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行政管理知识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整治目标
2010年1月31日前全面完成电镀行业深化整治工作。
二、整治对象
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电镀生产企业,包括其他企业的电镀生产车间、电镀生产线。
三、实施步骤
我市电镀行业深化整治分为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和检查验收3个阶段。
(一)全面排查阶段(2009年8月31日前)
2009年8月31日前为全面排查阶段。前期已由市环保局组织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各自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电镀生产企业(电镀生产车间、电镀生产线等)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了环评审批、证照办理、“三同时”制度落实及企业工艺设备、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品管理、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危险固废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目前,市环保局已完成排查情况汇总并上报*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集中整治阶段(2009年9月1日~2010年1月31日)
各电镀生产企业根据整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启动、完成整治工作。
1、搬迁改造企业
结合20*年电镀行业专项整治要求,继续督促*市新艺电镀厂、*市顺发五金厂、*市三金车配涂饰厂、*市金龙装饰有限公司等电镀生产企业按照有关要求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配备相应的治理设施和贮存场所,并尽早完成搬迁改造。
妥善处理好企业搬迁后旧厂址的电镀废液、电镀污泥、废电镀槽、废包装容器等危险固废,对受污染的泥土进行处置,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进一步整治企业
对20*年已经完成整治并已通过验收的企业,要按照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和*市电镀企业整治要求,在2010年1月31日前完成整治工作。
(1)控制排放总量,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2)厂房必须符合安全、环保要求,排水实行清污分流,污水实现分类收集处理,地面有防渗漏措施;
(3)经清洁生产审核和IS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HJ/T314-20*)标准;
(4)设置标准化废水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5)实现废气集中收集处理,并达标排放;
(6)确保电镀污泥的安全处置。
3、关停整治不达标企业
对不能按期完成整治的企业,市政府将依法予以关停。
(三)督查验收阶段(2010年2月1日~2010年3月31日)
督促各电镀企业在完成整治的基础上,准备好整治验收材料,迎接市电镀行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和*市电镀行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抽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府办副主任和市环保局局长为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发改、经贸、监察、公安、国土资源、建设、安监、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加强管理
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电镀行业深化整治工作,市环保局做好电镀行业深化整治工作监督管理、验收和环保执法工作;其它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负责公司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办公设备的采购、登记、核查管理工作;制定办公用品计划,报主任审批;做好每月的分发、调配、保管工作,建全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
3、负责公司及现场指挥部办公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4、负责公司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定安全防火制度,负责公司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工作;安排节假日保洁、保安的值班。
5、负责现场食堂的监督管理工作。
6、负责办理公司营业执照年检、组织代码证年检。
7、负责现场指挥部辅助设备(发电机、锅炉)的管理及设备维护。
8、负责交纳电话费、物业费,保证公司各部室饮用水供应,处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相关事务。
21世纪媒体竞争十分激烈,作为主流新闻媒体,电视台需以高品质的新闻节目立足。那么经营品牌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哈尔滨电视台生活频道《时事盘点》为例,对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特性做一些探讨。
案例分析:哈尔滨电视台《时事盘点》
从《时事盘点》栏目的定位上来看,这个节目立足都市,以剖析世界的眼光,对众多的国际新闻资讯进行整合、梳理、解读、点评,满足观众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国内外最重大最新大事的需求。
一、内容解析:版块化突出“编辑思想”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时事盘点》每周的二、四、六播出,时长为40分钟。在当下资讯极大丰富的大环境下,如何让观众喜欢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如何能让观众对这类节目有认同感和忠诚度,最为重要的是要突出“编辑思想”。从下面《时事盘点》的版块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编辑思想在节目制作中的运用。
《时事盘点》分为五大板块:热点、扫描、现场、人物、视点。热点版块主要关注当天发生最吸引眼球的热点话题,由在现场的本台评论员和电话连线重量级专家学者共同评论新闻事件走势,突出时效特色;扫描版块是快速浏览当天重要新闻资讯,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受众整理最多的新闻,突出快捷特色;现场版块是电话连线我台世界各地特约记者,让他们带来事件的最新进展,突出直击特色;人物版块是选出近期给世界带来震动的具有代表性的人,从新闻事件谈起,以人物的表现来突显事件的内涵,突出个性特色;视点版块选取经过了一段时间发酵的新闻事件,由我台评论员发出本台评论的声音,突出独家特色。按照这样的版块设置,使整个节目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另外《时事盘点》节目的导视力度很强大,热点、现场、人物、视点等版块都制作各自的导视,提高了节目的可视性。同时在节目播出中大量使用双视窗、三视窗形成了空间感,整个节目突显大气与洋气的特点。
二、传播特点:信息整合梳理的强大力量
“要使信息被有效地传播,有效地获得,必须要对处于弥乱状态的众多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和整合。”《时事盘点》的一个重要的传播方式就是对海量国际时事新闻的有效整合。这种整合体现在以下方面: 筛选热点议题、提炼有效信息。作为盘点型的新闻杂志节目,《时事盘点》在选题上具有十分鲜明的价值取向,即选取并展现关系足以影响全世界各国的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但不是简单地报道事实,而是把新闻事件由主持人与现场评论员及电话连线重量级专家学者,对国际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探讨,抽丝剥茧,旁征博引,让观众深入了解事件带来的影响及未来走势,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力求以独特的方式来解读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用个性的点评语言来体现客观公正的媒体态度。
突出重点报道的连续性。常看《时事盘点》的观众会发现,经常能看到对一重大新闻事件的连续报道。例如有关利比亚的报导,《时事盘点》节目从3月3日到4月9日先后在热点版块播出了:《卡扎菲不惧怕与西方开战》、《联合国通过在利比亚设禁飞区》、《卡扎菲反攻 欧盟加大制裁力度》、《多国联军:肢解利比亚进行时》、《战火中的卡扎菲依然坚挺》、《利比亚陷入血腥沼泽》、《卡扎菲:你的出路在何方?》《卡扎菲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利比亚:反对派腹背受敌》。通过以上话题的探讨,从利比亚战事的酝酿开始一直到战事的展开,全方位、客观、立体的展现给观众整个利比亚事态的发展,使观众对利比亚战局的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而这样的连续报道也培养了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与期待。
三、节目编排:良好的节奏感引人入胜
《时事盘点》在节目的编排上突出的特点是用节奏来调整总体节目的风格。节目所设的五个子板块全部由主持人将其串联起来,贯穿始终。“扫描”板块节奏较快,能够很快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热点”、“视点”、“人物”则属深度报道,节奏自然放慢,给予观众思考的余地。在“热点”与“视点”版块还有评论员的点评,更能通过主持人与评论员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加深观众对节目的理解。“现场”版块由世界各地的特约记者发回电话报道,以现场报道的形势对新闻进行整理,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感,还原了新闻的本源。这种编排方式,使整个节目内容层次分明,节奏错落有致,增强了节目的立体感和受众的兴趣感。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形势下;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管理重点
市政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建设款项几乎全部由国家提供和社会筹措,但是投入的这些资金同巨大的城市建设资金比起来微不足道。因此,加强配套资金使用的效率是市政建设工作者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市政工程对于造价的控制存在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在决策期、设计期、实施期以及竣工期均涉及到对造价的控制。而对造价的控制的侧重点主要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即决策期和设计期。特别是在现今深化建设工程预算改革的情况下,强化对建设项目造价的监管,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变得更具有重大深刻意义。
1 工程建设的前期是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核心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般都关注在施工期的造价管理。从外表上来看,在招投标阶段,其中占成本比例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都是在施工期的工程施工合同中形成的。但是现实中,决定建设一个项目正确与否,计划是否有价值执行,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有资料显示,投资的决策期对造价的决定力达到了80%。事实证明,前期市政工程投资预算的偏差,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资金短缺,投资建设效率低,三超屡禁不能停止,市政项目前期投资估算的偏差也可能导致大量过剩资金。例如国家和机构按照特定比例建设投资的工程,在国家资金还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就已经完成了任务,并有盈余,多余的资金用于其他用途的现象时常出现。因此,只有切合强化项目的决策管理,建立优化的项目选择方式,用科学的全面估计,和细致的投资先前估算,以有效地遏制了大量超额和过剩的现象。
2 设计期是控制建设工程整个造价的重点
