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

篇1

举例说明。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正确理解、误区

中图分类号:F2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89-01

1、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正确理解的意义

(1)项目特征是区分清单项目的依据。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是用来表述分部分项清单项目的实质内容,用于区分计价规范中同一清单条目下各个具体的清单项目。没有项目特征的准确描述,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清单项目名称,就无从区分。

(2)项目特征是确定综合单价的前提。由于工程量清单项目的特征决定了工程实体的实质内容,必然直接决定了工程实体的自身价值。因此,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得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量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的准确确定。

(3)项目特征是履行合同义务的基础。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及其综合单价是施工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如果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的描述不清甚至漏项、错误,从而引起在施工过程中的更改,都会引起分歧,导致纠纷。由于“03规范”对项目特征描述的要求不明,往往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对项目特征描述不具体,特征不清、界限不明,使投标人无法准确理解工程量清单项目的构成要素,导致评标时难以合理的评定中标价;结算时,发、承包双方引起争议,影响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推进。

2、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正确理解起到的作用。

(1)投标报价时遇项目特征不明确时,可以在答疑阶段进行解决,防止漏项,错报,减少风险

在工程招标阶段,招标人发放的工程量清单项目中,会有部分项目相同,但是项目特征描述却不尽相同。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经常因为时间较紧,任务较重,为短时间做出标书,完成投标任务,极容易产生麻痹心里,做出相同报价,为合同执行埋下隐患。例如同样为混凝土基础报价,大部分项目特征明确为素混凝土,少量基础项目特征明确包括防腐及预埋件,若同样采用素混凝土报价,则必然会产生损失;如果都采用包括埋件和防腐的综合报价,势必会使造价增加,投标不具优势。

另外,部分招标人或中介机构将“项目特征”与“工程内容”混为一谈,认为“工程内容”中叙述的内容,投标人在投标时应予以综合考虑。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13版第6.1.4条(强制性条文)规定:投标人必须按招标工程量清单填报价格。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必须与招标工程量清单一致。由此可见工程量清单的综合单价是由工程量清单的“项目特征”决定的,而不是工程量清单的“工程内容”决定的。因为决定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价值大小的是“项目特征”,而非“工程内容”。计价规范附录中“项目特征”与“工程内容”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规定。项目特征才是工程项目的实质,直接决定工程的价值。

(2)执行合同遇到争议项目可以据理力争,减少损失

因为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施行年限不长,招标人和中介结构对项目特征的熟悉、理解程度不足,对于合同项目特征描述与图纸不符时,招标人和中介机构往往认为责任在于投标人,因为投标人没有结合图纸报价,否则要图纸有何用处呢?事实上这也是在部分推卸责任,招标人和中介机构应深入理解上述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条文,理解在工程量清单中项目特征标注的重要意义,项目特征应根据附录要求,结合图纸及工程实际完整标注,作为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中综合单价计算的完整依据,而不是将责任以以施工图纸为准作为理由全盘推给施工企业。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13版第4.1.2条(强制性条文)规定:采用工程量清单方式招标,工程量清单必须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招标人负责。也即工程量清单有无缺项,项目特征及工程量计算准确与否,完全应由招标人负责,投标人并无义务也无必要复核工程量清单及承担相应责任。由此可以得知,正确理解项目特征描述的内容,方可在合同执行遇到此类问题时采取有效手段,减少损失。

某工程某工程主楼框架柱及裙楼部分框架柱设计图纸明确为为劲性柱,与劲性柱连接的框架梁主筋用连接板焊接连接。而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是按照普通混凝土柱梁、普通钢筋柱梁考虑的。尤其工程量清单的项目特征未标为劲性柱梁,因此施工企业投标报价时也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柱梁报价,并签订合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提出劲性柱及框架梁钢筋绑扎及支模的人工及材料消耗比普通框架柱及框架梁多,在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均未在项目特征中明确标为劲性混凝土,那么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13版第9.4.2承包人应按照发包人提供的设计图纸实施合同工程,若在合同履行期间出现设计图纸(含设计变更)与招标工程量清单任一项目的特征描述不符,且该变化引起该项目工程造价增减变化的,应按实际施工的项目特征,按本规范第9.3节相关条款的规定重新确定相应工程量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并调整合同价款。此外框架梁主筋与劲性柱焊接属于清单漏项,可按实进行调整。而业主及审计部门则认为该部分不属于设计变更,而且虽然工程量清单没有在项目特征中标出劲性混凝土,但设计图纸中清楚地标出为劲性混凝土,施工企业应结合图纸作出合理报价,否则,后果应自行承担。

