriguez-Monroy(2010)在Stahl(2003)的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计算公式基础上,将客户群、成长性、网络性和学习潜力等非财务性因素纳入考虑,对B2B情境下的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进行了测量。Kumar等(2010)提出涵盖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顾客参与价值(Customer Engagement Value,CEV)、顾客推荐价值(Customer Referral Value)、顾客影响价值(Customer Influencer Value)和顾客知识价值(Customer Knowledge Value)。

在这些影响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非财务性因素中,以口碑传播为主的顾客代言在学术上受到相当的重视,而对顾客创新和顾客学习潜力的重视还显不足。顾客创新给企业带来多种利益,如加快市场反应,减少市场投入成本,增加对市场的适应。而这些利益对顾客生命周期的财务价值有着重要影响。顾客学习也有着类似的作用。在顾客学习中,顾客知识是客户关系管理开展的基础,对正确细分市场、开展顾客服务,减少同非盈利性顾客发生交易的风险非常必要。此外,顾客学习也会优化资源分配,增加市场信息反馈。因为在所有非盈利性因素中,顾客代言、顾客创新和顾客学习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对这三种因素的间接效应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一)顾客代言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效应

顾客代言一般包括顾客推荐、口碑传播等,是顾客与其所处环境的直接或间接互动。一般而言,顾客推荐会减少顾客获取成本,此外已有的忠诚顾客在推荐新顾客时会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当传统的营销活动不能维持现有的顾客保留率或者新增的顾客受到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吸引时,将获取顾客的任务交由第三方完成(通过口碑和顾客推荐计划获取顾客)会带来竞争优势。

Kumar等(2007)对顾客代言的量化提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并称之为顾客推荐价值(Customer Referral Value,简称CRV)。对顾客推荐价值的计算需要估计多个变量,包括成功推荐的顾客数量(n1),与营销活动相关的推荐发生时期(t),未经推荐获得的顾客数量(n2-n1),未购买产品(A)的顾客(y)通过推荐其他顾客购买所产生的价值,贴现率(d),吸引顾客的推荐计划成本(y(a)),保留推荐顾客所需的营销费用(M),不经推荐也会加入的顾客所带来的顾客获得成本的节约(ACQ1),以及那些不经推荐就不会加入的顾客机会成本(ACQ2)。

但是该公式只估计了因推荐计划吸引的推荐者的价值,同时推荐者的价值可能存在重复计算,而且也未估计自发推荐者的作用,因为他们的自发性和影响力具有更强的代言效果。一般而言,财务性顾客生命周期价值高的顾客,其顾客推荐价值并不一定高。Kumar等(2007)在对电信企业分析中就发现最忠诚的顾客具有最高的财务性生命周期价值,但其顾客推荐价值却并不高;而那些生命周期价值不高的顾客,却愿意对企业产品或服务进行宣传。这说明顾客的低盈利性可能通过非财务性因素的间接效果得到弥补。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计算推荐者的价值,需要厘清到底是哪些顾客推荐,推荐了什么,以及在什么情景下做出的推荐。

除了顾客推荐外,口碑传播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起着重要作用。口碑传播可以帮助企业促进销售,加速市场渗透,减少顾客获取成本,也可以帮助顾客降低购后认知失调,减化初次购买决策。但是在理解口碑传播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影响时,还需注意这种效应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口碑传播者的身份可能影响信息接收者的信任和对被推荐产品的接受。其次,口碑传播的环境也决定了对被推荐顾客的影响。哪些较少接触口碑传播信息的顾客比处在信息网络中的顾客更容易受到口碑传播的影响。

(二)顾客创新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效应

顾客创新是指产品创新过程中,将顾客在产品使用和体验中获得的特有知识作为识别和解决需求的信息来源,从而减少产品创新的风险。这种开方式创新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在创新过程中与外部成员(如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和外部研发机构)共建网络的能力。通过早期产品开发过程中不断获得顾客的反馈,企业可以缩短样品试用和试错的周期,从而减少市场进入时间,而且潜在顾客的参与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和顾客支付意愿。

