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营养学基础知识范文

健康营养学基础知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健康营养学基础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健康营养学基础知识

篇1

1临床营养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饮食疗法源远流长,古代的医学家也积累了许多关于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方面的资料,祖国医学史上早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说法,还出现了许多与饮食治疗方面有关的书籍,如《黄帝内经》、《食疗本草》、《千金要方》、《饮膳正要》等。但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临床营养学学科的创建是近些年才展开的工作。目前如何进行临床营养学教育不仅是各国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也是我国培养医学人才面临的问题之一[3]。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临床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资源短缺、缺乏临床实践教学经验等诸多问题。我校临床、麻醉、检验、护理、口腔、影像等专业都开设了本门课程,大多为选修课。在学习临床营养学课程时,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各临床学科的专业知识,但由于他们对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且部分学生对学习非专业课程兴趣不大,因此如何改进常规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搞好临床营养学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循序渐进,把握正确的授课程序

在安排临床营养学授课内容时,考虑到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甚少,所以在讲授过程中将整个课程分为两部分即“营养学基础知识”及“营养与疾病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述。授课初始,要将营养学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由于学时数有限,所以在讲述时要打破常规的授课次序,把准备作为专题介绍的内容以外的各章节的重点放在绪论中作一概要讲解,让学生对整个营养学包括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有一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为后面讲述营养与疾病的相关内容作一很好的铺垫;在“营养与疾病的相关问题”讲授中,先进行临床营养学概论的讲述,包括营养治疗的基本内容、组织管理、营养支持、营养病例的书写、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等;在讲授营养与常见疾病的膳食治疗时,先简要回顾该类疾病的发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主要治疗措施等有关内容,再重点讲授该类病人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最后对疾病的饮食调控原则及营养治疗方案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如何在了解病人病情及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合理指导饮食。同时结合实例列举各类疾病的营养治疗食谱,巩固了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由于讲述的部分内容教材上并未涉及,所以备课时整合了许多其它的相关资料应用于课程讲授中并将讲授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的编排与整合,利于学生学习,丰富了讲课内容,提高了授课水平。

3将营养学知识和原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食物与营养对人体健康及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同时利用营养学的知识和原理适时指导学生的摄食行为,学以致用,让学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讲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将学科的前沿动态及教师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充实教学内容在临床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营养学基础知识的介绍,还是营养与疾病相关问题的阐述,都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及时地融入到讲课过程中,开拓思路,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在讲授营养监测的相关内容时,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内蒙中西部地区蒙汉族学生营养监测及改善对策研究”的课题成果进行讲解,学生不但对营养监测的相关内容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同时对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篇2

关键词 食品营养与健康 公选课 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41

开设食品营养与健康公选课的必要性

对大学生实施营养保健知识的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同时也是生命科学的生活化,大众化,社会化的体现。本课程开设的直接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更新健康观念,学习健康营养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等。由于公共营养学所反映的宏观性、全局性特点,特别适合开设公选通识课程,破解当下“营养保健骗局”,提高公众营养认识水平,能够“去伪存真”的传播正确的营养学观点。

大学生是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营养健康与否的代言人。然而,除了医学类、部分食品营养专业的学生或者从事本行业的人群能够系统的接受营养学的教育,广大在校大学生能够接受“食品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只占少数,所以通过开设“食品营养与健康”公选课来普及营养学的基础理论,提高大学生对营养健康的科学认识,通过他们去宣传改进家庭和社会的营养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大学生又是很好的营养理念执行者,可以通过他们改善一个家庭的饮食营养观念,继而改善更多家庭的营养理念,最终更正社会群体对食品营养的错误理解和饮食误区。

本文探讨“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大学公选课在教学上的新思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便将营养学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紧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高校食品营养与健康公选课现状

作为一门公选课,食品营养与健康在各个高校都很受欢迎,授课内容以营养学基础知识为主,知识面涵盖营养素、食物中生物活性物质分析、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食品卫生等方面。授课形式以课件讲授为主。授课对象,包括生物、医学、电子、金融、o理、土木等,专业范围广,男女比例接近1:4,非生物医学类的学生占到了60%以上(以M学院2015年食品营养与健康选课情况为例),学生最初的听课心理都集中在如何饮食,如何减肥,美容,或者可以通过饮食解决家人的头疼脑热等问题,而不是真正理解生命摄取食物消化吸收的营养过程。这就要求授课老师,正确引导学生的认知方向,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照顾一部分非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把食品营养学的正确概念传授给学生。

