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小学教育的逐渐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小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为小学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和内涵,之后从多角度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证明了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本文的研究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逐步深入,为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素质培养
1.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及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国外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一直强调注重的读写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对学生的智能评价方式并不合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未起到最大化的教育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力挑战,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中,当教师对学生评价感到困惑之时,多元智理论就会带来很多启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存在于多个方面: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传统的单一的智能理论并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教师对学生准确的教学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兴趣都不相同,所以个体的发展也不应采取同一种方式。社会需要多种人才,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培养、锻炼,每个人都会是社会的栋梁之才,都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智能教育,使学生在长处、优势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2.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可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小学教育培养上就要重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智能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准,为学生设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多元智能理论应该得到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应置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学科地位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证明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培养对人才发展更有帮助作用,甚至应当把语数的教学作为基础,而把其他具有职业前景的学科作为“主科”对待。实践表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某一门特定智力教育的结果,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横向流动、发展,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多种方法和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入,会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小学学科组织的现状,基本上呈现出单科学科组、年级学科组、语数科任学科组三种形式,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果加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这三种教研组织,即符合多元理论发展需求,又为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3.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以独特的智能诠释和极大的整合性为完善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该理论倡导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
3.1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多元智能教育重视个性化培养,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深入分析了开展多元智能课题研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老师们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相信学生人人有才,助推人人成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使学生从小就能够把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从小做好规划,学会从各种回馈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学会独立的思考,进而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3.2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大愉快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既不能以国学、环境等某一方面为特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也不以单纯以体育、艺术为特色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更不能以“诵读经典”等学科为特色培养满腹经纶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的心智不健全学生。
3.3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从主观上来讲,师生关系应均衡发展,没有所谓的学生聪明与否,只有智能强与弱,从而建立和谐校园;摒弃“差生”观:每个学生都是多元潜能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从客观上来说,使素质教育项目化、优质化、常态化;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小项目引发学生多元兴趣,多元兴趣促进多元智能成长,使学生心智教育达到基因裂变的效应。
4.总结
多元智能教育对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调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手段,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合其智能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法。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从而引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和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三种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多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特有的认知发展和智能形成过程,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随着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教育结合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展现出新气气象,学校也将为社会的需要做出更有意义的智能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分析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7).
[2]朱云水.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0,(8).
关 键 词:多元智能 艺术设计 教学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得培养的学生模仿能力强而创造力弱,缺乏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技法教育,而且是一个需要创造性的、开发智慧与想象力的,能够培养学生多种知识、多种能力的综合性教育。笔者就加德纳先生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谈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他给出了智力的新定义,认为“智力是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强调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突破了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传统单一智商(IQ)理论,揭示了智力的多元性,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各自独立的八种智能组合而成,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反对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认为各种智能都是平等的,“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有的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1.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育观念的启示: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①教师要平等看待学生智能的差异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通常用一些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符合标准成绩好的就是优生;反之则被划为“差生”的行列。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各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有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组,都是可塑之材,教师应该以平等心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并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智能,树立信心。有了自信之后,学生就会努力地发展自己,做到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
②教学目标要多元化
艺术设计教育仅以狭隘的知识和技法传授是不够的。成为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广博的学识、活跃的思维及与人沟通的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智力的表现和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但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努力,每个人都能加强自己任何一方面智能。因此,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发展的、多元的途径,着重培养学生对特定事物的深入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③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
在艺术设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中,教学活动过程就是一个机械的强化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外在于学习者的知识及某种技能与行为目标的实现,学生只是按照一种模式一种技巧来进行表现,达到一定的效果,完成一定的目标。这势必造成学生模仿能力强而创造力弱。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生成性的过程,在加德纳看来,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活动要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建立“重在理解的建构主义者的课堂教学”模式。
④学生角色由被动变主动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教学活动忽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结构、自身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多元智能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多元智能教学观的根本倡导,这种“中心”强调了教师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同。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智力组合的特点,帮助其发展智力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并真正学以致用。
2.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启示
①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的智能分布和发展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和资源,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多种手段,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等多种方法,课上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每个学生的独特智能,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另外,教育新技术能为多元智能创设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适当的环境开发多种智力。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信息准确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用模型模拟设计可以创造新的学习激励因素,使用因特网可以获得全新的设计信息。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智力类型变换学习方法。
②课题设计要具有综合性、启发性
课题设计要有机地将设计所需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完成这些课题的过程中学习并练就综合的设计能力,包括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相应能力。课题作业要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设计的意义,并在实际操作中了解设计的类型、设计的题材、设计的载体及社会和市场的状况、生产制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把握设计的流程,从而深入理解设计是什么,为什么设计,为谁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另外还要设置一定量的社会实践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践过程不仅是消化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起到了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整合专业知识,并使之更加系统化,增强应用性的作用。
③创设有利于学习的问题情境
设计师应该是以“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比较能力、系统处理问题的能力见长”。善于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推动设计向前发展。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要主动发问,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寻找问题,然后用设计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设计过程。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消除对设计的神秘感,理解设计的本质。其实,很多设计大师名垂青史的作品就是解决了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让西班牙设计界骄傲的是我们都曾见过的能够拧拖布的筒。
3.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学评价的启示
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通常以作业为主,加上少量的平时成绩(通常是学生的出勤等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在成绩评定中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对同一张作业,两位教师的评分可能相去甚远。
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多元化评价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合适的借鉴。首先,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多元智能理论则主张评价可由教师、学生自己、其他同学及家长来进行,这样就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真实水平,避免教师课堂的片面性。其次,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它所主张的评价不是考查学生对专业概念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然后再用一个分数来代表,而是要考察学生更为广泛的能力,这包括:
①所创作作品是否有创新能力与想象力、美学判断能力与技巧等,而且,这种评价的标准在不同类型的作品中是不同的。
②学生的智能特征及学生在作业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智能上的强项、弱项及发展倾向。
③与人沟通的能力(包含语言表达的能力),完成作业的过程和作品的最终展示都离不开沟通能力,因此,沟通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评估内容。
④总结反思的能力即学生回顾已进行的工作、把握既定的目标、评估进展、提出改进方案和应用情况或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的能力。
另外,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促使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单一的成绩评定过于局限,要采用口头评价、实地评价、观察、档案袋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应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要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使学生明白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不是“把它当作指出学生失败的机会”。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一方面强调为多元智能而教,另一方面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始人格罗佩斯曾说过:“一个人创作成果的质量,取决于他各种才能的适当平衡,只训练这些才能中的这种或那种,是不够的,因为所有各方面都同样需要发展……”
参考文献:
[1]H.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P17—9.
