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沟通的技巧范文

护理沟通的技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护理沟通的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护理沟通的技巧

篇1

【关键字】临床护理沟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049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也向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1],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2],解决好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使患者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中。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相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了较扎实的护理技术外,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护理人员必备的。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保证护生和护理之间良好的协作、护患之间良好的关系与信任,从而保证临床中护理的正常进行。

1沟通的基本素质

1.1尊重尊重是与患者进行沟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与基础,不管患者处于什么状态,昏迷或者清醒,患者都有自己的尊严,作为护理人员,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只有这样,在最初的沟通中,患者才会给予护理人员足够的信任[3],并且愿意将自己的病情如实诉说,而护理人员才能够较为高效地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为自己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始终将尊重作为行为的第一准则,称呼患者时要使用礼貌性用语,例如,对待年长者,要亲切称呼阿姨、大妈、大伯等,切不可直呼其名或者说话较为生硬,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沟通是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只有懂得尊重,护理质量才能得以保障。

1.2乐观自信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这样的精神面貌:遇事沉着冷静、精神饱满、有条不紊、乐观自信等,护理人员面带微笑,自信热情,能够给患者心理带来良好的影响,使患者心理能够更加踏实,减轻患者心中的焦虑、紧张与恐惧,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更能给患者良好的形象,赢得患者的信任感,杜绝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拥有乐观自信的素质,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发挥运用自己的技能与知识,将工作状态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患者的诸多要求下能够从容应对,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3良好的沟通技巧与精湛的护理技术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具备良好的护理技巧,要尽量使用安慰性以及鼓励性语言,避免刺激性伤害性语言。良好的语言不仅能够使患者听后心情愉快,更能给患者以温暖亲切的感觉,有利于患者病情更好地康复。在不同的患者面前,要注意语言的选择,尽量寻找恰当的语言,力求给患者以最大的帮助,以尽量缓解患者心理的压力、紧张以及恐惧。例如,与早上刚起床的患者交流时,可以主动询问患者:“您昨晚睡得很好吧,看您今天的脸色很好。”话语虽然简短,但患者听后会感到温暖,一天的心情也会轻松愉快。同时,护理人员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以及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沟通,是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的有力保障,是维系护患之间沟通效果的纽带,例如注射时的无痛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有利于双方的互相沟通与理解。

2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营造良好的医护协作关系

护理与医疗是独立又相互协作的关系,只有两者很好的合作,才能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4],因此,良好的沟通在医护之间是必不可少的。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患者已经到病房而相关手续还没办好,尤其是危重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与患者或其家属交流,了解病情并及时反馈给医疗人员。同时,对于患者病情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与医疗人员做好沟通,以便及时有效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病情的监护工作,对患者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反馈。同时,对医嘱中相关的问题以及药品的基本情况,应与医疗人员及时进行沟通,以及时进行调整。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医嘱的核对工作,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医护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够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

3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石,在与患者沟通时,应该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病情切入,取得患者的好感与信任。沟通时要注意语言技巧的运用,语调要轻柔,富有同情心,尽量说些安慰关心的话语[5],使患者心情保持平稳。对于比较沉默的患者,要多关心,找些共同话题,以引起患者兴趣。沟通时用词要尽量准确,使患者能够较容易理解,同时要认真倾听,可以适时地提出相关问题。护理人员还可以使用表情、行为语言、动作等非语言沟通技巧,微笑在沟通中是“最美好的语言”,能够给患者以温暖的感觉,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更加容易交流,护理人员的仪表、举止在沟通中同样重要,能够给人一良好形象,增加患者对工作人员的好感与信任感,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

4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保证护理人员之间支持互助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现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相应面对巨大的压力[6]。因此,护理人员之间也要有良好的沟通,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尽量将压力降低。同事之间要互相鼓励安慰,互相帮助,共同将工作做好。对于较特殊的患者,要共同查资料,共同讨论,同时护士长要多关心护理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情况,主动提供帮助,要多提出表扬与肯定,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理人员只有共同努力,增强沟通,才能形成一个支持互助的团体,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沟通是每位护理人员的必备技能,只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保证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关系,保证护理工作快捷、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金枝.加强护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75.

[2] 李付华.加强医护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0,13(1):8.

[3] 叶荣.在护理过程中如何与患者沟通[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2(1):70.

[4] 李风娟.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J].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2008,6(4):147.

[5] 王斌,周春美.《人际沟通》教材的缩撰及教学策略[J].护理学杂志,2007,20(7):10-12.

篇2

关键词 术前访视 护理 沟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04

众所周知,患者在术前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手术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能正确向患者解释手术的意义,减少陌生感和恐惧心理,对手术充满信心,所以掌握沟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以下简述术前访视的沟通技巧。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发生在手术室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最初阶段。护士的仪容、举止、表情等外在的形象对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面带微笑是与患者进行沟通的第一步,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可缩短和患者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减轻紧张感。护士衣着整洁、举止大方、平易近人易被患者接受,精诚可托的护士形象就深植患者的心中。

选择合适的称呼:首先自我介绍,然后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背景、年龄、性别选择合适的称呼,原则上是与患者的身份一致,有礼貌,对长辈年龄大的患者切忌直呼姓名、床号,要有尊称,要尊重患者,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护士良好修养的表现,有利于进一步的护患沟通。

善于应用语言的交谈

言语的情感性:护士和患者交谈时,态度温和、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用真挚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帮助病人解决困难,护士在交谈时了解病人在想什么以满足其心理需要,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情关心体贴病人,增强他们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语言最能表达情感,用亲切的、美好的、朴素的、文明的言语对待患者。

言语的规范性:手术病人心理压力大,对手术产生恐惧,所以了解病人的内心活动,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和科学性。访视过程中,对患者提出特殊问题,如是否是癌,如癌肿能否根治、是否复发,这次手术一定成功吗等等,应保持与手术医生口吻一致,避免含含糊糊,避免详尽解释手术过程和步骤,做好保护性医疗措施。同时要避免伤害患者自尊,我们利用语言暗示效应,运用自身角色的威信使患者放弃对疾病的胡乱猜测,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学会倾听

