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采购管理规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财务规则;政府采购;资产管理
近年来,高校的管理体制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化,高校内部的经济活动也逐步增加,特别是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后,高校的财务管理更是面临较大的变化。目前,财政部也公布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新规则已经开始实施,对财务监督等内容更加重视,高校的财务管理更需要提升到多方监管、共同监管的高度上。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资产是国家投资积累起来的,它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近年来,随着高校的经济活动和自主办学的放开,高校的资产逐步增加,高校也大多都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但是其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上还是滞后形势的变化,在管理意识、手段和方式上都有一些缺陷,需要加强管理。
一、新规则下高校加强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的意义
政府采购资产是指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为了开展、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而在财政部、其他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法程序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高校作为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采购必须实行政府采购。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教育部门都明确提出在高校推行政府采购资产的要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对资产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并加强资产管理是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有利于物资的合理配置
高校的物资品种繁多,不同的院系都需要不同的物资,物资的使用也没有效率。长期以来,很多的高校在物资采购上还仍然是追求全面,追求公平,因此不同的部门都有多种重复的设备,例如电脑、打印机等重复度非常高,部分设备使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严重分散的资金使用造成了各个单位难以购置高精尖的设备,大型设备无法投入使用。这种资源的浪费不利于高校的发展,而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可以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财务预算,以学校统一招标,减少不合理和不必要的采购,采购一些合适的设备,有利于缓解资源的浪费和部分设备的短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有利于提升物资质量,促进课题项目验收
政府采购一般都是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招标采购可以利用市场竞争的方式,在保证资产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资产的价格,同时又有更加严格的合同条款和验收方式等制约供货商,在服务质量上也有所保证,这样就可以真正达到价优、质优的目的,实现提升采购的质量,从而利于学校的教学活动等。当前的高校有众多的课题、项目等,课题的经费也占比较大,课题和项目对经费的管理也有一定的规定,一般而言预算中仪器采购是通过政府采购程序获得的也是验收通过的重要考量标准,这是仪器购置规范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在高校中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业是有利于项目课题的验收。
(三)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有利于规范财政支出,减少权钱交易
政府采购一般是采购公开化,招标也公开,谈判也是竞争性较大,这种市场化的操作模式可以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政府采购上,高校首先要科学编制采购预算,从源头上防止不合理采购、盲目采购行为,对学校投入也主要是依据合同条款,这有利于扭转学校重分配管理轻管理监督的体制,加强资产的管理和集约理财,资金的使用面可以更加广泛,缓解资金支出的矛盾。同时,在以往的分散采购模式下,各种不正当的竞争就会对高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公开采购和招标时可以将采购者和供货商分离,购买者和付款方分离,提升采购的透明度,避免腐败行为,促进高校的廉政建设,增强学校教职工对采购人员的信任度。
二、高校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还是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其在资产管理和配置上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问题仍然较为明显。
(一)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的联系不够紧密,二者相互脱节
很多的高校目前还是存在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相互脱节的现象,政府采购还是不能够和资产管理有效衔接。部分高校重采购轻管理,政府采购仅仅是一个采购方式,并不是将其当成资产管理的入口进行管理,没有认真审核申请采购的预算是否符合现实的需要,是否根据现有的资产进行核实,是否存在重复购置。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挪用的现象明显。很多的高校由于经费都是国家财政拨款,在教育事业支出上不进行成本核算,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格,没有计提折旧。高校对资产的管理上较为忽视,对无形资产、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上没有有偿使用的观念,很多的设备只有一些小部门自管自用,部分设备还移作他用,公物私用也存在,对资产管理认识不够。
(二)监督管理不到位,资产保值增值率低,资产配置失衡
很多高校的预算管理主要是局限于资金的管理,在实务上的管理没有预算管理的意识,审计监督不到位,对一些投资项目都没有进行事前的审查,事后也没有绩效的评估,资产的配置缺乏有效的约束。很多的高校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找项目、要资金上,轻视对现有资产的管理和考核,资产使用部门的负责人绩效也和资产管理关联度不大,对资产的购置也主要集中于当前的需要,并没有考虑到长远的使用,忽视了资产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不同的部门配置不合理,供需失衡,各单位承担的任务量不同,造成其占有和使用的资产不相协调,资产的质量和数量差别较大,部分资产闲置,一些单位却无法及时配置资产,影响了工作。
三、新规则下加强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的措施
新规则在很多的方面和旧规则有差异,新规则进一步明确了规则的适用范围,强化了事业单位的预决算管理,规范了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同时它对事业单位的结转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也进行了完善。从其变化可以发现,新规则下更需要加强规范高校的政府采购资产管理。
