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采购的控制要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承包项目实施中,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控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项目实施的顺利与否。照以往经验分析,项目设备材料的采购都是通过竞标方式获取的,项目责任单位以竞标方式来确定项目设备、材料的供应商,在一定条件下,这样的采购方式能实现项目投资资金的节约。但是,由于该方式在实际实施时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不降反升,加大了项目资金投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现结合以往承包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控制实践,对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中影响采购价格控制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一、影响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三大因素
在项目设备材料采购环节中,以下三大因素会对项目设备材料的采购价格产生影响,即供应商、投标人的报价、订货合同。首先是供应商,由于承包项目在实施时对于供应商的确定是采用竞标方式,但竞标有利有弊,如果企业在选标中出现错误,选择了资质较差、信誉较低的设备材料供应商,则采购价格会在不知觉中被供应商抬高;其次是投标人的报价,投标竞标中,如果投标人没有对市场材料价格进行深入了解、细化分析,则很可能出现错误报价,导致设备材料采购报价与市场情况不符,从而造成采购价格升高;再次,企业与供应商签订的订货合同不全面或不合理也会对设备材料采购价格造成影响。
二、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控制要素分析
基于上述内容对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影响因素的分析,现给出与之对应的三大控制要素,分别为合理确定供应商,对投标人的报价进行细化分析以及灵活应用订货合同中的各项条款。
1、供应商的合理确定
承包项目实施中,项目设备材料供应商的确定对项目资金投入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在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上。从项目设备材料的采购流程上看,供应商供货是采购流程中的首要环节,必然也是影响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关键因素,因此务必要在一开始就对这一环节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
一般来说,承包项目业主在实施项目招标时,通常会一一列举出多个潜在的项目设备材料供应商,然后再站在业主的角度,对所列举出的多个供应商资质、信誉等进行分析,最后按照竞标方式确定下最好的供应商。对项目承包商来说,项目实施除了安全、质量有保以外,经济合理也是其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在设备和材料方面,承包商会尽量做到“够用”,不期求设备材料的质量性能最好,只要求有一定保障。因为性能越好、质量越佳的设备材料价格自然也就越高,而受到盈利目标约束的承包商大多是不愿意改变“够用、合格”原则,高价采购最优质设备材料来施工项目的,大部分承包商会更愿意选择价格公道、质量有保的一般型是设备材料。因此在项目招投标阶段,承包商为了能进一步确保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合理,均会对招标文件进行慎重分析,仔细筛选业主所提供的潜在供应商名单,并在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供应商,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实现设备材料采购环节对采购价格的有效控制。
2、对投标人的报价进行细化分析
项目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过程中所产生的招标文件都会设置专门的投标报价表,投标人会将自己的计算得出的报价填写到报价表中,后提交给招标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招标方所提供的投标报价表是通用格式,可能无法满足投标方的填写需求,所以要求投标人在填写报价表时,还要提供细化的设备材料分项报价招投标的惯例以便招标人评审。故在评审投标人价格时都要以分主要看的是其分项报价,而通过分析投标人的分项报价,找出其报价的不合理之处和隐含的价格上调因素,这是评标阶段控制设备材料采购的关键。
分析投标人的分项报价,首先要看投标人在分项报价中是否隐含了一些价格上调的因素。比如有意缩短报价的有效期,一旦定标时间超过其有效期,合同洽谈时投标人便可名正言顺的要求加价;又比如更改一些配套零部件的规格、数量或者生产厂家,由此来获得差价利润。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要求投标人做出书而澄清,延长报价有效期至招标文件要求,补齐或修改零部件的报价,以获得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报价,也使得各投标人的报价水平保持在同一基准上,以便通过评标公平公正的选择供货商。
其次,要分析比较各投标人的分项报价中,主要设备和零部件、备品备件之间的价格差异,对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报价可以要求投标人作书而澄清,特别要注意那些采取降低主要部件价格却调高次要零部件、备品木件价格这种报价策略的投标人。通过分析比较其报价,挤掉其中存在的水分,达到控制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目的。