聚精会神:保持对术者所说的话感兴趣,在交谈过程切忌做一些分散注意力的动作,如看表、东张西望、接电话等。要让病人体会到你把注意力都放在其身上,为了了解术前患者的情况而倾听,而不是为问题而倾听,并使其感受到亲切和重视。

反应适当:倾听不仅是指听到对方说话这样一种单纯生理过程,而是包括了生理的、认识的和情感过程。对患者的语言要不时的作出反应,如点头、微笑,面部表情要平和。

做好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担心手术疼痛、手术是否顺利、疾病性质、与手术室人员不熟等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应掌握沟通技巧,语气态度温和、角度合适、真诚的抚慰,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有效的心理干预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环境,提高疼痛阈值。

术前宣教

篇3

【关键词】 护理人员;护患关系;沟通技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内容也由疾病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有效快速的解决患者的需要。

1 方法

1.1 提高护士伦理素养,和谐护患关系。护士良好的伦理素养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剂,它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重要作用。在护患关系中,护士具备优秀的伦理素养,其实质为尊重关爱患者。护士在工作中应理解、同情患者,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患者作为一个有自尊、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去关心。强调患者在实现自我健康中的自主性、主观地位和主动精神,护患双方在护理过程中具有同等的主动性和权利,护士的每一个护理行为都要得到患者主动地参与和支持,藉此在护患之间形成以平等与合作为基础的最佳护患关系模式。

1.2 管理者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为了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培养。邀请相关教授讲座语言艺术的课程。同时提供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以拓宽知识面,了解护理学科的新进展、新观念,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

1.3 因地域的不同,在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要努力学习民族语言,做到与少数民族的正常语言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有沟通障碍时,可更换懂民族语言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也可以通过比较易懂的方式,比如采取字画等。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1.4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积极主动的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通过与患者的日常交流可以有效的了解患者的情绪、思想以及病情,从而做出相应的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1.5 护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要加强沟通技巧理论的学习并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病房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的反应,要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将心比心地去理解患者的感受。以真诚的态度帮助患者。在对待患者时,要热情主动。

1.6 护理人员要正确的评估患者接受信息的状态和能力,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沟通,提供信息时要注意用简单、明确的语言,通俗易懂,尽量不用医学术语。对于比较特殊的病人,如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及婴幼儿等,应该有熟悉的家属陪伴。

1.7 护理人员要学会自我情绪的调解,正确的对待和处理个人问题,努力做到主动摆脱不稳定情绪。学会放松,把刺激情绪转换为力量用到工作上,培养果断、沉稳冷静的工作作风。

1.8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1)外环境:沟通场所要安静、明亮,利于患者的视觉感受;清洁、无异味刺激、室温适宜、舒适,有利于沟通的持续。(2)内环境:护理人员要注重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良好的心境进行沟通,不要流露出匆忙、勉强甚至厌烦的情绪,以免对方失望,使沟通失败。

2 结果

2.1 良好的工作环境,护理人员的自我情绪的调解,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加主动、积极、团结、协作,提高了护理质量。

2.2 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有礼貌的称呼患者,熟练的操作技能,运用适当的语言,消除患者的焦虑,在工作中主动与患者交流等,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3 讨论

3.1 调查显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各不相同,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也有差异,再加上护理人员忙于自身的因素,如涵养、责任心,知识面的局限等,沟通能力有明显的差异。

3.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护理工作存在较多的隐患。年轻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患者的感受、心理情绪反应较为忽略,护理人员忙于治疗性的操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沟通。

3.3 正确的收集病情资料,加强动态观察,并综合分析,及时作出判断,积极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与患者交流有针对性、实用性。运用这样的手段,提高护理质量,可减少护患矛盾。

3.4 尊重患者,建立良好有效的护患沟通。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其生命价值,这是医学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是护患关系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而沟通则为 其搭好了桥梁。

3.5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掌握并灵活应用护理沟通交流技巧,不断提高观察、理解、判断信息的能力,可以获得护换双方良好的心境,改善护患关系,使治疗护理得到落实,病人的合理要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孙秋华,增进护患关系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8(10);594-595

[2]许慧清,和谐护患关系的若干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6);7-8

[3姜安丽,护理学的伦理基础[J].新编护理学基础,2006.4(1);109-110

篇4

人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病人及家属之间的沟通。护患间的沟通有助于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给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取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以达到提供治疗护理效果的目的,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一 护患沟通时应注意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实施整体护理后,护士在各方面加强学习,沟通意识增强了,在患者入院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护患双方的沟通。护士的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声调速度、手势眼神等都影响沟通的效果。一个护士端庄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得体的语言及整洁的服饰往往会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得到病人更多的信赖与配合。如果给病人的第一印象很差,病人会对护士的工作缺乏尊重和支持,使双方的沟通陷于困境。当护士面带微笑地接待病人时,可使其消除对医院的陌生和恐惧感,增强对护士的信任,相反如果护士板着面孔,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则会增加病人的紧张感,病人会认为护士难以接近,加大了护患间的隔阂,为以后的沟通留下隐患。

(1)语言性沟通:护理实践中沟通的主要方式是交谈,护士与病人交谈时应多用安慰、解释、鼓励的语言,这样会给患者带来愉,切忌采取简单、生硬的语言,应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使不同的谈话对象均有所收获,谈话的内容应有针对性。根据患者来院的时期,选择不同的内容。如病人入院时给予详细的入院介绍。住院期间根据所患疾病的不同时期应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向其讲述需了解的知识。如疾病各阶段的健康宣教,各种检查,手术前的注意事项,所服药物的应用及副作用等。这样可增加病人的信任感。

(2)交流方式应多适用开放式、疏导式,进行交流,启发诱导病人谈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防范于未然,曾有一位乳腺癌的病人,在手术前,宣教时,护士发现这位病人心理负担很大,通过自己的疏导,病人说出了担心术后对丈夫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护士立即与这位丈夫进行交流,解除其思想顾虑,病人也愉快的进行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这位病人能够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很快就康复出院了。这就是有效护患沟通很好的例子。