(一)强化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保证采购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新规则对事业单位的预决算管理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要贯穿其预算编制和执行,并作为其政府采购活动等的前提和依据。新规则第六条规定“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高校的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对高校而言,采购预算编制是否科学是政府采购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高校要做好资产管理就首先要做好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预算的计划论证,细化其预算的编制。高校在执行政府采购的时候,需要在预算编制、资金支出、采购计划等进行改革,由专业人员编制更加详细的需求和收支计划,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进行采购,做到专款专用,认真执行采购计划,建立起高效的防控体系,强化责任追究,保证采购的有效性。
新准则对预算管理进行了强化,高校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有步骤、高标准。首先,坚持要以部门预算为基础,提升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将单位取得的各项收支都完整体现在部门预算中。其次,要科学地编制预算,预算编制前要对产品的性能、价格、品牌等进行前期调查,对贵重物品的适用性、技术人员配备等进行科学论证,避免盲目定价。再次,要细化采购的项目,采购预算要有二级、三级细项,加强部门的审核工作,真正做到没有纳入预算的不进行采购,提升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匹配度。
(二)完善资产管理,加强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的联系,提升资产配置效率
新规则完善了资产的分类,对固定资产的定义进行修改,适度调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价标准,对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理也进行了规范管理,高校需要更加科学精细化地管理资产。高校要加强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的结合,政府采购对资产的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采购是资产管理的第一步,采购好了资产才能够做到清晰管理,高校要力求达到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的相互补充。高校内部要建立起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资金安排的物化率,提升资产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对利用率不高的资产坚决不采购,建立起有序的资产流动机制,合理处置存量资产,保证使用率最高,优先内部调配,保证资产的配置效率最高。高校内部要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学校的设备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推进资产的合理、高效利用,并利于加强管理。
(三)加强财务监督,提升人员素质,优化资金管理和采购监督
新规则对财务监督重视程度很高,在第十一章专门增设了“财务监督”一章,对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监督的机制和内外监督制度进行了规定,高校的资产采购、管理、资金管理都是需要相应的财务监督。高校要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起新型的资产管理模式,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这样才能够实现新规则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实现对高校采购和资产管理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保证对事业单位各个时点的无缝隙监督,将财务活动全部纳入监督。在采购前高校需要将采购信息和现有的资产信息进行核对,保证采购的合理和严肃,实现事前的监督。高校要同时做好和外部专业采购机构的沟通,并及时将采购预算的执行情况汇报至上层监督机构,明确相应的监督制度,依法公开相关的财务信息,自觉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
高校的资金管理也是本次新规则的关注点,新规则界定了结转和结余的概念,完善了资金的管理。在采购上,高校也需要做到专款专用,提升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减少腐败现象。对此,高校还需要内部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结合,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提升其监督的效果,以定期不定期的监督相互穿行,提升监督的效率。同时,高校还需要通过加强教育,提升人员的素质,提升采购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感,从而加强其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减少不必要的失职,保证资金的安全。
事业单位新财务规则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等财务活动有新的规定,需要事业单位进行研究并执行。本文以高校为探讨对象,结合其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的内容,探讨在新规则下加强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的必要性等内容,希望能够对高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岫辉 提高高校政府采购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1
卷烟生产企业的物资采购项目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原辅材料物资、烟机等部分组成。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内部控制管理首先要明确的就是物资采购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下面简要介绍几种物资采购的原则。
(一)物资采购择优原则
采购要遵守从优选择的原则,要对所采购的物品做好充分的调查,从全方面、多角度去了解该产品的信息,通过比较选出最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品,从而达到择优的标准。
(二)物资采购批量原则
批量采购是采购中重要的选择方式,也是采购的基本原则之一。一次大批量的产品销售和采购会在价格上取得优惠的效果,因此在采购中,企业应把能一起采购的物品放到一次采购中,这样的采购会大大增加采购批量,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标。
(三)物资采购竞争原则
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供应商正处于商品出售的激烈竞争中。物资采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利用供应商之间的价格攀比等条件,取得最低价的支出,获得最高质量的服务。
