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5: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创意文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文化是什么?从广义上说,一切和生活有关的东西都可以说是文化。当然,如果这样说,文化就真的大得没有边了。我这里说的文化还是稍微聚焦一些比较好。这个文化指的是和人类社会某一个方面有关的某种特定的思维、逻辑、方式、风俗和习惯等等。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文化、饮食文化、区域文化、品牌文化等,当在此列。
以英国为例,英国创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工业革命是源头。它对英国创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英国历史上影响全世界的标志性的事件,通过工业革命,英国和整个欧洲找到了现代的社会。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人和机器,理所当然地成为那个时代的主题。这给那个时代的思想者提供了巨大的探讨背景,同时也给时代的实践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那个时代成为一个奋斗的、创富的、实现梦想的时代。在不知不觉中,这个社会的文化色彩渐渐显现。
1765年,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以及同时期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两个标志性的事件。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英国文化中沉稳大气的元素就是来自于当时综合国力的体现。
同样地,工业革命对西方社会结构也产生了影响: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相对于现代文明,英国的工业革命实际上是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把人类从手工业、作坊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时代,才有了现代社会城市的基础。这些影响对于英国文化气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英国文化中浓厚的多元化特点就是来自于那个年代城市的迅速发展、民族的融合和各种价值观的碰撞。
发展创意文化经济,已成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层面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文化力”的较量上和综合竞争力上。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单一的传统经济发展难以持续,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文化发展理念和模式。
纵观全球,很多经济大国和地区的创意经济已经升为第二产业甚至第一产业,众多创意产品、创意营销、创意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文化经济浪潮。英国创意产业概念的社会成功,在于它将创意的真谛引入所有社会行业产业的高端环节,拉动各个领域实现文化重建式新生。日本则认为“独创力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新加坡也把“下一个繁荣”寄托于创意产业。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曾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美国未来教育学家托夫勒预言:“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正在来临。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控制全球!”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发展不平衡。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地发展条件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也不同。一些地区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简单地看成是传统资源的旅游点建设,因此热衷于“争夺”历史遗迹,津津乐道于文化资源的堆积,却对作为文化产业核心和灵魂的创意毫不在意,对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高科技数字化基础知难而退,对作为产业发展依据的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缺乏细致调研,对作为经济形态的文化产业的规律认识不清,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公益事业混为一谈。事实证明,资源并不等于生产力,也不会自动转化为生产力,任何传统资源都必须根据现实文化需求,经过当代适合现实国情、省情的创意转化和市场运作,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
那么,如何转换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从传统文化产业为主到高端新业态,改变非经济、非市场、非产业的管理方式,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从“前产业”形态进入产业经济发展阶段,并进而达到现代产业管理与高端产业的发展层次,实现文化产业自身的升级换代,是我国文化产业目前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创意 文化经济 理念 阐释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059-04
一、创意文化经济理念是文化产业崛起之源
现代文化产业是一个由创意理念为支撑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实践和创意文化的理念支持。创意理念是现代文化产业的核心和源头,它以全新的思维方式,以创意为产品内容。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产品价值,受知识产权的保障,以一种条约增长的发展新理念。完成品牌提炼、形象塑造、内涵发掘、亮点展示等一系列创意活动,为下一步的具体策划、设计、生产提供依据,为体现文化产品的唯一性、独特性和新颖性提供文化条件。
1.创意文化经济理念集中体现了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创意文化经济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特剐应该指出的是,当创意形成产业时,就能够有效克服城市土地、资源的瓶颈约束而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因此,要推动创意产业向传统制造业进行渗透,使传统制造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向高增值行业迈进。
创意文化经济集中体现了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内在发展规律。在当夸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中,出现了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所谓经济的文化化是指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的经济化是指文化越来越具有经济价值,文化开始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所谓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是指国家在经济垒球化时代背景下,结合自己的国情实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使中国从革命走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体现出中国执政者的执政理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已经印证了创意文化对其产业的重要作用。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创意、知识、精神和道德的力量,创意与知识不仅是一种精神需求,使人愉悦心情、提升品质。