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范文

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5: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

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影响因素;提升欣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52-01

1.初中音乐教学中制约欣赏能力提升的因素

1.1亟待转变的教育观念。现阶段属于新课改的关键时期,该项工作进行的红红火火、非常顺利,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初中音乐教育存在偏见,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仍然是传统观念,觉得音乐是副科,只是娱乐,没有实际的意义,这种传统的错误观念严重阻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教师不重视,学生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老套,毫无营养可言,不仅如此,传统的教育观念也使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变得更加艰难。

1.2有待改善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和学生对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方法出现严重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文思想已经逐渐走进了初中音乐课堂,成为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主导思想。新课改要求初中音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以发展,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初中音乐教学中,使其感受音乐美、享受音乐美,当然,想要做到这些,初中音乐教师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并且初中音乐教师教学方法对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音乐教师教学方法老旧、不能使学生很好的发挥出学习自主性,第二是一些音乐教师对初中音乐课堂的把握程度不好,不能积极的采取合作、探究等新式教学方法。

1.3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这样的情况:虽说教材是针对初中生进行定制的,但是教材的内容却与初中生的喜好相差甚远,一般都是一些中外经典作品,这些都很难满足现在初中生对音乐作品的需求,同样也不适合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些问题都使初中生对音乐教学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与动力,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途径

音乐欣赏要聆听具体的音乐,通过辅助手段和对音乐领悟来锻炼的一种能力,欣赏音乐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视野也须扩大,感受、体验和评价都是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能力,发展音乐想象力和把音乐融入生活,身心的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励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教师也要听听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体会和独到的解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教师积极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能力。

2.1教学启发,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诱发。兴趣能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高情绪,主动感受和体会音乐,现在不是每个学生都对音乐感兴趣,他们也就是随便听听,没有任何的理解,作为音乐教师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启发,查阅一些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引起他们的注意产生兴趣。情感包含于任何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来自生活也贡献于社会,演唱者的情感来自于音乐,表达与音乐,人们要通过特定的形式和技巧来反应自己的情感,如果一个演唱者没有情感只能机械的唱歌,演唱就会变得乏味,不能打动听众,也无法传播自己的情感给别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只教学生唱歌技巧,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教育,教育内容是很重要的,但是情感的传授也是必不可少的。

2.2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想象力和联想力是每个学生天生的本能,也是音乐欣赏所能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欣赏歌曲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想象和联想,知识是进化的源泉,而想象力是推动世界的动力,世界上的大多数灵感来自于音乐的启发,中学时期学生正是有把握世界形象思维的能力,把联想发挥到极致,想象出更能理解音乐的场景来理解本质内容,教师要通过课堂的活跃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音乐是没有什么直接的东西来展现,需要学生的想象来完成,音乐加上联想出的画面才是完整的,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道具和技术来营造一个环境,有助于同学想象出音乐背后的故事,在指导学生发声时,带他们去公园或者一些别的适应的环境中,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主人公,克服学生的紧张和不理解等。

2.3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动静结合。音乐欣赏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课程,艺术魅力很大,用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生,音乐是通过声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里,这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在欣赏音乐时需要安静的心和较好的音效,这样才能聆听其中的美妙,课堂上教学要结合动与静,符合现在学生的心理和需求,更好地让他们接受。《卡门》让学生去理解是很难的事情,为了让学生了解,首先看看这曲子的背景和一些演唱,在欣赏完后,让学生自己随意的指挥,跟着动作学习,把自己的灵魂融入到音乐作品中。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去创设出情景,创新构造新的曲风,不再只是单纯的模仿,要有自己的理解唱出自己情感和风格。

2.4结合听讲,把学生和歌曲作品距离缩短性别、年龄、学历、知识等对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差异,对音乐的理解相应的也会有差异,教师要把这些距离缩短,教师在其中扮演者"导演"的角色,在学生理解有偏差是及时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和正确的了解。也更接近歌曲本质思想。音乐欣赏课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欣赏音乐的过程,一定要有欣赏者和爱好者的鉴赏能力,不一定要达到音乐家那样深奥,教师要由表及里的欣赏音乐,教会学生怎么去欣赏,步骤该是怎样的,都是老师传授和学生自己领悟的,外部音响感知到想象和联想再到情感共鸣,最后就是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3.总结

总的来说,初中音乐课程的开展是对素质教育号召的响应,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初中音乐的教学当中,要充分利用课堂和实践活动来体会歌曲,利用课堂的气氛和道具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教学效果有良好的结果。而学生本身也需要自己领悟和培养情感,只有在老师和学生的配合下才能对音乐有真的的理解和体会。

参考文献

[1]孙 燕.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能力的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8):.

[2]杨秀芳.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 音乐时空(理论版),,(10):.

篇2

关键词: 农村教学 体育 教学方法

1、前言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成为众多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选择的主要工具和方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忽视身体锻炼,长期以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每周短短的一节体育课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的主要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这就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充分地从体育教学中获取具有实际价值的知识。尤其是农村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创新,以创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让学生摆脱原有的枯燥的体育模式,在轻松愉悦的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2、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分析

2.1、许多农村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仅仅讲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表示不满意,学生自己的自由时间太少,教师一味讲授理论知识,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不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教师讲完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当场进行巩固,很难充分掌握,时间长久更容易忘却。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本上枯燥的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低沉,教师应该讲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加上具体的操作步骤一并展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并深刻地记在心里。因此,实行农村体育教学改革是转变传统模式的必然趋势,只有实行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2.2、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过于单调,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专门的教练。

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各方面都不能得到满足,然而,作为中国的新一代的花朵的初中生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一些贫困的地区,人们的生活刚刚达到温饱的水平,甚至不能满足温饱。所以,初中学校的物资也不是很富裕,国家投资力度不够,初中的体育设施过于单一。有的学校只有一个破旧的篮球架,还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体育设施,不利于学生的身体锻炼和身心发展。

2.3、农村不重视初中生的体育教学,体育课堂过于懒散。

农村艰苦的学习条件制约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模式,在没有基本设施的前提下,学生只能选择其他的锻炼模式。体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老师也对体育教学没有了太大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不能良好地进行锻炼。每上体育课,老师先对学生随便讲几句,便让学生自由活动了,学生便由此对体育没有了兴趣。另一方面,初中生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为了刻苦学习,有些学生甚至一个月都没有活动,身体迟早会垮掉的,对以后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3.1、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目前来看,占绝大比例的农村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过于重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将理论与实际充分联系起来,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我国需要根据现状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技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身心,迎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要保证体育教学的幽默和活跃性,不能死板教学,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增进与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双方的情感有了进一步的交流,同时为教与学创造了轻松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与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和被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2、合理设置体育项目,为农村初中学校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农村学校由于资金等种种原因,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设施和项目,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社会给予帮助,筹集资金建立各种体育设施,开设满足学生兴趣的体育项目,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和源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鼓励学生多运动,强健体魄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其他事情中。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的落后,各个方面不能跟上时展的潮流,这就需要国家和政府对从村学校予以资助和投资,设置基本的体育设施,为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基本的设施。

