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与罪犯谈话的技巧范文

与罪犯谈话的技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与罪犯谈话的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与罪犯谈话的技巧

篇1

[关键词]个别谈话;民警;罪犯;信任;适度;目的性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131-02

个别教育是监狱机关针对在押罪犯的思想问题单独进行教育一种教育形式,是贯彻因人施教原则的主要方法。个别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教育,它是一种特殊教育,虽然个别教育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但这种谈话并非单纯的“谈话”,教育具有其特殊性,谈话也具有其方法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第一,教育对象是在押罪犯;第二,教育重点是思想教育,文化、技术教育排在次位;第三,教育者具有特殊性。即:施教者是民警,受教者是在押罪犯,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第四,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在押罪犯改造成为守法新人。当然个别教育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如:与在押罪犯单独接触,以谈话为主,了解其真实思想,不受限制,灵活机动,随时解决问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个别教育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并且是和罪犯面对面的思想交锋,当然这种交锋一般是以谈话的方式相遇而进行,因此,进行个别教育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但要诚恳耐心,而且要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

1 谈话者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工作的基础

所谓相互信任就是罪犯对进行个别教育的民警的信任和进行个别教育的民警对罪犯的谈话内容进行甄别、分析和调查后达到相对的信任程度。当然民警对罪犯的谈话内容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谈话内容的真实度取决于罪犯对民警的信任度,罪犯对民警的信任度越高,谈话内容的真实度也就越高,它们之间是一种正比关系。要达到罪犯对民警的信任,这就要求民警在日常执法工作中,公正执法的同时还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但要有所了解,而且还要正确理解,再加灵活多样的谈话技巧等,使罪犯能够充分信任民警,从而敞开心扉,在流露出真情实感的同时,谈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情况。如:现在监狱中就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有的民警,有许多罪犯找他谈思想、谈问题;而有的民警,罪犯根本就不找他谈任何问题,他主动去谈话,也谈不出所以然来,这就表现出罪犯对民警的信任与否。因此,在平时工作中,要注重对各种知识的学习,不断掌握各种相关知识和谈话、教育技巧,做事公道,处理罪犯的各种事情不偏不倚,对罪犯的合理要求,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能解决的尽力解决,不能解决的说明道理、讲清原因,让其心悦诚服;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同时,在谈话教育中,营造一种公平和谐的谈话环境非常重要,谈话时尽量用平和的、拉家常式的方式谈话,不要给罪犯造成心理压力;不持生硬的、说教式的训话口气,这样,罪犯愿意找你谈,也愿意把自己的一些真实情况说出来,那么,个别教育的效果也就呈现出来了;另外,在谈话前要充分了解该犯基本情况,包括他的社会关系、兴趣爱好、社会经历,甚至是他的成长经历等,预先掌握好这些材料,在谈话过程中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还有在谈话过程中要找好、找准“切入点”,从罪犯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慢慢切入正题,让他的思想跟着你谈话者的思路走,同时在谈话之前可以在自己的大脑中初步形成一个教育方案,预设一些将要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这样在谈话过程中就能始终掌握主动权。

2 谈话者把握好“度”,是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工作的关键

在对罪犯进行谈话中,“度”的把握是比较关键的,也是较难把握的,这就要求民警不但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还要较为清楚地掌握百分考核的日记、周评、月结等情况,对罪犯提出的问题,要合法合理,有理有据地回答,不能信口开河、许愿承诺,而且要注意谈话次数。

针对罪犯所提出的问题,要合法合理,有理有据地回答,不能信口开河,一定要依法回答,如:某罪犯刘某(绑架罪,原判有期徒刑10年)入监后该犯一直不服判决、不认罪,抗拒改造,究其原因,原来是该犯在入监下队后不久,在一次和某民警谈话时,该民警对他的案件作出了是“非法拘禁罪”而非“绑架罪”的错误结论。刘犯认为民警都说是错案,那么法院一定是判错了,于是死死抓住这点不放,最后发展到要求监狱民警出面替他申诉。针对这种情况,另一民警找来相关法律书籍,一方面让他自己先看这两款罪的具体规定,并给他讲解“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区别,另一方面,又给他详细讲解《监狱法》中关于申诉的具体规定,指明该犯申诉不是在正当行使权力,而是在无理取闹。通过多次谈话以及该犯自己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案情有了一定的认识,思想也发生了转变,这说明在和罪犯谈话时,谈话者(民警)一定要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回答,做到合法、合理,把握好“度”,不可信口开河。

同时要注意谈话的次数,如:2002年从重庆调入某监狱的罪犯代某(盗窃罪、原判有期徒刑7年),其妻子、父亲因参与杀害其母亲而判刑入狱服刑,两个孩子无人照看,加之该犯怕劳动、不安心改造,分监区根据他的改造表现列为重点教育对象,开始分监区民警经常找他谈话,结果不但没有起效,而且还给该犯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也使该犯慢慢意识到民警害怕他出事,怕他违反监规,于是该犯就抓住这点经常用家中孩子无人照管,自己不想活了来威胁民警,抗拒改造,不参加劳动。后来分监区民警经过观察、分析,认识到这是对该犯谈话次数太多所造成的,摸透了该犯的心理后,马上调整方案,一是与他的妻子、父亲服刑的监狱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改造情况;并为该犯申请拨打亲情电话,让其了解孩子情况,知道两个孩子由他三哥照顾的情况后,该犯放下了思想负担;二是采取内紧外松方式,严格落实包夹措施,一段时间不找其谈话,让其自行反思,给其减轻一定思想压力,让该犯感到改造环境相对宽松,经过一段时间,该犯的思想压力小了,主动来找民警谈话,要求汇报自己的思想改造情况,并且违纪率降低了,劳动也主动了。这说明谈话者在谈话中一定要把握好“度”,谈话次数多未必能起到好的作用。

3 谈话注重针对性、目的性,是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工作的前提

对罪犯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是有其目的性的,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一些不同的谈话方式,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2005年7月,某分监区接收8名广东调犯,在甄别身份的谈话教育时,发现一名叫魏某的罪犯(抢劫罪,原判有期徒刑4年6个月),该犯自称陕西人,但无陕西口音,谈其家庭时,就躲躲闪闪,避而不谈,民警发现他极力地想隐瞒什么,根据监狱规定,每一罪犯须将其家庭户口复印件等相关资料寄来,于是民警要求该犯提供家庭详细地址,该犯一会儿说家中无人,一会儿说家中只有一个弟弟,民警联想到该犯在平时的改造中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大,有自杀倾向,思想处于极度矛盾之中,据此,通过分析觉得该犯应还有余罪没有交待,于是一方面加大了对该犯的个别谈话,从人生观、婚姻家庭、监狱改造、刑满后的打算及主动交待余罪后的结果等法律规定讲起,涉及内容广泛;另一方面采取包夹措施,安排耳目信息员从了解其思想动态。中秋期间,该犯看到其他罪犯在拨打亲情电话,心情很复杂,民警又及时找其谈话并告之,监狱已根据判决书上提供的地址发函调查其家庭及其他情况,该犯仅存的一丝侥幸心理被打垮,终于交待了其真名叫王某,1992年在山东烟台持枪杀人的罪行,使一桩长达十几年的杀人案得以告破,受到了山东警方的称赞。在这次事件中,该民警通过个别谈话发现该犯具有可疑之处,并将该犯列为重点,从该犯的言谈举止和平时的改造中搜集信息,抓住其内心激烈斗争的有利时机,阐明国家对主动坦白交待余罪会减轻处罚的规定,终于使该犯放下思想包袱,主动交待其余罪。这说明谈话者在进行谈话时一定要注重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这也是开展个别教育工作的前提。

4 各种教育方式相结合,可增强个别谈话教育工作的效果

个别教育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要与其他教育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个别谈话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说,要使个别谈话教育效果明显,就必须与其他教育方式、相关措施相结合。如某分监狱四类犯王某(抢劫罪,原判无期,后减为18年),自调入该分监区后,不思悔改,经常打架,不服从管理,消极怠工,个人内务卫生脏、乱、差。2005年安排其在“铁厂”工地劳动,通过谈话和观察,发现该犯对铁厂的烧火工种很有兴致,于是民警把该犯安排到焙烧上,并担任一个烧堆联包组小组长,一个月下来,该犯所在小组焙烧任务完成得最好,而且该犯常主动带头干,吵架、打架事件明显减少,针对该犯取得的这些成绩,在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时,可进一步要求身为小组长的该犯以身作则,通过谈话该犯慢慢有了转变,各方面也有了较大改观,分监区及时在考核中给予肯定,到目前已获监狱表扬两次,类别也由四类犯转为二类犯。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罪犯、不同犯罪类型、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都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被称为自主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学习与完全学习、自由学习并不完全等同。口才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口语技能训练”的学习。学生想要达到教师的要求,就必须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当迅速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法律职业教育的学生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口语活动来实现就业的,也就是说,口才就是法律职业教育学生的一项技术。正因如此,学生应当对口才课程有一个深入的、正确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法律职业教育中的学生,无论是在毕业后从事律师、法官工作,还是加入司法警务队伍,或者从事其他相关工作,都必须通过面试这一环节。面试在整个就业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容易产生怠惰心理,遇到难题,就不想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学习中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生要想学会学习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从继承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的方向转变。短短一段时间的学习,是难以将学生的口才能力迅速的提升上去的,但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身口才水平的提高。

二、第一课堂

培养学生对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运用能力。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完整的信息表现出来。口才的水平主要从两个环节体现出来,这两个形式一是表述的形式,二是表述的内容。表述的形式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述的过程中,所呈现的眼神、形态以及语音等诸多因素的有机融合。无论是什么人,都必须具备口才的良好表述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形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首先,要求学生的语音要具备一定的规范,发音、用词必须准确,应当符合语法和修辞的相关原则。其次,语言的表达形式要具备一定的逻辑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气、语调的练习,培养学生语音准确、吐字清晰的语言表述能力。所谓的无声语言就是学生通过眼神、表情以及身体、姿势等的无意或是有意的将自己的倾向和意图显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无声语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没有声音的语言,无声语言主要是对有声语言的一种辅助。

三、第二课堂

在法律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当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例如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相关的演讲活动、诗歌朗诵会、辩论赛等等。演讲者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口才,综合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表达方式,面对广大的听众,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看法、观点表述出来,从而实现感召听众,达到演讲的目的。例如在罪犯教育改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类似于以特定的思想教育为目的的演讲活动,来影响罪犯。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无领导小组的讨论活动,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可以交叉辩论、发言,全体参与学生,围绕课题进行相关讨论,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第三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例如对改造罪犯的教育活动、在基层公安部门的纠纷调节等,进一步提高学生口才水平和能力。在对罪犯进行一对一教育的过程中、在基层公安部门的纠纷调节过程中,应当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调解、教育。选择恰当的时机,运用自己的口才技巧,对当事人进行教育、疏导。通常情况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使用到例如规劝性、告知性等等谈话技巧。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部门工作流程和工作实际。这些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统一到一起,使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五、结语

篇3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肢解食人魔的新闻频频出现,甚至引发了恐慌。从概率上讲,你很可能遇见过类似的“冷血型精神病患者”,因为这样的人占总人口的0.5%~1%。至今难以解释的是,很少有女性患有这种精神疾病,因此排除妇女和儿童后,男性中这类人的比例还要更高。就拿美国来说,不算被关在精神病院和监狱里的人,还有25万冷血残酷的精神疾病患者自由地生活着,中国的数量要更多。

如何鉴定一个冷血精神病患者呢?警方一般通过一些典型犯罪模式来鉴定:1,把人囚禁在地下室?2,使用邮政系统邮寄过尸体残肢?3,获得过“杀手”、“开膛手”之类的绰号。但实际上,这类精神病患者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辨认出来的。

正因为这样,关于精神病测试的写作才让英国人乔恩?龙森成为广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龙森的主要作品有《他们:与极端主义者的冒险》,《瞪死一只羊》(本书有中译版,讲述美国军方网罗了一群拥有特殊能力的特工,他们会隐身术、穿墙术、飘浮术、千里眼……)。这些书的特点就是关注各种奇闻异事和对细节的描述独具匠心。他的新著《心理变态测试——疯狂工业之旅(THE PSYCHOPATH TESTA Journey Through the Madness Industry)》也是如此。在书中,龙森不但质疑了对精神病的定义,对现存的测试方法也持保留态度。

这本书的开头像小说一样迷人:一家学术机构邀请龙森帮忙找出是谁送来了一张满是隐秘线索的匿名信,这张字条上写着:祝你好运!龙森想搞清楚什么样的人会做这样的恶作剧,就此踏上了寻找精神病的旅程。在探寻的过程中,龙森遇到了一个精神病院里的病人,这人声称自己为了不进监狱故意在精神病测试中得了高分,所以他坚持认为自己是正常人,只是装出了种种疯狂的举动。此人到底是精神病标准化测试系统的受益人,还是一个编织故事的精神病患者?

为了了解这两者间的区别,龙森转而向最有影响的精神病学专家请教,让他们传授诊断和辨别精神病患者的技巧。这一领域的顶级专家无疑是罗伯特?黑尔,他是黑尔精神病态症状清单的创立者。这份测试包括了包含了诸如病理性谎言、易于厌烦的倾向性和性滥交的行为和特征等20种标准,每种都以0、1或2计分。最高分是40分,如果被测试者得分超过30分,就会被诊断患有“人格障碍”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俗称“精神变态”,可能从此就会被关进特殊机构,与世隔绝。

龙森在跟黑尔学习了一个周末后,把这套测试用于企业的高管、政治家、战争罪犯,甚至他自己身上。在纽约,龙森与杀人如麻的海地战争罪犯见面,和酷爱解雇手下的美国商界大佬谈话,龙森给这两个人打的分都很高。测试结果并没有让精神病认定变得一清二楚,龙森发现黑尔精神病态症状清单是一套很模棱两可的工具。而且他钻得越深发现水越浑,龙森开始怀疑,精神病学已经脱离了正常的轨道。黑尔精神病态症状清单和美国精神病协会最新第四版的《精神障碍诊断手册》,都是很危险的工具。

篇4

(贵州省都匀监狱)

摘要:青少年求助者洪某,因入监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巨大变化,由此引发心理问题,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下降、躯体不适,本人认为这是一例以焦虑情绪为主的严重性心理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与求助者的错误观念及内向性格有关,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及焦虑情绪,克服对环境的不适感,鼓励求助者积极融入人际关系中,树立起积极面对改造生活的信心,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咨询方案实施过程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系统脱敏疗法、认知疗法进行了六次咨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关键词 :入监初期 严重心理问题 系统脱敏疗法 认知疗法

1.一般资料

1.1一般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洪某,男,汉族,22岁,贵州省威宁县人,高中文化,捕前是威宁县三中高三在读学生,家中有父亲、母亲、姐姐和妹妹。

1.2个人成长史资料

1.2.1成长方面

求助者犯罪之前,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在家人眼里是“乖娃娃”,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是好学生,成绩在班上属于上等,是一名很有希望的高考生,老师、同学、父母及亲朋好友都十分看好,父母更是以此为荣。

1.2.2心理方面

尽管有众多期待眼光的包围,然而求助者并没有把老师的鼓励,同学的羡慕和家人的期望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反而在心理阴影的驱使之下,缓慢的、隐隐的产生了仇视社会的消极态度,产生了“金钱万能”的错误观念。究其原因就是求助者初三时在深夜里给父母买药的路上,遭受到不法分子的抢劫。这一段经历让求助者产生了很多负面甚至邪恶的想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在求助者心底蒙上了一层对社会错误认知的阴影,埋下了对社会仇恨的种子和消极的人生观。

1.2.3犯罪过程

2011年x月x日,求助者因持刀抢劫,于2011年x月x日被威宁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罚金3000元,刑期自2011年x月x日至2015年x月x日止。在不正确的认知和仇视社会的心理操控下,在错误的金钱观的驱使下,求助者最终迷失了自我,丧失了道德认知和对法律的敬畏,抱着悄悄“做几次”不会被人发现的侥幸心理,进行了在深夜里伙同他人持刀抢劫的犯罪活动,但最终难逃法网。

1.2.4认知方面

受到法律的制裁后,求助者百感交集,万分悔恨,但悔恨的不是自己的罪错,而是在在心底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的仇视,认为社会没有公正,社会对他也不公平。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这是认知错误和归因错误,不能正视自我、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外界的关系的表现。

1.3精神状态

求助者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低落,表现出悔恨心态,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1.4身体状态

因不适应监狱生活环境,近期脸上粉刺严重,并出现食欲下降、失眠症状。

1.5社会功能

人际关系一般,入狱之后只和几个老乡有交往。注意力不集中,对改造失去信心,完不成劳动任务,对改造抱无所谓的态度,怕面对其他服刑人员、家人和管教民警。

1.6心理测验

1.6.1 SAS:标准分58

表示出现轻度的焦虑症状。

1.6.2 SCL-90量表测验结果(1-5级)

通过SCL-90自评量表测量,总分190分,躯体化3.2,人际关系敏感2.0,抑郁2.1,焦虑3.5,恐怖2.1,考虑筛选为阳性。尤其是焦虑和躯体化分值较高,表明求助者存在较高的焦虑和躯体化症状。

