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22
0 前言
建筑工程中,通信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智能建筑的各种功能。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也进一步朝着综合化、复杂化、高技术方向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智能化工程质量不高、智能化系统开通率也低下。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和科学配置,没有将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独立的单元来考虑,也忽略了系统各个环节的衔接问题;二是设计上,设计力量薄弱,设计深度较浅,缺乏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整体的综合设计。由此我国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研究。
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分析
1.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需求分析
一是智能化要素,主要有结构:也就是建筑结构特点,它包括建筑本身的设计特点和建筑的应用功能,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来体现建筑的安全、舒适、高效和便捷;系统:主要是围绕各建筑的不同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和配置;服务:主要体现在对各类用户的人性化服务方面;管理:智能化系统需要为建筑物业及设施管理提供基本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平台。
二是智能化系统的目标,主要有安全:必须要建立一个可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响应的现代安全防范体系,并且要重视安防技术与管理措施的综合联动效果;高效:主要体现在提高设备管理效率、有效降低建筑物运行能耗、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理能力、优化设备运行等几个方面;便捷:实现智能建筑内各类网络及通讯线路资源的共享,使使用者操作便捷,提高整体通信的快速性,是智能建筑便捷性的基本需求。此外还包括节能、环保、健康等内容。
1.2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要点
(1)弱电综合管路系统。需要结合相关的建筑规范,综合考虑周边的环境、气候等参数,对楼内线槽、桥架采用的材料的材质和规格提出具体选型建议。一般要求竖井内根据系统分类,为网络系统、自控系统、监控系统等安装3~4组线槽;楼层水平线路安装两组到三组线槽;楼层内到信息点的配管,如果是预留预埋的,可以使用PVC线管,吊项内的配管采用扣压式金属穿线管;部分明配管一般使用热镀锌钢管[1]。
(2)布线系统设计。智能建筑的布线系统设计不应仅局限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通信系统两方面使用的综合布线系统,在设计规划时要统筹考虑,尤其是要与前述的弱电线路系统综合设计相结合。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网络系统以及和其他系统的布线各自从物理上分开,因此,从使用上主要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建筑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布线、电话通信系统的布线和其他弱电系统的布线等。
(3)防雷接地系统设计。综合防雷接地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大楼的防雷与接触、智能化系统机房接地以及室外设备、线路防雷接地。这三个层面都需将接地地点、结构、做法在图纸和表格中表示清楚,以便在土建施工时可以预埋,包括网络机房、消防和安防值班室、卫星接收系统、室外设备、进楼管道线缆的防雷接地点和接地网。
1.3 设计时的协调问题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外部协调,主要是与主设计院其他各个专业的协调,需要确认的内容有是否在被控的风机、水泵二次回路中设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实现楼宇控制对有关机电设备的监控;对房间的最终分布及房间功能,弱电机房的荷载要求等。
二是对内部协调,主要是与其他各个子系统的协调:消防系统消防泵、排烟风机的与楼控系统监视的硬接口;对智能变配电系统接口,对智能照明系统的接口等[2]。
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我国某高层建筑位于高新园区,临近海滨,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21层。负一楼主要功能为停车场、冷冻机房、高低压配电间;地上1~21层主要功能为商务中心、多功能厅、餐厅、网络机房、办公室等。该建筑实现了弱电系统接地防雷、安防电子地图、电子大屏幕、停车场管理、办公室自动化等多项智能化功能的系统集成。
2.2 设计施工的原则
针对项目建筑工程的特点,提出了以下的设计要点
(1)先进性和实用性。系统设计应最大限度满足建筑功能需要和国内相关规范的要求,并且实现容易,操作方便。此外智能化系统不是各子系统的堆砌,而要在保证各子系统先进性的前提下,以信息管理为“核心”,创造舒适、安全、现代化的智能建筑,因此要优选系统和设备,提高整个系统配置的性能价格比。
(2)灵活性。建筑智能系统设计需要综合利用各子系统的高新技术来实现整体建筑的综合管理和控制,协调各系统信息互联性、整体性和集成性,真正实现建筑功能自动化。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用户的业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建筑设计施工需要做出合理的扩充余地,以灵活开放的结构,便于用户在没有任何技术垄断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动与扩充。
(3)经济性与实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是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的基础,它要求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性能价格比在各类系统和条件下的最优。如:系统本身的价格、系统运行后效益预算的可能收益、后期运行模式和维护的成本等。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应是以长期经营需求为主,统一设计、分步实施,选择实用和先进性的系统,降低管理成本,增强工作效率,才能保障创造最佳的居住生活环境[3]。
(4)设备的可靠性。智能化系统选用的设备应是安全的、成熟的、可靠地。为了满足建筑居住、其他多种经营业态的需求,设备的性能也应具有技术先进、性能稳定的特点,并且要操作简单、扩展灵活,能够处理紧急险情,整合提高现代化管理。
2.3 主要系统设计施工探讨
(1)通信网络系统。针对智能建筑对网络和通信要求高的特点,本工程设计施工的思想为:在建立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主要着重于语音通信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系统、无线对讲系统、手机信号增强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信息与视频显示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管理模式的建立,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与通信的特点和技术,并通过各个系统间的配合,提高建筑的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系统的应用效果。
如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包括了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楼层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管理间子系统5个子系统。水平系统数据采用六类线缆,语音有采用超五类线缆;垂直主干采用千兆光纤和五类语音主干电缆;综合布线系统中心机房设置在设备层的电话机房和网络机房。
(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针对建筑对环境舒适性、方便性要求高的特点,提出本项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在建立楼宇设备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主要着重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客房智能控制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管理模式的建立,充分利用各种控制技术,并通过各个系统间的配合,提高建筑的温度、湿度、照度等因素的控制应用效果。
如建筑设备自控系统: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物内冷水机组系统、热水锅炉或热交换器系统、空调系统、通风机电设备、给排水系统、高低压配电系统以及排风系统等机电设备的监视、控制、测量、管理,以求做到使设备运行安全、可靠、节省能源、节约人力、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3)停车场管理。该建筑的地下停车场为收费停车场。停车场采用计算机管理。当住户入住建筑时,可以向物业管理部门购买或租用停车位,并办理相关手续。当车主驾车进出时,需使用经过注册登记的TM卡,经识别器确认后,挡车杆自动开启,允许车辆进出停车场。在停车场计算机管理终端上可以方便地调出您的注册登记车辆照片,防止车辆被盗。当用户的租用车位需续交费用时,将在车辆进出时被提醒。
(4)相关设备的安装。一是线槽的安装,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无毛刺,各种附件齐全;线槽接口应平整,接缝处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出线口的位置准确;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份的铁件均应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并做好整体接地[4]。
二是其它设备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安装和施工;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度应小于1mm;机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可靠;控制台内配线设备,接地体,保护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所有机柜应设接地端子,并良好连接,接入建筑接地端排。
3 结语
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飞速发展,同时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建筑企业必须要深入研究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做好设计施工的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文.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影响和对策[J].广东科技,2014(04).
[2]卢庆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主要问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07).
[3]丁进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6).
