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把生活与书本融为一体在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在学习到《地图》这一节课时,需要学生牢牢掌握住地图的三要素:图例和注记、比例尺、方向以及如何正确阅读利用地图。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地图价值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地图基本知识记忆更加深刻,于是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没有让学生学习地图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绘制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学生画出的图可谓是缤纷多彩,在上课过程中,笔者特意选择了几幅具有明显错误的地图。首先让学生发现这些地图在图例、比例尺和方向上存在的问题,其次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的地图必须具备这三个要素。在这样的一次绘制校园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于地图的相关知识的记忆以及读图能力的训练可谓深刻极了。
用生活现象验证地理知识在讲到七年级聚落这一节课时,世界上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差异决定了聚落的建筑外貌和建筑材料的差异,单纯讲述这一理论,学生不好理解,因此,笔者就给大家用PPT呈现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江南水乡的建筑、傣族人的竹楼,,五彩缤纷、风格迥异的不同建筑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是因为降水量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温度的原因,还有的说是各个民族的习俗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各个小组都得到了自己的结论,后经过其他小组的完善,得出了最终结论。解释了这些地方的特色建筑的由来,学生加深了对自然环境决定地方建筑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用生活化的体验代替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二、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在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例如在笔者讲完书本上的知识点以后,首先给大家看一个地震自救口诀: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墙边空地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在他们仔细阅读完这个自救口诀后,笔者便让学生分析以下两个常识是否正确。常识一: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应该多在室内还是室外。常识二:地震发生的时候,万一正在汽车上,我们是不是应该躲在车内。学生对于这些生活化的常识非常的有兴趣,虽然讨论出的答案中有些是错误的,但是在讨论结束后,笔者肯定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总结了正确的答案通过这节课的开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学会了在灾难面前生存的本领。通过这样把课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跟学生进行讨论,笔者认为这才是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备课时应充分发挥地理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用图、实图,《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地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利用好地理地图尤为重要。
四、结合实情选择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又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特点
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在人才定位上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早期的专业型人才转变到了综合性人才,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定位因素就是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对于地理知识的延伸和了解。在众多学科当中,地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关乎对世界未来的整体掌控,只有学好地理才能了解每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从而对变化中的形式作出有效、积极的判断。
一、初中地理的创新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型教育正在起到积极的作用,它是通过专家学者的交流研讨,提出的以提升学生兴趣为主的创新教育模式。教师要加大教育思想的转变,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分析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思索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认真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种种问题,积极作出响应与分析研究。教师要客观地看待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地理应该如何学习才能更加有效、更加快捷,不能一成不变地实施强加式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让初中学生确立自己的地理价值观,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为主,逐步渗透地理思想为辅,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观,撇弃旧的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之路。
二、创新型教育的实践分析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地理教育了,因此教师首先要以改变地理教学环境为首要任务,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主要目的。在实际教学当中,在知识素材的设定上,教师首先要对地理知识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鉴别,以实际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地理问题为出发点,做到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得到地理知识的存在。教师选择不同的问题素材,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地理知识,并且可让学生根据实际遇到的地理问题进行提问,对地理环境当中存在的真实性问题进行设定,然后进行实地的勘察,要求学生在实践当中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书本中记载的毕竟只是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真正掌握。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要。但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似乎逐步开始忽视精神教育了,加上初中阶段学业压力非常大,学校对于学生的精神培养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一种教育。在这里之所以提出精神培养,首先就是在社会经济的作用下,如果只注重学习成绩,而不顾及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学生就成了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机器,而背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展开丰富的教学,利用所有有利的因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爱好才是学生最好的指导老师,如何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尤为重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来从事教育,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站在学生的立场对自身的教育作出准确的判断,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初中的地理知识过于书本化,很难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都是仅凭教师口述表达,以及书本上的文字知识描述,还要靠学生自身的联想能力来深刻理解这些知识,这给地理知识的传播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所以要更改现在的教育方式首先就要创建新的教学素材,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开展教学,对于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学习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完成,当然最理想的还是通过实地考察来学习地理知识。
四、地理知识与多媒体结合下的教育模式
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当前已经有很多学校引入了多媒体教育手段,而且已从以往的视频设备上升到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宣传平台的教育方式,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的相互连接,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块地层、地理的变化,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视频模拟现场让学生直接目睹河流的走向变化,以及对森林矿产等现场的观摩,并且可以与当地的居民进行网络会话,充分了解每一次课程中真实的地理面貌。所以开展多媒体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方法。此外,在课堂内外组织一些远距离的地理环境知识的勘察,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曲忠厚,田孝东.河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大赛”综述[J].地理教育,2003(01).
