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范文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

篇1

关键词:企业管理 财务 风险控制 内部控制

从国外财务管控的发展来看,内部控制的提出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而言,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有效进行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适应产业新格局,融入并屹立于全球市场竞争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内部财务风险控制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企业的财务风险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管理者根据风险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管理策略,但是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而言,通过全方位的规范来对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并对内外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准确的评估和科学的建议,公司所实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均需要董事会、公司管理层和其它员工共同参与,并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因此,内部控制是企业财政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落实风险应对措施的手段之一。

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对企业的稳健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内部控制需要整个企业协调配合,因此,广大的企业职工和参与者也是内部控制主体的一部分,内部控制的客体主要是指企业中的人、财和物,包括各单位、各职能部门的人、相关设备和材料,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内部控制主体对控制对象(客体)所期许达到的目标或效果,而内部控制的手段则主要有生产、财务、质量控制等。以国内某省移动公司的内部财务管理为例,公司要求各部门细化并建立各自的处理流程及程序,并且对市场推广、采购、资金、资产等业务流程中的高风险环节进行确认,此外,管理层认识到财务职能对公司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了ERP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确保财务报表数据例如季度报告、半年报、年度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完整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内部控制是企业强化科学决策、加强效率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企业内部信息完整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建设已经持续多年,保持着较好的运营状况。近些年来,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开始普遍关注和重视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审计业务,在普及和开展相关风险控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专业队伍素质不高、内部控制不够系统

在实行内部控制的企业中,一方面,人的因素是内部控制的最主要因素,而目前的相关专业人员往往缺乏经验和锻炼平台,对一些类似样本选取、首次执行内控审计与连续实施内控审计的策略问题、内控审计报告的披露形式等专业问题缺乏熟练的知悉;另一方面,由于内部财务控制不是单方面财务的问题,而是整个企业的系统问题,因此,当前许多治标不治本的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并不明显。

(二)企业组织架构不合理、监控不到位

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系统性所造成的,即企业的管理浮于表面或者缺乏系统性执行,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所造成的,对此,移动公司建立了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为第一道防线;财务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此外,公司建立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分析评价的系统化机制,根据市场变化、业务发展需求,综合考虑现有架构的合理性,及时发现现有组织架构中不适应经营和信息沟通的环节并做出相应调整,根据实际需要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例如,在费用审批方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暂行)》中明确规定实行三级审批制度,根据费用的类型以及金额,对应履行部门审批。

(三)企业各个层面的风险评估不足

风险评估是对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由此造成企业财务、经营等各方面影响或损失的评估,它是一种对企业风险发生概率和造成影响程度的一种判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它涉及到了企业的业务发展决策、运行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首先,在企业的业务层面而言,企业对业务目标的盲目最求或盲目制定,将导致企业过重的对待短期利益,从而失去了长远战略的计划和规划,导致企业在面对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时遇到各种风险;其次,企业缺乏对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专业人才,这也导致企业不能准确发现自身和市场之间的合理定位,缺乏对相关项目的考察和研究,必将导致企业在面对风险时举步维艰,导致企业的低效运转;最后,企业在风险评估机制上既缺乏有效的利用,同时又缺乏相关方法的创新,导致企业不能科学合理且又系统地对各部门风险进行有效地整体评估,这将给公司带来极大地损失。

三、强化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首先,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营运特点有不同的企业特点,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充分理解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上,逐步不断的强化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确保监督权与决策权和执行权相互制约,有效发挥内部监督机制。

此外,企业应当明确内部财务控制的各个监控点,例如移动公司对财务这块的内部控制指明了若干个监控点,在现金管理方面,要求各公司建立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和盘点制度,现金限额经适当授权的管理层书面批准后实施,参与盘点的人员在现金盘点表上签字确认并对盘点差异和限额执行情况进行跟进,以确保现金的账实相符,在资金支付方面,要求在经济事项发生时,各部门应审核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并收集相关证明经济事项发生的原始凭证,如合同、发票、验收报告等,在报账平台起草报账单,并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财务部门,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各项制度的明确是对企业内部强化风险管控的重要方面。

最后,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过程应特别注意与企业内部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并充分利用企业管理层谙熟内部控制的优势,重视证据的收集与采集。针对缺乏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应当时刻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谨慎性,不盲目对不熟悉的行业开展内部评估业务,在对相关行业有了足够认识的基础上,具备开展评价的必要条件之后再开展评价活动。

参考文献:

篇2

本文重点从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控制的角度出发,从企业的内部控制入手,重点强调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的提升,并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企业中的部分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

关键词:

企业管理;财务;风险控制;内部控制

从国外财务管控的发展来看,内部控制的提出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而言,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有效进行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适应产业新格局,融入并屹立于全球市场竞争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内部财务风险控制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企业的财务风险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管理者根据风险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管理策略,但是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而言,通过全方位的规范来对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并对内外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准确的评估和科学的建议,公司所实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均需要董事会、公司管理层和其它员工共同参与,并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因此,内部控制是企业财政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落实风险应对措施的手段之一。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对企业的稳健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内部控制需要整个企业协调配合,因此,广大的企业职工和参与者也是内部控制主体的一部分,内部控制的客体主要是指企业中的人、财和物,包括各单位、各职能部门的人、相关设备和材料,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内部控制主体对控制对象(客体)所期许达到的目标或效果,而内部控制的手段则主要有生产、财务、质量控制等。以国内某省移动公司的内部财务管理为例,公司要求各部门细化并建立各自的处理流程及程序,并且对市场推广、采购、资金、资产等业务流程中的高风险环节进行确认,此外,管理层认识到财务职能对公司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了ERP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确保财务报表数据例如季度报告、半年报、年度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完整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内部控制是企业强化科学决策、加强效率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企业内部信息完整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建设已经持续多年,保持着较好的运营状况。近些年来,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开始普遍关注和重视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审计业务,在普及和开展相关风险控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专业队伍素质不高、内部控制不够系统

在实行内部控制的企业中,一方面,人的因素是内部控制的最主要因素,而目前的相关专业人员往往缺乏经验和锻炼平台,对一些类似样本选取、首次执行内控审计与连续实施内控审计的策略问题、内控审计报告的披露形式等专业问题缺乏熟练的知悉;另一方面,由于内部财务控制不是单方面财务的问题,而是整个企业的系统问题,因此,当前许多治标不治本的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并不明显。

(二)企业组织架构不合理、监控不到位

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系统性所造成的,即企业的管理浮于表面或者缺乏系统性执行,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所造成的,对此,移动公司建立了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为第一道防线;财务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此外,公司建立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分析评价的系统化机制,根据市场变化、业务发展需求,综合考虑现有架构的合理性,及时发现现有组织架构中不适应经营和信息沟通的环节并做出相应调整,根据实际需要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例如,在费用审批方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暂行)》中明确规定实行三级审批制度,根据费用的类型以及金额,对应履行部门审批。

(三)企业各个层面的风险评估不足

风险评估是对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由此造成企业财务、经营等各方面影响或损失的评估,它是一种对企业风险发生概率和造成影响程度的一种判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它涉及到了企业的业务发展决策、运行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首先,在企业的业务层面而言,企业对业务目标的盲目最求或盲目制定,将导致企业过重的对待短期利益,从而失去了长远战略的计划和规划,导致企业在面对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时遇到各种风险;其次,企业缺乏对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专业人才,这也导致企业不能准确发现自身和市场之间的合理定位,缺乏对相关项目的考察和研究,必将导致企业在面对风险时举步维艰,导致企业的低效运转;最后,企业在风险评估机制上既缺乏有效的利用,同时又缺乏相关方法的创新,导致企业不能科学合理且又系统地对各部门风险进行有效地整体评估,这将给公司带来极大地损失。

