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村镇银行发展范文

村镇银行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村镇银行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村镇银行发展

篇1

农村金融需求不足、供给滞后一直是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瓶颈之一,经过多年探索,村镇银行的构想已成事实。2006年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允许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农村金融机构。故村镇银行的产生是实现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兴力量,一直备受关注。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有537家村镇银行开业,87家在筹建,已开业村镇银行运行总体上健康平稳。但吸储难、结算难、存在脱农倾向等问题,使得村镇银行成长的每一步都面临着巨大压力。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就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战略性意见。

二、基于swot分析的村镇银行

SWOT分析法,它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是一种能够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基于swot分析的村镇银行,就是通过对村镇银行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en)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通过把村镇银行内部资源与优势、外部威胁和机会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了解其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层面加以调整方法和资源以保障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

(一)内部分析

1.优势分析①草根性优势明显,促进农村资金回流银行监管部门根据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确定了农村新设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从下表1-1、表1-2中可以看到监管部门一改我国以往金融机构进入的高门槛,村镇银行进入强调低门槛。低门槛是指适当降低机构和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从机构种类、注册资本等方面,大幅度降低村镇银行的准入门槛。“低门槛”的设立合理增加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面,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村镇银行多是由当地城乡企业出资组建而成,使农村资金就近、及时、合理的回流到农村经济中。“草根性”使其在当地具有强人气,便于在较短时间内设计出针对性良好、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②资产潜在盈利能力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在于服务“三农”、扎根县域。明确的贴近社区、贴近“三农”的市场定位决定了村镇银行远低于商业银行的低贷款利率。村镇银行自产生以来受各种优惠政策的庇护,不承担国家政策性业务,无历史负担,使得村镇银行的资产潜力得到解放。针对农业生产的特点,村镇银行会积极创新适合农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弥补了农村其他金融机构的欠缺。③治理结构灵活,产权结构清晰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的设立条件之一是有一家公司内部控制健全有效、经营业绩好的金融机构做主发起行。村镇银行可吸收发起行的管理技术,合理移植管理制度,防范经营风险。村镇银行根据相关监管法律法规有权适当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规定》还指出村镇银行属于一级法人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更有利于其独立实现经营决策。村镇银行的组织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其建立适合村镇银行特点的组织架构,规模小,业务简单,实行简灵活的公司治理。与其他商业银行比,皆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对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劣势分析①盈利性经营原则与支农目标相矛盾村镇银行是股份制银行,以效益性为经营原则之一,其出资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发展的追求目标。而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农业是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经济体,受自然、市场和系统的影响大,显然追求利益和服务“三农”相冲突,使贷款方向偏离初衷,导致支持农村的宗旨破产。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有35家村镇银行。截至2010年5月,浙江省村镇银行存款余额54.55亿,贷款余额62.53亿。虽然,浙江全省村镇银行户均贷款76.55万元,成功的体现了村镇银行“支小”的市场定位。但是,贷款发放对象的构成中,农户贷款22.7亿,仅占比36.32%。②吸收存款难,开拓市场难村镇银行虽发展至今有6年,但是长远看仍是新生事物,这使农民以及当地乡镇企业对它的了解缺乏,从而相较农信社等认可度较低,这导致村镇银行筹措资金难。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仅靠储蓄存款作为资金来源,加上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闲置资金有限,更阻碍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发展的步伐。就村镇银行本身来看,经营规模小,业务类型少,对于村镇银行市场开拓也不利。③风险多,控制难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宗旨决定其具有风险多、难控制的劣势。首先,农业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很强,而我国农村保险体制发展未达到完善,使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需承受很大自然风险。其次,目前我国的农民是一个信用意识淡薄的群体,会把村镇银行当作政府扶贫“公益机构”,而且农户缺少有价值的贷款工具,这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要求抵押品具有较强的变现性相违背。再次,村镇银行这种自给自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简单模式极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同时存贷比的不断增大也使其面临很大流动性风险。据调查,截至2011年7月底,江苏省共建31家村镇银行,共吸收存款106.27亿元、贷款余额101.12亿元,很多村镇银行存贷比已经超过了监管红线75%。存款增长远远赶不上贷款增长的速度,流动性风险突出。④监管力度不够目前,银监会明文规定了村镇银行“低门槛、严监管”的监管模式。但是,实际上严监管很难落实到位。首先,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新颖,业务经营方式也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需新的监管模式的探索,而现在新管理模式仍在创新中,并未成熟;其次,村镇银行日渐发展,意味着监管任务日益加重,而基层的监管人员并未配备齐全。再次,细节上的监管程序并未确定,在实施时难免会无章可循。

(二)外部分析

1.面临机会①农村金融需求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成熟,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金融的需求不断多元化。据2009年对江苏省的某县农村金融状况调查显示,根据调查样本,2007年,农户贷款项目1141个,比2006年增加175个,增长18.1%。在样本245家农户中,有借贷需要的农户有147户,能够从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得所需金额的农户为72户,有16户的贷款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其余的农户无法从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存在着明显的供给约束。从目前农村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农民对金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贷款需求越来越多,额度也在扩大。总之,巨大的农村市场潜力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机会。②供给严重不足在1997年前后,大部分商业银行资金逐步撤离农村市场。同时,农信社由于盈利性原则驱使,逐步将资金面向城市需求客户,而且农村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这样逐步空缺的农村市场环境无疑对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更有益。③政策支持力度大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出台了很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村镇银行发展,也必将完善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体系。

2.威胁分析①同行的威胁农信社是我国第一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产物,在农村其他金融机构中,其对村镇银行威胁最大。尽管近年来农信社的重点逐渐转向城镇,但是其50多年在农村信用的积淀以及配备设施的完备,仍然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由农信社诞生的一系列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农发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也威胁到村镇银行的发展。②非正规金融的威胁改革以来,农村民间金融借款,一直很活跃,是广大农民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非正规金融的提供的金融产品虽然不如正规金融机构的规范化,但却市场化,深得农民心,例如借钱快的高利贷,无疑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很大威胁。

三、Swot战略组合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1.市场战略:认知自身市场定位狠抓服务“三农”,充分认知自身市场定位。村镇银行明晰的产权结构和灵活的治理结构决定了其业务程序简洁、运营效率高的特点,为服务“小而多”的农民特殊客户群体提供了良好软性条件。村镇银行的宗旨是服务“三农”、扎根县域,从而决定了客户群体的差异化。村镇银行不仅要在社区内优选农民、城镇居民等不同客户群体,还要根据不同的客户对象、不同的客户融资、不同的贷款方式,开发设计不同的信贷产品,把客户服务工作做精。除此之外,村镇银行要针对农民目前对其认知不够的缺陷大做文章,努力“营销自己”,多利用媒体和平台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村镇银行。

2.特色战略:认清自身“一技之长”完备体制设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村镇银行要脱颖而出,确立独特经营模式,做到人无我有。村镇银行治理结构灵活,但是仍未完善,这需要村镇银行加强体制建设和员工素质建设,完备设施,加强金融创新,逐步走向金融电子化和现代化,达到减少经营成本的效果。同时,充分调查农村金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确立专业化、特色化战略,把农村金融服务做优。外部环境上,政府应该出台更多优惠村镇银行的政策与条例,特别是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相关费用方面,以此来增加村镇银行发展动力。

篇2

内容摘要:随着村镇银行的蓬勃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具体来说主要有筹资困难、双重经营目标难两全、竞争力不强、现有制度限制了股本扩张、外部经营环境欠缺,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以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比如积极开辟筹资渠道、加大政策扶持、改善经营环境、努力开发金融产品等。

关键词:村镇银行 存在问题 对策

我国村镇银行的产生背景

长期以来,金融服务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善农村金融状况也被提上日程,改革迫在眉睫,然而改革的目标、对象并不透彻明确,因此,成效并不明显,问题依旧存在。

