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职业分析范文

医学影像职业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影像职业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影像职业分析

篇1

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医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以及临床实践等活动逐渐形成的对于医生职业的评价、选择及价值取向的总体看法,也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医生职业方面的反映[1]。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不同将会影响其择业,对职业活动注重程度也会有不同的影响[2]。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尊重医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以激发医学生对生命存在的体悟为目的,并最终引导医学生成人精神的教育[3]。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医学生,如何更加有效地对医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现状,分析医学生群体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等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与范围

2015年9月―2016年10月,课题组对全国范围内医学院校大一至大五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调查。有效问卷420份中,男104人、女316人;所属学校在山东省内368人、山东省外52人;所属年级(假期之前)大一医学生116人、大二医学生202人、大三医学生88人、大四医学生10人、大五医学生4人;所属专业中临床医学208人、口腔医学36人、临床医学(全科医学)16人、中医学46人、医学影像学20人、麻醉学10人、预防医学12人、护理学18人、医学检验24人、其它医学类0人;来自农村、城镇、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者分别为274人、90人、42人、10人、4人;班干部为138人。

2.调查内容

医学生人口学基本特征及职业价值观。本次调查所使用的职业价值观量表维度包括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安全感八个维度。

3.方法

(1)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的医学院校大一至大五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调查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23份,回收率93.3%,剔除无效问卷3份,剩余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为99.2%。所有测试学生均属自愿参加。

(2)职业价值观量表根据凌文辁等《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中的职业价值观条目,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最不重要”“比较不重要”“一般”“比较重要”“最重要”5个等级进行评定。

(3)统计分析方法采用Epidata数据库录入,全部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以P

二、结果

1.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维度统计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利他主义维度得分为3.577±1.230;美感维度得分为3.770±1.414;智力刺激维度得分为3.738±1.176;成就感维度得分为3.663±1.208;社会地位维度得分为3.457±1.304;经济报酬维度得分为3.373±1.301;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维度得分为3.583±1.205;安全感维度得分为3.539±1.207。美感维度得分最高,经济报酬维度最低。

2.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性别及学校所在地比较

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学校所在地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进行检验、标准差分析表明,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这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年级比较

不同年级医学生在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只在利他主义维度上表现出差异(P

4.医学生职业价值观专业比较

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在八个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5.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户籍所在地比较

不同户籍所在地的医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检验和方差分析,在利他主义、美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五个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6.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班干部与否比较

通过检验发现,在班干部与非班干部的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安全感八个维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三、讨论

1.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整体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医学生职业价值观中美感得分最高,其次为智力刺激、成就感、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利他主义、安全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这说明,我国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有较高的责任感,他们敢于挑战,希望经常发现并解决新问题,希望把自己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就安全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而言,医学生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因为稳定的环境,能更好地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医学生在本次调查中不是很注重自己的声望、社会地位及经济报酬,这说明当代医学生对自我价值的??现非常注重。当代医学生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工作可以使社会更美好。

2.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分析

(1)性别与地域

医学生性别与地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影响无差异。可见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使其就业观念近于无差异 [4]。

(2)专业

医学生所学专业在职业价值观维度间差异明显。可见不同的医学专业在当今社会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压力存在差异,导致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职业价值观念上存在不同。

(3)班干部

班干部与否在职业价值观各维度间体现出显著差异。可见班干部承担班级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实践锻炼机会较多并且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就业定位显出不同。

(4)所处年级

不同年级在职业价值观上的比较除利他主义外,其他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初步形成,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此时的职业期望往往也更加务实。

(5)户籍

不同户籍在智力刺激、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利他主义、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美感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家庭经济情况影响医学生的择业,学校、社会和家庭应给予积极引导与关照,医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择业观。

(6)第一志愿选择的差异

第一志愿的选择在职业价值观安全感维度上有统计学意义。多数学生将升入大学作为人生的转折点,进入大学的目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然而志愿的选择是关键。其中多数学生在选择志愿时会选择能够给予稳定工作的相关专业。

(7)医学就业指导教育

医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在美感、智力刺激、社会交际与人际关系维度上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开设医学生就业指导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作为医生,救死扶伤、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是他们的职责,团结协作共同为社会做出贡献是他们的使命。

(8)家庭经济情况

家庭经济情况在职业价值观的社会地位、经济报酬、安全感维度上有统计学意义。当今社会,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子女的教育不受经济条件制约。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孩子同样渴求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及较高的经济报酬。

(9)考研意向

考研意向在职业价值观的美感、成就感、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维度有统计学意义。高学历能够扩大医学生的交际圈,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成熟,对研究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在工作岗位上更有自信。

(10)医患关系

受医患关系的影响程度仅在社会地位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受医患关系影响较大的医学生渴望追求具有更高社会地位的工作。

四、对策及建议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

分析发现当代医学生利他主义心态符合当代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医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奋进学习追求智力刺激获得知识储备以达成自身成就感,同时也有获得社会地位的愿望。

这样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观,激发医学生的热情,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把利他主义的心态加入到学生工作中,引导医学生的崇尚敬业精神。另外将医德和医疗事业中的法律制度有效结合起来,在工作岗位中履行岗位职责,对于就业后的医学生做好法律保障的同时加强职称评定,从而增强医学生的从业自信心。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 学业影响 就业影响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的优越性,便于寻找兼职工作。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课远远少于中学生的课程,空闲时间也就相对增多,从而自身支配的时间就增多;在经济方面,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家庭,很少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这样使得兼职更加商业化,大学生很容易融入兼职中。还有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从众心理,一个人兼职能带动几个人,导致更多的人参加兼职。

大学生兼职的必然性。经济社会的今天,大学生兼职几乎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做兼职不仅可以增加收入,锻炼自身的能力,而且也是走向社会的起点,大学生在校兼职是他们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的最好方式。通过兼职,他们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

总的来说,大学生兼职是接触社会的最好的,最快的渠道。

一、大学生兼职动因以及兼职种类的调查分析

基于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发现,近85.31%的大学生认为兼职非常有必要;14.69%的人认为兼职没有必要。从兼职的原因来看,55.94%学生认为兼职可以锻炼自己,培养个人能力;34.97%的人是为了补贴家用,减轻家庭负担;39.16%的同学是从中获得工作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准备;仅16.78%的同学是因为消磨时间。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已认识到兼职的必要性,且兼职动因也更多地表现在提升自我与为家庭着想方面,是调查者思想积极的表现。结合数据与社会现状分析得出,因为大学生的课程安排较少,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进入校园后开始独立生活,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同时通过兼职能够较快且容易提高经济收入。在经济社会的今天,兼职更具商业化,同时使得兼职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衔接点,是他们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的最好渠道。

对于兼职种类,我们发现选择家教、促销员、发传单、餐饮服务的人数分布较均匀,接近30%左右,而选择礼仪服务的占11.19%,仅2.1%的同学选择家政服务,另外还有30.07%的同学从事过其他种类的兼职工作。而寻找兼职的方式与途径也同样呈现多样化,45.45%的同学是通过熟人介绍或帮忙,也有约33.33%的同学是自己寻找的,其余同学则是通过海报广告、中介机构、网站、传单、学校介绍的方式获得兼职。由得出的数据中,可以明显的了解到兼职种类与途径的多样性,这不仅与个人兴趣爱好、所学专业相关,也和兼职的获得方式有很大关联。对于较易获得与需求量大的兼职,如发传单、促销员、家教等从事的同学较多,而选择其他种类的兼职,对专业技能等要求较高,且需求量较少。此外,大部分大学生获取兼职的方式都较为可靠,约50%的人会通过熟人介绍,可体现出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较高,并不是盲目寻找兼职。

