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题基本研究方法范文

课题基本研究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课题基本研究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题基本研究方法

篇1

如何对清水江文书进行抢救、整理和研究,必须从清水江文书自身的特点说起。清水江文书不是一般的历史文书资料,与“徽州文书”等其他一些著名的历史文书有所不同,它是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创造并流传至今的一宗具有活态性、民族性、区域性、系统性的民族民间文献遗产。所谓活态性,是指清水江文书还活在苗侗人民的现实生活中,至今仍具有物权法律证据的功能,在苗村侗寨的山林物权纠纷调解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不像一些历史文献学者所说那样已成为“逝去的历史记忆”。民族性和区域性是指清水江文书不仅具有地理环境造就的超越民族边界的区域性特征,而且蕴含着浓厚的苗侗民族文化内涵,体现了苗侗民族文化系统和黔湘边区地域文化系统的耦合;所谓系统性则是指清水江文书在分布上、载体形态和内容上都自成体系,并与整个区域乃至国家的社会历史过程连为一体。因此,清水江文书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切忌简单套用汉族地区历史文献抢救整理和研究上的既有模式,不仅必须达成民族性与地域性的辩证统一,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其固有的活态性和系统性等不可忽视的特征。

首先,在抢救方面,作为一宗仍然具有一定活态性的宝贵民族文献遗产,清水江文书的抢救保护绝不能视为普通的档案文献征集收藏,而应遵照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来进行。整体性、原真性和多方参与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同时,清水江文书的多重价值和复杂性,档案征集模式已遭遇的困境,目前文书所处的濒危状态等客观因素决定了清水江文书的抢救保护必须有一个以文书传承社区的参与为基础的多重形态机制,在技术上必须有一整套符合国内外规范的技术措施。因此,针对清水江文书的抢救保护,本课题从理论建构、技术规范、抢救保护实践行动示范点建设三个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层面上来做出解答。在理论层面上,深入研究探讨政府与社会共谋架构下的清水江文书抢救模式与多重保护机制建构。在实践层面上,开展清水江文书分布形态的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村寨开展民间分布式抢救保护示范点建设的行动研究,为今后大规模的就地抢救保护树立样板。在技术层面上,根据联合国“世界记忆工程”文献遗产抢救保护规范中的信息载体和所载信息并重的整理性保护原则,本课题将针对清水江文书物质载体的理化特性开展原件抢救保护技术措施及典藏技术规范的研究,以规避抢救保护过程中因不谙技术规范而造成的对珍贵文献遗产的破坏。

其次,在整理方面,清水江文书的整理也必须充分考虑到清水江文书所具的民族性、区域性和系统性特征。整理工作必须将国内外通行的文献分类著录和整理规范与清水江文书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题将通过对国内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徽州文书、台湾原住民文书等著名历史文书的分类著录整理规范标准的比较分析,以及与大英图书馆、法国远东研究院、俄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库等国际著名的历史文书保藏中心所持整理规范进行参比对照研究。为清水江文书的整理确立国内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一旦选择和确立了整理出版的体例和规范,我们就立即与黔东南州县各档案馆合作开展对各县馆藏契约文书的示范性精品选辑整理,为今后州县各地开展大规模的馆藏文书整理出版树立典范。同时,本课题还将对其他古碑刻和民间家谱,也开启系统的整理和辑注。在整理出版的样板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能够全面覆盖清水江文书集中分布的锦屏、天柱、黎平、剑河、三穗、岑巩、台江等县,而且也要求能够体现出清水江文书内涵中不同的文献类型。

