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91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27
重庆市已经构建了2个部级农业环境以及农产品安全质量相关检测机构,11个市级农产品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相关检测机构和9个区县级农产品相应质量安全检测站,可以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比较全面的数据资料,可是质量安全管理效率依然有待提升。
1 体系建设研究具体内容
站在系统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建设来说,其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下列方面。
1.1 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理论
深入分析并且考察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应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主体和该系统运作所具有的复杂性,详细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所处研究背景、产生的意义以及价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应管理体系的具体理论研究,重点是调查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管理对象[1]。
1.2 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依据重庆市农产品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构建现状、产生的问题、问题出现根源和有效解决方法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并且提出合理处理问题的对策以及措施。尤其对于不法分子造成的投机取巧、产品弄虚作假、刻意哄抬价格以及鱼目混珠等现象,应该采取有效的打击手段和相应制度性管理措施。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应措施
比较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以及国外有效体系,找出我国具体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2]。结合重庆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构建实际情况,分析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2 明确体系建设具体指导思想以及目标
通过过去的不断实践,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以及标准化体系具体框架已经基本上形成,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的体制建设带来了基础以及前提条件,可是依据实践效果可知,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运行管理比较落后、缺乏检测能力以及人员素质水平较低等。
2.1 指导思想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来说,不仅应该保证生产质量,还需要严格的监管,检验检测方法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主要支撑[3]。针对农产品具体质检体系的构建以及管理,一定要遵循公益这一原则,采取依法推进以及规范建设手段提升体系运行管理实际水平,依据科学规划、有效布局、公正为民以及技术优先方针,显著提升这一质量监管体系所具有的服务能力。
2.2 构建目标
应该科学有效地推进农产品合理质检体系的构建,对运行保障、项目以及机构管理和团队建设进行不断的强化,增强技术能力,保证检测结果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为当地农业发展以及农产品安全提供服务,大力推行合法资质的有效认定,提高体系运行管理水平,构建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具体市场准人体系、科学质量检测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监管体系等。
3 建议
3.1 建立差异化分层次具体质量安全体系构建政策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体系慢慢产生了一种分层次发展趋势,对于基础性以及高端性农产品来说,其采取的生产方式、实际消费方式以及销售方式均具有非常大的差别[4]。所以,需要依据其不同特征建立差异化具体支持政策。生产基础性农产品的时候,为了确保其质量安全,当地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建设支持无公害相应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且对农民合作社里面的治理结构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合作社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发展保持一致,大力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以及农超对接。在生产相应高端性农产品的时候,当地政府要将引导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制定发展规划,奖励那些创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的企业,并且提供一定投融资支持,比如财政投资参股、贷款担保以及J款贴息等。
3.2 制定可行性比较高的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规划
当地政府必须基于目前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衔接的条件下,结合本地土壤、水质以及空气环境条件与农产业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绿色无公害农业有效发展 [5]。选择条件比较适宜的位置规划发展相应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打破行政区划开展规划工作,大力扶持本地规划区里面的龙头企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正确引导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里面的农户把那些承包地利用租赁以及入股方式移交给龙头企业,从而有效提高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所具有的规范化以及集约化程度。
3.3 建立农产品产业链具体整合机制
整合农产品整个生产、加工以及销售过程能够对农产品安全质量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建立农户、农业合作社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整个产业链具体整合机制,必须对合作社以及村级集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大力支持以及鼓励跨区域、复合型以及多功能合作社的有效发展。针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可以将龙头企业当做主体,开展产业链整合工作[6]。主动引进实力比较强的龙头企业来有效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业链,并且支持企业在农产品产业链前端有效控制品种,在其中端有效控制生产以及加工过程,在其后端有效控制产品销售市场,保证农产品从生产环节一直至销售环节都足够安全。
3.4 不断提高农产品相应质量安全技术
不断提升公益性农技具体推广服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所具有的服务能力以及服务强度,构建专门满足生产者实际需求的合理农技服务机制。大力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对相应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有效改造升级以及科研攻关工作,对绿色农产品生产以及认证技术规范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其更加细化,促进其和国际标准相符。
3.5 对管理体系构建中政府合理购买服务机制进行探索
应该选择达到标准要求的相应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并且签订农产品质量相应委托检验检测具体协议,委托其有效检测某一片区里面的农产品质量。当地政府应该提供检测需要的机器设备以及技术指标,严格监管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产生的行为,并且支持中介机构以及第3方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追溯系统进行研究。其中前期让当地政府出资委托相应企业追溯其中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到后期的时候就引导和别的企业之间的商业合作,并提供有效质量追溯服务。
4 结束语
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给人民健康带来保障,是使我国社会以及经济实现和谐稳定发展目标的关键。所以,我国各个地区应该结合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际情况,构建可靠性比较强的管理以及检测体系,并且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此来让绿色农产品生产以及认证技术规范,尽量和国际标准接轨。
参考文献
[1]张冬青.RFID技术在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和困境[J].学术交流,2011(5):130-132.
[2]王可山,李秉龙.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现状、问题与建议[J].调研世界,2010(6):7-9,13.
[3]周宁生,苏生平,冯咏芳,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创建之我见[J].上海蔬菜,2011(5):9-10.
[4]戴萍,卢伟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和对策[J].北京农业,2014(36):291-292.
[5]李晓峰,康薇.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12,6(11):3-5.
