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做课外阅读方法范文

做课外阅读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做课外阅读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做课外阅读方法

篇1

    1、即时性和长远性的结合

    所谓即时性,是指要紧密地结合课内作品的学习和讲授,同步阅读和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以便全景式地、深层次地理解作家作品的内涵、主旨。在这方面,《语文读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长远性是指新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师对高中生的整体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即时性的课外阅读并不难,大多数老师都在讲完课内作品之后布置一些课后阅读或拓展延伸之类的作业,这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即时性的课外阅读。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对新课标的整体要求和学生的总体阅读现状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就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长远性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即时性的课外阅读是完成高中阶段的阅读任务基石,长远性的课外阅读则是由这基石之上建构起来的整座大厦,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我们必须纠正重即时性课外阅读、轻长远性课外阅读的习惯做法,将二者完整结合起来。在完成即时性的课外阅读之外,指定每个学期或寒暑假阅读两部名着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而具体推荐哪些名着则需要老师的精挑细选了。

    2、经典性和时代性的结合

    文学经典是人类历史上各个民族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之所以能穿越时代、跨越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疆界,就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要求高中生遍览中外名着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若能再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结合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精选出若干经典着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则是现实可行的。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不lunwen.1KEJIan.COM 断涌现出反映当今社会变迁的有益精神食粮,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优秀着作来感受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变迁,对学生心智的发展、情趣的培养和意志的历练都大有裨益。将经典性和时代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防止学生毫无辨别地一味去追逐形形的“畅销书”或另类的“时尚读物”,这就需要老师要时时关心知识界、思想界的各种动态和新成果。

    二.三种方法

    1、依托教材作品,开展作者传记阅读

    要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必须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作品的内容和旨趣,必须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在讲授课文时,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作者传记或者背景材料。如在讲授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李白传》、《杜甫传》和《白居易传》;在讲授屈原的《离骚》(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屈原列传》;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名人传记》中有关朱自清、郁达夫的生平材料。

    2、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开展名着阅读

    现行的新教材中,有部分课文是长篇小说、戏剧或名家专集的节选,如人教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人教版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节选自《关汉卿戏曲集》等等。在学习这些课文之前,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去阅读有关原着或名家专集,因为学生对这些节选课文的单纯学习,很容易脱离原着,极易造成对文学形象的片面理解。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课堂上所形成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弥补对课文理解的不足,同时也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和深化。

    3、借助专题讲座,开展专题研究

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 高中生 英语 阅读效果 提升

绪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向前推进,英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逐渐突出,现已成为全球通用语言,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求,加强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彰显。高中学生在对英语语言初略了解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熟悉并掌握英语,为大学的学习和以后的英语应用打好坚实的基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差异,它不仅要求学习者具有敏锐的语言感知力、较强的语言理解力,更需要学会融会贯通,所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课内阅读往往偏重于对知识点的传授,具有它的局限性,而掌握一种语言并不是单纯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了解,更需要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增加课外阅读量,不断开拓眼界,丰富视野,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全面促进英语的学习,强化学习效果。

一、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1.英语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兴趣。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通过对语言的学习能够领悟该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例如:汉语就是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文化的积淀,通过学习,我们能深刻体会汉语言所带来的魅力。而英语是在较多国家和民族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所以它的发展具有多民族性,它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也非常丰富。课外阅读不像课内教材那样具有局限性,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感兴趣的作品,同时通过这种课外阅读,更好的体会英语的魅力,增强对多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阅读可以培养语感夯实基础。英语的学习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功能等,这些都是学习语言学科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为大学的深造和未来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会自然地培养出一种语言感悟力,这种感悟力(也就是语感),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英语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并且在不自觉中增强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词法、句法、语法等基础部分加强巩固,最终提高英语水平。就浙江新高考的作文题型来说,概要写作和续写都要求学生对于文章有很高的理解力和感悟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学习者可以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阅读可以扩大英语词汇量。词汇的积累是进行语言学习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部分,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所以对于语言文化的学习要灵活把握,积累足够多的词汇量,同时要增强应变能力,才能运用自如。另外,词汇一般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即同一词汇放在不同的情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再者英语词汇众多,包括某些非正式的英语俚语,并不是都可以在课堂上能学到,这时就要求阅读者按照上下文的含义对词汇的意义进行猜测,从而提高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同时,当某些词汇高频出现时,学习者就能够实现对词汇的反复记忆,增强对词汇的熟悉度。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4.阅读可以提升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201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因此这种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才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英语的得分率是近期最现实的目标,虽然不同的题型对应考者的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时又具有相通性,只有提升综合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应对各种挑战。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对语法、词汇的掌握,从而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多领域知识,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使学习者有机会接触各领域的专业知识,领略各地区的风土人情,体会文化的魅力及不同文化的差异性,真正感受语言学习的精髓,从而全面提升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提高英语水平,有效的阅读是关键,但是真正有效的阅读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1.如何运用报刊杂志和网络的阅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资料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报刊杂志和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为英语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且相较于传统的课本,网络和报刊杂志的形式更加多样,所包含的内容更广,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源较为丰富,包含的内容较为全面,涉及体育、文化、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还与现实联系较为密切。但是这些内容所包含的英语水平不同,如果不能有效进行选择,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这就要求学习者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应学会选择,针对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文章进行阅读,同时要对文章的类型进行筛选。比如:《英语街》和《空中英语教程》和沪江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次,报刊杂志和网络信息具有明显的即时性,信息更新替换的速度较快,材料较为鲜活,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应学会记录,将学到的新词汇、新语法及时进行记录,学会储存有用信息,从而实现知识的不断积累;最后,在阅读时要求学习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学会泛读和精读结合,搜寻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掌握文章的大意,构建完善的w系,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2.如何运用文学名著的阅读。相较于报刊杂志和网络的宽泛性,名著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应采用与之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文学名著一般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无论在语言的运用还是句法的设计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对待这种作品的阅读时应沉下心,仔细体会英语文化的魅力。

