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趋势范文

宏观经济趋势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宏观经济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宏观经济趋势

篇1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结束,会议宣布在2010年政府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此次经济会议召开的前后,很多分析都含有比较强的乐观气氛。我们的分析希望提供一些不同的角度。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较快的经济发展,较多的就业机会和相对稳定的物价水平。而达到较快经济发展来自四个主要的推动力。首先是居民的消费,第二是企业的投资,第三是外部的需求(以净出口为代表,净出口等于出口减进口),第四是政府的消费和投资。

长期的观察和理论分析都认为,居民消费是一个稳定增长的经济变量,它主要决定于收入的增长。一些分析认为,中国的消费和储蓄、投资之间比例失调,存在结构问题。其实目前这种结构形成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因为这种结构是居民决策的结果,不是政府的力量可以改变的。政府可以通过减少税收来增加居民的收入,从而提高消费,但这在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不容易做到。

企业投资是波动较大的变量,利用投资的高速增长,可以达到较高的增长。但是中国目前面对的问题是投资过多,生产能力过剩,企业投资减少。由此2009年实施了财政刺激政策,加大对“铁公基”领域的投资,以前10个月的数据为例,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2.6%,铁路运输业增长87.5%,道路运输业增长50.7%,可以看出这三项的增速都高于整体增速(33.4%),因此其他部分的增速必然低于整体增速,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7.7%。

除社会效益外,这些投资也会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但投资回报较低。虽然有一些银行的资金配套,但目前还看不到建立在投资回报基础上的政府之外的投资大规模展开。财政刺激政策的本意是通过本身的投资将经济推出低迷,最终带动企业的商业投资恢复正常,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目前看来这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010年的外部需求从净出口的角度分析,可能会比2009年好。2009年的净出口比2008年的净出口下降,对于经济增长是拖后腿的作用。但在2009年净出口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2010年可望有所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样问题的关键即在于2010年投资的增长是否会比2009年低,如果能够维持2009年的增长速度(30%左右),而净出口产生带动经济的作用,则2010年经济增长可能要高于2009年。如果2010年投资增长的速度减缓,而净出口带动经济的作用能够抵消上述投资的减缓,则经济的增长会和2009年持平。但如果不能抵消投资的减缓,则2010年的经济增长则是一个悬疑。

投资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快速增长的因素,首先是财政投资的力度,一般而言,财政刺激政策到执行的后期都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最近,哈佛大学教授罗果夫和马里兰大学教授莱因哈特完成了一本书(This Time Is Different: Eight Centuries of Financial Folly),对过去800年来全球几乎所有地区的66个国家的主要金融危机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果。该书发现,以二次大战后的历史为例,危机后,政府债务平均增加幅度是86%。政府债务激增主要是由于经济衰退的持续导致了税收的减少,同时亦 由于刺激经济的巨幅财政支出。

篇2

在此我们不对金融危机做全面讨论,本文将根据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只就所涉及的变量来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未来发展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及产出的影响

金融动荡影响美国投资、消费、就业、居民收入,继而引发世界性经济衰退,据世界银行、IMF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最大增长率为0.5%.

(l)中国宏观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又称作对外贸易系数,通常指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占本国GDP的比重,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同时又折射该国经济对全球市场的依赖程度。外贸依存度又分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则反映一国经济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依赖程度,进口依存度反映一国经济对外的开放程度。表6一n反映了1990一2007年间我国宏观经济对进出口的依存关系。数据显示,随着我国稳定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宏观经济与国外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2.64%上升到2007年9.37%。这表明我国国民经济与外部经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我国市场也逐步对外开放.

