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教师个人学历提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为: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讲的就是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他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动机,学习行为就不会发生。相反,当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欲望时,才会为之付出努力,而付出努力是取得成绩的基础。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老师,才能让他喜欢这门功课。作为新世纪与新时代下的英语教师,当务之急,就是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与人格魅力,以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任,从而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那么,如何提升教师个人魅力?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简要阐述:
1 教师要有扎实的口语功底
教师站到讲台上,犹如一位演员站到舞台上,演员的演技是否精湛,是决定一位演员成功与否的标志。当然,演员的演技要包括: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表情是否丰富。作为教师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艺术的效应,用语言艺术来调动、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增强语言艺术的魅力呢?英语教师如果能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再枯燥的语言知识也会变得动听,这样的老师就定能激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第一节课上,当你展示出一口流利的口语时,学生一定会非常钦佩你,同时会让学生感觉听你的课是一种享受,使学生为有你这样一位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老师感到自豪。为此,英语教师需要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妨多去听听原声磁带或是多多收看电视里的英语节目尤其是国际频道的新闻栏目等。
2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每一个环节
我们每天的授课千万不能让它成为一个固定的模式。比如,
Step One:Dictation
Step Two:Reciting
Step Three:Homework checking
Step Four:New lesson
……
Homework:Prepare for dictation and reciting and so on
相信这样的英语课,一点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他们一看到老师进去,底下就会喊“每天都要听写背诵,烦死了”。于是学生们会由一开始的对英语课不感兴趣渐渐变到讨厌英语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英语老师就得想办法去改变它。所以备课就显得非常重要,要使你的课堂善于变化,且得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并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参加。从而由讨厌变成喜欢和期待英
语课。
2.1 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老师要让学生对英语课很期待,要让学生在老师进入课堂之前心中有这样的期盼:“今天老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要想每天的课上得有新意,导入环节必须精彩纷呈。有时可以使用色彩明快醒目的图片,吸引学生眼球;有时利用网络热议话题,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有时可以引经据典,引导并教育学生人生哲理。真正做到有个良好的开端,从而保证一堂课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
2.2 层出花样地组织课堂教学
即使同一种课型也要上出新意。比如阅读课,有时可以从整体到细节帮助学生去理解,有时也可以从细节到整体。而有时通过多媒体来直观教学,偶尔又可回到原始的教学模式,一支粉笔在黑板上跟学生一起通过清晰的板书来理清文章脉络。在讲解练习课时试着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规律,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或解释,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进行discussion这一环节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全体参与,并尽量给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无论表现如何,都给以相应的肯定,表扬或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碰到枯燥的完形和阅读讲解时,努力把整篇文章象讲故事一样给他们娓娓道来,使他们沉醉其中,有时即使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依然听得津津有味。笔者在上每个单元的阅读课时会让学生自己小组讨论然后自己编试题(根据高考阅读理解的4种基本题型)。其实,只要我们老师用心去备课,每节课都可以让它上出新意来。这样学生就对英语课产生了期待,课堂上就会全神贯注,久而久之势必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2.3 适量有效且形式多样地布置作业
作业质量的高低是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成效性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老师对于布置作业这个环节应该要精心设计,而不能随心所欲。由于英语试题形式本来就多样,一方面我们可以把能力题和基础题相结合,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语法和词汇角度入手来布置练习。虽然“The more they practice,the easier it becomes.”,但我们也不能操之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作业要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得布置。学生所做的作业正确率高了也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对英语充满自信。老师应该尽量注意使作业形式多样化,比如有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家上网查找信息,制作海报等,这样既让他们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得以充分展现,也可以让他们平时的绘画,色彩搭配以及书法等的才能得以施展,相信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但不会厌倦,还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要让学生有机会对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都加以训练和巩固。比如训练听力,除了通过做大量的听力模拟试卷以外,老师也可以建议学生周末回家听听英语歌曲,看看英美原声电影,这样既让学生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也增强了学生听的能力,对于这样个性化的作业,相必会大受学生的欢迎。
2.4 灵活变通地批改作业
有时全体改,有时抽部分改,但即使抽改,也可以换着抽,让学生找不出规律,无法存有侥幸心理,依然需要认真准备。这样一来,老师可以省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研究,或给学生个别辅导或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可谓一举多得.因为学生基础各异,为了对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和帮助,很多时候老师也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作业面批,这样真正做到因人而异。碰到写作教学和讲评课时,还可以采用生生互改的形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短文改错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今后努力去降低自己写作中的错误率,从而降低写作的失分率,可谓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3 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亲和力
作为教师我想教态亲切自然这是最基本的,因此当你进入教室时努力做到每天带给学生一个灿烂的微笑。因为这会瞬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不要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带进课堂并完全写在脸上,更不能把不良情绪转加到他们身上。现在的学生其实每天压力挺大的,所以我们做老师的除了教给他们知识以外,课余时多关心关心他们,譬如聊聊天谈谈心。如果有需要也可以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学习上甚至是情感上的困惑。笔者经常跟学生说课堂上我是你们的老师,但课后我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如果有需要,你们都可以来找我“I’d like to give you a hand”。比如,老师可以在课间提前进去,跟他们开玩笑“哟,今天你这发型蛮好看的。”“你这衣服真漂亮,你真有眼光。”完全与学生打成一片。知道现在的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老师可以找来好听的英语歌曲在课堂与他们分享。了解孩子们喜欢追星,有时老师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他们的偶像。当在杂志和电视中看到某些丑恶现象时老师可以告诉再课堂跟他们聊聊,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这比纯粹的说教效果明显好得多。生活中其实我们能做得很多,但关键一点是心里装着学生,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你若真心付出,学生定能用心去感受的。他们也会打心底来尊重老师,喜欢你从而喜欢你的课。那么你的指示相信他们都会认真去完成而不需要因为学生不完成作业而绞尽脑汁去想什么对策。师生之间是其乐融融而决不会因为作业问题导致师生之间关系比较紧张。
4 教师应努力扩展自身知识的
储备
4.1 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新教材在阅读课的设计上可谓知识点多,涉及面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历史人文。尽管英语教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样样精通,但如果在教授这些阅读文章时做好相关知识的“预储备”,向其他学科的老师请教比较专业的问题。既可引领学生对有关该话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拓展讨论,以此增强学生的理解深度,使其在叹服教师广博的知识面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对文中的知识点以及难点融会贯通,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2 具备相应的电脑操作能力
如今的教学手段离不开多媒体,因此我们老师应具备相应的电脑操作能力。课件的普遍使用无疑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很实际但又必须的能力要求。课件的获取或许并非难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异常情况,假例我们的老师课件很精美,可一碰到小问题就束手无策甚至在讲台前尴尬得满脸通红并寻求学生的帮助。现在的学生都已经能够操作电脑,有的甚至对电脑操作非常精通,所以一旦他们发现老师对很简单的操作都显得很无助的话,他们会在私下议论“这老师这么差劲,电脑一窍不通。”他们势必会怀疑这课件的来源。
并不是说我们不能资源共享,但应具备最基础的电脑知识。一旦学生对老师打心底有了这种负面的看法,我想或多或少会影响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试想如果我们的老师在碰到电脑问题时能轻松把它搞定,看似小小的举动却会给学生一个非常好的印象“我们英语老师不但英语棒,电脑也是一流的”于是他们会在暗地里佩服你。那么你的英语课也自然会成为他们的favorite subject。
5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个人魅力对英语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为这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通过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成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
[2]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人文素养 自主学习
中学历史教学在传统教育观念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历史学科人文素养的功能开发,在教学中呈现出偏重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文教育的特点。这已成为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已纷纷进行课程改革,提出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此为基准调整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我国教育部也在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今后10年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就给历史教学确定新目标,即历史教学要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但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身的学习内化后所凸显出来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等气质修养、人文精神,即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培养人的灵魂、意识、情感和信念的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课堂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而历史教学课堂更是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首先应努力挖掘并在教学中展示各种道德因素,做到“授之以鱼”。其次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各种道德水平发展,做到“授之以渔”,使课堂成为学生培养高尚道德和丰富人生体验的基地。以此,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格也得到健全与发展,学生变得越来越富有爱心,同情心,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以此不断提高自身教养。
面对新的需求,老师又要如何具体实施,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教学观念是教师专业的核心要素。教师教学观念的先进或落后、正确或错误,直接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铺开、深入推进的今天,教学观念的更新对指导教师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而新的教学标准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及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我们应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古代圣贤在《学记》中曾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就是我国古代教学相长的思想精华,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参与学习过程中接受学生“教育”,使师生互学互教,来加快自身及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传统的传教士般的教学模式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教学模式,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更多元的教学评价,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主体能力的提高、主体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历史意识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教学内容
新课标提出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学会用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认识人类社会,与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度强化学科结构化、体系化的历史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相比,更注重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情意目标的培养。