有资料表明,设计期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影响力能够达到75%。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造价达到10%,由此可见,设计期是在工程总体投资大小确定之后,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的另一个主要环节。例如一项“白改黑”的建设工程,在改造之前原路面的损坏情况非常严重,在施工设计的时候为了便于施工,直接在原来损毁的路面上面直接铺上沥青路面,这时候就会使路面增高几十厘米,行车道高过非机动车道,下雨的时候就会造成沿线民居倒灌入水,紧接着又要解决建设设施方面的排水、绿化、协调住户等问题。“白改黑”解决了道路建设的局部问题,但后续的配套费将远远大于道路建设中节省下的部分,因此,设计人在设计的时候要既考虑达到设计的优化,又考虑到适当的造价控制,这样才能控制预算,节省资金。
2.1 实现工程设计的招标,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很长一段时间,设计人缺少对经济方面的考虑,设计思路保守,始终认为如何降低工程造价与自己无关;概预算负责人员也只是算,不管工程设计的问题,使得工程技术和预算经济相脱节,这样使得很难从源头上控制项目造价。无论多么大型的项目都需要工程招标,投标各种设计方案,优选设计,控制技术和经济的平衡。
2.2 实施限额的设计方式,根据批准的任务书和项目投资情况进行估算,根据经批准的项目总体概算控制初步设计,运用工程学造价原理,分解项目成本,严格确定工程设计总体方案。当然,设计的限额不能总是一味考虑节省投资项目的投资,要兼并尊重工程科学,遵守现实的原则。实施配额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项目的优化,周全考虑。
3 强化对招标期间投资进行控制
3.1 工程的招投标,主要有对设备、对各种材料的采购进行招标和对施工建设的招标两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争端,拟备招标的文件应该是极其严格和准确的,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发生过分的要求。在市政建设工程中,因为建筑材料所占的比例大,不能预见的因素多,所以对施工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建设施工合同的签订要求甚高。
3.2 工程建设的合同是整个建设工程决算的重要依据、是对工程建设拨款和处理相关事务索赔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控制、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对施工经费控制的重要依据。所以,在签订建设招标合同的时候务求谨慎,特别是运用费率进行招标的时候,更要清楚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分包方之间的权、责关系。
3.3 要选择好最适合的开工建设时机。在完成工程建设的早期论证和开始施工方案的设计时,就选择好施工建设的时机。这也是控制造价的一个方面,尤其是以下两种情况在这几年多见:一是尽可能的避免到了年底才开始抢工期建设,从而导致材料的供应紧张,造成价格的突然上涨;二是尽可能的避开人力紧缺高峰、原材料涨价期进行开工建设。
4 加强对工程建设期间造价的管理
工程建设期间,就是把设计样图、各种原材料、设备等变成整个建筑实体的过程,是实现整个项目的建设价值以及利用价值的重要阶段。据调查,在建设期间,建设费用大约占到工程整体造价的80%以上,所以工程建设期间对造价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大。具体包括:
4.1 实行按工程进度清单招标的形式,对招投标进行规范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是工程开工建设的首要程序,是确定项目合同整体造价,选择最优建设单位的关键期。当前,在工程建设招标的时候,基本上采用按工程进度清单招标的形式,对其进行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采用低价中标的,有采用出拦标价的,有采用建筑系数整体包干,一次包到底,施工期间不调整的。因此,招投标期间采用不一样的评定标的方法,是能够有效杜绝建设单位进行围标、暗中操作的好办法,同时也是有效控制项目造价的好办法。
4.2 要严谨认真的完成现场的签证工作。在建设施工现场,对建设单位应该填写的签证,在施工方填写完成,经监理确认后,必须认真审核,符合规定后才可以盖章签字,对不符合现场情况签证的不予签字盖章,对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将给以必要的惩处措施,可以考虑扣除保证金等。对有必要进行复查的项目必须进行复查。
4.3 要谨慎对待每一处设计方案的变更。设计方案的变更要提前知会,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设计期变更,只需要修改设计图纸,其余的费用尚未发生,损失较小;采购期间变更,不仅仅是修改项目的设计图纸,还需要重新进行采购材料、设备等。在施工期变更,除以上产生的费用以外,还需要支付返工等造成的损失费用。所以,设计变更必须坚持高度负责的态度,事先应周密调查、备有图文资料,按照审批权限逐级报请审批,以确保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5 加强对工程竣工期造价的控制
根据有关的法规、合同,严谨审核工程款项,核实单价是否与标的单价一样,审核施工项目是否有删减,审核项目竣工后决算的总金额,务求结算能否真实体现工程建设的造价。在项目竣工所需材料齐全、真实的情况下,项目造价的最后金额要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单位进行核查审计,并由其出具最后的审计证明和报告,双方书面签字确认,从而确保整个工程建设造价的公正、公平且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
总而言之,只有强化对工程建设每一个环节中造价的控制和审查,运用动态控制手段来发现建设项目管理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和漏洞,才能促进资金管理的不断完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目前应该充分的发挥出奖励和约束机制,发挥出他们的功能,并持续进行机制的创新和改革,改革现有的定额付款模式,形成按量计价系统,监理市场说了算的定价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新海.论市政工程造价常见问题与控制[J].东方企业文化.2010,(04).
[2]卢跃.浅析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途径与措施[J].民营科技.2012,(02).
[3]黄慧.浅谈市政工程建筑中的造价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5).
[关键词]工行;重点支行;资源配置;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153 — 02
一、工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可以说,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任何社会,人的需求作为一种欲望都是无止境的,而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资源确实有限的,因此,资源具有稀缺性。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由市场根据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规律,由市场机制通过自动调节对资源实现的配置,即市场通过实行自由竞争和社会实体的自由选择,由价值规律来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双方的资源分布,用市场进行优胜劣汰,从而自动地实现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简单而言,优化资源配置就是为了让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而做的一些合理配置。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质是能够带来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优化”,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科技、信息等资源的使用和安排的优化,也包括社会范围内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优化,经常所说的“劳动优化组合”,“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都是属于资源优化配置的范畴。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优化配置,经济效益会显著提高,经济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明显低下,经济发展会受到阻碍。
工行作为金融企业,其内部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机构资源、人力费用资源、营销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工行资源优化配置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降本增效的原则,结合分行所辖支行的不同贡献,将内部资源进行战略性、选择性和倾斜性向经营贡献度大的重点支行配置,实现工行经营效益最大化,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工行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工行内部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工行资源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工行经营利润最大化,是工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工行资源优化配置必须以保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必须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社会效益原则。工行属于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第三产业,在服务社会中追求自身的效益最大化,是其经营目标。社会效益原则是由工行和经济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体现的是社会、经济运行各要素之间的依存性特征,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结构特征。
2.绩效性原则。工行资源优化配置的业绩和效果最终体现在效益上,没有效益的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只能坐以待毙,在激烈竞争中落伍,被淘汰。因此,绩效性原则是工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是工行经营的根本因素,是工行经营动力机制的核心。
3.可持续发展原则。工行的资源优化配置既不能竭泽而渔,更不能寅吃卯粮,而应该树立长远经营意识,统筹兼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工行的发展战略所决定的必然选择。
4.系统性开发原则。工行的资源系统是各种资源要素以一定方式、一定组织结构组成的复合体,资金、人力、财务、信息资源等都是构成工行资源系统的基本要素。工行资源系统是多阶梯系统,它的多级阶梯结构决定了工行是复杂敏感的社会经济资源系统的功能,因此,资源优化配置时一定要注重系统性。
5.重点性原则。工行内部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在经营过程中,资源的配置已经形成比较成型的模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必须打破常规,
避免面面俱到作法,要根据各支行、各部门、各项目、各产品的不同发展特点,进行资源的重点性和倾斜性配置,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三、工行实行重点支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作用
1.推动支行内部应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支行作为市场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经营活动,在竞争的作用下,劳动生产率较高,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相反,劳动生产率较低,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获得较少的收入以至蚀本。工行实行支行资源优化配置,能够使作为市场主体的支行,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从自身利益出发,会主动地提高和采用先进的应用技术,改进经营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2.引导支行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工行实行支行资源优化配置,能够使支行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关键之处,发挥事半功倍作用,从而取得最佳效益。市场是支行的“生命”,关系到支行经营效益的好坏和支行的发展。所以,面向市场进行经营,是支行发展的内在要求。
