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银行业发展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安徽;银行业;swot
所谓swot分析方法是对竞争主体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swot是指优势(superiority)、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要素的英文缩写组合,包括内部条件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两个部分。
一、通过swot分析可以认清安徽银行业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明确安徽银行业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一)内部条件分析(优劣势分析)
从目前安徽省银行业所处的环境以及发展状况来看,中国加入WTO以后,我省金融业面临着以下的一些优势与劣势:
1.优势分析(S)
(1)安徽省目前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有所改善。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对中部的广大干部群众产生了巨大的激励效应。安徽和中部各省一样有着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这是中部崛起最强大的动力源泉。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省外资金流入安徽逐年增加。从银行贷款看,2006年异地银行对安徽贷款净流入100多亿元,近70%来自长三角地区银行。同时,我省地处华东,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我省与上海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后我省应进一步加大沪皖经济合作力度,大力吸引上海外资企业来我省投资。同时,积极争取在上海落户的外资金融机构来我省拓展业务,建立营业性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2)安徽区位优势初步显现。安徽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沿江近海,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交通设施比较完善,区位条件优越。安徽的土地,劳动力成本等都比较低,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我国经济正在由东向西逐步梯度推进,世界性产业转移也正在由中国沿海向内地逐步延伸,故对安徽而言,这是一个加强互动与对接,融合与合作的难得机遇。
(3)信贷适度增长,基本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004年至2005年连续两年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上半年贷款增加再创历史新高,达477亿元,增速中部领先,有力地支持了安徽经济的发展。安徽银行业自身的发展也呈现速度、质量与效益同步。同期,安徽省企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吸收资金78亿元。加上省外银行对安徽贷款的流入,多渠道支持安徽经济发展。
2.劣势分析(W)
(1)我省目前金融宽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资金需求过度依赖银行。2005年,安徽省非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中,银行融资占92.1%,直接融资较少,企业经营风险大部分由银行承担。由于我省产业结构过分依赖于煤炭,电力等资源性以及钢铁、水泥、汽车等周期性行业,而缺乏富有竞争力的电子通讯等非周期性的高科技企业以及其他商贸等消费类的龙头企业,容易因投资增长率大起大落和低效率导致不良贷款增加和经济周期性起伏。
(2)金融生态环境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改善。从安徽省部分地区调研的情况来看,逃废企业债务的问题在个别地区还是比较突出的。少数企业缺乏诚信意识,个别基层政府忽视诚信文化倡导,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如果一个地区的逃废债问题不能得到彻底根治,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必然将收紧贷款投放额度,最终受损的还是地方经济。尤其是在银行诚信系统日趋完善的今天,逃废债行为对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更大。
(3)农村和县域的金融服务功能还不够健全。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单一化,从贷款机构来说主要依靠农发行、农行、农村信用社,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量已经微乎其微;二是金融服务的产品单一化,农村和县域金融机构经营的业务仍只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产品相对匮乏,选择余地小;三是贷款满足率相对较低,经济“贫血”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正规金融在农村和县域的弱化,民间融资活跃,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紧张状况,但不规范的民间融资活动对地方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稳定带来较大隐忧。
(二)外部环境分析(机遇与威胁)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逐渐深入,外资金融机构也将逐步进入我省区域。我省的金融、保险和证券业也将面临新一轮的竞争压力,这也意味着我省的银行业必须要在竞争中把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1.面临的机遇(O)
(1)引入了竞争机制。我省商业银行发展到现在,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垄断竞争的局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这就使得银行的营销活动缺乏动力。而外资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涌入给我省企业融资带来方便,也使得我省居民可以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为了争夺业务,各家商业银行必然在营销方面展开竞争,拓宽营销活动的领域,改进营销方式,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新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竞争规则的建立,以及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会促使我省商业银行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2)产生示范效应。由于进入我省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即将引入的外资银行都有着成熟的经营理念,有利于我省原有的商业银行实践这些成熟的经营理念。同时,新引入的银行在营销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系统的营销模式。它们逐渐进入我省市场,在竞争过程中给我省商业银行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只要在经营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就可以不断提高我省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水平,改善经营手段,大大加快省内商业银行营销业务的发展步伐。