(3)书面沟通是增进护患沟通的重要手段,详细的健康宣教材料能使病人对自己所患的疾病做到心中有数,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病人争求意见表的使用可促进护理工作的提高,住院需知,出院指导等都能增进护患的了解。

(4)当护理技术尚存在缺憾时,完善的语言沟通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是弥补缺憾的重要手段。曾有一位护士给病人做静脉输液时,连续3次穿刺都没成功,可病人还愿意让她继续为他做治疗,为什么呢?因为这位护士非常耐心与病人进行沟通,做了许多解释工作,病人表示理解并愿意接受她。第4针顺利穿刺成功。如果这位护士没有很好的做好沟通解释工作,那她的护理就遇到了难题。

2 非语言性沟通

(1)护患沟通也应适时应用沉默的技巧,不要以为沟通必须依赖说话,而在沉默时感到不舒服,有时沉默是金可给患者思考的时间,反而令人感到舒适与温暖。尤其在患者有焦虑时或对有些问题不愿回答时,能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对方会感到你很能体会他(她)的心情,真心听取并尊重他的意见。

(2)触摸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轻轻的抚摸能达到移情的效果,在不适宜用语言表达关怀的情况下,可用轻轻的抚摸来代替而使不安的患者平静下来,对视力和听力不佳的患者,抚摸可使对方引起注意而达到加强沟通的作用。

(3)作为一名护士,应经常深入病房查看病人,护士可通过非语言表示对病人的支持,可以通过眼神表示倾听病人的叙述,可以摸一下病人的皮肤,帮病人拉一拉被角,都是对病人的一种无声的安慰,病人会感到很温暖,很踏实,对你就会有好感。愿意听从你的意见。工作起来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 熟练的技术、丰富的医学及护理知识是进行沟通的基础。

护理工作是以一定的医学护理知识为基础,所实施的护理计划对减轻病人疼痛和疾病的愈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熟练的技术、丰富的医学及护理知识是赢得病人信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促进沟通的基础,护理人员应意识到病人的信任可减轻其恐惧和不安的心理。在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通过加强自身的知识技术水平来培养良好的信任关系。

三 护士与家属及陪伴的沟通能促进护理工作。

篇5

方法:通过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技巧,有效处理儿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结果:护士的沟通技巧对患儿家属满意度影响差异度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儿科优质护理过程中应用沟通技巧,有效减轻了患儿痛苦,增加了患儿舒适度和配合度,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有效实践了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儿科 优质护理 沟通技巧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22-01

2011年11月我科结合儿科的特点,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从改善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儿科收治的患儿年龄小、自主意识差、疾病可变性大,护理操作琐碎、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易发生医疗纠纷。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又要顾及家属的情感要求,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用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家属有效沟通在儿科优质护理中极为重要。

1 优质护理与沟通

1.1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务实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1.2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基础。沟通是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技能,通过沟通不仅能完成有效的护理评估,而且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1]。

2 沟通问题

2.1 与患儿沟通的特点。

2.1.1 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年龄越小,词汇量越少,表达能力越差。婴儿只能用不同音调、响度的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幼儿吐字不清、用词不准确,不仅自己表达不清,也使对方难以理解。

2.1.2 缺乏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对事物的认识逐渐从直觉活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对自己及周围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和估计,容易影响沟通的进展与效果。

2.1.3 模仿能力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随着小儿智能发育逐渐完善,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一言一行。

2.2 与患儿家长的沟通特点。

2.2.1 焦虑和紧张。因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和焦虑[2]。家长反复询问病情,担心预后、住院产生的经济负担;盼望医生护士能“药到病除”、“一针见血”,当现实与盼望不能统一时,则会产生焦虑和不满情绪。这些情绪也可引起患儿的不安。

2.2.2 怀疑和不信任。对治疗方案的怀疑;对医务人员由于性别、年龄、言语、动作、着装等外在表现,引起对对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不信任,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

2.2.3 缺乏安全感。关注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尤其是危重患儿的家长,表现为担心、悲观、要求转院;由于心疼孩子,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产生恐惧,表现为不敢看或不给注射、检查。

2.2.4 依赖感。家长认为患儿住院了,对自己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其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护理人员。

3 沟通技巧的对策

3.1 与患儿沟通的技巧。

3.1.1 交谈技巧。初次接触患儿及家长主动自我介绍,亲切询问患儿的乳名、年龄、幼儿园、住址等患儿熟悉的生活与事情。同时鼓励患儿做自我介绍或提出问题,避免只面向家长询问,而形成替代沟通的局面。使用其能理解的言语,如:“我来听听你的胸部,需要解开衣服,要我帮忙吗?”,而不是“我来查体,你要不要解开衣服”。

3.1.2 非语言沟通技巧。亲切和蔼的情感表达,如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虽然它是无声的,但却是最能沁入人内心的东西。护理人员合理掌握应用微笑服务,把微笑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3]。不论是患儿刚入院还是出院做宣教时,或是在做各种诊疗操作时,护士恰当的微笑能使患儿及家长觉得被尊重,感到温暖,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对婴幼儿来说,抚摸与目光接触等非语言流高度敏感。护士利用怀抱、抚摸向患儿传递“爱”的信息;谈话时与其保持同一水平,并目光接触,适当应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身体倾向前)更有利于情感交流。

3.2 与患儿家长的沟通。

3.2.1 鼓励交谈。在儿科护理中,就是以满足患儿各种需要为目的而开展优质护理的。由于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对家长的沟通变得尤为重要。针对焦虑、紧张心理,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患儿的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主管护士与家长的交谈最好以询问普遍性的问题开始,如:“孩子现在怎么样?”,让家长在轻松的气氛下谈各方面的内容,护士因此会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实践优质护理。

3.2.2 观察技巧。观察包括看和解释。患儿家长不能或不愿意语言交流时,观察可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如焦虑和紧张、怀疑和不信任、缺乏安全感,都可以通过观察来发现,并针对性的进行解释,表明护理人员对家长真诚的关心和感兴趣。

