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茶文化的讲解范文

茶文化的讲解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茶文化的讲解,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同志们:

自今年2月全县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以来,全县各镇、各单位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作风效能办的具体指导下,我县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刚才卢家有主任总结了动员部署阶段的情况,并就如何更扎实、更有效、更深入地推进下阶段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作了具体部署,我很赞成,希望大家会后认真贯彻落实。

总的说来,前阶段,全县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抓得比较紧,抓得比较实,抓得比较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是领导重视,工作扎实。各镇各单位认真落实全县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动员大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钦州市党委、政府及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精心筹划,周密安排,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工作;二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各镇各单位通过深入广泛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学习,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基本要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查找存在问题,充分结合本单位的职责、任务、目标要求,认真制订了本单位的作风效能建设工作方案;三是加强监督,敢动真格。各镇各单位加强对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敢于碰硬,敢动真格,切实解决了一些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不少单位做到边学边查边改边干。四是务实创新,富有特色。从前阶段县作风效能办组织的督查来看,许多单位勇于探索创新,创出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为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这项工作的进展还不够平衡,一些单位在认识上、措施上、工作力度上还有一些差距。一是个别单位对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二是少数单位制订工作方案时没有很好地与本单位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三是少数单位在学习与查摆问题阶段只停留表面上,学习不够深入,查摆问题不够具体。

目前,我县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正处于查摆问题阶段,这一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关系到整个活动是否取得实效。下面,我就如何扎实推进查摆阶段的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把学习和提高认识贯穿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始终

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是自治区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自治区加快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过程中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我县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就要以优质的服务态度和快捷的办事效率,创造让人民群众和投资者看好的发展软环境,特别是创造良好的时效环境,让人民群众和投资者感受到我们的机关单位和公务员都是热情的、周到的,办事效率是雷厉风行的。让人民群众和投资者满意,我们灵山的发展就大有希望。要做到这些,除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外,关键在干部、在机关。机关之所以是关键,是因为机关特别是党政机关“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组织者、管理者,是改革和社会经济各方面工作的指挥部、参谋部”,负有特殊历史责任。干部之所以是关键,是因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广大机关干部的素质高低、工作优劣、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面貌。机关以效能为本,干部以作风为先,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就是要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能力和水平。各单位要把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与当前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3月2日召开的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动员大会精神,认真加强学习,深入学习上级作风效能机关规定的学习文章,学习刘奇葆书记关于《群众向你投诉是对你有信心》的精辟论述。通过学习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要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搞好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按照县作风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具体指导,把作风效能建设各阶段的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要进一步强化责任,确保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是要加强领导。作风效能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各镇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服务态度、转变工作作风;要带头深化学习、查摆问题、剖析原因、解决问题;要带头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凡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首先要做到,要求一般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机关的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如果机关干部作风不正,执行决策不力,工作效率低下,就可能引发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甚至影响到改革发展进程和社会政治稳定,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作风效能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

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加强机关的执行力的问题,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党政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站在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高度上,进一步坚定信心、狠下决心、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把作风效能建设作为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的深化和延伸,作为“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的延伸,作为推进廉政建设和强化行政监察的治本之策,作为贯彻落实发展县城经济和落实县委“2188”工程的有力抓手,切实加强领导。二是要强化督查。对作风效能建设的督查要“严”字当头。实践证明,严是“爱”、宽是“害”,严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也是对广大机关干部负责。只有切实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督查,强调严肃的工作态度、严明的工作纪律、严谨的工作作风,强调建立在明确责任制基础上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才能确保整个作风效能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进而促进全县良好的党风、政风的形成。所以,对查摆工作敷衍塞责、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单位,要责令“补课”,并进行责任追究。对搞得好的要给予表扬,对于工作开展不力的要进行通报批评,特别不力的要进行问责。

三是要加强宣传。县内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深入各镇、各部门、各单位调查采访,宣传报道查摆问题认真、剖析原因深刻、整改方向明确的典型;对一些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不落实的典型,以及在查摆问题中不认真,应付了事,有意护短、护丑的现象予以曝光。

篇2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引言英语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体现出英语的魅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更加完善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能够激发社会各阶层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茶文化与英语语言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深受中国人民以及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1大学英语与英国茶文化的关系概述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的茶文化发展。其中以英国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院校已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保证开展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讲解茶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让茶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家同样重视茶文化,因此,可以适当引入西方的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由于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句法以及语言场景的使用,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背景,不断融入茶文化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对英语教学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利用价值,并确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语教学课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了解基础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更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并掌握重、难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证学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又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让英语课程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2高校进行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茶文化流入英国,英国本土渐渐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将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内容。