3、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理解容易产生的误区

工程合同有单价合同、总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之分,其中单价合同分可调单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总价合同又分固定总价合同和可调总价合同。另外单价合同中还存在部分固定总价项目。对于其中的固定总价合同或固定总价项目,招标方和部分中介机构部分人员认为无论图纸与合同项目特征如何不符,均已总价承包,不予调价。这种认知存在误区,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13版第9.4.2承包人应按照发包人提供的设计图纸实施合同工程,若在合同履行期间出现设计图纸(含设计变更)与招标工程量清单任一项目的特征描述不符,且该变化引起该项目工程造价增减变化的,应按实际施工的项目特征,按本规范第9.3节相关条款的规定重新确定相应工程量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并调整合同价款。在工程建设时,如发现施工图纸与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符时,这里离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出现设计变更,一层是工程量清单标注的项目特征有误,与图纸不符,出现这两种情况时,均应进行调价。

另外一项设备项目特征明确为某一型号,但施工图纸明确为另一型号,价格明显超出较多,发包方仍以总价项目为由,不予调价,此种说法明显也是不合理的。就好比给定红砖的价格却让人用金砖来做,显然有悖合同公平、公正的原则。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艺术本质;公共艺术本质;发展;城市艺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艺术成为设计艺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公共艺术如何定位,公共艺术的边界如何厘清,公共艺术如何发展,目前还缺乏确定性。解析城市公共艺术的本质,从艺术的本质属性的规律上探寻城市公共艺术的实践发展路径。

1艺术的本质

研究城市公共艺术,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辞海》中艺术的定义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作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在英语中艺术(Art)的本意是“人工造作”。按照美的性质,美分为现实美与艺术美两类,[1]从美的性质看,艺术美独立于现实美,独立于自然世界的美,体现于人的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关于艺术的本质,李心峰先生在其文章“再论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看艺术的本质”中这样论述:“艺术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的反映;艺术是一种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是生产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种实践形式,是一种精神生产;艺术具有审美特征;艺术具有强烈的情感特征;艺术具有突出的想象的特征”。[2]结合艺术定义及艺术本质的描述,体现出艺术是人类智慧充满想象力的创造物,反映对象是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客观世界,体现人的思想、政治、社会、生活的审美需求,在人的情感体验中得到价值实现,艺术美的本质独立于自然世界体现人自身创造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艺术的本质是关注于人文的物质与精神的审美体验。

2城市公共艺术本质的解析

公共艺术是公众的艺术或社会的艺术,它存在于公共空间并服务于公众,体现了公共空间中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一种生活价值。[3]城市是人类社会权力和历史文化形成的一种最大限度的汇合体,具有人类社会的效能和实际意义,集中展现人类文明的全部重要含义,[4]是结合人本身的社会与文化聚落,是最复杂的人文物质与精神体系,是人造物的聚集体,是人与人造物关系的聚集体,这说明城市本身具有艺术的本质属性,它的本质特征体现在物质性、精神性、审美性、情感性、创造性、公共性、生活性、政治性、场所性、发展性,体现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

2.1城市公共艺术本质的物质性

艺术是人类的有意思的全面的生产活动的一种,马克思认为“艺术”是生产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并受生产普遍规律的支配。[5]生产普遍规律支配生产活动离不物质载体,艺术的生产同样离不开物质载体,这说明艺术本质的物质性。城市更突出的体现着其艺术本质的物质性,首先城市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物质体系,这个复杂的物质体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体现着包括审美在内的各种功能诉求。建筑是城市最主要的构成要素,是典型的城市艺术本质物质性的的范例,因为建筑是人们的居住、情感、审美、有机融合的物质载体,黑格尔曾说建筑是艺术史的起点。