3、灵活运用订货合同中的各项条款
设备材料订货合同中的付款计划条款,规定了供方按照什么样的付款进度向需方支付合同款。一般来说,设备材料供方总是希望尽可能早、尽可能快的得到合同款,以便减轻自己的资金压力;而需方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合同的执行,同时也为了有计划的控制资金的支付,对货款的支付也有一定的要求。供需双方在利益需求兼顾的情况卜调整付款计划,可以直接影响合同价格。例如,一般在招标文件中所附的合同条款中,会规定付款进度为2:4:3:1,但供应商考虑到自己前期投入的资金压力,会希望增加一期进度款或投料款,此时,如果需方的资金支付计划可以进行调整的话,将到货款的一部分甚至验收款的一部分提前至到货款之前支付,就可以减轻供货商的前期投入压力,将可以借此要求供货商对于总体合同价格给予一定的优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供应商、投标人报价、订货合同、市场情况变化等等,在控制其采购价格时必须结合上述几个方面,从供应商的确定入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设备材料采购价格进行有效控制,尽量降低采购价格,达到减少承包项目资金投入,降低项目造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殷勤. 工程项目采购管理要点 [J]. 钢铁技术. 2009(05)
关键词:总承包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1、总承包项目的概述
所谓的总承包项目其实就是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全过程服务,同时还对总承包工程的功能、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并且向业主交付具备使用条件并符合功能要求的工程。其特点首先是业主将设计采购施工全部由总承包商负责,对项目的介入程度少,这样就会降低业主方的管理成本;其次是总承包一般采用总价合同,相对分离式而言,更有利于业主控制工程;第三是业主承担的风险很小,而总承包商承担的风险则很大。
在工程总承包( EPC) 项目,设备采购是项目实施的核心环节之一,既是整个工程进度的支撑,也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而EPC项目设备采购管理程序一般包括: 策划、招标、订货、催交、监造、运输、仓储管理、检验、现场服务管理等,在一般情况下,设备安装和调试及移交也是EPC的范围,但不属于采购环节。就一般而言,设备材料的采购都是通过竞争性招投标确定供货商,总承包商希望通过供货商相互竞争的方式控制设备材料采购价格,从而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
2、总承包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控制要素
2.1、潜在供方的确定直接影响设备材料的采购价格
潜在供方的确定是总承包项目设备材料采购的首要环节,也是控制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总承包项目部采购价格控制从优选潜在供货商开始,也就是采购策划工作。项目业主在总承包项目的招标文件中通常会对本项目设备材料的潜在供货商,尤其对关键设备和重要材料的潜在供方,会做出一个独立的名单清单,投标人只能在这个名单中选择供货商。
对于项目业主来说,当然希望寻求与业内一流的设备材料供货商合作,尤其是经过竞争性招标确定项目总承包商后,总承包商要承担设备材料采购的价格、供货期等方面的所有风险。
然而从总承包商的角度来讲,只要能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以最小的项目设备材料成本,进而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受产品价值及市场环境的影响,最好的设备往往价格高,所以总承包商在优选过程中,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适用性原则”,即在保证系统功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选择符合工程项目特点,并且价格最低的设备,正常情况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通过竞争性招标采买设备材料是并不能控制采购价格,储备及筛选优质供货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市场价格风险,控制采购价格。
潜在供方的确定在整个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控制过程中,是个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在项目投标阶段,总承包商就要审慎研究业主的招标文件,一般在投标文件中每项设备采购都会开列3-5家不同档次的潜在供货商供业主选择,从而掌握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主动性。
2.2灵活运用订货合同的条款控制采购价格
在与设备材料供应商签订货合同时,要合理的运用订货合同的有关条款,因为在设备材料订货合同中,有关的付款计划、货款支付方式、履约保函或保证金、违约金、质保期等条款,和订货合同价格的最终形成有直接关系,灵活运用这些条款,也可以达到控制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设备材料供货商总是希望尽可能早和快的收到合同款来减轻自己的资金压力,而总承包方为了有计划的控制资金的支付并控制合同的执行,对货款的支付也有一定自己的要求,在设备材料订货合同中的付款专用条款,规定了需方按照什么样的付款进度向供方支付合同款。因此过于苛刻紧张的付款条款和付款计划会增加供货商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从而直接导致合同价格的上扬。