顾客创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在与顾客互动中为不同来源的信息和知识提供整合的平台。客户关系管理中,企业对产品使用方法和使用情境的了解是掌握顾客需求信息的关键。顾客需求信息和产品解决方案的广泛收集,减少了市场、技术和创新投资的风险。因此,顾客创新作为一种非财务性因素,深刻地影响着顾客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虽然这种效应是间接的,但在衡量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时不能忽略。

(三)顾客学习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效应

顾客学习是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中,不断获取并积累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过程。顾客学习隐含在企业与顾客的互动关系中,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的了解。企业知道如何满足顾客需求,知道顾客愿意同企业发展长期关系的原因,就能节约市场费用,优化稀缺的营销资源。通过顾客学习,营销资源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配置。此外,顾客学习也有助于推动产品和服务的优化、流程的改进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减少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

无论是减少顾客获取成本还是增加顾客基础,顾客学习都是一种知识资源。它为企业提供了解顾客潜在和外显需求、产品真实性能、竞争者能力和策略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的机会。顾客学习也有助于企业识别那些对顾客购买无实质影响的因素,避免营销资源在这些因素上的投入。要成功地利用顾客学习取决于企业建立顾客关系以及激励顾客分享其拥有的特定知识的能力。当然,这种成功也受到企业对从顾客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进行建构和利用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理解,顾客学习可以帮助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少走弯路,缩短市场进入时间并增加市场认可。

既然顾客学习对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进对顾客需求的理解,减少外部不确定性,加快市场进入时间,增加市场认可等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计算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时,应该将顾客学习作为一种非财务性因素纳入考虑。

结论与研究展望

面对成熟的市场,残酷的竞争,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必须做到精细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营销费用支出,提高市场效率和投资回报率。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识别盈利性顾客和非盈利顾客,并与盈利性顾客维持长久关系,以获得最大的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这就要求对顾客带给企业的价值进行测量,从而使营销资源在不同的顾客中能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由于顾客价值客观上存在差异,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在于正确地评估顾客的潜在价值,发展有效的关系战略。但是现有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计算方式只考虑了财务上的盈利性,而忽略了非财务性的间接效果。这种方法对顾客的划分,往往导致将那些所谓的非盈利性顾客排除在外。而这些非盈利性顾客对顾客价值的间接效果可能弥补其在财务盈利性上的不足。因此,企业需要对顾客进行全面了解,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创造价值的潜力,从而通过间接效果所产生的更多销售来增加长期性和整体性的盈利能力,并进一步根据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合理管理顾客关系,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

在非财务性因素中,顾客代言、顾客创新和顾客学习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顾客代言有助于企业减少新顾客的获取成本,增加现有顾客的忠诚度;顾客创新则可以减少企业创新的风险,准确理解顾客需求的变化;顾客学习不仅帮助企业了解客户关系持续的原因,识别影响顾客产品购买和使用的因素,以有效分配营销资源,而且有助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减少新产品失败的风险。因此,在识别顾客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应该将所有影响价值创造的相关因素都纳入考虑,判断这些因素的作用。

总而言之,顾客为企业带来的远不止于他们的财务价值,间接效应所起的关键作用在顾客生命周期价值中应该纳入考虑。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质要求企业在行销活动的投入采取一种整体性观点。单纯的财务性顾客生命周期价值会造成顾客盈利性估计的不准确。顾客盈利性不能简单地解释为销售利润,顾客忠诚和关系持续,而是需要以一种多维的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计算方法,既考虑到财务性因素,又兼顾非财务性因素。虽然对于顾客代言、顾客学习和顾客创新的具体财务价值还没有直接的估算方法,但是对顾客关系起着决定性驱动作用是清晰的。对这些效应结果的测量虽然并不一定要通过财务价值量化,但是与财务价值衡量相比,其他方法很难让人信服。

因此,对顾客代言、顾客学习和顾客创新的财务价值量化计算是未来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研究的重点。此外,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发展其他方法来估计长期综合的顾客盈利性,并进行实证检验。顾客生命周期价值量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增加市场投入的透明性,优化市场资源分配,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活动的效果。

1.V Kumar and B. Rajan.Profitable Customer Management: Measuring and Maximizing Customer Lifetime Value.Management Accounting Quarterly[J]. 2009, 10 (3)

2.Paul D. Berger and Nada I. Nasr.Customer lifetime value: Marketing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J]. 1998, 12 (1)

