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业经济形势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7.1%,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69元,同比增长13.5%。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三农”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三)种粮积极性明显调动,粮食生产开始回升。
(四)产业、市场、政策等有利因素较多,农民增收态势良好。
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一季度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但对照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9.8%(扣除物价因素)的形势和去年同期增长14%的水平,我们不能满足,更不能盲目乐观。特别是对照全年招商引资实到外资1亿美元、实到内资10亿人民币的目标要求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需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加倍努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针对面临的形势,应该把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当前面临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要认真分析形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指导思想上要继续牢牢把握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当前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紧紧抓住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处理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以来,全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粮食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回升,粮食问题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高度重视,各级都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因此,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既是当前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地要努力通过落实政策、保护耕地、制止抛荒、改善条件、加强服务等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系,继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粮食是我市主要传统产业,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大内容,提高粮食产业的经营化水平,涉及千家万户农户的利益,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发展粮食生产同提升农业产业化并不矛盾。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仍然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农业外资的领域和空间,努力扩大农业招商引资成果。
三是处理好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致富农民,除了发展农业本身之外,关键还在于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大转移。要继续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大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大力实施百万农民技能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努力扩大农民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三、当前要注重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保护耕地、完善延包、制止抛荒。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精神,落实好“五个不准”政策。当前,要立即停止在基本农田上进行植树造林、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等建筑物的行为。已经种植和建设的,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限期纠正。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严格按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规定道路绿化用地。
做好土地承包关系的完善工作,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框架内抓好稳定、规范、维权、发展四个方面的重点。通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土地依法征用等各种程序和手续,搞活土地经营权,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土地效能的充分发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坚决制止全年性抛荒,努力减少季节性抛荒。特别要加大对征而不用而导致全年性抛荒现象的查处力度,对闲置一年的建设用地,收取闲置费;凡抛荒二年、没有开发使用的土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坚决收回、妥善处理。对建设用地征而不用的情况,请市国土部门抓紧组织调查,并切实加强对查处工作的指导。对季节性抛荒现象,要在认真做好政策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各有关部门的优质服务,鼓励农民扩大粮油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请市农业局抓紧对季节性抛荒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切实重视水利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为增产增收打好基础,提供良好环境。
尽管几年来,我市水利防汛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防汛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洪涝多发的大气候没有变、外排不畅的大格局没有变、广大农村区域防洪设施薄弱的状况没有变。各地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牢固树立防汛防旱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肩负的重要责任,认真抓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在加强检查、消除隐患的基础上,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保证物资储备、队伍建设、险情预测、预案操作、工程调度等各项工作全面到位,确保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三)落实既定政策,重视畜禽防疫,发展畜禽生产。
