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国际贸易法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论文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已是影响、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对我国贸易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细致分析,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与对策建议。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迈进步伐。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迅速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和建筑业等产业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专利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却还处于竞争的劣势,发展稍显不足。因此,我国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从种种方面看,还不能被称为服务贸易强国,其具体体现如下:
1.服务贸易规模偏小
据wto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4%,虽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进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极不相称。
2.服务贸易差额扩大
在我国服务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也成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运输、保险、专利特许、咨询和电影音像等服务项目中。一直以来,运输业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扩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项下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趋势,逆差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
3.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低
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结构都是以劳动和资源禀赋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虽然近年来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服务贸易格局仍然呈现出低水平发展的态势。以2004年的贸易结构为例: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的比重分别为33.35%、27.2%、18.15%,而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技术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用等新兴服务贸易产业比重分别为4.83%、0.17%、2.14%、3.54%。这种贸易格局与欧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表明我国处于服务贸易国际分工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低的现状。
4.管理体制与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对服务业的管理不够统一;法制建设比较滞后,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却未能形成完整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已有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文件立法层次较低且缺乏协调性,与gats的接轨也尚未实现;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还不够,虽然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电讯、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总的来看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的国际间流动逐步兴起,使得服务贸易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1980年~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增至27559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6.6倍,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七分之一上升到近五分之一。但与服务业的gdp占比相比,2006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仍较小,表明全球服务贸易还不够发达,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还处于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的初始阶段。同时也说明,服务贸易还是一片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并注定成为各国竞相圈地的焦点地带。
2.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
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惊人,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也日益广泛。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建筑设计服务,计算机信息外包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张。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凋整。据有关数据显示,长期以来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传统服务项目,如运输、旅游服务在发展中份额现在正逐年呈下降趋势,而其他新型服务(包括通讯、金融、信息、专利许可和其他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行业)则增长较快,其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据《华尔街日报》称,ibm准备把美国本土4730个编程工作岗位转移到印度、中国等国家,即将编程服务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同时将高薪职位大量输往海外。惠普、甲骨文、埃森哲、美国在线、英国诺维奇保险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也都计划将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印度或中国。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仍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缩小
目前,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仍占主体地位。从规模上看,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上对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顺差。而从结构上看,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制度优势,以及规则的制定权利,在发展迅猛的知识含量高的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绝对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劣势,只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及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比较乐观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贸易的趋势,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以强大的国内服务业为前提保障的。目前我国国内服务业相对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应有重点、有步骤地大力优化服务行业结构。首先,对于投资少、收效快、就业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金融业、保险业、饮食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和文化卫生业等,国家需对其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发展力度。其次,加大对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加速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的行业。再次,坚决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如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共事业等。此外还应重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发展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服务产品质量不仅对服务企业本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2.实施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可以按照服务业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地位确定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顺序,同时根据竞争力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优化,从而获得动态比较利益。尽管我国的服务业总体上落后于各发达国家,但在某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领域仍具备一定优势。因此,可根据服务产业部门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的排序,确定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同时逐步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引进国外竞争,促进国内服务业行业学习先进技术经验。但是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个渐进过程,在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时,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开放。
3.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与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优质服务,搞好投资软环境建设。首先,要明确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是对外贸易政策的管理部门,其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的发展战略,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gats的有关条款。其次,要继续规范服务贸易进口,把握好对外商投资服务贸易必要的审批权,避免和防止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损害。再次,继续完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管理,防止服务贸易出口外汇的流失。应该把占我国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比重达70%的旅游外汇管理、国际货运管理和境外承包工程外汇收支管理作为重点,加强检查和管理的力度。同时,加大扶持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力度。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因此应注意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市场,扩大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规模,多渠道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
4.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我国服务业基本上属于“幼稚产业”,除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旅游、运输等传统产业外,涉及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都不够成熟,目前还无法与外国匹敌。gats对发展中国家做出了很多保留与例外,特别是在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逐步自由化,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援助方面予以很大的灵活性。因此,要认真研究掌握gats的各项规则,充分利用这些例外,这些保护“幼稚产业”,提高发展速度。
5.加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建设
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市场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加强对gats、wto有关条款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人原则及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在立法的同时,要注意与国际接轨,在指导原则、立法精神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废除妨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法规,修改、完善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率和法规。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还将不断上升。但就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而言,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尚不成熟,世界服务贸易利益新格局还尚未形成。为顺应这一趋势,我国需不断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争取打破服务贸易垄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要加快法务立法,建立系统的法规体系,并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邓世荣: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m].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03)
[2]郑吉昌:国际服务贸易.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05)
[3]赵永宁:浅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1,(8):182-183
[4]马牧云: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02,(9):19-29
[5]张蕴如: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度与竞争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2,(4):34-37
一、传统国际贸易、虚拟物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意义
(一)传统国际贸易法的形成及意义
传统国际贸易法是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最近几十年的发展是引人瞩目的。尤其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传统国际贸易的内涵和外延更是得到了迅猛扩展。然而,国内外学者们对传统国际贸易的确切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歧异颇多。传统国际贸易法中对于国际贸易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很比较明确的说明,这里所说的贸易关系是因传统国际贸易法的主体即国家、国际经济组织、公司或个人之间进行管理、协调或从事货物、技术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中产生的。一般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公司、企业或个人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及国家在其管理对外贸易活动过程中同企业、公司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贸易一词,从本质上讲就是买卖,其内容从狭义讲,指货物买卖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运输、保险、支付。从广义讲,贸易则包括货物买卖、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