2.张可凤.初中地理教学七法[J].考试周刊,2009(33)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地理兴趣
1.引入适当的歌曲。如学习“民族”时,我引入了《爱我中华》中的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然后我问: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同学们都回答:五十六个民族。紧接着我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那么在五十六个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哪个?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哪个民族?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你们知道我国哪些民族的哪些文化特色?……这样,用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引出我国的民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熟悉的歌词,让学生联想到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入熟悉的诗文。把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或者熟悉的古诗文,与地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并巧妙地运用到地理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例如,在讲地球的形状时,我引用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说明人们通过直觉很难准确地认识地球的形状。讲黄河时引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长江时引用“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诗句,来说明我国地势特点对大江大河流向的影响。
3.引入趣味性故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还常将趣味性较强的故事巧妙地插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地球的形状”一节时,我先在网上下载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的故事,同学们都睁着好奇的眼睛认真地听,听完后,我问同学们:结合地图和地球仪,想一想,为什么麦哲伦的这次航海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从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呢?从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呢?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艰难和阻力,需要一代一代人去努力,更需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二、开展活动,加强学生课堂参与
由于初中学生的直观感受强于抽象思维,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动眼读图、动脑分析,还可以让学生动口讨论、动手画图。
比如在讲到陆地与海洋时,为了加强学生对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及特点的记忆,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世界大洲、大洋的拼图游戏活动中,通过比赛等形式,反复训练以加深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轮廓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的能力。我还组织学生参与“一笔画世界”简略图的活动,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为以后学习世界地理知识奠定基础。在讲“天气与气候”这一节时,我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模仿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播报员播报城市天气预报,学生非常积极踊跃。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习记忆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又促进了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以及生产的影响。通过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活动中同学们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会提出一些幼稚而出乎意料的问题,老师不能指责、嘲笑,也不要回避,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的要求。
三、情感教育,渗透地理课堂教学
在现代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使情感素材能尽“情”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课堂教学。 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也不能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以趣激情,以情动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培养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四、利用地图,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帮助学生树立地域空间概念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也是培养他们地理思维的重要工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图既是教师教学的工具,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景观图、示意图、剖面图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对这些图像进行理解,使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地理课堂也将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电子地图,这就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一个新的要求。
五、作业评价,引导学生会学地理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很好地说明事物的表象,有利于区别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学生学会看图,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从图中找到有用信息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比如笔者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准备拼图,以游戏的形式,自己动手拼接,然后再分组练习,看哪个小组拼得最好。这样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联想记忆回答每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点,有的像人头、警帽,有的像孔雀、大象头,等等。学生回答踊跃,气氛活跃,然后在他们比较熟悉的时候,再教他们画地理简图,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学生在游戏玩乐中更加愿意去学习、参与。再比如讲长江、黄河时,教师边说边画它们的简图,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画图,把文字内容落实到图上,这样学生在看图画图的过程中也就掌握住相关的知识了。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例子,个别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较差,唯有地理学科学得很好,究其原因发现有一共同点,就是他们学会了看图,把知识点放在图上去理解学习,图文结合,这就使地理学习变得很轻松。由此可见,地图是多么重要。
二、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联系的密切性
课堂教学组织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使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比如笔者讲聚落的知识,乡村逐渐演变为集镇又由集镇转变为城市。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笔者把自己刚毕业时、十年前及现在的学校所在地的照片,逐一做了比较,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变化,即人口和建筑物的增多使我们的乡镇逐渐向城市演变。然后让学生思考:以前大片的农田正被成片的建筑物所覆盖,而人口增加需要的粮食又从哪儿获得呢?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目睹了家乡的繁荣兴旺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教师这样针对社会和生活中普遍关注的地理问题,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就会感到学有所用,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
