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1 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偏重知识化。由于现在我国教学的目的还是应试,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就更多的是对古诗词内容的讲解,而将学生们对古诗词的感悟忽略掉,教师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解释古诗词内容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古诗词内容,会在上课时将文学常识作为教学的重点,花费大量的工夫在古诗词的创作年代,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这首古诗词的状况等等。这些文学常识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但是没有必要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只需要轻轻带过就好,否则就会造成主次忽略的不良影响。

一首古诗词是一个整体,但是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往往将其分割成很多部分,这样虽然方便了学生对其了解,但是还使古诗词失去了整体才能体现出来的美感,并且丧失古诗词的部分韵味,这样,学生就不能从古诗词中领悟到创造的意境。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翻译是有价值的,但是不应将翻译放在学生学习的首要位置上。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中如果只是片面地注重知识的输送,就会将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忽略掉,长期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其独特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因为,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环节。

严重的教条化。一直以来,语文的考试卷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核内容都比较狭窄,只是关于记忆知识的,比如默写古诗词段落或者进行翻译等等,这些都是死板的命题形式,没有灵活多变的应用型考题。这样的考试形式,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出发点就是保证学生在考试中得到较高的分数,那么,就无需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进行鉴赏古诗词。这样缺乏人文性的教学模式,长期下去,就必然会让学生丧失对古诗词的兴趣。而这样的考试模式,也会让教师形成教条化的教授方式,老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也会逐渐地墨守陈规,不思创新。这种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丧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过于重视背诵,轻视朗读。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是先要求学生背诵即将要讲到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堂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诗词,然后自己朗读和背诵,这样就会降低学生们的学习参与性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们青睐的教学方式是逐句讲解、疏通文意、背诵默写这种连贯性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更容易接受这种系统的教学方法,选择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让老师改正轻视朗读重视背诵的教学误区。

2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老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老师的责任就是为民族的进步提供出优秀的人才。要想更好地将这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做好,语文老师就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热爱工作,热爱古诗词,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和带动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做好传承中华文明、传播古诗词文化的本职工作。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应该不断进行阅读和学习,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人文内涵,用丰富的学识和修养来进行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不能只为应试而教育,要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产生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3 古诗词教学方式的改进

在古诗词教学的开始可以用一些妙语将学生很好的导入到学习氛围中去,在课堂的开始采用一些良好的导入语可以迅速地将学生们的期待心理唤起,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2

[关键词]:少数民族;初中语文;教学;对策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综合性学习的土壤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氛围及情境是很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习惯性的以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课堂上大部分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性很低,这一方面使得学生学习被动,思考不积极,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是很不可取的,教师应当有所改进。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应当更多的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应当鼓励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也应当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应当让学生更多的去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独立思考进而自己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个过程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意识,对培养学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发展

良好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一以贯之的课堂的主导,学生应当更加被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与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带到文字的描述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字的意蕴以及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理解能力,对于很多知识要点,他们可以独立思考,可以自己领会文章的内涵,对于不懂或不太理解的地方,需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当然,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技巧,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转变。很多时候,学生对于有些问题一时理解不了,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思维有所禁锢,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点拨,让他们从固有的思维中走出来,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对于学习的文章自然会有另一番领会。

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相应加入了很多古典诗词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的地方,也是培育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很有帮助的部分。首先,对于古文学生学习起来障碍会比较大,更重要的是,对于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情感,学生往往不那么容易领会到,因此,经常会出现对于诗词的理解浮于表面,对于作品后的情感及内涵领会较浅。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例如向学生讲解诗词创作的背景,讲述作者当时的人生境遇,有了这样的背景知识,学生再来读这些作品时往往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而这个过程也很好的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进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得不到凸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低,学生学习不主动,也不愿意独立思考,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禁锢。高效的语文课堂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这也是一个切实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相应的变换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可以更多的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学生间的讨论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种锻炼,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讨论过程中,通过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可以完善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可以看出自己看问题时的遗漏与缺陷,这是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的过程。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让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这首先很好的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以相关文章为背景的优秀影视作品,观看开始时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影,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过程中也很好的培养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期,很多时候学生间学习成绩的差异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学习习惯的不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学起来更轻松,收获也更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最主要的部分。

首先,要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立刻问老师或是和学生讨论,先自己认真想想,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有针对性的找答案。同时,要让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有初步了解,这样老师讲的时候接受起来会更容易。课后复习则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深化过程,同时,还可以就课堂上自己没有想清楚的地方做深入思考,从而对所学知识点有更加牢固的掌握。习惯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也应当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正处在一个思维高度发展的过程,学生们对于新事物的理解与认识能力都在不断积累,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能力也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是学生能够自由学习的前提,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今后的发展过程都会受益。

结 语: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契机,善用这个时期的,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今后的学习过程将会产生很大益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多的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情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想要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引与点拨,帮助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及不正确的思维模式。最后,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思维习惯也很重要,这样才能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得更自由也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朱延路;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3期.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很多的问题,有些偏离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标等。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这些问题:

1.阅读教学主体学生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视讲解,突出了主导的作用,甚至主导占据了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大多数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阅读的材料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给的阅读材料。教师设计好阅读教学的框架和思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还有将教学简化成教师读,学生听的过程。学生完全处在学习的被动地位。教师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不能全面参与,不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阅读教学就像是一沟死水,了然没有活力。阅读课原来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现在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2.突出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教学中应该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给方法的指引,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过分注重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决于知识点是否被教材选用,是否是考点。教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素质的提高等待人们的重视,初中教师要对传统阅读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改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1.发挥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初中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组织有潜力的语文老师多到先进的教学地区,向先进的教师学习,逐渐推动我国阅读教学形成新的发展的局面。

2.初中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的精神,更新教学理念,逐渐确立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要确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运用全新的理念来统帅自己的教学,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指导自己的教与教学的行为。

3.灵活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发挥出自己教学智慧。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灵活设计,实现学生被动阅读和主动阅读的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应该突出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主动阅读,教师要用教师为中心的被动阅读,让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中,发挥出师傅领进门的作用。教师要进行讲解、提示和分析,让学生对阅读的技巧和技能的掌握进一步深化理解。教师在启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挖掘作品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主动阅读,鼓励学生产生自己的个性化的思考和见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才能。教要运用好教材中的泛读课文和课外阅读的素材,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教学的形式。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浸润学生心灵的作用。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4.语文教师要具备课标的意识

语文教师要研读新课程标准,领悟其精神指导教学。

语文教学要明确学习的基础是知识和能力,贯穿学习的是过程和方法,融合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这些特点的体现,不能不教这些知识,如果不教就成了应试教育,就不是新课程了。

5.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

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实现教师和文本的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深刻领略书本的精神实质,产生自己的见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重视感悟、拓展和写作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追求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实现产生创造性的见解。

6.教师要重视加强课内阅读教学,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

广泛的阅读的目的都是在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形成学生好的阅读的习惯。教师要经过学生整体把握、重点赏读、精心思考等科学的阅读的方法,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将阅读的喜好和阅读的目标充分结合,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境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阅读的计划,选择好的阅读材料,积累阅读材料中的语言和思想。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制定成目录,发给学生。教师可以沟通学生课内和校内外、学校与家庭等,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阅读模式。教师还可以举行专题阅读的讲座,分计划分步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组织学生阅读小组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进行课外阅读的竞赛、阅读专题讨论活动的开展、书评活动等,教师通过搭建这样的读书平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积累学科知识,练就教学的能力,成为主动的研究者,主动研究新课程,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的水平,保证新课程高效高质地实行。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189-01

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偏重于知识化,重视背诵而轻视朗读。古诗词的授课时间也比较少,师生没有开展良好的知识互动。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不感兴趣,无法理解古诗词蕴含着的内容。这些常见的教学问题都会对学生的文学素养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故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应试理念,注重学生长远发展。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专业水平和文学素养,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品读古诗词,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常见问题

1、应试教育使教学偏重知识化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思想、方式依旧影响着主导老师的思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了高考,教师教学方案均以考试内容而定。这样的大环境中,古诗词的背、悟、品成为了填鸭式教学。古诗词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解释古诗词内容上,很少有教师解释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状况等。古诗词不等同于文言文,高考考点多在背诵方面。但是学生若无法感悟古诗词创作意境,即便了解诗词的全部内容,也会渐渐丧失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感受不到古诗词的优美。

2、授课时间过于强迫

正是因为初中教学具有特殊性,教师授课时间、进度上都比较紧凑,有赶进度现象。应试教育模式难以转变,教师古诗词授课的时间很短。教师常常将自己理解的古诗词内容或者教案讲给学生听,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抄写和记笔记,并按要求背诵。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只能感觉到古诗词押韵,无法理解古诗词深层蕴涵和魅力。学习过程索然无味,没有质疑品味、探索发现。等到古诗词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流利的背诵出来,却并不知道这些古诗词的含义又是什么。

3、重视背诵、轻视朗读

很多学生更喜欢教师逐句讲解、疏通文意后,再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这样系统连贯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心理接受。教师讲授古诗词也可以避免重视背诵、轻视朗读的教学误区。实际教学时,一些语文教师先要求学生背诵诗词,再开始讲解和疏通。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够。古诗词采取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品味其中的意境。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读古诗词两三遍,涵义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深情的古诗词朗读,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和诗歌描述的场景融为一体。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去品味古诗词,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古诗词教学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丰富教学经验和良好教学观念。但是,许多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认为古诗词教学应当顺从应试教育内容,实施解答教学。教师素质跟不上,教学过程常常脱节。校方应当重视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定期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展共同教学和互动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不断阅读与学习新知识,丰富自身人文内涵。学生学习古诗词不应只为应试教育,而是要促进学生未来的成长和进步。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采取更具效果的教学模式,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

2、改进古诗词教学方式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可运用一些妙语把学生引入学习氛围内。课堂教学之前采取良好导入语,能够迅速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情境式教学或者趣味故事教学。例如在讲述《天净沙 秋思》时,教师可让学生想象,在苍茫暮色中,一个漂泊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行走在古道上,产生了强烈的孤寂、飘零之感。学生便会更加理解该诗词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同时,一些古诗词具有生动表现力的字眼,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寻找和理解。比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的“直”字表现了大漠豪壮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兴致会有所提高,也更利于学习和理解好古诗词。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不应从应试教育出发,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不能缩短古诗词教学的时间,重视背诵、轻视朗读,应当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学识,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古诗词蕴含情感的理解,达到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蓝小琼.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J].教育界,2013(14).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研究对策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单调