3.2.3 恰当的沉默。温暖、关切的态度,恰当的沉默同样会给家长非常舒适的感觉。既可以给家长长时间考虑他的想法,也可以让家长感受到护士在用心听,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3.2.4 对家长依赖的对策。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但不是将家长原本能够进行的对患儿日常护理工作全部交给护士来做,而是帮助家长独立进行日常护理。

3.2.5 换位思考。感受他人所想,尽量以对方的眼光看待整个过程。避免阻碍沟通的因素产生,如要有良好的形象,会讲方言,对自身操作水平自信,主动将检查的步骤和方法告诉家长,注意信息适量,随时澄清谈话内容。

4 讨论

通过对患儿和家长的有效沟通,解决了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够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影响了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与护士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有效减轻了患儿痛苦,增强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有效实践了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第四版,75

篇6

[关键词] 急诊输液;护患沟通技巧;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82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150-02

急诊输液室是各医院工作的前沿阵地,具有病种复杂、患者停留时间短、用药品种繁多以及患者人流量大的特点,所以急诊输液室成为各个医院中最容易发生医患纠纷的科室[1-2]。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同时从根本上提高急诊输液室的服务质量,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有效性,本院组织急诊输液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学习,使其在急诊输液的治疗过程中能够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急诊输液患者,男性83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44.53±12.14)岁,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急诊输液室进行常规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具体方法如下:护士要注意自身的仪表妆容,以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是护理人员个人修养的体现,同时也是保持良好护患沟通的基础;医护人员保持亲切和蔼的微笑和热情的接待,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恐惧与紧张感,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降低注射后疼痛;护士要充分尊重患者,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言语[3],对患者进行呼唤时要使用恰当的称呼,如果护士态度生硬会使患者有被轻视的不良感觉,对于连续到科室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护士要尽量记住患者的姓名,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应用护患沟通技巧时,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选择恰当的语言,尽量多采用鼓励性和安慰性的语言,提高语言的艺术性;要重视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要多采用坦荡、鼓励性的眼神,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注意细节性的安抚动作,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不要打断,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于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的患者,护士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接待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4-5]。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焦虑因子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主要用来评价患者与护理人员沟通的过程中,是否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沟通方式问题,而使患者出现退缩、心神不安等问题,其得分越高,说明患者与护理人员沟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越多;焦虑因子主要用来评价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是否出现烦躁、易怒、不安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其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重。②患者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结果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焦虑因子与人际敏感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与患者满意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能给予患者充分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沟通效果的优劣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有密切的关系,娴熟的沟通技巧可以在充分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既能在治疗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又能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对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有重要的作用[6]。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必须注意语言艺术与肢体语言,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本研究两组患者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焦虑因子得分比较的结果显示,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后,护患之间的主观纠纷明显减少,主要原因可能是采用护患沟通技巧后,患者没有明显的压抑或愤怒的情绪。在急诊输液科室,患者的就诊经验较少,所以治疗前心理负担比较重,会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在治疗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能够降低患者由于过度紧张而造成的输液意外[7]。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对于急诊输液工作至关重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妹,周兰姝.护患伙伴关系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护理工作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1,26(6):39-40.

[2] 钟娟,谢小华.急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110-112.

[3] 游丹丽.护患关系分析及改善护患关系的建议[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0):956-957.

[4] 高岚,薛艳,俞秀艳.护患关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护理论著,2011,33(13):218.

[5] 黄丽红.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认识现状及实施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8B):2087.

[6] 刘丽娟.浅谈护患关系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51-2052

[7] 陈惠芳.基层医院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全科护理,2011,9(3):631-632.

篇7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手术室收治的3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资料真实、完整,具有研究价值。其中男156例,女144例;年龄19~72岁,平均(43.2±5.6)岁。手术类型为:阑尾切除术53例、疝修补术46例、骨科内固定手术40例、扁桃体切除术3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例、胃大部切除术30例、甲状腺切除术29例、其他手术29例。根据围术期护理中沟通技巧,将2011年之前进行常规沟通的患者150例记为常规组,2011年后护理中强化沟通技巧的150例记为沟通组,两组在患者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沟通效果评价

患者出院前采用该院自制问卷,从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沟通有效度、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护患关系5个方面衡量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其中≥85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3统计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组别间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两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的常规沟通仅将沟通视为进行护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而并未将之视为护理的一部分,不重视或未意识到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重要性,整体沟通手段上具有随意性。该院手术室自2011年开始强调将沟通技巧视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高效沟通对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作用。具体护理中的沟通技巧实施方法如下。

3.1树立良好的形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容易获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护理人员要举止端庄、稳重大方,姿态协调优美,谈吐亲切温和,着装得体美观,这样有助于给患者带来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建立护患双方的良好关系打下基础。

3.2强化护士沟通技巧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已经不再以单纯的护理操作技巧为重点,而是开始逐渐强调以患者围中心,强调护理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为适应此种变化,该院手术室强调:①护士要向患者全面介绍手术要点、围术期注意事项、护理举措、预期治疗效果等,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紧张感。②护士要全面掌握和分析患者的手术顾虑、心理状况、个性特征、职业、行为习惯、年龄等信息,并进行对症心理护理。③护士要积极主动了解患者的主观愿望、心理需求、困难境遇等,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护理中充分尊重患者,以使其获得安全感和可依赖感。④加强对护士进行人际沟通学、心理学、高效沟通方法与技巧等系统培训,来提高护士的言语表达和语言沟通能力,从而帮助护士将高效沟通溶入到护患沟通中,避免和减少低效沟通、错误沟通和无效沟通现象的发生,提高沟通质量。

3.3掌握适当的沟通时机

在与患者沟通时,护士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适当掌控沟通内容、进程等,沟通时机上,选择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心境平和且有沟通意愿时进行。沟通中要积极向患者传递正面信息,若沟通过程中患者情绪低落可暂停交流,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再沟通。