二、大学生兼职对学业的影响

本次调查由于条件有限,大二大三学生较多,可能对最终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兼职时间与课程时间冲突时,据调查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人选择了以学业为重。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视课程情况而定而没有人选择逃课去兼职。此调查清晰表明,当学业与兼职两者之间产生冲突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学生还是主要以学业为重,没有充足的知识积累,实践便没有现实意义;部分同学认为,学习是基础,但是实践是根本,理论必须为实践服务,因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

在调查兼职是否影响学业中发现,只有13.99%的同学认为兼职会对学业产生影响,46.15%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39.86%同学认为说不清楚。据多方了解调查,兼职的确会占用部分学习时间,但大学生活课余时间较多,对时间的支配还是十分灵活的。做兼职是否会对学习产生影响主要看个人时间分配的是否合理,只要能够正确的分配时间,且量力而为,就不会产生过多产生影响。此外,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高等教育专家潘先生曾说:“适度打工。”在大学时期我们的思维和理解记忆能力等都处在人生最优越的阶段,又有丰富且难得的学习条件,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如果因为其他任何事情而耽误了学习,都会得不偿失。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兼职必须注意把握好这个“度”。

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网络的实习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时从事发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员、当餐厅服务员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因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大学生也不能毫无目的地去打工,而要有所针对性,尽可能从事一些有助于增进知识积累经验的工作。除此之外,目前很多大学生并没有认清学习与赚钱的界限,他们把大学经历纯粹当成了找工作的资本。兼职与考证反而取代了学习与研究成了主要任务,这种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认识可能会使一些大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追悔莫及。

当然兼职与学习并非不可兼得,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罢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兼职的目的和意义。在校大学生兼职不只是为了报酬,更重要的是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切不可将打工赚钱作为大学生活的全部内容,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明确兼职的目的和意义,找到学习和兼职的平衡点。其次要正确认识在校大学生兼职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校大学生兼职和学习之间并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时间的分配,只有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做到两不误,才可以使学习和兼职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能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兼职。

在我们调查后提出的意见是,大学生应当更多地寻找与自身专业相关联的兼职工作。目前大学生兼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赚钱和积累社会经验的目的,但是没有最大意义地实现大学生做兼职的价值。

总而言之,大学生想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习得知识而又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是没错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找符合自己专业趋势的工作,不是盲目得选择兼职。与此同时,还要量力而行,我以学业为主,找好学习与兼职的平衡点。

三、大学生兼职对就业的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60%的上海商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兼职,且有85.31%的大学生认为兼职是十分有必要的。可见,兼职已普遍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

(一)兼职对大学生社交能力有明显提升

现在的社会工作生活中和企业招聘过程中非常看重求职者的“情商”,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越来越看重。社交能力也成为了个人职场上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这种能力很难在学校生活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毕竟在公司和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远远比学校人际交往更加复杂和广泛。所以,兼职成为了大学生满足个人发展、公司需求、提高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做兼职选择的职位有:24.48%为家教,30.07%为促销, 11.19%为礼仪,33.57%为发传单,2.1%为家政服务,26.57%是餐饮服务以及30.07%是其他兼职。不少受调查者表示他们在做促销、发传单以及餐饮服务时需要频繁和他人交流。这就需要他们以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他们会十分在意自己的表达内容、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更倾向站在客户角度来考虑他们的需求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获得顾客认同。

此外,大学生能在兼职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着去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据调查:有56.64%的学生能够积极想方设法解决兼职中遇到的问题;70.63%的学生会与当事人或其领导交涉;23.78%的学生会向相关部门投诉;还有11.89%的学生自认倒霉;有11.88%的学生不知所措或辞职不干了。可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积极地解决问题。兼职不仅增加了工作经验还提升了社会阅历,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同时在兼职中,大学生必须要学着和同事合作,和上司相处。在和同事、上司的工作交流过程中大学生能体验职场中的社交活动。观察别人的社交行为,增强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并经验积累,把握各种技巧和方法,同时能够扩展了自身的人脉资源。数据显示,40.56%的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更加大胆地与他人交流,结识更多的人。

因此,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更加善于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我们的数据分析也可以来佐证这一点,有65.73%的上海商学院同学在参加了兼职后觉得自己的社会能力有一般提高;22.38%的同学认为有很大的提高;有11.89%的同学觉得和原来差不多。

(二)兼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现在社会中,在工作生活中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专业知识,更加强调人们的综合素质。21世纪的社会需要的是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的人才。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往往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这也仅仅提高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有较大提升。但通过兼职,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更能满足就业需要。这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兼职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规划能力和时间分配能力。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在校学习,但是兼职必定会占用他们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大学生合理规划安排兼职和学习时间,从而对他们的组织规划能力有了锻炼。

2.大学生兼职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学校生活中主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而很少需要学生真正动手去完成一项任务。而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必须要实际操作,真正参与到工作中去。在参与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时,更可以把专业知识进行运用,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3.大学生兼职增强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自身抗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有时会完成不了规定工作任务,或者工作不被客户接受,结果不被上司认同。这时他们的情绪一定会受到这些事情的负面影响,因此他们必须学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和情绪,转变改善它们。这就为大学生毕业后,也就是真正进入职场后,遇到问题和压力做了心理方面的过渡,为大学生能有力处理这些问题打下了基础。

总体来看,兼职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许多益处。

(三)兼职对大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还没有确切的感受,但在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关注求职者的社会实践经历,且已经成为重要的评价环节。由此看来,在校大学生的课外兼职对未来就业竞争能力是有一定提升的。

除了问卷调查之外,我们也做了一些访谈。通过对不同年级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我们发现:普遍是在大一刚入校、大二上学期的兼职比例呈递增趋势,而在大二下有的专业开课过多,导致兼职的时间减少;大三大四的同学有选择实习、也有选择考研的同学。主要因为随着大学生生活的适应和深入、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的不同所导致整个趋势为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但是弧度不大。

现如今,大学生就业率一年不如一年,可见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可以看到,社会兼职是为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不仅能在兼职中培养个人能力,还能获得工作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准备。在调查中,在问题“您做兼职的原因是什么”中就分别有55.94%认为能锻炼自己和39.16%的认为能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通过兼职,大学生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四、结论与建议

对于学生而言,对兼职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规划性,兼职职业应尽量与自己的专业或兴趣相关。有针对性的筛选自己感兴趣且对未来就业有帮助的兼职工作,利于自身发展的兼职。兼职是一项隐性投资,在兼职期间注意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与管理应变能力。并且在兼职过程中明确兼职的动机和目的,避免盲目兼职,最大限度发挥兼职的就业效应,从兼职经验中认清自己对什么样的工作感兴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喜欢什么样的就业环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进行合理规划。

同时应当准确把握兼职的尺度,合理安排兼职与学习时间的比例分配,切勿一味追求积累兼职经验而放弃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应当把兼职作为丰富校园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在课余时间提升自我能力和竞争力的一种渠道。不应当占用学习时间、旷课去做兼职,要把握好重心,不要沦为“兼职学生”。

针对学校而言,一方面我们建议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双向沟通制度,发挥桥梁作用,帮助学生寻找到与专业对口并对自己以后就业有帮助的工作,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兼职需求,既能保证学生兼职的安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提供一个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平台。另一方面,学校也可考虑将大学生兼职教育列入学生选修课中学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会他们如何寻找合适的兼职以及如何高效利用兼职发展自身能力,当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遇到权益纠纷与心理等问题时,给与相应的指导与帮助,推动大学生兼职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文.当代大学生兼职现象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0(10).