3.Jason Q. Zhang, Ashutosh Dixit, and Roberto Friedmann.Customer Loyalty and Lifetime Valu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nsumer Packaged Goods.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J]. 2010, 18 (2)

4.Lynette Ryals.Determining the indirect value of a customer.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J]. 2008, 24 (7-8)

5.Gustavo Bermejo and Carlos Rodrguez Monroy.How to measure customer valu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hareholder value in a 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Intangible Captial[J].2010, 6 (2)

6.Heinz K. Stahl, Kurt Matzler, and Hans H. Hinterhuber.Linking customer lifetime value with shareholder value.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J].2003, 32 (4)

7.V. Kumar, Lerzan Aksoy, and Bas Donkers.Undervalued or Overvalued Customers: Capturing Total Customer Engagement Value.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J].2010, 13 (3)

8.V Kumar, J Andrew Petersen, and Robert P Leone.How valuable is word of mouth?.Harvard Business Review[J]. 2007, 85 (10)

9.Gustavo Bermejo and Carlos Rodríguez Monroy.How to measure customer valu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hareholder value in a 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Intangible Captial[J].2010, 6 (2)

10.Heinz K. Stahl, Kurt Matzler, and Hans H. Hinterhuber.Linking customer lifetime value with shareholder value.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J].2003, 32 (4)

11.Raghuram Iyengar, Asim Ansari, and Sunil Gupta.A Model of Consumer Learning for Service Quality and Usage.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J].2007, 44 (4)

12.Lynette Ryals.Are your customers worth more than money?.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J].2002, 9 (5)

13.V Kumar, J Andrew Petersen, and Robert P Leone.How valuable is word of mouth?.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 2007, 85 (10)

14.Jacques Bughin, Jonathan Doogan, and Ole Jorgen Vetvik.A new way to measure word-of-mouth marketing.McKinsey Quarterly[J].2010.4

15.Nikolaus Franke, Martin Schreier, and Ulrike Kaiser.The“I Designed It Myself”Effect in Mass Customization.Management Science[J].2010, 56 (1)

篇2

六三班贺飞翔

辅导教师王耀增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 ,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的确,像这位伟大的作家所说的, 生命的意义 是在与付出和给予,而不是接受和争取。但是我们也要 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这也是我们在一生当中必须做到的。比如说,一只蚊子,一只苍蝇的生命非常的短暂,可是当我们用手企图拍死它们的时候,它们却飞走了。我觉得,它们很 热爱生命 ,虽然它们的生命很短暂,但它没有不想活着的心理思想,而是珍惜生命。我们好好想想,一只苍蝇,一只蚊子都能那样 热爱生命 ,那我们人呢?

在学校,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走廊上,几位同学 横冲直撞 ,根本不去顾及身边的同学;栏杆前,有同学 踮起脚尖 ,甚至爬上栏杆,好奇地向下张望;楼梯上,一位同学不是走下楼,而是坐在扶手上滑了下去……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就像有一只 小兔子 一样嘭嘭直跳。这些同学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在走廊上飞奔的同学一旦相撞,往往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栏杆上的同学一旦掉了下去,后果是可悲的;从扶手上往下滑,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跌落,导致骨折、 脑震荡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一旦发生什么意外,会留下永远的伤痕;健全身体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挽回。

篇3

合肥小升初报名考生可点击进入《合肥小升初报名网站:合肥市教育网》进行合肥小升初报名。

报名方式:

合肥小升初网上报名时考生直接通过互联网登录《合肥市教育网》网站,合肥小升初考试报名平台(hfjy.net.cn/)进行报名。

报考流程:

各地小升初报考流程均有差异,

1.去各学校官网下载报名表并填写【推荐】或于五一开放日前往各学校向学校索要报名表并填写

2.交给相关学校负责人,领取准考证【学校一般会附一张写有考试时间和注意事项的通知】

3.按准考证上的时间按时到考场参加考试

4.考试完毕

5.约莫1~2天后各个学校都会在学校官网上公布录取名单

【常见问题】

问题一:家长总是限制我,我感觉好烦啊!

