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音乐教学过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优化;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85-01在热议有效教学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得到保证?这是一个让笔者持续思考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课堂,只有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才能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因此,优化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学的坚实支撑。

一、激发兴趣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

小学生对音乐课是感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更多的是其他文化学科学习引发的迁移性兴趣,并不是音乐自身激发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这需要教师不断利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笔者在教学《飞驰的雄鹰》和《牧场上的家》(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意识到如果直接教学生去听排箫独奏的《飞驰的雄鹰》,或者让学生视唱《牧场上的家》,那学生肯定不会有什么兴趣,因为这两首曲子既非流行曲,亦没有直接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在教学的时候,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努力:在教《飞驰的雄鹰》的时候,先给学生播放《芈月传》中排箫演奏的一个片段,借助学生熟悉的电视剧激发学生对排箫这一乐器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排箫的音色及其音乐情绪。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播放《飞驰的雄鹰》,同时让学生学着哼唱,并用手尝试划出旋律线,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牧场上的家》的教学,笔者先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生活在大草原上,那你期待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你希望自己的家中有哪些动物等。这样的想象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一下子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仿照以前音乐学习中形成的认识,即如果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你希望是什么样的音乐。这个要求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高了些,但其实这种表达并不需要学生回答得非常专业,只要通过此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即可。有了这样的想象基础,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此后视唱歌谱就会成为一件较轻松的事情。

二、感受音乐的情感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

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绝对不只是学唱歌,也是学生感受音乐情感的过程。笔者以为,音乐教学的深刻意义正在于此。音乐总是用来表达、抒感的,音乐中的情感与乐曲有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乐曲中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情感,是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那么,音乐的情感如何能被学生有效感受呢?现以《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这首由杨耀东作词作曲的歌曲,是儿童歌曲中比较经 典的一首。在笔者看来,对该曲情感的体会不能直接从歌曲入手,而应当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天下的妈妈”为什么是“一样的”,这种“一样的”背后又蕴含着人类的哪些情感。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回忆妈妈对自己的言与行,不出笔者意料,不少学生回想的都是妈妈对自己严厉的一面。然后笔者让学生努力发现妈妈对自己的“好”,结果,学生们能从生活细节等方面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此时笔者跟学生强调:妈妈对我们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并没有掩藏妈妈对自己生活的关心。这种关心背后表达的情感,应当用什么词来形容比较恰当呢?如果用音乐来表达,又应当是什么样的呢? 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与音乐表达之间形成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不看教材的前提下用PPT播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的歌词,学生可以在对歌词的感悟中,获得对母爱的认识,其中的“风吹雨打”“星期休假”“太阳升起”“夕阳落下”等歌词,就会激活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认识,从而将歌词与学生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然后单独播放该歌的曲子。最后,将词曲结合起来,一首优美的歌曲就成为对母爱的诉说。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音乐表达的感情。

事实证明,小学音乐教学中只要拨响了感情这根弦,学生就能在音乐学习中体悟到音乐不只是动听的歌声,也是人类最真、最纯的情感凝聚。

三、感知音乐的魅力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旨归

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对小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并不高,关键看教师如何理解这样的教学理念并将之落到实处。

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一个认识,那就是小学生的情感是真挚的,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常常是节奏明快但寓意丰富的。因此,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并以音乐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深入的体验与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常常会感觉到音乐课堂上不仅可以让自己的学习变得轻松,也可以收获音乐所能表达的寓意。

笔者以为,做到了这一点,小学音乐教学就达到了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篇2

一、拓展小学音乐教学内容

在小学音乐教材方面,必须对教材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规定,然后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音乐教学方式的统一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主动拓展。首先,音乐教材的创新必须在新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音乐教学经验进行相应的更新和拓展。小学生正处于发育的重要阶段,好动且好奇心强,因此,教材的更新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吸收一些深受小学生喜欢的音乐元素,从而切实发挥小学音乐教材应有的作用。其次,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小学音乐课堂的布置必须体现出审美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室的审美特点,使课堂充满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因素。

二、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和其它类型的音乐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语言更贴近生活,如内容容易被学生接受等,虽然它没有古典音乐的高雅,但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排斥流行音乐,因为教师越排斥,学生反而会更加排斥老师,然后狂热地去追寻流行风。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因为音乐作为一门表现艺术更加要提倡百花齐放,教师要知道即使是再糟粕的音乐形式也一定有其??到的地方,而流行音乐的独到之处就是与生活贴近、用浅显的词汇表达着深邃的情感,青少年非常钟爱这种音乐形式,音乐教师不仅要自己正确认识流行音乐,也要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决定了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善,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异常的差,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还比较稚嫩,有些流行音乐涉及了情感生活,小学生还不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他们会的就是全盘吸收,所以如果教师不正确引导的话就会对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势在必行,要引导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优秀的流行音乐中吸收养分。