3.3、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当前旧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自身知识可以满足一小部分学生的需求,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现有教师的自身能力越来越难以满足是时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工作,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以免在教学中出现尴尬现象。教师在以往的体育教学经验中总结教训,并针对体育教学的不足进行探讨,建立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醋精作用,也对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要对教师招聘进行严格要求,不仅在学历上要严格要求,还要在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上精心把握,选拔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和精英,为学校、为国家做出贡献。

4.结束语

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众所农村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还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这就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在体育的基本设施设立的前提下,聘任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下,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绩表现,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素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郝之.营造中学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途径探究[J].成才之路,2010(25):18-19

篇3

一、2009年工作回顾:

1.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自启动以来,到目前,已经由五个实验点向全县所有初中学校全面推广,各初中学校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形式多样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各项实验工作顺利推进,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了改变,课堂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课改成效显著。

2.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成效显著。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针对目前学生在家时间长的特点,我们在全县初中推广了“教师、学生、家庭”三位一体的“5+2”管理模式。像观城初中、燕店初中、朝城初中、舍利寺初中等积极实践、探索。“5+2”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和个性的张扬,有效的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我县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课程实施水平有所提高。各初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把加强学校管理和规范办学行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2月25日26日,顺利通过了聊城市初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团一行10人对我县课程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得到了评估考察组的好评。

4.分区承包,分类指导,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实效性。

为了充分发挥教研员的研究、指导作用,保证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顺利进行,教研室把全县初中学校分为八个教学区,组织所有学科教研员深入教学区,重点关注课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增强了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员一方面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另一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听课、评课、举办理论讲座等方式指导和帮助一线教师,深入课堂进行面对面沟通,及时切磋、研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5.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一年来,我们通过聘请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来我县实验初中、妹冢初中进行有效教学理论指导,现场听评课,邀请邹平九户中学、黛溪中学课改骨干进行“激情课堂”模式解读、初中语数外教师参加暑期网上培训、开展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新教材培训、思想品德中考备考会等系列活动,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建立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群体,目前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业务功底雄厚、教学成绩突出、热心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队伍,一批省市优质课教师、教学能手群体出现,他们成为推动我县教育教学发展的有生力量。

6.课堂教学改革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好局面。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已深入人心,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已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各学校都在学习外地先进学校好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如新华学校、妹冢初中、莘亭初中樱桃园初中、、河店初中、舍利寺初中、张寨初中等,就是我们课改实践中结出的累累硕果。望大家认真研究、吸收他们好的做法,并不断的超越他们。

7.初中优质生队伍不断扩大,为高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初中与高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截然分割开来,高中的发展离不开初中的大力支持,初中的提高需要高中来拉动,高、初中必须目标一致、协调发展。各初中学校,抓住质量不放松,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优质生的培养,初中优质生人数连年增多,为高中源输的更多优质生,奠定了高中发展的基础,推进了高中教育教学持续攀升。

8.初中办学水平有所提升,优质学校不断增多。我县29所初中学校,25所在农村,由于历史原因,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学校主要集中在城区,农村初中成为制约我县初中教育发展的瓶颈。近期,县教育局党委,根据实际,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等多种手段,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农村初中学校从实际出发,教研引领内涵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效益,呈现良好发展势头,70%的农村学校成为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缓解了“择校”难题。

在充分肯定09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观念转变不到位。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要做到“三个还给”,即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占据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只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

其次是规范执行不力。有的学校仍未开齐开足课程,有的学校学生的课外作业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有的学校仍在忙加班加点,少数教师仍在变换手法搞有偿家教,有的教师应付教学工作检查忙下载教案,个别教师未钻研教材心中无数进课堂讲课。

三是学校管理有漏洞。校园管理时有脏乱差现象,教学管理粗放型,集体备课重形式轻实效,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教师考核重分数轻育人,课堂教学重死拼硬磨轻课堂效率,学生培养重应试教育轻全面发展,校本培训重学历达标轻专业提升。

四是课堂存在低效甚至无效。自课改以来,课堂变化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折射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学习自流化”。课堂不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自学和思考;或用满堂问、琐碎的浅层次甚至是带暗示性的问题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时无明确具体的任务、无方法指导,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二是合作形式化。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合作交流,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三是探究机械化。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课堂不能成为思维交流,思维碰撞,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课堂“温度”有加,“深度”不足。四是课堂评价失真化。教师开始重视课堂评价的功能,但把握得不到位,如滥用表扬,情感匮乏,评价主体不明确,评价指向不深等。五是课堂问题肤浅化、随意化。问题缺乏深度、广度、梯度,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六是课堂练习草率化、海量化。

五是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当代初中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处在一个身心、思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自私,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缺乏刻苦精神、钻研精神等,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篇4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促使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兴趣,二是需要。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实践也证明:“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内驱力。有了内驱力,即使旁人不提示、不督促,学生也会自觉阅读,甚至乐此不疲。

2.有了兴趣才会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读物,并集中注意力,克服种种困难进行阅读,想办法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教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眼中的阅读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进而会把它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3.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探寻阅读方法。高效的阅读能促使学生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甚至能激发学生一生的追求。要提高阅读的效率,就必须注重阅读的方法。诸葛亮读书就很讲究方法,不是什么书都一样读,有的书观其大略,有些书仔细读、反复读。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把他读书的方法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看书的内容简介,了解书名、作者、性质、特点。二是浏览书的开头结尾,看一看有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三是看书有没有可读性,如果是消遣性书籍,则一目十行随意看。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有益的书籍,就要认真阅读、仔细研究。如果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必然会认真探寻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懂得阅读是一种需要

巴罗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阅读有益的书籍,对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读些有益的书,就能知道做人的标准,并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阅读一定量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名著),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巨大的作用。同时,阅读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书读得越多,知识就越为广博,智力开发就越充分。多读有益的书,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苏霍姆林斯基发现,除教科书以外什么书都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非常浅薄。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学习也就更得心应手。

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提高阅读能力是自身发展的需要,阅读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可以丰富人的生活内涵。学生在认识到阅读是一种需要后自然会产生阅读的兴趣。

