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冬季环境整治范文

冬季环境整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冬季环境整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冬季环境整治

篇1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

近年来,山东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它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版权所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围绕“打造绿色钢城、创造最适宜创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城乡环境”这一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四级联动,全民参与,协同作战的原则,努力做到重心向下移、标准再提高、措施再强化、力度再加大,实现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进。2003年,*市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园林城市”,2004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2005年**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被省建设厅评为“人居环境范例奖”。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市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契机,采取“四级联动、全民参与、市场运作、人民城市人民建”等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道路方面,先后修建道路20余条,打通“卡脖子”路10余条,使莱城纵横主干道达到20条,主干道总长140公里,形成了“主次干道相连、老城新城贯通、两环六射”的路网布局结构。在园林绿化方面,把城市绿化作为改善城市面貌的重点工程,充分利用空间,见缝插绿,见空填绿,先后改造建设了4大公园和40余处游园绿地。同时,着力抓好道路绿化和破墙透绿,将单位绿化与道路绿化有机地融为一体。目前,莱城城市绿地率达到3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平方米。在城市供水供气(汽)方面,*目前日供水能力12万方,远期城市日供水能力可达18万方。燃气方面,原先市民主要使用煤气,从2002年开始,引进了天然气项目,去年6月份,管道工程全线贯通,今年4月天然气置换工作全部完成,有2.5万户用户。城市供热目前有3处热源,热汽生产能力每小时达到230吨,供热面积230万平方米,基本满足市民集中供暖的需要。在垃圾污水处理方面,去年,确立了建设“全省最干净城市之一”的目标,5月份,实施了环卫体制改革,把城市保洁区划分为9大片区,向社会公开拍卖了保洁权和垃圾清运权,市环卫处成立了监理公司和执法大队,实现了干管分离、无缝隙覆盖、全日保洁。日处理垃圾400吨的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厂,今年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届时环卫质量将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方面,目前建成两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8万方,现日处理污水6万方,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6%。钢城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方,配套铺设污水管网26.6公里,目前完成投资1500万元,一期工程已竣工,今年年底将正式运行。在公交和亮化工程方面,现有公交运营车辆120台,营运线路10条,营运范围基本覆盖城市规划区,全部推行了无人售票、ic卡乘车和电子报站,年输送客流量1800万人次,市民出行公交分担率达到15%。在城市亮化上,主干道亮灯率100%,通宵亮灯,同时,组织沿街单位设置轮廓灯、激光灯、射灯等景观灯,部分沿街建筑实施了“内光外透”。

(二)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在城市规划区,主要开展了四大活动。一是开展了“三告别”活动。针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在市区开展了以告别巷道土路、告别臭水、告别垃圾为重点的“三告别”活动。通过市场化运作,对莱城主次干道、城中村、小街小巷、河道沟渠、绿化带等保洁区,实行了无缝隙覆盖,全日保洁,垃圾日产日清,主次干道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莱城环卫保洁质量明显提高,城市卫生状况显著改善。对市区内的莲河、人工河等重点河道沟渠进行了综合治理,清理垃圾6万多吨,在各沟渠向汶河的排水口处,设立了截污网,层层拦截垃圾污物。沿青草沟、红土沟等河道沟渠敷设了污水管网,进一步推进了雨污分流。告别巷道土路方面,对规划区内已完成改造和短期内不改造的居民区,宽度6米以上的小街小巷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由各村居进行硬化铺装,重点抓了10条背街小巷的整治试点。二是开展了城中村开发改造和环境整治活动。去年,市里出台了加快“城中村”开发改造的意见,制定了优惠政策,在市建委设立了城中村开发改造办公室,确定了9个试点村,并采取包村工作责任制,组织建设、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靠上抓调度督查。为加快城中村开发改造步伐,确定今年为“城中村开发改造年”,目前,9个试点村全部完成了开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部分村已进入开发建设阶段。结合城中村改造,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积极推动打破村庄界限、集中定点居住的连片开发,建设机构人员齐备、服务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今年7月19日,组织20个城中村的支部书记,到菏泽考察城中村环境,并召开了城中村综合整治现场会,明确了下一步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是清理村内占道的土堆、粪堆、柴草堆、砖瓦砂石堆和堆放的其他物料,清除街巷内饲养、养殖各类家禽、动物的圈栏、笼子以及各类种植作物;城中村居民凡没有地方投放垃圾的,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都要袋装化,置于自家门前,由环卫保洁人员统一收集、清理;对自家产生的大宗垃圾要自行运至规定的垃圾站(点);清除城中村街道上原先陈旧破败的垃圾箱(池),重新规划定点,统一安放240升的密闭垃圾筒;铺装硬化连接主次干道的小街小巷,有条件的全部硬化。三是开展了城市出入口整治活动。对城乡结合部、出入口加大了改造整治力度,拆除破旧建筑,清理地上附着物,铺装道路,搞好绿化美化,同时,突出各自特色,将城市出入口建成了莱城风格各异的亮点。西出入口重点围绕泰莱路*西口进行综合治理,沿路两侧建设了50米宽的绿化带,在三角地带建设大面积绿地,种植草皮2.5万平方米,打造成了城市绿色出入走廊;北出入口突出游园建设,沿路建成游园6处,完成道路及游园绿化8.7万平方米;南出入口把新长途汽车站的建设作为重点,拆除了一座高五层、面积4千平方米的楼房,建设了高标准、现代化的客流中心,已于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四是开展了“双创一巩固”活动。为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市今年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6月20日,召开了“双创一巩固”动员大会,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实行了五大班子包干和各级各部门分工责任制,重点抓了园林绿化、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拆墙透绿、管线下地及广告牌匾的整治等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共栽植各类苗木200余万株增加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增加保洁面积40万平方米,清理垃圾死角70余处,集中清理垃圾8万吨。新建生活垃圾池5座,安装密闭式垃圾箱300个。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已完成投入1700万元,今年将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沿青草沟、汶河大道敷设污水管网3600米。高新区敷设污水管道35000米。钢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投资1500万元,一期工程已竣工;拆除院墙3000米,全部更换为铁栅栏;先后取缔落地广告灯箱1700余块,拆除楼顶广告87块,墙面广告2113块,路牌广告180块,规范整改了38个大型广告塔,全面提升了城市形象。

在城市规划区外,通过开展“镇村建设年”活动,在乡镇实施“八个一”工程(即:有一个产业聚集区、每年上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有一个小城镇规划、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居民小区、有一条商业街或综合市场、有一个适应当地发展的教育医疗体系、有一个规范的文体娱乐场所、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中心村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有一批工贸企业、有一批为龙头企业配套的种养基地、有一条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的中心[文明]街、有一个规范的卫生服务站、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力地推动了镇村建设。各乡镇大力建设产业园区、居民小区、游园绿地和文化娱乐场所,对主要街道都进行了硬化铺装,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了一个面积10亩以上的街心花园、至少有一块公共绿地,大力实施了旱厕改水冲式公厕,进一步加强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各村居因地制宜加快种养基地建设,硬化铺装中心街;乡镇、村居间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启动了村村通客车、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其中,颜庄镇、辛庄镇、口镇等按照“镇园一体,统筹建设”的思路,大力加强了工业园的建设,园区内路通地平、设施齐全,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其它乡镇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建设了各类工业经济园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30%以上的村中心街建设坚持高标准,道路宽阔平畅,专人负责清扫;全市各村普遍开展了道路硬化铺装或修缮。村村通油路工程基本完成,村庄油路与县道、省道、国道一起,组成了主次互补、相连贯通、畅行无阻的城乡交通网络;村村通客车、通自来水工程也已经基本完成。*向省建设厅推荐上报的2个示范镇和13个示范村都顺利通过了全省“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总评。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了镇村环境治理,指导镇村全面开展清理“四大堆”和治理“八乱”现象,镇村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

(三)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去年,制定了《**综合治理行动纲要》,规划用三到五年时间,总投资2.36亿元,按照“一环、两廊、四景区”的结构布置,对64.5公里的**河道及两岸进行综合治理。今年,重点搞好**中心景区建设,目前绿化工程方面,已回填土17万立方米,栽植苗木25万余株,播种草坪5万平方米,铺装广场道路1500平方米,建设沙滩13万平方米,完成河岸垒砌800立方米。沿河路目前已完成土方15000方,风化砂17000立方米,管涵300米,二灰风化砂33750平方米,水泥碎石31200平方米,沥青路面23240平方米,安沿石9770米,完成造价约567.6万元。**沿岸1000米范围内的排污企业已基本治理完成,出水断面cod比年初降低了35%,达到了排放标准;莱城电厂3#、4#机组脱硫工程,已完成投资6200万元;泰钢二次除尘设备完成投入1200万元。

以**综合治理为契机,对全市58个小流域、295条河流进行了综合整治。沿高速公路和交通干线两侧进行绿化建设,使之成为了绿色走廊。引入先进的治理理念,恢复破坏山体和地形地貌,泰钢公司在废弃矿山上引水植绿,增加游乐设施,建设了雅鹿山公园;牛泉镇将废弃的漏斗型大矿坑规划建设成下旋式观演广场;和庄乡发展经济林3000亩、风景林6000亩,修建大型水池8个,修建大型塘坝24座,青山呵护绿水,绿水滋养青山,促进了山水和谐。通过治山、治水、复垦、造绿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改善了全市生态环境。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重心下移,统筹城乡整治。2002年开始,*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连续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大大改变了城市面貌,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基于对这项活动重要作用的充分认识,市委、市政府2003年底决定,要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深入持久地抓下去,不仅要在城市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更要把触角延伸到乡镇和农村。2004年11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提出了城乡统筹、重心下移的举措;2005年4月份,印发了《深化城乡综合整治巩固完善整治成果的实施方案》,5月8日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二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非常重视,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全程关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措施,并深入综合整治现场督促指导。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实地查看**流域、城内沟渠等重点项目治理情况,分管书记、市长更是靠上督促,经常现场办公,全面推动活动开展。为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办公室,并由各职能部门牵头设立了14个版权所有专项工作指挥部,负责对全市整治活动的组织指挥。各区、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综合整治办公室,健全了工作机构,村级也都明确了专人靠上抓,健全完善了覆盖全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立体式、网络化,互相配合、协同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为全市综合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是四级联动,细化工作责任。市、区、镇、村四级都层层明确了整治任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迅速行动起来,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实现了四级联动、全民参与。同时,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部署,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内容,精心设计了多项建设和治理活动,在城区重点开展了“城市建设年”、“三告别”活动、“双创一巩固”活动;在乡镇、农村深入开展了“镇村建设年”活动,实施乡镇“八个一”、中心村“五个一”和“村村通”工程;在水体生态建设上,实施了**综合治理行动。通过纵向各层级、横向各层面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全市综合整治工作结成一张网、形成一盘棋,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为扩大社会影响,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宣传部门牵头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广泛开展宣传。近年来,在《大众日报》、《山东建设报》、《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刊》等省级媒体发表我市综合整治活动情况的各类稿件100余篇;《*日报》、*电台、电视台等本地媒体都开辟了专栏,固定专人深入报道,编播刊发各类稿件300余篇。通过大力度、全方位宣传报道,总结典型,推广经验,引导各级各部门你追我赶、展开竞赛,营造了全市关注综合整治、全民参与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

篇2

一、工作目标

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以规范执法、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促进发展为目标,着力解决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环境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

二、工作重点

专项行动以解决5个方面问题为重点,着力开展好7项活动。

(一)重点解决5个方面问题:

1.企业“三乱”方面。着力解决行政执法不规范问题。严格执行进企准许制度、企业安静生产经营日制度、联合检查制度、重大强制措施报告制度,规范涉企执法行为,重点整治行政执法中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

2.政策执行方面。着力解决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的问题。坚决整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以及对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扶持重点产业、优化发展环境等决策部署执行不彻底、不到位的问题;坚决整治重招商轻服务,对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欺商、害商、坑商的行为。