根据教学目标改革的要求,教学内容也应有相应的变化。教师首先得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梳理出最具人文价值的教育素材。在各类教育素材中最具有代表性、教育性的就是对历史人物的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评价人物及事件中唯物主义史观的形成,赫舍尔说:“有关星球的理论决不会成为星球的一部分;而关于人的理论却进入到人的意识之中,决定着他的自我理解,改变着他的实际存在。”历史人物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如,讲时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就是教学的一大重点。简要介绍邓世昌的事迹、播放影片片段使学生深入了解邓世昌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以此让学生更深地认识到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并以历史成败得失的眼光来看问题,注意社会群体的长远利益,引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共鸣。又如:讲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一个发明与创新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科学家。而这些科学家正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我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爱迪生,课前布置同学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由学生自由发言讲讲爱迪生的小故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了爱迪生,在小故事中也明白爱迪生的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的含义,爱迪生的伟大成就是建立在勤奋努力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整个历史人物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思想感悟是很强烈的,他们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刻苦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拓宽教学空间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需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而传统的授课方式把教学的基本定于教师讲解教材,学生熟记教材这一基本模式,教材甚至成为唯一的历史课程资源。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知识的接受者但很难参与学习活动,很难体会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也就很难让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些都不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这些貌似“主导”实为“主宰”甚至“霸道”的教学关系扼杀了教学生机,学生自由意志和人格被漠视,创造力、想象力也必然受到摧残。新时代的教师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勇于拓宽教学空间,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历史课程出发,从课内外、环境氛围、言传身教等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必将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却将使人终生难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课堂中设问及问题解决的技巧:在对问题设问时,应注意重难点的解决,以及问题设置的梯度。之后根据学情预设学生的完成程度。当学生对问题较理解时可通过学生自主回答的方式解决。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就要把问题交给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课堂内的交流互动,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利用本校历史校本课程为载体,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结合乡土历史,从不同角度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历史特色活动课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并以此组织各种形式辩论赛;以历史兴趣小组为依托,利用本土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通过查阅档案馆资料、历史网站、查阅图书,调查访问身边的历史见证者,观看历史影视剧等各种形式,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让学生在历史中感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四、更新教学评价
历史有其学科的特殊性,除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客观唯一的外,其余的分析和评价都是没有唯一答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依据测验目的和测量结果,对学生行为变化或倾向变化给予价值判断的系统过程。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要利用正确的教学评价指导自己的教学,要综合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谈话法等方法进行多元评价,对学生能力进行综合考查。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发现,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推陈出新。“尽信书,不如无书”,让学生敢于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分析评判每一历史人物和事件。例如:“如何评价李鸿章?”他签订了《》,很多学生都认为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侵犯了国家的,破坏了国家的,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卖国贼。但纵观李鸿章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发展尽心尽力。特别是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他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毕竟以个人力量无法拦住历史前进的车轮,他最终还是为清朝所用背负起千古骂名。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更多的质疑,并将此内化为自己的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 采取数据的计算处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何处理所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是一个困难而枯燥的过程,过去一个实验结果后,往往有一大堆记纹鼓纸、记录仪纸,学生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测量计算,且结果不一定准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给实验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随着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的发展,实验数据的测量、计算、储存、统计和图表生成等方面均有提高。例如:动脉血压和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
2 实验信息化,效率大大提高
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实验仪器的微机化、数字化、智能化,给我们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也是今后实验领域发展的趋势,所以,我们在生理学教学中,引进了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可取代传统的记录仪、示波器和刺激器、记纹鼓等实验仪器,使实验数据智能处理,实验效率也大大提高。比如:原来使用刺激器、记纹鼓做骨骼肌的单收缩实验,只能单刺激,复刺激。现在,将几个刺激脉冲组成一个周期看待,多了主周期,周期数的概念(主周期:每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周期数,重复每一个周期的次数),每个主周期里又有以下参数:延时、波宽、幅度、间隔、脉冲数,有了这些可调参数又可输出多种刺激形式:①自动间隔调节。②自动幅度调节。③自动波宽调节。④自动频率调节。这样就给学生、教师以及实验人员提供了易操作、易观察的好工具。
3 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技术能手
关键词:人格魅力;教学艺术;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05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一旦他们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进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正所谓:“千里教学,始于兴趣”。英语教师的个人素养、人格魅力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直接联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人格是一种精神,是深藏于人体内部的一种物质,是一个人能力、气质、性格及动机、兴趣、理想等多方面的综合,它的魅力无与伦比。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本学科为特色,在教学工作中感染和教育学生,给他们以受益终身的影响。
一、品行魅力,感染学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魅力首先来自于他的品德魅力,教师的品德高度决定了他的人格高度。
1. 以爱为本,感动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用善良和慈爱铸就品德魅力,感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教师的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真正的教育是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师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个人的热爱和尊重、理解和期待。师爱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魅力的源泉,是教育的前提,教育之没有爱犹如池塘之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全身心投入地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爱学生就是对学生通情、理解、尊重。尊重最能唤醒人的自我完善意识,尊重最能让学生产生乐观情绪和信心。宽容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爱学生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爱学生就是信任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2.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执着奉献精神
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我们要在教书育人中享受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以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他们会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
3. 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特征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关系非常密切,而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与教师的性格和心理是否健康又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教师的性格与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总导演,其积极自信、热情开朗、诚实正直、温和宽厚、宽容谅解、耐心细致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会赢得学生的爱,创建亲密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会唤醒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产生乐观情绪和信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信心充足,思维敏捷,师生配合默契、合作愉快,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
教育以人为对象,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性格,在教育工作中才能善于与人相处,与人为善,才能如春风一般给人以温暖和关怀,进而教育学生。塑造人的灵魂是一项极其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满怀爱心、富有耐心,才能诲人不倦,才能以坚韧的毅力和反复细致的工作去感化、教育学生。
二、知识魅力,征服学生
英语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宽非专业知识面,提高教学技能。
1. 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
中学英语教师应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口语流利,发音清晰准确,语调自然流畅;语言基础知识扎实,词汇丰富、语法正确、语言得体,具有较强的语篇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我们要精通外语的系统结构、掌握外语的语言规则,对英语的音、形、意有较透彻的理解和把握。要通晓英美文学史,了解英语发展现状,能预测英语学科的未来趋势和社会作用;同时也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政治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英语作为一种人文科学,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渗透西方文化。一个好的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在尽情汲收中西文化的精华和养分的同时,意识到两种文化的差异,引导他们逐步形成现代化的文化价值观。站在这样的高度才不负英语教师的责任――传授英语语言知识,促进中西文化交融
2. 英语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
目前,科学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更显突出,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都可能有助于中学英语教学。一个中学英语教师除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与英语教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及民族文化知识,要具有宽厚的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观,要自觉学习和运用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了解各类英语教学流派的特点,熟悉英语教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未来学等,能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活动。
3. 教学能力
中学英语教师不仅应重视提高英语语言素质,还应重视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应涵盖以下内容:驾驭课堂的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教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技巧的体现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驾驭课堂教学,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合理分配使用课堂教学时间,科学地分配知识的密度、广度、深度,重点突出,讲练得当。
三、语言魅力,吸引学生
英语教师的个人魅力在于其流畅的英语口语、幽默风趣极富鼓动性的语言。
1. 英语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功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
2.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语言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英语教师的语言要真诚,富有情感和鼓动性。每当上课铃响,笔者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笔者就会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 Good job! Wonderful!”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摇摇头或摆摆手并鼓励学生:“Try next time.”当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时,笔者就说:“Have a try and you can! Believe in yourself!”当学生考试失利或情绪消极时,笔者鼓励他们道:“Be yourself on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will be yours.” “Nothing will be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几句真诚鼓励的语言能使学生心底的激情喷发而出,焕发出学习英语的极大热情。
四、结束语
关键词:个人魅力 知识储备 教学语言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会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而个人魅力包括很多方面的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是一个美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个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包括知识、管理、分析判断、语言表达、机智应变等诸多方面,这也是提升美术教师个人魅力的关键之所在。在此,作为一名一线的美术教师,我想从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语言两方面来谈谈对提升美术教师个人魅力的粗浅认识。
一、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个人魅力
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知识是文明程度的展现,知识是塑造教师最基本的材料,是教师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的必备条件之一。诺贝尔曾说:“播种知识就是播种幸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一个好的教师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向学生展示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本身就是传播文明和幸福。一名美术教师要真正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赢得学生的信赖,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及技巧与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只有这样,教学中才有说服力,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提高教师自身魅力,学生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有时教师知识储备的多少也可能决定一节课的成败。
曾经上过这样一节《纸插件艺术》美术教学课。这是一节校本课程展示课。此节课我准备非充分,课堂语言精当,课件制作精美,教学环节设计精巧,然而在课堂上学生展示作品时,有这样一个环节很是让我难忘:一个学生展示作品,是这样介绍的:“我的作品是由红色纸插件完成的蝎子。这只蝎子是煮熟的,因此它是红色的;它的尾巴往上翘,显示它很厉害……”我大加鼓励地说:“大家看,多漂亮的一只浇了番茄酱的蝎子,做的非常棒!同时也是一只有创意的蝎子,我们同学可以让它死去之后同样威武,因为蝎子死后不是红色而尾巴也是直的。”通过简单的评价我巧妙的告诉学生一个社会实践知识。一个教师课堂环节预设的再充分,如果教师自身缺乏丰厚的知识作后盾,也无法灵活应对课堂新的生成点,因为学生有鲜活思维的个体;而不能抓住课堂鲜活的生成点引导学生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探求未知世界的旅程,也就永远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如果老师在当时不能够给学生一个幽默风趣的小知识点拨,也许这名同学或整班同学都不会在学美术的同时有学到了其他丰富的知识 ,而这个小的点播有可能是终身难忘的。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是多么重要!