为了更好的迎接小升初考试,家长在这期间会更加严格管理孩子,比如不让孩子玩游戏、看电视、去参加同学聚会等等。学生要先理解家长的心情,不要产生抗拒心情。一些学生因为烦就和家长对着干、安排学习就不学了,这样做法非常不可取,毕竟这影响的不是家长的命运,而是影响你的命运。其次,要“独立”起来。这里的独立不是指生活、精神独立,而是学习独立,即要求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好小升初考生的学习计划目标等,并且自己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前进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想解决问题,要与家长做积极互动。常与家长做沟通,多与家长谈论自己学习情况、学习计划、生活计划及感受,也了解一下家长感受。双方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进一步努力。

问题二:父母对我期望值特别高,特别怕辜负他们的希望,他们给我的压力更大啊!

小学六年级期间不仅学生压力大,家长压力也会增加。一些家长会不停唠叨、还会对子女格外的照顾,每天的菜谱都是精心设计的······这样往往使学生有更大的压力。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心态。家长这么做是家长有爱心、家长爱你的表现,和你小升初考试没有必然的关系。家长在这期间特别照顾也是小学六年级期间学生学习时间增多、压力较大,对你格外照顾是避免因为生活因素而影响到你的学习。此时,对父母心存感激就可以了,没必要增加压力。你只要正常的学习即可,毕竟学习不是为了家长,你的学习是为了你自己的命运。

篇4

关键词:生态文明 消费 和谐消费

和谐消费的内涵特征

消费活动的实现是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等要素的共同作用和有机结合,和谐消费体现了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

(一)消费主体方面,和谐消费既注重物质消费的享受更注重精神消费的提升

作为消费主体的人的需要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在较低层次的需求也就是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即精神层面的需求。无论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人存在的价值。和谐消费既反对禁欲主义对消费的过度抵制,又反对享乐主义的超前消费,主张消费需要的多样性和人性的丰富化,重视消费品位与生活质量的统一,通过对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的消费,使消费主体增长知识、提高涵养、陶冶情操,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消费客体方面,和谐消费既注重消费的数量更注重消费的质量

消费客体,是指消费对象,包括生产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追求优质生活将成为消费的新境界,关注生活质量,追求商品质量的提升、技术含量的体验过程,吃的营养、穿得漂亮、住得舒适成为人们的主流选择。和谐消费强调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要求生产经营者提高市场效应,把消费信息反馈到生产决策中去,不断提高和更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功能、档次,研发生产节约型号和环保型号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安全无公害无污染的环保产品的类型和供给数量,以满足消费主体对发展资料和文化需求的消费。

(三)消费环境方面,和谐消费既关注经济的发展更关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和谐消费的重要客观因素。消费环境包括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和谐消费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为原则,以生态环境、资源的承受能力为前提,以维护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为目的,强调通过制定适应生态要求的法律法规、改善物质基础设施、建立诚信机制等手段来营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以保障市场机制能够健康运行,保证市场有序竞争和公平交易,从而真正实现消费环境的文明化与和谐化。

我国消费模式的现状及其影响

(一)消费主体消费不足与过度消费两极分化

由于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结构,消费呈现两极分化的状况。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生产条件的制约,在偏远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相对偏低,重积累、轻消费、崇尚节俭的消费观念普遍存在。消费只是仅仅满足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支出,用于精神层面的消费支出很少,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更影响到劳动者体质和全面素质的改善与提高。另一方面,在一些先富起来的地区,由于受消费主义的影响,各种盲目性消费、炫耀性消费、超前性消费、非理性消费大量涌现出来。以消费的数量或消费的方式来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认为所消耗的价值越高表明自己的社会地位越高,这种消费观念不仅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造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助长了贫富两极分化,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生产经营者粗放型生产方式与诚信缺失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以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生产的增长依赖于能源和原材料的高投入、高消耗,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生产者之间无序恶性竞争、污染与废物无节制的排放、资源的掠夺式利用等现象频繁发生,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另外,由于诚信体系不健全,生产者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实现商品的高额利润,假冒伪劣产品、商品以次充好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欺诈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加剧了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危机,导致了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不和谐。