3.行政效能方面。着力解决效率不高、服务不优的问题。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4.工作作风方面。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重点整治不守纪律、自由散漫、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不良作风,认真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以及吃拿卡要等问题。

5.企业周边环境方面。着力解决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问题。严厉打击村霸、地霸、市霸等恶霸势力和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参工参运,妨碍生产经营的行为;严禁不事先告知,随意停水、停电、停网络等行为,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建设、生产生活的需求,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着力开展7项活动:

1.治理企业“三乱”活动。实行“四个一律”,凡是进企检查一律到县优化办备案报批;对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能够取消的一律取消;凡是有裁量空间的一律按最低收费标准执行;对部门多头向企业收费的项目,一律改为由财政部门向企业定期、定额一口收费;执法部门作出2000元以上罚款、扣押没收财物等强制措施,应经主管县领导同意后,及时向县纪委优化办备案;严肃查处向企业强拉赞助、强迫订购书刊、强迫指定服务以及参展、参评等行为。责任单位:县监察局、县财政局。

2.服务企业提升活动。县直各单位要严格上下班、请销假制度,重点岗位、窗口科室实行AB岗工作制度,全县所有涉企职能部门要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优质服务,帮助落实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对企业需要办理的事项,凡符合政策规定的,只能说可以办、怎么办、马上办,不能说不能办。责任单位:各涉企职能部门。

3.“双减双提”活动。围绕7月2日省政府取消、下放的107项行政审批事项,做好对应取消和衔接工作,坚决查处搞前清后立、变相审批、数字游戏等行为。按照省《关于优化多层级审批流程和部门内部审批流程的工作方案》,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流程再造,优化流程、简化环节、缩短时限,一律按照“受理、审查、批准”三个环节完成审批。规范部门内部审批环节,建立两岗审核终结制度,同一内容最多由两个岗位审核把关。对部门内部多科室联合审批、会签的事项明确牵头科室,实行一口对外、内部抄报、并联审批。对规范后的审批程序,编制项目审批“流程图”,并进行公示。责任单位:县政府法制办、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各行政审批部门。

4.开展企业周边环境净化整治活动。公安机关要结合打恶除霸、平安创建等活动,安排警力对村霸、地霸、市霸等恶霸势力进行排查,畅通举报电话,提高出警速度,快速严厉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法行为。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

5.开展外商联谊活动。定期组织外商联谊活动,营造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打造外地客商精神家园,使外商愿意留在、融入,安心发展、奉献。责任单位:县开放办、县发改局。

6.搞好“创优评差”活动。组织各重点企业、工程项目、超市、商户等法人代表,对37个涉企职能部门及基层站所、执法人员检查收费、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进行问卷测评,测评结果在全县大会上通报。对企业反映强烈、问题集中且一年内连续两次排在后2名的单位,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行风评议工作“一票否决”,并对该单位存在问题进行重点解剖。责任单位:县监察局。

7.搞好优化发展环境绩效评估活动。把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考核评估之中,并适当增加分值。充分运用好考评结果,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较多、整改不力,尤其是发生企业“三乱”问题的单位和部门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责任单位:县监察局。

三、实施步骤

专项行动分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结束时,要及时做好本阶段总结和下阶段启动工作。

1.自查自纠阶段(9月13日—9月23日)。各单位要对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和本方案要求,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要重点开展“四查四看”:一查思想,看是否存在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不适应的问题,执行政策规定是否彻底、到位;二查作风,看是否存在飘、浮、懒、散、乱等问题;三查行为,看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四查纪律,看是否存在吃拿卡要报和违纪违规问题。自查自纠期间,各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要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等内容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各职能部门要对涉及的行政审批、收费文件进行一次自我清理,取消过时或者阻碍经济发展的文件;对保留的审批、收费项目,要编制统一目录。自查自纠结束后要形成书面自查报告,报县委、县政府和县优化办。

2.重点检查阶段(9月24日—10月4日)。县监察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督办检查作用,及时了解各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采取集中检查、明查暗访、现场督办等形式,深入检查各执法部门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举措,及时予以通报和反馈。要对活动组织开展得好、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对问题严重、责任重大的下达整改意见书,限时整改,专人负责督办。

3.整改提高阶段(10月5日—10月15日)。各单位要针对自查自纠、县监察局督导发现及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完善有关制度,堵塞漏洞,形成规范、科学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4.专项总结阶段(10月16日—10月20日)。各单位要将整改情况在本单位本系统进行通报,接受群众评议,形成专题综合报告,于10月18日前报县监察局。县监察局要对专项行动汇总分析,提出下步工作思路和重点,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行动由县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安排部署、督促检查、抓好落实;要按照专项行动的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责任,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污染减排为主线,以开展“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年”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洗城净天”和“清流净水”工程,提升环境“三年大变样”内在质量,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工作目标

(一)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总量控制在0.204万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总量控制在0.200万吨以内,圆满完成“十一五”确定的污染减排目标。

(二)县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三)县城郜河排放断面COD浓度低于130mg/L。

三、工作任务

(一)“洗城净天”工程

1、调整能源结构,严格煤炭管制

(1)工促局负责,发改局、环保局配合,加强对低硫煤购销企业和用煤单位的日常监管,严禁在县城建成区内燃用和销售含硫量超过0.8%的煤炭。加大优质低硫煤推广力度,全县推广使用优质低硫煤3万吨。

(2)工促局负责,环保局、建设局、工商局、公安局配合,对县城外环公路以内及沿线所有煤堆、料堆、灰堆进行彻底整治,对经整改仍达不到整治标准和要求的,要坚决关停。

(3)环保局负责,加强排烟设施的日常监管,限期治理或改造脱硫除尘设施,保证除尘设施稳定运行,杜绝冒黑烟现象。

2、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发改局负责,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定期公布淘汰企业名单,按时淘汰落后产能。

3、脱硫治理工作

环保局、各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对所有燃煤单位在用燃煤锅炉和年燃煤量5000吨以上的窑炉进行脱硫除尘治理,20吨以上(含20吨)锅炉安装烟尘和二氧化硫自动监测设施,并与环保局联网。

4、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1)建设局、交通局、公安局交警大队和各乡镇政府负责,按照“垃圾无积存,道路、庭院、楼房、车身、树叶无尘土,工地围挡、拆迁洒水、砂土覆盖、物料棚化、路面硬化、路边绿化分别达到100%”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开展垃圾清除、道路清洗、工地抑尘、庭院保洁工作。

(2)建设局负责,进一步强化卫生保洁,做到县城主干道路每天洒水2次以上,每10天冲刷1次;雨后及时冲刷污垢路面;龙州镇政府负责,组织力量按时清扫县城小街巷。

(3)建设局、公安局负责,加强县城渣土清运车辆的管理,所有渣土清运车辆须采取覆盖措施,车辆驶出工地要保持车身整洁,严密覆盖,严禁超高装载,不得沿途遗洒。对遮盖不严密、车身不洁净的渣土清运车辆,由建设局、公安局依法进行处罚;建设局加强监控,对建筑渣土运输车辆超高装载、不苫盖或苫盖不严的,严禁驶出施工工地。

(4)建设局负责,进一步加强施工工地管理。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应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职责,应将扬尘污染防治专项费用列入工程预算,并于工程开工之日起15日内足额支付施工单位。所有施工工地必须按规定采取设置围挡、硬化道路、覆盖砂土、棚化物料、洒水抑尘等措施;督促施工单位完成对土方作业施工现场出入口至城市道路的硬化,设置车轮清洗设施,并设专人负责保洁;拆迁作业时必须采取持续加压洒水或喷淋等措施,防止产生灰尘。

(5)建设局组织,各乡镇、单位具体实施,动员辖区单位、学校、企业、庭院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保洁,对所有楼房楼顶进行彻底清刷,对玻璃幕墙、瓷砖等可冲刷的楼体全部进行清洗。

5、水泥粉磨粉尘污染治理

环保局负责,按照《市水泥粉磨企业综合治理实施方案》,3月底前完成晨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长城建材有限公司两家水泥粉磨企业的综合治理,并通过市环保局组织的验收。

6、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

环保局、公安局负责,加大对在用机动车尾气排放年检力度,对尾气超标车辆,实行限期治理。

7、加强重点监管区域综合整治

(1)工促局负责,相关乡镇、环保局配合,对煤炭储运形成的粉尘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彻底解决煤炭储运中有组织源和无组织源的污染防治问题,实现煤炭储运过程粉尘稳定达标排放。

(2)环保局组织,各乡镇政府配合,开展高速公路、省道及主要交通干线两侧违法企业环境整治行动,彻底取缔排放不达标的燃煤小锅炉。

8、秸秆禁烧工作各乡镇政府负责,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各项制度,确保在夏秋两季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最安全的减肥药品牌静脉曲张袜什么牌子好洗面蚕丝被十大品牌比较消浮肿眼霜什么牌子好眼霜男士用什么护肤品好

9、环保局牵头负责,继续实施空气质量预警制度。

(二)“清流净水”工程

1、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并规范运行管理

(1)环保局负责,建设局、财政局、水务局、相关乡镇配合,按照《市-年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强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厂区及配套管网扫尾工程建设,确保我县污水处理厂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年6月底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形成污染减排能力。加强污水处理运营管理工作,确保进水口、出水口COD自动监控装置正常运行。

(2)建设局负责,新建项目排水必须按雨污分流设计,与市政排水管线接通管的前端,须设置检查井,否则不予审批有关手续。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雨污管线要分别接入相应市政管网,未按要求设置检查井的,不予审批有关手续。

(3)建设局负责,加强向城市排水设施内排放污水的监管,定期对排水单位的排水水质、水量以及污水管网内的水质、水量进行监测和检查,并建立相应的排水监督档案。排入污水管网的污水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未设置检查井的,不予发放《排水许可证》,确保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满足设计要求。

(4)环保局负责,加强县城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其排放污水要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5)环保局负责,加强制药、化工、造纸、淀粉等重污染企业向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控制标准的备案管理及日常监管,明确企业污水排放控制要求,并定期公告。

2、强化排污企业监管

(1)环保局、工商局负责,严格执行排水单位的排污许可制度,对未办理排污许可证的单位,不予年检工商营业执照。

(2)环保局负责,对污水处理厂以及将污水直接排入水体的排水单位的排水水质、水量进行监测和检查。对废水直接排入河流的现有企业,年其入河排污口水质COD浓度控制在130mg/L以内,否则责令停产治理,杜绝排污单位将污水排入渗坑及渗井。

(3)发改局、招商局、环保局负责,按照“园区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的“两集中”原则,新建化工、制药、农药、印染、制革、酿造、制浆造纸及涉及重金属排放等水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必须进入已进行规划环评的工业集中区。

(4)环保局负责,强化农村水环境治理。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业废水排放管理意见》,进一步规范企业废水无组织排放行为,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管理

(1)环保局负责,财政局、水务局、龙州镇、市同乡、只里乡、独羊岗乡配合,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设立直接排污口,并按照国家规范完成立标工作。

(2)环保局组织,有关乡镇负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年6月底前划定我县的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养区内严禁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在非禁养区新建养殖场的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禁养区现有养殖户,年10月底前制定规划,限期搬迁或关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行唐县碧水蓝天行动指挥部,县长任总指挥长,常务副县长、县领导、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任指挥长,成员由环保局、监察局、公安局、建设局、交通局、发改局、工促局、水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领导兼任,副主任由政府办副主任、环保局局长担任。

指挥部下设综合组和督导组。综合组组长由环保局副局长郝雪峰担任,成员由宣传部、环保局、建设局、发改局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综合协调、情况汇总、年终考核等工作。督导组组长由政府办副主任习永振担任,成员由宣传部和监察局、环保局、发改局、建设局、交通局、教育局、水务局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验收。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日监测周分析”、“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总结”工作机制。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各乡镇要明确一名联络员,每日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并上报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整理后以“简报”形式定期印发;每周分析一次环境质量状况、每月调度通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每季度对工作进行一次讲评和总结。