3.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强综合竞争力。支行从事经营必然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迫使支行在经营中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激励支行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促使支行增强创新意识和锐意进取的活力。工行实行支行资源优化配置,能够使支行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开发新产品,推出新服务,竞争目标客户,进而增强综合竞争力。
四、工行对重点支行实行资源优化配置措施
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激励、约束和引导作用,着力优化支行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发展能力,从而促进经营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优化支行资源配置,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是经营中的最重要的资源,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坚持与金融资源、价值贡献相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导向,加大对业务发展快、人均效益高的重点支行人员投入力度。首先,有效开发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继续实施开放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系统和全局着手,通过调整激励机制等途径,积极推动员工从二线向一线、从后台向前台、从管理向营销岗位转移。其次,进一步完善支行人员配备,通过“增一线、控二线、减三线”和业务流程改造、运行管理改革、扁平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释放人力资源,将有创利能力、有创新激情的员工充实到一线从而确保全行的前台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再次,加强网点营销人员配置。以机构扁平化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支行劳动力的优化组合,通过双向选择,促进人员,特别在营销人员在一、二级支行之间的有序流动。将取得afp(金融理财师)资格的员工在支行辖内进行统一配置,进一步充实网点的营销力量,力促网点由交易型向营销型转变。最后,对于新增人员进行倾斜配置,将新增人员的80%以上投入到重点支行,从而保证重点支行新增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在数量增加的基础上优化结构,按照盘活人员存量、提高素质、激发活力的要求,提升支行整体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提升整体营销能力。
2.优化人力资源费用配置。完善薪酬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绩定效,将管理者和员工的收入与所在行、部门的经营成果更加直接紧密的挂起钩来,实现人力资源费用向一线倾斜、向营销人员倾斜,倾斜幅度可控制在5%至20%之间,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激励支行整体提升,突出业绩贡献,提高工资投入产出效率。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全辖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和经营效益的稳步提升。
3.优化财务资源配置。适应全行经营转型和提升竞争力的要求,在经营性费用和人力资源费用的分配上突出向效益、质量等关键指标和绩效进步的支行倾斜,对某些突出的重点项目或发展较好的支行优先予以考虑,通过提高激励费用与重点产品的挂钩力度引导支行的经营行为。同时,积极完善各支行经营绩效考评办法,增加同业占比、日均指标和业务增长速度等竞争力指标,引导支行以高于系统和同业平均增幅为各项业务发展的底线,将财务资源优先投入到符合政策导向和产出比最大化的业务中,争做市场的竞争强者。
4.优化机构资源配置。在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环境、营业网点效益、客户资源状况、周边市场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加
支行网点综合化改造力度,着力提升现有营业网点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推动业务发展。通过对低效网点撤并和迁址,对地理位置优越、客户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的网点改建和升级。机构资源向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渗透,适度增加渠道资源,机构布局进一步合理和优化。此外,对陈旧网点进行装修改造,加大人员和硬软件设施的配备,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优化营业环境,切实提高网点的综合竞争能力。
关键词:酒店员工关系管理;组织公平感;组织支持知觉;组织公民行为
一、引言
通过对国内外员工关系管理及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发现,员工关系管理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关系是怎样,很少有理论进行研究。酒店行业是劳动密集性企业,它更需要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正确引导,以使酒店服务质量的最大化。因此,有必要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二者之间的“暗箱”关系。
二、研究思路构建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以酒店员工为研究对象,分为员工关系管理与组织公民行为两部分,其中员工关系管理量表的设计来源于哥本哈根社会心理学问卷与酒店员工关系管理策略,组织公民行为量表设计来源于樊教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发的测量问卷。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44份,剔除无效信息,共收集到有效样本118份,回收率为73.7%,总体情况比较理想。运用SPSS16.0软件,分别对其信度检测,检测结果α系数均大于0.7,说明信度很好。
对员工关系管理量表进行KMO和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检验,得出KMO值为0.892,sig.=0.000(小于0.05),符合因子分析的条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直角转轴,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了3个因子,分别将其命名为员工关系保障因素、企业文化因素、人际关系因素。
对组织公民行为量表进行KMO和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检验,得到KMO值为0.787,处于可接受的范围,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sig.=0.000,亦完全符合因子分析的条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直角转轴,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抽取2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利于组织的公民行为与利于个体的公民行为。进而建立二者关系分析思路:
三、问卷结果分析
1、相关性分析结果
员工关系管理及员工关系保障、企业文化管理、人际关系管理分别、与组织公民行为及其两个维度之间显著正向高相关,具体数据分析结果见表1。
员工关系管理及员工关系保障、企业文化管理、人际关系管理分别与组织公平感及组织支持知觉显著正相关。特别是员工关系保障与企业文化管理和二者之间相关性很高,见表2。
表3数据分析结果亦显示组织公平感与组织支持知觉对利于个体、利于组织及总体的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
2、回归分析结果
运用多元回归进入法,员工关系管理均进入了组织公民行为总体及其两个维度的标准回归方程,且F值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回归效应显著。说明员工关系管理可以直接正向的促进组织公民行为产生。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来看,判定系数(R2)均大于0.3,说明在酒店背景下,员工关系管理是利于组织及组织公民行为总体产生的主要因素,而利于个体的公民行为,可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具有很高的解释量。
运用多元回归进入法(见表5)亦显示,在酒店的背景下,员工关系管理正向促进组织公平感及组织支持知觉产的产生。从拟合优度看,组织公平感与组织支持知觉调整后的判定系数均大于0.3,亦说明员工关系管理是组织公平感及组织支持知觉产生的主要因素,解释量分别达到77%和76%。
同样的方法分析可知,组织公平感、组织支持知觉直接正向促进对利于个体、利于组织及总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产生。且对利于组织的公民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总体具有很高的解释性(见表6、表7)。
Baron和Kenny(1986)曾指出,某一变量要作为中介变量(Mediator),必须对三个方程进行检验:(1)第一个方程检验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2)第二个方程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3)第三个方程检验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共同影响,当三个变量同时进入回归模型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显著性下降或者不再显著。根据这一标准,对组织公平感和组织支持知觉是否在员工关系管理与组织公民行行之间起中介作用进行回归检验。
根据前面的数据显示,在酒店背景下,员工关系管理与组织支持知觉存在正向高相关关系,员工关系管理与利于个体、利于组织、和总体的组织公民行为正向高相关,符合前两个标准。但表8数据显示,当员工关系管理与组织公平感和员工关系管理与组织支持知觉作为自变量,组织公民行为作为因变量时,员工关系管理对组织公民行为及其两个维度的回归效应仍显著且并没有显著下降,不符合中介变量的第三个条件。
同样的方法对组织支持知觉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表9数据显示,员工关系管理对组织公民行为总体和利于组织的公民行为的回归效应仍显著,对利于个体的公民行为是Sig.=0.008
四、研究结论
此次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1)酒店员工关系管理直接正向影响利于个体、利于组织及总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产生。
2)酒店员工关系管理直接正向促进酒店员工组织公平感和组织支持知觉产生。
3)如果酒店员工对组织的支持感和支持知觉较高,极有可能会做出利于个体、利于组织或总体的组织公民行为。
4)酒店员工的公平感和支持知觉不能在员工关系管理及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5)员工关系管理、组织支持知觉、组织公平感是酒店员工产生利于组织及总体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员工关系管理是酒店对员工的承诺,这一承诺的高低,是决定员工是否产生较多利于组织的公民行为的主要考量。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分院)
参考文献:
[1]Konovsky M,Folger R.Predicting behavior:Combining intention with investment [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8.
