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业银行的发展范文

商业银行的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商业银行的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商业银行的发展

篇1

“影子银行”一词最先出现在2007年,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性才引发经济学家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影子银行,简单的说,是指不受监管或仅受较少监管的,提供融资、股权资本融资、金融组合产品、金融交易服务的,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行为。与美国等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的影子银行虽然才正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也在快速地发展之中,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强,对我国传统银行的“双刃剑”影响也日益明显。这就要求对影子银行也要以科学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客观的看待。

二、影子银行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有利影响

(1)对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影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带来的,是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改革的产物,同时影子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有利于分散风险很多人一提到影子银行,首先想到的就是高风险、不好的方面,其实影子银行并不是高风险的代名词,甚至有很多影子银行业务具有很好的风险缓释作用和风险分散作用。(3)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随着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出现,促进传统金融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实际上是推动了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2.不利影响

(1)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影子银行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新的挑战,与传统商业银行在业务上形成竞争,我国本来经济市场中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例,加上近几年政府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由于影子银行形式上更加灵活、对信息的了解也更加充分,影子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和短期融资方面更具有竞争优势。这对于传统银行来讲,相关方面的业务将受到很大冲击。(2)扭曲商业银行的内部脱媒,放大了银行的流动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商业银行的脱媒形式之一,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开端。所谓银行脱媒是指在进行金融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环节而直接在双方进行的交易。由于大笔存款流出银行体系,而银行本身的存款也变的更加短期化和波动化,这将造成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系统性的风险也开始显现。银行对此不得已推出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实际上还是发放的信贷,此时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是钻了监管的漏洞,这种金融创新虚增了银行业务量,并非真正的业务结构。(3)加剧商业银行贷款违约率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既是适应了目前的金融环境,又是借助了商业银行的资源。例如:作为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的担保公司为银行客户提供了贷款担保,是依托商业银行的贷款为基础,通过对客户进行担保而赢利。客户—银行—担保公司三方为担保贷款的组成,担保公司目前不受存款保险制度和不缴纳存款准备金而没有央行的最后保护,若担保公司破产,其破产造成了损失最终将有银行承担,由此影子银行会加剧商业银行的违约率。

三、对策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130-02

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的陆续进入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程度,行业竞争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为首的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3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不断增多的外资银行,共同构成了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格局。可以预见,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战略研究。

一、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与外资银行抗衡的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资产和业务的扩张,更要实现功能效率和市场价值的不断提高。

(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核心竞争力在当今国际化的大潮中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打造出自己独有的、能获得持续经营和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我国商业银行要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和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体制改革,调整经营战略,在制度、核心业务、经营区域、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创造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持续经营的生命力。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走国际化道路

金融改革20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已经迈出了很大步伐,但与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在技术开发、服务手段、管理水平、人才素质等方面与国外很多跨国银行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要跻身世界银行业,就必须提高国际化水平。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发与挖掘有效需求,在比较中选择,在竞争中发展,才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国外银行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积极发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业务优势。走全球立业的道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战略

(一)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金融创新能力和力度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金融机构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同时,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提高的主要动力之一。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不合理,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性很大,所以通过金融体制、工具品种、服务等多方面的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口,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面对外资银行不断进入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在学习、掌握并运用国外已有的新的金融工具的同时,结合中国社会金融消费的现状,推出更多受欢迎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项目,以更好适应中国金融发展的需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内容

从中国当前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是多方面的。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还应该适度开发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尝试进入投资银行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非股票买卖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为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等提供全面服务。

第二,服务创新。改革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服务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观念的转变促进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要增强金融创新的意识,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过去由客户选择服务的方式,转变为根据客户需要,量身定做其所需要的服务和金融产品,通过服务创新不断开拓新市场。

三、商业银行以人为本战略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人的管理。人员安排是否恰当、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激励机制是否有效、考评是否公正,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代商业银行是标准的金融企业,在新世纪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才竞争战略是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一)金融专业人才的竞争将日益加剧

许多外资银行早就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它们非常注重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还有科学的考评体系、平等竞争的用人原则以及健全的培训体系、机制;员工拥有优厚的工薪待遇和高度的就业保障,员工的收入高于国内同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很多银行还允许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业绩优良的员工享有银行的股票、收入期权、利润分成以及种类繁多的自助餐式的福利待遇等。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人才方面却是差强人意,远远落在外资银行之后。一方面是现有员工学历层次低,缺乏符合银行发展需要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内部激励机制跟不上,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目前市场化人才竞争中,国内商业银行对高素质员工的流失控制乏力,个别银行几乎是培养一个走一个。

(二)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激励方式、人才培训体系和人才成长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开辟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为其成长开辟顺畅的通道,才能使我们的金融人才更快成长。第二,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训体系和机制。要想在金融竞争中占据优势,抓紧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是当务之急。观念必须转变,教材必须更新,培训必须持之以恒。在新金融时代,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更引人注目,也是各家银行争夺的对象。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内,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抓紧培训出一批掌握金融英语、国际贸易、外汇会计、国际法的专业人才,充实自己的金融队伍,以适应金融业竞争的需要。第三,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新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股票期权等新的激励机制,完善经理与员工的激励机制。

四、商业银行科技领先战略

“信息化”、“网络化”是全球步入新金融时期最为主要的特征之一。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全球金融舞台上生存发展,实现科技领先战略至关重要。当前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长久以来金融科技不断创新的具体体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各种银行卡都是金融信息化的产品。可以说,科技在推动金融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一)金融信息化是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银行的经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信息的处理能力直接决定着银行的运行效率和成本。今后银行间的竞争将体现在深层次的业务拓展和产品功能的人性化上,我国商业银行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就必须改善服务质量,整合电子渠道,创新产品功能,加强安全管理;同时不断提升重要客户服务系统的市场竞争力,推出特色服务,有针对性地为政府部门和国内外重要的公司客户、机构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二)电子银行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科技领先战略的重要方面

随着英特网的迅速发展,银行充分利用因特网积极拓展业务已经成为新的趋势。电子计算机通过辅助银行建立数据库和各类决策系统,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电子银行不仅是银行进行业务处理、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的重要渠道,还是进行业务创新和新业务品种孵化的平台。电子银行代替了人工从事记账、结算、审核、划拨等业务,大大减少了支票、凭证、现金的使用,使银行作业开始向“无纸化、无支票化”的时代挺进。当今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已基本上实现了银行业务的全面电子化,银行交易、数据处理、资金转账、信息传递、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电子化加强了银行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渗透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重视金融信息化发展,在原有的业务优势上,积极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开辟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市场。

五、商业银行全能化经营战略

为了能够适应国际金融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西方商业银行纷纷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走全能化的道路,降低资金成本,减少风险,从而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体制限制了中资银行的发展,业务范围显得过于狭窄。而业务的局限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又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实行全能化经营是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和实现功能转型的需要。

目前,国际金融业中存在三种混业经营模式:第一,全能银行模式(Universal Banking Model)。由商业银行设立投资银行部、信托部等业务部门,直接从事非银行金融服务。这是欧洲大陆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模式。第二,银行母公司模式(Bank Parent Model)。商业银行直接投资控股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法人实体,以子公司的方式直接进行业务渗透和扩张。第三,金融控股公司模式(Holding Company Model)。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置于金融控股公司之下,各金融机构相对独立运行,但在诸如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等方面要以控股公司为中心,并以控股公司的方式间接进行业务渗透。国外各家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模式。以德意志银行为代表的欧洲银行采取的是全能银行模式;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国家更多的采用后两种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在实现全能化经营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借鉴其他银行的经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全能化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秦凤鸣.金融全球化与银行业重构[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篇3

在金融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无疑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主体,我国国有银行曾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容置疑,但是现如今其本身体制已严重束缚了自身发展。加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不仅有利于其本身经营效益的增长,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入手,在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体制问题的基础上引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今后的改革发展与未来展望。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体制

中国现有的机制体制决定了短时间内我国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者。然而,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经济效益下滑、风险规模增加。因此,加紧实施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改善银行金融管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和中国金融全球化、国际化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20多年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已然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遇到了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体制问题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和金融全球化、信息化、自由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随即受到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银行业开始调整其发展战略和组织结构,业务范围扩展到证券、基金、信托、投资及资产管理等,至此,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具有传统的信用中介功能、融资功能,还具备资产管理、信托投资、保险、经纪和投资银行等功能。伴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意识,风险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皆不可同日而语。但与国外银行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规模上看,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上都位居世界银行前列,但没有达成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优势。在风险性方面,从资本充足率上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占比大,从不良资产比率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比国外高。在效率性指标方面,从人均利润率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明显不占有优势,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国银行冗员严重,人员结构有待优化。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产权不明晰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具体来说一是产权结构单一,单一的公有制国有独资企业的安排,导致了政府所有权的不明晰,以致企业缺乏所有权的约束;二是政企不分,目前四大银行仍存在着企业和国家机关的双重性质,作为企业由于单一产权体制致使约束的软化,以致存在着以公谋私的现象,作为企业,银行内部职工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银行利润最大化的根本目的得不到最大限度的释放。2.经营结构和治理能力上的缺陷国有银行的发展历史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存在计划经济的烙印,官商一体的长期性制约了其市场意识,导致其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竞争意识淡薄,创新思维滞后。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其长期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体制陈旧、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的种种不良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与治理能力已严重限制了其发展壮大。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策略

