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质灾害治理法律法规范文

地质灾害治理法律法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质灾害治理法律法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质灾害治理法律法规

篇1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很多,若单从灾害发生的速率加以区别,可分为突变型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另一种就是缓发型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等。然而,在我们最常用的地质灾害分类,常常是以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成因关系来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究,才能根据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制定相宜的防治措施。人为地质作用过程中不合理或者不科学改变地质环境,进而诱发的地质灾害基本涵盖了除火山喷发之外的所有地质灾害类型。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破坏了地质环境,造成了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十分重要,一按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一)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1、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2、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 3、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 4、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

(二)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在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可能形成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弃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 可能有滚石和飞石危害。1、科学黑的实际边坡参数,并进行合理支护和加固,边坡上应设置排水沟,做好地表排水措施。2、加强工地管理,合理堆放弃渣,严禁随意弃渣,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设施。3、开采结束后,将弃渣场扒平覆土,植树还林,恢复植被。

三、地质环境保护策略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实施。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实现矿山环境保护与环境问题防治的根本保障。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各项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结合本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其立法和监督管理应该贯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从矿产资源的勘察、规划、项目设计、开采或加工直到矿山闭坑和生态恢复等各个阶段,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使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二)开发与保护并行。矿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例如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等的破坏,以及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因此,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时,应本着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即在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同时进行环境保护。在开发前,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矿区及其周围环境认真进行勘查,特别是地质条件的勘查工作;在开发过程中,应尽可能较少地占用和不占用已有的耕地、农田、植被区等,对开发中产生的废弃物应遵照排污标准进行处理。在开发后,应及时采取措施对矿区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对已被破坏的土地资源、植被进行恢复,如土地复垦措施,可将采剥与复垦同时进行,既降低成本,又能使破坏区域及时恢复绿化。

(三)矿山开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对于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只有首先将工程治理措施和环境生物保护措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最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的根本目标。在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各种工程中,只要配置科学、合理,就能够彻底根治地质环境灾害,但是其中的缺点是投资范围过大,然而当前的生物措施恰好能够弥补环境工程治理的显著缺点,摒弃其投资范围相对比较小,能够有效的改善矿山周边的小气候特点,最终使其可以广泛地应用中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中。

(四)为矿山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矿山环境治理往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只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持才能有效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因此,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解决款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资金问题,同时可以鼓励社会捐助,积极争取国际资金,扩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资金投入。

篇2

一、强化用地管理,提高办事效率。我镇于今年6月挂牌成立了镇国土建环所,并按照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对农村违法违规用地进行了全面清理,同时建立了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制度,健全了监督网络,确保出现违法违规用地镇国土建环所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全年共审批农村建房26宗,面积1050平方米,并认真督促新建房户的老宅复垦整理工作,复垦面积1280平方米。

二、认真做好企业用地服务工作,为企业排优解难,积极协助企业办理用地手续。今年主要为港蜀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处理原用地遗留问题,协助该企业办理国有土地征用手续,现该项工作正在进行土地测绘。

三、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我镇于今年5月25日在镇政府召开了全镇国土、建设管理培训会,为加大宣传力度,我镇扩大了此次培训范围,由分管领导带队于6月8日、9日两天分别到全镇8个行政村进行了国土和建设管理工作培训,参会人员为村组干部、部分党员、社员代表,经统计参加此次培训的共400余人;镇国土建环所还以“6·25”国土宣传日为契机,围绕今年宣传主题“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宣传培训,全年农村建房未出现一例乱搭乱建事件,农民建房均按程序办理用地手续。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今年,我镇按照县国土资源局安排,以府办发[]7号文件制定了《镇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对具有隐患的点位建档立卡,并落实专人进行监测,村一组夏拥军等农户、村八组等农户、印台村一组述等农户住房、村17组等农户住户、村20组等农户住户、村四组井眼窝山地段为地质灾害隐患重点防治部位,我镇责令相关村组加强巡查,做好险情处理机制,要求隐患地段农户进行搬迁;积极配合县国土局对村17组、村20组、村6组地质灾害区域进行治理。

五、做好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工作。我镇高度重视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工作,积极向县国土资源局申报我镇等村土地整理项目,村土地整理项目由市国土管理局立项,现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六、我镇国土工作继续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公开。全年无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并建立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制度。

七、认真抓好工作。镇党委、镇政府对土地工作高度重视,对每一起都安排专人负责,认真做好调查工作,寻找的起因,解决人的实际问题。但对无理也决不手软。认真组织国土资源调处工作,重视初信初访,严格控制因土地问题引起的越级访、重复访、群体访。全年我镇无国土资源恶性案件发生。

八、积极配合县国土管理局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和基本农田划定等工作,镇国土建环所按照县国土管理局的统一安排,该项工作现在我镇有序开展。

九、积极配合成绵乐铁路建设项目工作。

十、下一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科技赶场等活动开展法律、法规宣传,使干部群众进一步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认识。

(二)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保护和管理好基本农田。

(三)积极配合成绵乐铁路和高压线建设等项目协调工作。

(四)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现全镇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五)继续抓好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六)继续做好镇内企业用地服务工作。

篇3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个“防灾减灾日”,5月7日—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唤起社会各界对公共安全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的原则,以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主题,积极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实效,深入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宣传各种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活动时间安排:5月7日—13日。

三、活动内容,重点开展好以下十二项活动:

(一)开展防灾减灾专题宣传活动。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利用一周时间,在**电台、电视台、**周报等新闻媒体开设专题栏目,在黄金时段和版面,每天一个专题,结合国土、科技、公安、气象、卫生、林业、药监等部门,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防震减灾、消防安全、自然灾害、传染病预防、森林防火、食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宣传,并及时报道全市防灾减灾活动开展情况。

(二)开展大型街头集中宣传活动。5月12日,由市民政局牵头,组织科技、国土、安监、工促、卫生、水务、公安、教育、商务、林业、矿山、电力、气象、药监等部门和单位,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在市中心集中开展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防震减灾、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应急管理、传染病预防、安全生产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各乡镇(街道)也要结合实际,选择安全场所,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营造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

(三)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四进”活动。由市科技局、安监局和各乡镇(街道)牵头,分别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活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知识。

(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活动。由市科技局牵头,抓住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认真开展以新《防震减灾法》为重点内容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五)开展校园防灾减灾专题教育活动。由市教育局牵头,科技、公安、卫生等部门配合,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专题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通过主题班会、应急演练、专家讲座、观看专题片等方式,讲授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由市公安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配合,共同搞好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要重点加强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教育,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提升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七)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宣传活动。由市安监局牵头,工促、公安等部门配合,结合我市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和安全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排查治理安全隐患、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八)开展传染病防治教育宣传活动。由市卫生局牵头,市爱卫办和各医疗机构配合,结合创建省级卫生城和“健康**、幸福人民”行动,重点开展以手足口、甲型(H1N1型)流感等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九)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宣传活动。由市民政局牵头,气象、水务等部门配合,组织开展有关自然灾害发生、避险等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

(十)开展地质灾害预防宣传活动。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气象、矿山总公司等单位配合,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预防和自救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防范突发地质灾害和应急自救能力。

(十一)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宣传活动。由市公安局牵头,市卫生局等部门配合,组织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和展出相关图片及音像资料,教育广大群众学法守法,自觉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十二)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由市政府应急办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通过编印应急法律法规简明手册、组织专题讨论和应急演练等活动,切实增强公众应急避险意识,提高自助、自救和有效防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四、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全市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及各乡镇(街道)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各部门、各单位也要高度重视,把开展好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抓紧成立相应组织,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抓紧制订和细化本部门、本单位活动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人员、经费和场地,认真抓好各项活动的落实。各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精心组织,积极协调,认真开展好各项宣传活动;其他单位也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共同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创新活动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浓厚氛围。各部门、各单位具体活动方案务于5月7日前报市政府办公室社会事业科,联系电话:********,邮箱:**********@。新晨

