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范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篇1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文言文 教学 经验 策略 新课改

一确定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引导以及学生后期的学习都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教学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即课文涉及的基本知识,例如作者的背景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文中某些字词的用法、写作手法的运用等等;其次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教师要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例如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古人的一些优秀品质、学习他们的一些语言特色,以便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是进行授课的前提,同时也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以便为课堂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备课工作是一项需要多方考虑、周密计划的工作,比如教师要考虑到大纲要求,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编者的意图等等。此外,文言文备课与普通的的白话文教学备课就不一样,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识等等。首先教师需要考虑大纲的要求,《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要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对于文言文也要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教师要根据这些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其次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比如初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较少,知识积累也相对薄弱,所以就需要教师对文章的讲解需要更为具体、详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再次教师也要考虑到编者的意图,比如《狼》这篇课文,老教材把本文当做文言文单元进行教学,新教材则将这篇课文放置在了动物单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所以教师在教学备课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备课方法。

三、做好课堂教学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新课改将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但这个过程中也缺少不了教师的讲解教育。比如对于作者及文章背景的介绍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了解了一定的文章背景,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文章进行学习。比如《狼》的作者蒲松龄,教师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补充,让学生认识到他的生平,比如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后来做幕宾,但也不甘为人所用,就设帐教学,直到70岁,让学生认识到作者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对于《聊斋志异》的介绍则要让学生认识到书中的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其实就是“借物言志”来表达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态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文言文篇目,教师应该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停顿,初步认识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写作方法。比如可以采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通过学生的阅读来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3、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让他们对于文章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同时对于文章的难点进行总结,以便教师进行释义解惑。所以需要学生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划出有疑问的字词,也可以通过小组、同桌的组合来互说课文大意,相互答疑、存疑。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分析。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把握好,对于简单的就略述,对于难点就要详述,以便学生能够听得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注重常用词的分析之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于疑难词的理解,比如对于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定用法等等,要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内容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进一步理解文中形象

笔者认为,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对于文中形象以及思想的分析才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同时也是对于学生有教育意义的部分。所以笔者就特别重视这一部分的教学。比如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小组交流,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发言、辩论,让学生重新认识文章的整体结构脉络,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文中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四、做好归纳提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师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笔者也深有感触,通过这个例子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也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在《狼》的教学之后,笔者就让学生找一些自己知道的与狼相关的词句,大家便总结出了很多例子,比如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心狗肺、如狼似虎、引狼入室等等,这些成语对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形象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多总结、多交流,同时也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而努力,以便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摘 要】文言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发掘出更多更有效地方法是笔者多年来的思考。在下文中,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以沈复的《童趣》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的方法论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童趣》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是实现国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在整个的语文教学之中,文言文的教学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或以诗词歌赋的形式,或以小品文、或以骈文的形式出现在语文的课本之中。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整个应试教育阶段的重要过渡时期,教师搞好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重点考虑的一大问题。在下文中,笔者就具体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探究。

一、培养学生朗诵功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俗语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但是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通过教学来实施文言文的朗诵教学继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以及发展的能力,是笔者在这个部分重点的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通过对文言文的反复朗读可以培养起学生的语言感觉,也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继而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朗诵教学的实施是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起学生的朗诵功底,才有可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以及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发展,实施朗诵的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加以指点

文言文的朗诵教学是学生得以发展和获得提升的重要一步。在教学之中,教师首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进行文言文的朗诵,然后教师在巡视的同时注意听学生的朗诵,发现学生在朗诵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纠正。

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很好地实施了针对性的教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在朗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继而进行一个综合性的朗诵教学分析。这样的方式无疑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认识也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理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节约了教学的时间,实现了在针对教学基础上的类型化教学,这样必然可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2.配以背景开展朗诵

配以背景开展朗诵主要是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找出相关的背景音乐或者是图片来引导学生开展朗诵。这样的方式则会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继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加强学生语言感觉。

例如:沈复的《童趣》这篇课文的朗诵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就可以配以虫鸣鸟叫的声音背景以及富有色彩感的乡村图片继而更好地实施朗诵教学。

朗诵教学的实施在以上两种方针并举的情境下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及自信心。这些都为有效性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保障。

二、注重文言文的内蕴教学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要侧重于对文言文内部的字、句的现代含义的阐释,却总是忽视掉文言文中传达出来的情趣以及作者的精神主旨。所以,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实施中注重文言文的内蕴教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

例如:在沈复的《童趣》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之中,笔者认为教师就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去剖析作者在其中传达的出来趣味。皆有对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以及这种情趣的表达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去理解这篇文言文。

而在开展这一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形式来阐释文章所传达的内容。

例如:在《童趣》这篇文言文中,作者就这样写道:“余常于土墙凸凹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这一段,这是作者在对小时候的一种游戏的回忆。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下,有些学生就会选择对这个情景再现来加深自己的理解,并且来探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趣。

对这样的一种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加以肯定,并且鼓励学生甚至参与到学生的情景再现之中。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事物,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充满趣味化又充满现场感的表现方式。在这样的方式之下,也将实现有效性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三、鼓励学生自己讲授文言文

所谓鼓励学生自己讲授文言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实施的一个教学步骤。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这样的一种方式也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将“以学生为本”这一现代化服务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中的一种表现。

此外,鼓励学生自己讲授文言文还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现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沈复的《童趣》这篇文言文的学习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讲授,那么学生就会通过查阅古汉语字典来梳理文义,并且通过反复的阅读、朗诵以及请教教师等方式来理解课文。

这样的一种方式无疑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很好地上好了《童趣》这一课。而文言文的教学有效性也随着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自主投入得以有效地发展和提升。

所以,这样的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加以推广并且不断地深化,继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艳平.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J].祖国·建设版,2013年第7期

[2]刘长霞.论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6期

篇3

关键词:生物实验;问题;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96-01

从初中生物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实验教学形式化、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还比较普遍,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关注这些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改进对策,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实问题

