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范文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5: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

篇1

关键词:幼儿园特色课程;现状

“幼儿园特色课程”中有三个重要的要素,其一是“幼儿园”,即开发的这个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幼儿,因此,在开发该课程之前一定要深入了解该所幼儿园幼儿的各方面特点;其二是“特色”,即该幼儿园开发的这个课程既要符合该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又要迎合幼儿园所在社区的特征和幼儿家长的情况等一系列的特殊因素;其三是“课程”,即每一个课程的开发都是经过一系列流程的,比如,课程开发所需的经费、课程开发的教师成员、课程开发的制度规定等,只有在严密的组织和安排下,课程的开发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要素出发,深入地谈一谈当前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足够充分

无论是完成一个工作还是开发一个课程,都有一个严密的流程安排,而在整个流程中前期准备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整个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先从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准备工作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幼儿园在建设园所特色课程时的准备工作都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对幼儿园特色课程的认识不够充分,因为教师是幼儿园特色课程的主要开发者之一,教师对特色课程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着该幼儿园特色课程质量的好坏,而在现实的幼儿园课程开发团队中绝大多数教师并未真正深入地认识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含义;第二,毋庸置疑,课程开发是需要一定经济条件作为支撑的,在这一点上很多幼儿园都做了相应的消费支出,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幼儿园所有的消费开支中拨给幼儿园特色课程研发的经费仍然较少,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条件不到位,特色课程开发的质量自然不会太高;第三,从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含义可以看出,它是以幼儿园、社区、家长和幼儿为线索开发的课程,因此,在研发原色特色课程之前,教研人员就应对这几个线索进行深入的调查,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因素,才能真正开发出与其他幼儿园不同的、独具特色的幼儿园特色课程,可通过调查发现,这一点很多幼儿园并未真正做到。以上只是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前期工作的几个要素,仅从这三个要素就可以看出,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

二、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教师是幼儿园特色课程的主要开发者之一,教师对幼儿园特色课程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课程质量的好坏,那么,除了教师的认识程度外,教师对课程研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是影响课程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通过访谈几名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教师,笔者了解到很多教师都是被动参加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的项目中来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可想而知,在这样消极心态的引领下,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的进度和质量势必不会太高。因此,要想提高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质量,首先要打造一个主观能动性较强、参与积极性较高、对特色课程有一定了解的科研团队。

三、特色课程开发与利用不充分

“中国那么多所幼儿园,难道每所幼儿园都在进行特色课程的开发吗?”带着这个疑问,笔者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幼儿园并未涉及特色课程的开发,可见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并未深入到每所幼儿园中,这是一个幼儿园观念落后的体现,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和教育专家可通过宣传、讲座等方式大力将这种课程开发理念传播到每所幼儿园中。当然,很多观念较为先进的幼儿园都在进行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但开发的特色课程是否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了呢?这是一个疑问。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幼儿园并未真正地将开发的特色课程运用到幼儿园的教学中,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自己开发的课程没有标准的课程好,担心幼儿不能很好地学习和消化自己研发的特色课程,正是由于他们的不自信和不敢尝试的心态,阻碍了幼儿园特色课程的使用。综上可见,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皆不够充分。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为了促进幼儿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了体现园所特色和社区特色,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已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潮流趋势,但毕竟特色课程是一种新兴的事物,很多幼儿园都处于摸索阶段,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也不够完善。因此,作为园级领导和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都要深入学习特色课程的理念,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幼儿园特色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凌.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现状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篇2

关键词:课程建设;发展创新;课程管理;评价;园本教研;课程执行力;课程特色

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提高办园质量、促进幼儿园形成品牌特色的推动剂。我园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中,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研究,对新课程的思想理念、课程目标、组织结构以及课程的实施、评价、管理等诸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领会课程理论基础和发展内涵 转变、更新课程管理思想

作为一名管理者,应首先领会幼儿园课程管理建设发展的内涵,切实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努力营造科学发展的氛围,为幼儿园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创造条件。在课程建设理念方面,要进一步系统学习《纲要》《武汉市实验基地园课程改革评估标准》的精神,树立全新的幼儿素质观念,在管理方面,要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思想,当好家长平等的合作伙伴,当好教职工开展幼教工作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助手,树立科学的课程建设理念的价值观。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是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发展的过程。正如美国课程专家派纳所指出的,课程是一个持续、动态、逐步完善与探索的过程。

发展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根本。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挖掘,对教师、家长、社区等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取舍,不断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创造良好的课程资源运行环境。

创新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灵魂。树立创新的精神与态度才能向传统的课程观念与陈旧的课程模式发起挑战,营造课程建设的创新氛围,形成具有课程创新意识与课程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从而建立起新的课程观念、新的课程体系与新的课程管理模式。

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展现特色,打造幼儿园个性品位的课程特色,成就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这是课程建设发展与创新的最终追求目标。

二、健全课程组织 强化科学规范课程管理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载体具有两点,一是管理载体,二是资源载体。一所卓越的幼儿园必有一套高品质的课程,而高品质课程的打造必有其高瞻远瞩的规划与细致缜密的管理。在追求敬业、乐业过程中,我园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做法:

1.明确幼儿园发展规划,确立课程建设目标,编制幼儿园课程计划

对照《武汉市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园评估标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幼儿园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建设目标。任何一种课程的建立都有其背后的理念支撑,因此与大家一起程,首先要带领教师进一步明确我园课程建设的目标,以目标为方向,明确我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以理念为指引重新审议我园的课程设置。审议的内容可以是:分析我园现有的课程计划,指出其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发现具有我园特色的课程资源,在全体教师参与完成的课程计划的基础上业务园长带领各年级组长成立课程研发小组,交互审议课程计划,一致修订和完善新的课程计划。

2.建立并逐步完善幼儿园课程管理组织与机制

课程建设的编制、组织、实施、评价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鉴于此在园内拟成立园长室、课程研发小组、教研组、教师、家长代表的课程建设管理网络,大家进行双向互动,以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有效发展。

3.做好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课程的执行力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具体操作者,是推动课程建设改革的基本动力,打造一支团结创新的教师团队,才能让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得到有效落实。园长应帮助教师确立课程意识,要让教师关注课程,关注从课程计划到具体活动的整体构架,关注具体活动、教材背后的思想,关注具体活动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及与大课程的关系。同时努力塑造幼儿园的教科研文化,萌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加强课程的执行力度,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有效监控课程实施的过程

运用自然观察法、访谈法、资料查阅法等对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进行监控,了解课程的设置是否平衡?时间的分配是否能反映课程的优先顺序?教师是否采用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否以幼儿不断生成的新的兴趣点与需要,社会上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以及幼儿园本身的发展来整合国家、幼儿园、班级三个层次的课程功能,使之有效提升幼儿学习品质等等。每一学期对课程的实施进行有效地反思和研讨,有弹性的实施课程,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优秀的课程资源分门别类存放在课程资源库内,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建立门类齐全而又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库。进一步丰富、充实课程资源库。

5.动态进行课程评价

新的课程观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在实践中,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评价以及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听课、分析书面资料、检查评比、开放活动、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P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使课程管理向着多元、开放、自主的方向发展,课程的评价更体现出它的激励作用、导向作用和调节作用。评价的过程体现着教师儿童共同的成长。

三、以园为本 加强特色课程建设

课程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增强课程的适宜性。我园的课程设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性课程(80%):本园的基础性课程与武汉市学前教育的新课程一致,继续运用《新世纪主题探究课程》,本课程包括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关注幼儿基本经验的感受与获得,以整合的方式、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

选择性课程(15%):为了丰富幼儿园课程,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我园设置的选择性课程有《游戏课程》、《体验式绘画》,以帮助教师们从实践中的问题入手,积极寻找新思想和新策略来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对课程实施的自我分析能力,使教师们逐步学会了有效把握办法课程选择与运用的整个动态过程。

特色课程(5%): 我园以教科研课题为切入点,在实行基础课程的同时,利用武汉大学医学部,中央文化区万达汉街的独特资源环境,尝试探索研发“健康启智,悦享童年”园本特色课程发展之路。

1.建立教科研网络 提高科研水平

明确职责,形成园长负责、教研组实施、教师操作的运行格局,确保人人都参与课题研究。我园申报了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园健康教育自制体育器械的研发与应用研究》,以课题为先导,立足于幼儿园实际开展的一系列教科研活动;参与市、区两级项目联盟园和结对园的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同时,更使全体幼儿的综合素质、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把握科研价值 开发园本课程 形成课程特色

教科研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寻找适合现代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最终是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围绕课题,学结,明辨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针对当前幼儿健康教育特点研发三个幼儿年龄段的自制体育器械及其运用,积累相关的论文、科研报告、教学案例等成果,作为特色课程园本教材。

四、课程建O努力的方向

如何把握好幼儿园的课程是幼儿园建设的核心,如何有效地定位实施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是幼儿园生存可持续发展走特色之路的关键,如何加强课程管理,完善课程建设,赋予新的定位做以下几点思考:

1.进一步促进教师观念到行为的转变

在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将理念转化到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化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时时刻刻以幼儿发展为本,体现和发挥新时期教育的综合功能。

2.加速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学习型组织

在课程改革诸多因素中,教师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它甚至可以决定课改的成功与失败。形成一支勤于学习、乐于思考、敢于尝试、善于积累的工作作风,构建学习型组织将成为下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3.园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办园特色的突显

目前,基于科研课题的研究,我园的课程特色已经基本明朗。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审视幼儿园的现状,结合实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条件,加大培训和教研的力度,注重资料整理和成果积累,尽快形成高品质、有推广价值的物化成果,使我园园本课程更为完善,办园特色更为突显。

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我们深知脚下的课改之路还坎坷不平甚至布满荆棘,但是只要我们不断调整思维模式,立足本园,敢于创新,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园本特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家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2]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红梅老师讲座解读《武汉市实验基地园课程改革评估标准》.

