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5: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创意文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文化是什么?从广义上说,一切和生活有关的东西都可以说是文化。当然,如果这样说,文化就真的大得没有边了。我这里说的文化还是稍微聚焦一些比较好。这个文化指的是和人类社会某一个方面有关的某种特定的思维、逻辑、方式、风俗和习惯等等。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文化、饮食文化、区域文化、品牌文化等,当在此列。
以英国为例,英国创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工业革命是源头。它对英国创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英国历史上影响全世界的标志性的事件,通过工业革命,英国和整个欧洲找到了现代的社会。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人和机器,理所当然地成为那个时代的主题。这给那个时代的思想者提供了巨大的探讨背景,同时也给时代的实践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那个时代成为一个奋斗的、创富的、实现梦想的时代。在不知不觉中,这个社会的文化色彩渐渐显现。
1765年,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以及同时期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两个标志性的事件。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英国文化中沉稳大气的元素就是来自于当时综合国力的体现。
同样地,工业革命对西方社会结构也产生了影响: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相对于现代文明,英国的工业革命实际上是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把人类从手工业、作坊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时代,才有了现代社会城市的基础。这些影响对于英国文化气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英国文化中浓厚的多元化特点就是来自于那个年代城市的迅速发展、民族的融合和各种价值观的碰撞。
发展创意文化经济,已成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层面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文化力”的较量上和综合竞争力上。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单一的传统经济发展难以持续,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文化发展理念和模式。
纵观全球,很多经济大国和地区的创意经济已经升为第二产业甚至第一产业,众多创意产品、创意营销、创意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文化经济浪潮。英国创意产业概念的社会成功,在于它将创意的真谛引入所有社会行业产业的高端环节,拉动各个领域实现文化重建式新生。日本则认为“独创力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新加坡也把“下一个繁荣”寄托于创意产业。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曾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美国未来教育学家托夫勒预言:“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正在来临。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控制全球!”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发展不平衡。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地发展条件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也不同。一些地区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简单地看成是传统资源的旅游点建设,因此热衷于“争夺”历史遗迹,津津乐道于文化资源的堆积,却对作为文化产业核心和灵魂的创意毫不在意,对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高科技数字化基础知难而退,对作为产业发展依据的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缺乏细致调研,对作为经济形态的文化产业的规律认识不清,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公益事业混为一谈。事实证明,资源并不等于生产力,也不会自动转化为生产力,任何传统资源都必须根据现实文化需求,经过当代适合现实国情、省情的创意转化和市场运作,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
那么,如何转换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从传统文化产业为主到高端新业态,改变非经济、非市场、非产业的管理方式,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从“前产业”形态进入产业经济发展阶段,并进而达到现代产业管理与高端产业的发展层次,实现文化产业自身的升级换代,是我国文化产业目前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创意 文化经济 理念 阐释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059-04
一、创意文化经济理念是文化产业崛起之源
现代文化产业是一个由创意理念为支撑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实践和创意文化的理念支持。创意理念是现代文化产业的核心和源头,它以全新的思维方式,以创意为产品内容。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产品价值,受知识产权的保障,以一种条约增长的发展新理念。完成品牌提炼、形象塑造、内涵发掘、亮点展示等一系列创意活动,为下一步的具体策划、设计、生产提供依据,为体现文化产品的唯一性、独特性和新颖性提供文化条件。
1.创意文化经济理念集中体现了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创意文化经济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特剐应该指出的是,当创意形成产业时,就能够有效克服城市土地、资源的瓶颈约束而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因此,要推动创意产业向传统制造业进行渗透,使传统制造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向高增值行业迈进。
创意文化经济集中体现了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内在发展规律。在当夸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中,出现了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所谓经济的文化化是指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的经济化是指文化越来越具有经济价值,文化开始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所谓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是指国家在经济垒球化时代背景下,结合自己的国情实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使中国从革命走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体现出中国执政者的执政理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已经印证了创意文化对其产业的重要作用。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创意、知识、精神和道德的力量,创意与知识不仅是一种精神需求,使人愉悦心情、提升品质。更可以激发人们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文化理念,甚至可以革新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甚至还可以获得某种”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2.创意理念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思考的意念。创意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立性思考的意念,是一切创新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它比一般宽泛意义上的创新更深一层,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创新或理念创新。从更深层次上讲,创意能力,就是特指一个民族的整体智力水平。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思考意念的形成,也意味着整个民智的创造性理念的形成。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思考就是原创性思维和理性思考。张光鉴在《相似论》中指出:“创造性思维就是综合运用正确的概念或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在解决理论、实践、生活问题时在人们大脑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思想。”
创意文化经济的实质。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立性思考在产业运行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支持、相互融合、有机产生作用的动态运用过程,其实质是以人的脑力劳动为增值手段,去挖掘财富增长的空间。2001年,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定义:“创意经济是植根于个人创造性、技巧和才能之中,而当利用这些因素对知识财富进行挖掘和发挥时。就可呈现出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联合国南南合作特设局局长周一平认为,创意经济是以传统和现代文化为基础。通过现代通讯工具为手段。在知识产权体系保护下的各个行业充分参与,个人和群体充分发挥创造力,不仅创造经济财富。还创造社会财富的新兴经济。企业要发挥创意文化的优势,必须投入大量的文化资源,包括文化的创意、知识、信息等,用心设计,让消费者接受创意文化并在体验中为之付费,因为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创意将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文化服务有机融合,赋予了商品文化要素,为消费者创造出来的高品住文化体验是令人难忘的。
3.各国政府注重对原创性和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投入。创意文化经济与创意产业的成功案例说明。只有政府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创意文化经济,制定适宜的创意文化经济及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创意文化经济厦其产业才能够发展壮大。
要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文化产业在未来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与市场竞争相关的体制、资金、资源、人力等一切因素必须具备之外,加大国家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和制定有关扶植政策。是一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固本之策。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理念的推出,创意文化产业在全球的蜂起。创意文化阶层的茁壮崛起,对于从制造型向创意型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叉。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我国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较少的发展中大国,资源消耗大,生态平衡破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这就为我国未来从制造到创造的历史性飞跃和战略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山西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强省建设中,以《华夏文明看山西》为主题,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平避国际摄影大展”连续成功举办,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成为山西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山西的一个重要平台。以晋商为主题的一批影视、舞台作品,唤起人们对山西这个曾经“海内首富”省份的记忆,也带动了山西文艺精品创作的新一轮。
二、创意文化经济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创意文化经济这一新概念,不仅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着以创意为基本动力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具有极强的相关的产业关联性。创意文化经济就是以创造性思雏和独虫性思考的意念及创意投入和创意资本化为主导的文化经济行为。囊括所有创意经济和文化经济创意化的经济活动,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动态过程,最富有现代意义。
1.创意文化经济的本质。从普遍意义上讲,在创意文化经济理论的建构中,要自觉增强学术创新的实用性与普适性,必须把广大的社会人群和生活空间纳入自己的学术创新视野。创意文化经济的真实本质,就是通过创意去捕捉满意和幸福,创造“关爱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支持和价值观念,以促进人类发展从单纯追求以物为本的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向“以人为本”的