2.求助者主诉与个人陈述

2.1主述

近期心情烦躁、焦虑,自感压抑苦恼,无法解决,入狱之时为高三在读生,即将参加高考,但现在什么都失去了。

2.2个人陈述

家人对自己十分关心,入狱之前是高三在读学生,成绩较好,有机会考上大学,但犯了法,来到监狱,看到了很多黑暗丑恶的事情,觉得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弱肉强食、机会主义,人只要狠心,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同时只要一想起入狱时的情形、和其他服刑人员交流的场景、和管教干警交谈的场景,就会感到焦虑恐惧,近期一直被这些想法困扰,自感压抑苦恼,无法解决,主动咨询。

2.3观察和他人反映

(1)联号组罪犯叙述

自来到监区,求助者经常低头不语,或是默默的写东西,不愿与人交流,只跟几个同乡在一起说话,劳动改造的积极性也不高。觉得自己刑期短,得不到改造成绩,没有减刑机会。

(2)监区民警反映

求助者自入监以来,显得格格不入,经常看到他一个人闷闷不乐,不善言谈,在劳动改造中容易出现疲乏倦怠。

(3)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

通过查阅附档和入监教育谈话,认为求助者虽然是高中生,但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想法,遇到问题没有寻求积极合理的解决办法,而是消极对抗。谈话中,求助者多次表示无可奈何,悔恨自己犯罪,同时对前途持消极悲观的心态。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应答切题,情绪焦虑,面色忧郁。

4.评估与诊断

4.1诊断结果

初步诊断求助者为严重心理问题。

4.2诊断依据诊断依据如下

4.2.1刺激性质

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刺激事件是因为对监狱环境的不适应,属于现实的刺激事件,同时该刺激是强烈的。

4.2.2反应持续时间

该求助者自入狱后,对监狱环境的不适应,加上在分流中心的两个月时间,病程已达三个月以上,但小于半年。

4.2.3反应强度

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其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强大较大。

4.2.4反应是否泛化

精神痛苦程度较重,逻辑思维未受影响,社会功能中度受损,出现一定程度的泛化。

4.3鉴别诊断

4.3.1求助者入监体检显示正常,排除躯体性疾病

4.3.2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

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的意识和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并未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疾病。

4.3.3与抑郁症相鉴别

该求助者虽情绪低落,意向下降,兴趣下降,但皆因内心冲突引起,程度不太严重,无自杀倾向和自我评价低等症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排除抑郁症。

4.3.4与神经症相鉴别

该求助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等症状,出现症状持续的时间大于两个月,内容已泛化,社会功能中度受损。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属于常形,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排除神经症。

4.3.5结论

该求助者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其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如悲观厌世、仇视社会、焦虑、失眠等)大于三个月,精神痛苦程度较重,逻辑思维未受影响,社会功能受到损害,出现一定程度的泛化,内心冲突是常形,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隐藏较深,程度较重,排除神经症性问题,故初步鉴别为严重心理问题。

4.4病因分析

4.4.1生物学因素

该求助者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

4.4.2社会性因素

同犯私下评价(说他经常表现出仇视报复的言语,认为社会不公平,别人犯法没有事,他做一次就被抓,行为表现很紧张)。

4.4.3心理因素

存在不合理认知(社会对他不公平);个性特征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缺少人际沟通。

5.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5.1具体目标及近期目标

改变该求助者认为“社会对他不公平”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悲观厌世、仇视社会、焦虑烦躁的情绪,使其心理测验结果恢复正常水平;改善求助者入睡困难的、食欲下降的不良反应;帮助其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正确面对入狱服刑改造的现实,积极改造,争取获得改造成绩,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5.2长期目标及最终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确保改造质量。

6.咨询方案的制定

6.1基本原理

系统脱敏的基本原理: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引起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而认知和情感、行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学习放松技巧: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于沙发的扶手上。让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6-8次即可学会放松。要求求助者在家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建构焦虑等级:建构焦虑等级表,既是对引发求助者特定焦虑的刺激因素的归纳整理,也是对求助者实施系统脱敏治疗的必要准备。在求助者说出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后,要求本人把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排一个顺序,从引起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一般是让求助者给每个事件指定一个焦虑分数,最小焦虑是0,最大焦虑是100。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焦虑等级表,0代表完全放松,100代表高度焦虑。理想的焦虑等级建构应当做到各等级之间级差要均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尤其要注意的是,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这是系统脱敏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要使这一等级的刺激定量恰到好处,要使各等级之间的级差比较均匀,主要取决于求助者本人。要求求助者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各种刺激画面,画面要具体、清晰,并且置身其中能出现相应的情绪变化。当然,如果有实际的刺激物,就用不着闭目想象。

6.2系统脱敏

求助者基本掌握放松技巧之后,就可以开始脱敏训练。按照设计的焦虑等级表,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首先让求助者最低等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当他确实感到有些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待求助者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每次放松后咨询师都要询问求助者有多少焦虑分数。如果分数超过25分,就需要继续放松。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求助者如此想像不再感到紧张焦虑时为止,此时为一级脱敏。接着让求助者想象高一等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然后又全身放松,反复多次,直到想象这一刺激不再焦虑紧张为止。如此逐级而上,直到求助者对最高等级的刺激脱敏,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治疗。

6.3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依据心理咨询的原则及监狱有关规定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略)

6.4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及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共5次咨询。

咨询费用:按照监狱相关规定,不收取任何咨询费用和心理测验费用。

7.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二阶段:心理咨询阶段。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7.1第一次咨询(2012年6月5日)

7.1.1目的

(1)收集求助者基本情况。

(2)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

(4)进行咨询分析。

7.1.2方法

会谈法、心理测验。

7.1.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2)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3)与求助者协商后进行心理测验: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

(4)结合心理测验的结果与初步印象给予初步分析。

7.2第二次咨询(2012年6月12日)

7.2.1目的

(1)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

(2)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与方案;

(3)学习放松技巧,共同商定划分焦虑等级。

7.2.2方法

系统脱敏疗法,认知疗法。

7.2.3过程

(1)咨询师讲解系统脱敏疗法,认知疗法的原理及工作程序。

(2)通过简单说明,让求助者学会衡量自己的焦虑程度,并尽可能给出一个相对恰当的评分。

(3)放松训练

让求助者坐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由咨询师引导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

(4)布置作业

请求助者每天用10-15分钟练习放松的技巧。

节选咨询过程中的部分对话,内容如下:

咨询师:你愿意跟我谈谈入监以后的生活和心情吗?或者是现在的一些体验也可以?

求助者:其实也没什么可谈的。值得说的就是高三在读的我本来可以考进大学的,但现在的情况对我的打击很大,我从没想过,我竟然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沉默)

咨询师:本来有机会上大学,现在却在这里,确实是件很痛苦的事,我也很能理解你当时的心情,据我了解,你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

求助者:本来很快就要参加高考了,但自己鬼迷心窍的做了违法的事情。我觉得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希望了,可是我的家里人对我还有很大的期待,我觉得自己对不起家里人。(叹气)

咨询师:嗯,你的意思是说,入监服刑让你觉得你的未来没有希望了?

求助者:对,我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灰暗。

咨询师:那照你这么说,凡是入监服刑的人,未来都没有什么希望了?

求助者:(想了一下)那倒也不是,但是我就是觉得自己我没有希望了,我的父母对我有那么高的希望,都希望我出人头地,也都很看好我,结果我却到了现在的地步,让我觉得很丢脸,也丢了爸妈的脸。

咨询师:嗯,这么看来,你并不是完全对未来失去信心,只不过是因为不能接受现在的现实,对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那你能具体谈谈是什么原因吗?

求助者:我想可能是我当时太冲动了,才会做出那样不计后果的事情,现在怎么后悔都没用了。

咨询师:相信如果我们共同努力,克服你过分紧张的情绪,以你的实力,肯定是没问题的。

求助者:那我能克服吗?

咨询师:我想如果你愿意跟我合作,我们可以向着你的目标努力。

求助者:那太好了,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做呢?

咨询师: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共同探讨的问题。(以下谈话略)

7.3第三次咨询(2012年6月19日)

7.3.1目的

(1)建立求助者焦虑等级表。

(2)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掌握放松技巧。

(3)再一次详细讲解系统脱敏疗法的工作程序。

7.3.2方法:系统脱敏疗法

7.3.3过程:

(1)求助者的焦虑等级表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求助者建立了关于入监后的各种情形的焦虑等级表,如下:

①打篮球的场景(0分);

②生产劳动的场景(20分);

③与其他罪犯交流的场景(40分)

④入监时的场景(60分);

⑤干警与他谈话的场景(80分);

⑥其他罪犯欺负他的场景(100分)。

(2)再一次详细介绍系统脱敏疗法的工作程序。

(3)帮助求助者再次进行放松练习,直到可以基本掌握。

(4)布置作业:请求助者继续每天练习,直到可以熟练掌握。

7.4第四次咨询(2012年6月26日)

7.4.1目的

(1)熟练掌握放松技巧。

(2)开始脱敏练习。

7.4.2方法:系统脱敏疗法

7.4.3过程

(1)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进入放松状态。求助者表示此时的焦虑为0分。

(2)从最低级的焦虑等级开始,进行脱敏练习。

(3)当求助者通过每一级别的训练时,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自信心。

(4)布置作业:请求助者每晚在监舍内继续练习,巩固咨询结果。

7.5第五次咨询(2012年7月3日)

7.5.1目的

(1)巩固之前的治疗结果。

(2)继续完成剩余等级的脱敏练习。

(3)使求助者学会利用这种方法克服焦虑情绪。

(4)结束咨询。

7.5.2方法:系统脱敏疗法

过程

(1)反馈上次作业,并评价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鼓励。

(2)继续完成剩余等级的脱敏练习,由于上次咨询后,求助者很好的完成了咨询作业,不断练习放松,克服焦虑,所以本次脱敏很快就得以完成。

(3)基本结束咨询,加强求助者自我的控制能力,掌握自我放松的方法,并能在改造生活中自如应用。

节选咨询过程中的部分对话,内容如下:

咨询师:现在我要你想象一些场景,你要想象得清晰明确,它们也许会干扰到你的放松,如果你感到焦虑,想让我注意,你随时可以告诉我。首先,你想象自己在进入监狱大门时的场景,你能想象到你们进入监狱大门时,有几十个服刑人员和你一起在干警的看管下,一步一步的走进高大的铁门。

咨询师:现在停止现象那个场面,在你想象的时候,你的焦虑增加了多少?

求助者:现在想起这个场景时,一点也没有了。

咨询师:现在注意力再回到放松上。想象你的管教干警找你进行个别教育谈话的场景(在约10秒后,求助者举起了她的手臂)。停止想象那个场景,现在你的焦虑增加了多少?

求助者:大约20分。

咨询师:现在继续放松,再慢慢回到想象那个场景。

……

7.6第六次咨询(2012年7月10日)

7.6.1目的

(1)巩固之前的治疗结果。

(2)继续完成剩余等级的脱敏练习。

(3)使求助者学会利用这种方法克服焦虑情绪。

(4)结束咨询。

7.6.2方法:系统脱敏疗法

过程

(1)反馈上次作业,并评价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鼓励。

(2)继续完成剩余等级的脱敏练习,由于上次咨询后,求助者很好的完成了咨询作业,不断练习放松,克服焦虑,本次脱敏完成效果比较好。

(3)基本结束咨询,加强求助者自我的控制能力,掌握自我放松的方法,并能在改造生活中自如应用。

(4)咨询结束。

8.跟踪评估

8.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不再像以前那样悲观消极,对于未来也有新的目标。

8.2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

求助者可以正常的进行生产劳动和与他人交往。

8.3求助者周围人士反应

近期情况正常,写的文章经常在监狱《向往报》发表,目前获得了申报假释,表现得比较高兴。

8.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1)SAS:标准分48。(表示为无明显的焦虑症状);SCL-90的减分率约为50%,为显效。

8.5心理咨询师评估

求助者摆脱了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8.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焦虑的情绪症状得到了改善;躯体症状(睡眠不良)已消除;能够重新开始积极改造。

参考文献:

[1]《犯罪与改造研究》,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第2期.国内统一刊号:CN11-2435/D.

[2]《监狱个别教育实务》,严仁浩主编.—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9,监狱工作实务训练指导丛书.

[3]《心理咨询师》(三级)-郭念锋主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4]《监狱业务手册》,贵州省司法行政系统新录用人民警察培训手册.

篇5

(一)年轻民警的所占的比例较大,业务工作能力总体水平不高。自2006年以来,为了适应监狱工作需要,同时为了应对监狱外流人才较多的情况,我省监狱系统招考的新民警较多,队伍结构趋向年轻化。很多民警是从院校毕业直接到新岗位上,没有经过艰苦的锤炼,且年轻民警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造成个别青年民警不安心基层中队工作,怕苦怕累,不愿在基层一线干。一些基层青年民警对法规学习和业务工作热情不高,学习钻研精神欠缺,被动学习的多,主动研究的少。在日常工作中多数青年民警中认为,只要能管得住犯人、不出监管事故就可以了,只求过得去,不注重更深入学习监管法律、法规和管理技巧,久而久之造成业务水平下降、整体素质停滞不前等问题。

(二)当前“高压线”多,社会期望值高,心理压力大。

近年来,为了从严治警,从司法部、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禁令,如司法部“六条禁令”、监狱法“十不准”、“九不得”等。而今年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躲猫猫”事件的发生,社会影响较为恶劣,高检也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检察文件。另外,今年的监管事故和罪犯脱逃频频发生,监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驻监检察室从原来的县级检察院派驻改由地市级检察院派驻。民警普遍感到“高压线”太多,易触电,心理压力大,而且现在的罪犯维权意识逐年提高,管理难度加大。

(三)近阶段涉黑罪犯多,押犯数多,犯情复杂,工作难度大。

自2009年以来,公安部门开展打击“涉黑涉暴涉枪”等专项活动,特别是沿海城市的看守所、监狱的在押犯数暴增,我监也同时存在类似的情况。一是上半年押犯数较多,涉黑团伙比例大。民警的压力较大,对涉黑团伙的管理和分化需要发挥较大的精力,实时防范监管隐患的发生,难度较大,使得民警的身心较为疲惫。二是押犯疾病复杂。民警要在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之外,还要预防传染性疾病,顾及到这些罪犯的身体健康,预防正常与非正常死亡的发生,压力较大。同时对监狱的医疗条件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三是工作时间较长。基层民警不仅要完成日常工作,而且还要随时准备抽调警力参加学习、开会、防暴演习、清监、集训等任务。

(四)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工作环境封闭,家庭压力大。

民警的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使民警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来解决家庭问题。民警上班时间长,现在又实行阳光工资。虽然这两三年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领导对监狱民警的待遇也很关心,但是现在物价涨得也较厉害,相比较起来干警的生活也较清苦。工作环境较为封闭,通讯交通不方便,基层民警对很多的家庭事务没有办法顾及。民警在家时间少,与家人沟通少,由此产生家庭危机,严重的甚至闹离婚、分手;对子女的教育少,影响孩子学业,上学、就业十分困难。民警有后顾之忧,影响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五)外地民警所占比例大,独生子女多,两地分居多,流动性较大。

监狱系省直属单位,招考公务员基本上没有区域限制。特别是山区监狱,都普遍存在外地民警比例较大的问题。外地民警较多,两地分居的民警也多,很多外地民警对监狱归属感不强,工作热情、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抱着工作满五年就回原籍的思想,流动性相对较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一个较好的竞争机制,导致青年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当前青年民警所占比例大,存在部分青年民警怕苦怕累,抱着“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以及只要不出监管事故就可以的侥幸心理。有少数民警存在以下情况:不求向上,不思进取,只讲享受、攀比,不讲奉献,思想上有波动,精神状态时好时差,工作上得过且过,缺乏主动性。这种现象的存在虽然是极少数,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消极因素危害较大。这与当前的干部管理制度有很大的关联,现在基层尚缺少一个较好的竞争机制,民警工作的好坏,没有一个较好的衡量标准,民警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二)当前高压线多,少数民警执法态度不端正,法治意识与执法能力不强。民警的法治意识和执法能力基础薄弱,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学习没有深度,甚至流于形式。意志力不坚定,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侵蚀,存有消极思想。同时民警对司法部“六条禁令”、省监狱系统“九不得”、《监狱法》“十不准”等相关规章制度,不能较好深入学习和理解。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和法制化建设的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在非犯罪化、非监禁化等国际行刑趋势的影响下,我国监狱的刑罚理念也在发生变化,逐步由传统向现代化、向法治、强制向文明、注重服刑人员义务向重视服刑人员权利的保护转变。这些深刻的变化,使我们在几十年工作中形成的传统的、固有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都受到了冲击,也对民警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罪犯的不合理维权,无理缠诉时有发生,看似“强势”的民警,在保护自己的方法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渠道也非常有限,民警的执法风险日趋增大。对此,有较多民警未能端正好心态,积极防御,依法积极主动履职。