更可以激发人们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文化理念,甚至可以革新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甚至还可以获得某种”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2.创意理念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思考的意念。创意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立性思考的意念,是一切创新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它比一般宽泛意义上的创新更深一层,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创新或理念创新。从更深层次上讲,创意能力,就是特指一个民族的整体智力水平。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思考意念的形成,也意味着整个民智的创造性理念的形成。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思考就是原创性思维和理性思考。张光鉴在《相似论》中指出:“创造性思维就是综合运用正确的概念或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在解决理论、实践、生活问题时在人们大脑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思想。”
创意文化经济的实质。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立性思考在产业运行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支持、相互融合、有机产生作用的动态运用过程,其实质是以人的脑力劳动为增值手段,去挖掘财富增长的空间。2001年,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定义:“创意经济是植根于个人创造性、技巧和才能之中,而当利用这些因素对知识财富进行挖掘和发挥时。就可呈现出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联合国南南合作特设局局长周一平认为,创意经济是以传统和现代文化为基础。通过现代通讯工具为手段。在知识产权体系保护下的各个行业充分参与,个人和群体充分发挥创造力,不仅创造经济财富。还创造社会财富的新兴经济。企业要发挥创意文化的优势,必须投入大量的文化资源,包括文化的创意、知识、信息等,用心设计,让消费者接受创意文化并在体验中为之付费,因为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创意将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文化服务有机融合,赋予了商品文化要素,为消费者创造出来的高品住文化体验是令人难忘的。
3.各国政府注重对原创性和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投入。创意文化经济与创意产业的成功案例说明。只有政府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创意文化经济,制定适宜的创意文化经济及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创意文化经济厦其产业才能够发展壮大。
要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文化产业在未来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与市场竞争相关的体制、资金、资源、人力等一切因素必须具备之外,加大国家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和制定有关扶植政策。是一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固本之策。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理念的推出,创意文化产业在全球的蜂起。创意文化阶层的茁壮崛起,对于从制造型向创意型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叉。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我国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较少的发展中大国,资源消耗大,生态平衡破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这就为我国未来从制造到创造的历史性飞跃和战略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山西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强省建设中,以《华夏文明看山西》为主题,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平避国际摄影大展”连续成功举办,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成为山西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山西的一个重要平台。以晋商为主题的一批影视、舞台作品,唤起人们对山西这个曾经“海内首富”省份的记忆,也带动了山西文艺精品创作的新一轮。
二、创意文化经济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创意文化经济这一新概念,不仅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着以创意为基本动力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具有极强的相关的产业关联性。创意文化经济就是以创造性思雏和独虫性思考的意念及创意投入和创意资本化为主导的文化经济行为。囊括所有创意经济和文化经济创意化的经济活动,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动态过程,最富有现代意义。
1.创意文化经济的本质。从普遍意义上讲,在创意文化经济理论的建构中,要自觉增强学术创新的实用性与普适性,必须把广大的社会人群和生活空间纳入自己的学术创新视野。创意文化经济的真实本质,就是通过创意去捕捉满意和幸福,创造“关爱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支持和价值观念,以促进人类发展从单纯追求以物为本的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向“以人为本”的
GNH(国民幸福总值:是指人们对社会提供的物质和文化条件所能满足他们需要的程度而表达出的主观评价或心理感受,一般分为微观日常生活满意度和宏观社会环境满意度两个层面)转变。在研究和探索创意文化经济中,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作为最高的理想境界。才是学术创新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创意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捕捉潜在的市场文化消费需求,不断的长期的为人们配置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潜在的各种文化消费需求。在这个创意为王的时代,在文化成为经济的时代,文化消费成为了真正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如果能牢牢抓住市场消费的时代特征,谁就能掌握创意文化经济的主动权。
2.创意文化经济是一种综合的经济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创意文化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的一种主观能动的经济社会综合文化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文化卖践过程中,经过创意者独立性的思考和原创性思维,对创意文化经济的特,点、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的探索。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创意文化经济更加凸显出它的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物质文化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创意文化消费成为了人们的普遍需求。随着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已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创意的最大功能和作用还在于能够根据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层次和价值认同差异,有针对性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创意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同时还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更多的新创意提供持续的动力。
