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英语课程建设范文

英语课程建设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英语课程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英语课程建设

篇1

为了充分了解济宁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对该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征求各专业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看法和意见;同时,深入到各教学系,和各专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各专业对大学英语的需求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学生英语水平差别较大,且总体英语基础较差

由于高校扩招,以及受招生政策的影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入学时的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以及入学测试成绩表明,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欠佳,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没有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班额过大,学生的英语程度不一,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

(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基本上沿用的是传统的课程模式。课程设置以英语基础课程为主,主要开设大学英语读写课和听说课,但是以读写课为主,听说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重视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差,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不强。同时,这种单一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教学设施投入有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达到的“建设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实现[1]。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尚未建成,网络化教学难以实施,大学英语自主学习难以开展,制约着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由于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课程讲授、课程评估等多个环节,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成败。王守仁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教学能力有三个部分组成:英语能力(Englishproficiency)、研究能力(academicperformance)和教育技术能力(computerskills)。其中,研究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瓶颈’”。[2]这一点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尤为突出。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忙于上课,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研究,缺少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教学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探索

针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以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拓展类课程建设为主线,以大学英语教材开发以及教师发展和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

(一)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近年来,随着招生数量的扩大,我校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距加大,各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势在必行。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在借鉴外校经验和小范围分级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济宁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拓展类课程实施方案》,并在2014级本科新生中全面实施。我们根据新生入学时的高考英语单科成绩,结合新生入学时的测试成绩,以各教学系为单位,按照70%和30%的比例,将2014级本科生划分为A级班(基础阶段)和B级班(提高阶段)两个教学层次,分别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分级教学遵循成绩为主、学生自愿的原则,让每个学生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和英语学习方式。分级教学遵循英语教学规律,让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相对高的起点上开始学习,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再通过英语后续拓展类课程,进一步增强他们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开阔文化视野,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保证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分级教学中A级班和B级班的日常教学安排在同一个系内、同一时间、不同教室进行,但课程学时保持相同。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方法,对于A级班学生,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开展教学,教学进度适中,重点夯实英语基本功。对于B级班学生,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较高要求组织教学,适度加快教学进度,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加强语言文化类、语言应用类和语言技能类等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教学,以满足学生继续学习该课程的要求,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二)加强拓展类课程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拓展类课程是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基础阶段任务完成后的后续课程,因此,开设拓展类课程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然要求。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中心,以服务于专业建设为导向,强化实用技能类课程,服务学生专业需求,充分体现个性化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英语层次水平的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应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构建科学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1],形成“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目前,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专业的需求,我们已经开设和即将开设的拓展类课程如下:

(三)建设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但是适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特别是拓展类课程的教材比较少。经过比较,我们为2014级参加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学生选定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读写和听说教程。这套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我部教师基于已经开设的拓展类课程已经着手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的专用教材。其中,《跨文化交际》、《旅游英语》、《中国文化英语说》、《大学英语实用翻译》等课程的讲义已基本完稿,即将投入使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成败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大学英语课程要真正做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落实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通过教研活动和讨论不断强化大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意识,同时,在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制定、大学英语教材选用和开发、教学方法和测试评估手段的使用上也突出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创建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渠道和进修方式,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能力。比如,鼓励教师通过考研、读博提升科研水平和学历层次,增加大学英语教师国内外进修的机会,增派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和学术研讨会等,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另外,我们以拓展类课程建设为契机,鼓励教师开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的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并以拓展类课程为依托,组建课程教学团队,使拓展类课程建设和教师的业务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目前,围绕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建设,我们已经形成大学英语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团队、英汉实用翻译教学团队、中国文化英语说等几个教学团队,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结束语

篇2

关键词: 商务英语 课程建设 多维视角

目前我国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正在不断发展,该专业旨在培养既具备英语语言基础能力,又懂得商务知识,具备商务实践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商务英语课程主要以英语为基础进行商务英语教学,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学科。但就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现状而言,仍然存在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构想

(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还没有出现明显趋势时,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局限于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外销员培养方面。随着近几年来国际经济贸易的增多,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全球化的商务格局在逐渐形成,国内外的商务合作产生了多种方式。在该种趋势下,经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只有不断调整教学方案,适应社会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二)课程设置的体系构想

二十一世纪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必须在扎实自身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培养出应用能力型的复合人才。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中,英语极有可能成为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手段与工具,英语将会与其他专业相结合,成为国际间交流的主要语言媒介。因此,在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体系构建中,应当以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交际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多维视角下商务英语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项目化英语教学课程

首先是情境化商务英语课程。即将原本项目化的教学任务融入设定的情境中。要做好情境化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如何合理选择与设计课程的内容显得格外重要。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做到以岗位职业分析与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按实际岗位需求设置课程,把课程转变为岗位任务,使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人物紧紧相连,形成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岗位项目为载体的全新课程体系。因此,在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后,要及时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就业领域分析、职业岗位分析、岗位能力分析流程为主确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内容。

(二)构建职场化教学组织形式

以课程角度而言,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课程学习任务。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课程放入商务情境中完成。这是一种教学处理方式,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强化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构建以模拟训练为主的职场化教学组织形式,如运用角色模式、情景模拟、对话提问、案例研讨和交际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这些工作任务的模拟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商务英语知识,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直接体验,全面提高知识技能。

(三)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

从教学方法建设商务英语课程,先要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课程教学,能否实现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教学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技巧,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实现课程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圆满完成课程任务。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建设中,首先要坚持以项目任务和情境为中心,通过指导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让教师的帮助变为引导,从而构建一套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如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展示、项目报告和情景表演等,教师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

(四)构建全方位考核评估体系

除了从课堂设计、课堂教学等角度进行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之外,还要从课程教学测试评估角度建设和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估应当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与技能应用能力相结合进行考核。在传统的知识考核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商务技能掌握程度,并将考核评估体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如将商务英语课程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考核,课堂考核比重为20%,期末考核比重占40%,月度考核和期中考核各占20%。课堂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参与度,期末考核则采用笔试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月度考核一般采用团队方式让学生合作完成汇报,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口语实践能力,以口语考试为主。

三、结语

在多维视角选建设商务英语课程,就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与商务英语专业的现状进行考虑,以学生的商务英语专业能力为基础,结合自身院校的教学特点,构建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发展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此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商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关注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实施,重视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培养,以课程改革创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 课程建设;学生主体;课程改革

一、案例背景

每一学生均是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其学习情感的激发、维持,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教学模式校本化改革,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了一个开放、灵动、和谐的教学环境,刺激学生说英语、用英语,以综合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全面化、个性化的发展。下面借助苏教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7BUnit3——Find your way教学案例,提出初中英语课程建设的拙见。