三、强化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首先,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营运特点有不同的企业特点,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充分理解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上,逐步不断的强化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确保监督权与决策权和执行权相互制约,有效发挥内部监督机制。此外,企业应当明确内部财务控制的各个监控点,例如移动公司对财务这块的内部控制指明了若干个监控点,在现金管理方面,要求各公司建立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和盘点制度,现金限额经适当授权的管理层书面批准后实施,参与盘点的人员在现金盘点表上签字确认并对盘点差异和限额执行情况进行跟进,以确保现金的账实相符,在资金支付方面,要求在经济事项发生时,各部门应审核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并收集相关证明经济事项发生的原始凭证,如合同、发票、验收报告等,在报账平台起草报账单,并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财务部门,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各项制度的明确是对企业内部强化风险管控的重要方面。最后,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过程应特别注意与企业内部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并充分利用企业管理层谙熟内部控制的优势,重视证据的收集与采集。针对缺乏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应当时刻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谨慎性,不盲目对不熟悉的行业开展内部评估业务,在对相关行业有了足够认识的基础上,具备开展评价的必要条件之后再开展评价活动。

参考文献:

[1]潘峰.现代风险导向的并购审计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篇3

1.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难以保证其公正性。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以财务会计审计为主要审计内容,而很多企业的决策者或者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本身缺乏全面的认识,将企业管理的重点放在直接经济效益的追求和获得上,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予以忽视。很多企业将财务审计与会计工作混为一谈,在机构设置上统一归属与财务部门,财务审计工作受财务部门的直接领导,这一方面不符合我国关于财务与审计分立的要求,另一方面使我国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处于“受制于人”的状态,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成为财务部门的自我审计,不能发挥内部审计本身应有的职能,其公正性难以得到保证。

2.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国有企业的领导对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不了解,认为内部审计仅仅是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对内部审计在企业资金利用率方面、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方面的作用没能充分的认识,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认识不够直接造成了在态度上的忽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不重视自然对审计工作没能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审计工作难以开展,无法发挥出其本身具有的职能作用。

3.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性,流动性强。因为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财务审计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力的支持,使得现今很多国有企业在对审计人员的配备上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来进行人员队伍的建设。很多审计人员是在企业专项审计期间临时从财务部门抽调,在审计方面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而且岗位之间变换调动频繁,流动性大,很难保证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

4.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培训机会,业务能力得不到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财务审计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理念上都随之更新发展,新理念、新模式不断出现,内部审计工作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企业高效运行的名片。世界上的知名企业,都对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给予充分的重视,致力于保证企业审计的公正性、公开性。如今,严格的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推动力,成为验证企业高效经营的标准之一。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缺乏培训机会,无法对先进的审计思想和审计理念进行学术,业务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企业强化内部财务审计的相关原则

1.独立性原则。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是以独立性原则为基础,本着对企业各个利益主体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公正的、公开的、准确的检查、监督和评价。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独立性是相对与企业内部其它机构而言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独立,以更客观更有效的发挥审计职责。

2.权威性原则。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是以权威性原则为关键,其权威性主要表现在其地位和层次的设置上。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作用的扩大化发挥是使其较高的组织地位得到认可基础,同时审计机构较高的地位有对内部财务审计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条件。

3.经济性原则。内部财务审计是以经济性原则为目标,内部财务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服务的。企业在对内部财务审计机构设置的时候就要充分的考虑到成本效益,服从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需要,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

三、改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重视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与企业领导层对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企业领导应该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以及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的作用进行全面细致的认识和理解,从思想上和态度上给予充分的重视,并未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机构的设置上,提高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机构的地位,保证其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在检查、监督、评价等方面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要保证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就必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和完善,明确职责,规范执行,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落到实处。接受国家财务部的领导和监督,确保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3.加强内部财务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这是因为财务审计工作领域不仅仅限于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审查,而是将工作重点从传统的查错防弊向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上转移。出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之外还具有提供协助和服务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内部职能工作的相互协调配合。随着审计新理念、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人员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

篇4

一、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控制与监督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审计直接面对的是企业内部的高层决策者,因此它与其它部门或机构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确定了它的独特性。企业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的规划管理情况以及企业的管理风险进行研究和评价,最终实现防御风险的目标。企业的内部决策者在进行管理决策的制订中,应该以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的评价方案为参照依据。内部财务审计主要是经过对企业的规划活动进行把控、检查和评判,从而找到企业内部管控中的不足,进而推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能使企业及时发现自身财务管理中的不完善情况并尽快完成改正,使企业的财务会计系统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存在很大的差异,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就是企业本身,借助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把控和检查,能将企业的规划运转情况和财务情况准确客观的体现出来,进而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防止了财务方面的某些风险的发生,最终保障企业的利益。近几年我国的市场经济发生了很大的改革,逐渐向多元次的方向发展,企业的经济义务也越来越复杂,促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更加明显。

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现状

1.缺少专业的内部审计部门

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区域有一定的局限性,工作重点仅仅停留在财务会计方面。企业管理层的相关人员不能认清工作的重点,大部分企业都只是重视企业的业务运营,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又或者是企业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审计体系,部分企业将财务审计和会计笼统的认为属于一个体系,认为财务审计应该有相关财务部门领导负责,这样就给企业的财务审计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与国家的相关要求也不符合,最终致使财务审计欠缺一定的独立性,造成审计工作的公平性没有前提保障。

2.内部财务审计有一定的风险

现阶段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缺乏一定的重视,甚至有的企业对财务审计的具体职能都没有明确的概念。总体上讲,多数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认为财务审计工作即是对财务工作的监管和督查,忽略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的资金节约和经济效益提升上的功用,其内心对审计工作就有一定的排斥行为,致使审计工作欠缺有效的支撑,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进而阻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审计人员资质不够

由于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因此在相关的人员选择上可能会存在很大的问题,选取的审计人员专业方面的要求可能不达标。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里面的审计人员都是暂时抽调的,因此基本上都没有相对比较专业的审计理论,再加上岗位特殊性,工作流动性也很大,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导致审计质量严重下降。另外,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培训机会,致使业务能力不能得到提升。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对财务审计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认知模式下,对新思想和新理念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强,企业不能给审计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导致审计人员错过对新理念和新思想的学习,这些都阻碍了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

三、提升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控制与监督的措施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内容

要实现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促使其发挥财务的监管和督查效用,强化内部的控制和监督就是实现目标的前提保障。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只有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才能实现工作的规范化和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进而才能促使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最终获得满意的审计成效。另外,明确审计内容。很长时间以来对审计工作的认识都是为企业管理者的规划活动合理与否提供意见。但是近几年随着审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步向计划、询问的方向发展,基本上属于提前审计,因此企业以后再审计管理上要多加强风险方面的管理,改善企业的管理机制。

2.设定专业的内部审计部门

从严格意义上讲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应该权力仅次于董事长,所以董事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做好对审计部门的成立工作,一定要将它和其他部门区别对待,以保证审计部门的核心位置。专业的审计部门是财务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只有保障了审计部门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才能使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更加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只有保证审计本身功能的有效发挥才能最大可能减少企业经营的不良因素,进而确保财务工作的高效性,最终才能保证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决策制定更加准确有效。