三、趣味性与地理教学的关联
地理教学中有些内容晦涩难懂,有的难以识记,所以笔者经常会运用一些通俗易懂、有趣的民谣、谚语或谐音进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有些地理知识内容只能靠机械记忆,如果教师采用灵活、新颖、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变死记为巧记,也可使学生既学得轻松愉快又能掌握知识。例如笔者在讲解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时,用“一匹飞马上还印了日文”的谐音将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还)、印尼、日本和文莱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串连起来,令学生印象深刻,不仅省时,而且可长期刻在其脑海中。
地理课堂有时也会用到谚语、诗句来辅助教学,如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时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述气候垂直变化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黄河泥沙多用“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形容长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讲地形地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运用通俗易懂的谚语、诗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四、最新原则与地理教学的结合
人们往往对最新发生的事情怀有强烈的好奇心。记得近年日本发生大地震时,笔者在地理课上及时让学生讨论地震的最新消息,同时思考:为什么日本地震频繁出现?地震产生的后果是什么?特别是地震引发的核电站泄漏造成的核污染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他们对此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同时教育学生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自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时事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要充分利用各种时事教育机会。
1.学生的认知能力
初中的学生们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对于事物的了解还不够全面,而地理知识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和复杂,学生认知起来较为困难。例如“板块的运动、大陆的漂移”等地理知识,学生如果缺少必要的想象能力,就根本无法理解这个过程,对于这部分的知识便会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在优化教学方法时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地理知识,从而学习起来轻松一些,他们便会克服对地理学习的恐惧心理。
2.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时代强调的是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便是提升学生们对于学科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養,让学生们熟练的掌握各种科学分析方法和基本技巧。因此要想让学生们的地理素养得以提升,地理技巧得到掌握,教师就必须得将情感问题重视起来,培养学生们的地理情趣。在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之中,非专业教师往往拘泥于课堂,采用照本宣科的形式向学生们灌输地理知识,这样未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学活动了无生趣,而专业教师则又过分强调科学的严谨,将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弄得死气沉沉,师生之间没有互动环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成绩自然难以提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可以采用生动或风趣的语言,和学生适当的拉近距离,增长学生的见闻,学生定会觉得有趣,从而更加乐于投入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之中。就如当教师讲述到“天气与气候”这一地理知识时,可以适当的和学生们谈谈本地的天气,从而引申到教学主题。学生在和教师互动的这个过程之中,可能会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从而喜欢上地理课堂。据研究,“愉悦”是初中生们的学习动力之一,情感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之中占据主导地位。
3.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绝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督促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毕竟地理学科的研究离不开对地图的了解,而学生今后如果要踏上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图分析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就比如说教师在上到“认识地球仪”这一课时,通过对地球仪模型的讲解,充分的把时间还于学生,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研究地球仪,从而了解关于地球的相关知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单得到了巩固,实践操作能力也有所加强。
二、优化教学方法的几种手段
1.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
地理研究由于受到研究对象广阔而遥远的限制,仅凭学生的见闻或老师的传授,学生根本难以掌握地理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教师借助教学模具,可以帮助同学们研究知识。例如“地球仪”的出现,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世界中各个国家在地球上的分布,让学生们不必在为划分各大洲感到头疼,而多媒体放映的模式,则能更好的丰富学生们的视野,短短一堂课的时间,便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延伸。例如初中地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便是“地球上的人种和宗教”,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通过幻灯片放映的形式,学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了解宇宙知识,也可以领略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直观教学的方式,将课本知识进行浓缩与扩展,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和具体化,也方便学生理解。
2.营造开放式交流环境
从新教材的特点来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将同学们从过去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真正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但是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之中光有创新意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拥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才能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拥有了地理素养。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有必要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开放式的交流平台,通过对地理课堂的学习,让同学们在课堂当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学科的看法。例如在学习到“发展和合作”这一地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于全球国家和世界形势的看法。一方面,让学生们巩固了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们在交流表达的同时增加了自信。
三、总结
如何优化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离不开从学生们的需求上面入手,合理的借助于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应深知当前教育的目的是启发与激励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只要不违背教育的初衷,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便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凤娟.《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浅谈》,学术期刊《金色年华(下)》2013年7期
