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范文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精准农业市场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市场分析

中图分类号 S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86-02

农作物田间管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而植保机械更是其中的最短板。目前国内植保机械主要是以人工操作的背负式机械、手动以及机动植保机械为主。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主要以大型智能化机械以及航空植保机械为主,国内传统的人工操作机械由于存在工作效率低、机械笨重、耗能大、压苗严重、人工中毒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突破了多项关键性技术,能圆满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不仅可实现无人操作、自主行走,而且具有结构轻便、体积小、重量轻、易通行等优势。

1 农业植保机械市场概况

1.1 国外农业植保机械市场情况 欧美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植保机械由航空植保机械和大、中型自走式植保喷雾机械作为主体[1]。其中,大型植保机械普遍采用悬挂式或牵引式,喷幅达18~40m,药箱容量为400~4 000L,作业速度8~10km/h。日本在传统植保领域有日本丸山和井关等企业生产的自走式植保机械,在水田应用优势明显,日本在农业植保无人机领域走在全球前列,目前日本植保无人机保有量约为3 000架。

1.2 国内农业植保机械市场情况 我国的植保机械发展较慢,现在使用的植保机械主要有以下几种:

1.2.1 手动背负式植保机械 我国手动背负式植保机械占整个植保机械80%的市场份额[2],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喷药均匀性差,施药者劳动强度大且容易中毒,作业效率低。

1.2.2 航空植保机械 近年来植保无人机在我国发展很快,截至目前,到国家植保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的企业已有100家左右。

1.2.3 机动植保机械 机动式植保机械主要包括两个类型:一是机动背负式喷雾弥雾机,二是机动担架式喷雾弥雾机。

1.2.4 喷杆喷雾机 喷杆喷雾机主要有牵引式喷杆喷药机、悬挂式喷杆喷药机和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药机。其中,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是一种新型的喷杆喷雾机。

1.3 国内植保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可靠性差 与发达国家植保机械相比,我国的植保机械可靠性差,容易出现故障,喷洒不精准,作业效果差,田间通过性差。

1.3.2 安全性低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人工背负式植保作业的方式,常常造成人员中毒的事件。

1.3.3 适用性差 植保无人飞机主要适用于高浓度的药水喷洒,不太适用于低浓度药水的喷洒,也不太适用于稠密作物下部的病虫害防治。

1.4 国内植保机械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为主,发展适合我国各地区多用途植保机械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药害残留、农业生态环境和劳动力节约的重视,背负式打药机将退出主流植保机械,中小型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产品,其中,智能型植保机械将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2 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市场需求

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智能遥控、喷雾精准、省水省药、安全高效、可靠性好、适用性好、田间通过性好,市场前景好。该产品,售价在每台10万元左右,考虑到新产品上市,市场基础比较薄弱,品牌知名度不高,2017年需求量较低,预计3 000台。

待第一批产品投入市场后,2017年预计市场需求量估计3 000台,2018年,由于大部分消费者依然持有传统手动与机动植保机械的消费心态,市场增幅不明显,同比预计国内市场需求量预计将达到3 750台,较2017年增长750台,增长率为25%;经过两年时间的市场推广,由于产品技术先进,全智能化操作模式,将迅速抢占国内市场,市场认知度明显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预计2019年国内市场需求量将达到5 737台,较2018年增长1 987台,增长率预计为53%;2020年,市场需求量将继续攀升,达到10 326台,国内市场日渐成熟,增长率将达80%;2021年国内市场需求量将持续高增长,预计将翻一番,达到20 652台。

3 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目标市场

产品目标市场锁定: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机合作社数量已经达到5.4万个,比2014年增加4 400多个,入社成员数达到190万人(户)。农机合作社、农业联合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手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新型植保机械需要量巨大,企业可通过基地示范、现场演示、开展培训等方式,根据其服务或种植的土地规模、土壤条件、气候、年降水量等情况,进行农机及农资的合理配套,并辅以相关种植农艺,科学管理,在提升农业服务组织经营管理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多做努力。

4 结语

目前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市场占有率很低,市场基础薄弱,但是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农业生产越来越走向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智能植保机械将逐渐取代传统的背负式喷药机,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自走式无人驾驶植保机械将会获得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按照“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政策要求,**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引导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村全面落实这项重大决策,实施农业拉动脱贫,采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开发模式,依托自然优势,把项目建设作为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本村实际特点,与**的大规划相结合,确定了“发展合作带动脱贫、土地流转助推脱贫、开发市场促进脱贫、产业发展拉动脱贫”四条脱贫路径,精心谋划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棚膜经济、庭院经济、休闲旅游和新型农业种植等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开发项目。