3.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应该企业应该在人才的培养上多做一些投入。多为审计人员提供一些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大培训力度,进而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审计知识还要清楚财务知识,另外还要加强政治培养,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遇到违法行为时一定要勇于斗争。最后,在招聘中可以多选取一些综合能力强的审计人员,这也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竞争意识,最终提升其整体素质。

篇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起来,企业也开始蓬勃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内部的财务审计关系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它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当下的环境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企业财务审计运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不断的创新其运行模式,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运行模式的现状,针对目前财务审计运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企业财务审计运行模式的创新作了新的设想。

关键词:

企业;财务审计;运行模式;创新研究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自身的发展,必须要做好内部的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其内部财务审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财务审计的运行模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只有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才能保证企业审计部门有效的执行任务,并提高企业领导对相关工作的重视,从而更好的进行创新和改革。如果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提出意见,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从目前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其运行模式上有着很多的不足,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引起重视。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改革创新,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也应该做相应的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内部财务审计运行和管理也在加强。但由于部分企业在内部财务审计运行过程中,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和不足,或是没有将自身的情况和当前的社会环境相结合,这就导致建立的内部财务审计模式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内部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内部的管理人员和领导对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企业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使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始终不如意。经过分析得出,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审计范围具有局限性

在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单一,致使财务审计范围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我国的财务审计多是指普通的财会工作,不包括企业的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预算控制等也不包含在内,这就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单一性。当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其他的经营管理活动和预算控制等就出现一定的混乱现象,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给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制约着财务审计工作的进行。因此,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也制定了相应的运行机制,但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由于其范围具有单一性和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日常的运作。

2.企业的领导不重视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

近年来,很多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企业对于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较为看重,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财务审计机制。但在很多中小型企业中,管理人员对财务审计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的企业只是形式化的建立了一些财务审计的机制,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没有严格额按照指定的机制来实行,或者表面化的实行。因此,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在内部财务审计上存在很多的问题,甚至是将所有与财务相关的事务直接堆在一起来处理,处理财务的审计人员也是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没有专门的审计人员来进行管理。很多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的财务工作没有必要聘请专业的审计人员,着不仅会浪费人力资源,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利益和价值,只要做好企业的会计工作即可。这就造成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财务审计人员对工作也较为消极,导致企业的审计机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3.财务审计的地位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权威性

从目前来说,我国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有关企业财务审计方面的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企业财务审计机构应该属于何种性质的部门,如何在企业立足,处于何种地位等,也没有规定财务审计部门的组成人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拥有那些权利,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等,这就使得市场上的企业所建立的财务审计部门各具特色,每个企业审计人员所具有的权利也不同,犯了错误也没有相应的惩处机制来进行约束。在很多企业中,内部财务审计部门都是由财务会计来负责,但有的企业又是将财务审计部门划分到行政部门,或是部分私营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直接由管理人员和领导来进行,实行自我监督和运作的模式。这些都是由于我国没有具体的规定,在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因此,在市场上的很多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财务审计制度,或是制定的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等,导致财务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明确,实行的过程中也没有按照制度来进行。这种情况的持续发展,将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是一种恶性循环,甚至在后期会破坏企业内部的某些功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财务审计运行中基础工作的创新分析

1.完善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制度

企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己在社会的地位,促进自身的发展,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要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必须要明确企业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将每个人的职责分清楚,有条不紊的做好企业的每一项工作。没有制度的企业看起来自由,但实际上如同一盘散沙,内部的管理上也会越来越混乱。因此,要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则,尤其是在财务审计工作上,需要不断的加强管理,并积极的创新,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要做好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制度的创新,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守则,对上岗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和思想教育,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其责任感,明确审计人员的职权,要求审计人员严格的按照企业所制定的规则来执行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财务审计的功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企业要对财务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提高其工作能力,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

2.建立专门的审计管理机构

在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中,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导致很多企业中出现财务造假、的现象,并且审计人员消极怠工的现象也经常出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财务审计功能的发挥,并对企业内部财务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我国企业应该制定专门的审计管理机构,定期的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抽查,检查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等,并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审计工作的认知和重视,使财务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能够正确的认识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对待财务审计工作,以提高企业财务审计的效率,保证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机制的正常运行。规范化的制度和管理不仅是对企业财务审计运行的保障,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整个企业工作的质量,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加强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管理

在任何企业的发展中,要向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与正常运行,都离不开优秀的各类人才,只有保证企业拥有高素质、高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样,企业要建立健康的审计运行机制,首先要有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因此,要实行企业财务审计的创新,首先需要财务审计人员在管理上和思想上进行创新。财务审计人员要及时的了解当前社会的最新动态,掌握市场上的各类信息,关注时下的各类企业的发展状况等,再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审计制度,并进行管理。对于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模式的创新而言,财务审计人员的管理创新是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企业财务审计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获取信息信息,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以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4.完善创新企业财务审计的方式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如果企业不与时俱进,积极的进行创新,那么将会很快的被社会所淘汰。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在工作方式上必须有所转变,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工作。因此,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改变传统的审计方式,运用新型的技术来完成企业的各项财务工作,提升财务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保证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对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利用网络技术等新型技术来整合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

1.提高财务审计组织的地位,加强其权威性

前面我们提到,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地位不明确,权威性不强,是企业财务审计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因此,要提高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首先要提高财务审计组织的地位,明确其责任,加强组织的权威性。这就需要企业选用一批素质较高的优秀的审计人员,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审计人员的选择,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团队,提高企业财务审计的地位,并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权威性。

2.创新企业财务审计管理模式

在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采用“董事会负责制”,就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部等,一级对一级负责。不同的审计管理模式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创新管理模式,将管理模式实现最优化,为企业的发展增砖添瓦。只有严谨的良好的管理运作模式的实施,企业内部的审计组织地外才具有权威性、才会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明确划分审计管理职权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审计是较为重要的部分,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审计的管理,明确的划分审计管理的职权,并规定其业务范围,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只有明确财务审计的职责与业务,做好财务审计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多其所需求的信息和资料,以便于企业做出判断,全面了解企业当前的状况。审计管理职权的明确,不仅能够使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还能有效的促进财务的监管工作,因此,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运行模式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其管理模式,完善相关的体系,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在企业的发展中,科学的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对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创新其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王童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昕.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经济,2015,No.37515:54-55.

[2]俞米娜.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构建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No.13204:207.

[3]秦项茹,纪海荣.财务审计模式的创新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5:101-102.