(3)培养大量银行营销人才。在新近引入的其他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中,营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故而它们建立起一套十分完善的营销体系,包括营销人员培训计划。当这些商业银行进入我省以后,必然雇佣大量的省内员工,这些人会接受严格的培训,掌握先进的营销技术,利用这些银行为我省培养营销人才的契机,有利于推动我省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营销素质与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2.面临的挑战(T)
(1)争夺优良客户。进入我省的银行一般都是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服务意识超前的大银行,它们将利用优良的服务和现代化工具与省内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争夺优质客户。这些客户主要是一些优质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大中型企业集团等。
(2)争夺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当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进入我省以后,大批的原省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员工纷纷跳槽前往,原因是这些新进的银行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可见当新的银行引入我省以后,它们需要的是那些精通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和金融业务知识的优秀人才以及熟悉金融业务、拥有众多客户关系的业务骨干。于是,对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的争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3)外资银行的引入将带来新的挑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加深,外资银行总有一天也会进入我省,而外资银行相当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省内银行根本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外资金融机构往往会通过兼并收购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方式发展自身业务。因此,到时省内一些效益较好,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将是其首选目标。
二、基于以上的swot分析,对安徽省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发展地方金融,努力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积极推动徽商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展壮大,通过加大资本金注入和引进境内外资本重组等方式扩大我省地方金融机构资本规模,提升经营实力,努力改善我省地方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增强地方金融机构对我省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能力。
(二)积极发展直接融资。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各类融资工具,鼓励企业利用新股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今后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债券融资力度,争取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力争全年实现发行30亿元以上长期债券的目标。此外,还应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制定扶持政策,努力发挥创业投资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
(三)加大信用建设力度,改善全省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推进“信用安徽”建设,依法规范市场主体信用行为,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着重抓好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和公开披露,并在此基础上抓好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加快担保体系的建设,积极推动建立以省信用担保集团为重点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担保机构对促进信贷投放的作用。
关键词:安徽;银行业;swot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075-02
所谓swot分析方法是对竞争主体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swot是指优势(superiority)、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要素的英文缩写组合,包括内部条件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两个部分。
一、通过swot分析可以认清安徽银行业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明确安徽银行业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一)内部条件分析(优劣势分析)
从目前安徽省银行业所处的环境以及发展状况来看,中国加入WTO以后,我省金融业面临着以下的一些优势与劣势:
1.优势分析(S)
(1)安徽省目前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有所改善。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对中部的广大干部群众产生了巨大的激励效应。安徽和中部各省一样有着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这是中部崛起最强大的动力源泉。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省外资金流入安徽逐年增加。从银行贷款看,2006年异地银行对安徽贷款净流入100多亿元,近70%来自长三角地区银行。同时,我省地处华东,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我省与上海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后我省应进一步加大沪皖经济合作力度,大力吸引上海外资企业来我省投资。同时,积极争取在上海落户的外资金融机构来我省拓展业务,建立营业性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2)安徽区位优势初步显现。安徽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沿江近海,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交通设施比较完善,区位条件优越。安徽的土地,劳动力成本等都比较低,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我国经济正在由东向西逐步梯度推进,世界性产业转移也正在由中国沿海向内地逐步延伸,故对安徽而言,这是一个加强互动与对接,融合与合作的难得机遇。