1、实验教学过程程式化、形式化

很多生物教师总是在实验开始之前,向学生细致地讲述各个实验器材的作用与操作方式、然后再要求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实验,学生独立思考、发问的机会很少,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实验教学重点不突出

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许多教师会在实验之后将考试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汇编为练习册,让学生不断练习与死记硬背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生物思维就会十分僵化,学习效率不高。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对策

1、创新教学理念,加速实验教学改革

不断的对我国的基础教学理念进行改革,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点,为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打下基础。为了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为了更好的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课程,需要实施全面有效的教学手法,利用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热情和好奇心,保证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好现代生物教学的基础。我国的学生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教学培养,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的选取课程进度进行学习,保证完善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的同时,对于生物教学的工作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培养出一批有素质的生物科学人才。

例如:通过制定关于“动物的进食行为和行动方式”的问题上进行探讨,教师需要事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兴趣爱好询问,通过分配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让A、B、C三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到不同的地点进行动物的实地观察,同时记录下不同科目的动物运动以及进食防御等方面的信息。还有,教师需要设定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精神,构建良好学习生物实验平台。

2、尊重学生意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生正是一个有着积极思想和容易迸发新奇想法的年龄,这时的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类教学兴趣非常浓厚,喜欢利用各种方式完成哪怕是繁重的教学任务。这时,需要教师提供良好的互动教学平台,让学生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老师要予以肯定,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想法,并适时的融入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去。

例如:关于“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课程的教授,老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气候季节进行课程材料的选取,老师可以实现准备实验小白鼠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其短期生长变化,发现他们在每个生长阶段时的主要特征,学生也可以自主进行饲养,方便课后进行观察。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3、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因为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I生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传统的学生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实验,实验改革就是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自己找出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4、拓展实验教学时空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利用实验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非实验课上进行。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

5、优选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学校可以顺利完成给定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方案进行改革,不断的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向,利用各种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的进行合理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记忆学习内容等。

例如:进行“生物的生长是否受环境影响”的教学课程时,可以选定一种生长周期短而且生长迅速的植物进行观察,比如“蒜苗”。首先将准备好的蒜苗分成四组,分别放在朝阳、背阴、潮湿和干燥四个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学生需要每天进行记录和测量,观察蒜苗的生长状况。只有亲自经历实验的学生才能获取实际的知识,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同时,对知识的探知欲望更加强烈,同时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

总之,重视实验教学,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会的动手操作能力,才是当今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和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科学实验教学 优化教学 实践能力

初中生之所以要进行科学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科学思维。而在科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实验则是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结论,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科学实验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对于操作性、开放性以及创造力和团体协作力等方面的培养为目标,设置不同的环节,以求达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优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初中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除了对他们的科学知识储备进行提高之外,对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非常地重要。因此,在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课堂进行优化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减少演示,增加操作

很多初中的科学实验课堂,教师往往会考虑实验教学课堂的时间非常紧凑和宝贵,他们认为,如果让学生自行实验会耽误很多知识讲解的时间,于是大部分的初中科学实验课堂都是教师演示为主,殊不知,过多的演示不仅仅会降低学生积极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师减少协助

除了减少演示的频率,让学生们学会自己动手之外,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还应该要减少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协助。很多教师认为,初中生仍然还是处于一个孩子的阶段,在很多实验过程中,他们需要老师的从旁指导。尤其是在化学课上,有时候,会有一些例如腐蚀类或者是反应类的化学实验,由于不放心,教师往往会给予过多的协助,过多的协助和指导实际上同演示一样,都会降低学生们的自行实践,独立实验的能力。

3.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在课堂上有义务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他们在团队中实践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在学习初中物理中有关大气压的内容时,有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分组,然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拉住不同半球,并且有人记录实验过程。这样的小组合作会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优化学生创造性的开发过程

除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之外,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针对着初中生心理发展开始加速的特点,对他们的创兴能力和创造性的开发也犹为重要。

1.实验过程的开放性

什么是实验过程的开放性呢?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验教学的同时,设置开放的实验,让学生将实验过程延续到课外。比如说,生物实验课堂上要做的蚯蚓实验,就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外进行实验的前期和后期活动,通过这样的开放性实验,学生们能够在没有课堂时间压力的状态下,发挥其自身的实验创造力。添加很多新想法。

2.实验步骤的多样化

很多科学实验是不仅仅有一个实验设计方法的,如果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实验过程的标准化,不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实验步骤的设计,那么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新性培养。

3.实验原理的综合性(多学科)

我们知道,初中的科学实验教学主要也就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但是,学生们日常的生活是综合性的,仅仅是用某一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都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因此,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时候,最好能够将实验原理有一个综合性的开发,联系各个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们对实验有一个综合的联想。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思维发散。

三、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

前面所说的,都是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实验设置,实验活动过程安排以及教学理念的一些优化。但是,我们知道,实验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对象又是初中生群体,那么适当的教学过程方法应用,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让科学实验教学原理能够有效实施。

1.现代化的教具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辅助教具开始出现在初中教学课堂中。那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要合理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具。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进行实验的讲解辅助。这些教具的使用不仅仅能够为教师的讲解带来方便,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注意力更加集中。

2.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仅仅是靠着科学实验教学课堂的时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要帮助学生培养出一种生活处处皆科学的思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生活中也能够进行大量的科学思考。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实验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情景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验的设置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实验的取材,操作上也尽量采用生活化的物品,这样学生就能够养成随时随地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

3.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尤其是对于他们的科学学科的学习评价,更要关注他们的能力提高以及学习过程,还有他们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科学实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多元考虑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能够立竿见影地提高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他们对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视。

四、结论

针对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初中时期的思维发育的特殊性,新课程标准提出为科学实验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除了传统科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指导方式以外,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课堂进行优化改革。