GNH(国民幸福总值:是指人们对社会提供的物质和文化条件所能满足他们需要的程度而表达出的主观评价或心理感受,一般分为微观日常生活满意度和宏观社会环境满意度两个层面)转变。在研究和探索创意文化经济中,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作为最高的理想境界。才是学术创新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创意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捕捉潜在的市场文化消费需求,不断的长期的为人们配置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潜在的各种文化消费需求。在这个创意为王的时代,在文化成为经济的时代,文化消费成为了真正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如果能牢牢抓住市场消费的时代特征,谁就能掌握创意文化经济的主动权。
2.创意文化经济是一种综合的经济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创意文化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的一种主观能动的经济社会综合文化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文化卖践过程中,经过创意者独立性的思考和原创性思维,对创意文化经济的特,点、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的探索。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创意文化经济更加凸显出它的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物质文化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创意文化消费成为了人们的普遍需求。随着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已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创意的最大功能和作用还在于能够根据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层次和价值认同差异,有针对性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创意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同时还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更多的新创意提供持续的动力。
创意文化经济是人类在文化经济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更加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生产力,更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能够独立存在并持续创新的新的文化生产力。
3.想象力是创意的核心元素。创意文化经济发展中,更加强调创意者的想象力。“想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想象,或想象力,也像思维一样,属于高级认识过程,其中明显地表露出人所特有的活动性质。如果没有想象出劳动的已成结果,就不能着手进行工作。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助想象力产生预期结果的表象。任何劳动过程必然包括想象。它更是艺术、设计、科学、文学、音乐以及任何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方面。“([苏]彼得罗夫斯基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想象在艺术构思活动中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因为想象具有在原来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加强文化实践:永远保持精神独立性。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采”。创意者的想象力是决定能否创意出更加有价值的创意文化的决定因素,马克思向来认为艺术想象力是文化生产转换为物质生产的惟一途径,是创意文化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生命力。在创意文化经济发展中,创意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创意能力是创意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古令中外的文化生产和文学创作中。都体现着创意者的非凡想象力。在各种文化生产和文学创作中强调和培养创意者的想象力和综合创造能力是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创意文化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并非易事,将创意转化成为精品力作更是不易。创意可以说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因为它具有了太多的维度,它无处不在,比如,文化的,艺术的,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管理的,乃至个性的等等……
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件精品中不仅承栽着创意者非凡的想象力,还承栽着一种创意文化精神、理念和真善美。
三、创意文化经济是以智力为依托的经济形式
创意与智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创意应包括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因素。从历史发展看,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借助生产资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技术和思维能力,在与劳动对象的结合中进行的。没有生产力的生产是不存在的,而生产力必须是经过有创意的融入,才称其为生产力。
1.创意文化经济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意文化经济作为一种高度人性化的经济,迫切需要在创新开发中增加对文化的大力投入。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在面对知识经济挑战层面上,都迫切需要大量的文化投入,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注重“以人为本”的竞争理念、高度重视员工的文化素质和创新活力已成为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文化共识。注重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创造力等于提升企业的基本资源。创意文化经济概念中涵盖着“以人为本”的文化内蕴。主要强调的是人的作用。人的创意能力永远是创意文化经济发展中的主语。创新文化经济这一新模式,把文化和人的创造力作为推动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创意性阶层的文化主体地位是实现创意文化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立足于创意人才培育,壮大创意阶层。创意人才是创意经济的第一生产力,把壮大创意阶层作为政策鼓励的方向,是创意文化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为,人是创意文化生产力的主体论断,揭示了创意文化只有转化为生产力,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表现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使用者和消费者。
实践证明,创意人才是创意文化经济的第一生产力。把壮大创意经济阶层作为政策鼓励的方向,一定会为创意文化经济带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更加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开发。大量的所史文物资源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价值,通过创意发掘和创造出新文化价值才是创意的本质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范式的转换是改革开放、社会特型等客观条件与观念更新、理论创新等主观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党和国家倡导和实践推动与民间自发自觉力量相互作用、相互调适的结果。中国社会价值观的这种变化。已经不是价值观的简单变化,不是价值观中的某些观念的变化,不是价值观的量变,而是价值观的质变、价值观范型的转换。这种转换,是从人的价值主体地位的失却到人的价值主体地位确立的转换:是从以伦理道德及其理想化人格为中心到以人及其生存发展和幸福为中心的转换;是从以伦理道德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换。它的致思方向、价值诉求是人更好的生存、发展,是人的幸福,它的终极指向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很显然,这种变化、转换,较之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和秩序,是一种颠覆和重构,是一种建立在对旧的价值秩序扬弃基础上的新的价值秩序的生成。
一个民族,有没有决心和能力进入创意文化经济,不仅关系自身的生死存亡,也是一个民族的基本觉悟,是一个民族自觉减轻地球负担从而减轻人类自担的大德之行。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是以牺牲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来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可以说,人类社会走向创意文
化经济的过程,就是走向自身解放的过程,就是真正从自在走向自为,由必然走向自由,由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状态的过程。
2.创意文化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精神资源。随着现代生产力由传统的“物质要素主导型”转向“智力要素主导型”,凝聚在物质生产力中的知识、科技、管理等文化因素,也由辅助地住上升到主导地位。从其种意义上说。现代生产力更是一种创意文化力。创意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实体和智力资源。创意文化经济有两个根本前提: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二是文化(特别是原创性文化)的发展水平。
创意文化经济是一个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变量,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产生的一个新生事物。它主要以人的智力资源和现代科技为主要依托的注重文化经济相互交融并凸显出更大效应的一个新的文化经济形式。在这里要更加强调的是在创意文化经济发展中,人的智力资源是主要资源,当然其它要素也决不可或缺,比如说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与技术和各种要素的组合,它是一个包括了更高层次上的哲学人文社会等科学的所谓的各种软硬件。如治国方略、施政纲领、管理模式、政策原则等这些软件,如果缺少了这些发展要素,就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发展体系。
3.创意人才培养和创意阶层的崛起。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创意文化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教育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创意文化经济的发展依托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国民创造力的发扬,人力资本“创意阶层”是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创意文化经纪人力资本还相对缺乏,创意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重视和发展创意文化经纪人力资本,促进创意文化经济人力资本的开发,已成为社会和业界关注的热点。现阶段创意文化人力资本是否能够切实支撑创意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优化创意文化人力资本的配置已成为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的关键。创意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专业内容创意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和复合型经纪人才都必不可少。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创意文化人才高等院校最有优势。高等院校输送的人才具有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的特征。是创意人才群体的主要支柱。
原创、生产和营销三个环节应当是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与构成最关键的产业链,应当培养一大批真正能够打通这三个环节的高素质的专业文化创意人才。只要有了人才,才能真正的创造出优秀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创意不同于创新,就在于它强调了人的创造力、人的技能、人的天赋对文化艺术和其它知识产品、智能产品的一种智慧运用。创意的来源更依赖于创意者对文化资源的理解与把握,艺术形象的定位更取决于创意者对受众文化心理和文化市场的深入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经济腾飞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当今的社会已不再是原来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产品没有特色、创新和适当的宣传就会沦为“泯然众人矣”。因此,在提高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应加强宣传工作。宣传的目标是使产品特色、属性、优势和文化、理念等让外界了解、认可。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积极的宣传,是关乎企业前途命运的明智抉择。
二、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发展的背景与优势
作为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瓷都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如何在市场脱颖而出,如何展现出陶瓷创意文化的优越性和独特的魅力是关乎景德镇陶瓷发展存亡的关键。“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指以陶瓷资源为载体,通过一系列创意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的柔性产业。它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的特点,是一类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绿色产业(1)。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主要有如下优势条件:
1)景德镇市内有国家、省、市三级陶瓷研究机构和我国唯一一所陶瓷高等学府,科技、艺术人才荟萃,具备了发展陶瓷创意文化的人才基础。
2)景德镇具有发展陶瓷创意文化的丰厚陶瓷历史文化底蕴。据统计景德镇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片,文物遗迹达1500余处,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1)。
3)初具规模的陶瓷创意文化和发育较完善的陶瓷文化市场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奠定了较好基础。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陶瓷创意文化市场和创意园区,如雕塑瓷厂陶瓷创意集市、明清园、三宝特色陶艺村、陶艺街等(1)。
三、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网站宣传平台的建设迫在眉睫
景德镇具有发展陶瓷创意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创意文化意识并不强烈。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在抓好生产(服务)质量的同时,应建立专属宣传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的网站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陶瓷创意文化的思考和建设中来,让受众更加认识、了解、理解、支持陶瓷创意文化,使其更加平民化和通俗化(2)。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宣传的特点和优势,应用于陶瓷创意文化的宣传的研究
多媒体技术具有实时性、交互性、数字化、集成性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等特点,已成为当今主要的宣传手段(4)。本文所指“多媒体技术”主要指网络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为载体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动画、静态图像和动态视频等信息,再将其通过转换变成能方便地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的数字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宣传中有如下优势:
1、互联网具有覆盖面广和快速传输性
为宣传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景德镇是三、四线城市,地处比较偏僻的赣北皖南山区,交通不发达,其他宣传方式面临挑战;其次,陶瓷创意文化属于新兴文化产业,具有概念新、观念新、产品新、服务新等特点,一般不为广大民众所知晓。建立网络多媒体宣传平台,能快速有效地向市场宣传其形象、观念、内涵。再者,由于陶瓷创意文化产品(服务)具有更新换代快的特点,而网络多媒体宣传,能快速有效地向受众传输更新产品的信息。
2、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和信息载体多样性使宣
传内容丰富化例如将宣传信息以图片、声音和视频等集成制成广告,给受众带来丰富的视觉刺激、感官冲击,让受众通过各种感官的体念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的优势,让其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3、多媒体技术使宣传交互化(4)
所谓“交互性”是指网络多媒体技术具有进行人机对话,双向反馈的特点,这大大缩短了用户与经营者的感官距离(3)。多媒体技术能让用户自主查看、获取产品信息,用户的偏好最终可以反馈给经营者,让经营者更加了解市场的需求,能更有效地进行设计、生产受欢迎的产品。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建立了沟通、交流的桥梁。
4、多媒体技术使企业宣传信息数字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使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更加方便、快速、有效(4)。多媒体信息具有数字化的特点,具有传输速度快、效率高等有利于宣传的优点。
5、多媒体技术使宣传方式、内容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宣传以广告的形式进行投放,有横幅式、按钮式、电子邮件式、插页式和互动游戏式等多种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增加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4)。例如利用横幅式的宣传企业的近期重大决定、改革和措施;用按钮式的介绍企业组织结构;用电子邮件式让受众与企业经营者有“面对面”“交互式”的交流;插页式用于企业特色产品(服务)的宣传,通过不同方式一步步拓宽宣传的广度和加深宣传的维度。
五、小结
关键词: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056-02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有发展,但产业化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在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迈向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举措,而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已被列为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意文化产业,目前已成为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一、创意文化产业的内涵
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打造“创意城市”的理念和实践,随着全球化过程,特别是知识和观念的跨国转移,已经迅速从欧美等先行国家,扩散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城市地区,同时,也成为我国21世纪以来最强大的呼声之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这个概念本来源于(工业/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一般性商业集群。但创意集群被独特地表述为包括了非营利性企业、文化机构、艺术集合点、独立艺术家、临近科学园和媒体中心。它既是工作也是生活的地方,既生产也消费着文化产品,为工作和娱乐而日夜经营,并依赖多样性和变化,通常在繁华的闹区里发展,是一个有着本土特色同时又与世界相联系的多元文化城市地区。
在理论上,文化产业是指将全部人类文化作为一种基本资源,通过对其进行收集、梳理,创作或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从中获得商业利润的经济行业,同时也满足人们精神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需求。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宽泛性、兼容性,其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延伸,目前已有全面渗透、覆盖的格局,即其创意元素不仅作用于文化产业,还渗透到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更为广泛的领域,还将催生出更多全新的产业。创意活动及其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英国的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把其表述为:“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创意文化产业的生产过程包括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和,同时涉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指:在地理区域上政府或民间组织把涉及文化创意的创新、孵化、投资管理、生产和产权交易等活动给予高度集约化搭建而成的客观载体,简言之就是创意文化产业集聚的载体。在此平台上,有进行文化创意设计、生产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的企业,还会有国际化的文化经营、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或经纪公司等,因其规模性、集约性、高效性及时尚性而成为最有时代特征的经济活动形式。
创意文化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是创意素材和物质资料的结合,同时又跨产业、跨学科,其投资、组织、经营形式多样化,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知识性特征。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学科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二是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强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公民的基本文化素质。
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
纵观世界经济社会演进的态势.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进步的同时。也严重消耗、透支着物质资源、地理及人文环境等的承载能力。创意产业扭转了经济投入的惯性思维和运行模式。将知识、智力等非物质因素作为核心生产要素,满足了人类对物质、文化产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如今,该产业既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将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动力。同时也因其具有低耗能、零排放、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使之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提高竞争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全球最具系统关联性和创新性的产业。据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公布的《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不及4%。
据此分析,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占43%的份额;欧盟占34%;人口最多的亚太地区仅占19%。这19%中,日本又占10%,澳大利亚占5%,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仅占4%。从GDP比重分布结构来看,我国文化产业所占GDP中的比例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北京、上海两市及广东、湖南、云南等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但大部分省份和地区都低于5%,远不足以形成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部类发展不平衡性首先表现在第三产业的欠发达,导致这一后果的首要原因是文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存在规模化程度低、文化输出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较大等问题。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相比不相称,总体上还处在粗放发展、数量扩张、层次较低、产业链较短等的阶段。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发展思路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高,发展理念滞后等问题。有的地方偏重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率和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加工制造业,而不重视附加值高、创意优先,但发展相对难度高、风险大、元素多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的地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存在有形式无内容的“空壳”现象。比如有的城市初步建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仅有名号,没有实质性的企业和产品,最终变成集贸市场式的商区或者工业园区。二是创意文化产业融资难。近些年来,资本不足是制约该产业发展的主要症结之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赖政府投入,投融资渠道单一,不少项目遇到资金瓶颈,找
不到投资商,难以实现市场化。三是创意文化产业的人才不足或人才使用机制缺失。现在的创意文化市场主体还存在偏小、偏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导致以人才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运行机制远远没有形成.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潜力还没发挥出来。四是创意产业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较大,全国发达省份与欠发达省份之间资源协调性和共享性差。五是缺少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比如财税政策较少,支持力度较小等问题。
