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重难点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重难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历史教学重难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历史教学重难点

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课件教学;重难点;突破

多媒体课件教学之所以这么受大家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直观性视听特点,它能改变传统课堂呆板的环境,也能很好地在多方面吸引学生兴趣辅助历史教学,使得教师能用更多的方法手段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这种利用课件教学的模式也因为其快速的翻页以及零散的知识联系使得学生的历史思维构建出现不利的一面。另外在历史知识重难点的突破方面课件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针对课件教学不能很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提出微视频辅助突破重难点的

方法。

一、根据学生学情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确立重难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视频信息井喷式的增长,初中历史教学相关的视频也是层出不穷的,但是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课件制作过程中不可能把这些视频都利用,也不是每个历史相关视频就一定适合放入课件辅助重难点教学。只有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并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具体的针对历史想象或者规律,从多个角度收集与教学重难点相关的视频,才能真正对突破重难点起关键作用。比如,我校学生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策略比较感兴趣,喜欢听一些秦始皇的故事,也喜欢看秦始皇威武军队出征。同时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策略也是《秦的统一》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述重难点和学生兴趣点,从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多个方面收集秦统一的视频,最终我校历史教师在优酷网上找到关于秦始皇的纪录片,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看到和听到的内容,结合教材总结归纳出秦统一六国和巩固统治的措施。通过这种看视频,根据知识进行自我总结的过程,学生能独立自主得做完检测题,说明他们掌握了该重难点。

二、课件制作中灵活应用微视频,掌握时间分配和使用时机

课件使用对于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容易的,讲解过程也是非常流利,而对于历史微视频的使用就比较尴尬,有很多教师反映有时候不由自主地忘记了播放相关历史视频,有的教师又抱怨自己选择的微视频太长或者太短,很多时候学生也在较长的视频观看中失去兴趣,在较短时间的视频中意犹未尽。这就使得教师在课件制作环节需要对视频进行灵活的处理,包括剪辑、编排、配字、配音等内容。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设计好播放微视频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决定使用微视频的时机,确保在学生兴趣点和求知欲临界的部分结束微视频播放,以利于工作继续开展。比如,在进行《第一次》的相关知识学习时,我校历史教师找到了很多关于的电视、电影等,但是内容都比较冗长,无法在历史课堂上直接使用,只能通过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在课前使用了一段谈判对话,根据谈话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该谈判发生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继续讨论该谈判的意义。整个过程学生都围绕微视频中谈判的内容在进行,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识记谈判赔款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归纳意义起到树立学生爱国情怀的作用。

三、微视频的修整需要教师加强自我技能的提高

课件的制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同的历史课需要不同的课件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也就需要更多的微视频来突破重难点,这些微视频不可能完全在电视、电影等里面找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重难点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制作简单的图片连播、动画等形式的微视频。比如,在进行《三国鼎立》的重点内容教学时,可以制作三个动画人物,把相关历史人物的头像贴到自己创作的动画骨架上,引导学生熟悉人物特色,进而进入三国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这样就使得学生感觉历史课堂也很好玩,便于学生进入学习历史知识的良好状态。还可以展示三顾茅庐的漫画,让学生根据漫画内容,结合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让课堂活跃起来。但大部分教师并未接受过相关视频编辑方面的技能培训,想要做出优秀的视频动画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教师更多地从各角度提高自己的技能。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件利用是非常广泛且有很多良好作用的,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发展的好的教学手段,若能在教师队伍中加强视频编辑技术的培训,让教师掌握视频处理技术,巧妙设计使用微视频突破重难点,将会进一步修正该教学手段的短处,各大学校的历史课堂开展将更加顺利和有效。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 浮力教学 难点 优化策略

一、引言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在教学的要求上也有着相应提升,其中的浮力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加强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浮力教学的理论研究,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浮力知识点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物理浮力教学的主要特征以及浮力教学的难点

(一)初中物理浮力教学的主要特征分析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浮力教学是重点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是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阿基米德原理,而最为重要的就是对这一原理和浮沉条件的应用,从而有效解决浮力的相关问题。这一教学内容有着比较显著的特征,即知识的综合性比较突出,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习过力,以及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和密度与液体压强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探究的,所以在物理知识的综合性特征方面比较显著[1]。

浮力教学的理论性在实际教学中也比较突出,主要就是体现在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浮力公式的推导等,这些都要通过抽象的物理模型进行展现。在对受力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之后,通过力的合成然后结合数学进行推导,才能够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公式。在这一过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抽象以及概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浮力理论进行有效充分的理解。

(二)初中物理浮力教学的难点

在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比较多样的。学生在接受正规教育前,头脑并非是一片空白的,有的是已经对周围的认识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所以就有些科学概念没有达到一致,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2]。思维定式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前,学生比较习惯于单因子分析,对两个因素同时决定一个物理量还没有习惯,所以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就会只分析其中的一个因素,对另外一个就忽视了,造成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例如:对轮船从长江驶入到大海之后的浮力是否会改变的问题,很多学生会认为浮力变大,主要就是只对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了分析,而对于V排的变化没有充分考虑。这就成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难题。

另外,由于受到了相关知识的干扰,也会带来学习上的困难,在相邻以及相近的物理概念间的干扰方面比较突出。如之前学到液体压强会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增大,所以在学习到浮力的内容候也会这样认为。物理的概念以及规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辨证联系,还有是在感性认识层面的不足等,这些都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有着诸多难点。

三、初中物理浮力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为能够对初中物理的浮力教学进行优化,就要能够充分保障教学策略实施的有效性。首先在课题的引入方面要能重视。先要让学生对浮力知识学习感兴趣,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通过一些故事将有关浮力的问题引入其中,激发学生对浮力学习的浓厚兴趣,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使针对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得以体现[3]。

例如:在对有关浮力的概念进行引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动画课件进行展示,展示小孩玩皮球不小心将皮球掉入到树洞中,而又无法用手够到的情景,让学生帮助小孩将皮球拿出来。学生就会想到用水灌入树洞中。老师可以继续提问:皮球为什么能够浮起来?如果是铁球,在灌水后会浮上来吗?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为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体现,教师就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让学生的手脑口眼都能够发挥其作用[4]。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中,要能对其中的难点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讲解,让问题充满趣味性,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本文主要对浮力教学内容的特征以及难点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希望有助于实际教学。

【参考文献】

[1]郑钢.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帮助学生走出“想当然”[J].教学与管理,2007(01):57-58.