(一)重组国有商业银行,实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均衡发展70年代末期以来,我们打破了银行业“大一统”传统模式,实现了银行组织体系多元化。目前,我国基本上建立起了以国有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国有商业银行共存的多元化金融体系,这一金融体系无疑不仅加强了银行业竞争力,也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然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仍是具有寡头垄断性质的,其特点是行业过度集中,少数银行规模过大,更多的银行规模过小;依托国内市场的银行过多,依托国外市场的银行过少,以致损害了竞争的公平性。中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决定了未来一个较长时间内国有银行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力度要大,其一解决其产权主体缺位的问题,建立起规范,有力的产权制度;其二是并撤分支机构,精简人员。而股份制国有商业银行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扶持与支持,在利率政策和税收优惠的基础上扶持其发展壮大;科学界定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的平等竞争关系,避免政策歧视。

(二)加速电子银行建设,加快电子金融产品创新步伐数字化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电子网络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对银行业来讲,在信息化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时候,银行业改革也迫在眉睫。全球国有商业银行在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业已形成经营方式网络化,机构网点虚拟化等趋势。在网络金融格局的影响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快银行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以适应现代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依据自上而下的技术开发模式,全行全方位的协调配合,面向市场,面向管理,共同致力于金融电子化建设;二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规划,建设以电子网络为平台,集业务处理,客户服务,客户维护为一体的电子信息化系统;三是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电子化网络的建设,引导整个银行业业务服务流程,经营管理模式和功能的创新再造。

(三)落实风险责任制,提高员工创新能力与动力如今是知识经济与互联网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年代,当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应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其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国有商业银行需实施行长责任制,将其任免、升迁、提拔与其在任的绩效相挂钩;在中层领导干部之间鼓励能者上、庸者下,增强其责任心促使其努力工作;实行员工绩效工资制和末位淘汰制,鼓励公平竞争的同时,奖勤罚懒,提高员工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展望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依然存在着经营机制不健全,资本充足率低的现象,其改革在相应的政策和法律的相辅相成的,我们应继续对国有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的走市场化道路,改制成有独立法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形成真正意义的市场化主体,在把握银行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完善提升其各项职能,推动改革的创新发展,并应积极迎合历史潮流完善互联网金融服务,相信国有商业银行依然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主力军。

【参考文献】

[1]郭建伟,孟奕岑.中国金融稳定的实现:金融伦理道德的实验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

[2]董晓健.依靠改革创新激活发展活力[J].当代江西,2015.(11).

[3]高灼琴,杨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1).

篇4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需求追随 发展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苏省赣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政府、银行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的支持、监督和管理下,在保持县级机构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这次的改革是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为其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制度性基础。同时顺应城区内农村信用社机构服务对象城市化的实际,把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为商业银行,既可以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又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一项颇具意义的改革。

改制后的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下设44个营业网点,其中营业部1个,支行30个,分理处13个。为广大城乡客户、企事业单位提供存贷款、结算、汇兑、、银行卡和保管箱等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改制后,截止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0.8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8.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1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9.8亿元。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以更快捷的汇兑业务、更丰富的贷款品种、良好的银行信誉和高效的银行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称赞与信赖。

一、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理论基础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hugh.t.patrick,1966)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发展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会逐渐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随之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也就是说,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服务不断完善的动力。二是“供给优先”(supply-lead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供给先于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后反过来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帕特里克同时指出,两种模式特点不同,适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模式的选择也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供给优先”型模式居于主导地位,而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需求追随”型模式替代“供给优先”型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休.t.帕特里克的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即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选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达到商业化金融运行的基础,如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信息共享等。此时,农村经济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根据休.t.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理论,农村金融应该针对农业、农民对金融的需求来提供商业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

二、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现实基础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必要性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业已经率先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产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大,储存原材料、抵抗自然风险、建设完善的外部环境,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且,发达国家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产业化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商业金融的需求越强烈。此外,东部地区在农业已经基本现代化的同时,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及从业人数持续上升,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公司,与城镇中的商业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对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有着天然的需求。因此,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着商业银行存在的天然土壤。

(二)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良好条件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可行性

在东部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环境良好,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较少,没有政府指令性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相对领先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信用社是按照商业化在运作,他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能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信贷资金的投放方向已经与商业银行无异,完全是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因此,对于这样的信用社保留其合作之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顺应形势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必然选择,使其在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更加能够名正言顺、无所阻碍。

(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公平竞争

除农村信用社外,早已有一部分商业银行把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分支机构。因此,将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遵循同样的经营规则,享受同等的待遇,能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将会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好的满足地区经济、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效遏制非正规金融的滋生,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

三、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

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因农而立、服农而存,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几十年扎根农村服务的经验以及与农民所建立的紧密联系,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独特竞争优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商业银行仍将是农村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以及这次改制,已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质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有邮储银行的组建及其资产业务特别是涉农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农业银行的加速回归,还有各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等。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竞争是很大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在综合实力、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

在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基本业务基础上,开拓业务模式,走出区域经营,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真正治理有效、以盈利为目标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在经营和改革中要面临的挑战。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说,商业性金融与乡村信贷、小额信贷不矛盾,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在农村,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又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同样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必须以确保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必须把农村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大潮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支农责任而忽视农村信用社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以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作指引。这些理念包括市值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等。其中,“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应当作为农商行这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的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虽然通过改制,解决了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实施了财务重组、消化了历史包袱,实现了自我发展,但也要看到真正建立好一个现代金融企业,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内功修炼,要在塑造品牌、丰富渠道、创新产品、建设团队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

中国银行业特别是赣榆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现在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渠道还比较单一,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过强,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普遍地只有在10%左右,这与国外银行业利润构成中30%以上来自于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上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也与成本低廉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但这种过于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一旦遇到经济周期向下波动,对信贷的需求减少时,要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就是相当困难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存贷款之间的巨大利差逐渐缩小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要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可能难以为继。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银行业经营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混业经营的发展,给银行业带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资产扩张过程中,抓住中国金融改革开放、金融自由化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更多更广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形成以存贷利差为主导、各种中间业务利润并存的多元化利润来源。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只有防范好风险,发展才有质量。农村商业银行一直面临发展不够的问题,发展业务是首要任务,但风险控制仍然是薄弱环节。当前,信贷风险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我们要做的是全面清收不良贷款,加强大额贷款监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估量,及时调整发展观念和思路,巩固业务发展成果,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建立起一体化的危机应对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我们要努力开发新金融产品,积极地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需要,也是作为银行业控制风险的需要,是核心竞争力在对客户提供服务和银行自身发展中最现实的体现。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商业银行自身面临着更高的风险,而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同样地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它们的剩余资金也需要寻求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慷慨地提供信用便利恐怕不足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它们不仅需要信用便利,而且还需要更专业、更精细的理财服务,需要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更好地配置财务资源。同时,制度建设要与业务创新同步跟进,规范管理,不断强化监控,提高风险监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此外,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固然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但通过金融产品交易来转移分散风险,同时又获得盈利机会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大胆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五)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篇5

城市商业银行经过12年的改革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银行业中一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生力军。当然,也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治本不到位、宏观意识和风险意识较弱等问题。为引领和推动城市商业银行打造品牌、办出特色,早日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笔者认为,应着力从几个方面做好改革与发展工作。

探索和尝试之路

银监会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结合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实际,在引领和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在联合重组、跨区域经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进城市商业联合重组,实现地方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2005年以来,安徽、江苏等地相继实现地方性中小银行重组联合,山东、山西、广西、深圳等地也在积极开展相关准备工作。银监会将继续支持在地方政府主导下、经银行董事会决策后的辖内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方式。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联合重组,应先消化历史包袱,弥补财务亏损,防止将风险带入新的机构。同时,还应按照自觉自愿和市场化原则进行,避免强行撮合和过度行政干预造成体制缺陷。

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实现跨区域发展。2005年来,先后有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在省内设立分支机构,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宁波市商业银行等在省(市)外设立分行。银监会将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审慎有序的推进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必须遵循三个前提,即监管评级要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水平;有科学的总体发展规划;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有利于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时还应坚持三个原则,即必须符合相关准入条件;坚持先辖内县域再其他地市,先省内、后省外;符合跨省(区)设立异地机构的行要先在同一经济区域设立机构,再向其他地区延伸。