三、促进我国创意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对策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部署。各地区应把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作为纲领性文件精神,发挥其对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指导作用,切实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布局、行业业态、推进机制、政策体系、人才环境以及社会氛围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1 注重规划引导,明确方向。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两种基础,既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积淀,又要有新兴产业的较快发展,成为创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朱荣林教授指出。“(要)正确把握自身的优势资源。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并非取决于资源禀赋的程度,而取决于资源配置的效率。”为此,各地方政府部门应通过制定并执行各种规范性文件.在管理中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的运作机制、运行规律,即文化创意产业既具有的教育功能、审美价值等特点,又要具有经济价值、娱乐价值等要索。要引导创意文化产业着力发展区域性的重点项目,根据其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资源禀赋,各有倚重,走个性化发展道路而不是盲目重复,走集约式发展而不是粗放式发展。要着眼长久,加强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协调发展、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产业链整合和延伸等,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知名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知名效应。
2 注重政策引导,财税激励。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的前提下.要制定一些鼓励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比如财政扶持,金融优贷。且前,国家《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将从金融层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推力.在具体操作层面要更加方便快捷。但财税方面的政策优惠仅局限于软件、动漫等个别行业和产品,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还有些薄弱、欠缺。
3 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建立市场服务机制。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把市场和政府的职责范围细分、明确,属于市场的交还给市场,促进资源整合和市场主体培育。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培育文化市场新主体,鼓励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联合和兼并重组,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竞争力强和品牌骨干文化企业。在投资体制方面,要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投资机制,要降低民营资本的进入门槛.要鼓励并吸引外资进入。同时,要健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服务机制,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活力,进一步培育和扶持文化创意产品的策划、市场推介、经纪、、科研、咨询、投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交易等市场中介服务机制,保障和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
4 培养、吸引创意人才,形成层出不穷的创意人才群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创意文化产业是高智力的高地,因此对于该行业的人才培养就显得越发重要。培养创意人才,要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在学校素质教育阶段就应有一定的知识介绍和基础技能的培养。在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中,要有相关的专业设置和实验室(基地)的建设,在高等教育层面要有细分专业的设置和实训课程设计,同时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注重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特别要加大高校艺术类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大学生创业,使文化创意能够及时转化为产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模式。各区域、省际间可以举办各种大型文化创意设计展览,打造设计师相互交流、研究的平台,激发和增加原创的激情和动力。此外.要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招聘、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创意人才及既懂文化规律又懂文化经营的管理人才等。
这些突破行业和地域限制、通过联网策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打造创意文化的做法。正在西方国家蓬勃开展。人们日益认识到行业、区域合作的背后,蕴涵着更广泛的国际关系。这对于思考我国各省市如何在全球关联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极具启发意义。因此,如何通过空问尺度的跳跃。加入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创意网络,也是我国目前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进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①约翰・霍金斯:英国经济学家,国际创意产业莽著名专家,论著有《创意经济》fnle Creative Economy)等
②《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
③朱荣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上海发展研究所所长,论著有《经济发展论稿》等
关键词:创意文化;生活陶艺;创新;策略
生活陶艺是生活陶瓷的创意化,是创意文化时代的产物,近年来日益壮大,成为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生活陶艺兴起的时间还很短,在文化创新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表明生活陶艺产业还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初级阶段,而要推进生活陶艺产业继续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实现生活陶艺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1 创意文化背景下生活陶艺产业的兴起
创意文化于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兴起,它指的是在文化领域充分发挥创作者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个性,以获取更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是传统产业在发展困境下的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下,我国也很快掀起了创意文化热潮。不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意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对总体文化经济的影响较小,但国家和各地政府对创意文化都非常重视,着力于将创意文化作为推动与刺激新兴创意产业的催化剂,因此近年来创意文化的发展非常迅速,并几乎渗透至所有产业,这其中就包括陶瓷产业。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有陶瓷体系的逐步瓦解,传统手工陶瓷业重新崛起,以手工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作坊遍地开花,因生产力的落后,他们难以按照复杂的标准流程进行大规模生产,工艺和艺术特色成为其争夺市场份额的主要方式,这就为创意文化的介入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与影响不仅成为一种趋势,而且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创意文化产业在全国各地得到迅猛发展。
2 创意文化背景下生活陶艺产业文化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创意文化背景下兴起的生活陶艺产业尽管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生活陶艺的发展之路,也大大降低了其拉动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1 陈旧观念的束缚
生活陶艺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以文化新为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文化创新就必然意味着对传统观念的突破。生活陶艺产业无论是在产品的材料、造型、装饰,还是经营和宣传理念等各方面都紧跟流行文化趋势,而与传统陶瓷产业观念存在着巨大区别,这就需要生活陶艺生产者更新观念。然而,许多生活陶艺的生产者并没有转变传统观念,文化创新观念不强,只是简单地进行文化移植,导致许多产品所具备的文化创新力严重不足。
2.2 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生活陶艺的生产者大多为中小企业或个体作坊,他们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既不懂得如何保护自身产品的知识产权,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再加之监管和打击的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创新性产品几乎得不到任何保护,仿冒剽窃行为极为猖獗。极大地挫伤了原创者的文化创新积极性,从而严重阻碍了生活陶艺产业的文化创新发展。
2.3 文化创新人才的不足
生活陶艺的从业者成员十分复杂,存在大量未接受或较少接受美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人员,许多人员都是下岗工人或来自于农村,因缺乏必要的文化素质,也使得文化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而即使是来自于高校陶艺专业的学生,其中也有许多因多年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以及本身对文化水平的要求偏低而导致自身的文化素养不足,从而也缺乏文化创新能力。上述情况的存在,使得生活陶艺产业中文化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
2.4 资金和科技支持不够
虽然生活陶艺产业对于拉动陶瓷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但是其支持资金严重不足。绝大多数生产者需要自筹资金进行文化创新活动,而由于实力普遍较弱,因此在文化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导致无力深入进行文化创新活动。近年来,一方面,陶瓷科研部门本身也面临较大困难,导致其科研水平急剧下降;另一方面,高校与生活陶艺企业的联合还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生活陶艺产业缺乏先进科技的支持,导致生活陶艺产业文化创新严重缺乏科技含量。
3 创意文化背景下生活陶艺产业创新发展的策略
创意文化的核心是创新,作为创意文化产业之一的生活陶艺产业,要实现生活陶艺的繁荣与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虽然,近年来生活陶艺的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近几年陶瓷产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生活陶艺成为拉动陶瓷产业发展的主要助推器,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生活陶艺产业在创新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并成为制约生活陶艺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生活陶艺产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推动创新发展的实现。
3.1 在寻求差异化中进行创新发展
尽管生活陶艺产业兴起的历史很短,但由于许多陶瓷企业和个人的蜂拥而入,形成了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活陶艺生产者不应将精力集中在如何不择手段地打败竞争对手,而应当将精力集中在产品创新上,做大、做强其他竞争对手没有或不够完美的产品,也就是寻求产品的差异化,从而彻底放弃无序竞争。事实证明,在生活陶艺市场竞争近乎白热化之际,只有不断发掘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有别于其他人的产品,才能够在市场中存活并赢得市场。
3.2 在寻求融合中激发创新发展
生活陶艺生产者的小、散、乱现象还非常突出,绝大多数生产者并不具备足够的实力,所以只有融合才能够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互补,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而这种融合不但能够形成实力强劲的生产者,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创新力,因为每个生活陶艺生产者都有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将彼此的特色与优势结合在一起,相互交流,从而形成新的创新点,并能够实现更具难度和挑战的创新,从而以更强的创新能力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3.3 在寻求人才中促进创新发展
生活陶艺产业的市场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竞争。因此,生活陶艺生产者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人才的培养、引进,以形成更优的人才配置。优秀的创新人才不仅能够更好地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而且能够在管理和营销方面进行各种创新,从而使企业充满活力,并适更好地应当今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克勤.浅析创意文化经济的基本特征[J].经济问题,2010(08).
[2] 吕金泉,张景辉.生活陶艺的文化变迁[J].装饰,2004(12).
[3] 段继红.浅谈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J].经济师,2011(10).
