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税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DOI]10.13939/ki.zgsc.2015.46.158
我国行政级别众多,各行政级别对其地区的财税管理状况之间关系着我国国家的综合财政和税收管理状况。在我国,各地区的税收是我国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国家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凭借国家特有权利,遵照法律相关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向我国居民或者非居民强制收取的金钱或实物课征。乡镇是我国众多行政结构的最低一级,也是我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行政机构。乡镇财税是我国财税体系中最基础的级别,对乡镇及农村的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强化乡镇财税的管理力度,对维护乡镇社会稳定、提高乡镇发展效率,甚至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但是正因为乡镇是我国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其各项管理也是属于我国行政级别中最薄弱、最不受重视的,因此在乡镇的财税管理过程中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桎梏着我国乡镇的发展,腐化着基础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得到相应的解决。
1 我国乡镇财税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乡镇财税管理缺乏完善的相关制度体系
在我国目前乡镇中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相关税收制度,乡镇政府人员只是遵照国家制定的分税制进行相关活动。但是,我国各地区的乡镇发展水平不一,经济状况不平衡,这就造成了在征税活动中的差异性。各政府没有相关规定作为依据,对居民进行乱收税、高收税,造成居民对税收活动的恐惧。
1.2 乡镇企业纳税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在近些年间,许多乡镇企业拔地而起,发展势头迅猛,但一想新办的企业纳税意识不强,甚至偷税逃税,而因为乡镇中相关政策规定的不完善,使得这些企业成为漏网之鱼,而又因乡镇中税务的征收、管理和审查部门的分散管理,导致在对企业纳税管理上的疏漏和管理难度的增加。
1.3 乡镇企业财会基础薄弱
会计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部门,它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核算和反映。而在乡镇中的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不按规定设置会计部门,甚至不再企业内部配备会计相关人员,不按相关规定进行账簿的记录和核算,纳税时应付公事,或者要求会计人员做几套假账糊弄征税人员,帮助企业偷税漏税。
1.4 政府税务征管部门执法力度不足
在目前的乡镇中,政府税务征管部门在执法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执法人员逃避责任,该征不征、多征、少征等不按规定进行征收,严重扰乱我国基层的税务征收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我国政府执法的威信力,导致税务征管的程式化、虚假化,严重阻碍了我国财税的正常秩序[2]。
2 我国乡镇财税管理强化分析
2.1 建立健全乡镇财税管理体系
一套完善的财税管理体系,是乡镇政府各行政部门人员的行为依据,能够保证财税征收、管理、稽查中的各项秩序的顺利执行[3]。针对目前各乡镇经济水平不均的状况,应在各乡镇政府内部建立与其经济水平相对应的税收制度,真正符合乡镇居民的切实情况,避免政府部门对税收活动的理想化、随意化。此外,完善的财税管理体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征税人员的行为,避免其乱收税、高收税等行为的出现。除此之外,完善财税管理体系还应该完善乡镇事权和财权的对接体系,乡镇政府的职能要与其财税的收入相对应,避免“职少财多”,即政府某些职责所用的资金原本较少,而对其所储备的资金又较多,从而导致政府某些职员滥用财税收入、以公谋私现象的出现。在建立乡镇财税管理体系时,除了要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税种,也要建立相对应的完善的“机动”税种和费种,不断建立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成收入与固定税种收入相结合的乡镇财税管理体系。另外,在建立健全乡镇财税管理体系时,还应该建立相对应的政府内部人员监督体系,有效制约政府相关人员的行为,使其真正运用好自己的职权,充分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好管家。
2.2 加强经济秩序管理,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经济调控与市场监管职能,维护市场的生产经营秩序,打击违法犯罪等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对在市场经营中故意哄抬或压低物价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责任到人,保证市场中企业的公平竞争,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便利,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才能有效增加财税的税源;乡镇政府也应该发挥好市场监管的职能,除了对市场中故意哄抬和压低物价的行为进行治理,还应该有效监督市场中商品的质量问题,对市场经营中的商品质量进行突击检查,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没收,并对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商家进行经济处罚,屡教不改者进行商铺的查封处理,对市场中经营产品质量的管理,也是对市场公平竞争的有效维护。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部门管理的要求,使企业在劳务用工、财务管理、会计审核等方面建立严格的透明化规范程序,对非法用工、非法财务活动进行严厉打击,在乡镇中各大企业内部张贴劳务须知,使企业员工获取相关的劳务知识,以免其上当受骗。乡镇政府还应该鼓励企业合理纳税,对偷税漏税的企业进行通报和严肃处理,屡教不改者,对企业进行查封,并对其直接负责人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
2.3 加大税务征管部门的执法力度
乡镇企业财税管理方面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税务征管部门的执法不力,部分税务征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税费纳入私囊,或者包庇个别企业进行偷税漏税,从而在中间拿取回扣或好处费,严重损害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也使得乡镇政府的职能遭到乡镇居民的质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政府在乡镇居民心中的公信力。面对这种情况,在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以后,征管部门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进行征收和管理税费,对于骗税、逃税、漏税等企业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屡教不改者进行企业的查封,对任何企业都不能包庇和纵容;政府部门内部也应该加大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力度,对于知法犯法的工作人员严惩不贷,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工作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并且将其从政府部门中进行开除处理,提高政府的威信度和公信力。除此之外,乡镇政府还应该在部门内部建立相应的行为法则,对执法人员各种违法行为的后果进行明文规定,杜绝执法人员知法犯法现象的出现[4]。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对财税相关法规的宣传,使乡镇居民充分了解我国的税法制度,了解纳税是每个纳税人应尽的义务及违法税法的一些相关规定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化乡镇财税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乡镇财税的管理水平,改善乡镇的税务情况,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针对目前我国乡镇在财税管理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该找出问题的根源,对症解决,使财税真正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霞.浅谈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120.
[2]郭文静.浅谈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5(6):213.
关键词:财税管理制度体系财税基础工作
XX供电公司财税管理以公司重大经济决策和涉税业务为方向,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规范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进项抵扣等各项财税业务流程和管理标准,严控各环节风险点,明确责任分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量化财税管理指标,开展专项检查,强化责任考核,及时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汇总整理形成案例库,为下一步规范管理和完善制度体系提供参考,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进一步规范前端涉税业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效维护公司利益。
一、紧跟财税政策,争取优惠政策
公司财务资产部密切跟踪国家财税政策的动向,全面收集和梳理现行各项相关财税政策文件,并对相关的财税政策认真分析与研究,不断加深对税法知识的熟知程度,提高财税政策的运用水平,准确把握具体内容、资格条件、办理程序等,同时结合业务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针对规定不明确的政策,主动加强与主管税务部门的沟通,争取将优惠政策全部落实到位,避免纳税风险。
二、规范标准和流程,量化考核指标
财务资产部统一规范发票管理、纳税申报、进项抵扣、税金提取等十项财税业务流程,并建立财税管理标准。通过标准流程明析各业务部门及相关专责的业务分工,对业务流程的时间点和实施效果提出明确要求,并对风险点实行有效控制。公司制定了增值税、所得税申报纳税管理标准、增值税发票管理标准等十个管理标准和流程。财务资产部通过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确立财税管理标准和各项财税业务流程,并将设定的考核指标报人力资源部审批,纳入到公司业绩考核办法。
三、开展检查防风险细化财税基础工作
营销部作为供电公司的前端业务部门,直接负责电力销售服务和发票的开具,每月的开票量就达15万份。为确保销售财税零风险,财务资产部定期到营销部开展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增值税抄报税等专项检查。依照财税管理标准,明确电费发票领用、开具、保管、作废、盖章等管理流程,对发票及发票专用章的使用、保管进行检查,确保发票及印鉴的正确使用和保管。依托营销186系统和税控系统信息平台,每月将发票的开具信息和营销系统收费信息进行核对,确保开票信息真实准确,有效控制纳税风险。同时财务资产部加强对其他各业务部门涉税业务的管理,及时排除财税风险,进一步规范前端涉税管理工作,每次检查结束后都会形成检查记录。
四、加强税务宣传,深入政策辅导
财务资产部通过开展税务知识大讲堂、培训讲座、网页宣传、财税服务进基层等多种方式,给职工宣传和讲解相关的税收政策。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前端业务人员的财税知识水平,使前端涉税业务开展得更加规范。各业务部门在即将发生涉税业务时,及时与财务资产部沟通,告知有关事项,财务资产部给予财税政策的辅导与支持。
财务资产部为提高县供电公司整体财税管理水平,组织县公司在进行自查的基础上梳理近三年的税收检查问题,开展税务专项研讨会,化解税务风险,避免出现重大涉税事项。同时聘请财税方面的专家,针对电力企业涉及的税收问题进行授课。
五、健全财税制度,完善财税案例库
财务资产部通过不断完善公司财税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配套完善的财税管理制度体系,从组织机构、职权分配、业务流程、信息沟通和检查监督等多方面指导、规范财税管理各项工作,促进财税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同时为方便相关业务部门及时查阅和学习,财务资产部在部门网页上建立了财税制度库,及时更新。针对各业务部门被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分析成因,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并通过全面梳理各部门上报的有关纳税业务方面的问题、建议、经验等,结合专项检查形成的专题报告,逐步建立和完善财税管理案例库。
【关键词】EPC项目合同;财税管理
EPC项目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财税管理的重要方面。所谓EPC(Engineer,Procure,Construct),是指施工项目在施工项目过程中签订的“设计、采购、施工”建设项目的工程承包合同。采用EPC合同财税管理模式,可降低施工失误及材料价格上涨等与设计、采购和施工相关的风险。以轮南-吐鲁番支干线增输工程PC项目为例探讨施工企业的EPC项目合同财税管理。
一、轮南-吐鲁番支干线增输工程项目介绍
轮南-吐鲁番支干线增输工程PC总承包项目(不包含设计E部分 ),由中国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西部分公司发包,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总承包。工程施工地点途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轮台县、库尔勒市、库米什镇、吐鲁番市。根据施工设计,项目施工的工期需要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根据项目发包商和承包商签订的合同,EPC合同内容涉及:包括甲供物资采购除外的工艺管道及设备安装、防腐、供配电、仪表、通信、给排水及消防、暖通与供热、建筑结构、场坪与道路、动火连头、拆除及三通一平等初设图范围内的所有采购内容、施工及为完成本项目发生的一切措施费用、设备单体调试、投产保驾,移交及工程竣工验收、工程保修;临时用地及三角地补偿、外电部分永久用地补偿及林业手续办理及补偿、复垦保证金缴纳、育林基金缴纳、信息化费用、完成消防验收及防雷防静电检测验收工作、配合消防建审及防雷防静电装置设计审核工作、配合专项评价验收工作、配合联合试运转。
二、轮南-吐鲁番支干线增输工程PC项目管理模式
轮南-吐鲁番支干线增输工程项目的施工是由发包商和承包商之家签订的,同时合同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和所属管道二公司组建PC管理项目部,履行合同权利和义务,全权组织项目实施。
PC项目部与管道局所属中油物装公司签订物资采办委托合同,由物装公司完成项目主材和设备采购业务;同时PC项目部与管道二公司签订安装工程合同,由二公司负责项目具体的施工作业。
三、轮南-吐鲁番支干线增输工程项目PC合同财税管理评估
1.项目的财务运行模式分析
由管道局授权管道局新疆分公司向业主开票办理结算,工程结算资金通过中石油集团公司内部结算交易平台划入管道局账户。管道局新疆分公司按照兼营模式,设账套对PC项目分别核算建造合同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其中:安装工程部分的收入由甲方代开发票、代扣代缴营业税费;设备部分按照合同清单,向甲方开具销售的增值税发票,按照销售商品核算收入和增值税。
中油物装公司根据委托协议,受托负责PC项目设备清单采办事宜,增值税发票的采购付款方名称为管道局新疆分公司,作为向业主销售设备的进项抵扣。该部分设备采购成本还包括采办服务费、运输费、驻场监造费以及中转站等费用。
管道二公司根据与管道局新疆分公司(PC项目部)签订的专业工程合同,组织工程项目施工,向PC项目部开具分包性质的建筑安装发票,在二公司账套核算安装工程收入、施工成本。