2.2城市公共艺术本质的精神性

在城市的人造物环境中客观物质是主观的精神载体,没有物质何谈精神,城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具有不可分性,因为人们在各种生产活动中,都会投入情感,都会依照人的审美经验创造,精神生活是人性的本质需求。城市公共艺术创作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精神财富创造,其价值体现在城市公共艺术的审美体验程中,典型的艺术形式包括城市雕塑、城市壁画、城市媒体、城市地景、城市园艺等。

2.3城市公共艺术本质的审美性

从艺术的本质上讲,美与审美是其本质属性,这种本质属性具有广泛性,广泛于人化物质与精神世界构成的社会中,所以作为集中体现人化的物质与精神的现代城市,其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生活设施等一定具有审美的规定性,审美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属性,城市的各种特质载体都力求以美的规律存在,甚至城市本身可能成为完整的艺术品。例如:云南大理古城的、丽江古城等都呈现完整的艺术性(图1)。城市的艺术美是艺术现实审美属性的具体表现,它既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对象,其规律不仅关注城市内在的本质,还应关注其外在的现象、形式、个性。例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历史博物馆整体景观环境,具有强烈的艺术审美个性。(图2)

2.4城市公共艺术本质的情感性

城市艺术是公众审美的媒介,凝聚着市民的情感,体现着大众的参与性。[6]所谓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里形式。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7]城市的艺术也无例外,城市作为人与社会的聚集地,其无论居所、环境,作为应用对象,都与人时刻产生情感信息的交流,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审美过程,也贯穿于人们的艺术创造即城市的建设中。这种情感反映在城市艺术的美感中,这种美感是同城市的历史、文化、形象、生态、环境等有机联系在一起,例如广东的岐江公园是一个旧船厂的改造,体现着历史、文化、形象、生态、环境的有机联系,体现着人们的怀旧情感,文化情感,自然情感。(图3)凝聚在环境场所、建筑、交通路径、景观设施、城市媒体的具体应用中。例如:大连星海广场足迹浮雕《路》,由1000个大连市民踩出,体现着近一百年的城市发展历程充分融合市民的城市情感。

2.5城市公共艺术本质的公共性

城市的公共性代表了城市的本质,城市的公共性规定着城市艺术的公共性,城市艺术的公共性是城市艺术的本质特征,是人们对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基本诉求,甚至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人们在广场、公园等场所唱歌跳舞,观赏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在优美的城市环境中休闲等。人们希望在公共空间的艺术环境中交流,享受公共之美。城市的外在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贯穿于城市环境的时空中,贯穿于人们的情感愉悦中,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无论其应用功能的物权归属如何,都丝毫不影响城市艺术的公共精神的感性表征。例如:城市的建筑一般具有明确的权属性,但其外在的形式、尺度、构造、材质、色彩的艺术属性是公共的,并参与到人们的审美活动中。

2.6城市公共艺术本质的生活性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他同时反映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哲学中,艺术本身即表现为经济基础同时也表现为上层建筑。城市的艺术本质的生活性,同样反映着城市作为经济基础的物质性,又同样反映着作为上层建筑的精神性,反映在城市生活之中。生活是指人为生存而进行的一切社会活动,这些社会活动离不开各种不同的城市环境;离不开各种不同的城市建筑;离不开各种不同的生活工具;离不开各种不同的工作对象;离不开各种不同的情感……这些环境、建筑、工具、工作对象、情感……都在城市公共艺术的范畴,这表明城市生活本身对艺术有强烈的诉求,缺少美缺少艺术的城市生活是无法想象的,生活的艺术性是现代城市的本质追求。任何城市公共艺术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建筑、设施、街区、生态。