3.4注意沟通方式

一方面,正确运用语言技巧,沟通时注意用尊称,语气要温和,避免生硬;语速适中,不可过快;内容要简练易懂,避免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另一方面,要注意加强非语言交流,注意观察患者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非语言表现,对异常表现及时进行沟通,从细节处体现对患者的关心。

3.5控制沟通效果

篇8

关键词:儿科护理;沟通技巧;满意度;应用效果

引言

将护理工作建立在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以良好地沟通为桥梁,能更快地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1]。儿科护理与其他科室护理相比存在一定特殊性,部分患儿无法清楚表达自身想法,只能通过哭闹等方式宣泄自身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引发家长情绪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护理难度,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沟通技巧,多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缓解护患矛盾。本文重点研究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儿100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5±2.31)岁,住院天数3~41天,平均住院天数(10.5±2.53)天;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6±5.11)岁,住院天数2~40天,平均住院天数(11.2±3.54)天。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沟通方法1.2.1患儿沟通方法患儿受到身体不舒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愿意与外界进行交流,或者大声哭闹,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表示理解,并安抚患儿情绪。以亲切、温和的态度与患儿进行交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方式[2],让患儿体会到温暖,逐渐平复波动情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患儿进行适当的运动,采取肢体接触等方法,拉近与患儿距离,使得患儿对自身产生强烈的依赖感,提升护理依从性。多以表扬、安慰的口吻,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护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施以相对应的沟通优质护理,深入了解患儿病情、生长环境,从而判断患儿性格特征,根据患儿的性格,采取科学的引导方式[3],形成患儿配合护理意识。1.2.2患儿家长沟通方法家属因担心患儿病情,会产生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且情绪波动较大,特别在患儿病情较严重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介绍患儿病情,并告诉家长应该相信医院,通过展示自身丰富经验和技巧,建立起信任关系,多向家长普及疾病防疫知识,让家长协助护理人员,使患儿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提升患儿康复速度。对于情绪较差的家长,护理人员须换位思考,尽量安抚家长,当情节严重时,可以报告上级进行解决。此外,护理人员应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一视同仁的对待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使得家长体会到医院对患儿的关心,建立和谐护患关系[4]。1.2.3病房管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儿病房可以适当张贴部分卡通图案,营造出愉快、温馨的气氛,让患儿感受到家的温暖,不影响护理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安装电视机等设备,播放患儿喜欢的动画片等,消除患儿对环境的排斥、恐惧。注意病房的温湿度,天气晴朗时,将被褥等病房用品进行晾晒,做好消毒、杀菌工作,减少患儿其他细菌感染机会。1.3评定标准护理满意度评定:针对护理质量、护患关系、病房管理、康复情况进行评定,每项25分,总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以上为满意、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c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非常满意45例,对照组非常满意30例,观察组比对照组多15例;观察组满意5例,对照组满意4例,观察组比对照组多1例;观察组不满意0例,对照组不满意16例,观察组比对照组少16例;2组总满意度相比,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68.0%,比对照组高32.0%。比较2组统计数据,存在显著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与人的相互信任以良好沟通为基础,护理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更应注重沟通技巧。儿科护理是护理中重要组成部分,且患儿情绪波动较大、年纪偏小、护理依从性较差,很容易产生长时间哭闹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必须加大对沟通的重视程度,运用娴熟的护理技巧,获取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以真诚的态度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尽量安抚患儿情绪,帮助患儿缓解身体上的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难度,提升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沟通技巧为基础的优质护理,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比对照组高32.0%,说明沟通技巧下的优质护理,能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统计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有效的沟通技巧应用于儿科护理过程,能较好地提升患儿护理配合程度、家长信任度,有利于患儿尽早出院,缓和护患矛盾,值得临床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令美,邵东方.心理护理路径在锁骨骨折行钩钢板内固定术患儿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3:228-230.

[2]边旭娜,何细飞.Sta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患儿的延续性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5,11:26-29.

[3]马盼盼,李杏良,刘亭君,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极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5,11:833-834.

篇9

【关键词】 临床护理 ;老年患者;沟通技巧

随着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同时老年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老年人自控能力差, 情绪不稳定, 很容易被一些负面情绪影响。易哭泣, 经常产生焦虑、抑郁、自闭、孤独感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在与老年患者沟通过的程中, 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 采取有效护患沟通技巧, 将非常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医患关系。

临床护理工作中, 要了解老年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性格上, 首先,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 老年人一般都趋向保守, 固执己见。养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作风, 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新事物, 而且经常会出现“唯我独尊”的状态, 很难对生活现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还有一些老年人行为、言语幼稚。其次, 老年人喜欢安静、害怕孤独。由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低于抑制性, 所以大多数老年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由于老年人离开为之奋斗一辈子的工作岗位, 经常会有一种若有所失、孤独寂寞的感觉。如果患有老年性慢性病, 会更加重他们心情抑郁、焦虑。心理上, 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与心理老化并不同步。一般而言, 老年人身体老化的速度要明显快于心里老化的速度。身体老化很明显可以发觉, 但心理的老化从外表上是不容易看出来的;老年人个体差异比较大, 有些老年人记忆力不好, 丢三落四, 思维不敏捷, 有些老年人虽年龄大, 却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老化有密切关系。喜欢思考、勤于动脑的的老年人, 智力衰退就很少, 反之, 懒于动脑的老年人, 智力衰退的就特别明显。

临床护理中在与老年患者沟通过程中, 首先让老年患者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 要通过观察老年患者的言行, 理解他们的需要, 解除他们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其次沟通要到位和老年患者交谈时要能够抓住他们的实质问题, 做解释工作时必须保证解释的内容要正确, 态度和蔼, 给他们一种可亲可信的感觉。再次沟通要坦诚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 发现他们对自己的护理有意见或不理解时, 要以坦诚的态度对待老年患者, 不能以生硬的态度对待他们[1]。要容忍老年患者的烦躁和不理解。沟通也是心理治疗的主要手段, 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语言态度, 掌握语言的艺术, 充分发挥体态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 使其在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只有对患者进行敏锐的观察, 才能加深对患者性格的了解, 才可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方式[2]。