(三)硬化措施,确保安全。本次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涉及面广,时间集中,参与人员多。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统筹安排,周密组织,制订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有序组织实施,坚决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各单位活动总结及有关音像资料于5月15日前报市政府办公室社会事业科。

五、全市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宣传标语(供参考)

1.防灾减灾,和谐平安

2.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3.群策群力防灾减灾,万众一心共创和谐

4.防震减灾,利国利民

5.今天防灾的力度决定明天减灾的程度

6.以人为本,民防为民

7.防灾减灾,公共安全

8.防灾减灾,科学发展

9.严格要求安全在,松松垮垮事故来

10.群策群力科学管理,戒骄戒躁杜绝事故

11.遵章是幸福的保障,违纪是灾祸的开端

12.一人违章,众人遭殃

篇4

现阶段,虽然矿山开采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但是,在环境保护上做的工作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作者主要提出几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议,具体分析如下。

(一)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矿山地质勘查队伍

我国矿山资源极为丰富,矿山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行业之一,对提高我国综合的经济实力有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矿山地质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却经常出现资源开采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主要问题出现开采技术以及工艺设计的不合理。在这里作者建议应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矿山地质勘察队伍,矿山地质勘察是综合多工种、多学科的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勘察人员熟练的掌握工程学、地质学等知识,更需要工作人员经过野外实践系统训练,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根据矿山地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计合理的开采技术和工艺,从而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有效的提高矿山地质开采效率。

(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法律法规

首先,应适当的提升矿山资源开采的准入门槛,转变传统的观念,要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来对矿山资源开采队伍的资质进行全面的审核,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企业生产规模、职工权益保护能力、环境治理能力、环境恢复能力等,都必须设立相应的指标,必须保证各项都能达到指标,才有资格获得准入证,如果有任何一项不达标的话,都不得必批准查权以及开采权。其次,要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矿山地质开采管理的力度,对一些违规开采、不正当开采的情况,必须给予一定的处罚,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追究其刑事责任,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环境的破坏就是在破坏我们生存的空间,因此,对于矿山开采恶意破坏环境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施工的必须严惩。

(三)推行奖励机制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为了提升矿产开采效率,降低对地质环境的污染,国家应通过奖励机制来扶持施工企业积极投入新的开采技术和开采工艺,全面提升矿山开采效率,而且对降低环境污染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另外,要推行鼓励政策,不断的鼓励相关科研部门对矿山开采设备、工艺的研制和开发,不断的替换落后的装备以及工艺,全面提升矿山开采的装备以及工艺水平,一方面做到提升矿山资源开采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通过先进的装备以及工艺来实现绿色矿山开采,降低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做好环境治理和环境恢复的工作。

二、总结

篇5

一、领导重视,周密组织

我局党委对环保世纪行活动高度重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制定了活动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执法监察大队、矿产资源管理股、地环地勘股、办公室、监察室等部门均为成员单位,并明确规定该活动由执法大队牵头。局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等地区检查乱采滥挖及地质灾害等情况,多次开会研究措施对策,有力地促进了活动的开展。

二、积极宣传,创造氛围

今年,围绕“地球日”、“土地日”等主题,我局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关于打击非法开采、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大对《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宣传打击非法开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累计在各矿区和人口稠密地区张贴宣传标语*余条,设立宣传展板*次,悬挂宣传横幅*余张,发放宣传单*余张,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台次,及时报送相关活动新闻信息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打击非法开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旨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全民参与打击非法开采,保护国有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三、严肃查处超深越界开采行为

上半年以来,在局党委统一组织部署下,聘请*技术人员对全县*家煤矿和*个乡镇的*家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全面的gps定点测量,检测以检查各矿山企业证照情况、超深越界开采情况、一证多井情况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目标,并对其进行日常监督和动态巡查,有力遏制了超深越界开采行为,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矿山企业的开采情况。共检查矿山企业*家,其中没有超深越界违法行为的有*家,存在超深越界违法行为的有*家,已停产的有*家,需调整矿区范围的*家,待查的*家。

四、重拳打击非法开采

一是配合县人民政府组织对*地区非法开采进行治理和整顿,今年累计组织*次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治理了*、*以及*周边区域,执法行动共关闭非法硐井*余个,拆除机械设备*台,拆除工棚*处,剪毁电线*余米,驱散非法矿井务工人员*余人。二是聘请地调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范围的非法开采*矿和*资源进行摸底,并绘制了详细的分布图。分发到治理整顿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以便加强治理。三是着手组织对全县范围的无证开采的砖厂进行调查取证。四是配合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进行突击检查行动。今年4月至8月,在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支队的组织和领导下,我局执法监察大队、*国土资源中心所以及*矿业集团积极参加和配合对*小煤矿进行超深越界突击检查。通过检查发现*、*、*煤矿存在新的超深越界开采行为,对此,我局执法监察大队已予以立案查处。

五、切实抓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地质灾害事关国计民生,我局非常重视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年初,我局起草,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了《*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旨在及时科学处置地质灾害。同时积极搞好*、*两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其中,*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共投资*万元,通过该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及附近居民近*人的生活用水问题,保护*中学附近数栋房屋内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恢复部分损毁农田,解决*路采场堆积废渣对居民生活道路的威胁;*泥石流治理项目现已全部完工,解决了原*县磷矿废渣堆因蓄水过多,突发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六、认真做好地质灾害日常监测工作

*公司长期地下开采造成*地区地质灾害非常严重,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局明确规定由*国土资源中心所负责,做好一周两次的巡查监测工作,并在危险地段竖立地质灾害警示牌十余块,发放明白卡80余张,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安全意识,并相继制定了《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汛期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积极做好地质灾害日常监测工作,力争将隐患事故化解在萌芽状态。

篇6

一、20__年工作总结

(一)夯实基础工作,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事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对此,我们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一是落实了严格的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落实《马鞍山市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积极主动配合区政府,督促乡、村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落实责任制,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了区、乡、村、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能做好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前的预审等事务性工作,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确定用地面积和用地类别,严格地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二是做好农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登记发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严把审批关,按照省厅土地登记发证规范化的要求和流程,坚持做到手续合法,要件资料完整,按规划的要求给予登记发证。三是做好土地权属确认工作。继续按照土地确权的程序和规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土地权属确权和争议调解工作。继续做好辖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登记工作,积极参与辖区内相关规划的审核和报批,为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严格落实政策,依法做好土地征迁工作。

土地征迁工作是一项事关国家、集体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做好征迁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土地征迁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把好征迁程序关,主动邀请相关部门及被征地村民参与到征迁活动中,确保做到征迁合法,程序规范,工作透明,监督民主。同时,我们还加强对征迁安置补偿资金发放的监管,定期清查,确保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切实维护被征地群众的合法利益。为了使征迁工作有序、我局汇同区土地征迁指挥部汇编了《金家庄区土地征迁政策和相亲规程手册》300余册发放到基层,深受欢迎。一年来,全区共完成征迁项目7个,征用集体土地500.07亩,安置农业人口1737人,征用拆迁农民住房618户,拆迁房屋面积72729平方米,完成拆迁企业5家,拆迁厂房面积4120平方米。在征迁过程中,没有任何违规征迁和损害被征地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

