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模块化课程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模块化课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19
Research on the Trend of Modular Courses for Bachelor Degree
――A Case Study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LIU Yang, ZHOU Li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Firs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notion and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modular courses in the degree level in universities. Then, we made a comparison of modular courses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in different areas. At last, we made an overall plan of the best way of establishment of modular courses in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modular courses;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1 概述
武汉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的普通本科院校,是由原先的高职高专教育转变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所学校,是湖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其培养目标是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办学层次的提升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手段也必须同步提升,从而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而模块化课程的建设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应用水平的提升。
模块化课程的建设将模块内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分门别类,形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并按照普通人正常的认知逻辑合理的编排,使模块内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被学生接受和掌握,达到应有的学习目的。
模块化课程的建设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各教学内容以专业方向、能力应用需求为依据构建模块,将相互之间有逻辑关系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学习模块,学生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模块,这样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并提高学生就业的市场适应性。
将模块化课程的建设应用到我校开设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上来,常见的模块化建设的方式为专业设置模块化。专业设置模块化首先要设定本专业不同方向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及自身师资状况的剖析,确立此专业设置不同专业方向的可能性,从而确定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重点,开发不同的专业方向相对独立的课程模K,培养学生在不同专业方向上的应用能力。
较为典型的专业设置模块化有香港理工大学楼宇设备工程专业和天津城建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香港理工大学楼宇设备工程(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专业于专业方向上进行模块化设置,将专业分为通风与空调方向、建筑消防安全方向、建筑电气安装方向,不同的专业方向有一组专业课程与其对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取相应的课程模块进行学习。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施“2+2+1”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包括:两个专业基础课平台模块――以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构成第一专业基础课平台及以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和流体输配管网构成第二专业基础平台;两个专业方向专业课程模块――暖通空调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和城市燃气方向专业模块;一组反映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发展前沿和满足学生需求的特色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2 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建设简介
2.1 内地高校专业方向模块化建设简介――以天津城建大学为例
在天津城建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分为了两个专业方向:暖通空调方向和燃气工程方向。不同的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基本相同,但是专业课分为了两个模块。两个模块会有不同的专业课程,暖通空调方向偏向于学习供热、通风和空调工程,而燃气工程方向偏向于学习燃气燃烧与燃气输配工程。两个专业方向的学生也要求对对方专业方向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
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的组成虽然差别较小,但每个课程的侧重点不同,分为A、B两个难度、深度级别,各难度级别对应于各专业方向。如暖通方向所学空调工程课程的难度为A,燃气方向所学空调工程课程的难度为B;与此对应,燃气方向所学燃气输配课程的难度为A,暖通方向所学燃气输配课程的难度为B。
当然,不同的专业方向也会对应于不同的专业选修课模块。天津城建大学在模块化建设中除了专业方向课分为两大模块外,还有一组反映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发展前沿和满足学生需求的特色专业选修课程模块,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从而加深对本专业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2.2 香港高校专业方向模块化建设简介――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
香港理工大学在专业方向模块化上的建设情况在香港地区的高校具有代表性。香港理工大学的屋宇设备工程专业(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与内地高校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较为相近,都包含了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等专业内容。除了以上内容,香港理工大学的屋宇设备工程专业还包括消防、建筑电气、建筑内运输设备(如电梯)、建筑信息系统。显然香港理工大学的屋宇设备工程专业所包含的内容比内地的建能专业要宽泛得多。虽然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设备工程师,需要较为全面的建筑领域相关知识,但想要将这些(暖通、消防、给排水、通风、空调、燃气、电气)专业知识在一个本科阶段完成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那么,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三年时间里,将如此繁杂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呢?答案就是模块化。