首先,在正式阅读之前,应先就作品的写作背景进行查询,因为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而作的,只有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作品要表达的含义;其次,应把握作品的主题,仔细研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主体进行开展的,学习作者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体会作品的价值;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能力,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应有意识地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同时要加强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与沟通,探讨作品表达的真正含义,避免造成错误的理解。另外,文学名著常常篇幅较长,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因为稍有难度就半途而废的状况,因此组团学习不失为一种抵抗惰性的方法。几个水平相近的同学组建一个学习小组,制定阅读计划,定期进行交流,学会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自觉培养阅读意识。

三、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

1.对于报刊杂志和网络的阅读。利用网络杂志进行课外阅读时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它们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可能对所有的文章都进行阅读,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文章作为素材;第二,它们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信息更新替换的速度较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作为课外阅读的素材;第三,网络文章的质量参差不齐,如果不进行选择,则很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所以需要就文章的内容、类型等进行选择,在对网络和报刊杂志选择时首先应把握考试的类型,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英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应付高考,所以在进行阅读文章的选择时应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选择与大纲相符的文章类型;其次,应根据老师的建议和要求进行选择,近些年浙江省英语高考所涉及的科普类及生活类的文章较多,所以应加大对这两种类型文章的阅读量;最后,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文章进行选择,因为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而报刊杂志和网络文章的写作水平又参差不齐,如果选择的文章水平过低则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如果水平过高则会打击阅读者的自信心,所以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阅读素材进行选择。

2.对于文学名著的阅读。英语文学名著作为西方语言与文化的表现形式,作品本身承载的精神财富和人文内涵就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这就要求阅读者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而且文学作品一般较为晦涩,很难理解,所以在进行文学名著的阅读时也需要进行选择。首先,在进行阅读素材的选择时应尽量少选择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的文章,因为这种类型的作品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而且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联系较为紧密,阅读者要想真正弄懂作品的内容就必须查阅背景资料,这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中生来说并不适合;其次,应尽量选择篇幅稍短的文学名著,仔细研究其中所包含的文学价值,体会英语的语言魅力;最后,在进行阅读内容的选择时应尽量多的选择与实际结合较为紧密的作品,也可在阅读的时候尝试结合译文进行,但是不可全盘使用h译本,同时在选择时应多寻求老师的意见,可以帮助推荐适合自身的阅读内容,避免因选择不当而带来的困惑。

四、结论

对于高中的英语学习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水平的提升。《新课标》七级要求: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九级要求: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或杂志,从中获取主要信息;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从《新课标》来看无处不体现学习者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练习则很难取得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增加学习者的词汇量,提高他们对英文基础知识的把握,还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水平。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科学选择,从而不断提升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增强英语水平,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巍.课外阅读对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性[J].科学大众.2009 (4):40.

[2]关威.对创新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法探究. 2011(2):13.

[3]何花.关于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J].校园英语.2014 (26):124.