(3)信贷适度增长,基本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004年至2005年连续两年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上半年贷款增加再创历史新高,达477亿元,增速中部领先,有力地支持了安徽经济的发展。安徽银行业自身的发展也呈现速度、质量与效益同步。同期,安徽省企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吸收资金78亿元。加上省外银行对安徽贷款的流入,多渠道支持安徽经济发展。
2.劣势分析(W)
(1)我省目前金融宽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资金需求过度依赖银行。2005年,安徽省非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中,银行融资占92.1%,直接融资较少,企业经营风险大部分由银行承担。由于我省产业结构过分依赖于煤炭,电力等资源性以及钢铁、水泥、汽车等周期性行业,而缺乏富有竞争力的电子通讯等非周期性的高科技企业以及其他商贸等消费类的龙头企业,容易因投资增长率大起大落和低效率导致不良贷款增加和经济周期性起伏。
(2)金融生态环境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改善。从安徽省部分地区调研的情况来看,逃废企业债务的问题在个别地区还是比较突出的。少数企业缺乏诚信意识,个别基层政府忽视诚信文化倡导,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如果一个地区的逃废债问题不能得到彻底根治,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必然将收紧贷款投放额度,最终受损的还是地方经济。尤其是在银行诚信系统日趋完善的今天,逃废债行为对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更大。
(3)农村和县域的金融服务功能还不够健全。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单一化,从贷款机构来说主要依靠农发行、农行、农村信用社,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量已经微乎其微;二是金融服务的产品单一化,农村和县域金融机构经营的业务仍只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产品相对匮乏,选择余地小;三是贷款满足率相对较低,经济“贫血”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正规金融在农村和县域的弱化,民间融资活跃,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紧张状况,但不规范的民间融资活动对地方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稳定带来较大隐忧。
(二)外部环境分析(机遇与威胁)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逐渐深入,外资金融机构也将逐步进入我省区域。我省的金融、保险和证券业也将面临新一轮的竞争压力,这也意味着我省的银行业必须要在竞争中把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1.面临的机遇(O)
(1)引入了竞争机制。我省商业银行发展到现在,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垄断竞争的局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这就使得银行的营销活动缺乏动力。而外资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涌入给我省企业融资带来方便,也使得我省居民可以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为了争夺业务,各家商业银行必然在营销方面展开竞争,拓宽营销活动的领域,改进营销方式,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新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竞争规则的建立,以及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会促使我省商业银行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2)产生示范效应。由于进入我省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即将引入的外资银行都有着成熟的经营理念,有利于我省原有的商业银行实践这些成熟的经营理念。同时,新引入的银行在营销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系统的营销模式。它们逐渐进入我省市场,在竞争过程中给我省商业银行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只要在经营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就可以不断提高我省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水平,改善经营手段,大大加快省内商业银行营销业务的发展步伐。
(3)培养大量银行营销人才。在新近引入的其他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中,营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故而它们建立起一套十分完善的营销体系,包括营销人员培训计划。当这些商业银行进入我省以后,必然雇佣大量的省内员工,这些人会接受严格的培训,掌握先进的营销技术,利用这些银行为我省培养营销人才的契机,有利于推动我省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营销素质与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2.面临的挑战(T)
(1)争夺优良客户。进入我省的银行一般都是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服务意识超前的大银行,它们将利用优良的服务和现代化工具与省内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争夺优质客户。这些客户主要是一些优质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大中型企业集团等。