三、利用流行歌曲,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小学生对音乐学习有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追求,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流行歌曲的引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流行歌曲的优势,打造全新的小学音乐课堂,需要教师找到正确的切入点,用流行歌曲组织丰富的小学音乐学习活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除了课本中传统内容的学习外,教师要给小学生留一些表达自我的时间,留出时间给小学生创造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促进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表演,让小学音乐课堂更有个性。一些小学生在乐器演奏方面具有优势,会利用表演机会给大家演奏钢琴或者拉小提琴。有的学生从小学习舞蹈,会在旋律下积极舞动自己的身体。还有小学生会演唱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传播正能量。用流行歌曲的引入,给小学生创造更多建立音乐学习自信的机会,让小学音乐课堂变得积极起来。除此之外,音乐课堂中的才华展示,还会影响小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中,一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但唱歌很好听。教师给小学生机会,让其演唱自己拿手的曲目。大家为其表演所震惊,纷纷鼓掌,并给予喝彩。这不仅使其建立了音乐学习的自信,更增强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信心,成为自主学习者。

四、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非常重要。只有很好地感受和鉴赏音乐,才能够打好学习音乐的基础,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在使用中外经典作品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流行音乐作品。例如,《我相信》、《明天会更好》、《风雨无阻》等,通过对这些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拓宽学生的学习音乐的视野,让学生在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中更好地感受两种音乐形式的内涵,更好地接受音乐熏陶。

五、巧妙节选,正确欣赏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构建;建议

小学音乐课程的构建对小学生今后的艺术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且其对学生的情操陶冶和兴趣培养等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在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程构建中,由于新课标的实施时间较短,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帮助我国构建小学音乐课程,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促进小学音乐课程构建的建议。

1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程构建也出现了较多的变化,而小学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对新课标内容的理解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构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但由于小学音乐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导致很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的构建时对新课标的内容理解错误,影响了我国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

1.1 形式主义严重

在新课标中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构建形式进行了改革,提出需要对当前的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强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但大部分的教师在理解时过于片面,仅仅认为新课标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而对教学的目的却不了解,导致很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时仅仅追求新颖,而对于学生是否喜欢和能否接受其教学内容完全不关心,导致教学效果不断降低。像在进行课堂活动的开展时,大部分的教师仅仅是增加课堂活动的开展,可对于活动课堂的氛围以及活动课堂的教学目的则完全不关心,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非常少。这种现象说明了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思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2 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中,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行了重点强调,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理解不足,导致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过渡的学习自由,从而忽略了自身的教学作用,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像在进行角色扮演等课堂教学安排时,由于没有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根据自身的喜好来进行角色的扮演,导致学生无法有秩序的进行教学活动,甚至出现学生打闹嬉戏等现象,这种现象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学音乐课堂构建的建议

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上述所说的问题,提高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改善小学音乐课堂构建的建议,下面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2.1 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在新课标中对小学音乐教学课程的安排进行了新的规定,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且知识教学内容的难度也得到有效的降低,这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提高,给予了小学音乐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小学音乐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课程内容。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像在进行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一册第六课的教学时,其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劳动”,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时,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主题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像《大家来劳动》等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打击乐器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贴近教学主题,加深学生对教学主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情操,此外,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理解劳动精神。

2.2 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小学音乐教师想要能够更好的构建教学课程,首先自身的专业素质需要达到足够的要求,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来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培养,通过这些课程使小学音乐教师具备更加充足的个人专业能力。此外,学校还需要定期对培训教师进行技能考核,只有满足要求的教师才能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另外,小学音乐教师想要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不仅需要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其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和职业道德,像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不仅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内容,同时还能够通过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能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进行正确的指引,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2.3 优化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点,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下面是优化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自身仅仅是起到一种引导和帮助,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全面的掌握,出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像在演示木鱼等不常见的乐器时,学生往往对其比较感兴趣,这时,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演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身实践如何进行这些乐器的操作,当学生出现错误后帮助学生进行纠正,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是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像当前比较常用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能够熟练对其进行操作,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一些音乐视频和音频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音乐情景带来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在进行使用时需要注意和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交流,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

3 总结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调查可以知道,其对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有效的小学课程建设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点,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最终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221.

篇4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124-02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让初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在新课程的教学下明显提高,我们要做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以下是一些浅见:

一、根据中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

大多中学生对文化抱有厌倦的心理,但对音体美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我们认真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如,我在给学生上欣赏课――刘天华的二胡曲《空山鸟语》前,并没有给学生讲解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作品分析,而是先将学生拉到了沂河畔、树林间、田野中,让他们亲身去体验来自大自然的花香鸟语、空山鸟鸣。在这里,他们可以在畅游大自然的同时,展开海阔天空的畅想,与自然对话。之后,再来欣赏这首《空山鸟语》,这其中的意境,不是来得比教师讲解更迷人、更真实吗?再如,教唱《七色光》这首歌。的确,那跳跃动感的旋律、真实流畅的歌词真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如何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歌曲中那种活泼欢快的情绪、生活在温暖阳光下的幸福感呢?教唱完这首歌曲,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或让学生去干巴巴地体会、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思想内涵,而是为歌曲编排了几个律动动作,并教给学生。然后,将学生拉到操场,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边唱着歌曲,边向正反方向交替转圈,并做学会的几个律动动作。大家转呀!跳呀!唱呀!笑呀!我也与学生们一起,融入了欢乐的海洋。这样的一节课下来,我想,根本就不需要再作什么歌曲情绪、思想内涵的总结了;而且,还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恰当分析发声的关键之处,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口形、喉咙、呼吸、情绪以及共鸣控制不当的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口型对发声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新生,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此前没有进行过比较正规的训练,也没有进行过比较系统的学习。而急于求成的学生在演唱时,往往是盲目模仿“明星范儿”,片面地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几首甚至是一首高音歌唱下来便会脸红脖子粗。教师很容易听出来,这些声音在学生的口腔里是散的,严重缺少共鸣,但是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却很难听出来。为此,我将学生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放大后,让他们感受自己的声音,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所在,之后便采取“弱声训练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将口腔打开而不发音,让声音从鼻子发出。在这个环节,着重进行口形控制和共鸣训练。尤其要纠正“喇叭状”口形和发声位置过于靠前或靠后的情况。在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唱高音、中音和低音时,分别采用什么共鸣,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共鸣。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切身体验总结出:唱高音时主要要强化头腔共鸣,唱中音时要强化口腔共鸣,唱低音时要强化胸腔共鸣。当然,与此同时分别要辅以其他的共鸣。这样的共鸣,才能在换声区不留痕迹,才能使高音高亢明亮,中音圆润流畅,低音低沉雄浑。

三、重视创造的作用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为此,音乐课程标准设置了“活动与创编”学习领域。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这种创作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如在《音乐鉴赏》――生活之音一课,要求学生在欣赏谭盾的“水乐”中找寻灵感,结合生活中最常见、常用的纸来创造“纸乐”。在《绚丽的世界音乐――乐器篇》中,能够设计出心目中的乐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认真领会课改理念,分析学生的爱好心理。为完成大纲的要求,真实实现教学目的。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欣赏作品并能够评价作品。老师在其中只不过起着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立平.音乐欣赏的心理感知及其培养[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05).

篇5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 过程性评价 教学质量

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著名作家王蒙说过,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不爱评价音乐的人算不上爱生活的人。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反馈教学信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推进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在“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学评价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并制约了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正常进行。因此,应以过程性评价为切入点,推进音乐教学改革,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繁荣发展。

一、过程性评价的内涵简述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评价理念开始从目标取向向过程取向过渡,评价方式也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目标论认为,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带着真本领走向社会。目标论始终将考核与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这种理念带着鲜明的应试教育痕迹。目标论评价理念导致学校片面强调教学结果,过分强调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致使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也导致学生为追求好成绩而采用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加班加点,这无疑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过程性评价最早被运用于心理学、企业管理等领域,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学校课程评价之中。过程性评价是指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评价的教学评价方式。过程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体现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体现为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过程性评价以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并重为价值取向,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理解和掌握过程性评价方法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准确判断,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查找不足,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不是仅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而是将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不仅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评语上,也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而是“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二、过程性评价对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高校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音乐是一门综合性与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高校音乐教学评价是多层次、多形式的复杂的评价系统,它以音乐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是否合理为研究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目标,还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它能及时反馈音乐教学的具体情况,它对音乐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学评价存在着方法单一、主体局限、忽略教学过程、主观性强等缺陷,难以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影响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也使教师难以准确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因此,应深化音乐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改变简单的、量化的、模式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过程性教学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社会评价、学生评价等内容。自我评价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实绩、教学效果、业务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并在自评中进行发现缺点、弥补缺陷,提升自身素质;学生互评是学生之间共同探讨音乐知识、技能、表演等,实现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过程性评价能使教师及时获取教学信息,清楚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掌握状况、那部分学生尚未达到教学目标等,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教师能根据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性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过程性评价在高校音乐教学评价的实施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形式,音乐课程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方式等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深入推进高校音乐评价方式改革。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动态性与系统性的评定过程,要求评价者将教学过程看成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各个环节之间密切相连的整体。同时,过程性评价也是一种过渡性、阶段性评价,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矫正错误等作用,能为下阶段教学提供更多的指导与帮助。因此,应将过程性评价应用与高校音乐教学之中。

(一) 分层激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先天素质、学习基础等方面有着重大差异,在音乐知识接受、技能掌握上往往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只关注结果的评价模式,采用分层激励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逐层、逐项实现教学目标。因为音乐评价不是音乐考试,不能以会做几道题、会弹几首曲子等位标准进行量化,而应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关注,将终结性评价转变成过程性评价。如可以根据试唱练耳、中外音乐史、演奏、演唱等音乐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划分为A、B、C、D四类学习小组,根据小组内学生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习惯、态度、方法等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也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登台表演。

