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范文

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篇1

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盈亏情况,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及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会计核算程序的全过程,企业应当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这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政治法规、市场经济以及企业自身地位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而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导致处理结果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本文通过对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强调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影响因素研究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

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因素;会计信息;质量分析

一、会计核算方法的的定义及重要性

1.会计核算方法的界定

会计核算方法即是会计在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持续有效、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反射出经营活动状况所采用的一种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高低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会计核算对象具有多元化、复杂性、多样化等特点,所以在对经济决策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中不能仅仅采用一种核算方法,不能达到企业监督会计工作、反馈会计问题、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应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构建更符合各个企业内部发展的会计核算模式。我国的会计核算主要有账户科目、记账方法、凭证填制、凭证审计、登记账簿、成本费用科目核算、财产盘点清查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各个具体的环节组成,只有将各个环节运用到会计核算中,才能真正体现出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各种会计核算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紧密关系。

2.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性

近几年,国际、国内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对各行各业的要求规范更加严格,对会计核算方法更是如此。我国新会计准则也特别规定了我国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规范以及运用范围。会计核算方法关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会计质量信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会计核算方法决定的,所以选择适合本行业或者本领域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反映出不同的会计信息,但统一的目的就是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达到核算合理化、科学化的目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准确真实的反映会计信息,确保会计质量水平,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的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可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科学的预测、合理的决策,使得会计信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二、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的作用和影响

1.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的作用

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企业拥有的各项资源都属于自身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消耗的各种资源都应该计入企业经营的成本,并且通过销售行为得到足够的成本补偿,企业通过对外销售保障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并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会计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范围和对象,会计核算以会计凭证和会计数据为基础。企业在确定会计信息生成时间的同时,还需要确定入账信息的时态性,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反映不同时态、不同物价的投入成本,会导致会计核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会计核算方法在保证不受企业管理者干预会计工作等人为因素对会计核算工作造成的影响外,其对会计信息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恰当合理的使用会计核算方法不仅能增加会计数据及其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还能保障企业实施正确的经济决策。

2.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核算方法存在不确定性,基于会计核算的不确定性,往往对于对于相同的会计业务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结算方法,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做支撑,但是会计核算产生的结果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会计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虽然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客观反映会计信息的性质、数量、时态和形态,有利于减少会计信息出现质量问题,但是却不能避免类似问题。一方面,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使用的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为前提条件的,需要根据主体的过去和现状对该主体的未来进行预测,这种预测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假设或者主观选择是很难界定哪种结果是更科学、合理的。但是,在各个经营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资源分配又必须借助于这种假设和主观选择,所以必然导致会计核算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很多会计核算方法的使用时为了对经济事项进行计价,然而有效经济业务在需要计价是的金额难以确定,必须通过评估金额来进行计价,这样的计价方式必然包含了不确定成分,必然会影响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核算方法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

1.根据企业管理要求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要符合企业管理发展要求,选择与企业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为了更大的获取经营利润,必须要格控制成本,因此在选择成本核算的会计方法中,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状况下,应尽可能采用将成本控制在最低状态的核算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利。在控制成本方面,许多企业都特别重视控制采购成本,需结合多种企业发展因素及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计划成本,并对实际采购成本与计划采购成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制定更好的控制措施。针对在销售或者材料采购过程中出现的现金折扣、商业折扣在企业的运营中都将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营业利润额,所以,采用何种折扣比例或者折扣方式是企业控制成本研究的重要会计核算方法。对此,需要根据企业的主营项目、企业资金实力、企业当前发展状况以及企业长期实施的管理方式等要求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真正地达到企业长期发展盈利的目的,促进企业经济繁荣发展。

2.根据会计人员素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选拔考试制度不够完善,选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再者,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偏低,导致会计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如果某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总体较高且比较整齐,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就可以采用相对复杂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更专业、更科学的会计核算。相反,如果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在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时就只能选择采用一些相对简单的会计核算方法。显而易见,这两种情况产生的会计核算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以上情况,举例说明,如果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在计算账面利润与税务机关确定的应税收益不等时,这就必须确认所得税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就可以选择负债法来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计算方法专业业务能力要求较高,计算的结果也比较符合要求,有利于准确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但是,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这样就只能采用简单的应付税款法来核算所得税费用,如果硬性要求他们采用难度较大的负债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无疑会使得核算结果失去准确性,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3.根据业务类型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各个企业经营项目是不尽相同的,针对不同的经济业务应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才能达到真正符合企业经济发展的目的,减少了企业因会计信息不确定性问题带来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的会计核算都会涉及到固定资产的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核算中通常都采用加速折旧法、直线法和工作量法等三种常用方法,此三种方法适合不同经营业务范围的企业,加速折旧法一般更适合机器设备与技术更新程度有紧密联系的企业,直线法则更适合于与年限相关的厂房及建筑的企业核算方法,工作量法则适合于交通运输的车辆以工时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企业的核算方法。所以,针对不同的企业的不同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缩小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能找到更加符合各类企业业务发展需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发展来说是更加有利的。

4.根据受托责任要求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往往受企业制度的影响,在产权明断的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者和生产经营者完全分离,经营者受企业所有者的委托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委托人即企业所有者则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评价生产经营者的经营情况,经营者向委托者提供生产经营的经济信息,及会计信息,这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所以,在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过程中,经营者应该倾向于采用有利于资产保全、限制超前分配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本身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我们可以通过风险规避的方法,采用比较科学、稳健的会计核算方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5.根据决策有效性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的所有者,对会计信息内容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所有者需要通过过去的会计核算结果、会计信息来对委托经营者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进行考核。所以,在现实操作中,为了反映企业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而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及结果也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核算与报告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保证企业所以者和委托经营者的双重利益,往往会根据决策有效性选择会计核算方法,这样的会计核算结果就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科学的、合理的理论依据。

四、结束语

对影响会计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企业和经营者对会计方法的选择,每一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或每种因素对不同会计方法选择的相关性。使得会计准则制订者了解企业对不同会计方法选择的动机,从而有利于在准则中对会计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和会计披露的程度做出规定;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了解企业选用会计方法的动机,方便对企业会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做出较为合理的经济决策。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会计方法的选择不会完全一致,行业的经济特征会影响着会计方法的选择,只有找到最适宜、最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作者:何巧涵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晓丽.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0(31).

[2]宋红艳.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5(10).

篇2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信息

近年来,无论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还是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均对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显然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已难以适应时展和工作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当下会计信息化特点和原则,对会计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加以研究,而不是仅局限于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希望对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水平有所助益。

一、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概括的讲,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会计信息化,并随着信息技术的调整发展,会计信息化也经历了高速的发展,促使会计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共享高度化,而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1.核算内容有所丰富

受信息化影响,会计核算的科目编码级别不断增多,故会计核算内容不仅随之丰富,而且有所深入,同时信息化还将传统的财务报表升级为了多维结构,可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棋盘式体系快速完成报表填制,相应的会计指标自然更加全面而深入。

2.核算模式有所创新

与以往相比,会计核算模式较为单一,而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会计信息既可用账簿反映,也可以报表形式出现,而且总账、明细及其子核算模式应运而生。如在总账核算中,便有记账凭证、凭证汇总表、汇总记账、多栏式日记账、日记总账、科目汇总等多种核算模式可供使用[1]。

3.核算范围有所延伸

会计核算主要涉及核算标准和会计指标的选择,但在渗透信息化后,其核算范围有所拓展和延伸,如多种数据库、人力资源信息、实物量尺度等非货币数据表均被纳入会计核算范畴中,而且随机核算和实时核算的综合运用,还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核算方法研究

1.遵循原则

虽然信息化背景下,变革会计核算方法已势不可挡,但在具体选择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此提高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具体包括准确性,即不必再纠结于复杂的过程、精确的结果和繁多的核算量,而应注重会计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的准确可靠度;规范性,受信息化影响,会计信息实时、智能、开放特征日益显现,此时只有确保核算方法规范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可比性,推动系统软件的开发,并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及时性,即当下环境变幻莫测,只有加以及时应对方可规避风险,故在考虑动态处理会计数据时,应将及时性列入基本原则中[2];此外所选的会计核算方法还应具备一定的开拓性原则,即使其与时俱进,充满生命力,以此不断提高核算质量和效率。

2.方法选择

首先是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凭证获取和填制;会计原始凭证的收集与填制是会计核算的首要环节,其准确度、真实性直接关乎后续的核算质量,因此原始凭证收集、填制新方法也属于会计核算新方法的选择范畴。