[2]徐悦王,军郭宏.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3]李炳亮.大学生兼职现象初探.佛山科技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曹建华,邵立群.在校大学生兼职调查研究.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张辉金,萧洪恩.当代大学生的兼职原因与青年社会化理论观察.

[6]黄奕.社会兼职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研究_基于十所在榕高校的实证分析.

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 职业化教学 市场化

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性展开,这样才能与高职教学的目标一致,提升学生的职业的综合素养。但是现实高职英语教育中缺乏与职业化的有效衔接,仍然停留在基础教学状态,不能有效的引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需要从教学安排、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做改善,深化高职英语改革。

一、高职英语教学问题与现状

1.薄弱的学生基础与学习态度。高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英语知识的扎实功底,甚至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基本的功底,学生整体英语素养较弱,教师在教学上的难度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基础性内容的讲授。学生无论是在词汇量、语法,还是英语人文知识等方面,都缺乏深厚的积累。同时在学习态度上缺乏对枯燥学习内容刻苦专研精神,在学习上缺乏毅力,无法发挥全部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甚至其中有学生认为英语使用可能性较小,学习困难的情况下,对于英语学习采取放任的态度,更多的是应付学校考核而走形式的学习。

2.教师队伍缺乏对职业化的认识。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上,教师需要应对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学,缺乏对专业的足够认识,无法在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渗透入实际职业工作环境中所需要的英语内容。虽然有部分内容的提及,但是更多仍旧停留在基础性英语教学内容上,缺乏与职业化的实际对接。教师对于不同专业的深入了解较为缺乏,更多的停留在肤浅的层面,缺乏对实际工作环境的实际感受。同时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以及个人生活所需要的精力消耗,没有更多的精力在课程的教学创新上,缺乏对课程内容职业化的个性定制,也缺乏对课程形式多样化的创新,无法让课程足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不能让学生感受到专业性职业化的英语学习。

3.学校课程安排与考核的薄弱。除了学生与教师的问题,学校方面在高职英语教学管理中也停留在较为粗浅的状态。在课程安排上,并没有太多的课程安排,课程教材也较为基础,缺乏对职业化的个性化定制。在英语考核上也较为简单,主要是期末笔试考核,缺乏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锻炼,同时考核内容也较为简单,学生没有太大的学习动力与压力,无法有效的促动学生积极的进行英语学习。

二、高职英语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1.学校加强英语教学重视与管理。学校方面要对英语学习的考核和时间安排做更多的重视。时间上可以给与更多课时安排,甚至可以安排专业的职业化英语课程;在教材的选择上多选择与职业相关的内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定期进行材料的个性化定制;在考核上,除了期末的笔试考核,还可以加强日常的课堂考核、口语考核等,提升英语实用的全面能力,而不是“哑巴英语”教学。同时对课堂情况要做定期的监督考察,避免师生教学中的纪律涣散,提升课堂纪律管理。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化导向的英语教学中,需要让教师深入到学生即将接触的职业环境单位做亲身的经历,同时与相关职业人员有密切的交流,对于实际工作中的新变化和经验得到吸收,从而将相关情况转化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对职业化英语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对于职业化英语教学的方法、内容进行定期的座谈交流与指导,让教师能够吸取多种经验,提升课程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水平。让教师将自身所接触到的就业情况、网络资料、经验等进行综合共享,让信息得到共通,避免信息闭塞。同时将教师的经验进行总结,让新教师能够迅速从中得到可用的经验来转化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引进双学位的教师资源,提升教师的在专业上的深入了解。

3.提供完善的教学资源。学校应该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提供保障,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对视听一体的教学模式来丰富教学形式,同时更为生动形象的展示来讲职业化情景建立更为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网络丰富精华资源得以教学展示,有效的弥补教材的不足,扩展教学材料的的丰富性。

三、结束语

要实现高职英语职业化改革,需要学校在此方面提升重视程度,从而才能有效的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深化改革。需要学生、教师和相关辅助单位做有效的配合,从而才能达到资源的整合,提升学生实际就业的英语素养。对于很多学校来说,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各环节逐步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努力做好各方面调整的同时,还需要有更多的耐心。

参考文献:

[1]马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展望.2015.09:167-168.

篇4

关键词: 就业导向 高职英语 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脚步的逐渐加快。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流令英语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工具之一。我国经济与国外经济的不断对话,使我们对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的时候,不得不加强对高职实用英语的培养,从而对高职院校的高职教育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一、就业导向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关系

谈到就业导向与高职英语教育的关系,我们不得不首先对就业导向进行简单的解释。顾名思义,就业导向的意思就是以就业为基础,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前进方向的一个向导。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专业型”技能人才,其直接面对的就是就业,所以就业导向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开展。

英语作为一种用于沟通交流的语言,虽然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辅助并不明显,但是其在就业中却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很多计算机语言都来自英语,这就促使了高职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不得不被重视起来。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把握

(一)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不强,英语基础不稳固。

针对我国的高职教育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本身学习意识。事实上,高职学生基本上都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从而令其不能保持一个很好的学习心态。高职学生主要来自高考落榜的学生,英语基础可见一斑。而且正因为高考的落榜,说明他们对于学习本身上的意识不足。在缺乏坚实英语基础的同时,高职生的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也成为高职英语教育的一大难点。

(二)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中专”或“成人高校”经过转制,最终成立的。因此在教学的硬件上十分匮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本身的能力限制,使其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基础认知为主,导致学生无法将学习的英语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三)职教教材内容适用性不高。

在教育开展中,无论我们进行什么方面的教学,教材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因素。然而在高职英语教育中,教材内容却严重缺乏实用性。我国特色的高职教育针对的就是岗位就业,高职英语教学却依然采取传统的英语教材。学生在学校学的是“生活英语”,然而他们真正需要的却是“职业英语”。

由于学生学习的英语缺乏岗位的针对性,导致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岗位就业需要,从而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教学模式落后。

现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虽然以就业为最终目标,然而在开展教育的时候,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学生的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这并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

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能力”过硬的人才,他们更需要“专业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企业从来都不缺乏“出力”干活的,他们真正缺少的是拥有潜力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因此只注重专业课程教育的高职教育模式,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得不对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五)考核方式不符合就业需要。

对于目前的高职院校来讲,三级英语成为必考的就业凭证之一。而这种考核制度更多的是通过笔试来完成,相对于笔试,听力部分少之又少,并且在这种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从而失去英语教学的根本意义。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分析

(一)教学环境的优化。

通过讨论,我们发现了高职教育中的很多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首先需要进行改革的就是学校的教学环境。在优化中,我们应该不断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并且注重对同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基本的英语社交礼仪培养。

(二)教学教材的优化。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实行高职教育的教材优化时,一定要注意教材的内容要贴近就业,做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内容改革。通过改革,高职英语教材的内容更具针对性,从而建立起一个由“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组成的特殊教育内容体系。

(三)教学模式的优化。

在教学模式上,高职英语教育应该完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陷入传统教育的陷阱,努力开展情境教育。利用岗位情景模拟,使学生在感受岗位环境的同时,熟悉岗位工作流程,从而强化岗位专业技能,加强实用专业英语的学习。

(四)教学考评的优化。

要从根本上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就必须科学地对教学考评进行优化,避免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我们可以从“课堂”、“课外”、“测试”等不同的角度对英语教学进行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虽然在各个方面所言不深,但是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下,就业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导向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有做到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教育模式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实现“综合性”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10.