关键词: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 管理体系 构建
知识产权工作做好了,能给企业带来的益处也非常多,比如,企业的竞争力大幅提升、企业的产品市场影响力扩大、获取到额外的专利垄断性利润、形成技术壁垒阻止外来势力轻易进入本领域等。因此,中小型企业也需要从内部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内涵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包括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协作机构等;软件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等。可以统一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能力建设。
2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对企业意义重大,它的创建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要统一于企业的战略思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常采取自上而下、自里而外的方式,在企业确定实施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品牌建设战略后,企业最高管理者任命一名高管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以保障体系建设能够正常有序推进。管理者代表再通过合理调配各种资源,从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构建。
3 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并完善:
3.1 组建知识产权专职机构 组建知识产权专职机构,确定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负责部门,并拟定其职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没有专职机构,知识产权工作就是师出无名,许多工作可能无法正常开展,而且会在企业各部门之间产生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问题。即使企业很小,也应至少设置1名专(兼)职人员主要负责知识产权工作。同时,知识产权专职机构由一名企业高管直接领导,全权负责企业的知识产权事宜。同时指定知识产权的合作部门,在技术部、法律事务部、生产部等与知识产权相关部门设置1名知识产权工作兼职联络员,负责将涉及本部的知识产权工作与知识产权专职机构进行无缝对接,不留死角。
3.2 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实现“制度治人”而不是“以人治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商标管理办法、商业秘密保护办法以及创造奖励办法等。前四项制度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内部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理顺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制定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工作程序。而创造奖励办法鼓励企业员工进行发明创造,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最活跃的个体。
3.3 人力资源建设 人力资源是任何事情的关键因素,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也不例外,只有具备一定素质的人力资源,才能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定的战略目标。在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工作中,中小型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不同级别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评价,以保障培训效果。主要做法有:①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知识产权部门组办的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培训班,派遣知识产权专职人员或联络员学习相关知识。②请国家、省、市知识产权部门及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到企业现场,为领导层、知识产权专职人员、科研人员集中讲课。③由知识产权专职人员搜集相关知识产权基本知识、有趣案例在企业的各种例会上向与会员工讲解10至15分钟,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知识产权意识。这种方式用时少,气氛活跃,取得的效果却很好。④由知识产权专职人员联合企业工会人员,每年制作3到5期知识产权知识黑板报,向广大员工宣传相关知识,提高员工知识产权意识。⑤进行知识产权知识考试。由专职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普通员工、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领导层等多个组别,分别设置与其相关的知识产权题目,由其解答。对不同组别设置不同的奖惩方式,将趣味性与专业性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考试每年可进行一到两次。
3.4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是企业在某一发展阶段的纲领性文件,解决了企业今后的研发方向、创新方式、知识产权战略侧重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要对研究课题题目进行系统的专利技术分析、趋势分析、经济分析、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及国外同类产品技术分析,获取完整的专利战略分析报告,这是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
3.5 知识产权能力建设
3.5.1 创新平台建设。搭建一个高效运行的创新平台对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搭建一个高效运行的创新平台:①建立专业的专利信息搜索平台。专利检索分析系统在项目研发前期、中期、后期,直至项目完成后,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对失效专利技术的再运用、开阔视野、启发设计思路以及规避专利陷阱、防止专利侵权等。与专业机构合作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专业的专利检索分析系统,可以大大方便广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专利检索分析,拓展技术人员的设计思想,科技创新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②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化创新机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不能过于狭隘的去理解“创新”,以为只有完全利用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独自创造出技术才是创新。作为企业,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在创新过程中,应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专业人才深厚的理论知识,这是企业所不具有的,通过取长补短,正好弥补企业的不足,这其实就是一种创新,善加利用会取得丰硕的成果。③实施专利商标申请渠道建设,保证智力成果及时高效转化。对待同样的发明创造,我国法律规定是早申请者在没有发现被驳回理由的情况下即可获得授权,晚申请者不再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就使得项目研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将创新成果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以获取国家法律的保护。
3.5.2 企业研发项目实施专利化管理。研发项目专利化管理是指在项目立项之初,制定出项目专利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知识产权专职人员紧紧跟踪项目,及时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提炼出项目的技术创新点,整理好后与专利中介机构联系、商讨,撰写专利文件,办理专利申请。研发项目专利化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大大缩短从技术研发到专利申请的时间,而且更易提炼出项目完整的技术创新点。
3.5.3 增强中小型企业对知识产权环境的适应能力。一些企业申请专利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同行或竞争对手侵权,或者防止其他人抢先申请专利后反过来打压自己。中小型企业需要深入了解知识产权的各项内容,熟悉知识产权运行流程,洞察知识产权利益相关方的真实意图,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和外部知识产权环境之间寻找较佳的平衡点。
3.5.4 提高专利运用能力。专利运用能力建设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因为专利运用能力强大可以挖掘出专利的许多潜在价值,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想追求获得的。专利标准化指企业将专利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形成企业软实力的能力。专利产业化指企业利用拥有的专利权,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将专利技术产品实现规模式生产,创造价值的能力。专利市场化指通过专利市场营销手段,发挥专利的市场影响,使专利产品占领市场的能力。
四种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专业人才去完成,企业需要从培训人才着手,才能不断挖掘出专利的潜在价值,通过提升专利价值,实现产品的增值,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同时增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一个中小企业都有其特殊性,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使命和理念的企业,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也不尽相同,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握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共性,不断积累经验,解决体系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构建并完善适合于自身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竞争、促进科技创新、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钟德惠.知识产权战略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7).
2015年6月1日,经江苏省科技厅提出,并由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大学起草的《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要求》(DB 32/ T2771—2015)正式颁布实施。该标准有利于引导企业构建组织规范、运行高效、配置合理的研发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式发展,尽快把创新产品推向市场。当年7月,江苏省企业研发机构促进会(后简称促进会)承担了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的组织推广工作,在加强政策宣传、培训咨询机构、支持企业开展贯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在贯标推广过程中,企业积极性不高、政策引导力度不够、咨询机构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贯标工作推广步伐有待加快。如何加快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的推广,探索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工作的实践新模式,已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
1 贯标推广情况
贯标推广以来,促进会紧紧围绕“培育氛围”开展工作,制定贯标实施细则,明确政府补助政策,一手抓企业积极性,一手抓咨询机构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1 加强企业对研发管理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会把提升企业对研发体系的认识作为立足点,举行3期解读培训会,向300多个企业600多人宣讲政策,通过沙龙和网站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启动企业内审员培训工作,培训内审员37名。经过半年多的推动,企业对研发体系及贯标的认识明显提升,和咨询机构签订贯标合同的企业超过40家。
1.2 引入市场机制依靠咨询服务机构实施贯标服务
促进会举办3期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机构培训会,对24家咨询机构、130多名咨询人员开展培训,指导咨询机构根据贯标特点和自身优势研发产品、完善流程、编制文件,不断提升贯标服务能力。截至目前为止,咨询机构走访和当面洽谈的企业数超过500家,对于研发管理体系贯标的宣传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1.3 制定贯标工作各项鼓励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为了支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开展研发管理体系贯标,促进会受江苏省科技厅委托组织开展“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能力建设后补助”工作,该补助按照企业与服务机构合同金额的30%~50%给予补助,每家补助总额不高于20万元。后补助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开展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
2 贯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作为一项全新的贯标,研发管理体系贯标推广面临的最严峻问题还是企业积极性,虽然许多企业认可贯标的作用,但真正愿意开展贯标的企业仍然较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缺乏内在动力
目前该贯标推广的对象虽然是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参差不齐,不少企业还未真正认识到研发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研发管理体系文件的主要推动者是企业管理者,管理者的意识决定了企业内部的贯标力度[1]。企业缺乏研发过程管理的意识,认为研发过程管理只是研发部门内部的工作,造成“研发孤岛”现象严重。很多企业只是为了ISO9001、TS16949等贯标的需要,制订了一套研发管理流程、制度和表单,但在实际运用中,很难融入产品研发中去,反而给企业和研发人员带来不必要的负担[2]。在已开展的生产管理、知识产权、安全、环保等多项贯标基础上,企业不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新的贯标。
2.2 政策引导力度不够大
目前,关于研发管理体系贯标的鼓励政策只有“重点企业研发机构能力提升后补助”,这一政策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大,因为后补助政策要求企业必须承担一半以上的费用,加上近两年经济下行、效益降低,不少企业对于投入都比较慎重。
2.3 咨询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咨询机构对于研发体系及其贯标还未“吃透”,无法有效阐述研发体系的作用,能拿到政府补助或有利于申报项目成为其争取业务的“卖点”,无法真正传递研发管理体系的价值,使企业对研发体系贯标的印象“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咨询机构之间特色不明显,加上贯标业务还不多,存在贯标流于形式的风险。
3 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的推广,增强企业贯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增强企业管理者贯标意识,充分尊重贯标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归根结底是属于企业经营行为中的自主选择,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受益主体也是企业本身。实施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必须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企业全员配合,加之相应的培训、文件制订、宣贯体系,要付出比较大的成本。因此,在贯标推动过程中,必须要先增强企业管理者贯标意识,通过开展培训、沙龙、论坛、讲座等活动,让管理者能对企业研发管理体系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真正认识到运行好体系后将给企业带来的实质利益。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企业自愿、平等参与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才能使贯标真正起到激励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研发管理水平的作用。
3.2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作用
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的推广,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以企业知识产权贯标为例,起初《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作为江苏省地方性标准时,贯标工作是由13个地级市科技局牵头开展起来的,后升级为国家标准后,各地方知识产权局根据地区实际,对知识产权贯标认证通过的企业出台了各项鼓励政策,包括资金补助、现金奖励、优先评定知识产权优秀企业等形式各样的鼓励政策[3]。这样的政策引导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贯标的积极性。
政策的确定是具有导向性和推动性作用的。国外由提倡知识经济,到实施网络经济,到预言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都是政府政策目标和首脑推动的结果[4]。显然,政府应当积极宣传,有职责通过制定政策来引导企业进行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例如,可以借鉴知识产权贯标的做法,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研发体系建设基础好的企业作为“样板企业”,其贯标服务费用给予全额补助,为全省企业提供示范,并对企业贯标效果进行评价,评价良好和优秀的企业给予后补助。此外,在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过程中,政府应对参与企业研发管理贯标服务的服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这是贯标工作良性运转的保证。
3.3 提高咨询机构服务能力,充分依靠咨询机构、高校院所实施贯标服务