关键词:信息传播;图形创意;文化语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像的制造、存储、传播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使得人们从语言中心的时代迅速转变为以图像、语言、文字为支柱的崭新时期。着眼于信息传播的图形设计,是一种以“图画和形象”作为信息载体并与信息传达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图形是人们为传达某种信息而创造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具备某种特定信息的视觉形象。为了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准确,不单要考虑图形创意本身的语言技巧,更要兼顾图形信息传播所处的周边环境;更要冲破专业的局限,以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超常的艺术想象力,来创造图形设计的新风格。
现代图形创意的基本概念
图形是一种说明性的视觉符号,是介于文字和美术之间的视觉形式,是通过可视性的设计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意念。现代图形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它超越了一般造型的审美限定,集现代哲学、视觉心理、艺术造型、语言符号、信息传播、市场营销等学科于一体,并逐步改变着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了的文字表述方式,它以超地域、超时空的全球性无障碍语汇,给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民众提供了更为方便的交流方式,正逐渐成为世界性信息传播的主要交流形式。
所谓图形创意,就是指前所未有的,能充分反映并满足人们某种物质或情感需要的意念或构想,并通过图形的视觉外化,以求免除地域、文化、语言、种族等人类交流会发生阻碍的因素,从而达到心灵之间的有效沟通。
图形创意的文化语境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二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被规定的语境范畴,而图形创意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和信息传播活动,需要借助和恰当适度地使用一定的语境,来准确梳理与表现图形设计中的物理场。在信息构成要素中,图形是重要因素之一,是运用视觉艺术手段塑造并传达信息。如何正确地运用图形创意,更多地发掘图形创意的特性,我们要结合图形的使用环境尤其是文化语境来进行探讨:
图形创意的信息认知。在许多以反战和平题材的平面招贴中,用的最多的图形即是和平鸽的造型,在人们的共识中,它是最能够反映“和平”的一个象征符号,最能被受众准确、快速、有效地接受和认知。这种图形的认知性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共同的文化意识。如果一个图形创意不能为人所知,让人不知所云,那就完全没有达到它传播信息的目的,也就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
图形创意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性。在跨越不同文化的信息传播中,图形的差异性就是文化间不同特质的外化形式。不同文化经验和背景对于同一图形可能会产生不同意义的解读,任何语意都只在一定范围内被理解,只有特定背景的图形才能被接受。即使是表达同一内容的图形,在不同的文化气氛下不断使用,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象征意义,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比如在中国,被喻为“花中隐君子”的,在拉丁美洲某些地区则被当成妖花;在泰国和印度被看做吉祥的大象,代表智慧、力量和忠诚,在英国则被视为忌用图案,认为它是蠢笨的象征;在我国和日本被看做是长寿象征的仙鹤,在法国则是蠢汉的代称。这些都说明某一具体图形会在不同时间、空间中,有着不同的语义。
图形因社会因素、时代的发展而产生象征意义上的变化。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的变化。变化着的时间和空间赋予图形以新的含义,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变化,以新的图形取代旧的图形来表达不断变化着的事物。比如在吸毒问题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一大社会毒瘤后,原来象征医药含义的医用注射器已经渐渐成为吸毒行为的标志之一。为信息传播而使用图形时必须把握图形语境可能存在的变化,保证这些图形符号正是设计者信息传达所需要的意义,而不是它们曾有的或可能有的其他含义,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其在信息传播中应有的效用。
图形创意文化语境的发展导向
图形创意风格的形成是由特殊时期文化形态和社会潮流决定的,在图形创意发展的进程中,它有着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按照自身的运行轨迹而变化的,有着不可逆转的特性。首先,应该站在文化和社会的大背景下,来审视图形创意的走向,这样才能将人的思维纳人宏大的体系之中,形成一个立体化的全方位思维视角。其次,要从图形创意发展的整体出发,寻求那些最基本的、最有代表性的设计倾向,从中预测到图形创意发展的未来,这将对我们从事图形创意确立方向性的指导。
民族文化性导向。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陷人了各种信息的交叉包围之中,在这样的视觉环境里,人们更加渴望文化性的注人,使贫乏的肌体得以充实,于是强调设计的民族化、单纯化呼声日益强烈,许多敏锐的设计者便将创意的目光投向了图形设计的深层—文化层面。发掘民族文化的精华,反映时代的精神,已成为现代图形创意的基本追求和发展导向。
文化是人类精神的总和,人类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文化的大背景。图形创意也不例外,只有把个人的思维纳人文化的轨迹,才能使图形创意具有震撼力和时代感。综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化具有两个基本的导向,从纵向上看,民族化的风格是变化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情结;从横向上看,世界上的人类居住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不同的地区形成了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氛围,相互之间的文化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反映到图形设计上,就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地域、思维、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设计师对设计的认知观。若能立足于本土文化来进行图形创意,图形就带有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独立的表达能力,使人们领悟到文化发展的脉络,图形所承载的信息将更具识别力,更能促进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个性化导向。现代图形信息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使所传达的信息在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的环境的各种信息中脱
颖而出,一条很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个性化语境的强化和扩张,个性化提出了一个差异性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意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高职院校也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根据调查显示,去年高职院校已经有一千三百多所,这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是在这个高职院校大军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显得过于滞后缺乏创意并且发展缓慢。
一、当前校园文化的现状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它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重视培养学术理论的方式,高等院校更加重视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以及国家教育的改革高考扩招使高职院校迅速发展,至今全国各地已经有一千三百多所高职院校,然而,就在它迅速的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并不受到重视,与目前的时展相比显得过于滞后并且缺乏创意,这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会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显得缺乏兴趣,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长时间生活在课外生活缺乏的状态下生活会导致性格的压抑[1]。因此,如何改变当前的现状,促进当前校园文化的发展以及创新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目前高职学院的校园文化发展缓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于校园文化的概念都不是很重视,如果我们不能对校园文化建设足够重视,那么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建设校园文化都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设校园文化的首要问题就是提高师生对于校园文化的重视程度。只有提高了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才能更好的发展校园文化。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高职院校的广播来宣传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不是说一定要学生听过广播之后立刻对我校园文化产生兴趣,只要能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个概念一个印象就算是有了成效。然后可以在高职院校内部的报纸上刊登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文章,并且在文章中留下电子邮箱或者是微博地址等联系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联系方式来反馈表达自己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希望以及建议,对于建议被采取的学生赠送小礼物纪念品之类的奖励。最后,可以在学校组织活动时多拍些照片并且上传至学生微博或者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给学生[2]。这些都会提高到学生们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可以使让学生们感受到学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决心。
三、建立以专业行业为基础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创意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除了上述中的加强宣传之外还要切实的举办一些关于校园文化的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体会到我们建设校园文化的决心,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宣传而一直没有什么行动,那么会让学生由最初的期待逐渐变得失落失望,最后会影响学校在学生心中的地位[3]。这样不仅不会对校园文化建立起到积极的影响,反而会导致学校的信誉下降影响今后的发展。
我们要建立以专业和行业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比如,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的行业组织不同的活动。高职学院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技术,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活动中融入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以及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帮助,另外,还可以进行职业模拟培训,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时来对其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模拟,这样可以让我学生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不至于到时手足无措,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四、丰富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创新
校园文化建设中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着,但是校园文化建设却显得陈旧缺乏创意,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这导致了学生逐渐对校园文化的轻视,同时也越来越缺乏兴趣,因此想要建设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就一定要注意创新,要注意改变思路,以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用心良苦同时也可以为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活动中来。
现如今高职院校的校园生活现状是,大部分学生长时间泡在网吧中打游戏,在宿舍里赌博打牌,通宵喝酒等。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价值观的歪曲等[4]。面对学生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强行禁止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实我们可以从另一种角度来对待,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来鼓励学生们进行电子游戏。平时学生们沉迷游戏我们很难对其进行纠正,但是如果我们提供给学生展示游戏的机会,举办一些游戏竞技比赛,这就等于将有希望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更加方便有效的对学生玩游戏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技精神,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思维方式,同时也可以合理的控制学生游戏时间以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五、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高职院校在建设创意校园文化中存在着一系列需要我们迫切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的到了我们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现象,正面来对待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去寻找产生校园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并且努力去寻找办法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只有发展好校园文化,才能让学生在更加健康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去完成自己的学业,这对于学生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特别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沈世红.尊崇生命彰显个性――基于百年名校如皋中学“生命化德育”特色建设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0(10)
[2]涂刚.把握课改精髓培育学校特色以新课改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3]张茜秋,成祖松.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向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古都文化;人才需求
The ancient capital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demand for talent
Yue Wei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Beijing, 101101, China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to analyse the development patte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two ancient cities respectively, and the demands of qualified people according to its own development situation. Meanwhile, it also make some suggestions on this issue.