而作为公选课,学生往往抱着凑学分、听热闹的心态去听课,这样的心态更容易让听课效率下降,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出勤率。营养学的开篇部分是各种营养元素的学习,一味的讲述营养学基础概念,作用原理往往“打击”一部分非生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其原因在于非专业学生听不明白很多概念、专业词汇,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这是食品营养与健康作为一门公选课的突出问题,也是很多公选课的通病。所以,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授课教师需要参考学生的初高中生物学和化学理论基础,照顾学生整体知识水平,补充相应的基础知识。

3 通过演示实验丰富课堂内容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是研究营养、食物、等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往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提问、学生讨论、辩论、课堂视频等教学方法。作为公选课课程知识内容足够,但实践操作环节几乎为零。完全靠学生课下自觉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而真正可将知识点记住又可以付出实践行动的学生几乎不足20%。课程与实践脱轨大大降低了课程开设的实际意义。

很多高校老师都在寻找新的教学手段,丰富公共选修课内容,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M学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借鉴国外公选课的授课方式,利用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通过演示实验,组件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完成简单的食品制作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课程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碳水化合物这一章节,加入糖类的发酵实验演示,通过一步一步的酶解过程和酶解产物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面食等淀粉类食物在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的过程。以此类推,在蛋白质章节,加入酸奶的制备过程,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明白酸奶的营养价值所在。对于食品腐败过程的讲解,可以通过加入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以及微生物的生长小视频来辅助教学,更直观的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

通过加入演示实验,让学生对“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的应用性很强,认真学习后可以更好指导生活实践。同时也体现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4 公选课演示实验可行性

篇3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 课程问卷 调查分析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一门科学,不仅与基础医学有关,而且与食品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要使得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在充分重视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鉴于此,本课程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与分析,希望就此收集到有价值的课程信息,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依据,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授课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为我院2007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专业营养方向共7个班的本科学。

调查方法

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采取随机发放问卷、无记名答卷、自愿提交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看法及个人学习感受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随机发放问卷112份,回收问卷112份。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食品营养学》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个,实验学时8个。学生对该课时数的认同度达59%,说明该课程学时的安排比较合理。另外,有28%的学生认为学时不足,还需增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使其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安排在其第三学年下半学期,整体来说,学生此时已接受过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的时间段是合理的。但同时,由于距开设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可能导致相关知识遗忘;另外,在学习的7个班级当中,仅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两个班在前一个学期专门开设了《人体生理学概论》课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五个班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增加了部分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难度。这一点也体现在分别有40%和26%的同学感觉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生理学或生化基础知识较弱。

2.2 教学模式与方法

2.2.1 双语教学需要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见“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与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在对《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需要调查中,有2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学生认为至少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这相比2005年我院曾开设的《食品营养学》双语课程不到10%的认同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在提高,其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外语》课程取消后,开始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语能力,希望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2.2 课堂提问与讨论

课堂提问与讨论一直是《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的环节,且学生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乐意接受。调查结果表明,64%的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29%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害怕老师的提问。这一比例恰好和课外是否进行预习复习的学生人数比例(预习复习和不预习复习的人数分别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学生课堂之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提问与讨论效果直接相关。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为我院2007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专业营养方向共7个班的本科学。

调查方法

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采取随机发放问卷、无记名答卷、自愿提交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看法及个人学习感受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随机发放问卷112份,回收问卷112份。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食品营养学》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个,实验学时8个。学生对该课时数的认同度达59%,说明该课程学时的安排比较合理。另外,有28%的学生认为学时不足,还需增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使其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安排在其第三学年下半学期,整体来说,学生此时已接受过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的时间段是合理的。但同时,由于距开设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可能导致相关知识遗忘;另外,在学习的7个班级当中,仅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两个班在前一个学期专门开设了《人体生理学概论》课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五个班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增加了部分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难度。这一点也体现在分别有40%和26%的同学感觉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生理学或生化基础知识较弱。