现实中有好多老师,毕业时是高才生,有着很高的专业水平与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因缺乏最起码的社会实践知识,而时常在教学中陷入尴尬境地,也因此在学生中丧失了威信,其个人魅力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一个美术教师必须知识丰富、博学多才,才能真正提高美术课堂生命力,真正提升个人的持久魅力。
二、锤炼课堂教学语言,彰显教师个人魅力
在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教学语言的匮乏,表现在语言苍白乏味没有吸引力、平淡无奇缺乏感染力、呆板无序缺乏激情,久而久之,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使学生形成对美术消极的情感。这又何谈教师魅力,所以教学语言也是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提升教学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我认为美术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用如画般的语言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角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这些知识的溪流有的会生动的流进学生的脑海,一下子深深的印在脑海里,而有的则平淡无味,听过无声无痕,过耳便忘。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魅力。其实任何人在创造美术作品的同时就赋予这个作品一个新的生命,包括学生的简单设计也是如此,为此你作为欣赏者也把它看做是一个美丽的生命,那么你欣赏他的眼神和语言就自然的充满了美的意境。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必须以诗意的情怀面对每一节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尽力体现美之所在,让课堂中充满美的享受,才能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从而热爱美、追求美。故教师就应力求运用美的语言,让每句话说出的时候就像一幅画一样有美的意境,渲染美的效果,让学生有陶醉其中。这样才能实现每一堂美术课都是一件“艺术”,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否则,即使是闪光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强烈的责任心也很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具有文学性的语言提升美术课堂的情感美。以情激情是教师在教学中用自身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产生“共情”效果。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语言给以表达,或激情奔放,或脉脉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蕴蓄,喜怒哀乐,忧伤恐惧都要适度合拍。所以一堂好的课堂教学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是情感的流露。记得曾经上过这样一节课,七年级欣赏课《美术的世界》课堂教学,由于学校特殊条件的限制没有多媒体的渲染。为了避免整堂课的枯燥无味,我把所有作品的画面,都用精美且富有丰富情感的语言描绘出来,力求把每幅作品中的动静结合都写得恰到好处。如《溪山行旅图》作品欣赏的语言,高高耸立的雄伟的山峰,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山间有一线飞泉,直落千仞。山下空朦一片,云雾缭绕,小山头上长满了树木,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顶端隐约露出楼阁一角,若隐若现,山脚下有一队商旅缓缓使来,潺潺的溪水,悦耳的驼铃声,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交融的溪山行旅图。在优美的音乐中聆听老师近似朗诵的语调对每幅画的诠释与描述,学生不用看画就已经感受到了美,再结合作品,可以说每幅作品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此课后,我又一次给八年级同学成功的上了一节《音画交融》美术作品欣赏课。由于有多媒体辅助,这节课更为成功。这两节成功的教学课,让我深切感受到教学语言的魅力,它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美术课的美感,更加崇拜这个像个“语文老师”一样的美术教师,而美术课也无形中魅力大增。
(一)内因促动
第一阶段:学院自2009年创办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培养方向有两个:一是面向旅行社,一是面向酒店,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研,我们发现,酒店方向就业的学生明显居多。
第二阶段:2011年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独立专业开始招生,,在现在生源紧张的情况下招生人数呈逐年平稳上升趋势。
第三阶段:2014年学院要建设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形势变化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做出变革以适应学院发展、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外因推动
原因一:酒店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显示,近几年来,酒店对各类中、高档人才需求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酒店从业人员总量不足、需求缺口大、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
原因二:“2+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当中暴露出许多问题。突出问题是,学生在第三学年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方方面面原因导致部分学生选择中途放弃。退岗比例高的可达1/2强。
二、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对“四段推进,能力提升”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设计,把学生三年学习时间分解为四个阶段,即1.5年学校学习+0.5年企业实习+0.5年学校学习+0.5年顶岗实习,彻底改变了传统的“2+1”模式,实现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学生既能获得直接经验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形成实际工作能力,养成良好职业态度,又能实现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零距离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进行改革的目标及实施范围
(一)改革目标
改革研究目标是建立“四段推进,能力提升”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即第一学年的第一、二学期及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学生在学院学习基础理论和酒店各岗位技能课程;第二阶段即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将学生输送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岗位技能的实操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即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生重新返回学校,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技能提高很快,主要进行专业素质课程的学习;第四阶段即第三学年第四学期,将学生再次输送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从而完成以理论指导学生再实践的过程,完成学生能力的递进式培养。
(二)实施范围
15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视推行效果进而加大“四段推进,能力提升”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数量和范围。
四、项目存在的困难和智力支持
学院近年对专业实习实训建设很重视,资金陆续到位。从2013年教学改革项目的大力开展,到201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建设,学院教学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这样的环境非常有利于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和探索。
但是,由于学院现在处于建校初期,资金比较紧张,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资金支持比较有限。现在酒店专业校内实训室还在建设当中,这势必对学生校内实训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准备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及学校适当资金支持等方式解决现有困难。
五、已取得的改革成果
根据“四段推进,能力提升”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制定15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 酒店管理专业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障碍研究[J]. 中国-东盟博览. 2013(09)
[2] 潘瑞艳.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科技创业家. 2013(15)
[3] 朱飞.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 商. 2013(13)
【关键词】高校 钢琴教师 教学魅力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于2013年4月15日至19日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教学开放周活动,呼吁教师们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学、演合一的教学模式”。通过此次活动,笔者发现,实践性很强的琴法课,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授课效果却大相径庭,有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高;有的课堂气氛则略显呆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是否弹奏技能强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钢琴教师如何提升个人的教学魅力?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琴法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推进教师教学业务再上台阶?
经过一番思考后,笔者决定先听听学生的心声,于是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你心中的优秀钢琴教师”,对艺术教育系的学生进行调研,发出的问卷共550份,回收532份,有效率为97%。令笔者略感意外的是,在对钢琴教师必备基本素质进行排序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将“具有良好的师德”放在了首位,详见下表:
这样的结果让笔者首先想到了为何教育部在颁发《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里,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放在首位,因为这是学生内心的呼声,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最基本的要求。以下笔者就以学生心目中优秀钢琴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进行论述。
一、具有良好的师德
高校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师德,做到“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要求,对学生的学风、学校的校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德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1.高度的责任心
韩愈在《师说》中就曾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韩愈的话无疑给无数教书育人的教师一个很好的注解。目前,最让学生们无法忍受的是有的教师由于经常性的排练、演出、出差等原因缺课,课后却不能及时找时间补课,懒惰的学生找到了偷懒的理由,勤奋的学生则强烈要求更换教师,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因此,笔者建议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解、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爱护,让他们由热爱教师进而爱上琴房。
2.足够的耐心
“诲人不倦”是对教师职业的另一要求,在问卷调查中有一项“你最想对教师说的话”中,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其中一名学生写道:“我们不是天才,有些技巧不可能一看就会,需要老师耐心地讲解、指导我们练习。”还有的学生则直接透露:“老师上课没耐心,经常打骂学生,这是很多同学逃课的原因。”在“你最喜欢教师的哪种品质”中,学生们的回答是:“老师和蔼可亲,能耐心地为我们讲解、示范”;“老师脾气好,耐心、负责,能包容我们的缺点”;“老师教学认真、细心,上课很准时”;“老师很尊重学生,从不对我们发脾气”......可见,作为技能课的教师,学生并不是将教师的弹奏技能以及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放在首位,他们更在意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否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接受钢琴艺术的熏陶。
二、优秀的钢琴演奏技能
钢琴演奏是通过双手将个人内心对音乐的理解很好地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高超的弹奏能力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也是钢琴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1.示范教学能力
示范演奏可以将“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令人信服。钢琴教师应该准确地把握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钢琴作品的弹奏技巧。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以理论指导,告诉学生该如何弹奏,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导方式,学生们不容易接受。许多时候,在讲解和启发后,教师一次好的演示胜过千言万语,能使学生迅速领会教师的意图。对比演示则能迅速提高学生对发音优劣的辨别能力,让他们有直接的观感和印象,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最容易接受。笔者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老师,您弹一遍给我听好吗?”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演奏技能,给学生树立榜样。