作为设备材料订货合同中经常遇到的条款,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对履约保函都有规定,在开具履约保函时,绝大多数供货商一般需要做全额的资金抵押,即银行里有等额的资金抵押才能开具履约保函。
一般来说,设备材料订货合同中的货款支付方式条款不会对最终的合同价格产生太大影响,但对于个别需要供货商总成的设备供应,通常是将货款付款给成套供货商,再由成套供货商支付给分包商,如果能与供货商及其主要部件的分包商达成委托付款协议,将其改为由需方以专款专用的方式直接付款给供货商的设备材料分包商,就能大大减轻分包商的资金负担,进而从分包商一方获得价格优惠,从而降低总体的设备合同采购价格。
设备材料订货合同中的质保期和违约金条款一般来说不宜做出更改,因为这部分条款主要是用来保证合同的顺利执行,并保护总承包方利益的。在有些情况下,调整质保期违约金的条款也能有效降低供应商的风险评估,从而降低设备材料采购价格。
2.3采购招投标中投标人报价的分析和评审
控制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以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等竞争性招标的方式进行总承包项目设备材料的采购。在此过程中,对各投标人商务报价的细化分析和评审对采购价格的控制和执行风险控制有着重要影响,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供货商和合同供货范围的确定。
设备材料采购的招标文件中都会为投标人设计专门的投标报价分项表供其填报价格,但设计好的投标报价表通常采用的是通用格式,因为要考虑招投标的成本,所以投标人在填写投标报价表时,需要提供更加详细的设备材料分项报价供便招标人评审。一般而言,当总价与分项价格不符时,采购招投标时,要以分项价格为准,所以评审投标人价格时,分项报价是一个最主要的参考,通过对投标人的分项报价的多角度考量,评标阶段控制设备材料采购的关键是找出报价的不合理之处和隐含的价格上调因素。对于一些比较隐蔽的或存在变数的价格问题,可以要求投标人做出书面澄清,将报价有效期适当延长至招标文件要求。尤其是主要设备和零部件之间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一定要将零部件的报价补齐或修改到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挤掉其中的水分,使各投标人得到公平公正的评标。
3、中小型设备材料采购的价格风险控制
3.1、中小型设备材料供货商的供货风险控制
供货商是承包商履行好EPC合同义务的基础,而EPC工程项目设备材料规格品种繁多,供货商来源复杂,有的供货商供货不及时、供货质量缺陷、出厂检验未检出的瑕疵、不及时提供备件、故意抬高备件供应价格,所以在选择设备材料时,所选产品质量要能满足合同要求,并且在业界口碑好,信誉好,售后服务一流,这样就能避免后期不必要的障碍,从而控制了因后期纠纷带来的成本增加。
对于这样的风险,要积极与业主沟通协调,妥善解决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调查研究项目相关供货商,预防上当受骗,在供货合同中明确支付、违约、质量检验和索赔争议等条款,严把质量关,严格控制不合格产品到达现场,对出现不良记录的供货商,在以后的项目中不再与之合作。
3.2、中小型设备材料现场管理风险控制
设备现场管理即设备材料到场的开箱检验,在开箱验收时出现货物数量和装箱单不一致,数量不全,设备损坏等现象,应提早发现,尽快处理,越早发现问题越容易解决。尤其在项目关键阶段,对设备材料的管理容易失控,从而加大采购成本,延误工期。对于此类风险,承包商应该委托采购部门将货物及时移交给施工单位,并同时邀请业主、监理等相关部门参加开箱检验一次性移交,开箱检验,确保无损坏和划痕等异常情况,做好书面记录,裸装、捆扎包装的材料应逐件检查尺寸,根据实际验收记录,写开箱检验单,按质验收。
经进货检验合格的货物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各类货物入库时应做好标识,定期检查库存区内货物,对长期存放的设备做好保养工作,做好防盗工作,仓库保管员应按领用单上所列的品种、型号、规格、数量进行发放,并签写出库单,总包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办理剩余材料退料手续,随机文件和检验记录等应分类妥善保管,以备查询调用。
结束语
在总承包项目投标及设备材料采购过程中,总承包商希望通过竞争性招投标确定供货商的方式控制设备材料采购价格,通过本文的分析,控制总承包项目设备材料采购价格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潜在供方的确定、对投标人报价的细化和评审以及灵活应用订货合同的相关条款,对于设备采购承包商来说,加强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的预控能力,将会对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郝军.“业主+EPC”模式下的吉林油田长岭气田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
关键词:高校招标采购;内部控制;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内部控制,即指一个单位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在其内部实施管控的计划、程序和方法。基于事业单位以社会公益为目的,人员及公用经费由国家财政拨付的特殊性,财政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1],规范自2014年起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采购服务包含在内。高校招标采购不仅能更好实现自身服务价值,还能为高校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保障,而内部控制作为规避风险、保证采购合法合规的手段,值得高校采购人员加以关注、研究并熟练掌握。