(三)强化督导检查。督导组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日常的监督和检查,对重要工作进行跟踪督办,到期要账,对目无法纪、严重污染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决不姑息迁就。

篇4

一、整治范围

水环境整治突击活动的范围包括市境内除封闭式水产养殖水域以外的所有河道、沟塘。

二、整治内容

本次整治的内容主要是:

1、清除以“三水”即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为主的水生植物;

2、打捞水面漂浮物;

3、清理沿河乱抛乱倒的垃圾。

三、实施时间

突击整治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9月7日—10日)。各乡镇建立水环境突击整治领导小组,广泛宣传发动。9月11日前,组织人员完成所属河道工作量的测算,制定整治实施方案,分解任务,划分工段,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包干负责。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9月11日—9月20日)。各责任单位组织人员突击清理沿河垃圾,打捞水面漂浮物,将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水生杂物挖塘深埋,不留后患。

第三阶段:考核验收阶段(9月21日—验收结束)。市里将组织有关单位对整治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达标。同时,各乡镇要强化长效管理措施,巩固整治成果,保证河道清洁畅通。

四、责任分工

全市水环境整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乡镇负责所属范围内乡村河道的水环境整治工作;城区河道责任区域划分仍按照文件划定的责任范围分工负责;市级骨干河道具体划分的工段、长度及起止点详见附表。责任分工有争议的河段一律以市水务局解释意见为准。

五、考核办法

活动期间,市委、市政府将从市级机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按照“两无两有”标准,即水面无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漂浮物,河边无垃圾,打捞的漂浮物和垃圾有处理措施,长效管理有责任制和措施,分片对各乡镇督查考核,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乡镇,市里将按照骨干河道每公里250元、乡村河道每个自然村600元的标准实行以奖代补。

六、长效管理

各地要按年初已制定的水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措施,强化水生植物正常打捞和管护机制,真正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打捞,坚决控制水生植物蔓延的势头。

篇5

一、目标要求

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态势。主要地表水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横龙桥、冷水坑省控断面III类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6%以上;农村饮用水水质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工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流域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整治与保护。继续推进相垵水库等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定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加强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巡查力度,严格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与保护水源无关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坚决予以取缔。逐步加强乡镇饮用水水源规划与保护工作。完成三班镇镇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整治工作,建设水源工程、标志宣传牌、隔离网,完成水源地清淤和生态林保护工程。

(二)持续推进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12年底前建成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并投入运行,日处理生活污水2万吨;逐步完善生活污水配套管网,进一步扩大污水收集面,提高污水进水浓度,完成省、市下达的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建设污水厂二期配套管网11.5公里(含旧管疏浚)。县城及周边乡镇生活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其他乡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予以收集处理。浔中镇、三班镇建设生活污水管网共15.5公里,接入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龙门滩镇生活污水通过建设人工湿地、一体式户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在县城区、龙门滩镇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垃圾箱等设施,并建立垃圾处理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三)持续加大工业污染整治力度。督促重点行业、重污染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切实抓好整改提高和总结验收阶段工作,组织开展对“黑色”级别企业进行整治;加大自查自纠过程的环保监督、监察、监测力度,加强排污单位环保等级的动态管理,加强巡查、督查,坚决防范污染反弹。加快减排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建陶、造纸、制革、食品、制药、电镀、印染、化工等8大工业行业的污染减排工作。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建设、完善污水管网。

(四)持续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监管,认真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的有关规定,禁养区、禁建区内严禁审批畜禽养殖场建设项目。积极推行无(少)污染养殖技术,新、扩、改建的畜禽养殖项目应因地制宜采取立体种养模式或零排放养殖模式,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在农村散养户中推广户用沼气工程,逐步取缔水冲式养殖方式,促进养殖粪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广集中养殖、集中治理的模式,减少农村畜禽散养的污染。2012年继续推广无污染养殖技术,在春美乡林盛养猪场实施生物发酵床养殖示范工程,采购发酵菌、改造猪舍,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零排放。

(五)持续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加强小流域综合整治。2012年开展丁溪小溪段、大铭溪、汤岭溪、黄井溪等小流域专项整治,实施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建设污染治理、处置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进一步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加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建设生态资源动态监测工程,配备动态监测塔,建设网络信号自动传输等办公设备。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盖乡、美湖乡、国宝乡等乡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市级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清理垃圾、设置垃圾池、垃圾桶、改水改厕、建设沼气池、河道清淤、绿化等工程。

(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强化各项措施,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把水土保持工作列为审批、验收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源头把好关。在开发建设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各项建设特别是山地建设、公路建设中加强水土保持,规范施工管理;坚决取缔洗砂和非法采砂活动。坚决遏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在浐溪流域上游的盖、国宝、赤水等乡镇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5000亩。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落实流域整治责任。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全力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治理任务和监管职责层层分解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未完成治理任务且在整治过程中失、渎职的地方和责任人,由监察部门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二)强化整治工作的效能督查。按照市政府《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政文〔〕76号)要求,各乡镇、有关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责,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指导,及时跟踪项目进度,深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按月认真细致开展自查工作,并于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份重点流域整治工作进度表。同时,要认真总结整治工作,每季度报送一次工作总结报告。每月进度表和总结报告盖章后报送县环保局。

(三)加大整治项目资金投入。继续用好用活新一轮晋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专项资金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2012年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将作为年度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专项资金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的项目储备库,届时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各乡镇政府也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重点流域整治项目的投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篇6

2020年农牧局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

为切实查摆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打造扶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为促进我县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根据《x县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制定我局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政府对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要求,以进一步改善提升营商环境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充分释放各方面的工作潜能,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全面提升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整治方向

(一)围绕落实各级政策方面开展整治活动。主要是要消灭政策落实的死角,打通落实政策通道。集中整治对中央、省、市、县改善营商环境、支持扶持种养企业或农户发展的政策文件宣传解读不及时、落实不到位、执行打折扣、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致使一些优企惠民政策实效不理想的问题。

(二)围绕项目落地方面开展整治活动。解决项目落地的困难和问题,集中整治对投资项目盯得不紧、服务不周、要素保障不力,对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协调解决,致使项目落地难、落地慢问题。

(三)围绕政府诚信方面开展整治活动。打造法治诚信农牧系统,集中整治招商引资时承诺事项不兑现,随意承诺,

“新官不理旧事”;合同协议履行不到位,不按事先约定执行;诚信体系不健全,对失信人惩戒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不到位。

(四)围绕企农服务方面开展整治活动。整治履职缺位、不到位,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作分建设水平低,形象差;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生硬,办事过程不够透明、不按流程标准办事;需要跨部门、上下协调处理时相互推拖、费时费力;服务对象反映多次的老问题、难问题解决不到位;随意自设门槛、办事手续繁琐。

(五)围绕工作作风开展整治活动。解决“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对上市农畜产品行政执法不规范,打击侵权、制假售假力度不够,干扰种养企业农户正常生产经营,以及仍然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的问题。

三、方法步骤

按照县整改方案方法步骤,整治行动分五个阶段展开。

(一)动员部署阶段(xxxx年x月x日至x月xx日)。

x、集中学习讨论。开展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大讨论,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县改善营商环境作出的决策部署、出台的改革举措,在讨论交流中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细化措施,确保集中整治行动全面落实。

x、制定工作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按照问题导向原则,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整治工作方案,细化整治措施,落实整治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二)查摆问题阶段(xx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x、自查自纠。针对整治内容,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形成问题清单,查找问题根源,主动开展问题自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x、全面排查。全面深入排查梳理近年来对农牧系统中反映过多次、协调过多次,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的老问题、难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要拉出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和解决时限。

x、广泛征集意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拉出单子,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层级,第一时间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分类、分责整改,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针对整治内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和设立意见征集电子邮箱等形式,广泛征集具体问题和意见建议。

(三)集中整治阶段(xx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x、专项整治。对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明确责任股室和责任人,制订整治台账,开展限期治理,对问题清单上的问题做到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突破、一件一件销号。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具体问题,采取领导分包、限时办结等方式千方百计加以解决。

x、交办整改。对收集的突出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交由各责任股室整改,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逐一跟踪落实。

x、督促检查。要结合整治工作,采取明查暗访、群众举报等方式,开展督导检查,督促落实到位。

(四)建章立制阶段(xxxx年x月x日至xx月xx日)。

在总结集中整治典型经验和突出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整治成果具体化、制度化的要求,制定出台建立常态化为种养企业、农户解决问题的机制等一批规范化、制度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集中整治成效。

(五)总结巩固阶段(xxxx年xx月x日至xx月xx日)。

对全局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进行全面深入总结,对集中整治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进行总结推广,对达不到目标任务要求、整治效果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开展“回头看”、再整治,切实保证整治工作成效。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成立局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由局长田晓利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站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各股站室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切实抓好本股室目标任务的执行落实。

(二)拓宽途径,营造氛围。要把宣传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对全局开展此次行动进行宣传报道,提升社会公众知晓度,将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程置于阳光下,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达到实时互动交流、随时问需于民、及时接受监督的目的。

篇7

【关键词】大面积采动矿区;水环境灾害;特征;防治措施;分析

某煤矿矿区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特征表现为低缓性丘陵,属于中生代煤盆地沉积区的东部边缘。该区岩性结构多为白色砂岩,呈现出浅灰色、灰白色、以及灰色状态。矿区全境内共划分为7个可采煤区以及25个可采煤层。含水层主要受到大气降水因素的影响,以矿坑抽水方式进行排泄。结合该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大面积采动因素的影响下,就相关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大面积采动矿区水环境灾害特征分析

1.1水资源流失方面的问题

该煤矿工程矿床所采取的开采方式主要涉及到两种类型,其一为地下开采,其二为露天开采。其中,长期性的露天开采使得矿床边帮出现明显的变形、以及松动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此区域内的水资源流失问题。与此同时,长期性的地下开采作业也使得矿场井下地层冒落、以及裂缝现象层出不穷。可以说,上述两种采矿方式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此区域内的地下蓄水构造体系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地下水原有的调蓄能力也被极大的削弱。特别是在地下开采作业不断向着更深地层发展的过程当中,降落漏斗的形成最终导致此区域的地下水水位整体性降低,出现严重的水资源流失问题。

1.2废旧地下采场以及露天矿坑积水方面的问题

在该煤矿工程生产实践的过程当中,基于对整个施工现场安全性、可靠性因素的考量,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专项应用于对煤矿开采区域地表水的拦截以及疏导工作。同时,聚集于地下采场以及露天矿坑当中的水分,则主要是通过排水系统的方式进行疏导。然而,在罗天矿坑闭坑之后,大气降水、地表水渗透、河流渗透、工民用废水排放、以及地下水共同作为矿坑坑内水源的补给方式,由此甚至可能导致此区域出现人工湖波,同时并发包括边坡岩石软化、矿区地震、以及地下水水质污染在内的相关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均对整个煤矿开采作业区域的安全生产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更加关键的一点是:受到大面积采动因素的影响,导致此开采区域内的地层结构、岩层结构受到破坏,并呈现出了大量横纵向可连通的裂纹、以及裂隙,由此串通了大量的含水层。在所开采的矿山结束开采作业之后,底层结构长时间的不稳定特质不会消除,甚至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地层结构烟花,导致此区域内的地下水动力场关系复杂,地表径流、地下蓄水、矿坑、以及上覆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尤为密切,最终使得大量补给水源通过渗透的方式在已废旧的采空区当中汇集。自然,积水当中所含有的酸性成分、碱性成分、毒性成分、重金属矿物成分均会受到大面积采动的影响,借助于裂缝扩展的方式,导致极为严重的穿层污染问题。