创意文化经济是人类在文化经济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更加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生产力,更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能够独立存在并持续创新的新的文化生产力。
3.想象力是创意的核心元素。创意文化经济发展中,更加强调创意者的想象力。“想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想象,或想象力,也像思维一样,属于高级认识过程,其中明显地表露出人所特有的活动性质。如果没有想象出劳动的已成结果,就不能着手进行工作。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助想象力产生预期结果的表象。任何劳动过程必然包括想象。它更是艺术、设计、科学、文学、音乐以及任何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方面。“([苏]彼得罗夫斯基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想象在艺术构思活动中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因为想象具有在原来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加强文化实践:永远保持精神独立性。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采”。创意者的想象力是决定能否创意出更加有价值的创意文化的决定因素,马克思向来认为艺术想象力是文化生产转换为物质生产的惟一途径,是创意文化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生命力。在创意文化经济发展中,创意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创意能力是创意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古令中外的文化生产和文学创作中。都体现着创意者的非凡想象力。在各种文化生产和文学创作中强调和培养创意者的想象力和综合创造能力是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创意文化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并非易事,将创意转化成为精品力作更是不易。创意可以说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因为它具有了太多的维度,它无处不在,比如,文化的,艺术的,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管理的,乃至个性的等等……
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件精品中不仅承栽着创意者非凡的想象力,还承栽着一种创意文化精神、理念和真善美。
三、创意文化经济是以智力为依托的经济形式
创意与智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创意应包括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因素。从历史发展看,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借助生产资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技术和思维能力,在与劳动对象的结合中进行的。没有生产力的生产是不存在的,而生产力必须是经过有创意的融入,才称其为生产力。
1.创意文化经济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意文化经济作为一种高度人性化的经济,迫切需要在创新开发中增加对文化的大力投入。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在面对知识经济挑战层面上,都迫切需要大量的文化投入,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注重“以人为本”的竞争理念、高度重视员工的文化素质和创新活力已成为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文化共识。注重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创造力等于提升企业的基本资源。创意文化经济概念中涵盖着“以人为本”的文化内蕴。主要强调的是人的作用。人的创意能力永远是创意文化经济发展中的主语。创新文化经济这一新模式,把文化和人的创造力作为推动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创意性阶层的文化主体地位是实现创意文化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立足于创意人才培育,壮大创意阶层。创意人才是创意经济的第一生产力,把壮大创意阶层作为政策鼓励的方向,是创意文化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为,人是创意文化生产力的主体论断,揭示了创意文化只有转化为生产力,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表现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使用者和消费者。
实践证明,创意人才是创意文化经济的第一生产力。把壮大创意经济阶层作为政策鼓励的方向,一定会为创意文化经济带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更加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开发。大量的所史文物资源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价值,通过创意发掘和创造出新文化价值才是创意的本质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范式的转换是改革开放、社会特型等客观条件与观念更新、理论创新等主观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党和国家倡导和实践推动与民间自发自觉力量相互作用、相互调适的结果。中国社会价值观的这种变化。已经不是价值观的简单变化,不是价值观中的某些观念的变化,不是价值观的量变,而是价值观的质变、价值观范型的转换。这种转换,是从人的价值主体地位的失却到人的价值主体地位确立的转换:是从以伦理道德及其理想化人格为中心到以人及其生存发展和幸福为中心的转换;是从以伦理道德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换。它的致思方向、价值诉求是人更好的生存、发展,是人的幸福,它的终极指向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很显然,这种变化、转换,较之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和秩序,是一种颠覆和重构,是一种建立在对旧的价值秩序扬弃基础上的新的价值秩序的生成。
一个民族,有没有决心和能力进入创意文化经济,不仅关系自身的生死存亡,也是一个民族的基本觉悟,是一个民族自觉减轻地球负担从而减轻人类自担的大德之行。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是以牺牲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来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可以说,人类社会走向创意文
化经济的过程,就是走向自身解放的过程,就是真正从自在走向自为,由必然走向自由,由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状态的过程。
2.创意文化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精神资源。随着现代生产力由传统的“物质要素主导型”转向“智力要素主导型”,凝聚在物质生产力中的知识、科技、管理等文化因素,也由辅助地住上升到主导地位。从其种意义上说。现代生产力更是一种创意文化力。创意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实体和智力资源。创意文化经济有两个根本前提: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二是文化(特别是原创性文化)的发展水平。