2.2 教学模式与方法

2.2.1 双语教学需要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见“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与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在对《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需要调查中,有2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学生认为至少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这相比2005年我院曾开设的《食品营养学》双语课程不到10%的认同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在提高,其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外语》课程取消后,开始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语能力,希望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2.2 课堂提问与讨论

课堂提问与讨论一直是《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的环节,且学生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乐意接受。调查结果表明,64%的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29%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害怕老师的提问。这一比例恰好和课外是否进行预习复习的学生人数比例(预习复习和不预习复习的人数分别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学生课堂之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提问与讨论效果直接相关。

2.3 学生学习感受与建议

2.3.1 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8%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体现了学生对课程的认可。但同时,也有部分的学生(占11%)认为课程没有必要开设,分析原因,可能与部分学生(占42%)在进行本课程学习之前就参与了一些机构开设的营养师考试培训课程有关。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即便参与了其他的营养培训课程,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认为有必要再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2.3.2 对《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兴趣

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感兴趣,这与当前个人饮食和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的趋势相符。作为一门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科学,《食品营养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然而,也有21%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甚至有8%的同学认为不知道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这也对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端正学生的专业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提出更高的要求。

2.3.3 学生建议

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议,特别是在辅助教学方式上,多数学生希望能够将教学内容和平时的娱乐兴趣如游戏(32%)、动漫(25%)、音乐(16%)结合起来,另外,还有如增加实验内容、名师讲座、网上教学、视频等建议。

3 小结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我们获得了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以及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食品营养学》课程的信息,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学生对课程的必要性高度认可,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课程的课时数和开课时段的安排均合适,但应注意基础知识的强化。

(2)教学模式及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重点加强课程中专业外语的引入并向双语教学过渡。强化学生课外学习改善课堂互动教学效果。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辅助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营养学 必要性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96

营养是人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必须的,也是人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基础物质。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膳食安排,那么就能够获得较为均衡的营养,让身体的生长发育得到有效地促进,让抵抗力得到有效的增强,让身体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证,让一些疾病得到有效的预防。而如果膳食结构不合理,那么获得的营养就会不均衡,甚至某些营养元素还会出现缺乏的现象,这可能导致生理机能下降,让抵抗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令身体机能的适应能力有所变弱,使不少疾病开始主动找上门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膳食的需求逐渐从温饱转变为精细,这里的精细就是指的营养均衡,因此大家都希望能够掌握一些与营养学有关的知识,以便能够合理地对膳食进行安排,从而吃出一副健康的身体。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的原动力,对于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同时,社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来看,对大学生也是有所倚重的。因此,在大学校园进行营养学的普及,教师对大学生的营养学学习进行引导,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到相关的营养知识是极为必要的,这不仅可以让大学生的自身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还会对社会上的营养学发展及应用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为大家的合理膳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令大家的身体健康能够在合理膳食下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大学生营养学普及的必要性

从大学生的身体发育来看,他们正逐渐从青春期向壮年期过渡,正处于一生中营养需求最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大学生生长发育的具体状况、学习效率的高低、生活质量的具体水平、身体对于一些疾病的抵抗能力等,或多或少的都与大学生营养的摄入有着一定的联系。

通过简单的调查不难看出,虽然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状况有所好转,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得到改善,但是由于其营养学知识依旧缺乏,在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上仍存在着有些不合理的现象,从而使得大学生的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问题依然存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大学生长期存在着极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经常不吃或长期不吃早餐,平时爱吃一些零食,不按时吃日常的三餐,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出于爱美目的,盲目减肥、过度减肥,最终导致消瘦,发育不良。

据我们对八个班级共三百多名大三学生体质指数BMI调查结果显示,消瘦百分比达到百分之十以上。这些情况反映了当前大学教育中营养学普及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二、大学生营养学普及的可行性

据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对营养学的普及持欢迎态度,约有90%的学生明确表示希望获得全面系统的营养学知识学习,并且希望由学校来提供或开设相应营养学课程。此外,由于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城区地价的不断上扬,以及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大学都搬到了郊外,以便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但这样一来周围可进行食物选择的场所就少了或基本没有了,学生大多也就只能在学校食堂来进行就餐,这样如何在食堂提供的有限资源内进行合理选择,从而配比出营养均衡的膳食就成为了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技能,进而使得营养学普及变成了学生的迫切需求。