1.3地表以及地下水水质污染方面的问题

在该煤矿生产环境下,矿区内所对应的矿井水污染物主要是受到水体水岩作用以及煤岩体相互作用的溶出污染影响。井下工作面当中所含有的煤砂污染、以及煤矸石污染问题表现突出。据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整个煤矿矿区内所形成煤矸石堆积量达到了2.5×108(单位/m3),受到大面积采动影响而形成的矸石遍布整个区域。这部分煤矸石受到淋滤作用因素的影响,深入地下区域,当中所含有的大量剧毒物质成分也会随之渗透进地下水水体当中,引发严重性的污染问题。更加关键的一点是:由于部分煤矿开采区域已处于废弃状态,但地层结构长期性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此过程当中产生的大面积性的变形以及破坏问题最终会导致地下水资源以及循环系统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引发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

2.大面积采动矿区水环境灾害防治措施分析

结合本矿区在大面积采动因素影响下出现的水环境灾害问题,为了确保在后续开采作业中的安全与可靠,就应当对上述相关的水环境灾害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具体而言,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加大对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的申请力度。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积极展开对本矿区地质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灾害的治理工作。此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治理内容包括:对矿区煤矸石、生活垃圾等进行回填处理,对矿区塌陷坑进行回填处理,对生态环境进行重建,恢复矿区周边植被覆盖。以此种方式,确保矿区水环境在内的整个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显著的额改善;(2)重视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某煤化工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废灰渣无处对方。煤矿企业就可以与该企业进行积极协商,利用这部分废灰渣对开采区域内的废弃矿坑进行回填处理。但,在此环节的工作过程当中,还需要特别重视做好对灰渣场地层的防渗设计与施工工作,避免此区域出现更加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3)针对煤矿矿井外排下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以及水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通过新建排水设施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为煤矿矿区的复垦绿化、植被恢复、乃至生态重建提供充足且具有保障性的水源;(4)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发挥地质监测站在检测煤矿矿区生产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意义。结合煤矿矿区的实际情况,采集包括地下水动态、地下水环境、以及地质灾变等多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合理监测,结合煤矿矿区大面积采动的实际情况,构建健全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发挥数据保障功能。

3.结束语

我国是煤炭资源的生产与使用大国。煤矿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是极为关键的。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与可靠,就需要结合煤矿矿区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各类水环境灾害的特征,制定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在本文上述分析过程当中,首先针对该煤矿矿区工程的在大面积采动因素影响下,出现的水环境灾害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当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水资源流失方面的问题;(2)废旧地下采场以及露天矿坑积水方面的问题;(3)地表以及地下水水质污染方面的问题。结合上述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灾害防治措施,希望能够通过各方通力合作,保障矿区生产作业的安全与可靠。

【参考文献】

[1]王文龙,李占斌,张平仓等.神府东胜煤田开发中诱发的环境灾害问题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4,23(1):34-38.

[2]夏玉成,孙学阳,孔令义等."构造控灾"理论与"绿色矿区"建设[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28(2):331-335.

[3]刘俊杰,陈雄,吴寅等.矿井水资源化相关生态环境灾害响应[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23(6):857-860.

篇8

关键词黄河源区冻融地质作用生态环境地质

Summary of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 of special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reeze-thaw geological strong, widespread thawing geologic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bare rock mountain top, frost weathering debris slope, mountain slopes thaw slip sloping piedmont plains and valley plain frozen inflation -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ole of financial depression, which corresponds to a different source regions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topography unit, showing a distinct altitudinal zonation and thawing desertification landscape.Keywords of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 thaw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青南高原内部,地处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以西,各式各雅山以东,东昆仑山东延中列布青山南麓和南列巴颜喀拉山中段之北地区,面积约20930km2,海拔均在4200m以上,属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冻融地质作用强烈,冻融地质现象普遍发育,土壤和植被被大面积破坏,荒漠化土地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脆弱生态环境恶化加剧。

2 冻融地质作用类型及生态环境地质特征

黄河源区自然地理环境特殊,冻融地质作用普遍发育,主要形成山地顶部裸岩、寒冻风化岩屑坡;山地斜坡冻融滑移;山前倾斜平原及河谷平原冻胀—融陷三大作用类型,并对应于源区不同的地形条件和地貌单元,呈鲜明的山地垂直分带规律和冻融荒漠化生态景观(图1),具独特的生态环境地质特征。

2.1 寒冻风化岩屑坡

黄河源区寒冻风化岩屑坡主要分布于巴颜喀拉山主脊、尼采扎母那九、热吾挡东、扎尕玛、加巧年扎、玛拉扎仁玛和卡里恩卡着玛、再根日花等山地分水岭海拔4700—5300m间的高山顶部。以寒冻风化为主外动力地质作用。寒冻风化破碎的岩块、碎石在风力、重力、冻胀等作用下,形成石川、石海和岩屑坡,从山脊向山谷延伸或围绕山峰呈环带状分布。

寒冻风化岩屑坡地区主要发育高山寒漠土,该类土壤地处高峻的山顶,寒冻机械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成土过程微弱,地表大多为裸岩、碎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青海青海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影响调查评价”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周蔚(1968-),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矿测试及水工环地质勘查等方面的工作。

屑和流石,土被不连续,具高山寒漠景观,地表高等植物稀少,仅在碎石隙间有低等植物地衣、苔藓生长。该类土成土年龄最短,以寒冻原始成土过程为主,有机质积累微弱。

岩屑坡块石在冻融蠕移、季节性水流及重力作用向下运移,形成石川、石海,宽度达30—100余米,长度多在500m以上,厚度一般小于3m。它们在向下运移过程中破坏植被,不断压覆植被,减少草场的有效面积,使地表粗糙化,山体由“草戴帽”向粗砾化发展,土地覆被随之发生改变。

2.2 山地斜坡冻融滑移

黄河源区山地斜坡地带冻融地质作用主要有多级冻融蠕移、“毯式滑移”、融冻泥流与热融滑塌三大类。

2.2.1 多级冻融蠕移

黄河源区岩屑坡下部山地斜坡区,普遍发育多级冻融蠕移。多级冻融蠕移具如下发育规律:

⑴ 蠕移序次由低向高处发展,上部新,下部老;上部形态完整、新鲜;下部形态残缺不全,遭受后期流水作用破坏严重。

⑵ 蠕移区多发育于无常年流水作用的“口小肚子大”状沟谷内,片、带状分布。可分为剥离区(坡度20°以上),滑移区(坡度12°左右)和停滞区(坡度10°左右)三部分。

⑶ 多级冻融蠕移明显与多年冻土退化有关,以多年冻土层上界面为滑床,冻结层上水的积极活动和重力作用是引起蠕移体滑移的主要因素。蠕移体不仅破坏上部土壤植被,还压覆下部土壤植被层,在后期流水及其他作用下,最终向裸地发展。

2.2.2 “毯式滑移”

黄河源区丘陵山地坡面较为舒缓,受地形地貌条件影响,冻融地质作用具“毯式滑移”特点。

“毯式滑移”一般于坡度在12°左右的舒缓宽坡面上大面积发育,由高山草甸及高山草甸土整体由高向低处剥离—滑移。滑移体上部拉张—拉断现象多见,下部因挤拥、堆叠,使土壤、植被层完整性与天然结构全面破坏,在后期流水与风力作用下,加速了斜坡侵蚀,使山地生态屏障——土壤、植被层丧失。

“毯式滑移”的成因与冻土退化、季节性融化层增厚、冻结层上水活动空间增大有关。多以冻土上界面为滑床,由上向下整体滑移,最终使山地斜坡粗糙化,导致高山草甸破坏。在后期流水及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最终向裸地化发展。

2.2.3 融冻泥流与热融滑塌

黄河源区丘陵山地斜坡—坡麓地带或沟谷的谷肩带以及无常年性流水的沟谷中,普遍发育融冻泥流与热融滑塌。多呈条、带状分布。

斜坡—坡麓坡面形态一般在10°—25°左右,细粒土堆积厚度2—4m、土层含水量高。由于冻土或地下冰层融化,水的介入,使上部土体沿着融化界面在重力作用下引起蠕移滑动形成泥流的现象。区内融冻泥流、融冻滑塌呈不规则的长条形,长十余米—数百米,宽数十米。在粘性土组成的平缓山坡且有多年冻土层分布的地方最为发育。它们在活动过程中,因上部土壤层滑移剥离,使原本平坦的草地形成大小不等的凹坑,破坏土壤、植被结构的完整性,向下运移压覆,造成土壤、植被以成倍的面积破坏,是山地岩土侵蚀的一种主要灾害类型。

2.3 山前倾斜平原及河谷平原冻胀—融陷作用

黄河源区山前倾斜平原及河谷平原区冻融地质作用表现为点状分布的冻胀丘和热融塌陷。

冻胀丘广泛分布于多年冻土区地下水较丰富的沟谷和山前地带。在黄河源区的作毛那角、卡里恩卡着玛、卡日唐纳等地最为发育。冻胀丘一般呈半圆—椭圆形丘状,直径2—5m,高0.5—3m,表部冻胀裂缝发育。一般为一年或多年生,冬季冻胀隆起,次年4—5月开始融化,7—8月消融塌陷。

热融塌陷主要由植被保护层退化及气温多年或年际间变化,多年冻土热平衡破坏,多年冻土或地下冰消融,使地表下沉而致。热融塌陷地表形态呈圆形和不规则椭圆形—条形,直径数十米至数百米,周边同心环状拉张—弯曲裂缝发育;热融塌陷多与冻胀丘伴生,常见于多年冻土下限附近的沟谷底部、山前倾斜平原或河流两侧。

冻胀—融陷作用在黄河源区主要造成两种形式的破坏:一是导致土壤植被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成为风蚀荒漠化的物源;二是破坏多年冻土热平衡,导致建筑物地基失稳,路基变形或形成道路翻浆。如玛多县至麻多乡、麻多乡至曲麻莱一带道路翻浆现象尤为严重。

3主要结论

黄河源区冻融地质作用普遍发育,从山地顶部山地斜坡山前倾斜平原、河谷平原,主要有裸岩、寒冻风化岩屑坡冻融滑移冻胀—融陷三大作用类型,总体呈山地垂直分带规律。形成的冻融荒漠化景观在后期流水及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最终向裸地化发展,成为近年来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恶化的主控因素之一。

篇9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形成环境整治合力

近年来,延吉市严格按照省、州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认真制定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和工作安排,坚持规划引领、广泛发动、合力共建、打造精品,全面启动以创建“美丽乡村”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领导机制,全面落实整治任务。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列为全市突破性工作任务,进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规划、林业、畜牧、环保、妇联及各镇等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部门包保帮扶创建工作机制,每年召开动员大会,下发《延吉市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严格实行农村环境整治目标责任制,分别与各镇、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全市上下形成了分工明确、协调有力、措施到位、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二是督查激励机制,保障任务顺利实施。加大环境整治项目的指导工作和督查力度,定时通报环境整治项目工程进展情况。同时,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与镇村评先选优挂钩,对环境改善效果明显的镇村进行奖励。几年来,下发农村环境整治财政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极大的调动了镇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实行帮扶机制,形成环境整治合力。为加强环境整治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全市环境整治包保责任制,市级领导每人包一个村,每个部门负责帮扶一个环境整治项目,每个驻村企业帮扶一定资金和物资,真正形成了环境整治合力。

四是强化宣传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切实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宣传力度,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不断强化村民参与共建管理意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栏目进行广泛宣传,让“美丽乡村”建设深入人心,掀起人人参与的创建热潮,相继打造出了省级“美丽乡村”――仲坪村、春兴村等几张名片。同时,积极推进村级环境卫生包保责任制和“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创建“美丽庭院”950户,“干净人家”2860户,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延吉市的农村面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延边州的整体形象。为此,延吉市立足实际,积极推进“七改”(改路、改水、改房、改墙、改厕、改绿化、改亮化),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改善村居环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上档次,提品位,用城市理念谋划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质升级。