我国在孟加拉尤努斯开创的“格莱珉”模式的经验借鉴下,结合本国国情设立的村镇银行可以说是“三农”的银行、“草根”的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打破沉寂的农村金融市场,盘活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村镇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村镇银行的建立,解决了农村弱势群体和弱质产业贷款难的问题,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村镇银行与农信社相互竞争的局面,为农村金融输送了新鲜血液,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活力,使得广大农民成为此次金融机构改革的最终受益者。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底,国家银监会的准入政策打开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大门,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机构出现在人们面前。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然而从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生存和发展还存在着重重困难。

(一)资金筹集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虽然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开放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当地经济普遍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个人和企业的闲置资金缺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加,导致吸储能力低下,资金来源严重匮乏。如内蒙古固阳县惠农村镇银行,2008年6月底的存款余额仅为129万元,按照国家拆借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8%的规定,其拆借额仅 10万多元。且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贷款业务直接受制于存款业务。

(二)双重经营目标经常处于矛盾之中

由于村镇银行的对象是农民和农村企业,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奉行的根本宗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某些政策性业务的职能。但村镇银行又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各发起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终的追求目标,当其在面对服务对象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弱质经济的农业、农村经济时,商业性和政策性的矛盾会日益凸显,会出现在争取最大化盈利的过程中背离支持“三农”的初衷,服务对象以盈利性较高的城市中小企业贷款为主而非以农户贷款为主的局面。同时设立初期的财务难以支撑各项工资福利、房租水电等经营成本,这些都会使村镇银行日后在盈利与支农的平衡中发生偏离。

(三)与同类金融机构相比竞争能力仍有待提高

首先,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村镇银行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一种新型金融机构,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就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和丰富从业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农村的经济发达程度、工资水平等客观因素,不利于吸引人才,直接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创新。其次,经营网点稀少且分散,经营管理中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而村镇银行电子银行功能的欠缺,成为其发展的薄弱环节。第三,资本充足率不稳定。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越高说明该行竞争力越强。目前银监会对于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设置的预警线为全部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并鼓励村镇银行持有高于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资本。然而尽管目前村镇银行尚未触及8%的预警线,但由于其自身风险抵御力不高,股本扩张受限制,缺乏足够资金来源,急需在稳住当前资本充足率的同时,既要通过内生性的手段来扩充资本,又要注重细化自身经营管理缩小风险资产,不能只指望通过增加资本总额以达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的。这些问题都致使了村镇银行的竞争能力不强,难以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竞争。

(四)主发起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股本扩张

在设立村镇银行的过程中,对于非银行企业和个人投资的参股比例做出了严格的限制。根据规定,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性质单一,必须由现有的银行金融机构来充当,在实际经营中将会造成过分依赖主发起行,变相成为主发行的分支机构。同时拒绝了社会优质民间资本,降低其参股兴趣,形成一家独大的寡头垄断局面。

(五)外部经营环境不够理想

具体来说,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不高,有限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其消费水平,加之基础设施不健全,从而削弱了农村的流通水平。农民无法准确解读国家的各项惠农扶农的政策措施,风险意识不高,投资中容易盲目跟风。贷款农户的信用、法律意识淡薄,银行征信体系建设滞后,村民欠账不还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地行政部门为了某一时期的特殊需要,过分干预银行运作,使其成为政府的特别提款机,导致银行资不抵债,经营困难。村镇银行的生存因此受到了巨大挑战。

(六)金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村镇银行仍拘泥于传统的储蓄存款和贷款业务等模式,金融产品同质化,其资金投向的开展规模较小,涉及范围狭窄,例如保险及代收费业务、国际贸易各种结算方式、网上银行等新兴高科技业务均未开办。无论从贷款产品、中间业务产品还是银行卡业务产品来看,均过于单一独立,小额信用贷款体制不完善,对于农民的贷款需求以及日常生产生活需要,满足程度低,从而导致客源流失。同时由于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态度和过分强调客观原因,村镇银行创新意识不强,激励不足,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发新产品。加之村镇银行实行主发起人制,容易使村镇银行对发起行的依赖性过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村镇银行创新的可能性。另外,金融创新的优惠对象出现偏帮,为了达到盈利目的,村镇银行考虑的对象往往以强势企业为主,而农村新兴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贷款难问题没有缓解,阻碍了其发展步伐。这势必束缚了村镇银行的发展空间。

(七)存在较大的潜在竞争压力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广阔,潜力巨大,近年来外资银行纷纷将战略眼光投向了农村地区,以避开竞争激烈的城市金融市场,获得更大经济利益。外资银行充分利用其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能力,并利用其远在海外的母行提供学习机会,大量吸引善于开拓农村市场、分析农村金融市场走向、金融知识扎实深厚的高级人才,打造专业化的经营队伍。从而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国内邮政储蓄也开始关注小额信贷,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向农村地区渗透,这些来自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冲击势必会加剧彼此间的竞争。

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开辟筹集资金的多种渠道

一方面,积极寻求国家利率、税收等政策支持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同时,充分利用母行的优质资源,争取资金支持,带动贷款业务的增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大力宣传,坚定不移地走农村市场路线,面向农户,面向农企,面向农村,引导农民将小额闲置资金存入村镇银行,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服务,打造品牌效应,以此打消农民后顾之忧,从而拓展资金的来源。

(二)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政策扶持对村镇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作为银行金融业的新生力量,在发展初期必然存在着困难和劣势,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相关方面加以扶持。例如,对于村镇银行的存贷利率毋须作出硬性规定,允许各地村镇银行依据所在地区自身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自主订立,采取灵活机动的浮动利率调整机制。国家还可以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对于村镇银行的扶农业务进行奖励,把扶农的政策性与效益性这两个目标统一起来,提高各村镇银行的经营积极性,推动村镇银行快速健康发展。

(三)改善村镇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

良好的经营环境有利于提高金融的运行效率,增加村镇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央行应争取早日将村镇银行纳入全国支付结算体系,并开通征信系统,允许村镇银行进行同业拆借,减少经营成本,降低放贷风险,提高竞争能力。注重营造良好的信用、法律和司法环境体系,按片划区组织员工利用空闲时间,向农民普及信贷和法律知识,宣讲国家有关政策,规范农村金融秩序,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四)不断提升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首先要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制定风险责任制。本着“谁发放,谁收回”的原则,从而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其次,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增强自主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减少不必要的上报申请环节,提高决策的时效性。再次,实行岗位流动制,将母行优质的人力资源为己所用,也可激发现有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与高校实施人才双向培养战略,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不断完善用人机制,从而解决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问题。

(五)适当放宽准入限制

随着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显然束缚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应该在深入发展稳步前进的过程中,适度放宽准入机制,引进民间优质资本和国外资金,让农民参股,将其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紧密相连,这样就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贷款资金回笼难的问题,聘用群众监管员,真正做成农民自己的银行。

(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的力度

村镇银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依靠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来培养竞争优势。这主要可以通过三点来实现。第一,创新经营模式。农民大多靠天吃饭,其收入有着很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村镇银行可以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联手开办业务,指导农民投保农业险,方便农民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时,得到及时的赔偿,使得初期的贷款有了保障。第二,创新担保方式。充分调研,结合当地经济特色,比如允许农户将运输汽车的营运证作为抵押物,进行小额贷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第三,创新金融产品。现如今有些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金农卡”业务,即具有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查询等功能的借记卡。在此基础上可以争取央行的扶持,组织人员调研当地务工人员的打工聚集地,与打工密集地区的银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办理“亲情卡”,即在外务工人员可以为留守亲人申请亲情附属卡,实现一卡两地通用,子母卡间的存取款等业务免收手续费,避免了额外繁杂的手续,从而真正实现汇通天下,争取市场份额。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村镇银行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需要在政策上对其加以扶持。同时,村镇银行应以扶持农村中小企业、服务农民个体为己任,融入当地,放低姿态,与他们抱团取暖,以打造某一专业领域内银行取胜,努力向农村小企业银行户、农村小企业特色支行方向靠近,赢取口碑,获得经济效益,把银行经营成百年老店,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瑜青,周吉帅,刘冬.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农村经济,2009(4)