关键词:建筑; 变配电工程; 智能化工程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良好发展,很多地区的住宅小区和高档别墅,配套的商业网点的建设项目也都如雨后春笋般大量的出现在建筑市场上;作为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出现在建筑物内的智能化系统也在高速发展,对于业主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需求和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为建筑电气设计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和挑战,即如何实现建筑物变配电工程的高度智能化。
1、目前我国建筑物变配电工程智能化的现状
随着建筑电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居民对生活、工作、娱乐的环境品质以及建筑管理效率、效益要求都大大提高了,这在客观上极大促进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及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中等城市,对于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基本的建筑弱电系统有着较高的要求,上述系统已成为高等级建筑的基本配置和普通功能要求。
与上述智能系统相比,建筑的变配电系统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相关的智能化的脚步一直十分缓慢,从很多现场实际情况来看已经到了不能适应当前阶段建筑的要求了。随着很多建筑现场的配电容量的扩大和配电规模的增大趋势、对其提出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较高的可靠度,应该从使用先进的设备、设备的实用性、兼容性、高度智能性等方面给与控制。
2、建筑变配电系统有待改进的部分
目前国内高层建筑的变配电系统设备一般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①不同组数的高低压配电柜,②变压器系统③发电机系统④不同控制任务的动力照明控制设备。长期以来,楼宇自动化系统只是将上述设备作为普通的监测内容,这就造成安全技术的缺失,而缺少控制,即系统对变配电设备有监管任务,但并不对其控制。典型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构成一般分为电量变送器和DI板卡两部分组成,对于变配电设备的监测由如下几组设备组和功能实现:①高低压进线系统、联络断路器状态检测系统和故障探查、显示、报警系统;电路系统必要参数如电压、电流、用电功率的检测、显示及用电负荷过载报警;全部高低压回路的启动状态的探查、屏显系统。②变压系统温控设备及检测系统、系统温度显示及温度预警报警设备。③发电机开闭系统及供电装置断路器工作状态的监视、显示及故障显示报警系统,电流参数、功率载荷参数、供电系统频率的检测、系统显示及过载报警。④交流电源区域开关情况检测及预警和报警系统;直流输出参数的动态变化情况、显示及报警系统。
从笔者经验来看往往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在今后的设计和施工给与重视和改进:(1)高压开关柜一般都配备有计算机保护设备,其具有对交流量、开关量的采集和通讯功能,往往都是处于功能重叠和或是多几组反复采集状态。(2)一般的机组中的低压大电流回路断路器都标配了智能模块,该模块具有测量和联络功能,此模块功能往往都处于消极状态、且经常重复信号采集。(3)继电保护行为及保护设备的误操作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无法完成事故的调查工作。(4)整个配电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没有可靠度。(5)对于系统待机状态或是无载荷状态,没有模块干预形成优化调节,及节能功能。(6)系统内的变配电设备仍然由人工手动调节。(7)系统内存在大量的电量变送器、不同型号规格电缆和电线,大大增加了施工阶段的工作量。无序化,无整体性的配置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降低可靠度和抗屏蔽能力降低。(8)一、二次设备间存在较为严重的电磁互相干扰及不兼容的情况。(9)部分工程使用的设备与目前电力主管部门的要求相去甚远。(10)信息的收集及处理工作不系统,无法加以利用。(11)与相关的控制系统的集成难度很大(12)系统价高质量无法保证,难以占领市场。
对于一些具有通讯功能的整合控制模块越来越被业内人士所关注,很多模块内采用了变配电设备的配备,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数量巨大的变送器、电缆等,既节约了成本也减少了安装量。由于设计者没有能从一个相对高的层面来考虑,很多变配电监控系统的设计没有从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出发来进行设计。
3、变配电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个好的变配电设计,最基本的做法就是严格按照国家的现行规范和规程要求,保证设计成果的“合法性”。另外要尊重当地电业主管部门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否则在后续的施工和使用中会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依笔者经验目前有一些设计单位在建筑变配电系统设计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过于随意的使用工程设计专用词语,应该明确区分变电所或是配电所。在有针对性的设计文件、设计图纸中不可以一概使用“变配电所”这个专用名词。
2、要明确区分带电导体系统的型式与系统接地的型式的区别,严格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64第312条所规定,即以具体特征区分配电系统的型式,包括带电导体系统的型式和系统接地的型式。在设计文件中不得将三相四线制的TN-S系统一概混称为“三相五线制”
3、避免在设备布置时,在变配电所的具体设备布置图上,保证系统图与平面图要一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系统图里设备的位置是平面图的反,或是平面图上存在母线桥的位置上在系统图上却找不到。另外在配电屏的周围空间没有满足规范要求或是通道宽度不够或是出口数量少于最小值。
4、在工程实际中往往使用YJV型交联聚乙烯电缆和VV型聚氯乙烯电缆。在对电缆的选择上要按照GB50054-95第2.2.2条的要求来选择截面,从实际上来看很多设计者在选用的电缆截面时,经常会不满足该条规范中第一、第二条的规定。
3、常用建筑变配电系统智能化实施方法
变配电系统作为楼宇自动化系统中较小的组成部分,但是此系统是否有效地运行则直接影响到全部系统的正常工作。一旦变配电系统失灵,直接会造成整个建筑的失控或是瘫痪。
所以在弱电系统的设计中,就要考虑上述情况,确保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对于一个完备的变配电智能监控系统必须满足如下要求:(1)具备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检测功能,具备低压断路器智能模块的控制功能,上诉功能的实现可以在分析后自动上传上报。(2)对于上述系统的监控可以通过发电机、变压器等自备监控装置来对其控制,并在有通讯口的前提下实现交互式监控。(3)减少单一功能的智能装置,大量使用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单元设备,保证其满足常用的网络协议,这样可大大降低系统的布线施工困难,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系统可靠度差等缺点。
4、结语
本文所述的智能系统的集成、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以及对于上述功能实现的研发等是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的认同与支持的。对于设计者而言,应该重视上述问题,设计前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市场摸底调研,这样才能为服务对象提供该性价比的智能配电系统,确保智能建筑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彭宜才;建筑变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大众用电; 2002年 第10期。
[2] 刘珊;建筑物变配电工程智能化设计的研究;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6月。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监理
在进行大型复杂工程的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时,需要较高的专业性,需要工程主体设计单位完成方案设计,然后弱电专业单位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设计,使施工图符合施工要求。但是,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弱电化单位通常也是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在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中,监理单位要努力提高监理工作的水平,为施工阶段的智能建筑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智能建筑工程的概念
智能建筑指的是将建筑作为主要平台,包括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并且对各种系统、结构、管理、服务进行集合优化,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技能、健康、环保的建筑环境,还能够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智能建筑工程指的是以传统建筑为基础,利用通信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实现建筑设备的自动化、通讯的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的工程。从工程技术上来看,智能建筑工程的主要系统有通信网络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从管理归属要求方面来看,主要包括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智能火灾报警系统和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等。综合布线系统是这些系统的基础,各个集成化管理系统是控制终端,对于控制功能起着调节作用。
二、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智能建筑工程相关的设备、技术和标准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各个业主在智能化需求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大部分设计院在进行智能化的专业设计时,由于设计过程比较复杂,往往只能进行初步设计,如果想要进行深入的设计,需要请具有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的智能系统集成商来负责。集成商能够对技术设计、产品供货、技术施工、安装验收、安装调试等全程负责,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智能系统集成商在进行智能建筑工程的深化设计时,通常要与具体品牌设备功能相结合,并且通过系统结构的优化制作出施工图。深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深化设计进行说明,完成各个弱电子系统的系统图,系统图要与平面图相对应,并且将设备配置体现出来;完成平面布置图,并且对管线路由和末端设备进行绘制,还要提供图例说明和文字说明;对大样图进行安装;对机房和弱电间进行布置;提供材料设备表等。
三、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作用
(一)编制招标文件,提供设计方案
监理能够根据业主需要,在智能建筑工程专业施工单位进行招标之前,与业主做好配合,编制招标文件,并且协助业主做好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和施工招标工作。监理还能够提醒业主对施工承包商进行监督,让他们根据合同完成准备要求,并且能够对与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接口存在交叉的现象进行协调,将详细情况向业主说明。除此之外,监理还能够结合功能需求和设计方案,帮助业主选择适当的设备和产品,并且对产品性能测试、相关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的复查和鉴定、设计方案的评审等工作做好监督和控制。
(二)功能定位和需求分析
智能系统集成商在进行深化设计时,监理能够帮助业主对功能进行定位,并做好需求分析工作。监理还能够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设计协调会,对设计院的实际要求、业主的具体要求、施工单位的建议等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由智能系统集成商在深化设计中进行落实。这样一来,能够保证业主功能需求和施工结果的一致性,从而使施工过程当中的设计变更状况得到改善。
(三)图纸会审
监理需要对工作范围所包括的各种专业图纸都要有充分了解,并且对相应的规范、合同、标书、施工概预算等进行详细分析,还要了解当地电信、供电、技防、消防、质监站等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有充分了解。监理要对智能建筑工程图纸和相关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业主的实际需求,符合各级政府部门的标准和规范,并且对深化设计图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向设计单位提出合理建议。
在进行图纸会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保证设计图和产品与设计文件的要求相符,加强弱电子系统的兼容性、合理、可靠性和开放性;第二,要保证设计系统图与施工平面图的一致性;第三,要保证各个回路标示和终端的准确性;第四,要保持导线型号和导管规格、敷设方式的一致性;第五,要合理设置工程信息点的位置,使其与功能需求相符。
(四)协调专业
在深化设计阶段,要做好各个专业的协调工作,对各个机电安装专业之间的管道路由矛盾进行协商,并且对室外市政专业的合理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协调过程中,可以利用总包组织专业实现对槽、管通道的预先规划,和对重点部位的管道预排,避免发生冲突,为施工控制提供便利。
(五)其他内容
监理工作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制定监造方案,如果需要对重要设备进行驻厂监造,要确定设备的重要技术指标,并且制定出相关的监造方案和检验方案。资料整理和分析,监理要对施工设计文件、合同文件、设计交底、分包单位资格报表和图纸会审记录等进行收集和分析。组织设计技术交底会,监理要组织设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会,并且记录好会议内容。
结语:
随着经济的迅速进步和技术的进步,智能建筑工程开始兴起,并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是智能建筑工程的重要阶段,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结合我国智能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对深化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希望广大监理单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职责,采取科学方式,做好监理工作,提高智能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江帆. 浅谈智能建筑工程深化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J]. 建设监理,2013(05)
[2]徐军. 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给排水工程;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三大系统之一,给排水设备是一种很重要的建筑设备,智能化建筑对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要求很高,近年来“智能大厦”一词风行全国各大城市,究竟给排水工程与“智能大厦”有何关连?设计中又将如何配合?这是许多设计人员想要探究的问题。文章试图从“提出问题的角度对此做了初步论述,以便进一步展开、深化。
1.与之有关联的给排水工程
1.1 以下给排水工程应接入“智能大厦”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①生活水系统 ②水泵的编号、状态(工作、备用、故障);系统的压力;水池及水箱的水位; 变频调速泵的频率、工作压力;③系统的简图及主阀状态;④各用户水表的读数。
1.2 热水系统