[3]《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08期作者孟瑾的《促进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建设的管理策略》.

篇3

(一)园本课程建设目的不清,价值迷失

园本课程是指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建构的课程。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都在尝试着园本课程研究,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园本课程建设、园本课程的价值指向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对成都市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多数园长进行园本课程建设的根本动力是为了所谓办园特色的彰显,固化成果的展现,如编写教材、开展特色课程等。一些私立园更是将园本课程建设作为了对外宣传、增强招生竞争力的手段。还有部分幼儿园将园本课程看作是迎合主流价值观(如评级评奖、获得专家肯定、体现某种理论等)的主要途径。

(二)园本课程顶层设计不明确,建设过程缺方向

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包括课程框架的建构、课程目标的明确、课程与本园理念的结合等,是园本课程建设的核心。对成都市幼儿园的调查显示,54.02%的园长认为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难度较大。一些幼儿园对于本园的办园定位不明确,缺乏相应的办园理念,出现了人云亦云的现象,不管是否适用、是否符合本园实际,只管生搬硬套,有些甚至言必某某理论某某学说某国做法某专家说,等等。这都反映出幼儿园领导层对于本园实际的把握还不清楚,对于到底要建设怎样的幼儿园课程还不明晰,于是盲目模仿,一味追随主流价值思想,在园本课程实施前缺乏总体的思考与架构,也就难以确保园本课程实施的总体走向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三)园本课程实施过程困难,缺乏具体操作的方法

园本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本研究调查显示,成都市48.10%的一线教师对于如何确定具体活动方案的目标、选择哪些资源作为园本课程开发内容、怎样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园本课程、如何评价园本课程效果等都存在困惑,其中园本课程的资源开发是最大的挑战。

(四)园本课程评价缺位,建设效果难以评估

在本研究调查中,成都市的教师和园长虽然没有将园本课程的评价作为难点,但事实上,63.20%的幼儿园并没有对自己所建设的课程进行评价,另有38.80%的幼儿园虽然对园本课程建设进行了评价,但其评价较为主观,如仅从儿童的活动参与度、家长的信息反馈、教师的教学反思以及园本课程是否得奖等方面判定园本课程建设的好与坏,同时还存在评价过于随意的弊端,如没有固定的评价时间、评价人员、评价标准。

(五)园本课程建设机制不健全,建设过程缺乏保障

本研究调查显示,成都市92.44%的教师认可园本课程建设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但事实上,66.42%的幼儿园并没有课程建设机制,而34.32%宣称自己有课程建设机制的幼儿园实际上绝大多数也并无专门的部门、专业的人员进行课程建设,更多的是各行政部门人员兼职做园本课程建设,如业务园长、保教主任或教研组长等。只有少数幼儿园成立了研究中心,有专门负责园本课程建设的专职人员,并形成了书面的园本课程建设制度。另外,仅有7.14%的幼儿园认为资金缺乏是制约其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但在追踪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经费保障时我们发现,实际上仅31.41%的幼儿园有园本课程建设方面的经费预算,且这方面经费中还包括教玩具的购买、教师环创、外出培训等经费的支出。在关于园本课程专项奖励机制方面,71.78%的幼儿园没有设置奖励机制,28.22%设置了奖励机制的幼儿园也主要是针对教师论文、园本课程成果获得国家、省、市、区奖励后的经费奖励,严格说来也不属于园本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奖励。由此可见,虽然仅有少数幼儿园因为经费原因无法开展园本课程,但更多的幼儿园是根本没有考虑要有一笔专门的经费用于园本课程建设的支出。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园长课程领导力不足

幼儿园课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否认,园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其对提升幼儿园的课程品质起着关键的核心作用。园长统领着幼儿园的系统运作,担负着园内课程领导的重大职责。这要求园长必须具备有关课程性质、课程取向、课程发展、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课程领导力,并在课程目标定位、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政策制定、课程设计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工作中,营造氛围、建构远景、建立团队、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品质的全面提升。[2]但从本研究调查结果来看,园长们的课程领导力令人堪忧。很多园长不清楚本园的办园目标、办园理念,而是盲目追随所谓理论前沿,或一味开拓国际视野,罔顾本园实际情况,同时也未努力建立一支有实力的课程队伍,未能营造良好的园本课程建设氛围,以至园所教师谈园本而色变。

(二)师资力量不足

本研究调查显示,师资力量是当前园长和教研员普遍担心的问题,认为本园存在师资困难的幼儿园占到62.34%,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教师专业能力较低、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建设园本课程的积极性不高等。而教师们在调查中也认可自己在园本课程建设中原创意识薄弱是最为严重的问题,其次是原创能力不足,再次是日常教学工作繁杂等,因此有53.61%的教师认为自己最为迫切的是要掌握与园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知识,其次是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园本课程开发主题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其需求在教师中分别占到68.15%、66.07%、57.65%。

(三)外围支持系统不完善

园本课程的外围支持系统包括专家对园本课程的指导、长期而有效的教师培训、行政系统的引领等。本研究调查发现,成都市园本课程建设的外围支持系统很不完善。如一线教师普遍表示制约园本课程开发的因素中排第一位的是缺乏专家、学者的指导。而在对专家指导的追踪中,我们发现幼儿园缺乏专家指导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幼儿园本身并没有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占比69.05%;二是由于幼儿园和专家来园前的沟通交流以及专家本身知识结构等问题,导致专家指导缺乏操作性(占8.57%)或针对性(占9.52%)。另外,由于幼儿园没有聘请专家做长期指导,导致专家指导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占到12.86%。

本研究调查还发现,成都市园本课程开发的培训效果一般,认为培训效果好的教师仅占40.10%。这与培训的时间、方式以及培训后的实践操作有密切关系。调查显示,教师们认为效果不好的培训形式主要是理论培训,因为它没有指导教育实践;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培训效果一般,主要原因在于观摩了他人的园本课程开发经验后不能进行很好的迁移。

在行政系统支持方面,成都市21 区(市)县中虽有95.56%的园本课程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但支持方式单一,主要是给予培训的机会和提供教研、观摩的机会等,仅有13.33%的政府行政部门针对幼儿园园本课程有经费支持(含政府奖励)。且到目前为止,成都市没有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出台,也没有具体措施帮扶。

三、发展对策

(一)建设具体可行的园内园本课程开发机制

首先,应提升园长的园本课程开发领导力,明确园本课程定位。本研究调查显示,园长们认为园本课程开发中难度最大的是顶层设计,同时所调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制度不全、奖评缺失等也反映出园长的园本课程领导力还有待提升。园长作为幼儿园管理者的代表,应是具有深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幼儿教学实践能力的专家,应当能够在选定园本课程开发主题、制定课程目标、建构课程框架之前,带领全园教师明确本园的办园理念与教育理想,为园本课程开发指明方向。

其次,应开发有制度,实施有方案。园本课程建设应有专人负责牵头,协同幼儿园各部门各班级教师共同进行。如幼儿园的科研中心应在园领导的指导下负责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骨干教师应负责园本课程的原创部分,青年教师则更多的是根据本园实际对已有教材进行改编或园本化等。除此之外,园本课程开发还应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如对园本课程实施的形式、园本课程推进的方式、、园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考核等,都应有硬性的制度规定。

(二)进行连续深入的园本课程开发培训

本研究调查显示,教师们得到的培训很多,但培训效果并不好,一方面是因为培训缺乏连续性,教师在将培训内容转换为教育实践时缺乏引导;另一方面是因为培训缺乏针对性,如对成熟型教师,可能更多的是理论的引导,而对于新手型教师,更多的应是实践操作的示范。今后在培训设计时,可按照主题进行划分,接受同一主题培训的教师可在一定年限内分阶段进行,这样有助于教师持续深入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针对园本课程的培训也可遵此思路进行。此外,除了国培、省培、市区培训外,幼儿园内部也要加强园本教研。在本研究调查中,园本教研被认为是提升教师园本课程开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园本课程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升园本课程开发能力。