[2]毛国永,谢学芳.情境・联想・探究・体验――浮力教学札记[J].物理教师(高中版),2006(12):20-22.

篇3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是按力、声、热、电、光等分类别穿插编排内容的,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点构成了物理学科的关键点,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的好与坏,决定了物理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据我们统计,人教版初中物理共计3本书,有147条重点知识和47条难点知识。

但是有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只是靠课堂上老师讲解,学生接受效果不是很好。当前在“翻转课堂”形式下,微课的出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又带来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它的出现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一种新的形式。微课的“微”有利于教师便捷的制作小的视频片段,解决关键的小问题,也有利于媒体的传播,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观看学习课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微课可以让教师间互相学习,做到博采众长,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既可以作为学生课前的预习的助力,也可以为学生查漏补缺、强化巩固知识。微课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良好载体,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拓展。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提供助力,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更适合于知识的传播和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的需求。所以我们借助微课这些优势,探究如何利用微课突破初中物理教学中重难点知识的策略,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针对重难点知识,制作或收集相关“微课”

很多物理知识点是有前后联系的,有时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导致后来的知识薄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这将不断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一个个重难点知识,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学习复习巩固提高便利。例如:在学习浮力产生的原因时,利用静态课件展示,枯燥乏味,学生也不一定容易理解,而我们制作了一段微课视频,配有讲解过程,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也容易理解了。

二、如何使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

1.课前预习中使用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有网络,学生也都配有智能手机或电脑,为此,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将相关难点知识的微课发给学生,回家预习自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预习课程,为新课指明方向,也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比如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这一节时,这是一个学生分组实验,但是在微视频上也可以通过动漫演示,只需要轻轻地移动视频中的蜡烛,就可以轻松地得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但是这一重要的物理规律如果让学生只通过微课就能解决,那也是有背实验之嫌。因为学生在鼠标移动之间很难完成这一个很深刻的探究过程,而如果动手做的话,我们不仅能深刻了解,还能进一步拓展一些其它知识,如用凸透镜直接观察窗外的景色,你将会看到一棵倒立的树呈现在你的眼前,那么你的印象将会极为深刻,你可以直接用手遮挡住一分部凸透镜观察成像情况,也可以上下移动蜡烛,观察成像情况,虽然学生可能做的蜡烛油满桌,但是通过其亲手操作,有许多结论可能终身难忘,那么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用微课进行预习,使上课时有目的性的去完成这一验证性的实验,不至于在动手时,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在动手实验后也可以用微课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个总结归纳,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对实验结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2.课堂教学新课引入中使用微课

在新课引入的时候,利用微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阶段,如果放一段与课程相关的微课视频,不但能够使学生快速安静下来,而且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比如在讲授《物体的相对运动》一课时,播放太阳系中的各行星和卫星运动的视频画面,让学生看到太阳、地球、月球、卫星等等天体都是运动的。从而引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在迷茫和渴望中期待问题的解决知识的获取,也为判断物理是否发生机械运动奠定基础,也容易突破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了。

3.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借助黑板、粉笔讲授板书新课内容,上课显得生硬无趣,并且座后排的同学可能会看不清楚黑板而影响新课学习的效果,例如讲关于简单机械――杠杆力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作图,后排同学不容易看清楚,而且有些实物杠杆不好绘画,现在很多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显示作图过程,形象直观,但是也有弊端,比如学生只是观看了其过程,印象也不深。所以我们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将此知识点做成了简单的微课,教师在图纸上作图加讲解过程,学生看的清楚明白,还可以反复学习,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4.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使用微课

微课教学在物理实验课上的有效使用,可以很好地缓解传统物理实验课“课时少”与“任务多”,“大班额”与“小器材”的矛盾。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课课时有限内容丰富,实验教学必不可少,且其重要性愈来愈凸显出来。如果不是小班化教学,坐在后面的学生很难看清讲台前做演示实验的老师的一举一动。如果能把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做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使学生更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过程,并且?⒔淌?解放出来,在学生中巡视,随时解决他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积极高效的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从而使课堂更加充实有效。

如《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教学中,我试图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力求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采用传统教学形式,明确了实验的原理,接着利用微课教学视频,细致介绍实验仪器及连接方法,然后利用提前录制的另一个微课视频,分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这个时候,我可以一直在学生身边,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最后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中讨论总结。当然,这些宝贵的“微课”资源,可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反复应用,也可以在同事间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5.课堂教学后使用微课