给出了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专业课程的整体框架。在此框架中,所有的课程都分为了两部分:专业技术课程模块和基本素质模块,每个模块中又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第一等级为基础课,第二等级为专业基础课,在这一阶段学生将把建筑设备专业各方向所共通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完毕。从专业设计(services design)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市场的发展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来进行专业系统设计。每年的专业设计课程除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外,还充当了不同学年、不同层次的联结作用。
学生在最后一年从10种不同的选修课程中,选择4种不同的课程,从而为自己的后期的毕业研究和毕业设计做准备。在学习完相应的选修课后,需要完成两个不同的项目才能毕业。一个是毕业论文(research project),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不同的研究课题(通风、空调、消防、电气),会有不同的老师来指导。研究课题大多是反映了指导老师的近期研究兴趣或行业内的发展方向。第二个项目是毕业设计(design project),主要是整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同样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市场的发展来共同确定设计内容。
3 高校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建设的特点分析
通过内地与香港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模块化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模块化课程的一些特点。内地的高校在建能专业通过模块化的课程将专业分为两个方向,但其更偏向于广度的拓展,虽然分为了两个专业方向,但要求对对方方向的专业课程也要有所了解,但学习的难易程度、学习的内容会有区别。与其相对应的是,香港的高校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将基础打牢后,其在专业方向的划分上更偏向于深度区分,方向不同,选修课不同,毕业研究(论文)和毕业设计也不同。广度的拓展更利于学生的就业,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深度的拓展更利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提炼、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也利于向就业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人才。当然深度的拓展也需要相应的本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师资的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定位于应用型本科的武汉商学院,我校的模块化建设应博采众长,充分领悟并吸收以上高校在模块化建设方面的优势,并结合实际加以发挥和利用。结合我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师资有限,而且绝大多数从事的为本专业的暖通方向,从事燃气、消防、电气方向的师资较少,所以在现阶段实施专业方向上的模块化课程尚比较困难。当然,在校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下,在岗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和挂职锻炼来补充本专业其他方向的专业知识,后期在人才引进时也可引进相关的人才。故本专业目前的模块化建设方面应该在教学深度上加以拓展,使学生提高已有的知识的掌握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以更扎实的基本功来迎接市场的挑战。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我校建能专业能实现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本专业广度和深度的双重提升,并努力将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建设成品牌特色专业。
基金支持:2015年武汉商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5 Y016)和2015年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2015098)基金
参考文献
[1] 杜惠洁,李家丽.模块化: 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争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9(11):64-68.
【关键词】高职,项目课程,模块课程,课程改革
项目化模块化课程是近几年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内容,且大大地推进了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但是,对于工科类高职来说,如何解决课程改革存在的模块化的构建、课程内容转化难,相关矛盾突出等问题,一直是模块化课程改革探讨的问题。
一、关于对项目化模块化课程的认识和构建
在项目化模块化课程模型上,以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我们对区别于学科知识存在形式的项目化课程结构基本问题进行讨论。
(一)什么是高职项目化模块化课程。探讨关于模块化课程的问题,应先弄清项目化模块化课程。模块化课程就是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职能及要求,将其工作的过程解析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所构成教学组合体,并按照教学规律,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这些教学组合体构成的教学单位,以一个个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或项目构成。
(二)专业课程模块的构建。将高职工科建设类专业课大致分为理论型、管理型、技能型三类课程,从中选取四门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革。按照岗位需求分析构建模块时,主要把握以下原则:
1、课程内容模块的构成,宜实不宜松。项目化模块化课程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性;二是组合的灵活性。针对不同专业岗位以及自主学习的需求,设置不同的独立模块。对理论性较强不适宜模块化的课程,不必追求形式上的模块化,可以在保证基本科学原理和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所学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案例教学,设置研讨课堂、发现学习等方式改善教学,同样能收到帮助学生理解和促进学习的效果。
2、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宜宽不宜窄。由于课程性质不同,工科建设类课程的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改革,需要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而定。在选取教学案例、典型工作任务或编写教材时,一要充分调研;二要重视行业质量监督等相关业务管理部门的参与。尤其对发展变化较快的技术性、管理性知识,尽量采用行业管理及技术领域通报的最新资料、信息,从中提取典型案例,并可构建典型案例模块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即时更新和充实。选择好典型工作任务后,再根据专业岗位特点,设计促进学生愉悦地体验学习的教法、学法。