2.开独奏音乐会的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流露与交流,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是自我娱乐、服务大众、提高整个国民的艺术素质。现在各高校音乐专业都着重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上台汇报演出,总结并汇报几年来的学习情况。音乐会的意义除了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以外,演奏者在准备音乐会期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训练,自身的专业技能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必须要有一桶水。”那么作为高校教师,笔者认为必须身先士卒,平时练琴丝毫不能松懈,不断地扩大练习的曲目量,具备随时开一场独奏音乐会的能力。而且,教师对乐曲理解、掌握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钢琴家殷承宗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每天要练琴7个小时以上,他总是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挑战性的任务。周广仁、鲍蕙荞、招翠馨、傅聪等老艺术家,年过七旬还活跃在舞台上,老前辈们孜孜不倦、追求艺术的心永无止境,是我们在校教师学习的榜样。
3.超强的视奏能力
钢琴发展300多年来所积累的曲目可谓浩如烟海,在这个知识更新飞速的年代,一批新的、优秀的作曲家也推出了许多新的作品,教师再努力也不可能将所有的曲目弹完。面对着陌生的曲目怎么办呢?高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稍强一些,他们经常会上网倾听、选择一些优秀的钢琴作品进行练习,若是碰到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谱面的各种音乐术语、表情记号,迅速分析、了解该乐曲的风格、情绪和表现内容,并针对学生某些处理不得当的地方给予正确的示范和指导。因此,视奏能力也应该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只有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做到眼、脑、手、耳的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三、丰富的音乐知识
钢琴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主,但其必须有理论作为依据,钢琴家及教育家们通过长期的演奏、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观点,应该成为钢琴教学中参考的重要依据,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有章可循。
1.了解钢琴的衍变历程,熟悉钢琴音乐发展史
钢琴艺术的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年)、浪漫主义时期(1820—1900年)和近现代时期(1900—)。钢琴是由拨弦古钢琴、击弦古钢琴发展、衍变而来,其诞生初期并不被社会所接受,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改进后,于18世纪中叶才逐渐被社会所认同。由于钢琴的构造及每个乐派的风格、特点等差异,带来的是演奏方法上的不同。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只有充分了解钢琴及钢琴音乐的发展史,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乐派、不同作曲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例如,有一位学生弹奏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喜欢将踏板从头踩到尾,教师就需要向其解释巴洛克时期古钢琴的发音特点,建议踏板慎用或最好不用,以免影响音乐的层次感以及旋律线条的清晰。
2.深谙各个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特点
每个时期钢琴作品都有着时展的烙印,巴洛克时期音乐受宗教影响,具有虔诚的宗教信念,音乐庄重、严谨、和谐,理智重于感情。古典时期人文主义的音乐内容代替了宗教性的内容,以“旋律与和声背景”为主体的主调音乐占据主要地位,音乐典雅、精巧、纯净,理性和感性相对平衡。浪漫乐派音乐更重视个人主观情感的自由表现和抒发,音乐呈现出缤纷多彩的状态,或热情、豪放或忧愁、悲伤,充满了诗情画意,此时的音乐感性重于理性。近现代的音乐风格追求个性的张扬,从极端的细致到无比的大胆粗犷。印象派借鉴印象主义画家在艺术创作中的特点,以音响力度的强弱表现自然界光线的明暗,以音色的丰富变化对应光线投射物体时的色彩变幻和朦胧的意象;表现主义——新维也纳乐派创立了12音作曲技法,在作品中吸收了古希腊、印度节奏,以及爵士音乐语言和节奏等,运用独特的对位手法创造出具有一系列新的键盘音色和新的节奏组合扩充的钢琴音乐,将这种竭力追求个性音乐语言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由于各个时期的国别、民族、文化背景、作曲家的经历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因此,各个时期的作品在音乐特征、速度、力度、和声、奏法、装饰音、踏板、触键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区别。比如: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都是为古钢琴而作,古钢琴的音量远不如现代钢琴洪亮,因此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时,一般将力度限制在pp—mf的范围内,声音应当清晰、颗粒性强、富有弹性。触键方向比较垂直,力点较深,音质集中,手指呈自然的圆弧状;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要以敏感的指尖作为触键的主要部位,触键快,发音后立即放松,指尖轻巧,注意富有弹性的快速音群与优美歌唱的旋律线条形成音色对比。手臂放松,手腕、手掌应随手指位置的变换而进行重心转移,力度标记一般是在pp—ff之间;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大量运用八度、大和弦、琶音、震音、远距离跳跃、刮键等技巧,因此在触键上较前面两个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手指是发力的基本出发点,演奏时需要调动指、腕、肘、臂乃至全身各部位积极参与弹奏,触键的方向、角度也随着音乐表达的需要而变化,力度范围也大大扩展,从pppp—ffff,起伏很大,音乐表现力也就更加丰富;在近现代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印象派音乐家注重的是色彩的描绘和抽象感觉的体现,他们追求纯净、柔和、朦胧的音响效果,力度主要是在弱的范围里做出丰富的层次。因此,触键的部位要用手指肉垫厚的地方,避免垂直触键,触键的方向要多用摸、勾、抓等趋于水平方向的触键;20世纪的钢琴音乐中,个别作曲家标新立异,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在曲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触键方式,如哑键、手掌拍键、前臂压键、前臂滚键等技法,用来获得所需的声音效果。总之,只有了解并掌握不同音乐时期不同演奏技法,才能准确地诠释音乐的风格。
目前,这方面可供学习的书籍很多,包括《钢琴艺术三百年》《钢琴艺术博览》《欧洲音乐史》《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钢琴演奏之道》《钢琴名曲的演奏诠释》《钢琴技巧指导法》《钢琴学习中的诀窍》《钢琴的演奏与教学》《论钢琴表演艺术》等书,这些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3.全面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具备分析乐曲的能力。钢琴音乐是通过旋律、节奏、节拍、调式、和声、织体、速度、力度、音色、踏板、复调、曲式结构等要素来表情达意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之前对作品进行分析,对旋律的风格、调式、表现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弹奏才能更贴近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奏者才能更好地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构成钢琴音乐要素的所有理论知识,包括: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音乐表情术语等。要重视对作品进行分析,在学生学习期间,可以先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主分析。
一般来讲应先从宏观结构上了解整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再对乐曲中的段落进行划分,注意主题、织体与调式调性的变化。例如,《但丁奏鸣曲》(又称《但丁读后感》)是李斯特在去意大利的旅游途中受但丁的诗歌《神曲》的启发突发灵感创作而成,该作品主要描写诗人幻游三界的情景,围绕地狱、炼狱、天堂这三个场景的见闻展开描写、刻画。在给学生们介绍完创作背景后,应从作品的曲式结构着手,给学生进行分析: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引子+A+B+C
引子 A B C
┎────────────┒+┎───────────┒+┎───────┒
a b c d e d f g
(1~34)(35~76)(77~102)(103~114)(124~180)(181~272)(273~289)(290~299)(300~373)
让大家从宏观上了解作品的结构;接着,分别从主题、和声、织体、调性、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引导学生去很好地表现音乐的内涵,尽量将地狱、炼狱、天堂的场景及人物性格、内心的感受展现出来,让听众仿若身临其境。
四、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学能力是有效完成教学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弹奏水平不尽相同,教师应根据其实际能力进行分层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演出、比赛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多元的空间中接受钢琴艺术知识的熏陶。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钢琴教学中,由于学生入学时的钢琴演奏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弹奏程度、手指条件、理解能力、性格等因素来为学生选择乐曲,并设计适合他(她)的学习道路和学习目标。如对待钢琴基础较一般的学生,就多布置一些小型乐曲,俗话说“熟能生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从量变过渡到质变,演奏技能也会进一步提高;对待程度较高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弹一些艺术性较高的经典作品,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演奏技能;对待性格比较开朗、容易激动的学生,则给他们布置一些抒情的作品,这对他们激动的性格会有所抑制,以防在音乐表现上过了头;对待性格比较文静、内向的学生,就多给他们一些热情奔放、气势磅礴的作品,逐步影响、改变他们的性格,以适应表现各种风格的作品。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演出
作为艺术教育系毕业的学生,用人单位总是对他们有较高的期待,希望他们毕业后具备组织一场演出的能力。因此,在最后一学年,我们将考场设在舞台上,从节目的编排、串排到彩排等都由学生自己组织进行,人人参与。对待有天赋却没有自信的学生,教师应对学生报以积极的态度与热切的期望,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适当组织他们去参加一些钢琴比赛,逐步帮学生树立起自信。实践证明,那些去参加市级、省级比赛获奖的学生,返校后自信心大增,不再害怕登台表演,连实习都显得比其他同学更有把握,课堂组织能力也更强些。
3.邀请学者、专家开设讲座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系里每学年都可以申请到一笔经费用于外聘专家、学者到学校来开设讲座,或是给学生们上课。让学生们得以近距离跟专家请教、学习,广泛吸收国际先进的钢琴教学理念,有的学者还给学生们展示外国学生的学习情景,让他们在开心大笑之余也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就本学期而言,我们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和平教授给大家讲授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法,以及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陈舒华教授给学生们开讲座、上课。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
目前网络飞速发展,有很多资料都可在网络上搜索到,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几位杰出钢琴家的演奏特点,并建议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多上网听听他们的音像资料,如塞金·鲁道夫,美籍奥地利钢琴演奏家,他不仅是演奏巴赫键盘作品的典范,也是演奏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以及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卓越代表;霍洛维茨,当代最负盛名的美籍乌克兰钢琴演奏家,擅长演奏浪漫派的作品,他演奏的李斯特和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可称得上是无与伦比的;阿图尔·鲁宾斯坦,被公认是当代最卓越的美籍波兰钢琴演奏家,他的演奏曲目很广,遍及各个时期的作品,特别是演奏肖邦的作品更是炉火纯青……①笔者建议学生们在欣赏大师的演奏时,应边听边思考,要学会比较,汲取大师的优点加以学习。
五、较强的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基本任务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的继承与创新。是否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已经成为目前衡量高校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准。例如,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如何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如何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应本着“问题即是课题”的理念,将个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加以理性分析,积极申报校级、市级、省级课题,争取资金上的支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有学术价值的新问题、新观点,并使用文字记述下来,为未来的教师做出表率。
问卷调查回收后,键盘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大家认真阅读了每一份问卷,并详细地进行整理、统计,了解学生们对教师的要求及建议,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一些教师深有感触地说:“看来以后排练、演出要尽量避开正常的上课时间了,或者就是得及时给学生们补课。”“我性子比较急,以后对学生得多点耐心。”“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们也得经常上网接受些新知识,否则一些新的乐曲都没听过,不了解创作背景,指导起来不够精确。”
由此可见,一名钢琴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们的师德、授课水平、教学魅力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教师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演奏能力、教学和科研水平,才能给学生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其学习热情,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注释:
①世界十大著名钢琴演奏家的特点及风格.http://.