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注意增加学生的操作环节,减少教师的演示和协助,并且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进行小组的团队合作;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注意实验过程能够尽量具有开放性,而实验步骤具有多样性,不拘泥于标准的答案,而实验原理也要尽可能地联系各个学科,有综合性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法优化方面,除了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具使用之外,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况增加生活化的情境设置,并且能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有一个多元化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秦国成.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王耀村.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余文森.“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J].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2007,(17).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审美教育

引言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健康的人格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目标。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注重对教材文言文的语言美、结构美、形象美等进行深挖,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简要阐述了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

一、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审美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所选取的文言文都是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历史悠久、语言优美、内容深刻,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于建立在文言文教学基础上的审美教育更无从谈起,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大。文言文与当代白话文有着天壤之别,很多学生感觉文言文艰涩难懂、字词含与现代汉语有着较大的差别,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受传统文言文授课方式的影响,当前很多语文教师仍然采用对照译注进行教学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排斥心理。这种教学现状不但影响了文言文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的教育初衷,也影响到在文言文正常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因此,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将审美教育贯彻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是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

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能够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发现美,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1.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

审美不单是一种意识、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情感,只有调动激发起学生审美的情感,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创设情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在获得美的感受时才会激发审美情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美、享受美、体验美,才能对美产生情感,才能真正喜欢上文言文,从而提高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如在教学“醉翁亭记”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小石潭、岳阳楼等优美的景色展示给学生,然后以导游者的身份告诉学生:这节课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去安徽滁州醉翁亭,全面领略一下欧阳修老先生的醉翁亭美景。通过这种情景的创设,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感受美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审美激情,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2.品味语言,诱发审美想象

文言文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有着巨大的语言魅力,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仅仅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而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极挖掘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让学生有感情的进行仔细阅读、品味揣摩。通过这种语言品味,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感受作者深刻的思想,诱发学生的审美想象,让学生在感受文言文语言美的同时,达到陶冶情操、增强审美的目的。

3.用心感知,提高审美理解

初中文言文选取的内容大都是古人的经典之作,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内容深刻,具有很深的意境美,作者高尚的情操蕴含在字里行间。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避免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地翻译,要让学生通过用心感知,体会作者描述的意境,通过让学生自由想象,使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文章的美,理解文章的美,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审美理解和审美能力。如在教学“蜀道难”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蜀道非常陌生,尤其是对于蜀道的奇丽惊险无法体会,对于文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飞湍瀑流争喧胚,P崖转石万壑雷。”等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媒体将文章中的这种描述具体化,让学生在欣赏飞流惊湍,奇峰险壑的美景中,用心感知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意境,通过用心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深刻内涵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审美能力。

4.加强朗读,获得审美体验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它语言工整、讲求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进行形象感知,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意境。如在教学“与妻书”一课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林觉民对妻子深深的爱,但是为了国家和民族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体会到林觉民高尚的人格美和真挚的情感美,通过朗读一个高大英雄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巍然屹立。这种通过朗读获得的审美体验更加真挚、更加深刻,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又通过感受人物的人格美,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言文中蕴含的各种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在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通过情境创设、语言品味、内容感知、朗读训练挖掘文言文中美的因素,不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建娥.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现代语文,2011(8):134-135

篇6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了解决当前文言文教学问题的对策,并对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思想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文言文

一、新课改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则是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上,通过文言文的学习,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重翻译,忽视学生自我感悟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文言词汇、句式的积累,又要注重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分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就毫无美感可言了。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串讲的方式,读一句,讲一句,要求字字句句落实清楚,从字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段落、篇章,从小到大,甚至课前就给学生翻译的本子。这种过分注重词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法,仅重视理性分析的语言学习过程,只关注知识的掌握,不注重学习主体语言习得的规律。

2、脱离课本,过于重视艺术欣赏的传授

另一方面,文言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很有影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教师脱离课本,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学生虽听得很有兴趣,但是收获不大。

三、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死角。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文言文到底应该怎么创新?

1、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的创新

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工具。第二个层面是接受和继承文学遗产。第三个层次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分。因为处于起始阶段的初中,学生既无文言文积累,更谈不上文言文语感,因此教学重点应定位在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积累词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教师观念的创新和自身角色的转变。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源设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是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学生的引导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发挥课堂讨论的引导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讨论这一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交流形式肯定会越来越多,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对讨论问题的价值有一个衡量标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评价、筛选,有意识地将一般问题引向深入,将旁逸问题引向课堂,从而保证师生研讨的问题明确且具有价值。讨论应该尽可能深入,在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导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价值问题。

(3)教学中古今互动,学以致用。

文言文教学要古今互动,学以致用。学生之所以经常误用成语典故,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出处,不明意思。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迁移,多同现代汉语联系,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3、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反复朗读,能够帮助领会文章要旨。大声朗读,口熟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弄清其义,效果比教师指点还要好。

4、培养学生良好的摘抄习惯。

新课改中要求学生用摘录和做卡片的方式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十分重要,它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略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小结

综上,文言文教学的创新策略还有很多,不管哪种创新,都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是针对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人文、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转变死角,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陈德勤.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06).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效率 提高

当前,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勤快、学生懒惰的现象。教师通常认为只要将文言文中的所有字词与句子翻译完就算完成教学目标了,但实际上学生没有获得知识,同时还阻碍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如何提升文言文的实际教学效率,是当前初中语文继续解决的一大教学课题。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弄明白每个字词的实际含义,以及每个句子的大意,从而应付必要的考试。但是,这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大大影响了语文的教学效果,也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背离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目的。

