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把生活与书本融为一体在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在学习到《地图》这一节课时,需要学生牢牢掌握住地图的三要素:图例和注记、比例尺、方向以及如何正确阅读利用地图。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地图价值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地图基本知识记忆更加深刻,于是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没有让学生学习地图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绘制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学生画出的图可谓是缤纷多彩,在上课过程中,笔者特意选择了几幅具有明显错误的地图。首先让学生发现这些地图在图例、比例尺和方向上存在的问题,其次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的地图必须具备这三个要素。在这样的一次绘制校园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于地图的相关知识的记忆以及读图能力的训练可谓深刻极了。
用生活现象验证地理知识在讲到七年级聚落这一节课时,世界上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差异决定了聚落的建筑外貌和建筑材料的差异,单纯讲述这一理论,学生不好理解,因此,笔者就给大家用PPT呈现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江南水乡的建筑、傣族人的竹楼,,五彩缤纷、风格迥异的不同建筑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是因为降水量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温度的原因,还有的说是各个民族的习俗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各个小组都得到了自己的结论,后经过其他小组的完善,得出了最终结论。解释了这些地方的特色建筑的由来,学生加深了对自然环境决定地方建筑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用生活化的体验代替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二、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在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例如在笔者讲完书本上的知识点以后,首先给大家看一个地震自救口诀: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墙边空地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在他们仔细阅读完这个自救口诀后,笔者便让学生分析以下两个常识是否正确。常识一: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应该多在室内还是室外。常识二:地震发生的时候,万一正在汽车上,我们是不是应该躲在车内。学生对于这些生活化的常识非常的有兴趣,虽然讨论出的答案中有些是错误的,但是在讨论结束后,笔者肯定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总结了正确的答案通过这节课的开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学会了在灾难面前生存的本领。通过这样把课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跟学生进行讨论,笔者认为这才是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备课时应充分发挥地理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用图、实图,《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地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利用好地理地图尤为重要。
四、结合实情选择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又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特点
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在人才定位上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早期的专业型人才转变到了综合性人才,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定位因素就是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对于地理知识的延伸和了解。在众多学科当中,地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关乎对世界未来的整体掌控,只有学好地理才能了解每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从而对变化中的形式作出有效、积极的判断。
一、初中地理的创新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型教育正在起到积极的作用,它是通过专家学者的交流研讨,提出的以提升学生兴趣为主的创新教育模式。教师要加大教育思想的转变,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分析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思索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认真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种种问题,积极作出响应与分析研究。教师要客观地看待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地理应该如何学习才能更加有效、更加快捷,不能一成不变地实施强加式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让初中学生确立自己的地理价值观,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为主,逐步渗透地理思想为辅,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观,撇弃旧的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之路。
二、创新型教育的实践分析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地理教育了,因此教师首先要以改变地理教学环境为首要任务,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主要目的。在实际教学当中,在知识素材的设定上,教师首先要对地理知识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鉴别,以实际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地理问题为出发点,做到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得到地理知识的存在。教师选择不同的问题素材,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地理知识,并且可让学生根据实际遇到的地理问题进行提问,对地理环境当中存在的真实性问题进行设定,然后进行实地的勘察,要求学生在实践当中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书本中记载的毕竟只是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真正掌握。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要。但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似乎逐步开始忽视精神教育了,加上初中阶段学业压力非常大,学校对于学生的精神培养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一种教育。在这里之所以提出精神培养,首先就是在社会经济的作用下,如果只注重学习成绩,而不顾及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学生就成了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机器,而背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展开丰富的教学,利用所有有利的因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爱好才是学生最好的指导老师,如何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尤为重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来从事教育,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站在学生的立场对自身的教育作出准确的判断,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初中的地理知识过于书本化,很难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都是仅凭教师口述表达,以及书本上的文字知识描述,还要靠学生自身的联想能力来深刻理解这些知识,这给地理知识的传播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所以要更改现在的教育方式首先就要创建新的教学素材,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开展教学,对于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学习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完成,当然最理想的还是通过实地考察来学习地理知识。
四、地理知识与多媒体结合下的教育模式
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当前已经有很多学校引入了多媒体教育手段,而且已从以往的视频设备上升到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宣传平台的教育方式,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的相互连接,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块地层、地理的变化,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视频模拟现场让学生直接目睹河流的走向变化,以及对森林矿产等现场的观摩,并且可以与当地的居民进行网络会话,充分了解每一次课程中真实的地理面貌。所以开展多媒体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方法。此外,在课堂内外组织一些远距离的地理环境知识的勘察,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曲忠厚,田孝东.河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大赛”综述[J].地理教育,2003(01).