最后,在研究方面,本课题在子课题的取向选择上的思路和策略,一方面要致力于清水江文书所含文化历史信息本体内涵的解析,另一方面也重视阐释其与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国家和世界层面)的社会历史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清水江文书的各种价值及其实现渠道。我们认为,清水江文书中浩瀚的文字信息不是简单的历史事实堆积,而是一系列社会文化制度及其系统演化的历史轨迹的反映。譬如,苗侗民族的契约型社会管理模式、混农林经营和木商贸易的经济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等等,都在清水江文书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清水江文书中所见的这些社会文化制度的历史变迁,则又集中地反映了明清以来民族区域多样性与国家一体化之间的互动,即一个区域和多个民族如何因着林木生产和流通而与国家体系和世界体系连为一体。因此,我们的研究不仅要努力挖掘清水江文书所蕴藏的民族文化深层内涵,而且要揭示这个区域民族文化系统对于中国国家建设和世界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将不拘泥于任何一门学科或一种方法,而是博采各相关学科有效的方法,将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区域特征归纳与民族文化特质分析相结合、实地踏勘观察与访谈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分析相结合、参与观察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现将本课题最主要的一些研究方法及其具体应用范围简要介绍如下。

(一)田野调查方法。清水江文书的抢救、整理,离不开田野调查方法。清水江文书民间保藏量的摸底,地毯式普查,主要依靠田野调查方法。清水江文书研究板块的子课题研究,必须对契约文书、碑刻、家谱进行准确解读。进行田野调查,可以避免因“闭门造车”“盲人摸象”“望文生义”而造成的对清水江文书的偏见和误读。田野调查不仅针对社区乡民,而且还要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档案机构、科研机构等领导、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广泛的交流,集思广益。

(二)民族志深描法。只有深入苗族侗族村寨内部,回到清水江文书产生的历史场景,以一种局内人的视角来体会清水江文书的历史经验和现代命运,才能真正地理解清水江文书的内涵,才可能客观描述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情境,同时也可以克服照搬现存西方理论范式或简单套用汉族地区的解释模式等弊端,避免随意移植现代学术话语,曲解和遮蔽历史真实。

(三)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是广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是将清水江文书整理与徽州文书、敦煌吐鲁番文书及其他国内外文书整理进行比较研究,吸取文书分类著录整理方面的经验,确定规范与标准;二是将清水江文书中的民事习惯法和罗马法、日耳曼法进行比较法研究,揭示清水江文书的法治意义;三是进行现有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模式的比较,以便选择和确立合适的抢救保护模式;四是对同类清水江文书的解读,需要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以全面把握清水江文书的演变。

(四)文献考据方法。对清水江文书的抢救、整理和研究,离不开文献考据方法。一是清水江契约文书的精确解读,需要对正史、方志、碑刻、家谱等资料的考据,去伪存真;二是对碑刻和家谱的辑注,需要各种文献的相互参证,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考据。

(五)统计分析方法。对清水江文书进行普查,摸清其民间分布形态,离不开统计分析方法。确立科学、有效的抢救保护模式,设计出配置优化、高效组合的多重保护机制,需要引进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以便确定具有操作性的行动方案。对清水江文书物质载体理化性状各变量之间关系、民间分布模式和濒危状态等方面的深度研究,需要运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蒙特卡罗分析法、马尔克夫链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六)定性分析方法。由于“自然流失”和诸多不合理的人为因素的干扰,清水江文书保藏状态不够理想,大多处于濒危状态,许多信息是不完整、不连续的,无法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因此需要定性分析方法,以便全面地揭示问题的实质,把握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的动态过程和总体趋势。

(七)参与式评估。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模式的多重机制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就是多方参与的民间分布式抢救保护区和保护点的建设,因为民间保藏的清水江文书是我们抢救保护的重点。其实施的全过程,需要老百姓的参与体验并作出评估。必须让苗族、侗族人民对清水江文书抢救、整理工作有参与的热情,有被尊重的感受;持有契约文书的苗族、侗族农民,必须有参与评估权力,其评估意见,必须得到政府、学者和其他社会各界的尊重。