2.以教师优美典雅的语言吸引学生,以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影响学生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文学修养越高,学生越容易吸收到他身上散射出的文学之光;教师普通话说得好,学生的普通话往往也比较标准;教师写一手好字,学生的书写也会比较规范;教师手不释卷,学生又怎能不爱读书呢?教师拥有的知识和内在的情感是通过语言呈献给学生的,其用语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师的表达抑扬顿挫、讲解声情并茂,每一堂课都用得体的语言去阐述文本的情节,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心灵深处自然就会产生共鸣。

3.通过优美的文学作品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会阅读从学会欣赏开始。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生活经验、文学修养和情感智慧的结晶。欣赏优秀的作品,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有时候,特殊的情境能够对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召力,使人身临其境。教师与其强迫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完全有必要指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

(1)文学名著欣赏。让学生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由短到长,由易到难,通过自己动眼、动手和动脑,独立活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可以开办一些专题讲座,最好是选择一些优美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反复咀嚼。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鸳鸯逗刘姥姥引众人发笑一段,就是很好的教材。(2)古诗文赏析。通过朗读、背诵、默写让学生积累名句、丰富语言。教师可以请家长抽查督促,也可以通过开展古诗文阅读竞赛等手段来加以强化。学生通过竞赛争优学优,也容易产生兴趣。(3)趣味文学品读。这些作品本身就饱含趣味性,如宝塔诗、打油诗、藏头诗、歇后语、俗语、灯谜等。教师通过给学生推荐一些形式新颖独特、语言诙谐幽默的文学样式,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对联佳作欣赏。通过一些经典的对联,让学生朗读记忆,享受精品语言带来的美感,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回文联、叠音联、拆字联、数字联等。

4.引导学生感悟作家们成功的创作历程

篇5

调查目的和方法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实验实施状况,2009年下半年,我们对淮安市部分县区的农村中小学实验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和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共调查了7个县(区)的 46所农村中小学(其中,中学25所,小学21所),回收问卷136份,基本能反映全市农村中小学实验实施的基本状况。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并就进一步用好仪器设备,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提出我们的想法和建议。

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实验室建设和仪器配备

实验室准备方面,83%的中小学选择基本能满足需要,17%的学校选择不能。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主要存在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四配套”工程中,初中理化生实验室最多按2、1、1配备,小学则是不管规模大小,都配一间科学实验室,实验室的桌凳都是48座。显然,如果学校没有新建实验室,班级数较多的学校上实验课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分组实验仪器配备方面,近20%的学校选择不能满足实验需要。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班级生数较多的学校,“四配套”工程配备的分组仪器是24组(两人一组),事实上部分学校的班级生数达到了60以上,上实验课时仪器不够用。

学校实验经费投入上,没有的占6%,应对检查时支持一点占57%,正常支持占30%,关心并充分支持占7%。日常经费的不足,必然影响实验的开设,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教师自制实验教具的积极性不高,支持的只有42%。通过访谈得知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自制实验教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不热衷自制实验教具。另外,自制实验教具存在很大困难,材料缺乏,时间紧张,教师自制实验教具劳动成果也得不到充分肯定,自制教具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师资状况

中小学实验教师(实验员)的学历、职称(见表1)基本符合要求,但并不完全对口。中学理化生实验课由学科教师兼任的情况比较普遍,理化好于生物。专职人员的年龄一般都偏大,有的是即将退休或者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员,他们更多的是承担仪器设备保管作用;小学科学几乎没有专职教师,基本是由语、数、体育教师和总务主任兼任。

初中实验教师基本都经过省、市、县级培训。小学科学只有63%接受过市县级培训,并且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有的经过培训的人员被学校安排到其他岗位,不再兼任科学课。新上岗或者新兼任科学课的同志,学校没有进行岗前培训,这部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较欠缺,对管理和使用新仪器、新设备感到力不从心。

三、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100%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实验教学十分重要,77%的教师认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53%的教师认为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20%的教师认为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述数据反映,大多数实验教师对实验教学目标从理论上讲是明确的,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认同的,但实验仅被看成是一种辅教学,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仍然存在。

在这次调查中,有83%的学生喜欢用实验室仪器做实验,在家里经常用坛坛罐罐做实验的仅有10.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实验室仪器,而很少使用生活用品做实验,很少设计一些课外实验,很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是主要原因。

学校领导对实验课的开设和改进,口头支持,但没有行动占75%,20%是不过问,支持教师进行实验革新,并给予全方位支持的仅有5%,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四、实验课开设情况

初中理化生实验室使用率:平均每天2节以上的达68%, 每天1节的达19%。其中,物理和化学实验室的利用率明显高于生物,这可能与中考指挥棒有关。小学科学:平均每天2节以上的达31%,每天1节的达57%。显然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利用率较低。

实验课开设情况见表2(分组与演示以”四配套”工程配发的仪器为准):

从表2可以看出,中小学的演示实验的开出率较高,分组实验的开出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学生分组实验中,80%以上为验证性实验,而探究性的分组实验几乎为零。大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现状不满意,但很少动脑动手去实施改革。由此可见,尽管大多数教师十分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但实验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限于紧张的课时,为应付书面考试,有超过五成的老师们采用过程式化的“黑板实验”、“多媒体实验”,即在理论指导下,在配套实验册引导下,教师讲实验,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配置,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会出现的问题,误差分析等一一讲透。条件好的学校更是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实验,看见实验的过程,理解并记住这些实验。

五、实验教学评价

60%的学校没有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范畴或者有时纳入,29%的老师认为,中小学实验课对升学影响不大,上级部门要求不高。因此,学校基本不搞定性评价,教好教坏没有明显利益关系。对实验教学的评价只是在上级检查工作时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平时学校对实验室的安全、卫生比较关注。有的小学科学课课表上安排了,但没有上科学课,也有的科学课上一半改教其他“主课”,如语文老师上语文,数学老师上数学。

实验操作是否应该列入中考?76%的教师认为非常必要,选择没有必要或者无所谓的占24%,主要担心大规模的实验操作考核的工作量太大。

六、实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实验教研活动:每学期组织过实验教研活动占43%,其中,2次以上占29%。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实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差别较大,初中好于小学,理化好于生物。

同伴互助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中已经形成经常交流探讨氛围的占67%,25%的教师很少交流探讨,还有8%基本没有。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对校本教研重视的学校,教师间互相探讨、交流的氛围就好,一般都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讨论交流实验教学方案等。但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没有专职实验教师或者数量严重不足的学校,教研活动很难得到保证。

几点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淮安市农村中小学的实验实施情况比前几年有较大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为切实抓好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设施设备

