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1 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偏重知识化。由于现在我国教学的目的还是应试,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就更多的是对古诗词内容的讲解,而将学生们对古诗词的感悟忽略掉,教师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解释古诗词内容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古诗词内容,会在上课时将文学常识作为教学的重点,花费大量的工夫在古诗词的创作年代,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这首古诗词的状况等等。这些文学常识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但是没有必要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只需要轻轻带过就好,否则就会造成主次忽略的不良影响。

一首古诗词是一个整体,但是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往往将其分割成很多部分,这样虽然方便了学生对其了解,但是还使古诗词失去了整体才能体现出来的美感,并且丧失古诗词的部分韵味,这样,学生就不能从古诗词中领悟到创造的意境。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翻译是有价值的,但是不应将翻译放在学生学习的首要位置上。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中如果只是片面地注重知识的输送,就会将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忽略掉,长期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其独特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因为,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环节。

严重的教条化。一直以来,语文的考试卷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核内容都比较狭窄,只是关于记忆知识的,比如默写古诗词段落或者进行翻译等等,这些都是死板的命题形式,没有灵活多变的应用型考题。这样的考试形式,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出发点就是保证学生在考试中得到较高的分数,那么,就无需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进行鉴赏古诗词。这样缺乏人文性的教学模式,长期下去,就必然会让学生丧失对古诗词的兴趣。而这样的考试模式,也会让教师形成教条化的教授方式,老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也会逐渐地墨守陈规,不思创新。这种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丧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过于重视背诵,轻视朗读。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是先要求学生背诵即将要讲到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堂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诗词,然后自己朗读和背诵,这样就会降低学生们的学习参与性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们青睐的教学方式是逐句讲解、疏通文意、背诵默写这种连贯性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更容易接受这种系统的教学方法,选择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让老师改正轻视朗读重视背诵的教学误区。

2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老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老师的责任就是为民族的进步提供出优秀的人才。要想更好地将这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做好,语文老师就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热爱工作,热爱古诗词,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和带动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做好传承中华文明、传播古诗词文化的本职工作。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应该不断进行阅读和学习,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人文内涵,用丰富的学识和修养来进行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不能只为应试而教育,要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产生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3 古诗词教学方式的改进

在古诗词教学的开始可以用一些妙语将学生很好的导入到学习氛围中去,在课堂的开始采用一些良好的导入语可以迅速地将学生们的期待心理唤起,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2

[关键词]:少数民族;初中语文;教学;对策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综合性学习的土壤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氛围及情境是很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习惯性的以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课堂上大部分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性很低,这一方面使得学生学习被动,思考不积极,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是很不可取的,教师应当有所改进。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应当更多的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应当鼓励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也应当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应当让学生更多的去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独立思考进而自己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个过程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意识,对培养学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发展

良好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一以贯之的课堂的主导,学生应当更加被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与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带到文字的描述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字的意蕴以及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理解能力,对于很多知识要点,他们可以独立思考,可以自己领会文章的内涵,对于不懂或不太理解的地方,需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当然,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技巧,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转变。很多时候,学生对于有些问题一时理解不了,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思维有所禁锢,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点拨,让他们从固有的思维中走出来,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对于学习的文章自然会有另一番领会。

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相应加入了很多古典诗词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的地方,也是培育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很有帮助的部分。首先,对于古文学生学习起来障碍会比较大,更重要的是,对于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情感,学生往往不那么容易领会到,因此,经常会出现对于诗词的理解浮于表面,对于作品后的情感及内涵领会较浅。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例如向学生讲解诗词创作的背景,讲述作者当时的人生境遇,有了这样的背景知识,学生再来读这些作品时往往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而这个过程也很好的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进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得不到凸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低,学生学习不主动,也不愿意独立思考,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禁锢。高效的语文课堂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这也是一个切实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相应的变换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可以更多的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学生间的讨论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种锻炼,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讨论过程中,通过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可以完善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可以看出自己看问题时的遗漏与缺陷,这是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的过程。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让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这首先很好的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以相关文章为背景的优秀影视作品,观看开始时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影,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过程中也很好的培养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期,很多时候学生间学习成绩的差异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学习习惯的不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学起来更轻松,收获也更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最主要的部分。