(四)物资采购专业原则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给物资的采购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合理的采购离不开科学的采购方式,而科学的采购方式又离不开专业的采购人员,因此,要想实现采购目标,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采购团队,这样才能以最科学的方式进行采购。
二、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随着近几年我国烟草行业内部管理的不断发展,其在采购管理中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目前已经具有了一些独具特色的采购方式。
(一)以统一采购为主,自行采购为辅
随着烟草行业的不断改革,烟草工业企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各省的烟草工业企业合并成一个省级中烟工业公司,原有的烟草工业企业成为中烟公司下属的加工点,实现了省级烟草工业企业“财务、采购、技术、生产”的四统一。在此情形下,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根据相关投标和采购规定,制订了一系列适应当前形式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以统一采购为主、自行采购为辅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这种采购模式下,给卷烟生产企业采购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不仅很大程度发挥了批量采购的优势,还大大减少了投入的采购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以招标采购为主,其他采购方式为辅
招标采购是当前企业采购的主要方式,其具有的公开、公平的优势得到采购企业的广泛认可。在卷烟生产企业中,相关监管部门规定了物资采购必须要以招标采购方式进行。物资采购都是要先聘请招标机构来组织招标,之后选取确定供应商,招标成功后签署合作,以这样的形式开展招标采购方式。同时,对于其他方式的采购条件和过程,相关部门也有具体的监管办法。
三、物资采购内部管理的不足
虽然卷烟生产企业物资采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采购部门过度分散,采购不专业。卷烟生产企业物资采购主要由企业管理部、供应部、信息中心等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下,极大的抑制了企业采购团队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其监督管理;其次,采购方式过于陈旧、单一,不能有效的发挥采购中的各种优势。卷烟生产企业采购管理正处于发展阶段,很大一部分采购都被要求招标方式进行。但是很多卷烟生产企业尚不具备自行招标的资质和能力,很多条件都对其起到了限制作用,因此很难操作;最后,采购人员的专业性普遍不够,素质水平不一,对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掌握不准确,存在乱作为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这使得采购工作的进行效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工作效率不高。
四、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制度。物资采购需要企业多个部门的参与,其采购范围十分广泛,所需要的专业性也十分强,所以采购的合理实施是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的,只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确保物资采购工作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形成规范、严谨的采购工作流程。
(二)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首先,要支持企业各个部门的监督,明确各个部门在采购中的职责权限,让每个部门都能各司其职。加大监管部门和审查部门的监督力度,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的开展、人员配置等顺利的进行。在权力上,要极大支持相关监管部门的追查工作,对于违反条理的行为要给予处罚建议的权利,以此来保障内部监管职能的发挥。其次,接受企业群众的监督,将物资的采购做到公开,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布制度, 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最后,要开展定期的检查考核评价。通过检查来监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
(三)建立行业内部监管长效机制
要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长期良好的发展,就必须科学的选择企业的管理层,因为企业的管理层决定着企业的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恰恰又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企业管理层的理念决定着员工的思想,所以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科学选择恰当的管理层尤为重要。所以首先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严格按照企业管理规则进行约束和管理,做到定期评价,定期教育。其次,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加强职工的岗位职责意识,促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
[关键词] 公共服务;监管;法规;绩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9-60-3
Research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upervis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New Normal Public Service
Ma Jiacheng
(Zhengzhou Municipal Finance Bureau Zhengzhou Henan 4500000)
Abstract:This papermainly takes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upervision service performa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public servi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imperfect budget system, the lack of practical operation regulations, no accounts summary, unclear responsibilities,without introducing the third party service and other aspects,analyzed the cause and problems existing at present from the source to explore the formulation of corresponding practical operation method and practical method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jects managem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erformance accountability system.