篇4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设置与实施 教师与幼儿发展

笔者在本园的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对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以及幼儿园特色的打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与反思认为一个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关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如何设置幼儿园课程

1.课程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

说到幼儿园的课程,其实就是一个促进幼儿教育与发展的思想载体。它不仅仅是一个文本化的教材,更是一种教育的理念与意识。所以,幼儿园课程的设置要求它的执行者与参与者必须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去贯穿实施幼儿园在某个特定条件下开展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思想。

就拿我园的课程来说,我们在本园的课程建设中,牢固树立了“养成教育”的思想。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的习惯问题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孩子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确定了:让孩子在园内的每一个活动中,每一个生活环节中去“感知真、善、美,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获得求知的欲望”。这样的一个教育目标,也许是宽泛的,海量的,但是就这样一个课程目标,它就对教师和幼儿个人、群体发展提出了相互的教育意义。它对教师的自身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并要求家长时刻注意自身的榜样效应。从而也促动了家园的教育合力,这样的课程拉动了教育资源,全面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课程要彰显幼儿园的教育特色

幼儿园的课程需要彰显幼儿园的教育特色,需要一个显性的载体来呈现。那就是教材的整合。3-6岁儿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是不变的,但是幼儿园如何个性化的实施,笔者理解:这就是幼儿园教育的特色,当然也是特色教育的呈现。

我们的教育特色就是幼儿的养成教育,我们的载体就是“竹”这样一个显性的载体。《青青翠竹 悠悠竹韵》是我们的园本课程。这个课程我们整合了《综合主题课程》、“竹”文化以及“养成教育”的目标,形成了《青青翠竹 悠悠竹韵》的园本教材。我们旨在通过主题活动,实现《指南》指引下的学科领域目标,而“竹”的本质属性和文化属性无不让人想到它的品质。无不是我们每个人积极向上的、良好规范的象征。我园的课程不仅落实在幼儿的活动中,还落实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更重要的是我们让孩子在感知感受“竹趣、竹韵”的同时,激发着他们广泛的兴趣以及对艺术活动的向往;体会感悟着“竹节、竹魂”的伟大,从而达到自我行为的约束。相信我们的实践会让我园的课程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全面地突出幼儿园特色教育的成果。

3.课程要成为教师和幼儿有序发展的载体

课程的建设过程就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一个过程。因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应该是我们的教师,他们的专业化发展直接制约着课程的实效性。也就是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有效性。

我园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认识,形成统一思想,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促进教师对课程建设的主动参与。而且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必须是孩子喜欢的,乐于参与的,当然这离不开教师的“有心栽花”。例如,教师对教具的运用和学具的提供,一个音乐的选择都得做到有心“移植”,特别是游戏环境的创设、教育情境的设计,无不体现了教师的用心,让孩子在“渗透“中感知、体验、接受与表达。.

二、如何实施幼儿园课程

课程的设置只是园本课程建设的前期工作,而真正需要关注和探究的是课程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中,园领导对课程的领导力和教师的执行力、幼儿的发展现状、教育合力的形成才是园本课程是否适宜的最根本。

1.关注课程的领导力

课程领导力简而言之,就是规划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航者,是关键的课程领导者,园长应该带领由保教人员组合而成的团队因地制宜地规划幼儿园的课程“全景”;激励保教人员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课程实施的活动中,这就是“课程领导力”在园长和保教人员身上得以彰显的过程。

我园在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过程中,由园长全面负责与组织课程的规划工作;次而,着力抓好中心教研组的执行力。他们是由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组合的中心教研组。中心教研组必须对园本课程设置的思想达成共识,对课程的实施做到最有力的指导,因为他们是课程最直接的贯彻执行与指导的核心力量。他们能否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直接关系到对保教人员的日常工作的有效指导。

2.关注教师的执行力

教师课程执行力是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它彰显了教师课程执行的主体地位。明确了教师课程执行的政策依据,突出了教师课程执行的自利。在实际的课程执行中,教师课程执行力具体作用常常体现在:以幼儿发展为本位,创生性地执行课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有效实现课程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依托,充分用好课程权能。

我园在教师执行力方面,关注的是教师是否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位,是否把幼儿的发展贯穿于一日活动中,落实在每个教育的细节中。这个就是教师对课程思想的贯彻,教育理念的渗透、课程目标的落实。例如孩子的一个餐后散步、一个上下楼梯的组织,都能看出教师在落实我园“养成教育”方面的灵活性,对幼儿养成教育是否是停留在“说教”层面还是落实在“养成”教育上。好多的习惯不是靠说教来达成的,而是日常的行为中不断规范、不断影响而成。

3.关注幼儿的发展

让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人,一切为幼儿的发展服务。我们的课程建设要的就是打破教师主教的局面,发挥幼儿的主体意识,提高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性,特别是参与课程实施过程中环境的创设。因为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动态的,是需要游戏化、活动化的,是需要孩子在参与中感知、感悟、体验、表达、呈现的动态中积累经验。

我园在环境的创设中,不仅处处给孩子展示他们的作品,给他们互动的区角,更多的是他们想去摸摸、想去看看、想去“读读”、想去比比的墙体和区域。特别是我们的体验区域,提供给孩子的都是真实的实体模具,例如在安全教育方面,我们为了增强规则意识,我们模拟了马路和交通指示,以及小小警服、指挥台、儿童版实物车辆;在消防体验区,我们有消防服、水枪、消防帽、报警电话机等等;小小广播台,我们制作了舞台背景,实物话筒,这里的新闻是孩子身边听来的消息,给孩子一个小小播音主持体验的实景。孩子们天天沉浸在一个自我陶醉的模拟状态,还有什么让他们这样感到满足和自豪。

4.关注家园的教育合力

一个好的课程应该能够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教育学家瑞吉欧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所以,推进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家园合力是非常重要的。

篇5

2012年12月17日至19日,由南京师范大学重点研究机构——学前教育研究所会同南京市教科所田野课程项目研究所、《早期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幼儿同课程建设与教育质量提升研讨会”在南京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交流幼儿园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进展,为全国各地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的园所搭建与专家学者及姐妹园所进行广泛交流课程建设经验、深入研讨课程建设问題的平台。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共邀请了六位知名专家作了六场专題报告。香港教育学院蓝美容教授以“香港如何开展设计活动(方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为題,通过案例录像等形式,与大家分享了香港幼稚园开展方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同家督学成尚荣研究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命題“课程即幼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以“高宽课程模式与‘办好学前教育’”为題,全面详细地介绍了高宽课程的理念、目标、实施过程及评价方式等,并通过与我国幼儿同课程一般结构相比较,突出了高宽课程模式的特色。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作了題为“活动区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报告,她认为幼儿在活动区的活动是通过游戏进行的自主学习,并结合案例精准到位地分析了游戏与发展的关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效应、材料投放与幼儿行为的关系等问題。台湾政治大学简楚瑛教授对台湾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进行了省思,她追踪溯源地阐述了校本课程提出的背景和理念,结合校本课程在美国、澳洲、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阐述了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遇到的诸多挑战。这启示我们,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会涉及幼儿园甚至幼儿教育系统的文化特征与权力结构的整体变革。最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虞永平教授作了“教育质量,在过程中……”的报告,他从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文件出发,阐述了他对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他认为,幼儿教育质量在幼儿实际的操作、交往及表达等行为之中,在不断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谈话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及评价能力等专业能力的过程之中。

除了六场精彩的专題报告外,本次研讨会还邀请与会专家和代表来到南京师范大学学前课程研究实践基地之一——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进行了现场观摩和区域活动研讨。太平巷幼儿园汪丽同长以“走进幼儿心灵的田野——田野课程发展”为題,向大家全面介绍了田野课程的内涵及发展,并重点介绍了田野课程近年来在区域活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太平巷幼儿园两位教师邱梅蓉和陆晓民分别就“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和支持”两个专題详细介绍了她们的研究成果。之后与会专家和代表到太平巷幼儿园各班级观摩了区域活动现场。观摩活动结束后,与会代表就各自对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困惑,与专家及太平巷幼儿园的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研讨。

此外,在本次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的16家园所代表将各自园所进行课程建设的成果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和分享。浙江师大王春燕、山东师大丁海东、山东省教研室方明、华东师大钱雨、江苏省教科院张晖及南京师范大学刘晶波、邱学青、张俊、原晋霞等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他们充分肯定了各园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优秀经验,帮助各园提升了课程建设的理念,并精准分析了各园课程建设仍存在的主要问題,为各园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本次研讨会,各与会代表在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学前教育各项政策精神、提升幼儿同教育质量的行动中将更加明晰方向。