具体而言,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内网逐步形成,从而促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信息均被纳入企业信息系统中,极大的便捷了会计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即其收集过程具有集成化特点,同时信息化促使企业办公逐步转向无纸化,因此原始凭证也以电子化的形式被录入至数据库中,且随着四库和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ERP系统功能模块,记账凭证实现了自动生成,加之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的日趋精细,不仅改善了工作效率,强化了部门沟通,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其次是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属性计量;所谓的就当下而言,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方式的优劣对比,以及公允价值的确定和操作既是会计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研究重点。毕竟在信息化未到来之前,只能采用历史成本法用于计量属性。但在信息化背景下,不断提高的信息共享水平和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促使对资产进行公允计价变为可能,这样不仅合乎会计配比要求和资产负债的定义,也能更加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利于会计信息关联性的提高,故新形势下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核算方法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应尽快构建、完善与公允价值法相互适应的市场环境,制定与审计准则吻合的新会计准则,并积极培育高水平的会计人员,强化监管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以此推动计量属性逐步转向公允价值计价法,进而更好的适应信息化发展。

再者是基于移动加权的存货计价核算方法;以往,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是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但继2006年新会计准则出台后,此法被取消,此外还有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法、全月一次加权法等会计核算方法也均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但相比之下,移动加权法更为适用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存货计价。

因为全月一次加权法的及时性明显缺失,显然与信息化背景下的实时性、动态化要求严重不符;先进先出法会受网络实时监控造成企业库存急剧减少而失去核算意义,加之存货价格核算过程中,需要多次调用数据库并对比日期,故耗时费力,不宜采用;个别计价法多见于利润调节,但若业绩不佳,利润预测不高,管理者便会为了提高利润高价售出低成本商品,反之亦然,故也不算存货计价的最佳方法;而移动加权法可基于动态的会计信息及时获取存货数据,并将其快速输入信息系统用于数据处理,然后经计算机自动而迅速的检索存货数量和价格进行相应的计算,其公式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3]。相对来说,该种核算方法不仅较为可靠准确,也具有一定的均衡特点。

最后是基于账龄分析的坏账准备计提核算;坏账准备计提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环节,其中销货百分比、余额百分比、账龄分析等是较为常用的核算方法,在此建议在信息化背景下,优先选择后者,原因如下:虽然销货和余额百分比计提方法简便易行,但其在应收账款拖欠时间与坏账概率关系分析方面考虑不周,毕竟随着拖欠时间的不断延长,回收应收账款的概率便会随之降低,此时坏账风险则会升高。若在计提坏账时采用账龄分析方法,即根据应收账款拖延时间的长短对坏账损失作出合理的估计,其既满足了应收款项的主要管理要求,也能够较为简便的对不能变现的应收账款数额作出科学估计,因此值得推广[4]。虽然以往其对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和工作量具有一定的要求,但信息化条件下,工作量也不是重点,我们只需进一步细化其核算要求即可。

此外,在信息化背景下,我们还可以借助代数分配法用于弥补直接成本分配方法的不足和缺陷用于合理辅助分配生产成本,而且其不受产品数目、类别以及未知因素的干扰,均可简洁、精确的实现分配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信息化背景下云计算已经开始应用,改革会计核算方法必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知信息时代的新技术对会计核算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遵循及时、准确、规范、开拓性原则,选择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满足会计实务的实际需求,进而提升会计核算水平,推动会计行业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潘波.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分析[J].科技信息,2012(09).

[2]夏惠.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8).

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 会计核算 改进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会计核算不仅要形成一系列的财务和成本指标,成为企业在市场决策时的依据,同时也要依靠这些会计核算指标进行分析,为改进企业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关于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状态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施工项目周期长、在会计核算时分期付款比较常见,同时,又由于施工企业又存在不同情况的工程外包,使施工企业与具体施工项目之间各种不同的交易活跃因素的影响,更增加了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可能显现的特殊性,这些复杂的情况,都要求在企业会计核算时,要给预足够的重视。

1.企业核算对象的特殊性。企业会计核算对象的独特性。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原则是以单个项目来进行的,这样才能够比较不同施工项目的成本状况。另一方面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表现在内部,因为施工成本核算,主要为原材料的成本、机械作业成本、人工成本、辅助成本等内容,这些具体的成本使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有别于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

2. 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独特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一般是指具体采取的方法,例如,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方式是企业会计核算常用的方法,可以根据这样的现实需求,企业会计核算可以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降低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督成本。

3. 企业工程结算的阶段性。企业项目施工周期较长,一般的施工项目也需要半年以上,跨年度的项目也不在少数,因此,企业会计结算一般要采取分段的方式,这就要求企业会计核算要及时将施工企业的欠款和收账款进行确认,要实事求是的根据施工项目的进度采取适当方法来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估测,为施工企业的决策提供必要的经济数据。

二、企业会计核算状态

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虽然《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已经在技术上规范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事项,但由于企业施工项目的所在地点的范围广,存在着一些异地施工情形,而各地区对施工项目的税收政策又不完全相同,使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增加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1.企业事前事中核算存在的问题。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程序是事后核算,也就是要求核算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后再进行会计确认,但如果会计核算工作对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没有实事求是地凭据。就很难得到实事求是地事后核算。

2.企业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共同指导着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但部分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时出于各种原因,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如将一些间接费用直接纳入成本核算,而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这就导致会计核算出现差错。由于施工项目周期较长,还存在着成本费用的会计年度确认问题,很容易导致成本核算与实际情况出现差异。

3.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企业会计信息,部分经济活动未能及时地反映在会计报表中,由于现代施工地点较为分散,在经济活动发生时,相关责任人不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次,由于企业会计核算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还有现代企业其他部门与项目之间的业务往来等内容,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从实际情况来,由于部分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对核算方法的选择问题,难免出现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不高。

三、加强和改进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的基本情形,加强和改进会计核算,一方面要从会计人员这一核算的主体入手,另一方面要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核算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核算方法与技术手段,从而提高核算的准确性。

1. 企业培训与引进的对策。在企业培训与引进的对策,要以未来会计核算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会计人员培训方案。根据现有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的特殊性,选择培训机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会计核算的总体水平。其次,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会计核算人才,要在对会计核算有效分类的基础上,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2.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会计核算制度,积极组织学习《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相关的法律制度,并按照这些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核算办法,对照企业现行的核算制度,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以此来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特别是,由于某些原因,《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在某些方面的差异,施工企业要根据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并保持处理的一致性。

3.改进核算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对策。为改进核算方法与技术手段,要建立部门联动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核算要加强与业务部门、辅助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避免孤立地进行会计核算,可以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如对项目进度的测算,除按照既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外,还可以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避免出现“账实分离”。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会计核算。保证核算结果能够保证具有真实和准确性,能够在企业整体会计报表中得到反映。

四、结语

新时期关于企业会计核算的探讨是发展企业的必由之路,企业要发展必须认真从会计核算做起,使企业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商誉;会计核算

    商誉的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商誉的会计核算的不确定度非常高,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商誉的会计核算一般是按自创与并购两种情况来分开处理的。企业自创的商誉属于无形资产,是各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判定哪项支出是为了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且支出所得到的回报也无法判定,因此很难对之加以量化确认。并购商誉一般是在支付结算时当作当期的支出来处理的。当一个企业并购另外的企业时,商誉由其所付的价款超出获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差额来决定。

    商誉的概念

    商誉是指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的经济潜在价值,也可以指一家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超出可判定的正常化获利能力的经济价值。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整体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誉本身具有独特的不确定性,且商誉的形成非常复杂,有关企业商誉的会计核算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商誉也经常被定义为一个企业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的资本化估算价值,也就是超过了其他企业投资相同资本的盈利水平所剩余的价值。每个学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关于商誉概念的说法不一。但共同的是所有学者都一致认为商誉的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2. 商誉的特点

    2.1没有实物形态。

    2.2商誉融入企业整体,因而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其他各种可辨认资产分开来单独出售。

    2.3有助于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难以用一定的方法或公式进行单独的计价。商誉的价值,只有在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能按总额加以确定。

    2.4在企业合并时,可确认商誉的实际价值,但它与建立商誉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没有直接的联系。

    按国际会计惯例,只有外购的商誉才能确认入账,即在企业合并时才可能予以入账。自创商誉不能入账,即使有费用的发生与商誉的形成有某种关系,但也应确认为费用,其理由在于,无法确定哪笔支出是专为创立商誉而支出,无法确定发生的出生地同多少商誉以及发生支出的受益期有多长,根据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将这些支出均作为费用处理。

    3.常用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

    3.1 永久性保留法

    永久性保留法要求将并购的成本进行资本化,但并不摊销,而是将其作为一项永久性的资产保留于账本。当商誉所依赖的企业被出售或者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商誉确实发生了永久性的贬值时,才能将其注销。商誉属于一项无形资产,必须对其资本化,商誉与企业整体密切联系,只要企业仍在经营,则其商誉是永续存在的。商誉的价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增加,不摊销可以有效避免双重计量。

    3.2 立刻注销法

    立刻注销法要求在购买的当日将并购的商誉进行立刻注销,以冲减股东所持权益。商誉属于一项具有特殊性的无形资产,不能脱离企业而单独存在,也不能够兑现,其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商誉是由企业所付的价款超出所得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来决定的,是企业资本损失的一部分,应当立刻冲减资本公积或者类似的资本准备金,相应地对会计报表中股东权益进行调减,按照谨慎原则,不应该将并购时所支付金额的差额的资本化作为一项独立的资产,应该用股东权益来弥补合并造成的损失。