加快发展畜禽生产,努力做大畜禽产业,是今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一是要认真落实好既定政策。目前,禽流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地要在对前阶段各项扶持政策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逐项加于落实,促进家禽业尽快恢复健康发展。二是要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报告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动物疫病防治制度和措施,切实阻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严防畜禽疫病传播。特别要重视生猪w病的防治,切实做好有关工作。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加强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对兽药残留超标、使用违禁添加剂、饲料的畜产品坚决杜绝上市,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春耕备耕等有关工作。
一、农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形势分析
1、农业整体发展形势良好。随着苏区振兴发展、山脉片区扶贫攻坚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农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扶持政策的全面落实,全区农业总产值、农民现金收入预计依然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农业整体保持良好态势。
2、种植业生产结构优化,价格相对平稳。全区农业生产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质”的思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粮食播面减少的同时,加大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5425亩,比上年同期减少655亩,产量预计15425吨。1-5月蔬菜播种面积达39303亩,同比增加550亩,增长1.4%,完成全年任务的80.2%,预计上半年食用菌产量约620万袋,完成全年任务的51.66%。当前,全区农作物整体长势良好,病虫发生总体属重发偏轻年份。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今年雨水天气偏多,对农作物总体产量上可能将造成一定影响。随着国家政策调控效果的不断显现,我区早稻市场价格趋势总体会在高位保持小幅波动,期间也会因天气原因等突发因素导致产销区矛盾加剧而出现较大波动。但在国家最低收购价上调的情况下,预计今年早稻收购市场有平稳略涨态势,蔬菜价格随着生产旺季到来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食用菌受外地产品冲击市场价格下滑明显。
3、畜牧水产业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整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稳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生猪产业化建设、强化动物疫病有效防控等措施的作用下,全区畜牧业生产发展保持了基本稳定。预计上半年,全区生猪出栏59000头,牛出栏3600头,家禽出笼327万羽,肉兔出栏27400只,肉类总产量10220吨,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水产品产量达2895吨,特种水产品产量560吨,均与上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等客观因素,对全区畜牧家禽养殖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生猪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虽然,二季度生猪价格有所上升,但养殖利润依然偏低,将对生猪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而上半年华东地区出现的H7N9禽流感疫情,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忧虑。虽然市至今尚未监测到,但由于群众恐慌心理影响,至使家禽产品市场大面积滞销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对家禽养殖户造成较大影响,综合上述因素,预计下半年全区生猪、家禽整体养殖数量下滑明显。水产养殖面积上保持稳定,渔业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二、特色亮点工作情况
1、郊区“菜蓝子”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抓住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大产业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业产业,相继建设了一批较高标准产业基地,全年新、扩建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基地4个,总面积达300亩。全区拥有面积50亩以上高效经济作物基地23个,总规模达到4416亩;生猪存栏50头以上及家禽存笼2000羽以上的养殖基地达188家,基地存栏分别达到2.42万头、8.34万羽。“菜蓝子”工程建设实现加速发展,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奠定了坚实基础。
2、郊区生态高效产业发展模式逐步成熟。引进、示范、推广了种养新品种8个,重点推广了集中育秧、免少耕抛秧栽培技术、喷滴灌节水灌溉技术、营养土块育苗技术、等8项先进实用技术。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4班,田间培训23次,培训3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培育种植业科技示范户270户,辐射带动农户2000户。全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总数达75个。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一体化认证,今年申报无公害农产品4个,已通过产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个、全区共拥有无公害农产地14个,产品16个,有机农产品1个、名牌农产品1个;新建户用沼气182户(其中中小型沼气工程12处),全区拥有户用沼气0.9万户(其中中小型沼气工程120余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日益成熟。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严格履行部门监管职责,着力构建各项监管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普及农户质量安全知识,印发宣传资料2300份,对规模生产基地开展了安全生产检查二十余次,检测养殖基地“瘦肉精”尿样240余份,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力度,共抽检果蔬55批次,抽检样品441份,合格率98.86%。确保了全区上市农产品的安全。二是严把定点屠宰环节监管。严格执行上级比例要求进行监督抽检,1-5月,定点厂抽检“瘦肉精”检测尿样19104头份,检疫生猪54468头,肉牛1779头,家禽174105羽,确保了上市肉品的质量安全。三是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至5月底,先后开展了种子、农药、肥料、兽药等农资执法行动6次,出动执法车辆16台次,出动执法人员64人次,整治市场24个次,检查农资经营户173户次(其中种子27户次、农药86户次、肥料7户次,兽药53户次),抽检杂交水稻种子11个,检查肥料登记证23个,抽检兽药40个,立案7起,结案7起。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确保了春耕生产及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的安全,保障了一方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4、农业重点项目实施取得突破性进展。牢牢把握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认真编报农业建设项目20个,现有6个项目获得批复扶持。项目总投资598.6万元,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51.3万元。其中部分项目已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