首先,促进会作为贯标推广单位,可以组织相关专家、优秀咨询机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贯标内容,在现有《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要求》的基础上,分成资源配置、研发过程、人员激励、风险控制等多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保证研发体系贯标能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同时定期开展实战演习培训班,提升咨询机构的实践和服务能力。
其次,政府应尽快出台《江苏省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实施细则》,规范化统一贯标流程和细则。对于贯标服务机构,应引入市场机制,即符合条件的所有咨询机构、高校院所均可参加贯标服务,只有引入这样的竞争机制,才能充分调动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使企业研发管理贯标工作在质和量上有大的进步。
4 结语
建设、实施、保持和改进企业研发管理体系,是企业的战略需要,是快速提升企业研发绩效、提高企业创新竞争力的必由途径。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作为一个全新的贯标,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针对贯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从企业、政府和咨询机构3个层面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提供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服务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特色新兴产业为主线,以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优化制度资源、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诚信竞争、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在我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政策引导,构建完善、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进一步提高每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较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提升服务全区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围绕创新体系建设,完成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进程,着力培育有利于区域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和完善执法协作机制,增强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近三年具体目标
1.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省、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围绕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进一步修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和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将知识产权纳入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2.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持续增长,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量比例明显提高,每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和发明专利申请数分别达400件和32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8件。注册商标申报件数位列全市前茅。
3.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积极引导、推动、扶持一批专利技术产业化企业,提高企业专利技术实施率、专利产品占工业产品产值的比重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鼓励企业及时转化自主知识产权专利。重点支持6项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扶持培育4个高新技术企业依靠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实现产值上亿元。帮助企业组织实施省、市级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新增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企业40家以上。
4.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完善执法协调机制,积极开展联动执法和专项维权行动,务实开展维权托管、专利保险等工作,依法公正、高效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严肃查处冒充专利和假冒他人专利等行为,依法维护和保障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遏制侵权盗版等现象。
5.强化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切实将《专利法》、《质量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及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列入“六五”普法内容,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领域,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营造和浓厚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6.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功能。发挥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职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能,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服务管理。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知识产权联盟。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预警机制,支持和引导行业开展维权活动,增强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力度,知识产权培训人数达500人,新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60名,知识产权后备人才10名。整合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平台,选派企事业人员到高校学习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对知识产权政策把握、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
三、工作重点
1.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充实力量,强化职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和发展知识产权(专利)、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新增1家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指导各级专利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快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高等院所和佰腾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资源共享、高效运作、服务有力的一站式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辖区企业及个人提供科技创新综合。
2.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落实专利资助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各级专利和品牌商标,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名牌产品,切实提高全区知识产权整体水平。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建设,贯彻执行《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目标。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银企对接,促进知识产权评估、入股、许可、流传、交易、质押、融资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3.加快知识产权转化和产业化步伐。认真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转化和产业化政策,不断提高企业专利技术实施率和自主知识产权经济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装备制造等五大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力度,培育一批专利大户,造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企业集群,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高地。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争取和落实各级扶持政策,积极开展专利价值分析试点,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专利转化运用,鼓励企业实施和运用知识产权成果,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和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工商、公安、文体、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逐步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及时调解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健全和完善维权托管工作制度,加强与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大学专利培育和营运中心的联系与协作,为托管企业提供良好的专利维权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自我保护机制,申请涉外专利,注册涉外商标,参与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5.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搭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平台,充分利用辖区高校的学科优势,整合资源,搭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平台,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畅通、对接需求,为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针对企业负责人、业务主管和专职人员,开展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培训,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工程师和知识产权人。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里成立了“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知识产权局,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和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创建工作。各街道、园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强化合力,切实将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工作调研,针对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现状及重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对策措施,促进创建工作不断深入。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大专项和联合执法力度,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繁荣发展,该行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女性知识产权从业者在整个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们不仅以独有的细腻让知识产权行业更加严谨,且以其特有的坚毅让行业充满希望。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务部经理谢红女士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作为专利人、律师、第一期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IPMS(知识产权管理)审核员、竞争情报分析师、PMP管理工程师,谢红女士精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知识产权的转化应用、企业品牌的培育、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等,工作期间获得诸多成绩和荣誉,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肯定和赞赏。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2003年从事知识产权工作时,鉴于理工科专业出身具备了相应的技术功底的背景,谢红主要负责公司开发与研究时立项检索、申请专利交底方案的专利性检索、技术调查、专利分析报告撰写;在对外项目时出具初步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等。2007年初,谢红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加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始了知识产权工作生涯。基于领导信任和工作的需要,谢红被委派负责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的知识产权工作并同时负责下属各孵化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目前作为国云科技法务部经理负责国云科技的知识产权及法务工作。
谢红所从事的知识产权工作由原单纯的服务研发中的知识产权工作转变为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其中不仅有制度的建设,也有知识产权获取、维护、运用、保护等方方面面的事务。随着基础工作的开展,也逐渐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企业的中长期规划、战略等层面。因此,工作涉及的面更广,对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当谈及扎根于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因和动力时,谢红说:“国云科技是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的孵化企业;专门从事云计算相关产品的研发;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由8位国内外教授级科研人员担任核心成员的广东省云计算产业国际创新团队提供强力支持。其自主研发的G-Cloud云操作系统是国内目前安全等级最高的云计算操作系统;作为中国首家自主产权云计算平台,专注于为大型政企客户和IDC数据中心提供全面的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解决方案与服务,先后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广电传媒、上海证券交易所、曙光、浪潮等知名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基于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也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公司领导极具战略眼光,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在国云能够很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工作的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此外,公司亦坐落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松山湖;此地生态环境优美,PM2.5常年不过百,也吸引着我扎根于此。”
国云科技的知识产权工作,是从一片空白开始;谢红基本上是从知识产权的规章制度等管理方面入手。工作主要涉及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搭建;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也从最原始的知识产权积累开始,包括专利的申请、商标的注册、版权的登记等。而根据研发项目的需求;在项目规划、立项,以及后续形成的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等环节,就有关技术或方案进行检索;为项目规划、立项提供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为重要项目提供知识产权布局规划。随着公司知识产权成长历程的积累;以及公司的长远发展需求;知识产权也被逐步提升到了企业的战略层面。为此,与公司领导层及相关同仁一起根据企业生存发展的使命及目标策划、制定了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战略,依据知识战略的需求,分别制定了公司的中长期知识产权目标及实施的年度计划、3-5年规划等,并监督执行。当然作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领导;同时也承担着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层级员工知识产权培训;以及部门事务及同仁的管理工作。
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