二、案例描述

1.激情导入

课前,让学生做“立正”、“稍息”、“向左转”(go left)、“向右转”(go right)、“仰望”(up)、“俯视”(down)、“指东南”(southeast)等动作,提问地理方位中上下左右分别指的方向(N、S、W、E),以帮助学生回顾复习所学的方位词及动词短语。之后,说“你们对地理方位那么熟悉呀!看样子你们在大自然中不会迷路。那么现在想不想在大自然中借助地图探探宝藏?”,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愿意”,“好,开始我们的寻宝活动!”借助多媒体,或在黑板上绘出教材中的方位地图,并将shop,bus stop,secondary,underground等地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寻找宝藏源(school)。

2.划分小组

将班内40名学生以座次分为4组,先以小组选员轮流作答方式展开比赛,待一轮比赛结束后以举手抢答形式组织第二轮比赛,每一小组答对一次得一分,教师在黑板上列出A、B、C、D四个得分栏,得分最多的小组,将有权获得一张藏宝地图。

3.小组寻宝

先每组选定一组选手, 让一个学生带路,另一个学生疑问,深化句子“Follow me,I know the way.”“Are you sure?”“Let us go down here.”“Do not be afraid. Come with me.”“I think we will have to go up again.”的运用。在每组学生都得以训练且熟悉举行后,摘出重点行为词组如go down,go up,go left让每一组学生分析,根据方向north,south,west等确定行走方向。展开抢答比赛,如“寻宝开始!现在你在bus stop位置,走向school!”获得抢答权,并说对路线的小组得分;“寻宝开始!为抢到宝藏,探索从underground到school的最短路径!”

4.整理宝藏

比赛结束后,学生均收获了宝藏,且获胜组赢得了“宝藏图”,此时让学生整理所收集的宝藏。首先,让学生齐读句子、指定学生朗读,引导单个学生逐渐脱离课本后只看地图,大胆得说出句子,并在学生诵读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语速、发音等。其次,让学生整理以动词开头的短语,补充动词短语的分类,拓展学生知识认识,如以动词开头的短语中,可将其分为动词+介词,look at…看,look like…看上去像,look after…照料;动词+副词,可分为动词(vi)+副词和动词(vt)+副词,前者如put on穿上,take off脱下,write down记下;后者如come on赶快,cone in进来,sit down坐下,stand up起立;其他动词组,look the same看起来一样,have a look看一下;look young看起来很年轻等。再者,让学生根据讲述确定本单元以go开头的短语类型,让学生思考go开头的其他短语类型。最后再次齐读。

5.创造运用

待宝藏整理后,学生不但获得了方位知识,且收获了多样化的动词短语知识,此时,教师要紧转话题,让学生继续寻宝:在黑板上画出本校位置,让学生寻找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并标注所经建筑,说出走法;借助学校内部资源,让学生在校内道路、建筑上张贴英文标识,提示路人方向。

三、教学反思

1.英语教学的校本化

教学应当在对学校环境、教材内容、学生水平、综合素质等进行调查评估后,优选教材内容,并确定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初一基础较扎实,整体水平较好,能够较为轻松的掌握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因此,本案例在分析本单元知识点后,将基础目标定为“掌握方位短语,学会使用带路语”,能力目标为“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情感目标为“培养学生助人为乐、敢于创新的精神”。因初中生思维活跃、好说好动,比赛教学方式可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集中性参与实践,因此,采用比赛教学方式。

2.优化教学课堂实践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教学中应当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以构建灵动、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采用以激情导入方式,提升学生英语兴趣;采用多元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关注学生表现,展开激励评价。

总之,英语教学要求关注学生说、写、思、创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以多元化的实践课程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我校英语课程建设必须参照国家课程标准,以本校实际为基础,以学生实际为立足点,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革课程结构,关注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多方面的支持因素,以最大程度上实现英语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永生.2006,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83-90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2—43).

篇4

关键字:基础英语课程;精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本文系青岛大学校级应用基础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鉴于基础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专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并且是衡量高校在教学和学术方面的水平的标准,因此,国内高校开始侧重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建设。自2003年开始,精品课程的建设就成为了所有高校进行教学工程的重要项目,并在“十一五”期间根据教育部的“质量工程”内容加大了对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改革力度。2011年,教育部又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工作重点,强调高校创建精品教学。因此,基础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将有有益于提高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

一、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众多,因而其公共课程多采用大班教学的模式,即不同专业学生共同学习。因此,大学基础英语课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1.教师存在错误的思想认知。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模式以“灌输式”为主,有些教师在授业过程未能清楚认识到教师的职责,只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未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温故知新,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维发散,并构建知识体系。

2.大学英语教材单一。大学英语专业的教材比较统一,注重英语知识,在口语、英语文化方面涉及不够全面,学习内容相对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在英语方面的综合能力。

3.教学设施缺乏。因为学校资金限制以及英语课程的固有教学模式,大学英语专业的缺乏较为先进的设施,课程多为投影仪或者静态文件,具有专业性和个性化的视频以及教学方式少之又少,不易提起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动力。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概念及内容

精品课程是具有高质量教学水平和教学特色的课程。而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为进行教学工程而实施的内容。它的教育方式先进、科学、教学质量明显,还能够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为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实现教学改革,需从六个方面进行。第一,建设优秀的教学队伍,人员稳定、教学能力高、教师结构合理。第二,建设先进科学的教学内容,其科研成果具有时效性。第三,建设优秀教材,无论教师自主编纂还是挑选国内外优秀教材,都必须保证其具有系列系。第四,建设完善的教学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可查询教案、大纲、参考文献、习题以及实验指导相关资料。第五,建设评价与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建设精品课程的积极性。第六,实验建设,实施新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提倡学生参与教学研究,参与策划性、综合性研究课程。

三、基础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

1.完善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模式。建设精品课程必须以理念为基础,而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因此高校必须完善其教学理念,改进其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白自身的职责,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成为学生合格的引导者和知识传授者。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运用科学性、特色性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必须立足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角度设计、安排英语教学的内容。

2.建设优秀的师资力量。根据年龄、知识等方面合理构建学校的英语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鼓励教师钻研新的教学模式,提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行教学工作。此外,学校还必须完善教材建设,丰富其教材模式,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以及内涵价值,从口语以及综合能力方面提高学生水平,保证基础英语精品课程建设顺利实施。

3.健全教学机制。为确保精品课程的建设,学校需要建立激励机制以及教学评估机制。合理且先进的教学评估机制能够准确反映精品课程的教学成果。通过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性和综合性评估,能为学校完善教学方式、管理提供信息。其次,激励机制即是对教学质量的肯定也是对教师能力的肯定,可提高教师积极性,有利于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

四、结论

随着社会愈加繁荣,对人才的要求也对相对提高,为了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高校必须不断完善其教育模式,在以知识为重心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英语作为高校必修公共课程,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根据实际情况,不但更新其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而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冀满祥.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件重大举措[J].高等农业教育,2005,(5)