5、扶贫攻坚开发服务指导效果明显。以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为突破口,成立了5个产业扶贫推进指导小组,以镇为单位,每个村安排1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做好产业发展指导服务,完成18个贫困村连片30亩以上农业用地的资源调查工作,实现土地流转面积达366亩,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下一步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今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态势整体表现良好,各项工作目标达到进度要求,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当前全区农业和粮食工作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依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业人才严重短缺,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大。专业技术人员整体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加之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少,导致了区、镇两级专业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逐渐流出农业领域,进入二、三产业务工,“农民兼业化、农业副业化”倾向严重,农业从业人员相当部分缺乏专业技能,难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农业发展空间有限,农村土地流转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到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客观因素影响,我区农业发展空间逐渐萎缩,大中型农业项目实施难度大。农民十分珍惜宝贵的土地资源,参与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土地流转极其困难,缺乏发展规模设施农业的基本条件。而农业建设用地瓶颈始终未能有效破解,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现有项目长不大,新进项目落不下”的尴尬处境。
3、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多,监管难度大。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质量安全控制水平较低。部分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及超市、配送中心等农产品经营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较差,法律意识较淡薄,主体责任落实难到位。
4、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脆弱。农业基础较薄弱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不能满足现实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造成农业生产后劲乏力。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投入不足,无法应对自然灾害,存在着“靠天吃饭”的现象。
5、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较低。全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明显不足,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水平、发展规模、带动能力与发达地区相比明显滞后,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竞争力不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在继续宣传和落实好国家、省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有效地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要积极开展良种、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延伸农业信息服务,及时农业气象、农事科技、市场价格和需求动态信息,让农民早作农事安排,使农产品产销对路,减少损失,促进农民增收。
2.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支持耕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鼓励发展种植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稳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
3、抓好农资打假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全面整顿规范农资市场,严防各类假劣农资产品进入市场,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加大中心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完善农产品产地质量检测体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维护中心城区农产品消费安全。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7.1%,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69元,同比增长13.5%。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三农”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三)种粮积极性明显调动,粮食生产开始回升。
(四)产业、市场、政策等有利因素较多,农民增收态势良好。
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一季度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但对照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9.8%(扣除物价因素)的形势和去年同期增长14%的水平,我们不能满足,更不能盲目乐观。特别是对照全年招商引资实到外资1亿美元、实到内资10亿人民币的目标要求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需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加倍努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针对面临的形势,应该把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当前面临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要认真分析形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指导思想上要继续牢牢把握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当前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紧紧抓住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处理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以来,全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粮食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回升,粮食问题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高度重视,各级都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因此,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既是当前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地要努力通过落实政策、保护耕地、制止抛荒、改善条件、加强服务等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系,继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粮食是我市主要传统产业,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大内容,提高粮食产业的经营化水平,涉及千家万户农户的利益,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发展粮食生产同提升农业产业化并不矛盾。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仍然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农业外资的领域和空间,努力扩大农业招商引资成果。