PC项目形成的收入、成本和利润,分别在管道局新疆分公司和二公司两个单位账套核算,期末通过管道局合并报表抵消的方式,考核确认PC项目经营成果。
2.项目财税管理的风险评估
根据合同协定:PC合同总价款60,102万元,其中:设备材料采购款 33,060万元,暂估初设外变更费用 2,000万元。合同价款为含税价,其中设备材料采购款为增值税 ,其他价款为营业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PC合同内总承包人实施工程作业,同时向业主销售设备并负责安装,是否符合建设方提供的设备并免除在计税营业额之外,法规没有明确,实践中存在重大税务风险。
为此,商请业主单位在中标合同价格的基础上,将EPC总承包合同拆分为安装施工合同和设备采购2个合同签订,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纳税,降低双方税务风险。风险效益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甲方业主取得合同清单所列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采购合同、设备验收、资金结算的要素一致,办理增值税认证和抵扣证据充分;同时,代开建筑安装发票、代扣代缴建筑安装工程的营业税依据充分,避免承担代扣代缴税款漏税的连带责任。
二是乙方总承包人安装工程和销售设备业务界面清晰,便于合同和财务核算手续齐全,不需要重复缴税,有效规避税务风险。
经过与业主控制部和财务部分别交流沟通,达成风险共识:合同条款确实存在重大税务风险,但是直接办理合同分拆存在重大违规经营风险;经磋商交流,业主财务部门对我们提出的税务风险表示了解,并认为他们是按照本单位惯例执行,业主代扣代缴营业税费时,将按照不含乙购设备的安装工程价款计算,该风险在他们的可控范围之内。显然,业主方面承担了主要税务风险,我方的税务风险已大幅度的降低。
四、结束语
轮南-吐鲁番支干线增输工程项目的最大特点是个性化差异显著,在当前“营改增”政策的推进过度时期,施工企业EPC项目管理模式缺乏税务法规的政策规范,财税管理的重点需要提前到项目的初始规划阶段,通过科学规划、系统筹划,才能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实现节本增效的经营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丽.浅析EPC工程项目合同管理[J].经济师,2012(03).
2、强化房地产税收征收。近年来,我市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为地方财政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地税而言,房地产税收全部为一般预算收入,因此,各镇、各分局要高度重视房地产税收的征管,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搞好各征管环节连接,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我们在对全市重点工程实行“双向控管、专业征管”的同时,将加大和房地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的联系和信息共享,全面进行工程项目登记管理,建立完整的工程项目税源台帐,强化建筑工程项目集中开票管理,实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向管理,从源头上堵塞房地产税收流失漏洞,使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3、强化私营个体税收征收。针对个体私营税收偷漏税现象较多的实际,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三点工作:一是大力清理漏征漏管户。组织各分局以所辖范围内工商部门发证户数为基数,集中人力、集中时间与有关部门配合,逐村逐组、逐街逐巷、逐户逐摊进行拉网式清查。二是严格定额管理。各分局要对个体“双定户”的月定额进行全面调整,对纳税信誉等级低的定期定额户可以适当增加核查次数,逐步使“双定户”的税负与实际经营水平相一致。三是加大执法力度。我们将集中力量,对个体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专项检查,并由点到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私营个体税收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做假帐、两套帐等违法行为,防止个体税源流失。
加大四个力度。
1、加大协调力度。一是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来开展组织收入工作。各分局要主动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征收方案和征收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取得理解和重视,各责任人更要加强与所在镇的党政领导的沟通,定期汇报征收进展情况,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争取关心和支持。二是抓欠税大户的资金协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对少数欠税较多、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加强跟踪督查,帮助加快资金回笼,从多方面协调资金,保证清欠到位。必要时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按规定强制执行。三是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征收合力。主动向公安、工商、交通、金融等相关部门通报地税工作情况,取得他们的协助和配合。
2、加大纳税评估力度。各分局要将日常评估、专项评估与特定评估相结合、案头评估和实地评估相结合,细致地抓好评估工作。一是做细基础准备。纳税评估中确定对象、评估分析、询问核实、评定处理、管理建议五个步骤都要有详细的预案,数据的采集应及时、完整、准确。二是周密实施计划。按照既定的评估的内容和时间安排,明确专人评估,按照市局专项评估计划,实施跨片交叉评估。三是认真组织评估。在评估工作中,要坚持各税统评、业务统一的原则,加强协调配合。要加强反馈,以评促管,在评估的深度上下功夫。通过纳税评估,认真解剖分析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反馈给有关业务岗位,以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3、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一是专项检查抓进度。重点开展房地产业、外贸加工业、化工企业、大批发零售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对各类偷逃骗税行为,除追缴税款外,还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相应比例的罚款,及时按规定将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二是日常检查抓深度。实行各税统查,全面提高稽查质量和效率,做到同检查、同处理、同入库。三是专案检查抓力度。要突出对举报案件和大要案的查处,加大大要案的查处力度,提高税务稽查的威慑力,最大限度的遏制重大涉税违法行为的发生。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公告曝光,达到处理一起、震慑一方的目的。四是以查促管抓强度。要加强稽查与征管工作的衔接,实施稽查建议制度,对稽查发现的征管的薄弱环节和部位,由稽查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促进征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采取扎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为全面完成全年各项收入任务而奋斗
市地税局
去年,面对艰巨的征收任务和税源严重短缺的严峻挑战,全局上下继续发扬特别能战斗的作风,进一步突出组织收入的中心地位,迎难而上,努力挖潜。全年共组织各类收入9.11亿元,其中市县级工商税收45640万元,教育费附加4117万元,社会保险费34510万元,各项基金4*3万元,省级收入2824万元。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31.3%;收入总量比上年增收1.73亿元,增长23%,增收额创近年来新高。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局的征收任务是市县级工商税收66180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5830万元,比上年增长35%;五项社会保险费收入37706万元;综合基金收入3300万元。征收总量将突破10亿元,创历史最高。针对上述征收目标,我们地税系统将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努力完成全年收入任务。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保证,强化三项措施,加大四个力度”。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不动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收入任务放在第一位,在人员上、精力上、时间上、措施上都紧紧扭住收入不放,组织收入始终是地税工作的中心。
实现两个保证。就是保证完成市县级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保证完成各项收入任务。
强化三项措施。1、强化乡镇税收征收。我们将从各镇经济特色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地方特色税源管理,使产业优势转化为稳定的税源优势,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一是在工业上,重点从小五金加工业、小橡胶工业、小水泥预制业、外贸加工业、电脑绣花业税收上求突破。二是在第三产业上,重点从农村建筑装璜业、农村货运车辆营运业、服务业、农民经纪业税收上求突破。三是在农副业上,重点从农村养殖业、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贩运业上求突破。四是在其他行业上,重点从各镇工业集中区税收、镇房地产开发税收、民房建筑税收、镇村路桥建设税收、运输税收、农村零散税收上求突破。
2、强化房地产税收征收。近年来,我市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为地方财政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地税而言,房地产税收全部为一般预算收入,因此,各镇、各分局要高度重视房地产税收的征管,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搞好各征管环节连接,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我们在对全市重点工程实行“双向控管、专业征管”的同时,将加大和房地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的联系和信息共享,全面进行工程项目登记管理,建立完整的工程项目税源台帐,强化建筑工程项目集中开票管理,实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向管理,从源头上堵塞房地产税收流失漏洞,使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3、强化私营个体税收征收。针对个体私营税收偷漏税现象较多的实际,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三点工作:一是大力清理漏征漏管户。组织各分局以所辖范围内工商部门发证户数为基数,集中人力、集中时间与有关部门配合,逐村逐组、逐街逐巷、逐户逐摊进行拉网式清查。二是严格定额管理。各分局要对个体“双定户”的月定额进行全面调整,对纳税信誉等级低的定期定额户可以适当增加核查次数,逐步使“双定户”的税负与实际经营水平相一致。三是加大执法力度。我们将集中力量,对个体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专项检查,并由点到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私营个体税收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做假帐、两套帐等违法行为,防止个体税源流失。
加大四个力度。
1、加大协调力度。一是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来开展组织收入工作。各分局要主动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征收方案和征收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取得理解和重视,各责任人更要加强与所在镇的党政领导的沟通,定期汇报征收进展情况,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争取关心和支持。二是抓欠税大户的资金协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对少数欠税较多、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加强跟踪督查,帮助加快资金回笼,从多方面协调资金,保证清欠到位。必要时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按规定强制执行。三是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征收合力。主动向公安、工商、交通、金融等相关部门通报地税工作情况,取得他们的协助和配合。
2、加大纳税评估力度。各分局要将日常评估、专项评估与特定评估相结合、案头评估和实地评估相结合,细致地抓好评估工作。一是做细基础准备。纳税评估中确定对象、评估分析、询问核实、评定处理、管理建议五个步骤都要有详细的预案,数据的采集应及时、完整、准确。二是周密实施计划。按照既定的评估的内容和时间安排,明确专人评估,按照市局专项评估计划,实施跨片交叉评估。三是认真组织评估。在评估工作中,要坚持各税统评、业务统一的原则,加强协调配合。要加强反馈,以评促管,在评估的深度上下功夫。通过纳税评估,认真解剖分析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反馈给有关业务岗位,以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3、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一是专项检查抓进度。重点开展房地产业、外贸加工业、化工企业、大批发零售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对各类偷逃骗税行为,除追缴税款外,还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相应比例的罚款,及时按规定将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二是日常检查抓深度。实行各税统查,全面提高稽查质量和效率,做到同检查、同处理、同入库。三是专案检查抓力度。要突出对举报案件和大要案的查处,加大大要案的查处力度,提高税务稽查的威慑力,最大限度的遏制重大涉税违法行为的发生。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公告曝光,达到处理一起、震慑一方的目的。四是以查促管抓强度。要加强稽查与征管工作的衔接,实施稽查建议制度,对稽查发现的征管的薄弱环节和部位,由稽查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促进征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这次经济财税形势分析会,主要是总结全县上半年经济财税运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财税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刚才,县发改局、财政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的负责同志作了专题发言,都讲得很好。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上半年全县经济财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县各部门、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的各项部署,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县经济运行平稳,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1.25亿元,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9亿元,增长49.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013万元,增长14.82%,主要表现为:工业经济结构单一,骨干企业多为资源消耗型、污染排放大的企业,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创新能力差。互为延伸转化增值的产业链不长、产业优势不突出,加之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致使工业经济增速减缓,效益下滑。上半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造成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二是受节能减排、环保等因素影响,企业产能受限,同时在建项目进展缓慢产品未能及时投产达效,以上因素直接影响到工业。增值税减收,财政税收收入增长缓慢。受重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影响,上半年增值税累计完成13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任务的31.55%,比上年同期1926万元减收626万元,下降32.5%。尽管在营业税等税种的弥补下,税收收入与去年同期持平,但财政总收入的增长靠非税拉动,可用财力增长缓慢,收入质量较差。