2.付东梅,王立荣.内蒙古村镇银行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9(8)

3.程昆,吴倩,储昭东.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J].经济问题,2009(2)

4.刘津慧,唐青生.我国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09.6

篇3

首先令人担忧的就是村镇银行被限定于所属县市或乡村的地域范围内,不得发放异地贷款,市场狭小,并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这样是否能保证其商业利润的实现是个问题。就目前来看,这一举措的地域性仍然很强,商业化的道路更适合于较先进的农村。

其次则是诚信问题。从村镇银行方面来看,由于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设立的股份制银行,破产倒闭的风险必然存在,与国有大型银行相比,缺乏令农民信服的资金实力,所以吸储难度较高,但小额贷款却相对容易。一旦贷多存少的情况出现,村镇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资本充足率都会发生问题,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状况较之城市并不乐观,经济基础不足,农民少有资产抵押等等都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瓶颈。

再次则是内外部风险管理问题。投资资本的注入、农村银行案件的频繁发生、信用制度的不完善都将使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决不会低于现有各类银行机构。村镇银行虽属于一级法人,但与农村商业银行的5000万注册资本相差甚远,其抗风险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规模的影响。

在掌握村镇银行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监管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股本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前报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审批。在贷款方面,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如果严格按照此规定执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司投资控制村镇银行的经营权,同时也将有效防范信用风险,防止投机资本的进入。《规定》还强调,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这使其有了坚强的“后盾”,诚信度也得到增加。

尽管问题依然存在,但我们仍然有理由看好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只要有效益优良的企业入股,严格依照《规定》的要求进行风险监管,村镇银行应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农村金融市场的升值潜力,促进农村融资和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摘自2007年3月2日《中国城乡金融报》)

相关链接

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和监管方式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村镇银行的概念,特指经银监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根据规定,村镇银行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等。有条件的村镇银行今后要在农村地区设置ATM机,并根据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状况向其发行银行卡。对部分地域面积大、居住人口少的村、镇、村镇银行可通过采取流动服务等形式提供服务。

篇4

进一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逐渐增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增量改革以推进存量改革就变得异常迫切。

农村金融新一轮改革开始进行,各种新型农村机构开始试点。特别是2006年12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人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广泛设立。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需要。截至2007年末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中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二、农村的资金需求情况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各地居民的资金需求也难免会存在差异。根据笔者对浙江、河南、四川三地的调查,发现农户主要是通过跨期支出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根据供求均衡理论及对农村资金供求调查的情况,建立以下等式:

D=I+O

I=a(1-b)Y

其中D表示资金的需求,I表示内援性融资供给,0就是外援性融资供给。a表示当地农户的储蓄率,b表示农民预防性资金储蓄率,Y表示当地的收入水平。

通常来说,农户通过跨期支出来填补资金缺口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储蓄、亲戚朋友的友情借款、当地非正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商业信用、信用社借款等途径获得。其中,储蓄作为内援性的融资,受当地的收入水平影响较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农户除了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开销以外,其余的收入基本上是全数进行储蓄。所以沿海及东部较发达地区,因为收入水平较高,储蓄总额也就相应较高。以浙江的全国百强县长兴为例,普通家庭进行生猪养殖从修建猪圈、购买小猪及饲料进行生猪饲养初期要投入3万~5万元。但是玄坛庙的村民基本上都是通过自有资金解决。再加上东部沿海社保等机制建立较完善,村民安保意识也比较强,多购买医疗养老保险.所以上式中b也就数值较小。所以在东部较发达地区的O就较小,需要的外部资金也不多。

三、针对不同的经济情况,村镇银行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

到2008年12月31日,全国正式开业的村镇银行总共只有70家,其中在东部地区有2l家,中部26家,西部23家。在数量上,三地差别不大。但是70家村镇银行的平均注册资本4516.41万元。其中东部地区平均注册资本8150万元,中部地区2575万元,西部地区平均注册资本为3342万。

1.东部地区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的试点村镇银行开设时间短,但是平均注册资本和注册资本总额两项上都是远远高于西部和中部,特别是广东小榄村镇银行和浙江长兴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分别为2.5亿元和2亿元,远远高出同类金融机构的平均水平。这些特点与东部地区本身经济比较发达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充足的资金也为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资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东部地区,普通村民的自由资金较充裕,贷款需求并不强。例如,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所在地长兴县下属玄坛庙全村的总人口1250,2007年的人均收入达到8600元。当地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其中葡萄种植为其特色产业。部分家庭还从事养殖业或是手工业。对于种植葡萄来说,由于是特色经济产业乡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平均每亩地种植葡萄的成本为500元~600元,政府补贴就达到200元~300元。而每亩地的平均年收入可以达到2500元~3000元。农户足以做到自给自足。这种情况下,村镇银行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放在中小企业和一些规模较大的种植业上。

在东部地区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小企业较多。这些企业往往因为自身规模小,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被认为风险过大,一般的商业银行很少会给他们放贷。但是这类小企业实际上是很具有潜力的。以山东省的莱商银行为例,从1997年的2000万存款,3000多万的贷款到2007年被英国《银行家》评为中国银行业100强中的第66位,‘噪商银行依靠的就是给中小企业贷款。

事实上,大学生创业多数还是集中在服务行业,整个计划的启动资金并不大,通常都在10万以下。对于东部有着较高注册资金的村镇银行,扶持这样的项目在资金上并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因为大学生创业之前往往没有什么经验,创业的失败率较高,目前浙江的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最高只有4%,所以许多银行在给他们放贷之前都有很多的顾虑。

2冲西部欠发达地区。虽然中西部的村镇银行注册资金都低于全国平均资本,甚至调查中的包商惠农村镇银行、北川富民村镇银行、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这3家注册资金还不足1000万,但是如果发展战略得当,村镇银行依然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所在地大邑为例,全县占地总面积1548平方公里,辖17个镇、3个乡,各个乡镇的发展情况也差异较大,村镇银行应该分区区别对待。比如距大邑县城10公里的新场镇就是典型的西部地区小城镇的代表。当地没有什么支柱产业或者有规模的企业。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老人孩子,进行简单的农业生产,满足自己的需求。村上有一些小店,经营一些简单的日常消费品,经营资本多为自有资金。整个县城只有一家邮政储蓄。

首先类似于新场镇这样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西部小镇很多,随着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当地就需要配套建设一系列的食、住、行设施。但是因为本身经济不够发达,自有资金数额很少,而旅馆、饭店的初期投入及运营资本较大,村民必然会选择外向型融资方式。村镇银行要脱颖而出,必须尽早布局,并采取低利率、手续简单的一些真正有优惠性质的贷款,吸引当地村民。

在对村民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不愿意选择银行贷款的最主要原因除了利率高以外,就是贷款手续过于烦琐。因为农民实际所拥有的资产不多,而金融机构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往往需要等值的担保、抵押品,所以很多农户的贷款申请都不会得到批准。在这种情况下,村镇银行可以学习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创办的格莱珉银行的成功经验,推广村民联保制度。在格莱珉银行中,每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自己进行管理,格莱珉银行给予每个小组充分的信任和权力,组员自己决定以后要做什么,怎么做。每个礼拜5个组员必须有一个讨论。组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村镇银行可以依样画壶,采取相同的策略。而采取联保方式对村镇银行有以下三点好处:(1)因为村民之间是相互非常了解的,基本上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性,所以在选择组成小组的时候,村民就会自行剔除那些有可能不能按时还款者,这可以减少村镇银行在信息审核上花费的成本,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资金安全。(2)形成联保之后,村镇银行只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去检查一下各小组总的资金使用情况,为需要服务的对象提供一些建议,这样就可以减少之后监督上的成本。(3)因为组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必然会产生相互竞争,会刺激各成员,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银行的资金安全,而且可以改善农户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而带动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