[2]张媛媛,韩高军.“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综合幸福感;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77-03

职业适应是个体运用自身知识、态度和能力参与社会生产服务时,体验环境的变动,感受环境的压力,对自身的角色、能力、态度、价值观、人际关系等进行评估并不断做出调整的过程。随着以能力培养为基准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职业适应已成为各高职高专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高职高专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面对日益复杂的职业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压力,职业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幸福感是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自我身体状况、心理功能、社会能力及个人综合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由动机、目标、认知、情感、人格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价值取向是内化成人的行为向导时的价值观,是稳定价值观的动态表现。由此可见,幸福感和价值取向对个人行为均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笔者尝试通过量性研究探讨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综合幸福感、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以便对高职高专医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进行预测,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菏泽市某医学专科学校二年级(已见习)、三年级(已实习)的1 065名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331人,占31.1%,女生734人,占68.9%;共涉及4个专业:护理专业占27.8%,口腔专业占32.7%,临床专业占26.7%,麻醉专业占12.8%。

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自编问卷。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专业性质、是否学生干部、家庭经济情况、人际关系状况、是否获得过奖学金等。(2)大学生职业适应量表。该量表共34个条目,5个维度(职业选择适应、职业心态适应、职业环境适应、学习及技能适应、人际适应),采用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职业适应性越强。该量表Crobachα系数为0.877,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综合幸福感问卷(MHQ)。该问卷由苗元江博士编制,包括一个幸福指数,两个模块(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9个维度(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共50个条目,9个维度采用7级计分,幸福指数采用9级记分。该问卷Cronbachα系数在0.6742~0.9056之间,各分量表分半系数在0.6603~0.8835之间,具有较满意的信度和效度。(4)中国民众价值取向问卷(QVOC)。该问卷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当代中国民众价值取向与精神信仰问题研究》课题组统一编制的。辛志勇对其进行了修订,将问卷定为43个条目,包括品格追求、工作成就、家庭家族、金钱权力、从众认同、法律规范、人伦前提、公共利益等8个维度,该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74,信度和效度较好。

研究实施 以班为单位,用统一指导语阐释研究目的、填表方法及注意事项,本着自愿、保密的原则进行调查。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1 172份,有效问卷1 065份,有效回收率为88.7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共有1 065名高职高专医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二年级学生586人,占55.0%,三年级学生479人,占45.0%;城镇学生281人,占26.4%,农村学生784人,占73.6%,具体如表1所示。

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综合幸福感相关矩阵 为了探讨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综合幸福感、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按照测试顺序计算出职业适应与综合幸福感、幸福感各维度、幸福指数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综合幸福感、幸福感各维度(除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外)、幸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相关强度依次为:生活活力、人格成长、自我价值、利他行为、生活满意度、健康关注等。在各维度相关分析中,职业选择适应、职业心态适应、学习及技能适应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职业环境适应、人际适应与负性情感无相关性,其他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职业心态适应与综合幸福感、幸福指数相关性最强。

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价值取向相关矩阵 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各维度(除与从众认同不相关、与金钱权利呈弱正相关性外)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相关强度依次为:公共利益、工作成就、人伦前提等。在各维度相关分析中,职业适应各维度与工作成就、法律法规、人伦前提、公共利益呈显著正相关;除职业环境适应与品格追求呈弱正相关外,其他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职业选择适应与家庭家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仅职业环境适应、人际适应与金钱权利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各维度之间均无相关性;职业环境适应与从众认同呈显著正相关,而职业心态适应与之呈弱负相关,其他各维度之间均无相关性(如表3所示)。

综合幸福感、价值取向各维度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逐步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综合幸福感、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以职业适应为因变量,以综合幸福感、价值取向各维度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如表4所示)加以分析。综合幸福感中的生活活力、人格成长、利他行为、正性情感、自我价值与价值取向中的公共利益、工作成就、人伦前提进入回归方程,分别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产生正向预测作用。

讨论

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综合幸福感的关系 幸福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不仅包括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人生价值及自我潜能的实现,还包括个体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关系质量的评估,以及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融合程度。因此,幸福感越强,人生价值及自我潜能越易实现,与自我、他人、社会的融合度越高,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而言,就越容易适应职业需求,这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密苏里州立大学和伊利诺斯州立大学三所高校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学习和工作中拥有幸福感的人比心情压抑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可能因为负性情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体验,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调节,很容易发展成情绪障碍,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进而会影响其职业适应。在各维度相关分析中,仅职业环境适应、人际适应与负性情感无相关性,其他各维度之间均有相关性,这可能与近几年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重视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人际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有关。健全的人格可使个体具有高度效能和创造性,在个体职业适应的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人格成长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有正向预测作用。生活活力和利他行为也对职业适应产生很强的正向预测作用,可能是因为医务工作者不仅长期受到不良情境的刺激,还肩负着“生命相托、性命相系”的重任,容易产生身心疲惫,而积极的生命情感却可以引人振奋、达观、昂扬向上、富于爱心,成为人生的动力和光明之源。因此,旺盛的生活活力、强烈的利他行为可以使高职高专医学生为自己的事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利于职业适应。

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价值取向的关系 价值取向是保证人职匹配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出现,一些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扭曲,导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阻碍了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端正个人行为,平衡医患关系,有利于职业的适应和发展。职业选择适应、职业心态适应、学习及技能适应与金钱权利不相关,说明高职高专医学生对当今社会“一切向钱看”、“权力至上”的不良世俗不再简单地认同,而是能摆正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人、做事。职业选择适应、学习及技能适应、人际适应与从众认同不相关,意味着高职高专医学生已经构建了自己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个性鲜明,特立独行,不再消极地人云亦云。医疗是一个高责任、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容易使人产生职业倦怠,甚至出现离职倾向。高职高专医学生作为医疗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如果比较看重公共利益和工作成就,就会在将来的医疗卫生服务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不畏困难和挫折,使自己更好地融入治病救人的队伍中去。人伦前提得分较高,表明高职高专医学生比较看重感情,富有爱心,这正是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必需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公共利益、工作成就、人伦前提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有正向预测作用,三者得分越高,职业适应性越强。

综上所述,综合幸福感、价值取向是影响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强烈的综合幸福感、科学的价值取向可以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应更新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增强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综合幸福感,使其端正价值取向,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实现毕业后职业适应的“零磨合”。

参考文献:

[1]吴玉峰,等.中学青年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实证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18.

[2]苗元江.心理视野的幸福感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3]章志光.学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4):24.

[4]李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与培养对策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2007.

[5]苗元江.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7(4):30-34.

[6]金盛华,等.当代中学生价值取向现状的调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23(86):31.

[7]李霞.已婚职业女性的价值取向、工作家庭冲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7.

[8]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9]魏义梅.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10.

[10]苗元江.大学生幸福感研究与思考[J].青少年研究,2003(1):11.

[11]刘晓明,等.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01.

[12]于迪.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J].教育探索,2010(9):141.

[13]金盛华,等.专业人员价值取向的现状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l(2):l00-104.