Keywords:public service; supervision; regulation;performance; research
政府采购作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以政府各部门为主体之一的采购行为,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影响并调控经济的有力杠杆,是调节资源配置、调控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职能,绩效管理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被运用到这一特殊领域,可是历年来无论是监管内部人员还是媒体舆论大部分关注点都在财政支出和采购结构或节支率等方面,从而造成理论水平和实操手段的互相矛盾,如何节省开支与改善绩效之间的矛盾,如何避免创造效益与突出管理的矛盾,避免出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尴尬局面。财政支出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共福利。现在政府面临着资金的有限性和公共增长的双重压力,这样必然导致资金不能满足社会对货物、工程和服务等需求的增长,迫使政府不得不进行绩效管理,以促进政府资金的有效、有序的使用,达到经济性、效益性和效率性。
1 基本现状
1.1 预算体制不完善
政府采购预算不健全,必须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绩效预算标准,用来衡量被预算的事实,指导预算活动的方向,从而判断经济活动的效益和质量。但是,目前预算指标体系中存在很大的缺陷和漏洞,各项指标混乱,缺乏对未来的“预警”指标。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得到大家公认且适用的预算体制标准供监管人员使用。所以,在预算制度无依无据的情况下,必然影响采购预算的审计效果以及审计结果真实性,应逐步向绩效审计转变。
1.2 缺少实操法规
现如今,由于内控体制不健全,更没有实操相应的法规为依托,只注重财务数据资料和非财务数据资料。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未提出质疑和意见。对于材料本身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未有适用性法规指导。提高工作实操的质量,对于违规违法处罚的问题,采购法中未有明确说明,实操性不够,对于违纪违法的处罚条款较粗,缺乏针对性的法理依据。加上事中、事后监管难、处罚难、处理难的情况出现。监管部门应逐步完善制定细则转变。
1.3 无决算汇总
目前为止,只有前期采购预算,无后期决算汇总。采购资金在使用时中间又缺乏必要合理的变更依据,导致随意改变资金的性质和趋向。这是因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要求不高,对于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从中所涵盖的各领域知识掌握不够。了解并掌握采购项目的各项技术参数和应用特点,从后往前逐步推进地发现问题达到监管的目的,逐步向决算汇总制度转变。
1.4 权责不清
政府全程采购监督过程应有四部分组成:采购预算、采购程序、采购管理、采购效益。但是,目前这四项很混乱,权责划分不清,没有详细周密的计划,对于采购的范围、规模、数量是否达到标准,没有合理的规划。主要表现:是否达到合理的计划,是否按计划预算实施购买,是否按计划所安排的那样制定验收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是否对资金有所延伸,是否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否实现财政资金最大化,物资使用是否有效等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应逐步由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技术模式转变。
1.5 未引入第三方服务
提升绩效评价主体,强化监管部门绩效评价主体功能,探索第三方评价管理模式。要规范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健全协调机制,设立各分级分类管理定位并联合各行业协会及业务主管单位制定适用高效宜于操作的实施细则和业务规范。通过招标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接受监管部门委托独立开展事实评价,对于机构、采购人员、供货商或商的内部管理项目制定、部门规章以及综合评定进行绩效评价。由原来政府主导逐步向第三方转变。
2 追根溯源
2.1 缺少监督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是政治理性与技术理性的统一体,强化政治理性研究趋向实现政治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有机结合,跳出狭隘的以政治为主导研究视角的短视陷阱。宏观缺乏绩效管理机构,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缺少科学的管理思维,仅仅局限于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过程的合理性,微观没有逆向思维和多元思维推导找出问题的根源,忽视资金在公共使用中的价值和项目本身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欠缺应有的约束力[1]。
2.1.1 监管不力。当被预算单位牵着鼻子走的时候,监管将不复存在。急于在各个法条规则中寻找可以运作的条法依据作为现成的答案,结果陷入所谓的“技术”泥潭而无法自拔,成为单位的附庸和工具,忘记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使命,这是欠缺评价体系所造成的。
2.1.2 评价体系不科学。目前的评价体系只是单方面针对预算单位个体的笼统评价,不够科学和系统。应该在最大范围内整合政治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行系统、多元和构建,打破公共事务的垄断局面,实现公共资源的多元供给,消解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实现下放权力和业务流程的重生。强化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以信息化大数据为依托的新行政运行模式等评价体系。
2.1.3 创新评价方法,逐步建立起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绩效评价方式,确保绩效评价的权威性、透明性、公正性,科学合理地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各单位的采购工作量化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客观评价,达到摩尔战略三角模型公共价值的体现与蓝图。
2.2 规范化程度不够完整