另外,村镇银行在中西部除了在13个国家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设点以外,还有35家村镇银行所在地的经济情况并不是很差,比如大邑。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大邑工业园区是四川省唯一的现代制造业示范区和四川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以电子通讯、食品加工、服装生产、机械制造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

比如说在晋原镇我们了解到,该镇经济情况运行良好,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了6315元,比2007年增加了10.3%。在采访期间我们走访了一家王姓农户。从2007年起,他们开始进行双孢蘑菇的种植,现在有差不多3亩的菇田,去年收入非常好,把初期的投入时借亲戚朋友的钱都还清了。现在收入算下来比以前外出打工的还要高。因为产品市场销路好,2009年夫妻两人还准备扩大规模。其实在很多小县城,这样的例子非常多。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的深化,中国外向型经济遭受严重的打击。据估计,现在已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了工作。各个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广大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村镇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和当地的政府紧密合作,为这些农民工创业铺平资金道路。

虽然村镇银行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型机构,大多数的村民对他还不够了解,但是只要村镇银行能够切实把握所在地区的经济特色,对结合这些特色推出合适的业务服务,发挥出区域性银行的优势,相信村镇银行是有能力达到设立时的预期,填补农村金融空白,完善农村金融网络的任务。

篇5

通过前两期《经济》记者对一些村镇银行的走访,发现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存在着一些共性的普遍问题,如认知度不高、吸储难、贷款产品不好用等问题。但村镇银行在全国已经有了6年的发展经验,每一家的经验又因为经营地域、时期等多因素而有所不同。那么,就看看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们又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做“村镇”还是做“银行”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应该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但是,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一级企业法人,各发起人或出资人必然会把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

可以说,几乎每家村镇银行在发展中都会面临支农还是盈利的尴尬,甚至出现村镇银行不“村镇”的情况。

同时,作为一家独立的法人企业,村镇银行面对的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良好的定位才是胜出的关键。而村镇银行行长们对于如何定位也各有心得。

村镇银行是“盒饭”生意——仁寿民富村镇银行行长邹玉敏

村镇银行的经营职能是做“盒饭”生意,而不能去开“高档餐厅”,并且只有创新,村镇银行这个“空降兵”才能在仁寿生存发展。

村镇银行必须研究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当地特色的经营模式。仁寿县金融机构比较齐全,在乡镇基本都有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2008年12月,仁寿民富村镇银行刚成立时也并不顺利,最初每天只办理几十笔业务,月均的贷款笔数更是不到20笔。

为了让村镇银行的定位更为明晰,仁寿民富村镇银行将“定位”纳入考核,董事会每年对经营层的考核指标中不仅包括了规模、质量和风险指标,还包括了体现村镇银行特色的贷款户数、户均余额、涉农贷款占比指标。

成为大银行的补充——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副行长陈灿明

我们现在定位主要是作为其他大银行一个业务的补充,融资金额小,以小企业为主。因为我们银行网点设在中山小榄,服务对象主要也是针对广大的中山小榄的客户和群众,所以我们从成立的时候就定了一个目标,小榄中小企业和小榄的三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我们投放的贷款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的贷款。

杜绝信贷资金投放“农转非”——江苏邗江民泰村镇银行董事长杨扬

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如果各级财政贴补政策不能持续实施到位,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动下,就会逐渐偏离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出现信贷资金投放“农转非”的现象。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只有政策给草根金融更多支持。例如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及监管部门要发挥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差别利率等货币政策在鼓励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降低银联入会费和人民银行征信入网费等,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合理分摊存款和财产的风险,让存款人放心。

多策并举 抢占农村金融市场

尽管村镇银行已经发展了6年之久,但是在老百姓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认为这种银行是“不可信的”、“容易倒闭的”,甚至是“违法经营的”、“没有大行靠谱”。这也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面对农村金融这个有待挖掘的市场,大型商业银行甚至国有银行都在把小微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加大了投入力度,逐步渗透进县域市场。这样一来,村镇银行如何找到市场空间尤为重要。

和大行相比有劣势——河南长垣民生村镇银行董事长郭磊

尽管长垣民生村镇银行因为有民生银行这个大股东,受到了总行的直接支持和援助,但是处理结算系统等问题还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远远超过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承担的时间和精力。村镇银行处理正常的问题却要耗费这么长时间和精力,我觉得是不匹配的。

村镇银行要提高公信力——江苏沭阳东吴村镇银行行长耿小清

提高公信力,一是要真正立足农村,服务三农,让农民得到实惠,不断加大支农力度;二是村镇银行自身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三是监管部门要改善村镇银行的异地结算环境,鼓励村镇银行开办更多的金融产品;四是地方政府在养老、医疗、农民补贴、一卡通等全民性的产品承办单位上向村镇银行伸出橄榄枝。

放电影、发礼品、送春联,多策并举——巩义浦发村镇银行副行长吕自力

我们一年的广告投入是2万块钱,投放在电视、广播以及巩义通讯。在户外搭建了LED进行大型广告的投放。另外,我们组织员工每天晚上到社区去放电影,再发一些小礼品,春节送对联,八月十五送月饼,挨家挨户地做这些。这样做下来慢慢感觉还是有些效果。

走特色化和精细化发展之路——江苏邗江民泰村镇银行董事长杨扬

村镇银行要逐步办成“服务县域的零售银行、立足社区的特色银行、农民喜爱的给力银行”。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价值、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各项业务的又好又快发展;另外,要严守资产质量和流动性风险的底线,强化风险防控手段,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完善风险预警处置机制;村镇银行经营满两年,若对资本充足、资产质量、管理、盈利、流动性和农村金融服务状况六个要素评分低于5级,要限期整改,加以补救,否则实施清盘或市场退出。

根本是要提升服务质量——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副行长陈灿明

一是小,针对小榄的情况和其他银行服务的做补充。二是快,审批的速度要快。三是灵活。其一,期限灵活,从一年期的到十年期的贷款都有;其二,还款方式灵活,一年期可以每个月还利息,到期还本,一年以上可以分期还本;其三,担保方式灵活,如果能提供房地产的,基本上其他银行都可以受理,但是如果不能提供证件齐全的房地产,对于有集体土地使用证,或者有红线图的土地,我们就可以受理。

改变等客上门的“传统”——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行长朱海荣

我们银行自己量身定制了“特易贷”系列产品。在借款主体上,分别与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等部门联合推出创业贷款,重点帮助解决农村低收入党员、复员退伍军人、青年团员、农村妇女等特殊群体创业初期资金不足的困难。

在资金价格上,对涉农贷款适当下浮贷款利率水平,主动让利于民,减轻农民利息负担。在贷款手续上尽量简化小额贷款手续,推行“双线调查”制度,大大缩短了审贷路径,提高了审贷效率。

在营销服务上,改变等客上门的“传统”,主动上门营销服务。该行还先后到和平镇回车岭村、林城镇北汤村举行支农贷款现场发放仪式,与30户贷款农户签约,发放贷款262万元。

盈利重要 风控更重要

村镇银行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稳稳当当地实现盈利。

一方面要控制风险。呆、坏账的大批累积对于银行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而对于新成立的村镇银行来说,尽管放款较为简单和快捷,但因为风控能力存在短板,往往容易留下祸根。

另一方面,如何提供好的产品,使其真正惠及消费者,才是村镇银行可以依赖的发展之路。在记者的走访中,有高管向记者表示,现在村镇银行的贷款产品并不好用,不适合当地的市场环境,急需有人专门来研究产品的制定和创新。

简单不等于随意放款——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副行长陈灿明

小榄村镇银行在贷款流程上,推崇一个简单。但是简单不等于随意放款,严格来按照贷款的标准做贷款的管理。

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在它的财务信息方面。出于多方面的原因,财务报表可能不太真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对企业的评判不只看财务报表,还要看他方方面面的信息,如:经营者的诚信状况、生活习惯、工作经历,甚至是一些工资、水电费、订单之类的经营信息。