总之, 要充分认识到沟通的技巧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对待老年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避免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 只有使他们身心放松了, 才能积极配合我们做各项检查, 才能使我们的临床护理中作顺利进行, 使他们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10

一、护患之间展开有效沟通的基本技巧

(一)语言方面的沟通

要想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的说话方式、态度、语音和语调都要注意,更是要禁止粗鲁语言的使用,因为在护患之间主要交流沟通方式就是谈话。护理人员也要使用不同的谈话技巧来针对不同实际情况下,患者在住院期间提出的各类问题。a、热情详细地进行入院宣讲,把规章制度、主治医生、护士、环境等介绍给新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配合治疗与护理方面进行鼓励,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在不同时期,对住院期间的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的知识,对手术前后的注意现象进行告之等;对于出院后的患者要对其定期复查、康复要点、如何进行功能锻炼等注意事项进行介绍。要达到护理整体质量的提高、使患者康复进程加快的目的,都需要护士运用语言沟通来完成这一系列的具体护患沟通内容。所以,进行护患之间有效交谈的第一步就是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与个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会随着时间而提高,因而护理工作也需要在心理上的满足而不仅是对患者的生理需求和生活需要上照顾。所以,交流时要注意使用尊称、用礼貌亲切的语言来对待老年患者;要营造平静的氛围来对待精力充沛、具备强烈的动作、语言与情感的“兴奋型”患者;要用循循善诱、委婉措辞的耐心谈话来对待性格固执、做事犹豫的“安静型”患者。所以需因人而异来使用谈话方式,和老年患者交流要避免引起其反感,用积极的态度去倾听使交流效果交流。为避免影响谈话质量造成紧张关系与年轻患者交流禁用教训性语言。

(二)非语言方面的沟通

目光、动作、距离与动作这些人的信息交流方式,是用人体当作载体的非语言类的沟通方式。具备较强表现力与吸引力非语言沟通方式,比单纯的语言更具备感染力,对有声语言的沟通有更加有利的辅助作用。甚至有人认为非语言交流比语言性沟通更加重要。a、为了给患者有美好的第一印象,使护患之间的亲切感、信任感、尊重感建立,使患者的恐惧感、心理负担减轻,护士要面带微笑,微笑是缩短护患间距离的有效途径,是护患沟通的前提。b、要使患者疑虑的消除得到帮助,给患者心理上好的安慰,护士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端庄稳重的仪容、训练有素与高雅大方的举止。c、患者只有具备了安全感才会有舒适心境的建立,护理人员必须要倾听患者对自己病情的描述,而倾听需要眼睛,这个心灵窗户的注视,所以需要眼睛的注视。d、触摸能把有效的医疗效果产生,这是曾经国外心理学家的证明。有助于沟通的适当触摸能帮助患者快速平静,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人体触摸的重视有特殊的意义。e、目光接触是非语言类沟通的主要信息通道,能影响活动的目光,既能传递情感与表达情感,又能把某些个性特征显示。要想使思路保持一致,对双方话语同步有帮助,需进行目光接触。学会用目光的接触来判定患者的信息接受与否、学会判定患者心理情况时使用目光的瞬间接触与回避正面的目光接触。以上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的陈述都是为了对非语言类沟通重要性作的解释。

(三)其他方面的沟通

宣传资料的沟通可以把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小,因为一直以来作为比较敏感的妇科来说,其患者常常都有大大小小的心理压力,而宣传资料能成为完善护患沟通的一个有效手段。患者要想康复得快,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也很重要,所以像病区的宣传栏和黑板报等各种宣传资料就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另外,要想帮助患者更多的需求,对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就要重视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反馈,那使用患者意见征求簿的方式就很有必要。

其次,要想用过硬的技术使患者信任,因而把和谐的护患关系建立与维护,所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须抓好基本功,让技术操作不影响护患之间的沟通。

篇11

关键词:妇科;少数民族;沟通;护理

四川少数民族人口408.76万人,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185万,藏族125万,羌族25万,苗族15万,回族10万[1]。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四川第一大城市拥有较好的医疗条件和医疗资源。笔者所在的妇科近几年就常有来自于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等地的少数民族患者,甚至有、青海等地的少数民族患者前来就诊。在多年的护理实践中,我发现在护理少数民族患者时,面临着与内地汉族患者不太一样的护理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有利于少数民族患者疾病的康复。同时也为护理少数民族患者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笔者总结和分析了近2年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100例少数民族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的护理服务难点,并结合自己对少数民族患者的护理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妇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少数民族患者100例,年龄18~60岁,平均 (30±2.04)岁。疾病种类有:子宫肌瘤30例,功血5例,生殖系统炎症15例,不孕不育43例,子宫脱垂5例, 产褥感染2例。文化程度:文盲80例,小学文化10例,初中7例,大专3例。藏族 85例,回族5例,彝族8例,羌族2例。

2 少数民族患者住院沟通难点分析

2.1语言交流障碍 对少数民族妇科患者的护理实践来看,语言不通是医生护士和少数名族患者之间交流困难的首要的问题,直接影响病史资料的采集、评估。本组患者来自四川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还有、青海、甘肃等地。有一小部分患者或家属会说或能听懂部分汉语的表达,但大部分患者及家属根本无法交流而构成交流障碍,从而影响就医效果。

2.2 及风俗习惯不同 少数民族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和。因患病来到我院妇科住院后,面临着一个与他原来熟悉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的陌生的环境,其饮食起居与他原来的居住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会出现文化学上的所谓的“文化休克”现象[2]。如四川省藏族患者在饮食方面喜欢吃糌耙,在个人卫生方面,由于当地的生活条件差导致卫生习惯差等;回族患者禁吃猪肉,女性要戴头巾,不能暴露头发和耳朵等习俗。因此从我的护理实践来看,这些习俗或多或少影响了护理时的相互沟通和影响护理质量。