    3.3 逐年性重估法

    逐年性重估法要求将并购的商誉进行资本化,然后逐年性地对其总的投资金额的净值进行评估,在相应地调整了资产与负债之后,将剩余部分应归类于随投资而并购的商誉范围。当进行会计核算后的商誉小于其账面的价值时,要对其进行摊销,反之则不摊销。

    3.4 系统性摊销法

    系统性摊销法要求将商誉当作一项单独的资产进行入账,并在核算的有效期限之前进行系统性摊销。对商誉的成本进行系统性摊销非常必要。商誉的成本是指预测的超额盈利能力的真实值和预期的净收益所超出有形资产而正常获得收益的价值差额。把并购的商誉作为预期收益的一部分来进行提前核算,应在核算商誉并购支付的有效期限内,进行系统性摊销,在收益中抵减这一部分差额,有利于正确地估算预期收益。

    4.目前商誉会计核算方法的不足之处

    4.1 不符合责权发生制的原则

    责权发生制原则规定要以应计制来对企业当期支出与收入的情况合理地进行核算。在创业初期,企业用在形象宣传方面的支出会非常大,收入往往很少,企业盈利的能力也比较差。通过不断的创新,企业的知名度逐渐打响,在同等的条件下企业盈利能力大大提高。而目前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并没有切实地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忽视了商誉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把企业后期收入变化纳入核算范围。

    4.2 不符合重要性的原则

    对企业做决策时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如企业投资的重大决策、企业的经营方针转变等,应该对其进行分项反映和分别核算,并要在会计的最终报表中明显标记。但是目前会计核算的一般做法是:在企业没有进行转让或者清算前,既没有对商誉资产进行特别反映,也没有在会计的单体报表中加以标记。这样非常不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经济的具体信息,导致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决策。

    4.3 不符合全面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原则

    会计核算是以会计报表形式向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投资者则通过分析会计报表以决定是否对该企业进行投资。而无形资产所占企业的比重越来越高,其对于企业盈利的影响也不断增大,使得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投资者不能单从会计报表上全面了解企业,其投资的方向容易受到影响,有可能因此遭到损失。

    5. 改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的建议

    5.1建立新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

    要建立新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必须要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只有突破了传统商誉会计核算的理论体系,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对于自创商誉进行会计核算已经逐渐地成为了业内的主流,随着资产的概念不断发展,会计核算标准的不断突破,解决好商誉的会计核算问题指日可待。会计核算应该加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先进的理论知识,不断改善其理论体系, 以适应由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型需要。

    5.2 制定独立商誉的标准

    商誉要比无形资产产生得更早,无形资产都是基于商誉而逐渐地被认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商标权、专利权、着作权等无形资产逐渐得到确认并从商誉中分离出来。而两者重要区别在于商誉的不确定性,商誉的会计核算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远比无形资产复杂。由此看来,制定独立商誉的标准显得非常必要。并购商誉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大, 应按重要性的原则, 将商誉与无形资产严格区别开来, 制定独立的商誉会计核算标准, 并在最终会计报表上对其进行单项披露。

    5.3 制定企业商誉会计核算的标准

    商誉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给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判断商誉的标准应是企业是否具备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 并且将企业的获利能力大小定做商誉大小的标准。企业超额的利润不是凭空产生的,商誉在企业中肯定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等量的投资资本产生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的利润, 则是负商誉,反之就产生正商誉。

    5.4 制定商誉会计核算的原则

    商誉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可实现的原则, 要以会计报表上反映的资产及负债作为依据来进行核算, 而不是仅以主观的判断来将企业未来盈利的水平当作商誉会计核算的数据。商誉的价值不宜在短时间内频繁地调整,为了简化会计核算, 可将商誉会计核算的时间定为一年。

    6. 结束语

    随着商誉会计核算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对于商誉研究的逐渐深入, 商誉的会计核算会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是,当前我国商誉会计核算的框架结构还不完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完善商誉会计核算的理论体系,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琴芳.对新会计准则下的合并商誉进行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1(07)

篇5

商誉的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商誉的会计核算的不确定度非常高,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商誉的会计核算一般是按自创与并购两种情况来分开处理的。企业自创的商誉属于无形资产,是各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判定哪项支出是为了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且支出所得到的回报也无法判定,因此很难对之加以量化确认。并购商誉一般是在支付结算时当作当期的支出来处理的。当一个企业并购另外的企业时,商誉由其所付的价款超出获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差额来决定。

商誉的概念

商誉是指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的经济潜在价值,也可以指一家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超出可判定的正常化获利能力的经济价值。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整体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誉本身具有独特的不确定性,且商誉的形成非常复杂,有关企业商誉的会计核算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商誉也经常被定义为一个企业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的资本化估算价值,也就是超过了其他企业投资相同资本的盈利水平所剩余的价值。每个学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关于商誉概念的说法不一。但共同的是所有学者都一致认为商誉的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2. 商誉的特点

2.1没有实物形态。

2.2商誉融入企业整体,因而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其他各种可辨认资产分开来单独出售。

2.3有助于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难以用一定的方法或公式进行单独的计价。商誉的价值,只有在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能按总额加以确定。

2.4在企业合并时,可确认商誉的实际价值,但它与建立商誉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没有直接的联系。

按国际会计惯例,只有外购的商誉才能确认入账,即在企业合并时才可能予以入账。自创商誉不能入账,即使有费用的发生与商誉的形成有某种关系,但也应确认为费用,其理由在于,无法确定哪笔支出是专为创立商誉而支出,无法确定发生的出生地同多少商誉以及发生支出的受益期有多长,根据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将这些支出均作为费用处理。

3.常用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

3.1 永久性保留法

永久性保留法要求将并购的成本进行资本化,但并不摊销,而是将其作为一项永久性的资产保留于账本。当商誉所依赖的企业被出售或者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商誉确实发生了永久性的贬值时,才能将其注销。商誉属于一项无形资产,必须对其资本化,商誉与企业整体密切联系,只要企业仍在经营,则其商誉是永续存在的。商誉的价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增加,不摊销可以有效避免双重计量。

3.2 立刻注销法

立刻注销法要求在购买的当日将并购的商誉进行立刻注销,以冲减股东所持权益。商誉属于一项具有特殊性的无形资产,不能脱离企业而单独存在,也不能够兑现,其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商誉是由企业所付的价款超出所得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来决定的,是企业资本损失的一部分,应当立刻冲减资本公积或者类似的资本准备金,相应地对会计报表中股东权益进行调减,按照谨慎原则,不应该将并购时所支付金额的差额的资本化作为一项独立的资产,应该用股东权益来弥补合并造成的损失。

3.3 逐年性重估法

逐年性重估法要求将并购的商誉进行资本化,然后逐年性地对其总的投资金额的净值进行评估,在相应地调整了资产与负债之后,将剩余部分应归类于随投资而并购的商誉范围。当进行会计核算后的商誉小于其账面的价值时,要对其进行摊销,反之则不摊销。

3.4 系统性摊销法

系统性摊销法要求将商誉当作一项单独的资产进行入账,并在核算的有效期限之前进行系统性摊销。对商誉的成本进行系统性摊销非常必要。商誉的成本是指预测的超额盈利能力的真实值和预期的净收益所超出有形资产而正常获得收益的价值差额。把并购的商誉作为预期收益的一部分来进行提前核算,应在核算商誉并购支付的有效期限内,进行系统性摊销,在收益中抵减这一部分差额,有利于正确地估算预期收益。

4.目前商誉会计核算方法的不足之处

4.1 不符合责权发生制的原则

责权发生制原则规定要以应计制来对企业当期支出与收入的情况合理地进行核算。在创业初期,企业用在形象宣传方面的支出会非常大,收入往往很少,企业盈利的能力也比较差。通过不断的创新,企业的知名度逐渐打响,在同等的条件下企业盈利能力大大提高。而目前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并没有切实地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忽视了商誉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把企业后期收入变化纳入核算范围。

4.2 不符合重要性的原则

对企业做决策时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如企业投资的重大决策、企业的经营方针转变等,应该对其进行分项反映和分别核算,并要在会计的最终报表中明显标记。但是目前会计核算的一般做法是:在企业没有进行转让或者清算前,既没有对商誉资产进行特别反映,也没有在会计的单体报表中加以标记。这样非常不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经济的具体信息,导致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决策。

4.3 不符合全面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原则

会计核算是以会计报表形式向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投资者则通过分析会计报表以决定是否对该企业进行投资。而无形资产所占企业的比重越来越高,其对于企业盈利的影响也不断增大,使得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投资者不能单从会计报表上全面了解企业,其投资的方向容易受到影响,有可能因此遭到损失。

