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震防控措施范文

地震防控措施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地震防控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震防控措施

篇1

【关键词】汽轮机;凝汽器;真空低

吉林热电厂技改一期工程在运行投产一年后,回访时发现汽轮机真空低,经现场调查后,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和措施

1 原因分析

1.1 循环冷却水量不足、水温升高

1.1.1 循环水量小于设计值

N125-90/535型汽轮机设计在额定负荷时冷却水进水温度,t1=20 ℃;循环水量,Dw=15420 t/h;循环冷却倍率,m=60;设计循环水温升为t=8.51 ℃。配备2台48SH-22A型循环泵,额定流量为10000 t/h,一般情况为单机单台循环泵运行,经测试每台循环泵出力达设计值,即每台汽轮机在满负荷时循环冷却水量,Dw=10000 t/h; 循环冷却倍率,m′=40; 冷却水温升实际在12~14 ℃。计算式为:

t′=( hc-hc′)/m′

式中:(hc-hc′)为每千克排汽在凝汽器中的凝结放热量取值2 200 kJ/kg,则:t′=13.14 ℃。

根据原苏联雪格里耶夫教授的经验公式计算传热端差:

δt=n/(31.5+t1)×(dc+7.5)

式中:系数n取6,t1=20 ℃,dc为单位蒸汽负荷,设计为37.7 kg/m2,则:δt=5.27 ℃。

凝汽器排汽饱和温度为: t′z= t1+t′+ δt,则t′z=38.41 ℃,对应的排汽压力为Pk=0.007 MPa。

通过以上计算说明,满负荷运行时因循环水量小于设计值,使排汽压力升高0.002 MPa,汽轮机真空降低约2%。根据《火电厂节能工程师培训教材》介绍的实验数值,真空每降低1%,影响汽轮机热耗率增加0.86%,则:真空降低2%影响热耗率增加1.72%,影响供电煤耗增加6.97 g/kW・h(标煤)。

1.1.2 凝汽器两侧通水量分配不均

运行中凝汽器两侧循环水温升不一样,有时差值达到4~8 ℃。温升大的一侧循环水量较小,分析原因可能是水侧顶部有空气聚集,系统阻力较大所致。另外,由于凝汽器铜管结垢,被污泥、杂物等堵塞,或因铜管泄露被人为堵塞,使流通面积减小,循环水通水量下降,造成汽轮机真空下降。

1.2 传热端差大

从N-6000-II型凝汽器热力计算说明书查得:其设计传热端差为4.04 ℃。经测试2台机组的平均传热端差为9 ℃左右,较设计值大5 ℃左右,根据公式tz = t1+ t+ δt,式中:循环水入口温度t1取20 ℃,循环水温升t取13.14 ℃,端差δt取9℃,则: tz=43.14 ℃。对应的排汽压力, Pk′=0.0085 MPa。

由于端差的增大,排汽压力又升高0.0015 MPa,影响凝汽器真空下降1.5%使汽轮机热耗率增加1.29%供电煤耗增加5.2 g/kW・h(标煤)。

造成端差大的主要原因是循环水中的污泥、微生物和溶于水中的碳酸盐析出附在凝汽器铜管水侧产生水垢,形成很大的热阻,使传过同样热量时传热端差增大,凝汽器排汽温度升高,真空下降。

1.3 凝汽器汽侧积空气

造成凝汽器内积空气的原因有:

(1) 真空系统的严密性差或低压缸轴封供汽压力低,使空气漏入凝汽器内,凝汽器内空气含量增大。设计凝汽器的真空严密性为266 Pa/min,实际大部分时间真空严密性都大于665 Pa/min。

(2) 125MW机组采用闭式循环射水抽汽器来维持真空,由于工作水不断被抽器管和轴封冷却器来的残余蒸汽所加热,使工作水温不断升高,对应的饱和压力升高,这样当工作水流经抽汽器喷嘴后有可能产生汽化,使抽汽器喷嘴后的压力升高,携带空气的能力下降致使汽轮机真空下降。另外,由于抽气管道水平段中有时产生积水,使不凝性气体流通面积减小,凝汽器内的空气不能被充分抽走,造成空气积累。