一段时间后,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到模糊时,就可以自主独立地回过头来利用微课进行“再学习”。这样,既避免了题海战术,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6.习题讲解中使用微课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的一环,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巩固、深化知识不可或缺的步骤。习题课教学和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及物理实验的教学构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大支柱。高效的习题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历史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1 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强化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课程是讲述跨越时空很久远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故事”,但通过教材文字,不足以揭示历史过程、挖掘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善与恶的斗争史,尤其是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重建性,更让学生认知和理解历史产生巨大障碍,对于历史教学来说更是一种永远的痛。如今,多媒体信息技术走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能为学生逼真地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历史,在多媒体技术下“重演”历史,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历史事件,体验历史“真实”氛围,丰富学生的历史体验,辅助学生领略历史内涵的凝重与多彩多姿,从而强化历史学习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第二次》一课,仅通过历史挂图和历史教师讲解,很难感受到带给中华民族的耻辱,感受到面对八国联军可耻的暴行自然喷发的憎恨情感,从而产生由衷地维护国家爱护祖国的历史责任感。但运用多媒体技术逼真地再现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悲痛的历史原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亲临历史现场,这是传统历史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最后,再呈现如今今天的多幅圆明园历史残迹图片,不需要历史教师述说,学生们低沉而悲痛,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总之,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逼真再现历史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发多重感观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习体验

初中历史课程比较枯燥单调,记忆性的文字资料比较多,让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更无兴趣和效率可言。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生成图、声、像、动并茂的立体式多维画面,丰富历史教学信息,引发学生的多重感观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记忆和应用,内化成有效的历史认知体系,从而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例如,《》一课,关于的前因后果等教学内容比较多,且比较抽象,不如其他历史事件惊心动魄和曲折惊人。这其中,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教学难点,而初中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有限,很难理解透彻康有为为什么要利用孔子的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因此,历史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补充诱导式历史影像素材,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出正确的认识。另外,通过的专题网站资料,让学生根据探究学习需要查询的相关知识,通过这些丰富充实的多媒体历史史料,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对该课历史知识进行自主建构,更深刻领会的历史评价,并且还培养了学生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3 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历史事件细节,引发学生思考,突破教学重难点

受历史教材局限性,即使教材上提供了文字或图片说明,再配合历史教师生动精彩的讲解,学生对于相关历史史实或事件的细知末节都无法眼见为实,无法深刻理解,但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将其历史事件的重难点和关键处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把抽象的历史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宏观化,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例如,《》一课,为学生播放那首著名的《》诗词视频,再倾听歌曲《十送》与《七律》,观看有关的多幅图片资料和电影片断《四渡赤水》《爬雪山》等,最后用Flash课件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绘制出动态的二万五千里的路线图,再一次体验的艰辛,也通过动态路线图掌握的路线和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伟大意义,让学生探究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同时,也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形成自学探究团队,拓展历史学习空间

网络上海量开放、共享的历史资源,可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宝贵的学习平台,拓展历史学习空间。历史教师可引导学生下载、收集、整理、分类、利用好网络学习专题资源,有效扩充历史学习资源,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评价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QQ群、QQ空间、微博等形成自学探究团队,有效组织学生在这些自由开放的网络平台上讨论,提高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效率。总之,网络时代为历史教学空间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初中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网络技术操作水平,有效促进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全面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要确立正确的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观,挖掘历史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特点,最大化地整合多媒体技术,高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养,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山东省邹城市张庄中学,山东 邹城273507)

参考文献:

[1]崔素云.历史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21).

篇5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史料运用 运用策略

所谓历史是对人类发展到现在的一种记载,记录了人们的成长过程。初中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学的根基,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要加强对于历史的感受,增加历史内涵,扩充历史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初中老师要想达到目标,就必须利用各种各样的史料对学生加强培养,因为历史存在的根据是“证据”,所以这些“证据”的来源都是依靠一些真实可信的史料,而不是随意的揣测。所以,初中历史老师要适当地利用一些历史材料让学生明白历史、了解历史,拥有更多的历史知识。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利用史料

1.引起学生对历史的热情。就现在历史课堂的情况来看,兴趣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没有兴趣,老师在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兴趣方面的关注度也不够。其实,历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绝对的真实性,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和无聊的教授。历史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我们需要从这些史料中寻找、探索。经过对于史料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好地理清历史的来龙去脉,感受到实在的历史,激发学习兴趣。[1]

2.还原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历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其人物和事件都是过去的事情,无法重现,所以很难进行观察,这就需要对过去的史料进行一定的研究和讨论。这就是历史的精华所在,为已经逝去的人物和事情提供依据,验证其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让学生融入历史,深入地感受历史、触碰历史,让学生仿佛进入到了那个真实的环境中,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挖掘学生的研究精神。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史料,阅读各类历史文献,讲解一些说法、阐述一些观点,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历史。学生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分析和研究,明白史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当时特定的观念与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把握和运用。[2]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成功运用史料的方法

1.以教材为根基进行史料的选择。因为教材篇幅的限制,对于历史教材里面的一些重难点不是都配有相应的史料思考题的,而且一些重难点的内容只是有历史的结果,对其过程没有明确的表达,学生不好理解,所以还是需要一些史料辅助理解。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于欠缺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史料补充,精心收集一些好的史料内容。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课本中已有的史料还是补充的史料,都要求学生慢慢品味,逐句理解。对于一些不太理解的和难以把握的字、词和典故等,老师要深入讲解。要让学生步步深入,有层次地理解。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此同时,利用一些恰到好处的史料和现代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战争场景、人物形象等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这些画面重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不会有那么大的距离感。

2.利用史料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的史料都出现在历史教材的课后习题中。这类史料都是在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设计的,有一定的情境性和针对性。所以老师要让学生先明白其史料,再对史料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有用的资料,根据其需要思考的内容,利用史料,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中问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坏处?我们可以开动脑筋设计不同的问题,如:鸦片是什么?吸食后有什么影响?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一步一步地逼近主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影响人体健康、国家腐败、战斗力不强、白银外流等答案,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还可以把这些与林则徐禁烟、道光帝下令禁烟等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3]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应注意的问题

