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集体经济形势范文

集体经济形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5: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集体经济形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集体经济形势

篇1

刘万玲:综观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容和条件有很大变化。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外部需求不会有大的改善;国内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但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从我省来看,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经济结构等问题,目前经济运行很不理想。

从世界经济基本形势看,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度调整远未到位,世界经济低增长态势将会持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黄金价格创30年来最大降幅,4月15日更是创下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黄金最大单日跌幅,国际原油、铜等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也纷纷大幅下挫。美国股指告别历史高点,市场恐慌情绪上升,促使美国国债等避险资产收益率下降。日本央行推出新一轮购债措施以来,日元迅速贬值,引发了国债期货市场的剧烈波动。二是实体经济再度走弱。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资产负债的调整尚未到位,受企业利润下降困扰,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能力不足,重振实体经济步履艰难。三是政策困境不断显露。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受限,副作用不断显现,政策制定进入两难境地。四是深度调整远未到位。美英等国过度依赖金融业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欧美和日本政府的高债务仍在继续增长。依靠外需和国际贸易拉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结构调整的步伐较为缓慢,转型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从国内经济基本形势看,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绿色产业在全球的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有利条件依然较多。一是扩大内需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二是民间投资将较快增长。扶持小微企业的系列减税政策2013年继续有效,营改增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有利于激励服务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扩张,国家42个部门的“新非公36条”实施细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玻璃门和弹簧门”,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良好市场环境,民间投资增长较快,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三是收入增长有利于消费需求扩大。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深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为扩大消费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期经济问题相互交织,使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财政赤字压力加大。今年以来,在企业效益下滑、结构性减税、进口减速等因素影响下,财政收入增速大幅放缓。1~5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6%,增幅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由于教育、科技、文化、社保和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支出刚性较大,同期公共财政支出增速高出收入6.6个百分点,赤字压力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空间明显收窄。二是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过剩行业的投资仍在增长,而且大部分为原有水平的重复投资,有可能导致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三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地方融资平台主要靠银行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规模较大,随着偿债高峰期的到来,违约风险增加,融资能力下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四是房价持续上涨。既要稳增长又要控房价,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一个难题。

从我省的经济基本形势看,我省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时期,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冀中南地区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为我省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四大攻坚战”的全面展开,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加速形成。同时也要看到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尚未改善,消费、出口回落趋势尚未扭转,财政收支矛盾尚未缓解,污染治理压力仍然较大。这些都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记 者:正确判断形势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科学的经济决策,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

刘万玲: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科学应对,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抓创新、促改革,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加快科技创新

一是加强市场行为的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三是加强人才培养。

(二)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潜力所在。一方面,农村居民转为市民,消费水平将会明显提高,一个农民工进城后的消费水平能达到原来的三倍以上;另一方面,也会带动水、电、气、热、公共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住房等投资需求,据测算,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需要10万元的城市基建投资。以河北省为例,按照《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河北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1.5%,城镇人口增加到3800万人,年均增长170万,可带来1700亿元的城市基建投资。推进城镇化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切实保障其在农村的集体经济权利和在城镇的公共服务权益。加大相关公共支出力度,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确保转移人口享有同城同待遇。二是增强城镇产业基础。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鼓励农民进城创业。三是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以节约和高效为原则,注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力争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发展成效。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品位,提升管理水平,使城镇更加宜居宜业。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改革仍将是创造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提高经济效率、释放发展潜力。深化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政府角度讲,要切实转变职能,关键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预,努力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最优服务。从市场角度讲,要通过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稳增长的基础,也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引导传统产业加大技改投入,通过上新项目转型升级,加快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对小微企业实行扶持政策。小微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占市场主体绝对多数,我国城镇居民70%以上和农民工85%以上都在民营企业。要深化公共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逐年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明确专门用于小微企业的比例;对小微企业实行结构性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探索改革社会保险费缴纳体系,实行大、中、小、微企业差异化费率。三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投资空间,引导资源要素流向制造业实体经济领域。切实减轻负担,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增强吸引力,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大力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促进各产业融合的重要支撑,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重点。2012年,我国的服务业比重为44.6%,与发达国家的60%以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要深化产业融合,重点发展知识、智力密集度高,产业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业。

记 者: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领导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无疑是一次新的严峻考验,领导干部如何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呢?

刘万玲: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着重提升五个能力。

(一)提升准确判断经济形势的能力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科学准确判断经济发展形势,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史、社会学、世界经济和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拓宽研究和认识经济现象的视角,不断探索和改进科学的分析判断方法,剖析各制约因素的内在联系,全面、客观地分析经济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当前应增强经济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适时采取对策,防止经济剧烈波动。

(二)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是领导干部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为奋斗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三)提升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刻理解并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是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的前提。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的学习,深刻理解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努力把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善于总结经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注重改进和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四)提升调查研究的能力

调查研究是了解实际情况的重要手段,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入调查,找准症结,才能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领导干部要熟练掌握调查研究方法,提高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当前在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更要深入调研,超前谋划,拿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对策。

篇2

国内学者对中国股市的波动做了一些研究,其基本结论与经验判断证明,目前我国股市仍然是“政策市”,推动股票市场发展的直接动力源仍然来自相关政策。也有一些学者利用1990—1998年的沪深股市数据资料,分析了中国股市的运行特征,认为我国股市目前已经初步具有了成熟股市的基本特征,股市运行曲线基本上与宏观经济运行相吻合。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活动可以发现,GDP增长率、GNP增长率等反映经济基本状况的指标呈现周期性特征,同时零售物价指数也在短期内表现为周期循环。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必然会对股市产生影响,从而使得我国股市与其他发达市场一样,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运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二者有着某种长期均衡关系。

2.无论是短期抑或长期,经济增长对股票市场都存在着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3.就长期历史平均而言,中国股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态势;但就短期历史动态而言,并未达到可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程度,甚至出现了背离宏观经济的现象。

二、实证分析

1.指标和数据的选取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1998年-2006年的GDP值、上证指数以及二者之比:证券化率。

证券化率(securitizationratio)作为衡量一国(或地区)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测度了证券市场在该国(地区)经济中的重要性,当证券化率越高,证券市场在该国(地区)经济体系中越重要。一般,发达国家(地区)的证券化率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证券化率较低。尽管短期或许存在不稳定性,证券化率仍不失为权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关度的较好参考指标。

2.对反映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数据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

①主成分分析:第一个主成分(以下称实体经济主成分)可以解释固定资产投资年度累计、进出口总额年度累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工业增加值这四个变量,是和实体经济相关的指标,称之为实体经济主成分;

第二个主成分(以下称金融市场主成分)可以解释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M1、金融机构存款总额、金融机构贷款总额这四个变量,是和金融市场相关的指标,称之为金融市场主成分;

第三个主成分(虚拟经济主成分)可以解释收盘价、上证指数、股票总市值这三个变量,是和虚拟经济相关的指标,称之为虚拟经济主成分。

本文只研究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也就是第一类主成分和第三类主成分)各自的发展规律和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对于金融市场方面我们在这里不做研究。

②建立ARIMA模型,以显示虚拟经济的变化规律:

可得出虚拟经济变动规律方程式表示为:

Xt=-0.131+0.077Xt-1

依据方程式(1)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虚拟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宏观方面,其预测结果分析可以减少股市不规则波动对经济发展的负效应,一定程度上避免股市的大幅度波动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微观方面,预测结果也可以作为投资者们进行投资的一个参考。