[2]蒋毅坚.精品课程重在建设与示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

篇5

[关键词]课程性质 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 课程团队 考核模式 实践条件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08-01一、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课程建设状况概述

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学科不但是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是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多种语言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建设目标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课程建设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即是为将来就业和今后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的特殊性在于基础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有机整合,因此,英语课程建设的定位应该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材内容很多,有些教师还是觉得每一项内容都很好,哪一部分都不忍舍弃,因此对教学内容就没有了取舍,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书上的练习,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不够扎实

由于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造成的后果便是教师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教师便开始盲目赶进度,结果造成很多教学任务完成得不够扎实,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分层教学在课堂上体现得不明显

学校难以按学生程度进行分班的现实条件下,学生的基础良莠不齐,因此,教师对全班学生使用同样的标准,未设定教学目标时进行分层教学,会造成基础薄弱的学生听不懂,基础好的学生没有进步这样的结果。

三、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思路举措

(一)教学内容的建设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成绩不佳,英语基础普遍较弱,英语起点非常低,因此,基础英语课应从最基础的内容讲起,降低词汇量,简化语法和课文,逐步增加难度,重点放在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中职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所学的内容应在将来工作与生活中具有实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资源的建设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单纯的灌输知识为教学目的,而应通过布置各种贴近生活和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来组织教学。因此,学校应该具备丰富的教材配套资源,包括电子教案、录音、课件及示范课录像等资料,这些教学资源不但能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还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比如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能够非常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多媒体等资源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

(三)课程团队的建设

只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培育出合格的人才,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贯彻新大纲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有意识地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英语教师应注重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的语言交际的能力。再次,英语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以学生原有的英语知识作为基础,以教材上的教学任务为载体,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练习,来培养其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最后,英语教师要能充分且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文件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辅助教学,把教学信息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极大地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四)考核模式及实践条件建设

实践证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会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改革过往单一的评价方法。首先要在评价内容上体现创新,在测查笔答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适当加入对口语和听力的测查。其次,在评价方法上,也要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个方向上改革,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采用分层次测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公正恰当的评价。

我们应当积极研究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新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研究。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新教材的校本教研,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不断推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课。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发挥全体智慧,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开拓教师的教学思路,注意积累有形成果,共享生成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篇6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商务英语 课程设置 专业建设

理工科院校主要承担的是培养科技领域人才的任务。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人才需求的扩大和高校自身学科多样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很多理工科院校也开设了文科专业,商务英语就是近年来开设较多的专业之一。然而,此类院校倾向于重点扶持突出的理工科专业,文科专业一般处于边缘地带。因此,理工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较弱,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不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理工科院校如何建设商务英语专业,如何构建商务英语课程,如何找到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各类高校竞相开办商务英语专业的激烈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并获得长足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总体而言,理工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应着眼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寻找自身特色和优势,优化课程设置

理工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设置必须紧紧围绕“核心”“实用”和“特色”三大原则进行优化。此类院校师资力量有限,因此课程设置必须更加紧凑、合理、完善。

核心原则主要着眼于系统和基础,可为学生安排一些商科入门课程和商务英语专业应用较广的专业课程,如工商导论、商务知识导读、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等,让学生具备主要领域的入门知识,为以后在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实用原则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力求服务区域经济,输送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实际的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为符合这一原则,各类高校应密切跟踪研究当前经济动态发展,及时调整培养内容与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处于“绿色崛起”的发展进程中,作为绿色产业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北京与张家口市冬奥会申办火热进行中,因此相关课程如旅游英语、体育英语、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的开设就有助于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

特色原则主要依托理工院校的办学条件和背景,化劣势为优势,寻找“人无我有”的特色优势。之前人们简单地将商务英语对等于外贸英语,然而近年来对于“商务”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相关人士逐渐有了重新认识和再定义。除贸易方向的课程外,商务英语专业也逐渐开设了金融、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王立非教授曾经指出,商务指的是所有非私人的公务性活动。商务应包括贸易、营销、金融、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外事、科技等领域。从此定义来看,商务领域的外延范围较广,不能狭义地去理解,可以将以往被排除在商务领域之外的学科如工程管理等囊括其中。基于特色原则和对商务领域的重新认识,同时考虑到大部分商务英语方向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我所在的院校开设了建筑制图等选修课程,并拟在未来开设工程管理方向课程,对学生将来在此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大有裨益。

二、通过多种途径建设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是培养高素质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基础和保障。理工类院校中担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之前担任公共外语或英语专业语言课程的教师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转化而来,这些教师英语语言水平较高,但对商务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相对而言不系统、不深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为解决这一难题,理工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相关负责人应积极利用多种方式建设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将对现有教师的培养、提升与引进高水平、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结合起来。学校可以选派较优秀的专业教师到更高水平的院校学习、参加假期培训,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行学习研究或通过参加相关考试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同时考虑到专业课程对语言和专业知识两方面的高要求,较之单纯的语言课程和单纯的专业课程,教师需要投入更大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建议学校采取对复合型教师担任课程的课时量计算方面予以政策倾斜等方式,逐渐形成针对复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以期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此外,在人才引进方面,由于一些地区,尤其是较落后地区的理工类院校对较高层次的人才吸引力不大,因此校方更应灵活机动,首先重点以较优惠的政策吸引部分既有语言专业背景又具备较系统商务知识和商务领域实践经验的教师,其次是有一定语言能力及商务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的教师,再者是语言能力较强但对商务知识略有了解的教师。第一类教师是学校引进的重点人才,可以帮助培训后面两类教师和学校现有的师资,逐渐建设成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理工类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团队一般是由公共外语教学部发展而来,因此有些教师容易沿袭英语语言课程以讲解语言点和篇章分析为主的模式,所谓的商务英语专业课只不过是词汇领域和篇章不同。从事商务英语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应当明确此类课程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以语言为媒介传授商务知识。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将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通过以英语传授专业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高语言水平。

其次,对学生而言,许多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西方经济学等存在生词量大、专业知识因首次接触而较生疏难理解的难题。一些综合类院校的其他文科专业如经管等也开设类似的中文版课程,有精通该专业领域的中文教师,因此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旁听、选修机会,或者通过校内聘请相关专业教师为学生举行系列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在汉语情境中对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为之后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开展打下基础。而许多地方理工科院校受学校规模和专业数量的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类似机会。面对这样的客观条件,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引导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解决语言问题,同时为学生指定专业领域的中文参考书目,在课前或课后进行相关章节的阅读,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堂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也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不是一味追求课堂上以英语进行教学的数量和比例,而是始终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目标,将中英文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

再次,课堂教学不宜采用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主动参与其中。

最后,许多理工类院校中存在明显的重理轻文现象,由于得不到校方的政策倾斜和强有力的财政支持,此类院校中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环节相对薄弱。而对于商务英语这样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言,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对实践教学环节加以重视。由于相关建设经费的限制,理工类院校中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环节更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可以邀请从事商务领域相关工作的往届优秀毕业生进行座谈,为在校生答疑解惑,提供经验和教训等;也可以联系这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传帮带”,为他们提供实习的机会。当然,校方也应当对这些回馈母校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认可,以鼓励更多毕业生参与其中,形成一种长期的传统和文化。此外,学校还可以将通常应用于理工类学科的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建立项目设计实训模式。经费许可的条件下,学校应积极引进商务英语实训平台等,为学生的模拟实践创造条件。其他客观条件许可的话,校方应通过建立实习基地,试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理工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需要更多同行的参与和智慧。除去本文涉及领域,其他方面如教材的选择和建设,商务英语测试和相关资格考试的选择和规范等等,都是未来需要深入探索的领域。

参考文献:

[1]黄源深.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01(1).