Key words: creative and cultural industry; demand of qualified people in ancient cities; demands of talent people
历史和时尚如何在现代社会的创意产业中和谐发展,是我们艺术设计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如何把和谐的创意设计教育融入首都高职教育中,是教育工作者思想转变的挑战。
1 古都文化与国际化都市创意产业的和谐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文化创意经济。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了全世界最热门的经济焦点,是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其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然而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体会到了其中的精妙,真是叹为观止。
可以想象在盛唐时期,我们有无比繁华的都市,街道和集市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丝绸,不时有商贩的叫卖声;舞榭歌台,带有异域风格的胡旋舞使人们如痴如醉。人们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着大唐的文化。这与现在的经济社会颇为相似: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和谐。西安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地区主要围绕着古都文化展开,这同北京又有很多相似之处,给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让我们跟随一千年前遣唐使的足迹,来个学习考察吧。
2011年8月西安:
花博会、兵马俑、剪纸、名吃……贯穿了古都西安的文化氛围。
秦时明月汉时关,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城墙记录着历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站在古老的大雁塔下,笔者不禁联想,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寻找的文化创意产业吗?
西安这座美丽的城市,古典又不失现代、繁华又不失文化,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奇妙效应。
1.1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遵循悠久历史
西安很多艺术作品已经转化为产品。西安文化创意产业有很多著名的品牌,如花博会吉祥物、兵马俑、铜车马等系列产业。从北京目前情况来看,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是还没有自己的品牌,舶来品和外地开发的产品居多。全聚德、内联升等老字号,虽然在国内反响很大,但衍生产品研发工作还处在初始阶段。所以很多北京固有的老字号、老品牌应该树立国际形象,便于更好地传播。
1.2 品牌效应完美结合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形成产业链。产业聚集的目的是把产业的上游研究开发、中游的生产制造、下游的市场营销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汇聚在一个比较集中的区域,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发挥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使整个行业都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以西安为例,西安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品牌策划迎合古都风范服务古都媒体宣传制作衍生产品。目前,西安已具备文化创意产业的完整性,而且政府大力支持行业的协调,从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规划和整合,建立了具有明显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1.3 有需求就有岗位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就城市而言,能否为创意人才提供适合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是决定一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活力大小的重要标志。数据统计表明,西安开设文化创意学科的高校有90多所;各类专业齐全,服务人才众多,而且着重培养高职高专人才。以某美院为例,2006年高职专业只有1个,招生人数30人,而到了2010年专业扩至涵盖美术、设计、动画、影视、戏剧、音乐等多个方面,人数达到170人。对文化创意产业教育的重视可见一斑。
2 创意产业以国际化和历史的融合为核心
2011年10月北京“798”:
带领学生参观“798”创意产业园,置身其中,只觉得眼花缭乱,对于初接触艺术的人来说,有的清新典雅,有的潇洒飘逸,有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总之都是格局风格,也许这就是艺术吧!学生欣喜若狂,在“798”,看到了这个世界不同人不同思想的构成,受其感染,学生想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的冲动,开拓出自己的天地。
2011年11月首都博物馆:
学生在参观中都觉得非常震撼,汲取了历史的营养,得到了思想的升华。
2011年12月北京南锣鼓巷:
学生解散后立刻奔进自己喜欢的铺子,就像进了自己家一样。熟悉而又新奇。熟悉的是首都的氛围,新奇的是每家店铺里有创意的产品。
2.1 北京的创意产业硬件环境凸显
一个企业对创意人才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其所在城市对创意人才诱惑力的影响。作为首都,要构筑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高地”,既要提供良好的硬环境,也要打造舒适的软环境。目前,我院艺术教育产业硬件环境处于领先地位,与其他城市的艺术院校相比也毫不逊色,因此,未来应在营造诱发创意教育环境方面不断努力。
2.2 对教师的要求尤为重要
城市的创意意识和创意文化需要人文环境的培养。所谓人文环境可以说是打上文化烙印、渗透人文精神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纵观国际上创意产业发达的大都市,无一不是用自身独特的城市人文精神将各路创意人才网罗其中。伴随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我们需要有重点地创造新型的创意人才,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所以我们的教师很多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笔者认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还应在城市的文化氛围、市场环境、教育制度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更多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空间,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创意魅力。
3 结束语
之所以叫文化创意产业,因为它集合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我们教师应该多走入社会,感受其中的氛围、增加自身修为,融入到新概念之中。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意产业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着千年文明历史的北京,应该弥补文化概念的不足。这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之所以能够存在和流行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一、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尚存的问题
科技含量低。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存,独特的文化底蕴为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据2015年数据统计,江苏文化产业达到3167亿元,位列全国第二。同年,省文化企业达到10万家左右,从业人员突破110万人,企业资产总规模、主营业务总收入分别达到1万亿元。但同时,创意文化产业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因科技融入度不高带来的供给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依然突然,其主要体现在数字化产品业态较少,数字化核心产品与知名产品欠缺上。
核心竞争力不强。近年来江苏创意文化总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自身发展进程看,步入了文化创新力薄弱、集约化程度偏低、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发展瓶颈。作为拥有优势文化资源的文化大省,现时的江苏创意文化产业有高地,但缺乏高峰。要激活江苏文化产业的深层活力,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和主要因素,创意产业、原创品牌、高新技术新业态等高精尖核心产业层应成为重点发展对象。
区域联动薄弱。一是从全省范围来看,以苏南地区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为代表,近几年省内各区域、城市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增长速度都较为突出。但创意文化产业整体的联动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各地区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较为独立,区域联动发展薄弱,产业融合度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意文化产业整体跨越式发展。二是据调研总结发现,目前江苏创意文化集聚发展主要体现在空间产业园区集群,偏重物理性和空间性集聚,创意文化资源集聚发展较为欠缺,缺乏相关对策,实践不够系统,未能形成辐射效应。
国际意识淡薄。据观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江苏创意文化产业暂未将自己置身于世界文化产业的大环境中,增强国际化意识。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江苏省的创意文化产业基础比较薄弱,起步较晚,加之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才刚刚走向国际市场,部分文化企业及分管部分国际化发展意识缺乏,缺少创意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规划,制约了创意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互联网+机遇下发展江苏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加大科技融入,开发数字产品。一是建议应依托互联网传播渠道、数字化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对江苏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立体性、多元化开发。建议推出适应网络时代多种媒介、多种终端和载体、各种类型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创意产品。二是应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链的高端,运用最新数字技术武装内容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发展科技含量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创意文化产品。如广播电视业可加快数字化建设,全力实现电视节目采集、制作、播出、存储、交换和管理整个链条的信息化、虚拟化、数字化。三是省内出版业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编辑出版及经营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主动化、智能化。