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银监会最近了《关于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调整和完善相关准入政策,鼓励支持中小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各城市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一时机,积极推进县域机构建设,合理规划机构网点,以便更好地支持小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有条件的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更名。为了提升知名度、打造品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相继提出了更名的要求。对此,银监会的原则意见有二,即一是原则上应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水平或监管评级在三级以上;二是新的名称应充分体现地域特征,不能天马行空,漫无边际。同时,各城市商业银行也应审慎对待更名问题,认真考虑到成本效益,尽量防止盲目跟风和攀比行为。

革新经营管理体制

与国内其他优秀商业银行,尤其是国际标杆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建设、风险控制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差距。城市商业银行应走有中国特色改革发展之路,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充分发挥“三会一层”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职责边界清晰的有效运行机制是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建设的重点。要开好股东大会,规范股东行为,引导股东着眼于长远利益,支持和帮助银行更好发展;要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能力,制定好银行长期发展战略,确保银行依法审慎经营;要加强对董事的履职和效率评价;要支持监事会和内审部门独立发挥作用,不断完善独立的汇报通道和反馈机制;要建立权责利相衡的机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考核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高级管理人员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前提。城市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借鉴先进经验,建立有效的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考核评价体系,明确高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利,判断其德、能、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和“差者下、庸者让、优者上”的用人机制。银监会也将研究制定相关办法,发挥监管优势,促进城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正确行使职能,有效履行职责。

推进流程银行建设,逐步试行首席官制度。流程银行的核心是通过重新构造银行的业务流程、组织流程、管理流程和文化理念,优化业务模式,强化风险控制,提高管理效率。相关城市商业银行应提高对建设流程银行的认识,重新梳理业务流程,确立专业化的组织架构,实现管理机制的优化和再造,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绩效。还应逐步扩大城市商业银行首席官制度试点,改造体制机制顽疾,改变官本位的传统模式,推进专业化、流程化管理。

防范操作风险,深化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从2007年3月份以来的情况看,中小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各类案件时有发生,这反映出各行在强化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严格问责等方面仍有差距。2007年,城市商业银行应“总分结合”并以分支机构为起点,着力加强内控管理,认真落实防范操作风险的“十三条”措施和强化内控建设的“十个联动”等要求,以严格贯彻各项监管规章和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为重点,打造银行铁规章、铁流程、铁档案。城市商业银行应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把操作风险当作系统工程来抓,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并推进银行业案件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设,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银监会考虑将这项工作与市场准入密切联系,实行“一票否决”,严厉惩治。

创新产品与服务

城市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及时研究市场变化情况,进一步找准市场定位,加强业务创新,在发展区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继续细分市场,明确定位,打造特色品牌。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差异性大,“两极”差距日益明显,在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变化和市场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三个服务”的市场定位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城市商业银行应深入分析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对市场定位要进一步细分,寻找有利于自身长期发展的客户群体和服务对象,通过“精确制导”,开拓和巩固市场,创立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试点和探索城市商业银行投资基金、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可能性,丰富业务领域。

加强业务创新,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城市商业银行决策机制灵活,对本地市场敏感度强,本土化程度高,业务普及和推广迅速,各行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推进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努力培育市场,拓展市场。同时应适应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形成比较优势,在稳定现有客户群体的基础上,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推进小企业贷款服务,夯实发展基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既是国家关心的重点经济问题之一,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也是城市商业银行不容推辞的社会责任。各行应加强“六项机制”建设,充分运用网点优势,强化服务中小企业的定位策略,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机制,为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应认真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和推行科学并符合实际的中小企业贷款成本核算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为小企业服务的能动性。

强化资本的约束和管理

2007年,城市商业银行应立足于提高资本管理水平,改善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强化资本约束,实现稳健有序发展。

提高管理水平,确定科学的资本管理规划。城市商业银行董事会应把资本管理作为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按照前瞻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成本,确定资本管理目标,审定风险承受能力,制定资本补充规划。应有专门的内设部门负责规划的执行,监测业务增长对资本需求量的变化状况,制定与风险资产规模扩张相适应的中长期资本补充规划及实施办法。高级管理层应根据资本管理要求制定和执行业务发展计划。从2007年开始,银监会将根据上述要求,对城市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水平进行专项调研和评估。

树立资本约束理念,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应改进和完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重视拨备后利润考核,将经济利润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作为考核重点,鼓励开展资本占用少的中间业务,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战略转型。同时应引进和培养专家型资本管理人才,推进资本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完善资本补充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在以增资扩股为主要资本补充方式的同时,通过发行次级债券、提留资本公积、上市等方式丰富资本补充来源,优化股本结构,尤其是资本公积应尽量多提留一些,用于转增资本。在增资扩股过程中,应注意甄选投资动机正确、经营状况稳定、资金实力强的优质股东,促进银行的长期发展。优质股东应具备下列特征:一是主业突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免企业风险影响银行声誉。二是与银行无违规的关联关系、流动性强,没有多头借贷现象,负债率较合理。三是派出的董事或参与银行经营管理的高管,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了解银行运作情况,努力优化银行董事会和高管团队结构,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四是对银行长远发展有信心,持股锁定期应在3~7年,防止投资行为短期化。五是企业集团及其子公司作为投资者,投资入股银行机构不超过两家。银行老股东增持股份,也要按照股东资质的优劣程度区别对待,确保增资扩股能够“吸收新鲜血液”。

积极而又审慎择机上市。随着经营状况的改善和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要求日益强烈。对于拟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银监会将按照相关要求,给予必要的协助和支持,尽量为顺利开展上市工作创造条件。但是也应注意到,公开上市对城市商业银行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上市公司,上市后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和强大的公众监督,受到更多市场约束。这要求各行应审慎决策、合理规划。

控制、化解与处置风险

在各级监管部门的推动、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各行的努力下,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仍很脆弱,风险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个别行状况仍很严峻,应继续努力做好风险化解防范和处置工作。

明确风险处置的重点,把控制增量风险作为首要任务。各行应增强风险意识,转变风险观念。应强化信贷管理和信用风险控制,防止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出现反弹。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合理控制和规避市场风险。同时应结合案件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大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力度,严格控制各类案件发生,减少资金损失。

巩固风险处置成果,确保风险处置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近年来,许多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不良资产处置。但从跟踪情况看,有一些行处置工作的后续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影响了处置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个别行甚至出现严重滑坡。2007年,银监会将在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建立完善不良资产处置的跟踪和评估作为监管重点工作之一,对相关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后续情况进行核查和督导。已开展过不良资产处置的行,应按照总体方案进行自我评估,查漏补缺。没有落实到位的,应商请地方政府和相关利益方尽快完善落实,确保处置工作“依法、真实、有效”。

继续推进高危机构的风险处置工作。目前有少数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个别行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成为新的高危机构。监管评级在五级以下,尤其是六级的城市商业银行,应尽快采取有效处置措施。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处置工作应继续坚持依靠地方政府和银行董事会及“依法、真实、有效”的原则开展。对此,银监会将在政策上给予相应支持,对股东资质、持股比例等适当放宽,推进处置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开放中增强核心竞争力

截至2006年底,共有9家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目前,香港大新银行参股重庆市商业银行的工作已接近尾声,青岛、大连、哈尔滨等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城市商业银行对外开放势态良好。2007年,将继续深化对外开放。

支持和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引进优质境外战略投资者。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引资工作要讲求“门当户对”、“合作共赢”,选择市场定位、经营思路、产品特点与本行可连接、可借鉴、可共享的境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以引进资本为纽带,切实促进双方的业务合作和市场拓展,实现互利互助共赢。2007年,相关银行应继续总结经验和教训,深化对外开放,推进业务和技术融合,实现由“引资”向“引智”和“引技”的深度转变,为城市商业银行全面提升竞争能力、加快与国际接轨发挥导向作用和示范功能。

推进人才交流和培养。优秀人才是城市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灵魂,应坚持“送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培养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根据需要加快引进一些了解中国国情、熟悉中国市场和银行改革发展历史、尊重中国法律、能运用汉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外国专家参与经营管理,推动管控水平不断提高。今后,引进境外人才尤其是外籍高管时,应把能运用中文作为工作交流语言和独立开展工作作为一项条件,降低引进成本,减少工作障碍和摩擦。

推进和规范信息披露

2007年,银监会将继续推进和规范城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场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公开披露信息是城市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各城市商业银行应按照相关规定和通知要求,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的工作机制,明确信息披露的主体和责任,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应在防止过度披露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和规范信息披露的要素和内容,继续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为建立良好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创造条件。

扩大信息披露受众面,增强信息披露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从2007年起,监管评级三级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应逐步在《金融时报》等重点媒体公开披露信息,扩大信息受众面,增强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和社会影响力,为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跨区域发展、引进人才等创造条件。

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

从日常监管情况看,城市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普遍较落后,部分行没有覆盖全部业务流程和环节,少数行信贷管理和登记还处于手工记账阶段。信息系统落后和存在的缺陷,严重影响了银行管理和业务监控的灵敏度和有效性,并隐藏着不可忽视的风险隐患。银监会监管信息系统开通以后,对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应把相关工作提上重要议程,全面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覆盖面和辐射能力。城市商业银行应抓紧建设覆盖银行全部业务的综合业务服务系统,尤其要注意积累数据,建立和优化风险识别和管理系统,提高管理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篇6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产权 集团化 证券化