[2]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16).

篇7

关键词:应用性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

酒店是旅游业的支柱,目前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涌入中国,酒店行业必然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持续发展。因此,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就是不可缺少的[1]。总结一些较为成功的酒店的经营经验,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人才是酒店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就使得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高校也产生了分化,形成应用性大学和研究性大学两大类别。应用性大学的办学定位为“面向大众,服务企业,应用为主”[2]。

一、应用性大学的教育现状

当今的中国社会现状是缺乏具备高素养高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英国《金融时报》中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大学培养出的毕业生的数量,而在于这些毕业生是否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如今的中国教育仍被传统的死记硬背所束缚,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导无条件盲目地听从而非创新,其中英语交际能力差和应用技能低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大学生所受的教育只重理论,缺少有针对性的实用教育,无法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中国教育急需要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高校应建立按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由于我国过去较为单一的高等教学模式,使得我国现在正大力建设的应用性大学大多脱胎于研究性教育。由于过去的惯性思维方式和相对滞后的教育体制,使得这些高校大多没能摆脱掉研究性教育的一贯做法,没有真正地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3]。反观国外的应用性大学的教育体制,可以发现应用性大学的办学模式非常成功,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该院建于1893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酒店管理学院的学校。该院一直坚持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全世界的酒店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素养高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毕业生在全世界上千家有名的高档酒店担任总经理,因此该校被赞为“总经理的摇篮”。因此我国目前正鼓励建设的应用性大学应以此为模板,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重新审视与规划,所设置的课程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目标。

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英语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应用性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课程模式,英语课程多为公共英语课程,使得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还是重语法轻交际,注重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而忽视交际所使用的英语口语和听力的训练。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工作的酒店一般为中高星级酒店。我国中高星级酒店所接待的客人主要是外国客人或海外华侨,而酒店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作人员是外国人。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工作中能流利地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但中高星级酒店的高级管理者认为,目前在酒店实习工作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且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已通过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因为各个教育行政机构对大学生英语的评价也是以四、六级考试的通过与否为主要标准[4],所以可以说这部分学生的英语也已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些学生在工作中却像哑巴员工,无法流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甚至因为害怕自己的语法不正确,而不敢和外国人交流。正在实习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反馈英语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甚至是那些英语成绩良好、已经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也反馈说,口语和听力差是他们最大的障碍。不能流利地运用自己所学的英语为客人服务使学生觉得非常棘手。有的时候只能与外国客人用肢体语言来进行交流。使得学生在面对外国客人时会产生胆怯的心理,不敢为外国客人进行服务。

三、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构想

应用性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应积极引进发达国家较为成功的应用性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为其办学的特色,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其办学的重点,不断改革教育教学的模式,从而提高其办学的质量。

(一)课程方面

应用性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应加大对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除了公共英语基础课程之外应格外加强对学生酒店英语交际能力的培训。对听力的训练应从新生入校开始进行。即英语听力课程应从第一学期开始设置。大一新生刚结束高中英语的学习,而学生在高中时期所学习的英语课程主要强化的只是应试性的英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缺乏听力和口语的练习。所以在第一学期开始设置英语听力课程能为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英语口语训练可以在第二学期加入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而这时听力和口语这两门课程可以合并为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强化训练,即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听力与口语是两门相辅相成的课程,说话人要在听懂对方语意之后,用英语流利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把听力和口语分成两门单独的课程来讲授,达不到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水平。这两门课程的结合会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以让学生做练习为主,课堂讲授为辅,鼓励学生多听多说英语,积极使用简单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必过分注重语法和句型结构,要敢于说英语,乐于说英语。应用性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还应积极开设双语课程,使学生更多更广泛地接触及使用英语,可以使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涉及到与酒店相关领域的方方面面,促进学生的英语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教材方面

应用性大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管理人才,因此要看重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就是说教材的理论必须是与实践紧密相连的,不能仅仅把重点放在抽象的理论知识层面上。相对而言,反观国外同类院校的教材则更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材就很好地展示了理论联系实践这一点。该校的教材一般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师的讲义内容,另一部分是学生的练习内容。讲义上的内容不全是抽象的理论知识,相反多是以实际工作的程序为主的实训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也不仅仅讲授讲义内容,而是主要带领学生完成练习。学生在做过练习之后,就基本上具备了具体操作的能力。所以说,国外酒店管理院校在教学中,相对于学术来说,更注重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多数教材都是由任课老师自己编写的。自己编写教材,自己讲解内容,可以将侧重点放在酒店注重的酒店交际英语能力上,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师资方面

目前国内教授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应届本科却从没有在酒店实习或从业的经验[5],并不了解酒店所需要人才的英语标准,甚至由于受到大学期间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对应用性大学的职业教育理解不深刻,容易出现只重视理论教学,重视英语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即忽视了英语的交际能力[6]。因此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利用校企合作,有计划性地将教师派往各个高星级酒店进行实践工作。将课堂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培养酒店所需的人才。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课程建设同其他非英语专业的理论性学科不同,它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构建。应该以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改革英语课程及教学模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为酒店企业培养更多具有较高市场价值和市场潜能的高素养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倪小丽.以市场为导向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278.

[2]张妙弟.关于北京联合大学办学思路的新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17):25-27.

[3]章晓盛.应用性大学课程设置改革探析:以饭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学刊,2005(7):81.

[4]林津石.高职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170.