与此同时,这个较高水平的外贸依存度也意味着我国宏观经济要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制约。和进口相比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更为重要,因为出口总额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的需求,也就是依赖于世界经济增长状况。当前由于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增长率迅速下滑,大大降低了国际市场需求,从而使我国的出口出现较大的困难。从2008年10月开始,我国进出口净额开始下滑,10一12月月环比增长分别为一9.05%、一14.24%、一3.45%,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世界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显露出来,见表6一12.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存在较大依赖性,出口己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高达24.1%。而本文对宏观经济基准方案预测也显示出,未来我国要保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必需加大出口. 在金融危机形势下,面临着世界经济增长率的迅速下滑,我国出口产品需求下降,在假定消费、投资、进口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出口总额的VEC模型和假定各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0.5%,可以估算出,2009一2012年,我国出口总额(按1990年价格)分别为42105.68、40682.5、37398.77、35446.47亿元,比基准方案分别减少了9446.63,18802.67,31239.57,43753.35亿元。外贸出口需求下降减少了我国2009年GDP的产出,必然放缓当年的经济增长率,进而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外贸依存度的负面影响,外贸依存度高一方面意味着一国经济开放程度高、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能力强;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一国经济的独立性下降,经济运行风险大,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

(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吸引外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政策,外商投资既缓解了建设资金的短缺,又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通过外商投资,我国利用外资方式由对外借款转换到外商直接投资,随着利用外资规模逐渐扩大,外资加大了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了经济增长,外资已逐渐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因素.

1990一2007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从102.89亿美元已增长到2007年的783.39亿美元(当年价格),按当年人民币名义汇率换算,占我国总投资比重先从1990年的7.29%达到1994年的18.31%的高峰,此后比重逐步下降,直至2007年的5.35%.

金融危机引发我国投资需求的降低,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宏观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12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562家,同比下降25.7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9.78亿美元,同比下降5.73%。;今年1一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61家,同比下降36.8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3.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23%;2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65家,同比下降1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33亿美元,同比下降巧.81%.

篇3

“正确的价格有利于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故意压低价格,反倒对国家、对百姓都不利。”鼠年到来前夕,茅于轼在家中接受《新财经》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宏观经济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消费下降、物价上升、外汇储备过高、房价高企、股市泡沫等,都与基本价格信号被扭曲有关,与国家的政策规定有关。他认为,价格的扭曲必然引起宏观经济的扭曲,如果国家不能通过宏观调控及时而果断地纠正,最终难免造成大的经济震荡。反过来讲,只要纠正价格扭曲,理顺经济关系,当前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公平竞争

才能产生正确的价格信号

《新财经》:您一直讲价格是经济生活的地心引力,经济运行必须依赖正确的价格信号,没有它,经济世界就会陷于灾难或混乱。

茅于轼:对。

《新财经》:那么,您认为正确的价格信号应当如何产生?

茅于轼:非常简单。在市场中,有许许多多的生产者和许许多多的消费者,各方都追求自己的利益。生产者想卖个好价钱,越贵越好;消费者想买一个低价格,在这样一个信息很充分的环境下,通过公平竞争和自由选择产生的价格就是正确的价格。

但是,也有例外,就是没有竞争。有很多商品没有“许许多多”的生产者,只有一个,价格就产生不出来了。这类商品的价格就需要各方面监督,首先是政府,政府要核准,我们国家这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垄断部门有超额利润,服务并不好,可是钱赚得特别多,内部职工的待遇也很高,奖金也分得多,这就是一种价格扭曲。

价格信号引导着经济的运行,价格代表着个人自由、自发秩序和市场制度,所以,政府和百姓都应该接受价格配置资源的道理。

《新财经》:更具体地说,哪些领域的价格被扭曲了?原因是什么?

茅于轼:凡是垄断的,都有扭曲。比如,邮政、电力、电信、铁路等,或者太低,或者太高。铁路春运不涨价,就是太低了。

而马路上卖烤白薯的,它的价格肯定是对的,它有许多生产者、许多消费者,它的价格不能是错的。

投机缘于投资渠道太窄,

民间金融应大大放开

《新财经》:您认为股市表现的价格是正确的吗?