加强网络应用,构建集聚发展。一是建议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移动网络,融合高校研发成果、文化产业园区及品牌企业的聚集效应,开发具有高端创意智慧和市场推广性的应用性创意文化产品种类和新业态,寻求江苏创意文化资源集聚实式发展。具体而言,应依托网络平台,构建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园区的联动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开发创意资源集聚模式,加快创意资源集聚进程。二是可从差异化、合作机制、品牌战略及培育优质创意等方面建设创意产I园区,提升创意产业集聚效力。三是要开发江苏数字化创意文化、虚拟创意文化、高智能创意文化等高精尖文化形态,提升江苏创意文化核心竞争力,扩大辐射效应。四是需积极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作用,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服务在文化产业的运营中“黏合剂”作用,促进江苏创意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通信行业、展示行业、博物馆业等行业的融合,开发江苏创意文化新产品、新业态和新的产业链,发挥创意文化产业转变经济结构、带动江苏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整合区域特色,探索多元道路。一是可依托网络平台,整合区域特色创意文化,走差异化联动发展道路。如通过对苏南、苏中、苏北不同区位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摸清江苏各区域创意文化资源和开发的异同,找出差异,从创意文化产品类型、产业结构、文化业态、科技融入等角度进行系统规划,对各市创意文化资源进行差异化联动开发。二是要从价值链视角来促进江苏创意文化产业区域融合,大力建设文创意化品牌,整合文化资源,确立主导产业和潜导产业,应完善主导产业链条,发挥品牌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建议实施文化产业示范城市及产业园区提升工程,重点培育品牌文化企业,提升集聚效力,增强文化品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创意文化 电影产业 发展现状
一、创意文化和电影产业
创意是一种文化传承,是在原有文化和固有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造,使之成为适应现代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想法。它不是一种反叛,更不是一种颠覆,它是智力的扩展与文化的升华。同样的,它也是需要文化底蕴的。
而文化有很宽泛的定义,它是一种人们在长期生产劳作中形成的生活模式。所以,它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一种积淀物。文化包括了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模式、文学艺术、价值观乃至人生观等。
电影产业则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生产、发行和放映电影、电影音像产品,生产电影衍生品,建立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等配套设施来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
二、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的现存问题
中国电影产业的成熟并不是以票房的高速增长为衡量标准。在光环的阴影下,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一员的中国电影业并没有其表面的风光,一系列问题正亟待解决。创意、艺术、技术和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必备的要素。因此,本文根据这四大要素对中国电影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1、文化创意缺失,电影类型单调
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元素,而中国电影业最缺失的也是创意。没有创意的支持导致电影创作模仿成风,电影作品也越多的不被观众认可,于是,中国电影陷入了高成本低收入的尴尬境地。
近年来国产影片飞速发展,在数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一两个月就能向市场推出一部新的影片,但中低下的制作质量电影在整个电影市场占据了大量份额。这些作品陈旧的创作观念、单调的创作题材、粗劣的艺术功底都体现出了电影界创意的缺失。
2、艺术质量良莠不齐,社会反响冷热参半
中国电影在创作方面出现的三足鼎立格局多少影响到了电影的艺术质量。目前公认的中国电影有三大版图:主旋律、商业和艺术。虽然不少主旋律电影在试图与市场接轨,希望突破原有创作模式化、表面化和概念化走上市场化的道路,但是成效并不显著。比如《云水谣》和《建国大业》的成功证明了主旋律影片是可以与市场接轨,能够被观众所认可的。但是在抢占市场时仍不及商业电影如鱼得水。同样遭遇尴尬局面的还有艺术电影。艺术电影是国际电影艺术节的宠儿,它们能从国外捧回来大量奖杯和荣誉,但是在国内放映时仍受到冷落,票房照样不给力。如何改变现状,是中国电影人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3、技术水平滞后,配套设施受制
中国电影的技术落后导致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后劲不足。电影需要高技术水平的支撑,它是文化创意产业殊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落后直接制约着电影业的发展。虽然近年来中国电影将视角转向了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但与国外成熟技术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业界人士为了获得较好的电影特技和画面质量,采取的手段往往是引进或者借助外国专业人员的操作,在技术获取渠道上的观念转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电影能否可持续发展。
4、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环境待调整
中国电影产业链节点不完整以致整个产业结构不合理,前端产品与后续产品在时间上衔接的不够紧凑。国外成熟的电影产业链普遍采用的是“三三”制,而中国电影收入基本来自票房。后电影产品的开发是最具商业价值的但也是中国电影的薄弱环节,中国电影一直就忽视电影后产品经营和国际市场份额直到《英雄》出现。为什么中国电影这么晚才重视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原因主要是因为国产电影的影响力不够,后产品的开发推广较为困难。而后产品开发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业界对此没有丰富的经验,形式、手段、创意等都是问题,所以后产品开发一直被忽视。
三、对电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在创意经济风卷全球的时候,电影业能否把握时机、顺势而下、逐步发展壮大,取决于是否能够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增加创意所占比重,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产业结构升级。
1、创意为王,从源头抓起
转变创作理念、激发电影创作人员的原创性思维有利于电影业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中站稳脚跟。创意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灵魂,电影产业链的起点与核心也应当是具有创意的电影创作。所以,将电影作为创意产业的一员,从文化入手进行理念创新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电影的价值空间。电影文化创意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将电影和文化创意进行融合。在电影领域,创意不应该是被动、偶然的因素,它应该是积极主动、贯穿于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元素。
2、提高技术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改变生产观念,推进数字化进程。科技在高速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是全球产业发展的引擎。对于技术薄弱的电影业来说,引进数字技术无疑是很好的选择。数字技术对电影业的存在形式和发展价值都有着深刻影响。所以,推进电影业的数字化进程不仅在开辟市场方面能利用到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而且在影片资源利用率上也是十分有效的。数字技术不仅能促进电影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能让电影文化创意产业朝着横向和纵向深入发展。
二、加强产业软硬件建设,切实提高技术实力。中国电影业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合作,派送技术人员出国学习。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也要学习其信息化管理经验,在提高技术应用水平的同时加强中国电影的信息化管理。
建设创新型城区、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二、活动目的
围绕当前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通过科普作品和科技成果展示推介,科研机构、科技园区等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放、面向公众开展科技传播,组织科普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让科技活动周成为展示科技创新成就的重要舞台。
三、活动时间
2013年5月15日—5月21日
四、主要活动
1、科技活动周暨科技创意文化节开幕式。时间:5月15日上午。活动内容:①开幕启动仪式。②广场科普活动:科技科普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十五个摊位以上;科技科普宣传展板展示,五十块以上;科技创意平面作品展示,五十米以上,两百件作品左右;科技创意实物产品展示,企业、学生、居民共150件;创意作品真人秀;科普大篷车下乡活动;科普知识有奖竞赛。责任单位:区科协、庄市街道办事处、市大学科技园管委会。
2、“掌握科技、从我做起”科普知识巡回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时间:2013年5月15日—21日。责任单位:区科协,各镇、街道科协。
3、教授专家企业行。组织科研院所专家开展服务企业的创新活动,编印政策、资料800份,包括《2013区科技政策汇编》、《十校十所专利汇编》、《核与辐射防护科普知识》。时间:2013年5月15日—21日。责任单位:区科技局。
4、科普下乡。组织科技人员到庄市街道万市徐村开展科普下乡活动,内容包括科普资料发放、健康咨询检查、白蚁防治宣传等。时间:2013年5月20日上午。责任单位:区科协。
5、科普一日游。邀请社区居民、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参观我区科普教育基地。时间:2013年5月18日。责任单位:区科协、庄市街道办事处。
6、网上科普宣传活动。利用网络问政平台,宜时、易懂的科普知识。时间:长期。责任单位:区科协。
7、其他。各镇、街道科协,区科协各学会、协会,企业科协结合各自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时间:2013年5月15日—21日。责任单位:各镇、街道科协,区科协各学会、协会,企业科协。
在践行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从创新品牌的设计文化入手,深入挖掘消费群体的需求欲望,在打造品牌个性魅力上狠下功夫。我们在乔万尼创意中心设立了外国专家设计工作室,来自意大利的乔万尼品牌设计顾问,来自法国的设计机构,定期来公司与企业设计研发团队研究国际市场色彩流行趋势、面料创新文化、商品创新理念。
在国际设计创新机构的主导下,乔万尼以年投入千万元商品研发资金的力度,到欧美各地和韩国、日本、香港,收集最新时尚流行资讯,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对色彩敏感、对品质讲究的特点,创造性地将国际流行含蓄内敛知性的色彩,高品质的真丝面料运用到品牌服饰的设计创新中,不断从色彩、面料、工艺结构等技术含量上提升品牌的时尚感,每年投放市场的新品服饰数量同比增加20%,多达1000余种的同时,将传达知性女性消费群体妩媚、柔情、风韵的色彩,体现高雅女性生命质感的真丝和羊绒面料,打造成了“乔万尼”与众不同的品牌时尚风标。
同时,乔万尼还创建了品牌文化集训营,不断开展对员工的品牌文化培训,组织员工向灾区和希望小学捐赠钱物、投巨资冠名社会公益活动等企业行为,用企业承载的社会责任来增加品牌的价值感。乔万尼连续举行时装流行趋势,冠名中国职业模特区域选拔活动等,用武汉时尚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来传播品牌形象,准确地传达品牌的时尚精神,使“乔万尼”追求卓越的执着力量、关爱生活的时尚态度很染了经销商、打动了消费者。