此外,为了解决一些被征地农民生活困难的问题,我局积极与金家庄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取得联系,经过多方努力,建立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机制,对部分生活困难的被征地农民实施低保救助,并通过举办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班、招聘会等多种形式,拓宽失地农民就业渠道,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三)强化监督管理,认真开展国土执法检查活动。

为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根据省、市主管部门开展国土资源执法检查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及时组织成立了专项检查组,在全区开展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大检查,对检查对象建立了基础台帐,并进行认真梳理,逐一摸排,对排查出的7起违规用地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共拆除建筑物9317.16平方米,责令退还土地62亩,通过专项治理整顿,有效地遏止了金家庄区违法用地现象。今年7月份,我局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抽专人参加区政府组织的“违法冶炼企业综合整治”行动,经过2个多月的调查,对57家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企业向区政府提出了整改意见。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在全国开展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电视会议的精神市局的部署,我局及时开展“百日行动”,对全区的违法违规用地进行地毯式的排查,共查处违法用地11宗,面积33.74亩,其中一宗违法占地13.15亩已拆除。我们将严格按照要求,对违法用地一查到底,确保不走过场。

(四)认真接待,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稳定一方、平安一方,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顺利进行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我局在工作中,严格落实责任制,在各征迁现场组都设立专人接待,对上级批转的信件、市长公开电话和来信来访所反映的问题逐一处理,并深入基层认真地调查处理,及时给予书面答复;对于矛盾复杂,现行政策又没有规定的问题,我们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协调处理,确保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一年来,我们共收到件和市长公开电话21件,基本上做到平安一方,稳定一方。

(五)加强监控管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局认真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政府《全省重点地质危害点治理方案》,并编制了《金家庄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今年,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局和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局对辖区防治重点“老鹰窝”地质灾害危害点进行治理,对仅剩的1家企业目前正在协调处理之中,对坡体进行了治理,并种植草坪和设立护栏。同时,安排专人进行监视、护理,积极控制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六)加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工作,提升广大市民的法制意识,我局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并在“6.25”土地日和“12.4”法制宣传日大型期间,组织局机关人员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接受市民现场咨询,发放200土地宣传手册余份,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国土资源方面的法制意识。

(七)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我局高度重视队伍和廉政建设,今年来围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要求,始终把队伍和廉政建设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紧抓不放。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风廉政教育,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和理论培训,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并撰写心得体会,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二是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措施,加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我局向市局报送国土资源信息8份,受到市局主要领导的好评。三是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将重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并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定期督查督办,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四是建立了党支部和工会组织。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今年5月我局成立了党支部,制定了支部各项规章制度,支部现有党员4名,积极分子1名。今年2月我局又成立了工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得到市局的充分肯定。

一年来,我们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形势发展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对于新建房屋及抢建房全区没有统一的定价补偿标准,影响了征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历史遗留问题多,资料不齐全,查实难度大。二是政治理论教育和业务培训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由于目前的土地征迁工作繁重,导致了工作开展不均衡。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__年工作安排

20__年,我局工作将紧扣市国土局的工作部署,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职能、改进作风,切实履行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优质高效的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认真做好土地征迁工作。

要坚持依法征地,严格按有关程序操作,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做好被征迁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未拆迁户的思想工作,保障安置补偿费能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确保拆迁工作顺利完成。

(二)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巩固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活动成果。

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公民学法、知法、守法意识。强化执法监察,依法及时查处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促进社会稳定。巩固土地执法百日活动成果,继续实施和完善动态巡查责任制,加强巡回检查,坚持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机制,防范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

(三)严格依法用地,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

继续加强土地管理依法规范用地行为,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深入调查研究我区的土地资源,全面铺开集体土地权属登记发证等工作;强化监管手段,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完善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做好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前的预审等事务性工作;继续按照土地确权的程序和规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土地确权和争议调解工作;积极配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多形式、多渠道探索失地农民的安置途径,切实维护失地农民利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排查处理力度,彻底整顿我区土地市场秩序的不规范行为,为我区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证。

(四)加强工作,规范程序,维护社会稳定。

完善和落实工作领导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把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的身上;转变工作作风,文明接待,礼貌待客,认真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工作,努力为群众解决反映的问题;加强调研,及时发现矛盾,及时处理,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体系,掌握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明确防治措施。要加强督促、协调和指导,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点的值班、巡查和预防工作,完善监测预防体系,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篇7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矿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多,矿山开采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当前,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提升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因此,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十分有必要。由于我国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质构造运动强烈,很容易诱发地质灾害。近年来,大规模的开采矿山资源以及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加上人们对环保不够重视,在长期持续性开采过程中,很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导致矿山事件频繁发生。虽然通过矿山整顿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矿山环境恶化现象依旧没有得到根本上治理,矿山防治水平有限,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矿山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已经成为矿山开采行业的一项艰巨任务。

2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的措施

目前,我国矿山开采过程中,很容易诱发水土流失、滑坡、水体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以及地面沉降、坍塌等一系列矿山环境灾害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并限制着整个开采行业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归纳并总结到一些解决矿山地质环境灾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治理,具体有以下几点:

2.1矿山地面减沉技术的应用

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开采和利用大量资源的同时会造成矿区出现空区现象,影响周围环境。矿山地面减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利用砂、厂砂炉渣以及尾矿等材料,对开采后的空区进行填充,避免出现坍塌、变形以及地面沉降等现象的发生,能够有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污染。地质环境范畴中,沉陷对环境的危害性较大,尤其是在预计会对沉陷地面进行冲刷,破坏周围土层结构,诱发泥石流或者是水土流失等危害。采用矿山地面减沉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沉陷地表的面积,减轻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避免水土流失、洪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

2.2种植复垦技术的应用

矿山开采中,大面积开采可能造成地面塌陷现象,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极易引发地质灾害。为了降低开采对地质造成破坏,因此,必须要做好地质灾害的治理对策,而种植复垦技术的应用,主要对塌陷地区实施复垦填充,以煤矸石为填充的主要材料,在复垦区域内进行种植,大面积的树木和草,能够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降低对复垦区的环境影响,同时在填充区复垦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地面压实处理,确保地基紧密度,提升复垦技术的应用效果。

3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矿山开采行业在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关注,笔者通过上述介绍和探究,归纳并总结出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为此,提出了几点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有以下几点:

3.1提升矿山地质勘察队伍的综合素质

由于我国矿山资源比较丰富,矿山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高,该行业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总值有着重要作用。矿山地质勘察是综合多工种、多学科的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对于勘察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熟练掌握工程学、地质学的相关资料,更需要具备野外实践训练的经验,只有具备综合素质,才能够根据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降低对环境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矿山地质开采的效率,避免地质环境灾害的发生。

3.2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法律法规

结合矿山地质开采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对矿山地质开采管理的力度,针对一些违规开采或者是不正当开采的行为,及时予以处罚和制止,严重时追究其刑事责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同时,还要抬高矿山资源开采的准入门槛,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对矿山资源开采队伍的资质进行全面审核,确保其技术水平、安全生产能力以及企业规模、环境治理能力等都符合相关规定,如有一项不达标,则不能正常进入开采工作。

3.3实施奖励机制,加强对矿山环境保护

通过奖励机制来扶持施工企业积极投入新的开采技术和开采工艺,在提升开采质量和效率的同时,降低和减少对地质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鼓励新工艺、新技术的大力推广,不仅能够提升整个矿山资源开采的效率,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而且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及影响,有利于环境及时恢复,提高矿区环境治理水平。