2.3 知识的缺乏 另外,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缺乏,担心治不好疾病而引起焦虑情绪也常见。如2014年1月有一藏族患者来笔者所在的妇科就诊,她是子宫穿孔而致盆腔感染。刚入住时,家属告知医生当地诊断是癌症,在当地无法治疗后转送省人民医院。当医生检查后诊断是盆腔脓肿,可以完全治愈,患者及家属根本不理解,也不相信,认为医生护士是在进行安慰治疗,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漠视等。有了这些主观臆想的观点后,患者及其家属就不停地找医护人员的茬,不配合治疗,后通过科室主任、护士长、责任医生三番五次的沟通和协调,患者的疾病趋于恢复时, 才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焦虑情绪。

2.4文化程度低 少数民族患者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就困难些,就导致她们相关知识的缺乏。相关知识的缺乏也导致患者无法较为准确的描述出主观感受。若出现病情变化,以为是正常现象而致病情延误。

3 少数民族患者的护理对策

3.1构建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 信任是医患关系构建的基石,少数民族患者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对周围的一切事、物的信任度都比较低,为此,加强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护理少数民族患者首要的问题。陈勰[3]指出,在目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促使医患关系良性化的可行性途径是医务人员要成为值得信任的人。宫福清等[4]指出,信任危机是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故医护人员在面对少数民族患者时掌握和运用好心理学“同理心”的心理沟通技巧[5],是建立信任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民族、年龄、性别、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不同,护患间双向交流沟通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决定了护患关系的状态。成功的双向交流往往会取得护患间的密切配合与合作[6]。

3.1.1耐心沟通 在我的护理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护士善于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沟通,就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真诚的服务。

3.1.2主动沟通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主动与少数民族患者多沟通交流,使患者对自己有一定认可度。我所护理的少数民族患者,大部分愿意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当我们处于主动地位时,便建立了沟通的基础。

3.1.3保护患者隐私 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暴露的自身隐私,我们必须严格为其保密。特别是有的少数民族患者由于宗教及习俗的原因,对隐私特别看重。故在进行妇科检查及操作时要注意保护病员,拉起隔帘或在专门检查室。也是建立护患信任的方法之一。

3.2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与生活习惯 来就诊的少数民族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差,因此对她们的护理先从一般性的交谈开始,使她们思想放松,消除恐惧、紧张。交谈时语言尽量简明易懂,轻松。护理人员学习一些简单的当地语言, 可以更好的方便患者就医。

在护理时要特别注重对少数民族住院患者生活习俗的尊重。责任护士应该主动了解其民族类别和习俗。

3.3尊重少数民族患者在疾病死亡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对待死亡与疾病的方式方法肯定不一样。因此,在护理少数民族患者时,就要尊重她所在民族的文化对疾病死亡、悲伤的表达方式。

3.4接纳不同的价值观和 护士作为社会人,本身也有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如果 护士不仔细了解和评估服务对象的传统习俗、、价 值体系,不熟悉不同文化现象和行为,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很 难理解另一种文化背景下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行为,很难做到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患者,其结果会导致将自己文化背景中的现象强加于另一种文化背景下的服务对象,造成 “文化震惊”等现象[6]。

3.5 提升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少数民族患者进行高质量的护理,是护理工作者不断学习和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也有利于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患者的认知情感,深入了解患者,注意对方的目标需求,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别力。

4 结论

随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患者前来就诊时,我们实际上是面对不同文化的患者,她们的、风俗、生活习惯等对我们的日常护理构成了一个挑战。尊重她们的文化、、生活习俗,学习她们的文化常识、提高与她们的沟通技能,是护理少数民族患者的一个有效途径。唯有如此,才能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民族统计年鉴[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369-370.

篇12

1.1语言沟通在现代护理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是每位护理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

1.1.1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护士可用专业性的术语与其沟通;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对年轻病人可用随和的语气进行交流;对老年病人说话要慢,而且要反复说,病人才能记住;对幼儿,要用童稚语言,赞美的方式说话;对新来就诊的患者要耐心解释,正确指引,使护患沟通能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1.1.2对所有的病人都要使用尊称,比如:对年纪大的病人,称呼大爷或大娘,对同等年纪的病人,称呼先生或小姐;对小孩可亲切地叫小朋友等。

1.1.3使用礼貌性、解释性、保护性、安慰性的语言,对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尊称,护士应面带微笑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当病人提出各种问题时因人而异,恰如其分地给予解释。当病人对医护人员或医院有某些意见时更要及时予以解释,以减少或避免护患冲突,对于一些性病或癌症病人,护士要用保护性语言。

1.1.4注意说话的语调语调是指说话时句子中间高低、轻重、快慢、停顿的变化。护士与病人说话时要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语调,如与老年人,听力下降的病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一点。与正常人说话时,声音要亲切柔和。与小孩说话要用亲切的赞美声,如多聪明,多可爱、多勇敢等,让病人觉得护士既温柔又体贴。

1.1.5注意说话的语速护士与病人说话要匀速、亲切、平和,不要直、快、粗,否则会让病人觉得护士很不耐烦,严重者还会引起护患冲突。

1.2非语言沟通

1.2.1微笑服务微笑是最美的礼仪,是人际交往中最能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微笑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消除病人的陌生感,是消除沟通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护士不微笑,病人就觉得护士不和蔼可亲,难以接近,从而不愿与护士沟通。没有沟通,护士就无法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及心理需求,就不能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以微笑接待每一位病人,能更好地了解病人的身心需求,改变服务态度,缩短护患距离,消除了护患沟通之间的障碍。

1.2.2关爱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护士可通过眼神表达对病人痛苦的同情和倾听病人对病情的叙述。亲切热情的目光给病人以鼓励与爱护,平静柔和的目光,可使病人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更使病人感到被尊重及重视,从而愿意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使护士能及时了解病情,提供适时的帮助。

1.2.3认真倾听倾听是指全神贯注地接收和感受病人在交谈时发出的全部信息(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并做出全面了解。病人的倾诉是维持心理平衡、减轻心理压力及病痛的一种手段[1]。病人都希望得到护士及时、满意的答复,护理人员要专心、耐心、认真、有分析地倾听,做到聚精会神,避免分散注意力,与患者说话时适当地做出反应,可以轻声地说:“嗯”,“是”或点头等,表示接受对方所述的内容,并希望他能继续说下去,当病人将话题扯太远时,应适用适当的语言使之归入正题,不要轻易打断、插话[2],否则,病人就觉得护士不尊重他,从而就不相信护士,这样就给沟通带来很大困难。