目前采购状况各环节规范化程度不强,不同层面和不同阶段内容将大不一样。确定不同的人作为评价主体是规范化的关键。而监管部门就是评价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设计不同的评价主体,使专家来参与设计不同的分值。
2.2.1 专家不足。目前因为省、市、区抽取专家库一致,过去专家中“专家”不“专”的水分并没有进行竞争优胜劣汰,这样必然出现专家不足的情况,如何构建合理完善科学的专家库成为关键。实行专家定期抽查检查审核机制,将每一位专家纳入监控,实施定期不定期的专家评审、考核和通报,确保工作质量,并与专家绩效评价业务委托相挂钩,营造出“专家敢说,中介敢评”的氛围。
2.2.2 扩大中介范围。当前情况中介尤其是中介服务欠缺,使得监管缺乏后劲,在没有扩大中介参与的情况下,单纯的人为监管必然成为不法供应商和不良采购人员腐败的温床。研究制定规范中介参与行为,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各类专家库,扩展中介范围,由原来的部分服务逐步向工程、特殊货物等疑难高特复杂行业推进,提高评价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2.3 欠缺管理与技术的洗礼
目前,由于采购监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业务素质欠缺,更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缺少专业技术的参与。只能用两法两条例来管理,缺少其他法理依据来保护监管人员,无法形成创新性思维和多元思维管理模式,没有走出去沉下去放下去是问题的关键。
2.3.1 监督督导库。吸纳各个行业协会和团体的力量以及各监管部门的协作,组成联合督导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制定相应的督导人员储备库,进行有效管理。
2.3.2 评价内容。应以单位基本情况为立足点,划定年度月度绩效目标,设定情况,包括预期总目标及分阶段目标等,项目的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项目管理情况,监管制度、办法的制定及执行情况。投标情况、调整情况、完成验收情况等,有理有据有节地进行前期、中期、后期的组织监管。同时包括日常管理建设、日常检查监督建设情况等。
3 建议措施
3.1 扩大采购范围
紧密围绕财政支出,推进政府采购扩面增量工作。并结合新预算体系改革和财税收支结构调整的新变化,按照应采尽采的原则,着力拓展政府采购管理实施范围。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结合优化投资结构、支持强农惠农富农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财政政策的落实,加大对服务类采购项目的实施力度,争取将更多的公共服务、专业服务、环保产品等传统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深入调研了解消费需求、强农惠农等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扎实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及抗灾救灾物资等关系民生项目的采购管理工作。
3.2 推动数据改革
大数据正在贯穿于从宏观社会到微观市场的各个环节,时代在跟进,就必须要打破信息壁垒和体制封闭结构,改变原来由政府为主导的运行模式,以此提升政府采购在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经济细化研究、环保生态研究、教育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能力。并突破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成本障碍,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明确各行业产生数据的所有权。建立健全由数据使用者承担保护企业隐私责任的数据安全管理规则体系,同时防止大数据成为不透明、不可追踪的“暗箱”。从根本上推动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经济领域改革,引导改变管理模式[2]。
3.3 建立决算统计
预算执行过程就是强调法定的政府预算的贯彻过程。但若产生一些突发事件或客观情况则会影响预算的执行,因此,决算情况不可能与预算情况完全一致。目前采购预算在做而决算属于空白?只有在源头上控制采购预算和决算的支出才可以从根本上宏观控制绩效考核和发挥监管的作用。从中间的制度上完善和加强采购监管的力度和作用。在事前的预算执行中监控,在事中事后的监管中发挥指导作用,释放改革红利。
3.4 探索激励机制
推动财政激励机制,就是利用财政刺激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制度和办法。通过绩效考核和技术增长率来达到优化政治经济组织的目的。通过合作和竞争的形式及实施将人类活动组织起来的规章的那些制度。按思所意,财政激励机制可包括:财政支持经济特别是重点税源发展的政策措施;财政体制中鼓励和奖励企业科技税收增长的政策措施;财政收入的增长对企业升级改造资金支持的政策措施等。
3.5 规范管理规程
规范化管理必须要有一整套的价值观念体系,并对所管理的采购经营活动进行整合。管理绩效不仅依赖于制度的管理、方法的运用以及政府的跨界协作能力。改变原来的传统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采取多方参与,多方合作的协调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中形成有第三方服务参与的新型管理规则[3]。
3.6 建立动态管理
动态监控的方式主要以信息化网络系统为手段,以采取系统自动受理与有规则监控以及人工实地核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针对采购执行中的各种行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检查。并根据系统中的每一项业务信息进行筛查和判断,发现疑点或违规问题及时报警。管理监督部门在各级预算单位实地检查工作时,需有两人以上参与,并出示执法证,并针对检查活动中的相关内容以及事项予以记录和摘录。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书面报告和整改时限提出要求并签字,同时建立违规整改跟踪反馈机制,并针对反馈的违规信息进行通报。
3.7 制定考评办法
绩效考评办法针对三类人:采购职能、供应商绩效、采购人员绩效。量化考评绩效,特别是针对采购中针对的大型复杂特殊性的货物、服务和工程。其中采购职能有待加强,供应商绩效有待细化,采购人员管理有待明确。需要在单位物资供应中,量化应用管理概念,结合物资操作中的过程,较为科学地制定出考评办法和违规细则,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和理念,提高采购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肖艾林.基于公共价值的我国政府采购绩效管理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 张宇蕊.绩效导向下的政府财务管理控制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8.