[4]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 现状分析 对策

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现在的初中生不喜欢阅读,好多学生以完成作业为目标,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由于种种原因,初中语文学习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路子,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课内,轻课外;重讲授,轻阅读;重死记,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这种情况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语文课外阅读的新方法,从而将阅读教学尤其是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造成目前课外阅读情况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主要存在于下面几点。

一、阅读时间少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做题上,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

二、社会、学校、家庭没有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目前的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薄弱,图书少或者图书不能充分被学生利用,学校也没有相应的号召和引导。另外好多语文教师及家长自身的阅读状况难于承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担。教师、家长本身不是一个阅读的爱好者,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无从谈起。

三、学生兴趣的转移

目前初中生的课余时间大都花在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等自己喜欢做的事上了。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而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上。

要解决上述课外阅读中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观念问题。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将无从谈起。要转变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被动现状,首要的是要做好几个观念的转变。

转变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观念,真正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建设标准的阅览室,配备多种多样能满足学生不同阅读需求的图书;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语文老师本身明确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才有可能愿意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语文教师还一定要多读书,只有自己知识丰富了,才能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才能够顺利进行;转变学生及其家长的观念,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制约因素。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必要地沟通,使家长真正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让家长配合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督促。

2.阅读方法问题。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方法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讲授,使学生掌握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基本阅读方法并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加以运用。同时要教给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选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己的各种阅读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行摘抄、写体会、向别人转述等活动,以促进读、写、说能力的全面发展。

3.效果问题。

教师在布置好课外阅读任务后,一定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如可让学生做读书笔记,让学生将自己所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学生既积累了大量素材,又便于教师检查课外阅读。还可采用课前几分钟研究,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在领会理解所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锻炼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心理素质等,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4.兴趣问题。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种最重要的成分,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获得较大的成功;同时,这种愉快的精神感受又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使学习活动更加活跃、有效,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课外阅读也不例外,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需求是广大语文教师需重视的一个问题。

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或推荐阅读材料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差异、文化基础差异等因素,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的阅读材料供学生去选用,避免只提供给学生纯文学的东西。

总之,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亟待提高,研究课外阅读意义重大,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由此提高综合判断、分析等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达到人格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孟庆焕.中学生阅读的现状与对策.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式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重要,必须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切切实实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质量。

一、引发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1.名人效应

名人的榜样作用能够使我们的学生产生积极效仿的功效,会给学生一种模仿的触动。平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或是国外在读书方面特别优秀的知名人士,、老舍、鲁迅、冰心、、高尔基等等优秀的读书事例在学生的耳际回响,让名人的榜样作用熏陶感染学生,使小学生从自己的内心萌发想要读书的愿望,是一种来自内心的真实感悟。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去多读书,努力去读书,才会使自己具备较高的课外阅读能力。名人效应定会激励学生酷爱读书,使学生从书籍之中获取广博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活动铺路

在学生每次开展活动之前,都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与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料,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寻活动的素材。例如《×××优美的风景令我难忘》,活动前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优美的写景范文,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洞悉文章作者出色的写作方法,以给学生正确的指引,使学生体验到准备后获得收获的那份喜悦。

3.能力展示

让在阅读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展示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优异表现,能使学生看到教师对学生阅读方面的高度重视,从而激发自己阅读的兴趣,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

二、有效地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还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读物的正确选择,我们教师必须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指导好学生选择书时应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小学生受自身年龄的限制,教师应该去推荐与他们相适应的书籍,千万不能图省事去搞一刀切,不管学生是几年级的,都是介绍一样的书籍。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识字程度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要知道,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孩子,不要引导他们去阅读那些非常深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的文章,只要我们的目标正确,我们的价值取向合理,那就不要去区分是动画书籍,还是小卡片画书,只要是学生接受的、喜欢的、想要去读的,只要是内容符合就行,我们老师都允许学生去阅读,以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愿望。

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科技信息普及的时代,一些先进的媒体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辅助阅读,只要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就会让其发挥功效。报纸、杂志、小说、电影、戏曲、广告均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内容,有效地从中捕捉语文信息,达到丰富语文课堂内容的效果。

三、正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强化学生n外阅读效果

有了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动力,辅之课外阅读读物的优化选择,再有教师给予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就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课外阅读方法,强化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1.阅读方法一般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模式,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对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至关重要

精读所指的是引导学生去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仔细思考,深入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及思想内涵;略读是指引导学生先看看文章的前言、文章摘要、作者编写大意以及文章的目录等内容,先去初步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意图、模式以及规模,而后再去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分析文章的篇章、章节、标题、序节及段落内容,最后再去博览全文,了解大意。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在教师指导这方面,我们要去做的就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外带课内,课内辅课外,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阅读模式,即先略读文章,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再去精读文章,细致品析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达到细致内化的效果。

2.辅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教师做定期的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定期检查学生所记的读书笔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不断深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篇5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激发其对课外阅读的渴望。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生的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学习,还可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兴趣,活跃思维,陶冶性情,发展智力。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各科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他们未来生活中受益无穷的文化积淀。其次,要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读书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另外,在阅读的层次上应遵遁先易后难,先短后长的原则,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惧情绪。让他们尝到阅读的甜头后,再逐渐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等。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著名学者说,读书要有效果就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眼到对于读书的关系很大,一时眼不到,贻害很大,并且眼到能养成好习惯,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口到就是要句句念出,好的作品要背出。他说:“念书的功用能使我们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构造,句中各部分的关系。往往念一遍念不通,要念两遍以上,方才能明白。”