篇6

【关键词】精品课程 内涵建设 特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65-02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重要举措。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学团队、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实践条件、一流教学资源的有特色的示范课程。[1]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明确指出:“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从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分值来看,“课程特色”所占分值最高,表明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的灵魂。[2] 由此可以看出,精品课程内涵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创新、打造自己的特色。只有形成独特而鲜明特色的课程,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名牌课程”、“示范课程”。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的《学前儿童游戏》课程,2004年开设,从2006年的校级精品课程、到2008年的省级精品课程、再到2010国家精品课程,历经七年开创性的建设,其中,最有成效的工作就是坚持围绕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以突出技能培养为“特色”,打造课程的“一流品质”。[3] 本文拟就《学前儿童游戏》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特色与创新进行介绍,以期为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一、课程概述

《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第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与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第二,通过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教育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设计与指导幼儿开展各类游戏的能力;第三,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幼儿园的游戏教育教学活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特色

1.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前瞻性

在《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我们开创性地建构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框架,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基础理论单元,科学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分类游戏单元,则全面系统地涵盖了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内容涉及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语言游戏、数学游戏、音乐游戏、美术游戏、集体娱乐游戏、婴幼儿游戏十一类游戏内容。

在课堂理论讲解的同时,我们着重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54学时的课程教学,理论课时3时,占总课时72.2%;实训课时15学时,占总课时27.8%。与此同时,我们紧扣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的脉搏,把国内外幼教改革的新理念、新信息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教学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现代化、网络化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在实施中,始终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两条腿走路。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应用讲授法、观摩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法、操作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课程教学活动。例如,在角色游戏单元中,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评价幼儿角色游戏行为以及评价与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我们主要运用观摩法,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见习或观看幼儿角色游戏实录,根据实际观察填写记录表。此外,我们还定期组织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如结构游戏技能大赛、儿歌故事表演赛、童话剧展演、教学游戏设计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展示专业技能的平台。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还致力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与应用,课程教学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积极开发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课程全面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发可视化精品课程网站,实现课程的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自测练习等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3.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块化、项目化、仿真化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各类教育机构、不同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书本+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训练环节。《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将与游戏相关的教育技能具化为“游戏的技能”、“游戏指导的技能”和“游戏设计与教学的技能”三个实训模块,并分解成18个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采用项目导向的任务化学习模式,通过“幼儿游戏活动情景教室”和“幼儿园玩教具资源教室”等仿真实训室,把学前、特殊教育理论与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按照幼儿游戏教育和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际操作项目,进行仿真环境的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创新点

1.教育理念新

在《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群。我们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坚持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以强化教育技能为核心,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强化教育技能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2.课程结构新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我们以精品教材建设为中心,开创性地建构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框架,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同时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学前教育领域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来不断改进与完善课程设计。

3.教学模式新

我们坚持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以强化教育技能为核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打破了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创了模块化的实训教学模式,并积极探索项目化的任务学习模式、引入仿真化的技能训练模式以及开发现代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4.评价手段新

本课程建立了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模式,运用书面考试、技能展示、方案设计、作业、提问和态度等多种考核评价手段,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技能展示与理论考察相结合、书面作业和网上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来综合考核评价学生对儿童游戏理论及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学前儿童游戏特点、游戏设计与指导的方法和基本教学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训体系新

我们积极整合学院与社会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构建校内外实训体系相结合的共享型平台。在校内实训系统中,不仅对本专业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基础技能实训模块还与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共享;专业技能模块还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儿童康复、社区康复等专业共享。

四、课程内涵建设的“一流品质”

1.课程开设具有领先性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开设是我们应对现代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新需要所采取的开创性举措。在过去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游戏并不单独设置,与游戏教育相关的内容包含在《学前教育学》课程里,是作为一个章节内容出现的。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学前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我们从应用性人才培养出发,将原来《学前教育学》关于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分散在各类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关于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内容,整合成《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并于2004年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之际正式开设。2005年在京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教材组稿会上,我们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全国学前教育界的认同,与会代表一致把《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列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并且推举由我校主持编写该门课程教材、2006年《学前儿童游戏》教材出版并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后,全国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已普遍形成共识。

2.教材建设具有引领性

《学前儿童游戏》教材建设坚持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强化突出实践教学与训练的理念,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课程设计突出实训训练,打破了过去从理论到理论的课程框架,将教师与幼儿园游戏相关的教育技能具化为“游戏的技能”、“游戏指导的技能”和“游戏设计与教学的技能”三个实训模块。这种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的课程设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领域开创了模块化技能实训的先河,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学前教育领域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小龄婴幼儿入园比例增多的发展趋势,《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突破了一些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只关注3~6岁幼儿游戏的惯例,结合我国早期教育最新研究成果,把0~3岁婴幼儿的游戏写入教材,纳入到课程内容体系中来,以满足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此外,《学前儿童游戏》立体化教材还配有多媒体光盘和电子教案,这也成为全国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同类教材中极具优势的,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课程在全国同类课程中所处的领先水平。

该教材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以来,先后11次印刷,前10次印刷总数30100册。销往北京、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四川、云南、广东、贵州、浙江、江西、湖北、江苏、广西、新疆等20个省市自治区相关院校。

3.网站建设具有示范性

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级精品课程以后,我们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建设目标,根据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标准,认真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利用天空教室开放式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网站,实现了教案、习题、实训指导、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图书资源、参考资料等教学辅助资源上网;同时,我们利用这一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性,努力做好课程的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自测练习等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环境。2009年我院其他专业《儿童游戏》选修课和全院《儿童游戏》公选课的三百多名同学全部进入该网站进行网上学习、网上作业和网络考试,《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网站精美的制作及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受大家欢迎,网站访问量在天空教室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上遥遥领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0月份,“天空教室2010数字化教学高层论坛”在宁召开,本课程主持人作为专家应邀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建设”的专题报告,在创造性地利用可视化网络教学平台、深化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向全国200所高校的专家介绍了我们的经验,博得一致好评。此后本课程主持人还受邀为南京多所高校做专场专题报告。《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取得良好的示范性。

五、结束语

与国内很多具有百年历史的幼儿师范院校相比,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非常年轻。通过《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体会到,唯有立足自己的特色,并且不断突出特色,使其“独特而鲜明”,就有可能具备“一流品质”而后来居上。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对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一定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要有新思维、新突破,努力形成并突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创造出生机和活力,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国家精品课程[J].科教文汇,2005(2):22

篇7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亲自然”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151-02

一、行走自然间,收获自然资源

在确定“亲自然”课程研究后,我们就动员全体教职工和家长对幼儿园周边方圆1.5公里的生态资源进行了大走访和拉网式的实地调查,同时向全园家长发放了本土自然生态资源的调查问卷,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开展了活动地点的踩点和安全排查工作,收获了许多可用于课程建设的自然生态资源,最终敲定了一些幼儿园周边本土自然生态资源活动地,并进行统计。

二、打造隐形课程,彰显自然特色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园的隐形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一)户外环境

我们在幼儿园原有的户外环境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地导入自然元素,比如改造出的弯延水沟,配上小桥,放入鹅卵石,水培些铜钱草、水葫芦、莲花灯,养殖些蝌蚪、小鱼……在园内我们还开辟了一块果园,种上杏树、石榴树、枣树、桃树等,各班级认领果树,幼儿在观察、期待、收获、分享的过程中享受自然之乐;在食堂的后面种上一长条的花路,让幼儿不出园门,就能与自然互动,赏自然之美。

(二)班级环境

幼儿和教师大量地运用了自然材料——鹅卵石、树枝、树叶、松果、干花、稻穗、棉花、木片、果皮、黄沙等,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各班级都呈现出不同的生态美景,让人眼前一亮。各班级自然角也大量地运用了自然元素的融入,让环境和幼儿说话,让幼儿也参与到创设中,感受自己的成功感,获得满足感。

三、畅游自然间,构建“亲自然”课程

我们的自然生态课程的建设还处于摸索尝试阶段,我们也将会在边学边研、边研边思、边思边行中不断地改进丰富。我们在行动中形成了我园自然生态课程的框架,初步建构了课程内容有资源课程、远足课程、班本课程(微课程)、主题课程。

(一)资源课程

我们根据幼儿园周边本土的山水、田地中的自然生态资源,如东大山、吉山、牛首山和周边田野菜地等可利用的资源,细挖其中的资源材料,尝试将本土的特色自然生态资源和相关故事、材料等融于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中,为课程的深入开展夯实基础。在资源课程实施中,我们也邀请家长和幼儿参与其中,在自然生态资源的挖掘中取得家长的理解。

(二)远足课程

在建构自然生态课程时,我们细致踩点布局、精细周密规划,制定远足活动方案和远足安全预案,发动家长参与幼儿的远足活动。在远足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心情愉悦,体验远足的乐趣、捕捉自然界的神奇、观察身边的事物、探究眼里的神奇。我们每年安排在春季和秋季各开展一次远足活动,带领幼儿畅游生态自然中,感受生态的美,激发幼儿探究,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大自然成为孩子们感受、探究丰富多彩现象和挖掘、创造无限的儿童智慧的源泉,让自然资源转换为幼儿无限延伸的经验。