一、一个致富项目也不能放过

2016年,**依托本村特色产业种植资源,将发展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雪寒韭菜棚膜种植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通过该特色农业种植项目的经济效应,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以棚膜兜底项目带动精准扶贫。首先,结合村情找项目。为了实现全村贫困户脱贫的目标,黎明村结合实际情况,一共谋划了8个脱贫项目。**党委为**村定位发展棚膜经济和庭院经济,其中,以棚膜经济项目作为精准扶贫项目。首先,结合村情抓项目。**村依托本村特色产业种植资源,将发展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雪寒韭菜棚膜种植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将其作为“兜底项目”带动精准扶贫,努力通过该特色农业种植项目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其次,不等不靠谈项目。**村村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仅1.4万元。在村集体经济实力无法建设这个项目情况下,**村不等不靠,积极沟通**包保单位:在**镇党委积极协调下,投资1700万,在**村建设脱贫种植棚膜园区。第三,流转土体促项目。**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土地面积少是**村最大的经济贫困薄弱点。在流转土地中,**村通过召开村民动员会、政策讲解、沟通协调和签约保证等形式,与村民积极沟通,解决思想问题。最终,村委会与村民达成协议,同意土地流转。村干部自筹签约保证金,共发放6万余元。3月29日晚11点,在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最后一个流转土地的村民,领取了土地流转签约保证金。至此,全村50户农户流转土地31公顷,做为建设棚膜园区占地。

二、一个发展的步骤都不能跃过

2017年,棚膜园区选址在****,该项目总预计投资1700万,新建冷棚200栋,以种植雪寒韭菜为主;新建20栋暖棚,以种植蔬菜为主。棚膜园区项目建成后,不仅解决70户贫困户的脱贫问题,而且还将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带动**村农业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

按照区委、区政府“扶贫项目要做到点上、根上”的要求,**镇党委又一重大决策,将**村棚膜经济园区作为兜底项目精准脱贫,再次精准了棚膜经济项目发展思路,指明了**村总体项目发展规划。由单一雪寒韭菜棚膜经济园区转变为休闲、旅游和新型农业种植等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开发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撬动了黎明村项目发展脱贫致富的切入口,为**村打下了坚实的脱贫致富基础。

篇3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传播;农业;品牌化

1农产品品牌化的打造与推广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大数据悄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很多活动的基础支撑,人们的信息生活全面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对于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传统农业,也需要搭乘时展的东风进一步发展自己。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框架之下,农业产出不再是仅仅满足人们温饱的农产品那么简单了,农产品也需要品牌化,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不能再埋头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模式,让传统农民也了解市场需求、思考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农产品品牌。另外,农产品品牌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利用新闻传播的力量将农产品的品牌推向市场。在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相比传统的广告和传统的农业宣传模式更加具有优势,而现在的新闻传播也顺应融媒时代而进行转变,由原来的一对多、单向灌输式传播转变成传播的互动式多元化,传统的新闻传播也逐渐放下原有的架子成为了整个信息时代信息大潮当中的一部分,而新闻从传统的业态中积累下来的即时性、真实性、可信度高、影响力大等因素依旧是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优势和硬核所在。所以新时代下如何让农民摆脱完全被动的“靠天吃饭”,便要继续扎根田间地头的同时拥抱大数据,靠拢新闻与传播,着力于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2依靠大数据全面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农产品要进行品牌化建设,最重要的便是质量。农产品本身作为核心竞争力是无论时展到什么地步都不能也不会改变的核心因素,不管品牌多么地响亮,宣传多么地诱人,最终吃到消费者嘴里的还是农产品本身,口感如何,营养价值高低,新鲜程度都是只有消费者最有发言权,如何精准抓住消费者的胃,就要大数据来帮忙了。一个优质的农产品应当从种子的选取、选土的培养、农产品的温度分析、收割的最佳时间等全部运用大数据技术,甚至到最后的包装出售,利用大数据技术全程跟踪分析,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可以切实保证[1]。在农产品的健康监管体系中,产品安全、品质的优良都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农产品种植、生产到最后的加工和保存运输等都要进行严格的大数据监控,保证每个环节都由数据说话。而以上这些为农产品服务和监控的数据源都可以成为产品品牌化宣传的有力内容,消费者可以通过现阶段新闻传播的多次、多向的样态,在不同终端,多次循环地充分了解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本品牌所利用到的大数据是多么地全面多么地专业,多么地令人放心,甚至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因素,让其对产品产生浓厚兴趣进而选择消费。