篇6

关键词:稳定发展;能源企业;内部审计;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不断的强化与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出现,能够与当前世界发展潮流相适应,并且为企业在管理中起到了一定的杠杆作用。为了更好的保证内部审计可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那么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对于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不仅能够提高内部能源企业所具备的意识风险意识,同时也能更好地规避相关的风险,保障我国能源企业日后发展更加稳定与健康。

一、当前能源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市场的发展,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发展情况,做到适当的转型。在当前阶段,我国能源企业在推进内部管理工作中,面对巨大的困难。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将重点放在审计工作方面,就会导致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存在极大的漏洞,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能源企业面对严重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集中于内部审计管理方面。

(一)能源企业未能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清晰的定位

目前来看,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将监督作为重点,那么就需要由国家所成立的证监会对企业进行管理与监督。根据我国证监会所提出的规定可知,公司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中,主要是由董事会所负责。目前来看,我国能源企业在实践与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置主要是以财务部门为主,财务负责人通常也就是财务总监主管担任。而内部审计工作则是由公司的总经理所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由董事会下面所设的管委会所负责。根据上述的管理模式,能够反映出在当前企业中,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定位,因此也缺乏统一的服务对象和审计功能。

(二)能源企业出现的风险评估问题未能得到人们高度的重视

目前来看,我国有着较多的能源企业,但是大部分能源企业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中,未能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由此就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疏忽,继而对整个工作效率产生影响。我国能源企业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中,主要是将控制作为导向,由此开展审计工作,所以审计目标与计划,通常存在持续控制与检查财务方面的细节优势,就会导致一些问题被他人忽略,也难以帮助企业起到风险防范这一目标。能源企业在进行风险防控过程中,能够将有效的措施加入其中,保证财务信息具备可靠性与完整性,并且对于能源企业日后的经营效果和经营效率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关于资源配置方面,出现过度的控制方法,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大量的审计资源被不断的占用,这样就会导致审计程序运行受到影响,更是导致能源企业不同区域发展受到影响。该审计模式的出现,成为发生风险后最主要的有效补救方法,但是却难以对于市场经济风险进行评估与预测,更不能消除潜在的风险问题。从当前情况来看,将风险作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对于企业经营的所面临的风险做出预警,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必要的漏洞,所以就很难从企业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出发,对于企业市场化战略目标进行不断的调整。

(三)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合理的知识结构

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能源企业中,财务部门会计人员有着参差不齐的综合素质,并且自身所具备的体系知识结构缺乏合理性,同时也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导致能源企业日后的发展受到影响。因为能源企业有着极大的工作量,但是从当前人才管理情况来看,大部分人才缺乏极高的专业素养。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经营管理、审计业务与内部审计机构的开展,使得我国能源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不仅需要招聘一些具备丰富经验的财务审计人员,同时也需要招聘具备一些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士。从当前情况来看,内部审计人员所具备的人员结构单一,这样就会导致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导致能源企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二、提高能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人员思想认知,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受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因素,因此可知内部审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企业在内部管理必要的环节。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内部审计朝着信息化方面建设所具备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能源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针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推进,使其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从自身特点出发,开发出一些具备地方特色或者行业特色的网络系统体系,由此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将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能够满足企业发展所提出的客观需求。近几年来,能源企业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业务、系统管理等多个方面,逐渐朝着网络化与系统化方向发展,因此可知,只有建设高密集性的管理系统,并且逐渐开发出更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相关功能,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朝着信息化建设方向发展。

(二)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具备独立性

在推进内部审计机构过程中,应当有效地改善当前情况。目前来看,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缺乏较高地位,这一情况的出现,那么就需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具备独立性,使其变成企业当中一个独立的管理部门。审计根本性质就是独立性,在能源企业中,如果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那么就会导致所有事情都成为无本之木,也无法达到审计目标。想要保证内部审计获得应有的效果,那么就需要增强内部审计部门所具备的独立性。除此之外,作为能源企业,还需要明确的解释内部审计和审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其在工作中能够具备明确的发展方向,并且将其与一般部门进行区别。在推进审计工作中,应当保证适当的独立性和较高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保证公司获得更多经济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兼顾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设置完善的能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对于我国能源企业而言,内部审计结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指的是对于董事会负责的审计内容作出安排,这样能够有效对内部进行控制,并且使得董事会的努力进行弱化,保证在能源企业致力于实践过程中,增加公司治理行为的合法性与可行性,并且保证董事会主动肩负起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主动转变能源企业的审计职能,扩大其范围,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做到下述两点:一方面需要主动的转变能源企业内部审计这一职能,同时也使得其范围得到扩大,不断提高能源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时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在构建能源企业框架过程中,需要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并且对于内部审计控制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完善,并且提供有效的控制建议。另一方面,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主动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并且使自己具备更广阔的知识面,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来。除此之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能源企业而言,在推进内部控制工作时,提出更加严格要求。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学会使用计算机技术,对于审计工作进行跟踪,由此才能保证能源企业所获得的信息具备安全性与可靠性,不断提高在能源市场中,内部审计所具备的竞争力。随着内部审计职能范围不断的扩大,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各个方面的职能权力范围,因此可知,能源企业在推进内部审计过程中,能够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改变原有的监督范围,使得财务管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能源企业也需要从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在原本基础上,拓展与开发出更多的功能,特别是保证内部审计控制节点与风险评估被有效地融入到信息化系统当中来,这样才能使得能源企业管理潜能被不断开发出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当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思想认知,并且主动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建设情况。通过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保证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保留独立性,能够保证能源企业在管理时,使得审计部门地位得到有效的提高。除此之外,设置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能源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得到转变,使得审计范围得到扩大。只有做到上述这点,才能保证在能源企业管理过程中,能源企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强.浅谈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20(24):164-165.

[2]张文燕.财务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4):26-27.

[3]吴炜.发挥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监督职能问题探讨[J].财经界,2020(22):225-226.

[4]刘洋.发挥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监督职能问题研究[J].纳税,2019,13(28):84-85.

篇7

关键词:风电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快,作为洁净能源的风电行业,在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之中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以变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电量。我国诸多的中小企业则是参照家庭企业管理模式演化发展而来的,那么就缺少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在内部监督机制上不够健全。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之下,企业经营风险变得逐渐加大,那么就需要可以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之中的作用。然而,当前中小企业在内部审计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它的作用没有办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1、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主要指的是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管理制度来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合法、合规、相关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财务信息的真实、正确进行审查以及评价的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是通过对公司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进行审计,可以不断促进企业加强并提高经营管理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以及自我约束机制。我国大多数风电行业的企业因为规模的限制,其经营范围相对较小,在日渐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任何时候都会经受着来自市场无穷变数的考验,那么就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提高内部管理,不断强化作为企业核心的财务审计工作,约束不规范行为。可以通过内部财务审计,依靠专业的技术以及方法,经过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审计,督促企业可以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站在财务角度预测经营风险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在风险的识别以及应对上的能力,把企业运作之中风险及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以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2、对内部控制及其审计制度的建议

从国内最近几年资本经济市场的发展来看,中小企业已慢慢的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发展的同时,也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里推广开来。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和审计工作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长的路去探索。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借鉴大企业的发展经历,吸取有效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尽快完善和规范内部控制体系。

2.1、转变态度,重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

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工作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提高对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认识,努力为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树立内部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好内部财务审计的检查、鉴证、评价等职能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要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切实、有效地完成,并通过此项工作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大变化,就必须合理配置内部审计机构,明确该机构内各项职权、责任、工作范围等,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或董事会)报告,业务上接受上级监察审计部门的指导。实行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中小企业首先就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内部财务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内部财务审计机构的设置,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要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纳入企业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第三,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审计业务素质。

2.2、健全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规范通常只是原则性的条款规定,较为概括,其可操作性不够。相关部门应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较为具体的操作指南以及业务规范,切实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可操作性。科学、严谨、具体的内部审计执行标准以及准则,是内部审计客观、公正以及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也是建立我国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要求。

2.3、合理确定内部审计的职能

近些年来,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建立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逐渐提高,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不只是停留在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内部费用等项目的监督以及评价之上,还应该注重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以及提高盈利水平上的作用。一是应加强审计职能之中的管理职能,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以及水平。审计人员应该以完成当年的效益标准作为审计评价的依据,真正发挥好内部审计的功能,使内部审计实现高层次的综合性再监督。还应充分利用网络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二是要不断拓展审计工作的领域,明确各年度工作重点,确保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工作人员参与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日常工作之中,如此,可以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后监督推向事中监督,乃至事前监督,站在企业最高决策层的角度,也突显了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体系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2.4、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中小企业财务审计人员不能局限于财务领域的审查,而是要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移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决策上来。财务审计人员应转换岗位角色,从以前的监督、检查工作角色向协助和服务企业的角色转变,拓宽职能空间,促进企业内部职能工作的相互协调配合,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中小企业的财务审计人员还应加强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学习,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2.5、评价职责分开