目前,谢红作为法务部领导,工作的主要内容涉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策划、制订与监督执行,知识产权规划、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构建,知识产权专业培训,知识产权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随着公司的发展,对知识产权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初的规模化的数量积累转变为对优质专利质量的追求;从单纯的部门工作转变成公司战略的实施与导向;从知识产权作为成本支出到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相应的,对于个人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为有效的提升知识产权的质量;推动公司成立了联动机制,各部门积极有效的沟通c配合,使公司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可以激励各部门相关人员积极重视、配合知识产权工作;加强宣传、培训,使全员了解、认识知识产权;让大家知道知识产权对企业的重要性。就具体事务,多跟关联部门、人员沟通,充分了解实际情况;以使工作的解决办法更加符合大家的需求。经常到各部门,了解情况,充分掌握大家的想法、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不断提升、完善自身处理工作的能力。在公司的战略制定、实施方面,及时提出知识产权方面的需求以及情况;充分地将知识产权融入到公司战略中。近几年也通过知识产权入股等投融资方式,实现了近两千多万元的收入。”谢红说。
降低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是企业制定知识产权制度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设计者,谢红认为,风险往往源于日常的企业经营行为,为有效管控知识产权风险;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优化、完善知识产权管理。
2013年,国云科技根据知识产权体系的实际需求,进行了省标(广东省《创新知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通用规范》的推行、实施;并于2013年8月顺利通过了省标的认证。知识产权部门向领导层提请导入国标;公司领导对此极为重视,启动贯标工作。
通过贯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贯工作,公司全体员工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更为关注,保护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形成了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及企业知识产权文化。贯标工作获得推荐认证,更是极大的鼓舞了公司员工的积极性。突出表现在专利申请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作为广东省首家、同时也是全国信息技术服务业首家获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推荐认证的企业;通过贯标,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学、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工作程序,规范了公司各项知识产权活动,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贯标工作为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省著名商标等荣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使公司的专利顺利获得了2016年度的国家专利奖。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知识产权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5日
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其高效、减排、环保的特质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一种理性取向,上至宏观,下到中观,低碳已成为衡量一国、一产业乃至一商业社会持续性发展的软指标。随着我国“建设低碳社会”发展方向的确立,低碳经济也必将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
然而,低碳经济对于世界各国都是一个新课题,技术也相对不成熟,特别是新能源技术,总的来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业已成熟的其他行业而言,仍有许多拓展空间。在我们当前共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中创新驱动的转变是最重要的一个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自主知识产权,因为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导权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
在低碳经济领域中,我国在众多方面还缺乏核心技术,因此知识产权战略如何促进自主创新,实现低碳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化,显得尤其重要。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发展低碳之路不可或缺的基石。“手握知识产权就等于手握低碳经济时展的竞争利器”。
2011年与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指出,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同时,《报告》多次谈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等,充分表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对于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传统的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依靠智力和知识资源,依靠创新驱动来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十分关键。知识产权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难题的切入点,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一、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在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提前部署,努力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产品营销、企业管理、节能减排等环节,提供重点扶持、服务、引导,切实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用知识产权改造传统产业,加大企业自主技术的研发提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知识产权制度有助于实现低碳经济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灵活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供的条件,不仅有助于选择正确的低碳技术创新方向、领域和研究开发项目,做到既避免侵犯他人权利,有效保护自己的权利,还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从事更高水平的研究开发,从而避免研究开发的低水平重复和有限资源的浪费。
二、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激励和保护自主创新
低碳技术的维权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在厘清侵权行为与合法使用的基础上,成为权利人打击非法使用的利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逐步认识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促进科学进步、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促进公平贸易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入世”之后中国对知识产权的各个主要法律,如《专利法》、《著作权法》都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同时,低碳技术成果的本质属性决定需要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研发中的利益协调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调整。
三、健全专利产业化政策,推进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积极争取财政和科技经费支持,加大对专利技术转化的扶持力度,对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转化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竞争优势的专利技术产业化。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开展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贷款担保服务,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统筹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展示交易、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三大服务功能,不断推进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对外服务窗口和网上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技术、资源优势,以“专利信息利用试验基地”为支撑,积极培育专利信息利用试点企业,为企业提供深层次专利信息服务。大力推广企业专利数据库和专利分析系统的应用,为企业研发和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完善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衔接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执法协作、责任追究和评议考核机制,依法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查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深入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其他单位、个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知识产权权利人自我维权意识和能力,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防止知识产权权力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
六、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推进科学管理机制建设
加强各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重大活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增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合力。加强对专利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明确知识产权保护的目标,加强市场监管,通过政府、市场和企业共同协作来完成,分清职责,让市场去保护、去提升知识产权的价值,这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旭东.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与方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一、金龙机电技术创新模式
金龙机电从1998年开始成立技术中心,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现已建设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微型电机研发中心,是国内最大的微特电机研发基地和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公司自主研发的实心、扁平、空心杯、线性电机产品居国内领先,其中线性电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中心现有研发人员128人,占职工总数的19%,专业涵盖电子、机械自动化、电机、物理等专业。公司十分注重技术开发的投入,每年投入研发费用占上年度销售收入的3.5%以上,确保了研发的顺利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012年至2014年,共完成研发项目18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18项,年平均6项。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1项,地方重大科技专项2项,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2项,省级工业新产品8项,技术改造4项,三年来加大了节能降耗和以机器换人淘汰落后产能步伐,累计投资技改资金1.20亿元。研发项目采用IPMT集成组合管理模式和NPI新产品导入方式,成立项目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项目组采用KPI绩效考核,通过PLM信息化管理,控制所有项目进度,实行责权利捆绑。公司组织最具实力的科技专家参加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振动电机通用规范》等国家标准的制订和审定工作。经过十多年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公司已打破日本、韩国企业在超小型微特电机领域的技术壁垒,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效益。截止目前,拥有有效专利103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1项,同时,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与生产,积累了大量超小型微特电机生产的技术诀窍,掌握了一整套与超小型微特电机相关的关键技术、工艺、设备、装配等方面的非专利技术。研究创新组织管理水平:公司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保障项目研发的顺利进行,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定了《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制度》、《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办法》、《研究开发费用投入核算制度》、《技术创新奖励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以来,与上海增量电机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双方在产品开发、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成效显著。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引下,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转型升级步步为营,在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中,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产品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质量提升、设备技术改造等方面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超小微特振动电机和电机组件的研究与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技术质量攻关、自动化生产线及设备的研制,科研的中长期规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艺技术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管理、研发体系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科技信息收集和科学技术交流、对外对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的运行和管理上初步形成了体系。在技术创新战略、科技发展规划、技术方向的确定,重大项目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的评审,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研究,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技术中心的建设和研发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二、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管理策略探讨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发展机遇面前,在解决企业自身发展制约因素的同时,不断树立创新意识,通过调整和优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技术含量以及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参与国际合作,攻克技术瓶颈,研发前沿先进技术、应用先进创新理念,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1.金龙机电技术创新策略。(1)整合企业技术力量。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优化配置企业现有技术力量,充分调动、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组成若干项目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关键性技术难题的攻关,直接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过程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和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在产品的结构优化设计、滑动摩擦副材料的选择应用、工作表面处理技术和机理等方面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2)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把技术中心做为产学研一体化的主要载体,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积极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采用“院所研究,厂内配合或参与”的方式,联合研究开发纳米MoS2、关节轴承承载时的动态应力分布数学模型、离子注入、机械工程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并在此基础上,研发高新技术产品,通过快速成果转化使之尽快产业化,直接进入新领域的制高点以获得新领域中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3)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筹备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展新材料及电磁结构、摩擦磨损机理、优化、化学处理、机械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为企业整体战略目标服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加快微特电机研究院和实验室建设步伐。