(二)当前虚拟物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分析
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贸易全球化为重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虚拟物品贸易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以网络游戏等盈利模式存在,随着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按时间进行游戏收费的盈利模式逐渐被网络游戏中的虚拟道具交易的盈利方式所取代,在网络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游戏特有的设计中,进行财物获取。从本质上突显出虚拟贸易的优势,通常来说,传统国际贸易是调整各国间商品、技术、服务的交换关系以及这种交换关系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的总结。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在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交易领域,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己经成长为一个交易额超过百亿的巨大市场。依据专业数据显示的结构得出,虚拟网络贸易的崛起己经势不可挡,并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而虚拟物品国际贸易是由传统国际贸易演变过来的,在交易模式上出现巨大的差别化,传统国际贸易是指营业地或者居所地分出在不同国家的人进行商品、技术或者服务之间的交易。
根据虚拟物品交易贸易的发展规律发现,其进行虚拟物品国际贸易的常规方式主要有三种:B2B模式、B2C模式、C2C模式,其三种主要交易模式是根据不同地方的人、不同的国家对自身不同的虚拟物品需要进行的交易}B2B模式是指处在不同国家的公司或者商家之间,对虚拟物品进行一种国际贸易模式的交易,而B2C模式是指就网络游戏工作室或居住地在不同国家的公司、商家与个人之间的虚拟贸易交易模式,至于C2C模式是指住所地在不同国家的个人与个人就网络游戏虚拟物品进行交易的一种交换模式。
二、虚拟物品国际贸易对传统国际贸易法的挑战
(一)虚拟物品交易的法律属性挑战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以实物交换为主体,交换的大部分都是口常所需、触手可及的物品或商品,而虚拟物品贸易却与之不同,无论是在商品、技术或服务上与传统贸易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交换的物品一般都是由虚拟网络游戏中的道具进行产业与产业、产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交易,其所在的交易平台有很大的局限性,道具物品的真实性、可靠性低,无法使交易的双方建立正常的交易关系,无法在交易的过程中产生信任,能见度低。比如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它也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因为它与法律确认的现有财产形态相比较,同样具有稀缺性、可控性和价值性等特征,同样存在取得方式的合法性问题。由此可见,法律应该对虚拟物品的贸易予以保护。但在现行立法上却没有相应的规定。
现行法律中没有对虚拟物品的国际贸易进行具体明确的规定,使得其在处理相关法律纠纷时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比如在有效解决涉及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权益纠纷方面显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针对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立法很有必要。应该在将来制定的民法典的民事权利部分增加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的民事权利类型,以满足网络游戏环境下的玩家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应该直接将玩家与网络运营商的权利义务法定化,排除网络运营商单方面制定规则的特权。当然在立法的同时应注意与现行的法律规范的衔接。这正是虚拟网络国际贸易所存在的重大弊端,从本质上与传统国际贸易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从交易模式与交易便捷层次来说,其优势是传统国际贸易无法企及的,在国外法律上虚拟网络游戏交易没有明确的法律属性规定,然而在中国国内,立法上并无对虚拟物品法律属性的明确性规定。然而在相关部门及部分学者的激烈探究中,部分人认为虚拟物品是一种物权,也有说是债权的代表,也有判断为是另一种知识产权,在国内司法过程中,司法部门将虚拟物品作为一种个人私有财产进行保护,但属于何种维权法律内容,却无从定论。在国内,只认可国服游戏上虚拟物品的交易,而西方国家的游戏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在国内,虚拟物品国际贸易在立法中的界定很模糊,没有相对明确的保护条例,因此,界定虚拟物品进行贸易交易的性质、解决虚拟物品法律属性成为虚拟贸易发展最关键的课题之一。
(二)虚拟物品在交易风险方面的挑战
在虚拟物品贸易交易的过程中,交易者需要承担相应的产品责任与风险。目前来看,网游玩家广泛运用的交易方式有线下交易、游戏中交易和第三方信用平台交易。简单介绍一下不同虚拟交易方式存在的风险。线下交易如果要突破针对熟人交易的范围局限性,就必须承担虚拟交易中最大的风险,不管是选择同一地区的当面交易,还是通过汇款进行异地交易,玩家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对于游戏中交易,玩家出售虚拟物品选择的交易对象,一般只会是一些在该游戏中确立很高信誉的商人,虚拟物品交易是建立在对对方的信任度上,不仅在交易对象和数量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样,这种方式也有很大的风险性。
但是如果换一种途径,在游戏中直接设置交易NPC,通过完全的中介角色来帮助玩家完成交易,那么,这种方式无疑是最安全的。在这方面,网游虚拟物品交易平台网游GB ( Game-bay就具备完全的优势,其研发的内嵌游戏交易NPC就是完全的中介角色。而就目前虚拟物品交易平台的安全性来说,很多交易平台都在交易流程和信用机制方面进行改进,力图创造一个安全便捷的交易环境。相对来说,网游GB的交易流程虽然和其他交易平台的交易方式有些区别,但是功能性更强,更能保障玩家虚拟交易的安全性。
(三)虚拟物品交易在支付方式方面的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游戏风靡全球,虚拟物品贸易交易更是迅速发展,然而,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其良好的市场前景是众所周知的。随着国际贸易日益增长,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交易具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在传统国际贸易法下,虚拟物品的国际贸易交易对其构成很大的挑战,从侧面而言,正是这些所谓的方式方法及模式的挑战,才会刺激传统国际贸易的迅速改善、改革。在虚拟物品国际贸易中,其主要的、常用的支付方式分为三种,即买方直接付款、银行托收和银行信用资料。然而由于虚拟物品的国际贸易交易中,因为不设计国际物流问题,因此无法提供开设银行信用政所需要的单证、如提单等。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一般经常使用的就是直接付款,卖家先交付货物。而后买家进行卖家要求的汇款方式进行汇款;也有买家先行付款,卖家根据账户信息交付货物,但是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对双方来说,都存在着支付风险。
关键词:国际贸易;物流;经济环境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一、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发展
随着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国际贸易的物流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国际经济贸易的主库趋势之一。虽说贸易和物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其中却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从我国的角度来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尤其是在对外交流上,摒弃了落后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也促进了对外经济的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顺应社会要求,贸易物流化成为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自从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对外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2002年到2008年短短6年之间,我国的外贸平均值增长幅度高达26%,远远超出其他发展中国家,可谓是市场潜力巨大。但随着国际物流在我国的发展逐渐体系化发展,其中自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从国际形势上讲,我国拥有着巨大的市场,现在我们需要的,就是发现我们的市场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展开有效的解决计划,最大化的开发我们的市场,这就需要我们明确的认识问题。
二、我国物流化贸易发展的问题
(一)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现今的社会上,凡事效率都是第一位的,我国的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从本质上来说,我国的经济体制相比发达国家还相当落后。通常发达国家的物流经济已经常年的保持在了一个稳定的增长线上,直观的表现就是即使我们的物流增长率再高,在经济能力上也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物流效率低,而且物流成本高。
(二)物流基础设施尚待完善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内的科技效率在诸多领域都存在着很大的潜力,物流贸易中也不例外。物流贸易的发展基础就是其设施必须尽可能的完善,才有可能创造更高的利益和效率。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
(三)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最明显的劣势就是我们的技术水平与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标准化建设滞后
之所以称为物流化贸易,其根本原因就是物流是多行业的跨区域经济系统,这就使得物流经济在操作的基础上,必须体现出的全面性与规范性,而现今我国在物流经济的基础上却是只重量而不重建设,这样的建设在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太多道德负面作用,但从长期上讲,缺乏合理的建设规划会使得物流经济很容易进入瓶颈期。
(五)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影响下,许多部门政企尚未实现真正的分开,从而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基于部门利益的分割状态,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较为缓慢。各个行业从上到下一统到底,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管理体系分割,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造成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导致系统功能不强。
三、我国国际物流贸易的发展策略
从前文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国际物流化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其发展效率多半是建立在先前较低的发展率上的,所以并不具备明确的代表性,我国的物流贸易发展可以说依然问题多多,但同时也证明了其潜力巨大,所以如何把我们的潜力变成实际的效率,就成为了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发展必须首先有策略,那我们就从策略入手,分析一下怎样的策略可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应该如何坚持下去。
(一)发展总体思路――统筹规划,从供应链角度看待问题
加快建立全国、区域、城镇、企业等多种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是我们的总体规划。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各个有关部门分别按照系统发展的要求开展技术、经济和管理等专业化的研究与合作,进行物流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并加强物流需求管理,如此才能使我国物流业发展走上健康轨道。
(二)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我国加入WTO已多年,各地方、各有关部门应根据WTO协议要求,加紧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加快清理废除残存的不利于物流发展的法律规章,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和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国家经贸委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协调,在物流企业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理、查验通关等方面提供便利,为现代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径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世界服务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各国特别是大国竞争的焦点。我国于*6年底明确未来对外贸易发展方向将从偏重货物贸易转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我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为加快推进我省服务贸易发展,本文在分析全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竞争力的同时,对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和方向进行探讨。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和发展特征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
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界定,各国的统计和经济贸易文献并无统一的、公认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有两种:
1、国民经济核算和国际收支统计的定义(简称BOP定义)
按照SNA的观点,对外贸易是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交易,因此服务贸易就是发生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的服务产品的交易。其中,服务的出口由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进行服务的销售、易货交易或赠与所组成,而服务的进口则由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那里进行服务的购买、易货交易或赠与的接受所组成。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五版的《国际收支手册》中,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定义一致,称为BOP定义,即国际服务贸易是国家间的服务输入或服务输出的一种贸易形式,是指跨国界进行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
2、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简称GATS定义):
1994年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把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四种方式提供的服务:①跨境提供服务,指从一成员国境内向另一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②国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国境内向另一成员国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③通过商业存在,即直接投资企业,提供服务;这是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即允许外国企业和经济实体到本国开业,提供服务,如在各国境内的服务业外资公司;④通过自然人移动提供服务,指一成员国的自然人暂时移动到另一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该自然人并不取得法人资格。如A国律师、医生或教师以自然人身份到B国提供服务。