1、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9亿元,增长49.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新开工项目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90.75%;房地产等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全年计划完成建设面积10.15万平方米。工业园区、“109”国道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得到较大的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2、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农业经济虽受夏粮减产的影响,但结构调整态势良好,上半年新建温棚10.8万间11832亩,已投入设施园艺各类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为特色种植、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各项惠农补助政策的落实,土地租赁、外出务工等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品市场增速加快。受农业投入增加,调整工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趋向增强,消费品市场呈现兴旺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同比增长12.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165元,增长30.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276元,增长16.2%。回乡风情园旅游项目的完成,第三产业有了新的发展。
4、金融运行平稳,中、长期贷款增幅较高。在央行提高预备金率、加息,以及股票、基金等投资对储蓄的冲击下,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增长29.3%,有利的支持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加强同金融机构的合作,主导产业的融资难得到了较好的缓解,保持了投资的有效增长。
上半年我县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中小企业融资及补助政策有待改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需加快建立,推进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改制力度有待加强。
二是对外招商力度较弱,项目质量有待提高。
三是税源增长过于依靠骨干企业,增长点单一。发酵产业相对集中、生产要素趋同,行业经济变化对全县工业经济影响较大,税收增长缺乏稳定性。同时按现行分税体制,重视三产和地方主体税源的培植力度还需加强。
四是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迫切需要财力的保障,税收增长缓慢,致使收支矛盾突出,国库资金调度困难,财政压力大,预算平衡难度增加。
二、突出重点、攻艰克难,全面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面对当前的财税经济形势,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十分艰难,大家要坚定信心,积极面对困难,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一是大力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扶持中小企业,鼓励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提高招商质量;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的建设,尽早投产达效,积极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正确处理环保与发展的问题,积极开展污染治理,促进发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园区的潜力,提高入园企业的产出能力。
二是进一步加大项目的申报力度,积极争取区市的资金支持。开展半年项目资金引进工作考核,加强工作督查,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切实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是开展财政增收节支,大力组织收入、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财税部门要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税收征管,加大稽查力度,积极清理欠税,严防零散税的流失;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及时分析税源变化;加强部门的联系协作,形成综合治理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的收缴力度;认真开展非税收入的清欠工作;进一步改进非税收入收缴方式,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各部门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支出,努力做到一般性支出的零增长。
四是积极开展金融合作,加大对农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机制,充分发挥财政金融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撬动作用。加强贷款资金治理,完善信用制度,防范债务风险;强化金融合作,结合政策性金融投向,积极申报贷款项目,解决建设资金不足。
五是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合理规划设施农业发展,重视对信息、技术、市场等重点环节的建设,保持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和庄点规划。
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重庆400084
摘要院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国际工程,国际技术贸易,国际劳务合作等业务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加大对沿线国家开发力度。国内某些企业拥有垃圾焚烧发电厂先进运营经验,在国家鼓励出口形势下,开始对东南亚等国家进行技术输出,成功运营垃圾焚烧电厂。文章结合工作案例,论述焚烧发电厂国际运营项目及其财税要点,希望为即将从事国际运营项目的财务人员提供有用的财税操作经验。
关键词 院垃圾焚烧发电厂;国际运营项目;财税管理
国外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起步较早,已发展了近百年。欧盟大部分国家焚烧处理率高达70%到80%。我国1988 年深圳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建立第一家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始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新模式。垃圾焚烧炉发电项目主要是通过收集城市生活垃圾,在焚烧炉中高温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余热锅炉中进行热交换,通过热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目前我国大中小城市建成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有几十座,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丰富运营经验的专业运营商。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开放,发电厂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权多元化进程的加快,将电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成为一个全新模式。在一些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虽然建设了垃圾发电厂,由于缺乏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电厂一直未正常运营。他们开始寻找专业运营商,采用委托运营电厂管理模式。电厂作为业主与运营方签订运营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运营方利用管理和运行维护技术帮助业主实现电厂的增值。
垃圾焚烧发电厂国际运营项目与传统国际电厂承包工程相比,有几大优势。第一,国际运营项目一般不需要项目融资,公司资金风险和融资成本低;第二,国际运营项目主要成本单一,可控性高,而国际电厂工程承包项目包括设计、采购、施工成本,易受国际材料价格,外汇波动等影响,工程成本不可控;第三,国际运营项目内容相对单一,运营商的义务是设备的运行、维修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国际电厂承包工程内容复杂广泛,涵盖项目设计、勘察、施工、调试以及现场人员管控等。国内部分垃圾焚烧发电厂承包商,开始转型为运营商,在垃圾焚烧发电厂国际运营项目上树立了精品工程,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从事国际运营项目的企业,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最终成败。垃圾焚烧发电厂国际运营项目财税管理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垃圾焚烧电厂国际运营项目前期财务介入
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快速发展,使财务角色开始转变。当今的财务不光是在业务部门后面算账,已经从后台走向前台,从项目跟踪开始介入。
1.1 分析业主资金来源,财务风险,避免业主财力不足造成公司损失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收入主要是两大来源,第一是政府垃圾处置费补贴,第二是售电收入。财务人员要关注外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是否有专项财政资金扶持,资金的到位情况是否良好。调研外国市场电力供需关系,价格波动,结算方式与结算周期。1.2 投标保函开立
财务人员要审核保函条款是否符合国际惯例。根据公司的综合授信额度,选择从事过国际保函业务的银行,洽谈保函费费率,结算方式等。
1.3 项目成本测算
报价是项目盈亏的关键。财务部根据保函费费率、利率、汇率等基础数据,计算项目资金成本;根据薪酬管理体系,计算人工成本;根据运营项目周期,人员数量,测算运营团体现场管理费用。
1.4 前期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国际运营项目难点。根据所在国的税收及法律政策,初步测算出项目所需要税赋。
2 垃圾焚烧发电厂国际运营合同谈判及签约
财务部门应参与价格条款、支付条款及相关风险控制条款的合同谈判工作。
合同价格谈判时,运营费用应该与当地国官方物价消费指数挂钩,当超过一定比例时,双方应该友好进行协商找到合理解决方案。运营电厂通常会选择运营服务基本费+奖金的模式结算。奖金是在运营商运营业绩的基础上核算,财务人员需
根据国内项目的运营数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测量国际项目合理的价格基数。
国际货币选择时,争取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有几大优势,一是规避汇率风险,有效防止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简化流程和手续,取消外汇核销及核查,便利业务操作,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提升盈利能力,减少清、结算方面手续费和套期保值财务支出,避免汇兑成本,提高企业收益。据测算,使用人民币结算可直接降低企业总成本的2%—3%。当采用非人民币结算时,固定一个官方汇率,锁定汇率风险。
基于资金成本和现金流,财务人员应该争取较短的付款结算周期,规避汇率风险,节约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回笼。
财务部门应协同业务部门促进合同生成,开立投标保函,选定收汇银行。
3 垃圾焚烧发电厂国际运营项目税务管理
3.1 税务备案
国家税务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跨境应税服务增值税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跨境应税服务按规定备案后,免征增值税。国际运营项目符合公告中的免征增值税应税服务,财务人员应在合同签订后,提交相关资料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进行备案,享受增值免税政策,为公司节约税金。
3.2 日常税务管理
国际运营项目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主要有所得税日常管理,完税凭证管理,所得税汇算清缴。
3.2.1 境外所得税日常管理
当纳税人既有国内来源所得又有境外来源所得时,其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和损失在境内外业务之间如何分摊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抵免限额计算中境外应纳税所得额如何确定的问题。财务人员应该对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国外运营部费用计入直接费用,国内人员产生的国际项目间接费用按照一定标准分摊到各项目中。对国外原始凭据加强审核,单独保管,便于税务机关检查。
3.2.2 境外完税凭证的管理
根据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企业被要求全面提供境外合格完税凭证方可获得税收抵免。业主在支付每笔运营费用时,履行代扣代缴境外所得税义务,财务人员应及时取得境外完税凭证,进行财务核算,建立完税凭证台账。单独指派专人保管完税凭证,便于税务日常检查和所得税汇算清缴。
3.2.3 所得税汇算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于企业境外所得采取“分国不分项限额抵免法”。该抵免法要求企业首先将境外不同性质所得合并一起按不同国家计算抵免限额,然后再汇总纳税。纳税人被允许的实际抵免额是其在来源国已经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与按照投资国税法规定计算的抵免限额相比较小者,如果抵免限额大于实际抵免额,两者之间的差额称为抵免限额余额;如果抵免限额小于实际抵免额,两者之间的差额称为超限抵免额。值得注意的是,业主在进行代扣代缴所得税时,是按运营收入金额计算所得税预缴金额。
电厂运营项目前期,由于要进行人员外派,培训,摸底工作,发生成本费用较高,没有合理分摊到运营周期,可能会出现当期亏损,出现超限抵免额。我国税法规定对超限抵免额允许最长不能超过5 年向后结转。
4 垃圾焚烧发电厂国际运营项目费用控制和阶段性财务分析财务人员应加强对国外票据知识学习,识别真伪,严格把控费用。阶段性进行财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协助业务人员找出原因和应对措施。国外垃圾焚烧发电厂市场潜力巨大,同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中小企业开拓资金,服务外包补助等,给予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中国优秀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商应抓住机遇,积极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创造优秀的运营业绩。