热水系统中水源的利用可采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太阳能技术。在采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时,不得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和浪费。如利用地下地温地源自动供暖制冷系统,就是以表层地下水为载体,将这些地温热源传输到水源热泵中进行相关的能量转换。太阳能热水器的循环可以采用强迫式、自然式和直流式太阳能热水器这三种。太阳能热水器应设有温控装置,并且应该合理设定热水的温度。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能再利用与节水技术二者应该相互结合,达到最好效果。
1.3 循环冷却水系统
水泵将冷却水打进设备,带走空调主机冷凝器内冷媒散发的热量,这部分较热的水流入冷却水塔,通过和空气直接接触,并蒸发掉一部分水,使得剩下的水温大大下降,一般可以达到当时空气的湿球温度,然后这些冷却过的水重新流回水泵,循环使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对该过程的①循环水系统 ②水泵的编号、状态(工作、备用、故障);系统的压力;水量及水温; ③系统的简图及主阀状态;④各设备的运行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调配。
1.4 消防水系统
将消防泵的编号、状态,所有报警讯号以及联动控制全部接入FA系统。《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生活饮用水箱应专门设置,与其它用水的水箱分开。因此,应单独设置消防用水水箱,并且要配备专用的补水泵,补水泵应从消防水池中取水。为了避免消防水箱中的水因长期没用而造成水质恶化,可以在消防水箱上另设一个出水管供道路用水或住宅绿化使用。
1.5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的布置应全面规划,尽量做到:①排水沟道要处于控制面积的最低处,以求尽量自流排水。②根据地形应将排水地区划分为高、中、低等片,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抽排为辅。③排水干沟的出口应选择在容泄区水位较低和河床比较稳定的地方。④下级排水沟道的布置要为上级沟道排水创造良好的条件,干沟要尽可能布置成直线。此外,排水沟布置要避开土质差的地带,以节省工程费用并使排水安全及时。
2.设计的程序与配合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通常讲的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的程序与和阶段上都有较大的不同。一般应按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深化设计等3个环节,依次展开。
2.1 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同样是智能化系统,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功能、投入建筑的资金、业主的不同表现等,最后反映在耗资规模上的差别也很大。一般来说,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如酒店、写字楼等,要综合考虑各个用户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招商自身的需要,应该要具备较齐全的功能。而比较单一的建筑,如邮政、银行、出版等,则多有所侧重。此阶段的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使用功能与实际需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切忌脱离实际提高标准。
2.2 系统设计
这要由相应专业设计人员来完成,给排水设计人员只是按常规的设计工序管理进行专业间配合。若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上述设计是同步进行的,系统设计则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去完成。目前智能化建筑工程比主体工程滞后较为多见,导致一些工程的局部不尽如人意,这虽然是难免的,但这样的事例当然少一些为好。
2.3 深化设计
与主体工程的设计不同,施工深化设计是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的。智能化建筑工程涉及通讯、广电、公安、环保等领域,直抵发展最迅猛的高科技领域前沿。一些工作的主导专业已是一种相当模糊的概念。在这些地方,许多相关的专业公司比之寻常按传统模式组建的设计院,与科技市场的联系更密切,因而在人员、最新技术和信息的拥有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属于主体工程,须与主体工程的形象、性能协调一致,所以系统集成商应在该工程的原设计单位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该设计单位对整个工程负责。
上述三个环节中,给排水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在第一和第二个环节。给排水设计人员应对给排水工程中的信息采集点、联动控制点的设置及其硬件的选用和安装负责。
智能化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是结构化布线,它承载着语音、数据、视频传输的重要任务。这可以说是智能大厦的唯一共同之处。但结构化布线并不受给排水工程所制约,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人员不用考虑过多。
3.建筑智能化对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与给排水工程有关的地方并不是很多,但对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而言,我们有没有可能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统本身已具备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来推进一些新的工程目标、亦或用一些新的技术方法来实现传统的工程目标?举例如下:
3.1 通过程序控制管理蓄水的进水和出水
①进水
传统的方式是用浮球阀来控制,当池内水满时会自动关闭进水。但这类方式有阻力大、动作频繁、易磨损、漏水量也大等弊病,造成频繁的维修,使用户不堪其苦。
在大厦内已有BA系统的条件下,利用电动阀门和池内的液位装置来取代传统的浮球阀,实现程序控制是合理而简单易行的。
②水池出水
同理,也可通过程序控制来管理水池出水。生活和消防水池通常合并设置,为了保证消防水量在平时不被动用,常采用抬高生活泵吸水管的方法,但此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死水区域水质易变坏;低水位时吸水喇叭口附近形成漩涡从而带入空气,导致水泵工作不稳定;此外,在泵房的竖向布置上也会产生一些麻烦。若通过程序控制来管理,使池内水位降到某一定值时生活泵自动停止,以上弊端即可根除。
3.2 给排水工程的目标
①优化变频调速供水装置的工作
作为一项节能技术产品,恒压变频调速供水装置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水泵的压水管处,导致装置实际取得的节能数量远远低于节能的理论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种方式是开发、研制新一代变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使水泵的工况点贴近该给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运行;另一种较简单的方式便是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挪至该给水系统的最不利点,这样做系统虽则是恒压运行,实际上已扣减在非额定流量条件厂虚拟的水头损失,对水泵而言己实际变压变量供水,从而使节能效果向理论值大大靠近了一步。
②自动收费管理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有好多自动收费管理的软件,我们没有理由使水费的管理置于自动收费管理之外。目前,我国如宁波水表厂已经研制出一种名为LXWJ-16流量的集中检测仪,可以完成远程计量。但由于微机在线动态测量和对物理过程进行监控以及图像、语音处理等,都只能识别和处理数字量。因此,上述模拟量必须经过A-D转换才能实现被控对象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此外,在我们所讨论的特定环境,还必须能通过信息插座,结构化布线系统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因此,这方面还有些工作要做。
4.结束语
加快“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特别是“给排水系统”的智能化还十分滞后。然而不管是在耗资巨大的高档建筑,还是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中(地铁,隧道工矿等),一方面是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建筑层次,品味的一种标志。智能建筑工程正方兴未艾,“给排水系统”的智能程控化建设已迫在眉睫。求实创新,有机配合,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有关部门、也是给排水专业的首要职责和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之所以要努力做到建筑智能化,就是要给使用的人提供更加舒适、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智能建筑继承了以往建筑中优秀的部分,又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用了很多新的技术。通过这些方面的结合,力求营造出更加人性化的空间,也只有作为主体的人的状态能保持最佳时,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方案的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的成本,而且还影响到以后运行状态,所以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在认真执行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同时,还要仔细研究项目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实际。争取做到使设计既不影响将来的发展,又节约了资金;使每一个电气设计项目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又充分体现设计的经济性。
1、智能建筑强电系统的设计方法
强电部分的设计主要包括高压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动力照明干线系统、配电箱系统和导线电缆的敷设等,这一部分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灵活性、安全性。高压配电系统是一项工程配电的源头,这一部分的经济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不出故障,以避免整个工程断电,因而必须选用可靠的产品。根据用电负荷容量及其分布、用电设备特点及负荷等级,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使系统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使供配电系统在运行中的损耗减至最低,实现供配电系统的经济运行。
1.1 减少低压柜的出线回路
首先将负荷的种类和位置确定,将同一区域性质相同的负荷,由低压母钱馈出的一个回路供电,这样做可以减少低压柜的出线回路,减少低压柜的台数,降低设备成本,但是当出线端故障或馈电回路检修时会造成大范围的断电。然而此种情况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住宅楼一年或者更长时间基本上不停电,而这种住宅楼的电源进线大部分都是大容量的单回路供电的,而且现在电气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好,通常在不出现电气故障的情况下是不用检修的,因此在非重要负荷采用大容量回路出线是可行的,也是降低电气设备成本的有效方法。
1.2 正确选择需要系数、同时系数以及功率因数
这几个系数直接影响到一栋建筑电气设备的投资,功率因数选用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计算电流,从而影响电缆 、保护开关的大小;需要系数选用是否准确亦直接影响到计算电流,从而影响电缆、保护开关的大小;同时系数取值还直接影响变压器大小的选择,若取值偏大而选择大容量变压器时,会造成将来变压器运行时损耗的增大,同时也造成资金的浪费。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一定要根据建筑物在实际中设备的运行情况,合理选择计算系数,做设计时要考虑发展前景,留有余量,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到好处。随着建筑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电量并没有大幅上升,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尽量取较低一点的系数。
2、智能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起着联系各种终端和数据传输的任务。在设计中如何安排好这些盘根错节的线路,使之经济高效,是每一个设计人员都应该好好研究的问题。线路的走向分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垂直方向的走线通常都布置在每层的设备小间中,但智能建筑的设备小间由于要布置综合布线跳线架和相关网络设备,面积应比以往的弱电间面积大些,而且在设计时还应在每个层面上留一定的剩余空间,以备未来不时之需。
2.2 电气工程的投入产出比
高档次生活品质总是意味着高的投入,因此找到一个合适的投入产出比是别墅电气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更为人性、更为周全的用电设备的配置,使得别墅单体内电气系统的复杂程度加剧,投入也相应提高与普通住宅的电气工程收取配套费不同,别墅一般都是按实结算的,其费用构成主要是由设备的电气级别和数量决定的。电气级别的设计主要和小区的总容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单位面积用电指标、总体用电同时使用系数是方案设计中的两个重要参数。
2.3 层高设计
智能建筑的层高,始终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层高若过高,则会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在设计时我们都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尽量降低层高。智能建筑布置的管线相比普通建筑要多了许多,除一般建筑都有的空间风管、自动喷洒消防管、强弱电电缆、消防联动管线、共用电视天线、保安监控线外,还增加了大量综合布线系统的桥架和数据线,这些设备也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所以智能建筑的层高也应当比一般建筑要高些。
2.4 地面天花板和墙面
智能建筑中的地面,除具备普通建筑地面平整、舒适、耐磨这些基本特征外,还担负着水平布线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地面设计常见的三种方式:架空地面、预埋线地面、特制地毯下配线地面,各有优点,具体设计中该采用哪种地面,主要应由建筑的类型及各种地面的特点决定。
天花板部分的设计也很重要,现在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可谓是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程度了,除了布置照明灯具、空调送风回风管、温感报警区/喷洒头外.也要担负起一定的布线任务,设计人员一定要将这些功能安排的井然有序。
智能建筑墙体通常用来安设接线插座,目前常用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墙体内走线、表面安放插座的方式。该方式适合于墙置不会变更的智能住宅。而办公类智能建筑,因为内墙常常需要重新布置,这种方式并不适合。第二种墙体是配电系统墙,实际上就是为一些配电设备设定的局部的固定的墙体,主要是解决一些较大配电设备的安置问题。
3、如何提高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同一电压等级供电系统变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三级,尽量减少变电级数过多产生的电能损耗,保证在各种运行方式下提高供电的连续性,力求稳定、可靠供电。灵活性:主结线力求简单、明显、没有多余的电气设备;投入或切除某些设备或线路的操作方便。这样既可以避免误操作,又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处理事故也能简单迅速,且维修起来简单、方便。灵活性还表现在具有适应发展的可能性。 安全性是指保证在进行一切操作切换时,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以及运行安全可靠,并且能在安全条件下进行维护检修工作。
通常在设计中只要满足规范的要求就基本上能满足上述三点要求,但经济性同样是设计电气各系统的重要原则。考虑经济性时,必需从整个建筑的全局出发,根据建筑本身的特点,经济合理地设计电气的各系统。然而,可靠性与经济性二者之间既矛盾又统一,如果过分强调可靠性,以配电系统为例,大部分设备由变配电所低压母线放射式供电,势必造成设备增多,投资增大,导致不必要的浪费,使经济性下降;如果过分强调经济性,减少设备,简化结线,就必然会影响可靠性,当发生事故时会造成较大面积的停电,又会带来损失,可见这样的结果是不但降低了可靠性,同时经济性也降低。因此在处理这些矛盾时,应当先满足可靠性再提高经济性。