[2]孟太生,刘璞,井润田.基于组织公平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公民权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7,28(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财务风险控制;关键点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对于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基建财务管理控制意识淡薄
(1)领导层缺乏财务管理控制意识,不能发挥良好的引导和宣传作用,也没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2)部分单位虽然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工作,但配备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存在财政资金被随意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
2.基建财务管理不科学
(1)财务人员配置不科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配备基建财务人员时,对于不相容岗位未进行有效分离,如:执行与审核、执行与记录、记录与保管都是同一人,不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失误与舞弊行为。(2)财务核算不规范。部分单位不按规定进行账务设置和账务管理,各个基建项目核算的独立性也较弱。
3.基建财务监督力度不强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工程建设时,财务人员未充分参与工程建设组织及管理的相关过程,未及时对基本建设活动中采购的材料、设备、存货等各项财产物资进行记录,以至于设备器具被侵占、挪用。此外,财务人员不了解基建工程的立项审批、工程预(概)算、招投标及施工合同等相关内容,不能及时、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以致于基本建设活动中发生不必要的财务损失与风险。
4.缺乏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意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资金争取和项目建设,不熟悉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经验,往往认为项目竣工就表示整个基本建设工作就结束了,而忽视了工程的财务决算工作,导致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未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不能及时汇总反映建设成果,造成潜在资产流失。
三、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存在的风险分析
1.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突出
就目前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不重视基建财务风险控制,以致财务核算不规范,已经影响到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单位的账务设置混乱,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基建专账核算不清晰,基建经济业务未并入行政事业单位大账统一核算,不能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账证不符、账账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
2.固定资产购置和管理流于形式
部分工程存在不按规定招投标就进行发包施工的现象,导致建设费用过高,成本控制不合理,甚至暗箱交易,虚报固定资产,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往往变为无用的报告。有些单位将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当作费用列支,对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未逐一进行归集,也未按照规定将固定资产登记入账,存在资产不清现象。此外,由于没有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和资产账实核查,资产账面记录不能准确反映其实际拥有量。
3.备用金管理混乱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其内部设立了多种备用金,但对这些备用金的管理却较混乱,甚至发生备用金流失现象。主要原因如下:(1)财务部门在主观上缺乏责任感,不定期与借款人进行沟通,对应该收回的备用金不进行催收,对借出的备用金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对核销凭证不进行检查,在观念上将备用金作为已支出部分,甚至在催交备用金时用各种各样的票据填数。(2)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人员调动或解聘时,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往往没有协同工作,导致备用金无法收回。
4.基建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对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基本建设活动是不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财务人员不能熟练地运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开设专账核算时,在日常的业务记录、账簿登记、财务报表中常有失误现象。加之缺乏基本建设相关知识,不了解基本建设活动规律,因此无法进行财务预测、分析,以及帮助管理者制定更长远的计划,指导和控制当前的建设活动。
四、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关键点
1.规范基建财务会计核算
(1)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及基建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基建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操作流程,明确财务管理人员各自的操作权限,在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方面均实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形成制单、审核、二次审核等相互制衡、多级管理的模式。(2)重视基建会计人员的配备。选择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懂得政策、熟悉管理的财务人员担任基建会计工作,在财务人员任用方面重视其执业操守风险。(3)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等,进行账簿设置与会计核算,准确真实地反映项目资金来源与支出情况。并在工程竣工时,组织专门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编制竣工财务决算,以便及时汇总项目建设成果,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完成固定资产的交付使用。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要严肃财经纪律,实事求是地进行,做到编报及时,数字准确,内容完整,为上级主管部门和单位决策者提供准确的、真实的会计信息,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2.基建财务人员参与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增强财务监督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财务人员应充分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详细了解项目申报、概预算审查、项目招投标活动、合同签订等工作情况,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与监督作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计划和调度,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防止资金闲置和浪费,降低建设成本;财务人员要深入了解工程建设进度,严格按合同约定比例和工程实际完成情况审核进度款,从财务的角度发现问题,增强监督;财务部门要坚持预留工程结算审计风险金和预留工程质量保修金,降低财务结算风险。
3.规范工程价款结算
通常情况下,工程的结算价款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较大,直接影响基建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设单位必须对工程施工合同进行审查,特别是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及竣工结算价条款的合理性、合规性。在履约过程中,基建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合同约定,审核和支付工程款项。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要规范工程结算价的审核,自觉接受审计和财政部门的监督,坚持按审计部门或财政部门核定的工程结算价与承包单位办理价款结算。
4.防范技术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应增强计算机安全控制体系的建设,落实会计部门与技术部门职责分离的对策。在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会计工作时,应明确员工各自的操作权限,增强对数据录入与复核的控制力度。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避免无关人员接触会计系统,在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工作中,也需要落实严格的职责分离措施。
5.加强会计信息披露
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披露会计信息,揭示其在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活动,便于社会大众全面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和会计工作形成监督压力,促使财务人员重视会计风险,从而真正落实会计风险的防范与管控。
6.重视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1)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财务人员要尽心做好本职工作,诚实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不伪造账目,清正廉洁,坚持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财务人员还要树立参与管理的意识,全面了解本单位基本建设活动,协助领导决策,当好领导的参谋。(2)加强财务人员的岗前、岗中培训,组织对新制度、新法规的传达与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与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活动顺利、有序进行,必须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视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实现有效的调整与管控,为日后行政事业单位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卢珊.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影响研究[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0,(12):122-122.
[2]杜福芝.财务管理和财政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影响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6,(03):112-113.
[3]陈秋莲.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支出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J].经济生活文摘月刊,2013,(01):134.
【关键词】行政事业;管理体制;建议
财务管理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力度的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财会业务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报表等造假现象屡禁不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健全管理机制,规范财务经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纯洁经济发展环境。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和形成原因谈一些认识,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相对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项资金管理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2、往来款项的管理混乱。据调查,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4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3、忽略年终清理结算。有的单位在年终结账时,不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冲,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
(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一是会计核算不规范,账目设置较随意,账务处理不严谨,财务手续不健全。如:一些单位不按规定设立,或只设总账,明细账则不设或随意设,使得资产明细不清,债权债务不清;许多经济事项无合同、协议,仅凭发票报销,无原始清单等。二是流程控制体系很不完善,没有明确的审批控制业务流程。
(三)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存在隐患
有些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单位对出纳监督不够,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货币资金使用审批程序不全;大额开支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资金使用计划性不强,费用开支不透明。资金使用随意,未制定计划、消耗定额等,有多少用多少,甚至超支,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四)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
二、建立高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一是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等。二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内控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统一会计工作流程,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特点,制定符合《会计法》有关规定的工作流程,统一财务经办程序,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准确、真实、完整,应做到:(1)单位内部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财物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建立健全账簿记录,做好会计基础数据的建档立制工作。(2)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于年终结账前,对单位的各种暂存、暂付、借入、借出的往来款项,需严格按照“严格控制、及时清理”的原则,分类清理。同时,将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3)对原始票据报销传递程序的管理。
(三)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增强财务经办能力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一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严格执行考试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二是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对支出进行动态监督。三是大力推行单位财务公开制度,强化财务公开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的监督作用,切实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四)加大监管力度
要建立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经常性监控与专项检查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单位要强化民主理财意识,定期公布单位的财务情况,接受单位职工的监督。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常性监控与专项检查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和审计时,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和依据,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财政业务主管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试、考核,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要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的单位,依照财政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严进行处罚。 【参考文献】