1.4 循环水温度高

在运行中由于冷却塔工作不正常也可使水塔出水温度升高,真空恶化。另外,由于环境温度高或空气湿度大使冷却塔循环水温降减少,凝汽器循环水进水温度升高也可使真空恶化。

2 改进方法与措施

在运行中,运行人员应掌握循环水入口温度t1,循环水温升t 凝汽器端差δt,凝结水过冷却度这几个数值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t1增大说明环境温度高或水塔工作不正常;t增大表明供水量不足;δt增大说明传热面脏污、结垢、凝汽铜管堵塞,或者凝汽器中积累了空气;凝结水过冷却度增大,说明凝汽器内积累了空气,该值一般不易测取。当t 和δt同时增大,表示凝汽器铜管中严重结垢、凝汽铜管堵塞,增加了水流阻力,既减少了冷却水量又恶化了传热;当δt和过冷却度同时增大,表明凝汽器内积累空气较多,则恶化了传热,使排汽中蒸汽分压力下降,产生了过冷却度。这些数据应在同一运行条件下分析,该方法简单易行。

2.1 保证循环水量

在冬季、初春季节,循环水入口水温较低,单机单台循环泵运行,可以使凝汽器维持在经济真空运行状态。随着循环水入口水温升高,当水温超过20 ℃时,汽轮机的真空下降,其经济性和单台机组的出力都将受到影响,可采用通过循环水联络母管,2台机3台循环泵的运行方式。实践证明夏季多启动1台循环泵,可使2台机的真空分别增加2%左右。该运行方式没有必要等到因真空低使机组带不满负荷时才执行,只要增加1台循环泵,使每台机的平均真空增加1%以上,就有经济效益。

2.2 减少系统阻力使两侧凝汽器配水均匀

定期对循环水系统的滤网,篦子进行清理;凝汽器铜管清洁无垢;凝汽器水侧排空气门稍开,使积存的空气不断排出,减小系统阻力。发现两侧出水温差较大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3 降低传热端差

保持凝汽器铜管清洁无垢,运行中要保持循环水清洁,无杂物、绿苔、浮游生物等。

严格控制循环水浓缩倍率和极限碳酸盐硬度不超标,控制指标增大时应进行排污,杜绝为了节水而不进行排污。利用停塔机会对水塔进行清淤排污,保持胶球清洗装置运行正常,胶球质量合格,并利用大小修机会对凝汽器铜管进行高压射流清洗或酸洗。

2.4 真空系统严密性合格

利用大小修机会进行凝汽器灌水找漏、堵漏。凝结泵压兰、系统内法兰、截门压兰严密,水封调整适当。正常运行时在远离氢系统的负压部分可用蜡烛火焰法或烟气法查漏堵漏。轴封供气压力正常,保持压力在0.025~0.030 MPa。定期做真空严密性试验,保证真空每分钟下降不超过665 Pa,争取达到每分钟下降不超过266 Pa。如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不合格应安排查漏堵漏。

2.5 抽汽器工作正常

保持射水池水温正常,一般应不超过25 ℃。当水温升高时应进行换水。保证射水泵工作正常,2台泵事故联动及低水压联动试验正常,水压在0.3 MPa以上。在定期设备检修中应检查射汽器喷嘴冲蚀、结垢情况并处理。如发现抽气管中有积水可采用在低负荷时关、开空气门的办法将积水抽走。

篇2

震区是云南省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同时当地的经济条件比较差,地震影响人口数量多,22.97万人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由于救援初期救灾安置任务急、准备时间短,在灾民安置过程中出现安置点位置选择不合适、灾民过于密集、相应配套设施不完善,尤其是缺乏厕所等卫生设施,加之灾民缺乏卫生防疫意识,极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