(三)消费环境的不可持续性

和谐的环境是消费的重要保障。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所导致的消费需求增加,破坏了生态平衡,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受到巨大挑战。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污染严重、气候反常、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等,人类消费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影响了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性。消费的社会环境也不容乐观,市场信用水平低、经营者唯利是图、服务体系不完善,加上制度缺失、监管体系不健全,消费主体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而且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比如,近几年媒体不断曝光的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加深了消费者对生产经营者的不信任,导致了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抵制。

生态文明视域下和谐消费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以为指导,树立科学和谐的消费理念

马克思认为,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是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个主要因素,在私有制社会中,异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劳动的异化使消费行为发生质变,导致了消费中的“商品拜物教”,人们购买消费品不再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是源于一种攀比的心理,是满足虚荣心的一种方式。这种攀比消费、过度消费的不断增强,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浪费、环境承载能力急剧下降。由此,马克思指出,建立良好的消费观念,使消费和生产之间保持均衡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马克思关于消费和谐的思想,对摒弃当代不和谐消费现象有积极的启迪作用。当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但实际消费水平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反映了当代人的价值观的扭曲。人的消费活动都是在社会与自然中进行的,同样,社会与自然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的需要。在消费中树立和谐共生的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的能力全面提高、人的需求不断满足、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汲取传统生态智慧,形成节俭适度的消费原则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如儒家的“天人合一”,将人与自然看作有机统一的整体,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的最高理想;道家的“道法自然”,则将尊重自然规律作为最高准则,提倡朴素的礼乐制度和道德风尚,为人君者,能否守礼制,节欲而崇尚节俭,直接关系到国家社稷的盛衰存亡,主张“黜奢崇俭”,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崇俭不仅是中华美德的重要内容,同时是和谐消费的重要内容。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挥霍浪费现象、奢侈享乐之风也逐渐蔓延。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强调,要坚持勤俭节约,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也是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提倡节俭,不是要回到原始社会的节衣缩食和过度节制消费,而是在坚决反对浪费的同时,提倡和鼓励科学、适度的消费,这种消费方式与个人经济条件、社会物质资源和生态要求相符合,它主张消费需求要维持在一个“度”的范围内,这个“度”既不能超越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更不能超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所能承载的限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没有变,在贯彻落实十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今天,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培养崇尚节俭的道德风尚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适度消费、节约资源的生活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科学、节俭的生活方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夯实和谐消费的制度基础

和谐消费作为一种科学、文明的消费理念,在理论上要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在实践中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还需要制度的支撑和保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与和谐消费有关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手段规范、约束人们的消费行为,以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保证和谐消费的实现。

首先,要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生产及营销过程进行约束和制约。一方面通过制定有助于推动生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法律法规,如减免税收、财政补贴以及信贷优惠等,扶持生态产业,发展循环型生态经济;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严格的排污收费、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申报登记等制度,采取强制执行等手段,使企业在为社会生产消费品、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尽量达到经济效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协调统一。

其次,通过环境保护政策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使消费者意识到消费水平、消费质量的提高,不仅依赖于消费者享受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的多少与质量的高低,还取决于消费者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好坏;引导消费者形成合理、科学的消费行为,抑制奢侈性、炫耀性消费;同时通过强化市场管理,加大质量监督和打假力度等措施,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消费主体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最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分配不公的导致两极分化,最终引起消费异化和社会不公平性。因此,政府应千方百计地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切实解决制约消费的关键问题,如住房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与养老问题。党的十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这一计划将配套收入分配改革,通过合理调整分配结构,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全体国民的福祉,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推动我国尽快形成“大众消费社会”,以带动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和谐消费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行和谐简约的生活方式

发达国家在进行工业化过程中经历了工业文明的洗礼和发展对环境破坏的巨大挑战,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实现和谐消费具有一定的借鉴。

当前,低碳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减免税收等法律制度来鼓励资源的高效利用;日本和欧盟已经全面禁用白炽灯;英国政府有关部门给每个家庭配备了专门处理剩饭菜的垃圾桶;在丹麦的哥本哈根,自行车代步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微小的浪费都会造成整体上较大的浪费,而整体上丰富的资源平均到每个人头上都所剩无几。因此,消费者的具体消费行为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个人消费行为相对于一个国家、社会来说可能并不起眼,但正是这一个个微不足道的个体行为组成了国家经济生活的全部。低碳生活与和谐消费异曲同工,体现了人类文明的程度,更体现了一种态度和责任。每一个人的低碳生活,必将为我们带来全新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也必将促进人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开宇.中等收入阶层消费和谐文化趋势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人民出版社,2007