3结合新闻传播巧妙提升品牌影响力

篇4

关键词:校园APP;需求服务;市场分析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610086037)

中图分类号:TP311.5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校园需求的APP产品开发――基于“掌中校园”校园APP产品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4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众多的移动互联用户通过各类APP进行基于无线网络的信息交流、科普学习、娱乐观赏等活动。那么,校园APP也成为了大学生了解活动信息、参与校园活动的主要渠道。本文以“掌中校园”APP产品为例,浅析符合校园需求的APP产品开发。

一、产品背景简介

(一)有针对性的校园信息生活服务平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团体的不断壮大,在教育体制改革下,大学生数量呈递增趋势。在校大学生更多的需要的是能够直接、快捷的获取信息的现代化渠道。各种校园垂直性APP过多,使用频率低,占用手机内存,不少学生表示,希望能出现一款将大学生活、学习、互助、兼职等所有校园刚需及社交相结合的校园信息生活服务平台。

(二)大学生市场需求巨大。我们对1,0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统计。统计数据显示,学生需求主要集中在二手交易、兼职、帮助等方面,广泛社交也是是大学生一项非常重要的爱好,既是闲余打发时间的好方法,也是认识朋友的重要途径。如何解决闲置物品的处理、闲暇时间的合理利用、答疑求助等方面问题,就需要一个有针对性的校园平台来解决。

二、产品简介

产品名称是“掌中校园”。“掌中校园”的目标市场是同一所院校的在校大学生。项目从服务大学生在校生活出发,通过APP软件为他们提供一个校园信息生活服务平台。

“掌中校园”手机客户端主要分为校内头条、大家秀、个人主页、信息墙等板块。校内头条实时推送学院或社团主办或承办的各类重大活动,包括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组织策划的相关比赛、娱乐性活动,各部门、单位组织的在全校有推广意义及有较大影响力的典型活动。校内头条时刻关注活动比赛的进程,分享相关最新资讯,提供参赛者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会提供比赛应注意的问题。大家秀可以让同学们自主动态,根据点赞数及评论多少,进行热度排行,来到这里,可以看看人气排行,并随时随地向大家分享此时此刻的心情。个人主页可以进行自我名称、头像的设置,提供彰显个性的平台。信息墙又分为“赚钱树”、“买卖帮”、“畅聊吧”三个子界面。“赚钱树”可以为学生提供兼职信息,作为兼职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作为兼职信息的者,招工信息,提供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职位要求等。“买卖帮”为大学生的二手物品提供了同校高效率的交易平台。线上联系,线下进行交易,方便快捷高效。

三、市场分析

(一)整体市场分析。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的方便性、快捷性、互动性以及互联网上丰富多样的信息,让互联网成为大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近些年,校园APP的发展也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校园APP在校园中的应用已经普遍为大家所接受,越来越多的校内信息、社团活动通过APP平台,让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校园APP的使用中去,这就为校园APP建立了一定的用户黏性,让校园APP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二)市场需求分析

1、校内信息交流分析。目前,大学生生活起居都比较“宅”,在校活动范围局限在教学楼、宿舍、食堂、操场这些地方,而校内的一些社团和相关比赛的宣传推广活动地点大都设立在食堂、操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但是,对于那些爱宅在宿舍里或者离这些地点比较远的同学,则对这些信息掌握的不够及时,校内资讯、活动等信息不能及时流通散播,造成信息传递失败,错过比赛等遗憾事情的发生。如果能将这些信息及时、实时的分享到手机平台上,就避免了这些情况的发生。