三是处理好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致富农民,除了发展农业本身之外,关键还在于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大转移。要继续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大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大力实施百万农民技能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努力扩大农民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三、当前要注重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保护耕地、完善延包、制止抛荒。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精神,落实好“五个不准”政策。当前,要立即停止在基本农田上进行植树造林、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等建筑物的行为。已经种植和建设的,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限期纠正。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严格按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规定道路绿化用地。
做好土地承包关系的完善工作,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框架内抓好稳定、规范、维权、发展四个方面的重点。通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土地依法征用等各种程序和手续,搞活土地经营权,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土地效能的充分发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坚决制止全年性抛荒,努力减少季节性抛荒。特别要加大对征而不用而导致全年性抛荒现象的查处力度,对闲置一年的建设用地,收取闲置费;凡抛荒二年、没有开发使用的土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坚决收回、妥善处理。对建设用地征而不用的情况,请市国土部门抓紧组织调查,并切实加强对查处工作的指导。对季节性抛荒现象,要在认真做好政策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各有关部门的优质服务,鼓励农民扩大粮油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请市农业局抓紧对季节性抛荒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切实重视水利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为增产增收打好基础,提供良好环境。
尽管几年来,我市水利防汛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防汛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洪涝多发的大气候没有变、外排不畅的大格局没有变、广大农村区域防洪设施薄弱的状况没有变。各地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牢固树立防汛防旱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肩负的重要责任,认真抓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在加强检查、消除隐患的基础上,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保证物资储备、队伍建设、险情预测、预案操作、工程调度等各项工作全面到位,确保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三)落实既定政策,重视畜禽防疫,发展畜禽生产。
加快发展畜禽生产,努力做大畜禽产业,是今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一是要认真落实好既定政策。目前,禽流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地要在对前阶段各项扶持政策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逐项加于落实,促进家禽业尽快恢复健康发展。二是要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报告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动物疫病防治制度和措施,切实阻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严防畜禽疫病传播。特别要重视生猪w病的防治,切实做好有关工作。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加强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对兽药残留超标、使用违禁添加剂、饲料的畜产品坚决杜绝上市,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春耕备耕等有关工作。
一、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主要指标稳中有增。
(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1、示范片建设初出成效。示范片今年计划完成九大工程建设,目前4000亩竹林低改一期工程如期完成,株木潭农科园东侧河渠维修改造工程全面竣工、“穿衣戴帽”和美化靓化工程进展较快,绿化带工程已全面动工。签订流转合同600亩,新桃缘第三期工程已全面启动。桃益一级公路沿线凉席加工退出和园区建设工作有力推进,沿线58家凉席加工企业已退出益桃公路视线以外,两个园区均已开工建设,可望在月底入园生产。
3、农村清洁工程稳步实施。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安排,明确了县级领导办点经费的50%用于乡村清洁工程的“以奖”,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围绕“四创”活动,重点解决20个新农村示范村,桃益、桃沾、桃灰公路两侧的材料堆放、垃圾清运、乱停乱靠、沟渠淤塞等问题,对15个乡镇所在地集镇和50%面上村进行环境整治和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三)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3、农业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一是防汛工作取得阶段胜利。面对上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我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现了“不垮一库一坝,无人员伤亡”的目标。二是动物防疫工作毫不放松。我县切实加强动物检疫,强化疫情监控,扎实开展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目前为止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三是森林防火工作落实到位。从9月20日起,已启动全县森林防火特护期,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总方针,以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和重特大森林火灾为总目标,进一步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二、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走向分析