4结束语

篇8

林区是江河之源、生态之源、水土保持之源。认真研究“林业、林区、林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深入双牌、江华、金洞等林区县(场)的部分乡镇,走访了近百户林农,直接听取了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和林农对加强林区国土资源管理的意见。调查情况表明,林区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耕地保护、移民安置用地、旅游项目开发用地等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林区社会稳定,林农增产增收。因此,加强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是解决林业、林区、林农“三林”问题的迫切要求和紧迫任务。一、林区国土资源的基本特征

1、林地集中连片,面积宽广。我市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越城岭,西中都宠岭——阳明山,南部萌诸岭——九嶷山及其余脉山丘地带。越城岭余脉舜皇山、牛头寨山等矗立于我市西北境地,呈陡峭的自然阶梯向东南湘江河谷低降,构筑成我市的北部林区。都宠岭虎居我市西部湘桂边陲,其支脉紫金山、阳明山横贯我市中部,山体蜿蜒达两百多公里,构成我市中部林区。萌诸岭、九嶷山屹立在我市南疆,构成我市南部林区。我市重点林区乡镇68个,占乡镇总数的36.2,林区总面积达136.4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1.1,人平土地面积19.49亩,比农区人平土地面积高33.1。

2、耕地零星分散,质量不高。我市林区耕地大都分布在山间溪流边,也有小部分“挂”在坡度相对较缓的山坡上,成梯形状。耕地零星分散,质量不高。据统计,我市林区土地中,耕地占36.7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0.32亩。特别是江华、东安、宁远、道县等部分林区人均耕地不足0.2亩。林区的耕地中,坡度大于20度的梯田占林区耕地总面积的71.2,且大多是望天田、旱地和菜地,平均产量低。山间耕地因日照时间较短,绝大多数只能种一季水稻,能种两季的耕地少。江华县林区10个乡镇,粮食能基本维持自给自足的,仅有3个乡镇,大多数林农靠销售木材换取粮食。

3、矿产资源较丰富,但基础性矿种和富矿少。我市地处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中部,境内地层出露较齐全,构造发育良好,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较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到20__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地119处,矿种57种,矿产潜在价值1318亿元。优势矿产有:锰、稀土、铷、锂、锡、铅、锌、锑、银等,储量均居全省前列。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较偏避的林区。北部以非金属水泥灰岩、煤、锰为特色,主要分布在东安、冷水滩、芝山、祁阳林区;南部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土为特色,主要分布在江华、蓝山、道县、宁远林区。林区矿产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资源构成存在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单一矿少,小矿多,大矿少等问题。目前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矿业企业规模偏小,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矿山所在的林区植被破坏较严重,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截止20__年底,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占用土地和破坏土地植被面积近112106亩。其中,林区的林地和草地面积80305亩,占总面积的71.6,近几年恢复林区植被面积1909亩,土地还绿率仅为8.6。

二、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宜林地面积宽广,但难以开发利用的比重大。我市林业用地面积大,宜林地面积达1446万亩,占山地总面积62。多年来,经封山育林和建设高效林业基地,特别是近几年限额采伐,林业产业化建设不断加快,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但林区难利用土地比重仍然较大。全市林区有紫色土和溶淋石灰性土等“三难地”14.5万公顷;还有草甸土和风口土1.1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1,紫色土土层微薄,岩石浅露,开发利用难度大。由于土地贫瘠和管理粗泛,全市疏林地面积达4.05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11.1。

2、耕地资源珍贵,但保护的难度大。在林区耕地普遍偏少,特别是水田少,且大多耕地分布零散,山高坡陡,不适于机械作业。林区人平的0.32亩耕地是林农粮食自给的保命田,对于交通运输极不方便的林区来说,这点有限的耕地尤为珍贵。调查表明,大部分林农缺粮6个月左右,人平均购粮200公斤以上。保护林区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林区耕地质量和单产意义重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林区大部分林农外出务工经商,林区有限的耕地仍有抛荒弃耕的现象。同时,部分林农为减少建新房的成本,有的把房屋建在冲口平坦的耕地上,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由于林区汛期降水集中,山洪和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每年均损毁部分耕地,而林区由于受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制约,开发耕地成本高,难度大,林区耕地保护任重道远。

3、矿产开发利用粗放、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林区受交通、电力等各方面基础条件制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集约化和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对矿业“三废”治理力度不够,土地复垦率、还绿率低,造成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等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小矿山、个体私营矿山,既无水土保持方案、矿山污染整治计划,又无 环保设施,随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随着采矿权有偿出让的力度加大,对林区采矿区污染治理、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将带来新的挑战。

4、地质灾害频繁,治理难度大。我市山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62,属全省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20__年,全市发生大小地质灾害835处,因灾死亡3人,伤87人,毁坏农田324亩,房屋218间,公路2280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467万元。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期间。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江华、双牌、宁远、道县、蓝山、金洞等林区。双牌县林区的永江乡共有9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每年发生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至少有45个自然村。去年,该乡的盘家洞村八公里自然村因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损毁耕地157亩,57户林农被迫搬迁至3公里之外安置。由于地质灾害面广、点多、交通不便,治理难度大。目前,我市林区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林农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淡薄,大部分林农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多地质灾害预防、识别、避险、救护等有关知识和技能,仅依靠当地乡镇临时紧急通知后,才匆忙撤离和疏散,没有形成群测群防。二是林区地质灾害防治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防治工作十分被动。三是林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机构不健全,仅靠乡镇国土资源所几个国土员很难完成调查、监测、预警以及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估、勘查等工作。四是防治技术力量不足,资金匮乏。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技术含量高,工程量和资金需求量大。而国家和省里对我市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还不够,特别是每年下拨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十分有限。20__年,我市上报地质灾害防治项目12个,需防治资金2500万元,国家和省里仅下拨40万元,20__年下拨42万元,防治经费缺很大。由于目前我市市、县财力都不强,专项用于防治地质灾害的资金更是微乎其微,有的县几乎没有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双牌县是地质灾害多发县之一,仅近两年灾后移民的搬迁、安置、灾毁治理至少需要20__万元,而国家、省、市仅下拨治理资金249万元,缺口资金1000多万元。

5、非农建设用地增加,用地矛盾加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大,非农建设用地逐年增多。前些年,林区除少量农民建房用地外,大的工程用地极少。近几年来,林区非农建设用地猛增,加剧了用地矛盾。一是在林区大力开发水电站,修建水库,林区有限的耕地变成水淹区,林农粮食自给能力下降,人均耕地占用量锐减,人地矛盾更为突出。据统计,1990年林区人平耕地为0.65亩,20__年下降到0.43亩,20__年仅0.32亩。二是占用耕地建住宅的林农越来越多。过去,林农分散在林区山上建房的多,现在在交通较方便的公路沿线两旁建房的多。同时,由于开山凿石平整宅基地的投入较大,一些林农在平坦的耕地上毁田建房。仅20__年,全市林农使用耕地建房就达639户,占用耕地143.7亩。三是因地质灾害,林农搬迁安置困难。由于林区长期较闭塞,林农“土生土长”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愿意异地搬迁移民。特别是因修建水库、水电站等公益性建设需要搬迁的,林农更不愿意移民他乡,他们对拆迁房屋和征用土地补偿标准的意见很难统一,对安置生产、生活用地的数量、质量等顾虑重重。

我市林区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但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旅游项目建设用地越来越难。旅游用地属经营性用地,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仅要依法征用,而且必须进市场公开招拍挂出让。况且,旅游项目用地面积一般都较大,用地涉及的地类多样,按《土地管理法》和市政府[20__]9号文件,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标准较高,报批土地应交纳的税费较多,开发建设成本增加,影响了开发商的投资热情。如,宁远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商开发建设舜帝陵旅游项目,需征地120亩,按《土地管理法》和市政府[20__]9号文件计算,需补偿被征地群众225万元,到省政府报批这些土地需交各种税费150多万元。仅旅游用地这一项开发商就必须承担375万元的开发成本。