一是因地制宜,突出民族特色。坚持规划先行,在完成4个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总体规划和主要公路沿线、高铁沿线的村屯规划。同时,坚持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按照重点投入、特色鲜明、集中兴建,不搞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等原则明确工作方向。在近郊村注重城乡一体建设思路,集体打造现代化农民小区,丰富绿化美化亮化效果,形成一路一灯、一街一景、层次分明、动静结合的城乡新景观。在远郊村注重保护农村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力求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村一景”,确保村村都有亮点。在泥草房和危房改造上主打“民俗”牌,跳出以往在原地翻建的模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突出朝鲜族民居特点,集中建设了柳新村、春兴村等一批新型农居村落,打造宜居舒适、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篇10

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常抓不懈的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集中整治X现场会和全市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县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组织动员全县上下再鼓干劲、再接再厉,全力打好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促进全县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刚才,XX等单位和乡镇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听了之后,能够感受到,大家的决心很大、信心很足,充分体现了我们X干部良好的精神状态;向前主席宣读了《X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对各乡镇、各部门的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开展好这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

去年X月X号我县全面启动“五城联创”工作以来,全县上下从去年X月X号至今年X月X号,开展了为期X天的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紧接着X月X号,市里又召开了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再次开展了为期X天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期间,为了迎接全市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活动暨创建国家卫生城镇X推进会、“全域旅游晋都行—X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月”和省市领导的调研以及市里的交叉检查,县委、县政府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多次进行安排,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全力落实,先后出动人力达到X万余人次,机械X万余台次,共清理垃圾X万余方,治理流动摊点X处、店外经营X余处,清理小广告X处,治理道路沿线环境卫生X余公里。通过综合整治,全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整洁、更加有序、更加靓丽。对于大家前一阶段的工作,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广大群众也是充分认可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还有个别单位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习惯于搞突击整治,仍然存在“整治一阵风、过后就轻松”的侥幸心理,还没有形成持续性、常态化抓环境整治的意识和理念。

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在工作进度、工作标准、工作成效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平衡问题,城区明显比乡镇动作大,国省要道、各大景区周边村比其他村行动快、效果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全县整体整治工作的推进。三是整治标准不高。个别地方整治工作仍然存在做表面文章,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存在一些环境卫生死角和盲区。对于市创卫办反馈的X多条问题,部分单位就问题改问题,没有做到举一反三,常抓不懈。

四是长效机制不健全。前一段时间,永慧同志专门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全县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目前,已进入修改完善阶段。对于这项工作,下一步要抓紧落实,尽快拿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办法,为全县环境卫生整治提供机制保障,彻底走出“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怪圈。五是全民整治氛围不浓。一些地方对群众宣传引导手段和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基本上是流于了形式,实际效果不佳,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被充分激发,还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全民参与、人人监督的共同整治局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积极应对,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从这个月开始到X月底,要开展为期X个月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县上下要以此次行动为契机,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目标,客观对待成绩,认真研究问题,切实以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打好打胜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攻坚战,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明确目标,精准发力

刚才,X主席宣读的实施方案,已经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整治任务。会后,大家要立即上手,迅速行动,全面掀起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新热潮。

一是要真正在“治”字上下功夫。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首要工作在治,要切实通过大治、狠治、严治,有效解决城区、镇村、道路沿线、厂矿企业和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问题。

一要大力推进“治违工程”。要治违搭违建。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对影响市容市貌、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搭乱建构筑物进行集中整治,坚决遏制乱搭乱建现象势头蔓延。要治违占违停。从城区来看,县城主次干道人车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等问题依然突出;从各乡镇来看,当前正值秋收季节,群众在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上打粮晒粮的现象增多,严重影响了车辆和行人通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对此,交警、交通等部门要加大上路、上街整治力度,全力保证交通顺畅有序。要治违标违设。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对“五道”沿线各类交通标志牌和减速带等安全设施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缺失的要尽快补上,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拆除或维修更换。

二要大力推进“治乱工程”。要抓好公共场所卫生。特别是主次干道、县乡公路、农村公路、车站、集贸市场、公园、广场、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要加大保洁力度,全方位展示城乡文明形象。要抓好沿街门店整治。通过开展法规宣传、实行“门前三包”、组织联合执法、压实监管责任,强力推进沿街门店整治,确保其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根本改善、长久保持。要抓好厂矿企业治理。各类厂矿企业要对其厂区及周边的环境卫生进行大整治,重点清理多年无序倾倒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等,全面改善厂容厂貌。要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等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加强管理,坚决消除卫生“死角”。

三要大力推进“治污工程”。要化被动为主动,未雨绸缪、提前上手,持续狠抓大气污染防治。要积极抓好臭氧污染防治。按照臭氧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切实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臭氧污染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要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重点解决好县境内主要河流沿线的污水直排问题,相关乡镇和住建、水利、环保等部门要对污水直排口进行摸排,建立台账,逐个制定整治方案,尽快启动治理工作;要积极做好黑臭水体排查巡查工作,对多年来生活污水排放形成的臭水沟、臭水坑、臭水池,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有效整治,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要切实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把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重中之重,集中治理畜禽粪污、病死动物及农药化肥包装、废弃农膜等废弃物乱丢乱埋和秸杆乱烧现象,做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二是要真正在“管”字上下功夫。做好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既要立足于“治”,更要着眼于“管”。

一要从源头上管。加快推进“XX”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农业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有序引导和推进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从源头上减少工业企业因布局分散、污染治理手段滞后对城乡环境带来的影响;加大城乡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力度,防止垃圾污水“二次污染”;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作,推广清洁能源,改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

二要从过程上管。要对主要污染物、污染源进行全面监测,确保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开展治理。在垃圾处理上,要强化垃圾清扫、转运、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衔接和监管,有效解决垃圾围城、围村的问题。在污水处理上,要在村庄密度较高、人口较多的区域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方式进行处理。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上,要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积极实施秸秆还田、秸秆打捆加工饲料和秸秆发电,实现废物综合利用,有效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

三要从机制上管。要建立党政定期会商机制,实现对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管理。要建立联动整治机制,彻底改变部门“单打独斗”、乡镇“闭门整治”的现象。要建立网格监管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构建县、乡、村三级环境监管网格体系。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坚持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与“五城联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协调推进实施,形成综合效应。要建立资金筹措机制,积极争取上级农村节能减排“种子”资金;采取PPP合作模式,充分盘活市场资源,推动市场主体加大对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投入,努力实现政府、企业和群众三方“三赢”。

三是要真正在“育”字上下功夫。城乡环境集中整治,不仅要在“治”“管”上下功夫,还要在“育”上做文章。要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参与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进行强劲造势,充分调动群众支持参与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积极性,引导居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使推进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成为群众自觉行动。

要强化法制教育,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环境整治不仅要靠“人治”,还要靠“法治”。全县各级干部要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卫生管理难题。要深入做好普法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

要经常性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对违反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组织和个人实施处罚,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彰显法律刚性,提升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成效。要强化道德教育,提升居民文明意识。大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深入推进文明知识“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通过“点对点”教育,找差距、改陋习、树新风,群策群力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

三、强化措施,确保实效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组,XX书记和我亲自担任组长,XX主席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县四大班子领导担任副组长。各位领导同志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各乡镇和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抓好本乡镇、本部门的环境集中整治,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切实以无缝对接的责任体系、科学有力的工作举措,确保集中整治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二是要从严督查考核。为了确保这次集中整治取得实效,县上成立了由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任组长的5个督查组,抽调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住建、环保、交通、农林委、卫计委等部门的业务骨干,采取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联合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严格监督问题整改。县委、县政府将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列入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对工作进展快、任务完成好的部门和干部给予表彰,对工作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的部门和干部要通报批评。

篇11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集中整治X现场会和全市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县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组织动员全县上下再鼓干劲、再接再厉,全力打好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促进全县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刚才,XX等单位和乡镇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听了之后,能够感受到,大家的决心很大、信心很足,充分体现了我们X干部良好的精神状态;向前主席宣读了《X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对各乡镇、各部门的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开展好这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

去年X月X号我县全面启动“五城联创”工作以来,全县上下从去年X月X号至今年X月X号,开展了为期X天的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紧接着X月X号,市里又召开了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再次开展了为期X天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期间,为了迎接全市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活动暨创建国家卫生城镇X推进会、“全域旅游晋都行—X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月”和省市领导的调研以及市里的交叉检查,县委、县政府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多次进行安排,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全力落实,先后出动人力达到X万余人次,机械X万余台次,共清理垃圾X万余方,治理流动摊点X处、店外经营X余处,清理小广告X处,治理道路沿线环境卫生X余公里。通过综合整治,全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整洁、更加有序、更加靓丽。对于大家前一阶段的工作,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广大群众也是充分认可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还有个别单位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习惯于搞突击整治,仍然存在“整治一阵风、过后就轻松”的侥幸心理,还没有形成持续性、常态化抓环境整治的意识和理念。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在工作进度、工作标准、工作成效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平衡问题,城区明显比乡镇动作大,国省要道、各大景区周边村比其他村行动快、效果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全县整体整治工作的推进。三是整治标准不高。个别地方整治工作仍然存在做表面文章,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存在一些环境卫生死角和盲区。对于市创卫办反馈的X多条问题,部分单位就问题改问题,没有做到举一反三,常抓不懈。四是长效机制不健全。前一段时间,永慧同志专门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全县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目前,已进入修改完善阶段。对于这项工作,下一步要抓紧落实,尽快拿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办法,为全县环境卫生整治提供机制保障,彻底走出“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怪圈。五是全民整治氛围不浓。一些地方对群众宣传引导手段和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基本上是流于了形式,实际效果不佳,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被充分激发,还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全民参与、人人监督的共同整治局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积极应对,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从这个月开始到X月底,要开展为期X个月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县上下要以此次行动为契机,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目标,客观对待成绩,认真研究问题,切实以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打好打胜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攻坚战,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明确目标,精准发力

刚才,X主席宣读的实施方案,已经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整治任务。会后,大家要立即上手,迅速行动,全面掀起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新热潮。

一是要真正在“治”字上下功夫。

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首要工作在治,要切实通过大治、狠治、严治,有效解决城区、镇村、道路沿线、厂矿企业和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问题。一要大力推进“治违工程”。要治违搭违建。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对影响市容市貌、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搭乱建构筑物进行集中整治,坚决遏制乱搭乱建现象势头蔓延。要治违占违停。从城区来看,县城主次干道人车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等问题依然突出;从各乡镇来看,当前正值秋收季节,群众在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上打粮晒粮的现象增多,严重影响了车辆和行人通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对此,交警、交通等部门要加大上路、上街整治力度,全力保证交通顺畅有序。要治违标违设。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对“五道”沿线各类交通标志牌和减速带等安全设施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缺失的要尽快补上,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拆除或维修更换。二要大力推进“治乱工程”。要抓好公共场所卫生。特别是主次干道、县乡公路、农村公路、车站、集贸市场、公园、广场、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要加大保洁力度,全方位展示城乡文明形象。要抓好沿街门店整治。通过开展法规宣传、实行“门前三包”、组织联合执法、压实监管责任,强力推进沿街门店整治,确保其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根本改善、长久保持。要抓好厂矿企业治理。各类厂矿企业要对其厂区及周边的环境卫生进行大整治,重点清理多年无序倾倒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等,全面改善厂容厂貌。要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等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加强管理,坚决消除卫生“死角”。三要大力推进“治污工程”。要化被动为主动,未雨绸缪、提前上手,持续狠抓大气污染防治。要积极抓好臭氧污染防治。按照臭氧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切实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臭氧污染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要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重点解决好县境内主要河流沿线的污水直排问题,相关乡镇和住建、水利、环保等部门要对污水直排口进行摸排,建立台账,逐个制定整治方案,尽快启动治理工作;要积极做好黑臭水体排查巡查工作,对多年来生活污水排放形成的臭水沟、臭水坑、臭水池,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有效整治,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要切实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把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重中之重,集中治理畜禽粪污、病死动物及农药化肥包装、废弃农膜等废弃物乱丢乱埋和秸杆乱烧现象,做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二是要真正在“管”字上下功夫。