③GDP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分析:

可得出GDP变动规律方程式表示为:

Xt=64.863-1.002Xt-1-0.973Xt-2-0.951Xt-3

依据这个方程式(2)我们可以对GDP发展趋势进行简单预测,其预测结果分析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经济策略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④滞后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的总体走势与其国家的政治环境及经济景气状况的变动周期是高度相关的,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走势的预期心理会首先从股市上反映出来,因此人们称股票市场为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但是股市预测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

所以,我们选取股票总市值作为虚拟经济的一个代表指标,GDP作为经济发展状况的代表指标,检测股票总市值变化反映GDP变化的滞后性。

三、研究结论

第一,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虚拟经济中具有代表性的股票总市值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对实体经济的一些指标如: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解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显著相关的,虚拟经济指标的变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实体经济的变动。

篇3

摘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国实现经济转轨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模式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现实路径。市场、技术、制度、竞争为实体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保障。

关键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动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经济的增长过程就是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实体经济在总量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正经历着一次历史性蜕变——转型升级问题,究其原因,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全面凸显:粗放式增长、产能过剩、创新能力欠缺,在传统工业化道路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双重制约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似乎已经陷入某种难以摆脱的路径依赖中,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确实令人担忧。

十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中提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1]。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然成为绿色经济的向导,开始融入我国经济大潮。在这一趋势下,如何利用好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模式解决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基——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促进其转型、加快其升级,自然是不容回避且刻不容缓的议题。

二、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1、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Entity Economy)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简单来讲,实体经济是指物质和精神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以及文化、教育、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从实体经济的特征看,实体经济兼具物质与精神,涉及一、二、三产业的绝大部分;如农业是实体经济的保障,制造业是实体产业的典型形态、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主要载体,服务业是壮大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2]。同时,作为虚拟经济的相对概念,实体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虚拟经济良性发展的支持。

2、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可以说代表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因为实体经济本身是整个经济的基础,而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国民经济中的实体经济成分就是以制造业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业,谈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可以代表我国经济的总体情况。

经济转型升级(Economic Transition and Upgrading)是指从一种经济运行状态转向或升级至另一种经济运行状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经济转型升级可以是经济体制的变更、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可以是经济结构的优化、支柱产业的调整,总之,经济转型升级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包括四个关键要素:转型升级目标、转型升级条件、转型升级方式或过程、转型升级结果。当然,经济转型升级并不是某种社会制度所特有的现象,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更高的经济目标过程中都会面临经济转型升级问题。据此,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指的就是实体经济成分的转型升级问题。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质量与开放。首先,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高经济质量,宏观上是国民经济质量,微观上则是企业质量。注重微观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化水平,才能够从全局提升总体经济质量,推动整体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是开放。要用开放的办法解决企业、经济转型升级问题,不开放就无法实现国际化,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在这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模式提供的是增强经济发展质量的途径,解决的是开放、自主、市场发挥主体调节作用条件下经济行为选择问题,恰恰可以作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工具。

三、 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路径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现实和未来的必然选择。所谓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筑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体系为目标,通过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性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要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工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先粗放后集约、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Recycling Economy)自二十世纪末在我国首次提出以来,经过十几年的试点示范,现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话题。这种景象,既反映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现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显示出发展过程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循环经济是指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把传统的线形经济增长转变为闭环式经济增长,实现增长的低消耗、高效率、少排放。循环经济可以从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实施展开。

系统论原理指出,任何系统的良好运行和发展演进,都必须首先获得足够的动力,经济系统自然也不例外。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要切实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

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动力

动力是推动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力量,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力量,在这里即是借助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动力,促成实体经济在推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从动力作用方式出发,可分为:市场动力、技术动力、制度动力以及竞争动力。

1、市场动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都是具体的经济形态,市场的作用不容忽视。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培育健全的环保产品、技术和服务产业市场体系,建立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产权和价格体系,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目标。

2、技术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自然也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支撑。公众追求的是生活质量目标,企业追求的经济效益目标,政府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目标,所有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技术的改进与提升。只有技术水平提高了,工艺才得以改进,流程才能够再造,产业方可以合理布局,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3、制度动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涉及面广,从观念到习惯、行为,从生产到流通、消费,从个人到企业、社会[3],都需要制度支持的促进机制,推动其快速发展。法制保障、政策支持、舆论监督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外在推动力,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支持和保障。

4、竞争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力,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效益[3]。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形成低碳化产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谋求一席之地。(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13CJT07)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十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杨晓龙.我国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12(05):55-59

篇4

脆弱的美国经济

2001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5%的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不会出现衰退,尽管后来美国确实遭遇了衰退。今天,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衰退不会降临到美国头上。但是,我们判断美国很有可能会进入衰退。

尽管美国经济第三季度按年率计算增长了3.9%,但这已经是过去时了。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可能会在四季度陷入停滞。

明年年初,经济产出和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出现萎缩。房地产市场仍然是最大的问题。虽然并不是所有地区的房价都出现了下跌,但美国房地产总体价格已经在过去12个月里下跌了5%,大量待售房屋意味着价格的进一步下降。房价下跌对消费支出下降造成的影响会远远超过2001年股票市场的崩溃。消费支出下降又会影响到公司的利润和投资。

尽管美元走软会拉升出口,但出口仅占美国GDP的12%,而消费支出则占70%,出口上升无法弥补消费支出走弱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欧洲和日本经济三季度出现强劲反弹,但反弹势头很可能会放缓。强势欧元和日元将会损害到欧洲和日本的出口。欧洲本身的房地产热正在降温,一些欧洲银行也卷入了美国次级债危机。

新兴经济体的力量

新兴经济体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希望。受益于经济改革,新兴经济体的年增长率已经上升至7%左右。今年,新兴经济体贡献了全球一半的GDP增量,是美国的三倍。过去,新兴经济体总是需要发达国家的救助。这一次,它们可能会成为施救者。

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会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不过,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弱不禁风了。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发动机的重要性被夸大了。2000年以来,美国占世界进口的份额从19%降至14%。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仍然在加速,部分原因是受益于这些经济体的国内需求。今年上半年,中国和印度国内消费支出的增长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要多于美国。

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状况要好于以往。它们的财务不再依赖世界其他国家,并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占世界总额的四分之三。大多数新兴国家的预算赤字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这意味着必要时,它们能够通过提升国内支出来抵消出口走弱对经济的影响。

虽然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还不能够完全抵消美国经济产出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全球经济增速仍然会高于过去三十年3.5%的平均增速。

新经济巨人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并不仅仅意味着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它还会改变相对价格,特别是石油和美元价格。

石油价格攀升的主要原因是新兴经济体的强劲需求。过去,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时,油价通常会下降。但这一次油价很可能会维持在高位。这不仅不利于西方消费者的财务状况,也会让这些国家的央行同时面对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

过去,新兴经济体大量持有美元支撑了美元汇率。现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正减少美元在它们新增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这将导致美元进一步下跌。

篇5

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收入来源单一

调查分析山东省高密市一处拥有35个村、4个社区的乡镇实际情境得知,只有16个村集体有经营性收入,其他村集体难以自营经营收入,往往依靠乡镇办公费用和社会抚养费返还款项及相关工作奖励来维持日常运行。

(二)发展不平衡

有的农村区位优势较好,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再加上村集体组织的领导,积极创办物管公司、家政公司、洗车场修建、土地流转、停车场,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然而有的农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空壳村”大量存在。因此同一个地区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尤为普遍。