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企业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将不同岗位员工之间的权限划分清楚,不把相对立的工作分配到一个员工身上,这样就降低了人为主观错报的机率。相对来讲,中小企业的员工人数少,局限了员工职权的分开,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审计过程中,尽早的区分出因职责无法完全分开而存在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隐患。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评价职能的强化,并不意味着监督职能被放弃,监督职能是评价职能的基础和前提,评价职能是实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企业的管理、决策、服务等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

2.6、信息技术控制审计

公司的IT环境很复杂,IT环境各部门间相对落差比较大,同时IT行业在国民经济市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就造成了很多中小企业因为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上的不当策略而使得企业无法继续发展甚至是倒闭。当前的国内市场的小企业们普遍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上采用的标准体系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而不是完全很好的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完美体系,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在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时,应首先分析其特别之处,这样能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提高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实效程度。

3、结语

为了能使中小企业走得更远,其管理者要在充分了解内部审计的条件下,重视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运用现在企业制度让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作用。做好内部审计,人员是关键,要切实地通过机构设置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地位,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同时,内部审计要向风险基础审计转变,提高企业的抗风险意识和能电。最后,通过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方面的支持能使得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得到长足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郭松林.烟草行业内部财务审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01:165-166.

篇8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一、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1.复杂性。由于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多样化以及规模大小不一,其内部审计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可能导致审计工作内容比较复杂,范围较广。

2.内向性和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

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及控制,从而调整管理内部经济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只属于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3.广泛性。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既包括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也包括现代的经济效益审计。既可进行事后审计,又可进行事前审计;基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其审计工作可以控制并影响整个企业的职能部门发展。

4.针对性和及时性。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内部审计机构能够针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及时、有效地了解并分析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能够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由于中小企业

规模相对来说不大,企业管理者负责企业内部的H常事务,其

主观性较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主要由企业管理者来提出并决策。所以,不同的企业,审计工作的深入程度不同,有的企业甚至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必须性,形同虚设,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深入到企业管理中去,阻碍企业发展。

2.内部审计定位不明确,独立性差。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独立性的大小决定了审计职能发挥作用范围和效果。中小企业的特殊经营模式决定了其内部审计,其机构设置及其他事项安排都由企业管理者来决定,这就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方向和重点,而普通的企业员工往往受制于他们的管制,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降低了审计效果和效率。

3.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通过有效的

事前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而中小企业里的审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审计学习和研究,甚至不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难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这就使得审计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和信心,很难将工作做好,也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4.审计范围窄,审计手段落后。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只是停留在单纯的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成本费

用、损益的真实性的审计查证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

步完善,企业的规模、经营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适应现

代化经济的发展,如何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如何降低企业生

产成本等成为企业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企业能否立足于同行业前列的关键所在。所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投资决策审计、管理效益审计等方向发展。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明确企业内部审计性质,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要确

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切实、有效地完成,并通过此项工作加强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大变化,就必须合理配置审计机构,明确机构内各项职责的分配制度,制度规范化,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就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设置而言,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以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存在业务指导关系。这样,内部审计机构相关的业务情况直接报告给审计委员会,行政上的事务直接汇报给经理层。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内部没有设置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就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或股东会)报告,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及作用。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审查,审计的对象针对的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资料。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大多采用会计电算化方式进行财务管理,账面资料上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审计工作就会显得不容易入手。所以,审计人员就必须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移到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上来,不能局限于财务领域的审查,而是要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应该相应转换工作角色,从以前的监督、检查工作角色向协助和服务的上作角色转变,这样有利于企业内部职能工作的相互协调配合,也可以促进各部门沟通交流,有利于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拓宽其职能空间。

3.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方式和方法。企业内部审计方式大

多采用事后审计,对于一些重点投资项目会产生一些隐患,给企业融资带来风险。所以,要突破这种审计方式,结合事前、事中审计方式,可以对项目的预算、合同等做好监督评价,及时有效反馈信息,以防出现纰漏。这样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企业内部管理,减小企业承担风险。

篇9

关键词: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性;对策

一、前言

就国有大型企业来说,其内部财务审计实践活动通常涉及到诸多方面,具体有无形资产、成本核算以及固定资产等方面。国有大型企业发展历程当中,通常需要签订各种类型的合同,由于合同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会对合同的合法性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合同设计部门必须加强重视。

二、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基本内容与不同层次分析

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通常涉及到三个层次,同时每个层次又涉及到不同内容,具体如下:第一,基础性的审计活动。国有大型企业成立之初,基础性的审计活动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案,在开展财务审计的基础上,推动企业财务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在此环节,审计工作具体有:(1)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整体精准性和真实性进行检查;(2)对计划预算各项编制进行检查;(3)对管理人员具体经济责任进行明确限定。

第二,发展性的审查活动。国有大型企业发展高峰期,发展性的审查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具体工作内容有:(1)对企业授权体系之下的各项审批流程进行检查;(2)对预算方案具体执行状况进行检查;(3)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具体执行状况进行检查。第三,稳定性的审查活动。国有大型企业发展成熟期,需要对其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深层次统筹规划,具体工作内容有:(1)提升财务处理指标的流程化与统一性;(2)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完善。

三、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性对策

由于审计工作体现出模式化特征,所以本次研究活动重点介绍合同管理、费用审批与报销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内容。

1.合同管理实践程序

合同管理活动实践程序中,除了要仔细审查合同表面形式之外,同时还要对合同内容进行详细查看,检查其内容和企业基本发展模式之间是否存在着协调性与一致性。以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相关观点作为主要视角,合同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具体有五个方面。

(1)严格审查经济合同的主体资格。给予经济合同的主体资格严格审查本身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活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同时还是提升合同整体执行效率的基本条件。(2)严格审查合同的基本合法性。在特定条件之下,签订合同对企业短期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然而和法律法规之间却存在着差距,因此该合同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也不利于国有大型企业长远发展,所以必须严格审查合同的基本合法性。(3)严格审查合同条款整体完备性。合同签订实践程序中,要求坚固合同双方共同的义务以及权力,同时合同内容也要满足合同法基本要求,所以在审查程序当中,必须严格审查以及管理合同条款整体完备性。(4)严格审查合同的整体经济性与适用性。就合同签订来说,其目的以提升企业发展效率为主要目标,因此在经济条款方面具有合理性特征,而严格审查合同的整体经济性与适用性也显得尤其关键。(5)严格审查合同定价程序、结算方案以及结算期等,是保证合同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

2.费用审批与报销管理实践程序

审批与报销均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提升企业资金运转环节整体合理性的条件之一。就目前而言,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费用在审批与报销环节的相关程序缺乏合理性,在管理程序中也呈现出混乱状态,以至于预算费用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使企业良性发展受到不良影响。为了处理这一难题,应当以财务审计实践活动为基本视角,不断优化费用审批与报销程序,而具体实践内容涉及到三个方面。