三、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优势

林区土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比重大,人平土地占用面积优势明显。积极挖掘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优势,对于加快林区致富步伐意义重大。归纳起来,我市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耕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优势。耕地资源是保障林农粮食自给的基础,对于交通不便的林区来讲粮食自给意义格外重大。林区有广阔的山地,非农建设包括公益事业和林农个人建房应禁止使用耕地,鼓励林农利用山地就近搞非农建设。同时大力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在调查中发现,林区自给能力强的乡村,主要开发利用山谷平地和溪流两岸做耕地。1990年,江华、双牌两县以补助的形式发动林农自发开垦耕地每年达1000亩以上。由于当地政府补助资金的有限,有许多可以开发耕地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据初步统计分析,我市林区可开发为耕地的零星小块资源在3万亩以上。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势。我市林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还属初始阶段,已探明的矿种和储量优势比较明显。以江华大竹源铁矿为例,现有资料证实该矿山的铁矿储量达4500万吨左右,开采总价值评估价可达40多亿元。林区的矿产资源,通过利用山区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矿产资源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

3、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我市北缘的四月山,西北界的越城岭,西中部的都宠岭——阳明山,南部的萌诸岭——九嶷山等中山、中低山、低山其总面积98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3.9,地质构造属加里东——燕山运动构造褶皱上升区,地貌类型复杂,坡高谷深,脉络清楚。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千家洞、金洞是天然的地质公园,有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在国内外颇有知名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并加以配套开发,林区的旅游产业将会更加光辉灿烂,同时还会促进林区农副产品和民间艺术、手工业的开发利用。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信息流、科技流和物流将会不断加快,林区经济将会得到更快、更大的发展。

4、矿泉水资源开发优势。我市林区矿泉水资源极为丰富,溪水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没有污染,具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从已开发的小量饮用矿泉水看,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1、实行战略性保护。一要在林区加大对《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湖南省林地保护管理办法》、《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法律法规政策的 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力度,坚持对征占用林地实行林业主管部门初审和林地使用许可证制度,对占用林业用地的要坚决按规定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要科学制订和严格实施林业用地开发利用规划,能集中的不分散审批,能少征的不多审批,可以不征的坚决不审批,在林区开采砂石、取土的,要及时复垦,恢复地力,永久改变林业用地用途的,要异地择地恢复森林植被。有偿使用林业用地的收益,要尽量用于营造、经营其他林业用地,或用于林业用地复垦及地力恢复。同时,要充分发挥乡镇基层国土资源所的作用,加强对林区林业用地的动态巡查,依法查处违法征占用林业用地的案件,确保林业用地不受损害,为切实解决“三林”问题夯实物质基础。

2、强化林区耕地保护工作。我市林区耕地十分珍贵,用林农的话说“宁愿少种10亩林,不愿损毁一分田”。针对林区地广人稀,耕地分布零散的特点,应建立健全乡镇驻村干部、基层国土员、村组干部,耕地保护联防联管机制。应聘请部分责任心强,敢于负责任的林农担任耕地保护信息员、监察员,把监管网络延伸到林区村组和林农群众之中。要积极引导林农珍惜十分有限的耕地,建房搭棚等非农建设尽量不占用耕地。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林区耕地,必须占用的,不仅要严格依法报批,交齐税费,而且必须实施“占一补一”政策,保质保量补充林区耕地。要积极向上争取耕地开发整理项目,特别是要加大对林区耕地整理的力度。要通过加固耕地护坡、平整土地、规整地块、复垦废弃地、整治河溪、改善水利灌溉、拓宽道路等各方面整理和改造,完善林区耕地的沟、渠、路等配套设施,提高林区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耕作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同时,对因开矿采石、修路、建水库水电站等挖损、塌陷、压占及各种污染、地质灾害、山洪冲刷等造成破坏、废弃的林区农用地,要采取工程和生物整治等措施,恢复生产耕作,增加林农收入。

3、严格规范林区矿业秩序。应根据林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适时修编《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矿产资源特点、环境破坏程度,及时调整矿业结构。应全力推进矿业权的资产化管理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矿产资源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建立全市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体系,坚决依法查处非法采矿、转让采矿权、乱采滥挖等行为,促进林区矿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应严格限制在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质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多发区等开采矿产资源。对生态环境有不可恢复的影响,在国家和省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风景旅游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所在地,应禁止开采矿产资源。应严禁大矿小开、一矿不开、乱采滥挖,应淘汰和关停并转技术、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的小矿山。建立比较完善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法规政策体系、监督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和整治经费保障体系。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生态环境破坏治理率要达到30以上。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应提高拟建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环境破坏(“三废”污染、损毁土地、破坏植被、次生地质灾害等)进行危险性评估与预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应包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并在开采过程中切实施行。矿山环境保护设施应与矿山生产设施同时设计、施工、使用。采矿权人应按规定交足环保基金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闭坑或停产矿山应切实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废水废渣处置、土地复垦等工作。市、县应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通过法律结合和行政手段,督促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及时治理恢复,逐步形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环境恢复建设机制,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合谐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切实保护林农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林区全民防灾治灾意识。应在林区广泛深入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知识,增强林农对地质灾害的判别能力和防灾意识,提高地质灾害易发县区、乡镇、村组干部防灾、避灾、抗灾、治灾调度水平和林农的快速避灾技能。二是利用编制和严格实施市、县地质灾害整治规划。三是科学实施退耕还林,加强生态建设。对坡度大于25度的低产坡耕地,应科学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加快植树造林和生态工程建设步伐,让茂密的森林改变区域气候和脆弱的地质环境,抵御、遏制、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四是规范人类工程建设活动,避免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按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兴建大中型建设项目前,必须进行建设用地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确认没有地质灾害隐患,方能破土动工。在进行采矿,抽排地下水、岩土工程等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有关规定予以规范,避免人为诱发地质灾害。五是建立健全监测和预警网络。对地质灾害高发、易发的林区,建立和完善乡、村、组主要负责人负责的监测机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定点、定桩、定人、定时监测。林区应把准确到乡、村、组、点的地质灾害的监测实行网络化、网点化管理,发现异常及早启动应急预案和预警系统,实施紧急避灾疏散,把损失降到最低点。六是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基金。依据《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初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确定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七是建议国家和省里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力量和资金方面应加大对我市林区的倾斜和扶持力度。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林区经济落后,财力弱,防治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必须依靠国家和省里的关心支持,在技术力量上,建议派出专家组深入林区灾点勘查、规划和指导防治工作。在资金上,建议调整矿业权出让收入的分成比例,把5:2:3分成,调整为3:2:5,即:矿业权出让收入省占30,市占20,县占50,把矿业权出让收入大头给县区用于治理地质灾害。同时,建议林区县每年上缴的矿补费,全额返给林区县用于地质灾害防治。

篇9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做到组织和经费落实

经过“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我局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了明显增强,为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搞好“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在学法、用法、守法上下功夫,我局把“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纳入每年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抓好落实,使全局上下认识到: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富民强县,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同时,作为法制社会,不学不行,本职工作要做好,不学也不行,严格依法办事不学更不行。由于认识统一,我局干部职工学法的自觉性、责任性得到提高。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制定普法规划。“五五”普法启动年初,我局就深入基层就如何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和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制定了《__县国土资源局“十一五”依法治局规划》和《关于在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同时,我局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制定普法教育各项工作计(来源:文秘站 )划,做到年度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使依法治理及“五五”普法工作规划得到具体落实,全局的普法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2、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局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为“五五”普法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建立“五五”普法联络员,专门负责“五五”普法工作的联系和协调。三是成立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负责普法工作的日常事务。