一、高校招标采购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的概念具有广泛性,可运用于各行各业,但是在每个行业内又有其特殊性。我国监管部门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要素,在高校招标采购业务中同样适用,并被普遍认可,因此本文将高校招标采购内部控制要素分为五个,但针对高校招标采购业务的特殊性,应从时间、空间多角度,分析、梳理、归类内部控制各具体要素。
(一)内部环境。如组织架构层面,对于招标采购不熟悉的人,会形成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采购业务仅是招标办公室的职责范围,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项目立项审批这一步,就涉及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审计、财务、纪检监察等部门,如无异议,还需经学校主管校领导审核。
(二)风险评估。招标采购风险既有内部风险也有外部风险[2]。外部风险不受采购单位控制,因此高校可通过识别、分析评估内部风险,制定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提到招标采购,关注点都集中于招标、评标、中标。按时间顺序,从招标前、招标中、招标后三个阶段深刻剖析。招标采购还有项目立项审批、固定资产录入、验收、结算等环节值得关注。
(四)信息与沟通。包含内部信息沟通和外部信息沟通。内部信息沟通的主体是高校内部各部门、使用老师与招标采购人员、招标采购部门与校内其他老师。外部信息沟通则是高校与学校外部单位间的信息传递。
(五)内部监控。既有招标采购相关部门人员的监督,也有来自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关注。
二、高校招标采购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
招标采购部门应积极建立内控制度,完善招标采购流程细节,为高校教育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在招标采购部门内部控制初见成效之时,也不可忽视存在问题的细节之处,为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服务成效,研究并提出招标采购内部控制措施意义重大。
(一)优化招标采购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实施的主体,本文仅就高校采购组织框架、招标采购业务人员素质进行讨论。部分高校对于招标采购部门设置不合理,有单独设置机构的,有归属于资产、设备、基建等部门设置专门办公室的,甚至还有将权限下放至各院系的,极易造成内部控制混乱的局面[3]。高校应单独设置招标采购部门,并按照业务性质,由专人分别负责专项采购。此外,高校对采购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业务能力,采购人员坚守道德底线,为高校教育管理服务。
(二)建立招标采购风险评估机制
招标采购牵扯部门多,技术指标、商务指标复杂,评标现场专家抽取随机性强,供应商参与状况评标前不可知,任何细节的变化都会带来不可控风险,因此为减少招标采购风险,需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根据业内经验、招标采购实际,将风险因素按照发生概率分等级,按照后果影响力分等级。可重点关注发生概率高、后果严重的风险因素,着重消除此类风险,形成有效地风险应对策略[4]。
(三)严控招标采购控制活动
准备阶段:合理编制采购预算,形成充分竞争,以期在平衡价格、质量和服务等方面满足采购需求。详实技术指标和商务指标,提供优质服务。
实施阶段:选取科学合理的采购方式和评审方法,优先实现批量采购和定点采购,节约高校人力物力资源。
评价阶段:转变“重招标轻反馈”的高校招标采购现状,在供应和使用环节严格把关。对存在质量不过关、违反采购合同约定、服务态度差、破坏高校日常秩序等问题的供应商,高校有权将其纳入采购“黑名单”,在规定时限内,禁止参与项目投标。
(四)整合招标采购信息与沟通平台
为方便招标采购工作开展,高校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招标采购相关部门可在系统内实时了解项目的最新进展,随时随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可行性差的采购项目,待相关部门形成一致意见后及时暂停,提高采购工作效率。此外,除通过政府采购网站、学校官方网站采购信息外,高校应拓宽采购信息传播渠道,不仅更多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参与其中,还能接受全校师生对采购工作的监督。
(五)强化招标采购内部监控
招标采购是高校机关党委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关注的领域,对招标采购人员严格管控,既是对采购人员负责,也是对学校负责,更是对党负责。高校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应就每个采购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对每个环节严格把关。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纠正,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其他部门师生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提供线索,做好群众监督。采购人员确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立即移交司法机关,营造良好的招标采购风气。
三、结语
招标采购部门是高校行政部门中一个既重要又敏感的服务部门,它承担着为高校获取资源的重要任务,工作量大,难度高。对于这样的高风险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高校招标采购工作成效,助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Z].2012-11-29.