(1)对审批与报销程序进行审查,查看审批与报销程序的整体合理性。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批以业务审批为主,发生地包括各个部门以及分公司等,在该程序当中,重点查看业务领导执行资金审批活动时是否处于其权限范围,同时查看其审批程序和相关制度之间是否存在着协调性,杜绝金额已经超出规定限额等情况的出现。(2)查看资金审批程序与结果的合理性。在审批与报销程序已经完成,且未出现审计问题以后,需要财务中心开展资金终审活动。在此环节,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除了要对审批手续完整性进行检查之外,还要检查经办人员的审批手续是否符合文件要求。不但如此,还要对财务中心整体工作现状进行检查,查看其完整与否,从源头上杜绝等情况的出现。(3)查看会计复核程序的合理性进行检查。会计复核工作本身属于费用报销以及审批程序中最为重要、最后的一项操作程序,需要对相关数据的精准性、预算工作的精准性等进行再次确认。

3.预算管理实践程序

预算管理活动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时间程序中的重点,同时还是国有大型企业得以长久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国有大型企业正式成立之初,通常以快速发展作为其主要目标,在此环节,领导层决策的精准性以及科学性会对其发展造成决定性影响。基于内部财务审计实践活动来说,预算管理实践内容涉及到四个方面。

(1)对预算管理相关制度的具体执行程序进行全方位监管。待预算管理各项制度正式以后,国有大型企业要全面监督分公司内部预算管理活动执行情况,查看其是否满足合理性要求。不但如此,国有大型企业还要委派专业财务工作人员协助各部门落实管理制度。(2)开展预算流程相关编制工作的专业培训活动。就预算编制活动来说,其流程培训工作有助于提升预算编制整体合理性,在开展培训活动的基础上,使编制管理工作整体效率得以有效提升,确保国有大型企业内部部门预算工作均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3)对预算编制活动整体合理性进行全面检查。在预算管理实践活动当中,检查预算编制整体合理性无疑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通过对各部门内部预算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查看其执行过程是否和企业发展相吻合,从而有效提升内部预算规划整体落实度。与此同时,由于部分预算编制项目具有一定特殊性,所以还需予以开展专项审查工作,有助于提升预算编制活动的整体合理性。(4)对预算执行状况进行全方位检查。就预算管理活动来说,检查预算管理状况通常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及任务,而在此环节,预算中心要以企业各部门内部预算执行状况为重点监督对象,对其收入情况、成本状况、实际费用以及利润额等进行全方位审查。除此之外,对于部分特殊项目,还需要财务中心进行深入审查。

四、结束语

分析以及研究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性对策迫在眉睫,为了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要求国有大型企业以及相关部门严格把握合同管理实践程序、费用审批与报销管理实践程序,同时严格把握预算管理实践程序,通过对上述程序进行全方位管理以及落实,并且不断优化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系统性对策,从而有效推动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确保国有大型企业能够不断良性发展,在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使内部财务审计活动的整体价值能够得以有效体现。

参考文献:

[1]刘亚娟,庞甲文,李和美等.在新时期应如何加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07(07):1073.

篇10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

就企业内部审计而言,其关键在于要严格遵循独立性、系统性、权威性等原则,在财务的监督与控制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而言,主要的审计范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其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将所审计项目的范围、性质和时间确定出来;其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对其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做出评估,促进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并对此提出符合经济效益需求的、科学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审计企业财务收支、经济责任以及经济效益等

企业应以经济效益的审计为中心,具体到审计任务,需包括审计企业经济责任是否履行、企业财务收支是否合法、经济效益实情是否符合规定等。审计的重点内容是:企业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情况;执行董事会批准的重大经营方案、计划的情况;大型的担保、投资、借款;所属全资或者是控股子公司的资金收支和财务运作情况;固定资产的报损、保费、出售等情况。

(三)开展管理审计

如果从企业发展这一角度着手,那么内部审计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管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企业的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生产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开展管理审计,也就是对于企业管理职能方面的审核,能全面地对企业管理的计划、控制、组织等工作进行评价,能针对企业管理工作绩效开展系统性的评价。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有效内部审计实施的方法

对企业管理来说,内部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能认真行使自己的职能权利,按规定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收获宏观效果。当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内部审计需充分体现出评价职能、服务职能、监督职能,以全面发挥建设、监控以及参谋的作用,但是怎样才能够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发挥内部审计最大限度的作用呢?

(一)改善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模式

内部审计是企业治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企业要想发展内部审计,离不开企业治理结构的支持。为了满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就需要将治理结构加以完善,加大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结构管理模式的力度。当前,大多数企业的领导班子组成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很难实现相对独立的审计工作,特别是在对企业及管理层进行审计时,审计独立性更得不到保障。一些学者指出,内部审计应该属于监事会,但是国内企业大部分的监事会都属于政府机构或者是由董事会指派,担任监事的成员也是企业的内部成员,于是监事会也形同虚设,企业内部审计的监事会管理模式同样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我国企业应积极借助国外一些企业成功的内部审计经验,并以国内实情为基础展开调查,在设立董事会时再设立一个审计委员会,这样不仅能满足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等要求,还能促使审计委员会参与企业整个决策过程,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有效实施监督,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全部发挥出来。

(二)注重道德文化建设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修订,其中提到:加强组织道德文化建设,需要内部审计的支持,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帮助企业建立出符合法律法规的文化。所以,企业想要将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甚至是提高企业所有成员的素质,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一个全面认识,打造一支具备金融、财会、法律以及经济等专业知识的内部审计队伍,以满足审计工作有序地发展下去。

(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就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而言,我国制定有《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审计法》。除外国家需要对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及现行的内部审计政策,加强建设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制度,并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及时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具备具体性、前瞻性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标准等,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扩大审计范围、创新审计方式

企业要及时改变以往传统的查账式内部审计方式,慢慢转向管理型审计。在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下,主体内容是财务审计,即查账,但是很难从账面上反映企业管理上的漏洞与差错以及对企业资产的侵犯行为,这种方式拥有较大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是管理型审计不能弥补的,因为管理型审计的基础就是财务审计,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流程、管理流程、实际内部控制状况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改进建议;通过对企业经营计划的完成状况、经营业绩的好坏等进行审计、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考核经营者,给予适当奖励,确保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及政策、方针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五)借助现代化技术

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其逐渐应用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之中,于是企业传统的审计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能够在内部审计中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等,以推动企业内部审计逐步转变成电子化审计。

(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企业的审计范围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规审计逐渐拓展到企业绩效审计,现有的内部审计财会人员结构跟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对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不符。只要有经济活动存在,那么审计必不可少。对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必须同时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审计业务的精通离不开法律法规制度以及本单位的各项业务。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需朝着审计师、律师、工程师、经济师等方向努力。换言之,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挖掘出企业经营管理中潜藏的弊端,还要提出有效地治理措施来缓解弊端、治理弊端,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完善,强化财务管理,提升财务整体的控制能力,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监督企业经营者在履行自身职能时是否严格、到位,以增强他们防范风险的意识、能力,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七)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我国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为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经营环境正持续变化着,为在残酷的竞争中屹立不倒、发展壮大,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应时刻变化着。目前,几乎每一个企业都已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很多人员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安于现状、求稳怕烦,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无法有效运行,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反映。然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如果能定期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检查和评价,那么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就能及时得到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也就更加顺利。确保企业资产完整、安全,最终成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及水平。

