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今年以来,益**新区紧紧围绕“打造创新型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东部新区建设、节能减排、产业调整五个重点。各项工作早安排、早落实,园区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5月,我区经济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发展势头,各项指标稳步上扬。特别是工业经济逐渐发力,固定资产投资迎来新一轮高峰,使得经济增长的势头更加强劲。总体来看,今年我区经济开局好,后劲强,正处在高速增长期。
1、地区生产总值(GDP):据测算,1-5月完成GDP35.4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一产业完成0.58亿元,同步增长1.2%;二产业完成26.9亿元,同比增长21.7%;三产业完成7.92亿元,同比增长6.3%(该数据以市局公布的季度数据为准)。
2、规模工业:1-5月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9.17亿元,同比增长40.11%;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3.10亿元,同比增长25.7%;
3、高新技术产值:1-5月完成高新技术产值34.89亿元,同比增长58.40%;
4、固定资产投资:1-5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4亿元,同比增长39.2%(其中工业投资15.22亿元,工业技改投资7.35亿元);
据调查,2014年底临泽县牛饲养量达到25万头(其中奶牛1.25万头),出栏肉牛8.3万头,存栏16.7万头;羊饲养量54万只,出栏羊15万只,存栏39万只;猪饲养量27万头,出栏14.6万头;鸡饲养量195万只,出栏157.1万只;存栏母牛9万头、母羊22万只、母猪1.8万头。畜牧业增加值达到了4.6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355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0130元的35.09%。因此,草畜产业已成为当前临泽农村最具发展活力、增收作用最明显的致富亮点。
2畜牧业养殖效益分析
2.1肉牛养殖
肉牛存栏由2014年同期的13.87万头增加至15.45万头,能繁母牛保持在9万头左右,出栏与去年同期0.5万头持平,牛肉价格由去年同期48.6元/kg上涨到现在的50.5元/kg;3月龄犊牛价格由7500元/头下降至6500元/头,一头母牛一年养殖成本4500元左右,饲养一头母牛一年可获纯收入由去年同期的3000元降至2000元,降幅33%,母牛养殖效益下降明显;因饲料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3月龄犊牛育肥18个月体重达680kg出栏,按活牛价格25元/kg计,每头牛毛收入17000元,育肥饲料及附加成本8000元,每出栏1头育肥牛纯收入20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50元,降幅7%。从利润变化可以看出,在肉牛养殖方面,育肥肉牛收入变化不明显,母牛养殖利润下滑明显。为了使我县肉牛产业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建议今后要加大对能繁母牛的补贴力度。
2.2奶牛养殖
鲜奶价格由去年同期4.9元/kg降至2.5元/kg,降幅达49%。根据我县奶牛养殖水平和当前饲草料价格情况核算,一头奶牛年产鲜奶平均按5.49t(日产鲜奶18kg×305d)测算,一年的饲草料、医药费、配种费、水电费、人员工资等总计支出15695元,加上后备牛群的饲养费用,每千克鲜奶收购价应在2.7元时才能保本,而目前我县鲜奶收购价格平均为2.5元/kg,比保本价低0.2元/kg,饲养一头产奶牛由去年同期盈利3000元降至亏损1098元,降幅达136%,不但不赚钱,还要赔钱,如果加上银行贷款利息费用,其亏损额更大。经调查,今年的奶牛饲料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而导致奶牛养殖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鲜奶价格下降造成。由于没有效益,致使个别养殖户降低饲养成本,奶牛当肉牛出售的现象已有发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使奶牛养殖业走出低谷,今后奶牛养殖场户主要应从提高奶牛品种质量和科学饲养水平上下功夫,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2.3生猪养殖
按照一头育肥肉猪饲养周期4个月,活重120kg出栏,平均料肉比3.2:1,饲料价格3.9元/kg计算,每头育肥猪的饲养成本约为1648元,活体出售价格按13元/kg计算,收入1560元,亏损约88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162元,减幅64.8%。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期24元/kg持平,仔猪价格由去年同期30.1元/kg降到21.5元/kg,降幅28.6%,配合饲料由去年同期3.7元/kg上升到3.9元/kg。由于受仔猪价格下滑的影响,一头母猪养殖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800元/头减少到800元/头,降幅达55%以上,极大地损伤了养殖户养殖母猪的积极性,导致能繁母猪由去年的2.5万头降到现在的1.7万头。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生猪饲养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饲料价格比较高,二是市场调控比较缓慢。因此,今后养猪生产要实现盈利,必须从品种改良、降低饲养成本上下功夫。
2.4肉羊养殖
2.4.1肉羊育肥
购买3月龄羔羊400元,育肥6个月体重达到50kg出栏,育肥羊销售活重20元/kg计算,收入1000元,除去饲养成本528元和购羔羊400元,育肥一只肉羊可获纯收入72元;带骨羊肉价格由去年同期的42元/kg降到38元/kg,降幅达14.3%。由于饲料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随着市场流通渠道的畅通,加上肉羊饲养周期短,肉羊养殖仍处于快速平稳的发展态势,肉羊存栏也由去年同期19.8万只增加到37.5万只,出栏由去年同期的0.9万只增加到2.56万只,饲养量增加明显。通过调查分析,肉羊养殖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市场流通不畅,二是受国家有关政策的影响,三是养殖数量迅速扩大,四是养殖技术不过关,五是疫病防治不到位。今后提高肉羊养殖效益应从优化种群结构,组装配套技术和加强疫病防治方面下功夫。
2.4.2母羊养殖按照1只母羊平均年产
2.5羔(公母平均)计算。
羔羊饲养3个月出售,售价400元/只,收入1000元,一只母羊的饲养成本约600元,2只羔羊的饲养成本约200元,因此饲养一只能繁母羊,每年可获纯收入2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羔羊价格由600元/只下降至400元/只,母羊年养殖效益由700元/只减少到200元/只,降浮达71.4%,超出养殖户的心理接受预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养殖母羊的积极性,值得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2.5肉蛋鸡养殖
2.5.1肉鸡养殖
鸡苗5元/只,按肉料比为1∶2.5,饲料价格3.8元/kg计算,饲养3个月平均体重达到3kg出栏,饲养成本43元/只,如果销售活重按21.3元/kg计,收入63.9元,纯收入20.9元。从肉鸡配合饲料由去年同期3.7元/kg上涨到现在的3.8元/kg来看,饲养成本变化不大,但由于受禽流感影响的减小,市场逐渐回暖,肉鸡价格从18.3元/kg上涨到21.3元/kg,盈利由去年同期的10元只上升到20.9元只,效益增幅达109%。养殖效益明显,促进了肉鸡养殖,出栏也有去年的12万只增加到13万只。