2、资源整合服务需求分析。在每年的毕业季和开学季,是新生出现问题最多的时候,也是在校学生对于书籍、生活物品等需求最大的时候。开学伊始,很多同学对于学校一些具体的地点还不够了解,不知道去哪里取快递,哪里有校医室,食堂哪个窗口的饭最好吃,选课指南、优秀课程推荐、选修学分搭配等一系列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他们就需要有个平台能够帮助他们。在毕业季,学长学姐们要与积累的大量闲置“财富”说拜拜了,但大多数物品都还有可利用的价值,这时他们就需要有一个可以提供二手交易的平台,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既可以把这些东西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又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3、空余时间利用分析。在校大学生的时间大部分花在了上课和社团活动上,但在这之余,如果是在宿舍里看韩剧或者是打游戏,时间就白白的浪费了,因此会有很多学生希望能将这些时间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有的学生选择外出和朋友旅行,有的学生希望可以找到安全可靠的兼职,但招聘企业与受众间信息不对称,且不少中介公司向学生收取高额服务费及会员费。针对这一情况,APP设置了“赚钱树”和“畅聊吧”界面,为大家免费提供安全可靠的兼职信息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

四、核心竞争力

(一)特色功能

1、即时通讯。这是专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一款具有即时通讯功能的软件。不仅具有即时文字聊天、文件传送、群聊、语音聊天及视频聊天等基本通讯功能,还提供相册及日志等超强娱乐功能,让您全方位感受快乐无限的网络交流。

2、动态发表。首先,注册用户可以看到本校的校内新闻头条、新鲜事、比赛活动等信息;其次,可以看到用户的动态,可以评论、点赞等;再次,也有校内推送以及等级考试知识的分享、学长学姐经验说、失物招领等多种功能,切实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难以及从校级到院级逐层通知的繁琐等问题。引领校园生活走向新媒体时代,让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方便快捷。

3、买卖帮。学生通过掌中校园“买卖帮”版块,自行闲置物品的信息,进行线上交易信息的,有需要的同学可以通过卖主提供的联系信息进行线下联系,自主进行线下交易,即形成“线上,线下交易”的模式。由于进行的是本校之间的交易内容,省去了异地交易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4、赚钱树。“赚钱树”是针对河北农业大学在校学生兼职的一个板块,在这里让学生兼职的信息。前期,“赚钱树”的兼职来源主要分为两项:学校里的商家和校外的商家。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与这两项的负责人员进行沟通商谈,为他们寻找理想的学生来兼职,这为学生的兼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5、畅聊吧。“畅聊吧”是一个综合性学生信息论坛,其中分为三大模块:生活模块、学习模块、游玩模块。其内容“五花八门”,适合学生交流、探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后期将会根据信息的种类和学生的偏好,将模块更加细化,以利于交流。

(二)细分的市场,精准的定位。和校园APP应用市场不同的是,本款APP产品目标市场定位小而精准。一方面产品根据学生需求将服务信息进行分类,针对即时的、非体系的人、事、物的需求进行分类。因此,可能会与淘宝旗下的闲鱼二手交易、58同城的兼职所提供的服务不同,操作更简单、更快捷、更具有针对性,将资讯与校园生活完美结合,并且能够实现及时的“线上推广,线下交易”,交易当天就可以实现买卖双方的线下对接,节约了交易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另一方面服务范围缩小,这样满足了市场细分的需要,可以针对大学生不同的需求提供、推广更具有针对性的信息,一旦学生有其他新的需求出现,可以迅速改变营销策略,制定新的对策,提高APP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也能达到更好的、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效果。因为服务范围是同一学校的人群,这种即时的、针对个人的服务提升了APP的实用性。

(三)填补校内市场空白。经过我们的调查,虽然在应用市场上有很多校园类APP,但是在保定市甚至全省,针对某一大学专门开发的校园APP屈指可数。从中更是没有像这样带有针对校园特色需求的APP,而现有存在的则是针对广大在校大学生普遍适用的APP,如方便学生查询上课科目的APP等与之需求不一致的APP。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净宇,李澈,张震等.高校校园APPf发展现状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2014.6.

篇5

一、 “互联网+农业”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而建设起智慧农业。目前,我国“互联网+农业”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对“互联网+农业”的认识不足,大多数人始终认为“互联网+农业”就是电商农业,这种想法是十分片面的,借助电商销售农产品只是“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的一部分。甚至一些农民认为互联网缺乏真实性,抵制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因此,农民认识的提高对智慧农业的建设至关重要。其次,“互联网+”与农业的对接不够全面。我国农业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季节性、突发性等特点,但是当前“互联网+”并没有做到与农业特点的完美结合,对于基础设施较差的村庄缺乏更多的支持。最后,部分技术不够成熟。“互联网+农业”涉及物联网技术,但是目前我国物联网传感器方面的技术还不够完善,导致基础数据缺乏,增加了大数据的分析难度,提高了融合成本。