参考文献:
[1]哈蒙德.钢琴艺术三百年[M].冯丹,姚纯青,张凯,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吴国翥,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9.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机制;改革
Research on reform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Bing Jie, Sun Yingyu, Sun Xiuying, Zeng Shaoju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experiment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t concluded an experimental program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new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of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to actively explore a varie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xperiments; in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 reasonable course evaluation mechanisms can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Key words: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chanisms; reform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从宏观、药理和生理功能水平上研究人体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生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部分,又是对理论课程在形态结构、理论和技术上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随着电子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解剖生理学的研究从宏观向微观领域的不断深入,应用神经生理和药理学,计算机等已能对脑电、心电的活动研究更为精细,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生物科学的重要特点是其实验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为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完善
1.1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的精心设计是学生巩固学科基础和创新的源泉
为了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我们学院将人体解剖学与动物生理学实验进行了合并,即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该实验课程共48学时,按每周4学时完成,为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实验课程之一,包括人体解剖学和动物及人体生理学两部分内容。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有利于学生巩固学科基础,也有利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
1.1.1 人体解剖学实验内容有效整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化
人体解剖学部分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分章分节的教学内容模式,有效整合,彰显知识系统结构,根据机体功能分为四大部分:运动、循环系统,神经组织及神经系统,消化、呼吸系统结构和泌尿、生殖系统结构。该四部分内容几乎囊括了人体解剖学的全部知识要点,同时也兼顾了解剖学与生理学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在系统学习中明确人体解剖是个完整的体系,教学环节中做好整体设计,从而体现整体结构体系;另外,从解剖学各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及有效衔接中将解剖形态学内容与生理学实验内容贯穿融合,把握和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带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阶段性发展。
1.1.2 生理学实验把握基础,在基础中勇于创新
生理学实验部分,在实验教学中保留了传统经典的教学内容,并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经典的基础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采集和分析实验结果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从整体上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突出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如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神经干标本的制备、离体蛙心体外循环标本的制备、膜片钳技术、动物麻醉术、气管插管技术、家兔颈部手术、分离主动脉神经的方法、无创血压测量技术等。随着信息科学在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开发及应用,引进操作方便简单的生物信号采集系统RM6240,对生理学信号进行多方位的采集分析,在同一个实验环境操作下,进行多通道同时测量和检测。如将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神经兴奋不应期的测定等实验内容可以集中在一次实验中完成。
在此基础上将原来分散的实验经过精心设计,强调实验结果中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统计学软件做出相应的统计图表,从中找出变化规律,而不是简单地显示直接记录到的生理信号波形图,既做到结果的定性又做到了结果的定量分析,以科研数据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基础实验中掌握科研实验数据的采集,以及科研实验的思考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形成缜密的生物学思维方式。同时,在基础实验中加以创新性自主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在学会了该门实验学科的基础性实验操作之后,才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推理,进行创造性实验设计。在创新性实验中,学生要在一定的实验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实验,提出问题,从多角度、多思维等多方面给出解释。在自主创新实验中,应该让学生明确实验并不是量的积累,即不是为了获得过多的、漂亮的实验数据为目的,而是通过实验要解决怎样的科学问题,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该实验有哪些实际的生物学意义。开放思维,不拘泥于原有的思维方式,大胆创新,大学时期正是学生思维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如蟾蜍的神经干动作电位速率的测定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提出,咖啡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饮品,那么咖啡对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呢,是兴奋性增强呢,还是抑制作用呢,这其中的关联又是怎样的呢。又比如酒精对外周神经系统的影响,联系醉酒驾车。实验技术和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各实验项目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有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方法多样,实验形式较为灵活等特点,给学生提供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2 积极探索与运动生理学、心理学专业技术的交叉融合
积极探索与运动生理学及心理学专业技术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打破传统观念,在交叉学科中发现新的问题。交叉学科是新科学的生长点,对增强科研互利,开拓学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人才培养及实验课程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学专业在生理学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外前沿水平,让心理学专业教师走进生理学实验课堂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从新的层面认识生理学问题。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有利于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运动生理学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相关的学科理论,如何有效地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锻炼及提高锻炼的水平,怎样应用最佳心率指导运动健身等,运动学院的教师从心肺功能评定指标等人体运动生理的定义入手,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认识自身身体机能。有效地引进外院课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效的在第一时间内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2 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改革,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2.1 高效引用高教社4A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学习自主化
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同质化及低层次,已经不能跟上新的教育发展趋势,高教社的4A教学平台是在新的学习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平台在搭建过程中注重学习设计、面向服务的体系构架,以适应学习、协作学习、移动学习的理念,集智能答疑、发展性评价、学习过程中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标准化等优势被引进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中。
通过该平台将零散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有机的组合成更系统化,更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以适应学生的课前学习。通过该平台的学习,可以根据学生在平台上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起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门课程。高教社4A平台为实验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与学生交流讨论的平台,同时也更加个性化的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制定出个性的学习计划,赋予了实验教学空间上的多维性和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学习上更加的高效。
2.2 模拟实验教学软件的引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人体解剖学实验和生理学实验的合并及交叉融合,使实验课时的比例相应减少,理论和实验安排出现了分离,导致生理学实验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我们逐步将成都仪器厂与浙江医学院合作开发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虚拟实验引入到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生动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观看正规的实验操作演示,并通过与课件交互操作,真实、动态地完成生理学实验,下一步我们计划将该模拟系统加载到网络服务器,使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好地熟悉实验、预习实验,从而保证实际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对于基础的实验操作的熟悉,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综合实验及开放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展。
2.3 RM6240B系统的开发性应用,有效降低实验操作难度
RM6240B多道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是多媒体智能计算机生理学实验系统,集生物信号采集、放大、显示、记录与分析为一体,使得传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实验无论在操作过程上还是在波形描记上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提高。RM6240生理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到人体解剖生理实验中,具有强大的优势,为该学科的实验提供一个直观的教学用具,对学生理解该学科的知识点具有重要作用。实验手段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促进了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该软件在数据分析上的开发利用,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数据、计算数据、自动完成数据统计等工作,使得本科生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及生物学研究的数据分析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 建立合理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考核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手术操作为主体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在实验考核问题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过去实验课总是与理论课合在一起考核,实验的分数仅占30%左右,这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一些学生往往通过提高理论课成绩来弥补实验课成绩的不足,这对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具有一定的缺陷,在传统考核中虽然平时实验考核在最后成绩中也占一定的分数比例,但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评分体系,所以对学生实验平时成绩的评定缺乏客观公正性。合理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平时更认真地掌握实验操作,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为此我们参考一些成功的教学研究制定了符合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考核体系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3个部分:(1)课前预习,高教社4A平台有一项功能可以针对本学期选修课程的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学习活动和自测,在学期末的时候自动形成学生学习档案,通过该项预习学习档案,我们给出该门课程的第一部分成绩。(2)第二部分成绩,是通过实验课上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课上随堂测试以及每组实验后对实验室物品的维护和值日情况给出成绩,其中,为什么要把实验室物品每组的维护及值日也作为考核的一项标准?原因在于对年轻的大学生来说,为培养学生从实践中认识普通劳动的意义,让学生在值日中及自身实验物品规划中培养一种情商教育,学生有一种惰性,学习好一切都不管,以至于实验好,但不收拾,不懂得理解并尊重劳动,这对于未来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将此项也作为一项量化的标准,帮助学生全面的发展。(3)第三部分成绩取决于学生实验报告的总结归纳,以及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论文的实验答辩讨论、提出的问题等给予相应的成绩。因为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还要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刻的思考,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以便实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所以实验后对实验内容的总结归纳讨论,也是实验学习考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4 结束语
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由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从基础实验教学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创新改革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不断创新借鉴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中,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新时期人才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左明雪.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黄艳红.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用预防医学,2006,4:1048-1049.
[3] 赵蕾.食品与发酵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9:1429-1431.
[4] 郑宏珍,初佃辉.交叉学科建设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J].信息系统工程,2010:114-116.
[5]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5:12-25.
[6] 林桂平,向秋玲,王淑珍,等.虚拟实验及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10:948-955.
[7] 李家敏.Rm6240B/C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6:32-34.
[8] 阮琴.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0,24:30.