[2]张扬,徐艳.论多元智力理论与创造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P41-44.
[3]常锐伦著.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编写了《Frames of Mind》(《智能的结构》)著作,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针对人的智力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的智力结构多元化的特点。在霍华德?加德纳看来,人的智能结构由多种智能所构成,主要包括八种智能,即语言、空间感知、数理逻辑、人际交往、肢体运动、自然观察以及内省智能和音乐智能。对于这些职能,由于每一个人所发挥的程度不同,因此而使潜能发挥的方向会有所不同。一些学生在某种职能上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就说明在这个方面有机会得到良好的发挥。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为学生创设各种条件,将学生这些潜在的智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多元智能理论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实践性上。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指出,智能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上。因为有了智能的存在,因此而会发现新的知识,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生产,并提供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对于所提出的八种职能,每一个人拥有并且独立存在,所不同的是,由于表达形式不同,发挥的程度不同,因此而体现出不同的职能特点。虽然智能具有先天性特点,但是其需要后天环境条件才能够将这一潜能激发出来。这充分表明人的智能要得以充分地发挥,可以通过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培养。多元智能的多层次打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其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下将学生的智能开发出来,帮助学生充分运用其个性特点,将业余爱好作为学习知识的基点,培养学生持续性发展的知识调节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而获得提高。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
(一)高职英语分层教学
采用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掘学生的智能优势,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职能的强项和弱点,以在英语教师的引导下增强自信心、自主学习。高职学生生源较为复杂,这就决定了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智能组合也有所不同。由于高职学生毕业离校后,就要面对工作岗位的竞争,由于不同的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跨越性,这就意味着不同专业的学生,所要实现的目标有所不同。那么高职英语教学中,就要针对于学生的需求不同,参考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英语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等职能特点等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组教学。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要本着尊重学生个体、实现共同进步的原则,在调动学生个性优势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做到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小组的特点进行分层设计,其目的是将每一名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以发掘出学生的潜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都有所提供,以推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素质有所提高。
(二)高职英语差异性教学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在对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设计作业和练习。作业中所涵盖的内容,除了对旧有知识的复习之外,还包括下一次英语课程的新内容,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衔接能力。在英语练习的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智能以及英语知识结构的不同,同时还要格外注意英语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在布置作业和设计英语练习的时候,可以布置模仿性的作业和练习,尽量使练习的形式操作简单,作业以单一的英语基础知识为主,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学生,可以将英语练习延伸实践当中,包括日常生活、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等。要求学生能够针对相关的情景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并可以看懂简单的专业英语材料,听懂日常生活以及职业交流对话。对于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重点挖掘学生对于英语语言运用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针对于这部分学生,英语教师在对英语练习和作业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因此使设计更具有思考性、创造性,其目的是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多样性。
(三)高职英语多样化教学
按照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单一而统一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传统英语教学的不利之处在于,考虑到学生的平均英语水平,因此教学内容对于英语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而言,有些跟不上教学节奏,而又难以满足英语基础良好的学生更好的需求。采用多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方式,主要是对英语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多样化设计。与普通高校英语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职业特点与英语课堂课程内容等结合,以在开展多样化英语教学活动的同时,实现其实践价值。对于高职英语学生的智能培养,主要包括空间职能、语言职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对于学生进行空间智能培养,主要是针对英语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强,且具有良好的逻辑职能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群体,可以着重于知识的理解力、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思想感悟的培养,并能够用恰当的英语语言表达出来,采用英语情景剧的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宜的。学生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不仅提高了英语语言文字的运作能力,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逻辑职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职能,主要是对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运用英语课文中,请学生猜词义、对文章进行阅读分析,并做出预测,这其中,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句型对比,并从语法的角度进行演绎归纳,以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职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的发挥。任何一种英语职能训练,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自己的爱好与英语课程内容相结合,以在符合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地将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在能力发挥出来。
三、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科学评估高职学生英语成绩
高职计算机专业是与英语衔接性较强的专业。要对于该专业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根据英语考试成绩进行分层。以成绩为基准,成绩低于60分的学生层次较低,为C层;成绩介于60分至80分之间的学生为普通层次,为B层;成绩高于80分的学生层次较高,为A层。各个层次的学生并不是固定的不便的,而是以学期为单位,根据考试成绩进行调整。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启用的教材和教学模式都有所不同,以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学习英语,根据各自的学习目标调整学习计划。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那么在英语教学模式上,不再拘泥于英语知识本身,而要更为注重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以英语知识引导为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更具自身特点以及需要制定英语学习计划,以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对于英语知识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充分地运用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快乐课堂英语活动,比如,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操作计算机多媒体是很在行的事情,加之与他们的专业存在着些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更为有兴趣参与到课堂英语活动中。比如,请学生在进行英语语言交流的同时,用计算机做出与交流内容有关系的图片。如果英语阅读内容与旅游风景有关,教师请一名学生配合,当教师的教学课件中的内容需要延伸到某个风景时候,可以请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图片,并快速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图片处理。处理的过程通过幻灯显示出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is he doing?此时,会有学生回答:He is making the picture for teacher.当这位制作图片的学生出现了操作上的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其他的学生帮助,继续操作:Who can help him?