4、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宅产业的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许多中高档别墅住宅小区, 在综合布线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对这几个部分进行综合集成,统一管理,让各个部分之间创造出高效、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时,那么该建筑是具有智能化的。这些智能别墅住宅小区面积多达数十万平方米, 其电气设计也向着高档次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国而现有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主要针对普通住宅, 对于高级别墅区的电气设计还没有相应的明确规范, 只能采用经验和规范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因此,只有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使我们的智能化电气设计水平逐步提高,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电设备;建筑工程;协同系统
1 问题的提出
智能化建筑工程的开展在我国相对来说是比较晚的,作为后起之秀这些年来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快速发展的智能化建筑行业在系统辅助工具的优化略显不够,相关配套机电设备的系统信息缺乏整合。一些机电设备厂家针对各自产品架构了相关的系统配置,例如南京普天集团的布线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设计步骤,但是功能单一,局限性强,缺乏对产品兼容性的思考,因此,在一些智能化建筑工程当中由于兼容性不够出现故障率频繁的案例比比皆是。由此,笔者提出了构建一个将多品牌、规格的机电设备整合在一个开放、安全、可拓展的系统平台,从而较好解决上述问题。
2 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机电设备协同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智能化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开发出来的机电设备协同系统能较好兼容建筑工程当中的其他设备,且具有较高可靠性。在系统的总体设计之前,需要遵循一定的工程设计原则。
(1)具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2)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多部门协作,不同的部门人员分配不同的权限;
(3)注重系统的可拓展性,机电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协同系统应该实时的反应整个市场的动态情况。
(4)开发的协同系统应当符合相关的国家、行业的标准和规定,方便维护和升级。
2.2 机电设备协同系统的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富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们对安全、人性化的安居生活也越发重视起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需求成为了可能[1]。而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也带动了智能化建筑行业的发展。“智能3A级写字楼”、“智能办公楼”等字眼频繁出入在公民视线当中。智能建筑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差别于传统建筑的新问题。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将智能化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隐患问题罗列如下:
(1)一个智能化建筑工程系统往往都是十几家单位一起协作,工程所配的机电设备厂家可能达到几百家,这些机电设备的采购、配置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繁琐的流程很容易出现人为失误,给工程质量带来安全隐患。
(2)虽然生产企业都是按照国家、行业标准来实施的,但在设计过程中大都需要结合自身经验来进行设计和配置,这也导致人工出错的几率较高。
(3)智能化建筑工程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几十个系统子工程都是由专员进行设计和配置的,这部分人对于机电设备的参数配置非常熟悉,有自己的设计配置经验,在各个子项目协同合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旦这类人才流失,对于智能建筑企业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4)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一些机电设备在一到二年内就可能被新更新的设备所代替。因此,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及时洞察市场行情,草拟出最为优化的配置方案供客户参考。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智能化建筑行业和企业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协同系统方案,预计使用本系统之后可达到以下的目标:
(1)缩短了系统工程设计时间和步骤,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数据交互技术,帮助设计人员快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为建筑企业提供设备选购数据库,数据库中的设备基本信息能够实时的反馈给建筑企业,为企业制定决策提高参考。
(3)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协同系统查询到统一的设备信息,减少了数据冗余,有利于工程设计的标准化实施。
2.3 机电设备协同系统的总体架构
智能化建筑工程当中的机电设备协同系统应该包括机电设备的基本资料、材料的配置和管理、成本计算、子项目之间的集成、远程服务等等。总的归纳起来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设备配置管理模块、协同设计模块、工程成本计算模块、远程服务模块。
其中,设备配置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各个机电设备厂家的品牌、型号、报价、采购折扣等等;协同设计模块主要包括具体的工程设计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各个子系统模块的设备情况;工程成本计算模块主要包括各个子系统的成本和明细;远程服务模块主要是总部数据库与各个异地客户端之间的协同工作,方便总部人员对异地工程的监管。
3 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机电设备协同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3.1 机电设备协同系统中设备配置数据库的研究
为了保证企业数据库的安全有效性,在关联数据库的时候,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策略来保护企业秘密。其中设备配置数据库的选择就是构造安全策略的第一步。笔者选用SQL Server 2000对数据进行管理,不仅仅能够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在保证数据安全性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用SQL Server 2000在对下面的客户机进行数据交换的时候,减少了服务器处理数据的内存占用和CPU占用,有利于提升数据采集的实时性。
系统整合的数据都放置在数据库当中,各个客户端通过ADO与服务器数据库进行连接,建立数据通道,这样能够保证服务器端与各个子客户端之间的数据的实时性和一致性。通过连接Internet,异地工程部或用户能够从服务器中获取数据,实现远程服务的工程管理功能,这对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2 机电设备协同系统中远程信息交互技术研究
远程信息交互技术的实现主要依赖与B/S体系结构,是基于C/S体系模式的一种改进结构。B/S模式下,异地工程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浏览器对总部的服务器进行访问,特别是一些现场设计人员、营销人员需要实时的与用户交流,帮助他们了解整个建筑工程的运作和成本投资。而对于总部的设计人员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快捷的数据处理成效、安全的设计环境,因此C/S模式更适合在设计人员内部使用。
因此,为了满足整个系统的需求,笔者决定采用B/S与C/S的混搭模式,其结构如图1所示,用户只需要通过一根网线将电脑连上Internet,就可以通过浏览器实时的查询到工程建设进度情况。而各个异地工作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被分配了不同的权限浏览总部服务器来获取资料。C/S与B/S混搭模式的优点就是系统层次分明、安全性有保障,既保证了处理数据的高效性,也保证了企业数据库的安全。
图1 B/S与C/S混搭的协同系统模式
4 结论
论文在整合了国内诸多机电设备型号、价格、性能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智能化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利用B/S,C/S数据处理模式、设备配置数据库的研究、远程信息交互技术等关键技术对智能化建筑工程设计中机电设备协同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施工组织设计
前言:1984年,在经过众多专业人员的不断努力下,美国终于建设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自此之后,世界各国对智能化建筑的关注度也变得越来越高,有关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在西方国家及世界范围内的发达国家的发展十分迅速。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实用性、舒适性、便利性及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而智能化建筑又是信息时代中必然的产物,智能化建筑将高科技技术和现代建筑的一些优势进行了完美地融合。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在进行工程施工方面的指导思想,工程质量管理是成功完成一项工程的重要保证,是达到智能化工程设计目标的必要手段。
1、智能建筑的概念和建筑智能化系统,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最优化的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现代高速发展的各种科技是密不可分的。智能建筑将要实现的目标是在现代人们居住、办公、购物等的各种环境中,运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将更优质、更快速的服务提供给人们,当然在体验过之后,人们对其所给予的回报也是十分高的,并且系统的变通性高和适应能力强。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以建筑物为背景,同时具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三大系统,以高水平的建筑方式和高科技的管理方式给人们的居住和生活带来高质量的体验,为人们提供便利和舒适,通过系统集成进行综合配置和综合管理,形成一个安全、高效的综合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给用户带来全新的、别样的体验,是一种科技水平较高的系统。
准确来讲,智能建筑也是当下各种建筑物当中的一种,但是由于其安装了建筑智能化系统,能提供安全、快速、舒适性高、方便的综合服务环境,且相对来讲投资较合理,所以被称为智能建筑。
2、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智能化施工的组织设计指的是是在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指导下,以一个单位工程为对象,在施工设计图确定后形成的对工程项目施工在书面上的要求,有关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遵守。
2.1、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总体布局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步骤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开始采购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料,准备好施工时所需要使用的机器和工具;第二阶段,进行智能化建筑内部各层的配管工作和各层内部的穿线工作;第三阶段,对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技术设备进行逐一的安装,最后一个阶段,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到设备的各系统进行相互间的配合和设备调试工作。
2.2、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方案的实施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安装一般上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对系统设备的安装、对系统设备的传感器的安装、对施工系统探测器的安装。根据工程不同的承包方式,对各项作业的施工责任人提出明确的施工要求。
2.3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对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组织、技术设备的供应及弱电工程与土建工程和装修工程的配合时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必须要通过建立工程进度表的方式来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检查和管理,在组织确定了施工顺序的基础上编制建筑智能化施工的进度表。
因为建筑智能化和机电设备及独立于系统外的接口界面有很多,在进行施工的工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不协调的地方,所以,就应该对施工中的单薄环节进行控制和调节,对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协调现象也要及时地进行解决。对于上述问题,通常进行管理采用每旬或者每月的工程调度会的方式,并且建立文件报告制度,全部问题采用书面的方式进行记录、修改、协调和解决。
在进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中,要对整个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期间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装人员、调试工程师的人数和技术人员进厂的时间进行合理地安排,要尽量避免无关的劳动力浪费和人工成本的增加。要将施工组织管理和施工进度管理的关系协调好,做到二者之间的密切配合,要组建一支施工效率高,施工安全性高的施工队伍,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又快又好地完成。
3、智能化工程的工程质量监控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监测与控制是智能化工程成功开展的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实现智能化建筑设计目标的必要方法。对智能化建筑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现代生产发展的必要结果,同时也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实际要求。如果一项工程缺乏一个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系统,其工程的任何一个系统和项目都难以正常运行,对整个项目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智能化工程的质量监控系统具有全方位的特点,这里着重说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设计、在工程施工、设备调试各环节的质量监控。
3.1、智能化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检测并确定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系统设计、技术设计、功能描述、设备选型等方面都一定要达到合同、业主和功能需求分析的要求;依据确定好的工程界面的要求,检查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各子系统之间相互的技术交接资料是否达到要求,对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查核对,确保设备清单的万无一失、监控点表与施工图三者的完全一致。
3.2智能化工程施工工程的控制
按照施工技术和对相关的施工和验收规范分层次地进行智能化施工质量控制,依据施工过程的规范进行施工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及时做到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的及时验收,严格做好每一天的施工记录工作;按照相关技术的要求做好对所应用的单体设备进行及时检测和设备调试工作。