(三)近阶段押犯多,押犯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罪犯维权意识提高,警囚关系处在敏感时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监狱的押犯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早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文盲+法盲+流氓”为主的人员构成结构。近些年来财产型犯罪所占比例较高外,高学历、高智商、高职务的服刑人员的比例逐年递增,特别是“涉黑”、“涉毒”、“涉暴”、“涉枪”的服刑人员的比例不断扩大,服刑人员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罪犯违规打架抗改事件时有发生,都加大了监狱管理、教育改造的难度。当前民警执法可依据的主要是《监狱法》,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的执法依据,民警在处理问题时,投鼠忌器,妥协执法。有些民警甚至说自己是“弱势群体”,导致在执法中对于罪犯的抗改和违规行为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民警对罪犯要以人为本,但自己经常因为小事被罪犯举报,被组织调查,查清之后,对举报罪犯与被举报的民警处罚不一致,民警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四)当前监狱体制处于变革与转型时期,对民警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强度加大,民警的待遇未能及时得到提高。新时期监狱的行刑理念的发展,特别是监管工作“首要标准”的提出,要求民警尽快实现工作方法从简单的经验型向严格、规范和文明执法的转变,职业角色从看所型向教育专家型的转变,这对基层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民警基本上是三班倒值班,没有礼拜六礼拜天,没有节假日,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短,值班超负荷。同时罪犯违规率有增长的趋势,管理难度加大,基层一线警力不足,时常超负荷工作,休息时间偏少,基层民警疲于应付,造成基层民警心态失衡,容易产生厌战情绪。民警的待遇未能及时得到提高,民警的经济压力较大。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有60%的监狱警察认为经济收入不高,存在经济上的困扰。另据一项关于监狱警察压力源的调查发现73%的监狱警察认为第一位压力源是房屋贷款,第二位压力源是子女的教育费用。

(五)外地民警多,独生子女多,两地分居的民警也较多,家庭和事业两头较难兼顾,导致民警不能较好地安心工作。监狱所处位置都较为偏僻,民警离家远,休息时间少,导致很多的民警对家庭事务较难顾及,导致家庭矛盾较多,民警不能安心工作。沿海民警多,独生子女多,夫妻分居两地,外加上沿海与山区监狱福利待遇差距较大,要求调动的民警多,流动性较强,而新民警的业务基本上要2-3年才能培养起来,目前我监民警队伍有出现断层的倾向。正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外地民警多、独生子女多,夫妻两地分居多,而导致出现的问题也多,领导对基层民警的各方面情况不能较全面的了解,对于出现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导致部分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想法多,不安心工作。

三、对策思考

(一)加强基层民警队伍建设,应引入竞争考核机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监狱基层民警是监狱工作的主导者、组织者、实施者,青年民警是监狱的明天。治狱必先治警,民警队伍建设抓不好,监狱安全稳定和各项工作都没有保障。落实监管工作“首要标准”,就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增强民警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提高改造质量为中心,切实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对于年轻的民警要给予给多的学习和进修机会,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教育他们,让他们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确理想,调动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积极从年轻民警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立功嘉奖、晋职晋级和经济利益相互结合起来,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把那些真正责任心强、又能干事、业绩突出和大家拥护的优秀民警培养推荐到领导岗位上来,从而在队伍中营造一种竞争氛围,以此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同时大队每月组织一次考核,建立工作制度秩序化、规范化,对守规遵纪、业务质量等进行量化统计,每月汇总一次,把考核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奖勤罚懒,采取多种形式惩罚和激励措施,与评先评优相结合,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

(二)增强民警法治意识和执法能力,教育民警正确对待“高压线”。人要未雨绸缪,什么事情都要做好预防的准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变被动为主动。强化民警执法意识教育,要认真领会胡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政法工作的五点要求,教育民警牢固树立公平正义和法律至上的执法理念。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学习,提高执法能力。教育民警既要清醒地看到执法风险的客观存在,更应该正确对待“高压线”,同时更要坚信执法风险的可控性。“高压线”是一把双刃剑,教育民警在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学会保护自己,处理罪犯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不要为了省麻烦、省事,而导致以后的罪犯的不合理维权,而道不清说不楚。另外不落入罪犯设计的圈套,要避免实际工作中民警因为被罪犯激将,产生心理失衡或急躁情绪,导致管理罪犯过程中出现粗暴执法现象,被罪犯抓住把柄,导致引火上身。

(三)教育民警正确把握好新时期警囚关系,促进和谐监区建设。改造与被改造关系的存在,对罪犯的思想及违规行为应及时引导教育处理、及时化解矛盾,缓解警囚矛盾,否则一些小矛盾,由于缺乏疏导,逐渐累积,最后越积越大,有可能爆发。如福建省某监狱罪犯林某某和何某某,趁打饭和送开水之机,窜入监区值班室,持凶器报复袭击值班的大队长陈某某,致陈大队长身受重伤。湖南省某监狱罪犯邓某某趁监狱民警朱某某与其谈话不备之机,将朱某某打晕(后经抢救无效牺牲),邓犯换下其警服脱逃,后被抓获。特别是当前涉黑涉暴涉枪的押犯较多,是当前狱情的重中之重,因此,要教育监狱民警加强警囚沟通,正确处理新时期的警囚关系。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不愿意改造自己的罪犯应加强教育,从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人之常情上关怀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困释惑,以稳其情绪,激其改造信心,将矛盾尽量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其由抵触乃至反抗改造逐步向自觉接受改造过渡。通过组织民警学习狱内案件和狱情通报,学习分析狱情的共同性与区别性,学会搜索狱情的方式、方法,懂得如何利用罪犯搜索有价值的狱情信息,如何利用罪犯内部矛盾来分化瓦解犯罪集团。民警与罪犯间的成功沟通,会在无形之中大大减少民警工作的强度,是促进和谐监区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

(四)坚持从优待警,提高队伍凝聚力。

一是山区监狱工资按照省直标准发放。山区监狱基本上都是处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很多地方交通不便,基层民警的生活相对简单和清苦。山区城市的物价水平不见得就比城市低,同时山区的物质精神生活也不如在城市的监狱,对于山区监狱民警的工资待遇按照省直标准发放,而不是按照目前的省直结合地市的标准发放。正因为山区监狱的艰苦,山区监狱更应该以更好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去建功立业,以更好的机遇留住更多的人才扎根在山区监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山区监狱的发展,才不会出现基层民警队伍的断层。二是针对部分民警在政治前途、工作条件,家庭环境等方面有较大压力,失去心理平衡,直接影响正常工作的现象。要加强对这些民警思想教育,并进行心理疏导,使民警能够辩证地看问题,对当前的国情有一个合理、客观的估价,对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要去正确认识和对待,达到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凝聚警心,促进工作之目的。三是警力向基层倾斜。现在存在基层的警力不足,基层民警超负荷工作,民警身心疲惫,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监狱的警力应向基层倾斜,把基层的警力配足配强,保证基层民警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才能使更多的民警愿意在基层一线干。

(五)大中队领导对民警做到“四知道”,及时发现、解决民警中存在的问题。即:大队领导要对分管的中队领导,中队领导要对分管的管教、分队长、带班民警做到“四知道”。具体内容是:知道干部、民警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知道干部、民警的个性特点,八小时以外的主要爱好、理想追求和从事的主要娱乐活动;知道干部、民警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四知道”的提出,是根据民警队伍特点以及近几年来队伍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当前我监外地民警所占的比例较大,年轻民警多,独生子女多,夫妻两地分居多,为做到对队伍状况心中有数,大中队领导更应该掌握民警的“四知道”。基层领导对工作上不上心的、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态的民警,要深挖根源,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发现民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努力解决民警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随着执法任务的日趋繁重,民警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也日趋凸现,特别是在民警家庭两地分居、遭受灾害、发生变故、生活困难、婚恋受挫、身患病症、被人误解时,要贴近靠前,积极说明,最大限度地把组织温暖送到民警心坎上,增强民警对监狱的归属感,才能保证整个队伍的和谐稳定。

结语

监狱工作的根基在基层,监狱队伍的主体在基层,队伍中的问题也主要发生在基层。正因为它的基层,在队伍现状分析才具有更重要的代表性,在当前的基层监狱警察队伍建设中更具有借鉴性,这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决定》。以上只是笔者在从事基层监狱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提的一些建议,可能不是很全面,还需要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基层民警队伍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奇,邵晓顺.主编:《监狱人民警察心理素质与训练》[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2]应朝雄.编著:《监狱分监区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篇6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自己已经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地调整,将教材的知识生活化、情境化。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数一数全班有几个组,每组有几个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再算算学校里有几个年级,每个年级有几个班级。再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并让学生计算出粉刷教室墙壁的面积和所需涂料的数量;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可让学生模拟生活买物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买东西、给钱、找钱的过程。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从而热爱数学。

二、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感受到数学之美

有位作家这样赞美数学:“数学是空谷中的幽兰,高寒中的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可见数学的壮丽优美与博大精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讲“在美丽的校园里,哪些叶子是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教室里哪些也是轴对称的图形?”学生从中领略了对称美,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 。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告诉学生人体上许多有趣的比例:“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并让学生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和谐美”。

数学之美无处不在,只要教师能用生动的语言、美妙的方法、精心设计的板书,向学生展示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理解数学美,学生就会去追求美、创造美,把数学教学过程变成数学审美过程。

三、动手实践,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数学知识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分析获得,应由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理解、感悟、探索、交流中形成。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知、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是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的基础。

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课一开始,教师先出示一个圆柱,问学生:“做一个圆柱需要哪些材料?”通过与学生谈话的形式,唤起学生以前的知识体验。接着,教师再出示一个圆锥,问学生:“你见过这种物体吗?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很多圆锥体。这时,教师再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你们能动手做一个圆锥吗?先猜一猜做一个圆锥需要哪些材料?”有的说要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有的说要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个圆;有的说要用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也行;还有的说要用一个扇形和一个圆……学生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和猜测,在信封里面拿材料动手做一个圆锥,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最后让各小组派出代表上台来展示作品,并讲解制作方法,并互相评价实践成果。学生有了做圆锥的体验,接下来认识圆锥的特征已经是水到渠成了。如此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认识圆锥,体验探究的乐趣,自然能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

篇7

俄独立军事专家帕维尔・费尔根豪尔9月7日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在此次解救人质事件中,我们的安全部队再次出现了组织混乱的局面。”

而在早些时候,俄罗斯电视台已经在报道中把责任归咎于“将领、军方和公务员”,指责他们一直没有采取行动,“直到总统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别斯兰人质事件余波未尽,9月7日,两名意大利妇女和两名伊拉克人在意驻伊人道救援机构“巴格达之桥”办事处又遭到武装人员绑架。

而国际恐怖组织则一直把他们劫持的人质,作为应对美国攻击的交换条件。在伊拉克,人质劫持事件一直处于此起彼伏的状态。

频繁发生的人质危机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别斯兰人质事件使人们重新审视当危机发生时,如何应对这种极端局面。

当炸药高悬,劫匪把匕首横在人质的脖子上,尽管周边特警围似铁桶,准星亦瞄准每一个劫匪脑壳,但何时应该并能够扣动板机,这是一个谁都无法精确判断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最近也披露许多人质事件,虽然,中国的人质事件和俄罗斯的人质事件形成机制不同,但中国仍可以从俄罗斯人那里总结经验和教训。

陈暴安良与“以人为本”的争论

“尽管劫持事件有其特殊性,但为制止这种犯罪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仍然是下下策。”一位法学博士说,“我们不能因为打击犯罪而忽视人质的生命安全。”

如果按照上述要求,中国目前在处理此类事件上并不“成熟”。在7月2日的“银川事件”和7月7日的“长春事件”中,人质最终死亡。俄罗斯人也面对同样的尴尬。

除却有组织、有计划的恐怖犯罪活动,在偶发的人质劫持事件中,西方国家警察与劫匪谈判的成功率为80%。

据银川媒体分析,银川人质事件发生后,警方在仅20分钟对峙后便开枪,是失败的直接原因。狙击手的子弹首先穿过了人质的大脑,打在墙上后又反弹到劫匪的身上。

而在“长春事件”中,有专家分析首先是现场领导过多――包括该市公安局局长、副局长、省公安厅领导、刑侦总队队长等,这给劫持者过大的心理压力。

一直在场的人质家属则认为,警方在解救过程中没有体现“以人为本”――歹徒曾经要求让人质开车离开现场,但警方拒绝了,理由是“不能纵容罪犯”,而这个理由似乎和普京的理由类似。

那么,出现类似的营救失败,人质的死亡该由谁负责?

“从刑法的因果关系角度看,如果没有歹徒劫持人质,就不会有人质事件发生,警方不会介入,更不会导致人质死亡的后果。”北京大学教授郭自立说,“所以,歹徒应当对人质死亡的后果承担刑事责任,而不是警方。”

但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李洪雷博士认为,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家属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认为警察在解救过程中有违法行为,请求国家赔偿;另一种则是承认警察的行为是合法的,但要求国家给予补偿。

“要证明警方违法是比较困难的。”李洪雷说,“违法是违反了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在行使裁量权时严重不合理。但在解救人质这种瞬息万变情况下,很难判断警方究竟怎么做才算正确。”

李洪雷说,尽管目前的法律对于补偿还没有统一规定,但像这种解救人质失败的情形,由于有了国家公权力――这里是公安局――的介入,国家应该提供补偿,“这也是尊重人权的表现之一”。

面对各种各样的争论,也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是面对有组织、有计划的恐怖犯罪活动,首先考虑的,还是不惜代价地坚决予以打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统一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为,反恐毕竟是一场战争,牺牲不可避免。

“也就是说,哪怕明知有可能造成人质死亡,也决不能因此放弃使用武力,否则,只能纵容更猖狂的恐怖犯罪。从这个意义上,普京采取的行动是值得赞赏的,而事实上,俄罗斯用武力解决人质有很多成功的先例。”一位专家说。

“反劫制暴战术谈判专业研修班”

据《望东方周刊》了解,为应对这种特殊的犯罪,减少伤亡,中国警方目前正在培养一批掌握“特殊技能”的人员。当然,他们不是狙击手。

据北京警方一位官员透露,在位于昌平区的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正低调举办“反劫制暴战术谈判专业研修班”。

此次研修班对北京公安机关各业务部门推选的50多名骨干进行心理测试等训前遴选,从中挑选出17名精英进行培养。吉林省的类似研修班也在进行中。

国外经验表明,谈判专家能在危机事件中收到奇效,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美国一位出色的人质谈判专家,曾处理了200多起突发事件,从未有人丧生。

“谈判专家不仅要通过交流赢得时间,平息现场紧张状态,还要帮助犯罪嫌疑人理性地认识形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梅建明教授说。

“歹徒劫持人质往往只是手段,其目的不一定是杀人。但是嫌犯处于激动情绪中,很可能采取过激做法。这时就需要谈判专家的点化。”

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的描述中,一位优秀的谈判专家应该具备这样的特点:年龄偏大――给人以信赖感;语速较慢,但一言九鼎,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以牵制谈判对象。

真诚的沟通包括很多技巧,包括眼神、身体语言、问话怎么开始等。王大伟提供了一个细节:问“人质是否受伤了”的效果不如问“你们那里有人受伤吗”,因为后者会让劫匪感觉到些许温暖。

在“反劫制暴战术谈判专业研修班”的培训中,谈判提纲的制定、谈话技巧和心理素质及如何应对紧急情况,是讲授重点。

其中一道“经典”题目是:“有人在超市里劫持一名女子,并且已经点燃腰上的炸药包,而导火索只有10厘米长时,你作为谈判手应该怎么做?”