1.史料的真实。历史必须具备真实性。在进行史料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其真假的问题,还要明白怎样可以更好地获取有用信息。老师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判断,还要教会学生,通过史料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认真选择史料。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史料量之大,老师要懂得去轻取重,以教材的重难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为根据,选择那些有情境性、针对性、有深度和启蒙性的史料作为补充内容,有取有舍地进行训练,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历史思维拓展能力和实践运用历史知识能力。

3.有针对性地运用史料。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根据学生现在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承受能力,选择一些比较合适的史料。选择史料是不能生拉硬扯的,要用那些比较重大而且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事件或问题,才能更好地与教材相结合。[4]

就整个历史来说,史料就相当于一个桥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根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有文字史料、实物史料、音像史料等,从而使教材与史料有更好的融合,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明白历史、掌握历史,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习能力,尤其是在挖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内涵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充分地体现了历史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晶.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策略的探讨[J].2011(05).

[2]曹丽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情况调查研究[J].2010(10).

篇6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34-02

1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的必要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一般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课本的安排设计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利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讲解历史知识,偶尔提问学生,拓展教学内容,达不到新课标中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增长。只注重课本中具体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分析历史问题,缺少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初中历史课堂上,大多数的学生都将记忆教师灌输的知识、做好课堂笔记视为基本任务,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主动融入知识的探究中,逐渐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适当添加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增长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

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逐渐增强,信息技术已经渗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学校教董涛育的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借助PPT、Flash等多媒体课件,使更多的课外资源与课堂重点、难点通过画面展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相应的历史情景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巩固知识架构,真正掌握历史课堂中所要求的知识理解,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策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学中的知识资源日益丰富、便捷,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教学辅助技术,通过制作相关的历史课件,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学习资源中所涉及的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信息有机整合,为历史课堂增添了生机活力。

首先,教师利用互联网收集与讲授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延伸学习深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重点。

其次,利用图示法直观地将历史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查看历史事件间的联系,借助场景理解,理清历史进程,克服历史中时间的记忆困难。

再次,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所设计的教学课件,在边讲解、边演示、边练习的过程中,实现讲课与训练的同步融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强化重难点的记忆。

最后,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快速显示与大容量储存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对知识点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知识架构。

3 多媒体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应用体现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学情境大都以教师描述或者学生想象进行营造,极易引发学生思维分散,使得教学达不到预计的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画面的直观展示、音视频的视听冲击,为学生营造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间的距离。无论是历史图片,还是文献资料,都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接触历史,发现历史中的潜在价值,借助场景联想,强化知识记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所接触的教学信息都来自于丰富的画面展示,对于中学生而言,极易产生好奇心理,被强烈的画面感吸引,逐渐转变为认知兴趣,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

如在“三国鼎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音频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吸引学生的注意,引领学生进入战乱纷飞的三国时代。利用PPT展示地图上三国的分布,加深学生对于“魏蜀吴”的记忆,在史诗与《三国演义》片段的比较中,使学生充分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著名战役的历史作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化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为主动,通过设问、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和谐氛围中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提升自身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快速突破重难点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于教学目标不能保证全部完成,对教材中的重难点更是缺乏充分的理解,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历史教学的进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教学重难点是目前历史课堂的首要任务。为了实现最大化的教学效益,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图像,降低其抽象的表达,发现历史知识中的别样魅力。

七年级所接触的历史事件大都为古代史,年代比较久远,同时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没有健全,对于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学生面前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快速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全面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如在“大一统的汉朝”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比较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功劳,通过小组讨论,实现点对点间的对比,在综合考虑政治、教育、文化、经济、军事各方面发展的基础上,理解不同历史局面的社会进步。

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课堂讲授的知识无限期储存,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找到,及时准确进行知识巩固。不仅如此,多媒体还可以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实现教学目标。一般地,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无论是插图还是历史简介都基本没有改变,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审美疲劳,学生产生困乏心理,逃避知识积累。只有富有新意的教学过程,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愿意并且主动投入知识的探究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性,教师可以选择更多的课外资源,通过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就可以找到很多与之相关的资料,使学生更为广泛地接触到历史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层面,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贞观之治”的学习中,在介绍唐太宗所实施的具体措施中,教师可以多搜集当时的社会调查,从不同层面反映唐太宗所取得的丰功伟绩,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充分展现其政治清明的历史局面。

4 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视听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娟.多媒体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2]邓燕敏.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0(11):157-158.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

故事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故事讲解,从而引入教学内容,可以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在初中教学中被众多教师普遍采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故事化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而且使历史教材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其实,历史学科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初中历史教学要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让学生通过过去的事实去获得基本的历史信息,总结出历史的经验和历史的规律。鉴于此,下面主要探析了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历史故事。

一、历史故事的选材原则

1.内容生动,形式多样

作为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不能以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去衡量学生,历史故事的选择要基于学生的喜乐习惯,便于他们理解与感悟的故事,内容的生动有趣包含故事内容积极乐观,或者故事传达的是积极向上的情感,这样的故事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2.主题明确,思路清晰

选择的历史故事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在这主题之上还要达到层次清晰、表意明了的程度,如果没有好的主题,便会造成听者思维混乱,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且历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次第展开、娓娓道来,逻辑清晰,让听者听而不乱,学而有味。

3.紧绕大纲,情境教学

老师选择的历史故事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最好要紧扣上面的重点与难点,把重难点通过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在讲授历史故事时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得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作用。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策略