这种英语教学模式是将学生自身的专业与英语教学相融合,要求学生在手动操作的同时进行语言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技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统筹能力。对于学生们通过合作所制作出来的图片,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激发起对英语课堂参与兴趣。
考核是评估英语学习效果的主要途径。多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考核,以过程性评价取缔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所谓的“过程性评价”就是将评价指标渗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其中所涵盖的内容除了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之外,还包括参加学习活动的表现,作业情况,其他任课教师的评价以及同学的评价等,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将所有的成绩进行全处理而形成评价结果。这种过程性评价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学生平时不用功,到考试的时候突击性学习的习惯,也可以帮助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扭转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这种打破了终结性评价而运用过程性评价的评估体系,所评估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掌握,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非常有利。当英语学习的态度端正了,学生的价值观体系也会相应地有所改变,因此而不断地自我调整学习,通过归纳概括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还促进了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体育教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模式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必然性
探究多元智能理论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必然性,应率先考量我国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现状。纵观我国教育历史可知,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封建帝制时期,科举考试制度虽因朝代更选改制多次,其应试教育本质却并未扭转,时间跨越民国行至现代,中华民族悠久的教育理念因时展逐步向现代化、科学化、实效化方向迈进,因此,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刻不容缓。素质教育理念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其有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素质培养为科学发展理念,确保受教群体在素质教育下有效提高个人素养,以便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需求与文化发展需求。在众多素质教育门类中,体育作为保障受教群体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逐步演化出终身体育、全民体育等概念。因此,为了有效促进终身体育、全民体育的共同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的融合必不可少。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包括身与心、思想与交流等多种元素,是丰富体育课程教学,促进体育全民化、终身化的重要手段,对保障体育课程教学的科学发展、应时发展十分必要。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对于素质教育时代全民素质培养而言意义重大。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应用启示
将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紧密融合,在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素质教育作用的同时,也能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纵观多元智能理论可知,其并非满足于受教群体的单一素质培养,而是立足于现实需求,真正实现科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利用多元思维,打造全智能教学理论,从而实现受教群体的全方位素质培养。因此,将其与体育课程教学科学融合,对体育教学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其不但可以强化体育教学的身体素质教育功能,同时也实现了体育教学的多项教学融合,将体育真切地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并可以有效促进多学科之间共同作用,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
与此同时,多元智能理论有机融合于体育课程教学中,对体育教育更科学地开展意义重大。其科学落实以人为本,重点侧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地确保了受教群体发展的科学与自愿。而其多元化丰富的教学策略,则可大大促进受教群体对教育本身的认同与参与,从而行之有效地保证了受教群体在教育引导下科学稳定发展,积极提升个人素养。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合的基本原则
1.教育内容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合应率先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原则。通过使教学内容多元化,实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有效落实多元智能理论,实现培养受教群体的各项素养的目的。对此,本文认为,行之有效地落实教育内容多元化原则,应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积极发挥学习迁移作用,以使体育教育与文理教育、艺术教育充分融合,从而丰富自身教育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多元智能理论,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发展。
2.教师素养多元化
教育内容多元化是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教学方法多元化是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开展手段,而教师素养多元化则是多元职能理论科学落实的核心。教师素养只有符合多元智能理论需求,才能实现理论的科学开展,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作用于体育课程教学。故此,本文认为,培养多元化素养的体育教师,并构建教师合作机制,以联动办学、学习迁移手段实现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的紧密结合,才是多元智能理论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选拔及培养多元素养及多元思维的教师,积极营造学习迁移环境,确保教师素养多元化原则得到落实,是多元智能理论融入体育课程教学的关键。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落实及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将促进体育教育的科学发展,进而保证素质教育落实于我国的基础教学之中,保证全民素质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牛蔚林.多元智能理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04):110-11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素质培养
1.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及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国外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一直强调注重的读写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对学生的智能评价方式并不合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未起到最大化的教育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力挑战,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中,当教师对学生评价感到困惑之时,多元智理论就会带来很多启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存在于多个方面: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传统的单一的智能理论并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教师对学生准确的教学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兴趣都不相同,所以个体的发展也不应采取同一种方式。社会需要多种人才,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培养、锻炼,每个人都会是社会的栋梁之才,都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智能教育,使学生在长处、优势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2.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可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小学教育培养上就要重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智能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准,为学生设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多元智能理论应该得到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应置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学科地位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证明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培养对人才发展更有帮助作用,甚至应当把语数的教学作为基础,而把其他具有职业前景的学科作为“主科”对待。实践表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某一门特定智力教育的结果,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横向流动、发展,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多种方法和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入,会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小学学科组织的现状,基本上呈现出单科学科组、年级学科组、语数科任学科组三种形式,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果加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这三种教研组织,即符合多元理论发展需求,又为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3.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以独特的智能诠释和极大的整合性为完善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该理论倡导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
3.1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多元智能教育重视个性化培养,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深入分析了开展多元智能课题研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老师们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相信学生人人有才,助推人人成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使学生从小就能够把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从小做好规划,学会从各种回馈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学会独立的思考,进而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3.2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大愉快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既不能以国学、环境等某一方面为特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也不以单纯以体育、艺术为特色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更不能以“诵读经典”等学科为特色培养满腹经纶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的心智不健全学生。
3.3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从主观上来讲,师生关系应均衡发展,没有所谓的学生聪明与否,只有智能强与弱,从而建立和谐校园;摒弃“差生”观:每个学生都是多元潜能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从客观上来说,使素质教育项目化、优质化、常态化;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小项目引发学生多元兴趣,多元兴趣促进多元智能成长,使学生心智教育达到基因裂变的效应。