心到:心到就是要弄清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而是要靠工具书及思想方法的帮助来思考。

手到:读书“必须还得自己动动手,才有所得”。 “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了,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我们可以说,没有动手不勤快而能读书的,没有手不到而能成学者的。”

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做到先生所说的“四到”,那么课外阅读的效果就显而易见的了。效果有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就有了,越有兴趣和信心,那么阅读的效果也就越好。如此一来便形成了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1.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然而,课外阅读的指导关键在于课内学习所得的方法的正确的迁移。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各种阅读方法诸如精读、泛读、速读、浏览等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以运用。另外将课内阅读的内容向课外阅读进行延伸。一方面会使学生在阅读的量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阅读学习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读书笔记。心记不如笔记,阅读时可以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将读过的名言妙语和自己的感悟摘抄在笔记本上,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印象,也有利于反思回顾。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把自己的点滴之思写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顿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外阅读笔记还可以成为学生日后写作的材料与借鉴。

3.采用反思、探究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在实践中,让学生在认真阅读作品,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实现对文本的思考、探究。这样的课外阅读,不仅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扩大了课外阅读的范围,同时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四、给学生推荐适宜的阅读书籍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来读,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成长需求,一方面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还应向他们推荐一些品位、格调俱高、文质兼美的时代作品,如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让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积淀在课外阅读的促进下均进一步得到提高。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据调查,约有60%的学生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进行课外阅读的,20%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的,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可供选择阅读书籍的数量少,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原因。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也可在班内,发动集体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以使学生有博览群书的条件。

五、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1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想和智慧,共同阅读,阅读彼此,永远充满了惊喜,永远不会疲倦。[5]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如果能详细地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那效果就更显著了。笔者认为,一学期召开二三次,每次发言人数应不少于五人。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隔两三周就举行一次全班或全年级读书笔记展览,请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3-5篇,并且让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与较差的同学结对子,共同提高。

篇6

运用好“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拓展到课外去求发展。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根据阅读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要求。可以摘抄一些词句,做一些仿写:或是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进而提高到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大胆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往往是一目十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常常只看看标题,扫视内容。

一般来说,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对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至于怎样交替使用,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可以略有差别。

3、学会剪贴摘抄

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把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剪下来,分类粘贴。如果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描写精彩的片段时,要随时用日记本摘抄下来,还可以把积累的资料拿出来在班上和小组中交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4、加强仿句、仿段、仿篇练习

如阅读朱自清的文章,可以为部分名篇编写标签,抒写感言,以激发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仿照优美段落的结构形式去仿写,这样不仅训练了阅读能力,还拓宽了想象渠道。

二、掌握阅读好方法

1、选择课外阅读读物

阅读最忌乱翻乱看。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当前社会上各色书刊报纸名目繁多,其中不少书籍文章粗制滥造,内容极不科学,如随意乱翻,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吸收错误的知识,因此,课外阅读一定要选取优秀的书刊。课外阅读的读物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学习指导类。这类书与专业学习有比较密切的关系,针对性比较强,如《中学生作文大全》《中学生英语指南》以及与各科有关的复习资料等。

二是扩展知识类。这类书虽与专业学习没有直接关系,但它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如《图解当代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

三是历史故事类。这类书能使我们增加历史知识,了解风土人情,如《史记》《资治通鉴》《世纪图志》《千年图志》等。

四是文学艺术类。这类书籍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丰富人的想象力,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性格,培养人的感情,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五是生活指导类。这一类书籍能帮助我们增添生活乐趣,如《生活知识大全》《摄影技巧》等。为了巩固专业,我们可选择学习指导方面的书:为了丰富课外生活,我们可选择文艺类或生活类的书:为了拓宽知识面,我们可选择故事类和知识类的书。

2、制定阅读计划

在选择了阅读读物的基础上,要设计自己的阅读计划。

阅读计划内容包括:课外阅读名称、课外阅读目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课外阅读内容、实施步骤及安排、课外阅读的预期成果、参考资料等。拿出阅读设计方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这一阶段,要根据能力、阅读要求、学习内容。设计自己的计划。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设想,充分讨论。相互启发、补充、修改和完善。

设计阅读方案后,就可以开始阅读活动了。

篇7

提倡学生课外阅读,也不是放任学生天马行空,在纷纭复杂良莠杂存的阅读文本中盲目涉猎。应该加强指导,帮助学生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效益。人人认为,以下的指导工作应该力求到位:

1.课内课外结合,优势互补

课外阅读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该提醒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适当结合课程内容,这样课堂教学就自然起到了指导课外阅读的功能。反过来,课外阅读又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了课内知识的学习。这种良性循环使课内课外产生了强烈的互补效应。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进而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珍爱生命”时,鼓励学生阅读较为浅显的《科普知识百科全书-生命知识篇》、阅读知识与感情交融的冰心的《谈生命》、阅读丰富诱人的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等,都有助于扩展和加深关于生命的认识和感受。因此,课堂教学是“必须”的,而课外阅读则是“必要”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做好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发挥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利用课外阅读的补充优势,才能进一步增强思品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积极撰写思品小论文,培养思想品德意识

课外阅读中读写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第一,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必要时应做好摘录,并组织交流,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第二,指导写读书心得。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但这还仅仅是阅读的初级阶段,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撰写阅读心得的指导,要求学生定期写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慨与独到见解,发表自己观点。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和要求学生把所读材料中的正确观点、典型事例、焦点现象以及热点问题进行相应的记录,积累属于自己的思想素材。

3.开展综合阅读实践活动,提升思想品位

通过一个阶段的课外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心得体会;也可以组织辩论会、新闻会、时政讲座;办手抄报、黑板报、墙报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判断、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社会生活中的正与反、美与丑、是与非,并能自觉地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自觉树立良好的是非观、价值观,进一步发扬优点和长处,较正缺点、弥补不足。

4.实施有效评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可以促使学生不断调控自己的课外阅读行为,改进课外阅读策略,激发出学生更强大的课外阅读动机。

进行模糊评价,立足学习进步。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思想进步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堂学习的评价方法那样运用听讲效果、感知程度,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挥程度等要素进行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上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大量的课外阅读常常促使学生开始独立地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用审视的眼光、批判的态度从书中汲取养料,并以主人的态度运用和创新,达到“书为我用”的境界。

注重过程评价,着眼素质提高。课外阅读是一个“外引素材,内化感知,提高素质”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成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对学生思品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据此,应坚持渐进性的评价原则,在追求课外阅读评价的结果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对课外阅读过程的评价。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不少学生认为读书会浪费时间,会影响老师布置任务的完成。老师对学生读课外书的态度不够支持,绝大多数家长还根本不知道课外书的作用。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孩子在缺少引导、教育的情况下完成书面作业后就是玩,所以学生也就不想读书了;由于课外书短缺,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读物,拥有10本以上课外读物的学生微乎其微;学生缺少良好的读书氛围,大多数的农村家长一心只顾挣钱,难得的空余时间也是打麻将消遣,根本不阅读书籍,更谈不上去督促子女博览群书了;学生不会读课外书,有部分孩子偶尔去读课外书却不会读,每当学生拿起书来,不知从何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纵观多年对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和研究,本人对如何改变农村课外阅读现状有了如下几点想法。

一、培养读书兴趣,激感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课上课下,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学生早已到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把喜欢的课外阅读材料向同学作介绍,起到争相读好书、多读书的作用。同时,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指导选择读物,少走弯路

可以挑选有助于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知识的读物(参照教学大纲和出版社推荐的图书目录),或者介绍那些能够满足少年儿童在文学、历史、科技等某一方面兴趣爱好的读物,也可以结合当前形势、不同节日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书籍。要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向他们推荐不同的书。

三、教给阅读方法,事半功倍

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堂上的学习。我们要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究竟什么方法最适合自己,还是因人而异的。我认为对小学生而言,首先应注意掌握这些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以课内带课外的方法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理解中心的方法、规律,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指导学生通过思考来概括内容、体会思想、理清层次。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圈点勾画、批注、摘抄。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或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遇到名言警句、妙词佳句、精彩片段等也可以适当记录下来,以便随时翻阅,记忆运用……这些方法都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交流读书所得,促进成长

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发展语言、丰富情感等方面吸收“营养”。

1.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

通过读书讨论会的形式,大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领会作品的主要思想,学会评价书中的人与事,真正懂得真、善、美。

2.适时开展成果展览会

教师可以从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出发,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帮助他们掌握记读书摘要、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的方法,并定期举办成果展览,让学生从活动中,从成果展中汲取精华。

3.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这样做,一方面,对学生平时养成读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都是大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吸收做一个有效的检查,对于读书活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及早发现、纠正。

五、全面落实到位,水到渠成

1.书本落实

多数家长买书订报纸杂志的意识仍十分淡薄,所以,教师应先做好家长的工作,使家长懂得并乐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帮助和指导子女买书、藏书,为子女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

2.时间和活动落实

篇9

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 ,使阅读成为“悦读”,阅读是一种享受

“情趣”教学的内涵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

二、课堂阅读教学掌舵,课外阅读学习是语文能力提高的动力

我们知道如果是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比作是一只飞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是它的两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先生也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所支教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

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改革。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1)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更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并且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

(2)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a)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b)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