(八)利益相关方分析。清水江文书的价值日益显现,利益相关方在不断扩大范围,利益冲突不断显现,需要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一是确立合适的抢救保护模式和多重保护机制,必须考量各方的利益预期,必须考量利益相关方的博弈;二是考察清水江流域的林木商品市场,必须运用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对各类市场主体、地方政府的利益预期和博弈进行全面分析。

(九)符号学与认知分析法。清水江文书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苗族、侗族人民在学习汉文化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无文字的苗族、侗族人民,在书写汉字文书时,不可能不把自己的民族认知模式和独特符号,带进清水江文书中去,出现了“汉字记苗音”或“汉字记侗音”等文化“混声”现象,构成了清水江文书中的诸多“谜团”,成为精确解读文书的主要障碍。因此,需要符号学与认知分析方法,为我们正确解读清水江文书提供方法论的保障。

三、本课题主要创新点

(一)整体性保护的策略选择。从地理区域上看,本课题的抢救保护方案,涵盖黔东南州的7个文书大县,几乎囊括了清水江文书民间分布保藏的核心地域,抢救保护范围具有全面性。从抢救保护的内容上看,本课题采取文书所含信息与文书物质载体并重的策略,对每份文书原件实施从内涵到外体的整体保护,与以往一些历史文献学那种注重信息而疏于载体保藏的抢救保护取向形成鲜明对比。从抢救保护的种类上看,不仅抢救保护纸质文书,而且抢救保护石质的碑刻;不仅抢救保护契约,也要抢救保护家谱等。

(二)民、官、学合作的紧密性。“民”主要是指民间的文书保藏者,“官”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档案部门),“学”则指的是学术机构与学者。本课题把村寨农户保藏清水江文书的“执着力”、凯里学院为主的学者团队的“智识力”,和州县政府的执行力,有机结合起来,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三)抢救保护措施的可操作性。本课题针对迁地集中收藏(公立博物馆/档案馆)模式,制定了典藏技术标准和规范;针对村寨生态博物馆原地典藏,制定了惠益共享、民主参与的民间保护模式,保证了村寨农户参与合作的持久积极性。黔东南州委、州政府与凯里学院联合成立了以州委书记廖少华为组长的竞标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州委发文给予该项目经费1:1匹配。还争取了分管清水江文书工作的副省长兼省“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谢庆生同志的支持,由他担任项目总顾问,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抢救保护行动的空间脉络化。本课题的抢救保护策略和措施,创新运用了文化空间保护和脉络化的理念。清水江文书在黔东南州,凯里学院是黔东南州的唯一本科院校。以凯里学院为主的申报团队,占有地利优势,与抢救保护和整理研究的对象最为贴近,正好处于清水江文书的文化空间脉络之中。课题所拟建立的民间分布式抢救保护模式,实际上是将具体的文书遗产置于其形成和传承的民族区域文化脉络体系中去,使之在空间上实现文化脉络化。迁地集中收藏模式,也正是因为将依然活态的文书抽离其文化空间脉络,才遇到了难以摆脱的困境。

篇2

>> 基于DEA和AHP方法的高校科研人员绩效评价 石油企业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原则与方法 广东部分高校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认同度的调查分析 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模型及呈现技术研究 基于本体的文档知识图形化分析技术研究 基于领域本体的制造网格服务自动组合技术研究 科研人员的效用函数研究 论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与信息创新 科研人员收入纳税筹划方法 科研人员数据共享意愿研究 科研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科研人员的心理契约管理 科研院所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与探索 基于概念树的本体生成技术研究 科研人员对OA知识库的认知程度和使用现状分析 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基于术语部件的领域本体自动构建方法研究 麻省理工学院专职科研人员与专任教师的对比研究 面向科研第四范式的科研人员数据素养培养研究 齐让:保障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8]FOAF[EB/OL].[2013-09-25].http:///.

[19]BIBO[EB/OL].[2013-09-25].http:///.

[20]FABIO[EB/OL].[2013-09-25].http://essepuntato.it/lode/http:///spar/Fabio.