【关键词】仿真技术 人体生理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65-01
仿真技术运用在各个高校都是处于起步阶段,调查中显示,许多学科都没有采用仿真教学。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行模拟,并用计算机对人体的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是目前国内外的一个研究重点和主要的研究方向。国内很多高校在人体生理教学中都采用了相关的仿真实验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 仿真实验技术在人体生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优越性
1.成本低、难度小
生理系统是人体内或动物内较为复杂的一个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仿真实验技术的出现在人体生理实验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生理系统的复杂性问题,可以通过使用仿真实验技术对整个生理系统进行分解研究,第一步先对系统、器官进行逐个分析研究建模,第二步将各个部分的输入、输出联系,从而构成整个人体和动物的生理系统。通过应用仿真实验技术,在人体生理实验教学中将一些操作复杂的实验简单化,更容易进行,尤其是一些慢性实验。通常这些慢性实验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且费用昂贵,工作难度也加大,还有可能出现实验体死亡等问题从而导致实验失败。如在动物手术实验中,发生感染或其他环节的错误,导致实验失败,但一旦采用仿真实验技术,这些问题将不再是问题。此外,在人体生理学的实验中,采取仿真实验技术可以大大节省开支,同时配置一套生理仿真实验的软件可以长期使用,不需担心材料不够的问题。
2.实验教学的效果好
在生物类实验中,人体生理实验是最具操作难度的一项,甚至全班实验均失败的可能性都会存在。如离体蛙心灌流实验,由于蛙心小而脆,常常在插管时容易把蛙心戳破,或因操作不熟练等原因而导致实验无法进行。因此,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必须让学生了解实验的难点,如动脉血压的神经、呼吸运动的调节、体液调节等。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使学生在实验前学习CAI课件,进一步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有助于学生感悟实验原理和方法。同时,在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动物生理指标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过程。
3.使建立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生理学实验室成为可能
生命科学是最神秘的一门课,至今仍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机理。人类对自身的研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常常会受到伦理道德和实验手段的限制。目前人体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两类: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无论何种方法都存在以下三种局限性:(1)动物模型与人体模型相差过大,不易于结论的推广。(2)动物因个体差异而存在不同,因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数据统计,故耗时费力。(3)实验条件不够充足完备,如长期实验或某些极端条件等导致实验无法进行。相对于动物实验而言,人体实验还受到伦理道德的限制。
仿真实验通过模型来替代真实实验进行研究,以此来获取最快、最有效的实验结果。通过对人体生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不仅可以弥补真实实验的不足,同时还可能将建立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生理学实验室变为现实。
二 仿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仿真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伴随着实验的普及,仿真技术在人体生理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优越性会被更多的人认识。但要真正让仿真技术在人体生理实验中得到应用,还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例如观念的转变,教师观念如果不发生改变,不能进行创新,则很难将仿真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要将创建全新的实验室作为重点,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团队,不断创新,对信息加工和收集、利用,提升学生在仿真实验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实验的发展,要注入全新的生命活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关键词: 认知规律 有机化学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是指有机化学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这两门课程是我国高校制药工程、化学、环境化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多彩[1],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形式多姿多彩,但理论知识及操作性知识对人类的整个生命与生存生产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相关知识要求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对吃力,这些现象已成为困扰质检业、制药业和教育界的两大问题。学者对此问题高度关注,很少基于人类认知规律进行分析。
1.教材建设应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
人类的学习是一种对事物、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到运用的认知过程,在心理上表现为观察事物、思维活动、进行情景迁移[2]。认知心理学强调[3]人脑在接受外部信息时,他会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加工、处理,抽取其本质,把主要的、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4]。这提示教育工作者在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教学中,首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5],创设能激起学生思考和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外部条件。要建设有机化学系列教材,就应该了解学习者已知了什么,帮助学生把所学的基本知识与其使用条件结合起来储存在大脑中,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如果一味地只顾自己讲解,不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那么教学过程就会是痛苦、不愉快的。
2.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与生产生活相联系
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课程内容乏味、脱离现实生活,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与化学有关的专业也在其中,这就需要把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经典原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即要求教改的相关教师拥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制药工程、药物分析、药物检测、药物工艺及其过程中所涉及精密仪器的使用,等等,需要有针对性地把这些知识链接,让学生对该领域的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原有的知识框架中再进行知识结构的重组、加工,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课程体系编著上要求教材知识体系纹路清晰,背景知识充分,教材建设中应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体现进一步探索的深入性。
3.有机化学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开展设计性实验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已经不在新鲜,教育界也推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结合,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设置甚至相互脱节,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性知识之后有必要让学生开展设计性实验研究,让其有机会使用有机化学甚至不同领域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机会接触大型研究设备,用这些设备解决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性的报告,培养学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小心翼翼,每一步过程都不敢独立思考操作,生怕出错,这时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这么做,或者能否用另一种方法做,换另一种方法做效果怎么样,结果会不会不同,能否用另外一方面知识解释,如何解释合理,如何验证它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产生积极稳定的情感和愉悦的心情,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在短时间内完成由知识结构到认知结构的转化。
4.鼓励学生参与前沿课题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新对有机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整合。结合二级学院教师的课题科研工作和其他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此时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不再是重点,在学习操作性知识的过程中伴有研讨性、设计性、综合性甚至多步合成或全合成性实验,对合成产品进行药理学筛选、药剂量分析等应用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开展前沿课题研究,增强有机化学实验的研究性,学生可能达不到教师的期望,但是能系统理顺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所用到的仪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指导,这样更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为掌握一门技能和提高独立完成科研的能力奠定基础。
总之,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要从本校的招生阶段出发,潜心对本专业学生的认知风格、认知心理进行分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颖,王晓忠.高师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29):56-57.
[2]孙凤琴.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12:130-132.
[3]谢春艳.认知心理学的教学观对教学改革的启示.教育与战略,2005:83-86.
关键词:兴趣导向;任务驱动;能力提升;统计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75-02
随着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管理活动产生的数据类型远远超出了结构型数据,基于结构型数据的统计教学不能适应科学的管理决策的需要,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剔除无效数据,运用科学统计方法,依托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必备的素养,故在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上都会开设统计课程,为各专业后期进行定量分析提供基本的方法与工具,属于工具类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与研究型大学不同,更加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转化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统计课程教学弱化统计方法数学推导,而应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藏的统计思想,培养认识数据思维,收集数据思维和分析数据思维以及统计方法在实际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课程教学内容以结构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基础,适当扩充非结构型数据、半结构型数据或异构数据的应用;由传统侧重统计指标手工计算,转变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能力培养从基础计算能力向综合应用能力转变,统计计算能力转变为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中贯穿“兴趣导向―任务驱动―能力提升”模式。
一、统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描述性指标计算,抽样推断侧重于数理推导,缺乏对统计综合设计、统计调查、基础统计软件应用内容的重点教学;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手段单一,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行为,课外学习途径少,缺少统计思维的培养;课程教学以教材为主体,与社会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仿真性的任务锻炼学习能力、检验学习效果,仅通过考试成绩体现,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另一方面尽管统计课程在课程体系里是管理类专业基础课,但是学生对经济理论基础认识不足,学习重视程度不,把统计简单理解为数据的计算,数理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能体会学科知识的思想方法,缺乏经济学与统计学相辅相成的实践体验,很难将统计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学以致用的能力弱,特别是缺乏解决经济管理实际问题能力,阻碍了统计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改革理念
1.能力需求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手工计算不再是统计教学重点,强调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管理类专业学生统计学习目标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后,能进行统计设计,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设计科学的统计调查问卷,选择统计指标,建立适用的统计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分析或相关分析。能力培养上从原来的手工计算能力提升为综合性较强的统计设计能力、统计调查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尤其强调统计软件运用能力和统计思维的培养。
2.教学改革思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强化工具类课程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兴趣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加强统计方法和分析能力的训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加强数据展示的能力,促进统计能力提升,实现课程教学目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①兴趣导向:通过趣味案例和任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趣味案例和任务的选择要与即将讲授的知识点紧密相关,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听课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参与度。②任务驱动:设计综合性的任务,以任务完成来督促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思考实际问题怎么进行统计设计,选取何种统计方法、工具来完成,如何进行统计分析及报告。使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③能力提升:通过兴趣导向和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参与度与主动性,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能力提升表现为统计能力从计算能力向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分析能力提升;手工计算能力向统计软件操作能力提升。
三、教学改革内容与实践
1.兴趣导向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除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采用微课、慕课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前沿性和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促进教学相长。按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教学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体现“兴趣导向”教学改革思路,细化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业已了解或生活中接触的感兴趣的案例导入新课。趣味案例的选择把握与即将讲授的知识点紧密相关的原则和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听课和学习兴趣的原则。案例的使用既可以是学前启发问题,启发学生对相关统计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又可以是学后检验案例,检验学生正确使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强调“抽象”理论的背景及应用,强调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最后落地为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统计思维和素质的培养。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统计教学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统计实践由课内单一技能训练到课外综合技能训练,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设计综合性强的任务,让学生了解任务所需理论知识,强调统计方法的应用背景、条件、统计思想和科学解释。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调整课内外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协作等方式完成任务。例如统计调查实践任务由学生自主组队,选择调查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实施问卷调查,处理调查数据,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汇报调查结果。学生在课内学习了基础的问卷调查知识后,课外进行这一系列的统计调查任务,课程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对问卷设计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探讨可行的调查方法,对学生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过程进行监控与指导,对学生调查报告进行验收。从实施到结束师生共同探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数据的获取能力、整理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报告写作能力,为学生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统计软件的教学通过课内上机实验、课外分散实践等形式进行,为了便于学生课内实验和课外练习,根据授课的内容,编写相应的教学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指导、实验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统计软件功能,体会软件应用,分析软件运行结果,摆脱以往软件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将统计方法的教学与计算机上机融为一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结合专业后续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制作了相关课程的EXCEL模型工具,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会计专业上,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涉及大量的模型计算,运用EXCEL就可以很好的将学生从枯燥的数字运算中解脱出来,更好的分析管理活动,因而统计教学中重视学生建模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学生进行相关课程学习时,就容易在较高的视角上分析问题。
3.探究式学习教学法。对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统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采用慕课、微课等方式,优化教学活动。例如统计调查的教学可以利用2015年5月4日北京大学华文慕课平台上推出的《统计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让学生课前向全国优秀教师学习,课上和老师、同学的交流讨论,开展自主探索,课后布置调查任务,锻炼学生的统计思维。采用分散实践、社会实践等途径,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更加科学的完成实践任务,强化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和实践,多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将统计课程与学院特色结合起来,进行一些交叉性研究,引导部分学生参加科研实践,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
根据社会需求的统计能力培养需求采用翻转课堂、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引入、案例分析、统计调查等任务布置注重兴趣导向;增加上机实验、课内与课外专题及综合实践,同时配以微课,慕课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基础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以及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通过教学改革的探索,在管理专业的统计课程教学中形成“兴趣导向―任务驱动―能力提升”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统计教学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将教学资料丰富、细化、有针对性,保障兴趣导向、任务驱动的实施以及实践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统计课程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大数据与统计新思维[J].统计研究,2014,1(1):10-17.