2.张可凤.初中地理教学七法[J].考试周刊,2009(33)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地理兴趣
1.引入适当的歌曲。如学习“民族”时,我引入了《爱我中华》中的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然后我问: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同学们都回答:五十六个民族。紧接着我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那么在五十六个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哪个?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哪个民族?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你们知道我国哪些民族的哪些文化特色?……这样,用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引出我国的民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熟悉的歌词,让学生联想到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入熟悉的诗文。把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或者熟悉的古诗文,与地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并巧妙地运用到地理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例如,在讲地球的形状时,我引用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说明人们通过直觉很难准确地认识地球的形状。讲黄河时引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长江时引用“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诗句,来说明我国地势特点对大江大河流向的影响。
3.引入趣味性故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还常将趣味性较强的故事巧妙地插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地球的形状”一节时,我先在网上下载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的故事,同学们都睁着好奇的眼睛认真地听,听完后,我问同学们:结合地图和地球仪,想一想,为什么麦哲伦的这次航海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从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呢?从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呢?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艰难和阻力,需要一代一代人去努力,更需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二、开展活动,加强学生课堂参与
由于初中学生的直观感受强于抽象思维,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动眼读图、动脑分析,还可以让学生动口讨论、动手画图。
比如在讲到陆地与海洋时,为了加强学生对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及特点的记忆,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世界大洲、大洋的拼图游戏活动中,通过比赛等形式,反复训练以加深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轮廓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的能力。我还组织学生参与“一笔画世界”简略图的活动,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为以后学习世界地理知识奠定基础。在讲“天气与气候”这一节时,我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模仿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播报员播报城市天气预报,学生非常积极踊跃。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习记忆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又促进了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以及生产的影响。通过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活动中同学们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会提出一些幼稚而出乎意料的问题,老师不能指责、嘲笑,也不要回避,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的要求。
三、情感教育,渗透地理课堂教学
在现代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使情感素材能尽“情”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课堂教学。 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也不能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以趣激情,以情动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培养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四、利用地图,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帮助学生树立地域空间概念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也是培养他们地理思维的重要工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图既是教师教学的工具,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景观图、示意图、剖面图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对这些图像进行理解,使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地理课堂也将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电子地图,这就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一个新的要求。
五、作业评价,引导学生会学地理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很好地说明事物的表象,有利于区别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学生学会看图,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从图中找到有用信息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比如笔者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准备拼图,以游戏的形式,自己动手拼接,然后再分组练习,看哪个小组拼得最好。这样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联想记忆回答每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点,有的像人头、警帽,有的像孔雀、大象头,等等。学生回答踊跃,气氛活跃,然后在他们比较熟悉的时候,再教他们画地理简图,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学生在游戏玩乐中更加愿意去学习、参与。再比如讲长江、黄河时,教师边说边画它们的简图,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画图,把文字内容落实到图上,这样学生在看图画图的过程中也就掌握住相关的知识了。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例子,个别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较差,唯有地理学科学得很好,究其原因发现有一共同点,就是他们学会了看图,把知识点放在图上去理解学习,图文结合,这就使地理学习变得很轻松。由此可见,地图是多么重要。
二、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联系的密切性
课堂教学组织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使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比如笔者讲聚落的知识,乡村逐渐演变为集镇又由集镇转变为城市。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笔者把自己刚毕业时、十年前及现在的学校所在地的照片,逐一做了比较,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变化,即人口和建筑物的增多使我们的乡镇逐渐向城市演变。然后让学生思考:以前大片的农田正被成片的建筑物所覆盖,而人口增加需要的粮食又从哪儿获得呢?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目睹了家乡的繁荣兴旺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教师这样针对社会和生活中普遍关注的地理问题,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就会感到学有所用,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
三、趣味性与地理教学的关联
地理教学中有些内容晦涩难懂,有的难以识记,所以笔者经常会运用一些通俗易懂、有趣的民谣、谚语或谐音进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有些地理知识内容只能靠机械记忆,如果教师采用灵活、新颖、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变死记为巧记,也可使学生既学得轻松愉快又能掌握知识。例如笔者在讲解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时,用“一匹飞马上还印了日文”的谐音将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还)、印尼、日本和文莱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串连起来,令学生印象深刻,不仅省时,而且可长期刻在其脑海中。
地理课堂有时也会用到谚语、诗句来辅助教学,如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时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述气候垂直变化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黄河泥沙多用“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形容长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讲地形地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运用通俗易懂的谚语、诗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四、最新原则与地理教学的结合
人们往往对最新发生的事情怀有强烈的好奇心。记得近年日本发生大地震时,笔者在地理课上及时让学生讨论地震的最新消息,同时思考:为什么日本地震频繁出现?地震产生的后果是什么?特别是地震引发的核电站泄漏造成的核污染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他们对此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同时教育学生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自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时事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要充分利用各种时事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