(三)部门缺乏制度保障

当前,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村组织带头人的依赖度较高,保障机制不稳定。有的农村只能够依靠项目开展或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得“赞助费”或“协调费”,缺少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的途径,一旦发展项目完工或企业破产后,这些农村便又回到了“空壳村”,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力不从心、后劲不够。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不仅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强

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村集体收入大幅度减少,政策性收入仅剩财政转移支付等,村级组织在短期内未能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拿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不宽

在一些经济薄弱村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资源匮乏,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基础条件较差的村,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挖掘不够,不懂得如何更为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发展对策,自我发展的办法不多、思路不宽。

(三)上级扶持力度不够

上级机关部门在帮扶过程中往往注重农户个体,而忽视了村集体。不少帮扶部门只是在逢年过节慰问村上老党员、贫困群众;有的虽然注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壮大村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认识不足,只重视“输血”而忽略了村集体“造血”功能的建立完善。

三、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

(一)大力发展村级物业经济

对位置较好、资源丰厚、资产存量大、发展空间广等城区及其周边街镇、中心镇的村,特别是对经济薄弱村而言,要将支农惠农政策、留用地政策等利用好,鼓励并引导开发建设村级物业,开拓互联网服务百姓代购代销农产品、日用品等业务,增加集体收入。帮助偏远山区或半山区发展空间较小、交通不顺畅,将镇街作为单位,对多个经济薄弱村进行统筹,加大村级异地物业发展力度。对于产业集聚度高、位置良好的区域,如城镇、工业园区、开发区及中心镇规划区,应该异地联建或联购一批集体物业项目,包括三产经营用房、仓储物流设施、综合商务楼以及标准厂房等,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大力开发特色产业经济

加大对村经济合作社的支持,发挥出地方自然与农业资源的优势,与政府扶持的基础建设、农业设施及土地整理等项目相结合,以土地股份制或返祖的方式,对农户的耕地与山林进行集中连片流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的要求,并加大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力度,如运动休闲、文化创意、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等。要合理开发旅游景点,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统计进行设计包装、游客接待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实现集体经济组织旅游服务收入不断提升。

(三)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1. 充分集约资源空间。根据社区地域特点、群体需求,设立不同的工作室。例如将高密市姜庄镇王干坝社区定位为现代农业发展区,社区专门为此设立农资超市。旗台社区发挥周边企业多的优势,设立职工服务中心、社区工会、社区矫正中心等功能室;为职工就业、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再就业、维权的平台。

2. 融合智慧产业发展。在社区设立相关管理中心,并聘请北京金和软件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社区便民服务系统软件,实现计生、社会保障、民政救助、规划建设、农业服务等所有一站式社区业务审批的网上办理。同时,利用便民服务电子大屏幕,对全镇10个社区进行全方位监控管理,实现各社区服务效能监督、民意调查访问、群众投诉受理、信息收集、社区干部考核等工作的一体化管理。

3. 特色功能策划有效利用。突出社区“民艺民俗”文化元素,设立扑灰年画与泥塑工作室,同时设立廉政工作室和理疗室,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预防咨询。另外实施集中办公,文书轮流坐班,方便群众,体现集中办公特色;围绕社区孝老敬亲先进人物,成立爱心志愿演艺团,体现孝德元素。在特色社区实体化的推进中,达到了“文化与科技互享”、“物质与精神同升”的效果,更大宽度的集约了办公资源,更大深度的开拓了地域有效资源,更大高度的贴近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四)加大激励扶持

第一,在农村经济工作总体规划中纳入集体经济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将具体的指标确定下来,要求相关职能落实好,在立项、技术、信息及人才上做好扶持;第二,各级财政部门每年都要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应加大对资金资源的整合力度,合理优化投入结构,将农业综合开发、乡镇企业发展、扶贫开发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资金逐步朝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倾斜。各金融机构要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贷款帮助,税收部门要给予村级兴办的集体企业及经营项目一定的税收减免;第三,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干部给予适当奖励,提高村干部的报酬,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严格的激励机制;第四,以联合开发、招商引资等方式发展并壮大集体经济,加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集体经济收入。

(五)加强村级与社区组织建设

篇6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经济;问题;意义

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的起步晚、发展快,但是在快速催生的房地产泡沫之下,我国的房地产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作为支持中低阶层能够住得起房、买得起房,国家出台了保障住的起房的廉价公租房政策以及保障买得起房的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但是由于在销售的时候经济适用房的在制定的价格上略高于人们的接受价格,或者是由于在经济适用房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交通、医院等设施的不完善导致了经济适用房没有成为全国城市和乡镇的居民在消费的关注力上以及对于城镇的消费的突破口上有很大的阻碍。

1 经济适用型房产经济出现的问题

1.1 经济适用房实际的建造不合理

在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计划不够合理,建设的经济适用房的数量不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使得经济适用房的数量的提供和居民的真正需求的数量存在偏颇,有很大的矛盾。经济适用房的制度的出台是根据社会的具体情况以及经济的形式上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经济适用房所应用以及保障的要求放宽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会造成供应和需求之间更大的矛盾,即使是在将在保障的人群的控制在对于城市之中在收入上相对较低在住房有很大困难的家庭中施行的,但是在经济适用房中的建筑的建设的总体的数量上仍然不能够满足这些人的需求。

1.2 寻租的手续不合理,政府的政策无法正常的运行

在社会上自己寻找租房的行为十分的普遍,使得政府在政策的实施以及在政府的威信上存在很大的挑战。为了减少经济适用房的建造楼房成本,国家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中所占用的土地不是通过在市场上竞标的方式得到,这样就保证了在经济适用房从规划、设计、建造到出售的过程中全部都是保持透明性,避免发生通过权利和金钱的交换的受贿行为的发生。但是在经济适用房的实际的销售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使得真正的中低收入者很难购买。例如,由于经济适用房过程中的违反政策的规定的不合理不法的行为导致了实际上并不是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的资格的人购买,这就让社会的住房体系的发展更加的不平衡。

1.3 经济适用房是否是既经济又适用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由于价格以及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了经济适用房在价格以及适用度上都存在了很大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在经济适用房的住房的地址的选择上相对远离市中心,地理位置较远。经济适用房为了减少成本所以土地的价格以及在施工上所用的材料主要关注对于是否适用是否安全等最现实的问题,而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譬如医院、学校、菜市场等配套设施是否完善,交通是否便利等方面有所忽视,这样就使得在生活的成本上会有所增加,这样对于中低层收入者的生活存在很大的问题。

(2)在户型的设计上较为单一和实用,因此人们在户型的选择上并不是很理想。根据经济实用型住房的户型上的设计,理论上经济适用房每一套房的总面积主要应该控制在六十平米之内,虽说在实际的施行上存在偏颇,实际的施行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之前的经济适用房的建筑过程中由于在设计以及建造中使得经济适用房的面积偏大,因此在价格上有些高使得中低层的收入的家庭没有办法承受;而在近些年又由于在设计上或者设计的面积太小使得住房的户型上设计的并不是很合理,这就导致了部分购房的中低收入的阶层由于房子既不够经济又不够实用而导致了没有合适的住房而放弃购买。

(3)经济适用房主打的是价格经济合理、在户型具有实用性而广受欢迎。但是在实际的施行中却由于国家的对于中低阶层的优惠的政策很难真正的落实到实际上而导致了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与普通商品房的价格差距不是很大。这与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的最初的目的相悖。