GATS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是目前为止最简单明了、最有助于对国际服务贸易进行分类和描述的定义。
3、世界上现行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
*2年,由六大国际组织(联合国、欧共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贸易组织)共同编写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的问世,标志着国际公认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基本框架的形成。按照该手册规定,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现行的基本原则是,遵循《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确定以四种供应模式,即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作为服务贸易统计的范围。具体操作上,以居民与非居民间的服务贸易(即国际收支项下的服务贸易,简称BOT统计)和通过外国附属机构实现的服务贸易(即FATS)两条主线进行服务贸易统计。
目前,各国在反映服务贸易情况时,大部分以BOT统计为主,辅以开展FATS调查。限于目前我省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尚未建立,本文中的国际服务贸易相关数据是按照国际收支项下的服务贸易口径(简称BOP统计),以*省国际收支申报统计表为基础,并采集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调整补充后汇总而来的,反映*省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同时,本文中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结构的相关分析数据都是基于上述口径进行分析和计算的。
(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特征
当前,全球服务贸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6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为5330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6%,其中,出口为27108亿美元,进口为26196亿美元。
(一)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迅速上升。1980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为7675亿美元,1990年为16011亿美元,*0年为29718亿美元,*5年达到47760亿美元,*6年为53304亿美元,26年增长5.9倍,年均增长7.7%。1980至*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27108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6.4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提高到近1/5。
(二)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在国际服务市场上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并呈现以欧美为主体的格局。据统计,*6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3874亿美元和3067亿美元,均比*5年增长9%,继续位居世界首位。欧洲服务贸易出口13820亿美元,比*5年增长9%;进口12230亿美元,增长8%。其中,欧盟服务贸易出口12470亿美元,进口11320亿美元,分别增长9%和8%。英国位居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第二位和进口第三位,其中出口2231亿美元,增长9%;进口1694亿美元,增长6%。德国服务贸易出口1642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进口2145亿美元,排名第二,增幅分别11%和7%。
(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较发达国家明显滞后,但在资源、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则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取得了迅速发展,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尤其亚洲服务贸易增长最快。*6年,亚洲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四个百分点,并已连续三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服务贸易出口6140亿美元,比*5年增长15%;进口6660亿美元,增长14%。日本为亚洲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世界排名超过法国,均居第四位,其中出口1214亿美元,增长12%;进口1428亿美元,增长8%。印度由于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增长继续保持良好势头,*6年,其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高达34%和40%。
(四)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二战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是劳动力的输入输出,而二战后,由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旅游、运输、银行、建筑和承包为代表的服务贸易逐步走向国际市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服务贸易结构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日益明显,1990年至*6年,运输和旅游服务合计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从62.5%下降到50.3%;而以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占比则从37.5%逐步增长到49.7%。
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改革开放后,*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化发展,货物贸易规模日益扩大,招商引资质量日益提高,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省服务贸易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开放重点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全省服务贸易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进入21世纪,全省服务贸易规模逐年提高,涉及领域日益拓展,贸易伙伴不断增多。
(一)总量规模稳步攀升,增长速度快于货物贸易。*1年全省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22.82亿美元,其中,出口12.02亿美元,进口10.79亿美元,*6年迅速扩大到60.84亿美元,其中,出口29.79亿美元,进口31.05亿美元,分别比*1年增长2.7倍、1.5倍和1.9倍。6年来,除*3年外(受“非典”影响),其他年份的服务贸易总额的增速均快于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水平,尤其是*5年以后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的增速均超过同期货物贸易的增幅(见表1)其中,*6年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比上年增长36.1%,为6年来最高水平,快于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增速17.7个百分点。与世界服务贸易增长相比,*1年至*6年,全省服务贸易总额和出口、进口年均增幅分别为21.7%、19.9%和23.5%,均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高出同期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出口和进口增幅9.4、7.3和11.6个百分点。
(二)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保持稳定。*1年以来*服务贸易发展与全国水平相比,呈现出口慢进口快的格局。*1年至*6年,全省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幅与全国平均增长21.7%持平,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幅低于全国6.2个百分点,进口平均增幅快于全国5.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左右,*1年为3.2%,*6年仍为3.2%,其间波动不大。从出口和进口看,服务贸易出口占全国比重由*1年的3.7%降为*6年的3.3%,服务贸易进口占全国比重则由*1年的2.8%上升到*6年的3.1%。
(三)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的比重低。*1年至*6年全省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含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下同)出口比重低于10%,在5.6%和8.0%之间波动,其中*1年为8.0%,*6年为6.7%,比*1年下降1.3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更大,*5年*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比重为5.9%,低于同期全国比重2.9个百分点,不足世界平均水平(18.9%)的三分之一。
(四)传统旅游、运输服务贸易为主体,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这两项传统服务贸易上,*6年全省仅旅游和运输这两项服务贸易总额就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六成以上,达63.2%,其中旅游占43.1%,运输占20.1%,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占份额较小。从出口来看,*6年旅游服务出口14.71亿美元,运输服务出口6.44亿美元,分别比*1年增长56%和2.7倍,从发展趋势上看,旅游服务贸易虽然保持主体地位,但所占比重有所下降,*6年旅游服务出口占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分别由*1年的78.3%下降到*1年的49.4%,降幅达28.9个百分点,运输服务保持稳步扩大,*6年运输服务出口占21.6%,比*1年提高6.9个百分点。咨询、广告宣传以及计算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出口所占比例尽管较小,但规模明显扩大。*6年,全省咨询、广告宣传以及计算和信息服务三项出口总额分别由*1年的136万美元、96.6万美元和221.6万美元扩大到6515.3万美元、3262.0万美元和2360.2万美元,分别增长47倍、32.8倍和9.7倍,这三项服务出口占全省的比重由*1年的0.4%提高到4.1%。
(五)贸易伙伴不断增多,市场集中度较高。随着货物贸易伙伴和招商引资来源地的不断拓展,以及“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全省服务贸易伙伴也不断增加,市场日益拓宽。根据国际收支申报统计汇总数据分析,*5年,香港、美国、日本是我省服务贸易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仅这三大市场的出口额就占同期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2.3%;日本、香港、美国和新加坡是我省服务贸易进口的主要来源,*5年我省从上述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进口额均超过1亿美元,占全省同期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82.8%。
(六)服务贸易呈逆差格局,逆差项目主要集中于新兴服务贸易上。我省的服务贸易总体上呈逆差格局,*2年以来全省逆差规模表现为先扬后抑的“∧”型走势,*2年全省国际服务贸易逆差仅4847万美元,*3年为3.27亿美元,*4年扩大到6.96亿美元,*5年开始逐渐缩小,逆差规模为5.59亿美元,比上年缩小1.37亿美元,*6年全省国际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大幅缩小,逆差额为1.27亿美元,比*5年下降77.3%。全省国际服务贸易逆差的项目主要集中于咨询服务以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上,*6年这两个项目的逆差额分别为5.22亿美元和2.93亿美元。*6年,全省实现顺差的项目有旅游、运输、建筑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和保险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中的教育、医疗服务等。旅游项目是我省最大的顺差来源,从*1年以来,全省旅游服务一直是呈现净出口的格局,顺差规模除特殊年份(*3年和*4年)外均在3亿美元以上,同时随着服务竞争力的提高,几年来,全省运输、建筑、计算机信息服务也均陆续由原来的逆差转为顺差。
三、*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但无论从发展的规模还是内部结构上看,都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为说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在全国的竞争力状况,我们引入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分析我省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
(一)国际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水平仍较低。为说明国际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水平,我们应用贸易竞争指数来分析。贸易竞争指数(TC),也称为比较优势指数或可比净出口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Xij-Mij)/(Xij+Mij),其中,Xij为i国家(或区域)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i国家(或区域)第j种商品的进口。
通常,TC指数范围介于-1和1之间,一般认为,当TC指数大于0时,意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TC小于0时,缺乏竞争力;如果TC为0,则可称之为中性竞争力。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出,*2年以来*服务贸易的TC指数都为负数,反映了这几年虽然*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服务贸易还是一个净进口省份,总体竞争力水平仍较低,处于比较劣势,其中,*1年至*4年竞争力呈下降走势,从*5年开始有所提高。与全国及上海比较,“十五”期间,全国的国际服务贸易的TC指数基本稳定,在-0.08和-0.06之间,比较接近于0;上海*0年至*4年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TC指数也在-0.09和-0.01之间,*国际服务贸易的TC指数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明显低于上海。
(二)不同项目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水平差异较大。为了反映不同项目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状况,我们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指一个地区某种商品出口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本国该类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产品份额的比率。用公式就是:
RCAij=(Xij/Xit)/(Xwj/Xwt)
式中:RCAij表示i地区j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地区j产品的出口额;Xit表示i地区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全国j产品的出口额;Xwt表示全国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
利用这一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某项目服务贸易出口在全国服务贸易出口格局中的地位,并根据该数值大小来确定某项目服务贸易在全国服务贸易中的竞争优势。通常认为,RCA大于2.5,表明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介于1.25-2.5之间,表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果RCA介于0.8-1.25之间,表明具有中度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竞争力较弱。
1、旅游项目的竞争优势最突出。*1年至*6年旅游项目的RCA指数一直保持在1.33以上,处于1.25-2.5区间内,表明旅游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全省服务贸易发展的主体。