2.7城市公共艺术本质的场所性

城市艺术是复杂的系统综合,从系统的认识来看,城市艺术具有复杂的层次性,从城市空间构成上看,城市由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构成。场所指城市空间中或大或小的区域,场所性就是指区域的典型特征作为特征组被意向和识别,城市艺术本质的场所性就是指城市区域机理、空间、形式、细部、标志、地形、材料、样式、装饰、色彩、轮廓等的典型特征。[8]例如:上海的新天地,其建筑形式、空间构成、建筑细部装饰、区域功能、机理色彩、环境设施、艺术小品等都具有明确的的典型特征。城市艺术的场所性是其本质属性,一个城市由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场所特征构成,这些不同的特征使城市艺术丰富起来,形成层次丰富的审美体验。

2.8城市公共艺术本质的政治性

按照马克思哲学理论,作为上层建筑最高形式的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肯定的,通过政治,经济基础影响艺术,通过政治,艺术作用于经济基础。城市作为最复杂最系统的社会载体,其艺术本质的政治性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例如由著名建筑大师张金秋先生设计的中华黄帝陵建筑,充分体现了公共艺术的政治性(图5)。②.城市公共空间的纪念性景观。例如:美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景观,以V字形的下沉通道,两面黑色的大理石墙面镌刻着死难者的姓名,具有深刻的纪念意义(图5)。③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封建社会的城市规划体现着皇权,现代城市规划体现着民主社会人性的关怀,体现着全面的为社会为市民服务。

2.9城市公共艺术本质的创新性

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连接着精神与物质;审美与情感;哲学与科技,其创新首先是艺术观念与方法的创新,其次是结合科学技术的创新,再次艺术本身的改变。艺术观念的创新使公共艺术由纪念性、叙事性、唯美性、装饰性发展为功能性、多元性、综合性。公共艺术的形式也由原来的雕塑、壁画、发展到城市建筑、城市街区、城市生态、城市设施、城市媒体。创新连接着思想、科技和艺术,创新包括了内涵、形式和应用,创新的成果表现在城市公共艺术的现象中。

3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的思考

艺术本质的追问是一个直接关系人的存在意义的永无止境的求索过程,不断出发和上路,不断开显新境界,[9]这说明艺术本质的发展性。城市艺术作为艺术的种类,其本质表现为艺术的和规律性。城市艺术的发展性表现为艺术本质规律发展的继承性、时代性、创新性。继承是城市艺术发展的前提,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发展,首先没有继承艺术就失去了发展的坐标,其次艺术植根于人类社会,植根于种族文化,社会、文化的差异性是艺术差异性的基础和前提,差异性和个性又是艺术的生命,没有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差异性。例如:苏州的水乡古城,北京城的四合院建筑都是文化继承的典型例证。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伊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揭示艺术发展的原因说:“艺术是由时代精神和风俗所决定的。”[10]这说明艺术的发展是与时代联系在一起的,艺术作为上层建筑成为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就有与之相应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创新是城市艺术发展的生命,是其发展的必然。创新使艺术越来越趋向科技化,数字媒体、网络媒体、体验艺术、互动技术、全息技术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城市公共艺术中,例如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互动趣味的皇冠喷泉就是信息科技运用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典型案例。(图6)城市公共艺术“公共性”是相对的,相对于室内空间,建筑是公共的,相对于建筑,学校、机关、居住区、工厂等功能区域是公共的,相对于学校、机关、居住区、工厂等,城市的街道、广场、交通站、公园等是公共的,这说明相对于私密的公共性的边界具有动态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城市公共艺术呈现布局的广泛性,这种广泛性使城市本身成为艺术品,这与相对与环境的非艺术的城市公共艺术本身形成矛盾,解决这个矛盾须充实城市公共艺术的内涵,使其从与环境的相对性走向与环境的融合性,从原来的艺术现象性走向城市审美的系统性,使其既关注艺术的物质性又关注艺术的精神性;既关注艺术的审美性又关注艺术的情感性;既关注艺术的创造性又关注艺术的公共性、生活性、政治性、场所性。使其发展呈现系统性、层次性、多元性的趋势,融入到城市的职能,融入市民的生活,融入城市的整体审美环境中,融入到人们的民族情感、文化情感、历史情感、人性关怀、公众参与中,这远远超越了原本对立与环境的审美性、情感性、精神性。审美体验发展成为生态与城市的体验;大地艺术的体验;环境与场所的体验;城市形态及建筑形态的体验;城市文脉的体验;社会文化的体验;生活自身体验,城市成为以美的规律建造的艺术品,生活本身变成了城市艺术活动的部分,这时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就失去意义,取而代之的是城市艺术概念、范畴和内涵。