1.4 由于信息贷款的时间较为时效性较低而产生的资金链条的不顺畅

在中国国内的房地产的市场发展上,商业银行对于房地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在商品房的开发上,商业银行起着十分重要的资金的支持。而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在城市之中的住房的贷款的消费,但是由于中国的发展的滞后性以及政府的调控以及监督的作用使得商业银行大多数由国家控股以及在发放的速度上有所欠缺。

1.5 经济适用房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居民持币代待购

经济适用房在总体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成本的控制导致了在房产的设计和规划上缺少专家的科学的论证和对于居民的需求的详细的调查,导致在筹备和施工的过程中准备仓促,施工效果不理想。居民在购买和入住之后发现与看到的概念房有很大的出入。同时在质量上以及面积上都有出入。

2 经济适用房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改变政府在工作的眼光。我国在住房领域是需要政府的调控的,但是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目标不同这就导致了政府在政策的施行过程中有很大的问题。中央政府在政策的目的的设定更加的长远,这就将目标主要集中在了对于经济的总额的增长率以及对于人口的就业率的提高,物价是总体水平的稳定以及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减小等问题。对于地方的政府则是更加的倾向于对于短期目标的实现,是为了短期内就可获得成效的问题。政府获得业绩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发展房地产行业,所以对于经济适用房等住房的支持比较的被动,积极性弱。

(2)建立对于房地产的价格预防警示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对居民住房购买的价格的检查测控以及调节控制。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为何炙手可热的原因是由于成本的不断提高,由于房价的提高促使了建材和施工成本的提高,供求关系的的紧张导致了房价的越来越高。

(3)当前的房地产的行业在对于楼盘的开发和楼盘的销售上存在很多的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例如,在楼盘销售中,对朝向和楼层上好的房源打着“已售出”的旗号囤积起来以此来太高价格、对于有瑕疵的楼房没有据实相告而是采取隐瞒的态度严重的影响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再加上房屋中介在进行中介操作的过程中采取的提高价格、垄断市场等操作行为有误的种种问题。应该建立关于企业在土地的投资和房屋的销售等方面的企业的信誉的积累,一方面有利于居民在购买房产时能更加的了解开放商,买到真正的放心房;另一方面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行为,关系到企业的声誉以及未来的发展,所以在楼盘的建造和销售中会更加注意安全和信誉等问题。

3 结 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人民对于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关系到衣食住行中重要的“住”的部分,企业要约束自身的行为和成本的控制。良好的企业信誉和高质量的楼盘开发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对于经济适用房而言,则是提高中低层收入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于质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邓卫,宋扬.住宅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涛.构建我国住宅政策性金融体系已迫在眉睫[N].上海证券报,2006-10-09.

篇7

“振兴实体经济”有了辽宁方案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辽宁曾经实体经济优势明显、底蕴厚重,然而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较大,未能完成年初预期的增长目标,稳增长压力较大,如何行动?全省上下瞩目。《报告》作出了明确回答。

让实体经济撑起稳增长大计。《报告》提出“抓好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目标导向明确。辽宁将采取怎样的措施、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抓好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

支持工业企业再立潮头、当好先锋。《报告》部署实施“四类帮扶”“三项工程”,支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工业平稳运行。即:“围绕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开展解困帮扶,围绕因环保问题被关停企业开展整改帮扶,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对接帮扶,围绕中小微企业开展精准帮扶”,瞄准了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抓好民营工业企业‘大做强’‘小升规’‘个转企’三项工程”,摆出了扶持不同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抓手。

支持消费服务领域企业尽其所为。振兴实体经济,理所应当包括服务业企业。所以,《报告》提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大力拓展养老、医疗、旅游、教育培训、体育、文化等新消费领域,引导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消费品和食品工业发展,增加辽宁产品有效供给,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外贸企业发挥好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作用。《报告》提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实体经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落实国家鼓励出口政策,扩大信用保险覆盖面,推广‘互联网+外贸’服务新模式。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高通关效率。”

引导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报告》提出:“深入开展项目年活动,抓好招商引资。发挥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通过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用足用好开发性金融产品,保障重大项目尽快落地。”《报告》还直接安排了一批重点企业项目,如:开工建设华晨宝马X3、恒力炼化一体化、兵器华锦石化改扩建、燃料乙醇等项目,积极推进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续建,等等。

去年,针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下降、企业数量减少的现实问题,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多个行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到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市场、资金和人才3个方面。上述措施,正是省政府在这些调研基础上的应对选择,且不仅限于此。

《报告》还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积极引进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命名表彰百名优秀企业家、百名杰出科技工作者、百名辽宁‘大工匠’,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社会氛围。”

“抓好实体经济”赢得了代表和声

来自基层和企业的代表,不仅对《报告》部署“抓好实体经济”频频点赞,而且真诚地提出了完善建议。

来自鞍山市千山区的一些代表,切身感受了多年参与招商引资、引进项目的艰难。他们认为,更加关注和支持本地企业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来自海城市的代表建议,抓好实体经济,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要全面提升产业、城市、环境三方面竞争力,构建新的产业生态体系;要坚决加强质量、品牌、标准化建设;要加强金融对企业的支持、与产业的融合,让金融为实体企业发展创造环境,本身也汛蟪晌产业;要强化传统企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再现活力;要抓好对外开放,为企业提供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平台、环境。

来自辽宁忠大集团的代表提出,企业转型升级关键在技术创新,留住人才是核心;同时建议延长企业使用产业引导基金的周期。

……

篇8

虚拟经济的特征和它的作用、影响

由于虚拟经济的内在本质与实体经济不同,所以无论是从静态的属性还是从运行的规律来看,都拥有它自己独具的特性。与实体经济相比,这些特性表现如下:其一是虚幻性。虚幻性是虚拟经济最本质的属性,同时也是它有别于实体经济的最显著的特征。其二是依赖性。虚拟经济离不开实体经济作为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最终是以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为目的的,对虚拟经济作用的评价依据也只能是它对于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其三是复杂性。虚拟经济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为交易载体的复杂性、交易主体的复杂性以及交易决策的复杂性。其四是高度的流动性。如前所述,与实体经济主体相比,虚拟经济主体的形态更为虚幻,交易起来更为便捷,有时仅仅是进行虚拟数字的转移;而且,随着电子化交易手段的日益发达,交易速度更是快得惊人,从而使虚拟资本具有了实体经济主体难以比拟的流动性,这客观上大大有利于优化宏观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是虚拟经济的最大优势。其五是不稳定性。由于虚拟资本形态上和交易手段上的虚幻性,使得虚拟经济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像实体经济那样———经济主体价值表现不会背离自身价值太远。由于虚拟资本的市场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判断并且对外来影响的反应更为敏感,这就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其六是高度的投机性和风险性。虚拟资本的交易离不开投机动机。随着交易手段的现代化,虚拟资本交易可在瞬间完成,促使投机者跨国、跨地区操作投机。由于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幻无常,交易过程成为一种操作难度很高的金融领域专业技术,加之虚拟经济主体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异常敏感,人们的有限理性使得人们的判断力经常出现偏差,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得虚拟经济的运作成了为一种风险很高的经济活动。[3]其七是更讲求规范化。鉴于虚拟经济的虚拟性,对之稍有疏漏便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其操作程序要求更为严格。首先,运用的载体必须讲求一致,不能各行其是;其次,游戏规则必须讲求一致,如果有人违背规则,就会出大问题,其危害程度会比实体经济大得多;再者,配套服务必须讲求一致,哪怕是任何一个小环节与总体系统不协调,都会影响到整个体系的运行。虚拟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运行效率。凭借发行股票、债券和企业并购等多种运作方式,虚拟经济可以为企业扩大规模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了以资金为纽带的诸如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等类似形式的企业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优化重组,促使劳动力、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合理调配,促进社会经济协调、有序、高效地发展。第二,有助于优化全社会资本资源的配置。比如,通过虚拟资本在资本市场上的发行、交易,可以调节社会资金流向,进而能够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形式,能够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第三,有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各种高效能的投融资方式,对于企业资金分配、投资方向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第四,充分发挥货币数字化的作用,节省了交易时间,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摆脱了现金形式对于巨额交易造成的不便。第五,虚拟经济的扩张,不仅直接增加了GDP的规模,同时也能够产生财富效应,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可见,它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经济形式。