(2)争夺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当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进入我省以后,大批的原省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员工纷纷跳槽前往,原因是这些新进的银行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可见当新的银行引入我省以后,它们需要的是那些精通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和金融业务知识的优秀人才以及熟悉金融业务、拥有众多客户关系的业务骨干。于是,对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的争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3)外资银行的引入将带来新的挑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加深,外资银行总有一天也会进入我省,而外资银行相当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省内银行根本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外资金融机构往往会通过兼并收购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方式发展自身业务。因此,到时省内一些效益较好,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将是其首选目标。
二、基于以上的swot分析,对安徽省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发展地方金融,努力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积极推动徽商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展壮大,通过加大资本金注入和引进境内外资本重组等方式扩大我省地方金融机构资本规模,提升经营实力,努力改善我省地方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增强地方金融机构对我省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能力。
(二)积极发展直接融资。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各类融资工具,鼓励企业利用新股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今后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债券融资力度,争取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力争全年实现发行30亿元以上长期债券的目标。此外,还应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制定扶持政策,努力发挥创业投资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
(三)加大信用建设力度,改善全省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推进“信用安徽”建设,依法规范市场主体信用行为,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着重抓好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和公开披露,并在此基础上抓好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加快担保体系的建设,积极推动建立以省信用担保集团为重点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担保机构对促进信贷投放的作用。
【关键词】 银行业发展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迫切需要银行在资本调节和配置环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地方性商业银行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到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天津银行等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为区域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在改革开放的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均有差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省基于不同要素察赋采取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从而形成了今天各个地区银行业不同的竞争格局。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银行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匹配深刻影响了银行功能正常发挥,进而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与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其发展的原因需要进行探究,发展经验与模式对其他省份有借鉴作用。本文将基于我国改革开放31年来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对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得出可靠的结论。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本文综合了Goldsmith(1969)、Mckinnon(1973)的研究,选取了货币深度、金融相关率的对数作为衡量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指标,采用林毅夫和肖烨(2006)的计量模型,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特点,基本计量方程设定如下:
lnpergdpit=?琢+lnKit+lnLit+FIRit+Deepit+?姿i+?滋t+?着it (1)
其中,下标i表示省份,t表示时间,?姿i为不可观测的地区效应,目的在于控制省份的固定效应,?滋t为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是一个不随省份的不同而变化的变量,它解释了所有没有被包括在回归模型中和时间有关的效应。?着it为随机挠动项,它服从独立同分布。具体而言,计量方程中的各变量分别的含义如下:lnpergdpit是i省t年的真实人均gdp的对数值;lnKit是i省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对数;lnLit是i省t年的就业人数的对数;FIRit是i省t年的金融相关率;Deepit是i省t年的货币深度值;
本文选取了清华大学中宏数据库1978—2008年中国各省的相关数据,运用stata11软件求出了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值。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因果关系及其在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的差异,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与河北省,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同时为了更加明显地看出两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银行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本文也收集了全国各省的数据,并作出了处理,由于时间跨度为1978年至2008年,所以将重庆市并入四川省计算。
二、计量检验与回归分析
1、单位根检验