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都还是使用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在课堂上老师掌握主动权,在课堂上一切都由老师说了算。在课堂上制订管理模式和制度来约束学生,对于学生的要求和制约比较多,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课堂教学,一味地用管理制度来约束和惩罚学生,反而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的学习效率很低。

2.课堂氛围比较低沉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气氛比较消极,由于老师的职业素养不是很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在课堂上表现得很严肃,这种情况可能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距离,有的甚至会害怕老师,在语文的学习中也就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这都是导致课堂气氛比较低沉、消极的原因。

3.教学评价的缺点

由于教学评价的内容都是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对于学生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不重视,而学生对于智、体、美方面的评价也没有完善的标准,在有的课堂教学上甚至没有,这就使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得不到发展,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提高老师的职业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提高老师的职业素养。老师不要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要从其他的知识领域来丰富自己,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高度的同时,更要不断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2.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上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实行民主化的观念,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吸收知识,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3.改良课堂的教学管理制度

课堂上的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比如一些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老师就要进行合理的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靠老师来进行调节,老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陆永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6).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归纳;解决对策

新课改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深层次提升,使其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这主要基于阅读自身的特点和作用。由于语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审美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新课改的大力推广下,包括阅读教学在内的初中语文教学整体上获得了较大进步,同时也涌现出部分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对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归纳

1.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不够

由于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目来源于课本,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较大的相似程度,所以,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这部分教师通常仅仅将重点放在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的诠释中,因此,对于阅读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并无实质性突破。学生对课本内容也只是死记硬背,无法掌握内在本质和精髓,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和传授,无法进行思维创新和理解提升。

2.阅读教学理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

归纳发现,无论是教材中的具体事例还是考试试题出现的阅读理解,中心思想都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后对作者想要真正表达的思想与意图进行深刻领会与揣摩,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作者达成一致,才能形成合力与共鸣。新课程对于阅读诠释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心灵的交流,文章只是两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只有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切实感受文章传达的思想,体会作品传递的信号和思想,才能实现心灵的沟通,实现灵魂的升华。

3.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

这一现象的出现受众多因素影响,我们常说,作品来源于生活。因此阅读理解也是建立在生活实际基础之上的作品形式,凡是经典作品,无一不是社会生活和生活阅历的真实写照,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深刻的社会领悟,单靠空想,难以创造文学经典。常规的语文阅读教学常常将学生束缚在教室,脱离了社会实际的学生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真正领会建立在丰富社会阅历基础上的作者所要传达出的思想和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教学应该立足生活实际,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解决对策探讨

针对前文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可以用以下几个策略来解决。

1.强化阅读理论方面的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能够产生上述问题,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阅读理论方面的缺乏,这也是阅读教学改革步伐缓慢的原因所在。缺乏理论指导的语文阅读,既难以获得较大的进展,也无法实现教学质量的跨越,同理,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成熟的阅读教学理论支撑,才可以在科学有序的轨道上发展,不会和教学目标相偏离,从这个意义上说,若要改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第一要务便是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依靠来源于生活实际的理论,科学指导语文阅读教学。

2.转变阅读教学观念,让学生实现自我阅读

阅读本质上讲应该充满乐趣和兴趣,而在当前教学模式下,变得枯燥、乏味,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许多负担和压力,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教师对阅读教学管控太严,学生缺少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阅读,使学生感觉阅读是一种带有负担的学习。这种现象的出现,来源于教师没有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学生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主观能动性,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1)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所处阶段,有选择地优选阅读教材。

(2)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教师常常采用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座位上听的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借助多媒体形式、采用现场表演方法。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文章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及对策,希望对于促进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但在现今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初中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的道德意识淡化,人生观、价值观低下,人文底蕴流失。

(二)重模式,轻能力

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但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单纯传授写作技巧,仅有“开篇点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技巧的指点,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般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观察、思维、创新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其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三)重课堂,轻生活

写作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但现今作文教学,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初中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心灵,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甚至闹出“缘树摘米”之类的笑话。

二、解决的对策

(一)制定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老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所定计划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领,必须达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要具体。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的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

(二)多搞作文活动,提高作文兴趣。

想表现自己,渴望成功,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语文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作文兴趣的保持,同样离不开课外活动。作文的课外活动主要是学生作文的各级交流。首先可以在班上开展作文比赛,被表扬的学生由于受到肯定而大受鼓舞,从而兴趣激增;没有被表扬的学生也会受到优秀作文的同学的影响,从而激发起大家的写作兴趣。其次是可以组织文学社团,让优秀作文在校中交流。还可以将优秀作文推荐到报刊上去发表。在组织作文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作文课外活动不仅仅是培养作文尖子生,一定要鼓励全体学生参加,要让全体学生都在作文课外活动中提高作文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开展这类活动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心动起来,行动起来,让他们有机会展露才华和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三)让学生去拥抱生活,体验生活。