[2]王萍,许晓莉,赵静,李彤.试析事业单位物资招标采购过程中内部控制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2,27:166-167.
[3]李延召,祝光英.高校招标采购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7(33):261-265.
关键词:企业;物资采购;活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单位的物资采购活动,从本质上来看,不但属于活动之前的准备事项,同时还是一项可以节省资金的关键活动。单位要想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进行,就要认真有效地对各项物资进行供应活动。所以,其消耗在单位的产品费用中占据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分量,所以,认真的把控好此项费用,意义十分的关键 。
1 概念简介
采购管理活动作为单位的一项关键活动,其费用控制活动是其中的一项关键的构成要素,同时其使用的费用也是最多的,并且经常会发生一些弊端现象。购买的价位以及规模等等,都会对此项费用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认真地把控好此项费用,意义十分的关键。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于百分之一的费用减少能够提升大约五到十个百分点的效益。当前,怎样坚守费用就成为了单位需要认真对待的一项活动。目前的管理活动,是直面市场按质、按量、按时、以本企业所需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种物资。
2 和该项费用有关联的要素分析
单位以不断的寻求效益最优为始终的发展目标,从单位的运作的整个步骤上来分析,收益就是将获取的总额除去花费的资金。所以,我们可知费用是对其有关键作用的要素。而该项费用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不断变化,并且种类非常的多,对其费用有关联的要素有如下的一些内容。首先,购进的单价,它在费用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其次,购买的规模,建立在批量生产和科学合理的物品核算定额和储备定额基础之上,经济批量的采购方式和数量等。第三,物流信息: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分析物流信息,如物资性能、质量、价格等。第四,使用的输送措施。通常当距离最短,费用最低,最为安全的输送活动被人为是最为节省费用的方式。接下来是,物资等存放,控制人力和运费以及少占用资金等。第六,采购策略:具有预见性和灵活机动的采购策略。
3 具体的实施方法
(1)制订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制定采购预算的行为,就是对组织内部各种工作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预算是计划的一个方面,也是组织政策的延伸,还是一种控制机制,起着一种比较标准的作用。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物资采购行为之前对物资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采购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但对物资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分发,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测与控制,确保采购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控制采购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
(2)明确活动的单价。其价格的明确,会关乎到单位的成本,它是控制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在明确其内容时,要降低工作者以及负责人的活动,更多的关注其市场信息。首先,通过互联网,对各项相关物资的费用进行比对。其次,和其他的投标机构进行有效地协商 。
(3)利用采购环境。物资市场供求关系的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所需物资多方面的市场信息,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要用统一的信息化管理采购工作,即卖家(制造厂)和买家(企业用户)共用一个信息平台,要通过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计算机网络等资源,实现采购信息共享,发挥采购信息的计划、协调、控制的功能,有效地组织和控制采购工作的全过程,使各个采购管理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减少采购管理和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达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4)择优商管理。供应单位是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在进行采购活动的时候,需要按照合理的规章来开展活动,为所有达到规定的供应单位提供平等一致的平台,首先,能够反映出当今的时展特色,同时,还可以合理的掌控费用,进而提升产品品质。所以,在具体的选取供应商的时候,需要深入的分析如下的内容 。
首先,认真地选取数量。对厂家数量的选取,其实就是对其份额的一种变相的分担活动。站在采买的措施上来看,如果知识选择一个单位的话,不但使得其中面临非常多的风险问题,同时还影响到厂家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同时站在供应单位的层面上来分析,大规模的出售因为在规模上占据有利地位,所以能够给顾客一定的优惠,进而能够起到降低采买费用的特点。所以,在选择供应单位的时候,必须要合理的选取多个厂家, 又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的价格和采购成本。
(5)储备管理。文章提及的储备,具体的讲是单位为了防止发生停产现象继续拧的一种对物资的存放活动。通常为了确保活动可以有序的开展,单位可以适当的存放一些物资,不过要掌控好度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假如存放的太多的话,就会使得存放费以及输送费等等的一些费用增加。所以,在做好成本控制活动的大背景之下,开展此项管理的意义变成了确保库存物资的规模在能够符合生产规定的前提下争取规模最小。
(6)切实提升相关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切实替身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在所有的活动中占据的地位非常的关键。我们平时的采买工作者都存在一个缺陷问题,即不熟悉相关的工艺等,因此和供应单位在开展协商的时候就会非常的不利,所以,必须要切实提升工作者对物资的性能等的把握度,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在后续的活动中能够选择最佳的产品。因此,所有的单位都要切实提升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在闲暇时间可以让其去到具体的车间去熟悉情况。