茅于轼:它看似是充分竞争的,有买有卖,但问题是很多买卖是出于投机。

《新财经》:您不是也认为投机能创造财富吗?

茅于轼:我的说法是有条件的,就是投机的人很少。当投机的人比生产者还要多的时候,投机不但不能创造财富,还搞乱了整个市场。

《新财经》:投机多,是不是也说明市场的力量发挥得更足了?

茅于轼:不是。投机的人多太,是由于大家投资渠道太少,钱没有地方花,银行的利息赶不上通货膨胀,为了保值就买股票。如果有其他更好的机会赚钱,一年能赚10%,人们就不一定买股票了。

《新财经》:现在房价很高,这也是投机行为导致的结果吗?

茅于轼:如果生产者生产房子消费者买房自己住、或出租,一点问题都没有。现在来了一批投机者,他不造房,就是买房子,买了以后再卖,你看到很多房子都空着。空房越多,说明投机越多,市场就被搞乱了。

《新财经》:这种行为是否应该打击?

茅于轼:不能用打击的方法,而应该疏导。大家如果有钱,不一定要去买房,可以去做别的,比如放贷,即使10%的利息,也是有人会要的,因为很多人在银行贷不到款。如果贷款能稳收10%,干吗还去买房子?

《新财经》:但国家现在不容许。

茅于轼:所以,问题还在金融市场。现在大家有很多钱,每天都在贬值,人们为了保值,觉得买房子比较好,就把房价给买上去了。

《新财经》:您认为民间借贷,国家是不是应该放开?

茅于轼:应该放开,应该大大放开。民间集资,对于经济有很大的帮助。民间集资发达的话,就不会有房地产的暴涨,也不会有股票的暴涨,资金就有地方流动了。所以,只要民间集资一放开,房价马上下来。

《新财经》:国家为什么不允许呢?

茅于轼:怕出乱子。因为它不是一手交货,一手交钱。民间集资一手交了钱,也就是拿个收据,说现在收你多少钱,将来什么时候还,利息多少?这张纸能不能起作用?谁也不知道。

《新财经》:由您本人发起的山西临县龙水头村扶贫基金项目目前运行如何?

茅于轼:我们做十五年了,老百姓对我们一直很信任。

价格管制是愚蠢的,

治理通货膨胀应干预货币

《新财经》:对于政府临时干预价格,您怎么看?

茅于轼:(笑)这个最愚蠢了,是完全错误的,《价格法》也没有这一条。物价上涨是货币问题,你管住货币就行了,管别的没用。钱少了,钞票感觉稀缺了,通货膨胀就压下来了。管价格,既不公平竞争又没有了,价格就被扭曲了。后果是,投入的多,产出的少,通货又进一步膨胀啊。

《新财经》:国家应不应该通过宏观调控来干预?

茅于轼:不要干预价格,跟货币有关的要干预,比如利息率。利息率完全应该涨,现在还不到8%。

《新财经》:应该涨到多少?

茅于轼:肯定在10%以上。

《新财经》:前不久,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报告称,2008年中国CPI的涨幅会更大,达到6.5%甚至7%。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已经到来?

茅于轼:我估计今年CPI会比去年高。我认为通货膨胀已经到了,但没有结构性不结构性的。

目前的通货膨胀势头是过去好多年积累下来,现在马上消除很难。下猛药的话损失会很大,只能下缓药,这就需延续一段时间。

《新财经》:您所指的下猛药是什么手段?

茅于轼:下猛药就是控制货币的发行,提高银行的利息率,砍掉一些基本建设项目。下猛药,通货膨胀可以很快降下来,但损失也会很大。

《新财经》:到底有多大?

茅于轼:1994年下了一回猛药,那时候,房地产、股市刚刚起步,房地产泡沫破灭造成大量的烂尾楼。到现在,海口、北海、湛江、惠州还有大批的烂尾楼立在那儿呢。

所以,现在没必要下猛药。因为那时候通货膨胀已经达到了24%了,现在才7.1%。

《新财经》:下缓药,怎么个下法?