(二)相互评价让学生获得激励。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巨大差异,它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表演性、群体性,齐唱、合奏、歌舞表演等都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音乐学习、练习、创编等环节都能采用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的小组合作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使学生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学生在愉快合作中实现共同提高,每个成员都能在欣赏别人的表演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自身的欣赏水平、合作精神。在进行音乐听觉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对《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月光奏鸣曲》、《幻想交响曲》、《命运》、《自新大陆》等经典乐曲进行讨论,分析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乐背景等,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中获得提升。

(三)延迟评价使学生获得自信。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会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延时性评价要求教师以普通成员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表演、讨论、音乐作品创编等,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能尽情表达思想、吐露心声、体验和感受音乐美,在“水到渠成”之时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表演等进行引导、点评等,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四)自评、点评以形成良好学习氛围。自我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让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显得非常困难,因为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的评价往往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将自评与互评结合起来,通过互评使学生能尊重他人、正视自我,并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通过点评使学生获得某些指导性建议、掌握具体评价方法。将各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更和谐、更融洽,使课堂气氛更宽容、更自由。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应从听、说、读、写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每个眼神或动作表示老师认可或欣赏,培养学生的愉悦感与成就感。如在讲授乐理知识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表情与反应,如果学生表情轻松、神情愉悦、思想集中,表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理解了所讲授的知识;如果学生反应迟钝、窃窃私语、愁眉苦脸,表示教学内容难懂、课堂进度较快或教学方法不当,这使教师就要调整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过程性评价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整体发展。因此,应将过程性评价应用于高校音乐教学之中,全面推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蔡觉民.音乐教学目标的三维结构[J].中国音乐教育,1994,(03).

[2]郭尚玲.形成性评价:音乐教育的催化剂[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3]徐广安.高校教学过程性评价初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3).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6

一、案例教学法之我见

案例教学法又名“case based teaching”,起源于1920年,哈弗大学商学院极力倡导,通过对典型商业管理真实事件的案例分析,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1990年以后,中国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究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程序为:(一)教师精选案例,讲解案例,指出重点难点,使学生产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二)教师分析学习方法,对学习资源进行概述,并组织引导探讨;学生模仿案例,自主进行探究;(三)教师改编拓宽案例,学生同教师一起进行案例的改造、制作与实践;(四)教师评价教学,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评价活动。案例教学法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案例教学法能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导学生如何做,学生在教师的“灌输”下学到的知识未必能够用于实践,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自己去创造、思考,并同他人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案例教学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填鸭式”学习只能学到书本上的“死知识”,经过思考、探讨、应用而获得的知识才是真能力,案例教学即为此而生;(三)案例教学重视师生的双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测试时方知其教学效果、学习成果。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先消化拿到的案例,查阅必要的知识再进行探讨,经过缜密的思考后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这无形中更好地理解了知识,得到能力上的升华。

二、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是以中国各民族、各地域的传统音乐为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熟悉和理解中华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统优秀音乐文化遗产、提高人文修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各门类历史概况、音乐形态等方面的讲授,重点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代表人物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与模唱,使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和感知。该课程将理论讲授、录音录像与当堂范唱模唱相结合,尤其是借鉴和沿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过程中“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使学生既了解名家的风格,又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还能够学会演绎传统音乐的风格特色与表演技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三、案例教学法下的《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

篇7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造性思维;学生

音乐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与其他具有逻辑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相比音乐更具感性。在感性思维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更加方便。音乐教学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音乐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成绩,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当下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会对学生的今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经济社会的进步也有重大意义。当前人们虽然普遍认识到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根据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专业性工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是师生地位的平等,其次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而后要丰富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想象;再次要实现多元化评价;最后是要优化教学过程,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落实到各个阶段,

一、师生地位要平等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沟通。只有在师生关系非常融洽的背景下才能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实现的,而老师要实现有效的启发首先就必须要保证师生地位的平等。平等的师生地位是保证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只有在师生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主动与老师交流。

在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教学过程课程设置,安排等内容一切都是由老师说了算,而学生却没有什么发言权,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作法,要发扬民主,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过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自身往日的“师道尊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例如在舞蹈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舞蹈,而自己则主动打拍以活跃课堂气氛。音乐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重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要创造和谐互动欢快的音乐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师生之间地位平等,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我们首先要做而且必须要做到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切入点。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要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可以运用多媒体等视听设备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例如在上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去倾听音乐,而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进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唱出来,要通过演奏来真正融入到作品中,从而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这样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地掌握音乐作品,同时还能够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研究音乐作品的特点,而后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来科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极力淡化教学色彩。音乐教学是一门感性学科教学。国家对音乐教学并没有明确规定要掌握多少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极力淡化教学色彩,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歌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在对音乐作品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考。因而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周华健的《朋友》,黄征的《奔跑》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友情的角度来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邀请和他们关系好的同学来进行演唱。《奔跑》是一首富有激情的歌曲,在讲解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让全班最富有朝气的学生来进行演唱。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可以在全班范围内成立艺术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演出和培训,这样能够培育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队伍,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丰富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想象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学会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音乐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科学选择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应该限制在教室中,教师可以选择另外的地方进行教学。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没必要单纯地采用一板一眼的传授式教学。完全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式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想象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象空间的拓宽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音乐具有丰富的联想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对于激发学生创造精神也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受是不同的。充分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专业的科学实验表明人体右脑要比左脑发达的多,右脑的能量是左脑的十万倍,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右脑。高效率的音乐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作用,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实现有效的创新精神的培育。