多元智能教育对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调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手段,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合其智能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法。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从而引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和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三种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多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特有的认知发展和智能形成过程,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随着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教育结合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展现出新气气象,学校也将为社会的需要做出更有意义的智能培养。
作者:李翠莉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北关小学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分析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7).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22-0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不仅要足够重视计算机文化基础专业教学,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时展要求及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进行合理化指导,对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基本概述
1.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受到了学者的一致好评,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为我国现代素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拓宽了现今素质教育的思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九种智能,每个人在各种智能方面的表现都有所差异。合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个性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发各种智能。
1.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能理论相比,其涉及的领域更加宽泛,该理论下的智能概念比较新颖,具有多元文化特性。多元智能理论中涵盖了九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及存在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每一种智能诠释了一种与其他智能模式不同的独特思考,但这九种智能并不是独立存在毫无关联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2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智能发展的整体性、情境化与差异性,该理论的提出给我国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思路。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大学中的一门必修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智能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以下是笔者针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2.1以学生智能发展需要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可以说是大学生掌握社会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入门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学习实践与实际工作中,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主要是以“Windows+Office+Internet”内容为主,但是不同院系的学生对计算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不仅要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懂得不断创新教学,增加一些常用软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积极性。例如针对大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动画视频,强化师范生的基本能力。再比如说针对中文系的学生,则需要将侧重点放在提高语言方面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也能快速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2.2以学生个性特点及差异为依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
每个学生的智能类型不尽相同,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中对计算机教学资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的各种智能与其知识范围及特定认知领域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利用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刺激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其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从而为其发展各方面能力提供良好条件。
2.3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侧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组合实际上就是多种智能组合。要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教师应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备实践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真实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习课程,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建立个人Blog、专题学习网站、个人网页、制作板报等,这样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能够掌握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动态发展。
2.4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实施多元评价
人际交往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工作中的必备技能,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往意识与合作能力,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此外,还要定期对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合理指出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适当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使其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
3总结
多元智能理论进入我国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就其应用现状来看,已经充分展现了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生命力。合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实际需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00)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尊重每个学生的自然个性和公平地看待学生,最后比较全面评估学生成就,发展学生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学习、思考、分析、研究并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提高教学水平,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 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的认识。该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在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是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九种智能,除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两种传统智能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探索 (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 和生存智慧(加德纳后来又补充)。这一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传统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片面依靠语言分析、模仿和死记硬背,不可能发挥个体的最佳潜能并激发兴趣,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而多元智能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提倡研究型、任务型教学,教会学生发现和运用自己多元智能中的强项或强项组合来掌握英语,确保学习的最佳兴奋点和最优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义
加德纳不仅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而且在美国组织开展了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改革实践。他主张学校应成为“学生课程的人”,与学生、家长、教师、评估专家一起参与智能的发现和推荐,帮助学生选择特别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课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关于课程开发的理念,对于我国当前“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又具有时间、空间选择上的自由和方式灵活多样等优越性。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主导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践中,我们发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开设第二课堂的宗旨是一致的,这也恰恰是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完美契合点。
三、 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 以多元智能为主线选择教学内容
为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层次、多样化,我们必须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实践性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第二课堂活动,突破了课内教学的局限,通过自主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实践英语,不断提高语用能力,发展多元智能。我们可以通过英文演讲比赛提高言语语言智能;组织英文辩论大赛发展数学逻辑智能;开展英语广告设计大赛等,培养视觉空间智能;举办英文歌曲大赛发展音乐智能;编排、表演英语话剧发展身体运动智能;另外,我们可以在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互动方法,发展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人际智能;鼓励学生写英语日记,定期召开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从而发展内省智能等等。
(二) 以多元智能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策略
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施应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除了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和协助。而教师如果在指导和协助过程中,注意不同智能活动的各自作用,使用多样的指导手段,也会极大提高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 以多元智能为指导进行教学评价
过去,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就是考试,这仅仅考察学生的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智能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智能观。所以我们应该克服这种观念,在评价学生的时候纵向横向一起看。因此根据多元智能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评价应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
结语