2鲁甸地震灾区卫生防疫保障主要措施

此次鲁甸抗震救灾,在当地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全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疾控中心的专家紧密配合,前后方联动,高效有序地开展了震后卫生防疫保障工作。(1)迅速响应,做好抗震救灾准备。鲁甸地震发生后,该院迅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家深入开展卫生防疫形势研判,与一线抗震的疾控中心密切联动,全力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相继召开灾情研判和救援准备会议,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紧急抽组由流调、水和食品安全、媒介生物防治等专家组成的医疗防疫专家指导组、医疗防疫救援队和整建制野战防疫队做好随时前出准备;全院积极行动,紧急筹措应急专业物资,并做好应急生产准备。(2)主动作为,深入实地,科学建言献策。地震发生后,该院迅速派出专家,携带抗震防疫物资深入抗震救灾一线,了解震区卫生防疫形势,并抽组卫勤、流行病、卫生监督、媒介生物控制、健康教育等学科的专业和技术骨干,对灾区防疫形势进行科学的快速评估,分别筛查出受灾地区和救援官兵卫生防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制订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首长机关和地方政府提供防疫决策的专业依据。深入一线的卫生防疫专家向当地的救灾官兵、防疫队员以及安置点的医疗防疫医生、志愿者和部分灾民发放卫生防病手册,进行饮水安全、传染病防控等卫生防疫知识的宣讲普及;结合CDC防疫队前期的统计数据,对灾区的水质水源和卫生防疫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快速评估,根据考察结果提出震后灾区饮水安全保障措施和建议。(3)积极防范,科学防疫。在灾区医疗防疫系统被破坏、药材补充困难的情况下,迅速建立起传染病疫情快速直报体系,确定可能暴发的传染病种类,并做好相应药品器材的补充保障工作。进行科学的消杀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源和传播途径,防止大规模传染病的暴发。为了避免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一方面对使用的水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加强对水源的保护措施,并针对本地区存在重金属化学污染的可能性,加强对相关指标的日常检测与监测。另一方面加强饮食饮水卫生保障:对食品原材料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快速检测,把好制作、供应关,落实餐具消毒要求;加强饮水净化消毒措施,保证饮水安全。开展发热、咳嗽、腹泻等重点症状监测,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加强灾区群众安置点等区域的厕所、垃圾点的消毒和杀虫服务,用专业知识科学界定消杀范围和药剂品种用量,确保消毒杀虫效果,又有效防止过度消杀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对灾民进行卫生防疫教育工作,使卫生防疫工作深入每个人的内心,群策群力搞好卫生防疫工作。

3启示

篇3

【关键词】 灾后;传染病;控制措施效果;报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503-01

大灾以后常常会产生大规模的传染病肆虐[1]。据研究统计,曾经在近几年来,于世界各地出现的特大灾难中。暴发了各种疾病的大流行。对人类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和危害[2]。本文通过我市各乡镇灾后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统一部署和指挥 成立灾后传染病防控总指挥部。该组织负责日常的有关整体工作。通过实施每日碰头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各级统筹安排工作。并对下一天的工作实施安排部署。并且对疫情实施每日监测。密切关注。

1.2 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 在灾难发生之后。务必对寻获的各种尸体进行消毒处理。集中进行尸体转运以及统一埋葬。其中埋葬深度在一米五之上。如果尸体未按标准的埋葬。则要执行相应的重处理措施。具体为用漂白粉和水按规定稀释后喷洒于掩埋地。之后将土层加高到一米以上。亦可以重新火化后集中埋葬。

1.3 执行一系列防治传染病的工作 将周围派遣的有关专家安排入组。带头到各乡村进行相关的消毒知识指导学习。对于灾区的尸体以及生活垃圾等地点依次按规定杀毒灭菌。尽可能消灭灾区易传染疾病的蚊虫。及时发现预防过程中的不良问题并进行指导改正。

1.4 食品和安全饮水的控制措施 严格监督负责配送食物和饮用水源的有关人员仔细安全的进行相关操作。对于各项卫生制度要坚决落实。及时对水源进行检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1.5 开启应急预防机制 灾区人民的各项疫苗要强化注射。尤其是幼儿要对其注射甲肝或者乙脑疫苗。打造全面的免疫盾牌。对有可能发生感染的其他类传染病要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一旦爆发出传染疫情。要立刻给易感人群接种预防。

2 结 果

2.1 灾后环境消毒的情况 重灾区住户消毒比例为96.1%。消毒平均的频次1.8。生活垃圾集中处理81.6%。厕所消毒的比例92.6%。厕所消毒平均的频次1.6。厕所粪便清运比例51.7%。轻灾区相应数据为95.4%。1.7。59.3%。87.8%。1.5。51.6%,见表1。

2.2 灾后食物及饮水情况 仅饮用瓶装水占比0.9%。饮用瓶装水或集中供水占比10.6%。饮用井水(未消毒比例)为88.3%(2.2%)。饮用河沟水(未消毒比例)为3.9%(35.7%)。自制食物为99.2%。食用凉拌菜为5.1%。食用剩饭菜为12.9%,见表2。