四、实现多元化评价

中小学音乐教学能否实现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关键在还在于师生评价体系的转变。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关于师生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音乐教学是一门多方面的感性学科,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评价不能单纯地从书面的音乐成绩进行评价,这这种评价体系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音乐素质,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还非常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改建教学评价体系。要着重建立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长选择多种指标来进行评价。教师必须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要把期中与期末结合起来;二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评价过程中要大胆提倡学生自主提倡,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在学生自主评价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争辩,在争辩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得到有效提高。当今的中小学音乐评价指标非常单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健全指标,努力实现多远化评价。

五、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有效教学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要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一般意义上中小学音乐教学包含多个阶段:节奏编创,旋律编创以及歌词编创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这节奏编创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在固定节奏中接龙、在变化节拍中的接龙的环节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在旋律编创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认识音乐的基本旋律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编创。在歌词编创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按照节奏以及旋律的风格来进行编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专门进行创编歌词训练,通过与多种学科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当前中小学教学,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认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要按照上文提到的五个措施来做。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评价,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小静.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新要求.教育科研论坛,2012(5).

[2]曾宏华.再论中小学音乐创造教学.文教资料,2006(35).

[3]刘文生.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5).

篇8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音乐教学的最高境界是随心所欲而又合乎法则。小学音乐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音乐学科的理论依据,又要以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的语言将音乐的艺术美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身心处于成功和创造激情中,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一、小学音乐的教学艺术

音乐教学艺术是以艺术作品为媒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法体现出其美学特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小学音乐的教学艺术是教师通过教法来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形象展示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下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接受知识、陶冶情操,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性和情感性。

二、教师教学艺术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对音乐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运用艺术的教法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中求乐、乐中求学。以下通过教师的预设教学艺术,语言教学艺术、练习教学艺术、创新教学艺术、互动教学艺术、拓展教学艺术、情感教学艺术、风格教学艺术、结尾教学艺术等方面来说明教师的教法艺术。

(一)预设教学艺术

预设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教师在教学前,必须预设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学生的表情、神态、动作等非语言信息,这些非语言信息是对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捕捉学生的非语言信息,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作用,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查阅资料的习惯、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交流中。

(二)语言教学艺术

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应该具有逻辑性、合理性、科学性,同时应该结合授课学生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不能根据自己预设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音乐课堂上的语言艺术是为了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缓解课堂气氛。教师采用语言艺术可以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增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信心,同时帮助学生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和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三)练习教学艺术

音乐教学重要的是发音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嗓音来引导学生掌握发音原理,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音乐技能、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同时,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动调节自身的情绪。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生理因素制定科学的符合学生特点的发声训练。因材施教的发声训练教学艺术是音乐教师教学艺术的基础,在此教学方法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然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训练。

(四)创新教学艺术

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学艺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利用条条框框压制学生,同时要求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启发学生们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创新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促进对音乐的热爱。

(五)互动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学。音乐课堂上,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会表现的比较积极、活跃,而资质平平的学生可能会对音乐课完全不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学生应该多加关怀和鼓励。互动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从而喜爱音乐。

(六)拓展教学艺术

音乐教学不仅学习歌曲,还学习舞蹈等与音乐相关的内容。教师的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应从生活中发现音乐,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师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好的作品展现给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七)情感教学艺术

音乐艺术中融入着创作者的情感,体验者在感知时也是对情感的体验,因此,它是情感艺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体现在教师在教学时的热情饱满和被作品激发的情感。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时,加之欢快音乐的伴奏,会打破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同时,音乐的旋律会激发师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评价,影响并感染学生,使学生进入到一个充满情感的艺术境地。

(八)风格教学艺术

风格是一个人性格的体现,教学风格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的成熟。不同教师对作品内容的不同理解,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经验的教师会总结学生的学习特点,借鉴、吸收别人的长处来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风格的形式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只有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九)结尾教学艺术

精彩的结尾让一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课堂的结尾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归纳和主题的深化,对教学内容起到提炼和升华,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领域。课堂结尾教学有归纳式结尾、唱游式结尾、延伸式结尾、问答式结尾等,不同的结尾方式具有不同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艺术不仅包括以上教学艺术,还包括教师的教态美等等。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课程改革教法原则,运用教学艺术,使小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琨.关于小学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J].读与写杂志,2010(6).