3、保证普法经费。局在每年的财务预算中均将普法经费落到实处,确保“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和硬件的添置。同时规定,五五普法宣传材料、宣传用车、普法培训班等工作,做到优先安排,为保障普法工作的落实提供了有力地经费保障。

4、狠抓制度落实。根据“五五”普法的总要求,每年定期召开两次普法和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计划,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确定重大法制学习教育活动安排,分析矛盾纠纷隐患,研究排查措施,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每年都及时征订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书籍和报刊,要求大家以集中组织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普法学习与实际工作业务学习相结合,做到定期检查,督促落实,确保普法工作不走过场,扎实有效开展。(二)突出重点,形式多样,做到学习教育和宣传活动落实

几年来,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局“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领导组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学习宣传教育工作。

结合本职工作,重点举行了《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知识学习。并邀请县法制局、县党校等单位有关同志进行辅导和讲解。二是积极参加市、县级组织的各类法律知识培训班学习,领导带头,全员参加。

(三)围绕中心,坚持标准,做到各项工作落实

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并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近年来,我 局围绕地方经济这个中心,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篇10

市局、分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2010年以来。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维护资源与保证发展偏重,尽职尽责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现将我这一年的学习、工作和廉政建设情况,述职、述廉如下:

一、加强学习。

学习了文章,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理论文章。紧密联系自身的工作和思想实际,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做到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线,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组织学习有关国土资源方面的业务知识,努力做到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步提高。认真学习了国土资源乡镇管理和法律知识教育培训活动的教材,积极参与市局组织的各项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业务水平。

二、认真履行职责。

(一)利用多种形式。

结合外地实际,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对于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依法行政、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提高资源对经济社会的保证能力、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认真开展了国土资源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为契机,和镇政府办公室、司法、综治、民调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宣传力度,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专题咨询活动。紧紧围绕“五五”普法规划,把《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作为普法的重点,坚持广泛深入地宣传,确保了五五”普法工作的扎实有效推进。

注意把普法宣传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其次。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国土资源案件的解决、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土地登记预审、土地调查之中,一边解决处置问题,一边宣传法律知识,收到良好效果。另外,还有重点、有区别的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对于乡镇村社干部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法律知识普及、对中小学师生加强了地质矿产科普知识的讲解,对采矿业主加强了矿产资源法的宣传普及,这种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举措,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通过进一步开展国土资源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全社会遵守和执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资源维护意识,为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建立制度。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明确了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主汛期来临之前,一是认真编制全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村和有关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建筑物、交通线路、水利设施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各隐患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

由镇政府镇长任组长,二是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镇长、国土所长任副组长,人武部、派出所、水管所、安监站、财政所、民政所、卫生院、电信所、供电所、党政综合办公室、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健全“统一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工作机制,依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使之覆盖到有灾害隐患点的每一个行政村。各村均确定了一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联络员,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健全横向纵向完备的群测群防体系。对规模大、危害严重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实施重点监测,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定监测责任人及日常监测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

建立了汛期值班制度、灾情险情速报制度、汛前调查制度、汛中巡查制度、汛后复查制度。对全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了认真细致的计划和安排。规定了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点的监测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巡回检查。出现突发性地质灾害时,四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迅速、准确、及时上报有关情况。与相关部门做好协调联系,为组织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准确依据。

加强对群测群防工作的指导,五是开展地质灾害知识的科普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重点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宣传普及。利用座谈或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强耕地维护。

加强耕地维护工作,为切实维护全镇农业基础地位。今年,对基本农田数据和图件进行了调整更新,结合第二次农村土地大调查,进一步明确了维护数量和地块。依照“七有”规范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做好基本农田维护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全镇耕地保有面积公顷,基本农田维护面积公顷,维护率达到%

(四)建立土地监管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动态巡查责任制,依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实行分片包干、定任务、责任到人,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对交通沿线、基本农田维护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全面的巡回检查。今年以来共开展动态巡查22次,切实做到对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快建立完善预防、查处、监管和部门联动的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

(五)妥善处置土地权属争议。

由镇政府相关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对村一社村民反映具有争议的土地,2010年3月26日—2010年4月6日。经过走访相关知情人,检查相关资料,形成了调查汇报资料,上报分局处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11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TD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339-01

近年来,对矿山资源实施开采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会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例如,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加强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已经成为矿山开采的重要内容,确保矿山开采顺利进行,实现开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具体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的措施,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

(一)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

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就是矿坑突水涌水,同时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类地质灾害。在采矿过程中,需要对矿坑的涌水量进行估算再采取采矿措施,如果在对矿坑的涌水量估算之后地下水位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当矿坑的实际涌水量大于估算值时,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除了矿坑突水涌水之外,地下水位的改变也会引起坑内溃沙涌泥,这是伴随着矿坑突水发生时一种常见的灾害。如果在采矿的时候突然遇到蓄水溶洞,溶洞中除了水之外,还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屑,溶洞中的泥沙和石屑也会和水一起涌入到坑内。除此之外,透水断层以及地裂缝的存在也会把一些沉积物涌入到坑内,导致大量的泥沙将坑堵塞,采矿人员以及采矿机械都会被泥沙所埋,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毁灭矿山。

(二)岩石体变形引起的地质灾害

在矿山地质工程中由于岩石体的变形也很容易引起地质灾害,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采矿过程中发生的坍塌事件。在采矿过程中的采空区,如果保留的矿柱受到损害或者数量不足都会使矿柱的支撑能力受到影响,当支撑能力不够的时候就会发生地面的塌陷,在矿体埋藏的越浅的地区发生塌陷的概率就越大,如果埋藏的深度足够,在崩落的采空区没有及时回填也会发生大面积的塌陷。另外,如果矿坑的周边的岩石受到很强的地壳应力,那么就会强烈收缩,而在采矿的过程中由于挖井等,会使矿坑周边的岩石出现广阔的空间,那么被强烈收缩的岩石受力就会突然释放,导致岩石破裂,分成很多碎片向四周喷射,对采矿人员造成危害。由于不合理开采会造成采矿场边坡失稳、岩崩以及滑坡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在露天开采的地质工程中更为常见。在采矿过程中,由于采矿活动还可能引发地震的发生,只要遇到一个小地震就会对采矿的井下和地面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

(三)矿体内因引起的地质灾害

由于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主要有矿坑火灾、瓦斯爆炸以及地热,尤其是在煤矿资源的开采中非常常见。在采矿过程中,由于通风措施没有做好,在矿井内容易聚集很多的瓦斯,当瓦斯浓度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发生爆炸,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整个矿井被毁,同时还会造成井内工作人员的伤亡。矿坑火灾常见于硫化矿床,硫化物在氧化的过程中会放热,放出的热量没有及时疏散,当热量聚集到某一程度的时候矿井内就会发生自燃现象,使矿山发生火灾,使底下矿产资源受到严重的损害。浪费了巨大的资源,同时还会导致农作物和树木的死亡,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的措施

(一)矿山地面减沉技术的应用

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开采和利用大量资源的同时会造成矿区出现空区现象,影响周围环境。矿山地面减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利用砂、厂砂炉渣以及尾矿等材料,对开采后的空区进行填充,避免出现坍塌、变形以及地面沉降等现象的发生,能够有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污染。地质环境范畴中,沉陷对环境的危害性较大,尤其是在预计会对沉陷地面进行冲刷,破坏周围土层结构,诱发泥石流或者是水土流失等危害。采用矿山地面减沉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沉陷地表的面积,减轻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避免水土流失、洪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种植复垦技术的应用