篇6

关键词 助产专业;课程前置;核心胜任力;职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9-0054-03

统计显示,我国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4.5/10万人,且占死亡首位的病因为产科出血,产褥感染也居于死亡原因的前列[1],而上述死亡,大多数都可以通过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手段加以避免。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助产士的能力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至关重要[2][3][4][5],因而要提高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目前用于衡量助产专业人才能力的标准为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本文旨在探讨助产专业核心课程前置对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胜任力及职业意愿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方法,以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选取某高职院校2012级助产专业中的1个班级作为试验组,其余3个班级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试验组36名学生平均年龄为19.6岁,61%来自于农村,33%来自于城镇,6%来自于城市;对照组127名学生平均年龄为19.9岁,64%来自于农村,24%来自于城镇,12%来自于城市。

(二)研究方法

1.课程学习安排

试验组于第4学期进入合作医院(某三级甲等妇女儿童专科医院)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包括《助产技术》《妇科护理》《儿童护理》及《妇幼保健》4门课程,含每门课程的系统性临床见习。对照组按常规在学校完成上述课程的学习,见习按常规为每学期1个星期,安排在期中之后,期末之前。

2.理论成绩测试

在第4学期结束时,以相同的试卷在相同的考点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成绩测试,试卷由学院及医院老师共同编制,每门满分为100分。每门考试结束后,试卷当场回收,以密封带遮盖学生个人信息,再由同一教师独立完成试卷批改。4门课程分别共发放试卷163份,回收163份,100%有效。

3.助产士核心胜任力评价

以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6]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保健、产后保健、新生儿保健以及公共卫生保健6个维度,共计54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点记分法,1分为最低分,代表“无此能力”,5分为最高分,代表“很有能力”。问卷由学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填写,填写后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63份,有效回收163份,有效回收率100%。

4.学生成为助产士意愿问卷

该问卷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制而成,共包括7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总分为35分,分数越高代表成为助产士的意愿越强烈。问卷由学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填写,填写后当场回收,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63份,有效回收163份,有效回收率100%。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输入及统计描述,采用SPSS-AMOS 22.0进行路径分析模型建模及调适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测试结果

理论成绩得分情况。试验组学生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总和理论成绩平均分为339.36±14.99分,对照组学生理论成绩平均分为303.82±23.02分,见表1。

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得分情况。试验组学生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平均分为200.47±23.35分,对照组为183.48±27.34分。

成为助产士的意愿得分情况。试验组学生该部分问卷平均分为29.50±2.46分,对照组为27.58±2.83分。

(二)路径分析模型

模型的变量及赋值情况。经调适,最终的路径分析模型纳入的变量有分组情况、生源地、理论成绩、助产士核心胜任力以及成为助产士的意愿,各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

路径分析模型拟合情况。经调适后的最终模型拟合度良好,具体指标见表3。

路径分析模型图及解释。最终路径分析模型见图1,可以看出,分组直接影响理论成绩(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78),通过理论成绩间接影响专业核心胜任力(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81)以及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6)。试验组学生理论成绩更好,专业核心胜任力以及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更强。模型显示生源地直接影响学生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来自农村的学生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更强烈,但是标准化回归系数仅为0.03。

三、结果分析

(一)专业核心课程前置与学生专业核心胜任力的关系

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的核心胜任力优于对照组学生,专业核心课程前置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胜任力。其原因可能是,试验组的学生进入医院学课程后,能按照本科模式,上午进行理论学习,下午进入相关科室见习,提早接触临床,甚至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部分简单的操作辅助。临床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融合,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还可以使得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7]。

(二)专业核心课程前置与学生理论成绩的关系

试验组学生理论成绩较对照组好,专业核心课程前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其原因可能如前文所述,身临其境的学习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三)专业核心课程前置与学生职业意愿的关系

试验组学生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更加强烈,专业核心课程前置能增强学生成为助产士的意愿。可能是由于试验组学生提早进入临床进行系统性的见习,可以亲身感受助产及护理工作的神圣,还可以获得和服务对象深度接触的机会,从而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充满使命感及价值感,也可以体会到将来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坚定自己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此外医院根据试验组学生的特点,为其安排了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这也可能是使学生意愿更加强烈的因素之一。

(四)生源地对成为助产士意愿的影响

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其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更强烈,城镇者次之,城市者意愿最弱。其原因可能由于相对受限的成长及生活环境,以及相对较少的职业选择性,使得学生想抓住眼前机遇的愿望更加强烈,因而农村的学生更愿意成为助产士,且国内有学者的研究也认为,城市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意愿均较农村的学生弱[8]。但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仅为0.03,加之本研究在生源地上的局限(农村学生为主),决定了此结论需要进一步论证。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Maclean GD. The challenge of preparing and enabling ‘skilled attendants ’to promote safer childbirth [J] .Midwifery ,2003(3):163-169.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action for skilled attendants for pregnant women,2002.

[4]Campbell OM, Graham JW .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maternal mortality : getting on with what works [J].Lancet,2006(9543):1284-1299.

[5]Koblinsky M , Matthews Z , Hussein J, et al . Going to scale with professional skilled care [J].Lancet ,2006(9544):1377-1386.

[6]王德惠,陆虹,孙红.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2):42-45.

[7]李维宏,牟晓玲,李聪.妇产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探索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4(19):2535-2536.

[8]陈晓芸.非英语专业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差异[J].中国校外教育,2009(4):131-132.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Core Specialized Courses Preposition on Core Competency and Vocational Willingness of Midwifery Students

Liao Shujuan,Shi Jing,Wang Jing,Li Min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core specialized courses preposition on the core competency and career willingness of midwifery student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ore competency of students both of core experimental class with core specialized courses preposition and conventional comparative class by using the “midwife core competency scale”, meanwhile collected their demographic data and the willingness of being a midwife and the scores of core courses by using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and then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indexes mentioned above. The results through pathway analyzing showed, the core courses preposition of midwifery specialty will improve the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and the vocational willingness to be midwife of students majoring midwifery specialty.

篇7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指导 影响因素 就业率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Rate and Corresponding Career Guidance Countermeasures

RONG Xinling, ZHANG Peipei

(School of Medicine,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Jiangsu 225127)

Abstract From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the employment level for Y College medical vocational school graduates,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 r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internships hiring rates, among other factors to analyze, discuss the impact of the medical vocational school classes the main reason students employment rate, as career guidance workers should make more efforts in trying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graduat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 exp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ject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employ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business workers, and actively work to create jobs situation.