“眼见为实,交叉检验”——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李文荣

目前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的业务经理都能熟练运用信贷调查技术。该技术的精华在于“眼见为实,交叉检验”,也简称“双人四眼”原则。一个贷款对象,有两个业务经理交叉进行现场考察,最后由分行信贷经理综合论证。考察对象的订单、账单、电费、水费、库存材料甚至婚姻变故都成为资信论据来源。

避免呆、坏账三道大门——湖南平江汇丰村镇银行行长詹关楠

避免呆坏账只能从经营风险上严格把关。首先是从程序上控制,坚持贷前、贷中、贷后三查,日常营运方面避免操作风险;其次,严格内部制度和管理,避免风险;此外,注重员工培训和素质的提高,打造专业化团队。

培养具有职业道德感的团队——河南长垣民生村镇银行董事长郭磊

村镇银行员工少,但是它的岗位设置远远超过同样人数规模的国有和股份制银行的分支机构,道德风险的防范就非常重要。挑战在于能否在很短时间内把来自各个不同机构,甚至没有银行从业经验的人培养一个专心做金融、具有高度职业道德感的团队。

先天短板 后天来弥补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成立之初,大都具有支付渠道不畅、科技系统不完善等村镇银行的通病。科技创新需要跟上。

再者,由于村镇银行所处地域有所不同,导致有的银行具备先天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有的银行的发展却还要受到当地发展水平的制约。以上这两大短板都成为村镇银行发展的绊脚石。

科技建设要量体裁衣——西平财富村镇银行行长陈辉

在科技建设上,西平财富村镇银行筹建之初对使用发起行的IT系统还是采用IT系统外包进行了一番研究。

自建IT系统有利于开发适合本行发展需要的核心系统,但需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对于村镇银行来说不现实。作为刚刚起步的村镇银行,规模小、人手不足、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没有多余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去建设独立的IT部门,不能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搭建一个独立的核心业务系统。所以对IT系统的搭建进行了外包。

要与当地经济相融合——河南长垣民生村镇银行董事长郭磊

因为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是县域经济、县域市场,同时各个县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不尽相同,所以村镇银行的发展如果和当地的金融结合度不高,就不能够嵌入到当地产业发展的步伐当中去,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带来很多难题。

长垣县民营企业发展也比较强劲,经济活跃程度比较高,但是它的发展以乡为单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根据调研我们发现,村镇银行的发展要提高县域金融的充分性,同时要坚持企业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立足于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所以发展战略的制定非常关键,而且制定过程中一定要经过反复论证,切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嵌入到当地的发展水平当中去,包括公司治理、经营发展、年度规划、风险管理,甚至包括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引导。

西部的村镇银行也有机会——新疆石河子国民村镇银行行长胡德军

篇6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农业经济

 

一、引言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正在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1年6月底,黑龙江省已开业14家村镇银行,这14家村镇银行在增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桦川融兴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成立了14家村镇银行(如表1),这14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一览表

三、制约桦川融兴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可认知度底

“三农”发展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农”问题复杂多变,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由于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而做好宣传是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家整体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却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本应该充分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三)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四)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办理业务困难重重。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除此之外,银联对各大金融机构办理银联卡“一视同仁”,对于村镇银行这样业务量较少,银联卡发放较少的金融机构要与业务量大、银联卡发放量大的各类大型商业银行上交同样的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成本,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篇7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农业经济

    一、引言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正在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1年6月底,黑龙江省已开业14家村镇银行,这14家村镇银行在增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桦川融兴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成立了14家村镇银行(如表1),这14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一览表

    三、制约桦川融兴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可认知度底

    “三农”发展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农”问题复杂多变,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由于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而做好宣传是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家整体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却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本应该充分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三)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四)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办理业务困难重重。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除此之外,银联对各大金融机构办理银联卡“一视同仁”,对于村镇银行这样业务量较少,银联卡发放较少的金融机构要与业务量大、银联卡发放量大的各类大型商业银行上交同样的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成本,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五)贷款业务受限大

    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而且村镇银行的资本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这样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例如,某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元,上交存款准本金400万元,购置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100万元,剩余资金500万元按规定只能存储,不得用于发放贷款。而由于该村镇银行建立之初,知名度不高,得到当地村民的存款很少,所以按规定该行可以用于发放的贷款就很少,这严重制约了该行的贷款业务,使当地农民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一)加强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公众形象是银行信誉的外在表现,村镇银行应当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做好自身的形象宣传工作,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义、目的与经营特色,正面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除此之外,政府及村镇银行的母行及金融监管机构都应在在宣传舆论方面大力支持。应当在电视台、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将村镇银行的相关政策、组建背景、经营原则、服务对象、效果与作用大力宣传,扩大村镇银行影响。

    (二)坚守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

    面对成立之初的困难,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不能变,应坚守“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在战略上可以实行“三先三后”分步进行,即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先基础、后提高”、“先集镇、后辐射”的步骤制订发展计划,在追求自身利益与服务农村经济之间找到切入点和平衡点。

    (三)优化村镇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是要大力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科学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和打造一批忠诚于村镇银行、愿与村镇银行打交道的优质客户群。二是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三是要对村镇银行实施分类监管。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

篇8

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支持,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花大力气发展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有所忽略。所以现阶段农村地区的信贷需求具有小额、风险较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原有的大规模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需求,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运而生。

随着农村银行在需求上的增加和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2006年银监会适时调整准入政策,让越来越多的银行进入到这个领域,村镇银行应运而生,并较快发展。在实际运作中,银监会先试点再扩大范围,再引入外资银行加入,整个体系逐渐完整。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组建726家村镇银行。2013年末,全国各地新型农村机构总计8872家,同比增长28.2%,其中村镇银行占比10.9%。东部地区村镇银行数量在全国占比最高、增长最快(30.0%)①。

二、外资村镇银行的设立与发展

(一)外资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外资银行在国内建立分支机构限制很多,而建立准入门槛低、受到政策鼓励的村镇银行是业务拓展的一个很好的渠道。外资银行在大城市开设网点较难获批,且银行业竞争太激烈,而开设村镇银行更容易获得审批,既响应了中央支持“三农”金融服务的号召,又能享受优惠政策,还能收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好口碑,催动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村镇银行。

2007年12月,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的开业,拉开了外资行布局中国村镇银行的序幕,掀起了外资行抢建村镇银行的。

(二)经营优势

1.拥有实力雄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注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筹资单一问题。知名的外资银行,可以在短时间获得客户的信任。在吸收存款和引入民间资本上弥补了村镇银行产权制度上的限制。

2.外资村镇银行选址的区位优势以及先进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弥补了地域限制带来的局限。开放性经济地区,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贷款投入生产,产出多元化的销售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降低了业务地域限制的影响。

3.创新的贷款模式,控制了风险,使盈利得以保障。汇丰中国和汇丰村镇银行业务的运营和管理是完全分开的,每个村镇银行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设置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方式,如“公司+农户”、“农业合作社社员联保贷款”、“贷得乐”等各类无抵押贷款。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汇丰村镇银行与当地的龙头农业企业合作给农户及产品经销商提供贷款,三者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对农户及经销商进行筛选和推荐,并提供担保,为他们解决了缺少抵押品的问题,银行也能有效控制风险。目前,“农户联保”的模式也已经被村镇银行广泛使用。

三、外资村镇银行的进入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启示

(一)注重合作伙伴及网点的选择,弥补产权、地域限制的影响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监管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仍有待完善。完全由个人或非银行业机构出资设立村镇银行,存在较大风险,故产权限制在现阶段是必要的。从外资村镇银行的设立,我们不难看出可以利用发起银行或出资银行的良好信誉,及具有雄厚实力的合作伙伴弥补产权限制的缺陷。地域限制使村镇银行缺乏规模效应,所以对选址提出更高要求。开放的经济环境,涉农企业频繁的对外交易,跳出了区域的局限,其资金使用不仅为本地经济创收,还可以利用货币乘数带动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发展。