三、下阶段工作目标
(一)突出抓好粮食、生猪生产,确保粮食大县、生猪大县建设目标不动摇。
进一步加强生产指导和工作督查力度,确保晚稻播种面积落实,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强农惠农支农政策,尽快制定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分配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的稳定和生猪产业发展。同时,认真抓好农口立项争资及项目工程实施,搞好项目衔接和申报,为实现全年农口系统立项争资目标而努力。
(二)稳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确保现代农业建设目标不动摇。
成立桃江县整合涉农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新增粮食产能县建设三个平台,抓好项目的整体规划,组织申报等环节。认真完成“一事一议”、新农村达标、能源项目建设任务。
(三)着力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确保农村稳定发展目标不动摇。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问题对策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大同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重点扶持培育“1+3”项目为抓手,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农业农村经济克服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等不利影响,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运行特点
2015年上半年,大同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8.91×108元,增加值15.52×108元,分别增长4.22%和4.0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88元,增幅9.3%,高出山西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前8个月,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0.9×108元,同比增长98.9%,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主要呈现六个特点:
1.1粮食生产稳中趋好
春耕备耕抢前抓早,生产资料价格稳中有降,播期和作物生长前期降雨适时,粮食生产开局良好。一是粮食面积稳中有增。农作物总播面积32.81×104hm2,同比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28.43×104hm2,同比增长1.8%;二是增产措施落实到位。旱作农业和玉米丰产方地膜覆盖项目投入5140×104元,同比增长32%,实施部级“粮食高产创建万亩(1亩=0.067hm2,下同)示范片”17个,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工程0.9×104hm2,创建农技试验示范基地45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27项,农民科技培训达10×104人次;三是着力应对灾害性天气。播期采取了多策保墒、增雨保温等措施,积极应对风冻低温和局部干旱;在6月和8月全力抗旱夺丰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墒指导,落实抗旱措施,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控,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随着9月多次较大降雨过程,旱情得到根本解除。预计初霜冻可能发生在9月下旬,较常年略偏晚,对粮食生产较为有利。
1.2畜牧业生产逆势上扬
面对年初全国生猪、鸡蛋、羊肉、牛奶价格全面下滑,市场低迷的困境,按照2014年在大同市召开的第二次山西省畜牧业大会部署,围绕畜牧业“三个翻番”,大力培育10个畜牧标杆园区,加快提质增效步伐,畜牧业实现稳定增长。在2014年底累计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795个基础上,2015年新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97个,在建小区103个,建设重点从过去相对单一的规模扩量为主向科技兴牧、规模经营、产业链条延伸三线并重提升。奶牛、肉牛和生猪规模场实现人工授精技术全覆盖,规模牛场全株青贮和TMR机使用率均达100%,全面启动了羊人工授精、全株青贮、TMR机技术集成和推广。牛、猪和家禽饲养量分别达36.2×104头、172×104头和700.9×104只,同比分别增长5.1%、2.8%和8.3%,奶牛存栏8.5×104头,同比增长4.8%;羊饲养量达399×104只,同比增长16.1%。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10.5×104t、11.6×104t和11×104t,分别增长8.6%、1.3%和8.1%。
1.3农业产业化经营提档升级
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围绕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继续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促进提档升级。大同市政府拿出1500×104元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多次召开银企对接会,面对面解决企业融资难,鼓励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继2014年纠偏古膳要道食品在上海Q板挂牌后,大同绿苑饮品有限公司和上皇庄岗酒厂2015年也成功登陆,实现与资本市场对接。大同新发地冷链物流市场项目主要工程基本完工,配套设施加速推进,经营商户招租全面展开。新荣伊磊牧业、广灵雁飞食用菌,大同县恒升奶牛、周士庄“双百万”蛋鸡基地各养殖场等成长型龙头企业也在持续建设,加快达产达效。前8个月,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51.7×108元,同比增长11.8%。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协会,依托新发地营销网络优势,重点推广“一亩田、贡天下”等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多种电商发展模式,打造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深入推进,新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44个,优选“一县一业”项目25个,共获省级补助2852×104元,总数累计分别达751个和71个,促进了农业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1.4“1+3”重点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百园立农工程自2013年启动实施以来,市级累计安排1.35×108元进行扶持,三年来共完成投资69×108元,已建成以土地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技术集约、空间叠加为特征的规模养殖、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六大类园区102个,2015年在建园区30个。同时,市里从各类新建、改扩建园区中优选出种养加各10个标杆园区予以重点扶持,涌现出一大批标准高、规模大、发展快、势头强、效益好的新园区。全年计划投资23.95×108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18.8×108元,占计划的78.5%。
1.5设施农业转型发展