2.5.2蛋鸡养殖
鸡苗5元/只,按养殖周期500d,每只蛋鸡饲养成本约192元。平均每只蛋鸡在一个养殖周期内产蛋298枚折合17.5kg,鸡蛋收入为17.5kg×9元/kg=157.5元,淘汰鸡收入50元,合计毛收入210元,除去饲养成本,每只蛋鸡一个饲养周期可获纯收入15元。从蛋鸡配合饲料价格由去年同期4.1元/kg降价到3.8元/kg,鸡蛋价格9.5元/kg下降到9元/kg,蛋鸡养殖利润由去年同期的20元/只减少到18元/只,降幅10%。导致蛋鸡养殖出现下滑迹象,蛋鸡存栏由31万只降到21万只。
32015年生产形势预测
据中国农业网专家分析,2015年全国生猪存栏量会较2014年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且势头有可能持续至年底,但由于经济形势低迷,需求疲软导致存栏缺口不会很大。与此同时,猪价或将有所回暖,根据养殖成本我县猪粮比盈亏平衡点6.5:1,有可能在2015年上半年走出亏损,但只能保持在成本线附近微利状态,良种猪价格在13~15元/kg区间窄幅波动,至2015年末有望震荡涨至16~17元/kg。从2014年底生猪存栏的情况看,2015年生猪生产数量不会下降,价格基本与全国市场趋势保持一致。肉牛、肉羊养殖由于受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和项目拉动等多方有利因素的影响,2015年将会持续稳定发展,肉牛价格一直保持高位平稳,市场屠宰价格25元/kg,6月龄犊牛均价达9000元/头左右,肉牛育肥效益达到2000元/头左右。由于犊牛价格稳中有降,母牛养牛效益出现回落,农户养殖母牛和发展肉牛养殖的心态趋于常态化,预计每养一头母牛年收入2000元左右。2015年奶牛养殖因鲜奶价格下滑和外贸市场的影响仍将处于亏损状态。在今后生产中,要充分利用重庆农投集团2万枚胚胎受体牛养殖园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大良种奶牛培育力度,尽快扭亏为盈。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小和流通渠道的畅通,肉羊价格趋于稳定,羊肉价格达40元/kg左右,有递增回暖的趋势,肉羊养殖头均效益保持在80元左右,养殖户对肉羊养殖还是充满希望,肉羊饲养量稳中有增,出栏持续增长。肉羊产业仍有发展的空间。蛋肉鸡养殖方面,一是肉鸡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盈利明显;二是鲜蛋价格虽出现下滑,但任然处于盈利状态。蛋肉鸡存栏、出栏及鲜蛋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家禽养殖业在生态养殖的带动下,生产数量和经济效益都会得到稳步提升。
4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1投入资金缺乏,发展动力不足
因市场价位高,饲养成本加大,融资渠道不宽,贷款难,抵押贷款要求高,贷款支持难以满足审贷要求,养殖户后续缺乏资金投入。不能应对市场变化,导致养殖效益不高。
4.2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比较弱
缺乏具有较强的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肉牛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致使千家万户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大市场缺乏稳定的支撑载体,还处于低层次生产阶段,制约了全县畜牧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产生龙头企业与散养户之间都是单纯的买卖,回收等关系,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户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4.3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滞后
部分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规模小、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等问题;导致生产管理不规范、饲养管理不标准、产品质量比较低,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差等现象的发生。
4.4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率低
在畜禽养殖上部分养殖户仍沿用传统的饲喂方式,科学饲养管理观念比较差,粗放饲养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牛羊饲养上饲草料不能进行精细加工,没有科学的饲料配方,特别是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率比较低,从而导致畜禽养殖成本高,饲养周期长,养殖效益低。
5畜牧业发展的途径
5.1引进培育加工企业,从根本上改变深加工短腿现状
力争引进一个像升华农一样的大型企业,解决有原料无加工的问题,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今年乃至今后几年加快草食畜牧业生产发展、拉伸产业链条、提升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通过招商等各种方式广开合作渠道,引进加工实力强,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来我县进行实地考察,将他们的品牌优势和我们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借助外力,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5.2强力推进秸秆青贮饲喂,实现畜牧业和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积极探索适宜推广的秸秆高效利用新技术,一如既往的搞好全程技术服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推广、高效益养殖,以养牛大户为重点,推动乡镇、村社青贮示范点建设,创新秸秆高效利用模式,组建秸秆加工专业合作社、建立秸秆加工企业,大力推广窖贮、袋装青贮、包膜青贮、微贮等多种秸秆加工利用模式,不断扩大秸秆饲料转化覆盖面。使秸秆高效利用率达80%以上。同时,抓住玉米制种压缩种植面积的有力时机,引导、鼓励和支持养殖场区、大户因地制宜联合种植饲用玉米。强力推进玉米秸秆带穗青贮,以养殖带种植,以种植促养殖,实现畜牧业和农业良性循环。达到农业增收,畜牧增效的目的。
5.3科学养殖,标准化生产,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为载体。把着力点放在优化畜群结构、提高品质、科学饲养、增加效益上来。进一步加大良种引进推广力度,加快畜禽良种改良步伐,推广生长快,产肉率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同时,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推进生产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畜产品产业结构,大力鼓励、支持发展生态特色养殖,提高优质产品比重,转变增长方式,变数量型、粗放型增长为质量型、集约型增长。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增强养殖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大力推广循环清洁的养殖模式,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5.4大力发展生物有机原料,实现产业链条无缝对接