物资管理工作是一件复杂烦琐的工作,尤其在现在生产材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一方面要降低材料成本,另一方面要保证生产物资的正常供应,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只要我们抓住供应工作的重点环节并把握该环节的要点,就能够在保证生产供给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实现企业控制材料成本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崔文新.浅谈企业的物资采购的成本管理[J]. 民营科技,2009(01).
关键词:成本控制;体系建立
一、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企业成本是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发生的价值牺牲。企业成本的组成部分既包括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等当期费用,也包括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最终将计入各期费用的经营费用等。
经营费用是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企业当期发生的支出包括费用性支出、非费用性支出。发生于经营过程各方面、各环节的各项费用性支出就是经营费用,这是企业当期发生支出的主要部分。经营费用本质上是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最终应当计入费用要素的各种支出。经营费用通过成本费用等账户的汇集、分配、计算、结转等加工处理而计入各期费用要素。
成本费用即成本性质的费用,也即将要计入某个成本计算对象账户的费用。成本费用有多种。以工业企业为例,有材料采购中的成本费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等。通过对它们分别进行核算,确定应该计入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设备购置成本的数额,从而确定库存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资产的成本。
费用要素中的各项费用是企业为了实现本期目标而发生的价值牺牲。会计上的费用要素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计入当期费用要素的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账户汇集的数据。作为与收入相配比的费用要素各个项目,其核算的真实、公允对确定财务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控制效果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成本控制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资金流的角度看主要是从各项支出开始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性支出,经历了经营费用核算、成本费用核算直到当期费用要素的确定这样一个数据加工过程。
经营费用包括应当计入当期的各项费用,也包括当期支出的购置各项资产而应当在以后各期摊销并计入费用的支出。经营费用的数据处理需要通过各个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等账户归集、加工、分配、结转,才可正式计入费用要素。其中,计入期间费用、计入生产成本、计入在建工程等账户以及在何时转入当期费用要素上是有极大区别的。一是作为期间费用,是当期费用要素的组成部分。当期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二是作为生产成本,需要完工入库计入产成品账户,在部分或全部销售之后,部分或全部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作为已经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三是作为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需要以后多个会计期间跨期摊配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后,于不同年度再通过不同步骤最终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成本费用包括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也包括购置各项资产而发生的材料采购方面的费用支出、设备购建方面的费用支出等。作为成本费用,在发生时还不能直接与收入配比,需要经过数据流转过程。这些在经营中发生的要归集到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费用需要经过多次的归集、分配、结转核算过程,之后才转入费用要素。由于在转入费用要素的时效上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到损益的大小,所以整个成本费用数据流转过程在会计核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企业成本控制具有聚焦效果。从经营费用、成本费用到费用要素的数据流转过程看,企业成本将企业各种费用性支出汇集到了一起。整个经营费用和成本费用的核算过程客观地提供了各成本责任中心、费用责任中心对成本与费用的控制机会,从而使要素费用的控制连成了线、形成了片。一般情况下,这些成本费用中,材料采购方面的成本费用可设置“材料采购”进行核算与控制;生产方面的成本费用可设置生产成本等账户进行核算与控制;设备购置方面的成本费用可设置“在建工程”进行核算与控制。
三、企业成本的控制方法