1.合理地处理和构建历史故事情节

一个历史故事能否吸引学生,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其情节结构是否合理。这一点在形象思维占主的初中生身上尤其重要。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授历史故事时,开头一定要有吸引力,引起学生注意;具体的故事内容和情节,不能太空洞,且在讲解时逐层铺开,注意节奏,详略得当;故事结尾要有呼应,或者留下悬念,或者释疑解惑、画龙点睛。要实现上述要求,就要求老师对历史故事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并能在兼顾真实性的基础上适当地故事情节进行必要的处理。

2.选择好合适的讲授时机

一堂课由多个环节构成,有多个子任务要完成,老师必须把握好时机,才能收到好效果,千万不要将历史故事片面地理解为提神的工具。一般来说,我们建议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也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故事,化解难点和重点;在一堂课即将结尾时,讲授一个历史故事,既可以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又可以有效地调控学生情绪和注意力。

3.注意历史故事的语言表述策略

讲授历史故事时,语言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该历史故事在学生中的反应,对于初中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要提升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教学效果,必须提升历史教师本人的语文表达技巧。首先,教师应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充分熟悉和了解任教的历史学科内容,才能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其次,老师在讲故事时,语言表达要精练,用词要准确无误,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本就短小精悍的故事讲授清楚;第三,语言要生动直观,富于情感。老师在讲故事时,要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历史图景,同时,对历史故事中的事实要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并通过明确的语气讲解出来,以引导学生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4.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搜集故事、讲故事和故事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交流,分享资源和心得体会,帮助学生将不同见解融会贯通,为己所用。例如我在讲解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百家争鸣时,就让学生扮演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阐述各自流派的观点和主张,让学生在对流派核心思想的阐述中,把这些在知识潜移默化中消化吸收。

三、结束语

总之,历史本身就是故事,故事化教学和初中历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开展故事化教学是明智之举,更是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有力探索,这一切为初中历史教育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科学地选取和处理特定的历史故事,并运用熟练的技巧,穿插于整个历史堂课的各个环节,灵活地借助历史故事,不断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春华.巧用历史故事,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6)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运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78-0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并能给出自己的解释。”这指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并能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以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为例,提出以下几项运用史料进行教学的方法。

一、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史料

初中历史教材中本身包含很多史料,并且以直接史料为主,间接史料也经过了史学家的论证,比较可信。对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史料,有的教师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不讲,这是不可取的。这些史料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定的,具有典型性、启示性特点。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把史料融入到教学中,帮助解决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从史料中读取有效信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关于井冈山地势险要的一段文字资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当时为什么要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二、精心准备,适当补充课外史料

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是论从史出,而历史教材由于篇幅限制,教学重难点并不是都有史料来说明,因此显得不那么完美。所以,教师应精心准备,适当补充课外史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历史。而补充史料,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史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另外,对于一些知识,单靠教师讲述,学生难以全面认识,教师可以依靠补充史料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上文所述“井冈山地势险要”的资料还显得较为单薄,若多补充一些,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笔者就补充了如下史料:“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之交,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大革命时期,这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比较好;山由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上述史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井冈山地区“革命基础较好”这一有利条件。

三、结合教材,重视图片、视频史料

初中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有很多历史人物画像、名胜古迹照片、地图等。灵活运用这些史料,能形象地补充教材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利用,它能解决传统历史教学单一传授上的一些问题。如播放含有大量历史信息的影视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选取了有关“”的影视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其中“飞夺泸定桥”一段,战斗场面激烈,人物演绎生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给学生播放的视频资料,需要进行一些技术剪辑,将最有价值的片段呈现给学生,而非笼统和不加选择地播放。

四、注重多元,探索微课与史料运用

当前,微课的出现和使用,正在改变历史课堂,而利用微课呈现史料将成为新的亮点和趋势。所谓微课,就是以5分钟~8分钟的“微视频”为载体开发出的新型课程资源,诞生出“微课程”。史料呈现的方式日趋多元,除了传统的挂图、PPT等,微课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练、浓缩,对于呈现一小段史料非常有帮助。史料的运用本身就需要简洁、明了,而微课既有图片,又有声音,还能辅以动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克服传统史料呈现时有时会“连篇累牍”等弊端。因此,教师还要积极探索微课方式下的史料运用。

五、总结与思考

(1)史料教学要有度。初中历史教学中适当运用史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好度,不能忽视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其中的历史知识是无可取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图片、视频等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但不能过多地使用史料,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材。教师应结合教材,适当地运用史料,不能喧宾夺主。

(2)史料选择应慎重。史料教学中选择史料是关键,教师如果滥用史料,会加深学生的阅读负担。面对大量的史料,教师应结合教学重难点合理取舍,选用直观形象、典型性、启发性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史料的选择要慎重,需要斟酌、筛选,务求接近历史真实。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史料,或者只作为印证的工具,有时会误导学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史料运用要分层。史料分析需要具备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需要较广的知识面,所以史料选择应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史料,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理论性强、原始的史料;低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高年级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分层对待,有助于充分发挥史料教学的作用。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准确地运用史料,能增强学习趣味性,给历史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也给教师和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 运用策略

在我国,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不是一门新奇的学科,因为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知识点灌输为主,学生感到十分枯燥。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十分枯燥复杂,更加大了教学难度,采用陈述历史故事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历史教育的开展,并对历史教育发展有深远意义[1]-[2]。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陈述历史故事与传统历史教学相比,前者更侧重对事件的描述,在趣味性和生动性上远超传统教学模式,初中生普遍思维活跃,喜爱新鲜事物,陈述历史故事的方法迎合了这一特点,能够从根本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听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更好地对历史事件进行记忆,且不容易忘记。因此,将陈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课中的知识点都较为抽象和复杂,在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对知识点进行高效记忆,只能对历史知识点死记硬背,而采用陈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具体化、生动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脑海中可以重现历史事件场景,会想起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历史故事,形成联想记忆,加深对历史事件和知识点的理解。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选择历史故事