[21]PRISM[EB/OL].[2013-09-20].http:///namespaces/1.2/basic/.

篇3

[关键词]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交往;课题

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包括课程“基本结构”——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可采用交往教学法,后者分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和课题研讨三个阶段,相应可采用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本文具体谈谈这些教学法的操作。

一、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

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主要是交往教学法。交往教学法是教师按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提炼出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运用交往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生成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交往教学法要求:

1.树立课程的“基本结构”观

知识教学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但知识教学并不等于系统灌输。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结构,掌握一门课程的关键就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我们认为,大学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就是构成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只要掌握了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就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精髓。因此,学科课程知识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系统地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

2.树立“交往生成”的教学观

在知识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一直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间接经验,因此“传授”是最好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知识增长和废旧速度的加快,有限的教学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系统地传授知识”了。因此,“交往生成”教学应运而生。所谓“交往生成”教学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民主和活力的“空间”里,以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为基础,通过平等的交往共同生成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教学。“交往生成”教学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径。

3.善于提炼课程的“基本结构”

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是课程的“骨干”,教师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对于提高“交往生成”教学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做好这一工作: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包括学科理论的功底、教育理论的功底和科学研究理论的功底;二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包括对学科性质、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学生需求的把握;三要有精湛的教学内容构建技术,包括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的识别技术、组合技术和表达技术等。

4.善于运用多样化的交往教学技术

交往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由多种交往教学技术组合的群集概念。其目的是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生成新知识、养成善良的“人性”和培养创造能力等。当前教师必须掌握交往的传接技术、创新思维的激发技术、师生心灵感悟和观点共享技术以及表现评价与行为激励技术。

二、课题研究教学法

课题研究教学法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

1.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

课题研究指导法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课题的设置必须以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为依据。根据其性质,课题可分为学习性课题和科研性课题。学习性课题是帮助学生学好课程知识并养成相关能力的课题,如拓展性课题(拓宽知识面,培养获取知识能力的课题)、实证性课题(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课题)、案例性课题(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科研性课题是引导学生跟踪学科发展进程并使学生学会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课题,如理论研究性课题、实验研究性课题、调查研究性课题等。根据其研究方式课题可分为自研性课题(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主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导研性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和同研性课题(教师和学生共同选题和研究的课题)。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条件等,教师可以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商讨设置不同的课题。

(2)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是课题研究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研究能力还不足,这种指导尤为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二是帮助学生形成合作的研究团队;三是对学生的研究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如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构架论文结构和写作论文等。

(3)反馈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反馈对于控制研究过程和提高研究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如果教师不经常进行反馈控制,他们可能“随便交差”。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反馈、经常反馈和多形式地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题研究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

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是学生研究团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体同学和教师汇报的方法。

(1)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对课题研究教学的意义,一是通过比较竞争压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二是通过成果汇报“表演”达至成果的共享;三是通过课题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组织和合作能力。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主要包括:做好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论文材料、参考材料和汇报过程中的安排材料;选好课题汇报的表现形式,如学术报告、新闻、案例模拟等;做好汇报过程的策划,包括角色分工、手段选择、氛围营造、互动安排等。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组织。第一,教师要说明课题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认真听取汇报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第二,教师要提出听取汇报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课题汇报的质量和效果;第三,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确保课题汇报的顺利进行。

(3)课题汇报的总结和课题研讨。课题汇报结束后,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课题小组的汇报就课题研究的质量、参与合作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进行商讨和激励式的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要求和课题特点,拟定研讨的题目并布置各课题小组做好研讨的准备。

3.课题研讨教学法

课题研讨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就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以生成知识和共享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

(1)课题研讨的准备。课题研讨教学不单纯是加深学生对课题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拓展思维、生成知识和共享成果。因此,做好课题研讨准备对于顺利开展课题研讨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研讨准备一是要求各研究团队对确定的研讨题目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二是要求各研究团队根据本团队的情况确定主发言人、主答辩人和主提问人,主发言人的任务是系统表述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主答辩人的任务是回答其他团队提出的问题,主提问人的任务是代表团队向其他团队提问。