篇11

【关键词】企业 内部 财务审计 管理

一、引言

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成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对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加以重视,不断提高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对促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应内部财务审计概述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由企业内部指派审计机构、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财务管理、核算的合法合规性、内控制度有效性、财务信息真实性,进行正确有效的审查与评价,是一种独立的企业经营监督、评价活动。企业通过财务审计对企业的资产状况、负债情况和企业收支的具体情况进行审核,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准确有效的财务依据,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企业运行过程中,开展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局部利益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情况,并要求设置独立于各个职能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由本单位或者是本部门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再或者是审计机构对企业中的各个分公司、各个部门的经营活动予以相对独立的鉴定与评价,以便于实现企业内部效益的最大化。

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很多企业的领导对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不了解,认为内部审计仅仅是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对内部审计在企业资金利用率方面、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方面的作用没能充分的认识,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认识不够直接造成了在态度上的忽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不重视自然对审计工作没能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审计工作难以开展,无法发挥出其本身具有的职能作用。

(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难以保证其公正性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以财务会计审计为主要审计内容,而很多企业的决策者或者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本身缺乏全面的认识,将企业管理的重点放在直接经济效益的追求和获得上,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予以忽视。很多企业将财务审计与会计工作混为一谈,在机构设置上统一归属与财务部门,财务审计工作受财务部门的直接领导,这一方面不符合我国关于财务与审计分立的要求,另一方面使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处于“受制于人”的状态,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成为财务部门的自我审计,不能发挥内部审计本身应有的职能,其公正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性,流动性强

因为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财务审计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力的支持,使得现今很多企业在对审计人员的配备上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来进行人员队伍的建设。很多审计人员是在企业专项审计期间临时从财务部门抽调,在审计方面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而且岗位之间变换调动频繁,流动性大,很难保证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企业应加强内部财务审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要保证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真正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和监督。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必须配合审计机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以获得良好的内部审计效果。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在机构设置上应该处于企业的最高决策和执行机构,即董事会的领导下,由董事会提名或任命内部审计的具体负责人,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权威性,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具有很高的独立性,才能保证财务审计工作能够得以高校的开展,使财务审计工作能够真正的实现公正、客观。财务审计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及时的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才能确保财务部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为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的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企业要把财务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各自分离开,审计部门直接受企业最高层的领导和管理,以增强其独立性,这是实现企业财务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基本保障。

(三)加强内部财务审计队伍建设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这是因为财务审计工作领域不仅仅限于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审查,而是将工作重点从传统的查错防弊向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上转移。出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之外还具有提供协助和服务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内部职能工作的相互协调配合。随着审计新理念、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人员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

(四)改进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手段和方式

企业要紧跟时展的部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立起全面、高校的内部财务审计信息化系统,利用信息化审计平台,从审计程序、审计台账、审计联网等多方面对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将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打破,代之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审计。特别是对于重大项目或者大规模经营活动的开展要对预算、合同等加强监督和评价,全面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从而有效的降低或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企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五)加强内部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在企业管理的管理者首先需要认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只有管理层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内部信息化的使用。改变审计模式,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是要做到事前事中的审计,做到对财务状况,企业生产经营的审计,增加审计的时间维度。现在是审计模式不仅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纠错,同时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管理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还有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数据处理的准确信,所以有必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增加相关财务数据的准确度,避免在之后的各种审计中出现错误。

(六)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控制

企业若想有效开展内部财务管理审计工作,还需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控制。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既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监督企业内部其他财务控制环节的有力工具,因此企业内相关财务人员必须要定期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工作进行一定的检查与考核,并设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做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企业只有加强了对内部审计的控制,才能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企业管理层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与完善,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高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雁.关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3(5).

[2]全淑芳,平莉,杨克.现代企业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J].中国商贸.2013(8).

[3]时现,毛勇,易仁萍.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之比较[J].审计研究.2012 (6).

[4]李激.浅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6).

篇12

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审计计划中包含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概况、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情况、财务会计资料等。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提高组织运营效率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治理程序、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组织目标。作为内审人员要满足市场需要,应具备业务流程、内部控制、会计和系统的基本技能;具备分析、解决问题、披露和沟通的个人技巧;具备处理不规范业务流程与事务的能力;要掌握全面的、以风险为导向的方法。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要求,高校校办企业也应加强并规范财务监督管理,强化内外部审计和全面预决算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避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和涉税风险等。因此,内部审计成为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不仅识别出问题所在,更要为管理层风险管理需要提前预期。近年来随着高校校办产业的快速发展,校办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帮助学校加强对校办企业的监管、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学校权益成为了高校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课题。

二、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和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确

目前高校校办企业主要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学校通过成立产业管理办公室直接管理校办企业;二是学校通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来进行管理。为规范校办产业建设,教育部积极推进以资产经营公司为来管理学校所投资企业股权和经营性资产,规避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以上两种管理模式下高校管理层都与校办企业有着较强的经济联系。学校以投入到国有资产的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但不对或极少对其进行财务管理。高校管理层对企业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经营方式是承包制,每年企业与学校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合同是考核企业及其管理者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但由于目标制定缺乏科学合理依据,考核指标单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脱节,使得制定的目标任务不合理。另外,校办企业固定资产账户上往往只反映用学校投入资金或自有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某些企业对学校提供的厂房、办公室及设备等实体都不列入实收固定资产入账,变成学校无偿支付和提供。学校和企业在产权上界限不清、投入的资金状况不明、资产账物不符,极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无偿占用与流失。

(二)校办产业对国有资产负有的保值增值的责任认识不清

校办企业大部分以学校投资为主,学校管理企业模式主要由学校委派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一定程度上还带有行政计划色彩。当学校完成对一个企业实施投资以后,企业就应当对学校的国有资产承担着保值增值的责任。但目前有的企业只享用对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甚至一些经营人员把企业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而不考虑对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最终结果造成了学校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由于高校对企业绩效考评多采用上交利润或占用资源费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某些企业负责人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只考虑短期行为,注重短期效应,不考虑企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企业资产长期投资获利能力降低,企业竞争力降低,发展缺乏后劲。

(三)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以科技产业为主高校的校办产业数量众多、规模各异,涉及经营范围包括科研、工业、贸易和技术咨询服务等领域,对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一些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只重视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工作,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执行不规范、成本核算和财务数据不准确、收入分配不合理、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未能建立有效的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校办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的企业虽然也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监督不力,对资产疏于管理,财务控制不力,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控制监督机制

学校对校办企业投资,每年仅通过数次召开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实际上是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高校管理者虽然独立行使法人权力,但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所以也难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校办企业财务过于独立,“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未建立年度财务报告备案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对一些重大经济决策未能实施备案审批制度,导致企业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三、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一)加强财务审计,促进国有资产增值

学校作为校办企业的投资人,直接拥有选择和考核经营者、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收益分配等权利。目前各高校相继成立学校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是出于对国家资产负责的重任,代表学校行使股东的权利,负责监督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通过设立资产经营公司,做到校企分开,有助于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保障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校企应按《公司法》等相关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领导层决策制度等。为加强财务监督的力度,还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以加强内部审计。利用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或外聘社会审计机构,定期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进行审计。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相关企业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随着校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除了进行传统的财务审计,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外,还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利润等方面。其中经营过程产生的利润是企业生产和经营取得的最终成果,涉及到学校、企业及其它所有者之间的分配问题。对利润的审计也是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和保值增值。由此可见,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独立第三方参与到校企资产的监督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校办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管理等环节的控制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帮助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校企发展提供支持。