一、产权的股份化

银行业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性,同时要求有大量的自有资本金,这些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一般应是多元化的,这也能为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合理有效的制度保证,尤其是提高效率的激励机制和防范风险的约束机制。因此体制改革问题可以说是国内银行,尤其是非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性问题。

1、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

目前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已经被大多数人所认识,但是关键在于改革方案的设计与选择,从而能够有效推进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对此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按地区或按业务分拆上市,另一种是整体改制上市。考虑到银行业的规模效应十分显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合并,分拆将减弱国有银行在规模上的竞争优势;其次我国银行普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若只将经营情况较好的分行分离出来上市,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不利于银行整体的长远发展。因此通过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整体改制上市的可行性较强,所需要的时间必然更长一些,而且必须先切实解决好一些基本问题,尤其是对长期积累的大量不良资产的处理。

2、发展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

一个完备的金融体系是由少数较大的银行和大多数中小银行组成,银行的资本构成也具有多样性,目前我国的银行资本仍主要由国家投入,缺乏民间资本的参与。因此发展民营股份制银行成为金融界的热点之一。由于银行有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设立新的商业银行,其注册资本最低为10亿元人民币,且银行对经营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民营资本自行发起设立新的民营银行有一定的难度,也必须十分谨慎。目前发展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吸收民间资本入股现有的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人民银行正在鼓励各家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通过增资扩BR来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而进行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革是解决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由于农村信用社的情况复杂,其产权主体较为混乱,在具体操作上应首先对清理整顿后条件成熟的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吸收企业、城乡居民个人等的资本金,组建成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

二、经营的集团化

中国加入WTO以后,以“分业”为背景的国内银行业面临着以“混业”为背景的跨国金融集团的强有力的竞争,实行经营的集团化,即构建金融控股集团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

虽然目前金融控股公司在国内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中信、光大、平安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金融机构直接控股其他金融企业的金融集团,国有银行通过在境外设立独资或合资的投资银行转变而来的金融控股集团,也有通过各种形式控股多类金融机构的工商企业集团,这说明金融控股集团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新的组成部分,它采取“集团混业,经营分业”的形式,以资本为纽带,控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等金融机构,母公司一方面可以对各子公司进行资本调度,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子公司之间在业务、技术上的合作,从而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协同经济以及风险分散等混业经营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三、资产的证券化

篇7

【关键词】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混合经营

引言

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选择了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策略,大胆尝试新的业务形式,突破业务发展障碍,迎来投资银行业务大跨步发展的时代。现阶段,由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是我国混合经营的正确选择,促进商业银行混合经营方式的成熟,推动金融业的繁荣进步。

一、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意义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将大大满足当代企业公司的多样化需要,推动我国金融领域的进步,商业银行的这种混合经营是当代金融业随着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形成的一种新型行业,符合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对促进商业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的必要性

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适应国际金融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应对融资格局变化和优化盈利结构的现实需要,是推进综合化经营和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是完善银行服务功能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随着支付宝的出现和普及,传统银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如果其业务主体还停留在贷款、清算等传统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将大大落后于外资银行的综合业务,滞后于时展的浪潮,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陷入了规模扩张和低水平同质竞争的瓶颈,为了尽快完善混合经营模式、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健全银行服务功能、更好地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培育核心竞争力、适应国际金融业的变化发展,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正确的必然的选择,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与要求。

(2)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作用

自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以来,投资银行业务饱受批判,这期间在我国的发展也倍受关注和争议,但其发展对经济金融带来的改变和好处却是不容置疑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入和客户企业需求日趋多元化,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已经无法满足金融业竞争的需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有利于银行拓展新的盈利来源,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提高竞争力,在银行竞争中占据主动,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此外,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不仅对企业有重要作用,对个人的投资理财同样具有深刻意义,满足个人投资理财的多样化需求,帮助个人财产的增加和有效利用,加深人们对投资业务的认识和对财产的投资管理意识。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

面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变化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学习先进的投资银行管理理念以适应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到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初具规模,但仍然处于投资业务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主要是粗放式的发展,缺乏专业性和独创性的投行业务风格。

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环境尚未成熟。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但目前的市场是不健全不完善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国内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缺乏流动性和透明性,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目标市场的选定不清晰,缺乏长期的战略指导和有效的监督管理,严重阻碍了投资业务的发展。

从银行角度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对投资银行业务的认识不足。由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经营体制、运作机制、企业文化、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差异,两种不同经营理念的业务在同一系统内要协调融合带来一系列体制、人员等问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经营理念和经验远远落后于国际,缺乏专业人才和技能水平,内部的运作机制和发展战略不健全,严重制约了投资业务的发展[1]。

从客户角度来看,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尚未改变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认识,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认知度不高,缺乏对投资银行业务和混合经营模式的系统认识,商业银行前期的宣传普及工作不到位,尚未获得相应的市场地位和市场形象,缺少目标客户群。从法律角度来说,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文件不成熟,必须的法律框架仍处于不断构建补充之中,对投资业务的开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

三、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措施

从世界银行的发展趋势以及商业银行的业务竞争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尝试混合经营,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作为业务的开展主体,其自身投资业务的手段和措施是推动我国金融投资业务发展的主要动力,配合企业客户和法律规范的帮助,有利于促进投资业务水平的提高。

(1)提供高效运转的投资银行业务运作平台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需要在内部建立高效运转的运作平台,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原有优势,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将自身优势转化为自身的现实竞争力,与公司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合作,逐步建立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中心的有效合作关系,学习国外先进的投资业务知识和经验,提高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专业技术水准,加强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组织的联系,大胆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制定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战略,做好客户定位和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促进投资银行业务运作水平的提高,推动银行金融的不断创新发展[2]。

(2)构建与投资银行业务相适应的监督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作为金融业无可避免的投资风险是其中的一大难题,与投资业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充分显示出其构建的必要性。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对金融控股公司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业务监管,既促进金融创新,又增强金融控股公司的活力,实现风险控制的专业化[3]。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制度,减小金融风险的传染,防止因一项业务的失败而拖垮整个银行,同时建立全面严谨的操作风险的管理系统,提高识别、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增大投资业务信息的透明程度,对资本计算和工作流程予以监管,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外部约束,使金融风险的产生、传染和扩大减少到最小程度。

(3)其他相应的配套措施

除了投资银行业务运作平台的构建和运作流程的制定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之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极为重要与紧迫,我国现阶段这方面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足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要大力加强投资人才的培养,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除了商业银行内部建设之外,外部环境的督促也起到巨大作用,加强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确立相应的制度法律建设,推动宣传教育,改变人们和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认识,推动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

结语

高效运转的业务运作平台,规范的业务流程,专业的人才队伍和考核刺激制度,准确的客户定位,良好的产品开发和业务创新机制,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等等都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企业需求与市场竞争采取的有效措施,促进投资业务混合经营模式的开展,推动我国银行金融的混合经营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武鼎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2,(07):7

篇8

商业银行的主营收入已开始转向银行中间业务及其他金融服务,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和业务结构势在必行。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带来的电子商务热潮使得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方面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动力,在银行中间业务方面,网上支付、转账等已经开始成为主流收益,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开始找到金融产品创新的感觉,并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和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的现实难题

当前各家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也在电子银行业务上的投入开始加大,纷纷将电子银行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一时间,市场上电子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服务概念也让人眼花缭乱,电子商务的热潮与电子银行的兴起相互作用,吸引人们的眼球纷纷聚焦于此。

但是电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产品同质化严重。2011年5月,光大银行和花旗银行宣布,从5月1日起下调网上银行转账手续费,前者打三折,后者则完全免费。随后,国内多家银行纷纷宣布下调网银转账手续费,包括近日因上调23项个人业务收费而备受质疑的工商银行,也在6月8日下调了部分电子银行业务的收费标准。而引起各家银行在电子银行服务收费上价格战的原因是电子银行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在功能上大同小异。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各家银行特别是区域性银行,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战略上采取的是简单模仿甚至是直接拷贝的模式,体现了产品创新团队缺失和能力低下,以及发展战略的缺失。

各家银行仅仅将电子银行作为新兴的电子渠道。外部环境的重重困境同样掩饰不了电子银行在银行内部的尴尬地位。如果将电子银行部看作是一个业务部门,它与传统业务部门的区别在于依托电子化的服务渠道;直接促成了电子银行与传统网点之间的博弈,而电子银行作为一个业务部门在银行企业内部造成的部门之间业务分流,相关的业绩考核指标变化则带来了银行内部竞争关系,这也凸显了电子银行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在银行内部的尴尬地位。

电子银行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运行机制,整体经济社会的互联网化进程具有不可抗拒性,电子银行的发展也具有必然性,其带来的资金流动性以及促进整体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提升银行对特定用户的服务能力的特性将引起银行业务组织结构的转变和考核机制的转变。