四、研于审议中,夯实课程建设

幼儿园把每周二中午定为课程审议时间,关注班级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年龄特点,根据自然生态课程活动内容和梳理的网络图进行小组审议:集体活动目标与设计、游戏内容与材料、主题墙创设与活动延伸等,在课程审议中我们强调要关注幼儿的经验与兴趣点,活动设计落脚点要基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幼儿习得經验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亲自然”课程建设的作用

鉴于幼儿园周边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山水、田地、花草、沙石较多,可以开拓自然生态教育活动的视野。我们在开展市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同时,带领教师走进了大自然踩点,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出发,在自然生态视野下开展相关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一)有利于幼儿认知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与自然生态互动的活动中幼儿主动交流、亲身体验、具体表征心中所想、所问、所知、所答等,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发现的乐趣。走进自然生态的课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所需,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活动中亲近自然、与自然生态材料互动,登山观景、近水嬉戏、田间实践、地头探究,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健康自然地成长。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掌握更多的自然知识,并能把一些自然生态元素材料转化为幼儿容易接受的东西,利于观察、操作。教师通过踩点、问卷、挖掘资源、制定方案,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过程中,丰富了自然知识、积累了相关经验、提升了教学能力、创新了游戏创设,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篇8

【关键词】课程;课程建构;影响因素;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备案课题“构建农村幼儿园课程体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JC1316026)的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备案课题“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JC1316056)的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策略研究”扶持共建项目(项目编号:15EDE2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20-03

一、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

在无统一的省编教材情况下,农村幼儿园通过园本研究,在课程建构上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例如某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强调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把五大领域内容细化为适合幼儿具体学习与发展的十二个学习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本教育活动资源库。某农村幼儿园因地制宜,探索农村幼教发展之路,构建了快乐游戏科学活动方案。

虽然在课程建构上有体现自己优势的园本课程,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的“拼凑课程”现象。例如,在教材的选择上五花八门,随意借用现象时有发生;幼儿园无园本课程的实施方案,班级各自为政,班本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与评价。

以下是农村幼儿园比较典型的课程现状,既有取得的成就,也存在需要调整和研究的问题。

1. 优质资源的结合与无效利用

近几年,安吉游戏火遍全国,一些乡镇幼儿园通过到安吉学习,将安吉游虻木验与本园的原有资源相整合,创设了以游戏为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提倡课程观念上的改变,但是也考虑课程构建的整体要素,依据本地区幼儿的实际情况,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完整的课程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适当的组织形式和科学的课程评价。目前,农村幼儿园在课程建构上,形式感强,内涵挖掘不够,缺乏经验提升,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2. 整合课程的曲解与实践

调研中发现,很多幼儿园在没有省编教材的情况下,各自选择市场上的幼儿园课程参考书,类别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一般具备教师好用、教案齐全、材料丰富的特点。幼儿园甄别能力有限,导致选用的教材有时不适用于本地区或者本园的幼儿,也有一些教师不知道要根据幼儿特点和经验准备活动,一味照搬书上的教案,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当前,我国农村不少幼儿园课程和教材内容与要求超出了幼儿实际能力水平,“小学化” 倾向严重。还有一些幼儿园选择两套甚至更多的教材,然后拼凑在一起,没有统筹的方案和评价,难以保证质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 家长工作的突破与转型

在农村幼儿园,家长工作一直较难开展。由于一些家长对幼儿园课程不了解,导致成为幼儿园“小学化”的推手之一。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推广的做法,一些幼儿园在家长工作方面积极思考,巧设对策,用事实和家长对话,让家长从理解开始,逐渐走向配合。例如,在家长会时,用孩子的游戏故事、学习故事作为案例,展示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变化;教师用专业的语言、真实的图片讲述游戏的重要性和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在家长开放日时,家长的表现也被照片记录下来,家长是支持孩子发展还是阻碍了孩子发展,教师也给予了专业的分析。从过去给家长讲大道理到用事实告诉家长,让家长自己改变观念和行为,这种做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各级培训的成效与缺陷

近几年,学前教育开展了大量培训活动,从十天的短期培训,到几个月的顶岗实践,培训规模前所未有,受益教师遍布全国。从高端公办幼儿园,到一线发达城市示范园,均成了培训实践基地,受训教师开阔了眼界,汲取了先进的理念,基础性知识和专业技能基本得到了提高。但是,目前的培训还停留在大而全的层面上,缺乏系统性、纵深式的主题培训,如专门进行关于幼儿园课程建构的内容,让园长、教师系统掌握课程理论与在实践中的应用。

5. 特色课程的乱象与管理

特色课程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例如创意美术、乐享阅读、户外体育、生活实践课程、科学探索等。特色课程可以作为幼儿园主体课程的补充,依托幼儿园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开展特色活动,以满足幼儿不同发展的需要。但是,有些幼儿园将特色等同于特长,以招揽生源为目的,课程开设没有逻辑关系,各种特长类课程占据大量时间,无法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私立幼儿园,缺乏整体管理和科学指导。

二、幼儿园课程构建的影响因素

1. 主体人员的复杂与矛盾

(1)幼儿教师的生存困境。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专业教师没有编制,转岗教师较多。这部分教师从中小学转到幼儿园任教,但是职称仍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执行,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竞争能力,在各方面条件上远远落后于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难度的加大,导致有些教师一旦有机会随时都可以离岗,转去中小学任教,增加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缺少编制、待遇低下、转岗教师过多、专业发展困境等原因,导致了幼儿教师队伍的不专业、不稳定。教师队伍的问题与困境,直接导致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质量无法保证。

(2)家庭教育的过度缺失。农村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占据很大比例,在家园共育方面难以做到共同协作、教育互补。隔代看护现象在县城极为普遍,教育观念、自身能力、年龄偏大、区域环境等因素,都使隔代看护只重看,不重教。家园沟通困难重重,家长学校有量无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同和配合,需要家长共同参与进来,为幼儿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双方共同努力,目标一致,才能建设具有园本特色的高质量课程。

2. 外部因素的调适与冲突

(1)偏远地区的地域劣势。以黑龙江省为例,偏远的地域条件,陈旧的教育观念,封闭的思想状态,导致好老师不愿意去,教育资源缺乏,幼儿园课程随意性大。

(2)走向城市的资源取舍。随着“两期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展,学前教育发展成就显著,尤其是一些县级农村幼儿园加大了投入,按照示范性幼儿园的要求建设了标准化的幼儿园,硬件、软件都有了很大改善。在课程选择上,也接近于城市幼儿园,舍弃了农村幼儿园特有的广大资源,一些优质的乡土资源在渐渐消失。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如何将当地资源纳入园本课程,建设独特的、适合当地幼儿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 质量把握的标准与难度

(1)课程意识的模糊淡薄。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幼儿园没有课程总体框架和方案,只是选择几本认为比较好的参考书,自行组合课程。有些幼儿园教师照搬照抄参考书上的教案,没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加以改变,活动效果大打折扣。部分教学园长不了解本园课程整体情况,对教学质量无从把握,缺乏整体课程意识。

(2)专业支持的保障困难。走访调研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园都提出需要课程专家给予帮助和专业指导,尤其在课程建设方面。如果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很难做出完整、完善的园本课程。但是,一些偏远城市或农村,不具备专家长期、系统跟进指导的条件,只能自己摸索前进。

三、农村幼儿园课程方案建构对策

1. 深入有效的园本背景分析

r村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不能照搬他人模式,而是要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构建当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独特模式。课程建构之初,要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包括硬件条件、家长资源、教师情况、幼儿特点、园所历史、区域环境、课程特点等。只有分析充分、深入,从课程要素角度出发,才能够确定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方向和目标,找到本园课程建设的优势和问题。

2. 构建整体的课程观

建立整体的课程观,就要了解幼儿园课程结构。幼儿园课程结构是指幼儿园在国家、地方课程方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整合幼儿园资源优势,将课程组织在一起所建构的一套适合本园实际的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形态。课程领导者和决策者要科学认识幼儿园课程结构,根据自身情况确立适宜的目标,在目标引领下,组织资源和素材,完善课程,做到整体规划、目标明确、儿童为重、评价到位、科学完善。

3. 可行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课程管理能够实现课程的整体规划,保证课程的科学设计,并在执行过程中高效高质。如果没有课程管理制度,课程内容就会随意杂乱,无法保证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能保证幼儿的全面科学发展,等等。因此,幼儿园要建立科学的课程管理和评价制度。首先,园长要有整体课程的领导力,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发动全园教师集思广益,引导课程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其次,园长、教学园长要心怀大目标,落实小目标,通过管理和评价,让教师更具有课程执行力。

4.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园课程是实施教育教学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待遇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因此,要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问题,以便更加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素质。各级各地政府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投入力度,增加幼儿教师编制名额,鼓励农村生源的毕业生回乡就业。

5. 建立长效的专业支持保障

专业支持机制需要行政、教研、科研等几个方面的力量合力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将省内专家库专家按照自身优势进行分类,建立专家与幼儿园的网络衔接。教研部门通过培训和教研活动,将专家与幼儿园进行实地衔接,科研部门可以通过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将专家与幼儿园进行项目衔接,多方位、创条件,为幼儿园课程构建提供长期有效的专业支持。

参考文献:

[1] 焦晓玲,谷忠玉.浅谈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7,(10):48.