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也不同。实体经济基本上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虚拟经济则主要是信息时代的宠儿;实体经济的主角大都置身于传统工业行业,虚拟经济的表现舞台主要是现代金融领域。两种经济形态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们之间又具有着难以完全隔断的内在联系,即虚拟经济助推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则为虚拟经济提供现实基础。我们先来看前一个方面,虚拟经济如何助推实体经济。首先,虚拟经济的波动会大大改变宏观经济的形势,进而影响到虚拟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如前所述,虚拟经济的发展和运行状况能够对于宏观的走势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不可避免地会作用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借助于虚拟经济营造一个适宜自身发展的环境氛围,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动力。实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资金方面的支持,无论是从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或是通过金融中介进行间接融资,都是虚拟经济大展身手的天地。另外,虚拟经济的发达程度支撑或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纵览国内外的实业发展史和金融发展史可以发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水平虽然并不总是同步的,但从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来看,两者不会脱离太远,越是接近现代社会越是这样。经济发展水平愈高,虚拟经济就愈加发达,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愈大。接下来让我们再看一看后一个方面,实体经济怎样为虚拟经济提供现实基础。起初,虚拟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基于实体经济的需求与支撑,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基础。然后,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对虚拟经济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是要求金融市场更加发达和国际化水平更高,从而推动虚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不然虚拟经济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最后,虚拟经济的作用效果如何,也必须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来考察。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其动机是为推进实体经济服务。因此,虚拟经济贡献于实体经济进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程度,自然就成了检验虚拟经济成效大小的最终尺度。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机理,可以得出结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二者各有其长,唯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使其相得益彰,各尽其职,从而全面地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篇9

一、基本情况

XXX镇XX村,位于XXX镇西部,西与XXX市XXX区XXX镇交界,东与XX乡相连,北与XXX镇XX村毗邻。全村有XXX户,XXXX人。土地面积XXXX亩,其中耕地面积XXX亩,林地面积XXXX亩,水面XXX亩。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XX%以上。XX村属丘陵地貌,长久依靠传统农业发展,效益低、见效慢,加上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田地抛荒严重,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从现状和长远来看,只有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真正摆脱小农经济的落后、原始、低效益的状况。近年来XX村积极探索村级XX产业的转型升级,结合乡村旅游引进外来资本发展特色产业。对全村农业产业化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促进传统农业改造升级,促进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实施主体

大冶市XXX镇XX村经济合作社

三、实施方式

XX村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XX市XXX镇XX村经济合作社,流转全村土地XXXX亩,通过自主经营、入股、合伙经营等方式,种植XX、XX、XXX、XXX、XX、XXX等经济作物,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四、实施进度

(一)XX种植项目投入总计17万元;

1、土地平整、沟渠维修等开支3万元

2、XX种苗购置开支4.5万元

3、地膜肥料等开支3.5万元

4、人工开支3万元

5、XX深加工3万元

(二)XXXX产业投入总计8.5万元;

1、土地平整开支2万元

2、树苗开支2.5万元

3、地膜肥料等开支2万元

4、人工开支2万元

(三)XXX产业投入总计38万元;

1、土地流转10万元

2、土地平整,树苗栽种开支7万元

3、种苗购置2万元

4、人工管理开支4万元

4、肥料、农药等开支5万元

5、XXX深加工10万元

五、措施保障

所有资金使用接受村民委员会及乡镇财政监管,凡涉及工程项目建设、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及出让、物资采购等事项必须经理事会集体讨论,成员较为关注或金额较大的项目或事项,必须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公开招投标。在资产发包、租赁时,应依法签订承包、租赁合同,及时报送镇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备案。资金的支出包括自主生产经营性开支、村集体基础建设、公益事业支出等。

六、效益分析

1、XXX每亩投入3800元,每亩收益6600元,共计300亩,每亩纯收益2100元,合计收益63万元;

2、XXX种植每亩投入5000元,每亩收益6500元,共计20亩,每亩纯收益1500元,合计收益3万元;

3、XX种植每亩投入4400元,每亩收益7500元,共计50亩,每亩纯收益3100元,合计收益15.5万元。

以上累计收益81.5万元,为村集体保底增收XX万元。

七、扶持资金收益分配方案

经济合作社收益除去生产成本、再生产预备金、日常开支等,所得利润归经济合作社所有,每年保证上缴村集体收益不低于XX万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益达到XX万元以上。

XX市XXX镇XX村XX市XXX镇XX村

篇10

3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研发、设计,爬坡过坎的浙江制造面临变奏,但也必须浴火重生。重构生产链条、从数据通往新的需求之路,“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无疑是冲淡苦楚、重塑制造业“微笑曲线”的良药。

“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当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3个“+”时,金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诸建勇代表眼前一亮。

“机器人要‘+’什么?对鞋服等传统产业而言,‘+’标准化产品,将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诸建勇代表结合自己公司实践谈了体会。他说,这几年,金帝集团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引进先进自动化制鞋设备。原来的设计开发部门有15个开版人员,现在采用新技术后缩减了开版r间,又提高了模具的精确度,开版人员也减少了一半以上,每年能减少开支百万元。

不只是诸建勇代表,在企业一线打拼的代表热议时都有这个共识。轮毂制造是被认为是低附加值、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生产轮毂的今飞控股集团转型升级后,脱胎换骨成为通用、福特、宝马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

采访中谈到“机器人+”“互联网+”等话题,今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葛炳灶代表很有感触。他说,通过“机器换人”与物联网改造,工厂形成了智能制造智慧中心。所有生产指令在指挥室下达,无数根网线将工厂的生产、研发、库存、管理、销售等终端链接起来,即时反馈到首脑中枢。焊接车间里,机器人在弧光与火星闪烁中精准焊接,工艺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

拥抱“互联网+”,让浙江传统产业发生深刻变革。随着产业链的延伸,目前今飞控股集团已经实现全球化管理,没有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是难以想象的。“从某国或某省份原材料资源调度,生产线上500多机械手故障排除等都是依靠公司自己研发的信息系统完成的。”葛炳灶代表说。

“互联网无论‘+’什么,最关键的还是要‘+’实体经济。”温州东方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代表认为,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必须结合起来,产生几何级的乘数效应。他建议,要引导电商与实体经济相融合,鼓励电商与线下实体零售店、品牌商、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在税收、财政、信贷方面给予扶持。

“互联网+”“机器人+”无疑为浙江实体经济注入了升级新动力,让传统制造业焕发新动能。

葛炳灶代表认为制造业最需要补的短板是掌握核心技术后,确立行业标准。他说:“作为龙头企业,要建立协同创新的科技平台,研发和输出整套生产线设备,并为本行业提高技术维护服务,确立行业标准,帮助整个行业技术装备和水平的提升。”