(c)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

篇10

关键词:课程背景;阅读价值;问题原因;建议对策

一、课外阅读的创生背景

高中语文阅读主要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形式。课内阅读,主要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指定材料的阅读。课外阅读,主要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材料的阅读;这些相关材料可以是语文教材(我们俗称的语文教科书),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其他文学典籍、报纸刊物等。

阅读健康的书籍是促进个人生命成长、发展、完善的重要途径。对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个人的文化品位、提高民族、国家的整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校学生的实际阅读状况

马边彝族自治县中学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市级校风示范学校,为了了解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课题组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广泛收集了我校少数民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信息。

此次调查问卷我们从四个大的方面的统计进行分析:

1.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279份问卷中,其中有21人是城区学生,其余258人都来自各乡镇。他们具有如下的特点,是学校的一道特殊的风景。

(1)渴求关爱的留守青年

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各乡镇,家庭条件恶劣,很多家长只得离乡背井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就从留守儿童成长为留守青年。他们渴求和家人团聚,渴求亲情的滋养。

所以,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情感态度、人生观等方面更需要大力的引导。学校教育如何填补他们因缺少亲情而产生的遗憾,就成了摆在全体师生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2)勤奋刻苦的追梦学子

因为家境的磨炼,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学生都比较独立、刻苦、勤奋。尽管,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还不能和汉区相提并论,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是,由于他们具有刻苦勤奋的性格优点,可塑性往往比较强。如,2012级七中网校班的××××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她在高考中一举夺得“校状元”的桂冠,并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

这群追逐梦想的学子,激励并鼓舞着我们去思考学校的教育,发展学校的教育。

(3)在语文科的学习上遭遇挫折、尚未失掉信心的学生

我校66%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最好,只有34%的学生认为语文成绩现在最好,这组数据说明他们在语文科学习上遭遇了挫折。63%的学生认为语文科在各学科中的难度一般,59%的学生正在努力提高语文成绩,91%的学生对提高语文成绩抱有信心。过半数学生的努力和91%的学生信念就是我们探索语文教育的理由和基础。

2.课外阅读的时间、内容和途径方面

我校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轻,23%的学生每天的课余空闲时间(不包括写作业的时间)有3~5小时,55%的学生有1~3小时的课余时间。但是他们对课余时间的利用却不科学,每天能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比重很小。有35%的少数民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到半个小时,有80%的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

从阅读的材料和内容来看,75%的学生喜欢阅读纸质书籍,60%的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是同学之间交互借阅或校外书摊借阅的,只有15%的学生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的;78%的学生喜欢阅读文学名著、体育、新闻,有8%的学生喜欢卡通、漫画。

3.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动机、兴趣

68%的学生认为高中生课外阅读很重要;86%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作用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是74%的学生闲暇时最喜欢做的是看电视和听音乐,仅有17%的学生选择看书,可见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一个尚未开垦的莽荒之野;23%的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67%的学生没啥兴趣。

4.课外阅读的方法、环境

56%的学生偶尔制订课外阅读计划,29%的学生从来没制订过;37%的学生课外阅读时经常读完就不管了,也有37%的偶尔做读书笔记或写旁批;63%的学生很愿意与人分享课外阅读接触到的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和情感体验等,写作文时能引用的占26%;50%的学生认为读文集或单篇文章比读整本的书重要;44%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书籍的获取途径比较少;4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是书籍太少;61%的学生写出了曾经让自己产生过共鸣的语句,座右铭一类较多,没有一个学生能写出一个语段;在完成“请你列举出你接触过的三篇课外文章和三部课外著作”这个答卷任务时,33%的学生没做。

三、综合分析主要问题与原因

1.课外阅读的时间、内容和途径方面

我校78%的学生每天的课余空闲时间(不包括写作业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超过3个小时。也就是说我校学生有较为丰富的课外阅读时间,有待师生们的珍惜、利用。

学生有了基本健康的价值观,能对图书作初步选择。虽然有8%的学生喜欢卡通、漫画,但是78%的学生更倾向于阅读文学名著、新闻等健康读物。

课外阅读的途径方面,60%的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是同学之间相互借阅或校外书摊借阅的,只有15%的学生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的。可见,学校图书室作为校内专门的藏书职能机构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自己购买图书的比例也很小。

2.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动机、兴趣

6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基本上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作用;但是74%的学生闲暇时选择的是看电视和听音乐,而不是课外阅读,只有17%的学生选择看书。可见,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是相当弱的。有浓厚阅读兴趣的人不到四分之一,近四分之三的人缺乏相应的阅读兴趣。

可见,做好课外阅读要有一定的学生基础,学生在主观上对课外阅读是持欢迎态度的。同时任务又是艰巨的,因为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闲暇时才偶尔选择看看书。