[2]宋丽影,赵临龙.关于统计学专业发展的思考[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2):106-111.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对对策。
【关键词】护理人员 学历提升 继续教育
近年来,随着医院岗位的不断晋升,学历不够的问题已明显摆在了护理人员面前。为满足广大护理人员继续学习的愿望,以及进一步提高她们的自身素质,使护理质量质量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促使医院的护理服务向高质量、多元化、人性化方向发展,我们必须采取较为灵活的成人教育教学方式,确保教育教学的质量,以走出一条医学成人函授教育办学的特色之路。
一、要因人施教,以激发医护人员提升学历教育的积极性
随着2012年年初出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出,要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虽然学历和能力不能混为一谈,但是提升学历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态度。一方面,从医院角度来讲,大部分医院的工资体系都是跟学历挂钩,学历越高,工资待遇当然也会相应提升。另一方面,从个人角度而言,虽然随着工作年限的不断增长,工作经验和技能也会不断提升,但随着护士年纪的增长,年轻时有更多的精力,成家后特别是家庭、孩子的压力,她们的精力和时间越来越少,再加上有些知识体系如果不去系统化的学习,是很难得到提升的。因此,提升学历,并不是让自己的文凭更高一级,更应该是让自己的知识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要整合课程,提高函授教育教学课程的针对性
目前,专科毕业的护士已经成为县一级临床护理队伍的主力军,提高学历、读护理本科,提升在职护士职业能力与职业空间扩展已经成为专科在职护士职业生涯中的必要之举。但目前成人教育在教学中常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常规教学,缺乏自身特色。任课老师主要聘请的是卫生中专的教师,他们的学术、教学水平和经验远不如院校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与驾驭教学过程,而聘请医院医生兼任教师,他们又缺乏教学经验,这些都难以胜任教学工作。
此外,函授教育在授课时仍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轻视能力培养,且忽视学员的创新能力。由于成人教育的学员大部分已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她们大多数都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些人意识到原有的知识已不适应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她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目的明确,主动性强,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师创新教学提供了契机。因此,为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必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和精深学术水平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授课时,应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公共课,同时聘请与其合作的医学院及本医院的医疗护理专家任教专业课程,并指导学员的临床实习。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及教学方法中还应注重体现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要注重知识的综合,帮助学员梳理知识,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内容精华,把与专业有直接联系或间接关系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及技能有机的结合,把课程内部和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使学员进入到一种能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的学习意境中,能用所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从而有力地提高学员综合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整合资源,实现学历与能力的“双赢”效果
在我国,函授教育的历史几乎与高等教育的历史同样悠久,已有着较为成熟的理论和体系,然而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函授教育其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仍相对落后,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成人学历教育“重规模、轻质量”所造成的隐患已逐渐显现出来,对成人学历教育而言,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最根本的问题是提高成人学历教育的质量问题,而提高教学质量又是其最直接的出路。同时,质量要上去,管理是关键。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随着社会对人才层次、素质的提高,办学单位必须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的护理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有一支既有较强教学能力,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与管理队伍,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另一方面,沟通教学,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目前,学历教育的生源瓶颈凸显,成人学历教育近年来生源滑坡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人们更多考虑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专业结构及课程结构等。成人高等教育要跟随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改造传统专业,发展社会急需专业,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高等教育成熟的标志就是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只有打破靠规模出效益,走出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的怪圈,成人学历教育才能健康发展,也只有保证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方面做到协调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
此外,要将增强学员的社会适用性作为重点,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笔者认为,成人医学函授学历教学中,教与学是一种互动过程,这才更具特色。因为很多学员都有一定的护理经验,他们带着新问题进行继续教育和深造,而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临床实践及遇到的实际问题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深化和拓展更深层次的问题,了解学员已有水平,根据学员差异挖掘内在潜力,策划构建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进度层次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以促进学员的个性发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同时也能促进教师带着学员提出问题进行再学习和进行理论及科学思维等方面的进一步探究,从而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改变低学历状况将成为护理改革的首要问题。在我国护理教育仍以中等教育为主的情况下,各级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鼓励、支持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成人学历教育。相信,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普及,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护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会得到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许劲松.浅谈课程教学设计.医学教育探索,2003,2(1):21.
关键词:民族地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023―03
成人学历教育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恢复和逐渐发展及90年代的迅猛发展后,目前在招生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滑坡,规模逐年萎缩。相关成人教育院校虽然积极采取各种教学与管理的改革措施,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但仍然无法改变成人学历教育的困境。本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对民族地区成人学历教育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出现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探讨发展成人学历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民族地区成人学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调查发现,社会对成人学历教育的认可度并不高,认为毕业生优秀的仅有3%,有13%的人持基本否定的态度。从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看,超过51%的人是为拿文凭而学习的,10%的人学习目的不明确;29%的调查对象有迫切学习的需求,6%的人对学习需求抱无所谓态度。从学习态度看,认真学习者占绝大多数,仅有6%的人学习不认真。在访谈中,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还要低些,部分人甚至认为凭是没有真才实学的文凭,拿出去没人认可。参与访谈的部分学员承认,他们是因单位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问题、职称评定问题、用人单位的强制性规定等,迫于无奈而学习的。参与访谈的黔东南部分乡镇的中小学教师,多数学习动机明确,希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业务素质,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社会竞争力。
2.课程设置基本满足要求,教学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对照成人学历教育和普高的教学计划可知,相应专业的成高教学计划是对普高教学计划的剪切,但部分公共基础课却予以保留。90%的调查对象认为,课程设置能满足或基本满足专业学习的需求,10%的人认为不能满足本专业学习的需求。有的课程被认为没有必要再开设,因为专科阶段已经学过,但“教育学”和“心理学”应该保留,因为办理教师资格证时必须有这两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少数学员对专业课中某些课程也持否定态度,如数学本科的“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理由是这些课程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用处。学员比较喜欢到校参加面授,部分学员只在考前临时突击看书,应付考试,还有少数学员基本不学习。教学检查显示,全程参加面授的学员不到学员总数的70%。14%的调查对象认为成人教育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75%的调查对象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成效,仅有11%的人表示没有什么变化。这表明,大多数人在学习中有一定的收获。
3.学习形式不灵活,工学矛盾突出,难以满足学员多样化学习要求
成人学历教育属职后教育。为解决工学矛盾,几乎所有高校都选择在寒暑假期间开展面授,既照顾了在读学员中占相当大比例的教师群体,又可以更好地分享各校普高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各高校均制定有成人学历教育学生守则或规章制度,对学员的面授出勤有严格要求,但具体落实困难重重。几乎所有学员都工作在一线,面授时请假的学员很多,理由也非常充足。若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学员退学,这无论对学校还是对学员都不利。学员可以不要文凭,但必须要工作,保饭碗。因此,成人学历教育中的工学矛盾是摆在成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多数人希望课程设置轻理论、重实践,72%的人希望开展开放式的实践教学;面授教学方式仍然是多数人的首选;还有15%的调查对象选择了远程网络教育,在这部分人中,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对面授时间,有37%的调查对象选择在10天以内,63%选择在10天以上,20天以下;81%的调查对象有通过网络学习的意愿,85%的调查对象具备网络学习的条件;在教材的选择上,有62%的调查对象选择使用教师自编教材。
4.学习方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作为一种主要面向在职成人的学历补偿教育,成人学历教育一般都采用平时自学与短期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而学员在校面授时间短、需要讲授的内容较多,使得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多数教师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甚至“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很少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没有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造成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5.实用化倾向严重,考核方式不能完全体现学习结果
成人学历教育对学员的培养要求是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但是,实用化的学习倾向对成人学员的影响很大。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所学的课程是否可以给他的工作与生活以立竿见影的作用,而对课程对其持续发展和学习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学员学科本位倾向严重,对基础课学习很不重视,关注的多为专业课,且是自己在工作中能用得上的专业课。调查表明,学员并不完全赞同单一地以考试来决定课程考核的成绩,希望课程成绩与作业、课堂讨论、考勤等捆绑起来。多数人不满意现有课程考核方式,希望考核能考虑成人理解能力强、记忆较差的特点,实行开卷考试。对于毕业实习,多数人选择在岗实习。在知识考核方面,由于没有考虑成人学员理解力强、记忆力较差的特点,将考试重点放在了知识的机械记忆上,因此在成人学历教育的闭卷考试中,作弊现象屡见不鲜。成人学历教育是非全日制的,没有平时作业,没有考勤。如何进行考核才能体现合理与公平,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民族地区成人学历教育健康发展