3.3智能化工程施工的系统调试
智能化工程的施工应按照施工前图纸设计的要求,经过有关部门的审定合格之后方可进行实施,记录、检查、确认按照上述要求的各项测试数据,如果发现系统问题应该立即进行汇报和处理,并将这些问题立即解决,经过有关部门的确认审核之后,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智能化工程系统检测。
结束语: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建筑在建筑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对智能建筑的关注和期盼也与日俱增,这就对对智能建筑的施工设计与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的深化是首要条件,体现了智能建筑的水平高低和建筑功能;智能化工程的工程管理组织的水平高低以及能否对工程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测验收是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良成,梁志勇.谈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点[J].山西建筑,2015,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 工程特点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建筑智能化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建筑智能化融合了建筑、计算机网络、通信和通信技术,所以,也被称为智能化工程。建筑智能化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之处,它具有相当高的品质和科学合理的技术,也为现代化建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论建筑智能化是一项多么复杂的工程,我们也要对其研究推广,做好相应的施工管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1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
1.1管理专业化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专业性技术要求很高也十分的严格,所以决定了是工人员的专业性,必须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能熟练掌握施工要求,对智能化施工的流程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从而保障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1.2管理系统化
建筑智能化工程把建筑性能、通信技术设施和信息技术等相关的技术组合成一个高效的系统,这个也是智能化的重要特征,它能够对建筑的相关设备和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大大地改善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建筑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化使整个工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有联系和协调。
1.3具有节能性
节能环保是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所以,建筑智能化也要求具有节能性的特点,遵循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节能技术在建筑智能化的工程中以及得到广泛应用。
2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2.1对系统规划理念理解不够透彻
由于部分建设单位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时长提出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然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的观念也存在缺乏的问题,导致整个建筑智能化工程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使整个工程的效率降低。
2.2施工管理模式落后
许多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现场管理混乱,而智能化技术相对复杂,技术更新也很快,所以加大了建设等单位对监管的难度。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不当、管理力度不够、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等问题,这样不仅会浪费人力、财力、还会浪费时间。
2.3重建轻管现象严重
建设单位过度关注建设的过程,忽视了对竣工后的维护和管理。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也不够大,导致经常出现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在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3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受着传统思想的禁锢,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没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整个建筑的过程中,不能真正做到统筹全局,有整体的规划和设计。由于工程缺乏整体性的考虑,使得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一个环节和另一个环节脱轨,衔接不当,从而影响了施工质量,整个工程的效率。
3.2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和专业技术
技术水平的提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多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突发性的问题,对有些技术性问题也存在着不了解,这就使得整个过程管理现场混乱,指挥不当,影响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4.1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合理化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需要以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前的规模、性质等制定相应的方案,同时也需要建筑工程人员在制定方案时加强沟通和协调,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保证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方案,促进工程有效的实施。
4.2加强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制定责任制度,明确到每一个人,谁的管理出了问题就找谁负责。同时也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一旦质量出现问题,也有相关人员负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智能化施工现场更加顺利,智能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3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
一个工程的施工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施工队伍,尤其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工程进程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管理层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为智能化施工管理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保证施工进程的质量和效率。
5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工程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工艺复杂型的工程。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的观念、坚持环保节能的理念,严格培养出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科学合理的做出决策方案,提高整个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良成,梁志勇.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15(03).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造价控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093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化建筑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工程发展的趋势,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智能化建筑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建筑行业也有着飞跃式的发展,但在智能化建筑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最为明显的是,虽然我国当前名义上的智能化建筑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够起到智能化建筑功能的建筑却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令人堪忧,往往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各类故障频频发生,造成施工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为降低工程造价往往会以牺牲智能化子系统功能为代价[1]。这些问题直接的影响了我国建筑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1 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成本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使用功能,因此,在进行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时,应当囊括整个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为造价控制工作的严密性提供有力的保证。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应该涵盖的范围相对较大,不仅仅是决策阶段、设计阶段等前期准备工作,招标、施工等后期实施工作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在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人们往往更为重视后期实施阶段的施工成本节约化,而忽略了前期准备阶段的预算控制,这无疑是本末倒置,不但不能够达到较好的造价控制效果,同时也会由于刻意缩减成本而影响到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1.1 决策阶段对造价控制工作认识不足
当前建筑智能化已然成为了建筑工程未来发展的走向,然而大多数业主对于智能化建筑的认识并不充分。在大多数情况下,业主只是从表面上要求建筑物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建筑功能,但并不了解满足这些功能需求需要建立多少智能化系统以及相应的子系统[2]。并且在决策阶段,业主也不能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仔细思考,直接造成了在前期决策工作进行时无法得出较为合理的投资估值。比如,由于对智能化建筑所应具有的功能不甚了解,从而低估造价数额、或是贪大求全,脱离实际情况而造成高估造价数额;或是由于对市场环境没有充分了解,从而导致估价不能够满足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等。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使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偏离实际情况。
1.2 设计阶段对造价控制工作缺乏手段
设计阶段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基础,因为在工程正式投入建设中后,所有的施工工作都需要按照既定的施工设计来进行。我国当前实行的是设计监理制,这样便能够保证工程设计工作各方面责任有据可查,避免设计问题问责出现漏洞。但是这些制度同样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设计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相对而言更为在乎技术层面,而忽略了工程造价,从而导致工程造价虚高不下;不仅如此,有很多参与工程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并不了解智能建筑投入使用后的实际情况,以至于在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这样不但不能够减少施工成本,反而会影响到施工质量。这些无疑多对当前的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控制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1.3 施工阶段对施工造价监管力度不够
当前大部分建筑智能化施工都在采用招投标方式,然而这种模式最大的缺点是很难在短时间选出最优方案。一般来说,在招投标工作开展之后,竞标的施工团队只有很仓促的时间对这个工程进行细致的工程施工设计,与此同时,留给业主进行方案评估的时间更短,因此,很难甄别出各个方案的优劣。由此可见,对施工过程中的造价进行控制管理成为了重中之重。由于设计仓促,设计方案中会出现的各种漏洞,而这些漏洞在施工过程中被发现之后,有些施工团队不会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交流,而是为了赶工期而私自进行方案更改,从而影响到工程造价。在竣工进行款项结算时,极易出现业主认为施工团队多挪用了施工经费,而施工团队认为业主故意拖欠工程款项的尴尬境地。由于施工团队的私自更改方案而造成竣工后实际施工款项无法确定,成为了影响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控制的又一大因素。
2 建筑智能化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应对方法
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控制需渗透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够让造价控制工作发挥出最好的效果。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问题主要出现在三个阶段,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1 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决策是建筑智能化工程中最先开展的一项工作,而且其对于之后两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决策阶段,主要采取的造价控制措施是进行工程项目的各项性能可行性研究以及投资估计。之所以要进行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因为当前很多智能化建筑的工程决策已经脱离了实际情况,业主所需要的建筑物智能功能在预计的投资预算下难以完成。同时,有一些决策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并且与当前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标准相悖,这样就使得既定计划中一些项目不能够完成。但是在进行投资估计时,这些不能完成的项目仍然被计算到其中,由此造成了投资估计值偏高。为了能够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是在进行投资估计时根据工程项目建议书以及已经得到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对工程中各个项目进行审核,剔除不具备实现能力的施工环节,以紧缩工程预算,让工程造价能够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情况。