(二)创新业务模式,进一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1.丰富存款模式。存款是银行的业务基础,将存款业务做好才能获得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存款模式上可针对“三农”特点进行多元化尝试对大额存款客户提供专业管理,提供相关理财产品,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针对个体农户可推广教育存款,个人通知存款等特色存款,普及金融知识同时吸收多元化存款。

2.更新贷款模式。第一,发挥当地特色产业的经济支柱作用,将公司加农户的组合进一步完善,若能借助特色农业,以村镇银行为媒介,将生产农户、加工、销售,以此产业链形成贷款小组,以应收账款作为抵押担保,可以更好的控制资金流动,小组成员进行共同担保,在各环节中缺乏资金时,先由小组成员评价贷款风险与可行性,再由村镇银行进行审批,贷后由村镇银行定期跟踪贷款情况,完善贷后管理工作。第二,引导农民联保贷款。既可实现村民的共同监督,又使他们结成风险共同体。村镇银行积极引导村民交流合作,也保证了还款质量和期限的确认。第三,采取更为灵活的担保方法。农户手中的不动产不易作为抵押品,这就需要尽快建立村镇不动产担保的登记查询系统,并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使农村房屋、土地承包权等不动产抵押更加灵便。

3.升级管理模式。在人员配置上,要求管理模式与村镇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配套,加强村镇银行企业文化的营造,形成一整套的人员培训模式,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强调“合规经营,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注重对员工风险意识培养,在服务中树立专业过关,服务优质的良好形象。

篇9

关键词:新农村 村镇银行 发展对策

一、村镇银行概念和兴起原因

(一)村镇银行概念

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概念作了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兴起原因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向农村的固定投资数额较少。201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966亿元,同比增长18.2%,只占了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大部分固定投资都流向了城市。二是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要求高,一般农户很难借到款项。

在此情况下,国家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就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吸收农村区域存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方案,支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自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10年底全国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数量达到了349家。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形势不错,根据银监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11年底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但计划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乏政策扶持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系统地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相较于农村信用社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都缺乏优惠政策。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能力上都与农村信用社有较大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优于村镇银行,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开办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团队建设不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意见》中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但村镇银行在人员的薪酬待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现阶段村镇银行并不能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吸引这些从业人员,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那些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业务的村镇银行数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仍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导致农户在村镇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虽然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有些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呈现出过度敏感的情况。个别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在已有住房抵押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保人担保,既增加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又引起借款人的反感,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且,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审批模式陈旧,仍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审批权集中于贷审会,使得审批流程繁琐而无效率。

(四)缺乏农户信任

村镇银行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户接受和认可村镇银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农户比较信任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村镇银行始终抱有观望和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到村镇银行存贷款还持有排斥的心态,导致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缓慢。村镇银行要想改变农户的看法,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就必须做好正面宣传工作。虽然,媒体对村镇银行有过正面宣传,村镇银行也使用各种渠道宣传自己,但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不是报刊,这些宣传工作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篇10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新农村建设

村镇银行是经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它实质上是一种股份制的民营企业。自银监会2007年1月22日并正式施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下文简称)以来,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截至2008年2月末,银监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批准开业22家村镇银行。目前这些村镇银行总体运行良好,正逐渐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一、村镇银行的主要成效

村镇银行是我国开始农村金融原创性实践的可喜起点,对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培育健康、多元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有效增强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由于传统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长期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功能单一的现象,信贷期限和品种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农信社相比,村镇银行在贷款利率、决策链条、业务灵活度以及对市场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设立村镇银行,将大大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扩大金融网点覆盖面,并有效打破农信社以往的垄断地位,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2.减少借贷壁垒,促使融资规范化。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长期处于政府的金融监管之外,对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如:影响了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扰乱社会秩序,抵御风险能力差而投机性强等。由于村镇银行准入门槛降低,原本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民间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开办村镇银行被纳入规范的金融系统。可规范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减轻非正规金融设置过高利率给债务人带来的沉重负担,使得一些相对低收入的农村家庭也可以贷到款项,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支持。

3.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除了存、贷、汇“老三样”服务,村镇银行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积极开发符合当地客户合理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将目前在城市地区开发、开办的标准化产品与服务尽快推广到广大农村,充分利用商业化网络销售政策性金融产品。

二、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但由于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的新兵,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部分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资金头寸紧张,存款的增长速度和贷款增长速度严重不匹配。以吉林东丰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07年6月25日,该行储蓄存款211万元,其中活期存款180万元,而同期贷款为1310万元。其他的如经营模式还不成熟,搞风险能力还很弱,业务产品和营销手段单一,高质量从业人员不足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成立村镇银行的政策思路不仅应着眼于完善涉农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改革银行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创新信贷技术,更应积极关注农村信贷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农村金融微观基础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1.通过强化监管措施,切实防范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各级监管机构在积极争取试点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与控制,要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资本约束,把村镇银行办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村社区性银行。

2.合理设置村镇银行规模。在农村地区,必要的规模对于维持村镇银行信誉、防止挤兑、降低成本等方面均大有好处。根据国内外经验,村镇银行应采取发起方式设立,且应有1家以上(含1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并适度提高境内投资人入股农村地区村镇银行持股比例。最大限度防止新成立的村镇银行被单一的资金供给者所控制,鼓励投资来源多元化和股权结构分散化,为村镇银行未来的运作奠定良好的资本来源结构。

3.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发展村镇银行,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政府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只能通过政策加以引导,使其向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发展,而不能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组建村镇银行要杜绝政府参股和干预管理决策,为村镇银行提供一个市场化的、充分竞争的发展环境。

4.加强培训与教育,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村镇银行工作人员队伍。一是要强化对村镇银行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行业自律意识教育和岗位业务技能培训,培育出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员工队伍。二是要加快人才引入步伐。既可考虑优薪从外地引进高素质人才,亦可通过协商从当地金融机构中吸纳一批富有从业经验的现有从业人员。

5.建设村镇银行应因地制宜。农村金融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加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因此,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产权制度模式的多元化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应是村镇银行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展望

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和金融供给不足的条件下,投资农村这个巨大的金融市场的回报是十分客观的。村镇银行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规范和市场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其发展势头必然如雨后春笋。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铲除传统农村金融的固有弊端,发扬新银行机制,采用贷款额度与信用等级挂钩,创建健康、成熟的企业文化等有效方式,在原创性金融开发中获得新的金融能量,为中国贫困者提供贴心到位的金融服务与资金,为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渝阳:从小额信贷看村镇银行试点对“三农”的支持[J].四川省情,2007(11)

[2]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3)

篇11

一、桃江建信村镇银行创新试点的基本经验

1 商业银行控股,吸纳多家股东参股

在成立方式上,按照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于意见》的要求,村镇银行要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因此,桃江建信村镇银行由中国建设银行作为主发起人控股,并由建总行全权委托湖南省分行履行主发起人职责。另外除建行外,经银监部门审核,另有金六福、隆平高科、湘潭步步高集团、益阳东方水泥等7家企业和2位自然人成为桃江建信村镇银行的股东。这样,股东构成中既有上市公司,又有当地知名企业。因此,村镇银行不仅吸收了专业银行先进管理经验,又可以扩大知名度,同时吸收了民间资本,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2 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在风险控制上,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注重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形成覆盖村镇银行各种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前、中、后台的整体联动和相互制约,全面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增强风险判别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促进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包括:(1)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风险总监、风险经理、部门风险岗位等职责,确定风险管理条线人力资源配置方案。(2)以强化信用风险管理为重点,积极推进包括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管理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与完善,全面增强内控能力。(3)推行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平行作业,前穆风险控制关口,实现风险的源头和过程控制。(4)建立作业流程合理、岗位职责清晰、报告线路明确的风险管理流程和业务操作流程,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3 贴近服务“三农”,创新金融品种