在开展历史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合理选择历史故事进行讲述。历史故事的选择十分重要,既要符合课堂的主题,又要具有鲜明特色,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历史故事有浓厚兴趣,并且历史故事的内容不能太空洞,故事剧情引人入胜或是留下悬念。为了达到以上要求,需要教师对历史十分了解,合理选择历史故事并加以包装。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遇中国人民的抗争》、《》一课,教师可以选择和鸦片相关的历史故事向学生讲述,讲述鸦片的由来和进入中国的过程,以及鸦片是如何残害中国人的,并讲述《》的签订过程。将历史事件重现,使其详细了解的历史过程,铭记历史的同时将本堂课的知识点一一掌握,用全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把握正确的讲述时机

将历史课堂分为多个环节,历史故事的讲述只是其中一部分,教师不可以本末倒置,过多地进行历史故事讲述,忽略了教学重点,不可以将讲述历史故事只作为引起学生注意的“提神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讲述时机,不要只在课堂开始时以引题的目的讲述历史故事,在讲到该堂课的重点难点时,可以适时引入相关历史故事,通过历史故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方便学生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也可以在课堂收尾阶段时,讲一个历史故事,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抓住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以便之后的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利用合适的语言策略讲述历史故事

历史学科实际属于文科,因此,教师的语言使用也要准确慎重,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一个字一个词的偏差都可能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和偏差。并且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应当使用生动的语言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并对其产生心理暗示。例如,在讲述民族英雄时,教师可以使用慷慨激昂的语气,在讲到奸臣贼子时通过表情和语气表达对其的鄙视和厌恶。利用情绪潜意识地影响学生,从侧面影响学生情绪,在铭记历史人物的形象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历史人物的形象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另外,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要保持绝对的客观,遵守师德,不能携带个人观点,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历史人物的形象。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应当采用合适的语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在一些历史事件中,存在一些专业的名词,对于学生不明白的词要给予及时解释,也可以由此引出另外一个历史故事,将多个历史故事结合起来。在讲述历史故事时要控制整个故事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阐述明了的剧情,不要拖泥带水,用最短的时间将故事讲完,达到讲述历史故事的目的,从而掌握讲述历史故事的节奏。

历史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喜爱历史学科的学习,是现今初中历史教育中的主要问题。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性,让更多学生投入到历史课程学习中。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学生将对历史事件有更直观的了解,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历史课上的重点与难点。教师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合理选择,并选择合适的故事切入时机,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阐述历史故事,积极调节历史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目前,初中历史学科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处在一个令人担忧的地位上,由于历史不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很多学生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他们把精力大多分在了数学、英语、语文等科目上。再者,因为历史不是初中阶段考试的重点,其在考试中占的分值不太大,所以,没有太多的老师教授历史课程,造成了历史教师资源的缺乏。这就导致了在历史教学中,从学生、教师双方的角度上看,历史教学没有取得显著教学成果。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

由于,历史这门课程在初中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它在考试中占的分值不高,就造成了不被学生重视的情况,在有些学校,由于考试模式的变化,历史这一课程的地位更是令人担忧,它日益沦为选修课程的一部分。处在如此的地位,学生就更提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感觉学好了历史也没有什么用,所以,学生变得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

另外,随着有些地方的中考分值分配的变化,历史在中考的分值中有些比重,使得历史这一课程的地位有所上升,但是,仍没有在整个初中体系占有主体地位。受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有一种重理轻文的思想。有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学习历史,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只要背就可以把历史学好。学生学习历史缺乏兴趣,认为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考试,这样就会导致厌学心理,不能发挥历史这门课程的作用。

2.历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对史料缺乏应有的研究

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完全以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造成历史课堂的枯燥、乏味,历史教学效果不显著。

在讲授历史时,教师没有对史料进行深刻的研究,所引用的史料缺乏真实性,给学生一种虚构的感觉,这样就更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除此以外,教师没有从史料中获取对当今学生发展的有效信息,不能通过历史事件启发学生,忽略了教授历史的意义。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能够借助历史方面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更提不出有议论意义的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面对众多的历史材料,教师不懂得合理取舍和选择,对教材的重难点和课程目标了解不深,不懂得借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历史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缺乏高质量的历史教师资源

当前,有些学校看重学生的升学率,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升学率,还根据学生的升学率判断学校的发展好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把教学重心发在了占分值比较大的数学、英语等科目,而对历史科目的教学缺乏应有的关注,更有甚者,有些学校把历史作为选修课程。这样的做法,会让很多老师和学生感觉历史这一学科是可有可无的。有些学校没有把精力放在历史学科的发展上,更没有安排专业的历史教师进行教授历史课程。所以,缺乏高质量的历史教师是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二、解决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重视程度

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初中历史涉及的内容,大多围绕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进行展开,历史记载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于初中生而言,如果单靠记忆去记住这些发生在过去的人和事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另外,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有着其独有的阶段性特点,相比较高中生而言,他们不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进行学习,而且,没有较强的意志力,学习的主要动力还是靠兴趣所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和学生兴趣相结合。除了讲解教材,教师还应该结合一些趣味性、哲理性的历史事件的课外知识点,这样可以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历史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注意体现出学生的主动参与,跟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合作探究,尊重他们对历史的个人见解。历史课堂上,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学活动围绕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积极发言,并和大家进行探讨。同时,引导学生不要苛责前人,使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看待问题,结合事件发生的时代去分析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和评价问题。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方式。

3.建设高质量的历史教师队伍

初中历史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使得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凭借充足的知识量和夯实的专业知识,历史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究和深思,努力把历史教学任务完成好。同时,改变对目前历史学科地位的认识,在心里不应认为历史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受到教师的感染,对历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才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好历史上。初中历史教师的肩上担负着很大的责任,应把历史教学当作工作的重点看待,更应该竭尽全力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敬海.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 J ].考试周刊,2011,(32).