每个个体都表现出不同的智能特点和组合,我们要更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和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同时多元智能理论也向传统的评估方式提出了挑战,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的理论,并为外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美)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 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 (美)阿戈尔,陈琳. 英语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摘 要:新疆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领域当中是一个重点、难点。如何能够激发少数民族小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树立对汉语学习的信心长期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探讨以及多元智能理论在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分析,旨在更加有效、更加有利地实现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长足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策略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各族青少年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学好母语的同时学好作为国语的汉语非常重要。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的总体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上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策略作以简要分析。
1多元智能分析
在以往所认知的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教学上,除了教师强加式的灌输,学生的生记硬背外似乎没有一个更加具体的理论指导去改变这种现状。在这种干枯乏味的教育教学方式下,不仅不能让少数民族的小学生产生对汉语的兴趣,反而让他们心理上出现逆反和厌烦,其实这是大可避免的。众所周知,早在1983年,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总结到,我们每一个人要具备八种智能,其中包括语言智能、数学智能(逻辑)、运动智能(身体)、空间智能(视觉)、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内省智能等,这八种智能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实际上这些智能在我们身上的表现程度又有着不同。因此,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师要突破传统,强调多种智能共同发展,实现多元智能整体提高,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知道多元智能对于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就应当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教学当中。通过研究分析,找到行之有效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才是根本。
2.1面向全体,满足智力发育不同阶段的学生
提升我国国力和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就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在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具有多元智能教学的能力,善于发展和掌握不同智力发育阶段学生的不同,并根据学生实际的智力和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
2.2个性化策略指导,实现弱势智能与优势智能均衡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也变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够激发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汉语水平和综合素质,教师在掌握了多元智能理论后应充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智能的发展水平和时期不同,强弱不同。所以,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更应该有的放矢,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强项,挖掘每个人身上不同的潜能,以强者带动弱者,共同提高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
2.3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多元教学情境
随着小学汉语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发育认识度逐渐提高,在教学当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讲究个体差异,推动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则更加迫切地要求教师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利用网络媒体,声音,影响,图片等丰富学生的认知,生动形象的事物更加有益于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智能,让小学生的汉语水平得到提升。
2.4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
人际交往的智能作为人类必须具备的基本智能,不是成人后步入社会才应掌握的,而是作为个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需要具备的能力。从小培养人际交往智能,更是培养和谐社会人才所必须的。因此,在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教师更要多多鼓励学生去表达,去沟通。通过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协作。通过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角色互换,角色转变,学会倾听,表达,理解。
2.5灵活、多样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的成长是需要不断鼓励和激励的,所以汉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给与学生鼓励,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帮助他们树立强大的自信。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认真对待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尝试多样化的技巧让学生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提高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水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长足稳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掌握,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在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学更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要过分迷信某一种论点,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发育和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多方位设计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调动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袁媛.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探究[J].成功(教育,2013(10).
[2]马建华.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的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4(07).
[3]⑾迹杨春秋.多元智能理论下蒙古学生的汉语教学活动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06).
【关键词】多元智能;幼儿教育;整体观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涵义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 1983 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FramesofMind)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加德纳教授及同事们考察、研究和汇总了大量的资料,提出了一个新的智能定义,即“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加德纳的这一智能定义特别强调了智能是个体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在加德纳看来,智能并不是像传统的智能定义那样以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是以能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产品的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 同时,强调社会文化和教育环境对智能发展的决定作用。《多元智能》(MultipleIntelligences)一书中指出: “解决问题的每一种技能都与生物本能有关。 但实际解决某种特定形式的问题时, 生物的本能还必须与这一领域的文化教育相结合。 ”根据新的智能定义,加德纳针对智能一元论提出了智能的新理论—— — — — 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 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每个正常人至少拥有相对独立存在的七种智能,这七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认识智能和人际智能。这七种智能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各具特点。
二、幼儿教育整体观的多元智能视角
虞永平教授在《幼儿教育整体观》一文中说: “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是我们对于幼儿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的基本看法。 幼儿教育无论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都是一个整体。 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幼儿的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 坚持幼儿教育整体观,就是坚持幼儿教育的系统观和效益观,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 强调幼儿教育整体观,就是要对幼儿教育的各要素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而多元智能理论对树立和实践幼儿教育整体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要树立幼儿教育目标整合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幼儿的智能是有差异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独特的智能组合,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和风格,都有可以被挖掘和发展的潜能。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要树立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全体幼儿发展的目标,真正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相信每位幼儿都有优势领域,都有被挖掘的潜能,都是聪明的。 只要我们给幼儿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他们都是可造之才。 教师在思考和设计教育活动时要从全体幼儿出发,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创设一个宽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环境,让每位幼儿都能获得体验和表现自己智能的机会,使每位幼儿优势智能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发展,最终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幼儿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每一种智能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的智能也是多方面的。 而当今幼儿面临的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共荣的世界,面对的是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更需要有多种能力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要树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在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幼儿发展的全面性。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尽量提供具有丰富、开放式材料的生活和活动环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充分展示多方面的智能领域,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在促进幼儿优势智能最大化发展的同时,帮助幼儿将优势智能领域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品质迁移到其他弱势智能领域,以改善幼儿的弱势智能,实现扬长补短。 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地发展。