在创新产品上,结合桃江“三农”经济特色和农村金融实际,村镇银行成立了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领导小组,积极探索适合“三农”的金融服务产品,破解目前农村地区金融产品较少、金融服务方式较为单一的难题,推出了“三农之友”、“致富之星”两大系列金融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农户联保贷款、“公司+农户”订单贷款、“种养殖保险”保单贷款、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权抵押贷款、担保公司保证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一系列金融产品的试点和推广。

4 降低贷款利率,主动营销,扩大农村金融市场份额

在利率确定上。由于农业的弱质性特征,农民的债务承受能力较弱,如果村镇银行贷款利率过高,将会走上农信社非农化的老路。另一方面,由于在农村地区发放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基于覆盖成本和风险的需要,其贷款利率通常高于基准利率一定幅度。在经营模式上,一方面利用政府和民众对金融的渴求,让政府为村镇银行打广告,做宣传,筹资金,找项目。另一方面利用国家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和对村镇银行的政策支持,打出“速度快一点、利率低一点、机制活一点”的营销策略,在当地企业和农户中进行广泛宣传营销。该行发挥村镇银行准入门槛低、担保方式灵活、决策链条短等优势,与桃江竹木业、冶炼业、建材业、养殖业等县域经济特色相融合,迅速发展一批龙头中小企业客户,吸收资金近亿元。

5 构建阳光信贷,铸就品牌文化

(1)构建阳光信贷文化。“廉洁也是竞争力”这是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所倡导的信贷文化。村镇银行秉承“服务三农”的宗旨,结合当地实际,发扬草根银行“背包下乡”做法,构建了“廉洁为本、效率助力、平等待客、主动服务”的服务理念,与“三农”同呼吸,与“三农”共命运。

(2)推行“阳光信贷”,加大投放力度。“阳光信贷”的实施从源头上控制了贷款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防范了信贷风险的产生,同时极大方便了广大农户和中小企业,加强了村镇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拉近了村镇银行和农户及中小企业的关系。

(3)打造一支高效、廉洁的服务团队。一支“服务高效、廉洁自律”的客户经理队伍是廉洁高效的信贷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信贷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关键。客户经理所秉持“服务高效、廉洁自律”的职业操守不仅优化了信贷业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加强了对桃江建信村镇银行品牌的宣传力度,而且还使企业与农户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在贷款过程中的责、权、利,树立起了和谐、诚信的金融意识,增强了对桃江建信村镇银行的忠诚度,提高了还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积极探索村镇银行科学发展之路

1 以市场定位为切入点,展开错位竞争

村镇银行由于资金少、规模小等特点,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采用和大型银行不同的市场定位策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村镇银行主要面对的是农户、家庭和中小企业,在资金运用上,主要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处于发展的初期,同时由于其资金、地域等的限制,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展开错位竞争。比如为中小企业提高个性化的融资和咨询服务,积极开发和引入适合“三农”需求的金融产品,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实行低利率政策,还民以实惠;创新贷款方式,简化贷款手续;科学确定农业贷款周期,满足农民季节性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经营模式方便、灵活、快捷,在服务收费方面提供优惠等都将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竞争力。

2 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积极探索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

从桃江建信村镇银行试点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到,必须要由经验丰富、经营业绩良好、内控管理能力强的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牵头出资设立村镇银行,这样可以较好地控制经营风险。首先,村镇银行由商业银行牵头发起成立,本质上是建立了一道“防火墙”,有效地控制了社会风险;其次,村镇银行可以借助商业银行现代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可以实行“公司担保+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信贷业务,实现联动经营,联动发展;也可以发放农户小额联保贷款,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3 以支付清算网络系统建设为依托,完善村镇银行服务体系

篇12

[关键词] 内蒙古;村镇银行;对策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15

[中图分类号] F8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27- 02

1 内蒙古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真空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2006年12月21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的准入门槛。2007年3月1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惠农村镇银行正式成立,4月,内蒙古第一家村镇银行——包头固阳村镇银行开业。截至2012年底,内蒙古地区已开业29家村镇银行。29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70.7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55亿元,其中“三农”贷款余额23.76亿元,占比65.01%,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42亿元,占比23.04% , “三农”与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88.04%;负债总额59.5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1.69亿元,实现盈利0.6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零,从业人员903人。内蒙古许多村镇银行根据当地产业的结构和特点,开发了诸如“企业+农户”、“企业+协会+农户”、“政府+农户”、“担保+农户”等业务模式;根据一般农户、种养殖农户、个体工商户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信贷产品,组合不同的担保方式,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内蒙古村镇银行开业以来运行平稳,支农效果明显,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2 内蒙古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不足

内蒙古村镇银行目前没有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渠道,资本严重不足限制了业务的开拓和发展,由于村镇银行大多数是由地方政府投资,甚至是一些民间资本来组建的,其资金规模比不上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切实的补资渠道。营业网点少,金融产品单一,结算功能不健全,多数人不愿也不敢把钱存到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大多设立于贫困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中小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使得村镇银行的后续发展面临生存问题。

2.2 非农化倾向日渐增强

内蒙古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一部分村镇银行注重在县市发展业务,忽视村镇,支农效果不明显,有悖于国家成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一些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将资金投向利润更大的城区和较大企业,同时农村地区贷款由于风险高、成本高,在利率定价上不仅不能享受到比城市低的优惠,反而更高,产生“挤出效应”,造成了农村资金“城市化”和“富人化”。这里面有外部金融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内蒙古地区村镇银行自身的原因:公司治理不完善、业务手段单一、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2.3 科技和产品缺乏支撑

一是人才和技术力量薄弱,村镇银行普遍存在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二是村镇银行网点少,基层网点开办成本高,营销成本和业务处理成本高,不仅使客户感到不便,而且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村镇银行的信誉积累薄弱,客户认同度低。三是村镇银行均为独立法人机构,且发起行不同,使用不同的业务核算系统,科技网络单一,普遍为单机版运行的信息“孤岛”,无法满足客户通存通兑、银行卡结算、金融服务等需求。

2.4 相关扶持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在资金管理上,村镇银行在准备金缴存比例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对村镇银行发放相关贷款没有明确规定。在资金补充上,中小金融机构无法通过发行金融次级债或其他方式补充资本金,只能依靠地方财政、企业和个人增资。内蒙古村镇银行,也没能在税收、项目开发等方面享受到更为优惠的政策。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有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处理,而村镇银行只能靠提成留利慢慢冲销,呆坏账核销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保值贴补利息支出没有弥补。

2.5 治理及体制存在缺陷

大部分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不长,基础比较薄弱,内部的治理结构和体制不完善,缺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二是没有建立科学的经营决策和权力制衡机制;三是股东权益无法保障和落实,不同程度存在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的体制缺陷;四是普遍缺乏科学的效益核算观念,资产风险较高。

3 内蒙古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拓展资金来源,增强资金实力

一是根据再贷款管理的有关实施细则,内蒙古地区村镇银行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二是内蒙古地方政府将财政国库资金、政策性补贴、涉农资金、社保基金等统一归口村镇银行办理业务。三是积极树立品牌,引导公众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四是加大各项存款的营销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破解负债业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五是在乡镇增设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满足农牧民的金融需求。六是加快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

3.2 进一步明确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

村镇银行的定位应置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整体框架下予以考虑,考虑相互的分工合作,以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的合力。村镇银行可以依托主发起银行的支撑,集中优势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经营规模较大的种养殖农户,可以更多地发挥服务“三农”的作用,始终强调“三农三牧”,强调自身信贷结构的调整,开辟农牧业产业化融资的绿色渠道,这也与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方向相一致。