3、教学组织上,宜明晰不宜抽象。在对课程实施方案、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设计时,从一个模块(学习单元)到另一个模块(学习单元)的划分要符合工作系统化的规律。教学组织重点在教与学的相互协调,即突出实用性的知识,要通过行动培养职业能力。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尽量与实际工作匹配,即尽量与现实挂勾,重在操作层面。不仅使学生学会走到社会如何做,而且要强调实践细节。例如,要求操作有条不紊,相应的评价考核中要体现出来。对于管理型、技能型课程,在进行模块化改革时,通过编制与模块化课程配套的实训练习册,把过去仅靠口头艰难讲述的内容,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要求人人动手实际操作的有形任务。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会十分突出。
二、模块化课程的持续改革和发展
如果说,教师是学校的财富的话,那么,也可以说,课程不仅是学校的财富之一,也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课程建设不仅是学校改革的重点,也是教师常建常新的课题或终身的任务。课程改革不仅是模块化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学校及教师思想理念的又一次碰撞。
首要的是实现思想观念上的转变。课程是多样化的,课程改革的模式也是多样的。对于工科类课程来说,模块化课程并不是唯一的课改选择,应倡导多元化的课程改革,即克服课程改革的单一化倾向问题,这对建设类高职业课程改革尤为重要。从课程形式到现代化教育内容的转变。传统教学与现代课堂的关系。课程改革的发展将越来越注重现代化教育技术与网络的结合运用。因此,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要更加注重网络传播的特点,还包括探讨和解决如何解决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如何根据专业岗位特点,设计项目课程的教法、学法,以在应际应用中演练理解并掌握的方式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地体验学习的愉悦。
精品课程向精品开放课程的转变。随着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适应开放性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不仅把课程上成精品,建设成精品,从课程树立起学校的品牌;更重要的是使课程主动走向社会,走向需要课程的人们。使教育、教师、课程接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挑战。
适应未来需要的教学手段的转变。教学及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且给传统的课堂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发达国家都在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一批世界名牌大学的目标是实现所有课程的开放。我国的 “三通工程”,就是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标志性工程。但是,现在我们职业教育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高职课改已经过探索阶段。目前,建设类高职模块化课程改革还并不全面完善,其中,既有工科类课程改革的难度,也与对项目化模块化课程的认识深度有关。在模块化课程服务社会各类求学者方面,目前大多的模块课程还没有做到位,这也是将来课程建设的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 田凤权.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4)
[2] 张圣喜 贺军 李喜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7)
关键词:职业发展教育 模块化 课程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能否尽快地适应职场工作的要求,这都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高等院校在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学培养方案的同时,如何开展好职业发展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将其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已经成为高核心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倡导构建模块化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体系,对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高校目前开展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世纪70年源于美国。作为一个专业进入美国高等院校已经30多年。如今在发达国家。职业发展教育已经非常普及,加拿大、瑞士、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基本上从中小学就开始学习系统的职业规划知识。大学和中等学校都拥有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而我国进行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时间比较晚,一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学习和推广比较前沿的理论和做法。如今,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受到我国教育界的认同并开始实践,一些大学已开设职业生涯课程,但大多处于探索、引入阶段。许多高枝的职业发展教育仅仅局限于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启蒙教育方式。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的职业咨询、专题讨论会、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等新颖直观的教育手段运用较少;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事务性的工作层面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足;很多高校都是在大四才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于低年级的职业发展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实施过程中在重视程度、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机构设置、制度完善等方面还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与健全的制度保障;存在缺少专业化的生涯教育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宽泛化、缺少针对性和科学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当前高校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缺少专业选择的主动性、对自我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偏颇、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认知模糊、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较弱、缺乏学习职业技能与提高职业能力的积极性等问题。因此,高校如何开展好职业发展教育。激发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笔者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的教育教学为基础。将课程内容按职业能力的要求分解成自我认知与学业规划、职业认知与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素质拓展与就业准备四大课程模块。