出现这种教学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对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忽略了语感的培养。文言文教学不具有计划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流程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学模式也不够丰富,这就导致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缺乏深入研究与探索,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中也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沉闷,即使文言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也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1.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对初中生而言,文言文学习还处于初始学习的阶段,所以需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激情。首先,教师要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初中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这样就不会显得过于生疏。其次,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汉语,主要是学生对语句停顿没有丰富经验,因此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文言文阅读,可以采用诵读、吟诵与默诵等方式,也可以是全体阅读或个人阅读。要想进一步突出教师对文言文的规范化阅读,可以让学生进行齐读、朗读与默读。

2.教师进行正确的规范化朗读。文言文阅读不同于现代语文,特别注重字的读音。但是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就要求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正确的规范化朗读,这样一来就可以强调读音,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初中语文《童趣》一文,“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在现代汉语中句中“强”字读作“qiáng,但是在本文中却读作“jiāng”,由此可见很多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字在读音上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异音字。

在学生具有文言文语感的基础上,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深入引导,让学生自发性地阅读,真正读懂文言文,然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指明朗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熟读之后再进行整体阅读,保证阅读的质量。这种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有效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给出合理化的评价,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坚持从学生的角度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的整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实现语文课堂的“授之以渔”,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有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改变逐字逐句翻译的习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意境设计,让学生在既定氛围中进行文言文学习,加强学生的语感学习,实现译文与原文结合的教学模式,再通过实践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文言文翻译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删减与保留、增加与替换,从而对语句进行适当调整。也就是说,要求学生依照课文中的注释,结合参考工具、文章的背景环境,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文言文的语言。另外,出现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进行点拨与引导,可以利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让学生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调整,利用增加或补充的方式对文言文进行语句疏通。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并掌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结合语文具体的教学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坚持从学生的角度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实现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永继.更新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过程――谈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效的措施[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2]刘桂清.文言文教学应在读“上”下功夫――评一节高效的识字课[J].陕西教育(教学).2010(11).

[3]方好平,余青云.新课标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01).

篇8

【中图分类号】C42

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语文课程教学,应该不断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使语文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初中语文学习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有一个挑战,它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基础上,开始加入了文言文的学习。但是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文言文教学长期为人所诟病。本文针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文言文,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言文不仅能教孩子了解我们国家文字的发展过程,还能让孩子真正领悟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之乎者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是前辈们留给我们后人最宝贵的知识和财富。当今的文言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如何让文言文发挥其最本质作用,使每一个孩子在接受文言文教育的同时,更加热爱和忠实于这些宝贵的知识结晶。本文针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做具体的分析和探究。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文言文不像现代汉语那样易懂易通,加上生僻字较多,还有一些特殊的句法、词语用法,使学生在学习时倍感困难,有的甚至因此丧失了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老师的教学模式单一、程序僵化、内容枯燥,使得教学效果非常低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一直以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就一味的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只要学生死记,学生永远是被动的,只跟随老师的思路学习记忆知识。课堂上,老师总是按照理解含义、梳理内容、做题训练等,老套的思路来教学生,把文言文的翻译和解释当做根本的教学内容,教师一字一句的讲解,一字一句的翻译,虽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津津有味,不厌其烦,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学模式必须要有新的改进,从高层面和广阔的视角来把握文言文真正的教学目的。

二是教学目标单一,为考设学。目前,文言文教学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对学生只强调“接受”,逼学生死记硬背,从而使学生根本无法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反而是害怕厌恶学习文言文。“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也使得整篇文章美感全无,脱离了文言文教学的初衷。

三是缺乏拓展和迁移。由于目前文言文教学都是以考试为目的的,所以在学习中,老师没有将课内学习的文言文知识拓展、迁移到课外,没有能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书籍,在作文时运用文言文的好词好句,使作文更有文采、更有内涵。

所以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一定要做出全新的改革,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身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乐趣。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转变

新的文言文教学应该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新认识,让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更加主动积极地理解和体验学习过程,感悟和思考学习内容。

第一,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出发,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要改变单纯的让学生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的主角从老师变为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必要的穿插部分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表扬对文言文知识了解丰富的同学,在个别文言文中出现的成语或是节日寄语等,在恰当的节日恰当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情操,多鼓励学生看些古文题材的小说或影视剧,通过种种活动,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文言文知识,也因此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第二,从实际应用出发,使学生学会应用文言文。不能单纯的教学生记住知识,应该试着调动经验,使学生拉进跟文言文之间的距离,文言文跟现代文一样,字词句之间都是相互相通的。在实际生活中,本来就有数不尽的成语或名句、一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和经典影视剧中的人物等等,这些都是与古文相通融的知识,这些知识很多时候比书本上的知识更让学生铭记和受益。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主动在作文中引用古文名句、古诗词。还应该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感知,吟诵和理解文本,从而拉进学生与作者和现实的距离,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书店等各种途径来获取有关文言文的相关资料,活跃课堂,让学生间多些必要的交流和说的机会,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人和文化,实现提高自己能力的目的。

第三,从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出发,使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古人的诗书文章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淀,前人智慧的结晶,学生在读阅古文时,能体会前人的文章意境、感悟前人的思想、汲取前人留下的经验教训,丰富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根据一个个实例,一个个文字转化为思想,学习古人的智慧和说话办事的技巧,提升自身的能力。文言文教学跟现代文教学一样,都是通过文章来表述作者的中心思想,让后人发表深思和认识,从而获取知识,总结经验。而初中文言文中,选入教材的,都是被后人流传的千古名篇,经典的同时,还富有广大古代人民的智慧,这些内容也能给学生的写作提供题材,让学生从中发掘和借鉴这些宝贵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

结语: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古文是文化的积淀、民族智慧的结晶。古人留下的文学作品和各种著作,为我们了解自己的祖先,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华夏人民智慧打开了一扇窗户。教会学生阅读古文,读懂古文,是民族的需要、历史的需要,通过改革初中文言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因学习文言文而受益。

参考文献:

[1]周立群.乐学——文言文教学改革的使命——语文课程改革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04)

[2]付永林.新课标让初中古文课堂教学“活”起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6)