2.1增加选修课

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式不同,茶文化的教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掌握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其它文化科目的同时,可以适当引荐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对相关茶文化历史进行讲解,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印象。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陶冶情操,顺利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

2.2不同的渠道推广

茶文化在我国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也在课堂上大力宣讲茶文化的内容,因此,学生有了更多渠道来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对茶文化进行推广。为确保学生了解更多的茶叶品种,并在推广的同时,融入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各大院校可以在图书馆设立茶展览区,并提供相关介绍书籍,让学生完成茶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任务。适当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要求学生在大会举办之前,不断积累茶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以便提高答题过程的精彩程度。校园内部也应大力宣传茶文化的知识,鼓励更多学生普及茶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理论,确保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可以传播得更快、更广。利用校园广播的宣传方式,能够迅速提高茶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有针对性的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宣讲,满足了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2.3将茶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内容结合

由于学生需要学习英语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将茶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推广,能够弥补学生茶文化知识的空白。教师引入的文化内容以西方茶文化为主,英国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为避免学生对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满足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英国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茶文化知识的精髓,进一步体会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在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以后,可以满足特定语境的交流需求,让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英语课程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弥补知识的空缺。由于学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内容,并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提高。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学生想要更好的了解英语的重要内容,可以先从阅读西方茶文化文学作品开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课程,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技巧。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英语知识的储备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阅读原著,以免在进行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受盗版错误翻译的影响。学生积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感受作者在茶文化氛围中的思想和情绪变化,才能更真切的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提出对阅读作品的看法,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状况,才能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定任务。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以及最为著名的《傲慢与偏见》进行阅读。这些作品各有各的艺术风格,且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同时也对英国饮茶方面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或定期的举办英语优秀作品心得交流座谈会、恳谈会等,这将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中不断的增长自己对英国茶文化以及不同区域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基于英语文化理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诸多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课程,都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规范用语习惯,才能确保学生在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语言更为严谨,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翻译的内容应避免与中西方文化产生冲突,避免翻译以后的文章难以被理解。教师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由于某些学生存在英语成绩较差的状况,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茶文化的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理解歧义或无法理解茶文化根本内涵的状况,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自行上网查阅与茶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针对这一类学生增设培训科目,比如单独出课后复习题,让学生的个人能力有质的飞跃。学生需要谨遵教师给出的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才能经过不断努力,既可以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又可以以英国本土的茶文化思想,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需要教师有阶段性的开展教学任务,也需要学生个人能力有层次的提高,才能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并适当的将茶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顺利的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有逻辑性,学生学起来也更为方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性办法,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另外,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找老师进行询问,弥补茶文化知识的空缺。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才能将制定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的个人成绩稳步提高。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内容,假如学生无法消化和理解,那么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课程,还需教师有阶段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慢慢融入这种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就可以从茶文化方面入手,通过优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重点、难点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入英国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阅读西方优秀文化作品为基础,先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从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子,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英国优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汉互译本,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军.《失明抒怀》语言层面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2(5):2-4.

[2]袁宏.从语言层面谈儿童绘本的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1-14.

[3]彭富强.论文化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4(8):35-36.

[4]肖辛格.例谈影视作品标题的翻译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3(3):45-46.

篇3

(一)对茶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价值认识不够

茶文化对城市旅游发展的价值,不仅仅是丰富了城市旅游资源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价值,还有在旅游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和产品品牌等方面形成的不可估量的连带价值,这必将带来旅游目的地的长远利益。现在湛江的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已经存在,只是没有跟旅游业很好地结合。事实上,旅游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手段,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越高,对文化的挖掘就越深入、越彻底,方式也会越多样化。反之,没有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文化特别是古老文化的价值就很难体现出来,人们也很难关注到。但湛江的茶文化旅游发展与本地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不甚匹配,关于茶文化的旅游项目少之又少。原因之一是湛江长期以来都是以“碧海蓝天”作为自己的旅游王牌,根本忽略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其实“碧海蓝天”很多地方都有,特别是一海之隔的海南岛,湛江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意识到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才是湛江旅游业振兴的转折点,而茶文化无疑是湛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茶文化特色体现不明显