(二)开展审计监督,明晰产权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有清晰的产权关系。资产关系是企业最根本的关系。为避免学校对企业经营活动承担无限责任,学校通过成立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行使股东权利。资产经营公司在财产、机构、财务核算、管理人员等方面与学校分开。资产经营公司不再是行政管理部门,而是一个经营实体的企业,只是其所经营的是股权和资产,代表学校对所投资的校办企业实施有效监管,承担学校校办产业资产的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的责任,具体而言就是关注企业资产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对学校股东的投资回报。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实际上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避免因为企业不规范运行对学校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造成影响。通过开展对校办企业的审计监督,可以从根本上明确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的产权界限。资产经营公司对学校投入到企业的资产享有资产增值受益、经营重大决策审核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确立了企业法人财产权和企业法人地位。在校办企业中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责任明确、灵活运转的组织机构。校办企业在高校相关机构的监督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三)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篇13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审计 缺点 完善

一、内部财务审计的内容与定义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这样定义内部审计:独立评价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判断其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与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与标准,对资源的使用是否经济有效,是否实现了组织的目标。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6月的《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通过对组织内部经营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的监督与评价,达到促进组织实现目标的目的。

作为内部审计中的一项财务内审,它的审核内容如下:对组织全年的财政收支执行状况的审核;对组织中重大的经济问题的决策与执行状况的审核;对组织中债权、债务情况增减的审核;对组织中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的审核;对组织内离退休职工工资发放情况的审核;对组织中车辆、招待、业务与费用的支出情况的审核;对组织中上一年度财政内审时发现的问题的整改情况的审核;对组织中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的审核。

二、中国电力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现状

(一)电力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缺乏创新意识

查错防弊型审计是电力企业内部常见的审计。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成为审计的主要对象。对财务审计的表面化是审计工作的一项弊病。审计过程中采用的是对会计科目进行逐笔审查的传统方法,仍处在“就账查账”的低效率状态中。审计过程中常常忽视经济债务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手工收集审计资料的手段极大降低了审计效率。近年来虽然电力企业在财务管控、物资管控等相应的管控系统中配套使用ERP系统。但由于不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数据标准,致使审计技术和审计手段仍不能顺利实施。

(二)独立性缺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受阻

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在电力企业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展开工作,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本单位的利益。在审计过程中受领导层的影响,对某些部门的审计工作难免有失公允。造成内部审计部门审计意见的发表是从企业的经济利益出发的现象,影响其公正性和客观性。这种审计管理模式削弱了内部审计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外界的认可。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极大减弱。

(三)审计固定资产时达不到全面覆盖

工程造价审计、竣工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工程管理审计、其他专项审计是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的主要类型。其中开展较为普遍的为工程造价审计和竣工工程财务决算审计。而像工程管理审计仅在部分电力企业中得到开展。由此可以看出在对固定资产的审计过程中,工程建设,资产管理的合法性成为主要关注的焦点。而对资产运行,资产管理机制及运营效益等方面关注较少。审计工作仍无法向高层次的管理型、绩效型、风险型审计迈进。

三、电力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加强

通过对我国电力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完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迫在眉睫。这就要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从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布置审计工作任务到处理审计查出的问题都要亲力亲为。要用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果得到上级的支持和肯定。

(一)加强内部财务审计的监督职能

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财务审计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内部财务审计活动早已渗透到电力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但在审计过程中注重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轻视资产的合法性,对一些低效率和不经济的制度过分重视都是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呢?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加强事前和事中的监督,杜绝单纯的事后监督,将损失降到最小。

一个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能够对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是十分重要的。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不同活动的相关风险成为评价部门职能的关键因素。内审人员要将风险评价贯穿于电力企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断修正最初的风险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企业及时获得有效信息,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内部审计模式与电力企业制度的统一

只有建立与电力企业内部制度相统一的审计模式才能达到电力国有企业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分离、制衡的运作机制。

在当今的电力企业中存在着“监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两种模式。由于监事没有企业经营管理权,所以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这就表示这种方式不能很好地通过审计促进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实现其主要的任务和目的。而“总经理领导模式”虽然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却难以做出独立的监督和评价。考虑到审计工作的需要,监事会领导模式因领导层较少,具有超脱的地位和较强的独立性,更适合内部审计工作。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内部审计工作能否顺利有效的开展,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电力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培训工作的重视。在人用方面,不但要看员工是否精通会计业务,熟悉电力企业的经营,还要注重员工的思想。只有拥有一支思想优秀、作风清明、业务熟练的内审团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力企业财务审计的质量。

四、结束语

财务内审工作是电力企业能否顺利、高效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一定秉承刻苦钻研的态度,不断创新。通过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探讨研究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方法,改正错误。笔者将凭着对审计工作的热爱,在思想上,业务技能上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审计工作者,为电力事业的更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14

关键词:新时期下;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审计工作;分析和研究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是其较为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对当下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其存在自身的发展弊端,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管理体系存在众多弊端。下文将详细对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弊端进行分析和阐述,并给予相关举措和建议。

一、新时期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弊端阐述

(一)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

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企业的财务体系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提高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地位[1]。但是当下众多企业中,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把无形资产放在主要位置,使得在实际的财务评估过程中,极大的忽视了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内部的管理制度体系内,但是企业没有及时把握这一优势,使得企业的利用内部控制体系来进行财务的管理工作,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2]。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在实际经营管理工作中,要想保证自身的长远发展,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发展自身的必要工作任务,但是现阶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极大的忽视了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存在较多发展弊端。众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较为关注经济的增长,关注自身的利润效益,企业财务部门没有给予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该有的关注,致使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弊端重重,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3]。

二、新时期下,财务审计工作的建议举措

(一)贯彻实施和完善财务制度,使其满足社会的发展

当下,企业的发展来说,其和政府具有紧密联系密。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不同机构和部分具有紧密联系,受到政府和不同机构的认可。因此,要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要增加自身和政府机构的联系性。站在政府机构的角度来说,其要增加对企业的关注度,给予企业相应的支持。其一,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其要增加自身的职责明确性,把属于自身工作范围内的本职工作做好。其次,增加自身和企业的联系性,增加对企业的发展过程的关注度,建立完善和科学的财务制度,保证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其二,政府机构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要把企业工作人员的利益和内部评价体系结合到一起,全面贯彻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理念,保证财政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完善性[4]。

(二)增加审计工作和指引工作的完善性

目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审计体系和企业的咨询体系是独立运作,行使各自不同的职能和权利。对我国的会计法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其给出对于审计的主体单位,其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时,不可以进行咨询业务的服务,要保证企业的审计工作和企业的咨询工作的独立性。但是,当下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其尽管建立了单独的咨询体系,但是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其和审计投资事务仍然存在较大联系。而且,在实际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和咨询工作常常相互采纳意见,进而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面对这一形式,针对管理体系,要增加对这一现实的关注度,增加审计工作和指引工作的完善性,建立合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对于违反管理体系的体系进行惩罚,保证审计工作和指引工作的完善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对于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来说,为了保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要增加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注度,对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保证具备较好的工作能力,使其满足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求,保证其具备较好的工作能力和操作能力,其次,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人员,也要树立科学工作目标,全面贯彻爱岗敬业理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5]。

三、结论

新时期下,要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首先要完善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的弊端,全面贯彻实施和完善财务制度,使其满足社会的发展,增加审计工作和指引工作的完善性,增加对会计注册师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注度,保证企业财务部门财会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刘玉廷.严格遵守会计准则提供高质量财务报告认真履行社会责任[J].会计研究,2010,01:7-13.

[2]张双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20:26-27.

[3]林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会计师,2014,02:66-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