篇9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教学

文言文属于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先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初中的教学任务只是要求学生能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内容,但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文言文属于一个教学难点。与整个语文课程改革活动相比,文言文教学的改革相对滞后,致使在文言文教学工作上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并且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何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文言文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探究。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现在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方法使得教师在台上讲得辛苦,学生在台下学得吃力,整个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且由于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一种被迫接受方式,缺乏主动性,所以很难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因此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讲解,使得整个课堂缺少生气,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由于文言文课程在整个语文课程中就是个难点,所以更应该避免采用传统的没有生气的教学方法,如“满堂灌”等,应选择一些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投入到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掌握到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

二、提高初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的办法

1.掌握教学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建立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保证,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建立教学目标除了要掌握教材内容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刚开始接受文言文方面的知识,在文言文知识积累方面仍比较少,所以他们在文言文的学习方面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只是强调识记和讲授文言文词汇,无疑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得学生更惧怕和厌烦学习文言文,最后影响到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施。但如果学生没能认真积极地学习文言文知识,就不能完成课程要求,则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所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采用能力训练的办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将文言文的知识渗透到该教学方法中,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惧怕心理,进而使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2.合理处理教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能读懂和理解教材。合理处理教材需完成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选择和组织相应的教材内容,然后将教材内容罗列好,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将该内容重新诠释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诠释的内容。另一方面是结合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分析和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难点突破和重点突出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文言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文言知识。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中常采用的方法为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评注法、读书指导法等。

3.强化文言诵读

古语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到现在仍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采用这个方法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文言文。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让学生重复多次朗读文言文,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文言内容的识记和理解。学生在首次朗读时,需根据相应的文言词汇注释来大致地理解整篇文言内容,之后对整篇文章再进行细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内容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最后,学生在朗读时可以立足全篇,把握重点,揣摩和分析文章的精华内容,归纳文章中心,融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理解全文。

4.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将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怎样教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重点”,这体现了现代教学的理念。教学设计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合理板书,精炼习题,突出重点难点,有清晰的思路和分明的结构。

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情况与有效的教学联系紧密。语文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不断地探究新方法和大胆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秀丽.正视存在问题,寻求解决策略:简要论述如何做好高中文言文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吴敬良.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篇10

【关键词】互动教学 自主学习

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来教学。尽管许多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在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但唯独文言文教学还是死水一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普遍方式就是:整堂课由老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讲完后再作所谓的“内容解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

针对现阶段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作了一个思考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到底起到一个什么作用?真的只是“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为什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如此之差?现有语文课本中所引用的均是脍炙人口、传诵后世的千古文章,为何不能引起学生的丝毫兴趣?学生的文言文知识迁移能力比较薄弱,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当今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难题。

一 文言文教学中的思考

1.初中文言文存在硬性教学模式

现阶段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通常在授课前一天教师会叮嘱学生回去“阅读”全文。所谓的“阅读”即是熟悉下文章句子的大概结构,以便于明日授课“句句落实”的时候学生能“跟上”进度不会掉队。次日课堂学生便成为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更不要指望他们能够理解所谓“古训”。这让笔者想起来了所谓的“八股风”,它就是这个格式就要这样写,引用到此就是:它就是这个句式,词就是这个意思,你们记住就好了,考试就考这个,然后怎么怎么样。殊不知这忽略了学生自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试问单纯为了考试,中考课外部分学生应该如何作答?

2.学生对文言文自主学习积极性较差

大多数初中生乃至于高中生认为,文言文是极为枯燥的。他们宁可去学习“鲁先生”或者干脆去写作文,之乎者也什么的,他们感觉实在是无法接受,当然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生活在现代化都市的自己要去学习这种文章。但委实不知道自己这种想法真的是大错特错。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如成语心旷神怡、明察秋毫、任重道远、落英缤纷、豁然开朗等。

而一些词义古今完全相同,如《陋室铭》除少数双音词外,大多是单音词,可以说其中绝大部分的词古今完全同义,如山、水、高、深、上、入、苔痕、草色、谈笑、往来。教师应加强引导,使学生明白古今语言的联系。

3.严重忽视文言文诵读及文言文词汇用法积累

现今的语文文言文课堂上,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做笔记,几乎没有学生诵读或者思考的时间。这种完全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诵读文言文的语感,更不用说体味文章所流传至今的千古蕴涵,就连同类用法出现在不同文章中学生都难以准确的做出知识迁移。纵观历届中考试卷,课外文言文虽然降低难度从直译变为选择,但仍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 实践教学中的经验积累

1.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性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的威力就在于使人积极地去寻找满足他们所产生的认识和需要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学习文言文也如此,与其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实行“个人承包制”,不如合理的分配师生资源。在次日准备教学的课程中,比如《出师表》一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首先由教师在放学前布置预习任务,将《出师表》一文中涉及必须翻译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句告知学生注意;(2)让学生放学回家利用网络搜取《出师表》作者简介及分析,历史概况,并要求学生写出对当时局势的看法;(3)次日课堂让学生分成若干组试译课文段落,明显差错由教师指出说明。这样学生结合课余时间查询的各项资料,以及对历史时段的了解和译文中的不解,让学生在记忆正确释译时印象更为深刻。

2.善于引导学生诵读文章发现隐含其内的“国魂”

任何流传至今的古文都有其灵魂所在,这也是传诵千古的原因之一。正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如《荀子》中的“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体现了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又如《岳阳楼记》之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陋室铭》、《爱莲说》等体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都应由教师合理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慢慢体会。是读准字音、读清句意,还是读出语气、读出语势;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还是在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这些要求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在多次诵读中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怀和我民族引以为傲的“国魂”。

三 结语

其实文言文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一种兴趣教学模式,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除了将字词用法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传授给学生,但最好是在学生自我发现障碍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学生去鉴赏,切实地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切实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衔接