(2)营造课题研讨的民主氛围。课题研讨应该在民主、平等和活力的氛围中进行。第一,各团队要充分尊重其他团队,认真听取其他团队的发言,但各团队的发言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第二,不能批驳其他团队的观点,只可提出不同看法,提问必须用咨询或商榷的语气;第三,不能重复其他团队的观点,只能进一步阐述或从不同角度阐述,如果本团队的观点与其他团队已表述的观点基本一致,应放弃重复表述;第四,教师一般只担负组织和鼓励角色,如有需要只能以平等身份发表见解,不可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

篇4

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的方法

一个好的课题结题报告不仅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获得上级科研课题鉴定专家领导小组的认可,而且又是课题研究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的有力佐证。所以,无论是对于课题研究者,还是对于课题管理者而言,都必须了解和掌握“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知识。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有多种多样,但报告的基本内容是相通的。如下是“某市级一线教师课题结题报告”的一种书写结构和具体要求。仅供参考。

一、课题概述(你要研究这一课题的原因与意义,字数1000字)(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二)相关研究的概述(别人研究本问题的进展)(三)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问题的解决所获得的效益)(四)概念的界定(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定义)二、目标与内容(你的研究要达成的效果与实现目标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300字)(一)

目标(研究所要获得的变化情况或收益情况,100字)(二)内容(达成目标所要探讨的具体问题或做法,200字)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你是怎样研究的课题,2000字)(一)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所使用的科研方法,100字)(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研究工作开展的程序与步骤,300字)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课题研究中是如何具体操作实施的,是研究报告的主体和重点, 1600字)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你的课题研究出什么,1000字)(一)课题研究的效果(课题研究前后研究对象的具体变化,500字)(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包括研究者通过研究获得的认识和找到的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500字)五、问题与讨论(本课题进一步研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300字

篇5

关键词:课题研究式教学;信息融合技术;实验

作者简介:胡建旺(1967-),男,山西灵石人,军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吉兵(1981-),男,湖北宜昌人,军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70-02

“信息融合技术”是为军械工程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考试课,共32学时。本课程以最优估计与滤波、不确定性推理、多目标决策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指挥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信息融合的基本概念、功能结构模型、数学基础、运动目标的状态估计和数据关联、机动目标跟踪、图像融合、态势评估、威胁估计、身份识别与融合、多目标决策、多传感器管理等等。

信息融合技术交叉技术多,理论发展快,应用范围广,使该课程成为很多研究生的首选课程。近三年来选课人数都在20人以上,这就对授课质量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要满足不同专业研究生的研究广度。

信息融合技术的抽象性、复杂性和交叉性使得传统教学存在着理论深度难以把握、应用领域过于单一和研究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授课质量的提高。为此,教学组在总结多年授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引入了课题研究式授课模式,并将其与传统的讲授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题研究式教学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式教学是指教员根据课程内容和研究生专业方向设计专题性研究课题,引导研究生分析课题、研究课题、解决课题、分享课题,使研究生通过研究掌握课题相关理论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研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以课题为目标,引导研究生完成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研究生的自主性、协作性和创新性,通过研究过程提升研究能力。考虑到信息融合技术贴近前沿,发展迅速,算法众多,应用广泛,适合采用课题研究式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式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包括检索资料、阅读文献、理解原理、推导公式、仿真实验、分析总结等能力,将这些能力的培养融会到一个小型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提高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为将来的学位论文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提升问题分析能力

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问题分析能力,这是一种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论,从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描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问题牵引式的研究实践可以塑造这种能力,而传统的讲授和实验则很难达到效果。

3.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创新是科研的灵魂,为了学而学达不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只有在充分掌握现有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反复试验,推陈出新,才能实现一定的创新,这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