(二)要树立幼儿教育内容、形式的整合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幼儿的智能是多元的,同时幼儿个体的智能是有差异的,每个幼儿都有一种或数种适合自身心理特点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可以在自己适当的智能优势领域内发展一种或数种独特的才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中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启蒙性”和各方面的“相互渗透”,反映了幼儿教育整体观念的导向。 因此,要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发展幼儿的优势智能,就有必要加强教学内容、形式的整合。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教育环境,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内容有机地进行整合、互相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中综合地实施教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主题活动形式和领域课程模式,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整合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将各领域知识综合地、统整地呈现在幼儿的生活与各种活动中。幼儿通过反复的、多方面的、丰富的感知、刺激和体验,从而获得对各种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掌握各种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引导我们树立从目标、内容、形式、资源、评价到实施时空上的全方位的幼儿教育整合观,是符合幼儿的智能发展特点与规律的,也是符合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和趋势的。 我们要全方位地、整体地把握幼儿教育的实施,整合各种教育因素,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促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良性系统,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多元智能 教育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一书,在该书中他强调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一组不同智能的组合体。加德纳在该书中只是提出了七种智能,后来他又相继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博物学家智能)、第九种智能(存在智能)。当然,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还是早期的七种智能学说。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科学研究背景,它的诞生开拓了人们对智力研究的视野,更是深刻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学校教育实践。它让教育工作者看见了学生发展的多元无限性和个体差异性,明确了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其智能组合的优势,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水平。在学校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当下,重温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仍有其教育价值。
1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①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至少包括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1)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语言智能高的人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交流,如诗人、演说家、律师等。历史上,如李白、曹雪芹、闻一多等人都是语言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2)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指对逻辑结构关系理解、推理、思维表达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高的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非常敏感以及能够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如逻辑学家、科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如祖冲之、华罗庚、牛顿、爱因斯坦等人就是逻辑—数学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3)空间智能。空间智能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空间智能高的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非常敏感,并能通过图形将它们表现出来,如飞机导航员、棋手、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历史上,如吴道子、聂卫平、达芬奇、迪斯尼等人就是空间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4)音乐智能。音乐智能指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智能高的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非常敏感,并能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如演奏家、歌唱家、作曲家等。历史上,如冼星海、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人就是音乐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5)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指人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身体—运动智能高的人有着很强的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如从事体操、表演艺术的人。历史上或现实中,如李宁、刘翔、乔丹等人就是身体—运动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6)人际智能。人际智能指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人际智能高的人能敏锐地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如销售员、谈判专家、政治家、心理咨询师等。历史上,如乔吉拉德(汽车销售大王)、林肯、罗杰斯等人就是人际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7)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高的人能较好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个性等,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如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历史上,如孔子、苏格拉底、海伦·凯勒、哥伦布、林德伯格等人就是自我认识智能高的典型代表。
2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以后,既有赞扬声,也有批判音。但其对于学校教育实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时隔30年,再来重温多元智能理论,仍对教育有新的启示。对于多元智能理论,人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深化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工作。
(1)多元智能的流行是特殊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创始人及其团队的学术修养与学术风格、跨学科的理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专门资助机构的资助与推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创始人及其团队的学术修养与学术风格和跨学科的理论基础应是关键因素。前者是理论创立的保证,后者是理论能够经受时空检验的保证。因此对于多元智能理论,人们更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学说,一种经受了一定时空检验的理论学说,这种理论学说有其学说生命力,也会有其局限性,需要根据特定的教育情境灵活地加以运用,切不可“一刀切”。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仍需进一步经受实践检验。我们对它的正确态度应是扬弃,不是迷信,也不是不屑一顾。
(2)多元智能的科学性与传统心理学(尤其是智力测量学方面)的科学性有区别,多元智能理论倒更像是社会科学,不像是自然科学,它揭示了关于人的智能多元的科学性,但是关于智能的划分与培育等又是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所以,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确定的模糊性,是一个模糊科学。它的操作性不在于可以简单复制或模仿的量化,而在于对于特定情境和孩子的驾驭与引领。与其说多元智能理论给人们提供了七种智能及其多元组合的学说,倒不如说它给人们带来了教育实践改革的另一种理念和思路,让人们以一种尊重、理解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看待学校教育,促使每一个孩子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3)多元智能之所以能够在教育学界等其他非心理学界受到推崇,主要是因为其理论与实践吻合度高,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大,其确定的模糊性恰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实践的复杂性往往决定了很难有一种科学的、确切的理论与之对应,相反,那些带有一定模糊性、复杂性的理论可能更加接近实践。所以,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绝不在于一一对应的关系,也不大可能给实践指出一条明晰的操作之路。理论之于实践的意义就在于掌握了理论武器的人,在实践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实践、能够解释自己的实践、并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实践。多元智能理论就是给教师一种解释力,让教师明白并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理解学生发展的多元复杂性,并不断帮助学生成长为他(她)自己。
(4)在多元智能理论面前,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聪明的,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聪明的。所有的孩子在多元智能面前,是差异的多元,他们的先天遗传仍然十分重要。“我从来没有说过‘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是聪明的。’我不相信生活是公平的:有些人很幸运,具有多方面的智能强项,而另一些人则不幸运,没有任何一方面的特殊强项。当然,几乎所有的人都可能在某些方面相对擅长一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们的特长不是平面的,也就是说某一方面可能是你的强项,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你的弱项,而在其他一或两个方面你很一般。比如说你在语言智能方面很‘幸运’,而在音乐智能或者人际智能方面可能就不那么‘幸运’。”②的确,大多数人的七种智能都是处于常模水平,只是相对而言,自己的七种智能组合中,某个方面的智能是较好的,其他方面的智能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与平衡的状态;有相当一部分人七种智能中至少有一种智能是高于常模水平的,只有少数人的七种智能都低于常模水平,也几乎未见有人七种智能都处于超常模水平。这样与《学记》中说得的“长善救失”、“因材施教”就有很多共通之处了。教育所要做的不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那些差异,相反则是让这些差异的个体实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各自的类型与层次中找到合适的归属。正所谓: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5)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者可能力图价值中立,但一方面这本身就有困难,另一方面,正如加德纳所说,“我后来慢慢体会到,人一旦将自己的思想向世界公开,就再也不能完全地控制这个思想了。这就像人不能控制自己基因的“产品”——自己的孩子一样。多元智能理论是我最知名的、最有智能的“孩子”。③所以,加德纳虽然是多元智能理论之父,但是,现在看来,对于他最引以自豪的孩子——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尤其是该理论在各国的实践与改造,是加德纳本人难以控制的了。这就是理论的生命力与致命力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理论的生命力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回到实践的理论往往又会变得难以驾驭,超出理论者原初的预想,可能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难以按照既定的轨道奔跑。这样反而会断送理论本身,但也有可能会孕育新的理论。所以,在加德纳多元理论盛行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的分析,避免被脱缰的野马撞伤,而在其被人渐渐遗忘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温情的回顾,以免与新的智慧之花失之交臂。
注释
①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第二版)[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6.