[2]斯琴.《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术期刊《大观周刊》2011年39期
[3]刘日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学术期刊《新课程·中学》2013年10期
一、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许多新的教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和推广,也缺乏具体措施特别是在基本教学能力训练方面,缺乏内容和要求。以致于学了教学法,却不能解决教学的具体问题。
在国内,如邱学华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刘显国创立的反馈教学法,刘学法提出的学导四环节教学法,李维枢创立的四步循环教学等,此外还有实物教学法、比较教学法。
在国外,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法,皮亚杰提出的活动教学法等。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正在向课堂教学中渗透,得到推广,并逐步获得应用效果。
1.1巧引歌曲
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再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吗?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巧用古诗文。
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1.3巧插趣味故事。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又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例如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自转”时,我让学生亲自去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情况,然后学生同桌为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中学地理教学法课程应根据地理学科教学的实际提炼教学原则,结合中学地理教材谈教学方法,将学科发展的新思想、研究方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实践课中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必须采用一些先进的手段,如语音、录相实验室等。最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重视多媒体的教学。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学校不够重视
初中教学里,地理这门学科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地理以前作为会考项目时甚至都不开课,近十年来,地理在我市已不再被列入中考的范畴,虽然学校一直开设有地理课,但地理课被随意挤压的现象经常出现,学校在地理教学相应的方面设施也不足。没有基本的地理教具,对于一些地理现象不能做简单的演示。
2.师资力量不足
初中地理老师年龄老化严重,教学精力有限。而年轻的老师们,毕业于师范类地理专业的比例小,很多时候“照本宣科”,真正的专业知识反而不足。
3.学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们对地理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不是不无道理,可大部分学生们以为只要背背就足够了,对地理缺乏探索和兴趣。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学生们在教学里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们习惯于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们在学习时很被动,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考察方法只有考试这种途径,让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都受到了限制。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和积极性受挫,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三、教学方法创新方法
教学方法创新需要老师们有着勇于探索尝试的精神,根据学生们学习的心态和接受程度用心研究。
1.多种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带着兴趣来学地理,学习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初中生正处在好奇心强的心理阶段,对新生的事物都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要恰到好处地点拔和引导,定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中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包含很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自然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断有趣的素材,比如“风吹石头跑、氧气稀又少”(海拔较高);“早穿袄来午穿纱,围着火堆吃西瓜”(早晚温差较大)的趣闻,并充分利用这些有趣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授《板块的运动》“大陆漂移说”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这几个颇具趣味性的问题立马就会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他们会产生求知欲,希望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求知欲会让他们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更有积极性。当然对于教师也有要求,尤其是幽默的说话方式,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可以和谐师生的关系,往往可以让昏昏欲睡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可见兴趣会带着学生们自己主动去探索,这样就比被动的学习效果强很多。
2.游戏教学的巧利用
地理游戏教学是指在地理的教学中,老师使用很多和地理相关的教学游戏来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游戏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了让学生们参与到其中。这种游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并且边玩边学的方式让学生们的学习激情被调动还减少了很多的学习负担。首先,可以采取猜谜的方式,如四季如春(长春),这种简单的谜面,可以加强孩子们对地理事物的认知。再者,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拼图,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时候,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形状是记忆的重点,如果用拼图的方式让学生们来学习,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们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的认知能力。由此可见,游戏的方式简单轻松又很高效,学生们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老师们的教学目标也更容易完成。
3.合理利用书本上的图
初中地理课本上有很多的图,学好地理是离不开地图的,让学生们记住一些地理事物的名称很容易,可是让他们在说起名字的时候就可以想到这些事物的位置、形状以及彼此间的关联还是有些难度的。因此,让他们单纯地去看这些图,还不能深刻地记住,不如改成画下来。例如在讲到大陆板块运动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研究大陆板块的运动轨迹,再把学生们分成几组分别去画不同的大陆轮廓图,然后让学生自己派代表上黑板去演示板块是如何运动的。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手会让大脑把这些知识记得更牢固。再例如学生在学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图时,可以把这个铁路干线图画在我国的行政区域分布图内,一方面可以了解到铁路干线之间的交叉分布情况,另一方便也方便更直观记忆铁路干线沿途经过的省市有哪些,在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里的常识问题帮学生们巩固这些知识,并且这也训练了学生们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每天给学生们五分钟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兴趣
一、更新教学观念,将知识学习要求的程度降低,是开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条件