在国内“茶文化”热潮的涌动下,湛江也兴起了一些茶文化旅游景点和线路。如本地企业投资300多万建成的“茗上茗茶文化休闲旅游区一期”,并计划投入8 000万建二期。但是现有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大多停留在游览茶园的层次上,最多安排一些摘茶炒茶的体验项目。这些“茶家乐”的旅游形式在别的产茶地很常见,一些发展成熟的茶区甚至做得更好。湛江的茶文化特点在于它的早茶文化、茶点文化、凉茶文化,这种饮食文化已经深深渗入到民众之中,成为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湛江的茶楼与整个城市是融为一体的,既是本地百姓生活需要的产物,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普通场所。茶楼里最古朴原始的文化没有因为追逐经济效益而变得舞台化、庸俗化,这才是最吸引旅游者的地方。

(三)专业技术设施和服务不成熟

茶文化旅游重视的是游客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体会。这种精神体会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游客自身素质的高低,更与旅游服务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专业导游人员的适时引导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会给游客带来知识收获和愉悦的心情。现在湛江缺少专业的茶文化讲解员,也没有针对线路专门设计的解说词和导游词。就算游客来湛旅游,也对湛江的茶文化知之甚少。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游客对于本地茶文化的认识。

(四)缺乏品牌意识,宣传不到位

地理品牌代表着某种特色的历史传统、资源禀赋以及声望,而这些特色通常既是无法复制又是能够持续传承的。所以原产地品牌能够向消费对象提供的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湛江凉茶文化深厚,街头巷尾的凉茶铺很多,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本土品牌如“龟老板”、“拾爹”、“八爹”等。这些品牌的凉茶深受本地群众信任和喜爱,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没有形成规模销售,更错失机会申请遗产保护。200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公布将凉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粤港澳的21家凉茶生产企业、18个凉茶品牌、54个凉茶秘方以及凉茶术语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其中有“王老吉”、“邓老凉茶”、“白云山”、“黄振龙”等市民熟悉的老品牌,但湛江本土知名品牌却榜上无名,湛江无一家企业被列入此次的遗产保护。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的湛江凉茶铺都是以祖传自制的凉茶配方在生产销售本土品牌,以“卖多少算多少”为经营目标,缺少品牌经营意识。更由于外来品牌的介入,本土的凉茶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这无疑会导致湛江凉茶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减弱。湛江茶叶也有一些自己的品牌如“茗皇茶”、“茗上茗”等,也曾在2011年获得广东省第九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但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是很弱。其实在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巨型帆船重返中国时,湛江出产的金萱茶被选为礼品茶赠送给瑞典国王。这些重要信息都没有被有效宣传,使湛江茶的知名度一直停留在省内,没有走向全国。总之,湛江的茶文化旅游虽初见端倪,但是发展定位、支撑条件等都不完善。湛江茶文化旅游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二、湛江茶文化旅游发展建议

(一)树立正确观念,重视茶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由于缺乏对茶文化价值的充分认识,湛江每次举办茶文化活动,都更注重茶叶的经济效益。以湛江每年都举办的“茶博会”为例,主题都是茶叶贸易及旅游购物。虽然看似茶叶与旅游也有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很浅显,主要是以茶叶展示带动参展人数,进而促进展会的旅游特产销售,带动地方经济。这种方式使得茶博会的后续效应十分微弱,更不可能真正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文化才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才催生了人们旅游的动机与行为。所以我们要拓展思维,转变观念,重视茶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在茶博会中要多展示和宣传茶文化,在文化旅游中深入挖掘本地茶文化的真正内涵,使茶文化旅游在带动经济效益的同时彰显更大的文化效益。

(二)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

既要推介自然风光也要展示人文风情,这应该是湛江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把湛江茶文化与碧海蓝天的美景结合起来,让旅游者一边欣赏这一方水土的美景,一边体会这一方百姓的生活,形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满足的全方位旅游产品。“碧海蓝天游”与“茶文化游”应当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湛江的旅游吸引力。

(三)设计体现湛江特色的茶文化旅游

真正有特色的事物才是游客认可的旅游吸引物。我们应当从这个角度出发,把湛江的茶文化旅游从亲近自然的乡村茶园拉回到熙熙攘攘的都市茶楼中。因为湛江的茶文化与众不同之处就在这里。热气腾腾的早茶市最能体现湛江人对生活的热情,对他人的情义,对身外之物的淡然。精明的湛江人怎会不知“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他们看似悠闲的品茶生活是生活方式,实际上也是工作方式。约上生意伙伴,一壶浓茶几件美点,边吃边谈,既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做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走马观花的大众旅游经常使游客在景点与景点之间奔波不停、疲惫不堪,如果我们适时地安排游客到茶楼中去放松一下,慢慢品味生活原来的味道,细细体会本地文化的细节,那么旅游就不再是一种形式,而是找寻自我的升华,我们才真正抓住了旅游的意义。