茅于轼:就是控制货币的发行,压缩贷款,提高银行的利率。

《新财经》:这跟下猛药差别不大啊?

茅于轼:有点差别。比如说工资不增长、商品价格不许涨,猛药会有要求,但缓药没有。

现行汇率“损人损己”,

可一次调至6.5以下

《新财经》:您曾表示现行的汇率是“损人损己”的,这个如何理解?

茅于轼:一个好的外汇价格应该是利人利己的,如果偏离这个价格,就是损人损己。我们现在的价格就是损人损己的,害了美国人,也害了中国人。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出口太多,把美国人的生意给抢了。出口那么多,外汇储备已到15000亿了,这是非常危险的。这不就成损人损己了?

《新财经》:那应该如何调整呢?

茅于轼:三年前,我就呼吁人民币升值,调整汇率。

《新财经》:现在不也一直在升吗?

茅于轼:速度太慢了,如果当时升值幅度大一点就好了。

《新财经》:那汇率调到多少才不损人损己呢?

茅于轼:一次调到六点几。

《新财经》:具体是多少?

茅于轼:可能6.5以下吧,这是我的猜想。

《新财经》:那岂不又成了一剂猛药?

茅于轼:对。就算是猛药,你也非吃不可;你现在不吃,将来吃的猛药比现在还猛。

《新财经》:可这一调得付出多大的代价?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调控;市场泡沫;失业率

引言

2008年不约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中国出口减少、外需降低还造成中国失业率上升、中国增长明显变缓。2年过去了,但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仍然存在甚至持续,我们姑且把现阶段成为“后危机时代”,探讨我国近期采用什么宏观经济政策同样很有必要。

一、金融危机概述

(一)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二)金融危机的分类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三)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国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7%。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这次次贷危机是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导火索。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从金融危机开始爆发的2008年开始,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3%,低于2007年大多数月份的水平,2007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8%。

从公布的经济增长的数据来看,2008年GDP增长为9%。首先,2008的9%,与2007的13%相比,相差4个百分点,跌幅之大很少见。一个大国的经济,在上下年度之间,增长速度一下掉4个百分点,这个跌幅震荡程度是很强烈的,这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应该说是很深刻的。其次,如果和近5年比,2003―2007中国平均经济增长的速度是10.6%,下降了1.6个百分点。200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明显地低于近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最后,和改革开放30年比,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0年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是9.8%,2008年是9%,低了0.8个百分比。可见,2008年中国GDP9%的增长速度,和上一年比跌幅之大很少见,显著低于近5年的平均速度,甚至低于30年来的平均速度,这是值得我们的关注和思考的。

(二)经济增长变缓导致失业率上升

经济增长进入下行周期,或者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它带来的问题可以说是全面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失业的问题。中国的失业问题,具有长期的战略性质。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的供给有三个世界第一:一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的存量,我们有七亿多的劳动力;二是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的年度增量,每年新增劳动力大概是一千二百多万人;三是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蓄水池,有大量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的深入,我们绝对的和相对的劳动力的需求都在减少。中国的工业化,一般加工工业和制造业革命基本完成,正在朝着工业化的后期转型,投资的资本密度越来越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是相对的和绝对的减少。这就是技术进步,就是资本排斥劳动。可见,中国的就业问题,无论是从劳动力的供给来看,还是从劳动力的需求来看,这个矛盾都是非常尖锐的,长期存在的。为解决这个矛盾,也要求中国经济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在长时期里要保持比较高的速度。没有比较高的速度来支撑的话,就业问题的解决就缺少必要的经济基础和平台。所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一旦明显下滑,所带来的最突出的社会矛盾首先就是失业问题。