初中地理作为次科存在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地理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比较高,如资源中矿产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硬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放下包袱,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即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地理科的好感,为将来高中地理的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诀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印证了地球的自主;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 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食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可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三、要“悟”关键在于教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早已被列为了教育部师范司课程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在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并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突出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当代中学生大多具备鲜明的个性,缺乏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农村的学生,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这对我们地理教师们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学理念来应对当下的新型教学,努力去培养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合格型人才。
一、 研究意义
当代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社会信息量充斥着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适应新事物的周期较短,获取信息的渠道广,信息量大。例如中学生从报刊、电视、网络上获取有关资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的信息,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从而产生自己的想法。因此,从研究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符合中学地理学科自身特点,是地理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有利于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地理教师自身的发展,为有效教学理论完善与发展提供经验依据,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期望通过对新课程实施以来,对中学地理课堂状况的调查研究,构建起适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并将新课改下的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地理新课程的目标深入落实到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中来,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并造就出时代需要的人才。因此,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观察法。
文献法: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以及网络杂志等学量的相关文章,进行改进与总结,初步构建新课改有效教学方法的框架。
观察法:采用课堂观察法,研究分析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兴趣、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进行有效分析,重点分析地理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制定相关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三、 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继承性
地理教学方法正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起来的,以发现法为例,来说明地理教育的继承性。该观点已被以往的中外大教育家所推崇并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的找到它们”。以及教育家斯宾塞指出:“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二)、实践性
地理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应用,离开教学实践的地理教学方法则为“空谈”。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评价和创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地理教学实践。从地理学科的自身来说,它是一门与人类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课程,能够适应新课改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将地理教学与学生所体验的环境相结合。通过一定的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岳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并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将地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而将能力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创新能力。比如在进行天文观测时,学生能够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宇宙中各个天体的具体运行状况,这要比直接读图读表要深刻得多。因此,地理教学的实践是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要将课本的知识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地理教学的实践性特点。
(三)、地理性
在教学方法上,地理学和其他学科有很多相似的方面。地理学又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经济社会事物空间分布的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其显著特点,又是以探究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的揭示人地关系作为教学目标的。由于地理学有空间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因此,地理教学方法也要体现地理学的这种特征。例如,同样是讲述法,历史教学重视时间、人物,而地理教学则往往侧重区位、景观;同样是演示法,化学教学依赖于实验,而地理教学则重视地图;同样是野外实习法,生物教学讲究分类,而地理教学则强调分布。此外,地理学中的很多教学方法都体现着地理特性,如地图教学法、图表分析法、野外实习法等。
四、结论与反思
当前,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强健的态势向前推进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而深刻的改革与创新。本文着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进一步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场变革(新课改)具有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不存在现存的、确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基于此项原因,新课程改革之后的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需要作长期而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努力。本研究对于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讨论,只是局限于理论研究上,没有进行相应的地理教学实践。所以,这些教学方法,都有待日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当代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思维,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融入课堂,最终使地理课成为学生喜欢地理、学习地理、熟悉地理和探索地理的一片乐土。
参考文献:
[1] 单良,李曼,刘丹丹.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与结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6,(3):35―37.