Key words graduates; career guidance; influencing factors; employment rate; countermeasures

0 前言

曾有研究学者认为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家庭收入、城乡户籍、学习成绩、就业指导和学生干部经历等等六个因素。家庭收入、城乡户籍、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经历等等因素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动态的就业市场需求上,上述因素并非一如既往地对毕业生就业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就业工作者,如能富有成效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毕业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还能有效地促进毕业生的发展与成才,帮助毕业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观和就业心态,使其心情舒畅、信心百倍地走向社会。

近年来,政府和教育部门大力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但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失业问题。麦克斯一份针对我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为35%,同比下降1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同比下降13%。笔者作为就业指导的基层工作者,为了简便、快捷、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通过分析2013年就业工作的数据,试图找出影响就业率的关键因素,讨论出相应的对策,为相关的就业工作者在就业工作上给予以一定的借鉴。

1 就业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就业层次分析及实习点的录用情况分析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25日开始至2013年12月31日结束。

调查范围:Y校Y学院2013届三年制护理专业高职毕业生、五年制护理专业毕业生。

1.1.1 就业层次分析

Y校Y学院2013届毕业生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为739人,就业人数为694人,截止2013年12月31日,就业率为93.91%。其中,在三甲医院就业的人数为118名,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5.96%。二甲以上医院的有501个,占67.79%,在乡镇卫生所等单位工作的有74人,在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总数为575,占毕业生总数中就业人数的77.80%。数据表明,Y校Y院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质量很高。

1.1.2 实习单位就业情况分析

通过对总院、杭州117医院、南通中医、友好医院等15家就业实习基地的录用实习生情况进行统计,其中百分率最低的为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上海梅山医院、无锡第四人民医院以及苏北医院,其录用率几乎为零,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用人单位的政策、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强度、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自身的就业要求等等。相对较高的有浙江省杭州市117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扬州市中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等,其百分率分别为73.33%、69.23%、56.67%、40.91%、35.42%、35.14%。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用人单位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Y校Y院护理专业综合实力较强、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强度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如生源地相符、家庭意见)等等。

总体而言,在实习点就业的百分率26.9%,这一数据与其他非护理类专业相比,要高出很多。

1.2 就业地区因素分析

通过对Y校Y院护理、医学检验、医药营销、药学等专业926名毕业生的生源地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参考2013年12月20日统计的就业率数据,苏南地区145人就业率达91.03%,苏中地区205人达94.63%,苏北地区525人达93.14%,省外51人达90.20%.

Y校Y院毕业生主要来自苏北地区,如徐州、连云港、盐城等城市,人数为525,占总毕业生人数的56%;来自省外的学生很少,仅仅占6%;来自苏中和苏南地区的毕业生也占有一定的数量。从就业的角度来讲:许多苏北地区的同学认为苏中和苏南地区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家在苏中地区的可能具有一定的家庭社会关系可以帮助其就业,加之Y校Y院综合实力较强,因此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选择Y校Y院;生源地在苏南地区的学生选择苏南地区的学校机会更多,而苏南地区本身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来苏中学校学习的同学较少。

针对不同生源地区的毕业就业状况做了就业率的统计工作。就业率最高的为苏中地区,达到95%,而生源地在省外地区的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仅有90%;导致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在于:Y校Y院毕业生多在大型医院、医疗卫生单位等事业性质单位工作,而家庭关系这一因素对学生就业状况影响较大,苏北地区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3%,苏南地区的就业率为91%,相对较低,这主要与毕业生自身因素关系较大,苏南地区的毕业生普遍眼高手低,另外他们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就业压力较小。

对Y校Y院护理、医学检验、医药营销、药学等专业共926名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信息进行统计,苏南地区245人,就业单位地区分布百分率28.26%,生源地人数145人,生源地人数百分率16.84%;苏中地区272人,就业单位地区分布百分率31.59%,生源地人数205人,生源地人数百分率23.81%;苏北地区318人,就业单位地区分布百分率36.93%,生源地人数525人,生源地人数百分率60.98%;省外地区26人就业单位地区分布百分率3.02%,生源地人数51人,生源地人数百分率5.92%。

上述结果表明,Y校Y院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苏北、苏南和苏中地区,在省外的很少;从用人单位的分布来看,苏北最多,苏中其次,苏南最少。

1.3 专业对口情况分析

通过对Y校Y院护理、医学检验、医药营销、药学等专业926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医药营销毕业生人数39人,就业39人,从事本专业的25人,非本专业的14人,专业对口率64.10%;护理毕业生739人,就业人数694人,从事本专业的575人,非本专业的119人,专业对口率82.85%;药学毕业生人数46人,就业38人,从事本专业的31人,非本专业的7人,专业对口率81.58%;医药检验技术毕业生人数102人,就业99人,从事本专业的65人,非本专业的34人,专业对口率65.66%。

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专业结构和专业特色关系较大,反映护理专业的专业对口率较高;另外一方面,与就业率有一定的关系;医药营销同学的就业率很高,达到100%,说明通过就业指导工作,医药营销的同学能够放低身段,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2 提升就业率的对策

通过上文分析,不难看出,实习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强度、专业综合培养实力、毕业生就业观的指导、毕业生自身的能力等等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的就业率,因此应根据以上因素来着力开展就业工作,具体的对策如下:(1)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搭建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2)充分挖掘校友资源,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建立校友信息库,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促进学生就业。(3)坚持做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定期回访企业,通过毕业生信息反馈,加强今后毕业就业工作的规划。(4)提升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观念和意识。提升辅导员自身的就业意识着重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是就业指导的观念和就业指导的内容要符合现实社会发展需要;二是要求就业辅导员不仅要不断提高就业服务的意识,强化就业全局意识,还要具有树立全程服务的观念,将就业服务贯穿到学生从踏入大学校门到毕业及初次就业的整个过程中。(5)提高Y校Y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Y校Y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结语

Y校Y院的护理、医学检验、药学专业都是实用型专业,社会需求相对较多,但同时这些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总数也相对较多,如何使Y校Y院学生在就业工作中脱颖而出,是Y校Y院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就业工作者,要加强与学院领导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就业指导员可以在院内举办专业技能大赛、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加强育婴师、营养师、急求员、化学分析工的等技能证书的培训,使得学生在毕业时一般能取得1~2个技能证书。另外,还加强学生在人际交流、职业礼仪等方面培养,树立学生自信心,将会更好的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 顾金土.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08(1):116-119.

[2] 王炜.影响大学就业的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6S):157.

[3] 陈代明,赵琪.大学生就业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4] 黄娟.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以淮海工学院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2010.

[5] 刘善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6] 易玉梅.主体性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1).

[7] 杨伟国.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篇8

关键词:就业指导 计算机教学 职业院校 应用分析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的开展,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社会不断的输送各个专业的人才。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r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招聘人才时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要求给我国的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具有技术性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各个领域,是目前社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技术。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计算机成为各个专业的必修课,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操作性不是很强,面对这种现状,如何解决并且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内容。所以本文笔者主要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的解决问题。

一、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就业目标脱节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与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不同步,造成了学生就业困难。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重点是复合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或者是专业技术的应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由于专业知识太集中,很容易就会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而且职业院校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课程设置,并没有根据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实际技能需求进行授课,造成了学生尽管拥有十分专业的技能,但是就业率仍然不容乐观。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仍然是理论多过于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并不适合计算机这种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二)职业院校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实训设施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理论教学多过于实践教学。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是不正确的前提下,实践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之所以在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学中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方面是因为职业院校领导对于实践教学的片面认识造成的对于实践教学的不重视;两一方面教师对于实践教学不重视,学生自身也不热衷实践操作,由于理论考试的原因,学生的精力几乎都用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一)以就业为指导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就业困难,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创新人才为出发点,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不同职业院校都有各自的特点,学校应该明确自身的优势,职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相比,职业院校侧重于对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应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进行,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相结合,从实际角度出发。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于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接纳,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时对于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这也是职业院校的创办宗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计算机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实践环节

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将就业作为指导方向,重视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首先,教师应该重视实践环节,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引入真实案例,加强实训内容,给学生更多自我动手的机会。再者,应该增加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甚至是采用校企联合办学,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比教师提供的实训环节对学生更加有益。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作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就越高,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清华.以就业为指导的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计算机・信息,2014,(09).