参考文献:
[1]李铮.国际工程承包的财务操作与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主要财政成因
从国际经验来看,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40%,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如英国经历了120年,法国100年,德国80年,美国40年,而我国在短短的20多年间,就达到40%以上的水平。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产生了一些突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1.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影响和谐稳定。由于我国政府正处在向公共服务政府转型的进程中,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尚有不足,所提供公共服务水平与居民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缺口,突出表现在公共交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诸方面。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和数量的不断扩张,持续的人口流入,则更是加剧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
2.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承载压力剧增。目前,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人口城市化和产业化发展却相对滞后,造成城市大量空间资源闲置,耕地等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与此同时缺乏合理规划,贪大求洋,大广场、大立交、大马路、大绿地、大学城、大型会展中心、政府办公区大搬家等现象十分普遍,蔓延式的城市建设,不仅导致空间布局混乱,而且由于水土等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缺乏必要的污染物处理和生态建设措施等,导致生态和环境状况严重恶化。
3.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缺乏保障,难以彻底转移。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将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就业。但由于在公共财政框架中,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没有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的社会权利,不仅工资水平低,而且不能享有城市居民的住房、医疗、就业、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等,农民工城市化的成本高,难以实现向城市的彻底转移,制约了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失地农民补偿水平低,保障措施不能落实到位,更突出的是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得不到妥善安排,直接带来贫困,难以持续发展。
4.区域恶性竞争加剧,阻碍要素流动。为谋求各地方自己的发展,城市之间及城市与区域之间恶性竞争加剧,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机场、港口、高速轨道交通等项目,出现大量重复建设的现象。一些大城市利用行政等级较高及相应的政治动员能力,出台许多地方优惠政策,人为制造不平等的优势,阻碍要素在区域之间合理流动,造成城市间产业同构,产业在区域间难以有序扩散等等。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财税原因
造成上述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城镇化过程中对我国国情和城市化道路缺乏清楚的认识、政府政绩观和干部考核制度存在偏差、没有建立科学的城市规划工作体系、城市发展管理滞后、土地征用双轨制等原因外,财政税收体制不顺、政策导向不明、公共服务意识不足、建设资金来源不稳,导致提供的公共服务规模、结构与质量不能适应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也是重要方面。
1.地方政府事权与财力的不对等是引发城镇化问题的直接原因。地方政府既要担负地方社会的管理、兴办地方社会事业、保证地方社会福利,同时更要肩负起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但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在财政体制上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力与事权相对称格局。地方事权不断增加、财力不断减弱。有限的收入难以满足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巨大的资金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多方寻找出路,圈占耕地、操纵土地市场价格等,通过城市的规模扩张,带来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最大化效应,形成预算内依靠扩张带来的工商业税收增长,预算外靠“土地财政”土地出让收入增长格局。
2.我国城镇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仍然是政府垄断经营、财政投资为主的格局。城镇基础设施是城镇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滞后,没有建立起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的主要的、稳定的、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市场化融资、特许经营的等进展较慢。债券、股票融资比重偏小,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投入仍超过一半以上。建设资金过渡依赖土地出让收益没有改变,导致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短期行为特别突出。
3.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还难以贯彻。虽然从1998年开始,已经提出了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但在实际运作上,很难确定政府发展的职能与提供公共服务职能之间的界限。与此同时,提供公共服务需要强有力的财政保障,这就使得地方把更多的精力和关注点放在经济发展上,导致了在发展理念和思路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断追求眼前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居民对医疗、教育等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公共产品的需求。由于长期以来的制度原因,尽管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但直接的后果却是造成大量优质的教育、文化、科技、医疗资源向大城市过渡集中,加剧了大城市、中心城市、小城镇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4.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按有关规定,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留给地方财政,专项用于耕地开发,但大部分被挪用于城市开发。一些地方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将土地出让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使用开支不透明,使形象工程建设的资金难以从源头上遏制。
5.与行政区划体制相配套的财税体制,制约了城市群的发展。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相结合,形成了明显的行政区经济特征,地方政府在政绩压力驱动下,致力于地域间“兄弟博弈”,将发展经济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重投资,抓政绩,使得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在竞争中逐渐离散,而不是城市群发展需要的集中,这种板块经济、诸侯经济模式使得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和协作难以实质性扩展。
二、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若干财税政策建议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任务。“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要提高到47%.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为统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整财税政策导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明晰权责,完善财政管理制度
用科学发展理念,明晰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责任,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如何做好财力分配提供前提基础。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尽量做到财力与事权相对称,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财政体制保障。研究调整现行城镇地方税体系与管理体制,整合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适时开征物业税或综合财产税、环保税等新税种,形成与城镇税源结构特点相吻合的税制体系,为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稳定的财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城市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研究,平衡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财力差距。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机制,实行有奖有罚的财税政策,鼓励城市空间资源和耕地的合理利用,使财税政策实现城镇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建立城镇化发展稳定资金投入机制
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融资渠道,这看起来是对城镇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但反过来看,说明了我们在城镇化建设还缺乏能长期化的资金渠道。从国际经验来,包括市政债券在内的债券市场,是城镇化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要尽快考虑城镇化建设债券的发展,一方面通过缓解当前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压力,把地方政府的短期化行为,逐步引导到从长远、从几十年的角度来推进城镇化,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土地财政带来的土地浪费问题、高房价问题等等。
(三)完善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制度,抑制土地城镇化过快发展
严格贯彻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管理的法规、制度,切实将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管理,规范土地出让金的使用;结合预算透明改革的需要,将土地出让金使用纳入人大、审计监督的范围,防止预算外循环造成的不公开、不透明的弊病。
(四)统筹城乡,建立区域城镇化一体化机制
从当前农村综合改革以及我国事实上的财力与事权不对称格局看,乡镇不宜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主体,一方面由于乡镇不具有稳定和雄厚的财力来做这项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乡镇管理方式粗放,既有可能增加农民负担,又可能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小城镇建设要从统筹城乡的角度,以市、县为投融资主体进行小城镇建设,既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资金来源,又保障了小城镇建设符合整个区域空间规划的要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创造公平就业机会,为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提供有利条件
促进就业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针对农民工技能缺乏,就业环境恶劣,拖欠工资、延长劳动时间普遍的现象,要创新就业扶持理念,通过对有关培训机构提供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加强对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的支持,提高其就业能力;对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的企业和自主就业的失地农民,给予定期财政贴息或税收优惠;增加社会保障性支出,在资金上支持农民工参加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为其创造较为宽松的就业环境等。通过增加劳动执法经费,加大对拖欠工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生产经营单位的处罚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六)发挥财税引导功能,促进城市群发展
城市群是我国未来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要大力消除要素在城市间配置的束缚,为城市群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从财税政策角度看,首先要清理各城市自定的财税优惠政策,防止恶性竞争。按照各区域产业特色和分工,制定区域与产业相结合的优惠政策,避免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走合作发展之路。逐步推进其他政策一体化,营造无差异的政策环境。其次,建立城市之间的财政、税收利益协调机制。成立城市群财政协调的工作机构。负责加强沟通、协调和合作,研究具体政策。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定期召开财政协调会议,相互通报和交流情况,共同探讨和研究支持城市群发展的财政战略规划。加强税收征管、税务稽查协作,建立税收信息共享、情况通报和协查制度。建立税收利益协调保证机制,各方不得擅自减免税,不得单方面出台和实施任何与税收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相违背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全市财税工作,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关于今年财税工作的具体安排,财政、税务系统已经或将要作出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去年全市财税工作取得的成绩