5. 改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的建议

5.1建立新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

要建立新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必须要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只有突破了传统商誉会计核算的理论体系,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对于自创商誉进行会计核算已经逐渐地成为了业内的主流,随着资产的概念不断发展,会计核算标准的不断突破,解决好商誉的会计核算问题指日可待。会计核算应该加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先进的理论知识,不断改善其理论体系, 以适应由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型需要。

5.2 制定独立商誉的标准

商誉要比无形资产产生得更早,无形资产都是基于商誉而逐渐地被认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商标权、专利权、着作权等无形资产逐渐得到确认并从商誉中分离出来。而两者重要区别在于商誉的不确定性,商誉的会计核算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远比无形资产复杂。由此看来,制定独立商誉的标准显得非常必要。并购商誉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大, 应按重要性的原则, 将商誉与无形资产严格区别开来, 制定独立的商誉会计核算标准, 并在最终会计报表上对其进行单项披露。

5.3 制定企业商誉会计核算的标准

商誉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给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判断商誉的标准应是企业是否具备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 并且将企业的获利能力大小定做商誉大小的标准。企业超额的利润不是凭空产生的,商誉在企业中肯定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等量的投资资本产生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的利润, 则是负商誉,反之就产生正商誉。

5.4 制定商誉会计核算的原则

商誉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可实现的原则, 要以会计报表上反映的资产及负债作为依据来进行核算, 而不是仅以主观的判断来将企业未来盈利的水平当作商誉会计核算的数据。商誉的价值不宜在短时间内频繁地调整,为了简化会计核算, 可将商誉会计核算的时间定为一年。

6. 结束语

篇6

【关键词】 施工企业 会计核算 改进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不仅要形成一系列的财务和成本指标,成为现代施工企业在市场决策时的依据,同时也要依靠这些会计核算指标进行分析,为改进现代施工企业管理成本,降低现代施工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关于对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状态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施工项目周期长、在会计核算时分期付款比较常见,同时,又由于施工企业又存在不同情况的工程外包,使施工企业与具体施工项目之间各种不同的交易活跃因素的影响,更增加了现代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可能显现的特殊性,这些复杂的情况,都要求在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时,要给预足够的重视。

1.1现代施工企业核算对象的特殊性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对象的独特性。一方面表现在,现代施工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原则是以单个项目来进行的,这样才能够比较不同施工项目的成本状况。另一方面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表现在内部,因为施工成本核算,主要为原材料的成本、机械作业成本、人工成本、辅助成本等内容,这些具体的成本使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有别于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

1.2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独特性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一般是指具体采取的方法,例如,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方式是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常用的方法,可以根据这样的现实需求,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可以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降低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督成本。

1.3 现代施工企业工程结算的阶段性

现代施工企业项目施工周期较长,一般的施工项目也需要半年以上,跨年度的项目也不在少数,因此,现代施工企业会计结算一般要采取分段的方式,这就要求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要及时将施工企业的欠款和收账款进行确认,要实事求是的根据施工项目的进度采取适当方法来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估测,为施工企业的决策提供必要的经济数据。

2.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状态

在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虽然《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已经在技术上规范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事项,但由于现代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的所在地点的范围广,存在着一些异地施工情形,而各地区对施工项目的税收政策又不完全相同,使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增加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2.1 现代施工企业事前事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现代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程序是事后核算,也就是要求核算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后再进行会计确认,但如果会计核算工作对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没有实事求是地凭据。就很难得到实事求是地事后核算。目前,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还没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此外,对于现代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虽然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中都有制定标书,在会计核算是可以通过标书来进行基本的财务工作核算,但由于这种核算在启动过程并没有引入现代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从财务的角度对启动初期的企业经费进行核算,必然使事前核算出现不足之处。在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中,如果现代企业财务人员不参与到企业运行项目经费的支出管理,还只是围绕记账人的角色,就难以发挥财务监督者的角色。

2.2 现代施工企业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共同指导着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但部分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时出于各种原因,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如将一些间接费用直接纳入成本核算,而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这就导致会计核算出现差错。由于施工项目周期较长,还存在着成本费用的会计年度确认问题,很容易导致成本核算与实际情况出现差异。

2.3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现代施工企业会计信息,部分经济活动未能及时地反映在会计报表中,由于现代施工地点较为分散,在经济活动发生时,相关责任人不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次,由于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还有现代企业其他部门与项目之间的业务往来等内容,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从实际情况来,由于部分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对核算方法的选择问题,难免出现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不高。

3. 加强和改进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针对我国现代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形,加强和改进会计核算,一方面要从会计人员这一核算的主体入手,另一方面要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核算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核算方法与技术手段,从而提高核算的准确性。

3.1 现代施工企业培训与引进的对策

在现代施工企业培训与引进的对策,要以未来会计核算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会计人员培训方案。根据现有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现代施工企业的特殊性,选择培训机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会计核算的总体水平。其次,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会计核算人才,要在对会计核算有效分类的基础上,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3.2 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

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会计核算制度,积极组织学习《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相关的法律制度,并按照这些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核算办法,对照企业现行的核算制度,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以此来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特别是,由于某些原因,《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在某些方面的差异,施工企业要根据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并保持处理的一致性。

3.3 改进核算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对策

为改进核算方法与技术手段,要建立部门联动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核算要加强与业务部门、辅助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避免孤立地进行会计核算,可以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如对项目进度的测算,除按照既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外,还可以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避免出现“账实分离”。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会计核算。保证核算结果能够保证具有真实和准确性,能够在企业整体会计报表中得到反映。

结语

新时期关于现代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讨是发展现代施工企业的必由之路,现代施工企业要发展必须认真从会计核算做起,使现代施工企业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海燕.加强和改进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2(3)下旬刊:43.

篇7

    上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使会计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随着信息化投资黑洞、信息悖论、信息孤岛等陌生字眼的出现,以及对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工程的影响,使包括会计在内的管理信息化前途遭受到莫大的质疑。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如何开展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成为了我们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2、 会计管理的现代特征

    2、1会计管理是系统性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的系统性尤为突出,会计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既相对独立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流程完整的工作体系。从管理过程来看,无论是同属事前管理的怀集预测,决策和财务预算,还是事中进行的会计控制,以及事后的会计检查,考核和分析,都是属于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强调的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益。[1]

    2、2会计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下,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高低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的流向才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充分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企业生命力的所在。会计管理也同样涉及人本管理,在企业中不仅要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也要关注会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竞争性的会计人才。

    2、3会计管理更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发展知识经济就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因此,知识的生产必须加以保护,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也更为严谨。随着知识竞争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的重心也在向着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倾斜。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是这些无形太投资,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由此看来,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实际表现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和人力资源的管理。[2]

    2、4会计管理正在向信息化管理发展。信息化管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采用网络信息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更多的信息在网络的平台上得以互动和共享。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会计管理迈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3、信息化会计管理方法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中的数据准备阶段由会计核算工作来完成,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核算软件等都是为数据准备服务的,但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优势,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经济信息,这样才能为企业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常用的会计管理方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大阶段中采用的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手工会计条件下,对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信息提供的决策有用性原则外,成本效益原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手工会计条件下,成本效益原则主要是要考虑会计核算工作量不能太大,提供相关信息带来的管理效益不能低于处理信息的成本。因此,在会计核算时,常常需要由会计人员根据经验选择既能保证一定的信息质量,又比较简便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核算方法的选择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核算过程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成本效益原则已不再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开放性和动态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会计核算方法也应规范化。因此,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化原则。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开放性、智能化和实时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也应遵循规范化原则,其意义在于:

    1.有助于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税务、企业)的实时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

    2.可以促进会计核算软件研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快管理型软件的开发应用。

    3.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少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准确性原则。在信息化条件下,最需要考虑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准确性将成为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则。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大部分核算业务交给计算机处理,因此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不必计较核算工作量的多少;而且,由于信息化环境下信息高度共享,会计数据较手工环境下更易取得,不必为了权衡结果的精确性和过程的复杂性而选择次优的方法。

    (三)及时性原则。信息化环境下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实时性,会计数据采集、处理,会计信息的、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数据处理的动态化要求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及时性原则。

    (四)开拓性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核算方法的质量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选择会计发展过程中最现代化、最新颖也最具生命力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会计方法的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

    4、 信息化会计管理体系研究

    4、1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性质

    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得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新的局面和新的信息化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管理方式呼之欲出。[3]

    4、2 集成管理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新内涵

    集成管理概念的提出,给会计管理信息化带来了强大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企业的各种商业信息,与企业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是都由这个信息系统负责收集、整理和的,因此作为会计系统,财务数据要首先与其他信息形成集成管理;其次,集成管理要求会计系统不仅要成为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要兼顾一个管理系统的角色,充分发挥会计功能本身具有的预算、决策、资金控制等全面的管理功能;第三,“管理信息系统(MIS)由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AIS)等组合而成,但毕竟还没有从各个独立的分支有效的升华为一个整体,无法涵盖企业的所有方面,仅仅是信息化的雏形阶段。