[2] 邓红红.农村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缺失与提高策略[J].教育探索,2013,(7):146.

篇9

一、课程规划编制,为幼儿定制出科学的“食谱”

(一)做好园情分析

2013年11月,幼儿园进行第一次SWOT分析,找到了幼儿园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时过两年,随着项目的推进,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再次对园情、学情、师情、家长社区资源及现有课程特色进行优势和不足的分析,进一步厘清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办园目标,为后期课程建设找到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凝炼课程价值

活和课程是基于“激养成之活力,化人文之初元”的办学理念,从儿童生活的时间、空间以及生活中的他人场域出发,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以适合童性的生成性、游戏性和真实性事件为载体,激发幼儿的内在活力,促进师幼和谐共生。“活”既指幼儿的活动又指幼儿与教师发展的内在活力;“和”指幼儿和教师在与人和环境的关系中和谐发展的状态和个性发展。

活和课程倡导幼儿、教师和而不同的发展,承认差异,满足个性,是南坪实验幼儿园“生活中学、游戏中学、释放天性、彰显个性、快乐成长”教育思想内涵的一种实践形态,一方面植根于儿童为中心,聚焦于幼儿本位发展,另一方面关注教师和谐发展,因为只有教师发展活和,才能成就幼儿发展活和。

(三)建构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体系如同幼儿园的logo小太阳一样,活和是核心价值取向,寓意着无限的活力。一圈一圈的光晕寓意着丰富的活动,的光芒寓意着发展的状态,也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教师的成长,最终实现幼儿园的和谐发展。

根据课程价值取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目标,我们提炼出“重活动、激活力、至活和”的课程理念,主要通过创设适宜的活动情境,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激发幼儿自主选择、自由发起、主动探索的内在活力,获得身心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自主活动,为幼儿烹饪出可口的营养“饭菜”

自主活动是活和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幼儿园的特色活动。它是幼儿园专业化的表现,是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实现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重要途径。自主活动就像自助餐一样,营养丰富,种类多样,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决定学习进程与方式,实现个性发展的活动。自主活动包含班级活动区活动、年级俱乐部活动和全园户外特色活动三部分。

(一)班级活动区活动

它包含语言区、益智区、动手区、建构区、表演区、角色区活动等。教师根据幼儿各个阶段的兴趣点,由师幼共同开发丰富的操作材料,由幼儿自己选择,充分与材料互动,不断发现、探索、表达、创造,并主动形成了认真专注、勇于探索、有序、坚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二)年级俱乐部活动

它包含图书馆、创艺坊、生活馆、乐高室以及游戏天地,它是班级活动区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补充。幼儿园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教师特长,开设相应的活动内容。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场地、内容、教师、同伴等,在自主探索、快乐参与的过程中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全园户外特色活动

它包含攀爬活动、投掷活动、跳跃活动、平衡活动、走跑活动等。它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利用现有的场地,投放以低结构为主,高低结构相结合的材料,采用全园联动的形式开展。幼儿可以自行摆放和改变材料固有特性,创造玩法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有难度的项目进行挑战。活动结束时,幼儿还能主动将材料分类收回,整个过程都是幼儿自由挥洒汗水,获得身心愉悦体验、和谐发展的过程。

三、课程实施,让教师成为厨艺最棒的“厨师”

(一)优化一日活动时间,转变教育观念

自主活动的实施对教师专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给儿童创造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与材料发生互动,于是我们调整了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整个上午以自主活动为主,将教师从以往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环境创设、材料投放、观察记录、支持回应幼儿的活动,有效帮助教师建构了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同时,自主活动的实施让教师更加明确儿童的学习随时发生,教师的视角也由过去更多关注活动本身转向关注儿童发展,观念得以转变。

(二)关注教师最近发展区,搭建成长阶梯

集体活动是活和课程的辅助课程,其中分为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通过对第二阶段的优势和不足的分析,我们发现,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教育教学方法有限,在活动区活动中还不能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抓住教育契机,而预设好的活动相对容易把握,更有利于教师循序渐进积累经验。此外,已经具备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独特教育风格的教师则是在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挖掘活动的潜在价值,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生成集体活动,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使得自身价值最大化实现。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结合,为教师搭建成长阶梯,有效促进不同阶段教师发展“活和”。

(三)尝试撰写“学习故事”,提升自我修炼

活和课程的实施,为幼儿的活和发展制定了一份科学的食谱,同时也为“厨师”们增加了难度,如何关注幼儿的活动,识别幼儿的发展状态,及时给予有效的支持。通过幼儿园对儿童观、课程观的审视,“学习故事”为教师的自我修炼开出了一份有价值的菜单。为此,本期幼儿园成立了学习故事主题研讨组,开展了相关的培训,教师开始尝试撰写,虽然刚刚起步,但它一定会为课程评价提供依据,为教师自我修炼开辟有效的路径。

篇10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3-0070-02

【作者简介】闻银燕,南京市建邺区云锦美地幼儿园(江苏南京,210017)园长。

与公立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可以借助办园体制的优势,在经营管理和服务方面能够较快地形成自己的特色。而课程园本化是民办幼儿园形成办园特色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提高教育科研的高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民办幼儿园在课程园本化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课程开发理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园本化必然需要相应的课程作为支撑,否则就没有根基。但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对这一点的认识还不够明确,主要表现在对课程理论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习并确立自身课程园本化理论基础的主动性不够;过分强调效仿和借鉴其他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操作技术,而削弱了自身的独特性。事实上,课程园本化是追求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的个性化,针对幼儿园的差异而提出来的。因此,在课程园本化过程中,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应该是有所区别的,要结合本园实际进行相应的选择。

第二,对多元主体认知存在差异。课程园本化是由众多的参与人员共同决策完成的,不是某一个人的行为,而应当形成由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幼儿、家长、社区代表等多方人士构成的多元开发主体。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在现实中,主体的单一化及认知局限,对课程园本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课程园本化需要幼儿园管理者的支持与参与,但办园者被动参与则会有损课程园本化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作为课程园本化主体的幼儿、家长和社区,往往是被动地参与,且参与程度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中心论在我国仍然有较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家长和社区受学科中心思想的影响,对幼儿园功能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识字、算术、保育等方面,加上素质差异也比较大,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第三,课程资源选择与利用受到限制。从理论上讲,园本课程资源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还来源于广袤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与幼儿实际生活之中,以多样性的存在状态和表现形式呈现在我们周围。在实施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开发主体受制于课程开发能力,对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认识不到位。我们往往会选择和利用现成的课程资源、自然课程资源和园内一些显性的课程资源,而那些隐性课程资源由于其具有多样性、价值判断性,在选择和利用时就显得困难得多。

民办幼儿园课程管理有四个特点。一是自主性。目前,幼儿园基本上没有统一的所谓国编或省编教材。民办园的课程不同于中小学课程,与公办幼儿园课程相比,在课程管理上更具自主性。二是重复性。民办园师资的流动性,使得课程管理难以深入,易反复停留在低层次水平上。三是基础性。民办园中新手型教师占了很大比例,由于实践性知识的缺乏,这些教师常常有一些无效、低效的行为。因此,民办园课程管理应指向幼儿园教育教学常态。四是灵活性。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园本课程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它鼓励家长、课程专家等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容易融进最新的相关课程经验,有相当大的弹性。同时,园本化课程将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幼儿园课程不断丰富和本土化。

民办幼儿园的教职工,对于尊重、关心、爱护等情感的需求,较之其他群体更为强烈。提高教师自尊、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水平等,改善对他们的工作价值、工作结果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事业发展的可能性等,将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就使得幼儿园管理的人性因素较之其他行业,较之公办幼儿园更为重要、更具价值。因此,在课程管理中要遵循两项原则:一是服务为本。服务于追随者,是领导者的主要责任。幼儿园课程领导者并非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指挥部署的人,而要善于发现并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为其扫除工作上的障碍,使其能专心服务于幼儿。二是重在建设。课程管理不是控制而是建设,教师之间因分享而合作。在课程管理中我们应依据民办园的管理机制,注重师资现有水平和需求,引导课程向“最近发展区”进行建设与发展。