创意文化经济是一个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变量,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产生的一个新生事物。它主要以人的智力资源和现代科技为主要依托的注重文化经济相互交融并凸显出更大效应的一个新的文化经济形式。在这里要更加强调的是在创意文化经济发展中,人的智力资源是主要资源,当然其它要素也决不可或缺,比如说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与技术和各种要素的组合,它是一个包括了更高层次上的哲学人文社会等科学的所谓的各种软硬件。如治国方略、施政纲领、管理模式、政策原则等这些软件,如果缺少了这些发展要素,就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发展体系。
3.创意人才培养和创意阶层的崛起。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创意文化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教育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创意文化经济的发展依托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国民创造力的发扬,人力资本“创意阶层”是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创意文化经纪人力资本还相对缺乏,创意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重视和发展创意文化经纪人力资本,促进创意文化经济人力资本的开发,已成为社会和业界关注的热点。现阶段创意文化人力资本是否能够切实支撑创意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优化创意文化人力资本的配置已成为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的关键。创意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专业内容创意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和复合型经纪人才都必不可少。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创意文化人才高等院校最有优势。高等院校输送的人才具有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的特征。是创意人才群体的主要支柱。
原创、生产和营销三个环节应当是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与构成最关键的产业链,应当培养一大批真正能够打通这三个环节的高素质的专业文化创意人才。只要有了人才,才能真正的创造出优秀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创意不同于创新,就在于它强调了人的创造力、人的技能、人的天赋对文化艺术和其它知识产品、智能产品的一种智慧运用。创意的来源更依赖于创意者对文化资源的理解与把握,艺术形象的定位更取决于创意者对受众文化心理和文化市场的深入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经济腾飞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当今的社会已不再是原来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产品没有特色、创新和适当的宣传就会沦为“泯然众人矣”。因此,在提高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应加强宣传工作。宣传的目标是使产品特色、属性、优势和文化、理念等让外界了解、认可。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积极的宣传,是关乎企业前途命运的明智抉择。
二、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发展的背景与优势
作为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瓷都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如何在市场脱颖而出,如何展现出陶瓷创意文化的优越性和独特的魅力是关乎景德镇陶瓷发展存亡的关键。“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指以陶瓷资源为载体,通过一系列创意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的柔性产业。它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的特点,是一类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绿色产业(1)。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主要有如下优势条件:
1)景德镇市内有国家、省、市三级陶瓷研究机构和我国唯一一所陶瓷高等学府,科技、艺术人才荟萃,具备了发展陶瓷创意文化的人才基础。
2)景德镇具有发展陶瓷创意文化的丰厚陶瓷历史文化底蕴。据统计景德镇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片,文物遗迹达1500余处,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1)。
3)初具规模的陶瓷创意文化和发育较完善的陶瓷文化市场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奠定了较好基础。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陶瓷创意文化市场和创意园区,如雕塑瓷厂陶瓷创意集市、明清园、三宝特色陶艺村、陶艺街等(1)。
三、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网站宣传平台的建设迫在眉睫
景德镇具有发展陶瓷创意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创意文化意识并不强烈。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在抓好生产(服务)质量的同时,应建立专属宣传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的网站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陶瓷创意文化的思考和建设中来,让受众更加认识、了解、理解、支持陶瓷创意文化,使其更加平民化和通俗化(2)。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宣传的特点和优势,应用于陶瓷创意文化的宣传的研究
多媒体技术具有实时性、交互性、数字化、集成性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等特点,已成为当今主要的宣传手段(4)。本文所指“多媒体技术”主要指网络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为载体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动画、静态图像和动态视频等信息,再将其通过转换变成能方便地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的数字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宣传中有如下优势:
1、互联网具有覆盖面广和快速传输性
为宣传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景德镇是三、四线城市,地处比较偏僻的赣北皖南山区,交通不发达,其他宣传方式面临挑战;其次,陶瓷创意文化属于新兴文化产业,具有概念新、观念新、产品新、服务新等特点,一般不为广大民众所知晓。建立网络多媒体宣传平台,能快速有效地向市场宣传其形象、观念、内涵。再者,由于陶瓷创意文化产品(服务)具有更新换代快的特点,而网络多媒体宣传,能快速有效地向受众传输更新产品的信息。
2、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和信息载体多样性使宣
传内容丰富化例如将宣传信息以图片、声音和视频等集成制成广告,给受众带来丰富的视觉刺激、感官冲击,让受众通过各种感官的体念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的优势,让其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3、多媒体技术使宣传交互化(4)
所谓“交互性”是指网络多媒体技术具有进行人机对话,双向反馈的特点,这大大缩短了用户与经营者的感官距离(3)。多媒体技术能让用户自主查看、获取产品信息,用户的偏好最终可以反馈给经营者,让经营者更加了解市场的需求,能更有效地进行设计、生产受欢迎的产品。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建立了沟通、交流的桥梁。