    4、3 供应链管理扩大了会计管理外延

篇8

【关键词】会计核算 餐饮企业 特点分析

一、对会计核算的认识

会计核算是指记录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成本指标,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据以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为制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对会计对象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就是会计核算的方法,设置账户和账簿、复式记录、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是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二、餐饮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餐饮企业的特殊性

现代餐饮企业,是集住宿、饮食、商品零售、娱乐、旅游以及交通票务等为一体的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变现在:(1)功能的综合性:集生产、销售、消费多种功能为一身,要满足不同客人的各种消费需求,有着兼据商务活动中心及社交中心等功能;(2)劳动密集性产业:餐饮业对服务人员的需求较多,对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日益提高;(4)经营方式灵活:餐饮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及区位优势,发展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4)服务过程与消费过程的统一:餐饮企业的服务过程也是顾客的消费过程,二者具有不可分割性。

(二)餐饮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餐饮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决定其会计核算的特殊性,在会计核算时要遵循会计信息质量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以及修正性原则,与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相比,其会计核算的特点主要有:

1.会计核算内容的多样性和方法的复杂性

现代餐饮企业有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经营项目,会计核算的内容也就具有多样性,包括的内容包括原材料、服务设施、餐具、配料、饮料等,加上餐饮企业存货种类多,进出频繁的特点,甚至有些企业采取连锁经营,经营场所较多,也就增加了管理控制和会计核算的难度。

由于餐饮业在经营过程中,集生产、零售和服务三种职能于一身,其会计核算上也无法像其他工业企业那样,按照产品逐次逐件进行完整的成本计算,一般只能对经营单位或经营种类耗用原材料的总成本,以及营业收入和各项费用支出进行核算,也就造成了核算方法的复杂性。

2.营业收入与费用分布结构的不同

一般情况下,服务业由专门从业人员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设备和工具为顾客提供带有技艺性的劳动。在会计核算时,需反映出按规定收费标准所得的营业收入,服务过程中开支的各项费用以及加工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成本。餐饮企业属于服务行业,其营业收入是企业经营取得的总成果,由于餐饮企业功能的综合性,其经营项目较多,收入结算方法也比较复杂,会计核算必须要合理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并将已实现的劳务收入按时入账。对于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会计核算时要按实际价款记入“营业收入”科目。其核算内容包括宾馆收入、餐馆收入、商品部收入、冷热饮收入、服务收入等以及各类企业向外转让已入账的无形资产收入。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3.营业成本与费用核算的不同

根据费用要素,一般将服务业的成本和费用项目划分为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辅助营业支出及财务费用五个科目。辅助营业支出在期末要分配摊入各项营业费用中,“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两个科目被用来核算企业各营业部门成本费用开支。管理费用是核算公司管理机构的和非营业性的费用开支。财务费用则是核算企业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和金融机构手续等费用开支。餐饮企业的营业成本明细项目应该包括:餐厅在经营中耗用的各种食品原材料、饮料、调料、配料等的实际成本,零售部门的商品销售成本,票务部门的票务费等。费用的明细项目包括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工作餐费、物料消耗、制服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展览费、折旧费等,与其他企业相比,营业成本与费用核算的项目较多。

4.现金流量结算以及会计核算流程的综合性

餐饮企业的货币结算是以货币资金为主,并且具有收款点多、进货渠道品种及渠道多样化的特点,在会计核算时,要确保出纳和会计各司其职,明确分工,钱财分离,防止舞弊行为;同时还有较多的使用营业状况表、楼层房间动态表以及现金单等财务单据和表格,确保报现金结算的准确性。另外,由于目前银行卡、信用卡等结算方式的多样性,会计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

5.涉外性质的餐饮企业

一些餐饮企业具有涉外性质的业务活动,在会计核算中,要按照外汇管理条例和外汇兑换券管理办法,办理外汇存入、转出和结算的业务,涉及外汇业务,应采用复币记账,反映原币和本币,计算汇兑损益和换汇成本。

三、总结

总体来讲,餐饮企业的会计核算具有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方法的复杂性,营业收入与费用分布结构不同,营业成本与费用核算的不同,现金流量结算以及会计核算流程的综合性以及涉外性质的餐饮企业要按照外汇管理条例和外汇兑换券管理办法等特点。

参考文献

篇9

一、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概述及应用现状

1.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概述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相比,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模式的基本框架并未改变,依旧遵循其基本原理,通过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来收集财务信息。同时,在传统模式上也缺乏创新。一些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核算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增加了其时效性。大量的财务信息,纷繁的数据,通过软件来处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得出精确的数据分析结果,也解放了人力资源。

2.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应用现状会计在长期积累经验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的核算模式。时至今日,虽然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仍然是财务会计中重要的部分,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主要适用于手工核算方法,存在诸多缺陷,也不能适应信息时代会计核算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会计核算也逐渐朝信息化方向发展,克服了许多传统会计核算技术存在的问题,使财务工作变得极为便利。

二、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标准灵活性不强会计核算的标准基本靠会计科目体现出来,由于会计核算工作一般是在会计核算申请的账户中进行,但会计账户的申请通常需要根据会计科目的标准进行,因此会计核算的科目设置十分重要。会计核算标准的灵活性较低,主要也是由会计科目的标准固定化引起的。在传统的手工核算的标准下,会计核算的科目都是固定好的,一般情况下会计核算的名称和顺序都很难改变,甚至一些二级科目都不能改变,常导致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的口径设置不统一,如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制造费用下可以设如差旅费、招待费、办公费、修理费和福利费等,财务费用下可设利息、手续费、汇兑损益等经常出现问题。而会计报表指标由于固化造成很严重的报表冗杂问题,既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也给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增加了负担。

2.会计核算缺乏时效性会计核算的时效性是会计核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会计核算的发生时间与信息提供时间的间隔往往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对会计核算信息及时性的要求十分重要,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是企业要做的事情之一。时间间隔越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高。然而,由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手段十分落后,导致其时效性很差,给企业带来了相当一部分不必要的损失。其中主要是记账日期落后、报表编制和提供时间落后等。这些问题在信息化的会计核算中都可以避免。

3.会计核算的深度不够从一定意义上讲,会计核算的深度就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计核算的程度并不是越详细就越好,这要考虑核算的成本问题。由于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人工核算是主要手段,这种核算手段十分落后,核算肤浅,深度不够。各项核算指标在不同的报表中无法直观看到其内在联系,本来应密切相关的两个报表被割裂得毫无关系,所提供的核算内容十分肤浅。

4.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不足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传统的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中只重视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而没有对企业成本产生的过程进行有效管控,因此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没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管理者所制定发展计划也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成本核算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但在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所获得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的核算措施,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有力调控。

三、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的优势

信息化的会计核算,即把新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结合起来,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改良,使会计核算与企业管理形成互动和共享。信息化背景下,一方面会计核算的思想观念和核算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另一方面又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1.信息化深化了会计核算的标准信息化的会计核算仍以账簿和报表为核算信息的主要方式,保留传统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但同时又深化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由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是采用人工核算的方式,效率很低,因此每次只能采取单一的一种核算方式。然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却可以同时采用多种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核算,满足不同层次的企业管理的需要,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另外,在序时核算中,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只能采取三栏式日记账方法。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序时核算可以采取的方式不再只是一种,核算的科目也不只是货币资金科目,而是扩大到了其他科目。此外,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核算可以在电脑上完成,通过各种软件完成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复杂型报表。甚至采用二维乃至三维的结构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反应一些问题,从而大大提升会计核算的深度。

2.信息化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广度会计核算广度一般是说明会计核算的工作范围。信息化氛围中,会计核算不单单需要借助传统的价值尺度对其进行核算,且需要采用很多非货币的方式来进行核算,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多套账簿,从而解决传统核算模式单一的现状,增加会计核算的广度。

3.信息化使会计核算的效率提升信息化的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使用了各种先进的理论和设备,在核算效率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下,企业的经营情况能被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来,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明显减小,同时核算质量还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应用新的成本核算方式使得信息收集和分析变得更为便捷,减少了核算工作所耗费的时间,从而起到控制核算成本的作用。

四、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分析

信息化有效推动了会计核算的发展,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的改革,促进了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灵活度,增强了会计核算时效,同时也扩充了会计核算模式。下面从五类新的核算模式入手,探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

(一)综合的零级核算模式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求,需要对目前存在的一级科目进行分类,以便组建一个较高层次的会计科目,即所谓的零级科目,在该条件下进行的会计核算就属于零级核算模式。

1.零级核算模式的主要特点首先,零级核算模式一般是选择随机核算制,可以对各种零级核算随机抽取;其次,一级科目一般是零级核算模式得以进行的基础;然后,重新分类,并由此进行零级核算,这样就可以构建一个概括性的零级科目。