做好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既要立足于“治”,更要着眼于“管”。一要从源头上管。加快推进“XX”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农业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有序引导和推进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从源头上减少工业企业因布局分散、污染治理手段滞后对城乡环境带来的影响;加大城乡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力度,防止垃圾污水“二次污染”;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作,推广清洁能源,改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二要从过程上管。要对主要污染物、污染源进行全面监测,确保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开展治理。在垃圾处理上,要强化垃圾清扫、转运、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衔接和监管,有效解决垃圾围城、围村的问题。在污水处理上,要在村庄密度较高、人口较多的区域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方式进行处理。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上,要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积极实施秸秆还田、秸秆打捆加工饲料和秸秆发电,实现废物综合利用,有效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三要从机制上管。要建立党政定期会商机制,实现对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管理。要建立联动整治机制,彻底改变部门“单打独斗”、乡镇“闭门整治”的现象。要建立网格监管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构建县、乡、村三级环境监管网格体系。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坚持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与“五城联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协调推进实施,形成综合效应。要建立资金筹措机制,积极争取上级农村节能减排“种子”资金;采取PPP合作模式,充分盘活市场资源,推动市场主体加大对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投入,努力实现政府、企业和群众三方“三赢”。

三是要真正在“育”字上下功夫。

城乡环境集中整治,不仅要在“治”“管”上下功夫,还要在“育”上做文章。要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参与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进行强劲造势,充分调动群众支持参与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积极性,引导居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使推进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成为群众自觉行动。要强化法制教育,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环境整治不仅要靠“人治”,还要靠“法治”。全县各级干部要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卫生管理难题。要深入做好普法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要经常性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对违反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组织和个人实施处罚,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彰显法律刚性,提升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成效。要强化道德教育,提升居民文明意识。大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深入推进文明知识“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通过“点对点”教育,找差距、改陋习、树新风,群策群力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

三、强化措施,确保实效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组,XX书记和我亲自担任组长,XX主席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县四大班子领导担任副组长。各位领导同志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各乡镇和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抓好本乡镇、本部门的环境集中整治,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切实以无缝对接的责任体系、科学有力的工作举措,确保集中整治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二是要从严督查考核。

为了确保这次集中整治取得实效,县上成立了由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任组长的5个督查组,抽调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住建、环保、交通、农林委、卫计委等部门的业务骨干,采取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联合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严格监督问题整改。县委、县政府将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列入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对工作进展快、任务完成好的部门和干部给予表彰,对工作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的部门和干部要通报批评。

三是要加强舆论监督。

篇12

[关键词]专业认证;教学改革;能力导向

一、引言

专业认证是国家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一项重点工程,认证目标主要有体现在下述几点:第一,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第二,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密切联系机制,提高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对工业产出及社会的适应性;第三,促进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1,2]。

专业认证对于保障和促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意义非凡。通过专业认证,可以优化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可以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办学理念,从而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为了提高我校专业建设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也在积极进行认证前的准备工作,为以后参加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做准备。为此,学校在去年也专门组织了几场关于专业认证的报告会。

我校机制专业是我校办学最早和最强的专业之一,也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及安徽省重点学科,拥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先进数控和伺服驱动技术实验室”,还拥有《数控技术》、《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机械制造学》等安徽省精品课程。如果本专业以后能够顺利通过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话,对我校影响力的提升无疑是巨大的。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

要正确认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区别主要表现体现在主体不同、深度不同、对象不同、目标不同等4个方面,具体区别详见文献[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育界和企业界专家共同参与;注重目标设定及人才培养完整体系;关注人才培养整体出口质量;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重视持续改进机制。

(二)认证标准

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是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之上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的特有的具体要求。最新的认证通用标准共包含7大项(35个小项),它们分别是:1)学生,包括4个小项。2)培养目标,包括3个小项;3)毕业要求,包括10个小项;4)持续改进,包括3个小项;5)课程体系,包括4个小项;6)师资队伍,包括5个小项;7)支持条件,包括6个小项。

机制专业的补充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体系,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10%)、实践环节(包括工程训练、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设计(论文);2)师资队伍,包括专业背景、工程背景;3)支持条件,包括专业资料、实践基地。

从认证标准的内容不难看出,除了对重要课程设置进行规定外,专业认证还非常重视实践环节,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突出作用,对产学研结合也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环境下的教学改革

(一)明确定位培养目标

在制定具体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工程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的标准和专业实际情况明确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的类型。必须让用人单位充分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全过程,使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真正发挥起重要的作用。

(二)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专业认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育以培养学生为本的理念。因此,应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式教学方式。同时开展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服务,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去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程体系设置

首先,在满足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的前提下,以社会和产业界的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为导向,培养方案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4-7]。只有贯彻执行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能力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实践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为此,机制专业2014级培养方案做了一定的改进,如增加《工程化学基础》、《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数学、物理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增加了《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企业管理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了《机制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竞赛》、《科研项目训练》等实践性的环节,使各部分都达到认证的指标要求。将原有《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实验单独分离出来,开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综合实验”,让学生真正把学习的知识较全面的整合在一起,更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今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更加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3

【关键词】 血脂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与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相互关系,对血脂正常的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137例、无斑块组100例,检测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对比分析。结果 AS斑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异常者占61.31%(84/137),正常者占38.69%(53/137);血脂正常的AS斑块组与血脂正常的无斑块组比较,LDL-C、载脂蛋白B(apoB)含量和TC/HDL-C、LDL-C/HDL-C、LDL-C/载脂蛋白A(apoA)比值升高,apoA含量和TC/apoB、apoA/apoB比值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斑块组TC(5.34±0.91)mmol/L,LDL-C(3.21±0.75)mmol/L,其中LDL-C<3.37mmoI/L(130mg/dl)和<2.59mmol/L(100mg/dl)占59.12%(81/137),说明多数患者TC和LDL-C含量正常或仅仅轻度升高。部分患者检测了血流变指标,仅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5)。结论 LDL-C、apoB、LDL-C/HDL-C、LDL-C/apoA升高,TC/HDL-C、apoA/apoB降低为颈动脉AS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血脂正常的AS患者LDL-C水平正常甚至降低,而apoB已相对较高;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查诊断评估亚临床AS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指导调脂治疗,特别是血脂正常AS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血脂 脂蛋白 多普勒超声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lipid,lipoprotein,apolipoprote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ls of serum lipid,lipoprotein and apolipoprotein i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patients and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patients with normal serum lipid level.Methods Acuson Sequoia-c256the color Doppler ultrsonography,used a high-frequency transducer(7.5MHz).The patient’s head was placed on a pillow and turned slightly away from the side being scanned.After applying ultrasound get along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border on the neck,the transˉducer was placed above the clavicle.Both sides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and the origi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the external carotid arterywas evaluated by grayscale imaging,to determine the intima-media thickness for vessel wall,the smooth or irregular,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and obtained Doppler information.The thickness of projecting≥1.3mm was divided into the group with plaques and the thickness≤1.0mmwere divided into the group without plaqu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The patients with plaques137,men72and women65,age40to89years,mean age70.34±8.33;the patients without plaques100,men46and women54,age51to88years,mean age67.52±7.54.All the patients were measured serum lipid,lipoprotein and apolipoproˉtein levels and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levels of 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ˉterol(LDL-C),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triglyceride(TG)showed a abnormal in the group with plaques only of61.31%(84/137)and showed a normal in the group without plaques of38.67%(53/137).The LDL-C,apolipoprotein A(apoA)&B,TC/HDL-C,LDL-C/HDL-C,TC/apoB,LDL-C/apoA,apoA/apoB in the plaque patients with normal blood lipid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group without plaques(P<0.001).The group with plaques were TC(5.34±0.91)mmol/L and LDL-C(3.21±0.75)mmol/L remarkably,38.7%had LDL-C<3.37mmol/L and20.4%had LDL-C<2.59mmol/L,in total59.1%(81/137).Although they noted plaques between both normal TC,LDL-C levels and decreasing TC,LDL-C levels.Conclusion Both increased LDL-C,apoB,LDL-C/HDL-C,LDL-C/apoA and decreased TC/HDL-C,apoA/apoB are important factor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formation.Remarkably,atherosclerotic patients with LDL-C normal level achieve the same event reduction as those with apoB higher levels;plaque burden,rather than plasma lipid values,should be the target of therapy.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is considered the first step in the diagnostic work-up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and its potential for evaluating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

Key word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lood lipid lipoprotein Doppler sonography

近十年来采用影像技术检出和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己被积极地推广为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检查手段,特别是血脂正常的冠心病(CHD)患者和AS患者 [1]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137例颈动脉AS斑块患者,并作血脂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7例均为2003年3月~2004年2月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采用成组设计,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全部病例均检测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斑块组137例,男72例,女65例,年龄40~89岁,平均(70.34±8.33)岁;高血压(HPT)45例,糖尿病(DM)11例,HPT合并冠心病(CHD)12例,HPT合并DM25例,头昏27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无斑块组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51~88岁,平均(67.52±7.54)岁;近期发生高血压30例,慢性支气管炎18例,头昏待诊31例,体检21例。

1.2 方法

1.2.1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采用美国Acuson Sequioa-c256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5MHz,由专人操作。

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头略偏向对侧,探头沿胸锁 乳突肌外缘纵横切,扫查观察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起始段(分叉后30cm内)内膜-中层是否光滑,厚度≥1.3mm并突向管腔内视为AS斑块形成 [2] ;内膜-中层厚度≤1.0mm视为无斑块。

1.2.2 血清测定 所有受试者均于清晨7:30~8:30空腹取肘静脉血,采用比色测定酶学方法(澳斯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测定血清TG、TC、LDL-C、HDL-C、apoA、apoB。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LDL-C不同水平含量比较采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TG、TC、LDL-C、HDL-C单项或多项异常的比较 斑块组异常者占61.31%(84/137),正常者占38.69%(53/137)。

2.2 两组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含量及其相互比值的比较 斑块组TC、LDL-C、apoB、LDL-C/HDL-C、LDL-C/apoA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apoA,apoA/apoB低于无斑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见表1、表2。

表1 两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含量比较 (略)

表2 两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相互比值比较 (略)

2.3 斑块组LDL-C不同水平含量比较 LDL-C<3.37mmol/L和<2.59mmol/L占59.12%(81/137),见表3。

2.4 血脂正常的53例斑块组和72例无斑块组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含量及其相互比值的比较 斑块组LDL-C, apoB,TC/HDL-C,LDL-C/apoA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apoA/apoB低于无斑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见表4、表5。

表3 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同水平含量比较 (略)

表4 血脂正常的两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含量比较 (略)

表5 血脂正常的两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相互比值比较 (略)

2.5 两组血流变指标及血糖比较 部分患者检测了血流变指标和血糖,两组相比,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 05),血流变指标中仅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01和P<0.05),见表6。

表6 两组血流变指标及血糖比较 (略)

3 讨论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ATPⅢ指南提出:10年内患CHD的危险在10%~20%者,LDL-C水平应<130mg/dl;10年内患CHD的危险>20%或患有糖尿病者,LDL-C水平应<100mg/dl [1] 。本组结果显示:斑块组TC(5.34±0.91)mmol/L,LDL-C(3.21±0.75)mmol/L,说明多数患者TC和LDL-C含量正常或仅仅轻度升高;其中有38.7%LDL-C<3.37mmol/L(130mg/dl),有20.4%LDL-C<2.59mmol/L(100mg/dl),合计占59.1%(81/137),说明LDL-C浓度可相对正常甚至降低,而apoB已相对较高(TC/apoB、apoA/apoB降低)。提示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仅凭血清血脂检测结果可能会给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调脂治疗,以及患者的配合造成?定程度的误导。