篇9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误区;解决对策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相对于专业的高等音乐学院教育,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园学生从音乐教育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逐渐的形成对音乐的热爱,并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在长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却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影响到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性。现就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村在的误区以及解决对策分析如下: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学生有着本身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同时智力正处于发育阶段,幼儿园的教育只是教育阶段中启蒙阶段,目的在于让学生培养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园学生的智力开发,对于幼儿园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生活均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感受到美,并逐渐对音乐产生热爱。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一)过分重视结果忽视了过程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是在培养音乐天才,只是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开开心心的从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过程和结果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从幼儿园的音乐教师角度还是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往往都忽视了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性,只看重音乐教学的结果,而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成果的评定,通常是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等重要节日让学生参与到节目活动中,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和家长看到了孩子们表演的节目,这就是音乐教学成果,但是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才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也就是说音乐教学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同等重要的[1]。

(二)过分依赖于音乐教材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按照课本的教学内容去完成音乐教学,而所教授的音乐也是多少年都没有改变的,幼儿园小学生学习的音乐通常都是《两只老虎》、《我是一个粉刷匠》等老歌曲,部分歌曲对于现代幼儿园的教学已经显得过时了,过分的依赖于音乐教材就会造成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受到限制,学生所能接受的音乐也是有限的。

(三)对学生要求过高,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并在音乐教学中感受音乐魅力,但是在是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对于一些歌曲不仅要求学生会唱,同时还要求学生会表演,这样在音乐教学中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竞争机制,会唱会跳的学生会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喜爱,但是唱得不好或者是跳的不好的学生也许就会感到自卑,这样让学生在很小的年龄就逐渐的学会竞争,让学生感到不快乐,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意义[2]。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误区的解决对策

(一)在音乐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重视结果

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的乐趣,从学生从音乐教学中体验到快乐,有利于幼儿园学生童年的健康成长,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以及多种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让学生从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当然在这方面需要音乐教师改变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思想,同时在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角色转换、情景互动、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幼儿园小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感到自豪,在后期回想起来的是音乐教学过程而不是参加了什么比赛,得了什么奖。

(二)结合时代背景,在音乐教材的基础上扩展音乐教学范围

传统的音乐教材固然有他的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园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扩展,比如:前段时间流行的《小苹果》真可谓是家喻户晓,相信有许多幼儿园的小学生虽然不知道歌词表达的什么意思,但是对于这种旋律却是非常的喜爱,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时展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延伸幼儿园小学生的音乐教材,此外像《火了火了火》这样的音乐对于幼儿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而言,他们有时候喜欢的只是一种旋律,并在旋律中感到开心快乐,只有幼儿园小学生喜欢的音乐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开心,这与幼儿园小学生音乐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

(三)正确认识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不要让学生感到压力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只是为接受正规教育做铺垫,只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快乐的成长。也就是说小学音乐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感到快乐,对于不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反而有压力的音乐教学无疑是脱离了教学目标。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多注意小学生的心理感受,让小学生快乐无压力的学习音乐,感受音乐魅力[3]。

四、结束语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不应该只是按照一个教学科目去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并达到某一教学成果,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培养意识,快乐成长,所以掌握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性对于改善存在的一些误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吕莉.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

[2]马媛.音乐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与融合[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03).

篇10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互动教学;探索

1.引言

互动教学是新时期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成果,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实质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教学开展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们愉悦身心,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

2.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众多小学音乐教学还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领唱,学生在座位上学唱,这种单方面教学在极大程度上桎梏着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通过调查,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教学模式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即教师过于重视教学的结果,导致音乐教学的本质意义被忽视。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开设音乐课程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及活跃儿童的身心。而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采取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就使得学生的个性差异难以体现,对其后期心理成长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教学方式的落后也使得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受到了忽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看重教学结果,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信心的变化、情感的变化都无法有效的捕捉,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思想使得音乐课程教学严重的背离了其本质。

2.2教学过程与生活脱节

音乐是源于生活的一项艺术,其教学过程也应该依托于生活,而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却过分的依赖于教材,使得学生将音乐与生活实质的联系逐渐变淡。同时,对教材的过于依赖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现实脱离,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音乐素材,驳杂的教材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深奥难懂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2.3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新时期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与“学”的本质联系受到了破坏,更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学生在长时期的学习中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那么其对音乐学科必然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这也是当前影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

3.打造小学音乐互动课堂的策略

3.1构建快乐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理解能力偏低且基础知识不足,导致在音乐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乏味的学习心理。如果长时期的音乐学习无法得到明显的进步,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构建快乐课堂,增添学生的快乐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针对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的与之沟通,对其进行开导。在构建互动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音乐歌唱接龙的游戏,这样通过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3.2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构建互动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应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创新教学方式。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对教材内容及与教材相关的生活中的素材有充分的掌握,依托于生活,改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一些内容简单的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编制一套与歌曲相结合的舞蹈,通过舞蹈与歌曲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更能使其,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3.3以学生为主体