2.零级核算模式的常规分类口径零级核算模式的常规分类口径可以从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流动性等几个方面分类。零级核算模式的常规分类口径实现的是“全部分类”,即把所有的一级科目都按照要求划分到某零级科目中,从而实现单一的零级核算。除了从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流动性等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外,与此同时还可以把所有资产划分成一类,其余的科目不分类;所有者权益不分类,而其余的一级科目需要按照要求分类;将负债划分成一类,其余的科目不分类;按往来科目分类;按资产净值分类。小规模人等不能抵扣增值税的,购入材料按应支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二)实时核算模式

实时核算是指在会计核算期内能及时响应的核算,实质是实时操作在会计核算中的主要应用。在实时核算过程中,通常会形成核心的中央数据,其已成为控制随机核算数据的主要指标之一。

1.实时核算模式的主要特点通常情况下,实时核算模式包括以下三个特点:

(1)采用实时核算制,可以实时提供符合要求的会计信息;

(2)根据已编好的核算单位和科目编码进行核算;

(3)采用汇总核算方法,这样可以确保实时核算的准确性。

2.实时核算模式的基本内容在进行核算过程中,实时核算模式一般会形成核心的中央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存储于中央数据表中,并根据各级编码汇总和核算单位来进行登记和分类,主要包括各级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其无法对逐笔序时的发生额进行反应,而仅能反映科目编码和核算单位的汇总数据。凭证表一般属于核算的数据源表,它提供的原始数据要在实时核算模式下进行加工。例如,会计电算化就是采用实时核算的一种核算模式,在发生可以用货币计量或以实物计量的经济业务时,会计从业人员将经济业务原始会计信息输入会计软件中,会计软件就可以快速分析和计算,会计电算化和会计软件在运行时都要遵循会计恒等、核算时要复式记账、平行登记和账账相符等原则,从而确保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的正确度。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经济业务可以是资产类业务,负债类业务,所有者权益类业务,成本类业务及损益类业务,每次输入新增的原始数据,会计软件就可以根据新增的会计信息实时分析和处理系统中已有的会计信息,并快速生成关于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科目的最新信息,管理者可以随时参考这种实时生成的会计资料,来为公司或企业的发展做出决策。

(三)分组核算模式

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管理要求,对已有的各级明细科目进行随机概括和分组,这样可以形成一系列符合企业会计核算要求的会计科目,并且可以将这些会计科目定义为分组科目。然后依据分组科目进行分组核算,即所谓的分组核算模式。

1.分组核算模式的主要特点通常情况下,分组核算模式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采用随机核算制,该过程中需要实时提供新的明细核算指标;

(2)在已有明细科目基础上对其重新分组,从而组成全新的明细分组科目,其一般需要进行现场指定。

2.分组核算模式的主要内容分组核算模式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一般是是由现存的明细科目分组口径来进行现场随机指定。对于一些比较常用的分组口径,通常会将相关信息保存到分组信息表中,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做到随时调用,而不需要重复分组。计算机或会计软件对于新增的会计信息,可以打破传统的分组方式,将系统内的会计信息再次分组,这种分组是瞬间完成的,而且分组的精确度非常高,对后期的会计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分组核算模式的常规分组口径有以下两种。按现金流量大类分组或是按投资种类分组。

(四)重组的混合核算模式

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对所有科目实施重新分类组合,具体主要包含各级和一级明细科目,从而组建一个混合科目,然后根据要求对其实施会计核算,即所谓的混合核算模式。混合核算模式使用对企业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打破了科目的级别特点,而且还能提供新的混合核算指标。1.混合核算模式的主要特点混合核算模式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采用随机核算制,其一般是按照新提供的混合核算指标进行会计核算;

(2)不需要对编码级别进行分类就能实现现有科目编码的重组,从而形成新的混合科目,并对其开展混合核算,其一般需要在现场指定;

(3)一般不需要采用汇总的核算方法,仅选择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即可。

2.混合核算模式的主要内容混合核算模式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由混合科目的口径来决定的。实际上,混合核算属于分组核算和零级核算的结合,使用起来比较灵活。混合核算模式可以对所有会计科目进行重组,不论是一级科目、二级科目或三级、四级科目,在形成新的混合科目之后,按照重新组合的混合科目进行核算,这种混乱的科目组合可以满足企业特定情况下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如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抽查和试算平衡时,为保证审查工作的公平公正,将企业会计科目全部打乱,再审查企业会计工作是否合规;有时候在试算平衡时,如果花费了很长时间却不能找到哪里出现了错误,那么就可以采用混合模式,打破思维定式,寻找试算不平衡的原因。

(五)延伸的辅助核算模式

为了满足企业会计核算需要,可以对已有的底层明细科目进行适当延伸,从而形成若干会计科目,然后根据这些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就是所谓的辅助核算模式。

1.辅助核算模式的主要特点通常情况下,辅助核算模式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选择随机核算制,其能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比较细致的核算指标;

(2)在现有底层明细基础上进行适当延伸,从而构建全新的辅助科目,并根据其标准进行辅助核算,一般需要在现场指定;

(3)辅助核算模式不仅需要汇总的核算方法,同时也采用了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

2.辅助核算模式的主要内容辅助核算模式所包含的内容是由编码内外的划分来决定的。辅助核算模式对于那些具有纷繁复杂经济业务的企业和公司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业或公司的经济业务特别复杂时,为了方便会计分录工作,会计审核需要给一些经济业务进行辅助编码,这些辅助编码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中占有一席之地,有效简化了会计人员的工作。

五、结论

篇10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会计核算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会计目标,准确地记录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行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应本着及时、客观、一致、清晰、可比等基本原则。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确定

企业会计核算是一项以会计专有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记录,并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相关资料的一种会计行为,会计核算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除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收支进行详尽的记录外,还应定期编制会计报告、报表,使企业管理层可以准确掌握产品生产成本、经营销售情况,企业资金的投入、周转、退出等情况。企业会计核算包括:会计核算对象、会计科目、账户、会计要素,其中会计要素又是将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具体化和分类,其中又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由于经济业务的错综复杂,又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并且表现以不同的形式,使得会计要素显得杂乱无章,会计科目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将各会计要素按照其特点进行的分类,但会计科目仅仅是一种分类的方法,或者说是会计账户的标志,具体的经济数据,还要通过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来进行记录和体现。

二、企业会计核算常规应用方法的归纳

企业常用的会计核算过程主要有三个: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薄、编制会计报表,具体的方法又分为七种:1、首先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也就是设置会计科目;2、应用复式记账法,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便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3、对各种会计凭证进行填制和审核;4、对各种会计数据登记到各会计账户;5、计算企业的各种生产成本;6、对企业的各种固定和流动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以确定账实相符;7、定期编制会计报告和报表。这几种会计核算方法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三、企业会计核算的目标及意义

企业会计核算是一种企业内部管理行为,管理的范围和对象只能是单独的一个企业,从企业管、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简化并用资金量的核算来体现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提供企业管理或投资者所需要的会计资料,以准确掌握企业的盈亏情况。

四、企业会计核算所需注意的问题探讨

(一)企业会计中增加值的计算

企业的增加值相对于生产利润而言,能够更加准确的体现企业的生产总值,即企业对整个社会生产所做出的贡献,能够有效地弥补企业会计核算的局限性,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企业增加值由工人工资、原材料、运输成本、固定资产折旧、税收和企业利润等构成,因此只要对一段时间内的上述要素进行记录和计算就能准确的计算出一个企业的增加值,由于所处角度的不同,具体的计算方法分为生产法和分配法。生产法是站在生产的角度来计算企业的增加值,企业在一个时期内的总产值减去这个生产时期内的总支出,例如工人工资、原材料的采购费用,即得这一时期内的企业增加值;分配法是站在企业增加值的分配结构的角度,来计算企业一个时期内的增加值,因此分配法计算的增加值是工人工资、税收、利润和固定资产折旧的总和。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主要报表的系统制作

企业会计核算是全面地反映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金的流动过程的记录,来体现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会计核算主要内容的体现形式为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等各种财务报表。其中损益表所体现和统计的是企业某一阶段内的生产、经营收益和分配去向,不但可以具体体现出企业生产利润的产生全过程,也可以体现出这些生产利润最后的分配方式。由产品销售收入(这其中要扣除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所有费用,包括税金)、产品销售利润(这其中要扣除相应的财务核算自身的费用和其他管理费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税后利润、盈余增值这几部分组成企业损失表;资产负债表以T字形方式,将企业所有的形式的资产项目列在表左侧,将所有负债项目与所有者权益列在表的右侧。

(三)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

一个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应有准确的会计科目的设立,会计科目是对各会计核算对象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是各会计账户设立的基础和名称,做好会计科目的设立为以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编制会计报表等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企业还应注重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不断引进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会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并能与整个企业的工作团体进行良好沟通的复合型人才,并有计划性的提供给财务人员后续的培训机会。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字: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概念重要性方法分析

Abstract: accounting cost accounting of enterpri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it is able to provide enterprises with scientific advance planning, help enterprise reasonable planning daily cost management, and to ensure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enterprise for the long term, so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o ensure the benefit of the enterprise, strengthen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work is very important. Here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accounting cost accounting introduce several relatively common cost accounting methods.