[3] 单晓敏.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 王治.我国地方政府采购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关键词】 药品与试剂; 实验教学; 教学保障
药品试剂是开展医学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必需物质,管理好药品试剂是保障教学与科研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我院教学任务由学历教育为主转向学历和任职教育并重后,更加重视学员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实验项目增多,所需药品试剂品种增加、消耗量增大,对教学保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药品试剂的采购管理
1.1 制订科学的采购计划 药品试剂采购计划是指根据年度实验教学、科研计划,制订本单位的需求量,是教学保障部门组织货源、采购物资的依据。由于药品试剂具有使用效期,因此,计划需根据课程安排,分阶段制订。各使用单位制订需求计划,批准后报教学保障部门,以便及早核查库存,按照使用日期编制药品试剂采购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品种、规格、产地、数量、供货商等。无计划采购或超计划采购不仅浪费资金,造成物资积压,而且还会增加管理难度,甚至影响教学与科研的顺利开展。
1.2 掌握市场信息 当前,药品、试剂价格比较混乱,产地、生产厂商、批次等都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因此,采购人员要经常阅读国家物价部门的价格信息。对不同渠道的物资,在质量、价格、服务上要进行对比,把供货质量好、信誉高、服务周到、价格合理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一些不常用、市场供应少或独家经营的物资,对其供货商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采购需求后能有的放矢。
1.3 坚持合理的采购原则 在采购方式上要采取少购、勤购、就近采购的原则,对于批量大的药品试剂,要公开招标,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 药品试剂库的管理
2.1 微机化管理 药品试剂品种多,即使品种相同,其规格、包装材料、生产批次也各不相同,而且药品试剂的保障点多面广,消耗大、流动快,传统的手工账卡管理费时费力。实际工作中,我们把药品试剂分为四大类,即常规试剂、指示剂、危险品、毒麻药品,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使药品试剂的登记、查找、利库变得简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零库存管理 利用现在商品经济发达、物资流动快的特点,药品试剂储备可依托社会,实行本单位的“零库存”保管。“零库存”就是依靠需求导向制订采购计划,即需要什么品种、需要多少量,均根据实际消耗采购。“零库存”保管虽然工作量加大了,但是可以降低库存成本,避免物资积压或过期失效。
2.3 出入库管理 仓库管理员对购入药品试剂的品种、数量、质量进行严格验收,对不符合规定或已接近有效期的药品拒绝验收入库。验收后,要在随货通行单上签字盖章,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各使用单位领用药品试剂要纳入教学经费核算,由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领用。药品试剂的出库按照“先进先出”与药品试剂批号次序发放,并对出库的每一种药品试剂进行质量跟踪检查,确保实验教学、科研数据精确。对于剧毒药品如氰化钾、升汞的发放,严格按照《剧毒药品管理办法》执行。
3 药品试剂管理制度化
关键词:大型自然灾害 救灾物资 管理
这几年随着大型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例如地震、台风、泥石流等,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无法改变的自然现象,沉着冷静的应对和善后才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有的气魄。由于大型自然灾害往往伴随着难以想象的破坏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需要在灾难发生后的最短的时间内将灾区紧缺的救灾物资准确无误的送到灾民的手里。而如何对自然灾害的救灾物资进行合理地管理对于灾后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型自然灾害的救灾物资的政府采购管理
自然灾害所需的救灾物资是国家根据灾情的大小,派发给灾区群众的公益性财产,由于救灾物资具有公有性和免费性等特征,如何合理分配和应用救灾物资就成了国家自然灾害救援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探究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物资的管理人员来说非常作用。其中,作为管理的一部分,政府对于救灾物资的采购管理也需要受到高度重视。