[2]赵春宇.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4).

篇9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英语;需求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目前,国务院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就要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竞争力服务。本课题主旨意在了解高职在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对高职英语教学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2014和2015级在校学生。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需求调查。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希望增加自己未来就业筹码的占27.16%,可以取得相应学分的占61.33%。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取得学分或增加就业优势。

2.高职学生对学习英语技能需求的调查。在学习中,学生希望提高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占23.26%,希望提高说的能力的占18.44%,希望提高译的能力的占15.86%。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针对自己的岗位需求设计了相应的学习要求, 希望英语教学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

3.高职学生对英语课程设置的评价调查。对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非常满意的学生占5.62%,满意的占43.77%。可见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并不高,这需要教师进一步深思。

4.高职学生是否开展专业英语的调查。对开设专业英语非常渴望的学生占28.16%,渴望开设的占49.83%。可以看出,学生对开设与自身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的需求度是比较高的。

5.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查。希望考试和课堂表现各占一定比例的学生占38.57%,希望以情景剧等表演的形式为主进行考核的占46.37%。可以看出,学生对以开放的实用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是比较认可的。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明确,对英语学习的技能性和开设相关专业英语的需求较高,对英语课程设置和课程考核方式有更高的要求。

四、对策及建议

1.教学模式的转化。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高中英语的教学多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即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听说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此,英语教学模式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应用机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积极使用者。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基础上创设语言锻炼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情境对话、话剧表演等,这些教学形式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课程设置的改革。对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都是学习相关的技能,因此要求课程的设置应以实践性为主。但现阶段高职公共英语基本都是基础英语的学习,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的“开设行业英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相差甚远。只有开设行业英语,将英语的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要求相结合,英语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在将来就业中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采用开放的、多样化教学评价方式比较青睐,这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一致的。在考核时结合专业和岗位实际需求创设工作环境,设置有较强专业性的交流任务,考核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这样的考核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还能对学生现场的表现进行考查。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同学之间可以用英语互相交流点评,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尿毒症;血液透析;依从性

终末期肾病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阶段。据国际肾脏病学会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慢性肾脏病患者正呈逐年增长趋势,因慢性肾脏病进展为尿毒症的患者正以8%的增长率增加[1]。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在就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即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依从是指患者能否遵照医师的处方或医嘱进行治疗的行为。治疗的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曾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6例,均符合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2]及透析指征。其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22~85岁,平均岁;婚姻状况:已婚65人,未婚5人,离异6人;文化程度:小学53人,初中12人,高中以上9人。肾功能:血清尿素氮20.4-66.92mmol/L,血肌酐707-2570umol/L。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多49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6例,多囊肾3例,梗阻性肾病5例,药物所致的肾病3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4例,联合血液灌流6例。76人中现存活43人。行肾移植6人,死亡9人。其中放弃治疗致死亡18人,死于并发症8人。曾有自杀倾向1人。

1.2 方法

回顾调查76例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包括饮食治疗、透析治疗、药物治疗、定期复查4个方面。每项分4个等级:根本做不到、偶尔做得到、基本能做到、完全做得到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根据得分将治疗依从性分为4组:10~12分为完全依从,7~9分为基本依从,4~6分为基本不依从,0~3分为完全不依从[3]。

2 结果

治疗期间,完全依从15人,占20%,基本依从18人,占23%,基本不依从12人,占16%,完全不依从13人,占17%。家属放弃治疗18人,占24%。

3 讨论

分析基层医院血透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1)求医条件,包括经济条件及交通条件等;(2)疾病本身性质,目前本病无根治方法,即使进行透析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差,使患者及家属丧失信心;(3)心理因素;(4)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家属消极、不配合,甚至放弃治疗;(5)恐惧穿刺时肢体疼痛;(6)轻信偏方,对疾病认识不足,认为血液透析可成瘾;(7)社会环境影响,某些药品、医疗机构宣传过度,使部分患者浪费金钱,贻误诊治。

改进措施:1、加强疾病知识宣教;2、饮食指导;3、给予心理支持;4、组织病友之间互相交流;5、争取家庭、社会支持,多与家属沟通,积极了解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对于慢性疾病待遇的规定,争取报销政策;6、鼓励患者走向社会,创造自身价值;7、治疗时,转移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朱旭东.查尿常规可能发现早期慢性肾脏病.健康报.2008-4-29(2).

篇11

关键词:伊曲康唑;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19-02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或影响造血系统办法血液异常改变,以为贫血、出血、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由于近几十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化学、无力、生物、污染因素都能导致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真菌感染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血液病的诊疗中,尤其是大剂量化疗和接受非亲缘性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现代医学对血液病的治疗多应用激素、化疗,但副作用大,病人治愈率低、容易复发[2]。本文就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伴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其中的影响因素做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09年~2012年间入院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患者127例。其中男70例,女57例,年龄7~86岁,中位年龄为49岁。所有病例均经过《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确诊[1],其中红细胞疾病47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色病、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白细胞疾病72例,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出血和血栓性疾病8例,包括: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根据其治疗资料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龄、病史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参与比较。

1.2治疗方法 伊曲康唑(生产批号:X20010392,西安杨森公司生产),给药方案:起始2d,早晚各给药一次、每次200mg、静脉滴注,第3d起,每日给药一次、每次200mg、静脉滴注。针对患者的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医师决定给予其伊曲康唑胶囊或口服液治疗。在使用伊曲康唑治疗期间,患者之前使用的抗真菌药物要停用,并且保证未使用与原有药物不同的抗生素。两性霉素B(批准文号H20070816,武汉远成共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给药方案为静脉滴注,起始剂量4mg,逐渐增加至0.5~1mg/kg,具体剂量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而定。

1.3疗效判定:(1)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并作血常规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真菌镜检和培养实验。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常规指标正常、血细胞形态均正常、真菌镜检和培养实验均呈阴性。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常规指标正常、血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真菌镜检偶见变性芽孢或菌丝、真菌培养呈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有改善、血常规指标趋于正常、血细胞形态部分正常、真菌镜检和培养实验均呈阳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血常规指标不正常、血细胞形态均不正常、真菌镜检和培养实验均呈阳性。其中总有效为治愈+好转+显效。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均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均应用t检验,以P

2结果

篇12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心血管介入;依从性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治疗方法,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1]。而焦虑抑郁等情绪又会反射性的引起生理上的改变,中度以上的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心率加快,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得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2],可见这种情绪对于疾病的好转和恢复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探讨了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进行干预,是否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提高患者诊治的依从性。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来我科就诊进行心血管介入性检查的患者共90例,经临床检查全部病例均有进行介入性检查的适应症,无严重禁忌症。90例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21~68岁,平均49岁。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上均衡可比。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内科对症支持治疗,要求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即填写Hamiton焦虑量表和我科自制问卷,以了解患者的焦虑情况和其对于接受治疗和介入性检查的依从性,和不愿接受治疗的主客观原因。然后针对收集得到资料为患者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计划,并应用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对照组只行常规内科治疗。具体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计划包括:(1)举办心血管健康知识讲座,并介绍介入性诊治的方法和优缺点和风险,每周1-2次,每次1个小时;(2)在病房和科室内外设立宣传橱窗,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进行介绍,组织患者及家属共同观看科普教学录像,增加知晓率,减少焦虑情绪;(3)由主治医师、外科手术医生和主管护士组成护理指导小组,定期对患者进行访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惑,观察分析患者的思维和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安慰、教育、鼓励患者,承认并愿意接受疾病事实和采取介入性治疗的必要性。又主管护士定期为他们讲解术前和术后护理的方法。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 < 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焦虑量表测试结果的比较干预组通过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1 焦虑量表测试结果比较

注:* P

2.2 两组对介入性诊治接受程度的比较 经过相应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后,干预组对于心血管介入性治疗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依从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表2 两组对介入性诊治接受程度比较(例,%)

注:χ2=42.78,P < 0.01.

