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行政管理知识点范文

行政管理知识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行政管理知识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一、整治目标

2010年1月31日前全面完成电镀行业深化整治工作。

二、整治对象

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电镀生产企业,包括其他企业的电镀生产车间、电镀生产线。

三、实施步骤

我市电镀行业深化整治分为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和检查验收3个阶段。

(一)全面排查阶段(2009年8月31日前)

2009年8月31日前为全面排查阶段。前期已由市环保局组织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各自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电镀生产企业(电镀生产车间、电镀生产线等)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了环评审批、证照办理、“三同时”制度落实及企业工艺设备、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品管理、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危险固废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目前,市环保局已完成排查情况汇总并上报*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集中整治阶段(2009年9月1日~2010年1月31日)

各电镀生产企业根据整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启动、完成整治工作。

1、搬迁改造企业

结合20*年电镀行业专项整治要求,继续督促*市新艺电镀厂、*市顺发五金厂、*市三金车配涂饰厂、*市金龙装饰有限公司等电镀生产企业按照有关要求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配备相应的治理设施和贮存场所,并尽早完成搬迁改造。

妥善处理好企业搬迁后旧厂址的电镀废液、电镀污泥、废电镀槽、废包装容器等危险固废,对受污染的泥土进行处置,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进一步整治企业

对20*年已经完成整治并已通过验收的企业,要按照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和*市电镀企业整治要求,在2010年1月31日前完成整治工作。

(1)控制排放总量,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2)厂房必须符合安全、环保要求,排水实行清污分流,污水实现分类收集处理,地面有防渗漏措施;

(3)经清洁生产审核和IS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HJ/T314-20*)标准;

(4)设置标准化废水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5)实现废气集中收集处理,并达标排放;

(6)确保电镀污泥的安全处置。

3、关停整治不达标企业

对不能按期完成整治的企业,市政府将依法予以关停。

(三)督查验收阶段(2010年2月1日~2010年3月31日)

督促各电镀企业在完成整治的基础上,准备好整治验收材料,迎接市电镀行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和*市电镀行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抽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府办副主任和市环保局局长为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发改、经贸、监察、公安、国土资源、建设、安监、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加强管理

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电镀行业深化整治工作,市环保局做好电镀行业深化整治工作监督管理、验收和环保执法工作;其它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篇2

2、负责公司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办公设备的采购、登记、核查管理工作;制定办公用品计划,报主任审批;做好每月的分发、调配、保管工作,建全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

3、负责公司及现场指挥部办公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4、负责公司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定安全防火制度,负责公司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工作;安排节假日保洁、保安的值班。

5、负责现场食堂的监督管理工作。

6、负责办理公司营业执照年检、组织代码证年检。

7、负责现场指挥部辅助设备(发电机、锅炉)的管理及设备维护。

8、负责交纳电话费、物业费,保证公司各部室饮用水供应,处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相关事务。

篇3

21世纪媒体竞争十分激烈,作为主流新闻媒体,电视台需以高品质的新闻节目立足。那么经营品牌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哈尔滨电视台生活频道《时事盘点》为例,对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特性做一些探讨。

案例分析:哈尔滨电视台《时事盘点》

从《时事盘点》栏目的定位上来看,这个节目立足都市,以剖析世界的眼光,对众多的国际新闻资讯进行整合、梳理、解读、点评,满足观众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国内外最重大最新大事的需求。

一、内容解析:版块化突出“编辑思想”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时事盘点》每周的二、四、六播出,时长为40分钟。在当下资讯极大丰富的大环境下,如何让观众喜欢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如何能让观众对这类节目有认同感和忠诚度,最为重要的是要突出“编辑思想”。从下面《时事盘点》的版块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编辑思想在节目制作中的运用。