电子银行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近年来,假冒各大银行的钓鱼网站纷纷被发现,各商业银行也开始疲于到处打假。电子银行安全事故频发,一方面固然与用户安全意识淡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电子银行本身存在的隐忧。密码泄漏和冒充站点是当前网上银行的两大安全隐患。作为电子银行业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已经让许多想应用电子银行的个人和企业止步不前,保障安全已经成为电子银行发展要面对的一个核心。解决电子银行的风险问题,不仅仅是IT的问题,而要涉及到银行的IT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电子银行战略。安全问题是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无论何时都绕不过去的课题,安全缺位,电子银行一切无从谈起。

电子银行的发展和监管仍然不匹配。因为电子银行涉及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深度挖掘电子银行风险发生的成因,如何评估、管理和控制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明晰,这也是实施电子银行监管的依据。目前我国电子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首先,金融业的竞争力提升与监管现状抑制。我国金融行业的分业经营导致的分业监管体制,对我国的银行的竞争力将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对电子银行采取从紧的监管模式,或许降低电子银行的风险,但会对网络银行的发展以及银行业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次,缺少统一可行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标准。必须遵守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规范,才能保证监管的“公平性”;另外由于各个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条件和水平不一样,监管标准制订的合理性会影响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创新和热情。

最后,电子银行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有待于完善。虽然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逐步加强,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在总体上还没有形成适应网上银行特性和发展的监管体系。网上银行的监管基本上沿用的是机构监管和传统业务的管理模式,监管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市场准入,而不是网上银行的风险控制。事实上,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银行创新产品并不多,电子银行创新普遍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风险管理也缺少必要的手段,特别是电子支付,没有成熟的风险管理模式和监管体系,给整个金融安全埋下了隐患。

对商业银行而言,要尽快确定其本身的电子银行发展战略,组织和扩大自己的团队,调整业务结构和考核模式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电子银行的基础研究上,作为支付服务领域的电子银行,首先要搞清楚电子银行的概念和本质;其次要分析支付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不同支付工具推出时的社会经济及技术等环境因素,确定电子银行产品的结构和核心要素;通过电子银行的支付工具模型,分析创新方法、论证风险控制模式和监管体系。

同时,电子银行还要回到银行的基本职能:服务于市场交易,服务于工商企业的流通需要。

电子银行运行实质

电子银行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以网络应用协议规定的格式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等类型。可以很清晰的明确电子银行涉及到的使用者的身份、指令终端、传输渠道、享受的金融服务、付款和收款账户等。

首先,要看到电子银行所能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和传统的银行业务并没有大的区别,包括信息查询、对账、网上支付、资金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从本质上讲:电子银行就是银行在互联网或其他电子终端上设立的虚拟银行柜台,传统的银行服务不再通过物理的银行分支机构来实现,而是借助技术手段在新兴的技术服务渠道,如互联网上实现。

其次,还要看到电子银行和其他银行业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提供服务的渠道或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支撑技术平台不同,并因这种不同而采用的管理方法和方式的不同。相对传统柜面服务,电子银行对网络平台等电子技术平台的依赖性更强,对技术原因导致的操作风险的管理要求更高、更专业。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平台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的影响也必须要关注的。

电子银行不仅仅是一种电子渠道,而是对传统柜面的补充,同时将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并带来整体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由于其特殊的运作模式可以将后台产品进行整合(包括新的纬度、新的组合、新的定制模式等),改变业务组织结构,从整体上提升银行对特定用户的服务能力。电子银行的发展符合整体经济社会的互联网化进程,具有不可抗性,将从整体上提升银行服务的丰富性。

电子银行带来了银行针对客户主动营销的观念和模式。从运营方式上说,电子银行并不是对传统银行业的颠覆,但从行业观念上来看,电子银行带来的主动服务理念是革命性的。从这一点上说,电子银行还原了银行金融服务的本色。

从电子银行产生的社会背景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上廉价而可靠的通讯服务,成为最适合电子货币普及的环境之一。正如先前那些重要的货币创新一样,电子交换媒介的推广虽然缓慢,但它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

中国电子银行发展的历史与未来

根据账户、操作和流程,以及各商业银行网银发展的主要阶段,我们认为目前可以识别的国内网银发展阶段大致有五个阶段,或者称为五个网银时代。包括从单一账户的查询操作;到可以转账支付或缴费;再到多账户关联操作。第四代网银不同的是改变了银行的作业流程,可能产生不同于以往的金融产品,真正成为金融创新的起点,而目前所有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无论展示的产品多少,都主要停留在第三代上,只有极少数银行的网银规划和设计中隐约有第四代的迹象。未来的第五代网银将成为商业银行原有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或者成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来源,整个银行的账户和流程,受网上银行影响,将发生全面变化。

我国的经济体系和中国的历史发展背景息息相关。看中国的历史,交易的历史几千年前就存在,交易文化深受各个阶段的影响,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市场体系和交易文化,也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支付体系和支付文化。而我国的金融体系和模式在解放前就借鉴西方的金融体系,特别是解放后,从借鉴学习苏联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仿照美国的金融体系。不加分析和选择的仿照美国模式,导致我们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我们市场体系不尽相符。因此,当前我国的支付清算系统就存在法律不健全或者法律不适合,不能完全发挥服务于市场交易和流通的支撑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金的汇划主要通过手工处理,支付信息采用邮路传递。由于各机构间汇路不通,解付一笔资金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资金在途时间长,互相占压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人民银行决定建设以卫星通信网为支撑的电子联行清算系统,统一办理银行间资金通汇和支付清算。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民银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先后启动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一期、二期的建设。

所以,作为现代支付手段的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战略规划在借鉴国外的电子银行的战略基础上,还有重点关注我国的特殊情况,考察我国在经济活动中的市场文化和交易文化。形成真正符合自身状况的电子银行战略。

另外,相关监管部门也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支付结算体系和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的电子银行健康高效发展奠定基础。对以电子银行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支付的基础课题研究,将为商业银行正确选择符合自身的电子银行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兴的电子支付将大大促进货币的流通效率和商品的流通规模,但增加了货币的流通性,更大规模的的资金将在同一个时点存在于国内外的支付平台和清算平台,将增加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如何有效评估和预警支付体系对经济的影响将是首要重视的问题。

对于监管部门,从提供基础支付清算平台服务的人民银行到以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为监管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不同角度对支付业务特别是新兴支付服务实施监管。但两个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手段时有冲突,导致有些不必要介入的环节监管过度,有些迫切需要监管的业务却监管空白。如何协调,要站在整体支付体系服务于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的角度上,来看待支付特别是新兴支付的问题。另外如虚拟货币市场的规范、网络资金中介的规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迫切需要建立起来的规范。

在整个支付体系框架下,电子银行的影响力、第三方支付对支付清算体系的影响、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管理,以及如何以支付市场创新为导向,以自身机构发展需要,开发新型的支付工具、探索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结算模式、信用卡的衍生业务和风险管理、第三方支付创新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商业银行角度,要开展针对有线网络银行研究、移动网络电子支付研究、家庭支付终端、电子支付中的票据业务创新与风险分析、银行在互联网支付业务上的经营思路及策略研究等基础的工作,特别是电子银行经济性分析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意义非凡。

此外,还要特别重视农村非现金支付环境建设,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水平,满足农村多层次的支付结算需要,加快农村地区的资金流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和谐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几年我国在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方面也总结了许多经验。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体系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贷款以及支付结算业务获取收益,实现利润的金融机构。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票据贴现等,因此发放贷款是是银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虽然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也不断更新和拓展,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发放贷款挣取利息仍然是其一项主要业务收入。[2]然而,发放贷款具有与其他经营业务不同的风险特征,主要表现在银行贷款将面临不能预期的风险引起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不能收回的情况,而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对象未来期间能否挣去足额的资金以偿还银行贷款,银行不能直接对贷款对象的经营风险实施干预,只能通过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来判断风险和降低风险。

本文便以江西省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客户对象所需承担的风险以及如何针对客户类别进行风险控制。

二、安义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安义农商行”)是在原安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于2005年1月18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开业,是全省首批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安义农商行一直以占全县金融机构3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县40%左右的贷款、60%多的工业园区企业贷款、80%多的全民创业贷款、90%多的农业贷款及98%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在安义县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县的银行中,除了县城所在地龙津镇,国有四大银行网点较多外,安义农商行在全县范围来看,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发挥了服务农村的特点,即在每个乡镇都有其营业网点。另外,该行网点分布对于促进自身发展也有明显优势,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长期将农村合作社当成是他们自己的银行,合作社发展到今天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民群众仍然对其具有很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因而具有很强的存贷款粘性(即长期的业务往来,农民没有意识和意愿转向其他商业银行!存贷款),农民的这一特性使得农村商业银行能够较其他银行更容易在农村扎根和业务拓展。因此,安义农商行在全县各乡镇的布局能够很好的展开其日常业务。