3 讨 论

各种自然灾害都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繁衍生息和社会的发展。全球因为其严重的能量释放灾害会产生非常重大的死亡和损失[3]。有些地震灾害动辄造成以亿计算的美元损失。而且灾害发生之后。食品和水源安全往往需要非常好的保障才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原因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人们更容易与致病媒介产生接触[4]。同时,由于人流量大。相应的疾病抵抗能力也会随之降低。此种因素也非常易促使暴发传染病。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对于这些致病因素进行行之有效的约束和管控。可以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灾后并无重大疫情出现。也无其他类突发性的卫生事件。证明采取的防治措施准确有效。不过灾后人群普遍生活在简陋环境中。其机体抵抗力降低。这也会给传染病的发生产生机会。而另一个方面。在评估看来。4%左右的人群以及10%的厕所并无环境的消毒。而40%的生活垃圾未及时处理。这些情况会导致蚊虫加速繁殖。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灾后人群的饮食不当,无规律。食物匮乏。存在一定的肠道传染病流行风险。综上所述,要落实以上重点的控制措施之外。还应该在灾区建立好敏感的传染病有关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发现。定期评估防控措施效果。大力开展对传染病防治和宣传教育。不断使灾区的群众增强防病意识。提高防病的能力。宣传准而有度。防止产生不必要恐慌。不断增强灾区中疾控人员应急处置突发性传染病的疫情。若传染病发生。要及时且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丁国平,张鉴,罗赫.汉源县地震灾后传染病控制措施及效果分析[J].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2009,20(5):59-62.

[2] 孙光红.2005――2010年广元市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9(10):112-114.

篇4

记者:请余主任简要介绍一下四川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情况?

余主任:近年来,四川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和提质扩面促进生产方式快速转型升级,进入高基数、高成本阶段;兽医体制改革、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及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项目保障;动物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呈现疫源分布广、毒株变异快、外疫威胁大等新特点,国内外新病毒不断出现、交替流行,传统病毒、变异病毒以及不同亚型病毒同时存在。这些对处于变革期的四川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四川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疫面积广(居全国第五)、生猪饲养量大(居全国第一)、发展不均衡等特点,我们抓重点、攻难点,着力创新防控策略和机制,坚持依法治疫和科学防控,以扎实推进基础免疫、建立健全疫情分析会商和预警机制提升动物疫病科学防控水平,以狠抓万人培训行动计划和免疫操作规范年活动提升免疫质量,实现了防控方式由经验防控向科学防控转变、培训对象由系统内部培训为主向行业培训转变、防疫物资管理模式由分散管理向统筹管理转变,确保了全省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稳定控制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与有效供给,取得了自“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连续五年四川省重大动物疫病基本清净无疫的显著成效。

记者:畜牧业是一个具有疫病风险的产业,国内外无数实践证明,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威胁,可以说畜牧业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请您谈谈构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

余主任:按照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和《四川省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3-2020年)》的要求,我本文由收集整理们着力创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制,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强化动物防疫政策法规和各项措施,以“严”、“实”、“力”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考核奖惩和督促检查“严”:严格制定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绩效评论和奖惩制度,加强组织领导、督促指导和责任落实,切实强化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二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扎实开展“预防为主”和提高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预警预报能力为重点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深化动物免疫操作规范活动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标准化建设,及时有效地消除疫情隐患。三是综合防控措施“力”:采取强有力的综合防控措施,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加强部门配合、齐抓共管,与时俱进完善综合防控措施,努力实现《规划》提出的免疫无疫和净化疫病目标,保障我省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记者:对于养殖户来说,疫病的快速传播造成严重经济损害,让他们避之犹恐不及,也令疫病防控成为养殖过程中的一个工作重点。请你谈谈在事前“防”与事后“控”的治理过程中主要采取哪些手段?

余主任:一是责任落实:坚持预防为主方针,严格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省、市、县、乡政府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层层签订双向目标责任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基层,落实到人头。二是经费落实: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及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全省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重点落实好强制免疫疫苗、监测诊断、应急储备与处置、冷链、基层动物防疫标准化建设和村防疫员补贴等经费。三是制度落实:坚持“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原则,实行属地管理,以乡(镇)为单位,由政府组织,采取整村推进、逐户过关的方式,做实动物强制免疫及戴标、建档、消毒等预防工作。四是督查到位:坚持实行由省局领导带队定点联系、分片包干的防控督查责任制,认真组织开展春、秋防督查工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当地限期整改,保证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质量和效果。五是应急处置。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或发生疫情,要严格按照“早、快、严、小”和无害化处理的原则,就地扑灭疫情、不留隐患。

记者:当前四川动物疫病防控还存在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

余主任:目前,四川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特点是防疫面积广,饲养量大、发展不均衡、工作任务繁重;防控重点是规模养殖场(小区)、难点是散养户。主要问题有四点:一是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防疫配套政策仍不健全,特别是村级防疫员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增加了基层防疫工作难度;二是四川省畜禽存栏量大、外销量大,动物疫情传播的机率大,防控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防疫形势依然严竣;三是四川属西部省份,经济欠发达、发展不均衡,各级财政较为困难,地方动物疫病防控运行经费不足、疫苗配套经费负担过重;四是受人员力量、执法经费、执法设施设备等影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仍较薄弱。