[5]闫荣明.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G633.41

商务英语是一门非常注重实务性的英语课程,更加注重形式意义与功能的结合,达到以言行事的目的,尤其是对于中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来说,更应该将实务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突出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一方面是因为当前中职院校严峻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目前商务英语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的传授和讲解,而轻视了对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全面成长都是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中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根据专业需要和社会发展来定位课程,使课程紧跟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较快匹配对外商务一线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外语外贸专业群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并且辐射引领广东地区中职学校外语外贸专业群建设。

一、当前中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内容

当前中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中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英语兴趣不大;一些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学习没有目标,对英语的认识不到位;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老师主导课堂,缺乏创新和突破。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商务英语的教学建设:

1.切实加强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建设梯队。当前中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无法与时展相融合,依然用陈旧的方法方式去教育学生,这样教学效果就必然会大受影响,沉闷的教学内容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这样的问题,中职院校一定要做好商务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对本校F有师资的培养,优化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各中职院校应做好对应届毕业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对那些具有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年轻教师应予以引进,为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培养和选拔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师,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和教学名师队伍。

2.重视实践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中职院校的发展应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应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科学地设置教学板块,使之更能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真实性和实践性,与学生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息息相关。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让学生有实践的舞台,同时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解决,对学生的进步应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应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出发,不断发展和提升他们的实践水平,让他们体会学有所用的意义;同时教师应协调各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处理好内容的艰深与简易、普通与特色之间的搭配比例;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新的发展理念和教学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对课程内容进行改进。

二、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建议

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让中职院校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的语言能力,各单项教学要求应达到或接近高中的水平和要求;(2)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通过日常英语实践训练使中职院校学生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3)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和运作流程,具备宽泛的商务专业知识。了解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经贸合同、外贸函电与单证,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等方面的一般的商务理论和外贸事务操作。涉外商贸知识应着眼于实务,强调动手能力,知识范围以实用为原则,以便学生在将来的择业过程中能够适应不同岗位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增强竞争力。(4)指导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关商务英语证书,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例如LCCI商务英语职业资格证书是中国教育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引进的第一个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享有“求职的通行证”的美誉。我们可帮助学生通过相关学习取得此类证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5)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推进“三融合”(课企融合、课展融合、课证融合)“两中心”(外语外贸综合实训中心、外语外贸对外服务中心)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外贸企业真实业务、广交会等外贸展会活动、外贸职业考证三方面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融合。(6)培养学生能熟练使用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熟悉办公文秘的基础工作,能熟练操作传真机、扫描仪、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国际互联网。

三、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建议

在教学方法上,中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更实用的商务英语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构建立体化、多样化的教学创新模式,以实践教学为主,将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和整合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新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实用性、实践式的教学模式。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商务活动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通过这样的环节来训练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综合思考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中职院校的教师应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过去沉闷的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将详尽的教学内容清晰地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课程教学网站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网站上一些商务英语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去了解,从社会的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课程改革的道路是艰难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中职教师要不断学习,积极创新,持之以恒开展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先明,韩翠萍.商务英语专业与外贸型企业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5)

篇9

关键词:认知;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商务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商务英语学习者的数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院校进行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为了能充分有效实现商务英语课程的教育,让从事商务英语教育及学习者双方的最大受益,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商务英语的认知从根本上进行讨论。

一、国内外专家对商务英语的认识

在中西方不同的研究背景下,对于商务英语的界定,国内外专家众说纷纭。国内外专家对商务英语的定义或阐述总的来说分为三个角度:

1.从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的角度来看,商务英语属于一个教学概念,于是将商务英语视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商务英语应该在专门用途英语的背景上来认识。这是因为商务英语具有专门用途英语各个领域重要的共同特征:需求分析、大纲设计、课程设计、材料选择和开发。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其他种类一样,商务英语暗示对特定范围语言的界定,强调在特定情景下专门的交际活动。[9] (p.3)

(2)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可以称之为商务英语[8](p.7)

(3)根据学习者的不同专业,专门用途英语可以分为三类:科技英语(est)、商务经济英语(ebe)及社会科学英语(ess)。这种分类将商务用途英语(ebp)纳入到职业用途英语(eop)的范畴之中。商务用途同样属于职业用途,因此可以将商务用途英语视为eop的组成部分。

(4)商务英语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它有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汇用语、结构、文体风格等,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

(5)商务英语实际上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

2.从英语的功能变体角度来看,商务英语体现了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使用特点,于是从语言特征的角度把商务英语视为英语的一个功能变体,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内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

(2)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它并不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而只是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它是一种工作语言,一种交际能力的体现形式。

(3)它既有个别商务活动的专业性,又与社会大众所使用的普通英语息息相关。

(4)所谓“商务英语”就其语言本质而言就是在商务经贸领域内经常使用的反映这一领域专业活动的英语词汇、句型、文体等有机的总和。

(5)商务英语是商务话语诸因素互动过程的产物。商务英语所承载的是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等方面的信息,没有承载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等方面的信息的英语不能称为商务英语。

3.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来看,商务英语是商务背景、专业知识及语言运用三方面的综合运用,是为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服务的,于是将商务英语视为一个学科专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从学科定位来看,国际商务英语属于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下属分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2)国际商务英语,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或学科,在中国高校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存在。

(3)把国际商务英语看做是文学和经济学、管理学交叉的学科应当比较合适。目前对商务英语的研究多从英语教学和国际商务两个领域来研究,这充分显示了其跨学科性。

商务英语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国际商务人才而进行学科建设的,从事国际商务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需要通过专业训练才能培养出来。在国外,多数学者将商务英语归于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体系之下,将其看做一个语言本体和语言教学方法来研究,是为其他专业服务的英语教学体系。

二、专门用途视角下的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我们可以从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及分类上对商务英语有更深入的认识。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二分法,另外一种是三分法。robinson[11] (p.3-4)从时间的角度,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经历将esp做了细分,是为二分法;在这种分类方法中,esp被分为学术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eap)和职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 eop)。该分类的重要之处在于它对esp课程的专业性程度的影响。对于职业人士而言,英语是他们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一种媒介语言。课程的差异取决于学习者在其工作培训的不同阶段:就业前(pre-experience)就业期间(simultaneous/in-service)及就业后(post-experience),是否学习过相关的英语。因此,课程设置应该满足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

hutchinson和waters采取了三分法,将esp分为三个分支: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t),商务经济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es,ebe)和社会科学英语(english for social sciences,ess)。

三、商务英语的分类

作为esp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同其他esp分支有较大的区别。它既包含有专门用途内容又具有普通用途内容。前者通常和专门的职业领域相关,而后者是指能在商务场合中进行有效沟通的普通商务英语能力。因此,dudley-evans和 st john将其进一步分为普通商务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 egbp)和专门商务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business purposes, esbp) esbp的授课对象主要是缺乏工作经验的学习者。他们在语言学校学习此类课程,这些群体往往是以语言学习为目的而形成的,而非工作性质。虽然egbp也是以商务为背景,但其课程设计与普通英语相似,多是在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加上一般的商务背景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在一般商务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专业性不是很强。esbp通常是为有工作经验的学习者设计的课程,授课对象一般为从事某一商务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对本专业的知识比较熟悉。这类课程针对性较强,时间相对集中,常常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英语水平进行小班授课。dudley-evans和 st john指出esbp课程往往关注一到两项语言技能以及特定的商务沟通活动。此类课程通常针对商务沟通活动中的某些特定技能进行培训。如holden等人总结出的七项主要的商务沟通活动:接听电话、社会交往、做汇报、参加会议、谈判协商、书写信函、写报告。前五项涉及商务英语的口语和听力技能,后两项涉及写作和阅读技能。在esbp课程中,课堂活动的设计应使学习者能将其商务知识运用到商务工作背景中。