同时,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前,就已经在初高中阶段接收到了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对生物和化学等基础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学习,从而为营养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在就只是缺乏一点教师的合理引导。因此,大学阶段只要开设了营养学课程,那么学生就能够迅速的切入到营养学的学习中去,对其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从根本上来理解和掌握营养学的相关知识,从而学生就能在具体的学习中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进而使大学生营养学普及具备良好的可行性。

三、大学生营养学普及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高校要开设营养学公共选修课,以便让学生能够选择营养学课程来进行学习,是大学生营养学普及迈出关键的第一步。在具体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来对营养学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而且将营养学独立成一门大学课程来让学生进行学习,能够从某种程度唤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能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营养学知识的学习。

选修课的开设,也是学生获取营养学知识最为直接、简单、经济的方法。例如,大多数学生都有不按时吃早餐或不吃早餐的习惯,教师就可以借营养学普及的机会,向学生大力推广营养早餐的事宜,让学生了解到早餐可以对身体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对课间疲劳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对学生的营养状况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等等。这样既向学生传授了相应的营养学知识,又让学生改掉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得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最大化展现。

四、结束语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营养学教学对整个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营养学知识,才能够让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使学生能够获得较为均衡的营养,从而能够以健康的状态来迎接接下来的学习。也就是说,大学生营养W普及是势在必行的,且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对整个社会及人类发展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动物营养学 小班教学 分层教学 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46 

1动物营养学 

(1)动物营养学基本概述。营养是机体通过摄取、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某些成分用以满足其自身生理需求、生命活动等生物学过程的物质。营养学是研究如何通过合理搭配膳食来满足机体生理活动需求的学科。动物营养学是研究饲料如何合理搭配以满足动物的生理活动需求的学科。动物营养学作为一门交叉衍生性学科,其充分融合了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营养学、生物学等学科,用以研究动物的营养摄入与其生长、繁殖及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以求通过在明确动物对饲料营养成分及能量需求的基础上阐明动物对营养物质摄取、吸收、消化及利用规律,对促进动物生长、繁殖,扩大动物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2)动物营养学意义。动物营养学在科学实验证实的日粮配合与动物生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对营养需求质与量的研究、养分利用研究及动物饲料价值评定研究,从而达到提高动物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饲料资源、合理利用饲料资源,完成最大化的动物的科学饲养。此外,动物营养学的意义还在于在充分保障植物、动物、人类协调发展,维持食物链积极运转的基础上以揭示动物自身生命活动的本质,揭示动物与人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营养调控对于生态平衡稳定的重大意义。 

2 小班教学教学特色及优势 

随着大学教育的扩招普及使得大学教学质量下滑趋势日益显著,面对着某些大学教师平庸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手段、教学课堂乏味低水平、师生课上课下零交流等现今人才培养模式,西方人性化小班教学模式的优势也越发明朗。小班教学与当今大学的大班式教学不同的是,为满足学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性及公正性,将课堂学生人数控制在15~25人左右,或是更少,以获得优质教学质量的需求。当然,人数少确实是小班教学的特点,但仅人数少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班教学。小班教学的教学特色在于其教学课堂能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在切实尊重学生自身差异、重视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加强课上课下师生互动,达到学生在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能力的培养。小班教学模式相较于“大班制”而言,不仅是在班级人数减少的同时实现了学生受教育时间及条件的改善化、师生交流交往机会的最大化及学生之间合作进步的有效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育教学方式、理念,推动人性化课堂设置,营造温馨的教学学习环境。 

3 小班教学模式下的动物营养学 

3.1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下的分层教学 

十根手指有长有短,出水芙蓉有高有低,人的智能也是如此,呈现不均衡的表现。因材施教式分层教学法可谓是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展现学生个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动物营养学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面对着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然而如何针对这些差异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确实值得探究。动物营养学教学课程主要包括营养原理及营养需求方向的教学,而营养原理学又包括了营养物质的种类、作用及代谢利用规律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营养需求学又包含了营养物质所需量及营养物质质量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涉及的专业知识可谓是既多又广。所以学生在面临如此复杂而又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因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的深浅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现有知识掌握水平不同势必会出现理解将要所学知识的能力不同。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课堂效率的前提下,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这不仅可以优化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对于学生对动物营养学专业知识的把握度也得到了大大提升。小班化教学模式不仅由于人数较少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一般的分层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像不利于学生之间交流、不利于师生关系建设等。 