生活是一个熔炉,它演绎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仔细观察、细心体会、真心感受,定能从中挖掘出丰富的素材。作文即生活,作文的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头。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因此,学生要去拥抱生活,体验生活。陶行知也认为:“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③”这句话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去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作文教学引向多彩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活动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但我们的学生一天到晚泡在课堂,一年到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假期也往往被补课占用,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接触生活,更不用去体验生活和享受童年的乐趣了。没有经历和体验,如何写好文章呢?写什么?因此,拓展学生的生活体验之路是十分重要的,生活即是作文,作文即是生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考察,包括工厂、农村、工程、科研项目,增长见识;欣赏大自然、名胜,奇妙无比的大自然、历史文物,是学生学习有关气候、生物、矿藏等自然常识、历史知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动教材;与名人通讯,和作家座谈,向重要会议献词,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也可以要求家长在暑期里带孩子到农村锻炼几天,出一身汗,滚一身泥巴,体验劳作之苦……这样,不但学生能积累到丰富材料,而且还能学到和收集到生动的口头语言,让学生有感而发,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有东西可写。

(四)注重作文批改和讲评,形式灵活多样

作文批改是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老师的批改,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重视和改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求学的良好习惯。因此,老师既要注重作文批改,又要采取多种形式。从批改者的角度,作文批改可分为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三种形式;从批改的方式来看,老师批改可以分成精批细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该三种形式;学生批改可以分成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和分组批改三种形式。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精批细改,允许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批语应避免呆板,要生动形象、新颖,使学生便于接受。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作文讲评,选佳作当范文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评析,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鼓励找出差距,寻找提高的途径。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将对学生写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2—0062—01

初中语文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近年来,新课改对教育工作也有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长期以来教育习惯的影响,我国西部偏远地区的语文教育一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本文主要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授课本内容时,通常采用讲解和板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录,有时还要求学生背诵。教师把一切都做好,也就使得学生不愿主动动脑思考,而且教师也很少会去考虑学生的思想,一切都按照教师的准备进行,这使得学生只会被动填鸭。

2.对教学目的认识存在偏差—“以考定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的存在偏差,大部分教师都是为考试而进行教学,很多知识内容都是跟考试有关,逐渐淡化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目的。使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学生也就不能正确地进行学习。因为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学,所以在课堂上很难提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沉闷。

3.教学所面对的对象不够全面—“抓大撂小”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都很看重自己的教学成绩,因此,就重点培养那些成绩处在中上等的学生,而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放任不管,这种做法普遍存在。这是由于教师对教学本质理解的偏差,初中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说读写能力,让他们能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而不是只单纯的提高卷面成绩,卷面只是对成绩的一方面考察,并不是全部。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的改善对策

1.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对科目感兴趣,才能很好地学习该科目。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在教学方面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无论教师如何努力讲解,学生在没兴趣的时候都不会用心去学习,更不用说提高文学修养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问题改善措施的第一步。

2.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改善措施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进行第二步,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习惯能决定一切,正确的习惯更能带来好的成效。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所以该环节中有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会对之后的高中学习带来很多便利。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很好的引导,比如说,在每篇课文学习之前,教师让学生提前进行阅读预习,开始时学生可能很不喜欢,把它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这需要教师来进行合理的引导。

3.鼓励学生提问和发散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授课,学生记笔记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教育主体的缺失现象。在语文教育中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要解决这一现象就应该将这种枯燥的教育方式打破,教师应该在授课前先让学生对要讲的内容进行预习,从中找出不会的问题,在授课的时候向教师提出疑问,也可以向其他学生提出疑问,让他们找资料进行解决,而且在回答同一个问题时,教师不能强调答案的统一,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不能局限答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篇9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标指出,体育课程是关系到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健康的体魄的关键。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之下,一方面由于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味进行应试教育,另一方面男生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不同,这些因素都造成了体育教学的诸多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存的问题

1.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有部分教师比较看重“考试分数”,紧抓应试教育,对于体育教学的观念比较淡薄,甚至有的学校领导对这种现象也听之任之。例如,有的落后的乡村学校对于体育教师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甚至取消体育课程,改为数学、物理等学科,这种观念一方面影响了教师,使得教师自身对体育课不再抱有积极的心态,有的体育教师甚至会因此自暴自弃;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产生怀疑,不再关心体育课程,有的学生因此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流于形式,教育方法和教学安排不合理

教育体制改革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学体制和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体育教学理应在改革的大队伍之中。然而目前存在一些现象,使教学制度并没有真正得到改变,体育教育的发展也显得较为迟缓甚至后退,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体育观念并没有被正确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上大多是玩耍、打闹,甚至有很多逃课现象存在,这些归根到底就是学生自身的体育观念没有养成,对于体育中所含有的思想内涵并没有真正地领悟,所以,在课上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态度,往往显得消极被动。(2)体育教师的工作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初中体育课由于课时较少,一些学校甚至只有一两个体育老师,体育老师除了平时的体育课和体育竞赛要安排,平时的课间操、晨跑、校级运动会甚至市级的运动会和体育竞赛这些也要负责,所以,往往力不从心。

3.教学体制并没有与时俱进,改革换代

体育教学本身就具有其针对性和特殊性,不同时期的学生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一味地沿用旧有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身心特征根本不去加以了解和总结,这样就导致学生去适应教学而不是教学来针对学生,教学效率因此不高。

二、解决初中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

1.加强师生对于教学的认识,端正教学态度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如果拥有一个正确的体育观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会处于一种主动的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加强自己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初中生本来就处于一种好奇心比较旺盛的阶段,一旦被激发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拥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地发展。