为提高民办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管理的实效,根据民办幼儿园课程管理的特点及原则,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1.园本化课程建设要有过程意识,建设过程是减压增效的过程。园本课程开发需要“全园总动员”:园长的关注和支持、教研室的领衔、年级组长的协调、教师的实施以及后勤的配合。每学期教研室应规划好课程建设的计划,小步子递进,帮助教师减低课程建设的压力。当然,教师作为课程建设的主人,要做有心人,平时收集一些好的教学活动素材,并不断地充实到课程中。园本化课程建构,不是一两个人能做出来的,而是需要大家的智慧来共同实践。为了能高效地完成每个活动,需要教师们相互合作,集优攻坚。课程是动态的,需要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社会的发展去反复实践。园本化课程是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每学期课程实施后,需要我们对课程进行审议,依靠教师的智慧和创意来做课程的“加与减”。针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我们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四个要求: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过硬、服务质量过硬、气质修养过硬。在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师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从学校发展出发组织丰富、多元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引领教师走向专业认同。一是“三八节”读书活动,用精神食粮来引航。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需求列出相应书单,采取年级组集体讨论阅读同一书目和个人按需自选书目相结合的形式,认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净化教师的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丰厚专业理论,这对和谐团队、塑造形象、优化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二是“赏识教师”活动,用价值体验来激励。通过发现并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倡导创造积极心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感受自身在集体中的价值。这样可以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努力挖掘人性中“向上、向善”的优势,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服务于孩子。

2.细化蓝本,规范管理。民办幼儿园如何避免课程管理中的“低效、反复”现象,使课程管理走向规范、有序?这就要细化实践蓝本,提供菜单式的实用操作文本。操作文本是在课程管理服务理念下应运而生的,其目的是帮助教师理清教育教学活动场中的各种关系,把握幼儿年龄特点,解决实际困难。因此,这种操作文本不同于刚性的制度,而是一种柔性的指导。它是一份实用工具说明书。考虑到新教师知识结构中缺乏实践知识,因此在制订操作文本时应做到细化、综合、适切。根据教师的工作内容,文本主要分为教学、保育、家教环境制作等类别。文本的内容来源于课程管理的需求,如《一日活动教师带班实施细则》《一日活动保教协作要求》《不同年龄幼儿发展目标解读》《各班布置“家园联系栏”的操作提示与要求》等。我们将文本内容汇总为实用性培训项目,完善培训菜单,鼓励教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并随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随机性培训。

3.关注常态,自主评价。民办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基础性”,使我们将“焦点”集中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常态教学、常态教研上,并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进行科学的自主评价。要将理念转化为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自觉,体现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立足儿童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

满足幼儿发展所需的有效教育;要聚焦“一日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加强课程计划管理。针对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对幼儿过多的限制和约束,以及时间的隐性浪费现象,我们开展了“幼儿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和各项活动的组织”的研讨,让教师们寻找活动中的拖拉、等待现象,分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需要,让教师了解幼儿,走近幼儿,提出改进措施和对策,从而有效地提高活动的质量。我们发现,新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目标订得太大,操作性不够强。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都与教师参考书籍相同,而不能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兴趣、需要来确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二是对教材的分析把握不够。每个活动是属于哪一个领域范畴,教材的内容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愉悦等都缺乏思考。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反馈时,和教师们一起把好备课这一关,通过多种形式的案例实战分析,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能力。课程园本化实施中的评价体系,体现了淡化评价的鉴定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建立教师在实践中反思、自主提高的评价方式与相应制度。主要特点是评价的产生和实施,采用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行评价方式,体现教师的自主地位。评价的目的侧重于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提高思维品质,不断调整、提升活动的质量。

4.开发资源、多元建构。课程管理的对象具有层次性,我们要因地制宜地构建多元的园本课程学习共同体。一是开发家长资源,丰富课程内涵。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活动应由教师、幼儿、家长等共同参与。我园是有美语特色的双语幼儿园,家长资源丰富多元化。因此,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除了基础性课程,我们还确立了“多元文化艺术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特色课题研究。通过“家长教师”“家长艺术团”等不同形式,有效开发家长资源,调动家长们的积极性,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更科学地走近幼儿课程,培养幼儿国际化的视野。二是利用“片区联动”,营造专业引领的氛围。通过师徒结对、同题研讨、公开观摩等形式,积极主动地获取公办园的优质资源,有目的地引进园外专业资源,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三是错位发展,同伴互助。针对目前各层面教师队伍的现状,尝试建立错位发展的激励机制,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特长教师发展价值的认定,使更多的教师在体验成功中获得激励,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以同伴互助的带教方式使我们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很快地成长起来,实现合作共赢。

总之,民办幼儿园应根据本园的园所性质,分析园本课程管理主体的特点,立足于教学常态管理,细化教师实践操作规范,从幼儿、教师、家长的需求出发,建构共同愿景、理念与目标,丰富专业引领的内涵,促使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篇11

游戏作为幼儿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采用游戏化的模式去践行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践行中乡土资源的有效运用定能发挥事半功倍之效。乡土资源所特有的浓郁的地方特色为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审时度势,合理整合利用开发好本土化的资源,应立足于全局,立足于幼儿,唯有“以幼儿发展为本”,从本土化实际出发的游戏化课程,才能将乡土资源的独特魅力彰显出来,才能培养出活泼开朗,充满“正能量”的个性张扬的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新时期的优秀儿童。

【关键词】

乡土资源 课程游戏化 有效运用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构建成分,幼儿教育对幼儿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游戏作为幼儿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采用游戏化的模式去践行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践行中乡土资源的有效运用定能发挥事半功倍之效。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有效运用乡土资源的价值诉求

乡土资源通俗地说就是指本地区所特有的一些资源,比如乡土地理资源、传统文化资源、民俗风情资源,本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活经验等。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践行来考量本土化的资源更有利于幼儿所接纳。因为幼儿园课程应聚焦于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同时鼓励幼儿园应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去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显然,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地、合理地利用好本土化的乡土资源,这既是促进幼儿园特色发展的趋势,同时,又是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得以顺利展开的趋势。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有效运用乡土资源有利于促进幼儿园活动本土化的进程,有利于丰盈教育教学资源,有利于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文化,有利于激发幼儿对家乡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的探索欲望,同时,有利于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有效运用乡土资源有利于加深幼儿对生活环境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幼儿对乡土文化的感受力,有利于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等。

二、乡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有效运用的策略分析

1.为幼儿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游戏环境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重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强调愉悦的、和谐的环境对幼儿能产生一种有效的“刺激”,“刺激”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振奋的情绪。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中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着力去为幼儿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游戏环境氛围。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为出发点,充分运用好具有乡土特色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游戏化的课程实施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2.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精心选择乡土资源,为游戏化课程的建设尽责。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科学合理地精心选择乡土资源去实施课程游戏化的建设。比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农村,而农村具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农村的各种自然物产资源可以成为幼儿实施游戏化课程的活动材料。比如,农村的自然资源麦秸秆就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化活动的材料之一,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们自己或在家长的配合下收集麦秸秆这一具有乡土特色的资源材料,整合利用好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开展一系列的游戏化活动,如在“语言”领域可以引导幼儿开展以“麦子成熟了”为主题的游戏探究活动,在“科学”领域可以引导幼儿们开展以“麦秸秆如何吹动豆豆”的游戏探索科学活动。同时,幼儿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引导幼儿开展一系列的以“麦秸秆”为主要游戏材料的区角游戏活动。幼儿们在这一区角游戏活动中有的创作出麦秆裙,有的创作出麦秆披风,有的创作出麦秆草帽,有的创作出麦秆草鞋,再引导幼儿们利用自主创作的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品进行一些艺术表演,比如可以让幼儿们跳草裙舞,开展以乡土资源麦秸秆为主要游戏材料的时装秀表演。幼儿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智慧在游戏化课程的实施中显现,个性在游戏化课程的实施中张扬,创新精神在游戏化课程的实施中得到培养。

3.拓展乡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空间。在乡土资源“支撑”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中一方面需要提升幼儿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更需要让幼儿们去亲自体验、亲自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比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中国长寿之乡”,很多长寿文化就可以运用乡土资源让幼儿去探究,比如,可以引导幼儿围绕乡土资源,如银杏、萝卜、长生果、茶干、荞麦饼等开展以“长寿食品”为主题的游戏化课程,让幼儿们自主或与他人合作探究“长寿之乡”的诸如此类的长寿食品所具有的长寿之效,探究长寿文化,从而拓展乡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游蚧建设中的广阔空间。

篇12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9-0006-05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课程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课程”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继“儿童发展”和“教师发展”等之后最主要的研究主题(王磊、刘晶波,2008)。

当前幼儿园课程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活动与反思、课程元研究、课程设计等主题上,与此同时,课程与教师、园本课程开发、课程整合、潜课程等问题逐渐成为新的研究取向(王磊、刘晶波,2008)。这样的研究趋势表明,幼儿园课程建设在新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民主化、课程决策权力下放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的影响下,更加重视幼儿园作为课程建设主体对课程体系的整合和构建。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既有主题、领域等综合形式的课程,也有艺术、国学、体能等“特色”课程,可以说每一所幼儿园其课程方案的内容都不尽相同。