“一流的企业定标准,要用标准化引领经济发展。标准化建设离不开高层次人才。”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代表建议,在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率先设立质量标准专业博士生班,为企业培养从事质量标准工作的人才。

不少代表也指出,浙江制造业量大面广,中小企业多,更要关注标准化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体系。“要达到高标准,产品生产制造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要可控。”

万亿产业,迸发澎湃新动能

缓速释放的增长常态下,浙江打造万亿产业尝试以特色凸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叩开经济结构现代化大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各产业融合互动、业态创新,加快形成以万亿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当前,浙江正持续加速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浙江经济的“顶梁柱”――万亿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已是浙江在新一轮经济竞赛中再度引领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

成绩令人振奋,不过代表们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谋划下一步的攻坚突破。“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国际合作,全力推进航空制造业,坚守高端制造目标。”王水福代表说,现在我们产品的关键部件已经从20年前的进口转变为出口了。因此,尽管市场持续低迷,2016年西子仍实现了256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8.5%。

“30年前的短缺经济时代,主要靠市场的巨大需求推动;30年后,我们抓住军民融合的高端制造这个关键点,拉动市场、创造效益,推动企业转型升级。”1月17日下午,杭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王水福代表建议,把军民融合上升为浙江转型升级核心战略,把大江东打造为国家级军民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浙江应组建高规格团队与相关部委对接,协调推进一批军民两用重大创新项目、国防科技成果重大产业化项目实施。”

作为万亿产业之首,遍地开花的信息经济对浙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经济的基础平台,是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

黄丽珍代表是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项目主管,对如何加快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有着自己的思考。她说:“浙江集成电路制造业和设计业的发展规模与江苏、上海、广东和北京等地差距较大,我们要有紧迫感。”

黄丽珍代表认为,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成长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向高精尖的产品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政府扶持的步伐要迈得更大些。例如,研究制定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重大政策与战略目标,成立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专项基金等。

“对企业而言,要敏锐把握市场需求,且长期有耐心的研发资源投入,更需要‘工匠’的专注精神。比如,我们应用于智能终端、穿戴式设备、物联网的各类传感器产品,都是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坚持不懈地投入研发设计的。” 黄丽珍代表说。

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近年来,浙江省健康产业投资非常踊跃,健康养老、中医药、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服务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健康产业未来的蓝海在哪里?企业该如何布局?作为万亿产业之一的健康产业也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话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代表提出,要以创新的理念建立一个完整的健康体系。“包括正确的健康理念和健康消费观念等。当前,要借助智慧医疗等手段,大力推进家庭医生、保健保姆等职业的发展。”

“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生病了总是希望得到优质医疗服务。好药品、好医生和好医疗是支撑医疗水平的主要因素。但我国的制药行业长期处于仿制阶段,许多新药滞后发达国家数年,影响了群众健康。”李邦良代表建议,浙江应扶持医疗行业发展,特别是把生物制药列入重点产业予以优先发展。“比如,优势制药企业购并时加强政策指导、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帮助。”

发力农业供给侧,助跑“绿富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绿色农业强省。在杭州代表团驻地,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局长方丽槐代表接受采访时指出,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就要加快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培育壮大安全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引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浙江的农产品种类丰富,可以满足群众需求,目前的关键是发展绿色精品农业。主要抓手是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方丽槐代表说,目前,千岛银珍、泰顺三杯香茶、金华两头乌猪等产品以及列入全国35个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名录,发挥了区域公共品牌作用,促进了产业发展。

方丽槐代表坦言,当前,还存在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识不到位,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他开出的“药方”是“组织专家对地域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进行审核,再挖掘、再梳理,完善登记备案名录。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抽检,严厉打击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违法行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风情小镇和休闲旅游示范村,力争有2000个村成为A级景区。建德市大同镇徐韩村党支部书记黄国成代表深表认同。

黄国成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大同镇正在建设稻香小镇,规划以万亩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为基础,依托生态人文底蕴和周边旅游资源,发展以农业观光休闲及深度体验旅游为核心,集有机生态农业、粮深加工、农业技术创新研发、特色农业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路网、沟渠、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的景观提升已经有明显进展。今后到小镇及其他景区观光旅游的人数会大幅上升,人气会越来越旺。下一步还要跟养老养生结合起来,吸引周边城市老人来住。”

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副会长熊金平代表的观点不谋而合。“重点要发展农旅结合的基地游,龙头农业合作社要发挥好示范作用。”

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的变化,熊金平所在的合作社的主要种植品种已从长豇豆转向茄子、罗汉豆等大众品种。“2016年起,还开始大规模种植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的皇菊。现在周末不少江苏、福建等外省的人过来赏花,玩好后又买不少农产品带回去。”熊金平代表说,农业与旅游结合后,农民收入增加很快。2016年,合作社成员平均年收入达到4万余元,远高于全省农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不过,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需要由大户牵头,组成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或股份合作,提高组织化程度。黄国成代表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涉农企业的一个通病是农业用地指标审批难,银行融资难,这些瓶颈制约了涉农企业做强做大。此外,涉农企业存在投入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精准施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存在哪些难题?1月17日,在衢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会场,代表们带来许多现实思考。

劳动力是制约农I发展的瓶颈之一。浙江不老神食品公司总经理余震代表说:“以前招聘销售员和食品制作工,上百个年轻人赶来应聘,现在年龄放宽到45岁,来打工的人还是少,怎么破解?”

篇11

与此同时,被认为更易遭受打击的新兴经济体却显示出强劲的活力。随着经济增长率回到2008年前的水平,中国、印度和巴西的表现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对发达国家来说,面对即将来临的大规模结构调整,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金融稳定,能帮助其缓解压力。若按当前的模式发展下去,全球经济将永久转型。特别是用市场价格衡量,十余年后发展中国家所创造的GDP将超过世界GDP总量的50%。

因此,搞清楚这种爆发式增长是否可持续非常重要。然而,答案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新兴经济体处理其所获得的成功的能力;二是全球经济对新兴经济体成功的适应程度。第一个方面没什么问题,第二个方面就难说了。

新兴经济体仍有继续利用赶超增长方式的空间,但必须开始着手进行结构调整,改革和制度建设也要跟上。

随着政府政策的继续实施,可以预期新兴经济体的内生国内增长引擎逐渐强化,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将成为中流砥柱。

分配与增长同样重要。面对由愈演愈烈的收入不公和获得基本服务机会不均造成的内部紧张局面,新兴经济体需更好地处理,否则将严重损害国内和地区的增长动态。对这一点,新兴经济体在其政策议程中,增长战略的制定已将分配问题纳入考虑范围。

新兴经济体能应对工业化国家经济放缓的问题,但更大的挑战在于金融部门的传导机制。目前的低利率环境正使资金蜂拥流向新兴经济体,增加了通胀和资产泡沫风险。一旦西方银行有恙,贸易信贷将大受影响,从而可能殃及国内银行。

幸运的是,一些新兴经济体仍拥有缓冲垫和减震器。这些国家在2008年-2009年危机发生时状况良好,现在也没有迹象表明其财政和金融的灵活性已开始告急。

总体来说,新兴经济体状况良好,足以在世界因工业化国家危机而摇摆不定时游刃有余。然而,它们尚未完全与工业化国家脱钩。要达到最佳结果,仍需工业化国家能够并愿意接受新兴经济体的不断突起和壮大。这才是风险所在,可能导致一系列潜在问题。

新兴经济体高增长率的基础是知识、资金和技术流入,而这些都与开放、法制和全球化的经济密切相关。然而,在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金融动荡频发的环境下,这一全球结构面临沉重压力。全球经济增长正向零和博弈发展,导致产生次优反应。

结果,工业化国家市场的持续开放不再是理所当然之事。政治和政策风向正变得更狭隘、更偏向国内,而国际议程和追求全球共同利益的声音越来越小。这些挑战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将越来越大,并牵涉到全球制度和治理事宜。

更大的挑战是,在一个增长速度不一致、强弱对比正发生逆转的世界中,处理日益增长和复杂的国际关系。这样一个世界需要更好的全球治理,以使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机构中获得合理的话语权和代表权。

如果没有这些改变,全球经济只能从一个危机走向另一个危机,最终的结果是经济学家所谓的“纳什均衡”,即一系列次优的组合。

这会带来什么?