2、运输项目的竞争优势也比较明显。*1年至*6年运输项目的RCA指数基本都保持在1左右,具有中度竞争力,而且与同期全国运输服务的RCA比较,数值高于全国水平(0.75),表明运输作为我省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项目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新兴服务贸易项目尽管竞争力还比较弱,但竞争优势开始逐渐显现。通过比较RCA指数可以看出,尽管我省新兴服务贸易项目的指数都还小于0.8,处于较弱的竞争力区间,但从*1年以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等的RCA数值明显提高,分别由*1年的0.13、0.05和0.04提高到*6年的0.25、0.27和0.25,表明这些新兴服务贸易尽管才起步,但竞争力水平开始逐步提高。此外,建筑服务作为我省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竞争水平也有所提高,*6年建筑服务的RCA指数为0.47,比*1年高0.15。
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探讨
(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潜力
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世界范围看,全球产业结构升级、货物贸易持续增长、国际投资倾向于服务业等三大主要因素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稳定快速增长。从国内看,在“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到2010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要达到4000亿美元,并提出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在这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只要*紧紧把握当前国际服务贸易转移的机会,全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将呈现巨大的发展潜力
潜力一:服务业发展加快将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服务业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6年,*省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9.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不仅大大落后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6年全省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3.2%,其中出口占3.3%,大大低于上海20%的水平。由于服务业原来的市场开放度很低,很多行业长期以来属于垄断经营,这一方面造成了这些服务业的低效率运营,另一方面也直接造成了服务业价格过高以及技术和创新水平低等问题,极大影响了服务的质量。目前,服务业发展滞后,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十一五”期间,我省已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质量,并作为全省结构调整的重点,同时,由于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服务性要求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崛起,都将为第三产业发展增加新的增长动力。服务业发展提速必将为扩大国际服务贸易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潜力二:服务贸易领域开放还有很大的空间,将有效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在分销、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建筑、法律、旅游、交通等众多服务贸易领域的承诺已得到落实,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已开放了100多个,但服务贸易领域还不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5年,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仅占全国的19.4%。从我省来看,“十五”期间全省服务领域引资有所突破,*6年更是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业正日益成为外商投资我省的重要新兴领域。*6年
服务业吸收外资合同14.92亿美元,增长42.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0.9个百分点,占合同外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7.6%提高到19.1%;全省服务领域实际到资5.67亿美元,增长15.2%,占全省实际到资总额的17.6%。尽管服务领域引资在不断增多,但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与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流动格局差异还是很大的,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已占60%以上,金融、保险、旅游和咨询等服务业是产业国际转移的重点领域,可见我省服务贸易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WTO后过渡期,服务业进入深度开放,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都将被取消,市场整体开放氛围和开放强度都会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以及系统、网络、存储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业务流程外包(BPO)和信息技术外包(ITO)组成的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目前,世界服务外包市场大约有4000-5000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约400亿美元左右。因而要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着重引进境外先进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经验,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构建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多的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服务企业创新能力,有效促进全省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的水平和竞争力。
潜力三:新兴服务贸易出口大有可为,将成为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增长点。*1年以来全省国际服务贸易出口虽然增长很快,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够合理,多集中于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业上,而在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领域则比例偏低,逆差规模大。从当今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上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国际服务贸易,比如金融、保险、技术咨询等项目发展迅速,而且技术含量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进入“十一五”期间,我省新兴服务贸易已开始显露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加快,*6年,全省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的出口分别是*1年的10.6倍、6.7倍和47.9倍。当前要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扶持技术转让、设计咨询、金融保险、教育培训、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以及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同时,利用WTO成员对我开放服务市场的有利时机,鼓励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运输、建筑服务企业更多地走出去,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出口规模。
(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方向
根据全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潜力,全省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服务贸易的同时,要加快构建以信息流、科技流和资金流为基础的服务贸易平台,促进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1、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加快旅游和劳务输出型服务贸易发展。抓住我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打造海峡旅游、滨海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核心旅游产品,突出旅游产品特色,提升旅游产品功能,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培植强势旅游品牌,加快旅游景区发展,不断满足旅游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高旅游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和关联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旅游这一传统服务贸易。
2、以大型港口为依托,加快运输型服务贸易发展。运输也是我省传统优势服务贸易之一,目前,全球贸易中90%以上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国际间客运主要依靠空运。伴随着货物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海运服务市场需求量大,全省要加快建设以大型港口为依托,连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国家及省级干线公路和民航机场客货运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对接国内外大枢纽和大通道的海峡西岸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海上和陆路对外对内交流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运输服务能力。
3、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对外承包工程型服务贸易发展。全省要进一步加快对外承包和建设安装等“走出去”步伐,加强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自身能力建设,朝着资金密集、管理密集、技术密集,具备设计、施工一体化,投资、建设一体化,国内、国外一体化的跨国公司方向发展,扩大对外承包和建设工程规模。
4、大力发展信息和信息关联产业,加快信息型服务贸易发展。信息产业是我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信息服务贸易是新兴服务贸易之一,发展潜力巨大。要加快建设福厦沿海的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以新一代互联网、软件、网络计算机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加大对进出口中软件产品、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的投入。着力提高市场中介专业服务水平,形成完善的、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体系,促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
5、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和科技关联产业,加快科技型服务贸易发展。大力发展工程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市场咨询(调查)等具有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的技术咨询服务贸易,重点扶持提供战略性市场要素服务的管理咨询、规划咨询、市场调查与研究等技术咨询行业;积极促进特许和专利使用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制;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和专利国际申请的支持力度,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转化。
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活跃,交易水平和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同时随着国际分工的细化,加速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使国际物流从国际贸易中分离出来。对我国国际物流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分析国际物流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带来的促进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05901
1 世界上其他国家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的经验
1.1 产业基础较好,布局合理,集约化、社会化程度高
发达国家自身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物流装备又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这些都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各国政府较早便开始对全国物流园区(城市物流与货运中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拟建设各种城市物流与货运中心。实践证明,港口城市物流与货运中心模式不仅能达到物流经济快捷高效的目的,而且能缓解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压力,为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物流配送专业化,配送方式现代化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物流已成为21世纪国外物流发展的大趋势,它可以在线跟踪发出的货物,联机实现投递路线的规划、物流调度以及货品检查等。一方面电子物流的兴起,刺激了传统邮政快递业的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新兴的快递业发展迅猛,触角伸向全球各地。
1.3 国际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国外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
国际物流市场专家们认为,世界上各行业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业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新组成的物流联合企业、跨国公司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战胜对手,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
2 我国国际物流产业创造增值国际贸易方法分析
作为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在坚持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的同时,还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施一定的策略,加强合作,才能在国际物流中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的增值国际贸易。
2.1 提高核心竞争力,重视积累经验和运用先进技术
现代物流理论认为,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低的综合成本满足顾客需求。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务,可以不需要拥有多少设施和装备,就像多式联运经营人一样,更多的是进行策划、组织和管理。国际物流企业应着手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企业要不断审视自身发展的管理理念,不断地总结物流管理经验,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以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为最终目标。
2.2 着力推进物流标准国际化,整合国际物流资源
物流标准化已经好似全球物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物流业在物流标准化方面还相对十分落后,实现物流标准化的国际化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开展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和资格。