3.课外阅读的方法、环境

我校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课外阅读方法:(1)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漫无目的的,没计划的。只有56%的学生偶尔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从来没制订过。(2)学生课外阅读不注重积累,与读物、与作者很难产生共鸣,缺少精神层面的交流。(3)学生易忽视课外阅读的成果运用。37%的学生不愿意与人分享课外阅读接触到的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和情感体验等;写作文时能引用的仅占26%;没能自觉运用课外阅读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来描绘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外阅读的环境方面,44%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书籍的获取途径比较少;4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也是书籍太少。可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重要。

四、针对我校少数民族学生阅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对应对策

1.给学生的建议:厘清对课外阅读的模糊观念,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1)对语文课外阅读形成正确的认识

不会增加大家的课业负担。语文科课外阅读不会增加大家的课业负担;相反,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还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自我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在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知识全面发展。所以,提倡并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2)探索方法、积累经验,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学生应该结合课内学习,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积累经验,增强课外阅读的能力。①要学会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增强课外阅读的目的性和自觉性。②要学会做读书笔记或写旁批,注重积累阅读体验,尝试和作者、文本进行精神对话,以转变、丰富和升华自己。③要学会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自觉运用课外阅读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描绘自己的生活。

2.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1)营造阅读氛围,打造阅读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书香氛围可以催生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我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呵护、培养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①学校领导及学校各科任课教师应认识外阅读的重要性,统一思想,不再把学生在课间自主时间看课外书作为违纪、违规来处理,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有一定的安全感。②班级集体可以统一征订优秀报刊,精选时文。如,《读者》《青年文摘》等时文报纸,建立一个固定的班级阅读书库。③建议学生随身携带优良书籍,养成随时阅的习惯。

(2)拓宽课外阅读范围,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有不少文本都是长篇名著节选,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要求学生以节选的课文为基点向整本名著扩展,并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来加强对局部的理解。从而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从课内有力地向课外拓展辐射。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与文本充分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分析感悟能力、自主欣赏评价能力和自主吸收迁移能力。

(3)建立、完善学生课外阅读的检查、督促制度

目前,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投入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反馈、评价和激励机制。没有积极有效的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就不易及时得到强化,阅读的兴趣就得不到及时的肯定,阅读的成果就缺乏相应的交流分享机制。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就会大大降低。为了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持久、深入开展,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时间、语言积累、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开展评价活动。下面提供几个具体做法供参考:

资料查阅法:指导学生制订“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月”课外阅读计划,向学生介绍做读书笔记和写读书心得方法。并定期查阅学生的阅读计划、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检查学生计划的合理性和计划执行的实效性。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在相应时间进行量化,及时统计得分,根据分数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等级,让学生随时知道自己的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快乐。

活动评价法:一份思想与人分享就成了两份思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搜集的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应主动和他人分享。因此,教师应为学生的分享、交流搭建平台。可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交流课外阅读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阅读中的收获。也可以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等,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经典名著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活动。让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分享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渠道。

3.给学校的建议:营造优良的课外阅读环境

我们学校目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师生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

(1)完善评价机制,帮助语文老师实现由“应试”往“素质”的转变,进而重视、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

(2)加大资金、人力投入,积极推进图书室的建设。目前,积极探索在中午1点至2点、下午5点40至6点40这两个时段开放图书室的可能,以期缩短图书室和学生的距离,切实发挥图书室的作用。条件成熟时,增开期刊阅览室。

(3)在经费不足、人力不够的情形下,积极探索与县文化馆的图书资源的共享流通机制。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蒋念祖,陈玲玲.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课的学与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6.

篇11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本次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市最大的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的1194名在校生。他们分属三个学年段,其中初一新生8个班,392名学生;初二8个班,427名学生;初三8个班,375名学生。当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总计538人,占学生总数的45.1%其余为周遍农村农民子女,占学生总数的54.9%。学生分别来自镇内工人子弟小学、镇一小、镇二小和四个村级小学。

(三)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年月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1)在拥有课外读物的种类和数量方面,镇内学生要好于农村学生。在1194名被调查者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为538人,农村农民子女为656人。我们发现在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不含教辅材料)的328人中有317认为镇内学生,占96.6%,而镇外农村家庭子女只占3。4%。尽管如此,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328人也只占学生总数的3.18%。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机关干部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部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部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⑴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的数量少,本次调查,我们把“你拥有课外读物的数量”分为①4本以下,②5——10本,③11——20本,④21本以上,四类。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只有20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7。3%,拥有11——20本课外读物的有24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7。5%,其余的314人的课外读物在5本以下。这还不能排除有的学生把教辅材料列为课外读物的可能。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四大古典名著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⑶学生读的少。学生读过5——10本课外书的有472人,占学生总数的39。5%,读过10——20本课外书的有136人,占学生总数的11。4%,读过21本以上的只有112人,占学生总数的9。4%,而其余379人只读过不到5本的课外书。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著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著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篇12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42-01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要求:"7-9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的确,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增加阅读量,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获得审美体验,挖掘潜能,提高素质,奠定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农村初中生中,由于受信息、条件、家庭、观念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极大影响了学习效果。那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的现象,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会读的好习惯。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循序渐进,掌握方法,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2、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做笔记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很欠缺的一个习惯,这一点教师在指导阅读时不能忽略,不仅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相关知识要点摘抄下来,并写一写由此生发的感想,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能力提高的巨大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感情将与日俱增,为提高学生素养创造了先决条件。