*年,全市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经济国际化和农业产业化,财税支撑保障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呈现“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财税实力明显提升。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20.7亿元、增长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4亿元、增长41.3%,增幅全省第三;国税完成收入136.3亿元、增长31.8%,地税完成收入56.9亿元、增长43%。二是保障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7.2亿元、增长37.2%,支出结构明显优化。筹集支持企业改革发展资金15亿元,争取省以上资金47亿元,办理出口退税11.4亿元,减免税收3.9亿元,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科学理财、依法征管效益明显提高。理财思路不断创新,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政府采购节约资金2.5亿元。启动税库银收入缴库横向联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整顿和规范财税秩序,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四是财税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稳妥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加快推进,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逐步深化,各项税制改革稳步推进。
可以说,过去的一年,全市财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市委、市政府对财税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财税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进一步认清财税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又好又快推进“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奋斗目标,我市迈进了促进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这对于进一步做好财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纵观财税工作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财税事业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应对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认清财税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更加自觉地推进财税事业科学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对全面发挥财税职能提出了新方向新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对于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变成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把科学发展成为一种概念、实践和结果。财税部门作为经济综合部门,必须把促进科学发展贯穿于财税工作的全过程,把促进徐州又好又快发展贯穿于发挥财税职能的每个环节,努力使财税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紧密、作用更直接、影响更深刻、效果更明显。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找准定位,改变单纯的收支思维,促进收入的圆满完成和职能的全面发挥;我们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安排收支,科学合理地确定目标任务,做到既积极向上,又切实可行;我们要统筹兼顾,处理好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二,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实现财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拓展了新领域新空间。去年,全市GDP完成1679.56亿元、增长15.3%,连续两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和农业产业化互动并进,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固,这将为财税收入增长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从工业化看,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41家,完成增加值637.51亿元、增长19.4%;今年我市安排了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40项,其中工业项目75项、总投资820亿元。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扎实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投资的后续效益进一步显现,形成了新的增长点、新的税源点,将直接带动财税快速增长。从城市化看,随着徐州都市圈规划的加快建设,创新城市经营运作机制,不断加大老城区综合改造力度,拆迁梯次转移安置、收储土地公开出让、政府委托代建等新举措取得明显成效,五大组团的特大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我市城市化率已达463%。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将带动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成为财税收入增长的强大助推器。从市场化看,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大商贸、大交通、大市场、大物流、大旅游的格局逐步形成,将不断形成经济与财税收入新的增长点。从国际化看,近年来我市突出特色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引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去年实际到帐注册外资4.4亿美元、增长81.3%。今后我市开放型经济步伐加快、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也必将为财税收入的增长带来巨大空间。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对提升财税发展水平提出了新挑战新课题。徐州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的状况一直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工业结构层次偏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开放型经济总体水平不高仍然是制约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体现在财税结构上,主要是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税源税种结构较为单一,收入主要集中在卷烟、煤炭、电力、机械等传统产业,去年共上缴税收103.5亿元,构成地方税收21.8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1.5%、27.1%;矿山、能源企业税收占市本级的1/3。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更加积极地抓住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更加充分地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更加有效地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集聚、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着力优化税源结构,提高财税发展质量,是我们财税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四,新一轮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为促进财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新动力。今年,国家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调整消费税、营业税征税范围和税率、完善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实行企业集团汇总纳税,推进省与市县分税制改革。这些政策措施,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地区间的税源转移、增加地方财税收入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科学分析、冷静判断新一轮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效应,趋利避害,积极应对,多加强政策研究,多向上级部门反映,多争取有利于徐州发展的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财税政策效能,促进财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努力保持财税经济优质高效科学发展
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突出抓好科学增收、科学使用,努力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深化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开创财税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具体工作中,着力加快“三项机制”建设。
(一)加快收入增长机制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是财税工作的首要任务。去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200亿元和100亿元大关,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财税增长迈上了新台阶,这是十分可喜的成绩。下一步,我们要克服满足现状的思想,瞄准更高的目标,努力构建财税稳定协调增长的机制,把财政收入特别是一般预算收入这个平台做优做强,在新的平台上实现新的发展,确保实现今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力争达到25%的工作目标。
一要突出重点,稳定增长。从我市税源情况看,20%的税源大户贡献了约80%的税收,增值税、所得税和营业税占地方税收的67.8%,重点税源、主体税种支撑着全市财税收入的增长。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重点税源的主体拉动作用,抓大户、抓主税、挖潜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综合治税,健全协税护税机制,加强新增税源和零散税源管理,共同促进财税收入增长。从今年1-2月份情况看,全市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484亿元、增长2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9亿元、增长31.4%,势头很好。我们要乘势而上,抢抓当前,一着不让,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必保全年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二要优化结构,协调增长。税源、税收结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去年财税工作会议上,我提出要重点提高“三个比重”,这是考核财税工作质量效益速度有机统一、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经过努力,财政总收入占GDP的124%,一般预算收入占总收入的455%,地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803%,“三个比重”都有所提高。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些差距。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收入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优化结构、提升水平,更加注重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项目建设的税收贡献度,特别是地方税收的贡献度,切实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三要取之有度,科学增长。要牢牢把握组织收入这个中心环节,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做到“取”得到位、“予”得彻底。既要强化征管,保持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又要涵养税源,夯实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科学把握收入增幅,特别是乡镇(办事处)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寅吃卯粮、虚收虚增,要多做打基础的工作,多做增后劲的工作,多做起长远作用的工作。
(二)加快支出保障机制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税工作的水平和成绩,不仅反映在财税收入的增长上,更体现在财税资金的调节和导向上,更体现在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运作效益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与税收政策的杠杆和乘数效应,进一步整合资源,用活、用好有限资金,重点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配置效益、管理效益、运作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全面发挥财税职能。
一要统筹发展,改善民生。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投入,在促进就业再就业、扶持弱势群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完善落实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措施,增强改善民生的普惠性。
二要加快运作,支持发展。资金问题是制约我市发展的三大瓶颈之一。去年以来,市财政出资组建的新盛建设发展投资、国盛投资担保等公司,加快运作,加大投入,探索实行了政府投资代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为加快土地运作,拓展用地空间,市财政出资将组建新田投资发展公司;准备与省高科技投资公司合作,组建创业投资基金,成立小企业担保公司,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原创型企业、高科技企业、培育拟上市企业发展。我们在经济工作中,要着眼三种资源(政府资源、市外资源、民间资源),做到对上多争取,对外多联系,对内多协调,对下多鼓励。下一步,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和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集聚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各方资金,切实增加有效投入,提高资金的复合效益。要综合运用财政贴息、优惠税率、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多种手段,引导资金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产业调高调轻调优,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三要强化管理,提高效益。虽然近年来我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了新的提高,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财政资金分散管理、分散使用的问题,有的部门和地区资金不少,但没有按预算执行,改变了用途,导致资金发挥不了作用。当务之急就是要从根本上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有效管理、有效使用的机制。要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客观评价各种专项资金支出的必要性、规模的合理性,有保有压整合盘活专项资金;要认真落实责任部门、财政部门双签制度,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要强化绩效管理,完善支出绩效考评体系,使资金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要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关口前移,实行全程监督、内外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市财政局要抓紧研究制定资金规范使用、规范管理的实施意见。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内控制度,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管理成本、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快改革创新机制建设,增强财税发展动力。近年来,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非税收入管理等各项改革迈出的步子是大的,成效是显著的。下一步,关键是要巩固成果,创新机制,深化提高,确保各项改革规范有序、高效运转。