三、安义农商行营业模式

安义农商行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其股份主要来源于少数法人股东集资建立,同时向外部吸收少量自然人股份和内部职工股份。银行作为存贷款方的金融媒介,虽然可以经营多种组合投资来增强盈利水平,然而,作为土生土长在农村的农商银行却业务较为单一,通过挣取存贷款利息差成为其主要赢利模式。同时,农商银行又具有其它银行不同的存款对象与贷款对象,从而造成其区别于其它银行不同的业务特征和贷款风险。通过了解其具体的存款来源能够更好的了解长期存款与短期存款占银行资金比重,而通过了解贷款对象则能够更好的了解贷款风险类别,以下便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与贷款对象。

(一)资金来源

1.村镇居民存款。作为村镇地区的金融机构,安义农商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本乡镇的居民存款。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民存贷款的主要来源,农民的意识中将农村信用社当成他们自己的银行,因而形成了长期的业务往来。尤其是20世纪末安义县出现的外出从事建材生意的热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将其外出务工、经商所得存入安义农商行,由于农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较差,从而大部分农民年复一年的将全年的收入存于银行,该部分资金具有长期性特点,从而保障了贷款支出。

2.乡村级政府财政存款和事业单位存款。由于乡镇一级仅有安义农商行设置了营业网点,为了存取方便,政府及事业单位资金主要存放所在地农商银行。虽然,该部分资金经常发生频繁存取,但是仍然存在最低存款水平线,或者存在区间性定期存款,为银行资金放贷提供了暂时性资金缓冲。

3.支农扶持资金。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了大量资金扶持。该部分资金自上而下划拨过程中最终由乡级政府存于农商银行,再进行具体分发。而安义县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虽然政府通过农商银行将资金转入了农民个人户头,但是该部分资金仍然存放于银行,只有小部分资金被在家务农的居民提现。因此,该部分资金也成为农商银行的放款资金来源。

(二)贷款对象

1.外出开办厂房的农民企业家。安义县自上世纪90年代部分农民外出做建材生意以来,积聚了数额不菲的财富,少部分人因此而开始建厂进行建材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由于个人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其业务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国有银行高门槛放贷条件限制了农民企业家 的贷款途径。另外,农民企业家关系网的简陋导致从户籍所在地的农商银行大额贷款便成为其主要的外部债务资金来源。该部分农民企业家贷款呈现出集中性贷款的特点,即每年

春节期间企业家向银行大量贷款以保障本年度经营发展所需资金。

2.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前述安义县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众多实力雄厚的农民企业家外出办厂。同时,安义县政府近年来实施了多项招商引资举措,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本地及外地企业家在本地办厂以振兴当地经济,许多企业家不断将向外投资转入在本地办厂,而业务面向全国。该部分企业家也将依靠安义银行资金放贷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农户小额贷款。安义农商行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其建立初衷是为了满足本地农户贷款需求,保障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向银行贷款的数量将越来越少,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然有一部分农民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保障其生产生活。因此,部分农户由于资金短缺也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数额在几百到上千不等。

四、安义农商行贷款风险类别

(一)空间差造成放贷银行对资金放贷对象难以把控所引起的风险。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民企业家。上世纪90年代末安义人民走出安义在全国各地做起建材生意,带动了全县经济飞速发展,外出经商的浪潮激起许多农民企业家在外地办厂,该部分在经商所在地很难向银行贷款,基本上都依靠在安义农商行贷款,将资金用于外地投资。这就造成贷款银行与贷款对象经营地存在空间差,银行放贷具有很大的风险。虽然银行可以考察贷前信用、贷方历史贷款记录以及贷方现有经济状况,但由于贷款收益及本金收益依靠是贷方未来财务状况的充实与否,银行很难通过监督贷款对象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来防范危险,因此该类贷款具有较强的风险。

(二)政府扶持企业引起的银行贷款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行政手段对银行的干预较频繁,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以行政命令手段要求银行向特定企业或投资者提供贷款。然而,这种不完全依靠银行风险防控的放贷方式难免加大银行贷款风险。随着安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外地以及本地的企业家在安义开厂经营,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然也要给投资商提供便利的贷款渠道,这样有可能造成少部分不良资产占较大比重的企业或者资不抵债的企业向银行恶性贷款,而银行迫于政府压力不得不承担该类贷款所引起的贷款风险。

(三)小额贷款中的农户到期无力还款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而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处在贫困状态,这部分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来保障其生产生活.[3]安义农商行每年都要对农民生产资金进行放贷。这些农民大部分为家庭困难,不能够依靠自身或者其他亲戚朋友解决日常生活的人。因此,每年年初向银行借款以按时按量做好农忙工作,待到农作物销售之后将资金归还银行。这类贷款的收回依靠的是农民当年度能否有个好收成,难以依靠事前预测来判断贷款收回可能性。

五、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措施

以上我们分析了安义农商行贷款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类别,不同贷款方其引起的风险高低和风险管控难度具有其差异性。以下我们便针对不同贷款风险特征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一)针对外出办厂经商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由于该部分资金需求方其实际经营地并不在本地,银行不能够通过适时监督做出风险防范,良好的风险预测和控制便成为保障贷款收回的重要途径。因此,一方面要在农民企业家提出贷款申请后,对其财产状况进行详细调查,针对其业务特征和经商所在地聘请专业人员对其经营发展潜力做评估,以预测的方式判断其未来资金收回可能性。另一方面,农民企业家作为本地居民,银行可以要求其提供贷款抵押或者保证人,抵押必须达到贷款条件,保证人应该具有一定的财产实力以保障贷款人不能足额还款时承担保证责任。

(二)针对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该部分企业家在其经营过程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促进其日常经营所需资金。在一般情况下,银行能够做好对其经营过程中风险识别,也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这些途径主要包括事前实地调查和事中做好监督。银行真正难以控制的是企业在发展不利情况下,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干预银行贷款。此时银行已不能单纯的依靠对贷款对象进行资产审查确定是否贷款。银行一方面应该不断健全内部放贷制度,加强与政府沟通,以减少在不利情况下的贷款支出。另一方面也可以要求贷款方提供保证人或者政府为贷款方寻求保证人的方式减少贷款风险。

(三)针对农户小额贷款的贷款风险防控。

通常向银行贷款的农户财产实力较弱,难以依靠自身财产满足生产经营。此时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向该部分农户提供贷款。事前预测和财产审查不能作为贷款发放的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即是农户出现到期不能还款的情况,银行也不能依靠强制措施用农户其他生活必备财产偿债。此时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更好的促进困难农户的增产增收,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的方式来保障银行按期收回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可以要求农户依靠亲戚朋友的保证来借款。农村地区姻亲关系浓厚,亲朋之间的关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证农户贷款。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创新 发展

一、要加快观念创新的步伐,推动业务的发展

人的思想观念能够指导人的行为活动,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推动人的发展,反之,错误的思想挂念则会阻碍人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亦不例外。因此,要想做好创新工作,加快商业银行的发展,就必须要先从观念创新工作入手。首先,要革新个人业务的观念。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将业务重点放在企业客户之上,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其对银行业务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例如: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等。在个人理财观念的影响下,银行的个人业务大有超越企业业务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商业银行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重企业、轻个人”的业务观念,加快观念革新,调整业务的侧重点,全面发展推动个人业务发展。其次,要加快中间业务观念的创新步伐。中间业务就是指商业银行的客户所办理收、付款业务以及其他类型的委托事项时所收取的手续费的业务。对于中间业务来说,其不需要使用商业银行自己的资金,而是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信用业务为基础,中间业务能够有效的推动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壮大。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中间业务所创造的收入在商业银行的总收入中的所占比重也变得越来越大。基于这样的情况,商业银行就必须要调整面对中间业务的观念,要将其放在与存贷款相同的位置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稳定中间业务,继而降低总收入中利息收入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减少中间业务对贷款业务的依赖程度,才能够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

二、加快技术创新的创新步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电子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渐渐地取代了传统的笔、纸成为了商业银行的重要办公用具。这样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办公方式,还对其发展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使商业银行走出了传统银行的时代,步入了超级银行时代。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制约,其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有着较大的一段距离,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快技术的创新步伐。

对于商业银行的技术创新工作来说,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数据集中,一个是数据保存:第一、数据集中。在这方面,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强对所管辖地区的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IT架构所使用的主机型号和数量,一般来说,为了能够更好的向客户提供服务,作为应用服务器的主机的数量要多于数据生成机以及备份机。第二、数据保存。在这方面商业银行必须要全面引进计算机等技术,通过条码等来革新索引工作,这样能够使各级部门更加方便的调用其所需要的数据,有利于提高银行业务的效率和质量。并且,通过计算机设备存储数据,能够有效地降低银行存储数据的存储成本,并提高数据的存储量。