四、结语

国外多数学者将商务英语归于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体系之下,将其看做一个语言本体和语言教学方法来研究。与之不同的是,很多国内专家学者在认同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框架下的同时,将商务英语当做一个学科专业来研究。此种认识上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商务英语的概念源于国外,在国外,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为其他专业服务的英语教学体系。而我们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国际商务人才将其引进的,从事国际商务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需要通过专业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也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来研究商务英语,将商务英语看做一个专业,并结合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这是提高我国商务英语总体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黄伟新.论商务英语的语言学地位[j].现代外语,2000(增刊).

[2]林添湖.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三点思辨[j].国际商务研究,2004,(l).

[3]阮绩智, esp需求分析理论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明[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

[4]林添湖.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在中国[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5]王兴孙.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及要解决的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1998,(4).

[6]严明,冯莉.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7]dudley-evans,t& st john.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8]e1lis,m.& johnson,c.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9]hutchinson, t. &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篇10

关键词:国际化;本科全英语课程;建设举措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018-02

全英语教学是指使用英语教材而且教师以英语授课的教学形式,使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英语,同时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1]。高校建设全英语课程,是推进国际化进程,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求。而高校本科阶段全英语课程建设,则更有利于学生从基础阶段就将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阅读英语专业文献与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本文以武汉大学为例,探索如果有效建设本科全英语课程与本科专业全英语系列课程,发掘与培养高水平的本科全英语授课教师队伍,建立本科全英语课程激励保障机制,培育出既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又能满足国际交流学生修读需求的高质量本科全英文课程。

一、武汉大学本科全英语课程建设基础

2007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工作。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武汉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双语课程建设,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双语教学课程8门,数量位居全国第3;同时,学校也开设校级双语课程共144门,遍布武汉大学30个学院的相关专业。目前,部分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专业中的双语课程已达到较高比例,如数理金融国际班双语课程已占该班课程总数的51%,中西比较哲学国际班双语课程已占该班课程总数的23%,中法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双学士学位试验班专业基础课双语课程比例达到33%,生物技术类专业基础课双语课程比例达到26%,世界历史试验班专业基础课双语课程比例达到17%。为保证师资水平,学校一方面充分发挥出国留学人员的作用,选拔出一批有过长期出国经历的教师组成双语教学骨干队伍,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开展双语教学教师培训,设立双语教学教师出国培训专项经费,择优选拔、重点资助了48名在教学一线开展基础课双语教学、英语基础好的中青年教师前往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课程研修。本科双语课程的广泛开设,为本科全英语课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储备了大量优质师资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武汉大学本科全英语课程建设举措

(一)开展前期调研。

为保证学校本科全英语课程建设质量,武汉大学教务部于2010年下半年面向全校各院(系)下发了《关于开展武汉大学全英文教学课程调研的通知》(武大教函〔2010〕069号),重点调研了各学院(系)实际已自行开设的本科非语言类全英文课程的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学分及课程负责人姓名、职称、国籍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汇编并印发了全英文版的《武汉大学本科全英文教学课程简介》,分学科详细介绍了分布于我校22个学院(系)共115门实际开设的本科全英语课程,为本校及国际交流本科生选修全英语课程提供了有效参考。

(二)做好制度保障。

为确保课程建设分步展开、有序进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切实保障本科全英语课程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校在《关于印发的通知》(武大教字〔2010〕26号)中明确指出,为了指导学院(系)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分年度建设本科全英语课程。在《武汉大学“985工程”子项目——人才培养国际化推进计划(2010-2013年)》中又进一步强调,在现有本科双语课程基础上,大力推进本科全英语课程建设。2011年3月14日,学校下发《关于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武大教函〔2011〕010号),作为子项目之一,学校正式立项建设本科全英语课程,申报范围面向全校所有院(系)非语言类课程,涉及三个领域:1、反映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专业基础系列课程;2、反映学科发展前沿,拓展学生科研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专业系列课程;3、传播中华文明与文化,展示中国改革发展与经济建设成果的通识课。同时,明确要求申报课程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

(三)培育优质师资队伍。

篇11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027-03

作者简介:贾秋仙,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法。

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1]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此计划有四大战略重点,其中之一就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要落实好“卓越计划”,相关学科与课程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国工程教育毕业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偏低,其英语水平是制约他们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更新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是所有大学英语人面临的新课题。

一、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培养要求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普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本科层次的“卓越工程师”的外语培养,要考虑国际化培养要求与行业化特殊外语要求两大特点。

1.国际化培养要求

根据“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应该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1]显然,国际化培养是进行“卓越工程师”外语教学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特定要求,而真正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国际化培养,其必要的手段便是英语。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以普及型、通用型内容为主。卓越工程师的英语教学要解决的是: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增进知识、扩大视野,加强对外国语言以及文化的了解,并以语言为工具了解世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更广的掌握和应用。

2.行业化外语培养要求

除了国际化要求之外,“卓越计划”还特别强调“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为特定行业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对外语的具体要求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1]显然,卓越工程师在外语要求方面一定要结合行业需求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能进行技术沟通与交流、适应行业外语需求的高级工程人才。也就是说,不同行业的卓越工程师在英语教育方面应该体现其不同行业的需求特色。[2]

二、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构建

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行业化,使大学英语的教学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以往的围绕着单元主题教授词汇、语法、篇章理解的教学满足不了行业化的需求。

1.构建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课程的理论依据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3]如何改进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各自不同的发展需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拓宽知识、提高素养,成为大学英语教改的又一个新的课题。《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第三部分的课程设置中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3]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大学人才英语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大学英语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和人才英语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大学的人才英语培养目标是对培养对象在英语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的理想预期,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则决定了培养对象所能具有的英语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决定了教育理想能否成为教育现实。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一项关键任务。

2.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

“卓越计划”强调工程教育要面向世界。这一方面要求培养熟悉当地国家文化和法律,具有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化工程师。为了突显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提高素质涵养、满足国际化需要,根据温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学生生源的语言水平高低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先后构建了由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结合类一体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其中综合英语类属于通用型英语,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不足之处是它重视单一的英语学科知识点的学习,很少涉及工程实际应用和多学科知识应用。语言文化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致力于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获得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专业结合类”是与工程教育特定专业相关的、符合行业化外语培养的要求的课程。这一体系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服务和满足学生生活以及工程师职业需要的特点。这五大类构成了一个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体系。