有学员在受训后认为:劫持者既然已经将匕首横在人质的脖子上,为保证人质安全,不能立即击毙。最好是扑上去先制服劫持者,再拔掉导火索。

导火索是1秒钟燃烧1厘米,从点燃到爆炸还有10秒钟的时间,谈判专家这时应先对劫持者大喊一声;“你的家人也在这里!”看劫持者是否会因此拔掉导火索。如果3秒钟内劫匪没有悔意,警方应该迅速行动。

王大伟称,他14年前留学英国时,他的老师――英国埃克赛特大学警察学研究所所长比尔,以的游击战术作为对付劫匪的法宝:“敌进我退,敌退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在匪徒叫嚣的时候,我们不能和他硬碰硬,可以满足他的条件,因为要考虑人质的安全。这个时候,要摸清他的底牌,并组织攻势,谈判专家、狙击手都要到位。”王大伟说。

“接下来,可以不停地发动心理攻势,以削弱歹徒的意志,造成其心理恐慌。而当其精神松弛的时候,可以采用强攻,达到制服劫匪、解救人质的目的。”

篇8

——学校心理咨询实践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和思考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桐城望溪职校阳光聊天室(心理咨询室)自2006年3月开设以来,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以各种方式前来咨询的学生越来越多。在长期的咨询实践中,笔者感到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重要问题,不容忽视。现特将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广大班主任及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分享。

一、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教育中长期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如2009年,***市对11所职校1012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达28%,主要表现为怯懦、自卑、妒忌、抑郁、孤僻、对立等。

而职业中学,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突出。大多数难以管教的学生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类问题:一是家庭问题。单亲家庭、组合家庭、留守家庭为其中主要的三大类 ;二是遭遇歧视。既有来自家庭的性别歧视,又有来自老师的差生歧视。内在的,他们的心灵缺乏关爱,而社会外在的诱惑又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而他们又正处在不能明辨是非,不能自我约束的年龄段,所以出现早恋、上网、抽烟喝酒打架这些事情也就理所当然的了。

法律是用来惩罚罪犯的,而教育是应该预防犯罪的。与其在学生犯错以后,动脑筋想办法怎样处理惩罚,怎样杀一儆百,不如在学生未犯错以前动脑筋想办法,怎样犯患于未燃。与其事后围追堵截,不如事前展开心理疏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

二、心理辅导的原则和技巧

(一)心理辅导的原则

1、来访者自愿原则

每一次心理辅导都是以学生愿意以使自己有所改变为前提的,中职班主任不能以任何形式强迫学生接受心理辅导。这一原则被专业人员称为“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也就是说班主任不主动。

如果学生也不主动呢?怎么办?我的办法是向学生公布自己的手机和QQ号,学生可以以短信或QQ的方式进行咨询,对于自愿来咨询的学生,如果对方不主动自报家门的话,我也从来不问他是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以维护咨询者的心理安全。

2、尊重理解原则

班主任对于前来咨询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热情地关心学生,耐心地帮助学生,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即使有时学生的选择是错误的,也应试允许他们在受到教训以后进行重新选择。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提出建议和要求,但最后的决定应当由学生自己做出。对学生内心的痛苦和困惑要有感同身受的理解,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斥学生。要理解学生就不能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评判学生的问题行为。只有理解学生了,学生才会打开心灵的窗户,与班主任作坦诚的交流。

3、保密性原则

中职班主任必须对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资料和谈话内容严格保密。不能在班会课上作为案例公开,更不能作为社交闲谈的话题。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来访学生人格和隐私权的最大尊重。

(二)心理辅导的技巧

1、倾听

倾听是尊重、接纳的化身,不仅用耳朵,还要用心去听。倾听不是消极、被动的活动,而是主动积极的活动。要全神贯注地听前来咨询的学生所谈的内容,并给予适当而简短的回应,让来访学生感受到他所说的每句话都受到了老师的充分重视。

下面是一则我在阳光聊天室的咨询实例:

学生:“我的父母根本不了解我,我也没有让他们知道这件事。”

老师:“嗯!”(积极回应)

学生:“但是我想这事瞒不过他们,如果他们知道我这次考试成绩这么差,他们一定会骂我。”

老师:“你的意思是说你父母会责备你这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简单重复)

学生:“那当然了!他们只知道骂我,自己却在屋里打麻将,吵得我哪能静下心来看书……”

老师:“嗯,在那种环境下是很难静下心来读书。”(表示赞同)……

在这个案例中,我用“嗯”、“你的意思是说……”等语言进行简短回应,及时鼓励学生说下去,透露更多细节。不轻易用自己的价值观对学生所说之事进行判断和评估。

2、观察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班主任除了要倾听来访学生的谈话之外,还要注意观察来访学生的非语言行为,如手势、表情、神态、身体动作及声调的抑扬顿挫和语气语速等,以协助了解对方的情绪、情感和内心的真实思想。具体有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声音特征的观察等。

班主任要重视来访学生的每一个身体动作,有时候这些动作似乎是不经意的,但却反映了来访者无意识的内心活动。比如,某来访者开始可能以某种自然的姿势坐在椅子上,但是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他就改变了姿势:双手交叉在腑下,向后靠在椅子上,或跷起一条腿等。有时这些看似无关的变动可以反应了对方内心的冲突和斗争,此时,他嘴上说的和他心里想的往往不是一回事。

3、引导

班主任在给来访学生做心理辅导的时候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语引导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将自己现成的经难做法直接硬塞给学生。举例来说,提问比只发出“嗯”的声音更有影响力。而在提问时,尽量使用开放性提问,如“对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什么样的情景让你最紧张?”、“为什么你说别人都看不起你?”……像这类带有“怎么”、“什么样”、“为什么”等词在内的语句提问,能够引导来访者讲出更多相关的情况、想法、情绪等。尽量少用“你现在的心情很沉重,是吗?”、“我理解得,对吗?”之一类闭锁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让来访者只能选择“对”或“不对”、“是”或“不是”来回答,缩小了信息透露范围。

当然,以上所例举的只有心理辅导当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些技巧,还有诸如角色扮演、放松训练、暗示技术、自我暴露、终止技术等很多专业心理咨询技术,有赖于班主任自己不断学习,提高水平了。

三、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班主任的自我完善,心理健康是前提。

一个好的班主任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之外,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结构。如班主任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教育理想和价值的认识,有没有摆脱狭隘的功利主义等问题。很难想象一个满脑子都是金钱的班主任如何能教给学生崇高的理想。

(二)、加强心理培训,提高理论水平是关键

班主任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实践中常常会感觉到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不足,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可以通过自学、派出去培训、请专家来做讲座、开设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修班、案例研讨等方式来提高中职班主任的心理辅导水平,也可以向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寻求技术支持。

(三)、开展朋辈辅导,构建预防网络是保障

篇9

遇事“请”家长,是班主任常用的解决学生问题的一个“法宝”。但笔者私下经常听到不少班主任感慨和抱怨:如今不仅学生难管,家长更是难“请”。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家长难“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一些班主任“请”的时候过于“任性”。

一、不论大错小错,“请”家长如家常便饭

中小学生属未成年人,自我约束力、控制力较差,偶尔违纪犯错是正常的事。而当学生每次违纪犯错后,一些班主任往往不论错误的大小、轻重,就一味大动干戈,兴师动众,视“请”家长为灵丹妙药,即学生一犯错就以“请”家长相要挟。

其实,学生最反感的就是班主任“请”家长的做法。不管多么顽劣的学生,也不管上进心多么不强的学生,他们的内心底线都是不希望父母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受“株连”。动辄请家长的做法只会激化师生间的矛盾,让学生长时间地耿耿于怀;即便暂时起到震慑学生的作用,他们对班主任也不会心悦诚服,与班主任的关系也只是貌合神离。

那么,正确的态度与做法是怎样的?

在教育学生时,班主任一定要秉承少一些功利和短视、多一点爱心和宽容的原则,宁愿教育效果来得慢一点,也应尽最大可能用慎重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来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要不是紧急情况或是学生犯了重大错误,最好不要请家长。犯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班主任一定要学会包容,学会及时引导;如果学生一时不能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班主任完全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暂时搁置,之后再找个合适的机会平心静气地与学生谈心,相信不用老师批评,学生就会在温情的感化中认识错误并逐步改正错误。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当学生屡屡违纪犯错,学校教育对其不起作用时,请家长配合、家校共同进行教育也是应该的。但班主任必须三思而后行:要仔细分析学生所犯错误的原因和类型,分析是否有家长责任的缺失,是否确实需要家长的配合,然后再决定是否请家长。尤其对一些自尊心极强、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请”家长前最好通知他们,假如其强烈反对,绝不可“强请”,否则很容易使他们对班主任产生怨恨情绪或者对自身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二、不分时间场合,如揭发罪犯般地“告状”

少数班主任一见家长面,常常不顾及时间场合,甚至在教室、办公室等公共场合,就急不可耐地向家长“告状”,数落孩子的过错,专揭孩子的短处。尤其对个别一贯被老师们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后进生,在家长面前更是大加指责、大力批评,似乎这些学生好事没一份,坏事样样有。

面对家长,班主任如揭发罪犯般地当众数落其孩子的做法,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由于评价学生的标准和角度的不同,即便在老师眼里再顽劣的学生,在家长看来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而班主任一味地指责只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任何人都很爱面子,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能有一个引以为荣的子女,而当众公开揭短常会让一些家长颜面尽失而激起对孩子的愤怒情绪,继而迁怒于孩子,脾气暴躁的家长甚至会当场暴打孩子;当众公开揭学生的短处,作为一种不尊重学生、不尊重家长的行为,不仅会严重挫伤家长的感情和自尊,还容易造成他们因为感觉非常难堪而怕见老师的状况,从而影响家校交流的效果;有的班主任过激的“告状”之举甚至会引发部分家长的抵触情绪,家长往往会反过来质问和追究学校、老师有没有尽到教育责任,从而激化了家校矛盾,家校的沟通与合作根本无从谈起。

正确的态度与做法如下:

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班主任要学会先扬后抑,即使是后进生也要尽量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见面后,先从表扬学生的优点入手。班主任对孩子的表扬与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营造轻松、和谐的面谈氛围。在谈学生的缺点时,班主任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与家长商讨改进的措施。只有让家长听到班主任的肺腑之言,才会让他们觉得你是在真心实意地关爱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你的意见并产生积极合作、共同教育学生的愿望。

除了将学生的问题告知家长外,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更要让家长知道。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家长不喜欢听到孩子进步的消息呢!如果班主任把喜讯带给家长,家长就会希望你多跟他联系,也会主动跟你联系。在家长面前表扬学生,会让家长觉得班主任教育有方,从而愿意配合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三、不能平等待人,一味埋怨迁怒于家长

有的班主任在家长面前完全以“教育权威者”自居,常常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势,随意否定家长的看法与意见,动辄板起面孔“教训”他们;尤其是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班主任就像训斥学生一样批评他们的家长。造成现在许多家长都怕见老师,一见到班主任就畏首畏脚的,有的家长说:“不挨老师训就烧高香了!”

班主任高高在上,毫不留情面地埋怨甚至“训斥”家长,很容易导致两种结果:

一是挨训的家长虽然有抵触情绪,但因为怕得罪老师使孩子遭殃而不敢在老师面前流露和发泄。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从而导致家长、学生和教师三方关系的全面恶化。

二是致使家长产生对立情绪,当面与班主任发生争执,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甚至反目成仇,教育合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正确的态度与做法如下:

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中,尽管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彼此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而从教育的角度讲,尊重家长是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必要前提和首要条件。因为只有尊重家长,才能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地位的平等,从而为下一步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尊重家长,也是班主任获得家长尊重的必要前提。而只有获得家长的尊重,才能为家校沟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尊重家长,首先要求班主任要理智地思考问题,在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先入为主地带入自己的坏情绪。尤其是对于犯了较为严重的错误的学生,要求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祸及池鱼”的晕轮效应,避免不经意间就把不满发泄了到家长的身上。

尊重家长,要求班主任能够礼貌待人,营造宽松、和谐的交流气氛。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不应采用命令、警告、责备和教训人的语气,而应以热情、关心、委婉、含蓄的语气与他们谈话;不论学生有多么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家长来访时,班主任都应主动起身欢迎,端椅递茶,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而且要尽量使用文明用语,如“请坐”“请喝茶”“您慢走”等。在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要采用商量的口吻,如“您看这一行不行”“您觉得这样好不好”等,礼貌地征求家长的意见。这样既会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尊重,拉近彼此的情感距离,激起他们主动与教师联系和沟通的愿望,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受到对方是一个很有修养的班主任,从而为彼此间的进一步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尊重家长,还要求班主任善于倾听家长的心声。成功的教师通常是最佳的倾听者。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么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班主任要经常向家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并能进行“角色换位”思考,以改进自己的工作。

当然,尊重家长,并不是说不能直言事实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当一些家长教育孩子不力或确有不当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时,班主任不妨直言不讳,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只要这个“直言”是建立在坦诚和尊重的基础上,家长迟早会诚心接受。

四、不讲方式后果,强迫家长领学生回家反省

对屡屡犯错的学生,有的班主任常使用一个自诩为“杀手锏”的方式――让家长领其回家反省!此种做法迫使一些家长不得不连续几天不上班、不出工,和孩子一起“面壁思过”――原因很简单,若把孩子一人扔在家里,面对网络和电视等的诱惑,他(她)怎可能独自一人静下心来好好反省呢?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此种教育方法正中那些平日厌学、懒散学生的下怀。停学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不用再受学校纪律的约束,如果家长不在身边,他们就有了更自由的空间,有了更多接触不良诱惑的机会;而对于那些自尊心强的学生来说,被赶回家极易让他们心生失败感,进而孳生逆反心理。由此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还可能引发其他一些问题。

从家长的角度分析,孩子被逼无奈领回家,一会让他们觉得很没面子,二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如此一来,家长就会对老师和学校心生抱怨与不信任,从而影响他们配合学校开展教育的积极性。

从班主任的角度分析,动辄让家长领学生回家反省,会让学生认为班主任没有能力、拿他没办法,班主任在学生心里的威信会大打折扣。

让家长领犯错学生回家反省,不仅是班主任推脱教育责任的表现,更是一种不可取的教育之举:假如家长的家教方式本来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旦学生回家,只会让班主任和学校以前的教育努力付之东流。

正确的态度与做法如下:

学生犯错,理应受到处罚,但对不同的个体,班主任应该弄清学生的具体情况,再对症下药,从而达到真正的“治病救人”的目的。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本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矫正。学生违纪犯错时,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运用专业知识,寻求最适合的教育方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篇10

一、言辞要合法

言辞,即口头言辞,也就是讲话,是指表达说话意思的词语。一般人的口头言辞都要求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一)口头言辞要求准确,即要求言辞标准确切。标准,即规范,言辞标准包括说话规范化和言辞规范化两个方面的。说话规范化,是指讲话时要求用普通话。所谓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则的语言,是汉民族的通用话。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或北方话。近百年来,普通话广泛地吸取了其他方言中的成分,比任何方言更丰富、更完整,也更准确。言辞规范化,是指选取用口头言辞要能够表达口语内容。确切,就是确实,贴切的意思。口头言辞要做到确实、贴切,就必须:(1)选用言辞要因对象而异。包括对象的身份、年龄、性别、职业与职务、文化修养、性格、受好,以及与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2)选用言辞要因目的而异。包括直接目的与间接目的。(3)先用言辞要因场合而异。包括相对固定的场合,临时性场合,特殊场合等。(4)选用言辞要因时间而异。包括正常时间、法定时间,非常时间等。(5)选用言辞要因内容而异。包括性的、宣传性的、知识性的和生活性的等等。

(二)口头言辞必须鲜明,即要求口头言辞必须简洁、明了。简洁,即简单、干净。口头言辞要做到简单、干净,就必须:(1)尽量选用质朴的话,而不选用虚妄的话;(2)尽量选用简短的话,而不宜选用冗长、囉嗦、过于琐碎和随意重复的话,以及不必要的口头禅等;(3)要求选用干净的话,而不宜选用拖泥带水和枝横蔓生的话以及脏话、粗话等。明了,即清晰、明白。口头言辞要做到清晰、明白,就必须:(1)要选用合逻辑的话,而不宜选用语无伦次,诘屈聱牙的话;(2)要求选用通俗易懂的话,而不要选用晦涩的话和做法作高深的话,更不能选用不通用的方言、土话、黑话等。

(三)口头言辞要求生动,即要求口语形象、含蓄与感人。口语要想形象感人,就必须:(1)要注意选用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话,而不宜选用套话、僵死的话或已淘汰的,没有生命力的话。(2)要求选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而不宜选用富丽堂皇、虚无飘渺的话。要想口语含蓄,就必须:(1)要注意选用辞近、意远,婉转的话,而不宜选用类似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话;(2)要注意选用深沉、刚柔结合的话,而不宜选用一味追求缠绵、柔情蜜话的话。

审判人员的言辞,除了要求符合上述一般人的口头言辞的要求外,还要求言辞合法。因为审判人员是代表人民法院审判刑、民事等案件的,审判员人员的言辞就是代表人民法院讲的、是国家法律的体现。具体地说,审判人员的言辞要合法,包括以下三层含意:

(一)使用言辞的顺序,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要注意在哪个诉讼阶段,就使用哪个诉讼阶段的言辞。而不能在开庭审理阶段,就使用法律审理完毕时的言辞;也不能在法庭调查阶段,就叫诉讼双方去辨论;更不能在案件审理阶段,就告诉当事人案件处理的结果。

(二)审判人员的言辞不能违背法律。在法庭开庭审理案件时,审判人员就不能说“把律师押下去”或“把证人押上来”之类的话。

(三)有法言法语可用的,则不能用普通言辞。例如,到法院去起诉,通常人们会说去打官司。但审判人员在进行审判活动时,只能说“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起诉是正当的。”而不能说:“原告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打官司是正当的。”

审判人员在进行口语表达时,使用口头言辞要讲究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要讲究辞旨,即话话的目的和选用的词语要求完全一致。例如:叙述犯罪事实的要选用陈述语词;驳诘的要选用论辨语词;判决主文则要选用法言法语等。

其二,要讲究辞气,辞气即言辞气度,也就是指言辞的气魄和表现出来的度量。《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有:“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恒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审判人员在审判工作中使用口头言辞必须讲究辞气,要尽量做到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能用不同的辞气进行言辞表达。例如,审判人员在选用口头言辞时,该用婉转语词时就不刺激语词;反之,该用刺激语词时,则不宜选用婉转语词了。

其三,要讲究辞致,所谓辞致,即说话选用的言辞,要讲究背景,场合和情感,声调等。如,审判人员在法庭上对被告人的发问,对初犯青少年与对间谍特务的发问必须讲究背景、场合、情感、声调等,对他们的发问应有所不同。若眉毛胡子一刀剃,就势必达不到发问的目的。

其四,要讲究辞序,辞序即词序。我们说话用的言辞要有头有脑,法言法语要规范,而不得任意颠倒语词相对的固定结构。例如,人犯与犯人、犯罪与罪犯、本件和原件核对无异和原本与本件核对无异等不得颠倒,如果颠倒了它们的词序,其意义也就变了。

其五,要讲究辞色,辞色即说的话与说话的神态。审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说话对象而选用不同的词色。例如,找十六、七岁的被害少女谈话和谈话时的神态,应与审判长对杀人犯罪宣判时的言辞和神态有天壤之别。

从当前审判人员口语表达的实践来看,在运用口头言辞方面,应着重注重以下几点。

其一,口头言辞应注意规范。审判人员平时应注意养成使用口头言辞规范化的习惯,这样既有利于树立审判人员的威信,又能体现审判人员言辞的力度感。如果审判人员在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口头言辞规范化,其言辞往往就会混同于老百姓的言辞。例如,一位审判人员在法庭调查时,问双方当事人,是这样的:“你们打群架的时间,是用什么家什打的?”在这里,“你们”应由当事人的姓名代替,“打群架”应改成殴斗,而“家什”则应改成凶器或工具。

其二,选用口头言辞要注意准确。准确,是审判人员使用言辞的生命。审判人员使用的言辞不准确,不仅有损于人民法院的威信,而且会直接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质量和效率。例如,一位审判人员在法庭上说:“被告人刘××在大桥底下的高粱地里,将女青年××了。”被告人辩解道:“我没有在大桥底下的高粱地里她。大桥底下有水,没有高粱地。”经查,被告人刘××是在大桥南侧河套的高粱地里将女青年×××的。又如,一位审判人员在法庭上说:“被告人×××家有妻子四人。”被告人在法庭上辩解道:“我没有四个老婆。”还如,一位审判人员在法庭上说:“……更为严重的是:被告人竟惨无人道地将耕牛活活杀死!”真叫人啼笑皆非。再如,一位审判人员说话:“……自行车、羊毛毯、钢笔、介绍信等物,价值一千一百余元。”不知这位审判人员是怎样把“介绍信”的价值折算出来的。

其三,选用口头言辞要注意明了。口头言辞要求明了,是由审判人员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一般地说,若非策略上的需要,审判人员在审判工作中都应当说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话。审判人员选用了明了的言辞不仅有利于言语的迅速交流,而且能显示出审判人员的作风精明、干脆、利落。反之,如果审判人员使用的口头言辞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脑,就必然会影响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一位审判人员在法庭上说:“被告人×××,男,五十三岁,汉族,××市××县人,原系上海无专厂职工,……”。“上海无专厂”究竟是什么厂,别人不知道。

又如,在一起离婚案件中,原告人叫马××,被告人叫牛××,被法院依法判决离婚。审判员在庄严的法庭上高声宣读判决书的事实部分时说:“婚后……牛马感情不合,以至于最后到感情完全破裂。”听到这里,听众不禁要问:“牛和马的感情合或者不合与法院何干?”