夯实研发与试验手段,进行高端智能手机用振动电机试验机的自主研制,开展电机轴承摩擦磨损的机理研究;在模拟实际工况条件下,探索载荷、滑动速度、摩擦副表面质量及条件与轴承的摩擦系数、温升、可靠性、磨损及使用寿命的关系。(5)以信息化带动技术创新。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制造。(6)按照国家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和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按照片式化、微型化、高频化、集成化、绿色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重点研究线性反馈电机、实心振动电机、对焦马达等技术以及产业化拓展;巩固空心杯和扁平电机的研发成果,完善工艺技术,实现核心技术模块化管理。2.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创新战略。在“十二五”期间,为了更好地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金龙机电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创新战略规划:(1)技术创新总体思路和目标。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技术为主要方向,从产品开发技术、产品延伸技术和产品制造技术三方面入手,通过整合企业技术力量、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加快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和以信息化带动技术创新四大策略,不断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能为目标推动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研发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建设成为国内便携式电子产品用微特振动电机领域的领军企业,依托品牌优势和产业化经营优势,推行产品对象多元化发展战略,实现产、供、销、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2)技术创新主攻方向。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技术及其关键要素。一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现有的支撑产品核心优势的振动电机多样性生产与开发技术,应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2~3年)使这一核心技术达到并保持在全球范围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在这一核心技术丰富和延伸过程中,在相关的新材料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精密制造技术、设计优化技术及其他方面的先进技术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结合形成有发展潜力的新的优势技术,成为金龙机电第二个核心技术。(3)技术创新及转型升级战略内容。微特振动电机领域。在保持其技术含量高、质量好、结构优化、品种齐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现有产品的智能制造与新品开发技术,同时吸收机械工程、固体材料、摩擦学、表面工程和边界等先进适用和高科技的科研成果,以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试验(CAT)和虚拟现实制造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产品的研发工作,使振动电机产品保持高档化、电磁结构更科学合理、质量更优,使核心技术保持国内的领先水平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延伸技术方面。在丰富和延伸企业核心技术的过程中,发展相关的新材料(电磁材料的应用、表面处理技术、纳米MoS2合成等)技术,使其形成有发展潜力的新的优势技术。制造技术方面。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制造水平,形成规模化生产,保持企业在工艺装备上处于国内的领先优势;同时大力开展新模具制造加工的热加工工艺、车磨工艺、装配工艺的研究。工艺创新重点:通过工艺改进实现节能降耗、低碳生产;通过工艺研究和改进,提升产品品质,确保提升产能。设备创新及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加快机器换人步伐,积极开展生产线机联网和智能制造的研究,研发出国内行业领先的自动化设备,基本实现智能制造,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淘汰落后的产能。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为提升公司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公司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结合公司具体实际,公司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编制的《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已于2013年9月1日起生效实施。公司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尊重知识、科学管理、持续创新、促进转化”的知识产权方针,并以此为己任,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取、运用、监控、保护知识产权,确保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员工培训:建立健全符合公司需要的培训管理自主运行系统,包括自主策划、研发的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公司岗位任职要求相匹配的培训课程体系;有效保障并激励培训工作推进的制度与政策;与公司实际相结合的培训调研与评估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促进公司“通过吸收、创新知识,具有不断开发、适应与变革能力”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作者:金绍平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基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大力培育、发展区域知识产权优势,着重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尽快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产业,推动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服务中心,重点突破。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中的作用,为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以我市确定的三大主导、四大特色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一带十区二十个产业集群”为重点,实现知识产权数量、质量、保护和转化新突破。
2.示范引导,整体推进。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优势区域培育为先导,引领各级、各有关部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战略格局。
3.互动协作,突出特色。在知识产权部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建立纵向畅通、横向协调的管理体系。围绕市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项目,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确立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中的重要地位。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建设,健全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工作新机制,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加快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转化实施,使知识产权成为建设创新型的助推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5%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所占比重显著提高,人均专利占有率高于万分之八,国(境)外专利申请有所突破;注册商标、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境外商标注册数量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著作权、农业植物新品种、林业植物新品种和地理标志登记量等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显著增强。全市专利实施率达到40%以上,50%以上企业要拥有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产品占有率达到50%以上,新增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产品标准15项以上,80%以上的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商业秘密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商业秘密的规范化管理,地理标志、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得到合理开发和运用。
3.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趋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司法保护队伍和企业工作队伍不断健全,执法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年结案率高于95%,知识产权海关备案量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民事诉讼案件存案量大幅下降。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初步建立,滥用知识产权行为明显减少,反复侵权、群体权以及大规模假冒、盗版现象基本杜绝。
4.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落实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强化工作职能,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全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顺畅运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重点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加强。
5.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围绕我市确定的三大主导、四大特色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一带十区二十个产业集群”为重点,新培育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知识产权优势区域2个;选择20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项目,进行产业化转化;选择10家知识产权重点保护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应急和预警机制。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和知识产权、咨询、维权等中介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6.知识产权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增强。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30%以上的三大主导产业、四大特色产业从业企业拥有不同形式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新增产值年均递增15%以上。
7.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显著提高。每年接受知识产权知识培训人员不低于2000人次,举办大型宣传活动2次以上。培养一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三、工作重点
(一)构建知识产权创造体系,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1.加强宏观规划和政策指引,将知识产权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框架,加快实施《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促进全社会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产出。
2.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在三大主导产业、四大特色产业等支柱产业领域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区域创新的产业集群。
3.实施市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和企业。培育年专利申请超百件企业1家,超50件企业5家。
4.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制度,落实“一奖两酬”等发明创造奖励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5.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资助专利申请、转化和奖励名牌创建等措施,引导、激励知识产权创造。积极帮助企业开展专利、新技术等的推介和对接活动,用足用好知识产权政策,实现专利技术与产业化的有机结合。
6.建立知识产权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知识产权申请量、拥有量和实施效益作为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的考核评价依据;经济、科技、人事等部门在重大项目立项、验收、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认定、职称评聘等管理工作中,把知识产权拥有量和实施情况作为重要衡量标准。
(二)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1.建立、健全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及时解决知识产权工作重大问题。定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知识产权局汇报,争取上级支持,推进和深化知识产权工作。
2.加强市、县两级知识产权机构建设,建立知识产权、工商、新闻出版、质监、公安等部门知识产权工作联动机制,形成知识产权工作的整体合力。
3.完善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完善知识产权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基层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4.加强跨区域的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知识产权先进地区的经验,不断拓宽知识产权工作视野和工作领域,努力提升和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基层基础工作,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援助工作,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及其执行能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建立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制度,健全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2.加大对侵犯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保护,完善科研、生产、流通、外贸、会展及知识产权交易等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3.建立重大案件披露制度,及时向社会重大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处理情况。建立知识产权侵权企业档案并纳入我市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监督机制。
4.完善知识产权预警与维权援助机制,健全知识产权预警平台建设,定期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发展态势和预警报告,及时通报和指导企业化解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帮助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活动。
(四)建立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加快知识产权转化实施
1.依托各种信息平台广泛信息,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交易交流活动,重点扶持重点行业中专利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效益好的项目实施转化。
2.加大对专利转化应用项目的资助力度,对符合市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优秀专利技术项目,给予重点资助。
3.在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推行设立专利基金,用于专利培训、申请、维持等工作。
4.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政策和专项经费,积极推动有利于我市经济长远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的实施转化,提高知识产权的实施效果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5.鼓励驰名、著名商标企业以其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引导中小企业为其配套,形成以驰名、著名商标企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支持商标品牌优势企业依法以商标质押获得贷款,通过资本化运作实现商标无形资产升值。
(五)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服务功能
1.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建设,建立市知识产权工作门户网站,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政策咨询、信息查询以及专利文献检索、专利预警、专利技术查新等服务。2.大力加强中介机构建设,为社会提供知识产权、评估、咨询、检索、交易等服务。
(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建立一流人才队伍
1.利用“3.15”、“4.26”、“科技活动周”等平台广泛开展各种大型知识产权宣传活动,营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实现知识产权宣传“五进入”(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村户)。