打造互动音乐教学课堂一方面要靠教师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式,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同时改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还要靠学生的配合和参与,只有学生充分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自主的参与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播,这样做的实质就是将互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乐器讲解的音乐课程中,教师提前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其以小组的形式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制作简易乐器。这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发挥,更能在极大程度上增添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快乐性,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成长。

4.总结

新时期教学大纲和教学理念不断深化在极大程度的促进了小学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能否有效的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全体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共同的努力,在打造小学互动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样才能确保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音乐教学;魅力策略;兴趣培养;情感交融

音乐,美的体现,音乐,灵魂的释放。新时期,新教学,新理念。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部门不仅在初、高中、职业教学等各类教学机构加大教学管理力度,更加大力督促小学教学。在小学教学改革制度下,要求教学不仅要全面抓教学,还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身心发展。那么这门具有魅力的音乐教学也许你会很想了解,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的课堂。

一、情感交融,提高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所以即使我的前期工作做得再好,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这节音乐课就是失败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在教学方法上有极大的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年教学经验让笔者看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对知识有很大的热情度。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的关系保持融洽。教师与学生保持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对那些音乐不感兴趣的孩子们,教师可以用心与其交流,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这样就会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友谊,这样学生喜欢教师自然会愿意学习音乐知识。一节音乐课上,一名学生因为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也不参加一切音乐的活动,这样教师看在眼里,所以教师主动找到了这名学生,与她沟通,私下里成了朋友,这样学生对教师建立了信任度,在课堂上也愿意表达,久而久之变得开朗了很多,也非常喜爱音乐知识,积极参加音乐的各项活动。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技能,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除了让孩子了解更多关于音乐知识以外,教师总是将一部分舞蹈相互结合在一起,在繁重学习压力下,音乐是他们放松的一个最大的秘密武器,为了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放松,教师总是将情感教学融入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能在娱乐中学到知识。

二、现代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科技飞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很难提高教学质量。音乐教师巧妙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固定的教室里感受到外面世界音乐的精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事先为学生准备一些MV,这样带有动画形式的歌曲展示给学生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学生也看得明白。同时在赏析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展示其中需要分析的过程。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诠释音乐知识。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音乐知识,印度《两亩地》插曲《摇篮曲》这一首歌曲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播放了视频,学生看到了视频更进一步理解了歌曲,在歌曲中体会了其中的音乐情感。这样的教学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很难体会的。小学音乐教师采用这样现代教学加大了课堂的教学力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展示使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这样会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可见,这样的现代教学更能加大学生对知识的认可与理解。

三、师生互换,强化学生的表现力

师生互换模式一直是音乐教师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该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友谊,还能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那么什么是师生角色互换模式呢?师生角色互换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教师职能的转换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担任课堂的小教师,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讲解音乐知识,同时为学生展示音乐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充当学生来进行听课而学习的一种角色互换的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师过程中,教师采用该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对自我表现能力的锻炼。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体会教师的辛苦,也能让学生在以后的舞台中更好地表现自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该教学模式,适应时代潮流,加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自我表现能力的训练。

四、组织活动,巩固音乐知识

音乐课上彰显学生个性的一门艺术,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热爱来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大家都知道,单一的课堂知识讲解会让学生难以适用知识,所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定时地组织一些娱乐活动,让学生真正地体会音乐的乐趣。在校学习期间,教师组织一些诸如话剧表演、音乐剧、歌唱比赛等一些文艺节目,在节目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的家长参与其中。学生、家长、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能全面地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每次活动教师都会安排一定的奖励,这样还能更好地鼓励学生。教师通过组织活动进一步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教师明白了学生的不足点,对其帮助改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定期地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巩固音乐知识。记得一次组织活动过程中,家长看到了学生的另一面,这样是家长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通过这次活动,家长明白了学生的爱好特长,并且对此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培养。可见组织活动对小学生有很大的意义。

五、走出校门,步入社会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走到更远,教师会帮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少儿活动。一些文体活动,教师以团体组织的形式或者以个人为单位,引导学生在音乐路上走得更远。只有这样学生的音乐视野才会打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积极努力,培养学生音乐的各项技能,促进学生对自我音乐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在社会中展示。

优秀的教师是教学中最美的奇葩,是引导学生创造优秀成绩的万事通。良好的教学模式是学生通向成功的阶梯,有效的思维教学是学生走向艺术大厦的捷径,魅力的教学思维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定位。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与学习。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再接再厉全面教学小学音乐,让学生在充满音乐气息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范明明.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宁夏大学,2014.

[2]孙永辉.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郭巍.新课标背景下铜川市宜君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D].西安音乐学院,2014.