1.转变发展观念,推动内涵发展
长期以来,成人学历教育走的是一条粗放的外延发展之路,主要通过增加专业、增加学生数量来扩大规模。在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极度萎缩的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向了终结。因此,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成人学历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成人学历教育内涵发展的观念,要求以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为突破口,使成人学历教育灵敏地反映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要综合考虑民族地区的特色,在成人学历教育中更应注重发挥自身民族文化研究特色,积极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族文化人才服务。成人学历教育具有为国民提供多样化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功能,应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各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积极的学历提高和补偿教育机会,以多样性教育供应满足多样性社会需求。
2.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确保管理出效益
成人学历教育机构要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强化质量意识和管理意识,将质量管理列为成人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将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纳入教学工作总体要求之中,明确质量管理责任人,重视成人教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落实加强质量管理的组织措施,切实保障和不断提高成人教育的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历教育有章可循,通过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提高管理意识,加强教师与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教育。通过提高教学水平,调动教师的主动性,通过教学过程管理,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塑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考风。根据社会需求充实、调整和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建设社会急需、适应面宽的新专业,创立成人教育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有影响的特色专业、特色课程。
3.联系工作实际,提供实效性内容
成人学历教育学员普遍具有的教育目的实用性的需求,要求成人学历教育强化应用知识的教育,注重学历教育的实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要认真研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向社会各行业征询从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切实履行好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合理安排课程和设置专业。以各行业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为中心制定“学习问题”,以社会实际问题和学员实际需要为中心设计好课程、配置好教师,让成人教育学员真正学有所用,学了能用。积极联系实践成果显著、经验丰富又善于引导的一线学员前来参加学历教育,可以考虑通过进行现场教学、实地操作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不断加强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4.强化课堂教学,教学开放多样
由于成人学员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且集中学习时间短,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一方面,要有效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合作学习,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良师益友;另一方面,要更新教学理念,以促进学员的发展为本,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把握成人特点,发挥学科优势,使课堂教学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促进成人学员在课堂教学中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彼此间的知识共享、经验共生和发展共进。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调整教师教学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信息整合能力,为学员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5.推进多媒体教学,积极推动考核改革
教师要主动改变教学思维,上课之前要对教学对象的现有知识准备和学习期望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突出多媒体授课模式的运用,将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成人教育中,推进整体教育改革,寻找传统和新型教学模式的最佳结合点。成人学历教育的考核既要符合考核要求,又要体现成人学生的特点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考核方面,要突破以往以终结性考核为主的形式,推动考核方式多样化,采用多层次、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针对成人特点,减少记忆性内容,增加理解性、分析性、综合应用性内容的考核比重。将其平时表现与考核挂钩,实现“重学习过程,重素质教育,重学习纪律”的综合考核要求。在考前要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做到诚信考试。
6.促进互动交流,引导实践反思
现代教学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对话,提倡合作学习,注重彼此之间的经验分享在成人学历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在面授学习初期安排工作经验介绍,促进学员相互了解和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在教学中通过分组就所选取的问题进行广泛讨论,让每个人在互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才智、经验,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合作探究,共同成长。引导成人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把新学习的知识与自己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联系、比较,不断超越自己已有的理解,从而推动新的实践并改进自己的行动。
参考文献:
[1]任永波,等.民族地区成人高教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5,(5).
[2]赵鹤云.对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高教探索,2011,(2).
[3]黄瑞诚.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新思路[J].高教探索,2011,(4).
[4]韩强.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反思与重构[J].继续教育研究,2012,(7).
[5]张京京.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5).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信息化时代,成人学历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成人学历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起的作用,注重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意识,从而促进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很多内容,如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自我的形成等。成人学历教育课程改革中,成人高校教师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其专业发展也要异于普通高校教师,最大的不同应该体现在专业理想这一领域。成人高校教师应该建立一种“全人教育”的专业理想。
一、“全人教育”的含义与发展
就其理念而言,“全人教育”就是把“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的两种教育观点,转变成为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这是教育界理想的教育观念,也是中外教育家们所追求的理想。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前校长指出:教育是帮助受教育的人,让他们能发展个人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转化,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台湾中原大学多年来一直标举“育自由思考、重责任伦理、秉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就其内涵而言,“全人教育”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其次是传授知识的教育;第三就是和谐发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全人教育就是培养“全人”或“完人”的教育。就其教育目的而言,“全人教育”把教育目标定位为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简言之,“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全人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所以学术界对于“全人教育”的定义至今仍无定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批有关“全人教育”的期刊与著作。美国的隆•米勒(RonMill-er)是现代意义上提出“全人教育”的第一人,他创办了“全人教育出版社”并发行了《全人教育评论》(即后来的《交锋:寻求生命意义与社会公正的教育》)。加拿大的约翰•米勒(JohnMiller)所领导的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在“全人教育”课程方面成就斐然,其代表著作包括《全人教育课程》等。英国与澳大利亚等国有关“全人教育”的研究发展也十分迅速。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提出:理想的教育应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理想的人应是全人,应具备全部人类的文化,即培养真(学问)、善(道德)、美(艺术)、圣(宗教)、健(身体)、富(生活)全面发展的人。虽然目前关于“全人教育”的含义没有定论,但基本形成的共识就是:“全人教育”对传统教育提出激烈批评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反对将工具性目的凌驾于个人发展目的之上,认为一切应以个人发展为前提。以“全人教育”的思想来看,成人学历教育不仅仅是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人才及提升人才层次,学历教育应该从发掘人的潜能出发,促使人全面发展,即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此,课程设置、师生观的培养等方面的举措,都要培养完整的人这一目标来设计。
二、“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观
1.“关联”的课程观为了反映生活,课程应在界限分明的各学科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虽然科学、历史、哲学、数学和艺术等学科看待生活的视角截然不同,但他们关注的都是生活,因此必须存在着相同点和关联性,而不同学科的不同视角还可以互相补充、互相融合。
2.“生活”的课程观课程必须在课堂与外部世界间建立联系。外部世界变化万千,以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为中心的课程都应该基于基础情境,脱离了具体情境,课程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自己动手设计课程。
3.“灵活”的课程观“全人教育”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又处于千变万化之中,因此在设计关于生活的课程时,教师不应拘泥于固定的规则和确定的内容,而应提供在任何时候都可通用的模型和策略。“全人教育”作为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根本教育追求,把全体教师的心凝聚在一起,成为共同的魂,表现出共同的成长方式:读书,实践,反思。
三、“全人教育”理念在课程实施中的体现
成人学历教育的学生大多是有工作经验的教师,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能够联系外部世界、生活化并灵活的课程观,以保证课程有效的实施。这里以中文专业中的“课程与教学论”为例,看“全人教育”思想及其课程观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联系工作实际、联系生活,进行灵活的课堂教学,这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大语文教育”。我们这里所说的“大语文教育”,也即“语文生活”,指的是语文教学必须与人对生活世界的认识与人的精神文化建构相统一。言语是言语者的“文化代码”,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是言说者“文化特征”的反映。因为“人从自身的存在中纺织出语言,又将自己置于语言的陷阱之中。”(卡西尔语)文字与言语本身织成了一张密密的信息之网,人陷在其中横竖不能自拔,只要你一下笔、一开口,它也就“说话”。心理学的精神分析作为“谈疗法”,恰恰是基于语言与欲望之间存在这条“公理”。所以,穿越开放的语符空间成了自我理解与理解他人的最短途径。这也就是要将课程辐射到“人”的发展这一最重要的理念上。这种开放式的课程教育理念将语文教学、生活实际、学员工作、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完全揉合在一起,是成人学历教学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有益探索。
四、“全人教育”理念对教学课程的影响
1.在全人教育精神引领下,教师应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检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能力。为了加深认识,让学生把握好学习教材,让学生动起来,形成相互竞争。把务实的教风,浓郁的学风,创造的教育,精细的德育,雄厚的师资,科学的管理,先进的办学理念,卓著的办学效益,逐渐更新为成人学历教学模式,从改变自己开始,寻求更好、更适合成人学历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