2.营造体育氛围,塑造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者的体育观念

只有管理者拥有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积极的体育态度,才能使学校真正拥有体育氛围。所以,学校应当将体育教育纳入基本的教学范畴之中,不歧视、不偏科,真正将体育课公平对待,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体育教育能否发展和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

3.加大对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壮大师资力量

学习的最佳引导者就是老师,一个高水平的体育教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和热情,所以,学校应当重视体育教育的师资储备,壮大师资队伍。一方面支持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参加校外培训项目,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关心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应当聘请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和咨询导师,对于体育运动方面和体育心理学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体育教学更顺利地展开。

4.加大对于体育教学的投入

学校应当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在体育教学方面加大投入,例如,购进必要的体育器材,提供学生多样化的体育器械和用品,提升学生学习和运动的积极性,只有对体育产生兴趣,才会有热情高涨的学习态度和氛围。同时,学校应当奖励和表扬校级运动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为学生树立体育标兵和榜样,鼓励和资助学生参加市级或者国家级的运动比赛,或者支持学生入选体育特长生,这些行为能从各方面刺激学生的体育热情,帮助学生培养体育意识、塑造正确的体育观念。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也是素质教学的一部分,理应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初中教学阶段,中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处在特殊的阶段,良好的体育教学不但能帮助学生练就健康的体魄,而且对于学生养成乐观豁达的心理特质也大有裨益。在这种环境之下,教师理应拥有正确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安民.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09).

篇10

【摘 要】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对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问题分析,指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是问答教学过于形式化,缺乏真正的交流;过度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导致学生阅读能力降低。提出了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具体是转变教学方式,改进语文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实践,切实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虽然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等方面内容,但是由于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新课标内容的理解上的偏差,以及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当前教育制度、教学环境的制约,使得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从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上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问答教学过于形式化,缺乏真正的交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不同的传统与不同的文化,感受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感,让学生、教师与文章的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与思想上的碰撞,是一种探索与感知的过程,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语言、组织段落造句、理解全文大意和写作手法的过程。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问答教学方法,过于教条式、刻板式,失去了问答的意义,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看似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的回答环节,学生们都在积极地迎合着教师的要求,都在积极地从课本中直接寻找相应的答案,但其实,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的思考过程,回答环节流于形式。

其次,学生们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虽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听起来好像具有创新意味,但是这种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缺乏对文章深入理解基础上的回答,本身就已经偏离了新课标教育目标的初衷。

再次,整个问答教学过程,缺乏对文章真实的感悟,缺乏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与碰撞。

(二)过度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导致学生阅读能力降低

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这虽然能够借助多媒体的形象化、生动化等特点,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把知识展示给学生,而且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还帮助了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但是,不可否认,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过度滥用,造成了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能力的下降。学生过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学习,使其更注重了音效、动画效果等等,而不会去深刻地研读文本思想,不会去深刻地体验文本中的情感。

二、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

针对上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尝试找到改善上述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笔者认为,若要改善上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学方式,改进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强调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培养,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终点。那么,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一定需要改善。而在关于语文教学评价工作的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方式,我们应该让评价工作更多的发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作用。如此一来,减轻了学生与教师的以应试为中心而学习的负担,从而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动力,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积极性。其次,我们要转变语文教学评价的重心。过去,由于学习成绩的分数、考评分数等纷纷关系到学生的升学、教师的考评等切身利益,以至于从教师到学生都只看重分数这一结果,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应将评价工作的重心转移,弱化评价中对结果的重视度,尤其是对分数的重视度。只有这样,方能将教师与学生从唯分数论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从而真正融入到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去。

(二)通过实践,切实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如何真正做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而不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的“问答”模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师生在教学中不断探讨、不断改进,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找寻最完善的方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平等的态度。学生虽然还处于求知求学的阶段,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并不是任由教师摆布的木偶。因此,教师更应该扮演好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与文本沟通,让学生理解、思考文本中的内容,多方位、深入地挖掘文本中的信息,而自己则要当好“桥梁”。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而不是驾驭者,这便需要教师对学生和文本拥有一个平等的态度。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者,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真正起到了作用, 方能切实的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而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则需要教师与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的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反思与归纳方法,不断寻找更多的好方法,真正做好引导工作,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需要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重视起来,在深入分析新课标的要求后,根据每个班级的学生特点,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和完善,切实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磊.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2]史振泉,韩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1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

新课程则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1.2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分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发自内心地、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地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1.3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教学中,我们往往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情商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例如某个勤奋的学生经过努力语文考了95分,没有上优秀,我们则不会称他为好学生,也许会说他脑子慢再学也不行。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他自卑而沮丧。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学生,让学生的闪光点在我们正确的评价中熠熠生辉。诚然,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都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

2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2.1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要对教材深入地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熟悉,可以说倒背如流,教学设计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已经预设好,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课堂就是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并且教师很容易在备课中忽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忽视学生的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忽视了学生意义生成。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来对待,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学生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理解就会大不一样。只有在备课中考虑到了我们的学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课堂才能有生成性。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在备课时还要多想几个意外,学生会在课堂中想到哪些问题,教师如何来应对。要想很好的应对这些意外,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熟悉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和教参,要深究教材之意,必须走到教材之外,给课堂上留有更多的余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人物了解会更深入,或依据学生的问题来设计新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课堂的气氛就能活跃起来。