[2] 俞晖.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 [ J ].考试周刊,2012,(15).

[3] 陆建荣.创新教学理念,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成效 [ J ].考试周刊,2011,(33).

篇11

本文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微课的意义,分析了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微课;初中历史;应用

根据新课标与教育教学实践标准提出的要求,所谓的微课,就是指基于视频这一主要载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记录的针对某一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教学是以课堂教学视频或者教学案例片段为核心,并且相关知识点的一系列辅教学资源也包含其中,例如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等。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微课的意义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自我约束以及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果再加上学习兴趣的缺乏,那么他们是无法认真学习知识内容的,特别是对于历史教学,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需要记忆的部分较多,例如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历史过程等等,在日益繁重的课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大,逐渐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与消极心理,而在课堂中引入微课则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微课在内容上的趣味性较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串联起知识内容,采用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在记忆与运用上提供引导与帮助,传统的对教学内容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得到有效避免。历史教学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例如历史故事、任务典故等等,很多知识的系统性、故事性、连贯性是非常强的,而对于这些短小而多的知识模块而言,微课的运用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微课具有鲜明的主题与简洁的内容,不会耗费过多时间,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使历史教学更具趣味性,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也由此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供很大的帮助。此外,在微课教学中,知识点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形式得到展示,特别是随着人们对人文素养对公众的熏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历史题材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例如语言节目、影视作品、名人讲座等等。历史教材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然而教师可以寻找影片、说书、以及名师公开课等一系列形式与素材,将知识点展示在课堂之上,如此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得到集中,对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微课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无法合理控制微课时长。传统历史教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点掌握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放缓节奏。而微课与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相适应。微课教学不需要过多时间,在微课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可以相对集中,并且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对知识点的掌控相对简单。相关调查显示,5-10分钟是微课教学的最佳时长,这段时间学的注意力能够一直保持集中,因此,针对微课时长控制不当的问题,可以合理设置微课视频播放之间,以5-8分钟为宜。微课教学的时长较短,因此必须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必须达到精简的要求,并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开始时将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以此将主题与主要知识点导出,如此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速度更快,传统课堂中的导入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就得以缩短,课堂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第二,微课教学素材内容不够丰富,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缺乏充分考虑。在微课教学开展中,尽管教师们保持着高涨的热情,然而受限于备课条件以及对微课教学的认知程度,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微课内容的准备比较单一,然而学生之间的基础存在差异,在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上肯定无法保持一致,因此不同的学生必然无法都适合使用同一套教学内容,这往往难以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相悖于微课课程实施的初衷。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认真选择微课课程的素材,并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层次性差异,选择相应的教学素材。在设置微课时要注重灵活性,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并且新知识学习要保持连贯,不宜出现过多新内容,合理控制教学进度。第三,教师缺乏对微课教学的把控,对自身课堂定位没有足够重视。目前,微课教学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有的教师忽视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完全以微课课程中的视频为主,整个教学活动完全用视频来替代。由于缺乏引导,学生在理解视频内容方面并不充分,课堂参与度也不高,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完全被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的提升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课堂定位,合理控制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微课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作用,播放微课视频的作用仅仅是展现知识点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运用要求教师注重微课素材的选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必须达到充分体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才能够使学生准确、有效的把握知识重点与难点。在微课结束之后,教师必须对整个教学进行一个总结,在学生对微课所学内容的记忆与巩固上提供帮助,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好反馈与总结,如此课程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才能够达到最佳。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微课的运用仍然有待完善。我们必须针对此展开研究与探讨,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阴靖娜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美婷.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4,(9):53-53.

篇12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初中历史 实践

随着初中课程的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并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情境教学法并将其运用到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中,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历史,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是十分有利的。

一、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价值

第一,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主动探究历史的思想,教师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而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实践,能够用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更真切的认识历史,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自主性,进而获得良好的历史学习基础[1]。

第二,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其中,能够从不同的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浑厚,品味学习历史的乐趣,进而主动地探究历史,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的历史教学不再生硬,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效果。

第三,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一味地灌输历史知识,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历史情节,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2]。而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到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留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对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想象有很大的帮助。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注意的问题

第一,情境创设要适当。教师应注意历史情境的创设必须和学生的认知相一致,对于不同年级和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情境创设办法。教师创设情境要确保的是学生能够通过情境更容易理解历史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这样才能使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发挥作用。

第二,情境创设要目标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情境教学法时,一定要注意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根据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来创设不同的历史情境,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认知。

第三,情境创设要适度。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的是,情境教学法要保持适当的程度,教学主题不能因为情境的设置而有所偏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保持一致,不能出现为了创设情境而没有目的的教学情况。

三、情境教学法的实践

1.创设现实情境。教师要想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使情境教学法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中注重现实情境的创建。心理学中有提到,人们对事物的关注程度和人们与事物之间的密切度有很大的关系。鉴于此,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时,可以将历史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进行现实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2.课堂情境表演。在课堂上,进入历史角色和扮演历史角色是学生情境表演的两个部分。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表演历史角色从而深切感受历史角色,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把握历史情节,进而提升学习能力。而且,在课堂情境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历史的表演想象,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等各个方面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融入历史问题。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历史问题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对于这些历史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将其融入到情境教学的实践中,通过一步步引导学生,分解问题难度,逐步加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进而对问题进行消化。而且,教师在情境模式的教学中,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提问。