传统产业如何在多元的商业业态发展中,针对消费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个性特点,创新品牌的商业模式,是服装企业提升时尚魅力需要迈出的重要一步。在一些同行开展多品牌运作、线上线下联手拓展市场、抢占高端商业中心树品牌形象、做旗舰店形象店搞品牌专卖、开大店低价格快时尚经营、抢占三、四线城市以中低端市场包围中心城市等各具特色地发展中,年销售女装近7亿元的乔万尼公司,则采取了压缩生产制造能力,加大设计创新、时尚创意力度,提升商品物流节奏和市场营销水平的模式,来推进传统服装业的时尚发展进程。目前,乔万尼只有三分之一的员工在制造服装,而大部分员工都在从事服装设计创新、品牌市场营销和商品物流工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在乔万尼时尚创意中心调研时指出:将创新理念融入到产业发展形态和品牌服务功能中,乔万尼创意中心在推动传统服装业释放时代魅力方面,代表了从工业品制造到传播时尚文化的都市型产业的发展方向。
将校园创意文化纳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体系,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从整体来讲,同处于校园空间范围内,校园创意文化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恰好给予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反过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进步,将对校园创意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服务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
1.校园创意文化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从音乐教育体系来讲,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素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高职院校本身在师资力量、音乐设备、教学观念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校园音乐文化氛围营造上表现出很多不足,使得学生难以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最终使得音乐教育质量和效率处于低下水平。对于这样的情况,虽然很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文化建设工作,但是最终的结果都不如人意。校园创意文化是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的标志,如果校园创意文化成为高职院校文化主流的话,势必会成为扭转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文化氛围缺失的局面。具体来讲,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校园创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音乐等艺术活动,形成良好音乐素养,这恰好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二,校园创意文化的推行,有利于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尤其在艺术文化方面的能力将在此过程中得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不断锻炼;其三,校园创意文化的执行,有利于教学内容、课程和考核体系的调整和进步,随着校园创意文化的发展,将把传统音乐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中的缺陷暴露出来,并且校园创意文化会成为解决这种困境的重要途径;其四,校园创新文化的进行,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长期处于校园创意文化的压力下,教师为了保证自身教学的有效性,势必会积极接触创意文化,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随着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全面培养;其五,校园创意文化的推动。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音乐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使得其朝着社会化、职业化方向不断发展。也就是说,校园创意文化势必与外界市场需求产生广泛的联系,在校园创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接触也就越来越多,由此促进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职业化发展。
2.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为校园创意文化的发展提供契机
通过对大量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情况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好的学校,其校园创意文化的氛围更加浓厚,发展更加快,产生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和深刻。校园创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仅需要文化素养高的学生、教师,还需要音乐教育质量和效益比较理想的高职院校。从这个角度来讲,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将成为校园创意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良好契机。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其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势必使得学生的音乐理论体系不断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进行音乐创意的时候,就有更加夯实的基础开展各项工作,并且最终成为促进校园创意文化发展的一份子。其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构建专业化的教师教学团队和学生社团,在这样组织化的引导下,将使得校园创意文化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其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学生势必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创意文化活动中,也将成为校园创意文化不断发展的不接动力和源泉。其四,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在完善的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制度的背景下,校园创意文化活动的开展将更加顺利,对于促进创意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现阶段校园创意文化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融合过程中的缺陷
提出将校园创意文化纳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体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很多的高职院校也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虽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依然难以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融合的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音乐创意人才培养意识淡薄,受到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对于校园创意文化和音乐教育之间关系认识不清所造成的结果;其二,音乐创意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很多情况下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的认识不一致,音乐培养目标不清晰,难以实现专业化音乐人才的培养,也使得校园创意文化发展处于滞后的状态;其三,音乐课程设计存在失衡的情况,随意性、变动性大的情况下,使得课程结构中创意文化主体课程和产业服务课程比重过轻,难以为校园创意文化的发展提供契机;其四,音乐创意型师资力量存在不足的情况,无论是从教师数量、教师质量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音乐创意教师成长途径来看,创意教师师资力量都出现了严重缺乏的情况;其五,音乐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很多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发展滞后,忽视了音乐的实践性,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单调排烟模式,从而导致校园创意文化氛围死气沉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四、正确处理校园创意文化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
1.改变观念,树立高职创意人才培养目标
现阶段我国整个音乐教育体系还没有关于培养创意人才明确的分工和规划。对此,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该切实抓住这样的机遇,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改变人才培养观念,以培养应用型、创意型音乐复合人才为高职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才培养的目标界定在创意工作者上。其二,强化对于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将创意人才的培养目标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使教师意识到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其三,积极开展教师之间的创意人才交流会、研讨会,针对目前自己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切实开展关于创意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为后期建立培养音乐创意人才的教学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注重师资,打造专业化的创意型师资队伍
作为校园创意文化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倡导者、引导者,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成为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中坚力量。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探析:其一,制定切实的创意人才培养教师的准入机制,对于创意文化理解不深刻,自身教学能力有限的教师,不得将其纳入音乐创意教学体系。其二,积极开展大量的培训工作,将校园创意文化和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纳入其中,使得教师在深刻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三,积极将教师创意文化倡导工作的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以此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实际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以实现创意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
3.改善教学,建立健全创意式教学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