首先,要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立刻问老师或是和学生讨论,先自己认真想想,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有针对性的找答案。同时,要让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有初步了解,这样老师讲的时候接受起来会更容易。课后复习则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深化过程,同时,还可以就课堂上自己没有想清楚的地方做深入思考,从而对所学知识点有更加牢固的掌握。习惯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也应当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正处在一个思维高度发展的过程,学生们对于新事物的理解与认识能力都在不断积累,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能力也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是学生能够自由学习的前提,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今后的发展过程都会受益。

结 语: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契机,善用这个时期的,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今后的学习过程将会产生很大益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多的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情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想要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引与点拨,帮助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及不正确的思维模式。最后,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思维习惯也很重要,这样才能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得更自由也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朱延路;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3期.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很多的问题,有些偏离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标等。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这些问题:

1.阅读教学主体学生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视讲解,突出了主导的作用,甚至主导占据了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大多数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阅读的材料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给的阅读材料。教师设计好阅读教学的框架和思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还有将教学简化成教师读,学生听的过程。学生完全处在学习的被动地位。教师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不能全面参与,不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阅读教学就像是一沟死水,了然没有活力。阅读课原来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现在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2.突出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教学中应该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给方法的指引,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过分注重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决于知识点是否被教材选用,是否是考点。教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素质的提高等待人们的重视,初中教师要对传统阅读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改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1.发挥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初中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组织有潜力的语文老师多到先进的教学地区,向先进的教师学习,逐渐推动我国阅读教学形成新的发展的局面。

2.初中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的精神,更新教学理念,逐渐确立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要确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运用全新的理念来统帅自己的教学,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指导自己的教与教学的行为。

3.灵活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发挥出自己教学智慧。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灵活设计,实现学生被动阅读和主动阅读的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应该突出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主动阅读,教师要用教师为中心的被动阅读,让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中,发挥出师傅领进门的作用。教师要进行讲解、提示和分析,让学生对阅读的技巧和技能的掌握进一步深化理解。教师在启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挖掘作品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主动阅读,鼓励学生产生自己的个性化的思考和见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才能。教要运用好教材中的泛读课文和课外阅读的素材,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教学的形式。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浸润学生心灵的作用。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4.语文教师要具备课标的意识

语文教师要研读新课程标准,领悟其精神指导教学。

语文教学要明确学习的基础是知识和能力,贯穿学习的是过程和方法,融合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这些特点的体现,不能不教这些知识,如果不教就成了应试教育,就不是新课程了。

5.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

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实现教师和文本的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深刻领略书本的精神实质,产生自己的见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重视感悟、拓展和写作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追求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实现产生创造性的见解。

6.教师要重视加强课内阅读教学,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

广泛的阅读的目的都是在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形成学生好的阅读的习惯。教师要经过学生整体把握、重点赏读、精心思考等科学的阅读的方法,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将阅读的喜好和阅读的目标充分结合,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境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阅读的计划,选择好的阅读材料,积累阅读材料中的语言和思想。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制定成目录,发给学生。教师可以沟通学生课内和校内外、学校与家庭等,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阅读模式。教师还可以举行专题阅读的讲座,分计划分步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组织学生阅读小组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进行课外阅读的竞赛、阅读专题讨论活动的开展、书评活动等,教师通过搭建这样的读书平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积累学科知识,练就教学的能力,成为主动的研究者,主动研究新课程,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的水平,保证新课程高效高质地实行。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189-01

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偏重于知识化,重视背诵而轻视朗读。古诗词的授课时间也比较少,师生没有开展良好的知识互动。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不感兴趣,无法理解古诗词蕴含着的内容。这些常见的教学问题都会对学生的文学素养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故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应试理念,注重学生长远发展。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专业水平和文学素养,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品读古诗词,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常见问题