1、余海英、《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理性思考》,《北方经济》2006年第24期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2010年8月试点工作部署以来,有试点任务的8个市、县党委、政府和编委抢抓机遇,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在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统筹相关配套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激发了试点镇发展的内生动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赋予试点镇相应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县级政府共下放8个试点镇具体管理权限554项,使其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二是着力调整县镇财政分配关系。实行财政主体超收激励机制,省市县三级财政均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用于支持试点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去年大王、马桥、沙河、羊口镇公共预算收入均同比增加1亿元以上,其他试点镇财力保障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三是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得到加强。改进管理考核方式,内部运行机制更加顺畅。四是镇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8个试点镇镇域生产总值实现656.43亿元,同比增长13.3%;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3.03亿元,同比增长59.68%;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1.28万元,同比增长16.09%;城镇化率平均达到61.8%。教育、卫生和民生保障等公共服务更加完善,试点镇对资金、人才、项目的吸纳能力和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总的来看,通过试点,8个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变化很大,成效明显。但客观地讲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地方推进试点的力度不够大,有些改革政策落实不到位,特别是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缺少亮点和突破等,需要在深化试点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措施,加以改进。做好下一步试点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于试点目标任务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经济发达镇与传统农业乡镇相比,在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产业结构、地域面积和人口规模等方面已超出传统农业乡镇范畴,具备了小城市的雏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现行管理体制机制已难以满足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目标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以扩权强镇为核心,通过综合施策,不断增强试点镇政府统筹发展的能力,推动试点镇加快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经济发展、城镇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城镇化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指标增幅明显高于全省200个示范镇平均水平,发展质量、规模、效益等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示范镇前列,跨入全国强镇行列。二是先行先试,立足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解试点镇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障碍,努力构建与试点镇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路子、取得经验。从前期试点情况看,各地从不同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总的来说,思想还比较保守,创新的力度还不大,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既然是搞试点,就要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步子可以迈得再大一点,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只要是有利于试点镇发展的,都可以大胆的尝试,力争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关系,围绕发展抓改革,抓好改革促发展。检验试点成效,不仅要看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还要看体制机制创新的广度与深度。各地要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气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试点达到预期目的,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血清;差异蛋白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486-04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NMJ)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MG的治疗多采用西药对症处理,如胆碱酯酶抑制剂、激素、血浆交换等等,尚缺乏有效根治手段。本研究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为模型,采用双向电泳一质谱(Two dimensional gd dectrophorcsiS-mass spectrometry,2DE-MS)技术来分离和鉴定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的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研究MG发病机制及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手段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EAMG模型的制备与标本采集 雄性Lewis大鼠96只,SPF级,体重(170±10)g,由中科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分为造模组、正常组、佐剂组。其中造模组80只,正常组和佐剂组各8只。造模组每只给予80μg乙酰胆碱受体(AchB)分两次免疫,造模按Lennon氏方法进行,正常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佐剂组予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处理。4周后造模组大鼠knnon氏2分7只。Lennon氏1.5分4只,Lennon氏1分35只,knnon氏O分34只,成模率为57.5%。随机抽取Lennon氏评分1分大鼠8只作为模-型组。取血清,-70℃冰箱冷冻保存备用。
1.1.2主要试剂 固相pH梯度干胶条IPG strip(Artier-sham公司,非线性pH3~10,13cm)。CHAPS,二硫苏糖醇(DTT),尿素,硫脲,碘乙酰胺(IAA),丙烯酰胺(acry]am-ide)、甲双丙烯酰胺(N,N’-methylenebi sacrylamide),四甲基乙二胺(TEMED),过硫酸铵,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甘氨酸(glycine)、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均购自Bio-Bad公司。琼脂糖购自华美生物公司。其他试剂均使用国产分析纯试剂。所有溶液均用MilliQ水配制。
1.1.3主要仪器 高速冷冻离心机(eppendorf,德国)、Ettanu IPGphor(Amershara Biosciences),分光光度仪(P-2000,Hitachi公司),电泳仪(SE-600全套电泳设备,Amer-sham公司),纯水装置(Millpore公司),光密度扫描仪(GS-710,Bio-Rad公司),冷却水循环系统(Cole-Panner公司),Bruker-DahonicsAutoFlexTOF-TOF LIFTMass Spec-trometer(美国Bruker-Daltonics公司),LCQ Deea XP plus(ermo Finnigan,美国)。
1.2方法
1.2.1血清总蛋白质的提取与定量 血清-70%反复冻融4次,用特种试剂去除Igc等高丰度蛋白。采用Agilent5K超滤管进行浓缩除盐,冻干回收样品,-70保存备用。用裂解液(9M Urea,4%CHAPS,65raM DTT,cocktail酶抑制剂)进行复溶,并采用Bradford法进行蛋白质定量。
1.2.2等电聚焦将-2.0℃保存的IPG胶条,于室温下平衡10min,以70μg上样量于每份样品中加入上样缓冲液(8M Urea,2%CHAPS,18mM DTr,0.5%IPG Buffer,Bromo-phenol blue trace),总体积250μL,沿IPG聚焦盘中槽边缘自左向右线性加入,胶面向下轻放人泡胀槽中,加入矿物油覆盖。程序设置如下:重泡涨12h;500V-1h;1000V-1h;8000V-6h。恒温20℃,电流上限为70mA。等电聚焦后IPG胶条分别于平衡液1(50mM Tris-HClpH6.8,6MUre-a,30%Glycerol,2%SDS,10%DTF,trace bromophenol blue)、平衡液2(50mM Tris-HCl pH6.8,6M Urea,30%Glycerol,2%SDS,40%IAA,trace bromophenol blue)中平衡15min。
1.2.3SDS-PAGE垂直电泳采用12.5%的均匀SDS聚丙烯酰胺凝[water31.78mL,Arc/bis(30%T,2.67%c)41.67mL,1.5MTris-HCI,pH8.8 25mL,10%SDS 1.0mL,10%ammonium persulfate 5001zL,TEMED 50μL,Total Volume100mL]。20mA电泳15min,然后40mA电泳至溴酚蓝离胶下褶0.5cm。
1.2.4凝胶银染 电泳结束后,立即予以硝酸银染色,通过固定、敏化、银染、显色、终止等步骤,直至背景清晰。
1.2.5图像分析 每个样品常规进行3次二维电泳,通过光密度扫描仪对二维电泳凝胶扫描,Imagemaster软件对凝胶进行强度校正、点检测、背景消减、均一化、匹配、建立平均凝胶分析等。蛋白质点的相对强度百分比用来进行组间比较,升高或降低150%者被定为差异点。
1.2.6MALDI-TOF-TOF串联质谱分析 用手术刀片切下胶上目标条带,进行切胶、胶上酶解(Trypsin,20h),抽提酶解肽段,Zip Tip脱盐后点样,行MALDI-TOF-TOF/MS分析(飞行管长2.7m,加速电压20kV,反射电压23kV)。将第1级质谱得到的肽片段质量指纹图谱、肽质量指纹图谱与第2级质谱得到的肽序列信息一起用来检索蛋白质数据库,找出匹配的蛋白质。
1.2.7数据库检索 将质谱鉴定所得的肽质量指纹谱(pepfide mass fingerprInting,PMF)数据于BIOWORKS(Ther-
mo Finnigan,San Jose,CA)软件搜索相应的库。搜索参数设置如下: Database:NCBInr 20061221(4318227 sequences;1487489705 residues) Taxonomy:Rattus(40099 sequences) Type of search:MS/MSIon Search Enzyme:Trypsin
Fixed modifications:Carbamidomethyl(C)
Mass values:Monoisotopic
Protein Mass:Unrestricted
PeptideMass Tolerance:100 ppm
Fragment Mass Tolerance:±0.8 Da
Peptide Charge State:1+
Max Missed Cleavages:1
2.实验结果
2.1蛋白浓度及2-DE结果
Bradford法定量血清蛋白浓度:正常组24.85pμg/μL;模型组22.80μg/μL。经2-DE技术及银染色后,得到了两组血清的双向凝胶电泳图,并于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实验3次。在正常组双向电泳图谱上可观察到702个蛋白点,蛋白点主要位于分子质量(25~70)×10Da,等电点PI(4~7)处;而模型组可见到678个蛋白点,蛋白点主要位于分子质量(20-70)×10Da,等电点PI(4-8)处(图1、图2)。
2.2差异蛋白质点的鉴定
选择明显的9个差异蛋白点,经切割、胰酶降解、肽提取后,用MALDI-TOF-TOF串联质谱检测,9个点中获得了9张肽质量指纹图谱(PMF)。将查询到的结果再结合双向电泳相应点的表观等电点、分子质量、匹配片段的多少等进行综合分析。在数据库中匹配到符合结果要求的已知蛋白质有5种。相应的蛋白质点有α1-巨球蛋白、C-反应蛋白、补体C,a等(图3,表1)。
3.讨论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T淋巴细胞依赖所引起的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室检测中,仅85%左右的MG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Aeh/Rab。除Achlhb外,MG患者血清中还发现了多种非AehRab蛋白,因此MG是多种机制参与发病的复杂性疾病。近期相关研究表明,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其他抗体、抗原特异性T细胞、细胞因子、遗传因素等在MG发病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依托双向电泳一质谱技术,力求从免疫蛋白角度,进一步探求MG发病机理。初步鉴定的蛋白质点中,在数据库中匹配到符合结果要求的已知蛋白质有5种。其中4种在重症肌无力大鼠血清图谱中表达下调(包括样品1097、1136、1160、1238、1412、1359),1种表达上调(包括样品1580、1609、1639)。具体而言,重症肌无力大鼠α1-巨-球蛋白、C-反应蛋白、补体C4α、维生素D结合蛋白前体肽原均明显低于正常组,这些蛋白/肽大都与机体免疫应答、信息调控等相关。
α巨球蛋白(a-macrogloblin,αMs)家族是一类与免疫相关的蛋白,在防止病原体入侵,诱导机体相应抗体产生,活化溶酶体吞噬杀灭病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为aMs家族的大部分成员与补体因子C3、C4都含有β-色氨酸-γ-谷氨酰胺的分子内硫酯键,因而二者可能有许多相似的生理功能。目前对于α1-巨球蛋白的功能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Lee PG等认为α1-巨球蛋白的作用可能与提高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活性有关,而对于α1Ms与MG疾病相关性的理论研究国际上尚处于空白。
补体C4(complement component4)由α、β、γ印条多肽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其在机体感染性疾病及应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防御功能。而机体Q缺乏或不足则又和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活化的C1s作用于C4,产生两个片段:大分子片段C4b,小分子片段C4a。C4a被称为过敏毒素,它们作为配体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介质,从而增强血管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在重症肌无力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着过敏毒素C4a释放过少,血管活性物质不足,而致机体平滑肌收缩功能减弱,出现周身性肌无力的病理过程呢?目前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论证。
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是肝脏实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其生物学效应不仅受本身的表达调控、分子构型和化学修饰的影响,还受其前体肽原(prepro-peptidc)的不同肽段彼此间的修饰和调控。DBP在血清中含量丰富,具有多项生理功能。它不仅结合维生素D,增强补体系统相关因子的表达,对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具有趋化性,并且激活巨噬细胞,还能与肌动蛋白结合,与机体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Kurylowicz A等还认为DBP基因多形性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Groves’s病,但与MG相关与否未见相关报道。
C-反应蛋白(CRP)是组织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的反应产物。无论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心肌梗死、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因素都可导致组织损伤,在组织损伤的急性期,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显著增加,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相蛋白,其中CRP是最显著的一种。在本实验中笔者发现模型组血清CRP表达强度较正常组明显下调,差异倍数>1.5倍;同样在前期的脾脏差异蛋白质谱鉴定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类似的情况:急性相蛋白―热休克蛋白60(HSP60)在模型组中表达下调。目前的研究认为该类蛋白只有在疾病的恢复期,表达水平才会相较于急性期缓慢下降,而且过程较长,3-4周,甚至更长。而在疾病谱中该类蛋白低水平表达相当罕见,目前尚无法用相关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免疫球蛋白由2条相同的长链称重链(H链),2条相同的短链称轻链(L链),4条多肽链通过二硫键连接,形成一个“Y”形结构,称为Ig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单位。每类Ig的轻链均分别有k链和λ链,故可将Ig分为K型和λ型。免疫球蛋白重链N端1/4或1/5,轻链N端1/2,其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多变,称为可变区(V区)。
关键词 红楼梦 管理案例 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Case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Grass-roots Administration" Teaching
LIU Wei
(Kunming Command School of Fire Brigade, Kunming, Yunnan 650208)
Abstract In teaching, flexible combination of relevant examples, the fire brigade primary administrative class in monotonous content interesting, boring content entertaining,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in learning the administrative, to rais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training students the right study habits and thinking habits play a good role. In the 13th chapter of "Dream of Red Mansions", "Wang Associate Ningguo" and the fifty-sixth chapter: "Min Tan Chun disadvantages in addition to long standing malpractice" two chapters contains the content of management, In "Grass-roots Administration" teaching, reference and analysis of Wang Xifeng and Jia Tanchun's management mode in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to learning management knowledge.