三、加快产品的创新步伐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之下,商业银行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加快产品的创新步伐,这是推动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基础。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客户需求的研究,才能够更好的针对客户的需求调整现有的产品或创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客户的认可,才能够在屹立于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避免遭受淘汰。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无论是观念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其落脚点都是产品创新,即,进行观念、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工作最终都必须要为产品创新服务,如果其不能够有效地推动产品创新,那么观念、技术等创新就是失败的。在开展产品创新工作时,商业银行必须要组织专业人员调查和研究现有的产品以及客户对现有产品的满意度,要以此为基础调整现有的产品或创造新的产品。

四、加快银行体制改革的步伐

陈旧的银行体制会阻碍商业银行的发展步伐,因此,要想做好创新工作,加快银行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快银行体制的改革步伐,全面推动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要以现有的企业制度以及自身的运行机制为核心、基础,调整现阶段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控制新的不良资产的增长,并降低已存在的不良资产的比重。此外,必须要全面建立审查风险的风险审查机制,要以全面管控风险为理念指导,结合实际情况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动态化的风险监控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经营风险,扩大经济收益。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之下,要想全面推动商业银行的发展,就必须要开展全面的创新工作,要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等推动产品创新,并要加快体制改革的改革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创新工作,才能够全面的推动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燕.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问题[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1)

[2]邢通.浅析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6)

[3]陈国炜,居茜.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07)

篇11

关键词:商业银行 发展趋势 对策分析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济合作日益加深,外资银行开始不断转变经营发展模式,从分业管制向混合经营模式转变,并开始大规模的涌入中国银行市场,与国内银行业展开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更为激烈的的竞争,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很大的危机。其实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入带给我们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必然会催生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巨大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将会从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以经济的均衡发展为制定了银行经营转型的科学策略,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个性化服务,促进综合经营效益的稳步提升。

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战略定位不够明确,优势不突出,营销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品种少,质量低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要经营的是存贷款业务,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金融衍生业务等高科技、高收益、功能全的中间业务很少,并且中间业务的发展也很慢,对业务产品的创新水平都相对较低,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存款,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自由资本率低,存在着高额的不良资产现象,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极大的潜在风险性。

(二)规模小,产权结构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小,实力有限,既无法与四大国内银行平等竞争,更不可能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在产权结构上,由于产权主体具有单一性和不可交易性,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缺位,经济效率较低,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赢利点,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三)服务水平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服务水平上与国外银行存在极大的差距,对银行的优质客户和优质资产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导致商业银行的综合化服务水平较差。同时商业银行不能满足客户提供全面性的服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更不可能使银行与客户增加了解和联系,使商业银行错失投资、增加收益的机会。

(四)高素质金融人才缺失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较为短缺,导致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法提高,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电子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网络银行经营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数量较少,无法形成跨国经营规模,这也是高素质金融人才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国际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经营上将会向着全能化、国际化、规模化、新技术化方向发展。

一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全能化。面对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的重要趋势是从专业化向全能化方向发展,将会采取混业经营的模式,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进行金融创新,使客户能够享受到存、贷款,投资、保险和证券等广泛的金融服务。

二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国际化。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国内业务日趋完善,将会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大对跨国银行的设置的财力、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增设大量的海外分支机构,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区于国际化,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三是,商业银行发展的规模化。面对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规模经济是商业银行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加强银行之间的并购重组,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性,从而使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加大,向世界范围内集中和垄断,以便在日趋激烈的全球金融业版图扩张竞争中抢先一步。

四是,商业银行业发展的高新技术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也有了新的提升,促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经营方向由传统的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对策

(一)明确市场定位,加快推进转型

市场定位是企业竞争的赢利点。为此,商业银行面对国内外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必须要对金融市场进行全新的审视和衡量,根据不同地区的金融生态状况,按照“适度、理性、有效”的原则,有选择地开拓业务空间,并更加重视基础管理和风险控制。同时银行还要进行对经济资本的优化配置,加强对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的管理,大力推进引言业务资源的管理改革,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态势,赢得更多的多元化的收入增长点。

(二)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混业经营模式

为了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向全球金融机构发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所拥有的一批优质客户群体优势,采用多种手段推进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开发出适应新兴市场经济的金融工具,采取渐进的原则,保证我国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顺利转变,为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化金融接轨打好有利基础。

(三)加快产品创新,提高服务技能

我国商业银行要想扩大规模生产,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就要通过对银行产业的业务创新和扩展,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丰富银行金融品种,经营方式要从以储蓄存款为主向个人负债业务、个人资金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及中间业务综合经营转变,并以做大做强资产业务和理财业务为手段,带动个人银行业务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为不同客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

(四)重视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革新,对社会各界经济的发展都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无外乎是一把有利的竞争武器。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努力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电子化、信息化水平,使金融机构的创新成为可能。商业银行可以设置网上银行业务,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网进行个人业务存储、网络购物支付、引用卡业务办理等等,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服务,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

(五)重视对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改革离不开高素质金融人才的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跨国银行的增设都需要高素质金融人才的支持和管理。为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扩宽招聘渠道,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不仅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技术,而且还能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定期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员工进行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提供有利人力基础。

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将会向着全能化、国际化、规模化、新技术化方向发展,将会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化经济发展进行接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地位,同时这种发展趋势也加快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改革,采取渐进的原则,逐步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从而使商业银行在科学的发展战略中稳健经营,更好的应对金融风险,使商业银行获取更高的赢利点,提升银行业间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宏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0;(29):12-13.

[2]高自强;张明贵;;中小银行经营转型的趋势[J];中国金融;2011;(04):17-18.

[3]李钧锋;陆晖明;丁全喜;陈志英;徐君;;天津市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研究[J];华北金融;2012;(05):10-11.

[4]樊大志;;中小银行转型立足实际[J];中国金融家;2010;(11):3-4.

篇1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而为了贯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理念,以及为了防范风险,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其经营范围被限制在所在的城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银行业的竞争加剧,单一城市经营模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并阻碍城市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解决城市商业银行单一城市限制产生的问题,银监会于2006年2月颁布《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通过设定资产规模、注册资本、资本充足率和利润率等指标,让符合指标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收购、重组或者直接设立分支机构等模式,实现跨区域经营。同年4月,上海银行在宁波市开立分行,成为我国第一家跨区域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截至目前,我国有超过50%的城市商业银行实现了跨区域发展。

经过跨区域的发展,部分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迅猛,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等。其中,北京银行成功上市后,成为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并开始迅猛发展。目前,北京银行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深圳、杭州、长沙、南京、济南及南昌等10大中心城市设立分行,并在香港等地设有代表处。“北京银行目前业务主要面向企业,但已计划将零售金融业务作为今后促进银行发展的首要动力。为众多预算单位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创建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成为该行金融服务的优质品牌。”北京银行已经开始朝着全国性、综合性银行的目标发展,与大型商业银行的差距必将逐步缩小。

北京银行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佼佼者,而不少同行也在以此为榜样。但长期来看,综合式发展的定位,将会一定程度上弱化城市商业银行原来的“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使其核心争力减少,因而城市商业银行要得到健康发展,一定要在做大规模的同时,明确市场定位,提升综合实力。

一、明确市场定位: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

目前我国国有银行已经和大型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在客户综合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则逐渐确立了以创新能力和先进的服务理念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反观城市商业银行,其特色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但经过跨区经营后,虽有北京银行之类的成功典范,然而也不乏因为市场定位不足,盲目扩张,导致体系风险急剧增长的城市商业银行案例。为此,银监会开始审慎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并暂停审批内控体系不健全的城市商业银行新设网点的申请。在2011年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工作会议上,时任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也强调城市商业银行要坚持“立足本地、服务小微、打牢基础、形成特色、错位竞争”的经营策略。

“立足本地,服务小微”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起步点。例如嘉兴银行的市场定位是:“做成三个银行,做好三个服务”。即做长三角银行、中小企业银行、市民银行,以及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嘉兴银行在传统存贷款产品的基础上,逐步推出“个易贷”品牌和“嘉银理财”品牌等具有其特色的个人业务产品,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产品的同时,为最大程度满足嘉兴市民的需求,做精做深本地化服务,对分支行也进行特色化发展,推出了中小企业服务特色支行、微贷中心,今年将推出针对中高端客户的财富中心,其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初现成效。

在我国,金融机构和经济机构的不对称,这导致了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的缺失,而这也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在为中小微企业服务时,嘉兴银行进一步细化客户分级,如旗下的“小易贷”是针对以中小企业为目标客户群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品牌。而“微贷”则是嘉兴银行顺应政策动向,应用成熟国际微小贷款分析技术,推出的一项全新贷款业务。该项目为大多数在过去无法获得贷款的小业主创造获得贷款的机会,其主要服务于在业务覆盖区域内从事正当生产、贸易、服务等行业的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个体经营者、种养植户和家庭作坊户等。除了进行客户细分外,嘉兴银行积极进行创新,如旗下的“保易贷”业务。“保易贷”是由嘉兴银行,联合长安责任保险有限公司和担保公司推出的一项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新产品,它采用保险原理,由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公司为贷款提供担保,再由保险公司为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提供保险。通过该模式,使得企业可以不再依赖传统的抵押物和企业互保来从银行获得资金,大大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从个人金融和公司金融的业务状况来看,嘉兴银行正在朝着其“成为一家以区域化、小微化、城镇化为发展特色的好银行”的目标而奋斗。而城市商业银行强化服务中小企业的理念,不但有利于夯实自身的业务基础,也有利于我国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二、提升综合实力:加快发展中间业务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而根据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发展经验,利率市场化必将会导致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以及银行业的竞争加剧。由于传统业务占比较高,对贷款业务的依赖现象较为严重,加之其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因而在市场利率化的过程中,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影响较大。