篇12

无论教学哪一门学科都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为题,所以小学音乐教师结合当下比较流行音乐的同时也采用多媒体信息教学,教师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声音、动画、言语等特性,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音乐知识的背景以及音乐的真谛。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没有更科技的道具而让学生处于渴望知识的地步,所以教师为了打破这种陈旧的局面,教师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们看到一个全新的音乐教学课堂。小学生们虽然年纪比较小,但是他们却又很强的好奇心,常常会被新颖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师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2.组织活动,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

音乐具有很强的魅力性,他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知识的魅力还能让学生明了音乐知识的灵魂,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让学生全身心的发展,让学生在音乐的魅力之中更好的寻找热情。音乐应该赋予学生灵魂与活力。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笔者全面组织活动,让学生全体处于活力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多种活动,例如音乐知识竞赛,音乐演唱比赛,话剧表演,舞蹈表演等,教师们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组织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全面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在音乐互动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全面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等全面发展。

3.自主学习,激发学生音乐细胞

叶圣陶曾经说过:“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著名的教育学者吕叔湘也曾这样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倡导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往往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知识。教师们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诠释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打破世俗方式,巧用多院视角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发挥其自主学习性。

4.总结

篇13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渠道,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运用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升音乐课堂效率。

首先,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演奏,这一方法适用于音乐欣赏课堂,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这一节课程教育教学的内容,以及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学校现有乐器进行充分利用,为小学生演奏一些他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让小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拓宽自身的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小学生自己上台进行演奏,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得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模拟一定的情境,这一方法适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理论知识的教学环节,原因就在于,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乏味和枯燥,很多小学生都容易对其产生抵触心理。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音乐课堂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情境进行充分利用,不断联想,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比如说:在进行音符实值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模仿动物长短不一的叫声,进而来对不同音符进行识别。

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之中,音乐教育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可以将网络以及媒体应用到音乐教育教学之中,利用音响、电视以及电脑等设备,来鼓励学生倾听音乐和欣赏音乐,进而能够进一步感受、了解、掌握和认知音乐。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要注重儿歌编选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乐谱知识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很难接受乐谱知识,因为乐谱知识十分枯燥和不易掌握,他们所希望的就是高声歌唱,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论知识并不关心。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鼓励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乐谱知识及歌曲,音乐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乐谱知识编写成为儿歌,旨在激发起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说,教师在教授小学生认知五线谱间数以及线数的过程中,可以编写一首儿歌,儿歌中可以将五线谱的五条线比喻成为五个小手指,四个间比喻成为四个手指空,一二三四五,就像是上楼梯一样,越往上音也就越高。这样就能够在调动小学生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动手和记忆,使其更加容易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语

篇14

关键词: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感知力;培养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是学生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限于教学群体的年龄特性,对于音乐的欣赏角度多从兴趣出发,以兴趣为目的,在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要抓住教学群体的这一特性,调动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中,发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感知,从而让学生能够塑造良好的音乐感知力。

一、小学音乐鉴赏教学对学生感知力的培养

罗西尼(G.Rossini)说:“感知力的培养是音乐学习最迫切的需要,它本身就会唤起对人生洞察力的改善。”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先决条件要求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小学生群体对事物的主导因素是兴趣,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个切入点,让学生能近距离接触到音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形象具体的表现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鉴赏氛围,在氛围中去感知音乐。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情感引线,学习其中的文化韵律。

二、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具体策略

1.情景交融,吸引学生走进音乐

每首音乐都有其特点的文化内涵,音乐是情感的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发掘音乐背景、情感。通过创作者情景再现,让鉴赏者能更好地走进音乐中去,激发学生音乐感知渴望。在鉴赏教学《国歌》时,小学生对于曲目所蕴含的情感认知欠缺,学生情感难以激发,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课程中可以加入影片播放环节,通过再现当年人民英雄抗战的血腥场景,激发学生情感,同时,加以讲述歌曲创作者、创作的经历、创作人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遭遇、所拥有的抱负。通过这些环节激发学生心中情感,与曲目情感共鸣,走进音乐,从而更好地感悟音乐。

2.灵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的参与意识得以发挥

传统的小学音乐鉴赏教学,过于注重知识内容教授,忽略学生主观情绪感受,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变更教学形式,灵活采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不仅让学生从感官上去听音乐,同时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比如,在《黄河大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演唱,在集体歌唱中体会其中磅礴的音乐气势,在《嘀哩嘀哩》的曲目鉴赏中,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实地去欣赏音乐,让音乐就在学生身边,引导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感知音乐,提升感知能力。

3.发掘音乐想象因素,发挥学生想象力

想象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发掘脑海中的记忆内容,加之个人情感辅助,在心理层面感知音乐。音乐由于其精练的语言,颇具模糊性、抽象性,音乐欣赏过程中对这些内容的想象也是欣赏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音乐中的想象因素让学生的形象欣赏和心理想象互相结合,提升音乐感知质量。比如,在鉴赏教学《沂蒙山小调》时,通过多媒体放映优美的音乐,和沂蒙山实地美景,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仿佛置身其中,并让学生交流个人想象情景,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沂蒙山文化,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在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革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注重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并最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