在当前增长不一致的全球经济中,工业化国家过度膨胀的资产负债表需要一个长期的修复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将被要求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单凭自身手段,它们是可以胜任,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篇12

党的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再翻一番的宏伟目标。而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实体经济,既是国家的命脉和根基,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实体经济的应有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在2012年12月9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经济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强调指出:“实体经济既需要回归,更需要转型升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经济规模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我国实体经济在不断的升级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发展方式的粗放性、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实体经济的跨越发展。要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必须从实体经济自身寻找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此,邵宁提出了五大举措: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不断促进产业升级

“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邵宁认为,要实现这一跃升,一方面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围绕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创新研发设计、改造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创造知名品牌,把附加值高的产品提高到新的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经济危机中的机遇,加大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突破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竞争的先机。谁能首先抢占产业制高点,谁就具有了市场话语权、行动先行权、规则制订权、竞争主动权。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努力提升产业集中度

优良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是产业有效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我国不少产业存在市场布局散乱差、产业集中度不高、盲目扩张、投资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必须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企业。”邵宁明确指出,大企业是行业的龙头和系统集成商,是产业调整的领头羊,通过推进产业内专业化分工协作,将大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产业链传递到中小企业,带动产业链乃至全行业经济素质不断提高;同时,努力提升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层次和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大力加强自主创新 持续提升发展动力

模仿与学习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直沿用的基本方式,因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技术差距很大,只能靠在模仿中学习,在学习中追赶,这从某种意义上制约了我国的创新意愿与潜力。如今,我国的不少产业已经走过了粗放式的发展阶段,如果再依靠模仿和西方技术转让就不再具有后发优势。因此,自主创新摆到了各行各业的面前。中国的实体经济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从而实现从技术跟踪者、竞争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发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邵宁分析道:“我们可能不缺资金、可能不缺人才,关键是要寻找创新的动力,形成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营造努力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只有这些创新的要素完美地结合,才能够做到科研价值和商业价值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只有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我国的创新成果才会如雨后春笋般到处开花。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

我国打开国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带动设备出口、劳动力输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不得不看到,我国开展国际化经营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对国际市场还缺乏深度的认知和全面把握,国际化运营能力还欠缺水平,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不少发达国家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实施境外投资并购,开展大规模的国际化经营,对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加大“走出去”步伐力度,通过并购联合等方式,努力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知名品牌、研发人才和能源资源,增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能力。

“扩大对外投资,将国内部分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要大的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向境外延伸,扩大国外工程承包,带动国内设备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有效发挥和提升现有的生产能力。”为企业“走出去”支招儿,邵宁独具慧眼。

“走出去”的背后免不了有风险,为了防范不测,邵宁特别强调:“要建立适应国际化经营企业组织结构,完善境外投资的决策制度,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提升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当然,在“走出去”中要站稳脚跟,也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诚信经营,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保护好当地的环境,保护好员工的权利,积极参与所在国的公益事业,用好国际组织的舞台,努力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邵宁的告诫尤其中肯管用。

——不断强化企业管理 努力增强发展内功

篇13

变量一:消费

首先,从中长期看,影响新实体经济的是消费。

所有实体经济的运行,其实都是在满足居民的消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增长,居民消费需求是不断变化的。

2015年,我国人均GDP大概7000美元,到2025年能不能翻一番,达到14000美元,到2050年能不能达到60000美元?在这样一种收入变化条件下,未来消费者会如何变化呢?

消费个性化

完全按照消费偏好来消费的个性化趋势,不是等20年才会出现,而是现在已经出现了,特别是收入比较高的人群。

这个趋势恰恰也是人类的终极需求,这样才能做到真正让人满意。

消费集成化

消费者希望能得到一揽子解决方案,而不是东奔西走,劳碌麻烦。

这个消费趋势变化从现在到未来也会持续存在,由此产生了集成商的概念。

消费便利化

消费者当然愿意以尽量少的体力和经济成本,使得消费效益最大化。消费越来越便利,是消费者本能的要求。

在这样一个趋势下,所有的技术、生产模式、商业模式都要随之变化。

变量二:科技创新

中国目前正处在重大科技创新和技术革命的转折点上。

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CPS(cyber physical systems,简称CPS,是集计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下一代智能系统)系统,都在准备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来适应前面提到的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这些技术变化可以归为两大类:

基础产业类新技术

这构成了新实体经济制造设备的技术与产品基础。比如,互联网与物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到实体经济各个方面;信息、大数据分析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也将带来基础类产业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智能制造新技术

比如,智能装配、嵌入式电子、智能系统与软件控制、智能定制生产和在线控制系统、资源和产品以及服张渌汀⒓际醯鹊取O衷诘幕チ网主要是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从服务领域涉及到生产领域。未来的新实体经济,可能是智能制造时代:机器与机器互联,人通过虚拟的控制系统来控制机器互联――这就是“工业4.0”和CPS的核心。机器根据我们的要求学习、交流、变化,完成制造、服务。

麦肯锡的研究报告也印证了这个观点。麦肯锡认为,到2025年有12项重大的颠覆技术,此外,它还估算了总的市场规模。比如说,知识工作自动化,有没有减轻工作负担,还有物联网、机器人、云计算与服务等等。

篇14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02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4044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也稳居世界前十名行列。对于新兴经济体的组成成员界定,经济社会中具有以下几个观点,首先是美国首席经济学家提出的金砖五国概念,并与2005年将其发展为金砖11国,包括中国,韩国,菲律宾,伊朗等。其次还有灵猫六国,迷雾四国等集团化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对新兴经济体的衡量标准进行了界定,从二战后经济增长,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国际经济地位等七个方面对新兴经济体的概念进行限定,并将条件符合的11个国家列为新兴经济体,简称为“E11”。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影响,随着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对于其的态度也随之转变。美国经济衰退时期,总统奥巴马曾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表示美国将于未来与新兴经济体共同合作,恢复并稳定全球经济的发展。2013年,美国经济出现了明显好转,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与法国商界会谈时表示,新兴经济体将会对美国及欧盟的合作带来巨大的挑战。由西方国家对于新兴经济体既爱又恨的态度可以看出,新兴经济体在21世纪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将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变迁。

一、新兴经济体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21世纪以来,新型经济体利用其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改变了二战前夕以美国和前苏联为首的经济格局。