4结语

城市公共艺术的本质表现为物质性、精神性、审美性、情感性、创造性、公共性、生活性、政治性、场所性、创新性,从城市公共艺术的内涵发展来看,城市公共艺术越来越呈现系统性、层次性、多元性,从与环境的对立发展成为与环境的融合,体现于城市的整体空间布局,建筑形态,城市文脉,社会文化,生活体验的整体过程中,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以至于没有了确切的形式定义被淹没在城市艺术的中,发展成为城市艺术。

作者:李正军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柯汉琳.美的形态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43

[2]李心峰.再论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看艺术的本质.文艺争鸣[J].1991年第6期:15-44.

[3]宋薇.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文艺评论[J],2006,6:92

[4]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四十二卷,121页.

[6]王葆华、杨豪中、张斌.浅谈城市公共艺术的美学价值[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9月第41卷,第5期:171页.

[7]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79页

[8]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51页

[9].钟华.追问艺术本质的方式之误[J].学术月刊,2007年12月第39卷:97

篇3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艺术;内涵;共生

1.前言

公共艺术与城市艺术是一对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概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雕塑、喷泉、灯光、壁画以及建筑等多样元素,事实上,这些元素的组合可以说是公共艺术的典型体现。城市艺术则是指城市于长期历史沉淀中积累的文化与艺术财富,不仅包括建筑、音乐与美术,还包括民间艺术以及戏剧等。事实上,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公共艺术难免受到城市艺术的熏陶,反过来说,城市艺术也在不断地被公共艺术中出现的一些元素所填充和丰富。亦即,公共艺术与城市艺术间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

2.公共艺术与城市艺术的内涵

公共艺术,指的是城市中被市民共同享有的公共空间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征[1]。公共艺术在表现城市文化理念与艺术气息上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它的展现范围更宽。在一座悉心设计的城市中,公共艺术往往能够充斥城市的多数公共空间,处在城市之中的人们,无论是城市的居民还是外来的旅客,无时无刻都能够看到这些具有艺术特征的公共艺术载体,这是公共艺术所涉范围广在表现力上带来的优势。其次,公共艺术还在集中性上具有相对的表现优势。一般来说,在一座城市中,商业性质的步行街、休闲广场等都是公共艺术展示的平台,比如说在一个城市休闲广场上,人们往往能够看到一座美丽的喷泉,在夜色下散发着迷人的光辉,还有喷泉中心的雕塑,亦具有鲜明的文化表征,另外,休闲广场上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元素,比如地面的铺设,花纹与图案的选择,甚至到垃圾箱的外形和音乐的形式,这些不同的元素就这样错落地分布在这座广场上,它们的彼此搭配使得公共艺术的表现力更为集中,往往能够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文化冲击,尤其是对于城市的游客来说,往往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就可以获得多元而丰富的艺术感受。

另外,公共艺术的表现性往往更为鲜明。这种鲜明感一方面体现在色彩的艳丽、夸张、丰富以及搭配感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物体的形状、轮廓及大小方面。举个例子来说,一座街头的雕像往往可以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如果雕像的质感是金属的,那么人们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现代性,如果雕像给人的感觉比较复古,那么就在传达一种历史感。依此类推,城市公共艺术对于城市来说往往是一抹抹相当明丽而引人注目的色彩,并且也早已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逐渐成为某个时期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我们甚至可以说,公共艺术已经成为一座城市或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或者说是城市面孔的表情符号,传达着一座城市的性格与气质,表现着一座城市的爱好与特征。