Key words Dream of Red Mansions; management case; administration
0 引言
“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作为一门消防部队院校设置的部队管理专业课,主要阐述的是消防部队管理最前沿理论成果,其内容包括管理的指导方针、原则、原理、方法、管理的艺术等各个方面,具有创造性、操作性强的特性。这种特性决定了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在教学中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发散性思维和提高综合能力。
1 要选择较强综合性的例子
所选案例最好能包含多个知识点,以体现出基层消防部队行政管理相关原理的内在联系性,这样可以提高学员从不同视角来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和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就是一个具有较强综合性的案例,既可以说明“能级管理”这一知识点。在课堂上应根据不同知识点的需要有所侧重,在用于前一知识点时应侧重以管理的层次,让学员生明白决策权的问题;在用于后一知识点时应侧重最佳的管理是集体民主管理。
贾珍儿媳秦可卿死后,请王熙凤帮助料理丧事。王熙凤在通过调查充分了解情况,表现了一定的管理才能。王熙凤到了宁府明察秋毫、洞若观火,并找到问题的实质,就针对宁府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整顿。通过严厉的手段,使宁府在一夜之间就清除了偷安窃取、紊乱无绪等弊端,人人兢兢业业,不敢偷安,面貌为之一新。这里贾珍是领导者,王熙风是执行者,并且有根据贾珍所交给的任务进行再决策的权力;贾珍只与王熙凤发生关系,而不直接插手其管理奴仆的事项。奴仆也只服从王熙风的指挥,而不需要去听贾珍的安排。下人则是按照王熙凤的意图行事的再执行者。作为最高决策人即目标决策人与管理决策人之间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有一个目标,要相信下级,使管理决策者有职有权,可以独立行事。
2 要选择客观真实的案例
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理论是消防部队在实践中的总结与创新,实践性是其最突出、最显著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案例教学中所选案例要具有客观真实性。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小说的内容来源于生活,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和更具有代表性,它能够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3 要选择富有启发性的案例
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启发并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富有启发性的案例这就意味着教师应根据“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取典型案例。例如在“行政管理的方法”授课中应用第十三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王熙凤管理宁国府的案例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宁国府管理混乱的原因以及王熙凤铁腕治乱的重要作用。
在协理宁国府期间,王熙凤的“管理权威”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她的管理才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宁国府内管理的混乱并非一日,要想根治管理混乱,就必须找到管理混乱的根本原因,找到混乱的“源头”。王熙凤是个颇有心计、富有管理头脑、作风干练、非常精明的人,她一到宁国府后,并没有立刻发号施令,而是通过仔细调查研究,找到了宁国府管理混乱的原因,然后决定对症下药,解决府内人浮于事,职责不明等管理混乱的问题。王熙凤通过现场的仔细观察,对宁国府做了一次家族诊断,并就内部管理措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她极其尖锐地提出,宁国府存有“五大问题”:“ 第一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管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第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诿;第三件,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这里面涵盖着管理学中具体的内容:第一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宁国府没有形成能者上而庸者下的良好的用人文化氛围。在用人机制上存在问题,第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诿,说明宁国府组人员分工不明确,岗位职责不清,组织机构有问题;第三件是人口混杂,说明宁国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是人力资源管理出了问题;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说明宁国府薪酬管理有问题;第五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说明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出现失控、物资领用管理混乱。
4 要选择有目的性的案例
这种目的性主要体现在案例的选定应以“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为目标,既要能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助于加深学员对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理论相关基础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对第六章“基层行政管理的艺术”时进行授课时,就将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及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作为分析案例。这两个章回中,通过描写王熙凤养病期间,颇有政治家风度的贾府三小姐探春、皇商小姐薛宝钗和大少奶奶李纨协同管理荣国府日常事务,折射出管理的艺术性。王熙凤病了需要静养,王夫人委托探、钗、纨共同管理荣国府中一应事务。三人受命于忙乱之中,勇敢地挑起了重担,把贾府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她们的管理体现了业精于勤,不辱使命。秉公办事,无私无畏。善于发现问题,堵塞管理漏洞等特点。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对于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教学这样尚处于摸索阶段的课程,必须总结经验,反复评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消防部队基层行政管理课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案例教学的运用所体现的是教师的创新的教学实践。如果应用得当,将会激发学员的学习管理知识的兴趣,强化学员对管理知识的学习,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员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当前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1.资源分散,形成块块式审计。原来的预算执行审计没有打破行业分工界限,各个业务处的工作相对独立、处室之间的信息相对封闭,形成了块块式审计。对审计人员而言,长期从事块块式的审计工作,很容易导致查出问题的流失或减弱发现问题的敏感度。长期从事同一类型的审计任务,与相对稳定的被审计单位打交道,容易产生工作疲劳,降低审计热情,一些审计出来的问题也因为长期的交往接触而不自觉流失。同时,会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认识,影响到工作创新。
2.审计力量不足。现阶段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涉及财政部门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地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审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及政府临时交办的检查事项,内容广泛,任务繁重。受机关人员编制的限制,审计部门的审计力量相对薄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本是全体动员保证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完成。
3.难出审计精品。主要体现在审计业务部门之间相对封闭,审计项目安排与审计成果互不沟通,客观形成了部门之间的“壁垒”,阻碍着审计工作总体水平的提高。由于同一单位不同审计项目而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彼此孤立的,查处同一单位的诸多问题被反映在两个或多个审计报告之中,审计结果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很难打造出高质量的审计精品。
二、建立以预算执行审计为核心,以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为重点的立体化审计模式
这个模式的基本操作思路是:将预算执行审计内容贯穿到专项资金审计中去,将专项资金审计的成果归集到预算执行审计这条主线上来,使整体审计思路更加清晰和准确。即:根据预算具有整体性特点,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时,可以把财政、行政事业、社会保障、投资和农业环保等专业审计结合起来,审计内容涉及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从源头上把握财政资金的总体情况和财政政策的制定情况,重点关注那些事关全局、社会敏感度高、资金最大的部门、单位、项目和资金。例如:今年政府关注社保、水利等几项专项资金的使用及效果、年初安排审计项目时除省财政厅以外,还应重点安排对水利、民政等几个厅局的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时财政厅审计组把握财政资金的总体情况和财政政策的制定情况,掌握社保资金、水利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总额以及分配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民政厅组和水利厅组等,水利、民政厅等组沿着专项资金使用流向和监管方式一直延伸审计到具体的使用部门,检查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效果如何。整个预算执行审计以财政厅审计组为核心,其他审计组以专项资金为重点,在审计过程中做到信息及时沟通、及时反馈。
三、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的立体审计模式,有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水平
1.整合审计资源。《审计署2008年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整合资源,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预算执行审计结合专项资金审计,是根据审计项目安排审计人员,可以打破传统的以业务职能部门划分的部门“壁垒”,避免以前同一单位接受多个审计组的重复劳动,也可以做到审计人员对未来项目审计的不确定性,使项目和人员达到较好的配置。
关键词:课程群;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公共部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22-02
一、公共部门管理类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行教学计划中知识点重复现象严重
行政管理的本科教学中,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大量存在。在本校授课过程中,囿于教师学科背景和课程安排,这种重复现象尤为突出。《行政学概论》、《公共管理学》从教学内容和等多个方面都是雷同的,很多学校都只是开设一门课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校的教学计划中则是将这两门课程分别开设,并在相邻的两个学期由不同的教师授课。《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与《地方政府学》这两门课程所授知识点重合之处颇多,考虑到本科教学的特点,无法就某一特定现象做精准而深入的研究,故在重复讲解过程中,学生们听到的是不同教材中对于行政区划、地方自治的复述,是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对于此知识点的赘述。而事实上,对于本科生而言,更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涉猎是其大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公共管理学学科特性使然,也与本校教学计划设计有一定的关系。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特性使然没有建立起公共知识平台,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共通之处,导致学科特色不突出。目前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基本上处于袋状结构,没有形成核心理论基础,主要靠公共管理这一外壳维系,学科整合的任务尤为繁重。从上海海洋大学的个性表现来看,本专业的教师以前大多是从事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哲学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安排中,除了要考虑学生的专业需要外,还要兼顾教师的学术背景。