1.2.4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往中通过手势、动作、体态或姿势、抚摸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和态度的一种沟通方式。护士在沟通中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有助于语言表达。用手势尤其要注意对方的习惯风俗,避免失礼性举止;对婴幼儿实施抚摸,可消除其“皮肤饥饿”,产生安全感,以利其身心健康;主动搀扶老人及动作不便者入病室诊治。

2做好沟通工作的措施与途径

2.1转变观念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把以前从“病人围护士”转向“护士服务病人”从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倡主动服务、人性化服务[3]。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将解释工作做到位,让病人感觉护士服务热情周到,态度和蔼可亲,更增加病人的信任安全感。

2.2加强业务学习是学会沟通的基础通俗易懂的知识使患者易理解记牢;丰富充实的知识让患者产生钦佩感;新鲜生动的知识对患者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时代的发展使护理知识也在不断拓展,护理人员除了掌握专业的疾病护理知识外,还应学习一些边缘学科知识,如: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护理美学、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塑造自身形象,言行举止儒雅大方,提高护患之间的亲和力,以利于护患沟通工作的顺利发展[4]。

2.3提高自身修养是沟通技巧的关键

2.3.1注重仪表护士应以庄重典雅为美,面部略带淡妆,足穿软底平跟鞋,身穿洁白、干净、得体的服装,优美准确,给患者留下纯洁、文静,可信赖的第一印象。

2.3.2强化气质美尊重和体贴能给患者带来自尊和温暖,从而对护士产生好感和亲切感。护士应该用温和、期待的眼神,婉言的疏导、劝慰,使患者对护士产生高度信任感,使其觉得应该把内心的苦衷真诚的倾诉出来,从态度上要始终保持精神饱满、主动热情、细心认真,要学习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对护士信任感增加,提高行为护理的质量。

2.3.3追求语言美护士在患者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通俗性,注意语气语调变化,注意声调美、音调适中、语气温和、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3创新沟通手段

篇13

肝病门诊是病人流动性很强的治疗场所,是医院的一个大窗口。病人经过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过程后,身心疲备至极,病人或者家属容易把就诊过程中的不满发泄到护士身上。因此,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是每个肝病门诊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

1 护理沟通的概念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1]。护理人员承担的是给予帮助的角色,患者则是被帮助者。护患沟通是护患之间建立治疗性关系的重要手段。

2 护理沟通技巧

2.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护士要有美的良好的外在形象―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这些都会给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护士淡妆上班,以热情,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清晰悦耳,亲切高雅的谈吐,优美协调的姿态,合适的着装,端庄朴实的行为举止给就诊者得体的称谓,以便在沟通过程中易被产生被接受的亲切感。

2.2 注意语言沟通

肝病患者的“肝火”旺,情绪容易激动。在工作中,护士准确而亲切的语言是护患交流的重要手段。交流时,语速要适中,过快会让病人感到没有诚意,过慢会让病人感到反感[2]。治疗肝炎类病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例如,当病人对药物疗效产生疑问时,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和过激的语言,护士要用清晰流畅的语言配合医生耐心解释,并给予安慰。另外,在候诊时,病人多,护士要多观察病情,对老弱危重者给予适当照顾,给予心理安慰,争取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宽容。同时在候诊过程中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如对其所患疾病,用药目的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并随时解答病人的提问,要善于问病人“我解释清楚了吗?”而不是“你听懂了吗”?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

2.3 注意非语言性问题

护患沟通中,患者的目光,表情,反应可以反映出很多的临床信息,如恐惧、紧张、胆怯等,护士要善于用手势,动作,身体姿势和言语配合传达的信息,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对不愿讲话的患者,适当的沉默比言语催促更有效。如对老年患者或小孩子,适当的抚摸,检查后为患者整理一下衣服等,会让患者感到善意和关怀,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沟通。

2.4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融洽护患关系

护士要有“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不断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并进行换位思考,经常与患者交谈,询问,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期望和要求,以及期望被满足的方式,以便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另外,我们不对疗效作出不现实的承诺。同时尊重就诊患者的隐私权,对他们的资料保密,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对予自己不太清楚的问题留给医生去解释。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 护理人员;护患关系;沟通技巧

        由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内容也由疾病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1 方法

        1.1 管理者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为了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培养。邀请相关教授讲座语言艺术的课程。同时提供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以拓宽知识面,了解护理学科的新进展,新观念,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为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可采取年资高的护理人员与年资低的护理人员结对子,开展一对一的活动,管理者应尽可能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并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多一点关心和表扬,少一点冷漠、责备和批评,给护理人员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

        1.2 因地域的不同,在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

        要努力学习民族语言,做到与少数民族患者的正常语言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有沟通障碍时,可更换懂民族语言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1.3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积极主动的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

        1.4 护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要加沟通技巧理论的学习并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病房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的反应,要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将心比心地去理解患者的感受,以真诚的太度帮助患者。 

        1.5 护理人员要正确的评估患者接受信息的状态和能力,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沟通,提供信息时要注意用简单、明确的语言,通俗易懂,尽量不用医学术语。

        1.6 护理人员要学会自我情绪的调解,正确的对待和处理个人问题,努力做到主动摆脱不稳定情绪。学会放松,把刺激情绪转换为力量用到工作上,培养果断、沉冷静的工作作风。

    2 结果

        2.1 良好的工作环境,护理人员的自我情绪的调解,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加主动、积极、团结、协作,提高了护理质量。

        2.2 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有礼貌的称呼患者,熟练的操作技能,运用适当的语言,消除患者的焦虑,在工作中主动与患者交流等,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提高了满意度。

        3 讨论

        3.1 调查显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各不相同,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也有差异,再加上护理人员忙于自身的因素,如涵养、责任心,知识面的局限等,沟通能力有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