一、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从初中入学成绩看,不少语文成绩不错的同学,在进入高中后,接触到文言文的学习时表现得比较发愁,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疑惑感。有的学生竟然放弃了高中语文文言的词法学习,将精力转向别人学科的学习,另外,高一讲的文言文,学生对一些语法现象,如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学生初中没学习过,这些新的生的知识,与现代汉语,根本不理解,老师还必须补充讲解才行。

二、成因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大部分要求低难度的,是简单知识型的,没有稍高难度的知识要求,能力型的更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对于是文言文的讲授,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意对即可,这样,造成升入高中后的学生文言学习的困难是可向而知的了。而久在高中的教师却觉得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学生却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造成了前后不衔接的局面。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而高中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一些必要的知识要求相应增加,难度上也在增加,就说文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相关的知识技能,要求高中学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语言理解和感悟能力。

三、应对策略分析

要想初中高中衔接,使得学生知识能保持、强化在初中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进一步掌握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

首先,了解初高中语文文言文教育目标的差异。初中教育目标是“理解基本内容”,高中教育目标是“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译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其次,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学习达到的程度。我们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文言文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下一步能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最后,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其一、通过学习文言文,拓展现代汉语知识与能力。现代汉语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的结果。更高的语言能力应该是融会古今的。而识读文言文的能力是汉语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二、学习文言文,提高识读文言的能力是继承中国传统古代文化的必然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不能识读文言文,则必然失去了了解这些文化的依托。

其三、学习文言文,是我们在弥补我们过去语言学习的不足。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削弱的危险。而要保证中国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更多的人能读懂文言文,需要更多的人具备识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四,改进文言文教学,努力接近学生实际。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方式上力争生动而活泼。科学合理地加大教学容量,避免单一。

第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人对做好初高中学生文言文教学衔接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处望各位同仁多多赐教。

篇12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93-02

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中的三个主体,这三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紧密相连,笔者主要选取了这三个角度来叙述和分析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 教材

教材存在的三大问题,首先有待于教材本身的修订与改进,其次要靠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智慧来解决。

在教材的编写方面,栗洪武(2011)[1]在探讨民国初年由学堂向学校嬗变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断层问题时,提出了在现有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课程的补救方法,比如从小学开始教儿童诵读启蒙经典,注重儿童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到中学和大学学习部分经学课程,形成年轻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童志斌(2009)[2]更是大胆地建议应“不囿于现实因素,专门编写文言课本甚至单独设置文言阅读课程”。

在教材的衔接方面,黄三荣(2010)[3]提出,要想解决好小初高中的衔接问题,语文教材要做到文言低龄化、加大文言比重、选材内容彰显文言知识、开发校本课程与教材扩展经典教育。诚如张志公先生[4]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所说:“要是小学早一点――比如三、四年级,念过一些经过仔细斟酌、严格编选的类似《蒙求》之类的文言文,也许五、六年级就能念点短而浅的文言文,这样到了中学就可以不花过多的时间而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了”。

关于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智慧,我们放在下文针对教师教学问题提出的策略中详谈。

2 教师

针对文言文教学“有言无文”和“有文无言”两极分化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四点原则入手,改进教学方法。

(1)合理运用教材,补充相关材料。

面对教材内容上的偏误和编写上的不足等问题,教师不能被动地被教材牵着走,而是要能动地选择教学内容,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得出他们认为合理的结论。具体的流程可以是:课堂上进行批判性阅读,学生提出质疑并讨论交流,将其中有价值且仍存争议的问题交给感兴趣且有余力的学生组成的兴趣小组做进一步的探究,然后再回到课堂,由兴趣小组成员汇报探究过程与初步结论,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学习并参与讨论,教师全程予以及时的支持和纠正。

对于初高中衔接不畅的问题,教师也应当有所作为,而不能坐等课程标准或教材的改变。正如黄三荣(2010)[3]所说,语文教师应具备整体观念,树立大语文观,“关注相邻学段的文言要求,主动学习相邻阶段的教材并阅读相配套的教材”,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初中阶段加强课外阅读,培养语感和兴趣,为高中阶段打好基础。

(2)找准教学定位,激发学习兴趣。

进行文言文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对文言文教学的内核有所了解,即弄明白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何在。将课标在这方面的要求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传承文化。而无论是工具论一统天下时的唯言独尊,还是当下人文性凸显的以文代言,都忽视了经典文本中“言”与“文”的相融相生和不可分割性,二者不可偏废其一。程永超(2011)[5]将寻求两极间平衡的方法概括为要“在解读文言经典的过程中,通过欣赏‘言’之精确而智慧的组合,来领略汉文字的语言魅力;通过感悟‘文’所赋予文化意蕴的深层内涵,来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的语言美和意蕴美,真正在精神层面和知识层面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素质与应试的双赢。

(3)教学由浅入深,准确把握学情。

由于文言文具有不同于白话文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更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情把握不准,是导致教学走向两个极端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极端的教学模式,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录》一书中,看到了刘凤玲老师对扭转这种局面做出的有益尝试。她十分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加到文言文的教学情境中,讲《曹刿论战》,她让学生当将军,让学生到古战场去“实践”一番,拉近了学生和曹刿的距离;将《醉翁亭记》,她让学生通过给太守打分,体验作者的醉翁之意,等等。

(4)鼓励自主阅读,重视含英咀华。

钱梦龙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指出,教材中几乎没有过于简古难读的文章,建议教师树立“文言文中的古代书面语,对本国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母语,而不是外国语”[6]的观念,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笔者认为这确实是文言文教学改进的关键点之一。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学习文言文时虽然会在语言上遇到一些障碍,但绝不会像学外语那样从零开始。因此,教师若用教外语的心态来教学生,必然会导致课堂的低效与枯燥。而教师如果把阅读的自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独立阅读,就能一箭双雕:一方面锻炼其自主阅读的能力,巩固其文言知识,加深其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其阅读文言文的兴趣。程永超(2011)[5]探索出的粗读、细读、研读三部曲,钟春晓(2006)[7]提出的创设民主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合作质疑探究等等,都是保护学生阅读自主性的有益尝试。当今的很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含英咀华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比如黄翠梅[8]所做的文言文朗读教学探究,肖家芸[9]着力于记诵积累、着眼于浸润承传的教学实践,等等。