3、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明确课外阅读要求

鉴于农村中学的初中学生年龄较小,自觉性差,学习习惯养成不足,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明确规定课外阅读的底线,部分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挖掘学生阅读资源

1、家长要配合

由于思想观念等原因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要尽力地通过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支持孩子买买课外书籍。并要把好选择读物的关卡:(1)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2)符合儿童年龄特点。(3)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学校要完善

图书室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室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室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室,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方法进一步加大对图书室建设的力度,创造更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学校不仅要增加藏书量,增加阅览室,还要完善图书室的组织和管理,使图书室有更高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成就感,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丰富知识储备,拓展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孙志斌.基于“翻转”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实践探索[J].基础外语教育,2015,17(4):100-106.

[2] 张 丽.价值引领下的初中生课外阅读有效实施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54.

[3] 王依平.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管理指导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107-108.

[4] 万寒梅.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5):137-138.

篇1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行为习惯、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眼前的重要课题。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大多数学生喜欢看电视,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时间相互交流,那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吸引着学生,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故事书里还有比这些更离奇、更有情趣的故事,只要自己去看书,你便会获得无穷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一、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读书方法大致为精读法、略读法、浏览、做读书笔记。

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注重文学和思想内容。

略读即先看序言,作者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内容,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

浏览法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运用此方法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快速浏览之中了解文章大意。

常言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要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学生在做读书笔记过程中积累语言、增长知识,教师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少鉴别能力。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向学生推荐读物。小学六年,不能一刀切,可采用分年段推荐读物的方法。

1.一、二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低,喜欢童话故事,可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叶圣陶童话》、《三字经》等。

2.三、四年级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可向他们推荐《绿野仙踪》、《昆虫记》、《千字文》、《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皮皮鲁传》、《寄小读者》、《名人传记》、《张天翼童话》等。

3.五、六年级学生推荐《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格列夫游记》、《西游记》、《水浒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表现欲强,课外阅读后总想把感想、体会表达出来,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读书交流会,可不限范围、不拘形式,可相互交换、浏览积累资料,可以讲故事、演讲和即兴表演,也可以谈体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读书的益处。此外,班级还可以设置作品栏,用来展示学生读书笔记、读后感等作品,对于取得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篇14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方法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刘国正先生的这段话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轻视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产生这种结果正是弱化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俗话说得好:“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激发其对课外阅读的渴望。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生的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学习,还可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兴趣,活跃思维,陶冶性情,发展智力。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各科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他们未来生活中受益无穷的文化积淀。其次,要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读书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另外,在阅读的层次上应遵遁先易后难,先短后长的原则,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惧情绪。让他们尝到阅读的甜头后,再逐渐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形成负面引导,会让学生养成功利性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的良好的氛围。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突然宣布让学生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并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并要求学生想想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又评点他人的摘抄,取到动口、动手,又动脑的效果。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呢?笔者认为著名学者的论述对于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借鉴作用。他说,读书要有效果就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眼到对于读书的关系很大,一时眼不到,贻害很大,并且眼到能养成好习惯,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口到就是要句句念出,好的作品要背出。他说:“念书的功用能使我们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构造,句中各部分的关系。往往念一遍念不通,要念两遍以上,方才能明白。”

心到:心到就是要弄清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而是要靠工具书及思想方法的帮助来思考。

手到:读书“必须还得自己动动手,才有所得”。“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了,DD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我们可以说,没有动手不勤快而能读书的,没有手不到而能成学者的。”

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验到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给学生推荐适宜的阅读书籍

初中学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识别能力较差,他们喜欢追求新奇,崇尚时髦,其选择书刊的主要依据是是否有兴趣,是不是流行的,他们的阅读往往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趋时性。课外阅读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就会陷入误区,被社会上的一些低俗的、不健康的东西迷住眼睛,从而会背离“好读书,读好书”的课外阅读的宗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成长需求,一方面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还应向他们推荐一些品位、格调俱高、文质兼美的时代作品,如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让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积淀在课外阅读的促进下均进一步得到提高。

“哪里有生活,那里就有语文” 。课外阅读要从生活吸取营养、广辟蹊径,开拓天地。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时候,也要把阅读和写作等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一个全面的发展。这些丰富多彩、意义非凡的课外阅读活动若能坚持下去,相信必定会有丰硕的收获的。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