4.重现历史声音。比如说,在进行的历史内容讲解阶段,对于遭受日军侵略的中国,教师应该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醒学生“勿忘国耻”;对于在战争中勇于牺牲的抗日英雄们,教师则应该着重用形象的声音将其英勇就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刻画出来。这样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感情语言,将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共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结语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的实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进一步研究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更好地为推动初中历史的教学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

篇13

【关键词】初中历史 丰富内容 重难点突出 趣味教学

历史是永不枯竭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它往往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当下,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大多数国家现在都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以保护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许多地区也加大了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宣传力度。各学校也渐渐对历史这一学科重视起来,开设了许多有关历史的趣味课堂,但初中历史作为历史方面的基础学科,似乎并没有受到社会太多的重视。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没有受到学生和老师充分的重视,且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历史成绩不容乐观。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转型。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当下较为先进的一种教学工具,现在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帮助同学们学习,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洁、舒适的教学环境,教师不再因吸入过多的粉笔灰而影响身体健康,学生也不会再因其他事物而影响听课的注意力。给予了历史教学非常大的便利性,下面我就着重分析一下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学习内容

与传统板书教学不同,多媒体教学工具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色彩多变等优势,而且省去了清洁黑板这一步骤,教室里不再有漂浮在空气中的粉笔颗粒,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益处。并且,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而变得直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多维性的特点,能有效的与现代新型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向学生传递大量的历史信息,学生仅仅依赖教科书的学习无法将整个历史脉络贯通起来,不利于学生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因此需要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在课前收集整理相关课外拓展的历史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了教材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后,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课件展现给学生,达到拓展学生知识水平、开阔眼界的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省去了教师板书的环节,节省了课堂时间,学生可直接通过观看PPT课件来完成知识的扩展,可将教师板书省下的时间让学生就多媒体课件内容重要部分做笔记,以便课后复习。

二、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识记

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往往有太多的信息量要接触,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往往在讲解课本重难点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只有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说时间实在太紧,结果往往是老师为课堂重难点教学费尽了心力,可还是达不到预期的完美效果。短时间内记忆接受如此大的信息量往往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耐性,课堂效率大大降低,但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帮助下,一张张精美的PPT美轮美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无论重点、难点都用鲜艳的色彩重点标记,甚至可以用动画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三、视频动画展示,增加课堂趣味

在现代众多教学工具中,多媒体教学以其突出的多重优势赢得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先拿传统的板书教学来说,板书教学浪费时间精力,甚至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且其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仅靠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获得知识,教学方法太过单调老套,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多媒体教学工具,拥有视频、图画、音乐、音效等多种教学方式,色彩绚丽的图画、生动形象的视频、近在耳边的声音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历史图片需要学生观看,并且这类历史图片往往在考试中占较大比重,许多大题都是以图片的呈现方式展现给学生的,因此,学生必须要养成看图记图并能认图的能力。课本上虽然有大量图片,但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记忆欲望,导致学生成为历史图盲,在考试过程中因为无法将图片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导致答题正确率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图片这一优点来对学生进行图片教学。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就事先收集整理好本节所要用到的图片信息,并归纳整理,有条有理的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种色彩对学生眼球的刺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图片的理解与记忆。

篇1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断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20-01

当前,我国初高中历史断层问题日益显著,其也日益受到广大历史教师以及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而高中历史教学是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升华。其中,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是以初中历史课程为教学基础,并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性质及目标与任务等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以及选择性等原则,不断调整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

一、初高中历史的断层现象

1、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不衔接

当前,我国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无法实现有效衔接。例如,在初中七年级上册中,第六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其主要让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并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然而,在高一历史必修课中,在讲述《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时,该内容主要让学生识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以及秦朝统一的历史知识,并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

2、初高中历史课程类型存在断层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几套与初中历史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全口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全口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教育部颁发的这些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设计思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点。当前,我国高中历史课程没有实行单科历史课程与综合历史课程并行的历史课程设计思路。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历史课程主要是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来设计课程,而忽视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3、初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存在断层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大变革时代》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作用,进而提高运用生产力和生产管理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斯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然而,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主要讲述了皇帝制度的确立以及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以及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二、如何改善初高中历史断层问题

1、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进程

高中历史是对初中历史知识的升华。例如,初中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二课是《美国的诞生》,其主要介绍了英国咋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的十三个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来克星顿的强盛;华盛顿;《独立宣言》的发表;萨拉托加战役;1787年宪法等基本史实。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美国诞生的情况。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是美国的建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主要有:联邦政府的缺陷;《1787年宪法》以及美国两党制等内容。高中历史主要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历史概念方面的内容,并新增了很大比例的历史内容。针对初高中历史存在的断层问题,教师应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进程,依据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适时加深教学内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对学生及课程内容进行层次分析

目前,初高中历史断层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更好的衔接初高中历史课程,从而避免断层现象的出现,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教学。在高一历史必修课中,其主要反映了人类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西方近现代政治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单元,即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内容,其一共需花费8个课时。这些历史内容较初中历史教材较为深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分配好上课时间,并重点讲解这些历史内容。

3、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一个基础性的讲解,避免学生无法理解历史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体之间差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查找比较项目,如,英美两国的元首分别是谁、英美两国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英美两国国家元首的任期、英美两国国家元首的权力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会议翻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找到英美国差异之后,教师应列出一个表格,并分别记录两国的特点,从而使知识点更加的清晰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专题式的历史教学,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历史知识结构的框架,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并不断形成自己的历史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