物流资源整合的结果往往是有限的资源向具有网络化、系统化方向的少数极具竞争力的经营者集中,相当多数的经营者将成为网络化、系统化物流经营的同盟者,或者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适应自身能力的物流市场补缺者。
2.3 投资发展专业物流,合资发展国际物流业务
有条件的大型制造企业可在为其产品营销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功能和拓展业务,发展专业化物流,并在达到规模效益后向社会化物流发展。大型制造企业也可利用现有储运企业的资源,以合资合作或兼并等方式发展专业物流公司。只有更加专业化,才能形成规模经济,形成更高的劳动率,这样不但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减少了社会拥挤,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还使企业能更专注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了更多的增值国际贸易。
2.4 优势互补,提升整体性供应链竞争力
传统的管理模式,习惯将组织分成一个一个的部门,这种管理方式容易引发部门间的冲突,而在新形势下,不仅仅在企业内部,在企业外部的供应链企业上,也同样需要共同看作时一个生命整体,要整体协调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形成最终的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2.5 推进集装箱化运输,发展国际贸易运输
伴随着国际货物流通过程,货物运输方式,货物贸易结构以及货物运输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物流成本,物流服务和物流时效的集装化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打破了行业界限,减少中间环节,可以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提高货运质量。
国际货运业的发展程度关系着国际贸易运输的发展程度。航运业的实际承运人也在不断向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不断创新服务,不断推出“新产品”,不但要做传统的人业务,而且要敢于从事当事人业务,开展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以国际多式联运为中心进行延伸服务,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做到有个性,有特色,有优势,胜人一筹。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商务 国际贸易 对策
电子商务是一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集金融电子化、管理信息化、商贸信息网络化为一体,旨在实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和谐统一的新型贸易方式。它改变了传统买卖双方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打破了旧有的工作经营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性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电子商务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带来新的优势
(一)电子商务能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格式合同、提单、保险凭证、发票和汇票、信用证等,使各种相关单证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使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无须人员干预,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同时,电子商务可以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使企业能更及时、准确、充分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按时、按质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加强市场竞争地位。
(二)电子商务可以显著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电子商务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一是距离越远,网络上进行信息传递的成本相对于信件、电话、传真而言就越低。二是电子商务实行“无纸贸易”,可减少90% 的文件处理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汇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三是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企业库存量,通过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与供应方能进行有效及时地沟通,从而降低自己的库存水平,进而合理规避经营风险。
(三)缓解了中小企业的基础设施难题,降低硬件设施成本
传统企业的建立大都需要实物基础设施的支撑,如:生产车间、仓库、办公用房、产品展览厅等硬件设施,而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可以显著减少在实物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甚至只需要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个猫和一根电话线就可以了。减少对硬件设施的依赖程度,一方面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同时对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二、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还存在隐患
在网上进行电子商务的询价、成交、签约,涉及许多商业秘密和公众隐私。作为一个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交易信息安全、迅速的传递。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成为了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必须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绝对安全,在信息安全保密方面,计算机专家在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上虽然采用了多种措施,但仍然无法有效防止网络黑客的攻击。也正是由于种种风险的存在,使得网上国际贸易的风险加大,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网上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化配送滞后,商品流通不畅
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统一。信息流、资金流在电子工具和网络技术支持下,可通过轻轻点击瞬间完成,而物流资料空间位移,即具体的运输、储存、装卸、保管等各种活动是不能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来完成的。电子商务的最终体现是要把货物安全、有效、快捷地送到客户手中。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系统做支撑。在欧洲与美国,第三方物流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而目前,中国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以后作业成本只能降低28%。社会化配送跟不上,货物递送成本高,网络营销产品不能占有价格上的优势,这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立法不健全
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社区中进行的商务活动,涉及到行政管理、邮政、银行等众多部门,而且涉及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各种金融机构,需要有统一的法律、政策框架,以及跨部门、跨地区的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组织。传统意义上的贸易合同必须书面订立,通过手写签名或印章来辨识身份,而在电子商务的网络交易中,大量运用电子货币和电子签名,导致有形合同的法律规定很难适用于网上无形的合同。尽管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开始实施,但是和电子商务相适应的配套法律法规还是不够健全。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也存在较大问题,特别是电子支付安全、隐私权保护、电子签名、商业电子合同认证、纠纷调解等问题,都还缺乏相应的健全法律和规章制度,使得钻法律漏洞的行为常常发生,甚至有人利用网络贸易进行诈骗犯罪,这些都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加快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网络安全的建设和监督,建立安全可靠的通讯网络
实施电子商务必须以网上安全支付为前提,建立安全认证机制及系统十分必要,政府应建立科学的安全体系及权威的电子商务认证中心,集中力量尽快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问题,包括密码技术、认证技术等。采取防火墙、数字加密、电子水印、数字身份认证等技术有效防护连接在网络上的信息系统,规范网络使用,在确保所有的安全特性的条件下,使得电子商务的用户可以完全依赖该系统来完成所需的交易,真正实现网上交易、网上支付。
(二)加强物流配送的系统化,确保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顺利进行
电子商务下新型国际贸易的运输体系要求有通畅的道路、先进的输送设备、以集装技术为主导的运输容器、连贯的“门到门”运输连接手段。国家有关部门应统一规划,集中投入资金,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较发达的城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然后逐步向外辐射,形成遍布全国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三)健全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环境,为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条件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政策、税收等建设,加大投入,为外贸电子商务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持。应当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加快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法规、制度和办法,确保法律真正能够成为电子商务活动所遵守的共同规则,确保关税、税收、支付、版权、专利、网络加密和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安全有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祈明,电子商务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对策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是新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电子商务优势在于消除了商务伙伴之间的时空差距,将各个企业独立存在的信息以最便捷的方式连结在一起,从而真正建立起一种贯穿于企业之间的协作,以此获取利润和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以下几点:
1.1促进国际贸易方式改变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方式与传统国际贸易方式不同,主要表现在贸易运作模式、贸易方式类型和流程三个方面。在国际电子商务中,交易各方以电子方式来达成和进行国际贸易交易产生了新的贸易方式类型划分,即分为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和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同时,改变了以纸面贸易单据(文件)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
1.2促进国际贸易营销模式改变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巨变,促进国际贸易营销,产生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国际贸易电子营销具有互动性、整合性和定制性的特点,其有效的增强了客户参与选择的主动性i利于企业和客户相互的了解;紧密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能够充分体现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交互的特点,它的决策过程是一个双向链。
二、电子商务带来网络贸易的优势
2.1网络贸易将会大大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买卖双方通过网络直接接触,无需贸易中介的参与,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参与交易的各方只需支付较低的网络通信和管理费用就可存储、交换和处理信息,节省了资金,降低了成本:全球性开放网络降低了市场上的搜寻成本.在网上直接传递电子单证,既节约了纸单证的制作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汇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节省利息开支。
2.2网络贸易提高了工作效率现有网络技术实现了商业用户间标准格式文件(如合同、提单、发票等)即时传送和交换,买卖双方足不出户就可在网上直接办理订购、谈判、签约、报关、报检、租船订舱、缴税、支付结算等各项外贸业务手续,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方便,从而带动了金融、海关、运输、保险等有关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2.3网络贸易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地位公司和厂商可以申请注册域名,在Internet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页介绍产品、劳务和宣传企业形象,有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开拓海外市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网络贸易无时间、地域的限制,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可以进行“全天候交易”,把产品推向全球,增加贸易机会,同时又有助于及时、;隹确地掌握市场动态,密切同客户的业务联系,提高其市场竞争地位。
三、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对网络基础设施有很高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明显投入不足、基础薄弱,而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落后,有可能使我国失去电子商务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在竞争中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快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3.2完善我国国际贸易领域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而相关法律制度、运行规则则相当滞后。国家应该围绕电子信息安全措施、市场准入制度、合同认证制度、金融结算、知识产权保护、交易权益保护等问题,及时制定新的制度、规则,尽早将电子商务纳入法制轨道。
3.3加强人才培养我国应该建立起国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首先我国的高校和教育部门应该承担起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重任,建立长期性、体制性的人才培训计划。其次,应充分发挥我国社会办学力量,针对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加大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力度。