许多研究发现颈动脉AS与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相关性,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高危疾病是CHD和AS(外周动脉和颈动脉) [1~3] 。本组结果显示:斑块组TC、LDL-C、apoB升高,HDL-C、apoA降低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和P<0.01);尤其是血脂正常(占38.69%)的斑块组LDL-C、apoB、TC/HDL-C、LDL-C/apoA升高(P<0.001),apoA/apoB、TC/apoB降低,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和P<0.02)。进一步说明了apoB及含apoB的LDL-C水平升高与AS发生的关系,血浆apoB是形成早发性AS的主要危险因素 [

4] 。

斑块组中有HPT患者82例,占59.85%(82/137),在 HPT条件下,血流剪切应力和环形张力均异常升高,使弹性大动脉的弹力层发生结构重排,动脉中层退行性变,血管扩张;通过血流机械力和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的直接作用,引起动脉内膜病变,促进AS斑块的发生和发展 [5] 。

AS斑块的形成机制较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血流变指标中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和P<0.05),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速减慢、血管壁的切变应力增高,致血管弯曲及分叉处更容易形成斑块 [6] 。血糖水平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近的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常发生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呈致动脉硬化脂蛋白表型:LDL-C/HDL-C比率的增高和同时伴有TC升高 [7] ,斑块组2型糖尿病患者37例,占27.18%(37/137),多数糖尿病患者并无显著的LDL-C增高,

但其水平足以引起AS。

近年来国外学者利用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tomograˉphy)诊断冠状动脉钙化与血脂的对照研究,并指导临床调脂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Hecht HS等用电子束CT检出的822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中,LDL-C<130mg/dl(3.37mmol/L)232例,<100mg/dl(2.59mmol/L)82例,共占38.2%(314/822) [8] ,认为影像学有助于无症状AS斑块的早期诊断,作为治疗指征比血脂更有价值 [9,10] 。Vit A等报道经手术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扫描颈动脉AS斑块检出率相等,估计血管腔狭窄程度阳性率92.3%,阴性率95.0%,略低于CT;认为颈动脉AS斑块的诊断彩超应作为首选,对指导外科手术有较高的价值 [11] 。斑块形成是AS的明显特征,它可以反映AS的程度。颈动脉解剖位置表浅易于显示,是反应全身血管病变的良好窗口。颈动脉彩超检查不仅可为诊断评估亚临床AS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调脂治疗提供依据,还可提供诸如斑块的大小、性质及血管腔狭窄程度等的详尽资料,见图1、图2。临床脑缺血症状的发生,既可由纤维钙化的稳定性硬斑逐渐增大阻塞管腔所致,也可由富含脂质的易损性软斑或混合斑破裂引起。

LDL-C、apoB、LDL-C/HDL-C、LDL-C/apoA升高,TC/HDL-C、apoA/apoB降低为颈动脉AS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血脂正常的AS患者LDL-C水平正常甚至降低,而apoB已相对较高。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查诊断评估亚临床AS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指导调脂治疗,特别是血脂正常AS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文图片略)

参考文献

1 ScottM,Grundy.Atherosclerosis imaging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ˉeases,2003,46(2):115-121.

2 黄静,龚兰生.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35-37.

3 季建中,李华,侯惠鸣,等.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 血脂变化的研究.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8:1147-1148.

4 向伟.小儿血脂异常-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27.

5 杨娴.综述血流机械力和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21:240-242.

6 孟立辉,蒋忠武,柳金明,等.脑血管性疾病血流变指标及血脂谱的测定分析.中国血流变学杂志,2000,10:178-181.

7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5-996.

8 Hecht HS,Superko HR,Smith CK,et al.Rel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identified by electron bean tomography.Am J cardiol,2001,87:406-412.

9 Harvey S,Hecht.Translating tomographic plaque imaging into treatment:iterventional lipidology.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03,46:149-170.

篇14

关键词 环境规制;治理动机;公众参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7)02-0036-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7.02.00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治理理论的发展,中国环境治理结构的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政府行政手段为主导的一元治理时期;政府经济和行政手段并存的二元治理阶段;政府与市场、社会协调互动的多元治理阶段。目前,中国正处于第三阶段的早期,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正在形成一种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治理结构。在环境治理体系中,企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由于环境物品的公共属性和外部性特征导致“市场失灵”,作为公共利益受托人的政府自然就加入到了环境治理当中,以行政命令或经济治理的手段进行环境规制。然而由于信息不完全、监督乏力等特点,出现了所谓的“政府失灵”,又会促使以公益性、非营利性等为主要特征的环境社会组织也加入到了环境治理体系中。随着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和福利的影响日渐加重,公众也越来越多地自发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多主体环境治理的体系基本形成。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与改善环境质量的双重压力,如何同时实现上述两个目标,对环境治理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多主体环境治理模式的研究述评

有关多主体环境治理模式的理论研究中,Ostrom等[1]指出多主体环境治理是政府治理与市场治理之外的一条责任路径,强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相互约束,以多中心为基础,通过多中心自主治理结构实现“权力分散”和“交叉管治”。多主体合作的目标在于解决环境问题治理中存在的失灵,Eckerberg和Joas[2]认为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有助于将环境责任向私人部门转移,从而共同承担环境责任。Parkins[3]指出多主体合作有利于将多元价值融入法律政策中,对环境治理具有更高的约束效力。Forsyth[4]认为多元合作的环境治理模式可以提高各主体对环境政策的参与度,实现更高的环境规制目标。Arentsen[5]认为环境治理的决策过程越来越复杂,多个主体参与决策过程可以捍卫自己的利益并影响结果。Newig和Fritsch[6]认为非政府主体参与环境治理有助于提高政策执行的力度。

然而,环境公共治理模式实施中还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环境公共治理模式效果的发挥极大地依赖于各个主体的地位、职能以及模式的制度设计与运作方式等。Jessop[7]表达了对实行“混合治理式”环境治理模式的担忧,因为政府的“空心化”会导致设计和执行环境政策时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下降。Tsang等[8]通过分析指出信任在公共环境治理集体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参与治理的主体应该互相信任,否则合作将难以为继,集体决策无法达成。Evans[9]指出环境治理集体行动中存在多重困境,环境问题可能有着复杂的成因,由不同方面的人类活动所导致,这使得协调合作更加困难。

国内学者一般是分别对政府、企业、公众与社会组织在环境公共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研究。在政府主体进行环境治理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政府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形成微观激励机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0-12]。在公众参与中,应建立完善公众预案参与、过程参与、行为参与等多个方面的制度切实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13-14]。企业参与环境治理时,需要考虑经济底线、社会底线和环境底线,尽其可能减少负外部性,同时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15-17]。在环境社会M织参与环境治理方面,大多研究集中于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模式,或是环境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募捐机制、激励机制等问题[18-20]。

近年来,中国学者对多主体治理模式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中国公共治理模式的建立、公共治理模式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及相互作用两个方面。在探讨适合中国的公共治理模式方面,王兴伦[21]通过梳理国外学者对多中心理论的研究,提出在中国的公共治理中应主要实现主体和体制的多元化。孔繁斌[22]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指出公共治理应是基于多元共治模式下的治理结构由“中心―边缘”模式向多中心模式转换。在研究公共治理模式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及相互作用方面,陈海秋[23]通过分析城市环境治理中政府、市场、企业、环境社会组织、城市居民的各自行为和角色,提出了“政府主导式―合作参与―多元化治理”的四位一体治理模式。李明洪[24]通过分析当今利益多元化背景下中国环境中的各主体利益冲突,指出亟需政府联合各主体展开对话协商,构建协同合作治理模式,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综述可得,国内学者对环境治理主体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各自的角色定位,对各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涉足。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多主体协同的环境公共治理模式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尤其在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模式引导下,人们对环境准公共物品的利用超过环境能够提供的限度,如何有效激发企业内生的治理动机是解决政府在功能定位、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等诸多环节功能缺失的主要途径。本文拟构建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社会福利、环境质量等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政府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于企业内在治理动机的影响,分析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所产生的外部性,这不仅可以为环境治理中不同主体的优化配置提供可行性方案,而且能够对如何构建多主体协同的环境治理体系提供政策参考。

2 中国多主体环境治理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多主体参与的环境治理模式基本上始于2002年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律中明确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权利。2003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促成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的再次修订,而且推动了多元化环境治理模式的出现。2014年修订后的新《环境保护法》颁布,明确设立环保公益的诉讼制度,将民生力量有序纳入环境治理的体系中,多主体参与环境公共治理的体系不断完善。

尽管中国逐渐走向多元的环境治理模式,但环境治理的主体仍然是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呈现“政府直控”的特点,即政府在环境治理中承担了绝大部分的职责,无论是从宏观政策制定方面,还是在微观层面的环境监督和评估方面,几乎都是由政府控制实施。相比之下,公众、环境社会组织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此外,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环境管制,即在形式上的“经济手段”,更加体现了“政府直控”的特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不利影响逐渐凸显,政府作为环境治理的单行者已经无法满足环境治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在现实经济中,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政府人员所掌握的信息、知识也是有限的,可能出现企业污染处罚与环境治理污染成本不一致的现象,甚至长期内会导致环境治理政策的失效。面对大量违反环保法的企业,政府的环境管理人员远远不足,政府的环保力量还是十分薄弱。

另一方面,尽管政府代表的是公众的环境权益,相关的法律也保障了公众参与成为监督企业和辅助政府实现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但是没有明确参与的途径、方式,缺乏相应的实施机制。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由于缺乏环境污染的知情权、诉讼权和求偿权,反而更容易造成公众对于环境污染的过度反应,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公共性。由于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表现出治理手段单调且非有效、治理效率低下且高成本等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社会组织的环保热情,环境社会组织职能的缺失进而导致其缺乏对企业和政府的有效监督。图1显示,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会产生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等现象。

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等问题的根本在于环境的外部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和环境社会组织出现了职能缺失和错位,代表私人利益的公众和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来参与环境治理。特别是在政府的规制强度不够时,造成环境污染源头的企业缺乏环境治理的激励约束,企业行为的负外部性并没有转变为企业内生化的环境治理动机。

环境治理的公众和社会组织主体加入到环境事务的过程也是被动的,因为环境监管本身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公众和社会组织无法完全享有资源消耗所带来的全部收益,如何实现私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统一十分重要。将环境治理中的强制行为转化成自愿行动,发挥各主体,特别是企业和公众在环境公共治理中的应有作用,形成环境治理各主体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真正将环境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符合中国实际经济发展特征和治理模式为标准,在模型中设计政府、公众、企业和环境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针对不同主体的行为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和政策评价,通过分析不同环境治理主体行为对福利水平、经济增长等经济变量的差异化影响,为如何有效激发企业的内生治理动机、发挥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外部性提供参考。

3.1 模型构建

3.1.1 企业生产与污染排放

一般而言,企业的生产行为可以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表述,其中资本和劳动为投入要素。在环境经济学的分析中,为了刻画生产行为对于环境的污染情况,往往在生产函数中加入环境资源投入要素[25],一般为能源产品,即企业通过使用资本、劳动和能源来生产产品。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同时产生污染排放,由于生态系统对于污染排放物只能部分降解,污染排放逐渐累积形成污染水平,本文考虑环境污染水平对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性影响,构建企业部门的生产函数如式(1)所示。

式(4)、式(6)和式(8)等描述了政府、企I和公众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作用与反作用机制。从经济学外部性角度来看,环境社会组织具有环境保护、知识和治理的专业性,新的环保法赋予环境社会组织公益诉讼权。环境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和相关权利的赋予,使得环境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行为具有外部性。其外部性的体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环保组织向公众筹集资金,开展环境调研、举证等工作,将违法排污的企业公布于众,并通过诉讼的手段,给予企业适度惩罚,从而将企业排污的社会成本分担到企业身上,达到降低社会污染的目的;二是,如前所述,环境社会组织的行动能够为政府提供更广泛的企业信息,降低政府在监督减排过程中的成本支出,督促政府实施污染惩罚,实现环境质量改善。