《时事盘点》分为五大板块:热点、扫描、现场、人物、视点。热点版块主要关注当天发生最吸引眼球的热点话题,由在现场的本台评论员和电话连线重量级专家学者共同评论新闻事件走势,突出时效特色;扫描版块是快速浏览当天重要新闻资讯,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受众整理最多的新闻,突出快捷特色;现场版块是电话连线我台世界各地特约记者,让他们带来事件的最新进展,突出直击特色;人物版块是选出近期给世界带来震动的具有代表性的人,从新闻事件谈起,以人物的表现来突显事件的内涵,突出个性特色;视点版块选取经过了一段时间发酵的新闻事件,由我台评论员发出本台评论的声音,突出独家特色。按照这样的版块设置,使整个节目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另外《时事盘点》节目的导视力度很强大,热点、现场、人物、视点等版块都制作各自的导视,提高了节目的可视性。同时在节目播出中大量使用双视窗、三视窗形成了空间感,整个节目突显大气与洋气的特点。

二、传播特点:信息整合梳理的强大力量

“要使信息被有效地传播,有效地获得,必须要对处于弥乱状态的众多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和整合。”《时事盘点》的一个重要的传播方式就是对海量国际时事新闻的有效整合。这种整合体现在以下方面: 筛选热点议题、提炼有效信息。作为盘点型的新闻杂志节目,《时事盘点》在选题上具有十分鲜明的价值取向,即选取并展现关系足以影响全世界各国的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但不是简单地报道事实,而是把新闻事件由主持人与现场评论员及电话连线重量级专家学者,对国际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探讨,抽丝剥茧,旁征博引,让观众深入了解事件带来的影响及未来走势,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力求以独特的方式来解读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用个性的点评语言来体现客观公正的媒体态度。

突出重点报道的连续性。常看《时事盘点》的观众会发现,经常能看到对一重大新闻事件的连续报道。例如有关利比亚的报导,《时事盘点》节目从3月3日到4月9日先后在热点版块播出了:《卡扎菲不惧怕与西方开战》、《联合国通过在利比亚设禁飞区》、《卡扎菲反攻 欧盟加大制裁力度》、《多国联军:肢解利比亚进行时》、《战火中的卡扎菲依然坚挺》、《利比亚陷入血腥沼泽》、《卡扎菲:你的出路在何方?》《卡扎菲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利比亚:反对派腹背受敌》。通过以上话题的探讨,从利比亚战事的酝酿开始一直到战事的展开,全方位、客观、立体的展现给观众整个利比亚事态的发展,使观众对利比亚战局的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而这样的连续报道也培养了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与期待。

三、节目编排:良好的节奏感引人入胜

《时事盘点》在节目的编排上突出的特点是用节奏来调整总体节目的风格。节目所设的五个子板块全部由主持人将其串联起来,贯穿始终。“扫描”板块节奏较快,能够很快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热点”、“视点”、“人物”则属深度报道,节奏自然放慢,给予观众思考的余地。在“热点”与“视点”版块还有评论员的点评,更能通过主持人与评论员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加深观众对节目的理解。“现场”版块由世界各地的特约记者发回电话报道,以现场报道的形势对新闻进行整理,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感,还原了新闻的本源。这种编排方式,使整个节目内容层次分明,节奏错落有致,增强了节目的立体感和受众的兴趣感。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新形势下;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管理重点

市政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建设款项几乎全部由国家提供和社会筹措,但是投入的这些资金同巨大的城市建设资金比起来微不足道。因此,加强配套资金使用的效率是市政建设工作者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市政工程对于造价的控制存在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在决策期、设计期、实施期以及竣工期均涉及到对造价的控制。而对造价的控制的侧重点主要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即决策期和设计期。特别是在现今深化建设工程预算改革的情况下,强化对建设项目造价的监管,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变得更具有重大深刻意义。