内容摘要: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商品贸易第一大国,而国际贸易物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了解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状况非常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贸易物流的内涵和特征,进而指出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 国际物流 货物运输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迅速崛起。国际物流业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国际贸易的助推器,成为企业继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获得利益的第三大源泉。现代的企业越来越重视通过发展企业高效的物流提升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立高效、快捷的企业物流体系,甚至一些大型的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就是现代化的物流能力。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业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物流成本比较高,物流效率不够高等。高额的物流成本严重侵蚀了企业的利润,物流消耗的时间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顾客的满意度,阻碍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不利于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提高我国整体物流能力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协调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我国现在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约占我国GDP的百分之二十,而物流产业占GDP的比重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可以为我国节省几千亿的成本,所以,发展高效的现代化物流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同时,由于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特别是国际商品贸易,我国是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每年都有大量的商品进出口,但是我国的国际物流能力还比较弱,显然与我国的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缺乏世界级的国际物流公司,物流企业在国际的竞争力不够,很多企业的国际贸易运输主要是靠马士基、DHL等一些跨国物流大型企业完成的,因而相当一部分利润都被国外所赚取,我国企业的物流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物流的内涵和特征
(一)物流与国际贸易物流的内涵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全过程。
国际贸易物流是指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物转移,跨越国界的物流交换互动,它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国际贸易物流主要是依靠国际的物流网络、凭借国际物流技术和设施,实现货物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流动和交换,主要体现了国际间的分工协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推动各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物流主要为国际间发生的贸易以及跨国公司服务,它的目标是提供专业化的国际服务。由于国际贸易物流设计的范围广、区域大,同时又会受到各个国家不同文化理念、民族习俗、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以及社会制度的影响,因而国际贸易物流相比国内物流,在运行起来就会相应复杂与困难。因而选择合适的国际物流途径和方式对于企业实施跨国经营,节省交易成本和费用,实现企业的经营利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际贸易物流的基本特征
国际物流运输能力要求高。由于国际贸易物流是发生于国家与国家之间,涉及的区域非常广,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因而实施起来更加复杂。国际物流需要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管理理念,提升国际物流的能力,使得国际物流功能更加集成,反应更加迅速,节省物流时间和环节,加快商品的周转,推动整个国际物流效率的提升,提高国际物流的运输能力和水平。
国际物流需要高信息化。国际物流需要出口方和进口方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因而透明化的信息对于节约双方的成本和费用,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国际物流的正常运转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持,而国际信息系统的建立难度大,不仅投资巨大而且管理难度也大,还会受到不同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是基于EDI(电子数据交换)发展起来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国际物流的发展意义重大。
国际物流标准化要求高。由于国际物流是在全球范围内运转,而各个国家对于物流标准化的建立都是不一样的,为了保证国际物流运转更加顺畅,提高国际物流的运行效率,统一国际物流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很多欧美的发达国家之间已经逐步实现了国际物流的标准化,例如采用统一的条形码技术,统一集装箱的规格,统一规格的托盘等,这样就节约了物流的成本和费用,提高了物流运转效率,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还包括物流作业的标准化,强调各国在物流作业流程和方式的标准化,从而使物流过程变得有章可依、简单有效、便于考核。
国家物流组织网络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企业的经营范围往往涉及到众多国家,因此要求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物流的选择和配置。为了保证国际物流的顺利运行,必须要在国际间建立强大的物流网络,实现国际间物流组织的协调和合作,保证物流网络的点、线、面得到有效配置和结合,建立国际间完整的物流体系,实现国际物流组织的网络化,提升国际物流的运输能力和效率,加强国际合作,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稳定,世界各国沟通和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国际贸易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世界贸易额逐年飞速上升,平均每年都以接近30%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年增长率。从国际贸易的数量上来说,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国际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增长到了2011年的20万亿,增长了970倍,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家;从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上来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是出口原材料密集型以及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现在我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向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等转变。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速度不断增快,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对于商品的转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物流应运而生,可以说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没有国际贸易就没有国际物流。然而,国际物流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为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扩大了国际贸易的区域范围。
(二)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存在的问题
从客观上来说,我国的国际物流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国际物流能力还比较薄弱,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企业发展不成熟。近几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虽然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企业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开始比较晚,起点比较低,与大的国外跨国物流巨头相比,技术还是比较落后,差距比较明显。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运载能力有限,只有中国远洋、中国海洋、中外运等几个比较大型的企业,但即使是这几个企业与马士基、达飞等国际巨头相比,也还远远落后于它们;再者,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的物流功能单一、没有现成有效的物流网络,企业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服务水平比较低,不能满足国内进出口企业的需求;另外,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低,缺乏高素质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国际物流企业的高级策划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比较大,因而导致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政策支持不足。现代国际物流的发展少不了国家的政策支持,美日等国家的现代物流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和其政府对于物流企业发展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而我国虽然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障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很多物流企业存在恶性竞争、无视操作规范等现象。国际贸易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发展和延伸,更需要国际立法的支持和政府的引导,然而,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在政策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国家关于国际贸易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缺乏国际贸易物流的基础设施或是设施比较落后,地方性的限制政策比较多;政府不能对于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政府职能缺失,因此导致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缺乏健康有利的政策环境,阻碍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
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在国际合作中存在问题。国际贸易物流主要是为跨国贸易服务,它必须设计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货物流动,因此,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对于发展国际贸易物流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加强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同世界很多国家建立了深切的友谊,我国国家的对外交流取得了重大成功,这都为国家贸易物流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国家贸易物流方面,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国际合作在国家贸易物流中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得到发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的行业开放度不够,铁路、公路、航运、海运等交通网络主要集中在政府手中,部分地方政府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为物流发展设置了很多障碍;第二,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不够,不能为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按照我国政府现有的组织架构,国际物流行业涉及的相关部门有:航空、铁道、海关、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多个部门,由于疏于对各个部门的协调,导致我国国际贸易物流缺乏必要的指导。
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措施
(一)壮大企业规模,完善物流网络
国际贸易物流对于企业运输能力以及运营能力的要求一般比较高,单个小企业很难肩负起国际贸易物流的重任,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物流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首先壮大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特别是跨国经营的能力。因为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贸易企业,必须在全世界重点地区铺设完善的物流网络,提供跨国贸易的物流服务。
(二)增强服务意识,逐步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
现代物流的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物流,物流企业提供的不再是仅仅传统意义上的运输服务,它还包括仓储、配送、货代等综合服务,企业面对的客户要求也不再是统一的标准化的物流服务,更多的是需要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要设计独特个性的物流服务,这就对物流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物流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逐步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
(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政策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发展国际贸易物流,必须加强铁路、港口、公路、机场等物流枢纽的建设,同时加强国家立法,推行一些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打破运输行业的地方性保护主义,推进国内物流企业的整合和竞争力的提升,加强政府对于国际贸易物流行业的指导。
(四)加强对外交流,推动国际合作
我国政府需要利用自身的外交关系,加强与多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物流网络,为我国国际贸易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长足发展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熊明华.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制定与构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
2.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影响与发展
现代物流的重点在于物和流两个最基本要素,物是指物质原料,流是指一定范围内的运输流通,物流所包涵得范围十分广阔,覆盖从原材料、产成品的生产到其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现代物流通过和国际贸易紧密结合而发展国际间贸易物流,使得物流活动和物流构成体得到国际化延伸,国际物流实现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往来,且大部分国际商业通过物流业的延伸服务来获得超额利润。随着跨国贸易和新兴业务的不断兴起和发展,现代物流的贸易形式得以丰富和外延,国际物流呈现勃勃生机。
一、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
第一,市场开放且竞争激烈。国际间开展贸易往来,促进了我国市场的开放,部分外资企业趁此机会借助自身的实力和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外贸业务规模的扩张,开放的市场对我国物流等行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第二,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随着贸易形式的多方发展,物流企业逐步兴起与成熟,大型企业越做越强,小型企业越做越精细,市场定位也更加明确,形成了我国专业物流的服务产业链,在供应物流服务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高。第三,物流观念转变快。随着物流业不断发展,物流企业也实现了向“主辅分离、服务外包”观念的转变。即企业物流外包由简单的运输、仓储业务环节扩展到一体化物流模式和增值服务供应,将物流业和制造业完美融合,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创新发展。