(四)深挖茶文化内涵,多角度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

茶文化贯穿在茶叶的采摘、制作、选水、煮茗、列具、饮用、礼仪以及茶诗、茶画、茶俗、茶歌、茶舞等各个方面。将茶文化的内涵融入实景或民俗当中,才能形成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湛江现有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如“万亩茗皇茶大观园之旅”、“廉江茗上茗文化休闲旅游区”、“湖光茶厂品绿茶”等都是以自然观光为主的生态茶园游,虽然也算得上茶文化旅游,但其内涵未免单薄。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茶文化各个方面,多角度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

1、茶歌、茶戏欣赏游 比如徐闻民间婚嫁风俗改编的舞蹈“打盘茶”就是茶与歌舞民俗结合的好作品。在2006年的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上,“打盘茶”被列为粤西地区唯一推介和保留的民俗风情项目。这项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我们很多启迪,不妨依据此类资源开发茶文化印象实景剧或者茶民俗风情园、茶文化民俗村落等。

2、茶艺品鉴游 通常人们都是用沸水冲泡茶叶,这样容易使茶叶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受破坏。近年来,茶学专家们纷纷尝试用各种办法来解决既保留茶叶口味,又保留茶叶营养成分的双重问题。在2010年湛江茶博会上,用雷州画景天然碱泉冷水在短短几分钟之内泡出口感细滑甘甜的好茶的演示,堪称一绝,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冷水泡茶”这一亮点,实为湛江茶艺特色,值得游客品鉴。

3、湛江茶点、茶食游 在湛江饮茶早已不限于茶的本身,更多已演变成以吃茶点为主的休闲小聚。茶点都是湛江一些地方特色小食,有香甜可口的大树菠萝包、马蹄糕、凉粉糕、椰汁果冻、酥皮蛋挞……也有传统的蒜香排骨、猪肠粉、烧卖、凤爪、肚片、虾饺、猪肠粉、牛肉丸、萝卜牛杂等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精神兴奋、体力消耗大,旅游宴席上又往往营养搭配失衡,动物脂肪过多,维生素供给不足,旅游者极易出现“上火”的生理反应。茶膳清淡、爽口,茶水助消化,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非常适合旅游者的需要,受到旅游者的喜爱。

4、凉茶馆体验游 依据遍布城乡的各色凉茶店铺开发凉茶馆体验游,有些湛江本土凉茶品牌如“龟老板”、“拾爹”、“八爹”都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并且到今天还保持着原有的品质和风貌。参观百年老店,亲口喝一杯湛江的凉茶,“百闻不如一见”,这种体验方式给游客的感受和印象是别的方式无法比拟的。

5、茶文化节庆游 如开发与现代节庆结合的茶博会、茶文化节、“全民饮茶日”等,深入挖掘茶文化,多角度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带给游客更丰富的体验。

(五)茶文化旅游软环境的完善

应立即着手聘请有关专家人士针对不同的茶文化产品编写专业导游词,一方面把茶文化旅游的相关内容融合到本地的欢迎词以及城市导游词当中,让游客在初到湛江时就迅速对湛江的茶文化有大致的了解;另一方面展示本地茶文化内涵,让游客在导游词的引导下,达到视觉、听觉、味觉乃至心灵的文化洗礼。还要培训一批高素养的茶文化导游和讲解员,能深入浅出讲解茶文化,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使游客易于接受。

(六)树立品牌战略,创新营销模式

篇4

关键词:茶文化音乐;钢琴教学;艺术气质;人文内涵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蕴藏着独特的人文艺术内涵。茶文化音乐是在深厚的茶文化土壤中孕育而生的,其不仅吸收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粹,而且也集传统美学理论元素于一体。艺术家们结合茶农们的劳动生活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茶文化音乐。钢琴是现代音乐文化的催生物,其带有浓厚的现代音乐文化特征。近年来,随着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从传统的高雅艺术殿堂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钢琴音乐的学习中。而将茶文化音乐与钢琴相结合,则是将传统文化寄寓到了现代音乐文化中,是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必然结果。