不同于公共艺术的张扬与外在,城市艺术往往更为内敛,底蕴也更为浓厚,因为它所代表的的往往是城市在漫长的历史阶段中所沉淀的艺术与文化财富,故而相对而言更具经典性。城市艺术是一个城市固定的记忆,也代表一些历史以及文化传统、习惯等。城市艺术相对很好理解,就是传统文化给城市的带来的艺术特征,故而无须多加解释。比如北京,这座城市的城市艺术是相当丰富的。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承载了无数的历史记忆的古建筑时至今日仍被相当完好的保存,那些飞檐斗拱的建筑风格,那些高大的城门,呈中轴对称的“紫禁城”的存在本身就是城市艺术的极好表征。另外,深入其中,人们还可以欣赏到廊檐顶上的壁画,线条、色彩、图案,无不在传达一种逝去社会的文化气息。不过事实上,能够将历史建筑保存较好的城市并不多,多数城市都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了新旧更迭,古村落、古镇、古城,大片的古建筑群都渐渐地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后来者渐渐地只能从城市博物馆中更多地感受到城市的时间线索,这无疑是城市艺术的某种削弱,也是对人们的城市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削弱。基于此,代表新时代感的公共艺术与体现历史感的城市艺术是什么样的关系,二者是否是对立的,这值得人们进行深刻的思考。

3.公共艺术与城市艺术的共生性

事实上,虽然城市艺术与公共艺术虽然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二者却有着紧密的联系,换言之,公共艺术与城市艺术是彼此共生的,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3.1公共艺术往往受到城市艺术的影响

一座城市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是无法完全摒弃城市艺术的影响而拥有纯粹新风格的城市面貌的,这就是说,城市的公共艺术基本都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城市艺术的一些元素。亦即公共艺术的发生于存在依赖着城市艺术的母体,二者在这个层面上实现了共生。

比如南宁的东方之梦商业街,就十分典型地体现出了城市艺术对公共艺术的影响力。因为这一项目中,包含着许多的民族特征和历史典故,比如中式的美人靠、倒挂楣子以及木格的窗棂,再如小鼓楼、古塔以及图腾柱等[2],这些只是总体建筑风格中的一些普通元素,整体上,东方之梦商业街所融合的是十三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这与南宁以及广西在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文化特征是密不可分的。这样一条商业步行街对于市民来说,将是一处休闲购物的好去处,自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这个公共艺术中所体现出的城市艺术的熏陶与影响。对于一些大一些的具有一定历史底蕴的城市来说,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基本都会考虑到本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故而这些城市的公共艺术基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艺术的特点。不过,对于一些小一些的或是建设时间比较晚的城市,则往往容易受到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这与城市本身的底蕴等诸多因素都有关。

3.2城市艺术在不断地被公共艺术所丰富

每座城市都是在时间的进程中不断变得深厚的,城市艺术也是在时间的进程中不断被新的元素补充和丰富而成为后来的人们见到的样子。事实上,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人们将目光放得长远才能被更好地透视。比如多个朝代的君主们都曾对如今的故宫进行过修缮,这个过程无疑是对一些旧有艺术元素的接受,也是一些新文化元素的补充,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公共艺术与城市艺术的共生,城市艺术因为公共艺术的存在也获得了一部分生命力,成为更加丰富与凝重的文化象征。

时至今日,当年的所有新元素都成为今人所珍视的城市艺术,都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历史记忆。那么百年之后,如今城市的一些公共艺术是否也会成为后人们对我们现今时代的一种描述和认可?从某种角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城市艺术事实上是在被公共艺术所不断丰富的,有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精华文化样式会在时间的淘洗中沉淀下来,以一种历史记忆的形式成为后人对某一时代认识与回忆时的标记和符号。

4.结语

城市艺术与公共艺术的关联性是深刻而明显的,前者是后者的母体和土壤,后者则在不断地对前者进行补充与丰富。二者彼此共生,密不可分,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本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特征,尽量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对一些具有历史特征的古建筑等进行保存与合理的利用,并在进行公共艺术的设计时,选取城市艺术的精华部分,亦可以结合一些时代特征与现代元素共同打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便凸显出城市别样的面貌与风情,彰显城市个性之美。