(一)把救灾物资采购所需要的资金列入国家用品采购预算当中
救灾物资作为国家配发的物质基础,它的采购资金需要国家的确保和承担,将救灾物资的资金列入政府日常开销的预算中,不仅有利于资金的及时到位,还有利于政府的公共信誉。通过预算记录,经过政府审核该批,从而拨款采购,这一整套程序是保证救灾物资能够顺利到达灾民手中的基础。
(二)利用竞争优势公开招标采购救灾物资
我们知道哪里有竞争哪里就会有价格拉锯战,救灾物资的采购作为商品销售者追逐的利益渠道,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将其一举拿下是许多企业思考的重点问题。政府采购的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投放,从而达到最低价格的优惠。
(三)利用商品销售者的销售渠道运送救灾物资
在采购的过程中,政府救灾部门的管理工作者在了解物资经销商条件和优惠活动后,可以自主选择那些靠近自然灾害发生地附近的销售点进行采购,并且保证救灾物资的派送安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运费支出带来的资金消耗,从而做到高效、高质的救灾物资采购管理。
二、大型自然灾害的救灾物资的管理综述
大型自然灾害作为非人力行为活动,是无法改变和避免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加强在灾害发生前的防御措施和灾后的补救过程。救灾物资的管理作为灾后帮助灾区重建的物质基础,其作用和影响力都是重大的。
(一)探究科学现实的救灾物资管理机制
在大型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对救灾物资的管理需要列入一个国家面对突发性灾难和解决灾难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应环境作出理智的管理和安排。救灾物资的管理涉及到救灾物资的接收、救灾物资的保管以及救灾物资的分配等环节,安排专业人员针对救灾物资的管理建立起专门的机构,便于群众的咨询和救助。一个科学的管理不仅包括管理者对救灾物资中涉及到保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实行,还包括政府部门针对管理业务的指导、管理法规的制定以及救灾物资的储存分配等各个环节的应对策略。由于救灾物资对于灾民和国家的重要性,管理部门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
(二)培养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由于救灾物资的管理需要高效、及时、科学等高需求,所以我们需要管理者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在突发性的大自然灾害面前做到沉着冷静地分析和管理执行。管理者的执行能力是判断管理者能否胜任自然灾害救援工作的重要指标,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执行活动,从而保证救援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救援次序的有序进行。
(三)规划科学标准的管理水平
提高大型自然灾害救灾物资的管理水平,利用实践经验优化管理规则,加强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促进科学管理的基础。而要想做到科学标准的管理,我们首先应该按照救灾物资的重要性将救灾物资进行原则分配,并且将救灾物资储存仓库进行等级上的分类标记,这样不仅可以节省配发救灾物资的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救灾援助的效率。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科学计数法将救灾物资按照类别的不同进行登记,制作救灾物资储存目录,方便物资地配发。最后,管理者在管理的同时应该严格监督物资的质量和数量,杜绝偷工减料的私立。
(四)严格监督管理部门的内部运行程序
由于大型自然灾害中救灾物资的重要性和无法替代性,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期间不仅要求我们自觉遵守救灾物资管理法律法规,还需要对本身进行素质、精神上的约束。我们知道,政府公务部门作为国家型事业单位,需要做到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利。灾区灾民作为中华儿女的一部分,更需要政府给予高度关怀和保护,所以,公平公开的管理机制对管理工作的健康实行有益无害。首先我们可以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建立一些有效的刺激和约束策略,例如期终考核评比以及群众反映观察等。其次通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和素质层次。
三、结语
大型自然灾害的救灾物资是保障救援工作的基础,是灾民进行正常生活学习的前提,是实现国家对于安全管理措施方面的基本手段。其中,对于救灾物资的管理是保证这一切实现的物质条件。加强救灾物资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提高灾难防御能力,增强应对灾难发生的反应力以及促进灾后重建速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