3.2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下的情景教学 

动物营养学作为动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涵盖了对于动物生理病理、生长繁殖等不同情势下的对于营养需求的研究,因此适当地进行情景教学是帮助学生真正融入教学氛围、掌握教学知识的必胜法宝。情景教学其实是教师通过不同的手段,像音乐、图片、实物、个人表演或是生活展示将学生有目的性地代入某种具体的场景中,用以激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作为老师在动物营养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景教学是一项挑战。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动物饲料营养成分的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动物饲料从原料到产品的形成的整个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景式代入,通过图片展示或是实物展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想象的体验空间。还有,在对学生进行动物生理学授课时,对于动物胃、肠道等对饲料的摄取及吸收原理的教学时,模型及演示文稿视频无疑是很好的一种情景教学代入形式。而小班教学模式下的情景教学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具备了亲身情景体验的条件,而且对于课堂模型资源或是其他教学资源的共享都是便利且易于实施的。 

4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优势 

4.1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是培养动物营养学精英人才的科学保障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的实施除应完全具备高水平的实践平台,高水平的优质管理等硬件条件外,还应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高水平的科研水平等软件条件。这也就从另一个角度侧面反映了小班教学模式对于达到高水平教育教学、培养精英人才的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除要求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相关基础知识课程、营养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教学部分外,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动物饲养基本操作技能及后续被分配到农场进行小班实习实景教学。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希望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教学农场先进的动物饲养环境、最新的饲料营养搭配理念、充足的农场人员饲养及营养价值评价经验,锻炼学生识别、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从而打造动物营养学专业精英人才。 4.2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是促进动物营养学优质教育的有利条件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规避掉了大班教学中教师平庸、课堂乏味、兴趣欠缺等缺陷,通过分层教学及情景教学确保了对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及学习机会的公平性。小班教学模式作为西方顶尖大学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核心手段,不仅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教师的偷懒行为,而且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的偷懒行为。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在鞭策教师进行积极的教学备案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 

4.3 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是强化动物营养学教学管理的坚实基础 

大班扩招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包含以上提到的种种缺点,其在教学管理上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除包括了对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的管理外,还包括了对于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的管理。大班教学模式由于属于“摊大饼”式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管理的控制存在很多漏洞。而小班教学模式恰巧能巧妙地填补这些漏洞。动物营养学的小班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学生或是教学资源的管理上文已经做出了很完美的管理或分配方案。对于动物营养学的教学过程,管理部分大可通过随堂听讲进行有效评估;对于教学目标的管理,动物营养学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可以通过随时进行快捷的课堂测试进行管理评估;对于教学质量的管理,可以不仅可以通过随堂视察还可以通过检测学生的掌握度进行管理评估。小班化教学模式为强化动物营养学教学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5动物营养学小班教学模式探索与反思 

5.1 分层要科学 

分层教学虽然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教学手段,但是其终究还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学生划分成了不同等级。所以动物营养学小班分层教学存在着一些无形的弊端,如,由于专业知识掌握水平的不同,分层教学会更加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分层教学对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建设也有危害;分层教育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进行了限制,不利于学生学习活力及兴趣的培养;分层教育还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硬币有正反两面也意味着凡事都有长有短,教学模式也是如此。因此动物营养学小班授课时科学地进行分层教学管理是充分发挥教学方法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5.2 情景要真实 

真实的情景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及满足学生求知欲。对于真实、生动又直观的农场学习背景,或是器官模型等教学资源,再或者是图片、视频等情景展示,对于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应用动物营养学专业知识,对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地进行动物饲养,对营养物质的营养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价,对饲料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节约利用,为达成动物最大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6结论 

动物营养化小班模式教学不仅可以规避当前形势下大学本科教育的种种弊端,而且基于其特有的教学特色及教学模式不仅对饲料营养物质组成、生理作用及对生产增殖及健康疾病进行了基础知识的整合统一,而且对智能化饲料搭配设计、日粮营养诊断及解决饲料安全或是动物营养匮乏等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长花,于智勇.食品营养学课程小班化教学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14.33:135-136. 

[2] 李彦明,胡永婷,李颖靓.高校公共基础课小班授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普通动物学》课程为例说明[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8: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