4、多媒体技术使企业宣传信息数字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使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更加方便、快速、有效(4)。多媒体信息具有数字化的特点,具有传输速度快、效率高等有利于宣传的优点。
5、多媒体技术使宣传方式、内容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宣传以广告的形式进行投放,有横幅式、按钮式、电子邮件式、插页式和互动游戏式等多种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增加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4)。例如利用横幅式的宣传企业的近期重大决定、改革和措施;用按钮式的介绍企业组织结构;用电子邮件式让受众与企业经营者有“面对面”“交互式”的交流;插页式用于企业特色产品(服务)的宣传,通过不同方式一步步拓宽宣传的广度和加深宣传的维度。
五、小结
关键词: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056-02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有发展,但产业化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在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迈向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举措,而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已被列为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意文化产业,目前已成为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一、创意文化产业的内涵
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打造“创意城市”的理念和实践,随着全球化过程,特别是知识和观念的跨国转移,已经迅速从欧美等先行国家,扩散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城市地区,同时,也成为我国21世纪以来最强大的呼声之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这个概念本来源于(工业/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一般性商业集群。但创意集群被独特地表述为包括了非营利性企业、文化机构、艺术集合点、独立艺术家、临近科学园和媒体中心。它既是工作也是生活的地方,既生产也消费着文化产品,为工作和娱乐而日夜经营,并依赖多样性和变化,通常在繁华的闹区里发展,是一个有着本土特色同时又与世界相联系的多元文化城市地区。
在理论上,文化产业是指将全部人类文化作为一种基本资源,通过对其进行收集、梳理,创作或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从中获得商业利润的经济行业,同时也满足人们精神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需求。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宽泛性、兼容性,其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延伸,目前已有全面渗透、覆盖的格局,即其创意元素不仅作用于文化产业,还渗透到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更为广泛的领域,还将催生出更多全新的产业。创意活动及其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英国的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把其表述为:“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创意文化产业的生产过程包括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和,同时涉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指:在地理区域上政府或民间组织把涉及文化创意的创新、孵化、投资管理、生产和产权交易等活动给予高度集约化搭建而成的客观载体,简言之就是创意文化产业集聚的载体。在此平台上,有进行文化创意设计、生产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的企业,还会有国际化的文化经营、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或经纪公司等,因其规模性、集约性、高效性及时尚性而成为最有时代特征的经济活动形式。
创意文化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是创意素材和物质资料的结合,同时又跨产业、跨学科,其投资、组织、经营形式多样化,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知识性特征。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学科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二是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强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公民的基本文化素质。
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
纵观世界经济社会演进的态势.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进步的同时。也严重消耗、透支着物质资源、地理及人文环境等的承载能力。创意产业扭转了经济投入的惯性思维和运行模式。将知识、智力等非物质因素作为核心生产要素,满足了人类对物质、文化产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如今,该产业既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将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动力。同时也因其具有低耗能、零排放、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使之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提高竞争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全球最具系统关联性和创新性的产业。据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公布的《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不及4%。
据此分析,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占43%的份额;欧盟占34%;人口最多的亚太地区仅占19%。这19%中,日本又占10%,澳大利亚占5%,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仅占4%。从GDP比重分布结构来看,我国文化产业所占GDP中的比例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北京、上海两市及广东、湖南、云南等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但大部分省份和地区都低于5%,远不足以形成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部类发展不平衡性首先表现在第三产业的欠发达,导致这一后果的首要原因是文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存在规模化程度低、文化输出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较大等问题。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相比不相称,总体上还处在粗放发展、数量扩张、层次较低、产业链较短等的阶段。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发展思路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高,发展理念滞后等问题。有的地方偏重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率和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加工制造业,而不重视附加值高、创意优先,但发展相对难度高、风险大、元素多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的地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存在有形式无内容的“空壳”现象。比如有的城市初步建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仅有名号,没有实质性的企业和产品,最终变成集贸市场式的商区或者工业园区。二是创意文化产业融资难。近些年来,资本不足是制约该产业发展的主要症结之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赖政府投入,投融资渠道单一,不少项目遇到资金瓶颈,找