[关键词] 多元智能;研究生;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078-1
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发展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学生评价机制来取代之,以保证青少年身心的正常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人类的智力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现有的学生评价观提出了挑战。本文力图回到原点,具体探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些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相对于传统的智能一元论提出的。在加德纳的理论中指出传统的智力观仅仅把人的智力局限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是非常狭隘的,人的智能应该是一种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并非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人的智力结构至少由八种智力要素组成: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的智能和认识自然的智能。
二、现有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研究生评价体系存在内容较单一,部分指标可测性不强,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不规范,评价的结果较难得到充分的利用等较多问题。现有的这种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评价内容方面,仍然延续了注重对数理逻辑智能和言语智能的评价,而对其他智能却关注很少;在评价功能上,过分强调选拔功能,忽视激励和反馈功能;在评价方法上,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不是多元的评价,而是比较单一;评价主体单一。
三、构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的智能以及个人强项智能的充分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人的智能结构所做的更全面的论述,为教育评价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理念。为当今社会对学生评价观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转变学生评价理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使得学生的各种智能都能得到开发。
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只有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将相应的指标进行量化和细化后构建出一套完备的评价体系,才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对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访问的方法初步得出评价指标要素,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方式对研究生评价指标进行确认。
将体系中九项指标分别发给十名专家,用德尔菲法最终确定出了各项指标的权重。
多元智力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智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和框架,还需要进一步证明和补充。在其基础上建立的研究生质量评价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石英姿.多元智力理论对转变学生评价机制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9-31.
[2]成长群.浅谈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研究生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9,(7).
[3]夏瑞雪.浅析“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育评价的新理念[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快乐数学课堂构建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由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的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率先提出[1],此后数年间他不断的对该理论进行逐步的补充和完善。多元智能理论以人类的智能,即智识结构为研究对象,将其归结为智能在解决人类所接触到的问题层面有其专有意义。加德纳对人类智能的总括性认识指出了人类智能潜力发掘及其应用的文化价值延展意义,并且指出了人类自身所具备的智识结构是帮助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效的应对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所能依赖的自我能力。加德纳认为人类拥有的智能呈多元化表现形式,其最初将智识结构归结为: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识能力、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随着后续加德纳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补充修正,在1995年其又在原有七种智能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相继提出自然观察智能与存在智能。任意的社会个体均拥有彼此关联又相对保持独立的上述九种智能。九种智能在不同个社会体身上以不同方式叠加组合,使个体之间呈现出智识的差异性,不同的人的突出智识表现也不尽相同。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人类的智识结构实质,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理论路径和实施路径指引,使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正视学生的个体化智识结构差异,以素质教育培养为数学教育出发点做到因材施教。笔者从个人教学实践出发,秉承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指引,提出创设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学驱动的快乐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引下快乐数学课堂的实施
快乐数学课堂与传统数学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数学课堂以教师面向学生的单向度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未受到应有重视;快乐数学课堂注重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以寻找和搭建知识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平台为教学实现思路。
(一) 快乐课堂构建原则
通常情况下,数学教师往往对数理逻辑智识能力出众的学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好感和关爱,但是此种带有明显选择性的好感和关爱,易使此项智能并不突出的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到忽略,进而导致其丧失数学学习热情,产生抵触情绪。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不同个体具有迥异于他人的智能优势,过分追求个体的智能水平全方位占优的想法是不切和实际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针对性的结合个体的优势智能善加引导,可以实现智识迁移,由优势智能的发展进而带动弱势智能的进步。
快乐数学课堂的构建理念是"扬长而不讳短,统筹加之兼顾"的原则,即以寻找和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所在,结合学生的优势智能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自身的优势智能发展为教学突破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充分调动,数学课堂对其而言不再是负担而是其轻松高效获取知识的乐土,同时也使学生相对处于弱势的智能也随之提升,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对学生智能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 快乐课堂实施准备
快乐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必须要准确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因此在实施快乐课堂教学前,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智识结构等个体要素,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笔者曾在某一学年的数学课备课阶段,借助班主任掌握的学生信息资料、其他课任老师的课堂授课情况反馈,对即将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情况摸底和汇总,并据此整理出一份囊括全班学生的智识结构分析表,通过对分析表反应出的学生智识结构曲线掌握了学生的智能水平,并在随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结合学生的智能差异的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快乐课堂实施设计
快乐课堂的实施宗旨是以兴趣激发为数学学习驱动导向。在快乐课堂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组织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章节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模式: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适当且精准的话语表述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数学问题,并阐述自己的问题解决方式,其他学生可以就该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可以就不同观点展开论辩,达到对学生言语--语言智识能力培养目的;在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识能力可借助图片、ppt等方式,使学生实现充分的图形特征认知,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识能力;以制作数学模型、数学情境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识能力;以小组讨论、合作解题模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识能力;以解题并自我纠错的模式实现对学生自知自省智识能力的挖掘培养;以各种自然界景观与数学知识的关联数据收集实现对学生自然观察智识能力的培养,最终借助上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逻辑--数理智识能力的提升。
(四) 快乐课堂效能转化
快乐课堂的构建意义并不仅仅满足于多元智能理论下教学模式的更新,更在于是否使学生真正借助该种教学模式将课堂知识内化为个人知识,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提升。认知转化理论认为,"有意义的材料能够增强教学或培训的存储与记忆,"[2]因此,快乐课堂在面向学生完成显性知识传递的同时,更是借助兴趣引导教学模式和智能提升模式实现了缄默知识的传递速率,使学生不只学到了知识,更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 快乐课堂实施评价