二、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课题研究式教学优势明显,但要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授课教员具有更深厚的功底,并进行更充分的准备。在准备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该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授课教员来讲,要尽量将课程内容与自身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通过科研实践对信息融合理论进行诠释和印证;二是对研究生来讲,尽量将课题研究内容与自身科研方向结合起来,利用科研基础提高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深入性。

2.自学与引导相结合

课题研究式教学以研究生自学自研为主,但教员必须对关键环节进行讲授和指导。课题研究之初,教员应对研究中可能用到的信息融合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集中讲解;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员应对研究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辅导;研究结束应组织研究生进行总结交流。

3.验证与创新相结合

“信息融合技术”课程中的研究课题与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课题有所区别,除难度较低外,选题上也更强调对现有理论和方法的总结和吸收,在此基础上,鼓励研究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可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老问题,可挖掘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进等。

三、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信息融合技术”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6个步骤,如图1所示。

1.课题设计

课题设计主要是指授课教员根据研究生基本情况和自身研究领域设置一定数量的研究性题目,这是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基础。常见课题类型主要包括理论验证型、解决问题型、经验总结型、探究新知型等。理论验证型主要是对于某些理论和方法,采用证明、仿真、实验等方法予以检验论证;解决问题型主要从拟解决的问题出发,通过广泛阅读、深入分析、小心求证,找到一种适合该问题的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经验总结型主要是对现有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归纳,给出指导性的建议和结论;探究新知型在现有理论和方法基础上,通过改进、综合、融合等手段,形成新的更有意义的理论和方法。课题设计完后,教员要指导研究生选择合适的课题。

教学组通过仔细研究和经验总结,将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课题大致划分为六个方向,如表1所示。研究生可从中选题,每个方向的选题可作为一组,组内成员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2.方案制订

研究生选题之后,首先要制订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保证后续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研究方案要指明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施方案、拟采用的关键技术、初步时间节点、预期研究成果,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等。教员应对研究生的研究方案进行审查,确保切实可行。

3.基础准备

基础准备阶段主要由教员讲授信息融合的基本知识、各个研究方向的基本问题和解决思路以及实验验证和仿真编程的基本方法,为学员后期研究打下基础。课题研究式教学并非完全没有讲授内容,而是少讲、精讲,讲基础内容和共性内容。

4.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研究生能力水平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研究生要根据具体问题,检索相关资料文献,广泛阅读深入分析,充分掌握课题的研究现状,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来解决课题中的相关问题,必要时还需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研究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对于每一个结论,都应找到充分的论据。理论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必须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理论研究阶段,教员应对研究生提供全局指导和方法建议,引导研究生找到最佳方法和最优途径,并对阶段性成果予以检查,确保课题研究的稳步推进。教员可安排同组成员集中答疑和交流讨论,促使研究生相互借鉴,提高效率。

5.实验验证

实验是理论研究的延续和补充,是检验方法正确性和合理性的重要手段。信息融合技术涉及到很多算法,如滤波算法、关联算法、不确定性融合算法等,非常有必要也很适合采用仿真实验的方法予以验证。实验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仿真,也可以利用实际系统数据来检验理论方法。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研究生的问题建模能力、实验环境搭建能力、实验程序设计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教员可以集中介绍一些典型的实验方法和仿真工具,为课题研究建立一定基础。

6.总结交流

总结交流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通过总结,可以归纳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还可以梳理存在的问题,对以后的课题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以及学过的和没学过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进一步激发灵感,开阔思路。总结交流之后,形成较完善的学术论文形式的研究成果,作为课程完成的依据。

四、结语

采用课题研究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善授课效果,提升科研素质,但在实施工程中必须精心准备,认真钻研,分工协作,灵活应对,保证授课秩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泉.多源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高小玲,刘力天,闫冰.课题研究式教学方法在军队中级任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