期望通过加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主动探索外部世界、掌握择业技巧、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1.自我认知与学业规划模块。这一模块的课程设置主要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实施,在原有新生入学教育的基础上将入学教育与大学生自我认和学业规划相对接起来,大学生对自身特点和社会未来需要做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业发展计划。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大学生活,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等方面都不能迅速掌握要领,以至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生活方式单一,交际能力差,适应不了高效率、快节奏的大学生活,心理和思想就会发生息剧变化。在加上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探索不够,职业生涯理论缺乏,会导致学生产生目标和现实之间差距很大的想法。因此,在入学教育与学业规划模块的教学设计中,通过系统的入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通过进行“自我探索”教育,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认识分析,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价值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估;通过学业生涯规划,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出符合咱身实际的正确的学习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此模块中,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笔者所在学校在大学一年级侧重加强自我探索与学业规划。作为就业能力培养的启蒙教育。在入学教育上,提出“四个转变”即新生入学要适应大学生活达到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交际方式的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通过在大一新生中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共30学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心理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通过开展全校的“大学生学业规划”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做好学业规划。
2.职业认知与生涯规划模块。根据舒伯的职业发展理论。大学阶段正处于职业探索期。职业兴趣趋于稳定。但是由于大学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职业观念主要通过学校、娱乐活动、自己生活经历等,经过自我认识、反省,形成对职业最初的认识和价值观,所以这时候的职业观念往往是模糊的、易变的。笔者所在学校在2008年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列入了教学计划,在课程安排上共28学时,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认识的基础上着重开展职业探索和生涯规划的教学。在职业认知方面: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了解将来会从事哪些工作,了解所学专业与自己职业发展的关系,认清职业发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相关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社会大环境以及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进行认识和分析,了解社会热点职业门类的分布以及需求状况,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外部竞争力、发展前景以度市场等状况。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如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论、帕森斯的人格特征论等,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生涯基本理论并学会运用基本理论来规划生涯;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方法、步骤;通过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对职业发展机会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确定职业生涯目标,为自己选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制定实施方案。同时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不仅要了解行业的地位、形态及发展趋势,还要看到个人状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修正职业生涯的策略和目标,以使职业生涯规划行
之有效、切实可行。
3.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模块。通过前两年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能力锻炼,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明确了自身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在大三阶段要设置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模块。在就业指导方面,除了要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目标、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外,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程序与方法、求职应聘的方法技巧,求职简历制作、笔试、面试的技巧等。在创业培训模块中,通过开展创业竞赛、邀请创业家作报告、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图等形式营造校园的创业氛围;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意义,了解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掌握创业方法和途径。使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种理想和追求;通过创业培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环境,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提升创业心理素质,激发创造性思维,掌握创业策略。了解和掌握创业中的法律知识。笔者所在学校在2005年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列入必修课。共28学时,通过运用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就业、创业_的一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与创业理素质和竞争能力。