(三)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需降低

2009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

(四)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巨大

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使企业大量倒闭。

(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我国的经济结构确实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也早已采取措施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比如说限制“两高一资”企业的投资和出口,适度降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商品出口退税率等。然而,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涉及到新技术、新市场的开发,更涉及到就业市场的稳定。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打乱了我们既定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步骤,一些原本兴旺上升的行业形势大变,企业不断破产,失业人数尤其是农民工暴增,迫使我们不得不逆转政策导向,保就业、保增长,推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三、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两年前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向各国宏观调控当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运用成为重要的应对措施。中国在2008年11月明确宣布宏观政策转型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之后,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应随之调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做出的调整

中国的财政政策这些年一直在扩张。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方面。一方面,我们在不惜举债,不惜以财政赤字的方式来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支出就是扩张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这几年在减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企业所得税两法并一、增殖税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取消农业税和多项土特产税、采取新的出口退税方法等,这都是减税,留给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比例增大,这是刺激需求,是扩张性的财政收入政策。而货币政策在紧缩。货币政策包括信贷和利率。2003年9月,中央银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就直接冻结几千个亿的商业银行信贷;从那以后,一直调上来,到2008年7月,法定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7.5%,这在世界范围内是很高的,也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高的。提高准备金率是减少信贷,缩紧银根,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再看利率政策,我们从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特别是2004年以后,明显加快了提高利率的速度,到2008年6月,一年期的基准贷款利率已经达到7.47%,如果还浮动一下,可浮动到10%以上,这是很高的利率了,基本上不鼓励人们贷款。所以货币政策,不论是信贷,还是利率,都在收紧银根。这就形成了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历史上非常少见的一个局面,就是财政在扩张,货币在紧缩。这在正常情况下有好处,我们叫“松紧搭配”。一个国家的经济在正常运行的时候,货币和财政最好避免双松或者双紧,以免经济不稳定,上下起伏。但问题是,现在的中国经济是不是正常?如果用这个组合,其作用相互抵消,政策效果是相互否定的,不利于摆脱困难,不利于解决危机。所以,我们的宏观政策作出了重大的调整,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双扩张”,这是很大的变化。

(二)从近期的刺激需求逐渐转向兼顾中长期活跃和改善供给

道理很简单,经济危机来势凶猛的时候、失业率非常严重的时候,把不惜一切代价要失业率降下的时候,要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在短期内扩大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上一些项目,增加一些就业岗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个时间不能太长,在更长的时间里要考虑对需求的刺激和刺激起来的供给的结构以及企业的效率。不能盲目地刺激需求,如果为了实现短期的活跃,刺激起来的项目都是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项目。那么将来所要克服的问题、所要付出的代价会更沉重。近日报纸上讲,政府要公布4万亿的去向。4万亿干什么了?刺激了哪些项目?如果过于盲目,刺激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项目,还真不如凯恩斯所说,拿这4万亿请人去海德公园挖坑、填坑。我们现在新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为保经济增长、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就是要把近期需求和中长期供给衔接起来。

(三)将“保增长”改为“稳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仍低于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压力不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应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但将“保增长”改为“稳增长”,主要是考虑到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需要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要全面落实和不断充实完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并准备多种预案以防国内外环境的突然变化,灵活审慎把握政策力度和节奏。

“稳增长”的关键是控制住各地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新开工节奏。目前,政府投资项目在建规模已经很大,不少地方政府铺开的投资摊子超出了地方财力可承受能力,要规范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的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集中资金首先确保已开工项目的按期完工。科学合理地安排投资计划,推进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在世界新一轮产业投资新增长点并不明朗的背景下,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要从严控制,坚决抑制重复建设等盲目投资。对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宅要保证土地和资金供应,通过增加房地产投资来改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为稳定房价创造长远有利条件。

(四)推进调结构、惠民生领域的改革

要素价格杠杆是促进结构调整的最重要因素。积极推进水、电力、成品油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使价格不仅反映要素的市场供求状况,而且要反映其稀缺性以及环境保护成本,并推进要素市场主体培育和监管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允许民间资金以适当的方式进入金融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草根”金融企业,加大小额贷款公司的推广力度,适当加大民间金融机构的杠杆比例。