充分利用升华农生物有机肥生产线的投产,把我县畜禽规模养殖产生的粪便作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是我县的畜禽养殖不仅做到了粪污的无害化。畜禽粪污作为有机肥生产原料出售,增加了养殖效益。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产业化、商品化,净化了环境。同时,有机肥生产项目的建成,可实现病死畜的工厂化处理,把病死畜变成有机肥,不但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无害化处理池处理周期长和空气污染的问题。在工作中,要通过广泛宣传、落实养殖环节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补贴经费,加大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整治力度,,引导规模化养殖场(区)、养殖大户,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让养殖者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增强养殖环保意识,保障畜牧业健康、绿色、持续发展。
5.5强化安全生产,保障畜产品绿色、生态有机
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态势。
一、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资金来源充足,经济效益稳步提升。1-9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同比增长6%;负债合计同比增长-4%,资产增长速度大幅高于负债的增长速度,资本比较充裕,资金来源充足,企业处于良性发展期。到三季度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实现利润额同比上升3%,企业的经济效益平稳提升。
(二)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已经发展到62家,比去年净增5家。
(三)支柱产业贡献率较大。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值的67.13%。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8.45%;医药化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6%;机械电业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2.29%。支柱产业在全县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76%,比去年同比增长了11.48%;2017年三季度末,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3.79%,比去年同比增长了13.48%。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技术型人才缺乏。普工充足,但质量管理和质量鉴定类的技术型人才缺乏,加大了质量管理的难度。
(二)环保问题制约。一是工业垃圾缺少处理途径。部分企业工业边角废料较多,没有合理的处理途径,面对环保部门的严格要求,压力很大,迫切需要在周边建立垃圾处理厂对工业垃圾进行处理。二是环境治理成本增加。部分公司为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投入大量资金购进新设备,环保治理投入大,给企业资本运营带来一定困难。
(三)营业成本上升。2017年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5%和17%,增速分别高于营业收入1个百分点。随着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大,一些企业环保、安全管理方面的成本大幅增加,环保费用大大增加。
(四)企业融资难制约。随着国家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系列政策的落实,部分企业融资难问题得以缓解,但多数企业普遍感受融资难、成本高。据对部分企业的调查,仍有相当一部分有融资意愿的企业无法通过银行实现融资,只能谋求其他解决渠道。融资难、融资贵依然阻碍着部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政策激励促发展。强力优化发展环境,重奖工业项目招商。同时,鼓励工业企业争创精品名牌,逐步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二)做好成长型企业培植“进规”工作。一手抓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优质重点工业企业落户。一手抓中小企业培植扩规,重点关注、扶持年产值接近2000万元的老企业,使其增资扩规,提质增效,发展为新口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三)多方联动,解决用工难题。进一步落实国家就业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用工稳定。全面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积极为本地企业培养和输送技能人才。提升企业自身要提升员工待遇。
1 世界经济发展及走势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于2017年1月17日的《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2.2%,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贸易量在2016年仅增长了1.2%,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增长都明显放缓。
报告预测,世界经济在2017年将略有改善,但不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同时经济下行的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主要包括: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全球贸易和移民的限制增加;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长期不足以及改革进展不顺,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永久下降;一些新兴经济体依然存在企业债务高企、利润下降、政策缓冲动力单薄等问题,容易受到全球金融紧缩、资本流动逆转以及货币大幅贬值产生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影响;地缘政治风险和其他非经济因素继续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前景。
2 全国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态势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全年GDP为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7%,第二季度同比增长6.7%,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7%,第四季度同比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7.8%。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6%。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
长三角地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经济地位稳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共完成GDP 174 155.15亿元,同比增长8.32%,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率1.6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23.4%。