矿山开采中,大面积开采可能造成地面塌陷现象,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极易引发地质灾害。为了降低开采对地质造成破坏,因此,必须要做好地质灾害的治理对策,而种植复垦技术的应用,主要对塌陷地区实施复垦填充,以煤矸石为填充的主要材料,在复垦区域内进行种植,大面积的树木和草,能够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降低对复垦区的环境影响,同时在填充区复垦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地面压实处理,确保地基紧密度,提升复垦技术的应用效果。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矿山地质勘查队伍

我国矿山资源极为丰富,矿山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行业之一,对提高我国综合的经济实力有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矿山地质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却经常出现资源开采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主要问题出现开采技术以及工艺设计的不合理。在这里作者建议应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矿山地质勘察队伍,矿山地质勘察是综合多工种、多学科的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勘察人员熟练的掌握工程学、地质学等知识,更需要工作人员经过野外实践系统训练,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根据矿山地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计合理的开采技术和工艺,从而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有效的提高矿山地质开采效率。

(二)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法律法规

结合矿山地质开采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对矿山地质开采管理的力度,针对一些违规开采或者是不正当开采的行为,及时予以处罚和制止,严重时追究其刑事责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同时,还要抬高矿山资源开采的准入门槛,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对矿山资源开采队伍的资质进行全面审核,确保其技术水平、安全生产能力以及企业规模、环境治理能力等都符合相关规定,如有一项不达标,则不能正常进入开采工作。

(三)推行奖励机制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为了提升矿产开采效率,降低对地质环境的污染,国家应通过奖励机制来扶持施工企业积极投入新的开采技术和开采工艺,全面提升矿山开采效率,而且对降低环境污染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另外,要推行鼓励政策,不断的鼓励相关科研部门对矿山开采设备、工艺的研制和开发,不断的替换落后的装备以及工艺,全面提升矿山开采的装备以及工艺水平,一方面做到提升矿山资源开采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通过先进的装备以及工艺来实现绿色矿山开采,降低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做好环境治理和环境恢复的工作。

综上所述,矿山开采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工程,随着矿山开采规模在不断扩大,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剧,甚至会引发地质灾害。本文通过探究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灾害提出了治理措施。通过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矿山开采行业的深入了解,提出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探究,能够进一步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灾害问题,有效解决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做好环境治理及环境恢复工作,提升矿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矿山地质开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耀红.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分析与建议[J].发展研究,2013,07.

篇12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为主线,着力宣传我县国土资源工作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各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国法。积极创新宣传的手段和形式,进一步,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拓宽渠道、提高水平、增强效果,为全面推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工作目标:一是加深了解,提高认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制观念;二是学用结合,要求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达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三是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全面提高国土资源法律意识。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两法”宣传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我局成立“两法”宣传工作领导组,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执法监察股),办公室主任由马学军同志担任,具体负责法制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宣传方式

1、组织局机关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同时利用图片展、宣传栏、播放vcd光盘等多形式开展“两法”宣传教育。

2、利用矿产资源法宣传日,印发有关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有关资料,并由地矿股、执法监察股送到全县各矿点,并召开各矿点法人代表参加的宣传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及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知识座谈会。使各矿点法人代表充分认识矿产资源管理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3、为保证《土地管理法》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贯彻执行,提高人们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这一基本国策的充分认识,以及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性、现实性的充分了解,我局将在第十六个全国土地日期间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将以往单一的宣传方式改为固定场所、媒体报道、悬挂标语、短信发送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将宣传的内容面向基层,深入到群众,发放到企业。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4、以局域网络为载体,营造“两法”宣传氛围,通过网络及时颁布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咨询及政策解答。

5、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结合“五五”普法和依法行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两法”宣传教育,将参加由县司法、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组织的联合法律咨询活动,并利用展板、宣传册及一些土地违法案件实例宣传,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对国土资源管理知识的充分认识,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理、依法行政工作,推进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和应用,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篇13

关键词:土地复垦;法律法规;土地复垦条例;新变化

土地复垦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建设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必然产物。它涉及生态、环境、法学等多门学科,而且土地复垦的过程也是恢复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1]。由于土地复垦工作的综合性特点,复垦过程需要多方向同时治理,以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因此建立健全的土地复垦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7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专门的土地复垦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土地复垦规划内容、验收标准、复垦资金来源、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及复垦技术作了详细的规划[2]。由于其完整的规划体系及严格的执行制度使得大多数发达国家土地复垦率达到50%~80%左右[3]。我国土地复垦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为了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国务院于1988年制定了《土地复垦规定》(简称《规定》),由于相关规定的不健全,使得我国平均土地复垦率低于20%,有的地方甚至不足10%,这些都与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相背离。

1 我国《土地复垦条例》新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建设占用耕地需求不断增大,然而实践过程中经济建设损毁和环境破坏土地严重,为了使土地复垦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明确复垦义务人和加强公众参与力度,于是原有的《土地复垦规定》必须加以修改[4]。经过多年的论证分析,2011年3月5日,正式颁布实施了《土地复垦条例》,遵循原《规定》合理部分的同时,修改和增加了相应的条例,使其更能够符合现今中国的土地发展状况,并在2012年12月11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明确了详细的实施细则。首先对《土地复垦条例》新的变化作如下总结:

1.1 定义的变更 《土地复垦条例》第2条对土地复垦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本条例所称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以及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或者恢复生态的活动[5]。相对与《规定》中的定义而言,增加了历史遗留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地的整治,同时要达到恢复土地的生态活动能力的目标。增加了复垦土地的类型,扩大了复垦土地的面积,由简单的强调破坏土地的恢复上升到生态修复,在原有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增加了土地复垦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增加土地复垦范围的同时提升了复垦的宗旨。

1.2 强化了土地复垦责任主体 《土地复垦条例》规定,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生产建设损毁土地的土地复垦义务责任人由造成破坏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同时复垦义务人需要按照相关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落实复垦费用、实施土地复垦工程和投资预算、报告有关情况,并对不依法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于处罚,同时对在土地复垦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于表彰或者奖励。《条例》中对历史遗留废弃地和自然灾害毁损地能够复垦的,首次提出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复垦,有效明确了这部分损毁土地的责任主体。

1.3 加强了土地复垦监督管理体制 《土地复垦条例》把土地复垦方案作为申请工矿用地或建设用的必要程序,同时也是监督复垦义务人履行复垦义务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规定中指出,在申请建设用地等使用权前必须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未按要求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或者方案不符合要求时,不得颁发采矿用地许可证或不得批准建设用地。对于土地复垦工程建设费用应设置专项土地复垦资金,并将其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资金的使用要按照土地复垦方案规划中提取。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应督促复垦目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如土地复垦义务人不复垦或者复垦质量不达标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应缴纳土地复垦费,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代为组织复垦。使监督管理部门起到应有的作用。