3 学生

(1)转变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受教师教学方法、考试评价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其主观认识。有些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文言文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文言文对其个人的重要意义,有些则是因为觉得文言文太难、怕学不好而放弃。

对以前者,张中行先生[10]有这样的一段话:“接受文化遗产的事相当模棱,怎么样算已经接受了,接受了多少,都不是尺丈升斗可以量出来的。吸收表达方法以充实现代语也是这样,多少,好坏,不容易说清楚。但我们总当承认,读多了,理解了,心理确是多了些什么,有时候这多的什么还会成为至少是加入社会生活的力量”,虽只有寥寥数语,但不乏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之效。

而对于后者,则更要施以有针对性的引导。笔者曾在一次有关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课堂展示上,将展示的标题定为“那些年,我们一起学的文言文”,改编自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儿》。这样“糟改”,不仅是因为笔者回忆并结合了自己初高中学习文言文的经历来谈这个话题,也因为在笔者看来,文言文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与近乎完美的女孩儿有几分相似,美好庄重,也因此难免有些复杂与矜持;而文言文之于学生,也正如女孩儿之于不甚成熟的男孩儿――她的秀外慧中令人仰慕,却也因此让不够自信的仰慕者以为她在可望不可即的远方。由此产生的畏难心理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主观上的怠惰带来的习得性无助感又会反过来拉大学生与文言文的心理距离,形成又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应当帮助学生转变这种思想:正如最终只有一个人能娶到那个女孩儿一样,不必、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喜好并且精通文言文。作为普通的学习者,无论是在传统文化、文学素养还是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只要能尽自己所能从中有所收获和提升,就算是不辜负所学的文言文和自己的努力。学生放下了心理负担,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品读文章,就更容易建立起自信,这种自信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扭转此前的恶性循环。

(2)调整学习方法。

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学为己用的效果。叶圣陶先生在指出文言文教学走两个极端的弊病之后,强调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惟有将讨究与吟诵并重,于吟诵中体会和感悟文章的内容和理法并将其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全而不偏。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文章的内在情味相结合,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文章的外在语言相衔接,保证诵读的质和量,才能建构属于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语感、思维和习惯。此外,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其他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王长富(2011)[11]提倡的“逆译法”、黄方芳(2010)[12]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知识分类学习法、林青(2010)[13]总结的文言文研究性阅读模式等。

参考文献

[1] 栗洪武.民国初年由学堂向学校嬗变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断层及其补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83-89,96.

[2] 童志斌.不同版本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文言文编排的比较思考[J].语文学习,2009(4):12-16.

[3] 黄三荣.浅议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2):13-15.

[4] 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

[5] 程永超.将文言文教学进行到底――浅谈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学困境[J].基础教育研究,2011(1):32-33,36.

[6]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25-27.

[7] 钟春晓.试谈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10):43-44.

[8] 黄翠梅.文言文朗读教学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09(28):20-21.

[9] 肖家芸.着力于记诵积累、着眼于浸润承传――初中文言文单元的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11).

[10] 张中行.张中行作品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1] 王长富.“逆译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之友,2011(4):15-17.

篇13

理论经纬

(4)浅谈曾子文章中丰富的教育内容 曾祥芹

(7)论君子——《论语》串读 吴永福

(9)浅议基于行业需求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策略 言岚

(11)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因素整合的创新 郜??br> (13)《大学语文》鲁迅专题授课的几点收获与思考 陈亚萍 段朝霞

(15)基于职业语文能力培养的技工院校口语教学探索 张丽

(18)品,《老王》教学的简约风格——余映潮老师执教《老王》 曹月芹

(21)浅谈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魏婉棉

(23)专题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性研究 陈露 张晨

(25)从莫言获奖感悟:让语文理性的回归 王云雨

(27)教科书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程鑫

(29)语文有效课堂之我见 向箭锐

(32)关注大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性 莫云

(34)敢问农村语文教师素养提高之路在何方 苏红平

备教导航

(36)高中语文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探究 张俊珍

(38)《魏公子列传》教学思路及说明 王冰雪

(40)浅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李清照诗词的豪放风骨 胡亚玲

(42)由“同行”说开去——简论古汉语多音字读音与意义的关系 杨辉

(44)《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线索设置艺术探微 文建设

(45)由一堂课管窥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钟水长

(47)“一个”阿q的“种种”角色 李晓奎

(49)探寻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出发点——以四堂《在沙漠中心》异构课为例 张寰宇

(53)构建诗意课堂的几点思索与尝试 杨丽娜

(55)从《散步》五则课例中浅析语文课的有效拓展 朱媛

(57)依据语感特性 培养语感能力 周莉

(58)我教学生这样背诵《阿房宫赋》 罗?