2.2设计问题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

要想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课堂就要成为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课堂要有变化,要活跃,教师们都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要把一言堂改为多言堂,努力从演员向导演转变,变成导演也就盘活了课堂,在课堂尽量安排很多学生发言,但有时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设计好的,只不过有了明确的分工,或是变换了各种方式让学生活跃了起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骨子里还是死板的,没有为课堂的意外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不单要有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还应有生成性的问题。随着同学讨论而生发的新问题,在课堂上,有时更有意义,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篇12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99-02

当今时代,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联系日益紧密,英语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英语的学习。在初中英语的课程中,英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1-6],越来越重要。英语语法是针对英语语言的语法进行的研究,指英语中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语法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语言学家威德逊曾说:“没有词汇,你将无法表达;而没有语法,像是一只无骨头的鸡。”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一书中明确指出:“对一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习得依然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法是获得语言运用创造性的手段,缺乏语法知识会严重影响交际能力。”由此可见语法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词汇是语言的原材料,而语法知识则是搭建这些原材料的结构框架,没有语法,就根本没有语言。语法渗透于英语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语法知识方面的欠缺,会阻碍学习者实际英语能力的发展。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课标》)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提出了相关要求,在实际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也面临了很多的问题,本文立足于《课标》中的相应的要求,并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和对策。从而促进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更好的发展。

一、目前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僵化,语法教学形式单一。很多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机械呆板地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方法缺乏灵活性。致使学生学习死板且效率非常低,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课标》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的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生已初步具有课前自己搜集相关资料、阅读教材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培养想象力和自学能力。

2.有些教师对语法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交际法已成为我国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很多青年教师为了使课堂气氛融洽,过多地强调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忽视对语法的学习,并认为语法的学习不重要。致使学生对语法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3.有些教师照搬教材,上课方式生硬。青岛地区的英语教材,都是由(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发中心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目标)英语。该该教材贴近生活,与大学英语教材相比,比较生动有趣。有的老师就生搬硬套教材。忽略学生特点、教学实际,这是不可取的。科学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合理调整、整合取舍并且拓展编排教材,从而让教材可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并且,教师可以从电视媒体、网络、杂志、报纸等多渠道发现收集资源,丰富课本的教材资源。

4.教学评价的片面化。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和结果的测量、分析、整理和价值判断。

很多教师采用评价方式单调,基本是以考试作为评价的唯一手段。这样使得评价的目的过于强调学生的评价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对策

1.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考生活,让学生对语法学习感兴趣,从生活中寻找到英语语法的源泉。

2.学校应注意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要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学校应该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让教师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科的建设,加强对拔尖优秀教师的重视程度。

3.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语法能力。语法教学目的是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抽象的语法规则。语法知识指学习者掌握的语法规则。而语法能力指学习者在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记忆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语法规则为标准,能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正确表达,以及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能够正确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所以,教师在进行英语语法学习的同时要以培养学生语法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水平。

4.语法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课标》中着重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从而使学生被动地学习,学习英语语法知识同样应该是这样。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有很多的教学方法可以应用,比如,游戏法、师生角色互换、小组合作等。举例来说,在师生角色换位法中,先让学生自学,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搜集和本节课有关的资料,并对资料归纳总结,然后把这些资料拿给教师修改后,让学生为其他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认真倾听学生自己的讲解。学生讲解完毕,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评价。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保持学生对语法学习的新鲜感,使学生对学习语法感兴趣。这样既适应了《课标》提出的要求,又促进了教学的发展。

5.课外多进行英语阅读。阅读有助于学生在语篇中感知语法、理解语言。阅读是一个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文体如故事、预言、童话或者诗歌等。材料应符合学生自己的能力水平。在阅读过程中验证自己已学过的语法,或利用所学语法来帮助理解文章意思,阅读可以帮助巩固深化语法,也是一种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6.应采取多方式的语法学习评价。教学评价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适当的测试,既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效果。但语法学习的评价方式不应仅局限于做题目的正确率,还应对包括在他们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合作策略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判断。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角度评价学生,而不能仅仅用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通过成绩的评比,不仅激励教师更好地教学,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还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指出了我们目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教师教学方法僵化、语法教学形式单一、有些教师对语法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评价的片面化等。

针对这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如:语法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应采取多方式的语法学习评价等。

参考文献:

[1]刘斯婷.初中英语教学的情感化教学模式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200-201.

[2]徐晓鸥.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J].海外英语,2011,(4):81-82.

篇13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标》对于初中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环节有较为明确的目标说明,即培养初中生独立完成英语短文写作、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等。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涉及的内容包括运用英语词汇描述事物特征、运用英语词汇进行概念说明与解释、按照要求进行书信以及通知等公文的写作、按要求转述所听英语内容、可为图片提供简单说明、用英语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从学生角度看,由于语言环境缺失,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各种因素影响,其英语学习任务重、时间长,机械重复性工作多、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一些学生平时对于动笔的学习任务感到厌烦,对于老师的写作任务消极对待,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从心理上对于英语学习写作存在畏惧感,表现在其在面对英语写作时时常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学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点:第一,由于我们日常英语教学不成功,学生本身对于英语写作课程的兴趣不浓,较难集中精力对英语写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写作尝试;第二,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写作错误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和更正,学生无法通过有效写作教学方式的提升自身的英语写作水平,可见,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学习策略令初中生较难得到英语写作能力的明显提升。