[2] 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60-265.
摘要:地理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供了新环境、新空间、新方法,同时也给地理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与新机遇。因此地理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认识到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现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正确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1.1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师一直是知识的传授者,整堂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种“注入式”教学法,各个环节都是教师包办代替,没有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究、发挥自己的活动空间,更谈不上小组活动、合作交流学习。因此,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没能得到体现。
1.2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又因为初中地理不作为中考科计分科目。所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高,对初中地理不够重视,在学习方法上也往往只是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并不了解地理的特点和概念,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在课下不重视对地理知识的全面思考和推理, 学生学习思维能力不强,不能灵活地掌握知识,不正确的学习方式很难适应地理学科的学习。加之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热情,学生就没有兴趣去探索地理知识。
二、教学方法转变是新课改重点
地理教学方法的转变,要紧紧围绕生本教育的中心环节来探讨,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个人的潜能发挥等,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的方方面面,不是教师“教书”,而是引导学生“学书”,怎样学习,学些什么,至关重要,送给学生学习的一把金钥匙。
2.1地理教学中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基调,转变课程教学的师生角色。
课程不仅是教师预设的内容,并将它们按一定学科逻辑组织起来后,有计划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们在学习中生成的那些想法和将这些想法付诸于行动的过程。因此,实践地理的教学应更多地关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体认知与隋感的统一,个体自主学习与受导学习的统一。因此,教师逐渐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逐渐成为自我未知的主体。
例如:在学习《西亚和北非的居民和经济》时,我提问学生,本区的石油资源对当地经济、生活有哪些影响?同学们,想的想,议的议,有的说石油可致富,有的说,石油致富的途径,不仅仅是大量出口,而且还要用出口石油换来的钱一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如:石油深加工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使本区可持续发展,有的同学则说,用石油换淡水,有的同学大胆假设,老师,可不可以用石油提炼淡水和其它副产品?......学生们各自在寻求他们需求的知识。在个性的积极思维中体验探索未知的乐趣,也因此体验着团体共同设计教学,共享思维的乐趣。
2.2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中,要重视地理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地理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将地理课堂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设计地理问题时,要注意从地理知识点本身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对地理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建设富有生趣的课堂环境,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传达更多的地理信息,为学生营造生动从几个方面阐述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赋予静态的教材以生命的活力,从而产生超出预期的“增值效应”的。
通过地理学习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态度,恰当地利用学习情境来将学生带入学习地理知识的气氛中。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动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地理知识的综合性特点,将各种知识有效地穿插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2.3培养学生对地形思考的兴趣
构建思维模式是学习地理的关键。如何构建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的科学思维模式并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便是地理学习的思维建模。因此,重视学生独立思维模式的开发和应用,稳同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教师可以在这其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用科学思维方法学地理,思考地理问题,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感受地理地形图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利用地理思维模式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搞清楚地理思维模式的根本,说明地形图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探究其中的知识。其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解答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创新等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地形学习方法,利用正确的、科学的地理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科学地选择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地理地形学习产生兴趣。这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前提,将地形图的学习变为一个主要学习过程。
2.4地理教学中运用实例,衔接地理知识过渡更自然
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需要一个过渡的载体,地理实例可成为载体。如在八年级上册“水资源”的教学时,教了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要过渡到水资源的时间(季节)分配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出现水浸街现象?是不是一年四季都有这种现象?如果不是,一般水浸街出现在什么季节?回答了这个问题,学生便知道本地的水浸街是夏季多、冬季少甚至没有。什么原因形成夏季水浸而冬季没有?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这就是本地水资源时间(季节)分配不均引起的。也可通过本地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引导学生去思考:本地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那么我国各地的水资源时间分配情况一样吗?即把内容顺利过渡好。