(60)“独立寒秋”之“独立”赏析 蔡恒

(61)多少愁恨如春水 满纸血泪就华章——对李煜《虞美人》的品读与思考 袁安彬

(63)语文教学幽默艺术刍议 张婷

(64)“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西江月》一词中的“别”字赏析 朱文玉

(66)谈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艺术 周雪梅

(68)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余满仓

(69)论高中语文课堂文本拓展教学的有效性原则——以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为例 吴玉南

(71)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把握教材 吴少桂

(73)

诗词色彩美之赏析

(74)《金岳霖先生》一文的细节析疑 刘红丽

(76)浅说古诗中酒意象及其文化的赏析 杨扬

(77)让语文课堂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应寨铃

(79)课堂提问艺术?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简迎春

(81)浅析诗歌中的“想象·诵读·品评” 吴建方

(83)浅谈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嵇素贞

(85)让课堂成为美的发源地 张灼花

(87)诗美的积淀与选择 邓春浓

(88)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打造语文和谐课堂 史俊英

(90)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包永杰

(91)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语文课堂 房颖

(93)论如何上好新职业素质培养环境下的语文课 魏劲松

(95)让对话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郑云龙

(97)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杨金平

(98)教师是语文课改的关键因素 刘肃善 何永国

(100)课堂教学不惟模式,惟高效 蒲仲慧

(101)有效课堂教学之根本 李福伟

(103)做个轻松高效的语文教师 王存法

(105)浅析莫言诺奖演说三个故事的寓意 刘俊林

(107)浅谈赏识教育在语文课堂练习中的应用 王燕玲

(108)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吴玉梅

(110)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 安东升

(111)浅谈农村中学校本教研中语文公开课评课活动 祁辉君

(113)语文教师动起来才能造就灵活课堂 吉守金

阅读教学

(115)农村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崔文龙

(117)中职语文课外阅读再审视 鲍源泉

(119)从“读书人是幸福人”论当代学生的读书 王海安

(121)例说论述类文本的教学维度 骆汉忠

(123)新课程背景下课外阅读平台构建的现实追求 李杏珠

(126)以苏教版中《雷雨》(节选)为例谈戏剧文本的阅读 袁书春

(127)重视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李兴存

(129)阅读·悦读·跃读——也谈课外阅读 胡志峰

写作教学

(131)试论初中作文中语言陌生化的应用 金冠芬

(133)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素质之我见 黄荣光

(134)作文:追求真实的生活感受 易风云

(136)对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突破思考 张建辉

(138)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实践研究 彭一晗

(13

39)写作,需要让学生自由表达 石建善 刘玉秀

(141)记叙文的“模式化定型” 付永东

(142)向教材学教法 向经典学技巧——从教材古代议论文中学习写作技巧 夏炯

(144)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 徐萍

(146)引领学生抒写个性化作文 黄新霞

(147)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好作文 王国

教材课程

(149)黄金时代渐逝 无限感伤萦怀——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送考》主题重解 魏静

(152)“速”当作“迅速,快速”解——苏洵《六国论》“速”字含义辨正 汤振洪

(153)挖掘资源丰富课堂 研究拓展深化教学——普通高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陈蓉

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

(155)谈文言文阅读之虚词复习 潘秋霞

(158)浅析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命题规律及解题方法 张山姗

(159)毕业班语文复习的困惑及对策 刘颖

(f0002)杏坛学人风采 无

(f0003)乐于读,善于思,勤于写 第十届“孔子杯”全球青省年华文作文大赛征稿启事 无

篇14

关键词:信息平台;文言文;阅读;兴趣

为了摸清我们学校起始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真实状况,也为了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和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校文言文教学更有针对性,更科学有效,以校园网选课平台为主,融合微信、QQ、自媒体等信息平台,我们对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这次调查发出问卷407份,收回问卷407份,有效问卷402份,全部用电脑统计,随机重点抽样150份(初中每班15份,共60份,高中每班18份,共90份),用数据库作了具体详细分析,统计数据及分析如下: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学生对文言文的态度:不喜欢文言文的学生在70%以上,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在60%以上,这说明,学生最初接触文言文时,态度不积极主动,有畏难情绪,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很难,有60%左右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对学习帮助不大。因此,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就要从诵读入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改变对文言文不喜欢的态度,克服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让学生走进文言文,朗朗上口。

学生文言文学习状况:学生文言文学习状况一般的占87%,好的仅2%,很差的占10%,这说明学生对学过的内容掌握得不是很好,至少十分之一学生读不懂文言文;而喜欢读人物史传类的学生在60%以上,阅读的障碍主要在断句翻译,占60%左右,其次是词义句式,占36%,而背景材料的理解不是障碍。所以,正确的策略是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初步读懂文言文。

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外有时读文言文的有60%,经常读的仅占7%,课外不读的占到32%,而新课标中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采用的几乎都是课外语段,这说明加强学生文言文课外阅读尤为迫切。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主要是理解困难,占36%,而内容枯燥和离生活太远也是学生不喜欢的原因,这说明我们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排除文字障碍,将文言文内容巧妙地现代化,也就是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先要重“言”,要使文言文的内容生活化,与当今社会“搭边”。这样,学生才有兴趣阅读文言文。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和方法:80%以上主要是预习、讨论、合作和评析,而50%左右的学生则希望自主预习后,老师串讲,记好笔记。这种学法很传统,学习效率未必就高,对老师的“讲”依赖很大,说明学生主动学习不够,这通过表(一)统计的课外阅读可以看得更清楚。如何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值得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言文的重要性,改变学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对文言文内容的掌握,学生认为比较容易的是课文字词解释、背景材料、背诵名句和通假字,在48%~70%之间,难以掌握的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这说明疏通文意时,引导学生要准确及时归纳文言知识点。

初中部分学生,高中60%以上学生认为在理解字词和断句翻译后,即弄懂内容后,要解读文本,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适当评析。学生还积极建议开放课堂,允许学生自由诵读。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状况、遇到的困难和真正需求出发,从诵读积累、查阅工具书着手,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

结合学校“四步12法”有效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引领探究、训练检测、总结升华”四个环节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文言文导学案。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学为主,主动阅读文本,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展示,在教师适时点拨下,有效排除学生文言文阅读障碍,力求各小组讨论、探究并让学生总结升华。

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普遍使用,学生获取资源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利用好网j平台,与时俱进,多视角、全方位积累课程资源,以言为主,言文并重,引导学生入情入理地走进文本,解读并探究文言文,使文言文阅读教学呈现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胡红英.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J].学语文,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