2.2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阶段是其施工阶段的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在当前,进行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工作人员一般只是追求先进的施工技术,而忽视了由此带来的工程造价问题。虽然由此设计出来的各种施工方案能够较好的符合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的工程标准,但是并不符合客观实际。这种按图索骥、不知变通的行为使得当前的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成为了造价控制工作中最大的障碍。技术和经济之间并不是不能够进行沟通与联系,设计人员的这种行为可以说只是为了减轻自身的工作量,而不去对市场情况进行调研以完善自身的工程设计。对此,我们必须对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工程设计的考核度量方式进行完善,在进行工程项目设计调研时将市场经济情况纳入其中;在进行招投标工作时将经济因素加入考虑范畴之中;或是直接进行限额招标,以免设计人员依照自己的想法而忽略的客观实际。
2.3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下转第244页)(上接第99页)
施工阶段是将业主的决策与设计付诸行动的过程,这个阶段所涉及的范围是最广的,而且实施周期也是最长的。相较于前期准备的两个阶段,该阶段真正将生产资料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由此将会消耗大量的资金与资源。但是,业主应该对施工成本消耗进行严格把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首先,业主应该挑选整体素质较高的施工团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也可以减少由于技术不完善、施工环节过于拖拉而造成的资源消耗。其次,业主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及时与施工团队进行沟通,了解当前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单价,避免中间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双方对于工程造价的认知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到竣工后的款项结算。除此之外,也需要在施工开始之前根据施工情况与施工团队的实际能力进行相应合同签订。之所以要采取这样的措施主要是为了能够得到法律责任认定,并且对施工团队的施工工作进行制约与敦促。并且能够在结算施工款项的时候避免出现意外争执。
3 结语
建筑智能化工程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不断补充、更新内容,为当前的建筑工程发展提供了一个更灵活的平台,更好的满足当前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上述的三个阶段覆盖了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每一个过程,这三个阶段的控制工作相对独立,也相辅相成,可以共同达成项目控制工作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相信我国对于智能化建筑施工的造价控制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 全过程 质量管理
1、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分析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整个中国的建筑业如雨后春笋全面发展起来,九十年代初,中国的建筑行业开始引入智能化系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智能化在各类建筑中的应用突飞猛进,现在建筑智能化已经在各类建筑物中不可或缺。但回首这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以往建筑智能化在建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其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运行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近年来的经验积累,智能化工程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系统安全性、可维护性以及系统可靠性等指标越来越好。但是,智能化工程还存在着很多质量问题,且其存在于全寿命周期中的每个阶段,要想建设一个满足要求的智能化工程,需要对全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运用相关工具和方法控制各阶段的质量。
2、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特点
建筑智能化工程是集控制工程、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音视频技术、显示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可以说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具有技术相对密集、技术更新快、产品更新快、施工工艺复杂等特点,同时,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配合专业,还具有工期长、配合工作量大等特点。可见,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具有以下特点:
2.1分部分项系统多,材料设备种类多,影响质量的因素多
建筑智能化工程分部分项子系统有三十多个,各系统构成、配置均不相同,质量因素涉及到技术方案、材料设备选型、施工工艺、施工仪器仪表、人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环境等各个因素,每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程质量。
2.2智能化工程质量受建筑中其他专业工程质量的影响大
智能化工程属于配合专业,管路施工时要让位于风、水、强电、消防等专业,设备安装要依附于被控设备和装修面层,如果其他专业工程的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智能化工程的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
2.3智能化工程质量定量评定难度大
智能化工程在保证观感的基础上重点是保证功能的实现,而系统功能指标检测需要相应的仪器仪表,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来测试,所以在检测难度方面较大。
3、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应用
3.1样板先行方法
样板可以在施工中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可以体现设计意图,发现图纸缺陷以及与其他专业接口的问题,减少后续施工中的缺陷,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可见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
3.2设置质量关键点
智能化工程的质量关键点包括图纸会审、设备选型、技术交底、隐蔽验收、标识制作、系统电源、系统接地、系统调试、系统试运行、系统测试、系统交验以及后续服务等。这些质量关键点贯穿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严格控制每个关键点的质量,就可以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
3.3采用动态管理方法
智能化工程的建设是动态的,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期间可能会发生国家政策的调整、业主的变更、施工条件的改变、工程人员的调换、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采用等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工程,采取预控手段,不断调险清单内容,不断调整工程中出现的偏差,让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3.4 充分运用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需求而出现的,当然也适用于建筑产品的质量管理,由于建筑质量是工程投资、工程进度等因素博弈的结果,其质量特点要求我们在质量管理中应用ISO9000管理体系时要简化其流程,吸收其精髓和理念,让其融入企业的质量管理流程中,做到不为了获得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而增加额外的管理费用,这样才能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保证ISO9000管理体系不流于形式,真正服务于智能化工程的质量管理。
3.5管理工具的合理应用
智能化工程中适用的质量分析工具包括因果图法、控制图法、关联图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找出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
4、建筑智能化全过程质量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调试验收阶段以及交工后的运维阶段,各阶段的质量控制点均不相同,需要对各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对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前进行预控。
4.1设计阶段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依托于整个建筑的用途、结构等,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基础上需要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工艺先进性、设备接口完整性、以及是否影响结构建筑安全等,这些都需要通过设计加以具体化。精心的设计是智能化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将决定着智能化工程项目建成后的功能和使用价值,以及智能化工程的实体质量。
在设计阶段经常出现的设计问题包括与国家规范不符、系统设计功能缺陷、与其他各专业接口缺陷、设计变更多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在设计过程前应收集齐全相关的建筑图纸、暖通、给排水、强电、消防等专业的图纸,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凡是规范强制要求的条文必须按照要求执行。方案设计和图纸设计相结合,能够评价设计是否满足了相关的质量要求,在与其他专业的配合时做好设计接口对接,做到各专业间能协调统一。设计文件在发出前要有严格的审计审核流程,建立设计成果校审制度以及会签制度,消除专业设计人员对设计条件或相互联系中的误解、错误或遗漏,是保证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鼓励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创新,不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鼓励设计人员增强创新意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
4.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是将图纸变为现实的过程,也是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关键时期。
在施工阶段智能化工程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包括管路敷设杂乱无章,管路预留预埋没有跟随土建结构专业的进度,造成后续剔凿,影响土建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还有室外光纤管路敷设埋地过浅,冬季由于管路进水结冰造成光纤被挤裂;线缆敷设打结、弯曲半径过小,线缆接续没有焊接,造成强度和电阻值不符合要求,甚至线缆锈蚀,衰减过大而影响系统指标;线缆标识不清,甚至没有标识,造成系统调试以及后续维护无从下手;设备选型不当,如楼宇自控系统中的电动风门执行器的力矩选择过小、压力传感器的探测范围不当,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安装工艺错误,如楼宇自控系统中水流量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当,造成测量数值偏差较大,门禁系统电磁锁安装方法不当,由于门的撞击造成锁具固定螺丝逐渐松动,最后脱落;系统电源混接,设备接地不满足要求,造成系统受干扰性差;系统接口预留沟通不到位,造成系统功能缺失;工程资料没有针对性,竣工交接手续不齐全等造成后续维护困难,甚至无法进行工程结算。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相应的质量管理工具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从中不难发现从业人员素质差,技术力量欠缺,材料设备采购把关不严,现场施工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管理混乱,没有应急预案等是主要因素。施工前认真做好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智能化工程重点、难点的理解,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材料设备、施工机械等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与各方沟通顺畅,变更管理手续齐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设备安装在满足观感验收要求时,重点注意线缆压接、设备接地等细节,制定成品保护措施。调试阶段重点关注设备电源质量、单机调试效果以及系统网络稳定性等,验收时要做好交接记录,技能交付、知识交付和固定资产移交做到有据可查。
4.3调试验收阶段
调试阶段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关键阶段,前期编制可行的调试计划及调试方案,调试内容包括设备单机测试、系统网络调试、系统联合调试、系统试运行等。在调试阶段,系统电源大多处于不稳定状态,很容易造成设备烧毁,可以配备稳压电源来保证。调试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施工单位在没有对设备进行单机测试时,直接加电进行联调,出现质量问题时,费工费力,且与设备供应商的责任分不清楚,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还有系统单机指标没有调试到位的情况下就进行系统联合调试,如楼宇自控系统中的电动水阀在调试时没有进行零位调整及指标设定就参与系统运行,这样会使系统控制误差变大,甚至造成系统失控。在调试阶段还应对调试过程中发现的施工质量缺陷进行修复。
4.4交工后的运维阶段
智能化系统交工后施工单位应协助使用单位制定系统操作流程,定期派技术人员进行回访,有计划进行检修,定期进行演练,对系统运行数据以及值班记录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系统隐患并进行排除。
智能化工程施工单位缺陷责任期过后,建议使用单位引入工程保险机制,由于保险公司具有理赔的责任,在接手前会要求业主聘请专业的质量检查机构对智能化系统进行专业检测和评估,促使施工单位在交接前对系统进行完善,从而保证智能化系统后续运行平稳可靠。
5、总结
智能化工程质量既依托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又有其专业特点,在满足观感要求的同时,更要满足功能要求。为了实现智能化工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注重设计质量要求,在实施中精益求精,加强质量预控,工程运维中根据系统运行状况进行检修和整改。可见,只有加强全过程中质量管理,才能建设出优质的智能化工程。
参考文献:
[1]安业银,《建筑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策略研究》,建筑工程,2014年12月
[2]孙小敬,《浅谈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32期
[3]高航,《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科技风,2015年2月
1、建筑智能化系统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图像显示技术,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化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上,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
建筑结构、用途和用户需求的研究智能化系统方案的设计与评审工程招标文件的制定设备供应商与工程承包商的确定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智能化系统管理人员培训智能化系统验收开通智能化系统投入运行。
4、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要求