装备离不开经费,实验教学离不开仪器和药品。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迫切需要实验室软硬件的提升,迫切需要为学生提供从思想、制度到手段都非常先进而广泛的实验平台,让学生不仅参与基础的观察和验证性实验,还要自己动手进行开放式探究,接触课程中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设备,在亲自设计、操作、探索等过程中有所体验和发现,从而真正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因此,一方面要争取政府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根据学校现有规模,进行阶段性投入,建设实验室,购买必要的设备、仪器、药品等,满足开设实验课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争取在财政公用经费中按照一定比例列入装备日常维护和易耗品添置经费,保障实验教学的可持续性。

大力提倡中小学师生自制实验教具。自制实验教具不仅是克服实验仪器短缺困难的重要途径,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师生齐动手自制实验教具,既充实了实验室的教具,又辅助了教学,锻炼了师生的实践能力,一举多得。

二、建立一支合格的实验教师(管理员)队伍

实验教师、实验管理员是实验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其事业心、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实验课的质量。一是以创建装备现代化为契机,按照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的要求,尽快配齐配足实验教师(管理员)。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小学科学教师、初中生物教师的配备。二是采取得力措施提高素质。通过多层次、多方式的培训,促使各类学校的实验教师及实验管理员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技能,胜任岗位需要;经常举办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增强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深入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多创设专兼职教师之间交流研讨机会,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引导专职教师对兼职教师传帮带。校领导要把实验课与其他课程一样看待,经常听听实验课,了解有关情况,帮助解决实验教学中的困难。这既是督查,也是对教师的鼓励,是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尽量解决好从事实验教学的专业人员的地位待遇问题,合理解决其工作量、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进修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意义,珍惜实验机会,对每个实验真正从理论上、装置的安装和操作上、结果的记录和处理上,每个实验要求掌握的目的和意义上进行实验前的精心准备,然后再根据教师设计的一些知识迁移、应用、创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定的探索方案。二是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条件许可时尽量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管理部门可以明确列出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至少应该明确学生分组实验的下限,这样做便于统一配备仪器,便于学校制定实验教学计划,便于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便于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完成实验教学。三是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通过“问题―讨论―实验―结论”这一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学习兴趣 、科学探索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四是重视第二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按照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展视野,而且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

要特别重视加强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较好掌握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减少初中学生的差异。

四、改进实验教学评价方法

实验评价不仅支配着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向,也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进行实验所采取的策略,实验教学评价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完善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一是学校应把实验教学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范围,包括实验的开出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效果等方面。二是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常规考核。根据实验教学计划,每个学期都采取适当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三是建议中考增加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将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一定的分值计入总分,这样可以弥补笔试考核实验方法的局限性,消除学生做与不做实验成绩差不多,“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比如可以将理化生每科以5分,总分15分计入中考总成绩。考查的内容分为:实验计算、实验操作、现象记录、判断结论、完成实验报告以及实验习惯等内容。每个组2名教师同时监考相同实验的4~5位考生,分数当场评定。只有中考增加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学校和老师才能真正重视实验教学,才能认认真真地抓实验教学。

五、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使用的督查评估

篇6

21世纪是一个科技化的时代,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科学、现代化的知识。而当今社会学校的教育却出现了严重的教不实用,学而难用的局面,很多学校教师不懂得如何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们只是一位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坚持学校一贯的"升学第一"教学方针。教师的教学不是用心教育,而是一种应付行为。这样一来,一切为了孩子的素质教育政策得不到好的实施,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会到达难以相符的程度。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的教学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应该把"教育学生"放在心上,心向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

现在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应更多地放在对学生思想、心理教育上。要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觉悟。

学生很希望被家长、老师表扬。他们可能不认为学习是他们的爱好,他们只是为了得到老师的称赞、同学们的羡慕而努力学习。很多初中生没有得到父母长时间的陪伴,父母亲很少关注他们的情感,父母亲只一位地强调他们的学习成绩。他们很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很希望被人表扬。学生学习重要的在于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采取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学校快乐健康的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做到用心教育。

二、关注学生心理活动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学教育是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和通过师生交往,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人类积累的有用知识、社会规范转交给受教育者,并引导他沿着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成长的过程。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

我从自己亲身的教学中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关注学生心理活动"。有一位女生家离学校也近,我常常在校门外见到她,她很少主动向老师问好,可能因为她的不寻常,我对她关注的比较多。她聪明、懂事,但不太爱说话,学习成绩一般。有一次上课期间,我发现这位女生没有听讲。当时,我只是简单提醒她注意,并没有意识到她是因为家里发生的事而走神。后来连续几次上课都走神,我才真正意识到她出现了问题。课后,我亲自叫她到教师办公室,她没说话,只是站在原地不动,我想她一定有些事不想让别人知道,包括老师。短暂地沉默了几分钟,我叫班上一位活泼的女生好好跟她说说话。我打电话给她家长,才知道她的父母亲所在工厂最近效益不太好,她可能要回老家读书,她自己不愿意,所以才会上课走神。我意识到她心理的矛盾,我没有责怪她上课不认真,我号召班上同学一起为她打气,告诉她,不管在哪上学,她永远都是同学们心中最好的同学。我联系她家长让她继续在这学校读书,家长也安慰她:不管多苦,都会让她读书。之后,她上课比以前更认真了,她也愿意告诉老师一些她家的事,说她以后一定好好读书,报答自己的父母,报答老师,她的微笑也越来越多了。

现在,在外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跟着自己的父母亲在外地上学,很多因为父母工作地变迁而经常换学校,孩子们都想有一个固定学习的地方,因为他们在那里结交了很多同学、朋友,他们不想和自己的同学分开。教师应该在情感上多关心他们,多关注他们的心理活动,让他们能快乐地学习。

三、用心教育,全身心教学

教师要把自己的心掏给学生,做到用心教育。主席曾说过:"世上的事,最怕认真二字。"教师只要专注教学,就一定会在教学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学习也会更有收获。

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与教学效率是成正比的。全身心的教学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用心备课

一个好的教师,他(她)会在自己的备课上全身心投入。备课要求全面掌握讲授的知识,要求备好学生,避免上课中出现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疑、难点不清楚,学习没有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

2、用心上课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快速进入教学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注重师生互动,全面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3、用心批改作业

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不够重视,他们将学生的作业安排给班上部分同学批改,教师没有对学生作业错误的地方加以说明,没有登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无法通过学生的作业得以很好地呈现。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那么,对于学生的作业,一定要自己认真批改,用红笔加以标识,并且做好作业检查登记,并对作业中出现问题的题目会加以详细地讲解,让学生能及时纠正。