Key words: accounting cost accounting cost accounting concept importance metho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之中经常需要考虑到各项开支和经营效益的问题,因此说为了能够保证企业更好的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管理者需要加强对于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落实力度,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下面本文就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核算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概念浅析

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指的是企业的会计工作者在进行会计财务工作的时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相关费用进行调整,并且按照相应的标准和方法对企业的成本进行计算或者是统计的过程。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制约并影响着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并且对企业今后的经营决策以及发展战略有着深远的影响。

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对企业的预算以及成本的规划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并能够对成本的运行机制进行考核,显示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和成本管理水平,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事前的规划。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即成本的控制和成本的补偿。

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会计成本核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直以来我国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都是按照企业现有的生产工序以及程序进行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以及分配和管理。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中还处在并没有做到事前控制,一直是处于事中和事后控制的状态下,这种被动的控制模式影响了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的正常运行。

而实行企业成本的补偿则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的另一个关键的目标。企业在进行最初的成本核算时,主要就是以实现成本的补偿为目的,企业在进行成本的补偿时需要有两个计算的对象,即生产企业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和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企业的成本计算程序就是围绕着这两个因素展开的,这两个因素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所以在进行成本补偿时也会有不同的方法。

二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上文中简单的介绍了企业成本合算的相关概念问题,在当前的情况下,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取较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要进行成本核算,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强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能够通过科学的模式将企业的资金和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其次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分配经营成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成果是由企业的财务收入和成本费用两部分组成的,由于企业的成本计算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进行计算,这就会造成计算结果的差异,加之成本的变化也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加强成本的核算,能够有效的解决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实现企业经营成果的合理分配;最后,加强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方向。在有效的企业成本核算机制和模式之下,企业能够按照这个方案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规划,并进行企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同时能够对成本达到有效的控制。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加强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

恰当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能够促进企业会计财务的各个方面顺利进行,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减少其在生产经营中的成本,保证经济效益。良好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水平,不同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用恰当的核算方法,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以及相关的管理要求,会计的核算方法一般分为四类,即分步法、分批发、品种法以及分类法,下面本文就对这四种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分步法

分步法,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生产产品的步骤和产品品种在进行生产时所需要的费用,也就是将产品的步骤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归集起来,采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分步法在一些大批量生产的大型企业中经常用到,同时也广泛的应用在实行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由于不同的企业每一个生产步骤各不相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人员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也不尽相同,因此说为了更好的实现成本的核算,需要采用分步法进行计算,将分步法转换为平行结转分步法以及逐步结转分步法,以保证在实际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不会出现问题。综上所述,在企业大批量多步骤且多阶段生产中,一般采用分步法,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

(二)分批法

分批法主要的会计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生产产品的批别或者是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定单。该方法主要就是将企业的生产产品的定单或者是企业生产产品的批别多需要的费用归集起来进行管理,采用企业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的核算。分批法又可以称作是定单法,一般情况下,一些小型的企业或者是生产产品步骤较多的企业经常会在会计成本核算中使用该方法,例如一些精密仪器生产企业或者是重型的机械企业,较长用的都是分批法进行会计成本的核算。由于该方法具有程序分明的优点,且在计算时准确度较高,因此说在较为复杂的多步骤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较多的应用到这种方法,以减少会计成本核算的错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品种法

我国大型的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中一般较为常用的是品种法,该方法主要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在用该方法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需要将企业生产的产品所需要的费用归集起来,进行成本计算。品种法的成本计算以月为单位进行,并且在每月末实行产品费用的处理,且在进行成本核算中,该方法具有简单快捷的优势,因此说基于该方法的特点,一些大型的供水供电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较多的运用这种方法。在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中,使用品种法能够有效的进行成本计算,并且能够根据成本计算的结果及时的发现企业在运营以及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分类法

分类法主要是在企业产品品种的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用的,分类法就是以产品的类别作为成本核算的单位,一般情况下,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分为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以及自然类别,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一定要分清成本的类别之后再进行核算。该方法在成本计算上和品种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其有独特之处,在进行成本计算时需要在类别中选中某种产品作为标准依据,并且能够制定出和其他产品之间的换算标准,再将成本分解到每个具体的品种中去。

以上四种方法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中较为常用的集中方法,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企业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避免因为方法选用不当而影响到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使用成本核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如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合法性原则、成本分期核算原则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等,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目的。

结束语: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下,企业要想获得发展,除了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之外,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也十分必要,这样能够保证企业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加强成本核算,能够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各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指出加强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四种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今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使企业将自身的生产特点和成本核算方法有机结合,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成本核算方法,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波 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浅谈 科技信息,2012年第21期

[2] 李华 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分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2009年第9期

[3] 田立新 浅析现代会计准则下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第2期

[4] 张震秋 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23期

篇12

关键词:军工企业;计算机软件;会计核算

计算机软件从根本上讲主要就是一种知识的体现,它是软件工作者通过计算机语言编写并编译而成的一系列计算机执行代码,可以完成某些具体的应用功能。计算机的应用是离不开软件的,软件是计算机应用的灵魂。计算机软件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深入到现代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所以,计算机软件根据应用目的又可以分成很多类型,如:操作系统Windows、家庭多媒体RealPlay、防病毒软件Norton、科研仿真软件MatLab等等。

1 计算机软件会计核算方法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主要是采购办公类型、科研类型和网络管理类型的计算机软件。这些类型的软件,多数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多年来已经购买了许多而且需求量还在日益增加,同时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有关财务制度中对计算机软件的确认及核算并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如何结合现有的资产管理办法同时针对这些软件的类型,整理出一套计算机软件的财务管理及核算的方法,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是必要而且急需的。现阶段大多数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有三种方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核算。

(1)将计算机软件作为办公费用在管理费中一次性列支。对于价格较低的软件,如杀毒软件等这样处理是合适的,但对于金额较大,使用期较长的软件这样处理就不符合费用配比原则。

(2)将计算机软件作为固定资产来进行账务处理。这样通过每月计提折旧将费用分摊入成本,基本上可以解决费用配比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首先,按照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规定,仪器设备每年按原值的5%计提使用费,也就是说仪器设备的折旧年限是20年。而由于计算机软件技术更新快,使用期限远低于此,如果按20年来计提折旧,可能不等提到50%此软件就已经被淘汰了。虽然财务制度允许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可比照国家对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使用费,但增提的部分不得计入科研项目成本,而应由生产经营项目负担。对于民品业务开发不够的单位来说,这一条就很难实施。其次,软件虽然是以光盘的形式存在的,但光盘只是它的载体,软件本身并没有一定的物质形态,它并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在资产盘点时,软件无法以实物形式进行盘点,当软件被淘汰时,它也无法按固定资产报废程序进行报废。

(3)将计算机软件作为“无形资产――著作权”进行核算。计算机软件符合无形资产的特征:①不存在实物形态;②有偿取得;③可以在许多会计期间为单位提供经济效益;④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著作权的形式对计算机软件加以保护,我国的《著作权法》也明确规定将其作为一类与文字作品并列的特殊作品给予保护。因此,计算机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是有依据的。但无形资产的摊销是按照预计使用年限或者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而很多软件类产品的使用年限不容易预计,所以对所有软件采用该方法进行核算也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计算机软件核算方法都有优势和不足的情况,如何考虑软件的特点来选择合适和软件核算方法就成了解决计算机软件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

2 将计算机软件进行分类核算是计算机软件会计核算办法的核心

计算机软件涉及到科研研制、单位管理、科研生产等各个领域,为了更有效、明确和简洁地在资产管理中将计算机软件进行管理起来,将计算机软件通过进行分类来核算是必要的。从以上的分析介绍中可以看出,根据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将它们进行分类在技术上并不是困难的工作,而且上述探讨的计算机软件分类核算办法在现实软件会计核算中有些单位已部分采用,效果很好,所以采用根据计算机软件本身的特点进行分类核算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也是可行的。根据上述介绍的计算机软件三种核算方法的情况,再结合计算机软件用途和特点,对计算机软件可以采用如下分类核算方法:

(1)办公常用的、价值小的计算机软件,采用作为办公费用在管理费中一次性列支进行核算。办公常用的小价值软件如杀毒软件Kill、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IBM Lotus Notes、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数据库管理软件SQL Server、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等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功能单一;②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技术服务;③主要用于日常办公中;④使用的人员和次数都较多; ⑤使用部门较多; ⑥1次性投资多人次和多部门使用等等。对该类软件采用一次性办公费用处理即简化核算,也符合这类软件的特点,是一种很好的财务核算方式。