二、现代物流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自我国改革开放和入世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现在的对外贸易还是很不完善的。由于历史原因,使得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和市场分布过于集中等国际贸易问题,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能力和出口效益造成了很大影响,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要使我国成为贸易强国,还需要从多方面付出努力,同时充分利用好现代物流的促进作用。现代物流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主要有以下重要的影响:
(一)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物流业在成本的降低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间。现代物流能够充分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通过物流过程中各个功能活动的相互配合和总体协调,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以此降低国际贸易的经营成本。
(二)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目前,我国贸易伙伴仍以欧亚和美洲等几个世界主要国家为主,处于过于集中的状态,从而导致我国对外贸依赖度高,不利于贸易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现代物流,因此,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国际贸易的规模有重要影响,特别是现代物流业中的交通运输网络、口岸物流基地建设、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国际贸易进出易、运输等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为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外部条件。
(三)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改变我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不强的现状,一方面要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管理,并且要以改善管理来作为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措施。现代物流有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进出口企业增强对现代开放市场的适应能力,更有效的掌握市场需求,使生产经营的产品更适销对路,提供更好的产销服务和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最终达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三、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反作用
(一)国际物流促进国家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兴起的同时,国际物流也得到了发展。当然,国际物流的发展和完善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国际贸易的促进,同时,国际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从侧面促进着国家间的对外贸易,随着更加高效的全球物流网络的建立,跨国公司间的全球性贸易发展也将达到巅峰。
(二)高效的物流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保证
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竞争方式也不断发生转变,低成本产品已成为重要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更是所有跨国企业不可忽视地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通过国际物流实现全球采购,将原材料、加工、运输成本统一核算并使之最低,即如何寻求高效率的物流途径,这将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效的国际物流网络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结论
现代物流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深远影响,国外先进的贸易方式通过物流合同、规范等被我国被动接受,并且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对外贸易需求的国际贸易规范。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随着改革开放和不断加快的向国际化迈进的脚步,物流业在国际贸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然而,面对当前我国与这一地位不相符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得知,物流的内涵和模式还需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谦.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U].商业文化,2008
[2]王贵彬.论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发展[U].物流管理,2007
【关键词】电子商务 影响 国际贸易 促进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其独特的优势已被更多的国家关注和利用。因此,加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带来的机遇
(一)改变了国际贸易的运作环境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中,交易双方的交易形式大多都是面对面进行的。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运作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买卖双方能够在网络上通过电子商务所提供的信息和数据来进行交易,国际贸易的运作被虚拟化和电子化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运用不仅能够打破传统交易的时空限制,还能够顺应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二)改变了国际贸易的竞争形式
传统的国际贸易竞争主要表现为企业产品和售后服务的竞争,也就是说,企业的产品和售后服务决定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但是,自电子商务被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以来,国际贸易竞争的形式就转变为交易双方在电子化程度和产业链的完整性上的竞争,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只有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将其产品和服务推送到电子平台上,才能够在现代化的国际贸易竞争中获得优胜权。
(三)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流程
到目前为止,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出现和运用使得多种行业的运转过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不管是产品供应信息、选择贸易对象、进行贸易谈判,还是合同的签订、交易以及售后服务等都只需在网络上进行[1]。因此,网络就成为现今国际贸易流程的重要载体。
(四)改变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由于电子商务的门槛比较低,广大中小企业在其销售中使用电子商务,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还能够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中小企业不管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还是建立自己独有的商务网站,都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带来的挑战
(一)国际贸易主体面临的挑战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虽然使买卖双方的交易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双方在较短时间内还是难以建立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一是买方可能会担心卖方产品的质量、售后服务以及发货的速度等;二是卖方可能会担心买方的支付能力和速度等。虽然有关机构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此外,网络欺诈行为的出现也制约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拓展与应用。因此,电子商务在拓展国际贸易主体范围的同时,也国际贸易买卖双方的信誉和资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国际贸易安全面临的挑战
作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应用中的保障,网上支付体统的安全性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网上支付平台的出现,买卖双方的交易也更加快捷。但是,网上交易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泄露、交易欺诈和支付安全等风险问题[2]。当电子商务运用到国际贸易中时,就可能会将这些风险进一步放大。
(三)国际贸易监管体系面临的挑战
随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政府也要相应地提高对国际贸易的监管体系的要求。但是,相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来说,我国政府对国际贸易的相关监督体系还比较滞后,以至于其相关监管制度的实施更加困难。
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国际贸易运行机制的革新
从一定程度上讲,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以信息交换为媒介的网上虚拟市场,打破了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界限,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的时空限制。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将世界市场上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其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还能够减少国际贸易中的不确定性。
(二)有利于国际贸易成交效率的提高
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出现能够节省交易中的利息、纸单证的制作费等的开支,大大降低国际贸易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买卖双方能够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在网上迅速传递各种相关单证,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相关的人工成本,还能够增强贸易业务的灵活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交易的效率。
(三)有利于减少国际间的贸易壁垒
电子商务的使用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考虑客户的需求,还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有效的互动,客户也能够真正的参与国际贸易营销,从而加强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直接关系。
(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
一方面,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使得企业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业务所需要的实物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有所减少,在客户服务方面的投入增多。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独特的特点有效打破了世界各地时空等的界限,不仅能够为出口企业带来更多的交易机会,还能够极大的提高交易成功的效率和售后服务质量。
四、结语
总之,电子商务具有两面性,在给国际贸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时国际贸易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各企业要抓住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转变其国际贸易运行机制,提高国际贸易的成交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通过各方努力减少国际间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面对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挑战,各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电子商务的技术研发,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纠纷。
参考文献:
自1992年来,我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如下表所列数据可以看出,逆差缺口在2004年前快速增大,2005年之后略有回落,但是从绝对数来看,缺口规模仍然不容小觑。而后又开始增长,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我国2012年的逆差额已然高达89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62%,达到了服务贸易逆差的顶峰。从商品结构上来看,逆差行业主要集中在我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如运输服务、旅游等)以及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高科技领域。
2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总量仍有上升空间,贸易不平衡现象亟待解决。我国的服务贸易虽然已经在总量上排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服务贸易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来看,我国对服务贸易的投入仍是不足的。从世界的平均水平来看,发达国家服务贸易总量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一般都在70%左右,而我国目前仍然只有40%左右(2012年服务贸易占GDP比重为43%),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总量仍有上升空间。服务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也在服务贸易规模扩大的过程中日益凸显。传统贸易项目的进口增速快于出口,致使了服务贸易不平衡的加剧。虽然短期的逆差可以缓解国内经济的通胀压力,但是长期的贸易逆差会使得我国外汇流失,弊大于利。(2)服务贸易商品结构过于陈旧,新兴服务业发展落后。国际服务贸易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依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如金融、保险、技术咨询等项目,并且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很多高附加值的产业,如通信、教育等行业,这些新兴服务行业逐渐变成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而我国在快速发展服务贸易的过程中,并没有注重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仍然都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服务贸易三大服务项目,服务贸易商品结构过于单一。我国这种仍然依靠旅游、运输、其他商业项目的陈旧格局已经脱离国际发展的轨迹,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3)服务贸易开放度低。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框架引导下,逐步加深了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体现在旅游、娱乐、人才跨境服务等多个方面,服务贸易方式也在多元化。但是,由于经济制度等方面因素,我国仍有许多服务行业的开放度很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有控股的垄断行业,如电信、民航及铁路部门。这些行业的垄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难以实现资源最优利用。(4)服务贸易人才分布不均衡,技术型人才严重不足。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重量不重质,劳动力平均教育程度低下,呈现出基层劳动力过多,而高端技术型人才不足。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行业劳动力的供大于求和新兴服务行业的供不应求,这种现象说明,我国服务业人力资源结构与服务贸易目标模式不符,为服务贸易的转型设立了障碍。