二、 “互联网+农业”背景下智慧农业发展对策

强化“互联网+农业”意识强化“互联网+农业”意识,是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前提,也是解决我国农民对“互联网+农业”认识不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想强化人们的“互联网+农业”意识,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加强“互联网+农业”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互联网认识淡薄或是存在认识误区的地区,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其次,组织相关活动。活动的开展便于人们对相关认识的加深,有助于人们认识到“互联网+农业”的优势,并产生学习热情。最后,提供互联网技术指导。为各个农村地区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因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农业损失,也是增强人们“互联网+农业”意识的有效手段。例如,某乡村为了开展“互联网+农业”项目,发展智慧农业。一方面,在当地的学校组织了学生的宣导工作,提高祖国未来策略实施的质量;另一方面,集中留守老人及妇女,进行相关意识的宣导,并给予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互联网+农业”的认识。

1. 提高资源共享效率提高资源共享效率是实现智慧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想实现农产品资源信息的共享,首先,各级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的合理规划,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及生态化发展进程,突破各个部门体制的障碍与限制,制订智慧农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建立示范基地,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发展,从而调动起我国农民的改革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从而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其次,加快相关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往往会涉及多种技术,而农民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者,对相关技术的掌握能力往往不够,加强相关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是改善农民技术使用现状,强化农业技术性要求,解决农产品滞销现象,提高农业、信息、技术资源共享效率的关键。最后,打造一批生态智慧农业基地。借助基地加强对农民的引导与扶持,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资源共享效率的提高。

2.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物联网作为现阶段主要的农业信息技术实现方式,加强物联网平台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增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的关键。物联网平台的应用,农产品需求量的上升,还会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加快农业生产逐渐走向标准化、组织化、智能化及信息化。因此,首先,梳理互联网思维,结合农业发展的特点,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加强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其次,进一步发展大数据技术,利用云存储、云计算来加强农业生产运输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市场分析及供需配比等方面的能力。最后,在耕作土地上构建集成网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作物生长状态的实时传输及视频监管。此外,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还要加强农村相关设施的建设,普及互联网、计算机的使用,做到村村通网络、家家用网络、人人会利用网络,才能为两方面的融合打好人力基础。其中,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是推进农业走向智慧化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产品销售精准化、绿色化、服务化的重要技术支撑。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宗旨,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才能为“互联网+农业”背景下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首先,政府要转变自身的职能,做人民的服务者。积极构建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农业改革提供指导与帮助;制定信贷补贴、扶持政策,减轻农民农业改革压力。其次,利用互联网优势,改变传统的“三农”格局,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于农业、农民、农产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为农民提供科学的供需市场,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的优化配置,例如,某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人们文化水平的限制,刚刚收获的马铃薯找不到销售市场,而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供求市场的分析,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马铃薯大量囤积的问题,不但可以保证农民的收成,还能保证农产品价格稳定。最后,政府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政府的监管要实现产品全覆盖,对每一个农产品都要做好编码记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真正实现农业智慧化发展。

篇6

客观地说,央视广告在此役中功不可没。

9月1日,央视首支“广告精准扶贫”公益广告片亮相屏幕。贵州猕猴桃作为“多彩贵州・精品黔货”的首发产品在CCTV-1、CCTV-2、CCTV-4、CCTV-7、CCTV-13播出,每天播出16次,为期一个月。该广告片融贵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猕猴桃的优良品质为一体,突出贵州猕猴桃的生态、健康、美味,将贵州猕猴桃完美呈现于屏幕。该广告片配有“多彩贵州・精品黔货”官方二维码,扫码即能获得更多关于贵州猕猴桃的资讯。

自9月1日贵州猕猴桃广告在央视播出以来,效果显著。统计数据表明,今年贵州猕猴桃整体产量同比去年增长10%左右,而收购价格不降反增,从去年的每斤4元多增长到今年的5元多。通过央视广告扫二维码达成线上销售的贵州猕猴桃销量同比增长1000%多,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3亿余元。