积极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通过资金要素价格杠杆促进投资效率的提高。推进垄断行业市场准入改革。在铁路、通信、航空、石油化工等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与社会发展领域引入竞争,尽快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这些领域。国有资本应从房地产等竞争领域逐步退出来,国有企业主要从事保障性住房建设。

(五)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

继续抓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改变目前“轻调整、重振兴”的片面做法,重点产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产业投资和市场准入条件,强化环境监管,严格项目审批管理,限制土地供应和贷款,通过采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快淘汰达不到准入标准、市场竞争力差的落后产能。

研究出台鼓励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两高一资”产业要发展高精尖深加工项目,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再生利用,推进“两高一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抓紧研究并尽快出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康,刘薇.金融危机后的中国财政政策[J].中国发展观察,2010(04):18-21.

[2]杨军.经济刺激政策退出遭遇“软抵抗”[J].南风窗,2010(05):59-61.

[3]丁一凡.中国经济:资产泡沫下的理性解读[J].中国经贸,2010(01):54-55.

篇5

[关键词]宏观调控 经济回升 政策调整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3)06-0474-01

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将要进入改革开放至今的另外一个增长期,由于我国经济的最终需求不够,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率的调整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2013年,很多人认为,经济已经达到底线了,很快就会拥有新的上升通道。而我们则不认为是这样的,所谓的上升只不过是2012年5月份政府部门通过政策的调控,人为的刺激。在我国现在的低迷发展的环境下,市场的经济消费以及出口的数量减少,达不到最终的需求。所以还需要政策的调整,这也是+刚刚开始的调整,而这种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出现经济的上升,相比与2012年的货币政策的宽松,2013年的货币的政策应该要收紧,宏观的经济调整才能够突显出对财政政策的作用。

一、宏观经济发展运行的回顾

世界经济的低迷,金融风暴的危机,现在我国经济的增长缓慢,相比与2002年以前的经济,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也是在2012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7.8%的增幅。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的运行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征:

(一)进入改革开放至今的第二次调整增长

我国在2012年的前三个季度里面,我国的GDP的总量达到了353480万亿元,比同期实际增长了7.7个百分点,预测全年的GDP可以增长到52万亿元,同比上升7.8个百分点,但是比上年下滑了1.5%。而造成这样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明显放慢的出口增长,预计全年的出口增长比上年下降13%只能达到7.2%。由于稳增长政策的不断刺激,第四季度到2013年经济增长的速度将会回升,这些不是实际的回升,而仅仅是一次经济的“反弹”。

(二)企业经济收益下滑,加大就业压力

2012年的1月份到10月份全国的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仅仅同比增长了10.2个百分点,比上一年下滑了19.4个百分点。而获得的利润则是比相同时期的明显下滑。到了2012年的9月份才有所好转,引起这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原料的价格的上涨。2011年的1月份到10月份全国规模的企业利润达到了40240亿元,比同期的增长了0.5%,这些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最大的企业由于利润的增长的减少,同时会对人们的就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员工的就业率与同期的相比从9.5个百分点回落到了8.5%,就业的难度明显增大。

(三)央行政策放松

在2013年5月过去3周期间,人民币的汇率相对于美元升值0.6个百分点,对于受到严厉控制的人民币,这一次的升幅非常的快,尤其是在美元汇率相对不变的背景下。在3天的劳动节之后,人民币在星期四持续走上升趋势。人民币的交易一度达到历史的新高,创下了人民币汇率的最高纪录,在这个汇率上升的时期中国央行将会连续两年拓宽人民币的交易区间。从去年的4月份开始央行就将这一区间扩展了将近1倍。这一倍的区间里面已经足够容纳美元和欧元的正常浮动。限制人民币的涨跌并不是限制交易的区间,而是央行每日设定的人民币的中间价格,即使在这个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比较大的时期,央行也通过设定每日的中间价,来持续引导人民币汇率回落到较低的水平,央行还需要干预汇市,通过买下外汇的方式来解决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二、当前宏观经济的走势