幼儿园课程的表现形式是幼儿园课程方案(徐明,2000)。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指幼儿园在其独特的内外条件的相互作用下自主构建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方案的理念、目标、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和课程评价等,能够反映幼儿园课程的整体面貌。其中,课程方案的内容作为整个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部分,是幼儿园课程理念和目标转化为教育现实的中介和载体。课程方案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是了解幼儿园课程现状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朝着本土化和园本化方向发展,当前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日益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然而,我国幼儿园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混乱”和“超载”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内容。本研究即以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沈阳市一些幼儿园的走访调查,了解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的设置情况。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选取沈阳市15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以英文字母A~O代表。调查主要采用访谈和观察法,以幼儿园主管教学的园长为访谈对象,每次访谈约1个小时;同时在每所幼儿园选择一个班级进行一日随班观察,观察时间为1~2天。通过对园长的访谈,了解一所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的整体情况;通过随班观察,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实施情况,并对访谈内容进行验证。幼儿园及访谈对象情况见表1。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将幼儿园课程方案中设置的课程粗略划分为主体课程和个性化课程两部分,并作如下界定:主体课程是指每天都会安排和组织实施的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方案中的主干内容,这种课程多是教育部门指定统一实施的课程。个性化课程是指幼儿园为凸显自身特色或为满足家长和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在主体课程之外开设的课程,是在教育部门指定课程或教材之外自主选择和设置的课程。15所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1.幼儿园课程类型

(1)主体课程

在被调查的15所幼儿园中,有11所幼儿园将主题教育活动作为主体课程,有3所幼儿园将根据省编教材组织实施的领域课程作为主体课程,有1所幼儿园单纯以识字、算术为主体课程。据此,可将被调查幼儿园课程方案中的主体课程分为三种类型:主题形式的课程、领域形式的课程和小学化形式的课程,其比率分别为73%、20%和7%。

(2)个性化课程

被调查幼儿园开设的“个性化课程”达12种,主要有英语、数学、美工、阅读、科学、感统训练、体能、音乐、国学、舞蹈、思维训练、口才与表演等。①其中设置比率最高的是英语,其次是数学、美工、阅读,科学、思维训练也占有一定的比率。

2.课程方案内容的容量

(1)课程科目数量

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调查表(表2)显示了被调查的15所幼儿园目前开设的所有课程内容,其数量见表3。

15所幼儿园在主体课程之外都设置了数量不等的个性化课程,将主体课程算作一科,其余类型的课程各为一科,被调查的幼儿园中设置3科课程以上(含3科)的共有13所,占被调查总数的87%。

(2)集体教学活动的频次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学习类课程主要的实施途径,因此每日集体教学活动的频次能够反映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的容量。幼儿园每日集体教学活动频次统计如下。

由表4可知,每日组织3次以上(包含3次)集体教学活动的幼儿园有12所,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80%,其中40%的幼儿园每日会安排4次集体教学活动,20%的幼儿园每日会安排5次集体教学活动。

以中班为例,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为20~25分钟,一天安排3、4、5次集体教学活动所用时间分别为60~75、80~100、100~125分钟。以幼儿在园一日9个半小时(早上7∶30~下午5∶00)计,各类生活活动时间共计约6个小时(午睡与整理时间约3个小时,两餐约1个小时,如厕、喝水与点心时间约1个小时,入园后、离园前活动约1个小时),《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的户外活动时间为2个小时,剩余1个半小时可以用于专门的学习活动(或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以此作为衡量标准,上述15所幼儿园的一日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几乎都超标了。

四、分析

篇13

延庆二幼的办园理念是“师幼快乐发展”,铺筑教师成长之路,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奠基幼儿人生之路,让幼儿自主快乐成长。在办园理念的引导下,我们确定了办园特色是“自主性教育”,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让幼儿自信快乐成长。这样理性的思考与定位,让我们的办园特色更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更着眼于幼儿终身发展,更好地为幼儿的幸福人生奠基。

首先,我们强化管理,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强化管理。强化对“自主性教育”课程领导小组的管理,加强研究与引领。园长任组长,直接指导、监督此项工作;副园长制定系统的学期课程实施方案;教学干部分工负责,分别承担不同的课程项目,统筹推进,确保落实。

强化研究。重点以录像视频的研究方式,推进各类课程的研究。以“三个对话”指导和引领教师关注幼儿、解读幼儿、支持幼儿,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

构建体系。认真实践、梳理、总结经验,从理论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评价体系五大方面入手,建立完整的自主性教育课程体系。

其次,我们深化“自主性教育”课程实践,进一步彰显办园特色。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以及“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整合性”等观点,我们把课程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基本课程

生活课程:“生活即课程”,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的核心理念,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特点。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自主学习,我们以“争做我是生活小主人”为研究主题,着力实施。确定研究主体,教研组认真分析现状,制定研究方案,有序推进实施;关注研究过程,重点在进餐、盥洗、喝水等环节,定期进行教研组展示评比,积淀研究成果;关注幼儿成长,结合幼儿成长展示汇报活动颁发“我是生活小主人”证书,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

游戏课程: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是落实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以“我的游戏我做主”为研究主题,突出四个整合:与主题课程整合、与艺术课程整合、与幼儿一日生活整合、与家长工作整合。让游戏课程教育价值最大化,达到让幼儿在玩中自主发展的最高教育境界。小班游戏关注幼儿游戏的愉悦性,为孩子创设更加丰富有趣、立体化的“情境游戏乐园”,让班级成为幼儿快乐游戏的场所;中班关注幼儿游戏的体验性,为幼儿创设更加多元化的角色区域,在班级形成“角色游戏场”,让幼儿自由学习、自主体验,在玩中构建经验,获得发展;大班关注幼儿游戏的合作性,为幼儿创设个性化、探究性的“合作研究区”,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成长。

第二类:特色课程

问题引领式主题课程:这是幼儿园传统特色课程之一,以“我的问题我解决”为研究实践的核心,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此类课程以课题的方式深化研究,做到三突出:突出问题引领的点线网、突出年龄班自主学习方式、突出整合教育理念,培养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幼儿兴趣,课程富有特色,做到三贴近:主题贴近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贴近时代气息,如爱的主题、环保主题等等,在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篇14

1.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化园本教研和园本培训,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速提升幼教发展水平。

2.0-3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率达75以上,3-6岁幼儿入园率达99.5以上。

3.创建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1-2所,__市农村一类幼儿园2-3所。

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依法办园意识,切实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1.逐步配好配足各类人员。结合卫生部门对幼儿园进行卫生保健园的验收,进一步争取镇政府支持,力争使中心幼儿园都配有保育员,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逐步配有每班两教一保,村办幼儿园要逐步配足每班两教。各中心幼儿园逐步配备1-2名医护专业毕业的保健教师。

2.严格执行__市、__区有关文件的收费规定及收费标准。

3.依法保障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要切实提高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解决好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医疗保险。

4.进一步加大对非法办园行为的整治力度。

5.确立持证上岗意识。新进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已在岗教师至“十一五”期末都能持证上岗,其他各类工作人员也必须具有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

6.关注弱势群体,保证受教育机会的均等。严格执行有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政策,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本地孩子同等的待遇。通过减免、助残等措施和活动,保证贫困家庭的子女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二)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全区幼儿园高位均衡发展

1.以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做好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__市一类幼儿园和__市农村一类幼儿园的创建工作。通过创建,使幼儿园在管理水平、队伍建设、课程建构、教科研工作等方面跃上新的台阶。

2.通过姐妹园结对子活动,加强园与园之间的交流,通过对薄弱园的指导,促进同类别园均衡发展。

3.积极发挥中心幼儿园对村办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缩小村办园与中心园的差距,促进村办园与中心园均衡发展。

4.通过亲子园登记注册,完善亲子园办园条件,规范亲子园管理,保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和3-6岁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结合实际,潜心研究,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在初步建有自己的园本课程基础上,在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策略上,进一步明晰办园特色,不断完善、丰富园本课程体系。

2.各园在课程实施中要重点把握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思想内涵,深化园本教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活动效益。

3.各园要加强托班课程的研究,力求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课程评价体系方面能体现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培训、外出学习、观摩交流等活动,加强对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的探索,特别是要加强教师培养、课程研究、活动指导等方面的研究,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能力。

(四)进一步强化科研兴园意识,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1.做好省、市、区级“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

2.各园在研究过程中,要明晰课题研究内涵,重视研究过程的针对性,注重方法的科学性,追求研究的有效性。要注重课题研究与课程建设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特色建设相结合,不断提升幼儿园的内涵和办园品位。

(五)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整体提高保教质量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育理论与幼教理论素养。

2.加强园长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园长的管理能力。通过提供园长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帮助园长确立正确的办园思想、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3.建立教师分类培训、分层培训机制。在做好青年教师业务达标考核这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依托教师进修学校,开设新教师上岗培训班、教研组长和业务园长培训班、骨干教师提高班,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成长。

4.做好__区第三批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

5.通过制度管理,环节考核,抓教育常规,规范教师教育行为。重点要通过师德教育、人性化管理,提高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归属感。

6.通过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抓分层提高,抓学历提高,抓新教师培养,抓骨干教师培训,注重培养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