1、应试教育使教学偏重知识化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思想、方式依旧影响着主导老师的思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了高考,教师教学方案均以考试内容而定。这样的大环境中,古诗词的背、悟、品成为了填鸭式教学。古诗词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解释古诗词内容上,很少有教师解释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状况等。古诗词不等同于文言文,高考考点多在背诵方面。但是学生若无法感悟古诗词创作意境,即便了解诗词的全部内容,也会渐渐丧失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感受不到古诗词的优美。

2、授课时间过于强迫

正是因为初中教学具有特殊性,教师授课时间、进度上都比较紧凑,有赶进度现象。应试教育模式难以转变,教师古诗词授课的时间很短。教师常常将自己理解的古诗词内容或者教案讲给学生听,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抄写和记笔记,并按要求背诵。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只能感觉到古诗词押韵,无法理解古诗词深层蕴涵和魅力。学习过程索然无味,没有质疑品味、探索发现。等到古诗词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流利的背诵出来,却并不知道这些古诗词的含义又是什么。

3、重视背诵、轻视朗读

很多学生更喜欢教师逐句讲解、疏通文意后,再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这样系统连贯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心理接受。教师讲授古诗词也可以避免重视背诵、轻视朗读的教学误区。实际教学时,一些语文教师先要求学生背诵诗词,再开始讲解和疏通。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够。古诗词采取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品味其中的意境。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读古诗词两三遍,涵义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深情的古诗词朗读,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和诗歌描述的场景融为一体。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去品味古诗词,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古诗词教学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丰富教学经验和良好教学观念。但是,许多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认为古诗词教学应当顺从应试教育内容,实施解答教学。教师素质跟不上,教学过程常常脱节。校方应当重视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定期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展共同教学和互动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不断阅读与学习新知识,丰富自身人文内涵。学生学习古诗词不应只为应试教育,而是要促进学生未来的成长和进步。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采取更具效果的教学模式,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

2、改进古诗词教学方式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可运用一些妙语把学生引入学习氛围内。课堂教学之前采取良好导入语,能够迅速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情境式教学或者趣味故事教学。例如在讲述《天净沙 秋思》时,教师可让学生想象,在苍茫暮色中,一个漂泊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行走在古道上,产生了强烈的孤寂、飘零之感。学生便会更加理解该诗词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同时,一些古诗词具有生动表现力的字眼,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寻找和理解。比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的“直”字表现了大漠豪壮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兴致会有所提高,也更利于学习和理解好古诗词。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不应从应试教育出发,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不能缩短古诗词教学的时间,重视背诵、轻视朗读,应当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学识,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古诗词蕴含情感的理解,达到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蓝小琼.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J].教育界,2013(14).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研究对策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单调

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都还是使用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在课堂上老师掌握主动权,在课堂上一切都由老师说了算。在课堂上制订管理模式和制度来约束学生,对于学生的要求和制约比较多,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课堂教学,一味地用管理制度来约束和惩罚学生,反而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的学习效率很低。

2.课堂氛围比较低沉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气氛比较消极,由于老师的职业素养不是很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在课堂上表现得很严肃,这种情况可能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距离,有的甚至会害怕老师,在语文的学习中也就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这都是导致课堂气氛比较低沉、消极的原因。

3.教学评价的缺点

由于教学评价的内容都是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对于学生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不重视,而学生对于智、体、美方面的评价也没有完善的标准,在有的课堂教学上甚至没有,这就使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得不到发展,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提高老师的职业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提高老师的职业素养。老师不要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要从其他的知识领域来丰富自己,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高度的同时,更要不断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2.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上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实行民主化的观念,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吸收知识,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3.改良课堂的教学管理制度

课堂上的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比如一些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老师就要进行合理的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靠老师来进行调节,老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陆永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