3.3 广纳贤才,构建合作平台

建立公开招聘制度,一方面从外部招贤纳士,一方面推行内部竞聘上岗制度,“能者上,庸者下”,推出与岗位责任相配套的薪酬制度。在员工培训方面,全力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图书馆、阅览室等硬件设施及赠送电子书、笔记本电脑等方式督促自我学习,全方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使其能够跟上金融形势变化。同时内蒙古政府应尽快统一农村金融机构的财税政策和监管标准,完善与村镇银行发展相关的各项配套措施,为村镇银行之间加强合作营造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内蒙古地区村镇银行通过区域合作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拓展资金来源,做到优势互补,真正实现良性发展,不断壮大。

3.4 制定和完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

在金融政策方面,继续对村镇银行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资本管理要求;在税收政策方面,在统一的基础上,适当减免村镇银行贷款业务的营业税,激发村镇银行的积极性。此外,内蒙古地方政府可拿出一定资金,成立农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补偿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发放支农贷款时由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形成的贷款损失,由财政提供资金给予涉农金融机构一定比例的补偿,并对农贷利息予以一定财政补贴。积极发展面向涉农中小企业和农牧户的抵押融资担保体系,适度分散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探索建立农村土地牧区草场使用权抵押、农牧区动产抵押登记制度。

3.5 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一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信贷管理、财务管理、支付结算、内部审计等制度以及主要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等,要对简单沿用发起行的内控制度的适用性和合理程度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以适应村镇银行业务的实际需要。二是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要严格分工,不断完善议策决事程序。杜绝经营职能和监督职能的交叉重叠现象,防范操作风险,防止违法违规案件发生。三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系统建设能力、运行维护能力、信息安全管理能力、灾备能力、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信息科技外包管理能力,提高信息系统的支持能力和信息科技的风险管控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传良.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

篇13

关键词:新农村 村镇银行 发展对策

一、村镇银行概念和兴起原因

(一)村镇银行概念

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概念作了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兴起原因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向农村的固定投资数额较少。201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966亿元,同比增长18.2%,只占了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大部分固定投资都流向了城市。二是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要求高,一般农户很难借到款项。

在此情况下,国家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就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吸收农村区域存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方案,支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自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10年底全国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数量达到了349家。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形势不错,根据银监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11年底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但计划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乏政策扶持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系统地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相较于农村信用社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都缺乏优惠政策。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能力上都与农村信用社有较大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优于村镇银行,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开办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团队建设不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意见》中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但村镇银行在人员的薪酬待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现阶段村镇银行并不能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吸引这些从业人员,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那些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业务的村镇银行数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仍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导致农户在村镇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虽然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有些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呈现出过度敏感的情况。个别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在已有住房抵押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保人担保,既增加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又引起借款人的反感,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且,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审批模式陈旧,仍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审批权集中于贷审会,使得审批流程繁琐而无效率。

(四)缺乏农户信任

村镇银行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户接受和认可村镇银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农户比较信任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村镇银行始终抱有观望和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到村镇银行存贷款还持有排斥的心态,导致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缓慢。村镇银行要想改变农户的看法,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就必须做好正面宣传工作。虽然,媒体对村镇银行有过正面宣传,村镇银行也使用各种渠道宣传自己,但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不是报刊,这些宣传工作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篇14

关键词:新农村 村镇银行 发展对策

一、村镇银行概念和兴起原因

(一)村镇银行概念

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概念作了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兴起原因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向农村的固定投资数额较少。201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966亿元,同比增长18.2%,只占了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大部分固定投资都流向了城市。二是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要求高,一般农户很难借到款项。

在此情况下,国家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就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吸收农村区域存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方案,支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自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10年底全国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数量达到了349家。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形势不错,根据银监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11年底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但计划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乏政策扶持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系统地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相较于农村信用社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都缺乏优惠政策。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能力上都与农村信用社有较大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优于村镇银行,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开办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团队建设不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意见》中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但村镇银行在人员的薪酬待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现阶段村镇银行并不能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吸引这些从业人员,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那些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业务的村镇银行数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仍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导致农户在村镇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虽然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有些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呈现出过度敏感的情况。个别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在已有住房抵押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保人担保,既增加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又引起借款人的反感,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且,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审批模式陈旧,仍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审批权集中于贷审会,使得审批流程繁琐而无效率。

(四)缺乏农户信任

村镇银行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户接受和认可村镇银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农户比较信任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村镇银行始终抱有观望和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到村镇银行存贷款还持有排斥的心态,导致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缓慢。村镇银行要想改变农户的看法,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就必须做好正面宣传工作。虽然,媒体对村镇银行有过正面宣传,村镇银行也使用各种渠道宣传自己,但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不是报刊,这些宣传工作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五)营业网点较少

就现阶段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村镇银行只有1-2家营业网点,因为营业网点较少,所以村镇银行不能形成区域优势,无法发展和壮大自身力量,更不利于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导致客户满意度低。网点少,还会降低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资金规模不大又会影响信贷业务的扩展,最后陷入无法扩张的怪圈。究其原因,也是由于村镇银行缺乏政策扶持、团队建设不足、产品缺乏创新和缺乏农户信任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

三、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对策

(一)寻求政府政策支持

村镇银行应积极向政府呼吁相关政策的支持,同样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机构,也应该享有同农村信用社相同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应重视村镇银行的建设工作,根据自身区域的发展现状,为村镇银行争取各类优惠措施,例如鼓励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到村镇银行开设账户,提高村镇银行的存款规模和影响力。

(二)加强团队建设工作

为扭转人才匮乏的局势,村镇银行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工作,努力做好人员的招聘和培养工作。一是提供相应的优厚条件,引进一批拥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二是推行人才储备计划,与相关大专院校建立良好的关系,定向招聘会计、金融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三是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力争建立一支业务优良、品德优秀的复合型团队。

(三)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村镇银行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一是对农户开展市场调研活动。为明确农户的真实需求,信贷人员必须到农户家中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工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双方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信贷人员既能切实掌握农户的真实需求,根据农户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信贷营销方案,又能避免因为信贷扩张而带来的风险。二是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开发各类信贷产品。村镇银行必须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开发各类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解决农户因农业生产周期问题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根据农村抵押品少的特点,建立农户联保贷款模式,进一步降低经营风险。三是村镇银行也须尽量简化贷款的审批流程,下放贷款的审批权,减少各个环节上的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提高农户存贷款积极性。

(四)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村镇银行要提高自身的公信力,打消农户的忧虑,必须做好形象宣传工作。一是引导各类新闻媒体,为村镇银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特别是引导当地媒体,因为现阶段村镇银行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只是局限于特定区域,客户群也集中于此。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报纸和电视台,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正面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认可村镇银行。二是加强与各村委组织的联系,落实各村庄内部的宣传工作。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各村委组织学习村镇银行的相关材料,打消农户心中的焦虑;同时还可以运用村委的广播宣传村镇银行的各项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信力,增强公众的存贷款信心,通过扩大储蓄人群,壮大资金实力,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奠定资金基础。

(五)提高网点拓展能力

前文已述,现在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少,服务范围小,导致客户满意度低,村镇银行各方面竞争力都不足。而网点拓展能力的不足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村镇银行应该努力从寻求政府支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提高自身公信力上下苦功。在运营好单个营业点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加强银行信息化建设,往周边村镇延伸,扩大营业辐射半径,提高自身影响力。改变农户对村镇银行的原有观念,增强他们存贷款意愿,增强自身的生存空间,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参考文献:

[1]卓武扬,黄小宁.再论村镇银行发展的法律保障与政策

支持[J].农业经济,2009(7).

[2]田颖莉,贾泽啸.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对某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

2009(8).

[3]陈跃雪,孙塔章,赵生军.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税

收政策着力点[J].税制研究,2009(11).

[4]单云霞,陈亭.村镇银行发展研究――以宜兴阳羡村镇

银行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

[5]张海林.关于村镇银行发展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

2010(4).

[6]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2011-2-17.

[7]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