3讨论

在对本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时,笔者发现,患者对于心血管介入诊治的依从性低,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讲,通常是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表示过分忧虑和担心,过高地估计了疾病的危险性,绝大多数人对于介入性治疗比较陌生,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过,因此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和担忧。客观方面则主要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而选择不接受介入治疗。本次结果显示,通过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可以明显改善心血管介入诊治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的心情,从而提高他们接受介入性治疗的依从性。这与文献报道结果相同[3-4]。说明恰当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对于疾病风险和并发症有客观科学的认识,减少无端的恐惧心理。而医生护士的有效护理指导,又能够让患者产生被尊重、被关心的认同感,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建立应对疾病的积极的心态。这项举措大大展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顺娣, 仲玉琴, 陈静.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 9( 2) : 11-3.

[2]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2版.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12( 增订版): 235-38.

[3] 吴立新. 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对心血管介入诊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07, 14(10): 1743.

篇13

【摘 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医学教育教学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探索最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并广泛应用于医药教育教学中,并取得优异的效果。本文将就康复治疗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进行详细比较,并指出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基础教学法;康复治疗学;运动疗法;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72-0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最早产生于美国并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领域,其英文全名是“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由美国医学教授在20世纪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课程教育模式,现已广泛应用于欧美等大部分国家的医学院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如哈佛大学的所有医学专业都已采用PBL,并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教学成果,PBL自引入我国后引起了我国医学领域的广泛重视,并加大了对其的试验和研究力度,在我国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香港的一些大学中,PBL已成为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占据主导方式的教学方法,并有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效果。下文将就康复治疗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详细比较,并指出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PBL教学方法与以往教学法的对比分析

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同:一是以往的教学方法更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而PBL教学方法则是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讨论,以问题作为基础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传统教学方法更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实现,而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中,教师更强调对学生课本知识的单向灌输,只进行单方面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PBL则采用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实际解决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并在查询资料及寻求帮助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应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通过PBL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传统的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缺乏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而PBL教学法则更重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不仅仅限于该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掺杂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以往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单向教学模式也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组建小组进行讨论的模式,在学生小组间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间协调分工,在找资料、讨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极大发展。

二、PBL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康复治疗学专业在我国医院类高校的学科课程开设时间较短,与其他医学专业相比算是比较新的一门专业,尤其是该专业的运动疗法方向在我国的医学类教育教学中更是起步很晚,加之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的教学更强调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与其他医学类学科专业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该专业的教学中效果不明显,而通过使用PBL的教学方法则产生了良好教学效果,因该法很好地适应了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的特点,该法通过以问题的提出的形式,学生成立问题解决小组,小组间学生自主协调分工合作,教师在旁进行指导,充分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独立寻找资料并思考,与小组成员讨论过程中不仅自身的个性能够充分发挥,还能在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增长见识,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巨大发展,创新思维及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效实现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适应了当前社会医学领域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PBL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的教学应用

因PBL教学法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医学类专业的教学中应用不是非常广泛,但基于其优良的教学效果,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逐步增加PBL教学法教学课时,其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如下:一是教师应依据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及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同时还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设置出难易适中、与学生已有学习生活经验联系紧密且符合大纲要求、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以及结合临床医学应用等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还要围绕培养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为中心,同时学生分组成立问题解决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小组成员可以对本小组分派到的问题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出现疑问的地方加以解惑并引导,为其提供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等;二是学生间自主协调分工,自主查找解决问题所需的参考资料,或是像教师求助为其提供资料线索,然后学生对其所找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再归总所有成员的资料,小组成员共同对所找到的资料结合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及总结,教师在旁边进行轮流指导;三是每个小组将收集并整合后的资料制作成报告形式,形式可以是幻灯片或文本等,问题解决报告采用小组分别进行的方式,在每个小组进行问题解决报告时,其他小组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进行讨论,该小组可以在其他小组学生提出的建议及教师的指导基础上对自己的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在全体学生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四是根据各小组的问题解决报告及其答辩情况,对其问题实际解决效果进行考核,然后综合分析评估PBL教学方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针对其不足加以完善,同时也要注意PBL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等,从而提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现其在医学教育教学甚至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综上可知,PBL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合作精神同时在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能更早接触到临床医学实际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医学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栾烁,黄美欢,涂平忠,胡雅涵,郑翔.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教学满意度调查及教学设置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8):754-756.

篇14

论文关键词:工学结合,体育模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变革,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地处江南水乡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着“多雨天气”,“工学交替”等新问题,如何在“工学结合”背景下构建体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正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全新课题,值得我们研究。

1.湖州地区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1.1湖州地区气候特点的分析

湖州市地处太湖南岸,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体育论文,一年四季分明且雨水不断,空气湿润,雨

热同季,降水充沛;属东亚季风气候带,夏半年盛行东南风,气候湿热,冬半年盛行西北风,气候干冷。十一月下旬于次年三月中、下旬平均气温低于10℃,五月下旬于九月中、下旬平均气温低高于22℃论文提纲格式。初春三月仍受强冷空气影响,四月到五月中旬,雨水明显增多,常有阴雨天气,持久低温阴雨;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降水较少,天气相对晴好;九月是初秋多雨期,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以台风暴雨降水为主;十月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活动频繁,气温下降,降水显著减少,多晴朗天气,白天温度高;冷得早的年份体育论文,十月下旬至十一月初最低气温可降到4℃以下;12月初冬天气干冷,雨雪较少;整个冬季天气寒冷干燥,是一年中气温最低,降水量最少的季节,在强冷空气影响下最低气温可降到零下5-6℃。

1.2气候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影响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气候因素有气温、阴雨、台风、日照等多种,其中气温和雨天是最主要的因素。

湖州地区常年雨天统计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全年雨天最少的月份在11、12月份,而次年3、4月份2个月的雨天相对较多基本达到50%的比例,9月新生入学学期雨天要明显少于次年第二学期。以一个自然学年(两个学期)9个月的教学周期计算:平均雨天累计达108天,占到总上课总数270天的40 %。开展室外体育教学的天数仅仅只有162天,而雨天安排在室内开展体育教学的天数为108天,这就严重影响到了以室外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的体育教育的正常开展,对我院开展体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课程设计特点及影响因素

2.1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课程设计特点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崇德尚能”的校训,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准绳,充分体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文厚、技湛、商慧”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全面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产学合作”、“三层对接”、“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相结合职业综合能力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以“应用”为导向,强化与实践教学的整合体育论文,以职业岗位和专业方向范围设置灵活多样的岗位课程。

2.2停课实践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体育课开设情况:前三学期为必修课(含分班选项教学),第四学期为公选课。这样因新生入学以停课军训为主的国防教育和以停课进企业实施“工学交替”对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论文提纲格式。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岗位群停课实践概况

 

专业名称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含军训2周)

文管类 3 1 2 6

土建类 3 2 3 3

经济类 2 2 2 2

设计类 3 3 3 3

工管类 6 2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