1高校茶文化音乐钢琴教学的特点分析

1.1艺术性

我国向来崇尚“以美育人”,强调通过美学教育来净化人的内心思想,使大众在美学元素的熏陶中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同时,美学教育也成了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音乐教育作为美学教育的一部分,其对于学生性情的陶冶与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校钢琴课程中注入茶文化音乐内涵,则是将茶文化音乐传统的美学因子与现代艺术气息浓厚的钢琴文化相融合,而无论是哪一种音乐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极高的艺术美学价值。茶文化音乐自身就是在美学元素的渐染中形成的,采茶谣、古丈茶歌以及赣南采茶戏都是茶文化内涵的不同表现形式,也是我国音乐文化艺术形式的具体表象,具有一脉相承的茶文化艺术属性。茶文化音乐与高校钢琴课程相交融而形成的茶文化钢琴音乐,则是将茶文化音乐的艺术之气与钢琴音乐的典雅之质相糅合,是以现代音乐的演奏方式奏响传统茶文化音乐的号角。

1.2人文性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在数千年的演变中,经过了祖祖辈辈的传承,才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茶文化钢琴音乐是音乐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是茶文化音乐与钢琴这两种音乐元素共同组合而成的。茶文化音乐是以茶事活动为基础而进行创作的,其自产生之初就被打上了浓厚的人文色彩,而且不同地区的茶文化音乐所展现出的地域属性也有所不同,不同时代的茶文化音乐所彰显出的时代文化内涵也有所差异。所以,茶文化音乐在无形中被打上了人文属性的印记。此外,茶文化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音乐文化,采茶戏的演绎手法、采茶歌中的方言特色以及采茶谣的传唱方式都是我们民族特有的,而且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寄寓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化主张。另外,钢琴作为现代音乐的演奏工具,其对茶文化音乐的阐述与表达具有鲜明的烘托作用,能更好地衬托出茶文化音乐的人文属性。

1.3实践性

音乐一直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艺术方式而存在,其不是一种虚无缥缈、不可触及的东西,而是切实存在的一种实践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说所有的艺术都是在生活的实践中获得的。正如茶文化音乐一样,其是在茶事活动实践中衍生而出的艺术形式,其所有的创作都是以茶事为原型而进行的。而茶文化钢琴音乐只有通过钢琴家实际的演奏才能将茶文化音乐具体的物化出来,否则也终将只停留于理论阶段。因此,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实践性是与生俱来的,其必须以实践的形式展现出来。毕竟,音乐不是一个有形的物态,唯有通过真真切切的演奏方能阐释其文化内涵。当然,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建构的,无论是弹奏演绎还是理论概述的讲解都具有实践操作性,学生在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学习中,必须通过聆听与欣赏才能准确地把握茶文化音乐的情感,然后才能在演绎中将其传神地表达出来。

2我国高校茶文化音乐钢琴教学的现状与问题阐述

2.1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目前,随着现代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钢琴音乐教育也在各大高校广泛地建立起来。然而,高校的钢琴音乐教师结构体系却并没有同步构建起来。据了解,由于钢琴音乐教师的缺乏,使得高校直接从毕业生中选择钢琴教师,毕业后就直接走上了教学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无论是钢琴教学能力还是外出演奏能力都不足,而高校专职的茶文化音乐钢琴教师更是极为匮乏,专业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师的缺乏使得高校的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停留在浅层的表面阶段,也抑制了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进一步学习欲望。同时,高校的钢琴教师对于茶文化知识缺乏基本的认知,进而导致其在茶文化音乐课程的讲解中呈现出功力不足的状况。另外,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师习惯了以现代钢琴的演奏方式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但是在茶文化音乐课程中,教师仍旧以固有的教学方式展现茶文化音乐内容,忽略了茶文化的音乐本质,单一的教学方式掩盖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魅力之光。

2.2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教学体系不完善高校虽然引入了茶文化音乐进行钢琴教学,但是却尚未建立与之相应的钢琴音乐教学体系。而且,高校对于茶文化音乐持一种漠然的态度,甚至认为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随着钢琴文化在我国的全面兴起,现代音乐也在华夏土地上遍地开花。但是,我国传统的茶文化音乐却在时光的角落里被遗忘,曾经辉煌灿烂的茶文化音乐,在物欲膨胀的现代社会里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一方面,高校教师没有全面审视茶文化音乐内涵,进而导致其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应付茶文化钢琴音乐的教学工作。同时,由于茶文化音乐中夹杂着许多民族特色元素,很多人认为方言气息浓厚的地域音乐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于是大部分都缺乏对于茶文化音乐的认同归属感。而高校的音乐教师在茶文化钢琴课堂中,也没有结合钢琴的音质对茶文化音乐进行现代式改编,而是直接以生硬的茶文化音乐曲谱套用钢琴的现代演奏方式,毫无创新且不带任何感彩的茶文化钢琴音乐也愈发遭人冷落。此外,高校的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体系也不合理,其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直接进行一刀切式的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在“吃不饱”和“吃不透”中游离,也隔绝了茶文化音乐的传承之路。