与此同时,央视广告也大力提升了市场对“贵州猕猴桃”这一品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仅有来自上海、杭州、广州等地的订单,并且“贵州猕猴桃”成功进入香港和台湾市场,还迎来了日本客商前来贵州猕猴桃果园参观。贵州猕猴桃开始一步步迈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还有额外收获――广告播出展现了贵州的优美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光临。据统计,每周体验采摘猕猴桃和乡村旅游的人多达5000人以上。由此带动贵州猕猴桃休闲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为贵州山区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极佳的广告效果与优质的广告资源密不可分。据悉,央视广告经营中心专门成立小组为贵州精准扶贫项目设计广告专案,套装中包括CCTV-1上午精品节目前/第一精选剧场第二集贴片/晚间新闻后、CCTV-2环球财经连线(午间版)/市场分析室、CCTV-4中国新闻12:00中插、CCTV-7军事农业频道全天5大时段、CCTV-新闻法治在线等时段的硬广告资源。

央视五大频道全天16次高频广告播出,仅仅1个月就让贵州猕猴桃销量冲冠、走出国门,同时带动周边旅游观光产业发展,带来的后期效益不可估量,而贵州前期投入的央视广告刊例价值仅2000万元左右。

为什么一支小小的猕猴桃广告会有如此巨大的营销效力?这与硬广告的传播力量密切相关。

以美国超级碗为例。2015年超级碗每30秒广告的价格已涨到450万美元(只播一次),广告费堪称天价,但品牌商还是争破了头。调查数据显示,39%的超级碗观众都热衷于看插播广告,而真正觉得比赛好看的只有28%,每年至少有5000万美国人是冲着广告观看超级碗比赛的。广告主为超级碗打造年度重磅广告,制作费不惜高达数百万美元,而这条广告只在超级碗比赛期间播出,所有广告基本上都是首次亮相,大片规格,有极强的新鲜感、观赏性和震撼力,而且每个广告版本在节目中只播放一次,以后便从电视上绝迹或只播放删减版,创意和频次都力保稀缺,让受众观看有观影般的享受和期待。广告商都力求用超级碗广告进行整合营销,配合线下商业活动,用广告的轰动效应展开后续的社交传播和战略实现。

优质的硬广告资源极为有限。好的硬广告资源不仅依托于某个节目的收视表现,更仰赖于播出平台的品牌和公信力,以及受众对播出平台的忠诚度和稳定性,其实是对一个播出平台综合实力的考验。纵观国内媒体市场,除了央视,其他电视媒体的表现非常不稳定,往往依靠一两个高收视节目博眼球。而新媒体平台更是水军和刷量泛滥,根本无诚信和品质可言,这种靠营销伪术欺骗广告客户的做法是难以长久且难以为继的。

篇7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营销策略

2015年,总理首次在十二届人大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计划。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

1.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营销的新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各项要素发生了变化,互联网促进了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和集成,能够提升企业发展的创新力,将改变过去那种规模集聚效应,更多地需要发展有效市场和实现精准用户,未来的企业营销将更加注重运用大数量,增强价值创造,增强客户体验。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营销在观念、理论、市场、技术、产品、方法、策略、组织、人才、规则等方面需要更多的创新。

2.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营销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营销的营销发生了巨大的环境变化,中小企业的传统的营销理念和模式不能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小企业的营销还存在一些问题。

2.1营销理念和模式沿袭传统

由于信息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以及经营者的影响,中小企业在营销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系统的营销活动和营销策略,对于现代化的技术平台应用较少,也没有形成专业化的推广平台,营销策略比较单一化,对于网络营销也不是很重视,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网络营销体系。

2.2营销渠道沿用过去的分销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营销兴起,减少了很多的中间渠道和环节。中小企业要用过去的分销模式:厂家—分销商—下级分销商—用户。近几年,互联网催生了很多新的分销模式,直销方式更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营销渠道维护。中小企业将营销渠道扁平化,尽可能地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更加有助于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

2.3中小企业缺乏品牌营销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目光短浅,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战略视野。许多中小企业的营销没有构建体系,只是临时性地发传单、搞促销,开展一些临时性的营销活动,没有进行长远的营销体系搭建,不重视品牌营销,在促销的过程中,只注重自己产品的销量情况,而忽视促销行为中应承担的社会道德与法律责任,忽视促销行为塑造和改变中小企业公众形象的作用,破坏了中小企业的公众形象。从长远的角度讲,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有可能使老牌企业品牌产品走向没落。

3.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的策略选择

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需要注重亲情营销,提高客户真实体验;强化知识营销,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重视市场创新,开拓新兴战略市场;加强方法创新,构建网络营销体系。