(一)建立新型世界经济增长格局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成为现阶段世界经济格局的最新特点。世界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经济出现了同步增长的现象,特别是中国、印度等经济人口大国,在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在09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黄金力量。2009年,由美国华尔街开始,全球经济急剧下滑,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发展势头也由此被打断。2011年,世界经济转入稳步恢复阶段,世界经济增长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新兴经济体的恢复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与世界平均增长率,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与19世纪50年代的经济复苏具有不同的特点,新兴经济体能够及时获取经济前沿情报、分享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据MF数据显示,最近十年中,新兴经济体的人均GDP发展达到百分之六左右,高于发达国家人均GDP增长的三倍。在09—10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发达国家的人均GDP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而新兴经济体的人均GDP则继续保持正增长局面,达到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左右。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拉动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推动力经济全球化的进步,国际金融机构预测在后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依然将保持迅猛的发展趋势,逐步建立一个由新兴经济体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

(二)新兴经济体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

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经历了多次经济金融危机,一般来说,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萧条状态,如1929年出现的经济大萧条,造成世界经济负增长七年,直到1954年,美国经济才得以恢复到原来水平。19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也将西方国家纷纷拉入十年滞胀局面,拉美地区经济增长20年未得到有效恢复。而09年的经济大衰退后,世界经济复苏迅速,其中很大部分应该归功于新兴经济体的强力发展。

根据近五年MF调查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全球经济增长的百分之七十来自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贡献。2010年,新兴经济体的全球产出增量达3万亿美元,占世界的经济增长的百分之七十二,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推动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主导力量。

(三)新兴经济体带动全球经济重返扩张

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机构对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仍然持有乐观的心态,经济学家认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扩张阶段。除此之外,世界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中预测,新兴经济体将占据全球内需的一半左右,亚洲经济体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导力量,将以年均百分之八的经济贡献量位于世界经济增长首位。

二、新兴经济体改变国际经济秩序

新兴经济体对于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分为两个主要方向:一是改变国际经济力量格局,全球经济集团的碰撞对抗加剧。二是推动新型的经济结构出现。资金能源分配由发达国家主导转变为向新兴经济体倾斜,全球需求增长依赖于新兴经济体的拉动。

(一)全球经济重心倾斜,经济力量格局转变

1.经济重心转向新兴经济体。根据MF预测,到2016年,中国、印度、韩国等新兴国家的GDP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百分之二十三,同时,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GDP比重将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一。世界银行在2011年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测,至2025年,中国、巴西、印度、韩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世界的半数以上。

2.行结构调整。现阶段,全球经济分为三大发展板块:北美板块、欧洲板块和亚洲板块。据国家经济机构预测,21世纪将以亚洲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力。从MF提供的经济数据来看,亚洲经济在未来十年内将持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亚洲也将力压美国、欧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区域。

3.大国排列次序发生变化。0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明显倒退,据国际经济机构预测,未来10年间,世界十大经济体的排名的入榜情况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将占据十大经济体的半数以上,整体发展力量增强,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剧烈冲击。

虽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趋势迅猛,但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只要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保持持续上升的状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指导思想,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新兴经济体仍然具有发达国家所不具有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优势,国际经济局势依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二)国际经济格局出现结构性调整

1.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需求上升的引擎。就现阶段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趋势来看,个人累积财富数量迅速增加、中产阶层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力阶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物质精神商品消费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国家内需增长成为拉动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未来二十年中,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消费将超过发达国家,保持百分之九的年增长率。

2.财富分配格局变化,新兴经济体占据有利地位。新兴经济体的迅猛发展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全球的财富分配格局出现了变化。东半球成为财富集中的区域。根据对全球外汇储备的数据监测可知,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量在2013年达到8000亿美元。国际资本开始出现逆向流动,即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除此之外,新兴经济体的政府财政收支逐年趋于平衡,政府欠债情况得到大幅缓解,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后劲十足。

3.金融货币格局变迁。随着经济格局的变化,部分新兴经济体通过货币金融、大宗贸易等不断壮大自身金融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化。外汇储备数据显示,美元的外汇储备比例在过去十年间下降了百分之十左右,此种趋势将会持续进行。多极化世界的发展将会推动货币多元化的格局出现,世界银行组织预测,在2030年之前,将会达到美元、欧元、人民币三种货币鼎力局势。

三、新兴经济体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但是,由于自身力量的不成熟、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仍然面临问题与挑战。

(一)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2009年经济危机后,美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处理政策,美元不断贬值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增长。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需要面对通货膨胀、物价提升的多重压力。2009年以来,我国国内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处于上涨状态,2013年的CPI涨幅达到2.9%。为了缓解物价上涨危机,新兴发展中国家采取了增加银行存款利息等货币金融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危机,在阶段时间内取得了部分效果。但新兴经济体仍将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本币升值压力,如何快速的化解膨胀危机成为新兴经济体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现象严重

后危机时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欧盟成员国家大部分身陷债务危机。在这种复苏缓慢的经济形势下,发达国家降低了对于新兴经济体的产品需求,同时,为了保护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也采取了对于本国商业的贸易保护措施,排斥新兴经济体的产品输出,这就造成了新兴经济体对外贸易受阻情况。例如在中美贸易交往中,美国在09年到12年间对中国输出产品进行了十余次的反倾销调查,中美两国的经济争端不断凸显。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可以预见,未来新兴经济体仍将面临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对外出口市场将会严重萎缩。

(三)新兴经济体在社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由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社会分工,新兴经济体在对全球经济贡献与所得的财富比例不符。虽然近几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经济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新兴经济体在先进科学技术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大部分重要的电子产品零件仍然依赖进口。由于此类条件的限制,一段时间内,新兴经济体仍然将处于国际社会分工的底层。

(四)新兴经济体之间合作欠缺

各新兴经济体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国际资金、商业投资互相进行惨烈的竞争,例如中印之间在非洲争夺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不仅削弱了本国的竞争力,还为其他观望国家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重竞争轻合作的做法不利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联合发展,限制了经济体总影响力的增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兴经济体是当今经济社会中一个有力的发展力量,其在未来几十年时间内也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就目前经济社会来说,仍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局面。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国际经济社会内部矛盾将不断激化,新兴经济体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需要合理处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挑战,为更加合理、公平的新型经济秩序的建立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雷.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迁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04).

[2]陈凤英.世界经济基础嬗变与国际经济秩序变迁[J].领导文萃,2011(04).

[3]张宇燕,田丰.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J].国际经济评论,2010(04).

[4]田春生.郝宇彪.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及其差异比较与评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05).

[5]高祖贵,魏宗雷,刘钰.新型经济体的崛起及其影响[J].国际资料信息,2009(08).

[6]谢国忠.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是通胀[J].IT时代周刊,2010(22).

[7]章昌裕.对外经济合作六十年:回顾与前瞻[J].国际经济合作,2009(02).

[8]郑拓彬.《国际经济合作概论》序[J].国际经济合作,1990(11).

[9]章昌裕.发展援助与国际经济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1988(01).

[10]李挺.国际经济合作大有可为[J].江苏统计,2002(11).

[11]邢厚媛.贯彻十五大精神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J].国际经济合作,1997(10).

[12]王世浚.21世纪的国际经济合作[J].南亚研究季刊,1997(04).

[13]陈凤英.世界经济基础嬗变与国际经济秩序变迁[J].领导文萃,2011(08).

[14]达尼·罗德里克.拯救世界不能单靠发展中国家[J].IT时代周刊,2011(18).

[15]迈克尔·斯宾塞.新兴经济体能救世界吗?[J].报林,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