3解决我国高校茶文化音乐钢琴教学问题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钢琴教师的专业水平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课程,其对于教师的要求极为严格。唯有专业水平造诣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卓越的人才,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亦是如此。因此,高校的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应该事先从改善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师结构上着手,以不断提高钢琴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为契机,构建完善的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师人才体系。首先,高校应该积极主动聘任知名的钢琴演奏家来讲授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使其将深厚的音乐底蕴与茶文化音乐的艺术气质相结合,并以别具匠心的方式将茶文化音乐进行重新演绎,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喜爱之情。另外,高校也应该大力培养年轻的钢琴音乐教师,为其营造广阔的空间平台,使其在天空海阔中尽显其能。然后,以老教授带动新老师的方式,逐步培养钢琴音乐教师的骨干队伍。当然,钢琴音乐教师也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茶文化音乐素养,主动探索茶文化音乐的深层内涵,将茶文化音乐与钢琴教育课程进行相得益彰的融合。

3.2与时俱进,构建科学的茶文化音乐钢琴课程体系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其在历史的长廊中不断被湮没覆盖,然后才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标志。因而,任何时期任何元素的音乐文化必须与时代的潮流相契合,才能不被其裹挟而去。所以,茶文化音乐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当今的音乐文化主题为立足点,对其所包含的音乐元素进行创新性引用,从而创造出与当下时代文化相适应的茶文化音乐。而高校作为音乐文化传承的圣地,其在引用茶文化进行钢琴教学时,更是应该主动承担起茶文化钢琴音乐的改编使命,结合当前的社会音乐文化因子,对茶文化音乐进行突破性地创新,从内容与形式上对其进行全面改写。在内容上,根据钢琴音乐的教学特点,对茶文化音乐进行改编,将其一种全新的方式对茶文化音乐进行重新定义,以钢琴演绎出茶文化音乐的不同意蕴,从而使茶文化音乐在高校内广为流传,促及茶文化音乐的弘扬与传播。在形式上,高校应该引进国外钢琴音乐的表现形式,以一种艺术化的专业手法对茶文化钢琴音乐进行别样诠释,从而使茶文化音乐的耀眼之光更加绚烂。当然,高校也应该着力构建科学的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体系,在综合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音乐素养的基础上,对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进行分阶式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结语

我国高校的茶文化音乐钢琴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校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而且由于传统文化的衰落,高校对于茶文化音乐的认知度也较低,进而导致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在高校的进展陷入了进退维谷的艰难境地。但是,倘若高校能深入挖掘茶文化音乐内涵,并以此构建科学的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体系,以创新的方式对茶文化钢琴音乐进行全面演绎,那么茶文化音乐将会在多元化的音乐社会里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作者:王燕如 王翼如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露尹.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与合理构建[J].今日科苑.2009(4):254-255

.[2]何雨梦.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与合理构建[J].科教文汇旬刊,2009(7):217.

[3]周晓凡.探析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与合理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37-38.

篇5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茶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基于昂普(RMP)分析模式,从资源、市场和产品三方面对信阳茶文化旅游进行论证,分析信阳茶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

RMP;茶文化旅游;信阳

茶文化旅游是近两年新兴的旅游项目,因其独特的参与性、体验性和养生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喜爱。茶文化旅游依托于环境优美的茶园,拥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还同时有休闲、养生等功能,有着特别广阔的需求空间。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各种与茶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不断出现,然而在实际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许多问题。信阳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信阳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茶文化可谓底蕴深厚。本文引用昂普(RMP)分析模式,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方面对信阳茶文化旅游进行分析,为信阳茶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一些设想。