一要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要强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设,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扩大直接支付范围。要创新资金运行机制,整合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确保财政资金在安排、拨付、使用等环节配置最优、效率最快、效益最大。要深入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严格按照新科目设置帐目,加强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要进一步扩大采购和供应范围,在更大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提高采购效率效益。要进一步清理规范各部门暂时保留的改革性补贴和奖励性补贴,实现津补贴“阳光”发放。
二是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改革。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全部按规定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脱钩,不得在部门预算之外循环。要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健全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制度、业绩考核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只有使用权,资产的购置要按照配置标准、履行报批手续、列入部门预算、纳入政府采购;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处置资产,必须经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核确认,处置收入全部纳入非税收入管理。财政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勇于负责,尽快研究制订管理意见;各单位务必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协同推进。
关键词:营改增;税务管理;财务管理;应对策略
今年8月28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汇报预算工作时表示,要适时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实际上2013年多家大型房企已参与到房地产企业“营改增”政策影响的模拟测算中。房地产企业“营改增”之所以在收官之年才可能推出,除了房地产行业牵一发动全身的社会经济影响效应,还在于房地产行业由于土地购置政策的特殊性、开发周期长导致的增值税进项、销项时间不匹配性、增值税税率确定对房地产行业及国家总体税收影响以及由于以上因素复杂性导致的制定过渡期政策的难度等一系列问题。
一、“营改增”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房地产企业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的目标是通过改革,实现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从而减少重复纳税环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其主要目的不是在于减税。 虽然从 “营改增”试行的反馈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实现了税负下降,也有部分企业因为生产具有周期性、成本结构中可抵扣的成本占比较小等原因,反而出现了税负增加的情况。据普华永道对全国近20家大中型房地产企业进行的调查,超过90%的受访企业均表示了对税负上升的担忧,其中近40%的企业认为税负会明显上升。房地产企业开发周期长,作为开发成本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土地成本进项发票的缺失,同时房地产开发成本涉及的链条长、费项多,开发成本涉及土地、建筑安装、配套基础设施、设计、装修装饰、绿化、广告宣传、财务费用等诸多项目,若未形成完整的抵扣链条,“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有可能增加。
以下将举例说明对“营改增”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税负的影响。假设某二线城市房企开发项目A,均价为30000元/平,土地楼面价10000元/平(无专票),建安成本2500/平(营改增后适用税率11%),设计、监理等1000元/平(适用税率6%),财务费用1000元/平(假设可取得增值税票,适用税率6%),广告策划500元/平(适用税率6%),其他销售、管理费用500元/平(无专票)。
1.“营改增”前税负(元/平)
(1)营业税及附加=30000*5.6%=1680
(2)土增税
增值额=30000-(10000+2500+1000)*1.25-1000-1680=10445(假设利息费用均符合据实列支条件)
增值率=10445/(30000-10445)=53.41%
土增税=10445*40%-19555*5%=3200.25
(3)企业所得税=(30000-15000-2500-1000-1000-500-500-1680-3200.25)*0.25=2404.94
(4)总税负=1680+3200.25+2404.94= 7285.19
2.“营改增”后税负(元/平)
(1)增值税=30000/(1+11%)*11%-(2500/(1+11%)*11%+(1000+1000+500)/(1+6%)*6%=2583.72
城建税及附加=2583.72*12%=310.05
(2)土增税
增值额=30000/(1+11%)-(10000+2500/(1+11%)+1000/(1+6%))*1.25+1000/(1+6%)+ 2583.72+310.05)=6695.31
增值率=6695.31/20331.72=32.93%
土增税=6695.31*30%=2008.59
(3)企业所得税=(30000/(1+11%)-10000- 2500(1+11%)-(1000+1000+500)/(1+6%)-500-310.05-2008.59)*0.25=2399.41
(4)总税负=2583.72+310.05+2008.59+2399.41=7301.77
从以上分析来看,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即使土地成本不可扣除,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大于“营改增”前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可扣除项目金额将增大及销售净收入的减少,土地增值税将下降,总体税负未必大幅增加。
(二)对房地产企业票据管理的影响
根据增值税“以票控税”的特征,增值税专票的开具、取得、传递和管理都必须比增值税普票和非税控发票更为严格。增值税发票开具必须使用专用税控设备开具,专票必须如实开具,信息完整、格式正确;同时专票的冲红更加严谨,必须专项审批;从进项发票抵扣上,每张专用发票均需通过认证方可抵扣。
同时,企业需对现有供应商、客户群体进行分类梳理。因为供应商是否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客户群中公司客户的占比,客户的价格敏感性等决定了客户能否接受税负转嫁,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收入、税负及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另一方面,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必须在发票开具之日起 180 天内进行发票认证,否则将无法进项抵扣。财务部门可要求业务部门取得增值税发票后及时提交给财务人员进行扫描认证。
(三)对企业税收申报的影响
增值税“以票控税”和“差额征税”的特征,使得增值税申报更加复杂。纳税申报包括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交税金、专票认证等多方面信息。销项税额统计需区分开票收入、不开票收入及其他信息;进项税额统计需确定可抵扣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及其他信息;专票认证需统计份数、金额、税款及其他信息。
二、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营改增”虽然只是在税种上发生变化,却造成了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的改变,涉及科目增多,核算要求也大大地提高。(1)对收入核算的影响,在营业税核算体系下,按合同金额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在增值税核算体系下,销项税额通过“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核算,所以收入金额要扣除销项税额进行确认;(2)对成本核算的影响, 在营业税核算体系下,相应发生的成本按实际发生额列支,在增值税核算体系下,进项税额通过“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核算,所以成本金额要扣除进项税额进行确认;(3)对营业税金及附加核算的影响,增值税是价外税,不再根据收入计提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改增对于多业务运营的企业来说,在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要求更高。若无法划分出明确的经营业务性质,无法将各类业务的核算明细化,则按照高税率税种进行税收征收。目前,房地产企业常存在商业地产租赁、物管多种业务形态,所涉及税率也不一致,因此,应针对不同税种的业务分别进行核算。
(二)对房地产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
1.“营改增”对利润表的影响
营改增后,由于收入和成本分别扣除了销项税和进项税,收入和成本的列表金额都随之减少,由于不再计提营业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将大幅降低。根据上述举例测算,企业净利润的增加或减少,具体取决于收入、成本降幅及营业税金及附加降幅。
2.“营改增”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营改增后,存货中的开发成本或投资性房地产(自持物业)均以不含税价格列示,相应将减少企业的资产总额;另一方面,营改增后,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已不存在,应交增值税的余额以借贷方差额列示,较改革前应交税金将有一定程度下降,因此,企业的负债相应也降低。
3.对房地产企业预算分析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营改增后、收入、成本、费用、税金、开发成本等报表项目的核算口径均与原口径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变更年度及以后年度的预算及比较分析中需注意转换为同口径分析。
(三)对房地产企业现金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后,项目开发前期(尚未取得预售许可),由于有大量进项税额,将导致开发前期缴纳的增值税较少,税收现金流出较小;一旦进入强销期,房地产企业将面临集中回笼资金实现高周转,还是为实现进销税金匹配而牺牲资金成本的选择。因此,房地产企业未来需在企业经营目标导向下进行相应税收筹划。
三、房地产企业迎接“营改增”政策变革的应对策略
与营业税不同,增值税直接影响收入、成本确认和税负差异,因此,房地产企业实施“营改增”后,需将增值税管理贯穿于公司业务管理全过程。在“营改增”后,税负变动性加强,需从业务、财务融合的角度进行税收筹划,降低整体税负。同时,需强化全员增值税管控意识,各部门紧密配合、协同合作,做好增值税税前筹划、事中管控和事后跟踪。
(一)在价格制定策略方面,应做好相应测算,用数据支持决策
1.以增值税的纳税规定对收入、成本、费用进行价税分离,综合收入、成本因素变化,评估对毛利率的影响;(1)在收入方面,应结合市场行情和公司战略综合考虑;(2)在成本测算方面,还需评估“营改增”对供应商的影响,评估供应商的价格调整幅度;作为地产企业上游的建筑企业,其税负上升、利润下降已成定局,其存在强烈的成本转嫁意愿。企业需根据历史数据、供应商选择策略等因素,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比例进行估计,为企业呈现分项议价空间和综合议价空间。
2.在营销方案制定方面,应更加关注增值税税收政策和对应税负的分析,特别是对视同销售、从高税率等方面,需综合衡量营销效果和税负成本。
(二)在供应商选择方面
应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合作方,便于增值税链条的完整,对于需要合作的小规模纳税人,要求其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不能开增值税专票的合作方,需根据对利润和现金流的影响,重新议价。
(三)在合同条款制定方面
1.对常用合同中涉税事项增加重要的法律条款或修订原合同条款。
房地产企业实行“营改增”后,增值税发票的取得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税负,合同付款条款,如销售合同的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及采购合同约定的取得增值税进项票的时点不同对企业的税负影响均不同。因此,企业应重视合同条款中关于增值税发票相关条款的约定,如提供发票类型,价格是否含税价,何时取得发票及对方虚开发票应承担的违约责任等。另违约条款中关于违约金、赔偿金等价外费用是具有收入性质的,需要作为收入缴纳11%的增值税,因此合同中的惩罚条款也需要全面审阅和修订。
2.加强采购合同管理,增值税要求票、款、货三流合一,即纳税人购买的应税劳务提供方、开票方和收款方必须一致,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营改增后,除非取得当地税务机关的同意,不运行继续签订三方抵账协议,不允许继续采用委托收款的方式支付款项。
(四)在企业运营流程方面
营改增下,财务部应牵头全面梳理公司的运营,其他部门配合营改增的需求,严格遵守相关运营流程。如不含税成本的编制,需要成本、采购、项目部与财务的共同努力,可按成本科目的类别进行税率测算不含税成本,也可基于合约规划进行测算,根据合同类别与预期合作对象的纳税人资格进行税率的设置并测算不含税成本,甚至需考虑混业销售的情况,如电梯销售及安装,由于货物与劳务增殖税率不同,需分开核算。在工程结算方面,已完工项目应尽快完成结算,否则待建筑业营改增后,应税负增加的成本很可能转嫁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已完成销售的项目,若工程结算延至税改后,将导致大量进项无法抵扣;导致土增税及所得税前可抵扣成本不完整,增值额上升,税金同步上升。
(五)在IT系统方面
营改增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是全面的,IT系统需应需而变,在财务管理方面,需从价税分离、进项税管控与增值税纳税管理三个维度满足和支撑需求,具体包括增值税发票管理、进项发票认证、进项税抵扣与转出,应纳增值税测算与平衡、纳税申报。在工程造价计价方式,营改增前仅一个建安税率,营改增后人工、辅材、主材执行的税率不一致,包括对应的计价定额、规范、软件都得以全部升级。
参考文献:
[1]张运贤.刍议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未来影响及对策[J].会计师,2014(7) .