不到投资商,难以实现市场化。三是创意文化产业的人才不足或人才使用机制缺失。现在的创意文化市场主体还存在偏小、偏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导致以人才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运行机制远远没有形成.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潜力还没发挥出来。四是创意产业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较大,全国发达省份与欠发达省份之间资源协调性和共享性差。五是缺少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比如财税政策较少,支持力度较小等问题。
三、促进我国创意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对策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部署。各地区应把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作为纲领性文件精神,发挥其对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指导作用,切实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布局、行业业态、推进机制、政策体系、人才环境以及社会氛围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1 注重规划引导,明确方向。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两种基础,既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积淀,又要有新兴产业的较快发展,成为创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朱荣林教授指出。“(要)正确把握自身的优势资源。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并非取决于资源禀赋的程度,而取决于资源配置的效率。”为此,各地方政府部门应通过制定并执行各种规范性文件.在管理中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的运作机制、运行规律,即文化创意产业既具有的教育功能、审美价值等特点,又要具有经济价值、娱乐价值等要索。要引导创意文化产业着力发展区域性的重点项目,根据其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资源禀赋,各有倚重,走个性化发展道路而不是盲目重复,走集约式发展而不是粗放式发展。要着眼长久,加强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协调发展、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产业链整合和延伸等,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知名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知名效应。
2 注重政策引导,财税激励。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的前提下.要制定一些鼓励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比如财政扶持,金融优贷。且前,国家《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将从金融层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推力.在具体操作层面要更加方便快捷。但财税方面的政策优惠仅局限于软件、动漫等个别行业和产品,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还有些薄弱、欠缺。
3 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建立市场服务机制。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把市场和政府的职责范围细分、明确,属于市场的交还给市场,促进资源整合和市场主体培育。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培育文化市场新主体,鼓励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联合和兼并重组,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竞争力强和品牌骨干文化企业。在投资体制方面,要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投资机制,要降低民营资本的进入门槛.要鼓励并吸引外资进入。同时,要健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服务机制,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活力,进一步培育和扶持文化创意产品的策划、市场推介、经纪、、科研、咨询、投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交易等市场中介服务机制,保障和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
4 培养、吸引创意人才,形成层出不穷的创意人才群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创意文化产业是高智力的高地,因此对于该行业的人才培养就显得越发重要。培养创意人才,要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在学校素质教育阶段就应有一定的知识介绍和基础技能的培养。在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中,要有相关的专业设置和实验室(基地)的建设,在高等教育层面要有细分专业的设置和实训课程设计,同时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注重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特别要加大高校艺术类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大学生创业,使文化创意能够及时转化为产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模式。各区域、省际间可以举办各种大型文化创意设计展览,打造设计师相互交流、研究的平台,激发和增加原创的激情和动力。此外.要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招聘、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创意人才及既懂文化规律又懂文化经营的管理人才等。
这些突破行业和地域限制、通过联网策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打造创意文化的做法。正在西方国家蓬勃开展。人们日益认识到行业、区域合作的背后,蕴涵着更广泛的国际关系。这对于思考我国各省市如何在全球关联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极具启发意义。因此,如何通过空问尺度的跳跃。加入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创意网络,也是我国目前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进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①约翰・霍金斯:英国经济学家,国际创意产业莽著名专家,论著有《创意经济》fnle Creative Economy)等
②《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
③朱荣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上海发展研究所所长,论著有《经济发展论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