从教师角度看,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英语写作重视不够,备课中并未花费足够的精力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上;没有持久和循序渐进的对学生写作进行训练;对于学生的写作出现的问题,一些教师没有及时批改和有针对性的讲评,更没有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有效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下,不敢写英语作文是可想而知的了。

上述学生与教师的双重影响,形成了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中的以下问题:

第一,许多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不扎实,表现在:词汇记忆不牢、词性辨别有误、不会对词变形,短语搭配模糊、基本句型结构不清等,由于对于一些简单的单词或者简单的英语语句拿不准,经常出现各类拼写错误。这些环节的缺失导致他们的英语写作如空中楼阁;而学生仅仅依靠效果欠佳的死记硬背方法,无法掌握英语的规律,无法通过有效、科学的英语基本功训练方法提升英语写作素养。

第二,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而言,其所需要掌握的英语语法水平相对较低,但相对简单的教材内容却依旧没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当前很多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语言功底差、语法错误过多现象。在英语写作中,语句的关联以及英语单词的搭配都需要正确的英语语法进行连接,但学生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经常无法正确区分近义词、无法确定英语单词的词性、对于词组和句型的用法不当、人称区分不清晰等等。表现为形容词和副词的混用、介词使用不当、语句时态错误、句型中的主谓不一致等,这些语法问题的出现,也降低了学生对于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积极性。

第三,初中生基于英语课程的常识性判断能力不高,导致在英语写作中并不能很好的对语句进行衔接。有的学生仅仅认为作文中单句无错误即可,并未意识到在初中英语作文中句子之间的连接问题。导致其写作文章仅仅是句子的罗列,整篇文章中缺乏连贯性与衔接性,阅读感不佳。这类英语作文并不能取得理想分数,也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对于英语写作学习的热情。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意义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现阶段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初中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亟待通过有效教学方式予以改善与提升。新课程改革区别于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明显变化在于其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的运用,而英语学科中的写作训练便是提升初中生对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基本的英语素养,更对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明确要求:要求初中生能够根据所提供的图画或部分文字表现的信息,围绕文章的话题综合运用已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进行写作。因此,对于改善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中的问题、提升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十分必要而且紧迫。

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基于英语学科的听说读写能力,旨在为学生提供包含上述能力训练在内的全面教学环境。观察近几年的中考英语试卷可以发现,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考查的英语作文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加大,这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更高要求。为避免学生过多中国式英语作文的出现,英语教学中的写作训练环节需要引起各方重视与相关教师的认真准备。英语写作教学包含多层次的含义,对学生的考察内容包括语言训练、思维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组织能力训练等,初中英语写作能力水平的进步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三、改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问题的可行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针对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可行对策,笔者认为需要从上述现状问题入手,抓住问题原因予以调整、改变,对症下药的进行有效改善。

从观念与整体教学思路角度看,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需要首先对如下原则进行明确:

首先,从观念改变入手解决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效率不高的根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切实重视写作,调教师需要认真深化理解新课程要求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对英语应用能力训练的关注,进而改变现阶段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被轻视的现状。教师观念转变的表现为,改变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单独设计方法,将英语写作规律与方法应用于非写作环节的其他英语教学过程中,避免了由于学生心理因素对专门出现的写作训练的排斥心理。

其次,教师需要对初中英语写作课程进行正确定位,改变传统的单独对待的态度,将英语写作训练的范围扩散至英语课程中,与其他英语教学环节进行合理、恰当的结合。可以说,英语写作能力可以展现学生整体的英语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其所涉及的内涵与其关注的重点都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很大帮助。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待英语写作并重视英语写作,进而改变学生对于英语写作学习的畏惧心理,令学生真正接受英语写作学习与训练,注重自主强化学习。

从操作角度看,教师可尝试如下改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第一,加强学生词汇积累量,传授给学生词汇积累的高效方法。英语写作是由句子与词汇组成的,词汇量不足会严重影响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过程中的发挥,也会降低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训练的积极性。因此,词汇量以及词汇质量是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点环节之一。相关英语教师可以在对英语课程文本教学时,向学生强调单词记忆方法,并通过练习题和短文写作的方式将英语写作训练融合进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帮助学生记住单词拼读方法、理解单词含义内容、掌握单词使用方法、理解单词之间的关联。教师可以尝试词汇词义比较法、词性比较法、词性归类法等基于英语词汇学习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借助课堂有效时间着重传授给学生对于英语词汇关联应用的相关知识,为其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奠定较好基础。减少学生在词汇积累方面的弯路。需要注意的是,提高英语写作词汇量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而增加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词汇的运用频率,可以起到无形中帮助学生巩固记忆的良好效果。