利率市场化的一个较大的影响就是引起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收入占比提高,而这也是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市场反应。数据显示,1980年前美国银行业的中间收入占比长期低于20%。1980年3月,美国政府制订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的货币控制法》,自此利率市场化开始快速推进。截至目前,美国银行业的中间收入占比已经超过40%。根据上市银行披露的2011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约为20%,可见,我国中间业务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改变目前业务单一的状况,同时必须进一步发展中间业务。在银行发展前期,可以通过代销保险、代销基金、代缴水电费等业务提供提高中间收入。而银行理财产品作为近年来的中间业务新秀,得到了市场的广大认可,而这也是广大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的重点之一。

篇13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发展战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十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一百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更多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所构成的现代银行业体系。城市商业银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城市信用社改组或改造而成的地方性中小银行,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后的“第三梯队”。成立以来,在监管部门政策引领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商行经过自身不断努力,整体上保持了快速、稳健的发展势头,其资产质量、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和风险指标等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截止20lO年末,负债规模同步增长,全国城商行负债总额73703.34亿元,比2003年增加59580.84亿元,增长4.22倍:存款规模快速提升,全国城商行各项存款余额60943.51亿元,比2003年增加49218.38亿元,增长4.2倍: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全国城商行各项贷款余额35899.64亿元,比2003年增加28173.09亿元,增长3.65倍:盈利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国城商行共实现利润766.89亿元,比2003年增加712.67亿元,增长13.14倍。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比,城商行由于缺乏机构网络优势,靠“拼价格、拼关系、拼费用”的单一业务发展模式和服务模式,难以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抗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城商行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将迫使城商行重新调整战略规划,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因此,如何科学实际的制定战略规划,指导城商行采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战略定位,绕开比较劣势,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做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走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发达国家银行机构发展经验和我国城商行的发展情况,城商行的发展战略定位可以概况为四种:一是综合定位,做大做强,发展为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如北京银行等。二是依托区域优势,发展成为在某个经济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银行,如广西北部湾银行。三是依托大股东资源,与大股东资源整合,提供某类专业特色产品的银行,如昆仑银行、平安银行等。四是坚持差异化,“深耕”市场,做深做透,在某方面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银行,如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在明确发展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制订明确的发展愿景、银行使命、战略目标和保障措施,并保持战略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不应随意彻底改变既定发展战略。

城商行应坚持差异化的市场定位,避开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红海”,积极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蓝海”,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一市场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培育业务经营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我国城商行经历了从成立初期盲目模仿国有银行“垒大户”,到逐步重视“中小企业“,寻求自身特色的过程。未来几年,将是城商行深化差异化竞争的过程。因此,城商行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环境、金融业务发展的空间和经营管理水平确定重点服务或者合作对象,扬长避短,寻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特色化市场定位战略,坚持走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道路,形成自身特色和比较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市场定位方面。坚持实施差异化和特色化战略,逐步细分市场,打造业务品牌和产品品牌,形成业务特色、产品特色和区域特色,并初步形成比较优势。立足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市民、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的路子,积极转换发展方式,既追求规模的适度扩张,更追求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效益和人均创利能力。努力建设“经营业绩好、资产质量好、内控管理好、遵纪守法好、社会服务好、公司治理规范、资本充足、跨区域经营”的良好银行、精品银行。

二、业务发展方面。基本战略为“一个中心、两个基础”,即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与创新为基础。坚持不懈地创新传统业务,提升服务客户能力;坚持不懈地发展新兴业务,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做强做大传统业务巩固和扩大客户基础,通过创新和大力发展新兴业务完善和拓展银行功能,实现新兴业务收入的较大增长,初步实现经营的特色化和差异化,初步建立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基本框架。

三、人力资源方面。创建人本化银行,引进先进理念,深化改革创新,注重机制建设,实施人才兴行战略,通过吸引、留用、激励并发展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塑造一支敬业、高效、才能卓越与充满激情的人才队伍。围绕战略目标实现,强化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员工与银行的共同发展。

四、风险管理方面。以“健全体系、有效制衡、助力发展”为指导思想,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体现“风险为本、内控优先”的要求,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框架,构建集中、独立、矩阵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以技术系统为平台,以相互制约为核心,以专业化分工为手段,以信息的采集、反馈、反应体系为基础,加强流程控制,逐步推进制定并实施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并将建设先进风险管理文化,提高制度执行力和营造风控氛围贯穿始终,建立有效平衡风险与回报的内控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五、科技信息方面。构筑现代信息科技体系框架,逐步实现业务品种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渠道网络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建立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科学制度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

六、品牌建设方面。强化产品系列的包装与整体策划,强化产品特质的一贯性和内涵的连续性,系统化地提高新型组合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力争连续不断的推出有较大影响力的拳头产品。

篇14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及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近年来外资银行不断进入国内市场,并基于强有力的竞争力逐渐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金融业务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为此,多数商业银行开始了对金融创新的探索,以求促进商业银行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1、在体制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工作,形成了涵盖多种银行类型的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体制方面目前已经初步完善。

2、在市场方面,建立起以业内拆借、短期债券为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三者相结合的统一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在逐渐完善过程中。

3、在理念方面,以客户为中心、价值管理、全面风险监管等理念已经广泛运用到实际运用当中。

4、在技术方面,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商业银行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实现了金融业务管理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在金融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5、在业务方面,由于外资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国内商业银行在业务上的自主创新项目逐渐增多,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二、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金融创新可以促进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地位的确立。金融创新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货币化程度,提高各项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发展,进而确立金融在现在经济中的地位。

2、金融创新可以有效的降低金融风险。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对金融工具、产品进行创新,可以有效的降低金融风险,减少交易成本,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3、金融创新能够完善金融机构的基本能力,加强金融机构对资金的吸引能力,集中社会闲散资金,为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提高金融机构运作效率。

三、目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金融市场环境不完善。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环境尚不完善,市场结构不合理,垄断经营严重,不利于金融创新的发展。另外,现有的金融体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过于严格,限制了金融创新的发展空间。

2、产品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目前,国内金融产品的类型很多,但是普遍存在着模仿借鉴国外金融产品的现象,另外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商业银行自主研发的产品数量很少。

3、缺乏高素质的人员,创新技术水平落后。目前,电子技术在金融中还处于初步阶段,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制约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另外,商业银行中,缺乏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加上外资银行对人才的争夺,导致国内商业银行严重缺乏高素质人才。

4、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部分商业银行由于只顾短期利益,放松了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导致信贷业务质量不断下降,形成了很多的坏账、死账,金融行业存在着严重的潜在信用风险,制约金融创新发展。

四、推动及完善金融创新的措施

1、完善金融体制。推动金融创新发展,首先要从根本上,完善金融体制,逐步放宽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实现金融市场自由化,完善相关规定,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为建立一个健康良性的金融环境打好制度的基础。

2、加强监管机制。转变商业银行监管机制,向风险监管转变,同时,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信息共享,保证对所有地区的监管力度,确保商业银行范围内,所有业务工作全部都处于管理层的监管之中。

3、更新创新观念。不断更新创新观念,强化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的认知程度,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规模,加强金融创新的力度。同时,银行内部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创新体系,鼓励、支持各部门工作人员发挥创新能力。

4、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聘用力度,拓宽人才招聘市场,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定期对银行内部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定期进行考核,未通过技能考核的员工不得上岗。

5、加强风险管理。从多个业务方面对新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并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后,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制定补救措施,确保金融产品在一个健康的、低风险的市场环境中运行。制定并完善银行信贷机制,加强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估工作,严格制定信用标准并严格执行,尽可能的从根本上抵制坏账、死账的发生。

6、创新金融产品。实行金融创新,需要商业银行从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加大自主研发能力。目前,分业经营模式应用普遍,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理财业务范围加大,商业银行可以引进欧美国家在分业经营下的金童创新产品,同时,自主研发可以联合多种个人理财业务的新产品,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

五、结束语

金融创新是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经营中金融创新已经进入初步发展阶段,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金融创新发展趋于缓慢。改变金融创新现状,推动金融创新发展,需要政策、银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完善金融体制、加强金融监管、更新创新观念、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加强风险管理以及积极自主研发金融产品是推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范贝蕾;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及创新展望[J];商业经济;2011(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