快乐课堂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目的是否达到,需要借助对其的评估和反馈。评估可以衡量教学目的是否实现,反馈可以结合不足为日后的快乐课堂实施提供优化准据。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管理学中的受训组与控制组对比测试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具体方式是可以选择同年级两个学生人数、智能水平大致相同的班级,在同一章节教学中,选取一个班级实施快乐课堂教学,另一个班级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结果比对。目的在于消除外部因素对评估结果所施加的影响,保证评估的客观中立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幼儿教育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并逐渐成为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从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及内容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这八个范畴的内容如下①:
(一)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二)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
(三)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指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四)肢体运作智能
肢体运作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种智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音乐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六)人际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七)内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八)自然观察智能
指个体辨别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从对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在充满发展希冀的同时,其在中国的教育土壤上的实践有着强烈的丰富性、复杂性、长期性与艰苦性。
(一)接纳求同阶段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一经引进中国,便在中国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欢迎。公众特别是幼儿教育界对这一理论欣然接受。幼儿教育在课程体系、教育评估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摸索,并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广泛应用。
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界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和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基本思想迎合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气候。80年代初期,中国幼儿教育界已认识到传统教育的消极影响,开始全面深刻地反思幼儿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并力图寻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正值此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挑战,为帮助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进一步充分认识和发挥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幼儿教育界不满于传统智力和成绩测验,力求平等与卓越的多元化教育正在兴起,“以人为本”的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也逐步壮大。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多元智能理论一经引进,便被中国教育界广泛接纳。
(二)反思质疑阶段
中国的幼教界,在接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同时,也走过不少弯路。90年代末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论不断涌现,很多教育工作者盲目地将其与多元智能理论套合,肤浅地将其混为一谈,并未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同时,在引进与实践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关注的仅仅是理论本身,而忽视了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没有对其加以改革和创新,而是机械地照搬照用,造成理论与实践的架空,不利于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深入地、客观地、正确地把握。就当时的状况和有关幼儿教学课例来看,很多幼教工作者没有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大部分幼儿园为了体现出教学的改革成功,将教育形式设计得过分花哨,课程内容繁多,课堂一派热闹,有的教师认为,实行多元智能教学就必须在每个项目里把每项智能都体现出来,因而表面看来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实质上这背离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初衷。教师们很累,孩子们也很累,效果却并不明显。
1多元化智能理论的简要概述
相对于传统的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更高层面上的人类智能理论,主要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多方面的智能内容。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智力的单一性,颠覆了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狭隘观点。因为多元化智能理论旨在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并且实现个体发展和整体发展的有机统一,最终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2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1设置计算机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刺激其不断学习、探索。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的计算机教育逐渐向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不断发展,拥有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衡量每位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重要标志。考虑到计算机教育是一门更多的包含实践性内容的科目,因此学好的关键点就是能否对计算机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起爱好。因为很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初衷大都是因为用计算机玩游戏或者上网,加之很多学生只是在初期接触过计算机而并没有激发出其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使得计算机的多元化智能理论实践应用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综合来看,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其中,学生的心理结构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需要切实重视好认知因素的重要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对于认知的需求认识,让学生迸发出对于计算机教育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要重视好学生认知因素的重要性,用外部的手段和方法来减轻学生自身的内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且要切实根据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学习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2设计、开发计算机教学案例
计算机案例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上进行的课堂内容设计。这需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整体目标的规划下,将多元智能化理论引入到实际的计算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当中,尝试利用典型案例争取将学生引入到需要的事件和场景当中。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集体讨论形成进一步探究、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多元智能化理论案例教学法是综合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会随着实际教学实例的开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计算机教学设计分析,进而研究出适合不同学生特色的案例。在具体的计算机课程进行过程中,要分阶段的制定每个任务,同时要融入学生的行为品行以及审美使之完成教学目标。但同时要保证教学案例的实施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力以及特长,还要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要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制定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活动兴趣,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起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一步步实现计算机学习的任务。
3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带到现代的计算机教学当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开发创新的能力,在其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推广,引导学生不仅仅要停留在完成计算机的学习上,还要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
3.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应用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变教学的主导者向着引导者角色过渡。使得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探究知识,然后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