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师要善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使学生对初中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普布次旦.基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形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3,07.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同时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区域地理内容的复杂性和各区域的差异性,导致学习区域地理显得比较困难。学生直观感觉很乱,不知从何入手,需要老师教会学习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学习自然区域的基本模式
一、掌握地理位置和范围
不论大洲、地区、国家和地理区域的学习,学生首先接触有是这个一个区域位置和范围。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决定这个区域的基本地理特征。
学会地理位置表述方法:经纬度位置(含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1、关于经纬度教学方法
首先指导学生找出经过本区域的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再判断主于哪个热量带、干湿地区。
(1)、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纬度位置的意义:纬度位置决定了这个区域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进而影响这个区域气候的基本模式,从而影响其农业生产和人们基本生存模式。
(2)、对不同区域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进而分析纬度对不同区域气候的影响。例如:俄罗斯所处的纬度位置,决定了主于北温带,北部少部分地区还位于北寒带。印度的纬度位置就决定了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地区,部分位于北温带。所以印度获得的光热条件比俄罗斯好得多。
2、关于海陆位置教学方法:一个区域的海陆位置,就是它相对于某个大陆或某个大洋的位置
(1)明确大洲、大洋的准确位置
(2)所讲区域在大洲的位置
(3)更要强调读图叙述准确性,如:在太平洋西岸和西临太平洋的正确含义。
(4)引起学生思考海陆位置不同,会导致什么自然条件的不同?当我们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沿海国家,再找出内陆国家时,学生就接触到“国家”与海洋在空间上的关系,从这个关系出发,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国家发展中的不同特点。例如,提供的交通运输条件不同、受到海洋湿润气候的影响不同――气候类型不同――从而影响生产生活。
(5)对不同区域的海陆位置进行比较,为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条件奠定基础,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欧洲的海陆位置位于大陆西岸,这个位置决定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盛行西风、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等,使欧洲大部分地区呈现温带海洋性气候。而纬度位置类似的我国东部地区,因位于大陆东岸,这个位置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区之一,而呈现出温带季风气候。
3、关于相对位置的教学方法
相对位置是指一个区域相对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强调它在全球或者一个区域内的重要作用,如交通、商业、军事的战略地位。如: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缩短航程,节省开支)。当我们问到新加坡的位置时,一种回答是新加坡位于东南亚的西南部,这种回答带给学生的信息是一般性的;另一种是描述新加坡与周围重要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出口,而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捷径,被称为“咽喉要道”。这种描述则能传达出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地理教学中一直用“五海三洲之地”来形容中东的地理位置,短短的六个字把中东与周围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揭示了出来,也说明了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掌握分析地形特点的方法
1、通过看颜色和图例去分析地势高低
2、通过看看颜色和注记找到主要的地形类型
3、地形类型的分布(注意部位的描述)
4、有哪些主要地形区(读图)
三、分析气候特点的方法:
1、阅读“气候类型图”,找出主要气候类型
2、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
强调:气候深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地形的影响,当分析气候时,一定要结合前几个要素进行分析。
四、分析河流湖泊:
1、水文特征:流量,含沙量,冰期,汛期
2、水系特征: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流域面积
3、开发利用:发电、航运、养殖、灌溉
强调:河流深受气候、地形的影响。气候影响河流的数量、类型、水量、汛期等,地形影响到河流的流向,还有植被影响河流的含沙量。
通过以上几方面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并在需要的时候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形成一定的地理能力,再遇到不熟悉的国家和地区时,用这个模式套用,就可以了。
第二,要充分利用地图认识地理位置
教学中不论学习哪种位置都要利用地图,这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地图,学生才可以更直观的、更形象、更准确地获取区域的地理位置。 可以采取学生读图、填图、描图、画图四种形式来完成重要的地理位置的记忆,这些学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表象。
第三,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国家(如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或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对一个区域的影响。
关键词: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那么如何学好此门课程呢?本人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
为使学生尽量轻松掌握知识点,我认为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①是兴趣,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应注意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气候时,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地理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有味道.也不会觉得很难。
②是基础,难度不一定很大,但要紧扣课本,认清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对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③是地图。让学生认识地图、了解地图、喜欢地图。
二、“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三、“地图化”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
四、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五、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学习模式。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生命。只要遇到书上有的地图,都要认真对待,尤其是要做到图文结合,通过自主观察、小组或师生交流、填图、绘图等方式,把握地图与知识点的关系,虽然比较麻烦,但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①填、写结合,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作),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地理;教学方法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并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也即素质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方面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为了迎接21世纪的竞争和挑战,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中学地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它担负着教育下一代认识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知识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