其四,选用的言辞要注意庄重。审判人员使用的口头言辞要求庄重,是审判人员特有的品格和具体体现之一。庄重的言辞,才能显示出审判口语的威慑力和打击力,任何轻浮、污秽的言辞都是审判口语必须摒去的。

例如,一位审判人员在法庭上说:“被告人×××狂叫‘快来看,有看勿看猪头三’……。”这是一流氓叫过路人来看被他撕下衣服的女青年上身,但审判人员在庄严的法庭上去引用了。

又如,一位审判人员说:“被告人丁××自××年×月以来,与王××奸恋不止,双宿双飞,黑夜白天引诱求欢,对王的十三岁幼女张××连续奸十月,并同期与其母家插奸。”在这里,不健康、言辞错、逻辑错的话,审判人员在法庭上也念了。

再如,一位审判人员说:“……于是双方发生争吵和谩骂,罪犯刘××喊:”烂狗污,过来,给我打。“与定罪量刑无关的绰号本不应出自审判人员之口。

还如,一位审判人员在叙述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时说:“被告人×××利欲熏心,别有用心,厚颜无耻,四处活动,大肆贪污,接受贿赂,一毛不拔,为自己营造安乐窝。”不庄重地乱用四字格的言辞,只会混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线。

其五,不要说错法言法语。善于选用法言法语进行口语表达,可以说是审判人员进行审判工作时专业水平高低的体现。一般地说,在审判工作中,凡是有法言法语可作的,审判人员都应用法言法语,而且要争取多用、用好法言法语,因为法言法语本身就是审判口语中的重要武器之一。但在实践中,有的审判人员往往把一些法言法语说错。例如:把“紧急避险”说成“紧急避难”;把“着重调解”说成“调解为主”;把“宣判无罪”说成“不给被告人刑事处分”;把“法定代表人”说成“法定人”,把“拘留、逮捕”说成“抓捕”;把“起诉”说成“诉讼”,把“人犯”说成“犯人”;把“自首”说成“坦白”;把“没收财产”说成“退赔”;把“无罪释放”说成“免除刑罚”;把“供认不讳”说成“供认不会”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审判人员只要在实践中多用、善用言辞,做到五个讲究,五个注意,并不断地积累审判工作中常用的言辞,就能逐步地掌握使用口头言辞的,日积月累就能应用自如了。

二、表达言的音词要求平稳

音调,是指口语表达的声音与语调。审判人员在审判活动中进行的口语表达,直接关系到他们所进行的审判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诉讼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甚至决定了他们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审判人员所讲的话,一定要让对方听清楚。如果审判人员在讲话时太激动、音调忽高忽低、讲得太快、或者讲得不连贯,都会讲话的效率,都有可能使对方听不清楚,从而影响审判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影响当事人的利益。而要想自己讲的话能让对方听清楚,就必须注意用平稳的音调讲话。具体地说,审判人员讲话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让对方听清楚为原则。如果审判人员讲的话对方没有听清楚,那就等于没讲。这不仅会影响审判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国家的正确实施,有时还会影响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当对方没有听清楚自己的讲话时,就要用平稳的语调、再重复一次,直到对方听清楚了为止。

(二)讲话时以中音为主。这是音调定位,如同歌唱演员有男女高、中、低音之分一样。审判口语的音强问题,根据司法审判工作的实践经验来看,常规情况下都应以中音为主。因为在常规情况下,审判人员都是在一个小厅内或一个单间里讲话,既不必大喊大叫,也不能有气无力。只要说与听或问与答的音调适中即可。

(三)以平直调为主,也兼顾其他语调。审判中的口语表达非同儿戏,它既不同一般性的行业用语,也不同于同志间的交谈用语,而是一件极为严肃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平直调就成了审判口语的基调。平直音调能符合审判口语的郑重与庄严性的要求。

但是,审判口语并非全部是你问什么,对方就完全按照你的意图回答什么。因此,审判口语也不排除有时也用高升调、降低调或曲折调等。

(四)以中等语速为主。语速适中是审判口语表达的需要。由于对象的年龄、文化、教养以及健康状况等不一,刑事、民事案件的性质也不一样,用过快或过慢的语速都不是常规状态下的对象所能承受的。用中等语速进行审判口语表达,既不会造成对方因过度紧张而说不清楚,也不会因为对方听不懂、或听不见而无法回答问题。但是,审判口语以中等语速为主,也不排除有时根据需要以快速或慢速表达口语。

(五)以上连续为主,兼用必要的停顿。审判口语,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事先有准备的。有些内容口语表达事先还准备了二套以上的表达方案。因此,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应首先按原定的计划实施。也是说,进行口语表达要以连续为主,而不必说说停停,更不能毫无准备,临时想一句说一句。当然,以连续为主的审判口语,也是有节奏的。同时,审判口语虽以连续为主,但也不排除必要的停顿,乃至有时的故意停顿。

上述五个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关联、相互渗透的。

要想使自己口语表达的音调符合审判工作的要求,除了多掌握有关语音知识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智慧之外,还需要注意练音,以便能用发音部位变化,提高音调的纯厚、质朴的情感。练音可以采用以下,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

(一)掌握音色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二)经常进行默读、朗读、快读训练。

(三)采用游泳,加强深呼吸等方法,增大肺活量,以利发音。

(四)多唱歌,多听广播员讲话,尤其要听具有审判口语才能的人的审判口语表达。

三、口语表达的态势要得体

态,指神情动态;势,指仪表姿势。态势,在这里专指口语表达中使用的神态、动作、姿势以及相应的容貌、举止等。

审判口语的态势,不同于以手势等代替说话的“哄语”,也不同于以手势等表演出思想感情的演戏手势,更不同于平常、工作、生活中配合的手势及各种姿态。审判人员是代表人民法院进行审判活动的,因此,他们口语表达的态势直接关系到人民法官的威信,关系到法庭庄重与严肃的气氛能否形成。审判人员进行口语表达的态势一定要得体,一定要与人民法官的身份和人民法庭庄严的气氛协调。审判人员进行审判口语表达的态势,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力求少而精。一般来说,在进行审判口语表达时,需要用态势来配合的不多。审判人员在审判活动中的态势变化不多,有些动作的态势是有规定的,有的态势是很单一的。例如:在容貌上,都着统一的服装,用不着花心思;男女发型及男同志的胡须都要符合身份。在姿势上,一般都有预先规定,如指挥法庭辩论要坐着,在宣读判决书时要站着。在神态上,一般不需要丰富的表情和面部的肌肉变化,就是眼睛,也不需要变化无常。在动作上,尤其是在法庭上,一般不需要较复杂而又繁琐的动作。审判人员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只有在必须使用态势语言加以解决、说明时,才能使用态势语言。

(二)力求审慎。例如,在法庭审讯时出示证据,当然要用手,但手拿证据的部位、方向、距离、高低等,都应以被告人及其他有关人员能看清为止,而不必照顾“左邻右舍”。在宣读判决书时,目光不能到处乱扫,更不得摇头晃脑。如果在法庭上随意走动、谈天说地,既有损人民法官的身份,又与人民法庭的庄严气氛不相协调。因此,审判人员在进行审判活动时作出每一个动作,都要审慎,绝不允许在法庭上乱说乱动,谈笑风生。

(三)力求,在审判口语中,也有要借用坐、立、头部、眼神和双手等态势语言的。如讯问时坐着多、宣判时要求站立。低头与抬头,主要是来看提纲的对方。用双手,多数与证据有关。用眼神则主要是显示力量等。但在审判口语中,在借用态势语言时,一定要自然、贴切、恰如其分。审判人员在审判活动中,尤其是在法庭上,不允许矫揉造作,更不允许随意变换、创新态势。

审判人员在进行口语表达时,要想自己的态势得体,就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要注意选择使用态势语言。审判口语中借用的态势语言是有选择的。在审判工作中不能将一般口语中的态势语言原封不动地搬过来使用,更不能借用诸如眼神中的含情神态等与审判工作有悖的态势语言。具体地说,在选择态势语言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选择稳重的态势语言,要杜绝任何轻浮如滑稽以及幽默等态势语言。

(2)主要选择动作简单的态势语言,而不要使用或者少用动作复杂的态势语言。

(3)要选择有力的态势语言,而不要选用软弱无力的态势语言。

(4)要选择果断、坚定的态势语言,而不要选用仓促、急躁、慌张、局促不安的态势语言。

(二)经常锻炼、谨慎使用。经常锻炼使用,是指审判人员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多锻炼审判口语中常用的态势,如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等。从中培养坚定、果断、稳建、干练等优良作风。同时,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也要注意克服那些与审判口语不相适应的态势。

篇11

中图分类号:R749.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6-0385-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6.002

团体美术治疗(group art therapy)是针对多名当事人进行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由1~2位专业的治疗者主持,利用心理治疗及美术治疗的理论与技术,通过组织介绍及热身活动、美术创作与作品讨论等帮助多名当事人达到治疗目的。依据创作过程、团体动力学等因素的受重视程度,以及治疗者的指导与干预程度,可将其分为工作室为基础的开放团体(studio based open group)、主题或作业中心团体(theme/ task focused group)以及过程取向团体(process oriented group)等3大基本类型[1]275。

1 工作室为基础的开放团体

这是正式美术治疗培训开始前的经典治疗形式,发端于医院或大型机构,一般在治疗者设立的工作室中进行,其情境类似美术学校,治疗对象多为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或入住智障医院者[2]197。每次治疗课持续整个上午或下午,中途休息,患者可听音乐或喝咖啡。开展的活动有:患者自由选择主题及媒材,独立创作;治疗者轮流与患者谈论作品,或在办公室与个体患者讨论,或开展集体讨论[2]197。对这类团体而言,最关键的治疗因素是美术而非团体过程[3]80。因此,治疗者以个体为工作重心,且一般不对其创作进行干预,也不对作品进行深层次解释,而是“创造一种信任与接受的氛围,接受、评价及主要以非语言的方式体验作品”[2]198。

工作室对于长期住院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通过美术创作,这些患者不仅有机会自己作决定,也能充分释放自己的创造力。目前,此类团体除应用于以常住人口为主的医院,也应用于为适应不良者开办的学校、社会服务日间护理中心以及治疗性社区(therapeutic communities)等[2]197-198。

2 主题或作业中心团体

20世纪70年代后产生的主题中心团体有开放与封闭之分。封闭团体的成员固定,一般8~12人,开放团体允许成员中途加入或离开。每次聚会约1.5~2.5小时,若治疗有明确的社交目标,则还可安排饮茶时间[4]329-330。

主题团体的活动大致包括以下3方面[2]216:(1)介绍及热身。热身活动包括舞蹈、瑜珈等放松练习,其目的,或为团体进一步探究做准备,或为促进团体的凝聚力。(2)成员分别创作。相关主题或由治疗者提供,或由团体选择,或由双方共同探讨。主题的确定与发展取决于团体目标、团体人员组成以及治疗课的次数:若有多次治疗课,则早期应集中向成员介绍美术治疗,帮助他们感受到安全,以相对温和的方式介绍双方一致认可的主题;中期可引入更具挑战性的主题;最后2~3次则集中于回顾学习、下一步及团体的终止[4]328-329。成员创作的同时,治疗者也可创作(以便树立工作榜样),可对成员提供必要的帮助,亦可观看成员创作的进展。(3)作品讨论。此时,治疗者发挥领导者与教育者的角色,既合理安排时间,又在同等层面上考虑所有作品,而不是简单让小组根据意愿来探讨某些特定的作品。

主题的恰当运用能对治疗产生积极影响,具体体现在:主题为成员提供创作起点,由此克服他们在与治疗者相处时的焦虑;主题帮助成员以适当的方式理解创造过程,洞察每次治疗课中发生的一切;主题帮助成员同时获得团体共同的以及个人化的经验[2]216。因此,这类团体有助于人们在此时此地进行接触,并解决某些特殊当事人群体的深层障碍,尤其适用于需要探究特定问题的短期治疗参与者,或是参加分析型团体却无法解决焦虑感的成员,也适用于日间及社区中心[2]216-217。

3 过程取向团体

过程取向团体源于英国,包括麦克内利(McNeilly)、斯凯弗(Skaife)和修特(Val Huet)的团体分析美术治疗(group analytic art therapy),以及沃勒(Waller)的团体互动美术治疗(group interactive art therapy)[1]275。

3.1团体分析美术治疗

麦克内利深受福克斯(Foulkes)团体分析疗法及拜昂(Bion)团体动力学理论的影响。在他看来,提供主题的负面效应远大于正面效应,如某些主题可能将团体在当时还不能承受的情感激发出来;治疗者中心可能导致成员对治疗者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严重制约成员之间的互动[3]82[5]4。基于此,麦克内利将其治疗课分为创作与讨论两部分,不为团体提供主题,成员创作时不作任何语言上的干预;创作完成后,既不深入探究作品中的象征性内容,也不对所有作品进行评论和解释。麦克内利深信,由于团体本身具有自我治疗力量,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团体即能寻找到方向[2]222。麦克内利之后,斯凯弗和修特所指导的一次2小时的治疗课大致分为自发的语言互动(类似谈话式的团体心理治疗)、美术创作及作品分析3个阶段。作为治疗者,必须促进一个阶段向下一阶段的顺利过渡[6]21。

整体而言,分析型团体重视美术创作过程与团体过程这两大关键因素。它要求治疗者拥有足够的耐心忍受不确定性,让整个团体在矩阵(matrix)中发展,直到出现共同的无意识主题,即形式或内容相似或相关联的意象[5]5。麦克内利称之为“共鸣”(resonance)现象,这是成员集体无意识的体现,是团体共同经验的分享与表达[6]37。分析型团体所要处理的正是这类主题或意象[2]196。应用方面,因分析型团体一般要求成员拥有足够的自我力量评估内在与外在现实,能清晰表达并显示出相当的领悟能力,且能形成工作联盟,故适用于神经症患者与门诊病人的治疗[2]223;而精神紊乱、严重抑郁、精神分裂崩溃(schizophrenic breakdown)、严重学习困难、极度心理变态者,以及反复入院者、有多动倾向的儿童,则属禁忌对象[2]233。

3.2团体互动美术治疗

1993年,沃勒以“团体内所有形式的互动都具有潜在作用,应在此时此地对所有情感与互动进行分析与修通,创造力具有其价值”等理论为出发点而提出团体互动的概念[5]7-8。实践中,沃勒主持的2小时左右的治疗课大致分为以下阶段:(1)团体陷入困难。治疗初期,治疗者让团体知晓可以使用各种材料,但对如何运用不作指导;或通过谈话来了解成员的感受并确定一个开放的主题。此阶段,团体总希望治疗者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但治疗者坚信,团体有能力找到解决方法,因而支持其尝试。(2)团体找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成员或独立工作,或分成不同的小组,或共同进行集体创作。(3)团体停止意象制作,开展讨论。何时停止创作进行讨论等都由团体决定[7]316。作为治疗者,既要密切关注并理解团体动力学,鼓励成员与整个团体而非个别成员互动[5]8,还需观察意象制作等。