4.素质拓展与就业准备模块。本模块实施的时间是大学四年级,学校的课程基本都已结束,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因此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积极加强素质拓展,并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在这一模块中,设立素质拓展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可以通过团体训练工作坊、员工规范化训练工作坊、领导力训练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建立团队合作、良好沟通、统筹计划、关心他人等职业生涯必备的品质。在就业准备教育中,要引导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们进行职业形象的视觉设计和行为设计。学习商务礼仪,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培养职业意识,以便能够迅速适应职业环境。完成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个人咨询对部分学生进行就业援助,缓解个别学生的焦虑心态和不良情绪。通过顶岗实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感受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的氛围,增强团队意识、服务意识。提升心理素质,强化沟通、应变、协调、适应等能力。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成功素质拓展训练和商务礼仪等选修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做专项训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模块化课程体系;CDIO
作者简介:冯勇(1975-),男,吉林延吉人,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杰(1952-),男,陕西汉中人,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南京 210067)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C880133)、南京工程学院教改重大资助课题(课题编号:JG201001)、南京工程学院教改一般资助课题(课题编号:JG2010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54-03
“卓越工程师”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一、国内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国外培养模式现状
较多欧美高校的工程教育比较注重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及其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这对我国工程类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美国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实行的是注册工程师制度。该制度可有效保证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水准和道德水平,实现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管理。只有具备相应的资格才能去相应专业的工程师岗位独立执业。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注册工程师,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需要接受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然后,参加由美国工程与测量考试委员会组织的工程基础考试;最后,需要在实习工作中积累四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再通过相应组织安排的工程实际和原理考试就可以成为正式的职业工程师。
德国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则采用一边在企业接受培训、一边在学校接受专业的职业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模式被称为“双元制”教育。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订。学校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经过这样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宽而深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整体联想的思维结构、综合技能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2.国内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一贯采用以教师、课程、课堂为中心。学校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材内容、统一的上课形式和统一的考试办法,教师满堂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知识。此外,学生在校期间实习时间少,一般是一学期一至两周的实习时间,学生动手机会很少甚至没有,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国的工程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高校尝试对专业课程进行大量的教学改革,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朝多样性及目标性转变,课程教学逐渐开始尝试注重学生的技术素质和非技术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如清华大学“SRT”计划、上海交通大学的“团队合作性教学”、教育部主导的“卓越工程师”计划等。
从国内工程类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来看,影响工程技术人才素质培养的主要问题如下:
(1)工程教育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学生素质结构难以适合企业需要。企业十分注重的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未能通过高校教育得到有效培养和形成。
(2)高校与企业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现有工程教育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工程训练,工科学生实践和设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解决途径及方法
(1)具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资质的工科高校应明确工程教育培养目标,并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为基础,从整个专业建设的高度进行课程体系的全面建设。
(2)应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基础蓝本,按照“现场工程师”需要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强调教学内容“体现专业方向、强化工程实践”、课程设置便于理论和实践教学“独立开课、同步推进、相互支持”的原则构建分层次进阶式实践教学结构体系。
(3)在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满足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以及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单纯传授知识为主向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一刀切教学形式向因材施教、发展个性转变以及智育教育为主向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转变。
二、CDIO项目驱动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南京工程学院是由原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合并组建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入选高校、教育部CDIO教育模式首批试点高校。近年来,学校为适应新形势下工程人才的培养趋势,确定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根本的办学方针,科学规划、分类发展、打造学科品牌,促进了学校更加科学地发展,更具特色地发展。