2.通过在大专院校设立知识产权专业,为企业培养一批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专业人才。将知识产权课程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内容,举办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讲座、论坛,开展多层次的知识产权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统筹全市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确保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充分发挥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督促各相关部门将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任务纳入本部门、本行业管理职责范围,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一、工作目标
1.专利申请量达到35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00件。
2.新增专利示范企业10家以上,其中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以上、市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以上。
3.中国专利奖推荐项目1个,专利权质押贷款放贷额1000万元,专利行政执法案件15件。
二、工作举措
(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体系建设
1.着力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对照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考核评定办法,抓好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培育工作,力争早日列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单位。
2.积极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作。在公司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符合条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作,力争完成贯标工作的企业累计达到10家以上。
3.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以专利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科技型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树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典型,不断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促进我市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知识产权政策环境
4.开展“激励专利创造,推进示范城市建设”专项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品,提升专利创造总量和发明专利占比,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5.完善专利申请奖励制度。在专利授权资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专利申请达到一定规模的政策资助。
6.加大对镇(街道)专利工作考核力度。完善专利工作在全市科技工作中的考核内容,加大对专利申请量考核力度。
(三)提升专利创造与运用能力
7.开展专利扩面提质工程。开展专利服务月活动,集中一个月时间走访企业,将专利相关知识、政策送到企业,开展上门服务,提高企业申请专利积极性,扩大规模以上企业专利申请的覆盖面,提升科技型企业发明专利产出率,确保全年专利工作目标任务完成。
8.继续开展专利指导员工作,健全基层专利工作管理体系,加强镇、街道对企业专利工作宣传、指导和服务工作力度。
9.加快PCT专利申请。以新兴产业和出口龙头企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充分运用专利制度,加快自主创新,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专利,通过PCT向产品出口目标国申请专利,提高竞争实力,拓展国际市场发展空间。
(四)加强专利执法保护工作
10.深入开展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反复、群体、恶意专利侵权行为及假冒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巩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长效机制。
11.加强执法维权。进一步加强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专利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完善公安局驻科技局知识产权联络室制度。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指导企业加强专利维权工作。
12.推进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知识产权执法协调机制,对重点行业开展一次联合执法活动,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五)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
13.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以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为重点,开展知识产权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五进工程”,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
14.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力度。结合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不断拓宽培训对象和范围,有针对性地选好培训对象,组织好系统性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确保每个镇(街道)举办一次知识产权培训。深化与拓展学校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工作,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师资培训和学生知识产权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参加专利管理工程师考试,为企事业单位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专门人才。
15.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知识产权工作方针政策,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营造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
(六)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工作
16.进一步推进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积极与银行、企业沟通,确保全年专利权质押贷款放贷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
17.推进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围绕我市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市专利信息数据库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的专利信息服务。鼓励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建立主导产品专利信息数据库,为产业、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全镇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要围绕“三个”发展战略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完成科技方面的牵头任务。立足“在做优科教上实现新突破”的要求上,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和人才强镇战略,坚持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导向,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快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强镇的步伐,为组织实施好六大科技工程,夯实基础。
二、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全面推动产业发展
(一)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做好集镇和中心村建设工作,重点做好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完善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加大创新型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重点产业、企业、产品,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示范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三)进一步突出科技主体地位。贯彻落实省、市、县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镇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相关政策的宣传落实,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把加速成果转化、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努力形成“一手抓研发、一手抓转化”的科技工作新格局。
(四)强化三项工作,构建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政策、管理、投融体系及平台。
健全科技政策体保障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国、省、市、县科技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对国、省、市法规、政策的研究,推动全镇科技进步政策措施的建议,不断优化全镇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加强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全镇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构建科技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对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资源统筹配套协调机制,建立重大科技政策决策机制,建立起镇党政领导抓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考核评价制度,提升服务科技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搭建科技投融资平台。深化科技与金融合作,搭建企业银行之间的科技投融资平台,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向我镇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抢占发展先机。一是要继续开展科技金融宣传和融资培训,强化科技融资理念。二是建立起与商业银行的联系机制,积极推荐优质科技型企业和优秀科技项目,促进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拓宽企业融资途径。
三、以实施六大科技工程为重点,实现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目标
(一)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加大国、省、市、县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工作力度,鼓励申报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具有创新性的科技项目。继续发挥科技计划项目对全镇经济社会重大工程、重点工作的引导和辅助作用。严格执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科技项目管理流程,不断完善项目申报、审批、立项、监管。
(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按照省、市、县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工作方案要求,抓好推进落实,加强与科技创新企业的衔接,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收入转化,推进科技成果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
(三)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继续开展好省、市创新型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不断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挥专家支撑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我镇战略性性新兴产业的调研力度,制定相关措施,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加强与上级科技部门的合作,完善项目准入和淘汰机制,确保重目及时有效跟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按照拥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标准和条件。
(五)落实人才“双百工程”。深入落实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双百工程”),开展“双百工程”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和解读工作。
(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一是认真制定知识产权定年度推进计划,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二是实施优势产业知识产权培育工程,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增强知识产权储备。三是引导企业抓好知识产权工作。以专利申报为抓手,做好企业知识产权基础工作,推进科技成果专利化、专利技术标准化。四是推动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加快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渠道和保障。五是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围绕“4.26”国际知识产权日,在全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重点以法律法规、知识产权维权、打击假冒伪劣等为内容,强化群众、企业经营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六是增强维权力度,继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认真调处专利纠纷,做好协调工作。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贴近实际和需求,探索工作新机制。
(八)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意见”以及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年”活动,以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为主题,做好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努力将其打造为我镇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重点产品,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示范带动农民增收。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继续以推广制种产业、特种养殖及獭兔养殖,助农增收为目的,推动农业科技项目产业转化。以各类科技队伍载体,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推动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利用好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转化。推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产品可追溯管理体系建设。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而参考文献是人们长忽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格式及排版
1、论文份数: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分割线为3磅双线。
2、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3、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测绘论文的范例欣赏:
论文摘要: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丁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对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装备知识产权现状的基础,提出了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应对措施,包括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通过本研究,试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长远规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参考。