我校首批“卓越工程师”改革试点的三个工程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网络工程”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在各自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方案》中对本科层次工程师培养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其中第五条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一门外国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较熟练阅读工程专业领域的外文书刊和其它技术资料的能力,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在技术与工作层面进行国际化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就是要服务“走出去”战略,为工业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这就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师。要具有国际视野,首先要通过努力学习和参与各种交流活动,广泛涉猎和熟悉世界各国历史、文化、艺术、风俗等,来开阔和丰富自己的眼界,进而放眼全球,批判地吸收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要具有深刻的国际眼光,善于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洞悉世界风云变幻的实质;要具有正确的国际视角,能够清醒审视和质疑西方媒体的舆论导向,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4]

以上“卓越工程师”的能力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共性,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辅以实现。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与实施“卓工”计划学院的学科教师合作,共同开发面向“卓服工”、“卓网工”和“卓机自工”培养的大学英语专业结合拓展课程,面向12级“卓工”培养共同开发了《计算机网络应用英语》、《卓越机电工程英语》和《服装专业英语导读》三门专业结合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进展顺利,深受学生好评。

三、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创新师资组合

面向“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数量多,而且专业多元性,英语教学要从整体上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复合型英语教师是“卓越计划”对英语任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它要求教师既具有英语学科知识与技能、英语教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的学科知识也有涉猎。教师素质是面向“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试点专业的专业性很强的内容,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英语教师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借助于专业教师的力量。办法之一:英语教师加入“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的教学团队,定期与专业教师一起集体备课,可以解决一部分与专业有关的难题。办法之二: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与“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的教学团队打通,只要英语教师需要,试点专业的教师可以随时走进英语课堂,解释与他们的专业相关的内容,随后离开,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与其它学科教学团队的这种动态交流和互补,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又能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英语能力向专业职场的方向靠拢。这种创新师资组合,营造了知识互补以及教研互补的立体教学氛围,能在教研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践证明,此办法可行。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大学英语教学,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大学英语课程必须依照“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优化课程体系,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

[2]庄起敏.“卓越工程师”英语教学方案研究[J].时代教育,2012,(8).

篇12

关键词:大学英语 通识教育 课程建设

一、引言

通识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近年来,通识教育也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学者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欧洲,通识教育的主张已经提出了一百年多年,人们已经对这种争议提出了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当然,同时通识教育的教学也会面临着自身的挑战和改革,其进一步广泛得到认可的同时也面临着进行全面发展的问题,也正是因为此种原因,得到了更多的关注[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处于普及阶段,当前的重点已经转移到调整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面,目的是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2]。如今,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实质上也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现有的大部分院校存在的英语教育内容太窄,在对学生人文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体现得不太明显,对于人才规格的要求也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在这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问题的前提下,大学教育的本质也与通识教育本身慢慢远离。重新审视我国大学培养人才的教学观念,对于提高我们对通识教育的认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研究不是孤立的,我们应该从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出发,提出有效的措施,来改革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和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1.通识教育与大学通识课程的理论概述

当前,通识教育被普遍认为是构成高等教育的一个部分,从其的性质来看,也就是指非专业的教育部分,它与职业教育一起构成了高等教育,这里所说的通识教育应该是一种对于全民的教育,站在高等教育水平角度来看,通识教育指的就是对所有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学生们的教育。再从通识教育的用途的角度来看,本文中所谈的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就是把学生们培养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成为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的人的教育,在学生生活的方面,应该重视通识教育,其要求的重点就是对人的生命,道德,理性,情感等的和谐发展,总之,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其教育的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所不能比拟的。本文所认为的通识教育,是不直接的为将来的职业教育的未来专门做准备的,所教授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是不带有功利的目的的学习[3]。

2.通识教育课程的涵义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全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并不是针对特定的领域的,而是一种知识的综合性的集合,因此一般来说,通识教育课程,一般都会体现出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得以提升,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学会能够多维度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达到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发展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课程设置和内容不合理

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大学英语偏向于以知识为基础的英语课程,教师大都注重传授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虽然经过了近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各高校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也进行了比较多的探索,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英语的建设日益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和学生诟病最多的大学课程之一。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在于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单一,主要侧重于语言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缺乏多样化跨学科的选修课程,造成了大学英语课程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情况;同时,选修种类少造成学生的选择性差,学生无法形成自己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而且,课程的内容方面也没有体现综合性和多样性,往往不符合学生学习系统性的要求,因此也很难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导致大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的满意度较差。这些都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

在对大学课程的改革中,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被广大教育工作普遍接受,通识教育下的大学英语课程[5]。

建立开展通识教育理念是通识教育开展的前提。目前,大学教师和学生的通识教育理念是模糊不清的,往往是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混乱,校的,因此的效果。通识教育的,教师和学生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人生的任何通识教育不仅是一个概念或教育理念,也是教育的一个新境界。因此,通识教育的体现在一般的教育,每一个主要的课程改革,同时理念大学英语课程的方向,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上而通识教育属于高层次的需求,它可以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新形势下,与通识教育结合。

结论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建设进行新的改革,以在适应社会和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新的需求。通识教育的理念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涉及到大学英语的通识教育课程具体的建设和实施的方面,却是一个实行起来很艰难的问题。大学英语的教育工作者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理念,从国内外的实施经验中获取有益的启示,使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欢,并且终身受益的大学课程.

参考文献:

[1]隋桂岚,李冰冰,倪锡英.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思考[J].2012(4).

[2]蒋洪新.大学的通识教育与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3(6).

[3]郭志斌.需求分析与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教学研究,2012(9).

篇13

【关键词】艺术院校 大学英语 课程建设 思考

目前,世界的发展注重全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以及加快进行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而中国要想发展,就必须尽早融入到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建设中,这对艺术院校大学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国际文化和经济形势,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从纯粹的知识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英语作为世界通用性语言,艺术院校大学生要给予高度重视。熟练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并尽将其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已经成为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所必须考虑的问题。艺术院校一定要从根本上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对素质教育给予正确的认识和关注。首先要认识到需要培养何种人才的问题,然后再考虑怎样培养的问题。唯有此,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时展需求,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艺术类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在艺术院校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以学生的专业课为主,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英语教学,再加之在艺术类专业招生时,文化课的要求就比专业课要低,因此导致了艺术类院校英语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后,也没有对英语学习有足够的重视。由于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诸如表演、美术等艺术类的专业与英语并无太大关系,因此英语学习的好坏并不会对学生专业课造成多大影响。相反,如果专业课学习成绩不好,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问题。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它直接导致了我国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偏低的状况,而且高校对于英语教学的忽略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二、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重视英语课程体系模块化的构成特点