3.孟秋菊.消费和谐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徐战.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和谐消费[J].江汉大学党报社科版,2006(3)

5.尹世杰.略论生态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5)

6.郭爱君,范巧.营造和谐社会环境之社会视角分析[J].消费经济,2006(10)

7.张俊英,赵研科.提高消费水平促进和谐消费[J].湖南社会科学,2010(1)

篇5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与正式报名的时间

 

非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与正式报名的时间(以2017年为例)

 

(一)网上正式报名时间

2016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二)网上预报名时间

2016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二、什么是预报名?

 

简单来说,预报名就是专门给应届本科生报名所用,为了避免正式报名时人数太多,太拥挤,并且与正式报名同样有效。

 

预报名是与近些年来考研学生逐渐增多的趋势有直接的关系的,考研大军中,应届本科毕业生是前锋队。因此,提前为这些学生开通预报名,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少集中确认报名时候的拥挤,因为一旦你确认报名的学校和专业,并且不想再更改的时候,你的预报名是直接生效的,无需再重复填写。

 

三、预报名和正式报名的联系

 

预报名和正式报名都是有效的,哪一次成功都可以。

 

四、预报名常见问题汇总

 

(1)预报名必须报吗?

答:不是必须报的,不过建议报,以防正式报名时人太多,系统容易出故障。另外,预报名如果填错内容,可以在正式报名期间修改。

 

(2)预报名报了之后,还需要报正式报名吗?

答:如果预报名的信息填报准确无误,不需要正式报名再报。

 

(3)专升本属于全日制应届本科生吗?

答:得看专升本的类型是函授、自考还是全日制,如果是全日制的专升本就属于全日制应届本科生。

 

(4)学信网注册的时候,所在地是户口所在地还是学校所在地?

答:户口所在地。

 

(5)为什么招生单位和考试方式下拉项没有院校?

答:网站访问量过大,稍后再试试。

 

(6)本科应届生应该选择定向报名还是非定向报名?

答:应届生选择非定向报名。

 

(7)准备报考的专业是学校自主命题,应该填全国统考还是单独考试?

答:选择全国统考。

 

(8)注册学号是入学编号吗?还是大学本科使用的学号?

答:大学本科使用的学号。

 

(9)学习与工作经历>应届生是只写大学么?

答:是的。

 

(10)报考专业的专业代码可以从哪里查到呢?

答:在各个学校的招生目录上可以查到。

 

(11)个人学习经历从高中毕业后算起,那么是从复读开始写?还是从大学开始写?

答:从大学开始写。

 

(12)应届生也需要填<毕业学校>吗?

答:需要填写。

 

(13)毕业年月填几月呢?

答:填七月。

 

(14)请问报考院校是要填志愿院校?还是考试地点也就是所在城市的考点?

答:报考院校填志愿学校,报考点选择你所在的城市,离你学校近的地方。

 

(15)现在填了报考专业的研究方向以后可以改吗?

答:可以修改的。

 

(16)报考点和到时候的考试点是同一个地方吗?

答:基本是同一个地方。

 

(17)信息填写错了怎么办?

答:除了报考点和报考单位不能改,其他的信息都可以修改,包括报考专业和研究方向。如果报考点和报考单位填写错误的话,点击新增报名信息,可以重新报名的。如果错过了预报名的时间,正式报名时依旧可以修改。

 

(18)报多个学校跟调剂有关系吗?跟高考选择学校是一样的吗?

答:报多个学校没用,到最后现场确认的时候只能确认一个,也就是说你最后成功报名的只有一个,至于调剂,那就是明年4月份的事情了。

 

(19)报名选的专业方向随便选吗?还是会影响到以后选导师?

答:不同学校,要求不一样。大部分学校会在开学后重新选择,具体参照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

 

(20)那照片是要正式报名才上传还是打印准考证时上传或者直接贴?

答:照片一般是现场确认的时候现场拍摄的,个别学校是上传电子照片,具体请参照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

 

(21)收取通知书的那个地址是学校还是家里?

答:地址可以写在学校,一般的话,第二年6月左右会寄送通知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