1 工程建设的前期是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核心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般都关注在施工期的造价管理。从外表上来看,在招投标阶段,其中占成本比例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都是在施工期的工程施工合同中形成的。但是现实中,决定建设一个项目正确与否,计划是否有价值执行,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有资料显示,投资的决策期对造价的决定力达到了80%。事实证明,前期市政工程投资预算的偏差,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资金短缺,投资建设效率低,三超屡禁不能停止,市政项目前期投资估算的偏差也可能导致大量过剩资金。例如国家和机构按照特定比例建设投资的工程,在国家资金还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就已经完成了任务,并有盈余,多余的资金用于其他用途的现象时常出现。因此,只有切合强化项目的决策管理,建立优化的项目选择方式,用科学的全面估计,和细致的投资先前估算,以有效地遏制了大量超额和过剩的现象。

2 设计期是控制建设工程整个造价的重点

有资料表明,设计期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影响力能够达到75%。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造价达到10%,由此可见,设计期是在工程总体投资大小确定之后,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的另一个主要环节。例如一项“白改黑”的建设工程,在改造之前原路面的损坏情况非常严重,在施工设计的时候为了便于施工,直接在原来损毁的路面上面直接铺上沥青路面,这时候就会使路面增高几十厘米,行车道高过非机动车道,下雨的时候就会造成沿线民居倒灌入水,紧接着又要解决建设设施方面的排水、绿化、协调住户等问题。“白改黑”解决了道路建设的局部问题,但后续的配套费将远远大于道路建设中节省下的部分,因此,设计人在设计的时候要既考虑达到设计的优化,又考虑到适当的造价控制,这样才能控制预算,节省资金。

2.1 实现工程设计的招标,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很长一段时间,设计人缺少对经济方面的考虑,设计思路保守,始终认为如何降低工程造价与自己无关;概预算负责人员也只是算,不管工程设计的问题,使得工程技术和预算经济相脱节,这样使得很难从源头上控制项目造价。无论多么大型的项目都需要工程招标,投标各种设计方案,优选设计,控制技术和经济的平衡。

2.2 实施限额的设计方式,根据批准的任务书和项目投资情况进行估算,根据经批准的项目总体概算控制初步设计,运用工程学造价原理,分解项目成本,严格确定工程设计总体方案。当然,设计的限额不能总是一味考虑节省投资项目的投资,要兼并尊重工程科学,遵守现实的原则。实施配额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项目的优化,周全考虑。

3 强化对招标期间投资进行控制

3.1 工程的招投标,主要有对设备、对各种材料的采购进行招标和对施工建设的招标两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争端,拟备招标的文件应该是极其严格和准确的,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发生过分的要求。在市政建设工程中,因为建筑材料所占的比例大,不能预见的因素多,所以对施工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建设施工合同的签订要求甚高。

3.2 工程建设的合同是整个建设工程决算的重要依据、是对工程建设拨款和处理相关事务索赔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控制、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对施工经费控制的重要依据。所以,在签订建设招标合同的时候务求谨慎,特别是运用费率进行招标的时候,更要清楚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分包方之间的权、责关系。

3.3 要选择好最适合的开工建设时机。在完成工程建设的早期论证和开始施工方案的设计时,就选择好施工建设的时机。这也是控制造价的一个方面,尤其是以下两种情况在这几年多见:一是尽可能的避免到了年底才开始抢工期建设,从而导致材料的供应紧张,造成价格的突然上涨;二是尽可能的避开人力紧缺高峰、原材料涨价期进行开工建设。

4 加强对工程建设期间造价的管理

工程建设期间,就是把设计样图、各种原材料、设备等变成整个建筑实体的过程,是实现整个项目的建设价值以及利用价值的重要阶段。据调查,在建设期间,建设费用大约占到工程整体造价的80%以上,所以工程建设期间对造价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大。具体包括:

4.1 实行按工程进度清单招标的形式,对招投标进行规范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是工程开工建设的首要程序,是确定项目合同整体造价,选择最优建设单位的关键期。当前,在工程建设招标的时候,基本上采用按工程进度清单招标的形式,对其进行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采用低价中标的,有采用出拦标价的,有采用建筑系数整体包干,一次包到底,施工期间不调整的。因此,招投标期间采用不一样的评定标的方法,是能够有效杜绝建设单位进行围标、暗中操作的好办法,同时也是有效控制项目造价的好办法。