数据的非平稳性会导致伪回归现象的产生,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为了使结果更为可信,本文选用了LLC检验,breitung检验、IPS检验和ADF-Fisher检验四种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lnpergdp、FIR、Deep、lnK以及lnL基本都在1%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所有变量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可以更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
为了研究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需要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主要的协整检验方法有基于Johansen协整检验的Fisher协整检验法和EG两步法。而EG两步法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则包括Kao(1999)为代表的同质面板的协整检验法和Pedroni(1999)提出的异质面板的协整检验法。本文选取EG两步法进行检验,具体结果如下:两个面板的检验结果均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根据Pedroni的结论,当检验结果出现差异时,优先采用Panel ADF-Statistic和Group ADF-Statistic的结果,而两个面板这两个结果都在5%显著水平下都拒绝了原假设,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Kao检验在2%置信水平下也拒绝了原假设。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lnpergdp、FIR、Deep、lnK以及lnL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回归时不会出现伪回归现象。
3、模型回归
为了实证研究银行业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本文依照公式(1)进行回归。对回归结果进行Hausman检验,两个面板检验结果均拒绝了原假设,故应使用固定效用模型。回归显示,R2分别为0.97以上,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说明自变量从总体上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强。考虑两个银行业发展水平指标的影响,两地区的货币深度和金融相关度都显著的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这说明两个地区的银行业发展水平高,银行在筹集资金,配置资金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所以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两个地区的相关方式却是有所区别的。对于环渤海地区来说,金融相关程度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环渤海地区有我国几家重要的国有垄断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由于企业的规模大,并且很多企业为重工业企业,故生产所需要的资金量大,周转时间长,特别需要银行对其从资金上予以大力的支持。所以,对于环渤海地区来讲,金融相关率极大地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增长。而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说,这一地区的金融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长三角地区的金融深化程度要远远领先全国其他地区。同时,各类金融衍生工具也都基本最早出现在这一地区,并且市场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二级市场交易量大,货币周转速度也快。银行业改革早,产权合理明晰,管理科学高效。同时应注意到的一点,该地区的民间集资活动广泛,已经构成了市场中不可忽视主要力量,所以货币深度水平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4、因果关系分析
对两个面板进行回归分析后,可以看出对于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来说,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对于二者的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数据进行因果检验。从基于环渤海地区数据的因果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一期的情况下,货币深度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金融相关率提高的Granger原因。而滞后两期的情况下,货币深度和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发展均互为因果。这表明,短期内,经济发展需要银行充分发挥融资功能,并以此带动银行业的发展。但同时,该地区金融业的发展并不自由,银行的贷款方向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更偏好国有大型企业,一些情况下,容易导致资本的非优化配置,所以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带动性不强。而长期情况下,金融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业能够对资本进行充分的优化配置,所以银行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也不断带动银行业的发展。从基于长三角地区数据的因果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滞后一期情况下,经济发展与银行业发展没有因果关系,而滞后二期的情况下,银行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由于长三角地区银行业高度发展,金融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业为经济发展筹措了大量资本,并且银行的行为是由市场主导的,所以能够使资金运用到最有效率的行业,从而拉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结论
本文运用固定效用模型以及格兰杰检验的实证方法分析了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银行业对经济的影响方式在区域间存在差异
由于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银行业发展的程度与侧重点不同,所以,两个地区银行业对于经济的影响方式是有差异的。对于环渤海地区,主要是依靠传统银行业的功能,为重要企业解决资金的困难,金融相关度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著。而长三角地区,金融深化程度高,金融工具种类多,特别是近些年来民间资本流动广泛,市场活跃,货币流通速度快,是我国的金融中心,对周边地区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其金融深化水平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2、经济增长与银行业发展的因果关系存在区域性差异