沃勒指出,互动式团体具有独特的治疗性,如美术是语言的替代与游戏的媒介,它给予团体一种较谈话疗法宽松、自由的环境;作品包含象征性意义,是对团体此时此地情感或互动的反映;意象能使成员及治疗者回忆团体聚会中发生的一切,等[5]8。因此,它尤适合短期团体以及儿童、青少年的治疗(有助于青少年探究同伴关系)[5]9,但是“对现实把握不足的人(tenuous hold on reality)、在压力下可能变得暴力的人、曾受意象困扰的人”参与治疗应有所保留[7]322。

4 对各团体类型的归纳及总结

4.1 治疗场所的设施及资源

治疗室的布置取决于治疗者的理论倾向及房间的物理限制[2]234。理想的工作室除提供美术媒材外,还应配备一张或多张大桌子、椅子、文件或储藏柜、水池等。空间划分上,有的治疗室分为创作区和讨论区,有的则划分出多个固定的工作区以及茶水区、放松区等[2]29。

4.2 团体规模

团体规模取决于团体类型以及特殊的当事人群体。例如,分析型团体通常是封闭的,一般6~8人;互动式团体一般5~12人,在当事人有严重问题的情况下,则适合5~6人[7]322。若是有心理问题且身体严重残疾的团体,治疗者还需1名助手帮助准备材料;针对需特殊护理的团体,相关医护人员须全程陪护[2]234。

4.3 团体需遵守的基本规则

每个团体都需要制定基本规则(也称团体合同或工作意向书),它搭建起整个治疗的框架。部分规则由治疗者制定,部分由其与团体商议。规则涉及治疗如何操作、哪些活动允许或不允许,以及有关食物、中途休息的规定等[4]328。

4.4 治疗课的活动安排及时间分配

多数治疗课的形式较固定,包括介绍及热身、创作与讨论活动等。时间分配可由治疗者建议,也可由团体决定[2]234。不过,对有些团体而言,美术创作是主要活动,讨论次之;另一些团体则将作品讨论与创作活动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因而强调应有足够的时间安排,以便让每位有分享意愿的成员都可谈论自己的作品[4]330。所以,当团体出现回避意象制作,或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创作而不进行集中讨论时,一些治疗师,如凯斯(Caroline Case)和达利(Tessa Dalley)主张应加以干预[2]235。

4.5 作品讨论

可将作品钉在墙上,也可将其置于成员围坐成一圈的中心位置[2]234。讨论可依序轮流,但也允许毫无分享意愿的成员不谈论;可每次重点选取1~2幅作品深入探讨,下次再选择其他成员的作品;还可集中于团体动力学,以作品为基础展开广泛讨论,引导成员表达对团体内各种关系的感受[4]330。

当然,由于类型上的差异,每一团体的重心以及治疗者所扮演的角色都有所不同[5]10。工作室为基础的开放团体以创作过程为主导,重视自发的美术创作[2]196;治疗者担任支持者的角色,创设氛围、鼓励创作、积极接受并体验作品。主题中心团体在继承和发展谈话治疗团体部分特点的基础上[2]196,强调治疗性的美术创作过程(尤其注重通过作品了解成员心理问题的意义)以及团体所发挥的社会性因素;治疗者居于领导者的位置,以家长或权威的角色对整个治疗进行指导。分析型或互动型团体将意象制作视为团体动力学的一部分,重视创作过程以及成员之间、成员与治疗者之间语言和非语言的所有互动;治疗者扮演类似“管弦乐队指挥”的角色[3]82,仅作最低限度的干预,以促使团体抛开依赖去发展自己的治疗力量。由此可见,团体美术治疗逐渐强调系统与过程,强调以团体为中心,强调治疗者发挥辅而非领导者的角色,通过营造团体氛围,对参与团体的成员进行有效干预而达到治疗目的。

实践中,一般依据治疗时间长短、治疗对象、治疗地点、治疗目标等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例如,采取主题中心的方法可能基于以下原因:成员此时没有任何有关创作的想法[1]275;成员所患疾病依赖治疗者提供指导和教育[8];成员间的进度不一致 [1]275;治疗有时间限制[9]。与个体美术治疗类似,团体美术治疗也趋向于多种方法与技巧的整合,如运用松散的主题中心方法同时注重团体动力学,将指导性与非指导性方法结合并注重成员的互动[5]3-7。

5 结语

不论方法上有何差异,团体美术治疗都充分利用了艺术及团体的双重力量,不仅有助于提高成员的社会技能,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并相互帮助解决问题,而且有助于成员获得归属感与身份认同,尝试在其他成员的反馈中学习,获得新的洞察力并尝试新的家庭角色[4]325-326。因此,尤适合治疗具有发展危机、神经症、性格问题及人际交往问题的对象[2]233。

诸多治疗实践对此已有证明。例如,Hartz和Thicke(2005)针对女性青少年罪犯实施的团体美术治疗干预表明,它有助于增强这些女性的自尊、社交能力及其对他人的信任[10];Marie-Céline和Neomi(2007)对26位门诊的成人精神紊乱者进行了连续12周、每次2小时的团体美术治疗干预,发现这一方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11];Chilcote针对2004年遭遇斯里兰卡海啸的113名5~13岁的幸存儿童,进行每周1次共4周的团体美术治疗,结果表明,此干预方式有助于儿童与人倾诉难以言表的创伤和痛苦[9];Gerteisen对7名10~14岁遭受过虐待、家庭暴力或犯的儿童进行每周一次共9次的团体美术治疗干预,结果表明,美术有助于儿童释放不良情绪,建立与人沟通的意愿[8]。

要指出的是,团体美术治疗并非适用于任何对象。那些不能与他人沟通的受治疗者、难以忍受治疗中其他成员存在或有非常强烈需要的人,一般不适合参与此类治疗[2]233。目前,美术治疗的团体方法在欧美的应用已从精神医学拓展至教育、危机干预及社区[12-13]等广泛领域。我国已经有相关尝试[14-15],在实践方面有着较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Sobol B,Williams K.Family and group art therapy [M].2nd ed.∥Rubin JA.Approaches to art therapy:theory and technique.MI:Sheridan Books,2001.

[2]Case C,Dalley T.The handbook of art therapy [M].London & NY:Routledge,1992.

[3]Edward D.Art therapy [M].London:SAGE London:S-AGE2004.

[4]Liebmann M.Developing games,activities,and themes for art therapy groups [M].∥Malchiodi CA.Handbook of art therapy.NY:Guilford Press,2003.

[5]Skaife S,Huet V.Introduction [M].∥Skaife S,Huet V.Art psychotherapy groups:between pictures and words.London:Routledge,1998.

[6]Skaife S,Huet V.Dissonance and harmony:theoretical issues in art psychotherapy groups [M].∥Skaife S,Huet V.Art psychotherapy groups:between pictures and words.London:Routledge,1998.

[7]Waller D.Group art therapy:an interactive approach [M].∥Malchiodi,CA.Handbook of art therapy.NY:Guilford Press,2003.

[8]Gerteisen J.Monsters,monkeys,& mandalas:art therapy with children experiencing the effects of trauma and fetal alcohol spectrum disorder(FASD)[J].J Am Art Ther Assoc,2008,25(2):90-93.

[9]Chilcote RL.Art therapy with child tsunami survivors in Sri Lanka [J].J Am Art Ther Assoc,2007,24(4):156-162.

[10]Hartz L,Thicke L.Art therapy strategies to raise self-esteem in female juvenile offenders:a comparison of art psychotherapy and art as therapy approaches [J].J Am Art Ther Assoc,2005,22(2):70-80.

[11]Marie-Céline D,Neomi K.Creative art therapy groups:a treatment modality for psychiatric outpatients [J].J Am Art Ther Assoc,2007,24(2):76-81.

[12]Vick RM,Sexton-Radek munity-based art studio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a comparative study [J].J Ame Art Ther Assoc,2008,25(1):4-10.

[13]Allen mentary on community-based art studios:underlying principles [J].J Am Art Ther Assoc,2008,25(1):11-12.

篇12

暑假,经过朋友介绍,我来到本地中国邮政局进行实践学习。以下是我的实践心得体会。

在邮局实践的半个多月期间,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拓宽了知识面,也学到了很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受益匪浅。同时也对中国邮政这个百年国企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原本以为邮政局是一个很简单的单位,只是在前台办理一些储蓄业务,但真正融入到这个单位当中,你会发现它是很复杂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部门:营业前台、邮政通信营业厅、储蓄前台、计划财务科、函件局、报刊局、集邮公司和速递物流公司。

在这二十多天中,我主要实践部门是在营业前台、函件、报刊局这三个部门。

函件是中国邮政的基础也是核心业务,直接关系到整个邮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的工作就是把送来的信件,报刊,快递按地区分配好并加以记录,再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这些工作是枯燥无味的,但必须得细心,如果记错了地址那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在发信件之前,我们都会核对很多遍。

在营业前台的实践工作中,我认为还是蛮有趣的。在此,我学会了什么叫做服务,比如在语言表达上和肢体表达上。当有用户走进营业厅离柜台一米时,要立刻起立并面带微笑说:“您好!请问您办什么业务?”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有一些语言是不能说的,像“为什么”、“什么事”、“快点,后面还有好多人等着呢”,也不可以态度冷谈,对用户不理不睬。如果用户要办理非本台业务时,要说“对不起,请您到号柜台办理。”而不能说“这不能办”或“该找谁找谁去”等等一系列的话。

我们当地支局虽然不能像市区一些大邮局那样投入大量资金改善环境,但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使自身更加完善。没有专用的提示牌,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没有专门得保洁人员,我们可以早到十分钟来打扫,顾客搬动费力的邮件我们可以提供帮助。点点滴滴,其实都是为了能让顾客在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下办理业务,更好的为顾客服务,“用户是亲人”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是放在心里的一份真情。我想这些服务之道,对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2

在本学期暑假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北京市卫生和环境状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走访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搜集到了我们自己认为较为真实的资料。这不仅仅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收益非浅。这次活动之中,虽然我们竭尽全力的搜集我们所能找的的资料,但是对于这次的活动也仅仅是让我们基本满意。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小组成员是由我和留宇慧同学组成,当然人员是很有限的,也就对我们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一定的限制,我们所调查的一些资料基本上仅限于我们的居住地,延庆县和海淀区和丰台区,自然就缺乏了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我们的数据和资料是亲力亲为的相信可以弥补这些缺陷的。本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项内容:

一北京市卫生建设调查

二公民综合卫生素质调查

三北京市防疫工作在这三大项的调查工作中,我们竭尽全力,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当然也就克服了不少的困难,让我们收益非浅。

一在北京市卫生建设调查中,为了了解北京市近五年来的卫生发展状况,我和刘宇慧同学相继走访了北京市延庆县石合营社区居委会,和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卢沟桥街道办事处,及一些餐厅,如新城服务楼。天外天烤鸭店等一些相关的单位和社区。通过这些单位和社区的走访,我们已经调查了居民健康教育状况,城区除四害,及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状况,餐饮业的卫生状况。在这一项调查工作中还是比较顺利的,基本上我和刘宇慧同学都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大多说情况都能顺利的了解我们所需要的情况,我想也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单位大多数均为我们所熟悉的吧。在《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实施具体实施情况的调查中,我走访了海淀区卫生局了解情况,但在调查初步就被相关人员以"这一情况归环卫局管"的理由拒绝了我的调查,因为只有一份介绍信,当我再去环卫局时又被以证件不符合标准的理由没能进行调查,而且态度很不好,让我十分反感。我只得回到所在地区的居委会搜集了这方面的一些资料汇总了一份调查报告。除此之外,这一项工作的调查都是我们这几年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此而已。

二公民综合卫生素质调查中,主要是以问卷调查方式,向城市居民发放《综合卫生素质调查表》,发放调查表对象主要是以我们熟悉的地区为主,比如说我的调查表主要发放在所居住的青塔小区及附近的研究所单位里的人员所填写的,而刘宇慧同学的调查表主要是以她高中的同学及父母的单位的人为主,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所发放的调查表都可以收来,但是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人员集中,不能有很好的代表性,因此我和刘宇慧同学也在不熟悉的人群中间发放调查表,以求我们的数据更准确,更具有代表性。但是所能收回来的调查表是有限的,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并不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我所调查的难度,但是我们还是竭尽全力的收回了我们所能收回的调查表,因为我们希望我们可以更好的完成这一项工作。

三在北京市防疫工作的调查中,主要包括非典时期城市防疫工作,及其他疾病的防疫工作。在非点时期城市防疫工作的调查中,我们走访了相关的社区,了解了社区居委会在非点时期的为防疫工作所做的努力,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防疫工作人员是相当辛苦的,他们所做的工作为抗击非点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社区工作人员,才减少了非点在社区的传播。另外我们还走访了总参第六十一研究所,了解基层单位在抗击非点所起的重要作用,关于学校我们调查的是北京市育英中学,我们看到了老师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他们在抗击非点的过程中,尽力保护学生不受非点病毒的侵袭所做的努力是让人感动的。我想这次实践调查活动中最为困难的可能就是海淀区防疫站和海淀区环保局的走访了,因为这一环节我们碰了不少的钉子,对于我的走访他们表示了不十分的欢迎,于是加大了我们工作的难度,虽然是这样的情况,但是我们仍然尽力搜索所需要的资料,真是十分的不易。我想这就是我们在这次实践过程中的经历,虽然很是普通,寻常和一般,但是我们却是在认真的去做,竭尽全力的去调查去走访,也许结果会不那么让我们自己满意,但是我们相信这一调查的经历却让我们难忘,让我们收益非浅。

3

第二次来到广州中院了,但感觉跟以前的很不同。

首先,可能是刚刚学完刑事诉讼法的缘故吧,接触到刑庭的卷宗文件的时候有一种“亲切感”,不如上年在执行庭面对文件的一脸茫然。因为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很多诉讼的程序也都比较熟悉,到哪一步应该做什么也算是心里有数。这样的感觉特别好,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有用武之地了。另一方面也在检测我这个学期的刑诉法和以前的刑法学的效果如何。不过说来真有点惭愧。那一次把中级法院的受案范围和指定辩护人的情况混淆了就暴露出我对刑诉法法条的熟悉程度还不够。中院的受案范围其中一点是“可能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而指定辩护的情况只是“可能判处死刑的”的犯罪嫌疑人才有权利,并不包括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由于我的误解,差一点将一件案子中那可能判无期的犯罪嫌疑人的指定辩护函发到广州市法律援助处去,幸亏发现得早,并得到书记员的提醒。

第二,今年接触司法文书的机会明显比去年要多,而且由于不再是表面的感性认识,我逐渐了解到各种文书的用途性质和填写步骤。法院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按部就班,每一项操作都需要依据并留底归档。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司法文书,稍有差漏就必须重做或艰难地复查改正。要知道,文件是清一色的白纸黑字,大小质量也都完全相同,除了逐份查看,并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出想要的资料。一件稍复杂的案件就有堆得像小山似的卷宗,案件的原始材料还比较好办,因为可以对着正卷和副卷的目录表分拣整理。整理好两大沓就可以装订成册了。最麻烦的是后续的执行过程的变化,例如罪犯接受教育后悔改表现好,就可能得到减刑或假释。本着改造为目的,惩罚为手段的宗旨,公安局每次都有大批的减刑假释申请书提请中院批准。大批的这类情况关乎到服刑人员的人身自由这个基本的人权,中院在审批时候当然不能有一点的松懈。由一次减刑产生的文书就多达四五份,申请书、裁定书或决定书、宣判笔录等,在看守所要经过看守人员、驻所检察员的签字,然后送报公安局有局长决定是否批准,送上法院后要请经办人和审判长签名,经过重重审核才可以得到最后结论。结论有了就必须尽快到看守所在服刑人员前宣判。该放人的要求看守所办好相应的出监程序至完成,才算是完成了这一项工作。程序的严谨和细致化体现了保障罪犯人身权利的重要性,但也同时考验着每一位司法工作者要有紧迫的时间观念,特别是刑事案件的经办人员,要把犯罪嫌疑人和罪犯的羁押时间列明并记下,因为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仅次于剥夺他们的生命权利,在牢房的一天也不远不能用在监外的一天来衡量。尽管在整理和书写同一样的大量减刑假释文件的时候显得很枯燥乏味,在计算他们的已服刑期和剩余刑期的时候头脑会很机械并容易出错,但是可知道他们的希望就紧紧地被经办人员手中快速的敲打键盘中捏着,就如生命垂于一线的感觉。当我的工作有所松懈的时候,我就会这样提醒自己,计算刑期一定要多留点心眼,否则,正义和公平就会在这不经意的一刹那间被抹煞。这只是一个例子用以说明法院程序的严谨和细致。为了提高办案结案的效率,往往是批量处理。即同类型的司法文书在同类案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起出具,流水作业。这种定势思维的工作方式确实可以快速不少,且差错率也会适当降低。但这也并不是万能的。根据我的经验,这考验着我的耐性和条理性。面对一大叠类似的文书需要填写打印,一是要“冷静沉着”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热情能使促使事半功倍,收效较佳。二是就是细心,不放过任何要填写的地方,因为模板中的字眼有时候会因为具体案件的变化而变得不适用的,这就要修改。以为模板万能的心态不要得。万一写错了虽然可作后期的改写和补救,但若该文书是送达给当事人,改写就未免有损法院的权威和尊严,严重的可能惹来笑话。法律在每个人心目中应该是至高无上的,法院出具的文书又岂能马马虎虎呢?司法机关这个社会的安全阀、权利救济的最后防线的作用又怎么最好地发挥呢?对法律文书的斟酌对较就是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负责、更是对全社会的安定和繁荣打下一支强心针。三是就是要有条理,思路清晰。因为每个人同时处理的不可能只是一两单案件,往往达数十数二十件。每一件案子去到哪一个阶段,哪些文件未处理好,哪些即将到审理期限,哪些需要延长审期……都需要十分清楚,不能有混淆或模糊。再者刑事案件的审结期限只有一个月,开庭、宣判的时间都十分紧迫,这就要求刑事案件的法官们具有更大的魄力并能果断,还双方当事人一个公道,而不能久拖不决。