2016年,上海市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稳中有进。2016年,全市实现GDP 亿元,比上年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9.47亿元,比上年下降6.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70.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2016年,浙江省在注重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均衡性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全省实现GDP 亿元,比上年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9.4%,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64.7%。
2016年,江苏省工业转型升级明显,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2016年,全省实现GDP 亿元,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9.2%,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59.2%。
2016年,安徽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向好、活力增强,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全省实现GDP 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安徽省经济增长率居长三角地区之首。
3 我国外贸经济逐渐回稳
2016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4.33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外贸出口总额为13.84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0%;外贸进口总额为10.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6%;贸易顺差为3.35万亿元,比上年收窄9.1%。我国外Q经济呈逐季回稳、降幅收窄态势。
2016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为112 596亿元,比上年下降1.34%;外贸总量占全国外贸总量的46%,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上海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亿元,比上年上升3.3%;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亿元,比上年增长3.1%;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亿元,比上年下降6.6%;安徽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亿元,比上年下降7.2%。
2016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情况如下:
(1)我国外贸进出口量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回稳的向好态势,第四季度外贸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分季度看:第一季度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下降8.2%、7.9%和8.6%;第二季度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下降1.1%、0.8%和1.5%;第三季度进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0.8%和2.3%,出口额下降0.3%;第四季度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3.8%、0.3%和8.7%。
(2)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增长,比重提升。2016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13.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9%,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5%,比上年高出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
(3)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增长。2016年,我国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和印度等国出口额分别增长11%、14.1%、11.8%、9%和6.5%。
(4)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2016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为9.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8.1%,其中:出口额为6.35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2%,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5.9%,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额比上年增长8.1%。
(5)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201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7.98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9%,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7.7%;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额比上年增长6.1%;蓄电池出口额比上年增长4%。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额为2.88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7%,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0.8%。
(6)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2016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0.24亿t,比上年增长7.5%;原油3.81亿t,比上年增长13.6%;煤炭2.56亿t,比上年增长25.2%;钢材万t,比上年增长3.4%;铜矿石495万t,比上年增长2.9%。主要进口商品价格仍处于低位但跌幅收窄。
2016年12月,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7.4,较11月回升0.5,表明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出口压力有望缓解。