对于环渤海地区来说,由于其在我国经济政治中的特殊地位,其经济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政府导向性。短期内经济增长是银行业发展的原因,这是由于该区域经济增长迅速,对资金的需求量大,需求带动了银行业的发展。但同时,政府对于银行的干涉也较多,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只能受到了干预,所以资本无法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部门,故银行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是长期情况下,银行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周转,同时资本也可以在各行业间进行流转,所以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而长三角地区的银行业及金融业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市场导向型特点,市场化水平高,市场引导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部门。各种符合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不断产生发展。银行业的管理方法先进,产权合理,资产组织结构合理,所以在资本的配置效率上高,所以银行业发展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显著的。
(注:本文属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2105010208)。)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姜烨: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6(1).
关键词:巴塞尔III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资产配置 差异化业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2-048-03
基于对本轮危机教训的反思总结,2009年以来巴塞尔委员会主导了一系列资本监管改革议题。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各成员国达成协议,决定增加各成员国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该方案已获得首尔G20首脑峰会审议通过。方案通过严格资本扣减强化资本基础、扩大资本监管的风险覆盖面、提高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等一系列措施,试图提高银行在持续经营条件下自主吸收损失的能力,降低“太大而不能倒”带来的道德风险,以及为潜在的经济下行预提充足的资本,提高银行的自主防御能力。笔者认为,相对于表外业务和二、三级资本比例较高的西方同业,此次改革对于国内银行业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但在国内银行业较快速的信贷资产增长发展模式下,执行新方案所带来的融资压力不小。
一、巴塞尔协议III改革进展
从2009年7月的《强化新资本协议框架的建议》开始,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一年内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改革方案,所谓巴塞尔III其实是这一系列改革方案的总称。大体来说,方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巴塞尔II体系内容的更新和改进,另一部分则是新的监管标准体系的建立。总结来说,巴塞尔III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执行严格的资本扣减。对递延税收资产、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按揭贷款服务权利三项总额超过普通股权益资本15%的部分,在计算最低资本充足率和超额留存缓冲资本时要从普通股权益资本中进行扣除。
二是扩大资本监管的风险覆盖面。首先,大幅提高交易业务的资本要求。初步测算结果表明,按新修订市场风险资本计提方法,西方一些主要银行交易业务资本要求将增加4倍左右;其次,改革资产证券化资本监管方法,大幅度提高资产证券化等复杂衍生品的风险暴露资本要求,降低对外部评级的依赖,要求银行履行尽职审查职责;再次,鼓励银行进入中央对手交易清算体系,大幅提高场外衍生品交易和证券融资业务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资本要求。
三是提高普通股资本充足率至4.5%,一级资本充足率至6%1。强调普通股应在一级资本中占主导地位,区分了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功能,要求一级资本应能够在银行持续经营条件下吸收损失,二级资本仅在银行破产清算条件下承担损失。
四是增加超额留存缓冲资本(conservation buffer),这部分缓冲资本也要由普通股权益资本来充当,金额要达到风险加权资产的2.5%。
五是增加反周期缓冲资本要求(countercyclical buffer),同样由普通股权益资本充当,金额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 -2.5%(完整的资本要求总结见表1)。
六是对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银行,要求增加吸收损失的资本,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仍然在讨论中,可能的幅度为1%。
七是增加基于非风险基础的杠杆率要求作为辅助指标。巴塞尔委员会目前基本确定3%的一级资本最低杠杆率(一级资本占总资产的比率)要求。经妥协调整,该杠杆率指标由原计划纳入第一支柱框架变为仅作为监控指标纳入第二支柱考察。
八是建立了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国际标准,主要是引入了流动资金覆盖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LCR,推出时间是2015年),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et stable funding ratio,NSFR,推出时间是2018年)两个监管指标,作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大小的监测。
在多方博弈之下,巴塞尔III改革方案比市场预期的相对宽松,实施的时间和强度都比预期的要松。新标准的完全实施到2019年真正完成(见表2);此外,目前确定的新标准也没有原计划严格。
二、巴塞尔III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分析
笔者认为,巴塞尔III在国内银行业的实施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大幅提高监管标准,中短期看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运行负担,拖累商业银行业绩,但长期来看可以夯实发展基础,增强银行系统稳健性。不过考虑到国内银行业的高速发展速度对于资本充足率的需求压力,未来的业务转型和融资压力是存在的。
从机遇的角度来看,由于银监会长期坚持“资本质量与资本数量并重”的资本监管原则,较之西方同业,国内银行业在此次资本监管制度改革中处于相对有利位置。第一,新标准自下而上的定量影响测算结果显示,实施严格的资本扣除对国内银行影响很小,这是由于国内银行业的资本构成本身就相对干净,需要扣除的因素影响不大;第二,银监会对国内商业银行在表外项目和衍生品交易方面的创新持非常谨慎态度,一定程度上防止国内商业银行过度承担风险,因此国内大型银行的杠杆率水平也明显好于国际同业平均水平;第三,根据银监会测算的反馈数据表明,国内银行业的资金来源模式主要是存款,流动性相对充裕,测算表明国内同业的流动性指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流动性监管体系的实施相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压力较小。