继续保持热度不减、力度不减、投入不减的强劲势头,市政府拿出3500×104元进行扶持,连续6年以每年0.2×104hm2的规模推进。截至8月底,新发展设施农业0.1×104hm2,累计达到1.57×104hm2。全市蔬菜播种3.52×104hm2,总产量72.1×104t,实现产值14.4×108元。在设施农业生产上,更加注重由扩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突出了棚内栽培品种的优化,由大路菜为主逐步向冬枣、蓝莓、樱桃、油桃、瓜果、菌类生产大幅调整。
1.6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保质保量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市委常委会先后两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分别召开了现场推进会和多次工作推进会,7月初完成全部航拍作业,1∶2000正射影像图按期交付各县(区)使用。截至8月底,共落实确权经费6858.7×104元,培训人员1.85×104人次,清查村939个、农户18×104户、耕地17.33×104hm2,分别占任务的99%、91%和88%,解决矛盾纠纷174起,通过公开招投标县(区)聘用测绘公司35家,各项工作进展有序。二是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培训人员6693人次,有1962个村在深入清查的基础上,正在全面整改;阳高等3个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县区积极启动相关工作。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新增农民合作社446个,总数达5439个,带动农户14.8×104户,占农户总数的22%,累计培育国家级示范社39家、省级示范社142家、市级示范社254家;新增家庭农场75个,总数发展到546个。四是科学编制“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规划。
1.7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
年初制定了《2015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采取按月调度通报、实地督查、现场推动、财政奖补等措施,扎实推进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建设。全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计划投资34.8×108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11.74×108元,占计划的33.7%。按照山西省的统一部署,7月初召开了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现场推进会,实地观摩了阳高县大泉山、镇边堡,天镇县新平等示范村,对50个示范村支部书记和乡镇干部进行了专题培训,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涌现出南郊区杨家窑,灵丘县车河,阳高县大泉山、镇边堡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工矿一体、生态休闲、历史文化名村,保留了乡村记忆,彰显了农村特色。
2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
尽管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形势较好,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但在除了8月旱情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之外,接下来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生鲜乳市场低迷仍未根本好转。当前,生猪养殖已进入高盈利区间(全国猪粮比价9月初已升至7.78∶1),头均收益在500元左右,预计年内猪肉价格仍可能高位运行;羊肉市场回暖,一般养殖场每只收益在100~200元之间;蛋鸡养殖也已盈利,每只收益为15~20元,但是卖奶难的困扰还在持续,畜产品价格波动周期愈加频繁,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这些都可能对畜牧业发展造成冲击。二是现代农业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困难,投入不足较为普遍。三是农民增收压力增大。受经济下行影响,农民外出务工渠道收窄,劳务收入下降;同时,尽管全市农民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梯队,但与兄弟市在绝对数上有着明显差距。为此,下一步要重点落实6方面举措:
2.1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继续抢抓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扶持牛羊肉生产、粮经作物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建设和全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农业项目扶持增量资金;同时,盘活用好市级扶持现代农业建设存量资金,突出全程跟踪和精细化管理,增强扶持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持续放大政策效应。
2.2深入推进“1+3”重点工程建设
强化组织领导和按月调度,开展实地督查及考核,优化政府服务,深入开展农业系统五位一体帮扶,扶持园区、基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辐射带动农民增收。实施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等项目建设,引领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2.3着力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
坚持量为基础、质为关键、效为核心,着力抓好畜牧养殖“五项技术”(人工授精、全株青储、TMR机应用、科学免疫、分群饲养)、“两个模式”(广灵彤阳合作社为代表的规模场科学精细养殖模式和以新荣忠立合作社为代表的分娩隔离技术和大型农用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推广示范,带动畜牧业提质增效。
2.4谋划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大文章
按照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建设北方奶都、全球马铃薯基地、北方肉业生产中心、长城金三角区域反季节蔬菜交易中心,京津地区的后花园、菜篮子和生态屏障”的规划,全面建设地理标志性特色农业、雁门关生态畜牧养殖、绿色、有机设施农业,小杂粮生产、京津特色米袋子和绿色菜篮子供应五大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做好“中国小杂粮之乡”申报,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电商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2.5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强化“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推进产权交易平台体系建设,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三农”金融服务。
3政策建议
3.1制定专项用地保障政策,破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瓶颈
如受征占地选址、补偿安置、用地指标等影响,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安置项目大部分还在开展前期准备,这也是全省的共性问题。建议:为了很好地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项目,省里统一研究出台相应的用地保障政策,预留一定建设用地指标专门用于相关项目实施,并划拨使用。
3.2作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重点市,建议将大同列入国家和省粮草兼顾型农业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