(二)实践教学环节阙如
课程安排中没能体现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的特点。公共管理知识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偏重。行政管理专业需要新的突破,对于没有管理经验的学生来说需要更多的接触实践的机会,而目前的状况是,大学授课仍然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上海海洋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授课也没有例外。大批量的教师都是从大学走向大学,没有实践经验,更鲜有政府部门就业经历,授课思路较为老套,照本宣科居多,缺乏为学生的求职就业输送知识和经验的能力。虽然教学计划安排中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是毕业实习,但这种就业前的演练无法替代专业学习中实践课程的传授,毕竟后者是有针对性的、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积累。学生的就业准备如果始于大三,这已经明显滞后了。行政管理的专业属性以及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就业实际,多为学生开辟实践教学内容。
二、公共部门管理类课程群建设的现实性
(一)课程群建设的经验积累
课程群是近期我国高等教育大力提倡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它具有综合性强、整体性高的优点,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水平。上海海洋大学也已经开启课程群建设,并由教务处投入经费支持各个学院不断探索和实践。理论基础的夯实和学校政策的支持有利于公共部门管理类课程群工作的开展。
(二)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
我校从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并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长期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相关经验。本项目群的7门课程中,1项是校级精品课程,1项是校级重点课程,都是本项目成员多年来承担的主干课程。近五年来,项目组成员对教学工作不断钻研,先后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每年都有教学相关成果发表,累计已达7项。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也完全有能力完成此课程群的任务。
三、公共部门管理类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梳理课程体系
课程群建设是一个将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过程,在内容上具有密切相关、相承、渗透、互补性,能够较好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水平。课程群教学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思维为主线,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公共部门管理类课程群建设旨在构建以政府组织为行为主体,梳理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衔接,研讨教学方法的创新、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管理的改进,修改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教学具体方案。公共部门管理类课程群建设以组织结构为主线进行梳理,整合与之密切相关的7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形成整体系列课程。公共部门管理是以政府组织为主体,以优质、高效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政策过程。在这一管理过程中,政府组织是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公共管理学》和《公共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过程中,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该门课程从行政权力、行政组织、行政领导等各个方面诠释了行政管理。以课程群建设中的7门课程中都要囊括的一个知识点,组织结构为例,行政组织是开展行政活动的基础,《公共管理学》中对于行政组织的讲解侧重于行政组织特性的阐释。
(二)整合课程内容
如果在课程群建设中,每门课程只是在各自内部小修小补,则不可能呈现课程群建设的整体效应,原先隔离、重复甚至矛盾的内容不会改变,庞大而繁琐的框架也将照旧,无法实现课程间的协调和系统化。因此,课程群建设应以单门课程的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建设为基础,将重心放在课程之间内容的整合上。
单门课程传授中的知识点重复现象饱受诟病,课程群建设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课程内容,优化知识体系。以公共危机管理这一特定的知识点为例,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关涉到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以及本课程群建设中其他课程的共同知识点。在这个社会热点问题的讲解中,传统的授课思路每门课程各行其是,依据教师选取的教材不同进行讲解。课程群建设引入以后,则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由《公共管理学》教师负责传统政府职能和政府能力等内容,再由《公共经济学》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属性予以细化,在这两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既可以从理论层面抽象出现代政府能力的知识,也可以结合公共危机等热点事件来具体阐释政府能力的加强,《非营利组织管理》的讲授中则可以就非盈利组织的特性和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优势等展开,最好能结合新近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做热点解读。而在整个危机的周期中,都不可避免地牵涉到政府的政策,《公共政策学》中从政策问题的界定、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执行、政策方案的评估亦可将危机处置作为案例分析,城市公共危机的发生频率较高,在《城市管理学》中对于如何应对“城市病”,增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同样不能忽视,危机管理中社区组织无法独善其身,《社区管理学》的讲解既可以将公共危机作为现象解读,更可以把我国社区组织的行政化色彩予以延伸。以上所有关于理论建构和模型分析都要运用到管理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技术支撑。《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涉及到的电子政务等操作方法和技术流程将公共危机管理的治理措施和行为主体
课程群的建设,能够有机结合以上专业课程,使其内容互相衔接渗透,在知识结构上构成一个整体系列,从而构建一个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高水平本科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建设。
(三)加强教师沟通
沟通中的两个70%问题是管理学和领导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育教学中沟通不力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育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发展,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高校工作的特殊性,即使是同一个院系的教师,大家很少见面,彼此缺乏交流和沟通,更不要提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构思的共同讨论。
如要高质量地完成课程群的建设,就需要加强课程群群内、群际教师的沟通,形成一个好的教学团队。该教师群体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以组织结构这个授课内容为例,在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讲解时,就可以采纳这样的思路:基于学生们前期所学的《组织行为学》中关于组织理论的一般认识和组织结构的初步了解,从共性的角度认知组织,《公共管理学》授课教师可以将行政组织的个性则在此得以淋漓精致地体现。《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技术层面)在定性认识之后,教会学生们做定量分析,从而对政策现象做深入的解读和更有说服力的解释。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组应坚持每2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并依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学院课程群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计划,制定本课程群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每学期初还应制定本课程组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及时写好课程组工作总结。
参考文献:
[1]刘太刚.需求溢出理论与公共管理学基础理论的构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3).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可视化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257-04
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引用,依赖于多媒体设备的可视化教学已经越来越普遍。有教师戏称,为了降低学生的“低头率”,连数学课都要通过呈现视频来提高课堂趣味性。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过程(即以政府核心的部门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的亲社会性让它与日常的时政、新闻、资讯密不可分,这也就意味着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信息采集,特别是可视化材料的采集相当便捷甚至寻常。因此,本文以可视化教学的定义阐释及特点分析为基础,重点思考并梳理公共管理课程可视化教学的实际应用及效果,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化解方法与路径。
一、可视化教学的定义及特点
可视化教学简言之是将知识通过可视化的形式传授出来,它能有效解决隐形知识难以传播的问题,其实质是将知识通过显性化的图解手段表示出来,形成能够作用于人感官的知识外在表现形式,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可视化教学作为一种有益的教学工具,一种教学信息呈现的可行方式,一种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能更广泛地加以利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可视化教学拥有直观化与形象化、具体化与多元化等特点。首先,由于其直观、形象和可视化的特点,使得它的应用更适合于善于形象思维、敢于创新的现代90后大学生。其次,应用视觉表征手段及图解手段等建构和传达复杂知识,相比传统文字等静态、单一信息,知识传播更加直接,信息传播及认知更加生动;再次,可视化教学不仅传递事实性知识,还可以用来传递思维、经验、态度、价值观、期望、意见及预测等隐性知识,因此在短时间内能够通过视讯材料传递更深刻、更具体、更多样化的声音与信息。总的来说,可视化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学信息的形象化呈现和传递,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的重构;不仅可以快速传播显性知识,还可以将隐性知识进行适当的转化与传递;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创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公共管理学”可视化教学的实际应用