(一)实施作业成本法加强生产费用核算与控制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指以生产经营中各现场的各项业务、作业链为对象,对成本产生的原因及费用分类计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费用归集、分配、考核方法。加强生产费用核算与控制可以使用作业成本法。生产现场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各项直接费用与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生产过程中组织管理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费用。生产现场发生的间接费用种类多、地点分散、金额较大,笼统分配主观性太大,核算与控制相对困难。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生产成本中各车间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方面,能够加强对车间制造费用的控制。在各生产现场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当紧密联系实际。一是按部门进行责任核算时,还应进一步按生产部门内的生产线、准备工作环节、维修工作环节、技术与质检工作环节、计划管理工作环节等组织责任核算。二是对生产现场的制造费用核算进行改革或重新设计。建立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系统,还可对生产现场的各项直接费用实行以业务核算为基础的责任核算,并对各生产车间实施车间责任核算。这样,生产成本中的间接费用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责任考核,各项直接费用使用业务核算进行责任考核,整个车间的各种生产费用进行统一的车间责任核算,可以形成一个全车间的分层考核、针对性核算与控制的体系。为了做好这一工作,还应设置生产成本、车间生产成本、产品生产成本组成的三级成本账户体系,并拟定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与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户、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户在平行登记、定期稽核方面的配套措施。
(二)对经营费用实行全面的责任核算
对物资供应环节实行责任核算时,针对材料采购费用与储存保管费之间相互制约的情况,按事权统一加强控制的原则,可以统一材料采购、库房保管等供应工作和责任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按材料采购、库房保管等作业针对性安排更加细化的责任核算。其主要措施:一是物资供应部门设置为一级责任中心,并进一步设置下一级的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二是专门设置“采购保管费”总分类账户,该账户之下再按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设置明细账,将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明细账汇集的数据作为责任考核的依据。并在考核后分别结转材料采购、管理费用等账户,将按作业成本的责任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增加一段核算程序。除采购买价直接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外,所有采购间接费用均通过采购保管费汇集、考核后分配到材料采购账户。四是应当根据企业物资供应工作的新的责任核算方式进行适当的配套改革。对其他方面建立控制措施体系时,还应当按照上述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形成以作业为中心的更为具体的责任中心,从而对经营费用、成本费用等企业成本按作业成本法原理进行全方位的责任核算。
(三)强化企业单位的制度规范建设
要通过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固化企业成本控制体系。各项经营费用、成本费用等的核算与控制的改革成果需要特定的企业制度方式固化。一是必须完善本单位会计核算办法。二是完善工作的重点是制订生产费用核算规定或程序。三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针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制定责任核算规定。
四、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一)扩大成本管理的范围,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
现代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应该包括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且还应该包括流通领域成本的控制,以及对研究、开发和设计成本进行控制。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生产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设计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成本,尽管设计成本比较昂贵,但却能带来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节约。
(二)运用价值链分析,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现代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应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还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具体而言:一是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找出企业内部不增值作业和成本与价值不匹配的作业而予以删除或改进从而降低成本。二是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确定本企业成本优势和劣势,找出占据价值链的那一部分或哪些部分最能体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能以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价值。三是通过行业价值链分析,确定在行业价值链中哪一部分的耗费较大,企业是否需要前向整合和后向整合的战略选择,以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三)借鉴国外的管理方法,健全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我国实施市场经济体制还未满30年,而西方的市场经济机制已有300多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我们可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每个企业的情况灵活地、适当地加以借鉴和运用,极大地丰富和健全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林万祥.成本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赵晓巍.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2).
3、施伟忠.关于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思考[J].上海会计,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