记者:在加强应急值班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余主任:一是修订完善了四川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实施办法,建立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分病种的应急预案,制订下发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值班工作暂行规定;二是组建了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部门防控应急预备队和专家组,每年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三是明确规定了动物疫情报告人和值班电话,规范了疫情报告的受理和处置程序,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制度;四是加强了应急物质储备管理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明确要求省、市、县三级储备足量的疫苗、消毒药、防护用品、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应急物资,强化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建设,开展了动物疫情集中监测、日常监测、应急监测、定期巡查、信息收集、分析会商等预警预报工作。

记者:近年来四川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主要取得哪些成效,取得哪些突破?

篇5

【中图分类号】R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00-0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大批部队迅速赶往灾区进行抗震救灾工作。为确保灾区军民的身体健康,防止大灾之后疫情的发生,我院17支医疗队共191人分7批次于地震当日陆续出发,以最快速度奔赴灾情最严重的汶川、北川、平武、青川及安县等地,收到显著效果。

1灾区基本情况

①灾害程度:本次地震震中位于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的汶川县,受到严重影响的地区主要包括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及雅安等四川中部和北部地区,甘肃和陕西两省部分地区也受到较大影响。地震已造成6万9千多人死亡,近3万人失踪,37万多人受伤。地震发生后,超过8万多人受伤入院(重症伤员约3千多人),6千多人自重灾区转移到其他省份接受治疗。地震造成约500万座建筑物倒塌,2100多万建筑物被破坏,摧毁了超过2500万个家庭,紧急转移安置1500多万人,累计受灾人数近5000万人。②卫生学问题:四川是我国人口大省,本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牲畜死亡,灾区基础卫生设施和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和影响。灾区公路、铁路严重破坏;重灾区供水、供电系统几乎瘫痪;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系统遭到重创,许多医院、诊所和公共卫生设施受到严重损毁;灾区的日常饮用水与生活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及传染病疫情防控等面临严峻挑战。救灾人员因出发急促,防寒保暖设施不全,后勤供应也存在严重困难,这些都极大地威胁着灾区军民的身体健康。

2主要防疫措施

①制定及下发卫生防疫工作要点,大力宣传灾后防疫措施。医疗队在到达灾区后,卫生防疫组成员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迅速对各灾区的卫生防疫状况进行评估并及时报告医院,同时通过有线广播、电台及流动宣传车等各种能利用的宣传手段向受灾群众及救灾部队官兵宣传灾后防疫措施;医院根据各医疗队卫生防疫组的评估及时调配或增加卫生防疫人员、药品及器材等,同时将灾后各种防疫措施印制成宣传册及时下发到受灾群众及救灾部队官兵手中;在救灾进行到中期时,我们发现救灾部队官兵锈钉刺伤、擦伤、上呼吸道感染者明显增多,又及时给部队官兵注射百白破及流感疫苗,控制了一些致病因素及疾病的发生。②狠抓环境卫生治理,及时掩埋死亡的灾民及动物。③加强水质检测及食品卫生管理,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本次特大地震导致水塔倒塌、管道断裂,重灾区供水系统几乎完全瘫痪,我院医疗队到达了本次地震的所有重灾区,经过对地表的渠水、河水及池塘水进行现场检测显示存在明显污染,因此要求灾民及救援人员不能饮用,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对部分检测合格的井水和运往灾区的饮用水进行了加氯消毒,对瓶装饮用水亦进行了抽样检测;对运输到灾区的食品,我们严格检查其来源、质量、包装及生产日期,合格食品尽快下发到灾民手中;救灾部队的食品全靠自我保障,要求部队严格把握好食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及加工,尽量缩短食品的供应周期,以确保食品新鲜和不变质,坚持生熟食品分开操作、餐饮具消毒及尽量不食用凉拌食品,对可疑食品废弃不用。④注重四害密度观察,防止昆虫孳生蔓延。控制四害密度是灾区防范疾病的经典措施,经对灾区鼠密度的调查,尚未达到危害的程度,但蚊蝇孳生明显增多,因此我们要求部队及灾民消除蚊蝇孳生地,适时进行大范围灭鼠并配备足够的灭蚊蝇药物及器材。⑤加强疾病的监测分析,防止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对灾区医疗队卫生防疫组治疗的疾病构成进行进行详细分析,逐步完善防疫措施,并拟定多种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为可能发生的突发疫情做好充分的准备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