[2]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总部财务部.“营改增”对公司各项经营管理影响的初步分析PPT, 2012.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税筹划 管理路径
一、电力企业财税筹划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一)财税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作人员欠缺培训
很多电力企业的财税筹划工作还是以传统的工作方法为主,其信息化程度较低,甚至在实际的办公中一些关键性的工作仅仅依靠财税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简单判断就做出决定。很多电力企业的财税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还不是很熟练,或者很多财税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专职的财税工作人员很少。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财税工作人员事务繁多,跑税务局、加班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不能够专心投入财税工作,更没有充足的时间研究财税方面的工作。
(二)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
在具体财税筹划管理中,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过关就会造成整体配备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单一,严重影响财税工作的正常开展。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电力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存在着体系不健全和组织方式不统一的现象。并且,在具体的应用中,财税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就使得在具体工作中,相关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极为有限,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财税管理的工作中,难以有效地实现财税筹划,并得到基本管理。
(三)财税政策和企业制度方面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的财税政策中,一些对电力企业非常重要的政策没有很清晰的界定和标准,这就会导致电力企业出现“主观理解”的问题,在进行了一定的财税筹划工作后发现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相异,导致财税筹划工作出现问题。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有不同的要求,都需要当地的电力企业去不断熟悉。从电力企业的财税制度上来说,很多电力企业的财税相关部门没有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了财税筹划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规范。
二、电力企业财税筹划的相关管理路径
(一)避免纳税过程中的额外税负
避免纳税过程中的额外税负是税收策划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是对财税人员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公司在这项工作中,要求做到:第一,保证财务账目清晰;第二,会计核算方法准确;第三,完整保存、保留各项财务凭据;第四,正确填报各项纳税申报表并按时申报;第五,按规定要求及时缴纳各项税款。这项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可以避免因自身原因或错误导致多缴纳税款,防止因工作失`违反税法的规定,造成税务机关认定的偷、漏税行为,从而受到税收处罚和名誉上的损失。财税人员的责任心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避免纳税过程中额外税负的保证。同时,财税人员对税法政策的深入理解可以一定程度上防范税务主管部门不规范性的征收,防止在具体税收执行过程中因政策理解的偏差造成的涉税损失。税务主管部门在征税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合理、合法纳税,并运用财税理论结合实际情况避免重复或多缴纳税款。在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上应以事实为依据,根据实际发生情况按规定认定和缴纳税款,不应在税法尺度和理解上混淆不清,造成税务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不规范性的征税行为,避免因此遭受的涉税损失和风险,从而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
在“营改增”税收改制中,电力企业作为一般纳税人,在不同程度上享受更大的税收改革利得,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对降低税收成本而带来的既得利润,从某种程度上对电力企业发展和资本性结构带来变化。在增值税进项税实行抵扣的过程中,要做到应抵尽抵,把税赋降到最低,更加规范、合理享受“营改增”带来的成果。
(二)大力宣传
做好用户宣传工作,在与用户沟通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遵循“统筹兼顾,促进发展,协商自愿,无偿移交,依法合规,规范操作,统一政策,分级审批”的原则,站在用户的角度引导其移交资产。用户资产,是指由用户,包括政府、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等电力用户出资建设的、专门用于电力接入服务的专用网架及其附属设备、设施等供电配套资产。
(三)加强电力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增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大部分电力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情况下,对很多部门的信息和财税方面的问题不能够形成一套应对的工作体系,财税工作很难把很多杂项综合在一起。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电力企业财税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定期对工作进行汇总存档和总结。在财税工作人员方面,要减少兼职人员的存在,专门聘用专职财税工作人员,并且要求财税工作队伍定期召开财税工作研究会,进行具体的财税管理研究。
(四)创新财税工作方法,增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交流
电力企业作为财税大户,一定要对政府的财税政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税务部门的征收重点方面、查处多发方面做好自我核查,保证税务上缴无遗漏。在这其中,我们还要对税收稽查过程做充分的了解,找出企业自身财税方面与税务部门要求不吻合的方面,建立专门的交流工作组,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解决相关争议问题。除此以外,还要对政府的各方面财税政策拿捏到位,通过正确的理解来进行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在这其中,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两点:第一,要对国家优惠财税政策大力争取。我们要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找符合国家优惠财税政策的经营方向和相关业务,积极与地方税务部门沟通,争取得到国家的相关支持。第二,要得到当地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出台大的财税政策后,地方也会有相应举措,一定要争取地方相关政策的支持。
(五)认真开展项目清查,资料收集
对电网新建项目符合“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的工程进行确认,逐年建立新建项目新增资产台账,财务部与项目管理部门对电网新建项目的政府批复文件、投资计划、实际完成数、项目竣工决算及资产卡片等多项数据进行整理。对于电网新建项目已取得竣工决算报告的,应提供相应竣工决算报告、会计账务处理凭证等资料,以证明新增输变电固定资产原值的真实性以及原值金额准确性。若电网新建项目在未取得竣工决算报告前已投入运营并取得收入的,先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确认为新增固定资产原值,待取得竣工决算报告后,按税务机关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结语
税制问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变化的,所以电力企业在财税筹划管理时,需要先明确自身在管理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提出,以确保其管理活动同整体的税制环境相一致,实现合法合规的建设管理,使电力企业能够在科学化发展的过程中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和运营成本,实现企业效益的合法提升。
(作者单位为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会昌县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思维.电力行业税收负担及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 刘慧. ZY电力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分析[D].辽宁大学,2014.
关键词: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模式
作者简介:朱贵云(1970.03-),女,河南人,大专学历,中级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资产、成本核算、税务审核方面工作
财税信息化建设是财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财税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工程”在全国范围的逐步推广,财税信息化建设已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这也迫使企业在接受“财税管理一体化”全新理念的同时,思考如何借此契机,通过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税务、业务的一体化处理和无缝连接,简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本文主要对企业内部财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可以为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参考信息。
一、我国企业财税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税收风险较大
近两年来,税务机关在完善征管手段的同时,不断强化稽查体系,通过先专项自查,后专项检查的方式,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对生产经营活动涉税问题进行全面自查,包括发票真伪、收入的确认、费用的列支、业务的真实性等多方面,内容涵盖全部应纳税种。我国正在对财税管理体系进行改革,财税政策存在部分解释不明以及操作细则缺失的问题,企业与财税部门经常会出现理解偏差现象。基于宏观政策的影响,监管部门由于地域、时期等方面的差异,对政策的监管及把握力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不仅增大了企业税法遵从的难度,更使企业的纳税风险急剧上升。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企业没有针对财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没有对管理标准进行有效规范,致使不同部门在相同事项方面的管理标准存在不一致性,继而导致执行尺度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整体税收策略的制定工作。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
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并不具有较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多以财务人员手工作业以及主观判断为主,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经验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除此之外,企业的财税管理与业务环节存在脱节现象,财税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基础信息出现偏差等问题,构建完善的财税信息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二、信息系统的功能框架
(一)框架结构
财税管理信息系统是对财务日常管理应用的整合,基于财税管理体系标准的指导下,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税种税费进行有效计算,并记录相关调整事项。该系统内部含有申报纳税表的模板,通过其可以向相关管理部门申报财税缴纳款项。除了财税原有的业务处理功能外,还构建了评估模型与指标分析体系,可以对企业税务管理进行有效评估与合理分析,有利于企业对税务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可以对企业的税收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筹划方案。
(二)信息系统合理理念
针对财税管理构建信息系统,可以完善财税管控体系,促使企业财税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构建信息系统的核心理念有三个,一是对财税管理机制进行标准规范,促使各个部门的管理口径实现统一;二是财税管理实现有效延伸,逐渐成为前端业务;三是建立健全财税评估模型与财税分析体系,从而对企业税务进行合理评估与有效分析。
(三)解决业务的有效方案
解决业务的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流程,分别是建立纳税体系、处理日常业务、企业纳税管控、科学筹划以及分析评估、业务集成关系。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财税管理,对财税管理进行标准规范,并在各个下属部门贯彻落实。利用相关系统对涉税信息进行有效集成,例如,资产、合同等,并结合系统内部相关税务信息,对税费进行准确计算,继而进行申报处理与缴纳处理。建立健全税务评估模型与分析指标体系,促使企业财税管理分析指标实现自动生成,继而对纳税进行自动评估。通过信息化建设全程监管企业的经济事项,可以对企业财税管理的效益影响进行准确分析,从而科学筹划财政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实现纵向管控。
三、信息化管理应用结果分析
(一)电子登记纳税调整事项
对核算账簿、核算凭证以及备查簿进行有效连接,促使三者呈现一种关联关系,从而促使企业的纳税调整事项的登记处理实现自动化,不仅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还提高了纳税调整事项筛选结果、分析结果以及登记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企业顺利进行财税管理工作,例如,递延所得税核算、纳税申报表核算以及纳税调整等。
(二)在线处理日常税费
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可以对多个税种的日常业务进行在线处理,例如增值税、所得税等。根据我国财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实际缴纳税额以及理论上应缴税额进行合理分析,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差异,确保财税管理相关环节在规范性与合理性方面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免企业遭遇巨大财税管理风险。
(三)自动生成纳税报表数据
严格遵照我国相关部门在纳税申报表样式方面的规范标准,对纳税主体、税务报表以及备查簿三者的关系进行准确定义,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内部构建纳税申报模板,自动采集税务系统以及账务系统内部的相关数据,并以此作为纳税申报数据,帮助企业财税管理人员进行纳税申报,避免报表数据出现人为干预现象,促使报表数据更具实时性、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四)建立健全税务指标分析体系
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税务指标分析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对各个税种的涉税指标进行在线分析,并自动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税务分析报告、涉税指标对比分析表以及税务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有利于企业财税管理人员对涉税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有效规避财税管理风险。
四、结语
财税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取决于自身与前端业务之间的衔接关系。企业严格遵循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各项涉税环节进行专业、合理且谨慎的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纳税申报;通过信息化技术采集并分析涉税信息,对税收变化情况进行自动预警;分析税收变化情况,对财税管理潜在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实施科学筹划,有效提高企业财税管理水平,节约税收成本,规避财税管理风险,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红.规范信息化日常管理服务税收中心工作[J].天津经济,2013(05).