4 长三角地区水路货运量略有增长,货物周转量有所下降
2016年,全国水路运输总体运行平稳,完成货运量63.6亿t,比上年增长3.7%,增长率与上年持平;完成货物周转量亿tkm,比上年增长4%,较上年略有回升。
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31.68亿t,比上年增长2.7%,占全国水路货运量的49.8%。上海市完成水路货运量4.83亿t,比上年下降3%;浙江省完成水路货运量7.82亿t,比上年增长4.4%;江苏省完成水路货运量7.93亿t,比上年增长5.5%;安徽省完成水路货\量11.1亿t,比上年增长2.3%。
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比上年减少7.3%,占全国水路货物周转量的37.6%。上海市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比上年下降8.8%;浙江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km,比上年下降2.3%;江苏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km,比上年降低7.3%;安徽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km,比上年降低9.1%。
5 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回升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8.3亿t,比上年增长3.2%,增长率较上年有所回升,其中,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0.81亿t,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7.49亿t。
长三角地区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41.74,比上年增长4.32%,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全国货物吞吐总量的比重为35.2%。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02亿t,比上年下降2.18%;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28亿t,比上年上升4.15%;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69亿t,比上年增长4.88%;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75亿t,比上年增长16.3%。
2016年长三角地区的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长幅度回升。受益于内河水网的不断完善,“水水中转”推广力度的加大,扬州、马鞍山、铜陵等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明显,其中铜陵港增幅达37.35%。长三角地区各港货物吞吐量及增长率见图1。
6 长三角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 有所增长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7.61亿t,比上年增长4.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3.73亿t,内河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88亿t。
2016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2.79亿t,比上年增长5.75%,在全国外贸货物吞吐总量的比重为34%。上海港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80,比上年增长0.62%;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56亿t,比上年增长3.05%;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27亿t,比上年增长14.5%;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0.16亿t,比上年下降2.29%。
嘉兴、连云港、常州、镇江、芜湖等港口的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均超过20%,江阴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最大,达到54.69%。长三角地区各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及增长率见图2。
7 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比上年增长3.6%,其中:沿海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内河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
2016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比上年增长2.88%,占全国集装箱吞吐总量的35.8%。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比上年增长1.63%,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比上年增长4.73%;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比上年增长2.1%;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6.9万TEU,比上年增长20.48%。
2016年,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体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湖州、泰州、马鞍山、芜湖、合肥等港口的增幅均超过10%,其中合肥港增幅最大,为25.37%。长三角地区各港集装箱吞吐量及增长率见图3。
8 2017年港口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在全球经济经历了2016年的低迷不振之后,2017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3.4%。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向好的主要支撑因素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IMF预测,2017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可达4.5%,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率为6.5%,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我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8个季度平稳下滑,2016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为6.8%,较第三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2016年12月,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7.4,较11月回升0.5个百分点,说明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外贸进出口压力减小。预计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小幅上升,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9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3亿TEU。