从挑战的角度来看,考虑到国内银行业在十二五期间普遍规划的快速增长速度,资本充足率很有可能在2年-3年内又会再次面临不足,因此如果再执行比巴塞尔III更为严格的标准,大幅提高资本充足率,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增加较大的负担,甚至拖累商业银行业绩。以2010年三季度末的数据为例(见表3),由于资产规模、募股规模和业务发展速度的差异,国内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变化幅度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国内银行业较快速的信贷资产增长发展模式下,新标准的实施将给各家银行带来不同程度的资本扩充压力。不难发现,业务高速发展的年份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较为明显,例如南京银行2009年底核心资本充足率较2008年底下降7.91%,工商银行2010年年中核心资本充足率较2009年底也下降达0.49%。虽然采用新资本协议后,风险加权资产的变化幅度与信贷资产规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三、巴塞尔III下基于风险管理的业务发展建议
针对“十二五”,各商业银行普遍制定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规划,简单测算表明,如果要实现5 年资产规模翻番的目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87%。由于内部资本生成率=净资产收益率*(1-股利支付率),根据目前五大国有银行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20%、股利支付率35%为例,则内部资本生成率为13%。不难看出,仅靠内部资本生成,是难以有效支持十二五规划增长的。笔者建议除了进一步公开募股或留存利润等财务计划外,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支持业务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的托管、投行等新兴业务,提高低资本消耗业务占比,继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适度发展表外业务。大力发展人民币跨境结算、新型托管、债券承销、机构同业等业务,在发展中调整业务结构。当前情况下,传统信贷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的现金流,并影响商业银行当前的整体竞争格局,但是各类低资本消耗的中间业务的培植将对未来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和持续成长贡献越来越多的力量,尤其是在即将推行大幅提高最低监管资本基础的巴塞尔III的环境下。另外,银行应紧跟国际监管资本改革动态,明确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和资本计提对业务成本收益的影响。
二是结合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优化净利息收入水平,合理规划信贷资产的投向。银行发放贷款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税金成本和资本成本等。目前多数的新资本协议银行以自己的FTP(内部资产转移定价)系统来计算每笔贷款的资金成本,并以内部评级法来计算预期损失,确定每笔贷款的风险成本,同时可基于巴塞尔II资本计算公式和内部评级法参数计算非预期损失以确定每笔贷款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说,银行已经通过实施巴塞尔II实现了对贷款成本中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的精细化计算,这使得银行有能力比较分析信贷业务的综合成本收益率,对客户进行细分和精细化管理,合理分配信贷资源,优化净利息水平,从而在不增加资本的前提下,提高信贷资产的收益率。
三是银行应尽快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提高风险和资本成本计算的准确度,稳步提高可承受的风险水平,支持差异化信贷政策的实施。在信贷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优质大客户资源的争抢已日趋白热化,而大量具有较好成长性的中型和中小型企业可能急需资金却争取不到贷款。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将具备精细化计量客户潜在风险水平的能力,并具备计算宏观经济动荡的压力情形下客户资产质量的可能波动情况。基于此,银行可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战略,主动选择可承受的中型和中小型客户,拓宽银行客户基础,将贷款发放给切实需要资金拓展业务的客户,与其共同成长,在更广阔的客户基础上降低自身贷款集中度风险,提高风险分散化收益。对于优质大客户,应在信贷业务基础上,努力拓展与大客户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债券承销、财务咨询等其它业务,提高合作广度和深度。从长期来看,具有相对较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银行将能够承担风险相对较高的成长型客户,获得相应的风险溢价,持续提高自身的收益水平和成长速度。
四是基于风险管理梳理银行业务流程,加快流程银行建设,打造畅通、有序、稳健的业务流程,支持银行业务的长期发展和稳健经营。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缺陷亦是导致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巴塞尔协议及国内外监管机构的监管指引不仅约束了风险管理的定量指标,也对银行公司治理、政策、流程和文档管理等定性模块提出了具体要求。有鉴于此,银行应考虑逐步将风险管理理念渗透到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在满足巴塞尔协议和本国监管机构的要求基础上,进一步理顺风险管理相关业务流程,纳入银行风险管理政策,规范风险管理及相关业务运营,从政策和流程方面加强对潜在风险的规避力度,提高银行长期竞争力。
【关键词】民营银行 现状 障碍 对策
一、民营银行的概述及特征
目前学术界对民营银行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种。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民营银行是主要为民营 企业 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治理结构论则认为凡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这三个定义都是从一个侧面罗列了民营银行的特征,但未能对民营银行的本质特征形成全面的认识。
民营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来自民间,其对利润最大化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管机制进行有效监管,民营银行往往会因风险问题而陷入失败。
民企办银行的很重要动机就是希望为企业搭建一个资金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建立民营银行主要是为了
三、 发展 我国的民营银行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