随着世界经济体系的不断变化,世界经济的波动的情形下我国经济在2013~2002年以前相比是有不断回升的趋势,造成这一回升趋势是由于最终需求不足造成的,连续的增长,连续的下滑回落的根源也是如此。除了最终需求的不足,还有消费的不足,出口的不足,2011年比较同期零食的消费总数实际只是增长了11.1%,较之上一年则是下滑了3.5%,但是同期的投资和出口都是处于高增长率的状态。出口和消费的不足,造成了最终需求的不足,并且各种迹象可以看出来这2种的最终需求都需要持续性的稳定调整。所以我们2011年的经济是有缓慢的趋势,而不是自然灾害、外界的冲击、或者是说由于宏观调控的结果。我国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是通过投资来进行调整的,而这个却不能改变经济调整的趋势,只能够带来经济“反弹”的效应。2002年以前的我国第一次经济的调整期增长表明这一次的经济调整的时间持续会更长,调整的力度会更加的大。在这个世界经济低迷,复苏的持续性太短的大经济环境下,我们要慎重的调整,不能随意的说出什么调整已经结束,而是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单靠政府的政策调整也不是一个长远之计,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会失去很好的调整经济结构、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2013年的GDP增长将会有所缓慢,预计全年的增长大概在7.5%与前两年的经济增长有所不同,2013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投资增长的影响,我们预计消费水平和出口都会和以前持平,而投资的增长将会有所减慢。

尽管现在的人民消费水平呈现下降或者是不足的情况,但是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房价的持续升高造成了消费的压力,在工业部门等企业的就业压力增加,而服务业又不能在短期的时间里有明显的增长,所以2013年的就业问题会比较突出,将会面临新的就业压力的挑战。

在2013年内,我国的出口会呈现走平的趋势,同时国际经济的复苏缓慢,对我国出口的形势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2012年9月份以来出口出现了反弹,主要是受到季节的影响但是到了11月份出口的增幅再次回落到了2.9%就证明了这一点。

2013年投资的增长要向下调整,主要是因为市场类型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而且消费和出口的持续不稳定,并且物价的增长缓慢,将会抑制出口导向的企业投资,在房地产方面,销售量的下滑造成资金的不足,伴随着2012年第三季度的反弹效应的结束,房地产仍然会造成房产的需求不足以及金融性收缩的影响,将会再次下滑。估计2013年全年的投资增长大概是15到18个百分点,比去年下调了3到5个百分百点。

三、相应政策的走向

我国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首先要调整整体的思路与重点,其次就是建立新的思路和重点,加快经济政策的改革,做成新的发展机制,快速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最终达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的。宏观的经济建设要围绕着调整结构、调整方式、保护民生而展开,推动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国家商品技术的出口数额、改善消费和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要改善消费问题,改善消费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和改善民生,建立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网,不断地提高中等收入者的经济收入。

其次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使我国的商品在世界上获得更加有力的竞争能力。完成企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出口商品的增长率迟缓的问题。使我国的企业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技术的支持,从而使得国内大企业不再依赖于外企,而是能够走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道路。同时还要鼓励民营产业加大企业投资,保护民营企业让他们做大、做强,成为我国创造产业的新兴力量。

四、结束语

中国经济现在正是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不断的改革经济制度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的提升,不断地提升国民经济的竞争能力,在世界经济的大圈子中,通过竞争的手段不断使中国经济向前发展,从消费到出口,从国家宏观调控到民族经济的自主创新,政策的更新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l周子勋,金融风险是当前宏观经济最大风险[N],证券时报,201301-24A03

[2]常修泽,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导向[J],浙江经济,2006,21:4-5

[3]蔡真,郭晓琼,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J],银行家,2011,11(0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