参考文献

篇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城市都以它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自身的特点和影响力。文化特色越强,自身影响力就越大,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越快。一个城市要通过当地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与现在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进而形成特色城市。

城市公共艺术是公共艺术的一种特定形式和氛围,其有着特定的文化特征。公共艺术本身是一种外在的、可视的艺术运作和存在方式,同时在整体上又是对文化形态的一种体现,它展示着一座城市的品味,并构成一种高雅的环境氛围。公共艺术是一种城市文化的个性符号,让绘画、雕塑与建筑或其他门类找到完美契合点。城市公共艺术,应该注重艺术本身和地方文化的结合。城市不应该只是放置艺术的容器,城市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因为艺术不仅仅是装饰都市生活的奢侈品,艺术还应改善都市生活的质量。

南阳城市公共艺术的影响因素

1.地域因素

南阳处于中原区域,有着丰富的汉文化以及中原文化基础,因此在南阳的城市文化建设中也有很多体现区域文化特征的成功例子,如南阳卧龙岗,是诸葛亮躬耕之处与成才摇篮,是三国文化的开端源头,也是最能代表南阳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门口右侧的巨石上刻着三个巨大红字“卧龙岗”,鲜红的大字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具有复古感的门框上刻着千古人龙四个字,意思是指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隐喻卧龙岗是藏龙卧虎之地。

2.人文因素

南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汉文化的荟萃之地,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文气息浓郁的地方。它地处中原,位于黄河与长江流域分界地带,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铸就了质朴、亲和、自强、进取的独特文化特质,既有南方文化的浪漫灵秀特征,又具有北方文化的博大厚重,由此变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悠久的历史使南阳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由此形成了种类丰富、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以南阳农运会为契机,南阳城市公共艺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着进一步的改善与提高,增加更多具有标识性和指导性的公共艺术。

3.造型因素

公共艺术的造型是一个城市内在气质的体现,在满足人们物质要求的同时,尚需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公共艺术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美的形体,在构图关系中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中不同用途的公共建筑造型艺术,有着自身的造型特征。

公共艺术的造型特征,具有共享、开放、交流等特性。造型因素主要指物体的形体特征,是一种可视的物质材料表现形象。造型还可分为形象艺术、抽象的空间艺术,集物体与观念与一身的造型形式。南阳城市文化背景下,公共艺术的造型因素主要指艺术家用泥土、木石、金属为材料,在立体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在物质性的三度形象。其造型特征表现着一个作品静态的永久性,标识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蕴涵。

公共艺术对于提升城市水平的作用

1.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每一个城市与每一个人一样,都有其不同的特性。而城市公共艺术是一个对外展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平台,公共艺术还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大量高质量的公共艺术将会给一个城市以一个健康、和谐、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城市生活的每一为居民。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会大大地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使城市居民干受到艺术作品的陶冶,提高整体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城市品位的目的。

城市公共艺术在增强城市特色,美化环境的同时更能意味着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城市公共艺术的繁荣体现出这个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艺术的水平直接反应出城市的文化品位。

2.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公共艺术本身就是一件蕴含美感的艺术创作,它以广泛的形式表现出来,来扮靓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可以丰富城市景观同时还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

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使用功能,是城市的细部设计,是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公共环境设施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城市的使用功能,满足公共环境中人们的生活需求,方便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公共环境设施是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一种交流媒介,它不但具有满足人的需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具有改善城市环境、美化环境的作用,是城市文明的载体,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3.增强城市主题

公共艺术不仅是单一的艺术品,它们更能很好的彰显一个城市的特色。环境雕塑具有视觉美感,是艺术、科学、生活环境相适合的整合。对于提升城市品位,环境雕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前面所介绍的日本横滨商业区内设立的公共艺术品和后文将要提到的大连为航海日建立的标志性雕塑,不仅通过公共艺术展示了大连这座城市悠久的海港文化,同时也体现了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港口经济为龙头的带动下,大连经济迅速崛起和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公共艺术都可以在增强城市主题特色的基础上,提升城市品味。在精神方面,公共艺术也可以极大地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使人民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提高了整体素质;在物质层面,公共艺术的建设必将突出城市的主题,更好的诠释一个城市的特色与风采。