3.1注重亲情营销,提高客户真实体验

在互联网+时代,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加强“感情投资”,客户至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客户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客户的体验,注重客户的知觉体验、思维体验、行为体验、情感体验以及其他相关体验,以客户为重,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浏览体验、感官体验、交互体验、新人体验等活动,建立与客户的“亲情”关系,提高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黏度,提升其对产品或服务的忠诚度,增进客户对于品牌的认可。

3.2强化知识营销,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互联网+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知识、信息和智力在营销市场取胜,充分利用知识、信息和智力有效地捕捉市场信息,开发和生产、营销更多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加强产品服务创新。挖掘产品文化内涵,增加营销活动知识含量,并注重与消费者形成共鸣价值观。注重与消费者建立结构层次上营销关系,使消费者成为自己产品忠实顾客。加强营销队伍建设,使营销更适合产品高技术含量、智能化个性化要求。

3.3重视市场创新,开拓新兴战略市场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解列,营销战爆发。中小企业需要树立社会营销观念,即通过对营销方案设计、分析、实施及评估,从而影响目标公众行为,改善目标公众及他们所在地群众福利,以实现企业、社会消费者利益谐统一。因此,中小企业需要重视市场创新,开发新的区间市场、新的专业市场、新的群体市场等,大力开辟农村市场、高科技市场、旅游市场、老年市场、文化市场等新兴战略市场。

3.4加强方法创新,构建网络营销体系

中小企业在营销实践中需要加强方法创新,综合运用柔性营销、网络营销、零库存营销、无缺陷营销、事件营销、数据库营销、无线营销、声动营销、病毒式营销、新媒体营销、个性化营销等营销方式、方法,加强市场分析,注重市场细分,形成目标市场,重视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定位,构建全面的网络营销体系,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战略选择。结论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营销的发展朝向多元化的趋势,中小企业的营销难度也会不断增大。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全新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方法实施营销活动,以促进中小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许应楠.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创新研究[J].对外经贸,2017(02):93-95.

[2]杜科星.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市场营销策略探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32):27-28.

[3]周敏,王强.基于E-CIC营销理念的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探讨[J].商业时代,2016(16):73-75.

[4]梁瑞仙.我国中小企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02):110-112.

篇8

为增强市场透明度,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通过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调整结构,1月17日,农业部举行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首场会,农业部办公厅巡视员、副主任陈邦勋主持会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在会上就相关问题做了说明并答记者问。

为深入推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信息引导农民生产和农产品市场预期,农业部研究制定了《农业部农产品市场信息计划》。按照计划,今年农业部将每季度召开农产品市场信息会。唐珂首先介绍了有关情况。

2017年农业部农产品市场信息计划

从2017年1月起,农业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系统整合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产品,根据每种产品的信息内容和功能定位,采取中短长期、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方式,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无缝对接,持续开展农产品市场信息权威。一是每日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及重点监测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这些信息每天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是农业部组织专家,在对已运行十余年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全面评估和调整基础上,基于全国200余家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数生成的,重点体现了粮油和“菜篮子”产品在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平,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上线运行,每日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二是每周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及重点监测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这些信息会综合成《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统一对外。三是每月信息。主要内容包括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5个品种的供需平衡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生猪等19个品种的供需形势分析月报和“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供需平衡表将于每月10日左右定时,供需形势分析月报于每月15日前定期。这些信息也都通过“中国农业信息网”统一。四是每季度召开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会。盘点上季度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预测下一季度市场走势,分析解读各方关注的市场热点问题。五是每年召开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对上年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进行回顾,对当年和未来10年农产品市场形势进行展望。

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形势

2016年随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农产品价格由供求决定的特征更加明显,外部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进一步加大。从“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对2016年的测度和市场供需分析情况看,稻谷、小麦价格稳中有跌,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国内外联动性增强,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减少,畜禽产品进口增幅较大,蔬菜、水果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大蒜等个别品种价格涨幅较大。1月16日“200指数”为108.87,同比高2.31个点,比月初上涨2.02。其中,“菜篮子产品200指数”为110.05,同比高2.46个点,比月初上涨2.27个点。据分析,目前蔬菜在田面积稳中有增,猪肉维持紧平衡,水产品供应稳定,综合考虑节日需求拉动和天气因素影响,预计春节前主要“菜篮子”产品价格将会继续上涨,春节后将季节性回落。预计“菜篮子”产品价格变化对CPI的影响不会超过去年同期。从农产品市场总体形势看,2017年在供给总量相对宽松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农产品价格上涨支撑因素不足,下行空间也不大,“200指数”预计将总体平稳、小幅振荡,但考虑到农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以及汇率、货币等外部不确定因素,农产品市场风险有增无减、形势复杂多变。农业部将加强市场信息分析预警工作,做好“200指数”的监测与,同时也提醒农业生产经营者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变化,有效防范市场风险。