(1)工程实施前应进行施工工序交接,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采暖、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2)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应包括前期工程项目的交接和工程施工条件准备,进场设备和材料的验收,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工程安装质量检查,系统自检和试运行等。
(3)在设备、材料的选购中要确定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监控的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界面划分;明确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标准和国家标准,各子系统的设备接口必须相匹配。
(4)智能化工程的各个子系统应具有开放式结构,协议和接口都应标准化和规范化,使用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集成到互相关联的系统中。
(5)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由消防局统一验收,安全防范系统由公安部门统一验收,自成一个系统。因此,独立建设的系统可以通过接口、协议相互开放,交换数据。
5、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智能化工程施工主要内容有深化设计、工程实施、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
5.1 一般施工技术要求
(1)按照合同文件和工程设计的要求,对设备和材料进行进场验收。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检点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
(2)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应在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并合格后进行,各种探测器、传感器的安装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3)施工单位在安装完成后,应依据合同文件和设计要求,以及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对系统进行自检。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应以系统功能及性能检测为主,同时对现场的安装质量、设备性能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记录进行抽查和复核。
5.2 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施工要点
(1)机房应敷设架空防静电地板,地板高度能满足地下管线的敷设;机房高度有足够的配线空间,满足配线架装设。工作面水平照度不小于国家规范标准。
(2)供电应为两路电源,并在末端自动切换。
(3)弱电系统的接地应采用等电位连结。弱电竖井应设有单独接地干线,弱电设备的接地应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5.3 设备、元件安装要点
(1)现场控制器的位置应安装在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
(2)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检测性能的位置,并便于调试和维护。管道上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必须在被测量管道的压力试验、清洗、防腐和保温前进行。
(3)各类探测器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及保护警戒范围的要求进行安装。
(4)设备安装应整齐牢靠,便于维护和管理。
5.4 线缆、光缆施工技术要点
(1)线缆和光缆的型号、规格应符合合同文件和设计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所选用的线缆、连接硬件、跳接线等类别必须一致。
(2)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到施工现场时,要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
(3)综合布线的对绞线缆端接时,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要小于规范规定的长度。
5.5 系统检测要求
(1)系统检测应待系统已安装完成,进行了初步调试,并有相应的技术文件和检测方案后实施。产品功能、性能等项目的检测应按国家标准进行;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可按合同约定或设计要求进行。
(2)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与其他系统具备联动关系时,其检测应依据合同文件和设计文件,以及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制定系统检测方案。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完成后,系统承包商要对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及系统功能进行现场测试。
(4)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光纤布线应全部检测,对绞线缆布线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抽样点必须包括最远布线点。
(5)通信系统的测试包括初验测试和试运行验收测试。
(6)安全防范系统的检测应包括重点防范部位和要害部门的设防情况,有无防范盲区,安全防范设备的运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7)系统集成检测应检查系统的接口、通信协议和传输的信息等是否达到系统集成要求。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检测应包括连通性检测、路由检测、容错功能检测、网络管理功能检测。
5.6 智能化系统竣工要点
系统竣工验收应按“先产品,后系统;先各系统,后系统集成”的顺序进行。系统验收方式有分项、分部验收;交工、交付验收。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应用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应用现状
(1)智能化建筑概念。目前有关建设部门将智能化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结合了传统建筑工程与高新技术等多学科,内容涵盖多个学科领域,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及巨大的市场潜力。(2)智能化建筑发展现状。由于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点和尚待完善之处。首先,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水平低。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功能短缺,导致有些工程无法如期完成,从而拖延了建筑整体的完成,难以保证效率;另外,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电子产品的质量较差,故障率很高,而国外进口产品价格偏高,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使智能建筑并不为一些业主青睐。其次,我国智能化发展十分迅速。从1990年开始,智能化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中,我国的智能建筑已经大有普及之势,实际应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需求量明显增大。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人们的脑力劳动急剧增加。对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方便快捷的办公场所以及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念的需求都将智能建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五位一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强,也将为智能建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问题
(1)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尽管建筑智能化工程在今年来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短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建筑智能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系统规划理念。由于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因此,常常片面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规划理念的缺乏,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少,造成经常是外行管内行,最后导致仅仅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而使整个工程的有效性降低。第二,设计院设计过程脱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单位主要是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无论是设计院还是集成商,在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均存在各自的弱点;设计者的知识更新、知识储备、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快速发展的工程建设要求不相互匹配,设计人员不熟悉当期主流产品的技术性能、技术要求,进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和设计院的规划出现不一致现象,以致由于设计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2)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促进智能化行业健康发展。首先,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依然是目前行业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科研人员,在技术开发,科研设计等方面深入探讨,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组织更多由多方参与的研讨会,听取包括建筑商,施工单位,业主,集成商等众多意见,共同磋商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出现的问题。建立行业专项研究基金和奖励基金,不断推动科研水平的提升,以此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所需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为用户做出详细的系统规划书,并在详细设计阶段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设计和职责问题,合理安排布置,统筹兼顾,有的放矢。在具体实施中,纠正总体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再次,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控制工序活动质量,检查工序活动的结果,掌握质量动态,完善施工检查与验收过程。抓好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做到施工有序进行。加强后期服务维修工作的力度,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采用竞争上岗的方法,对技术不过关人员进行淘汰,为智能建筑赢得良好的口碑。
总体来说,智能化建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的建筑业中,智能化的水平将会不断提高,智能化也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只有不断建立健全智能化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水平,提供周到良好的服务,才能使智能化建筑工程在建筑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需要智能建筑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 考 文 献
[1]李熙明.试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J].才智.2011(24)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 管理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N915.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智能化建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的建筑业中,智能化的水平将会不断提高,智能化也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只有不断建立健全智能化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水平,提供周到良好的服务,才能使智能化建筑工程在建筑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需要智能建筑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1、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建筑智能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短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建筑智能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系统规划理念。由于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因此,常常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的要求,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规划理念的缺乏,最后导致仅仅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而使整个工程的有效性降低。
(2)设计院设计过程脱节。设计者的知识更新、知识储备、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快速发展的工程建设要求不相互匹配,设计人员不熟悉当期主流产品的技术性能、技术要求,进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和设计院的规划出现不一致现象,最终导致工程实施结果不理想。
(3)缺少优化设计。智能化的主要目的是使系统可持续优化,就目前国内建筑智能化而言,系统过程优化不足和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加大系统的过程优化是建筑智能化的必然选择。
(4)施工管理模式落后,现场管理混乱。由于智能化系统技术相对复杂,且技术更新也非常快,所以加大了总承包方、建设单位以及监理方的管理难度。经常是要么管理力度不够,要么仅简单当作传统的电气工程来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频频发生路由矛盾、空间矛盾、接口矛盾等等,不仅费钱、费力、费时,而且还可能造成系统缺陷严重的后果。
(5)验收规范不健全。目前我国智能化工程的验收一般是按照电气工程的标准来执行,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验收还缺乏有效的依据,经常出现系统规划设计不合理等情况,建立健全我国建筑智能化验收规范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6)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建设单位往往只重视建设的过程,而忽视了竣工后的维护,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培训也过少,而且经常出现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介入晚、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等情况。
2、建筑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
在项目建设初期要对其整体规划和优化的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解决总体控制和专业化分工之间的协调问题。因此在智能化工程项目中,一般采用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具体要求如下:
(1)此模式下各单项智能化系统工程分包合同的签订方式及原因。一般来讲应该由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以及分包单位三方共同签订合同。这样可以方便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全面的管理,也便于分包单位服从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和安排。有效防止总承包单位以各种理由向分包单位收取其它不合理费用。
(2)此模式下总承包单位完成的智能化工程原因和内容。总承包单位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负全责。因此对于智能化系统中协调工作面大以及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应该由总承包单位来负责全面实施,而对于那些相对专一,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工作相对简单,协调面小的系统可以让分包公司来实施完成。
(3)此模式下必须指定分包的智能化工程的原因和内容。找出智能化系统中专业性强、保密度高、施工相对简单的系统,由分包公司来完成,可以为总公司解约一部分人力和物力,使其有更多是时间和经历投入到难度系数大的系统中去。那些可以由分包公司来完成的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电话交换机、移动通讯覆盖系统、微蜂窝通讯、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接入网设备、大屏显示、应用软件等等。
(4) 此模式下可由总承包单位承建,也可由分包公司来完成的内容及其原因。对于那些常规的智能化系统,只要总承包单位具有相应施工资质,那么就可以由总承包单位来实施完成,但是也可单独分包。譬如安全防范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机房工程,一卡通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等。
(5)该模式下的各单位职责。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职责:项目管理咨询单位的职责;建设单位的职责;总承包单位的职责;监理单位的职责;分包单位的职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工程的总承包单位的职责是按所签订的合同严格来执行的,总承包公司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承担全责,对分包公司的工作具有监督责任。
3、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问题
(1)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尽管建筑智能化工程在今年来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短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建筑智能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系统规划理念。由于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因此,常常片面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规划理念的缺乏,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少,造成经常是外行管内行,最后导致仅仅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而使整个工程的有效性降低。第二,设计院设计过程脱节。在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均存在各自的弱点;设计者的知识更新、知识储备、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快速发展的工程建设要求不相互匹配,设计人员不熟悉当期主流产品的技术性能#技术要求,进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和设计院的规划出现不一致现象,以致由于设计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
(2)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促进智能化行业健康发展。首先,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依然是目前行业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科研人员,在技术开发,科研设计等方面深入探讨,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组织更多由多方参与的研讨会,听取包括建筑商,施工单位,业主,集成商等众多意见,共同磋商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出现的问题。建立行业专项研究基金和奖励基金,不断推动科研水平的提升,以此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所需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为用户做出详细的系统规划书,并在详细设计阶段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设计和职责问题,合理安排布置,统筹兼顾,有的放矢。在具体实施中,纠正总体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再次,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控制工序活动质量,检查工序活动的结果,掌握质量动态,完善施工检查与验收过程。抓好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做到施工有序进行。加强后期服务维修工作的力度,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采用竞争上岗的方法,对技术不过关人员进行淘汰,为智能建筑赢得良好的口碑。
结束语
智能化建筑的开发实现了工程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智能化构建管理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极大努力。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有紧迫感,经过通力合作,尽快培育和完善智能化的全面的工程管理新方法和新思路,逐渐占领管理市场,这样可以整个企业获得利润,国家和社会也会受益。相信在随着法制化不断改善、建设体制的改革和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构建体系必将走向进步和成熟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现状、特点
一、 引言
智能化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二、当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现状
(一) 建筑智能工程化发展现状
①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智能建筑目前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功能短缺,运转失灵,甚至个别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无法完工,进而导致了整个工程延期,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投资浪费。②社会需求高。在我国对于建筑智能化的需求量现在还比较高,在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建设节能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的热潮。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资料显示,智能化系统为我国环保节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此系统,智能建筑在设备的维护、能源节约、管理方面的投入、维修次数、设备更新换代等方面都可以为我们节省出一笔很大的费用,其大概相当于全周期成本的20%。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建筑智能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短等方面的原因,当前建筑智能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少系统规划理念。由于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因此,常常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的要求,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规划理念的缺乏,最后导致仅仅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而使整个工程的有效性降低。
②施工管理模式落后,现场管理混乱。由于智能化系统技术相对复杂,且技术更新也非常快,所以加大了总承包方、建设单位以及监理方的管理难度。经常是要么管理力度不够,要么仅简单当作传统的电气工程来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频频发生路由矛盾、空间矛盾、接口矛盾等等,不仅费钱、费力、费时,而且还可能造成系统缺陷严重的后果。
③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建设单位往往只重视建设的过程,而忽视了竣工后的维护,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培训也过少,而且经常出现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介入晚、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等情况。通过对以上不良现象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建筑智能化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和阶段出现问题都会对其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每个细节做起,严把质量关。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成功实现,需要以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作为支撑。另外,它又是一项建设工程,因而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和工期规划等方面的设计,并按照建设总体总目标进行全程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以及质量控制。具体而言,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工程十分复杂,它不仅具有传统建筑电气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现代控制工程和信息化工程的相关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涉及的工程内容非常多。建筑智能化系统可分为通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等。如果按照专业来划分,其可以划分为二十多个子系统。
②涉及的协调和配合单位多。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多个单位进行协调配合,主要有:监理单位、市政工程施工单位、项目管理咨询单位、安装工程施工单位、土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装修工程施工单位等等,而且这些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也非常复杂,给整个工程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
(一)“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选择
纵观国内外建筑智能化管理现状,项目的成功实施智能化工程项目,在项目建设初期要对其整体规划和优化的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解决总体控制和专业化分工之间的协调问题。因此在智能化工程项目中,一般采用“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具体要求如下:
①此模式下各单项智能化系统工程分包合同的签订方式及原因。一般来讲应该由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以及分包单位三方共同签订合同。这样可以方便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全面的管理,也便于分包单位服从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和安排。有效防止总承包单位以各种理由向分包单位收取其它不合理费用。
②此模式下总承包单位完成的智能化工程原因和内容。总承包单位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负全责。因此对于智能化系统中协调工作面大以及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应该由总承包单位来负责全面实施,而对于那些相对专一,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工作相对简单,协调面小的系统可以让分包公司来实施完成。
③ 此模式下必须指定分包的智能化工程的原因和内容。找出智能化系统中专业性强、保密度高、施工相对简单的系统,由分包公司来完成,可以为总公司节约一部分人力和物力,使其有更多是时间和经历投入到难度系数大的系统中去。那些可以由分包公司来完成的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电话交换机、移动通讯覆盖系统、微蜂窝通讯、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接入网设备、大屏显示、应用软件等等。
(二)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点分析
①责任明确。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在智能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负全责。由于其责任划分明确,所以可有效避免众多单项系统工程的分包单位,防止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故意推卸责任,可以有效减少在建设过程中协调环节造成的时间浪费。
②技术管理压力减少。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有能力进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策划和实施管理。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有非常高的可靠性要求,同时智能化系统本身还有很高的系统和技术要求。比如建设单位自行策划和实施该工程智能化项目,在人员配备和技术力量上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而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在此方面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力,可以使该工程项目克服诸多困难,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③ 有利于协调和智能化工程项目。有目的的进行协调和沟通是项目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影响着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等诸多方面。承包单位在整个智能化工程项目的作用是协调和管理,他们利用自己擅长的技术和特长,制定整个项目的实施计划,以确保整个智能化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④有利于智能化系统的整体规划。不难发现,规划在智能化系统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业主应该及时确定智能化承包单位,让他们参与到系统规划中来,利用他们在长期工程中所积累的技术及施工经验对系统的先进性、整体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做详细的研究,为业主制定出最优规划。总体而言,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使得智能建筑获得到了较速发展,在技术、观念、队伍等各个方面都逐步走向成熟,但这对于我国智能建筑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发展步伐,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强化地区间的交流学习,需要智能建筑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