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GDP增长率7.8%的较高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同比增长9.3%,持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全国水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0%,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6.9%,略低于GDP的增幅;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9.4%,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3%,略高于GDP的增幅。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路货运量同比增长4.2%,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7.5%,增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有所放缓;中西部地区的中转量在增大;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9.0%,与全国基本持平;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8%,增长速度低于去年同期,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两省一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划,全面有序推进港航发展工作,生产态势总体良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格局和结构在发生变化,上海市加大力度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高端航运服务能力提升较快,服务业的比重首次达到60%。浙江省、江苏省港口吞吐量的增长依然体现为重点港口的增长。江苏省水运量、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连续6年保持强劲增长,浙江省次之。上海市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微弱,江苏省和浙江省依然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
1 世界经济走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2012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3.3%: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长1.3%,其中美国增长2.2%,日本增长2.2%,欧元区增长 0.4%,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1.5%;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分别增长7.8%,4.9%,1.5%,3.7%和2.6%。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双方实力对比在快速变化。初步分析,2012年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实力偏转的重要转折点。
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仅为3.2%,远低于1980年以来5.7%的年均增速。发达国家进、出口额增速分别从2011年的4.9%,5.7%降至1.7%,2.4%,发展中国家进、出口额增速分别从9.8%,6.6%降至7.4%,4.0%。东亚地区出口下降十分明显。世界贸易总额达到22.42万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900亿美元。
2 我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 发展态势
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8.1%,表明服务业比重在逐渐加大。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中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西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表明中西部地区经济比重在增加。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浙江、江苏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两省一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9.29%,高于全国经济增速1.3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为20.94%。
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7.80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10.6%。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6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浙江省完成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9.3%。
江苏省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全省实现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9.6%。江苏省经济增速继续领先长江三角洲地区。
3 我国外贸经济保持增长,增速 明显回落
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7.9%;进口亿美元,增长4.3%;贸易顺差.0亿美元,扩大48.1%。2012年我国进出口增速比2011年回落了16.3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4个季度的进出口总值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3%,8.5%,3.0%和6.3%。
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主要情况如下:
(1)一般贸易平缓增长,加工贸易增长乏力。2012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增长4.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2%。