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一般具有层次化、模块化、系列化和网络化的特点。基本上,所有课程内容的设计都可以进行灵活选择、组合,以便于艺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点来对组合进行灵活选取。模块化构造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基本可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习需求,因为同一个内容可以根据需求设计出不同难度的模块和层次。总的来说,包括简单模块、提升模块、高级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有效安排学习目标和任务,保证学习的成效。模块化构造还可以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水平有清楚的认知,提高自主性与选择性。

(二)重视基础英语教学,探索专业英语教学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可以包括三个类别,即普通英语/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和ESP教学/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大部分专家认为,高校普通英语教学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取消,因为有很多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有限,日常英语交际的综合运用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艺术院校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时,需要设置基础英语教学,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通常情况下,艺术专业学生往往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艺术专业课程上,而对英语缺乏系统的学习。此时,艺术院校不能完全照搬一些综合性大学的英语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时展的需求和学生特点来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同时对本校已有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改革和完善。近些年,一些艺术院校结合本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的需求开展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分析,对课程和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和完善。其中,《艺术学院大学英语基础教程》是对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尝试和实践。另外,一些高校教师也对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都希望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适当改革,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

(三)进一步推进艺术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艺术院校大学对专业英语的教学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在进行英语课程建设时,有条件的学校要注重与学科专业相结合,并将其尽早提上日程。为了更好地激发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在专业学习和英语教学之间建立良好的衔接,从而更好地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并将其顺利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际上,全世界很多艺术院校都将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点放在专业英语课程上,并设有本校的英语课程建设和研发中心。在亚洲,中国台湾和日本等艺术院校也进行了专业英语教学。中国香港地区的一些艺术院校,非英语专业教学都开展了专业英语教学。而我国内地艺术院校也积极、努力地进行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国际对艺术专业综合人才的需求。但是,基于艺术院校师资力量和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可以先从艺术院校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开始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然后逐渐扩展到所有学生,以更好地满足我国对该方面人才的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院校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时,需要根据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和专业背景来开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进而推动我国艺术行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苹苹.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0).

[2]兰岚.试论新课程观下艺术院校大学英语的教改之路[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2).

[3]吴莉.对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思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 (10).

篇14

论文关键词:社会需求;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1987年开始推行以来,就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产生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耗费在英语上的费用不仅大大超过其它课程,而且耗费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也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其它课程。多年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度成为许多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一个目标。高职高专由于一直走“本科压缩型”的教育模式,加之社会对四级合格证的认可,学生过级率成为衡量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但学生毕业后真正称得上英语“过关”的人却为数不多。即使那些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实用写作能力亦不容乐观。因此,2004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CET改革项目,自2005年6月起,四、六级考试成绩采用满分为710分的计分体制,不设及格线;成绩报导方式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考后向每位考生发放成绩报告单,报告内容包括:总分、单项分等。从试题形式来看,新CET4减少了多项选择题,增加了主观题型,改革后的测试内容和题型不仅更丰富,而且更全面地考核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试题内容来看,听力理解的分值由原来的20%增加到35%,增加了长对话理解,复合式听写也成了必考题;阅读理解增加了10%的快速阅读,而总的分值从原来的40%降低到35%;词汇部分由传统的单词和语法部分转变为仔细阅读中的选择填空,用来考核学生篇章语境中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另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仍将与笔试分开实施,继续采用已经实施了多年的面试型四、六级口语考试(CET—SET)。同时,考试委员会将积极研究开发并适时推广计算机化口语测试,以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规模,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考试改革的方向是在保持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同时,使考试最大限度地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即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引导师生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更准确地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以体现社会改革开放对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从而使高校英语教学更加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这种理念不仅为本科院校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更有效地评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必将会对今后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项目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课程建设中教学理念的转变

1.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上的转变

对比以往的高职高专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未被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这一弊端在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从而导致高职高专层次培养出的英语人才缺乏特色,缺乏竞争优势,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基于上述问题,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明确了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将以往的“以本科教育为标准,重视学术性人才的培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这恰恰与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导向不谋而合。过去,高职高专教师对“人才培养目标”概念模糊,只是机械地按课时、按教材授课,虽是科班出身,但绝大多数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缺乏对社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语言能力的了解。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多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主要停留在词汇、语法层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法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考试项目皆缺乏对学生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策略未能得到充分挖掘,重新定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势在必行。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趋势,即以社会需求为基准,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听说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加强交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专业与语言的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为改革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2.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播单向地由教师指向学生,只注重教学的终端效果,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合作和互动相当有限,学生之间也缺少必要的合作和交流,从而无法保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传统的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片面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语言技能的培养,极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了真正体现“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转变“把英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点,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尺子”的传统观念,充分意识到“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应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重点应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来,逐步建立“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教师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3.对“语言环境”认识上的转变

以往广大英语学习者认为,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很多人为了学好语言不惜花费重金出国深造,究其原因,是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不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长期忽视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忽视语言环境的创造,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学内容,无论从学校还是课堂都无法获得良好的语言环境。为了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彻底改变对语言环境的认识,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不仅大力提倡英语授课,而且开设第二课堂,比如开放语音室、开发语音室的多种用途、创办英语角、开设英文电台、鼓励学生收听英文广播、观看英文电影、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等。

二、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1.课程设置的改革

传统的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英语教育占据了几乎全部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出既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又具有熟练的外语实际应用和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设置中还应包括语言技能的训练、语言交际能力的实践及专业与语言的结合,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运用英语阅读专业资料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处理职场的相关业务的能力。因此,在新的课程设置体系中,笔者认为可减少基础性课程的学时,增加专业英语课学时,或增设选修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培养学生职场和专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而传统教学使绝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于按照教材的内容编排按部就班地讲解,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当前的高职高专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普遍缺乏趣味性、思想性、实用性、科学性、多样性等特点,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鉴于此,教材编写者应转变理念,在设计教材体例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大听、说语料,根据工作、生活领域设计不同情境,增加应用性课堂练习和语言实践活动,尽可能地为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思想性的、符合学生知识面和智力水平的,并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实用性强的语言材料。当然,一个成熟的教师除了应对教材的编写理念、设计体例非常熟悉外,还应能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讲解方式甚至补充新的材料,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案,而不应过分依赖教材。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作为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必然要求相应的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所以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面对多样化的教学法,英语教学要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实效。在授课过程中要努力将传统英语教学中以老师为主导的“一言堂”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为学生设计大量的参与性活动,使外语课堂成为绝大多数学生语言实践的最佳场所。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教师讲解、组织为主导的“team—work”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4.考试内容的改革

为了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内容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首先教师可单独设置英语口语和听力测试,测试方式可灵活多样,或用讨论式,或用辩论式和交谈式;其次,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学期末考试成绩里可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平时成绩可以占30%至50%,从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外,在书面考试内容中可增大实用文体阅读、写作和翻译的比重,可以允许学生考试时携带英汉词典,这样,学生就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