一、信阳茶文化旅游的RMP分析

1.资源评价

信阳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地方,因而形成了信阳独具特色的淮河文化。信阳是我国著名的绿茶之乡,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茶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历史年代久远。唐代是中国茶叶发展的兴盛时期,茶圣陆羽当时将信阳划分为第二大产茶区,属于淮南茶区。信阳空气湿润、雨水充沛、气候适宜,自然生态环境优美,遍布茶园,具有盛产名茶的有利条件。而且信阳茶区地处高纬,年平均的气温比较低,昼夜温差大,这个茶区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几率都比国内其它的茶区要低些[1]。信阳茶区农民用有机肥施肥,使茶叶营养比国内其他产茶地区丰富。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有历史悠久的茶馆、规模宏大茶叶园、别具一格的茶韵广场、古老的茶街、茶博物馆、国际茶城古老的茶社等这些有形的旅游资源,还有无形的文化资源,如特有的茶风茶俗、简洁的沏茶要点,以灵山寺、净居寺为依托与佛文化结合的禅茶文化,无与伦比的茶艺。目前,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对有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比如游客品茶买茶、游玩茶之韵广场、游览茶博物馆等,对无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较少,虽然短期内吸引了一些游客,但缺乏参与性、体验性、文化性,势必影响茶文化旅游的持续性。

2.市场分析

通过对信阳火车站、汽车站、主要茶文化风景区游客的访问调查,游客市场呈以下特点:一是,来信阳茶文化旅游的男性比女性多;二是,出游不受季节性气候影响,每年春季是茶文化旅游的旺季,这和采茶时间、茶文化节举办的时间有关;三是,游客大部分来自河南省内,本省是主要的一级客源市场,周边的省市是二级客源市场;四是,出游方式上,选择旅行社的游客比例少,大多是选择和家人、朋友一起,散客居多,自费旅游比例高;五是,游客偏好上,大部分游客主要是为了品茶、观看茶文化节、欣赏茶艺表演为主。

3.产品分析

一是,产品创新的外部环境。旅游产品是各种要素的有机综合。信阳茶文化旅游要想发展好、持久,必须有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一定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茶产业是信阳市重要的产业之一。信阳市政府非常重视,在政府主导下,从199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3界信阳国际茶叶节。提出了将信阳建成中国茶都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一些政策做大做强茶产业,将信阳建成茶文化旅游名市。2010年,在省委书记的指示下,信阳开发了新茶产品信阳红茶。政府还出台进行品牌奖励、培育龙头茶叶企业等相关优惠措施;召开一些关于文化旅游园项目开发的研讨会、举办信阳毛尖手工炒茶大赛,信阳毛尖炒制技艺已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产品创新。品尝美食也是激发旅游者出游的动机之一,味蕾的满足给旅游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信阳是一个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当地人热爱美食,受楚地饮食文化的影响有大众性、包容性等特点。在茶文化旅游中,可以结合旅游者这一动机,利用信阳饮食上优势,将美食和茶结合起来。摆脱以前的单纯的游客只是喝茶、品茶、买茶局面,将茶融入菜品当中,开发和茶有关的各种美食,丰富茶文化旅游的内涵。结合信阳本地特色菜品原料开发高质量的茶菜系列。如,清蒸茶南湾鱼、五茶固始鸭、煮茶叶固始笨鸡蛋、绿茶拌李家寨豆腐、绿茶肉丸等。以茶入菜,不仅丰富了信阳菜,同时也丰富了茶文化旅游的内涵。另外,除了食住行游娱外,购物也是旅游者一大喜好,可以创新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商品。结合信阳绿茶、红茶特点,研发和茶叶有关的保健品,制作介绍信阳茶文化的音像制品,茶树做的小盆栽等。三是,产品的空间组合。信阳是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很多旅游资源都和信阳毛尖相联系,可以借助信阳毛尖把各种资源相组合提升旅游资源价值,游鸡公山,欣赏自然风光、游茶园、观看茶艺表演;游南湾湖,茶山环绕着南湾湖,品尝南湾湖的水冲泡的绿茶,开展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旅游;游董家河,产茶之乡,通过丰富的茶资源开展各种茶文化旅游,重点开发体验项目,让游客参与采茶、炒茶、品茗等。妙高寺,茶、竹、禅三位一体,万亩茶场可供游客观看,给游客提供禅茶;灵山寺、净居寺,佛教圣地,将寺庙文化旅游资源和茶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挖掘信阳禅茶文化内涵,可以请高僧给游客讲解怎样利用茶进行自我内心修行,欣赏茶禅表演,向僧人学习鉴赏禅书画等。