第三,去年在执行庭的时候到外面跟法官们出差的机会比较多,令我感受到法院执行工作的艰难以及对法官们处理当事人纠纷矛盾的实际能力要求之高。面对有能力支付却无赖的被执行人应如何采取强硬的措施执行,面对狡猾转移财产的当事人怎样查出他们财产的真正去向并与他们在语言的交谈中斗智斗勇等等,都需要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处事技巧。因为从“达官贵人”到“三教九流”各种类型的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抓住他们的特点并加以利用,因地因时制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今年在刑一庭可大不一样。刑一庭处理的主要是暴力案件,其中以故意伤害、杀人,以及抢劫和贩毒的居多。可谓是人们心目中最“十恶不赦”的“罪人”。他们的人身危险性确实是比较高的。这几个星期里我跟着法官跑过广州的很多间看守所。深入牢房区,面对面地接触过一些犯罪嫌疑人和短期刑的罪犯。看守所环境依地点的不同也大有差异,其中可能跟该区政府的财政和监所建成的时间有关系,但我窃认为这样是对在押人员的不公平对待。(涉嫌)犯了同样的罪行,就因为“选择”犯案的地点不同,就会被关押在卫生和劳动环境相差十分之大的看仓。就那全广州市牢房环境几乎最差的白云区看守所为例,据我了解那里在整个走廊上也充满了刺鼻的臭气,仓内的空气更是溷浊不堪。但这里却是困有最多在押人员的地方。而番禺区看守所的卫生和伙食情况就明显改善,且每个仓内还有独立的阳台。这样空气的流通和在仓内人员的精神面貌会提高很多。致力于改善监所的环境,有利于保障在押人员的基本生存权利,对于提高改造的效果会有积极的影响。当然由于时间先后等的原因,不可能要求所有看守所在他同一时间内都改善得一样地好,但统一的设施和卫生标准的落实确是刻不容缓的,在押人员也是社会中的人,不能因为身份的差异而置这种差别的对待于不顾,剥夺他们的正当权利,违背法律公正平等的精神。在看守所的日子实际上也是对他们的考验,对于那些因“疑罪”被暂时关押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无可否认,现在的公安机关还存在着重口供,轻实物证据的情况。对犯罪嫌疑人也是多采取“关了再说”的措施,防止他们潜逃。也许这是打击罪恶的需要,但由此也产生许多运用严刑逼供,“轰炸式”盘问等强迫手段获取被告人供述的情形。在实物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如凶器上并没有被告人的指纹,被害者的伤痕并不必然是该凶器造成的等,公安人员可能会在向检察院提交证人证言时候避重就轻,“想法设法”连成“证据链”去支持对被告人的控诉。与家人和朋友的隔离,孤独和绝望的心情满溢,这种状态下的人最为脆弱,他们在看仓内正焦急地等待着法院公正的判决——有罪服刑,无罪释放,了结心头的大事。在法院未作出判决之前,每个人都是无罪的,他们为什么又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呢?

法院的每一项工作都牵动着双方当事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的心,他们每一双注视焦急的眼睛都注视着事态的进展。作为一名法院的工作人员,包括我这样的实习生,都深深地感到身上肩负起的责任。面对一件案情简单的案件要作出一个判决或者裁定也许并不难,在电脑上修改的时间可能只消十来分钟,但我们保证的是判断的正确,符合“内心的确信”、法律的规定。法院的责任在于重新分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它的角色是中立的,一方当事人不管是被害者还是加害人,应该承担的需要承担,不需要的不能强加。主观臆断或者有感情倾向都不是一位裁判者应该具有的。还记得看守所一位在押的妇女向我们下跪的那一幕:她等待多时的判决终于宣判了,她觉得多时的压抑得到释放,尽管她因故意杀人被判了死缓,但她仍然感谢我们,还说早离开不用再连累家人,对得起死者。一见到法院的人来了她就仿佛看到了救星,滔滔不绝地向我们哀求起来。每件案子的情况有不同,但当事人祈求这个社会纷争的最终解决途径——司法能给予他们一个合理的答案。人民群众倾注的希望和信任都使法院的工作更神圣和庄严。

4

暑假期间我没有回家,而是留在了沈阳。作为一个大学生,可我已成年,希望自己能独立,希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来检验并证明自己的能力。出身农村的我体力活没问题,可是面对着纷繁复杂的沈阳我能否自立?我用事实证明了我自己。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我也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为了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我找到了沈阳德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希望能在他们的汽修车间当一个月的学徒。但是被拒绝了。而正好他们保安部缺人,于是我便成为了一个兼职保安。

作为一个兼职保安我总是以队长的要求和指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每天坚持在岗位上。沈阳的夏天不亚于福建,每天都是煎熬。没当保安之前,队长说在他们那当保安很简单,工作也很少,挺轻松的。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在我看来当保安就是站岗巡岗保证公司财产不受损失,人员安全,工作环境稳定罢了。其实个中滋味且让人无奈。我只能说社会生活就是这样,就像世上没有不起波浪的海。

上岗的第一天我就以一个全职保安的身份要求自己,同时,我也队长也是这样要求我的。在门前岗站岗时,我就像起当年军训站军姿时的点点滴滴,想起了那留着汗的脸颊,想起了烈日那一个个疲惫的身影。似乎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从前,每当这是我就会挺直腰杆,像一个真正的军人一样。此时我的耳旁还不时的回荡着当时教官教我们站军姿的要领,还有那些铿锵有力的斥责声。烈日下,我感觉自己好似一个军人,有种莫名的自豪感。每当到正门岗时我希望来的车多些,一是因为其他岗位太无聊了,队长说不能玩手机不能聊天(其实基本没人跟我聊天,面生),二是因为我觉得想交警似的指挥车辆,也能多了解一些车。在自由岗,我们的任务还是指挥车辆的停放。不同的是会更自在些。不需定点站着或坐着轮到汽车修理车间时我经常进车间转悠,看他们修车,观察各种品牌的车的构造,保养。以此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同时让自己有更多的实战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其他保安的关系相互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闲暇时我也能和他们聊一些家长里短。知道我们是大学生后他们很是惊讶,于是公司里的一些机修工人有时还主动跟我们搭讪。不过保安的生活还是很单调,有时闲得都有些空虚。

无论怎样,我还是受益匪浅。在公司上班的这段时间我对快速理赔,划痕定损,划痕保险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程序,事后处理方案也算略知一二。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一些待人处事的道理。

这次特殊的经历让我了解了一个企业的如何运作,运作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问题烦恼;让我了解了形形的人;让我更能体会“忍”字的价值。也为我将来如何去管理人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我觉得这次经历让我的人生增加了一段很有滋味,又有价值的回忆。很可能我这一辈子再也不会再当保安了,但当我老去的时候我会很开心,很有自豪的跟后人说我曾经也当过保安等各种角色。我的人生如此多彩。

5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古人得之于实践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回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耳际。如今,即将离开象牙塔的我,也应在一番寒彻骨之后寻得人生的梅花香。

年1月15号,我正式进入了重庆的一家广告公司——派信(重庆)品牌策略机构。

中国的广告业虽然已有数十年历史,重庆的广告业也是如火如荼,广告公司不胜枚举。然而,比较国外的特别是美国等有着上百年广告历史的国家,中国广告业还只是刚刚起步,需要完善的方方面面还有待提高。于是,造成广告人才供不应求,与广告公司对新人培养的青睐,这也是我选择广告公司进行实践的一个理由。

一、公司介绍及实践工作内容

重庆派信广告公司秉承“立足本土企业,创建一流品牌”的经营宗旨,以中国化的思维方式借鉴国外经验,培养和发展中国的民族品牌,志在成为中国品牌的成长摇篮。重庆派信广告公司分有客户部、策划部、创意部、行政部等部门。

我十分幸运的应聘进入广告公司的生产部门——创意部,做了一名美术助理。作为一名实习的美术助理所进行的实践工作其时也是十分有挑战性的。因为就一个广告公司而言创意是相当重要的,而广告创意就象是脑海中莫名物质摸不到,看不到,甚至感觉不到,只有当无数次的突破大脑的禁锢才有可能让广告创意顺产,很遗憾的是我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日子里,所想的创意几乎都胎死脑中。

我更重要的工作是配合资深美术与美术指导将符合策略的创意构想用画面表现出来。通过工作使我获益良多,从而把课堂上的美术理论联系到社会需要的平面或cf表现于实践,领悟美学的真正含义。

二、社会第一步是我的面试

第一次上公司进行面试,对于经验尚浅的我少不了紧张,焦急的情绪。我知道,要给主管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关乎到我的面试合格与否。面试那一天我并没有很刻意为自己“涂脂抹粉”或“狠下重心”为自己买名牌衣服,而是打扮的朴素大方,洁净整齐。因为我知道:一个人脸上的表情,要比她身上的衣装重要多了。除了衣着方面,我更注重时间。我一向是一个守时的人。守时是我个人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次我也不例外,因为我知道,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应该是公平的。拖延时间即偷窃时间。任何的早到或者迟到都会扰乱别人的正常工作。因此我把时间控制得很好,既不早到也不迟到。这样就为我们的谈话奠定了基础。

见到主管,我始终脸带微笑,说话的声音恰到好处。我为自己能在短时间内舒缓紧张的心情而感到高兴。这是与我平时在学院里参加各类比赛,大胆表现自己所取得的经验有关的。我首先介绍了自己,整个谈话过程都比较畅顺,气氛也比较轻松,由于我只是实习生,而且操作比较简单,主管并没有刻意刁难。终于我被录用了

三、不断超越自我的工作过程

初次接触工作我非常紧张,也都给了自己很大压力。我在做每一件事之前总要对自己说:“这是你的工作,千万别出差错!别出洋相!”可是,常常事与愿违,因为经验不足导致稿子一次又一次的被打回。每到这时,我都不自觉打起退堂鼓,开始想象着也许是我不太适合这个工作,而后,又一次又一次的否定这个想法,我让自己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不适合我的工作,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完成。

我本来就是学美学的,对美术绝对是专业的,于是,我开始不断的加强广告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跟策划师了解项目的推广策略,与广告撰文探讨受众心理需求,向美术指导学习广告平面的构思与表现……。终于,我可以慢慢的独立完成一些美术稿并让客户满意,更让我感到兴奋是我也能为公司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广告美术是一项博大精深的艺术,是我在学校从未了解的学问,虽然做广告平面不能同油画、国画大师那样受万人所仰。但是,广告的美术是给所有人看的,而且是是一种他们能看懂的艺术!与大众为伍,与天下同行,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四、同事相处让我学会如何做人

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要靠这种或那种的关系联系着的,曾经有项调查,其结果显

示,健康是成年人最关心的问题,其次是——如何了解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使人喜欢你,如何使别人想法同你一样。以前我会很幼稚地问;“人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起工作效率和能力,与别人有何干呢?”现在我体会到,如果和办公室的同事不能好好相处,就等于把自己排斥到这个公司之外,无法投入工作,没有一个轻松友好愉快的心情,就会严重降低办事效率。

想要搞好人际关系,首先就是懂得合作和分享,即多跟别人分享看法,多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一点做到了,无疑推动了我的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还能获得同事的接纳和支持。其次就是微笑,我认为微笑可以使同事间由陌生而熟识,这样工作也不再那么枯燥。再者,我喜欢聆听,空闲的时候我很喜欢聆听,听办公室里同事们谈谈生活的趣事,办公室的趣闻,偶尔还略谈公事,由于我只是个练习者,我没有资格给她们更多的意见,于是我就选择聆听,她们都是专业人士,经验比我丰富,从中我可以学到一些技巧,听听她们处事的方法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时我会恰当地加点个人意见,使得我和她们的距离拉近了。

篇13

[关键词]行政职业能力 培养现状 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王勇(1978-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学、行政职业能力。(陕西 西安 71004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69-03

当今中国面临着巨大社会结构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政府必须提高行政效率,在加强各级公务人员素质及能力培养的同时,国家设置专门且系统的考试科目(公务员考试设置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考查《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选拔具有较高行政职业能力的人才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化。对此,承担为国家培养人才任务的各级高校应当审时度势,加强教学改革,建立有效的行政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来满足这种需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的含义

能力的含义十分广泛,马克思曾说过“能力是体力与智力的总和”,包括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文化业务专业素质等多方面。从事不同职业所要求的能力标准也各不相同,从事行政类职务的能力称为行政职业能力,这里的行政职务广义上不仅指各级行政机关职务还包括司法、立法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涉及行政事务的职务,从事这些行政职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一致的。我国关于行政职业能力的介绍最早见诸与《新唐书.选举志下》,“记载有选官择人之法曰:‘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虽然表述不一样,但本质上现代与古代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身体素质及仪容仪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行政职业能力的基础,行政职业对于身体要求较高,因为只有具备了较为强壮的身体,才能满足繁重脑力劳动的需要,为高效获取、加工、表达信息打下基础。同时,公务人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庄重的仪容仪表直接体现了国家公务人员应有的素质及修养。其次,快速、准确的文字阅读与数据分析能力。从事行政职业必然每天与大量的信息打交道,而信息主要以文字与数据为主要载体,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海量信息中归纳总结出重要内容是行政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该能力具备与否决定了公务人员能否高效地完成日常公务。再次。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这是行政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其分为单向的书面表述能力和双向的沟通能力,书面表述能力必须熟练掌握公务行文规则,双向沟通能力则要掌握一定的访谈技巧,需要具备心理学、礼仪学、演讲学、公文写作常识等基础知识。最后,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发散的创造思维方式。高效的思维方式能力是行政职业能力的核心,只有具备了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才能进行高效的总结,发现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及变化规律,使表达沟通更加有效和具有说服力。同时,发散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培养独立的头脑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的眼光与意识,这也是最应该注重培养的行政职业能力。

二、当今我国高校教学中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

我国高校面临教学模式的改革,强调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与核心,但是,对于如何培养政府所需要的大量行政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行政职业能力,高校教学部门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行政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也没有得到积极的研究与构建。

(一)缺乏以“行政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统一培养目标

行政职业能力是一种独特的、具有极强专业性的能力,虽然各类高校都强调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目标,但都很少从行政职业能力所特有的专业角度设置统一的能力培养目标。以笔者所在的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尽管涉及行政职业的专业众多,但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就丧失了使学生接受成系统的行政职业能力训练的基础。培养目标的设立关系整个行政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其他专业目标密不可分。笔者认为即使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单独设立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也应当将其融于其他专业培养目标中,将行政职业能力培养活动与各个专业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增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扩展学生就业途径。

(二)“行政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比较单一

设置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只有根据能力的具体要求来合理设置课程,才可以较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国有部分高校开设了行政职业能力课程,但体系比较落后,一般都是参照公务员考试大纲的考试科目来设置课程,如《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这种课程体系设置过于简单和落后,应从行政职业及相关专业领域对于能力的要求来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设置,全面体现行政职业能力的特点与具体要求。

(三)“行政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尚不成熟

行政职业涉及面广,专业较多,学生素质高低不齐。面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行政职业能力的教学需要。根据笔者调查,行政职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依旧局限在传统的依照课本进行课堂讲授的方法上,很难激起学生兴趣,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只有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教学方法的设计仅靠单个老师是不行的,必须集思广益,做好充分的课前与课后调查,有针对性地了解所授专业特点及学生情况后,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行政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

(一)专业性是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立足点

笔者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培养应立足于高校的专业特点,根据高校自身专业设置及学生的需要来考虑该问题。对于一些以文科为主的高校,应加强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如我校属于警察政法类职业院校,其行政管理、司法警务、狱政、行政执法、法律事务、文秘等行政相关类专业都开设了行政职业能力培训课程。这种有针对性的设置可以满足学生需求、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国家对此应该鼓励与支持。

(二)学科互促是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尽管与其他专业培养目标具体表述不同,但其根本都是追求素质教育,目标之间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通过行政职业能力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改善思维方式,提高认知、思考能力,同时掌握这些能力可以改善本专业学习,进而有效地提高专业素质与技能。比如,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沟通谈话技巧后,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场景、不同对象予以运用,法律事务专业学生要考虑如何有效地与当事人沟通,狱政管理专业学生要考虑如何教育改造罪犯,治安管理专业学生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进行现场案情询问等。同时,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可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需求,加深对于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改善教学环节,提升行政职业能力培养水平。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本专业的学习,增强专业能力,专业学习也对行政职业能力培养提出进一步要求,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具体课程体系的设置构想

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对象是比较复杂的,必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开设相关课程,从行政职业能力的含义及具体体现来看可以将其课程设置为以下几部分:

1.“速读训练课程”的设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片段阅读部分与《申论》中材料阅读考查考生能否具有对文字资料所提供的主要信息进行快速有效地理解并归纳总结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设置“速度训练课”来教授学生的速度技巧,利用历年真题来让学生进行实践,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该技能与本专业相结合,实现专业能力与行政职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2.“简单统计训练课程”的设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资料分析部分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文字资料、统计图表准确提炼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其在“量”“率”术语背后所体现的复杂关系及能否准确研判事物变化趋势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统计学常识,所以设置以简单统计学常识为内容的课程来训练效果较好。同时,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相关内容来训练自己运用统计学知识研判专业领域内事物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3.“推理能力训练课程”的设置。推理能力是职业教育对学生要求的能力之一,即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对自然或社会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推理能力是行政职业能力的核心,《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与《申论》都在考查该项能力,数字推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在考查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学生必须掌握归纳演绎的基本推理规则,通过真题训练大脑思维,提高其活跃度,使脑部得到充分的锻炼。

4.“心理及政务礼仪、演讲训练课程”设置。心理学研究揭示,不良的心境会影响逻辑推理的速度和准确程度。失控的狂欢、暴怒与痛哭,持续的忧郁、烦恼与恐惧,都会对推理产生不良影响。应通过心理学知识来训练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面对疑难、突发问题及在陌生场合下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使学生保持平静、轻松的情绪和心境,提高自己逻辑推理的水平和质量。政务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内容,政务礼仪通常指“公务员在行使自己职责时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政务礼仪的目的是促使公务员更好履行自己职责”,该项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庄重的姿态和良好的气质,从而较好地完成沟通与交流。演讲的训练则可以训练学生流畅的外在表达能力,并与专业相结合,为从事行政职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5.“公文写作课程”的设置。《申论》主要考查文字表述能力,其中很重要一项就是对于公文常用规范模式的掌握。笔者认为该部分可以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来进行训练。

(四)行政职业能力教学方法的探索

为了实现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高校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予以改进,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充分结合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能力。

1.学习激励机制的设计。行政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强调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而如何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首先,功利性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机制,激励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不必讳言,公务员职业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稳定的收入是刺激学生进行学习的功利性动机。笔者在讲授该课程前会明确学好该门课程所能带来的利益,从而使学生获得兴奋感与进取欲。其次,由于有部分学生并不参加公务员考试,所以在功利性之外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个人能力。笔者通过王阳明“学以致用”理论的典故使学生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同时强调在当今社会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使单纯的知识积累丧失了原先的重要意义,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智慧。通过自我完善与成功的激励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分组互动来激起学生思考与表现欲望,行测课程学习不同于其他纯理论性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实现最大的活跃度。笔者将班级分为数个学习小组,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充分讨论,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沟通技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活跃度。

2.教学内容与步骤的设计。行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学、练”一体化,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搭建学习平台,针对不同专业对于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设计题型与训练材料,特别是在历年真题中选取最有价值最能激发学生联想的试题作为讲解材料,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实行阶梯式教学,每一阶梯设置最少三道讲解题、五道学生分析题、十道练习题,阶梯与阶梯之间必须留下充足的讨论时间。在每一模块结束时进行汇总分析,检查学生的试题分析记录,确保学生用心用脑,保证学生真正掌握所教授的内容。

3.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设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该课程所有内容均可制作成多媒体演示课件,通过多媒体在有限时间传输大量信息,增加教师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数量。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能使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将每单元课程中重要的技能要点做成纸质材料发给学生,以保证学生可以课后复习。最后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件、网站和视频资料在课下进行补充学习。教学方法可以采取主客体换位的方法进行互动教学。主客体换位即师生间的换位。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让课堂“活”起来。摒弃“讲授式”“满堂灌”、“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4.考核方法及效果评估的设计。传统的考核方法以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来判断学生学习效果,这样只重结果忽视整个过程的考核方法是不公平的,最终的考核应当采用一种全面分析的方法,考核的内容应体现整个学习过程,将学生的整体效果表现出来。从卷面的设计到考试的标准都要对每个学生考核结果做出全面的、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教学的不足之处,引导教师改善教学,探索开发培养行政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不足与特长,有利于以后的职业规划与自身发展。效果评估应与行政职业领域及学生自身专业相结合,充分突出专业的特色,创设或模拟工作环境,与岗位需求相接轨,避免就业的“哑铃现象”。

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项新问题,如何有效培养行政职业能力,并将其与专业领域能力相结合,共同提高学生职业修养,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一项新挑战。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内,只有充分了解行政职业能力的内涵、不同行政岗位的要求,将实践需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才可以探索出一条素质教育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化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金正昆.政务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M].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古桂琴.《行政职业能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6).

篇14

再生证据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完毕后,为掩盖罪行,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法律追究所进行的一系列反侦查、反追诉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再生证据产生的主体为犯罪行为的当事人及其利害关系人,产生的缘由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进行反诉讼活动。

再生证据作为学理上一种特殊的证据类别,除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这些一般证据的特性外,其还具备有别于其它证据的以下特点:

1、逆向性和间接性。笔者认为,再生证据产生的时间并不以司法机关是否立案并正式介入侦查为标准,而是看其实质内容是否具有再生证据特征,即作案后,以掩盖罪行为目的进行有关活动而形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相关利害关系人所实施的有关反侦查活动,针对的是侦查机关可能启动或正在进行的侦查活动,也就是说再生证据只形成于案发后,形成于案发前或案发中的证据,不是再生证据。由此,再生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便具有逆向性(或称反证性)和间接性,即要通过与原生证据的配合使用才能“复原”和“重现”既往的犯罪事实,从证明过程上看具有逆向反证与推定的性质。

2、衍生性。从再生证据的概念不难看出,再生证据要以犯罪事实存在和证明犯罪事实的原生证据存在为前提,相对于原生证据而言,再生证据不具有独立性。即没有原生证据的存在,也就谈不上有再生证据。因为,没有案件的发生,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就没有必要采取相关反侦查、反追诉活动,再生证据也就无从产生。

3、隐蔽性和难以收集性。再生证据基于实施犯罪行为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的反侦查及反追诉活动而产生。这些活动诸如串供、订立攻守同盟;隐藏、毁灭罪证,转移赃款赃物;贿买、威胁证人,以及阻碍侦查、探听案情等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违法性,因而,行为人采取行动时总是隐蔽而迅速,由此形成的再生证据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取证时机往往稍纵即逝,因此,有关再生证据的收集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二、再生证据的分类

根据两种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再生证据作以下分类:

1、根据反侦查、反追诉活动方式的不同,可将再生证据分为四类:

设置障碍类再生证据。犯罪嫌疑人由于实施了犯罪行为而“心虚”,在侦查机关进行外围初查时,常常闻风而动,不动声色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是制造工作程序上的“正当”借口,阻碍、延缓调查进程;或是巧妙地移花接木,应付调查,为侦查机关提供无关紧要的材料,企图蒙混过关。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生成设置障碍类再生证据。

伪造证据类再生证据。即犯罪嫌疑人在串供、翻供、订立攻守同盟、胁迫利诱证人作伪证过程中产生的再生证据。这在贿赂犯罪中表现尤为明显。行受贿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对一”的秘密“交易”,原生证据都比较单一,犯罪嫌疑人一旦闻听自己行径暴露,总是要千方百计地与关系人联系、沟通,共同编造虚假事实,订立攻守同盟,期望以此掩盖犯罪事实,这样便形成了伪造证据类再生证据。

毁灭证据类再生证据。即犯罪嫌疑人在隐蔽、转移、销毁罪证或转移赃款、赃物过程中产生的再生证据。这多形成于侵财型犯罪和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中,这类案件中赃款赃物会成为有力的证据。于是,为掩盖自己的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总是采取各种手段予以隐蔽、转移或销毁,形成毁灭证据类再生证据。

疏通关系类再生证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侦查和追诉的过程中,常存侥幸心理,总会使出浑身解数,动用各种关系四处活动,打探消息,期望通过上下“打点”逃避法律追究,这样便形成了疏通关系类再生证据。

2、根据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将再生证据分为两大类:

自然衍生型再生证据。即实施犯罪的行为人在作案后,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或称本能),为掩盖犯罪事实,对抗司法追究而联合利害关系人,进行订立攻守同盟、隐蔽、转移、销毁罪证等活动所形成的再生证据。如,某糖酒公司业务员甲将价值10万元的货物低价卖出获款5万元用于个人经营。为避免被发现,遂与交往甚好的本单位长期客户乙商量好,由乙出具10万元货物的收条到单位抵帐。单位清帐时,甲与乙多次书信及电话往来,就如何应对进行商量,统一口径,由此形成的证据就是自然衍生型再生证据。

培植型再生证据。即承担刑事追究责任的司法机关,基于对作案人及其利害关系人趋利避害心理和再生证据生成规律性的把握,根据有关案件的具体特点,有意识地采取诸如故意泄露案件有关信息、“欲擒故纵”等方式创造条件,使犯罪行为人进行反侦查,以彻底自我暴露所形成的再生证据。比如,某检察院初步掌握了某国企负责人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数十万元的犯罪事实,但赃款赃物的去向一时难以查清,嫌疑人也拒不吐露,致使案件陷入僵局。于是,侦查部门故意散布有关案件信息,并密切关注有关人员动向,从而发现蛛丝蚂迹,获取了转移赃款赃物的再生证据。再如,某检察院在办理一乡干部职务犯罪案过程中,考虑到嫌疑人是本乡人,又长期在本乡工作,社会关系众多,反侦查能力较强,而侦查部门已掌握的直接证据尚有所欠缺,若草率行事可能处于被动境地。于是,便根据嫌疑人的特点,创造机会让其“上窜下跳”充分展示“才能”。与此同时,不动声色地收集再生证据,使该案最终得以顺利侦破。

自然衍生型再生证据和培植型再生证据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顾名思义系自然而然地生成,后者则有“人工培植”的意味,是司法机关灵活运用侦查谋略的结果。

三、再生证据的证明作用

1、补强证据的作用。补强规则是指,对于那些司法经验表明虚假可能性较大的言词证据,为了防止误认或发生其它危险性,而在运用这些证明力明显薄弱的言词证据认定案情时,必须存在其它证据补强、支持其证明力的证据运用规则。(1)

再生证据对于原生证据具有依附性,正是由于两者这种紧密的关联性使再生证据在证据补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以言词证据为主证明犯罪的过程中,往往具有很强的证明力。因为,“再生证据虽然从其产生上从属于原生证据,但在证明作用上有时优于原生证据。比如受贿案件,通过原生证据只能推断出行贿人已将贿物送到受贿者手中,但行贿的时间、地点、方式、金额、所谋取利益的大小等具体情节仍不清楚。如果获取了行贿方和受贿方串供、订立攻守同盟的信件、电话等再生证据,如受贿人告诉行贿人‘你上次在某某宾馆给我的三万元钱,检察机关正在查处,你千万不能讲’或‘三月份我给你的钱,就说是我向你借的’等等,再生证据的补充作用使原本比较零乱的原生证据形成完整的紧密的证据链条。”(2)

2、担负量刑证据的作用。量刑是对构成犯罪的行为人确定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及是否适用某种刑罚制度的司法活动。正确量刑不仅要求对犯罪构成事实查清和认定,还要求考虑有关的各种犯罪情节。所谓犯罪情节,是指犯罪构成基本事实以外,与犯罪行为或犯罪人有关,能够影响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或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的各种情况。行为人在犯罪后的态度和表现应属量刑的情节,具有重要的量刑意义。目前,“案发后的表现”好坏作为从轻、从重的情节之一已是理论和实务界的共识。我国台湾著名刑事法学者蔡墩铭先生指出:“被告涉嫌犯罪以前之事实,固可作为认定被告有无犯罪动机之依据,但不能直接用以认定被告之犯罪。惟如属于涉嫌犯罪以后之事实,如在接受犯罪调查时说谎,后来谎言被揭穿,交保后逃亡或藏匿或毁灭、伪造或变造证据抑或勾串共犯或证人,此种犯罪涉嫌后被告所出现之异常反应,每被认为被告内心有所顾忌,使其采取种种不当行为或举动,致被告涉嫌犯罪更为加重。”(3)由此可见,再生证据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不仅对原生证据具有补强作用,而且对嫌疑人、被告人在案发后的表现具有直接的证明作用,因而担负了量刑证据的作用。

3、证明原生证据。“当原生证据灭失或无法获取时,可以运用再生证据证明原生证据的存在。比如,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夹带纸条方式让其家属转移某地的赃款赃物。这种纸条就是再生证据,尽管赃款赃物已无法获取,但再生证据可以证实赃款赃物的存在。”(4)再如,受贿的犯罪嫌疑人索贿时曾向行贿方提供假发票冲帐,案发后,嫌疑人向行贿人索要该发票,让行贿人否认其索贿事实。这一过程中有关电话录音、字条、电子邮件等就是再生证据,在假发票被毁的情况下,也可以证明假发票的存在。

4、对于突破案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反侦查活动目的在于掩盖犯罪事实,逃避法律追究,因而其总是围绕犯罪事实进行,由此形成的再生证据被司法机关及时收集、固定,伪证就不攻自破。从这个意义上讲,参与反侦查活动的人往往可转化为证明犯罪的新的证人。这样,运用再生证据,挫败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活动,对犯罪行为人常有致命的打击,一些顽固分子面对再生证据所形成的新的证据链,不得不认罪。另一方面司法机关运用已掌握的证据有意识地生成再生证据,也会使犯罪行为人在强有力的证据面前感到大势已去,而放弃侥幸,如实供述。如,受贿案的侦破过程中,掌握行贿方的证据后,在不惊动受贿人的情况下,安排行贿人与其接触,就行受贿事实进行沟通,形成谈话录音和往来字条等,再以此突破受贿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就轻而易举。

四、再生证据的法律规制

再生证据近年来已愈来愈受到关注,如何使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而又不导致不良后果,值得深入思考。笔者认为,应对再生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

1、关于证据规则。证据规则是为了保证证明的正当性而设立的,是有关对证据作出价值判断和真理性判断,以确定其可采性的的规定。对再生证据的法律规制应以证据规则的确立为切入点。

从世界其它国家的证据规则看,尚无专门的有关再生证据的证据规则,但从对类似证据的证明规则设置看,一般都实行严格的适用限制。英美证据法为防止此类证据被不适当运用,专门对一些证据的关联性作了限定,对有关事件发生后某人实施补救措施的事实、有关支付、表示或许诺支付因伤害而引起的医疗、住院或类似费用的事实等特定的事实行为类证据予以排除,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作为行为人对该事实负有责任的证据加以采用。美国证据规则明确规定:“事后的补措施不能采纳来证明与该事件相联系的过失或应受处罚的行为”(第407条)

我国目前对再生证据也无专门的证据规则,从现有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看,对再生证据并不是绝对地排除。根据我国刑事诉讼理论,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一切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再生证据与原生证据及犯罪事实之间的紧密关联性使其当然地纳入证据范畴。从证据规则看,我国还未形成完整的证据规则体系,证据规则散见于司法解释中。高法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第51条规定:“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确有困难时,才可以是副本或者复制件。”“收集调取的物证应当是原物。只有在原物不便搬运、不易保存或者依法应当返还被害人时,才可以拍摄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内容的照片、录像。”这些司法解释确立了原物、原件优先的原则,透过司法解释的精神,不难得出原生证据优于再生证据的结论。因为,从证据归类看,再生证据应属间接证据、传来证据,再生证据的反证性、间接性和衍生性决定了其在证明案件事实上的推定成分。

鉴于再生证据的上述特殊性,笔者认为,在证据立法中应对再生证据的运用制定专门的规则。这类证据规则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在无原生证据情况下,再生证据即使已形成完整证据链也不能认定行为人有罪;二是涉嫌违法取得的再生证据,无论是言词证据还是书证、物证,一律不得作为定罪量刑依据;三是再生证据应与原生证据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以待证的事实为核心,形成闭合的证据锁链,排除了其它可能性。

2、关于取证的规制。一方面再生证据不仅对原生证据所证明的犯罪事实起辅助证明作用,还对反侦查和反追诉活动中产生的伪证罪(《刑法》第305条)、妨害作证罪(《刑法》第307条)、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刑法》第162条)等违法犯罪活动起着直接的证明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再生证据”是“原生证据”。因此,收集好有关证据对于打击“原生”犯罪及由之引发的“派生”犯罪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再生证据的形成可能由于侦查谋略的运用使然。创造条件促使反侦查行为的进行,进而收集再生证据,类似于“诱惑侦查”。有鉴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需要对再生证据的收集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

笔者认为,再生证据取证中应贯彻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对所有再生证据都应严格甄别。反侦查活动中,为混淆视听,有关人员故意制造假象,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各种信息混杂,需认真仔细分辩,避免放纵罪犯,殃及无辜;二是对培植型再生证据的培植要严格控制。培植的主体应合法,应由执行侦查任务的机关及其承办人员实施,培植的技巧要以不冲击社会良心,不导致虚假证据产生为限,因为,如果侦查人员指使、激发有关人员实施反侦查行为,因而产生再生证据,该证据便不具有可采性。此外,培植的过程要符合有关侦查的法律规定,要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

最后,笔者认为,还应从立法上完善侦查手段的种类,将电话窃听、秘密搜查,以及电子证据的取得等获取再生证据的方式明确规定为合法的侦查手段,使再生证据的收集真正以法律的形式得以规范。

参考书目:

1、《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樊崇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48页。

2《刑事证据运用研究》杜世相著,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第49-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