1.4 支持土地复垦科研创新,明确法律责任 国家鼓励并且支持与土地复垦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特别是对于历史遗留和自然损毁地,其土地复垦义务人不明确,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利益主体投资和政府的资金投入等多种筹集资金的渠道。这样既落实了土地复垦义务,又激励了社会投资主体及地方政府的参与,同时使土地权利人获取应有的利益。《条例》中首次规定了国家监管人员不履行职责,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不按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缴纳复垦费用、非法使用复垦资金等根据情况不同给予不同形式的惩罚,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2 《土地复垦条例》存在的不足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现《条例》相对以前的《法规》,从基本概念到资金管理形式、公众参与的鼓励方式、政府的监督机制及相关的法律责任上都更有针对性、更全面完善。这对于现今我国土地复垦现状有很大的作用,对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更加明确,为了保证土地复垦的有效实施所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也明确细化了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和历史遗留地与自然灾害损毁地的土地复垦方案的目标、任务、生产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的内容、复垦验收原则、土地复垦激励措施及监督管理办法等。对于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重要的指导。但是相对我国土地复垦工作的复杂、长期性,《条例》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土地复垦法律体系的现状,现存的很多实际问题也需要解决。

2.1 我国土地复垦法律体系不完善 虽然现行的很多法律法规中都相应的对土地复垦有初步的定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第四十一条、四十二条、七十四条和七十五条规定对破坏土地应进行复垦,对不履行义务者给于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第十八条、二十八条、四十一条和四十四条作出了同上类似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的第十七条和三十一条对采矿权人应履行的义务作出了详细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对损毁的土地资源的恢复、治理办法、资金筹措方式等都有不同形式的规定;还有比较广泛的地方性规章或规定都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相应的依据。但是,在这么多不同形式的法规中,除《土地复垦条例》比较全局性的针对土地复垦项目制定外,并没有专门的土地复垦法律,不同的损毁土地复垦只是零星的出现在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这些法规对土地复垦的规定相对比较简单,随着经济建设的增大,用地需求的紧缺,使得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不能在较高层次解决土地复垦问题。地方性的规章没有深入实践,未能依据不同地区地质、地形条件、采矿用地规模等出台相应的复垦规章。这些都说明我国土地复垦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性。

2.2 专门的土地复垦管理机构缺乏 土地复垦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来执行此项工作,但我国到目前为止并未设置此类型的专业机构,相关工作基本都是由国土资源管理机关的耕地保护部门负责。由于土地复垦涉及的学科较多、领域比较广,使得单一部门开展工作时相对比较困难,一是缺乏专业性和技术指导,二是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协调机制较弱,最终导致土地复垦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低效性。

2.3 土地复垦法规缺乏针对性 我国土地面积较大,地形比较复杂。而政府并未针对不同地区出台不同性质的土地复垦法规,如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气候恶劣;矿山开采地区荒漠化严重,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等,这些都没有很好的土地复垦技术支持,这与我国在土地复垦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有关,这些都使现存的土地复垦法律法规显得很“脆弱”。

2.4 公众参与形式缺乏多样性 虽然《土地复垦条例》中规定了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但是具体的参与形式、程序并未明确规定,使得公众并未参与决策过程、参与功能并不明显,缺乏群众基础。

3 结束语

面对目前我国严重的人地矛盾问题的严重性,土地复垦是解决用地不足的有效手段,同时对保护土地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建立健全的土地复垦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土地复垦工作的资金投入,研究先进的复垦技术,加强政府的管理机制,鼓励公众的参与力度变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虽然我国已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复垦方法和技术,但由于土地复垦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各项管理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并且待复垦面积大,复垦资金投入不足,加之公众认识度不高,使得土地复垦率一直较低。为了缓解这种矛盾,近两年国土资源部和地方政府不断补充和完善土地复垦的政策法规,但由于损毁土地类型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并且复垦技术理论研究又落后于实践工作,至今仍然未形成一套完整、适合的土地复垦体系来指导土地复垦工作。要健全科学使用的土地复垦法律、法规。就要适应土地复垦工作范畴的扩展和工作要求的提高,加强管理技术体系,优化和补充复垦技术研究,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完善资金来源与使用程序,细化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复垦方法,投入土地复垦工作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善我国土地复垦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田新凯.土地复垦法律法规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2012.

[2] 路文丽,郭颖良,谭锋等.土地复垦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6) .

[3] 金丹,卞正富.国内外土地复垦政策法规比较与借鉴[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0) .

[4] 郧文聚,范金梅.中国资源枯竭城市土地复垦研究[J].中国发展,2012,12(5) .

篇14

[关键词]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 治理

[中图分类号] P6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74-2

1地质环境保护的意义

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所需,而导致大气、水质、土壤污染破坏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质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和杜绝地质灾害的发生,遏制生态恶化,已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2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2009年根据《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进行了系统评估、预测和如何治理等。为矿山企业今后发展,合理开采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环境将发挥重要作用。地质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将得到一定遏制。但是,仅靠一套方案是远不能完全解决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确切地说是需要系统的政策、法规。

当前有些政策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如果政策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政策也要随之改变。我国从开始实行地质环境保护以来,制定了大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为我国的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客观法律依据,在我国的地质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原有的地质环境保护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如“三同时”制度原本是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但这些管制性措施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所发挥的作用不尽如人意,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硬性预算约束机制使企业在投资于治理污染设施上缺乏利益上的激励,加上政府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企业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着眼于短期效益最大化,而尽可能减少环境方面的投资,从而使“三同时”制度逐步失去应有的效力。

3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措施

3.1发挥政府职能优势,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地质环境破坏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矿山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地质环境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区域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积极推进《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出台,建议将《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列入国务院法制办公立法计划,使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早日纳入法制轨道。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据《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为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使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要明确矿山环保的目标,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对于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规定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资源破坏浪费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3.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就应当广泛深入地开展有关地质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培养矿山企业负责人地质环境保护意识,使之充分认识到地质环境保护与保护其自身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矿业权人、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共同参与,把这项工作做好。

3.4加强监管,依法开采

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好坏,需要有严格的监测、监督检查等制度的支持,需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手段作为保障。矿山建设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保证各项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措施不落实、设施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矿山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对强行生产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在矿山企业年检中加强矿山环境的年检内容,对矿山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责令限期治理,并依法处罚。

3.5完善地质环境保护经济政策

法律政策只为地质环境治理提供了依据,但是环境治理要花费大量资金。只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持才能有效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因此,要完善矿山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必须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解决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资金问题。对于历史上由采矿造成的矿山环境破坏而责任人有过失的,各计划部门、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矿山环境治理资金,专项用于矿山环境的保护治理;对一些矿山开发时间较长或已接近闭坑、矿山环境破坏严重,矿山企业经济困难无力承担治理的,由政府补助和企业分担;对于生产矿山和新建矿山,遵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和有关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各地政府要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调动矿山企业及社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积极性;鼓励社会捐助,积极争取国际资助,加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资金投入;还可以将矿山环境治理纳入市场机制之中,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来促进矿山环境的治理。

3.6发挥科技在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作用

矿山环境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要治理好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应着重研究矿业开发过程中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及防治技术,矿业“三废”的处理和废弃物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利用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推广,增加科技投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产业化。引进和开发适用于矿区损毁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新技术,进行矿区生态重建科技示范工程研究,加大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力度。同时,要努力学习各国矿山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和改善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3.7地质环境检测

地质环境监测就是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构成地质环境的各种要素的变化进行的专门性测量。地质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地下水动态(水位、水量、水温、水质)监测、地下水均衡试验、地质灾害、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监测、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地区的地表水水质监测及这些地区的酸性降雨监测。地质环境监测是一向长期的工作,只有做到早预防,才能把握好环境保护与治理主动权。

4小结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对于矿山企业来讲,除了政府出台各项法律、法规外,还要从科学技术上加大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从源头上杜绝对地质环境产生破坏的因素,严把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门槛,要将国家政府职能部门深入到环境治理当中,泛泛而论的治理方案编制,要从技术上体现谁编制谁负责的原则,空洞无效的方案要追究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