二、制约

(一)忽视茶文化价值内涵

信阳从1992年来,每年举办一次国际茶叶节活动,这种节庆活动注重经济价值取向,希望通过以茶来招商引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这种重视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限制了举办方举办茶叶节的思维方式,对信阳茶叶节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缺乏文化内涵只是重视经济价值的节庆活动无法长久。重视文化的同时发展经济,形成茶文化经济和茶文化旅游共同协调发展,是信阳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

(二)茶文化旅游项目单一

伴随每年茶叶节的举办,信阳茶叶的知名度有所提升,然而和福建、安溪等地茶叶相比,并不如意。目前,信阳的茶文化旅游主要是信阳茶叶节的带动,游客只是品茶、观茶、买茶等,旅游项目开发层次低,项目比较单一。在当前体验旅游火热的情况下,信阳茶文化旅游在对游客提供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还要开发体验性、参与性、互动的文化旅游项目,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加强茶乡百姓和游客的互动,从而给游客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三)宣传力度小

在信阳旅游发展中对茶文化旅游宣传较少,信阳茶文化的宣传主要依靠每年的茶叶节,每年的游客大部分来自茶叶节,仅仅依靠一年一届的茶叶节吸引游客有限。然而,茶叶节的参展商本地居多,外地太少,信阳毛尖市场管理的混乱,也给茶文化旅游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四)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低

信阳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以自然、生态游为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信阳作为旅游城市,通往各旅游点的交通工具不健全,交通道路上缺少茶乡引导指示牌等。信阳茶文化旅游需要许多专业人才,目前从事这方面的旅游人才很少。宾馆、景区这些地方的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人很少。

三、信阳市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信阳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城市,资金不足,信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制约了对信阳旅游的发展。除了依靠政府的扶持,保证基础设施的建设的资金,还可以多途径拓宽资金的渠道。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主要通道设立旅游服务咨询中心等服务外来游客的设施;增设一些去茶乡的指引标志;开通去茶乡的公共交通路线。在茶文化旅游中,游客除了品尝茶,精神体验对整个旅游的经历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游客爱喝茶,但对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通过导游人员对茶文化的细致讲解和引导,让游客深入了解茶文化。茶乡目前从事茶叶的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引进和培训一批了解中国茶文化,又对地方茶俗熟悉的旅游专业人员为游客提供接待服务[2]。对从事信阳茶文化旅游的当地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增加服务意识。

(二)加大茶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引入“互联网+”模式,提升营销水平

在当前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酒香也怕巷子深”,提升营销水平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细分消目标体,加大宣传力度,让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对信阳毛尖、信阳茶文化有深度的了解。除了利用每年的茶叶节,各相关部门应联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央视广告、新闻会、制作宣传片、参加全国各地茶文化交流会等,共同做好产品推介。引入“互联网+”模式,通过微信、微商等可将旅游资源和产品随时随地分享、传递给消费者,消费者也可通过的旅游信息、活动信息、促销信息等规划旅游安排、参与体验文化旅游等,与消费者真正搭建起“面对面”的交流平台。

(三)引进和培养旅游人才

茶文化旅游是参与、体验式旅游,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感受,是否具有感染力和认同感不仅取决于基础服务设施、景点的景观等硬件设施,更多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的讲解、演示服务等。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一是,定期开展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强化“顾客为上”的服务理念;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员;三是,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或团队。

(四)加强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鼓励当地居民参与

茶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优秀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通过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将信阳独特的茶文化推广、宣传出去,提升经济价值,更多的是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让消费者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体验、领略茶文化的魅力。当地居民对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阳的茶文化旅游开发和当地居民互动缺乏,当地居民受益少,因此当地居民很少关心茶文化的发展。这对茶文化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因此,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茶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使本地居民受益,从而主动参与保护茶文化资源中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一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也为信阳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信阳茶业和茶文化旅游只有在资源、市场、产品等方面不断提升内力,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发展。

(五)优化和丰富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

“信阳红”系列产品的开发上市是一次重大科技创新,更是业界突破发展中“思维定式”的胜利成果。“红绿相依”的产品结构不仅对提升信阳整体形象、促进茶农和茶企增收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也为信阳茶业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思路。“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信阳茶业也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可将茶与当地中药材相结合开发养生系列红茶,可将茶与当地美食结合开发茶系列食品,也可开发绿茶、红茶系列的固体和液体饮料等,以此将茶业的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延伸茶业链条。茶产业为旅游业拉长了链条,促进了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

作者:刘爽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