4.2 要严谨认真的完成现场的签证工作。在建设施工现场,对建设单位应该填写的签证,在施工方填写完成,经监理确认后,必须认真审核,符合规定后才可以盖章签字,对不符合现场情况签证的不予签字盖章,对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将给以必要的惩处措施,可以考虑扣除保证金等。对有必要进行复查的项目必须进行复查。

4.3 要谨慎对待每一处设计方案的变更。设计方案的变更要提前知会,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设计期变更,只需要修改设计图纸,其余的费用尚未发生,损失较小;采购期间变更,不仅仅是修改项目的设计图纸,还需要重新进行采购材料、设备等。在施工期变更,除以上产生的费用以外,还需要支付返工等造成的损失费用。所以,设计变更必须坚持高度负责的态度,事先应周密调查、备有图文资料,按照审批权限逐级报请审批,以确保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5 加强对工程竣工期造价的控制

根据有关的法规、合同,严谨审核工程款项,核实单价是否与标的单价一样,审核施工项目是否有删减,审核项目竣工后决算的总金额,务求结算能否真实体现工程建设的造价。在项目竣工所需材料齐全、真实的情况下,项目造价的最后金额要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单位进行核查审计,并由其出具最后的审计证明和报告,双方书面签字确认,从而确保整个工程建设造价的公正、公平且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

总而言之,只有强化对工程建设每一个环节中造价的控制和审查,运用动态控制手段来发现建设项目管理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和漏洞,才能促进资金管理的不断完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目前应该充分的发挥出奖励和约束机制,发挥出他们的功能,并持续进行机制的创新和改革,改革现有的定额付款模式,形成按量计价系统,监理市场说了算的定价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新海.论市政工程造价常见问题与控制[J].东方企业文化.2010,(04).

[2]卢跃.浅析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途径与措施[J].民营科技.2012,(02).

[3]黄慧.浅谈市政工程建筑中的造价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5).

篇5

[关键词]工行;重点支行;资源配置;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153 — 02

一、工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可以说,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任何社会,人的需求作为一种欲望都是无止境的,而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资源确实有限的,因此,资源具有稀缺性。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由市场根据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规律,由市场机制通过自动调节对资源实现的配置,即市场通过实行自由竞争和社会实体的自由选择,由价值规律来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双方的资源分布,用市场进行优胜劣汰,从而自动地实现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简单而言,优化资源配置就是为了让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而做的一些合理配置。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质是能够带来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优化”,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科技、信息等资源的使用和安排的优化,也包括社会范围内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优化,经常所说的“劳动优化组合”,“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都是属于资源优化配置的范畴。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优化配置,经济效益会显著提高,经济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明显低下,经济发展会受到阻碍。

工行作为金融企业,其内部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机构资源、人力费用资源、营销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工行资源优化配置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降本增效的原则,结合分行所辖支行的不同贡献,将内部资源进行战略性、选择性和倾斜性向经营贡献度大的重点支行配置,实现工行经营效益最大化,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工行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工行内部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工行资源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工行经营利润最大化,是工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工行资源优化配置必须以保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必须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社会效益原则。工行属于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第三产业,在服务社会中追求自身的效益最大化,是其经营目标。社会效益原则是由工行和经济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体现的是社会、经济运行各要素之间的依存性特征,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结构特征。

2.绩效性原则。工行资源优化配置的业绩和效果最终体现在效益上,没有效益的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只能坐以待毙,在激烈竞争中落伍,被淘汰。因此,绩效性原则是工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是工行经营的根本因素,是工行经营动力机制的核心。

3.可持续发展原则。工行的资源优化配置既不能竭泽而渔,更不能寅吃卯粮,而应该树立长远经营意识,统筹兼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工行的发展战略所决定的必然选择。

4.系统性开发原则。工行的资源系统是各种资源要素以一定方式、一定组织结构组成的复合体,资金、人力、财务、信息资源等都是构成工行资源系统的基本要素。工行资源系统是多阶梯系统,它的多级阶梯结构决定了工行是复杂敏感的社会经济资源系统的功能,因此,资源优化配置时一定要注重系统性。