(2)购买硬件设备时,随同硬件设备附带的使用软件采用作为固定资产来进行账务处理。现代的硬件设备或硬件系统内部大部分都有控制或分析处理芯片,所以在购买时会附带有功能软件或硬件设备的驱动软件。而且这些功能软件和硬件设备的驱动软件往往是选配产品,用户根据需要使用的功能来进行选择相应配套的硬件和软件。如购买高速摄像机时可以选择是否需要红外摄像,购买声学信号分析系统时可以选择在空气测量、水下测量、还是二者都需要等等,这些都会带来购买软件内容的不同。但这些随硬件附带的软件大部分都具有如下特点:①专业局限性较强,不通用;②跟硬件设备结合很紧密,经常是某种型号硬件系统的专有软件;③对该类软件无法进行二次开发和移植等等。所以,这类软件年限的应用往往紧密跟随着硬件系统、设备或部件。根据该类软件的特点,将它们随同硬件设备一同列入固定资产来进行账务处理是很合适的。

(3)对科研设计和科研仿真软件,采用无形资产来进行核算是比较合适的。科研设计和科研仿真类型的计算机软件是根据某类或某几类物理或化学等学科原理公式开发和发展起来的,并结合了大量的实际试验验证和修改。如机械运动学仿真软件Admas是以牛顿定律为基础开发的,机械CAD设计软件是以几何学为基础开发的,电磁场分析软件是以麦克史维方程为基础开发的等等。这类软件的特点是:①软件价值大(有的1套软件价格达到几佰万元人民币);②对厂家的技术服务要求很高,该类软件在使用过程中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软件还需要升级等;③软件使用年限较长(一般可达到10年以上);④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而且从购买到应用起来往往时间较长等等。无形资产的摊销是按照预计使用年限或者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所以,将科研设计和科研仿真类型的计算机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来进行核算是比较合适的。

这类软件列入无形资产管理的那个科目中更合适呢?《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无形资产按期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也就是说,所有的无形资产的摊销均在管理费用中核算,但实际工作中,价值高的、专门用于科研生产设计及仿真的软件与单位的管理费用并无直接联系,所以对该类软件的无形资产核算需要采用变更的方法。军工科研单位科研项目、课题按完全成本法进行核算,期末将管理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摊到科研项目中去,但将科研用的软件费用摊销在管理费用中核算,不能合理地反映一个单位的管理费用水平。因此,对于用于科研生产、技术设计和科研仿真类的计算机软件费用的摊销,应在“研制费用”科目中核算,以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分类核算,可以将软件的核算工作在技术上清晰和简化。军工科研单位在长期的科研生产中将应用的多种计算机软件进行合理地分类,通过软件分类会计核算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是计算机软件核算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君.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改进和完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6,(2).

[2]李玉霞,李淑霞.谈无形资产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经济师,2004,(8).

[3]李永红.对无形资产核算的新思考[J].冶金财会,2006,(6).

[4]曹湘平.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12).

篇13

【关键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如此激烈的市场,企业要想获得一席之地谋求发展,优化财务管理是最基本的选择。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成本管理不仅仅牵扯到企业的日常活动,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状况。优化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能力,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减少财务的支出,优化各个资源间的配置。就目前状况来说,国内的很多企业在这个方面还是很薄弱的,严重的影响了企业发展的脚步。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成本核算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重点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情况下,成本核算是把货币作为基本的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对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的分配和归集活动,计算的是企业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支出情况,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还可以完善企业的整体管理体系,保证最大程度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有效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为企业的发展节约投资成本,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所以,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视,不断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水平对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方法及策略分析

1.加强成本核算控制和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要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使成本核算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成本情况。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是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成本预算是对预算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的发现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所以企业的成本管理应当加强对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使成本管理流程化、系统化。通过就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进行结合,通过定期的检查发现成本支出的相关问题,并且及时的改进。成本核算还应当和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员工作为企业成本管理中的直接人员,可以帮助企业的成本管理部门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企业各个部门的参与,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可以执行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成本考核成本结果的控制,提高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企业的成本管理在企业的重大项目、医疗设备的采购中也能够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减少了企业决策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2.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当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不计其数,其中常见的以及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和分批法和分步法以及定额法分类法等。不同的核算方法涉及到的核算对象不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也具有各不相同的优势和缺陷。所以,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企业要本着稳定、统一的态度,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本企业生产对各种产品的特点和流程,以及企业今后的发展目标,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的选择最佳的、针对性较强的核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较为复杂,所以,在实际的核算过程中,企业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核算方法。例如,分类法是一种非独立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所以,将品种法与分类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有效的解决产品品种繁多的问题。对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且产品的生产已经定型的工业企业,还可以选择将品种法与定额法结合起来使用,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的前提下,每月按定额核算产品成本,月末按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考虑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从而科学合理的核算各产品品种的实际成本。但是,一旦选定一种或者多种核算方法,便不要轻易变动,以免影响到企业成本核算的统一性和可比性。

3.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具有可持续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体系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整合性的核算体系,其与企业的成本管理息息相关,并会对企业的发展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成本核算体系是一项综合的核算系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形成,不仅与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有密切的联系而,而且与企业内部相关的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与企业对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以及与整个社会的变化都具有较大的关系。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算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它各项措施落实的前提,让企业会计成员有规章制度可遵循。因此,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在不断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综合水平的过程中,在成本核算体系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具有非常好的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企业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基本了解了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量是相当复杂、难度系数很大的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企业降低成本、优化配置、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是很落后的,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通过上述对策的分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且详细陈列了相对应的举措,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有用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结合应用

1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1.1 变动成本法是指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计算法。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成本计算是以成本形态分析为基本前提的。产品成本的构成只有变动生产成本。变动成本法的损益计算是采用贡献式的方法来确定的。管理科学化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计划控制。

1.2 如果采用变动成本法,那么在产品、库存和销售产品的成本构成都只有变动成本而没有固定成本,因此在期末存货成本里面是没有固定成本的。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一部分,是需要参与期末的成本分配的,因此,采用完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模式,最后的存货计价是明显高过变动成本法下的模式。

1.3 导致损益不同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的差别。从某一种角度来说,在产销平衡的理想状态下,则这两种计算方法下的息税前利润是相同的,如果不能达到产销平衡,那么就会导致每期的损益产生差别。

2 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各自存在的影响和局限

2.1 产量和销量的均衡程度决定了损益的影响程度。在产量和销量达到平衡的状态下,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净收益是相同的。若销量小于产量时,采用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大于采用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若销量大于产量时,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净收益小于变动成本法下计算的净收益。这是因为采用变动成本法,当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作为期间费用计入损益的。这就意味着在产量大于销量时,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产品销售成本,同时还吸收了上一期存货成本里面包括的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导致损益的减少。

2.2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对于成本的控制要求和目的有区别。如果采用完全成本法,是不需要划分变动和固定成本的,因此在成本控制方面来说,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利于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要求;如果是在变动成本法下,那么则要把成本一分为二: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所以,可以利用二者的不同成本形态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具体来说,对于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可以建立在产品的消耗额上对变动产品成本进行控制,对于固定性成本,可以根据费用的归类和划分进行控制,符合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要求。

正常来说,变动成本是反映企业各部门的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各部门应协同负责,而不是某一单个部门的责任。总体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采用一分为二的变动成本法对于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是更为有利和具体清晰的,相反,完全成本法在这一点上却有明显的局限性。

2.3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计税基础和财务报告基础。如果采用变动成本法计价,那么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是不完全的,不符合产品的定价要求。因此,它的存货的价值和损益,也是不符合对外送会计报告的要求和税法对于计算应交税所得额的要求。因此,如果企业要采用变动成本法,就不能够在账内进行核算,同时也不可以在账内根据变动成本法来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财务报告,那么就必须在财务会计账外进行成本和会计核算,这样就不需要对采用变动成本法的账内成本进行调整。

2.4 成本性态划分不同影响决策分析。对于企业来说,内部决策一般分为短期和长期决策。对于短期决策来说,企业现有所形成的生产能力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的。因此,在短期决策下,与现有生产能力相联系的固定成本是属于沉没成本。但是,变动成本受短期决策的影响很大,所以短期的生产经营决策更多的依赖于创利额。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企业的产品创利额意味着它们的盈利能力。如果采用变动成本法,可以更好地提供创利信息,揭示销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企业的短期经营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长期决策来说,生产能力是会发生增减变化的,所以固定成本也会随着生产能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长期决策是必须建立在补偿所有的成本的基础上。

3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这一账户的处理方式。这种方法对于直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都同时计入产品的成本中,而对于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进行处理。可知: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尽管对于成本的划分、存货的计价及损益表的编制上存在着不同,但对大部分的成本项目处理还是相同的。这为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应用创造有利条件和可能性。因此,在一个账簿上将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结合起来是可行的。

为了同时满足企业对内对外提供信息的要求,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采用其中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然后通过增设一些必要的和适当的新账户对这种核算方法加以调整和补充,达到结合应用的目的。企业不可以采用其中一种方法来代替另外一种方法,同时也不需要设置两套账以至于重复提供账套资料和节省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