一、与学生分享教学成果

人都是有感情的,学生的快乐、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的教学工作也是一种促进。教师想象一下:面前的学生,一个个长大了,出息了。有的毕业了继续学习,有的进入工厂,有的做生意,他们都真诚对人,都微笑面对生活。教师会自然地感到一种自豪感。学生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他们最先感谢的是自己的老师,教师也愿意看到学生成绩越来越好,教师就会用上自己一切能用的时间备课、教学,辅导学生学习,教师在忙碌中自然就会忘记自己个人生活的烦恼,教师的心将永远不会脱离教育。

二、自我提升

不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工资待遇都不高。教师可通过课外自修,提升自己的学历,加强自己的教学技能的学习,坚持用心学习,用心教学,自己的生活也会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加以改善。只要坚持做教学工作,自己就会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长久下去,自己的教学方法被他人学习,自己在教学上也会成为专家,自己的心会更向教育,只要坚持做一件事,那么总有成功的一天。

三、与同行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

篇7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拉萨市第一小学、拉萨市实验小学、海城小学、江苏中学、拉萨市第一中学、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共六所学校的艺术教育状况,包括课时量、教学设施及场地建设、教学内容、师资力量等具体调查项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抽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抽样调查与访谈之前查阅了《自治区教育志》、《自治区教育年鉴》等文献,以及学校管理文件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了解了拉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开展的历史情况及各学校的管理措施和取得的成绩,为接下来研究中确定调查对象,限定调查范围与层次,确定调查周期,制定调查计划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本次抽样调查中,602份调查问卷被发放到6所学校,回收有效问卷552份。6所学校的18名对象被专题采访,其中包括校领导、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全部调查材料通过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两种方式整理出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各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概况

1.拉萨市第一小学。在艺术教育方面,拉萨市第一小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办的艺术“特长班”颇有成效。从一年级开始普及特长,二、三、四年级发展特长,力争通过几年的培训以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音乐和舞蹈的基础技能。在资金投入和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该校已将一栋有12间教室的4层教学楼拟定为艺术楼,初步投入20多万元装修,教室内全部铺设木地板,还将追加投入,配备视频播放设备和教学设备,设立专门的书法、美术、音乐与舞蹈教室等。

2.拉萨市实验小学。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优化教学手段,进行电化教学,逐渐增设了书法、舞蹈、器乐等艺术课程。1998年,开始设置艺术特长班,至今已组建有摄影、美术、舞蹈、合唱等特长班,实施特长教育。经过艺术教育特色班的特长教育,学生的艺术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至今有80多人次在国际性、全国级和自治区级的各项竞赛中获奖。

3.海城小学。该校为了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积极开展“四进”工作———推进“热巴舞”、“民族舞课间操”、“电子琴、手风琴、合唱”等校园文化活动,大大提升了该校的艺术素质教育水平。学校每年定期举办“走廊美术”活动,展出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创设音乐、舞蹈的艺术实践舞台,丰富和提升了学校的环境美育工作。另外,学校常年开设音乐、舞蹈、美术兴趣特长班,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激励兴趣班学员踊跃参加各类美术作品竞赛活动,并多次获奖。

4.拉萨市第一中学。学校始终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艺术教育方面正处于积极探索之中。通过定期创设音乐、舞蹈的艺术实践舞台与开办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展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收到较好效果。

5.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建校初即开设了美术欣赏课程和音乐欣赏课程,现有专职美术、音乐教师各2名,并配备了专门的美术、音乐教室,教学设备较齐备。学校设置的美术课时如下:高中一年级没有开设美术课,高二年级每周开一节美术课,高三因面临毕业,准备高考,所以没有安排该门课程,学校全校性的音乐、美术活动课尚未开展。

6.江苏中学。该学校艺术教育体系建设处于探索之中。艺术教育氛围较好,音乐、舞蹈与美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开设较规范、正常,同时,学校还常常围绕一些中心主题积极创设艺术实践活动,使全校的艺术实践氛围逐渐增强。

(二)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及分析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共发放学生问卷602份,回收有效问卷552份。其中小学生232份,初中生153份,高中生88份。发放的教师问卷7份,并作了部分随机访谈。

1.学生问卷统计结果分析被调查学生的民族构成为:藏族316人,汉族130人,回族19人,其他民族8人。性别构成为男209人,女264人。

(1)艺术课程开课率(见表1)艺术课的开课率,可以反映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的程度,以及对教育部相关要求的执行程度。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一些学校一些班级还存在没有开设艺术课的现象。根据访谈了解到,不开课的年级集中在小学六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可见迫于升学压力,学校取消了毕业班的艺术课程。从课时安排来看,小学生的课时量远远大于中学生,而且小学都开设了特长班,因此每周三节课的比例达到了7.1%。至于小学,艺术课每周只有一节课(即比例为45.1%)的情况主要集中在藏文班中。由于每周比汉语班学生多一节藏文课,因此美术课压缩为一节。

(2)音乐、舞蹈、美术教室及活动场所(见表2)从表2统计结果来看,拉萨市中小学配备专门的艺术活动室的比例还较低,艺术实践舞台与美术作品展地略为重视,但从开展程度来看,中学不如小学积极。根据访谈,在艺术活动室和实践舞台、展览室的设置方面,拉萨一小和江苏中学投入的力度较大,两个学校都有艺术实践场所和专门的画室,舞蹈道具与绘画的石膏模型、写生画架等专门器材都比较齐全,学校还提供了相关的音乐、舞蹈及美术图书及画刊等读物。

(3)艺术课堂教学(见表3、表4、表5)根据问卷显示,教学内容中最多的是歌唱课,中学的欣赏课远远多于小学,器乐课与设计课的比例最低,游戏课与手工课其次,可见拉萨中小学的艺术课教学内容还略显单一,对学生的器乐训练、音乐游戏、设计应用与手工制作能力不够重视。另外通过访谈得知,小学的歌唱课多为识谱与齐唱,绘画课多为临摹和想象画,中学的歌唱课较少重唱与合唱,绘画课也很少有条件写生,歌唱课对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有待提高,绘画课对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培养也有待提高。根据问卷显示,小学大多数教师的上课效果比较理想,中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效果也是小学好于中学。

(4)艺术课外活动(见表6、表7)从整体来看,各学校对于开展学生的艺术课外活动还不够重视。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非常贫乏。从表6可知,开设艺术兴趣小组及开展艺术竞赛的情况不很理想,而且中学重视程度不及小学。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高年级的功课压力较大,希望学校在小学六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开设艺术类课程,多开展艺术竞赛和课外活动。#p#分页标题#e#