综合笔者所在教学课程组的日常教学实践及相关经验总结与交流,笔者将公共管理学课程的可视化教学手段分成了四种方法:知识呈现、内涵挖掘、案例导入及知识拓展,并且就不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并且分析综述了依赖的资源及技术手段,以及各种方法的实际效用。
1.知识呈现。知识呈现法主要是指将有关公共管理学的知识通过图、表等形式直观地传达出来。特别是针对公共管理学某一板块内容的理论溯源及价值变迁等历史变迁,可以采用此方法。比如:西方公共行政发展阶段及核心价值的时间序列轴;要素框架及关系网络的逻辑结构图,比如:公共管理要素结构图;内容比较图,比如传统公共管理与新公共管理的范式比较等等。电脑绘图工具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学理知识可以通过PhotoShop及Coreldraw等绘图软件以及办公软件中SmartArt等工具的帮助,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知识的可视化呈现及讲授。通过这种方法,能将综述性文字在图文处理之下实现高度凝练及形象化的传播,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理解,形成知识记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培养他们知识归纳、推演的能力。
2.内涵挖掘。内涵挖据方法主要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像、视频、数据描述等可视化素材演绎、归纳出某一概念、定义或研究对象的特点、特质等知识,将知识点的“填鸭式”被动接受,转化为“开动脑筋”的主动式知识挖掘。比如,通过我国5・12地震的宣传片引导学生思考危机管理的定义,启发学生领会公共服务动机对公职人员外显行为的诱发机制;通过灯塔、国防、高速公路、教育等图片的展示,要求学生寻找对象物的共有特性,指导学生绘制出排他性、竞争性、非排他性及非竞争性的四象限图,揭示出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的特点;通过国内外历次行政体制改革的国家部委机构数量及公务员规模的线形、矩阵形数据描述图,帮助学生归因出各国公共部门机构改革的运动规律。这种方法得益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影视技术的飞速发展,有赖于视频整理、图片处理及统计描述等技术方法。笔者在课堂前奏环节,要求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点进行回顾,发现学生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上节课的视频主题及数据描述图等。因此通过此方法,能排除学生对枯燥定义的厌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掌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辨问题的能力,也能让学生抛弃懒惰的学习习惯,充分开动脑筋,进行知识的自我开发与建构。
3.案例导引。案例引导也是公共管理学的常用教学方法,任课教师一般会导入一些热点新闻、热议图片或视频,切入到课堂主题,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基本的了解,或是引出有争议的话题,供学生们讨论。比如,播放《国家形象宣传片》,引导学生们思考政府如何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各项事业中发挥应有职能;播放“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的短片,引导学生针对“禁烟”的合理性展开辩论;播放《一户一席谈・是否应该放开一胎政策》,激发学生们讨论“计划生育政策”的未来去向,启发学生分析政策议题如何形成及政策改进的可能方法与路径。这种方法需要占有海量的视频、图片资源,并且对图片进行修改与处理,并对视频文档进行采集、删减及编辑等。通过此种方法,能扩大讨论案例的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及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4.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方法是希望运用可视化素材,增加学生们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比如,播放桑德尔教授讲授的哈佛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中的第一讲《谋杀背后的道德逻辑》以及第八讲《公正的起点?》,启发学生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正义的一些基本问题,扩充学生们对政治哲学与道德的认知与理解;课间放映几部“廉政”系列公益广告,启发同学们认识行政伦理中行政主体的伦理道德的内涵与行为规范。这种方法同样需要教师提前占有大量可视化素材,并且要求教师在较高敏感性及鉴别能力的基础上运用视频编辑等方法,将精华段落编辑整合在一次,并力求保证视频内容的内在逻辑性。这种方法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可能帮助学生摄取更多的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并且提供信息源供学生们课后依兴趣自主学习。
以下笔者将这四种方法的内容介绍、运用举例、技术基础及可能的教学意义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公共管理可视化教学的实际困难与解决办法
公共管理可视化教学适应现代学生渴求创新、追求视觉冲击的特点,相比传统“听课”模式,这种“听看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受学生喜欢。但是教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也遭遇很多的困难与挑战,需要琢磨其解决办法。
1.时间及技术成本的限制。首先,教学可视化素材的获取就需要经过广泛占有及去粗取精的过程,并且有些材料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有的理想素材并未开放下载权限,因此获取起来不可能“信手拈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有时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视频,绞尽脑汁,但最后还是徒劳无功,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其次,素材获取之后,需要针对特定知识内容及理论原理,对素材进行剪切、编辑与处理,并且需要结合教学思路与模式,截取恰当的片段或画面,因此不但需要耗费时间,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如何化解使用成本较高的挑战?笔者认为:首先,可以成立课程组,“化零为整”,将课程组各个老师搜集的素材进行整合,这样既能不断切磋可视化教学的方法,又能形成合力,寻找到相对典型、恰当的案例“为教学所用”。再加上公共管理学的知识体系非常广,相关资料也非常丰富,每天都有新新闻、新故事、新案例、新网舆等,因此从网络这个“信息聚宝盆”中搜集可视化的视频、影像、图片、漫画等材料,逐步建立一个以教学为导向的分门别类的数据库不但可行,也方便,并且能够不断对其进行更新与扩充;其次,可以发动同学们去寻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素材,并且在电脑操作技术较强的同学的帮助下,提高素材的处理能力,既能锻炼到同学,还提高了同学的参与感。另外,我校的“数字实验室”、“应急管理实验室”等也能为可视化教学提供信息剪切、编辑、处理的硬件设施与技术支撑,要善于从这些先进的数字化平台“借力”,将教学、科研与现代技术相融。
2.运用频率与时长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公共管理教师会因为知识内容太多,而不愿意采用耗时较长的可视化教学方式,担心教学计划始终完不成。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偏好放视频,这使得学生感觉教师在“敷衍课堂”,造成教师不负责任的错觉。可视化素材确实有它的优势,并且适合时代特点、适合学生特点,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什么时候用”、“用多久”、“用多少次”等的困惑。而且有时费尽心思寻来的素材因为使用不当,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让教师也感觉到遗憾。这样一来,教师们在运用的过程中更应谨慎。首先是要坚持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切忌单纯运用可视化手段实现填充课程时间的目的。并且负责任的可视化教学还应该杜绝不加甄别地滥用可视化素材的行为。特别是当材料掌握不翔实、不充分时,更应该坚持科学求真的教学态度。“宁缺勿滥”不但是一种严谨的教学态度,更是一种难得的求学精神。其次,笔者认为可视化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对一学期的课程进行总览性设计,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堂、课后的作业安排都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提前做准备。特别是教师需要提醒并调动学生针对知识点进行提前预习,这样才能让一些可视化素材在课堂播放时引起学生的共鸣。假若可视化素材播放时长较长,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学习,依靠课后学习延长课程时间,以保留足够的课堂研讨时间;再次,教师需要智慧把握可视化材料使用的频率与时长。笔者并不建议每堂课都使用视频,这样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甚至是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表示怀疑。笔者建议交错使用可视化视频,并且每次的放映时长最好不超过总课长的一半。笔者去往台湾政治大学行政管理系调研,并且亲自观摩了他们《行政管理》课程中《团队建立与知识分享》章节的学习。在两小时时长的课程中,大概影片观映一小时,讲解与讨论一小时。并且从他们整体的《行政管理课程纲要表》中可以发现,在18周的课程安排中,共有四大讲内容,只安排了4次影片观赏及讨论(详情见表2)。
不过图片、图形可以当作插图使用,并可视情况在讲演PPT上多添加一些。特别是可以给一些定义增加一些漫画,增加学生形象化理解的可能性,比如“用脚投票”、“搭便车”、“政府失灵”等术语,配上有意思的漫画与讲解,会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
3.知识可视化与转换的困惑。公共管理的可视化教学是希望将公共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可视化处理,旨在使知识库中的知识以更丰富、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并更有利于传播新知识。而公共管理学知识是对公共管理过程中主体行为的规律性认识,是通过反复实践和认识在人脑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因此,公共管理知识的可视化教学不仅仅是数据、文献或信息等运用图文处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呈现出来,它更是通过可视化将一些经验、技能和认知传递出来,启发人们直接利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一门技术。所以通过教师对公共管理知识的可视化教学,帮助将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自有知识”,其实非常困难。公共管理知识的可视化与转化不是通过简单的可视化呈现就能结束,它还需要在教师的智慧选择下,促进积极的师生互动才能得以实现。某一知识只有在启动可视化教学模式的条件下,再通过课堂现场的归纳演绎总结、争辩去伪存真、反复追问论证等过程才得以转化,最终实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知识呈现及知识拓展的可视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收放自如”,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演绎与总结能力,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的掌握;对于案例引导的可视化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全盘把控”,推行讨论、辩论等课堂互动方式,引导学生挖掘正确的知识认知;对于内涵挖掘的可视化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穷追猛打”,运用反复追问的方法,指导学生捕捉内涵的独特性,并以最精准的方式呈现出来。其实,可视化教学的方法和技术非常多元化,教师要做的只是注意到各种方法的适用性,随着经验的累积,“胆大心细”地将其运用起来。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运用可视化教学的方法,不但适应了其知识体系综合化、系统化、多元化的理论特点,也适应了广泛性、亲社会性等实践特点,同时还适应了现代大学生时尚的求知方式与善于探究的性格特征。因此在公共管理可视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应继续勇于摸索、相互交流并累积经验,争取不断进步,臻于至善。
注释:
①2014年3月18日上午9点,笔者访问了台湾政治大学行政管理系陈敦源教授。并于10~12点亲自观摩了陈教授主讲的《行政管理》课程,从陈教授处获得了该课程的课程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