5.重点性原则。工行内部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在经营过程中,资源的配置已经形成比较成型的模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必须打破常规,

避免面面俱到作法,要根据各支行、各部门、各项目、各产品的不同发展特点,进行资源的重点性和倾斜性配置,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三、工行实行重点支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作用

1.推动支行内部应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支行作为市场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经营活动,在竞争的作用下,劳动生产率较高,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相反,劳动生产率较低,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获得较少的收入以至蚀本。工行实行支行资源优化配置,能够使作为市场主体的支行,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从自身利益出发,会主动地提高和采用先进的应用技术,改进经营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2.引导支行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工行实行支行资源优化配置,能够使支行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关键之处,发挥事半功倍作用,从而取得最佳效益。市场是支行的“生命”,关系到支行经营效益的好坏和支行的发展。所以,面向市场进行经营,是支行发展的内在要求。

3.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强综合竞争力。支行从事经营必然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迫使支行在经营中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激励支行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促使支行增强创新意识和锐意进取的活力。工行实行支行资源优化配置,能够使支行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开发新产品,推出新服务,竞争目标客户,进而增强综合竞争力。

四、工行对重点支行实行资源优化配置措施

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激励、约束和引导作用,着力优化支行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发展能力,从而促进经营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优化支行资源配置,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是经营中的最重要的资源,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坚持与金融资源、价值贡献相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导向,加大对业务发展快、人均效益高的重点支行人员投入力度。首先,有效开发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继续实施开放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系统和全局着手,通过调整激励机制等途径,积极推动员工从二线向一线、从后台向前台、从管理向营销岗位转移。其次,进一步完善支行人员配备,通过“增一线、控二线、减三线”和业务流程改造、运行管理改革、扁平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释放人力资源,将有创利能力、有创新激情的员工充实到一线从而确保全行的前台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再次,加强网点营销人员配置。以机构扁平化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支行劳动力的优化组合,通过双向选择,促进人员,特别在营销人员在一、二级支行之间的有序流动。将取得afp(金融理财师)资格的员工在支行辖内进行统一配置,进一步充实网点的营销力量,力促网点由交易型向营销型转变。最后,对于新增人员进行倾斜配置,将新增人员的80%以上投入到重点支行,从而保证重点支行新增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在数量增加的基础上优化结构,按照盘活人员存量、提高素质、激发活力的要求,提升支行整体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提升整体营销能力。

2.优化人力资源费用配置。完善薪酬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绩定效,将管理者和员工的收入与所在行、部门的经营成果更加直接紧密的挂起钩来,实现人力资源费用向一线倾斜、向营销人员倾斜,倾斜幅度可控制在5%至20%之间,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激励支行整体提升,突出业绩贡献,提高工资投入产出效率。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全辖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和经营效益的稳步提升。

3.优化财务资源配置。适应全行经营转型和提升竞争力的要求,在经营性费用和人力资源费用的分配上突出向效益、质量等关键指标和绩效进步的支行倾斜,对某些突出的重点项目或发展较好的支行优先予以考虑,通过提高激励费用与重点产品的挂钩力度引导支行的经营行为。同时,积极完善各支行经营绩效考评办法,增加同业占比、日均指标和业务增长速度等竞争力指标,引导支行以高于系统和同业平均增幅为各项业务发展的底线,将财务资源优先投入到符合政策导向和产出比最大化的业务中,争做市场的竞争强者。

4.优化机构资源配置。在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环境、营业网点效益、客户资源状况、周边市场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加

支行网点综合化改造力度,着力提升现有营业网点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推动业务发展。通过对低效网点撤并和迁址,对地理位置优越、客户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的网点改建和升级。机构资源向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渗透,适度增加渠道资源,机构布局进一步合理和优化。此外,对陈旧网点进行装修改造,加大人员和硬软件设施的配备,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优化营业环境,切实提高网点的综合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