(5)学生的建议对于学校的艺术教育,学生提出的建议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希望给毕业班开设音乐、美术课,增加音乐、美术课的课时量,希望别的教师不要随意占用艺术课。艺术设施。设立艺术活动室和专门的音乐、舞蹈、美术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艺术教学。希望开设一些音乐游戏、器乐演奏、手工制作和设计等课程,希望教师少讲理论知识,让学生多动手等。艺术活动。多开展艺术竞赛活动,如音乐舞台表演、音乐竞赛、绘画比赛、美术欣赏、美术作品展、外出写生等;建立美术兴趣小组、组建绘画特长班。

2.教师问卷及访谈结果与分析(1)师资。在接受调查的16位艺术课教师中,有11名为专职教师,5名为兼职教师(其中2名为语文课教师,2名为数学课教师,1名为政治课教师),据教师们的反映,即使加上兼职教师,教学任务依然很繁重。以江苏中学为例,该校初一、初二12个班级,高一、高二4个班级开设了音乐、美术课,每周一节课,但仅有1名专职美术教师,不得已只好请音乐教师作为兼职美术教师来完成部分教学任务。据该名音乐教师反映,她自己的音乐教学也很繁重,美术专业并不熟悉,因此教学内容多以欣赏课为主,无法开展绘画实践教学。另外,美术教师的学历也有待提高,16位教师中仅有8位为大学本科学历,其余为大专学历。(2)待遇。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艺术课教师的待遇有待提高,艺术课教师的课时补贴不能与其他科目的教师齐平,同工同酬不能在他(她)们的工作中体现,而且职称评审时还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就艺术课教师的培训而言,我们所调查的16位教师均没有获得过进修机会。这些状况势必对教师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3)科研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16位艺术课教师中仅有2位参与了科研课题。8位教师发表过9篇论文,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4)建议。为了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质量,教师提出了以下意见:A.学校领导应重视艺术教育,为艺术课程配备教具和器材;B.增加专职教师;C.设立专门的艺术课活动室;D.教育局应经常举办教师音乐技能竞赛、书画展览,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积极性;E.应重视开发民族艺术资源。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俄罗斯一向被人们称作艺术大国,其艺术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俄罗斯的中小学教育领域中,艺术教育被定义为:“儿童和青少年掌握本民族和人类艺术文化的过程,发展和形成个性价值、精神世界、创造性个性、情感和智力财富的一条最重要的方式。”[2]德国和法国是具有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的国家,处处充满着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把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目标,是德、法两国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3]目前拉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内地相比,除了受到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外,还与教育管理者的教育观念有关。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创新能力及智力的健全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体现。学校管理人员应提高认识,如果对艺术教育的自身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艺术教育的大环境就会得到真正的改善。经调查,凡是领导重视艺术教育的学校,例如拉萨市第一小学,艺术课教学、艺术活动都开展得比较好,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热爱艺术的热情,而艺术素质较高的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当中也会表现出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学校领导应真正认识到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放弃“主科”、“副科”的陈旧观念,真正从教学设备、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开展艺术活动等各方面给予实际的资金支持和激励措施。

(二)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第十四条规定:“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艺术教师,做好艺术教师的培训、管理工作,为艺术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学校的艺术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兼职教师应当相对稳定,非艺术类专业毕业的兼职教师要接受艺术专业的培训。艺术教师组织、指导学校课外艺术活动,应当计入教师工作量。”[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艺术教师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艺术教师应和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艺术教师组织、辅导课外活动应合理计入工作量。”[5]教师队伍数量不够、专业素质不高,会影响到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针对拉萨市中小学艺术教师队伍的现状,建议首先应补充一定数量的专职艺术教师。其次,应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或鼓励他们以自学或函授的方式自主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再次,应加强艺术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教育体会,探索和研究民族地区的艺术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实践中的成绩升华为理论经验。最后,应在职称评定和课时报酬方面给予艺术教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安心教育、奉献教育,真正把艺术教育工作做成自己的骄人事业。

篇8

 为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对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预调研的基础上,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市政协副主席周琪、郑友清带领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赴临川、金溪、崇仁、东乡四县(区)进行了调研,专题听取了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汇报并进行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

全市现有普通小学1388所,教学点584个,在校学生数404641人,教职工20339人,校舍面积2016590平方米;普通初中16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在校学生数177941人,教职工10496人,校舍面积953145平方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义务教育。各级政府及教育等有关部门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一)基本保障了义务教育经费。全市教育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财政部门将本级政府所分担的教育经费全部纳入了本级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市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比例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学生人数平均教育经费逐年有所增长,教师工资2001年以来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并逐年有所增长,教师工资旧欠已还清,“普九”欠债得到化解,解决了教育费附加征收和使用问题,保证了各种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各县(区)实行了教育经费专户管理制度,凡教育经费均实行单独核算和拨款,资金封闭运行,学校事业费和专项经费没有出现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现象,确保了教育经费及时、规范、安全、有效运转。

(二)着力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从2003年起,全市开展了以核编定岗、全员聘任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面向社会推行了教师准入制度和招聘制度,每年招聘教师近1000人。每年举办“千名校长、万名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新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对农村中小学给予编制倾斜,努力改善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农村学校教师不足现象有较大改变。

(三)明显改善了薄弱学校环境。2004年以来,实施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了农村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图书馆建设,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数量得到大幅度增加。在教师增编和选调工作中优先考虑薄弱学校的需要,在教育评先、评优工作方面对薄弱学校给予倾斜,农村学校指标至少占70%以上。从2002年开始,实行了城区学校帮扶农村学校制度、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等对薄弱学校的帮扶措施,普通高中招生指标也均衡分配到薄弱初中,引导了学生向薄弱学校转移。

(四)快速推进了城镇学校建设。近年来,我市为积极顺应城镇化进程,切实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加大城区学校建设、改善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力度前所未有。据统计,2008-2009两年间市中心城区和县镇中小学校舍建设累计投入9.69亿元,改造和新建中小学校舍53万平方米。其中,市中心城区新建学校8所,改建扩建学校7所;临川区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8所学校;金巢开发区投资280万元改建金巢实验小学;南城县投资1.84亿元投资新建南城二中;南丰县投资2000万元新建子固小学;金溪县投入2800万元新建仰山学校;广昌县投资960万元扩建广昌二中;崇仁县投资2000万元新建实验小学;东乡县投资2800万元新建北港小学;宜黄县投资4800万元新建宜黄一中、风岗一小;乐安县投资1652万元扩建乐安一中、新建乐安四小;资溪县投资6000万元新建资溪一中。