关键词:乡镇财税财会管理;现状;对策
乡镇是国家基层行政机构最小单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主体,乡镇财税负责乡镇资金筹集管理和国家监督职能,在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分析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对进一步提高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现状
(一)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脱节
会计核算制度是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监督的制度基础,在保障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有效进行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现阶段,在一些乡镇的财税财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之间脱节的问题,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实际中暴露出账目混乱、管理不当和灰色地带等问题。现阶段,乡镇财政财会管理部门尚没有建立相关规章制度要求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忽视了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之间的密切联系,乡镇财政管理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是二者之间相互脱离的主要原因。
(二)乡镇财政预算工作有待加强
乡镇基层财税财会管理部门行政能力有限,预算管理工作规范性不强,容易因为财政预算工作的不合理引起行政资金使用不合理、效用低下的问题,不能高效、有效的解决群众关心的紧迫问题,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足,规范程度不高。出现这种问题的深刻原因在于乡镇财政尚没有明确的规范制度约束乡镇财政预算行为,导致很多乡镇财政预算工作都面临着无法可依的情况,财政预算随意性大。除此之外,乡镇财政预算工作方法也有待改进,一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制定了详尽的财政预算工作方法,但是和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脱离了实际情况,影响了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能效。
(三)乡镇会计水平有限
部分乡镇基层财税财会负责人员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中投入的精力与资源不足。很多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都面临着会计能力有限的问题,会计基础薄弱,一些会计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和严格遵守,固定资产账外运行的清理盘点工作不能按照规范制度要求定期进行,账面现金等级和银行贷款记账不及时,影响正常结账,会计工作漏洞较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金损失。
(四)专项资金监管有待完善
乡镇是基层政府服务部门,为了尽快解决乡镇居民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乡镇财税财会需要设置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是政府部门为专门项目、服务设置的专用资金,通过设置专项资金,能够确保该项目有序开展,为乡镇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但是现阶段,部分乡镇财税专项资金设置和使用过程监管力度不强,没有有效的制度规范约束专项资金的使用,导致专项资金使用与审批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资金账目混乱,挪用、挤占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影响了专项资金作用的发挥。
二、乡镇财税财会管理工作对策
(一)完善财政预算制度
乡镇财政预算工作直接P系到乡镇群众的民生问题以及乡镇经济建设和长远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预算工作的规范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制度,提高乡镇财政预算工作科学程度。首先要进一步精简机构,优化职能设置,减轻乡镇财政负担,重点针对全部依赖国家与地方财政的事业单位和人员,将其推向市场,并督促企业行业管理协会,积极建立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纽带,敦促企事业单位自我管理,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减轻财政包袱,更好的为乡镇发展与经济建设服务。例如在制定财政预算制度时,就可以通过专家调研、听证会等方式,倾听百姓的意见,了解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帮助解决百姓最关心的焦点问题为目的,保证地方财政预算流入百姓最需求的地方,实地调研和专家论证相结合,使财政预算制度能够让百姓满意,同时保证科学性。
(二)财税征管体制调整
乡镇财政预算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调整乡镇财政管理制度,设置乡镇金库、街道一级财政金库,明确划分县级财政税种与收治范围,充分利用街道办事处、社区在管收理财方面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加紧推动市县征收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市县、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与行政管理范围,改变县、地税征管范围。与此同时,还要尽快落实建账、查账、监管征收办法,争取乡镇财政的帮助,强化税收征管,保证税收足额,打击偷税漏税和营私舞弊行为。例如针对部分乡镇财政行为随意性大,管理混乱、监督不力的问题,需要积极建立并持续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对乡镇财政行为进行有效规范,首先按照乡镇实际情况,建立财政制度,杜绝假大空,在此基础上,强调制度的可操作性,精简理论指导与建议性的内容,控制乡镇部门的自由度,并遵循科学合理的根本原则,注意不要和上级部门决策产生矛盾。
一、20*年财政、地税工作总体情况
(一)围绕优化结构,财税收入规模、质量迈上新台阶
20*年,我们坚持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均衡入库、持续增长、优化结构、调控有力”的组织收入目标,切实做优做大地方“蛋糕”。经过财政、税务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314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1%,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02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09%,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47.6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地税组织各类税、费达到134179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3.8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6967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4.24%,地方税占比为59.7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各项规费共入库57212万元,增长23.41%。主要做法是:一是抓计划管理保均衡。财政、税务部门通过联席会议、税收形势分析会,加强收入计划管理和预测工作,密切关注收入执行情况,了解重点税源行业的税收态势,及时破解征管难题,确保收入均衡增长。二是抓税源管理强基础。地税调整了纽扣、水泥制品、木业等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制定了新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完成全县税务登记换证工作,超额完成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规范个体税收征管秩序。目前全县地税重点税源监控企业中省及省级以上的有35户,县级416户,全年监控税款共计33320万元,占全部税款的43.29%。三是抓税种管理调结构。强化房地产开发、房屋租赁、住宿餐饮、交通运输、金融业营业税征管,全年入库营业税27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13%。制定了《无原值房产和无依据租金房产税评估指标体系》,积极贯彻新的《车船税条例》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条例》以及《关于推进全省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地方八小税共入库18574万元,比上年增长48.17%;全县征收农业“二税”99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47%。四是抓非税管理增财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费缴费登记制度,扎实推进“五费合征”;以税收化征管方式开展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的征收。全年各项规费共入库57212万元,增长23.41%,其中各项社保基金共44859万元,比上年增长26.50%。成功试点新版省级“金财工程—非税系统”,全县使用该系统的执收点达73家。全年财政非税收入入库3403万元,增长33.87%。
(二)围绕又好又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新举措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财税工作放到党委、政府工作的大盘子,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观察、去思考,整合好、执行好财税政策资源,努力促进我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与财税的良性互动。一是按照做优一产的要求,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全年实现一般预算农林水事务支出10170万元,比上年增长42.82%。积极落实支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设施装备、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各项政策,突出扶持我县大棚设施果蔬、食用菌、淡水鱼、现代花卉苗木(经济林)等四大主导产业,其中安排发展花卉产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农业园区、休闲农业、农业龙头企业技改、订单农业以及省、县级示范性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实以奖代补。全年安排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达2937万元。二是按照做强二产的要求,大力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财政资金,调整优化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落实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等政策,发挥财税杠杆作用,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转化、应用专利成果,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按照《促进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大力培育规模型企业。全年共兑付工业企业各类奖励、扶持和贴息资金3652万元。三是按照做大三产的要求,大力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推动服务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三产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投资周期长,社会效益好的服务业项目,支持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旅游、专业市场等特色产业的提升。全年拨补三产发展资金780万元,涉及餐饮住宿、中介服务、商贸、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各类服务业项目。全县第三产业地税税收收入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2.97个百分点,占地税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2.5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三)围绕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按照“存量调结构、增量优方向、增量调存量”的原则,财政部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经统计,20*年全县财政投入民生支出超过9.94亿元。一是注重新农村建设投入。大力推进以“五化一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和镇村管网改造工程建设;落实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相关政策;对全县43个经济薄弱村兑付财政专项扶持资金298万元,建成了涵盖全县65000户种粮农民的财政补贴网。另外,抓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产业化花卉、种子种苗等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注重社会保障投入。20*年共拨付各类社会保障资金52*0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22800万元,失土农民生活补助金8102万元,职工医疗保险金6685万元,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3*0万元。同时,出台《完善被征地人员养老生活统筹问题的若干意见》,落实被征地人员养老统筹金5915万元,并通过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和土地出让收益充实县级社会保障资金10000万元。推进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出台《*县门诊医疗券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城乡低保补助政策。三是注重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县镇两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改造等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设,全年安排医疗卫生支出5866万元,比上年增长46.69%;坚持落实文化、体育重点项目资金,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安排专项资金412万元。另外,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全年基本建设支出达到51490万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100万元,旧城改造资金16790万元,学校基本建设资金5650万元,交通设施建设资金6200万元,污水处理工程资金2960万元,创建资金2790万元,城乡供水一体化资金3300万元,有力推进了我县“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围绕完善机制,各项财税改革实现新突破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大力推进财税管理改革,逐步建立起运行有序、管理规范、约束有力、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一是预算编制进一步透明。按照“深化改革、统筹安排、分类管理、完善定额、增强调控”的总体原则扎实开展20*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改革经常性项目经费编制办法,继续推行财政综合预算改革。根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收支分类范畴。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精神,积极稳妥地建立和规范我县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监督的制约机制。二是国库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推进。以金财工程为依托,以财税库银网络为载体,初步构建起财政和人民银行财政收支网上信息传递平台。严格控制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销实行审核和审批制度。三是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科学制定20*年度县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财政、质监等部门定期对定点供应商进行专项检查。全年实行招标80次,预算金额21500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8886万元,节约额2614万元。四是税收征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浙江地税信息系统》(TF20*)与旧系统的切换,至20*年底,全县134100户次纳税人通过网税系统申报税、费合计67817万元。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一户通”电子缴税,全年实现“一户通”扣款30万户次。
(五)围绕规范管理,依法理财治税能力得到新提高
着眼于构建评价科学、监督有力、问责有效的财税权力运行监管考核体系,不断提高依法、科学、为民理财治税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全面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落实《*县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建立和完善政府债务归口管理制度,配合成立了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明确新增债务决策程序;由预算安排建立了1000万元的偿债准备金;加强日常管理,每月提供本级政府性债务月报和分析。二是全面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对涉及全县300多户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和11个镇的国有和集体资产进行核实工作。财政会同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合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出租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导纠改。三是全面开展资金专项检查和支出绩效评价。对全县11个镇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选择了18个财政专项支出项目布置绩效自评,开展了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环境监测自动化项目等的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围绕作风建设,财税干部队伍展现新面貌
一是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全县“作风建设年”暨“三创一争”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富有财税特色的以“讲实干、讲创新、讲服务、讲廉政、讲业绩、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提出并解决了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和四个难点问题;开展了“群众满意机关、基层满意站所和服务窗口(岗位)”三评创活动,西塘税务分局被评为“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建立完善起“局领导蹲点调研”、“与乡镇、部门工作协调”、“共建年轻干部社会实践基地”等制度。二是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坚持每周五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坚持每月召开财政、税收形势分析会,切实掌握财税收支情况。坚持每年年中召开中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业务交流和专题教育。坚持抓好业务调研工作,全年共组织各类调研文章30多篇,为强化财税收支管理、推进财税改革提供了大量参考依据。三是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着眼于“带好队、收好税、理好财”,按照“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领导以身作则”的工作要求,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通过修订完善《行政执法岗位责任考核办法》,制定中层干部党风廉政预警信息库管理办法,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等,积极建立防止腐败的长效机制,有效确保了干部干成事,不出事。
总体上看,20*年县财政、地税部门圆满完成并超额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实现了财税收支随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而保持可持续增长,各项工作协调同步迈进。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税经济运行中还面临诸多难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税制改革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影响变数增加。20*年以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节能减排、银行利率和准备金率上调,及原材料、劳动力涨价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县部分主导产业和重点行业的经济效益已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我县20*年财税收入执行情况较好,但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保持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将更大。
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困难加大。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事关民生的社会保障和教育、卫生、文化等需求的不断增加,财政政策性、公共性支出压力逐年加重,在政府财力增加有限和压缩一般性支出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是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扩大,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目前我县被征地人员重新选择养老生活补助统筹的政策已经出台,市政府提出的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政策即将实施,以及按照省政府做足做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的要求,社保资金面临大量缺口已难以避免。从20*年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以及财力情况看,由于新增项目支出增加而带来实际执行结果远低于预期值,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
四是县本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受到影响。随着农村综合改革措施的深入实施和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乡镇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已全部由县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本级财政的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