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管
银行首先要认清形势,转变经营观念,顺应时代要求,增强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经营策略和工作思路,积极搜索市场信息,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商品行情变化,提高对国际贸易市场的洞察力,以增强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
第二,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要加强协调合作,密切跟踪国际形势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风险识别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得力措施防范收汇风险,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二是调整银行内部机构设置,适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运作模式,有效防控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要将贸易融资业务,纳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审贷分离制度,将信贷风险和国际结算风险由信贷部、贷款审查委员会和国际业务部负责,达到在统一综合授信管理体系下的审贷分离,前后台部门各司其职,防范和控制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目的。
第三,贷前调查工作要做好,建立贸易融资贷款审批制度,对贸易融资用途和额度进行控制,防止企业利用贸易融资来套取银行资金,或者挪作他用,对企业的上下游单位进行了解,了解企业是否有不良记录,己经是否存在或有负债过高的情况。对信用证开证人、受益人进行了解,防止出现逾期情况。另外对贷后走访要进行相应的注意,不能流于形式,要深入了解企业,保证银行的信贷资产的安全。
第四,要加强国际业务队伍的素质建设,目前我行每年新招的大学生、研究生大都现在从事着或者曾经从事着国际业务,利用大学生英语能力较强的优势,培养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为以后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最后,企业要充分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其他规避风险等途径,充分的规避风险。要利用国家出口信贷政策,通过合理确定结算方式、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获得类似与信用证的风险保障和融资便利,实现降低经营费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收益水平的目标。
二、积极开拓中小企业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需要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对政府而言,一是要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信息系统。政府应创造条件,搭建银企双方交流的平台,促进银企合作;政府支持手段,综合运用信贷、如政府补贴、优惠政策等;逐步完善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多样化尽快完善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支持体系,保险等多种手段促进中小企业扩大出口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外贸业务。二是要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是建立科学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二是建设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为企业利用信用产品进行融资和交易提供便利。三是要建立中小企业的担保市场体系,除了建立政府担保机构外,支持建立民营商业担保机构、企业间的互助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四是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和风险补偿机制,并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级担保制度。对银行来说,要采取以下步骤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经过10几年的金融体系改革,我国初步建立起以国有商业银行为核心的现代金融体系。统计数据表明,小微企业贷款仍以依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占比60%多,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占比不到40%,且贷款形式单一。依托大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贷款意味着较高的融资费用与成本,因而要构建一个与市场结构相应的金融市场结构体系,特别是建立和发展若干中小金融机构。当前,第一要继续发挥大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基础作用,一是通过供应链金融工具为大企业的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二是探讨设立专营机构构建从总分行专营部门,到特色支行,最终到营业网点的多层次的小微企业专营体系,充分发挥专营机构的引擎作用;三是探索将大银行的县域支行改造成全额的贷款子公司,重点支持县域小微企业发展。第二要构建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较为可能的途径是将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银行等区域性银行改建成专门的小微企业银行,支持其“深耕细作”,不搞“小而全”,打造服务小微企业的优势和特色。第三要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改制和增资扩股。最近国务院设定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就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拓展融资渠道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生产者服务;非价格竞争;贸易结构;动态比较利益
20世纪中叶以来,“服务经济”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中开始显现,服务业所带来的就业、GDP的增长占到一个国家总就业、总产出的50%以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其中生产者服务业在提高经济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加快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时期战略选择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力图从国际贸易的视角、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分析生产者服务对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优化我国贸易结构的意义。
按照加拿大学者格鲁伯和沃克(1989)的定义,所谓生产者服务(producer services,也称生产),与直接满足最终需求的消费者服务(consumer services)相对,是指“那些为其它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它的基本特征有三:第一,它是对生产者的非物质服务,其无形的产出体现为“产业结构的软化”程度,一般我们把“服务投入/商品和服务总值”称之为“产业结构软化系数”;第二,它是中间服务而非最终服务,由于在新经济中产业链的拉长和知识投入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因而它体现为被服务企业的最重要的生产成本;第三,由于其产出中含有大量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因此生产者服务企业是把这些现代资本引入到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的飞轮,是现代产业发展中竞争力的基本源泉。基于以上这些特征,生产者服务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贸易现状的改善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发展生产者服务有利于制造企业非价格竞争策略的实施
通常人们都会把中国看作制造业大国,在世界市场上随便找一件商品都会发现“made in china”的标识,但是从现代制造业的观点来看,制造业并不单纯是“制造”一个环节,更应包括产品研发、设计、仓储、订单处理、管理等环节,这是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后续的环节实际上就是需要生产者服务投入的环节。但是从我国的经济增长的特征上看,中间服务投入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仅为12.2%(程大中,2007),服务性投入消耗较少的事实直接限制了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空间。一方面,企业基本没有或者很少中间服务投入,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这能更多关注制造这一个环节,不断降低成本,依靠价格竞争策略;另一方面,企业缺少中间服务投入,产品很难做到差异化,在众多同质的产品中要想争得理想的市场份额,还是要在“价格”上做文章。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家电行业,每年销售旺季,企业都会降价抢夺市场。当然,对于国内市场而言,这种“价格战”减少了生产者剩余,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消费者的福利,但是如果把这种策略应用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却经常带来一个很严重的负面问题——遭遇反倾销。近几年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应诉毕竟也要耗费相当的人力与物力,即便胜诉,时间上的间隔也往往会使企业丢失销售的最佳时机。所以企业在积极应诉的同时更应多作些事前的“预防”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产品附加值,避免价格竞争,这就需要加大生产者服务环节的投入。
生产者服务投入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包括制造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上,企业不仅关注低成本带来的制造环节的优势,更多的是要研究如何培养其余诸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和零售等环节的优势,非价格竞争的经营策略有了更广的发挥空间。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创新;推动
国际贸易主要指的是不同的国家之间或者地区之间进行贸易,一般来说伴随着货物的流转和资金的流转。国际物流主要指的是在国际贸易行为完成之后在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货物的运输工作。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的发展,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或缺的关系。要想在国际间进行贸易,就需要在不同的国境之间进行货物流转,这样的工作就必须用国际物流来实现。因此国际物流能够保障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物流将会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产生更加重要的战略作用。下图展示了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总量发展走势:
图1 1978-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走势图
一、国际物流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减少成本,增加收益
在国际贸易中,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在贸易中能否占得优势,并且这样的优势能够赢得多少也会极大地影响到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在生产和销售商,成本能够压缩的空间已经非常小,最大的可能性就在国际物流上,我国的国际物流成本中,与集装箱交货价格相比较只占到15%至25%,所以说国际物流能够充分利用物流中的效益背反原理,利用物流上的环节协调来充分降低国际物流的成本支出,通过降低国际物流的成本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国际贸易收益。
2.扩展国际贸易规模
在国际贸易中国际物流是重要的保障环节,国际物流的发展可以极大地影响到我国国际贸易的规模,我国的国际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亚洲、美洲和大多数的西方欧洲国家,这些客户都较为集中,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拓展海外的贸易伙伴。
3.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目前我国的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不是非常强,这主要是因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并且在进出口方面的制度结构不科学,只有在进出口方面的效率与合理性上加强才能够有效地避免这样的问题。每一样产品的研发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因此改善和加强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在国际物流方面就可以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来帮助国际贸易的客户降低贸易的成本,让企业的产品更加有针对性地在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帮助企业提升对进出口国际市场的反应速度,提升贸易的效率,更好地进行高效销售,提升产品的市场规模和行业竞争力。
二、利用国际物流创新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对策
1.强化供应链管理
在国际物流的环节中,物流企业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非常复杂,从贸易企业的角度来说不可能全部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就需要在世界上寻找到效率高、服务优、成本低、信誉度高的物流合作伙伴,这样通过物流服务外包的形式进行合作,可以将传统的国际物流管理费用转化为更多可用的资金,通过低成本来获得高回报。所以说,在寻找国际物流合作伙伴时应当全面考察企业的资质和服务质量,优化供应链的管理,才能够有效提升物流服务商的物流服务质量。
2.标准化国际物流建设
在一般的国际物流流程中,物流企业需要在作业、加量、用于、数据服务等方面具备完善严谨的工作流程,不仅如此还应当建立起适合自身市场环境需要的标准化服务流程,在原有的工作流程中进行进一步创新,淘汰低效率且不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环节,让自身的每一项服务流程都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来,提高货物流转的效率,这样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加速发展步伐,协调一致地进行物流服务的管理。
3.改善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
在我国很多从事国际物流服务的企业都没有较大的行业竞争实力,也没有大规模地服务范围,并且企业在物流服务方面的管理水平还非常低,手段传统且简单,因此服务质量不能够与国际化接轨。所以说,要想提升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自我管理水平,就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方面是企业要给客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和高保障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是企业要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消费,同时在物流上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灵活的变更与适应。
三、总结
总的来说,国际物流对于我国的国际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国际贸易无比发达的今天,我国需要针对贸易和物流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物流环节在国际贸易流程中的作用,提升企业的贸易效率和货物资金流转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发挥更强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谦.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J]. 商业文化月刊, 2008, (9).
[2] 卢成强. 国际贸易中的国际物流成本分析[J]. 中国储运, 2007, (8):97-98.
[3] 黄亮, 许继琴. 宁波市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协整关系研究[J]. 经济论坛, 2008, (20):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