(五)适度调整了学校网点布局。2002年以来,我市立足城镇化进程和各校现有办学条件,对义务教育学校网点进行了调整,在保证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提高了办学效益,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04年至2009年,全市农村普通初中数由148所降至115所。东乡县已撤并各类薄弱学校31所,全县规模化、规范化的办学格局已初步形成。崇仁县在2001和2002年,撤并2所农村初中,调整小学网点共75个,撤销村完小1所、教学点74所,中心完小改村完小5所,村完小改村小10所。南城全县中小学(包括教学点)由原来的362所调整为186所。

(六)较好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从2007年,我市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学生一律实行均衡编班教学,提倡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班;小学、初中起始年级任课教师按班级均衡搭配,优质教育资源均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实现小学、初中起始年级成班率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现在,大班额逐渐降低,低年级绝大部分达到规定要求。小学、初中招生实行学区划片免试就近入学,严禁学校招收低龄儿童(不足六周岁)入学和跨学区招生,严禁学校盲目招生、中途随意接纳学生。加强了对教师工作业绩的科学考核。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经费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衡

第一,经费投入总体不足。长期以来,我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按国家建设标准欠账太多,一些学校办学条件很差。从学校公用经费看,近三年来,虽然生均公用经费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也捉襟见肘,学校运转困难。目前,我市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300元/年、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500元/年。生源少的学校,按现在的公用经费标准拨付,无法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大部分薄弱学校日常开支困难,处于负债运转状态,学校教师外出培训、听课、参加教学比赛等费用无法正常开支。从校建情况来看,近年来,学校教学大楼普遍短缺,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突出,与农村中小学点多量小、小班额现象形成鲜明的反差,城乡教育容量与教育需求的倒置现象严重。从教育装备看,全市普遍存在教学设施欠缺落后的情况,达标率不高。如全市小学的体育运动场、体育器械配备、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数学自然实验仪器等教学设施配备达标学校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9%、54%、54%、52%、55%;建立校园网、生均计算机、生均图书,都不到省定标准的一半。

第二,县(区)际之间教育经费投入不均。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领导的认识不同,我市各县(区)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近三年来,临川区不仅将教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单独列项、优先安排,上级教育专项经费、征收的各种教育附加及时拨付,还把教师的“三保一金”与公务员缴交比例相同,单位部分由财政安排到位。而有些县的学校却要在本来就不多的公用经费中负担教师的“三保一金”。

第三,经费投入效益不强,与城镇化趋势不相符。近年来,国家增加的教育经费主要投入在农村,城市项目少,致使城市教育投入不足,城市学校未能得到有效改善。这种投入方向与日益加快的城镇化趋势不相符,城区学生越来越多反而投入少。再则,资金投入不集中。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一个个项目经费卡得很死,像撒胡椒面一样撒在城乡各地,见不到效益,有的投下去了,不久又闲置浪费。

第四,洪灾造成义务教育经费的新缺口。今年我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市学校受灾面广,且灾情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市受灾中小学校1030所,倒塌校舍367间,危房8276间,供水供电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桌椅床具、图书资料等损毁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 5亿元。经过各种渠道筹措灾后重建资金8000余万元,目前仍有2.7亿元的资金缺口。

(二)师资队伍配备不均,建设滞后

一是教师配备比例不达标。2008年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重新核定我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36979名,现尚有机动编制804名。然而,根据学校规模和成班率情况,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需求量远大于编制数。在农村小学就出现教师既超编又不足的现象,而城市的编制偏紧。二是城乡教师知识结构和学科不均衡。随着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自然减员,取消毕业生分配,年轻教师进不来,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的充实,出现了中青年教师断层现象;全市41岁以上的小学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55.53%,农村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比城区教师大;初中的计算机、心理辅导、音乐、美术等“小科目”学科的专职教师普遍缺乏,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与城区教师之间信息不均等,导致农村教师知识补充不及时,老化严重,范围狭窄,不能适应信息社会教学需要。有的城区教师具备的能力,农村教师不具备,教学方式、方法和效果都有差距。从学科结构看,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教师偏多,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偏少。三是优质学校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困难。2002年,我市曾制订教师轮流下派制度,并规定教师职称评聘必须有一年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但有些被派的教师家庭有困难,想方设法找人打招呼,要求不去;有些教师怕政策不连续,不愿靠前去,怕吃亏;一些校长怕自己的好老师下派了搞跨了自己的学校,下派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这项制度,最终执行效果不理想。四是农村教师待遇相对差。农村教师很多学习培训费用、征订报刊杂志及其他不合理摊派等支出均由教师个人承担。很多农村学校没有教师宿舍,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学校甚至租房都难。飘泊之感和奔波之苦,使很多年轻教师难以安家,无心立业。部分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却长期无岗位受聘,也挫伤了其积极性。不少教师外出打工离开了教学岗位,学校为了开课,只有聘请临时人员代课。还有很多教师家在县城,早上赶到学校,晚上回到县城。

(三)办学标准较低,条件有待提高

1、办学条件低于国家标准。从教育部门统计数据看,我市在学生生均校园、操场面积、教学装备等的大部分指标低于国家标准,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如城市小学生均校舍面积3.37平方米,低于国家4.18平方米的标准;全市小学平均60.13个学生一台,远低国家标准。

2、城乡之间存在不均衡。近几年,通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危改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我市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相对城区学校来说仍然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功能教室不全。调查显示,一般乡镇和被撤销的原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集中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小,学校功能教室普遍不全,特别是音乐、卫生、实验等活动室缺乏,导致部分课程不能开设。二是教育设施设备不达标。除少数中心乡镇学校外,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短缺、陈旧,音体美、图书、卫生保健等器材普遍不达标,边远地区学校显得更少。村小是条件最落后的地方,教师上课仍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底”。

3、学校之间存在不均衡。学校之间的教师职称、学历、教学能力以及获得的荣誉等差距较大,示范性学校高素质教师云集,薄弱学校优秀教师不断流失。好的学校硬件设施几乎是一流的、现代化的,有体育馆、塑胶跑道、微机室、语音室等,每个教室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师可以达到人手一部电脑。而多数学校教师还只能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上课。同一地域的学校,同一类型的学校,办学条件如师资、校舍、设备差不多,由于教师责任心不同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同。并且校际办学理念不均衡,造成学校蒸蒸日上与门前冷落的鲜明对比。

(四)教学质量城乡不均衡,“择校热”依然存在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诸多差异,在教学质量方面得到集中体现。近年来,农村学校虽然教师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紧缺,很多课程开设不齐。即使这些课程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质量自然不高;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具有的先进理、化、生实验室,农村学校多数没有,也直接影响到农村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包班任教,教师课时负担过重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学生少的学校随时有撤并的可能,师生的不稳定情绪,必然影响其教学和学习。近年来的各种考试、质量抽测、质量检测都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有整体逐级下降的态势,整体教学质量明显不如城区学校。