论文关键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1引言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是指在测绘装备业务活动中,依法获得、维持和使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以及维护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与测绘装备工作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配套措施,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于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做好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激励测绘技术的创新与避免重复研制,降低测绘装备的采办费用、缩短测绘装备的采办周期,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向战斗力的转化,保护发明单位和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装备知识产权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今后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文中提出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仅供大家存实践中讨论参考。
2现状与需求
西方发达围家十分重视装备业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它们不仅建设有比较齐全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相应工作机制,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为其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推动作。例如,美同为了做好装备科技成果的保护丁作,不仅制定了《美国国防部国内技术转移(TechnologyTransfer)条例》等相关法规,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从法律法规制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到考核监督等方面周密安排,以知识产权管理贯彻全过程,为其技术转移提供全程服务和保障;为了适应周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美周不断调整其装备知识产权政策,适时出台了《美国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强化了知识产权在装备业务领域中的作用,促进了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结合,充分激励了装备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再比如俄罗斯,近年来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管理,目前,已与独联体、印度、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中的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关于军用、专用和两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和工艺技术工作成果,俄罗斯通过总统令、政府令、司法令等,对其“法律保护”、“保护国家利益”、“家登记”、“使用机制”、“利益分配准则”、“建立保护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等各方面作出详细的相应规定,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被摆在国家利益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相对西方发达囝家,我国在装备业务领域引入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十五”以来,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结合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我国在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专利条例》和《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的建设;以宣贯《国防专利条例》为主的定期装备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活动,加大了装备知识产权的宣贯培训力度;初步建立了三级国防专利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支国防专利受理、审查、管理专业工作队伍,指定了数十家国防专利机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重点示范作用。诚然,我国的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装备知识产权的意识比较薄弱,管理人员运用知识产权管理手段的能力不强,法规建设、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我们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战略的地位高度重视j。“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建设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及早启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各项工作,及时制定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尽快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尽力建设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基础设施,“依法管装、依法治装、依法建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测绘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发展对策
3.1明确战略总体思路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当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围绕《围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以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的需求为牵引,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努力推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是指领导体制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整体布局,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是指工作模式要按照统筹规划、分解实施的方式进行,应当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责任部门,分解成若干专项任务,分别完成计划项目的论证、研究与建设。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指工作步骤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统一的要求整体推进项目研建的实施工作,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整体的推进。
3.2制定战略基本目标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应当建立两个阶段目标:
(1)到2015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该做到从无到有,取得长足的进步: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政策水平、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实现突破,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知名品牌;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能力得以较大提升。
(2)到2030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初具规模,能够较好地满足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创新的需要: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保护与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一批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夯实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加强战略重点建设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六大建设上:
一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装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开展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前提条件。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行的法律环境,全面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的衔接与融合是装备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目的所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完善测绘装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测绘装备创新发展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测绘装备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掌握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推动测绘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导向的测绘装备创新机制,在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掌握测绘技术发展与装备建设的主动权。
四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加强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是提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需要,也是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应对纠纷的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五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装备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对于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具有支撑性的作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格局,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装备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六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装备知识产权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开展和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造就一批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落实战略措施制度
笔者以为,要想把发展对策落实为具体的业务工作,必须加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通过贯彻落实《纲要》,提高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意识,增强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观念,正确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把测绘装备建设和知识产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服务和保障作用。必须加紧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周密安排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考核监督等项工作,加强测绘业务全面建设与知识产权工作的协调和统一管理,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必须加快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建立吸纳、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利用国家相关教育环境,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知识产权意识敏锐、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滞后于装备信息化建设、滞后于测绘全面业务建设的现实问题,建立与装备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建设取得了显着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显着增强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呈现出较快的经济增长,从而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提高了平战结合水平;再次,国防工业得到了显着发展,国防经济实力显着提高。
(二)国民经济动员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国民经济动员坚持以体系建设为关键,大力发展经济,立足于为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
一般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积极承担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企业员工,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员工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所以,将企业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时很有必要的,主要才能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企业利润的实现往往是通过消费者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和消费实现的。由于消费者的分散性、对产品实际状况缺乏全面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消费者也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要在质量、环保、价格等方面对消费者负责。
(三)企业在知识产品和自主创新方面承担的责任
当前,我国企业在知识产品保护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90%多的企业未申请过专利,仅仅有4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商标。很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为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因此,企业要建立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把我国打造为创新型国家而不断努力。
(四)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从而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求企业改变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当前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尽管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日益成熟,法律实践也不断发展,然而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从而制约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建立。
(一)传统的“企业办社会”问题仍存在
受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国有企业中“企业办社会”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也是计划经济发展的必然。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这样的问题。
(二)未建立起健全的法律法规
当前,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相差甚远。尽管我国有《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等法律,但是对于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未做明确的规定,只是简单地做了一些规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
(三)责任意识缺乏致使责任落实的虚无化
由于很多企业未树立起承担社会责任意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过分重视经济效益的增长,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再加上地方政府未认真履行并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导致社会责任落实的虚无化。
四、推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措施
如今,企业责任社会化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趋势,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如何促进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出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建立起适合于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很重要的。
(一)营造出有利的外部环境
要想更好地推行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觉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引导作用。从而就要求政府在立法执法、媒体宣传、政策扶持等方面发挥作用,逐步建立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运行机制,加快《企业社会责任法》以及《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法》的建设,强化政府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引导。此外,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式也是很有必要的。