第二,教师需要将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与其他英语教学环境配合进行教授,这一方法远比单一化的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好,英语学习过程中,听、说、写、译应是过程的整体,缺一不可。譬如,阅读教学过程中展现给学生的文章形式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英语作文的结构、逻辑、精神理解等方面予以促进和帮助。英语教材在英语学习中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工具,其也可以扮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英语相关魅力的角色。教师可以借助英语阅读教学中所用到的阅读文章,帮助学生丰富其所储备的英语语言知识,结合英语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对于阅读文章中的亮点,教师可以采用强调式教学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运用。英语阅读课文中所蕴含的关于英语写作的特征需要透过教师这一媒介传递给学生,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初中英语写作要领,结合已有例子,有针对性的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英语听力训练以及口语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改变,因此,学生需要在英语学习环境中借助多类型英语学习机会培养、提升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在听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练习句式设计,比如听写填空、听后笔述句子、模仿写作等,实现在检查所听信息准确性的同时,提高练习写作的速度。而口语教学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单独对话、群体对话、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确定英语写作的框架、丰富写作内容。

第三,对于英语写作中的另一重要环节,对于基本句型结构的教授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英语教师在明确写作目的的情况下,对于文章中的语句衔接关系以及逻辑关系需要向学生做明确说明,对于学生关于英语写作的疑问,教师需要及时以实际例子予以解答。由于现阶段学生受到母语影响较大,因此初中生在进行英语写作过程中常常会从汉语思维出发,学生并未对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结构上的不同予以恰当认识。因此,教师需要就汉语与英语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可以参考基本句型教学法,借用英语写作中常见的、基础的句型结构作引,向学生详细传授英语句型区别于汉语文化的特征,减少学生常犯的、可避免的简单错误。此外,教师可以将改写教学训练法引入学生英语写作教学中,先给学生以完整文章,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改写与词句替换处理,难度由易到难,可以从人称替换以及时代转换等较为基础的训练开始,慢慢过渡至要求学生完成复杂句式以及逻辑关系替换的改写。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改写作品,教师要秉承支持的态度予以肯定,提升学生对于写作训练的好感度,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英语写作句式的理解。

第四,写作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英语写作能力非一蹴而就,它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环紧扣一环进行训练。《学记》中说得好,“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写作必须从词语――句子――文章这一顺序训练,谴词造句,再加以进一步的修改和润色,到最后成为更完美的文章,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求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我们知道,书面表达旨在训练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是测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的活用能力的必考题型,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面对写作的题目有时无从下手,但是通过有效的训练讲解,通过确定文章的文体、主体时态和人称,再确立文章要写的要点,这样一个化繁为简的设计过程抓住了要点和难点,这样往往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写出三四个简单的要点,或写出三四个句子来,而不至于一个词都不会写,真正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要上好一堂写作课,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并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写作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从英语写作教学进度后期入手,也有可用于改善现阶段初中英语写作现状的方法,将反馈与评价机制引入英语写作教学,是已有成功经验之一。反馈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英语作文的评分与评价,更包含学生之间基于英语写作的观点、意见的讨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主体分配模式,减轻学生对于英语写作评价环节的紧张心理。同时,学生参与到英语写作评价中也恰恰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发展趋势,发挥了课堂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互评互改,逐渐形成以英语写作与运用为核心的交流圈,可以借此机会学习别人身上的长处、认识自身的短处、培养对英语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结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改善势在必行,相关教师需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教学方案定制,并明确新课程环境下对于英语写作能力训练目标予以明确,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蓓.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英语.[J].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2).

篇14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认不清体育教育的本质。学校的体育课往往被定义为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副科”,不被学校所重视;老师上课也是应付式的教学,认为让孩子们自由地玩就是上体育课了,或者把体育教学等同于体育竞技,认为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由于学校的错误引导,很多学生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乐的课,只要是放任让他们自由活动,那就是一节好的体育课了。而广大家长也更是认为孩子上体育课是浪费时间,学体育更是被看成是没有前途的选择,认为孩子应该把更多时间放在语文、数学等这些主科的学习上,考上更高一级的学校才是孩子的最终出路。学校、教师、家长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都没有认清体育教育的本质。这种陈旧的观念,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影响体育教学效果,无法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最终很难发挥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师资缺乏,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校中往往出现体育老师不足的现象,一个老师上几个班甚至整个年级的课,老师的工作量很大,长期高负荷工作,老师容易出现倦怠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体育教学课堂的质量。有些学校的体育老师并非体育专业出身,而是由其他科任老师“充当”的临时体育老师,这就导致了老师业务素质偏低,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体育课堂设计的专业性不强,使学校的体育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此外,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基本就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这一传统的“四段式”体育教学模式。这种单一、死板的课堂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3.体育器材、场地不足。随着学校不断地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与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运动场地往往不能满足开展正常体育教学的需要。这一问题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学校的体育课安排过于集中,人员拥挤,没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同时体育器材损坏量大,器材缺乏陷入恶性循环。体育器材、场地的不足,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实施,给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极大困难。

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更新观念,认清体育教育本质,树立“终身体育”观。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要用正确的观念指导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应该要树立 “终身体育”的观念,学校、老师应加强与家长、社会各界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健康体育的理念,提高社会各界的体育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也要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体育课内涵,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体育兴趣、良好的体育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理论的培训、进修、参观学习等,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以便教师能以扎实的体育专业理论基础、娴熟的体育技能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适当地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以适应教学对象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发挥体育教学的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善于创新教学方法,一改以往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应该采用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让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增加体育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

3.加大投入,完善教学环境。充足的体育器材、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有利于体育教学成效的实现。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体育经费投入,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如教学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的完善,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这样既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条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体育教学应该切实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改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中学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快乐的锻炼,增强体质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综合素质,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檀.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

[2]冉彪.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