在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方面来说,中学地理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认为知识教育就等于素质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这三方面的任务未得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综合发展,尤其突出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将感性地理知识等同于地理知识
在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每一章节内容在地理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只注重传授感性地理知识,而轻视理性地理知识。将感性地理知识教育等同于地理知识的教育,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系统不能有效形成。
3.在教学方式上重灌入轻启发
从师生双边关系来看,主要是存在重灌输轻启发,重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的指导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核心地位,形成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严重制约,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素质教育形式下的农村初中地理教法探究
素质教育效率的大小,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1.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导方法
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情商大于智商。高尚的情感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和无形的钳制力,它能牵动人的情丝,拨动心弦,产生出一种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只有注重情感教育,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亲密无间。为此,教师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诚心待人。其次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探索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笔者在给学生讲课时,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再在黑板上画上相关的图形,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都踊跃发言。能力高超的教师,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当学生对你坚信无疑时,你的主导地位也就确立了起来。
比如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地理兴趣,而非流于形式,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视听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我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软件装上计算机,然后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动过程,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利用设疑推进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可用野外观察法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讲到岩石时,可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石头带回教室由教师逐一讲解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推陈出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地理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观念,要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到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过程中去。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手段的不断出现。问题情境教学已被广大地理教师认同,在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基本都采用这一方式引入新课。但事实上,大部分课堂的引入还仅仅局限于“新课”情景,多的是音乐、图片等,“问题”的教学意义发挥不大。“复习和巩固”环节与“引入新课”环节整合有利真正发挥“问题情景”的问题优势,通过情境创设,在唤醒旧知中引入新课。如,中国水资源分布和水资源问题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中国南北、东西不同区域植被、农业生产等的景观图片,通过复习中国气候分布知识引入。运用景观引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了中国气候分布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通过降水和水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出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新知识,给学生以真正的“知识发生过程”的学习经历。
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在研究模式的环境下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积极性,掌握现代教学理念关于课堂教学结构的新理论、新技术,还要克服盲目性、片面性和形式主义,增强科学性、全面性和时效性。
5.积极引进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这就要求老师要积极的以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知识。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有条件组织模拟教学,借助于教学仪器模拟一些日常地理现象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影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组织一些简单的地理调查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就近的博物馆理解当地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变迁,也可以组织学生对于当地城市环境污染以及繁华商业网点进行调查,对于学生发现其中的地理知识,有效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激情具有良好的效果。再者,配合地理课堂教学和满足课堂实验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地理教具、模型、简单仪器、课件等力所能及的制作活动。例如地貌模型、地质构造模型、校园地图和立体模型、自流井盆地模型等。
三、素质教育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虽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
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