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负监管责任”为基本原则,把改善民生作为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把保障安全作为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把诚信至上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把技术支撑作为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全面提升全县的整体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安全、市场繁荣、环境优美的新。
二、工作目标及工作重点
通过开展质量强县战略,深入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推进知识产权、名牌、标准化“三个战略”,大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个实体质量”,进一步健全质量工作机制和质量工作格局。促使我县质量基础建设明显加强,全民质量意识显著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普遍提升,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力争质量发展水平达到全市前列。
(一)提升产品质量: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产品监督抽查和检测不合格企业的整改合格率达到100%;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达90%,并加贴qs标志;食品加工小作坊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达到100%;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取缔率100%;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和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获证率要达到100%。
(二)改进服务质量:全面推行国家和地方服务质量标准,重点解决服务企业规范化水平不高、品牌意识不强以及质量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服务标准化为基础、服务品牌为纽带、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开展服务质量惠民行动,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推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提升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全县行政机关、通讯、邮政、供水、供电、保险、金融等行业的用户满意率达90%以上,医疗卫生业全面实行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居民对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
(三)提高工程质量:贯彻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加强工程抗震设防,增强学校、医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等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全县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交验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节能设计标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得到推广应用;每年争创市优质工程1个以上。
(四)改善环境质量:坚持产业结构与区域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原则,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十一五”期末下降10%,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不断深化,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五)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战略,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切实增强我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到2015年,新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专利申请量年增长10%以上。
(六)推进标准化战略:指导企业实质性参与国家、国际标准化活动,推进标准化理论研究和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标准的能力。加大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促使我县更多产品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快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要基地,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努力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物流、旅游、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服务标准。到2015年,规模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达到60%以上,建设1个以上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制定特色产品地方标准1个以上。
(七)推进品牌战略:围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工程领域,制定完善品牌培育规划和品牌政策,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工程和品牌企业,培育区域品牌,引导企业注重品牌质量,加强品牌保护和宣传,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到2015年,新增省名牌产品1个以上、著名商标1件以上。
(八)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与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市场准入、标准化、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准入等方面法律法规,强化质量安全法律保障。进一步明确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落实责任、社会共同监督的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完善和落实质量安全追溯、召回、区域监管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快建立和实施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增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能力。
(九)建立健全质量技术支撑体系:依托省茶检中心,与省、市质量检测机构和相关的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切实加强检验检测、标准信息、认证认可、计量测试等质量技术基础,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全面的质量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集产品质量检测、新产品研发于一体的检验检测体系,为创新质量技术、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强计量基础,完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加强信息化技术保障,搭建资源共享的块状产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加快质量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鼓励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咨询服务。
(十)建立健全质量诚信体系:增强质量行为约束能力,搭建反映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信用资源互通共享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客观、公正、公开反映企业的质量信用状况。充分利用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监管措施,逐步完善质量信用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质量信用评价标准和质量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监管,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实施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监督机制,构建全县质量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注重质量信誉,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质量文化。
(十一)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以建立和实施质量状况调查制度为基础,研究建立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统计指标体系。运用检验检测、市场调查、环境监测等手段和方法,客观反映我县四大实体质量的变化情况,作为衡量区域和行业发展质量的依据,每年开展质量建设目标考核评价。将质量评价指标纳入全县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全县上下把工作着力点放到以质取胜、转型发展上来。
三、设立县长质量奖
为引导和激励广大企业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提高产品、工程、环境和服务质量水平,增强我县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按照“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设立县长质量奖。实行“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政府审批”的评定程序,遵循“标杆引领、经验共享、广泛带动”的方针,促进全县树立“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授予县内在质量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质量强县活动领导小组(附件),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统一领导、协调全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由质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办和负责质量强县工作的部署、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建章立制、承办会议、评比表彰、迎检汇报等事宜及日常工作。各乡镇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把质量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深入开展质量兴企、质量兴业、质量兴乡(镇)活动。县质监局、住建局、经商局、环保局分别牵头负责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建设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完善质量强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质量强县工作,确保质量强县活动取得实效。
(二)加大政策扶持:保障质量强县工作经费投入,完善奖励政策。在保持已有的各项奖励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质量工作奖励政策,对在政策、项目、资金、招标、上市、税收、信贷、政府采购等方面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质量进步、名牌创建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优先、优惠和倾斜,帮助他们做优、做强、做大。支持综合检测机构建设,为我县产业发展和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为质量强县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目标考核机制:由质量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考核制度及实施方案,每年对各乡镇、有关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及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政府和部门年度重要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对质量工作成绩突出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出现区域性质量问题或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单位进行责任追究。
“火箭推进器”令企业飞速飙升
公司创立之初,董事长邱启光深知,公司能否生存并发展壮大,离不开强大的技术、创新的思维和卓越的团队,它们如同火箭推进器,可以为企业生产出高质量、优性价比的产品,推动企业之躯高歌猛进。在董事长邱启光这种睿智理念的带领下,广东亿健绿色住宅材料工业有限公司走上了一条高效、快速的发展之路。
“众人划桨开大船”,3年多来亿健团队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公司全面导入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及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打造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严谨实干的管理团队,并实现了自动化与规模式生产。截止2013年,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和研发团队,拥有大专以上科技人员37人,占到了员工总数的30%以上,此外中高级职称人员22人,形成了广东亿健绿色住宅材料工业有限公司在技术领域内“尖刀”般的团队。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获得SGS—ISO90001质量体系认证等各类产品认证,以及通过如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报告、安全性能检测报告、燃烧性能检测报告等各类权威检测报告验证。
在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创新管理体制建设情况方面也有了长足进步。首先,针对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产品技术标准,覆盖了企业在市场推广的全部产品。另外,还参与了《水泥纤维板材标准》等行业及国家标准的起草。其次,关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公司贯彻以“质量赢市场”的方针以保证公司的产品质量,确保对客户负责。再次,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公司重视知识产权的研发与保护,累计申请专利15项,并组建了一套完善的《研发人员绩效管理和奖励》制度,提高了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最后,项目管理体系建设。公司建立健全了《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研发经费管理办法》《财务核算管理制度》等创新管理制度,为未来产品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
经过3年多的创造与沉淀,广东亿健绿色住宅公司在开发生产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和环保预制房屋领域,形成了丰富而完善的产品链。它的主要产品有内墙防火装饰板、人造大理石纹路板、人造木纹板、人造花岗岩装饰板、外墙保温板、浮雕木纹装饰板、节能度假别墅、单层别墅、多层节能住宅、节能集装箱式临时房、办公用房与工矿房、高档钢结构节能别墅,以及公寓和酒店等。公司产品具有高度集成的特点,尤其是公司的预制房屋由独特的室内排气系统形成室内微气候,丝毫不受室外气候的变化影响,从而达到节能效果。同时,公司也成立了装修子公司,建立了独特的精细化施工拼装标准,实现了现场安装,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大大节省了工时。
目前,亿健公司的集成住宅体系主要有以下8项优势。
1、灵活的建筑空间。可变形的集装箱结构设计,能够适合6层以下的建筑空间和不同风格,满足使用者个性化的需求。
2、低成本和可循环使用。采用集装箱式运输,建筑物的主体架构规格按集装箱规格设计,建筑模块集成在自身结构体内,因此运输时不需另租集装箱。高度集成的产业化工厂生产,令传统房屋设计变为模块化设计,可更多地快速拆装,最大限度节省了建筑造价,使异地迁建的成本降低。
3、施工工期短及交付时间迅速。最大化地减少现场安装时间,按一栋单层100平方米的建筑为例,现场安装仅需要4个工人用5天时间完成,大大缩短了工期。公司产能每年在10000套以上,客户下完定单后2个月内即可交付。
4、环保无污染。由于采用先进的生化处理系统和循环系统,现场安装只是用工具拼装,无建筑废料与环境污染,施工不受季节影响,并且钢结构住宅料的回收利用率为100%。
5、更安全。建筑物的主体架构按集装箱的受力标准设计,令钢结构住宅在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下的耐受力与坚固性远胜其他结构形式。
6、更节能。产品具有良好的隔热、防火、防潮、隔音性能,其最大节能指标可达70%以上,雨水回收系统和先进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让建筑更节能。
7、更舒适。最先进的环境监测系统,保证了室内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可控度,杜绝了结构受潮和白蚁侵害,让人们的居住环境舒适安心。
8、更耐用。高强耐厚钢的运用及独特的防腐措施,使钢结构住宅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强。
真实力勇闯海外市场
“要想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务必放目光于长远,勇于到世界大舞台上,向高水平的企业学习、看齐甚至超越,在历练中成长,在竞争中图强。”广东亿健绿色住宅公司总经理刘开才激励团队向更大的目标迈进。在品牌推广的运营道路上,公司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将企业知名度扩大,如利用新媒体营销方式,在网络上提高“健格”品牌的知名度。此外,公司十分注重参加行业展会,以此为契机与国内外客户及商达成意向,如正在积极筹备参加2014年青岛集成住宅及轻钢房屋展览会、2014年中国青岛(国际)集成住宅及轻钢房屋展览会。“这是让品牌走向世界最快捷有效的推广方式之一。”广东亿健绿色住宅公司副总经理兼品牌推广部负责人刘荣才认为。如今,公司主打品牌“健格”绿色住宅材料系列产品在不仅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公司的产品也走出了国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品牌知名度。3年多来,公司先后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委内瑞拉、莫桑比克、海地、南太平洋诸岛国、泰国客商建立了长期友好业务合作关系,产品远销大洋洲、南太平洋、东南亚、非洲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