教学质量的不均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择校热”。农民渴望子女“上好学”。不少农民在城区购房或务工,带着子女进城就学。据调查统计,2009年***中心城区有进城务工人员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子女4701人,占学生总数13.6%左右;县城镇有进城务工人员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子女36218人,占学生总数16.57%左右。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划片就近入学,但不论是城市还是县城镇,均有学生从薄弱学校向优势学校转移现象,转移比例在8%左右不等。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城乡一体,制定城乡教育均衡同步规划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应当是一致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接受高水平的教育,才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强调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等于追求平均发展,更不是“削峰填谷”似的使每所学校都采用同一发展模式,处于同一发展水平,更不是抑制城区学校的发展,而是既要“借峰填谷”,把名校的优质师资、教学资源、办学理念向其他薄弱学校嫁接培植,又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学校高位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 “十二五”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是今后五年政府和教育行政及相关部门的主要责任之一。目前,我市虽下发了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文件,但是还没有专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或意见。为此,建议市政府在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或意见时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摸清情况。在全市重新进行一次义务教育大普查,重点摸清城乡中小学校布局、办学现状以及生源分布“家底”。同时,根据我市城乡人口变化趋势,科学预测未来较长时间内城乡中小学校生源、办学规模和城乡教育需求的走向,为今后科学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提供依据。二是确定目标。要依照《义务教育法》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立足我市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确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条件的标准、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大班额现象、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和基本均衡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三是强化举措。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和向前发展的过程。制定的实施步骤要着眼于全市,充分考虑整体规划、差异发展和分步发展。提出的具体措施要立足城乡学校具体情况,在保证城区学校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在经费不能完全保障的情况下,要确定每年硬性完成几项义务教育均衡的重点工程,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政策制度、水平提升一体化。四是健全机制。组建专项工作组,加强领导,开展调研,实施监督;建立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发现问题及时准确,解决问题有章可循;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做到专款专用,加强审计监督,不做无效投入;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对教育的各项规划和建设实行社会监督。

(二)保障政策落实,实现城乡教育经费同步增长

一是要落实各项教育投入政策。市、县(区)政府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的规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分担相应的义务教育经费,并努力创造条件,力争2012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的水平,确保教师的工资(包括绩效工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补贴等政策性待遇落实到位。严格按规定征收、管理和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城市住宅建设配套费和其他用于教育的税费。中央、省财政的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及其他教育专项经费要管理规范、专款专用。经费投入要政策性地向农村倾斜,保证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扶贫助困等专项经费要优先考虑农村学校。要建立政府教育投入增长监测、评估、公告、通报制度,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县(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要加强对各级政府教育投入责任的考核,并纳入各级政府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考核体系。二是要拓宽投资平台,用好有限经费。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将我市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特别是我市学校灾后重建资金缺口2.7个亿元的情况向上反映,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加大对我市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利用政府信用平台、教育基金会平台,广泛吸收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途径,建立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共同分担的、多元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教育投资新机制。要参照国家及我省的有关政策,制定符合我市情况、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设备配备标准,作为建设资金投入的基本依据。每年根据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设施设备普查结果,将资金优先投入薄弱学校,分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硬件条件均衡。要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三)合理调整布局,推动城乡办学条件同步改善

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增强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明晰调整思路。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乡村建制的调整、公路村村通和农村人口流动等,为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适度集中、规模办学、提高效益、保证质量”的原则,确定“初中向县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小学向中心校完校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的布局思路。既要做大城镇中小学,又要调优农村中小学,彻底改变一乡(镇)一中学的局面。2-3个乡(镇)中学实行片区内集中办学,尽可能达到1000人以上规模,利用空余的中学办中心小学或新建中心小学,创造条件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尽可能向中心小学集中。加大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边远山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群众支持网点调整,让子女寄宿学习。第二,扩充城镇学校。随着市中心城区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和城区人口的增加,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规划较小、设施落后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要尽快制定实施《***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加快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的建设。各县(区)要积极顺应城镇化进程,用三年时间推进教育园区建设。第三,注意因地制宜。调整中小学布局,实现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办学模式转变,一是要解决偏远农村孩子乘车问题,可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开通校车或乘车费用由财政买单。二是要解决需要到更远的中心校住读的学生住宿问题。三是解决合并后部分教师面临转岗选择的问题。四是要解决学校撤并后资产的处置问题,确保闲置的教育资产继续用于教育。

(四)优化农村师资,实现城乡教师素质同步增强

一是创新帮扶机制,提高帮扶实效。要创新机制,解决义务教育帮扶的问题。建议采用“强联弱、城带乡” 的“1+1”和“1+n”共同体机制。这种共同体属松散型“联营”,原校人事、体制等均不变动,不打破现有办学格局,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更多的是在教学业务、教研培训等方面加强融合,互帮互学。这样做既可绕开城乡体制性障碍,又能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便于实践操作。只要强校与被帮扶学校捆绑考核,这种机制一定会解决帮扶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帮扶效果。二是健全优化机制,加强师资建设。健全师资合理配制机制,尽快改变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校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健全优质师资共享机制,建立优质师资到农村服务期制度,任教经历与职称、晋升挂钩,实行严格的考核;健全师资培训工作机制,组织老师到外地先进学校跟班学习,聘请专家学者讲学,自主提高学历层次和抓实校本培训等,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强化管理机制,促进有序流动。要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实行工资统发、经费统筹、队伍统管。要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统筹管理职能,保证优质学校的干部、教师定点定期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薄弱学校的干部、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学习,促进师资队伍有序流动。此外,尽快缩小农村与城区教师的收入差距,兑现绩效工资,缓解高职低聘的矛盾,解决“三保一金”经费,考虑特殊津贴、补贴向长期工作在条件较差的农村教师倾斜。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配套建设老师周转房,以解决目前农村教师走教问题,稳定教师队伍。

(五)健全监督体系,促进城乡教育质量同步提升

 首先,明确政府的责任。市、县(区)政府要加强对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导,把义务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统筹协调,明确教育、财政、发改、人事、建设等部门的职责,督促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效益。完善教育督导对党政干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考核办法。其次,建立和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严禁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和单纯用升学率评价教育工作,不以指标完成情况评价和奖罚学校、校长和教师。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标准,主要考核其提高发展的程度,评价其努力、创新的程度,衡量其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效益的情况,定期评估辖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其三,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民众的社会监督的立体开放的监督模式,扩大督导的参与面,加大监督的公开度。除专兼职督学外,还要邀请一定比例的民众代表参与;要依法将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的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

                                        2010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