3.1.3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制定合适的环境税率τ,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转化为企业生产的成本,激发企业治理污染的动机。政府实施环境税所得的收入,用于支付环境管制中产生的监管成本、对企业进行环境技术的研发补贴和向公众的转移支付。政府的预算约束为:

其中,p(・)为政府征收环境税的成本支出,假定p′τ(τ,υ,EMt)>0,p′υ(τ,υ,EMt)

最后,在模型中加入Ct+It=Yt等市场出清条件,可以实现模型的闭合。

3.2 参数校准和模型求解

本文主要借鉴Acemoglu等[26]、Heutel[27]、杨继生等[28]的文献,给出模型参数的设定。其中,在环境社会组织监管力度及其费用函数等方面,可用于参考的资料较少。限于此,本文通过敏感性分析等方法,以模型自身的稳健性为标准,得出政府征收环境税的规制成本函数和环境社会组织的监督成本函数的具体形式为:

政府环境规制成本函数:pt=0.06τ1.2/(0.06+υ0.8)×EMt;

环境社会组织监督成本函数:qt=0.03υ0.3×EMt。

由于上述模型中各参数与变量间呈现较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难以求得显示解,本文采用Matlab R2009a软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求解模型的稳态。

4 环境规制下的企业治理动机和公众参与外部性模拟

4.1 政府征收环境税对企业内在治理动机的动态影响

如理论模型中式(1)所示,公众的效用最大化函数中可以加入环境污染的负效应Q(Xt),在考虑该负效应和不考虑该负效应时,政府环境规制政策变化对于各主体行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在上述两种情形下,本文绘制了环境税强度的提高对社会福利及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图形,以更好地体现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效果,如图2和图3所示。

当环境税率逐渐上升时,社会福利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因此,在不同的目标下,存在着差异化的最优税率。上述结论与国内外大多数文献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同时也证明了本文中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同时,当考虑环境污染对公众效用的负向影响时,社会福利水平更低,这也符合经济学常识。

如前所述,企业的环境技术研发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的内在治理动机,也是本文的分析重点。其中,稳态下企业的环境技术研发投入为理论上的最优环境研发投入,因为该研发投入水平实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最优环境治污技术研发投入是由模型中各参数同时决定的,即最优环境治污技术研发投入应根据经济体系的自身特征来确定,因此政府的环境税收政策是企业内在环境治理动机的决定因素之一。

当政府的环境税率不断上升时,图3显示,企业环境技术研发投入会先上升后稳定或下降,当环境治污技术研发投入水平达到最大时,政府所征收的环境税完全激发了企业内生性环境治理动机。结合本文理论模型部分可得,企业通过环境技术研发投入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在增加,而企业接受税费惩罚所导致的边际收益在下降,因此企业就会增加环境技术研发投入,加快环境治污技术进步,促使污染排放量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在环境研发投入上升的初期,环境技术进步及其伴随着的人力资本累积等使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提高,经济产出会不断增加。在收入效应的作用下,代表性家庭的消费水平也会上升,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当环境税率上升到一定值后,环境税带来的资源配置扭曲效应高于环境负外部性的改善效应,环境税就成为了扭曲性税收,并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率。

在社会福利水平达到最大值后,企业通过环境技术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收益仍然大于企业接受税费惩罚所带来的边际收益,企业还会继续加大环境治污技术的研发投入,直至企业通过环境技术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企业接受税费惩罚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时,企业的环境治污技术研发投入达到最大。此时,图2表明,社会福利已经下降至较低水平。因此,在保证社会福利的同时,有效激励企业内在治理动机,应将环境税率设定在适当水平,不宜过高。

4.2 环境社会组织参与行为外部性机制的模拟分析

进一步地,在图4中,本文分别模拟了政府与公众参与的组合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情况。图4显示,与仅考虑政府采取环境规制政策的情形相对比,政府征收环境税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社会福利提高,这充分表明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存在着外部性。主要原因在于,在现实经济中政府实施环境监管的人力物力都是有限的,环境治理的专业性知识结构也不健全,一定存在着环境治理监管的成本损失。环境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政府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减少政府环境规制监管成本,改善环境治理状况。

当政府的环境规制强度不高时,环境税所带来的环境治理改善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双重红利逐渐释放,但是单位规制强度的边际效率在降低,当环境规制达到一定强度时,社会福利水平开始下降。在引入环境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后,这一现象又呈现了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随着环境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环境规则所产生红利的总体水平在提高,并且政府环境规制红利的最优拐点在下降,这再次验证了环境社会组织参与对于环境治理的外部性。

5 环境公共治理多主体协同体系构建的进一步思考

在环境公共治理体系中,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相互联系、共同合作完成治理目标。首先,企业参与环保治理的动机来源于其自身,尽管企业目标主要是利润最大化,通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其目标,但是企业责任和经济活动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也可以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关键在于政府如何采取有效的规制政策激发企业的治理动机,实现治理行为。环境社会组织是指志愿性的环境社会组织,在环境公共环境治理模式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是以强制求公益,而社会组织是以志愿求公益,由此看来,政府与环境社会组织追求公益的目标也是契合的,只是实现方式有所不同。公众形成环境保护的社会需求,并且将其反馈给政府,有助于政府修正决策中的失误,同时可以减少政策执行中的冲突与摩擦。公众参与的微小力量和环保社会组织的集体力量相Y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政府、企I、公众和环境社会组织共同享有公共权利、共同进行环境治理,环境治理的核心任务是“多主体协同”,从政府关注公共项目转向治理工具,从等级制转向网络化,从命令、控制转向谈判、协商,各个主体之间形成“网络关系”。在图5中,本文给出了环境公共治理模式中的多主体协同框架。

治理过程的协同化强调的是一个动态过程,参与责任、监督惩罚、利益共享、信任协作构成了治理过程的主要内容。政府管理从等级控制转向参与协作,建立与市场、社会之间相互激励约束、相互合作的公共治理模式,治理模式中的各个主体都在不断互动和充分协作中实现各自目标的最大化,新型的“利益共享”网络协同关系不断形成。

6 结论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进行了政府环境规制下的企业内生治理动机的研究与公众参与环境外部性的分析,主要结果显示,当环境税率不断上升时,企业环境技术研发投入会先上升后下降,当环境研发投入水平达到最大时,政府所征收的环境税完全激发了企业的内在治理动机。其中,在环境研发投入上升的初期,环境技术进步使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提高,经济产出会不断增加,社会福利水平得到增进。当环境税率上升到一定值后,环境税成为扭曲性税收,并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福利水平。此外,通过模拟政府与公众参与的组合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可得,在发挥政府与市场功能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环境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形成环境治理的有效网络体系。

此外,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扩展:一方面,对于不同行业或者同一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而言,当研发投入的规模不同时,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研发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均会呈现不同的特征,进而使得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对于这一影响的研究能够丰富企业内生环境治理的研究框架;另一方面,对于企业部门而言,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在模型中主要设置了环境规制与企业治理两个主要部分,实际上,环境治理的效果还受到企业特征、经营状态等一系列异质性因素的影响,如何充分在模型中设置这些因素并研究其作用,也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在发挥政府与市场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环境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是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公众福利的重要方式。为推动中国多元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必须使公众融入到环境治理过程中。中国应尽快完善立法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立法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使公众参与法律化、程序化,完善公众参与的方式,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将环境建设项目的内容公之于众,召开听证会、公众座谈会,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公众意见,积极建立并完善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方案。最终,形成环境治理的有效网络体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OSTROM E, SCHROEDER L, WYNNE S.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frastructure policies in perspective [M].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3: 1-288.

[2]ECKERBERG K, JOAS M. Multileve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 concept under stress? [J]. Local environment, 2004, 9(5): 405-412.

[3]PARKINS J R. Decentering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 short history and analysis of democratic processes in the forest sector of Alberta, Canada [J]. Policy sciences, 2006, 39(2): 183-202.

[4]FORSYTH T. Cooperativ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wastetoenergy technologies in Asi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6, 5(3): 209-220.

[5]ARENTSEN M.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a multilevel institutional setting [J]. Energy & environment, 2008, 19(6): 779-786.

[6]NEWIG J, FRITSCH O.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participatory, multilevel and effective? [J].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2009, 19(3): 197-214.

[7]JESSOP B. 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al state [R].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Lancaster University, 2003: 1-19.

[8]TSANG S, BURNETT M, HILLS P. Trust,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Hong Kong [J].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2009, 19(2): 99-114.

[9]EVANS J P.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M]. New York: Routledge, 2012: 1-272.

[10]薛冰, 郭斌. 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 (12):112-114.[XUE Bing, GUO Bin. Cost benefit analysi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in western China: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J]. Shanghai economic review, 2007 (12):112-114.]

[11]张建伟. 政府环境责任论[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1-239.[ZHANG Jianwei. Study on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8: 1-239.]

[12]吴迪. 如何解决目前中国环境政府失灵的问题[J]. 经营管理者, 2012(2): 29-30.[WU Di. How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government failure [J]. Manager journal, 2012(2): 29-30.]

[13]吕忠梅. 环境法新视野[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1-322. [LV Zhongmei. A new vis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M].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Press, 2007: 1-322.]

[14]顾训宝. 十年来我国公民参与现状研究综述[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4): 33-38. [GU Xunbao.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China in ten years [J]. Journal of Beiji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 2009(4): 33-38.]

[15]李永友, 沈坤荣. 我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减排效果――基于省际工业污染数据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08(7): 7-17. [LI Yongyou, SHEN Kunrong. The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of pollution control policy in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rovincial industrial pollution data [J]. Management world, 2008(7): 7-17.]

[16]米. 地方政府与企业环境治理合作关系的形成――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为例[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0,11(1): 56-66. [ZHU Demi. The formation of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 case study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Taihu river basin[J].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College, 2010,11(1): 56-66.]

[17]王火根, 滕玉A. 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动态博弈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11): 14-18. [WANG Huogen, TENG Yuhua. Dynamic game analysis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polluting enterprises [J]. Research on technolog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2012(11): 14-18.]

[18]巩英洲. 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建立公众参与的环保机制[J]. 社科纵横, 2006,21(2): 52-54. [GONG Yingzhou.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to establish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chanism [J]. Social sciences review, 2006,21(2): 52-54.]

[19]刘培峰. 中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评论与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2): 105-115. [LIU Peifeng. Comment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legislation of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2): 105-115.]

[20]邓国胜. 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 2001(10): 41-43. [DENG Guosheng.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J].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1(10): 41-43.]

[21]王兴伦. 多中心治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1): 96-100. [WANG Xinglun. Multicenter governance: a new theory of public management [J].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2005(1): 96-100.]

[22]孔繁斌. 公共性的再生产:多中心治理的合作机制建构[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1-285. [KONG Fanbin. Public reprod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multicenter governance [M].Nanjing: Jiangsu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8: 1-285.]

[23]陈海秋. 城市环境治理新理念及其对城市管理的理论突破[J].上海城市管理, 2011,20(1): 43-46. [CHEN Haiqiu. New concept of urba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its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 in urban management [J]. Shanghai urban management, 2011,20(1): 43-46.]

[24]李明洪. 协同治理:环境治理模式的探析[J]. 知识经济, 2014(20): 56-57. [LI Mingho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n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group event management model [J]. Knowledge economy, 2014(20): 56-57.]

[25]FISCHER C, SPRINGBORN M. Emissions targets and the real business cycle: intensity targets versus caps or taxe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1, 62(3): 352-366.

[26]ACEMOGLU D, AGHION P, HEMOUS D. The environment and 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1, 102(1): 13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