南阳公共艺术设计的趋势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和传播城市文化以及展现城市个性特征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城市的发展历史、市民的思想文化,还是城市的公共环境、文化建设,城市公共艺术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以南阳汉文化为主导的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它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财富,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当地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南阳汉文化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老城区或汉化街中公共艺术设计中,应借鉴其设计手法,增强南阳城市的整体性。公共艺术毋庸置疑地体现着市民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因此成为艺术与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以衙署文化为特征的公共艺术设计

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明、清多次维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其建筑整体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高低错落、井然有序,有着鲜明的文化及艺术特色。

南阳古城及步行街的公共艺术设计中应结合其衙署文化,在其建筑特色的基础上,提炼建筑结构形式,作为公共艺术的整体方向进行设计。如宁波历史博物馆,外观设计上大量地运用了宁波旧城改建中积累下来的旧砖瓦、陶片,形成了24米高的“瓦片墙”,同时还运用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竹制成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能够长时间地影响着公众的精神状态与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它会成为城市身份的标识,在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拥有良好公共艺术环境的城市,才是一座能够思考和感觉的城市。当然,公共艺术的存在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能够通过改变所在地点的景观,突出某些特质而唤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表达社区或城市的历史与价值。因此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公共艺术研究中,城市文化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对于南阳市来说,南阳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公共艺术相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与互动的过程。南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就是很好的体现民族神韵的特点。作为设计师应该要注意将历史与艺术完美的结合,深层次研究公共艺术的内在情感,并转化结合城市文化,寻找共同的切合点,将公共艺术中的情感视觉化,进而达到强有力的诉求效果,才能够让现代城市设计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才能让现代设计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并为现代设计的创新提供融合发展之路。公共艺术建设对提升南阳城市品位作用的研究,更对南阳市城市品位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篇5

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的美化作用

公共艺术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社会之前,公共艺术也是存在于城市环境中的,只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最主要的是解决温饱问题。相对来讲,公共艺术的美化作用就弱了下来,但是也是存在的。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社会和经济需求也不断地提高,发展到现在的公共艺术,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公共艺术的审美性引导着大众的审美取向,而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会促进公共艺术向着更高的层面发展。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比如公园、商业街、广场等等,这些公共艺术作品在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同时,还美化了城市环境,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它们采用不同的材料,有的采用玉石、有的是钢材、有的是塑料、还有的是木材,这些不同的材质让公共艺术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也使我们生活的生活变得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趣味。公共艺术作品,是在一定的特定的生活环境下产生的,大到城市的景观环境设计,小到公园的一草一木,公共艺术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特征,因此,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塑造和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公共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公众参与。当今社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各种压力都随之而来,好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使人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好的艺术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感。公共艺术在满足人类正常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以及人们经济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公众参与的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我国的城市化形象和公共艺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创作者投入到了公共艺术的领域,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这对公共艺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公共艺术也一度跟“行为艺术”一样被称为流行艺术。公共艺术之所以在社会上带来广泛的影响,除了它本身的功能特征外,也是由于公共艺术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城市特色,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另一面,它有巨大的凝聚向心力,它所散发的艺术魅力使得每一个居民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给城市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许多城市的标志性雕塑作为城市的名片在城市的旅游事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到北京,我们一定会去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件雕塑作品因为反应特定的历史事件,因此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城市商业街的设计也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业街消费的文化需要也有所提高。再也不仅仅满足于购物的需求,而更多的是满足人们视觉、心理、生理上的需求。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购物环境,可以让人放松心情,轻松愉快地购物,从而给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协调好公共艺术与商业环境的关系,可以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商业环境,给消费者带来轻松愉悦的购物体验,在商业环境中融入公共艺术,塑造独特的商业空间,以促进当地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的教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