(2)对欧盟、日本贸易下降,对东盟出口增长较快。2012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亿美元,下降3.7%,占我外贸总值的14.1%;对欧贸易顺差亿美元,收窄15.8%。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亿美元,增长8.5%,占我外贸总值的12.5%;对美贸易顺差亿美元,扩大8.2%。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亿美元,增长10.2%,占我外贸总值的10.3%;对东盟出口亿美元,增长20.1%。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亿美元,下降3.9%,占我外贸总值的8.5%。我国与俄罗斯、巴西的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881.6亿美元和857.2亿美元,分别增长11.2%和1.8%。
2012年,江苏省进出口总值为亿美元,增长1.6%;上海市进出口总值为亿美元,下降0.2%;浙江省进出口总值为亿美元,增长0.9%。中西部地区出口保持快速增长,重庆市、安徽省、河南省和四川省的出口增速分别为94.5%,56.6%,54.3%和32.5%。
4 水路货运增速放缓
2012年完成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5.6亿t和亿tkm,同比增长7.0%和6.9%,低于上年及近4年平均增速。
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18.260亿t,同比增长4.2%,占全国比重为40.2%,较去年同期提升0.08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市完成5.037,同比增长3.5%;浙江省完成7.365亿t,同比增长1.1%;江苏省完成5.858亿t,同比增长9.2%。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5.7%。其中,上海市完成亿tkm,同比增长3.6%;浙江省完成亿tkm,同比增长8.4%;江苏省完成亿tkm,同比增长14.4%。
5 港口货物吞吐量平稳增长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7.4亿t,同比增长6.8%,低于20092012年11.8%的平均增速。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6.4,同比增长7.6%;内河港口完成31.1亿t,同比增长5.4%;外贸货物吞吐量30.1亿t,同比增长8.8%,低于20092012年平均增速2.8个百分点;内贸货物吞吐量67.3亿t,同比增长5.9%。总体而言,近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速在不断下降。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稍微上升,为32.8%。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口航运发展中继续保持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上海市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多项重点工作,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国际航运主业保持较快发展,航运金融、法律、人才建设等进一步加强。2012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36亿t,同比增长0.5%。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35亿t,同比增长2.2%;内河港口完成1.00亿t,同比下降4.3%。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浙江省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港航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7.8%。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苏省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逐步加快,长江沿岸港口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港口增长势头不减。2012年全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9.8%。
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港口上海港、温州港、江阴港和常州港的增速低于5%,长江沿岸港口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和泰州港的增长势头较好(见图1)。
6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平稳增长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0.19亿t,同比增长9.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7.53亿t,同比增长9.2%;内河港口完成2.66亿t,同比增长12.2%。
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保持稳步增长,共完成10.30亿t,同比增长9.0%,占全国比重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达到34.12%(见图2)。其中,上海港完成3.54亿t,同比增长5.6%;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3.63亿t,同比增长10.4%;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3.13亿t,同比增长11.5%。有5个港口增幅较大,其中南京港增幅最大,达到60%以上,南通港和嘉兴港增幅超过20%,镇江港和扬州港增幅超过15%。
7 集装箱吞吐量平稳增长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8.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万TEU,同比增长7.9%;内河港口完成万TEU,同比增长11.8%。
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6.8%,占全国总量比重达37.23%。其中,上海港完成万TEU,同比增长2.5%,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11.2%;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11.8%。随着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工程的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平稳增长,总体上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增幅超过10%的港口有6个。其中嘉兴港增速最快,同比增长50%以上,南京港和苏州港的增幅在20%以上,泰州港、常州港、温州港和台州港的增幅在10%以上,但是南通港和扬州港出现了负增长(见图3)。
8 2013年港口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IMF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3.6%,虽较2012年只增加0.3%,但却扭转了自2011年以来的下降势头。其中,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10国的GDP增长预估分别为2.1%,0.9%,0.4%,1.1%、2.0%,1.3%,8.2%,5.9%,3.9%和3.8%,大国对全球经济的引领作用重新显现。值得重视的是,世界经济格局可能就此发生历史性改变。2013年发展中国家整体GDP占全球的比重将上升至50.8%,首次超越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