其中,机械工程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机械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按照“降低重心、适宽口径、突出应用、强化实践”的思路,引进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借助模块化设计方法,构建出了由“一条主线、两根支柱、三个模块、四块基石、五种素质”支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强化工程能力为特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 篮球模块教学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篮球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形成对篮球的爱好和专长,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优化篮球模块设计与实践策略,不断提高模块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篮球模块 设计 实践策略 探析
篮球模块教学是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结合高中限制性选修教材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达到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篮球模块教学设计策略
(一)增强目标意识。模块设计时必须用目标引领内容,并面目标渗透和体现到篮球模块的教学中优化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目标设置难适中。先设置阶段性的目标,再延伸到学期和学年教学目标,要不断更新教学组织、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具兴趣性和鼓励性,充分体现模块教学优质、高效、互动的特点。
(二)整合单元教学。单元是实施模块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篮球模块的学习过程中,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是对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篮球单元教学既要以技术学习的主线,也要以身体健康的主线。要注重模块整体性的框架下,搭建重点突出、相对平衡的篮球大单元教学,提高篮球模块教学的有效性。
(三)科学选择内容。高中学段(水平五)篮球学练内容可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的可能性,注重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将篮球教材设立为三大模块(六个单元),既要关注基础发展,又要关注个性发展。由于同一个模块中学生水平差距很大,特别是女生,甚至从零开始,教师应在各自的班上还可以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以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1)基本技术模块(1-2单元)。有层次性、针对性选编了运、传、投的基本技术及组合动作、各种行进间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以及一定量的攻防基础配合等学习内容。考虑到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其内容与初中相比,表现在基本动作结构、基础配合形式等方面的难度有了提高,竞技运动的竞赛性、对抗性等特征也逐步显现,学练中的运动负荷也会有一定的增加。
(2)基本技术模块(3-4单元)。技能教学部分由运、传、投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基础配合与攻防战术、以及教学比赛等几部分内容构成。基本动作主要以行进间动作、串联练习为主;组合动作和基础配合主要以动作串联练习和简单攻防对练为主;战术部分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攻防配合形式。侧重于提高学生组合动作、基础配合学练水平,提高综合运用基本动作的能力;
(3)篮球内涵模块(5-6单元)。加强弱化规则的比赛实战训练,增强学生配合意识的形成。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安排一些有一定负荷量和强度的对抗性和竞赛性体能练习。同时穿插介绍篮球的自我锻炼方法,规则和裁判法等内容,从体育文化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篮球,培养运动参与意识和欣赏能力乃至组织能力,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二、模块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统一思想,强化管理。选项教学尽量避免不同年段、相同模块教学班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出现。如:在高二、高三的选项教学中可能会同时出现几个“篮球”模块的教学班,在课程的安排上可以安排高二、高三的体育课尽量不在同一时间内上;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安排不同的内容来调节。
(二)加强指导,端正动机。让学生认识到选项教学对他们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做出全面的衡量、理智的选择。每个篮球班教学班不出现人数差异悬殊。应根据志愿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分配进行相应的调整。还可以增加相应模块的上课教师或增添体育器材、场地,对学习人数较多的模块再进行分班。
(三)多元评价,激励参与。合理的模块教学评估是对教学全过程的检测与总结,以保证教学评估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在学分处理上,模块学习之前进行一次摸底,建立学生水平档案。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按照正常的方法进行评价。而对于那些体质或者能力差的同学,对于他们的评价不以技能考试为主,而是参与学习和练习的态度。使学生也能在学到知识、得到锻炼的基础上得到认可,不会出现有的学生再努力却因为身体等原因拿不到学分的情况。
(四)正视交叉,有效分层。模块选项教学中,学生在经过一定学习时间后需要重新进行选择。会带来在同一个年级里出现同一项目不同模块的交叉。一个教学班里有学模块一的,有学模块二的,一定要结合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差异确定不同的、合理的、有层次的学习目标,提高模块教学的有效性。
(五)内涵教育,终身篮球。通过篮球模块教学应让学生在游戏与竞赛中体验和认识篮球运动的攻防内涵及辩证关系。让学生理解参与篮球活动,不仅是学练技战术、参与竞赛活动的过程,也是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的过程,更是改善生活方式和文化审美的过程。既要学习进攻也要练习防守,最后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得到愉悦的体验,注重篮球的整体竞赛价值和文化内涵。
(六)组合学练,注重实效。
(1)加强技术教学。在篮球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竞赛中加强对篮球基本技术实用价值的理解,指导学生强化和运用运球、传接球、投篮、防守移动、抢断等技术,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基本技术的组合教学、应用教学,逐步提高在复杂条件和对抗环境下的动作正确性和熟练程度。(2)提高运用能力。根据学生掌握篮球技战术的不同程度,可以采取分组、分层、法定或自定规则的教学比赛等形式,促使学生运用技战术,提高竞技和协作能力,不断感受篮球运动的乐趣,形成技能及个性特长。(3)强化健身实效。既要强化篮球技战术学练与竞赛活动的练习负荷,又要将篮球教学与专项体能训练结合起来,在教学和竞赛中活化体能训练的方法,进一步发展篮球专项素质,提高体能水平和健身实效。
参考文献:
[1] 赵显强,张树超.模块框架下高中篮球教学内容的整体思考[J].体育教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