“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重点品种产销调研情况

2016年,农业部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调整“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面积近3000万亩,今年还要继续调减1000万亩。调减玉米后种什么,始终是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后调结构不能靠行政推动,要更多利用市场信号和价格传导机制。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部近期组织农业部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团队等力量,针对“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重点品种,开展了2017年农民种植意向、流通渠道、市场需求和价格预测分析,形成了专家咨询报告,希望专家的意见能对基层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安排好今年生产有所帮助。

随后,唐珂就记者的提问作了答复。

记者:您提到农业部制定了详细的信息计划,2017年将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权威,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请问这是基于什么考虑?想达到什么预期目标?

唐珂: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2017年农业工作主线就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就是由数量不足变成结构性短缺,主要是中高档的供给不足,这需要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要破解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优化农产品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需求。同时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周期性、季节性,很容易出现“多了多了,少了少了”,这么多年来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通过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是农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农业市场化的实践经验。今年我们按照部党组要求,下决心提档升级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着力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权威性、前瞻性,为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看得懂、用得上的信息,尽可能帮助农民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做好生产经营决策,这是信息化时代创新农业管理方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在以后每个季度的例行新闻会中,我们将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息需求。

记者:农业部对批发市场价格监测已有十多年,这次为何“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它与原有指数是什么关系?

唐珂:农业部对批发市场价格的监测和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05年开始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十多年来,这个指数在反映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加上新旧批发市场更迭,原有指数在样本品种、样本市场、权重设计等方面也产生一些不适应,有必要进行全面、深度的调整和完善。与原指数相比,“200指数”在品种选择上更注重代表性,比如,原来的指数中水产品只有5种淡水鱼和2种海水鱼,现在增加到49种,囊括了贝类、藻类、虾蟹等产品,更加全面反映不断丰富的水产品市场情况。目前的“200指数”选定111个交易品种作为样本品种,除了水产品,蔬菜32种、水果11种、畜产品7种、粮食7种、食用植物油5种,更具有品种代表性,权重设计也更加精细、科学。此外,“200指数”接入了一些运行成熟的电子结算批发市场的实时数据,采价效率更高,数据也更精准。我们考虑要通过持续不断努力,将这个指数打造成综合测度和全面反映我国农产品批发环节价格整体水平及其变化的“风向标”,更加真实反映市场“温度”,推动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进一步发挥市场信息在指导农业生产、引导市场消费和服务决策中的作用。

记者:我们注意到农业部从去年7月份开始5个品种的供需平衡表,请问为什么要推出这些农产品的供需平衡表?农业部的农产品供需平衡表是怎么形成的?

唐珂:从2016年7月份开始,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每月通过中国农业信息网,定时玉米、大豆、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5个大宗农产品的供需平衡表,受到了国内外市场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农产品供需平衡表,包括产量、进出口、消费等信息,不仅体现过去和现在的供需情况,而且预测未来供需形势。简单说,就是通过一张表来告诉市场主体,某种农产品是多了还是少了。编制农产品供需平衡表,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引导农产品市场运行的主要手段和通行做法,尤其是美国农业部的美国及全球主要国家重点农产品供需平衡表,几乎成了全球农产品市场的晴雨表。编制和这5个品种的供需平衡表,我们准备了很长时间,既借鉴了国际经验和做法,又在数据会商、模型运算等方面作了改进和创新。在每次平衡表之前,我们都会开展两轮会商,第一轮是与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开放会商,形成充分共识,第二轮是与气象、遥感等部门的闭门会商,就关键生产数据进行动态调整。2017年5个品种的供需平衡表日期已经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预告,请大家及时关注。同时,我们还考虑适时拓展品种范围,条件成熟时,还将推出主要国家重点农产品的平衡表,为全球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做贡献。

记者:今年东北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改革措施,请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市场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当前东北收购形势如何?如何应对玉米市场价格下跌及农民“卖粮难”的风险?

唐珂:2016年以来,各部门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从东北新玉米上市后的市场运行情况看,玉米收购价格回归市场,国产玉米市场竞争力提升,玉米及替代品进口下降较多,饲料和加工消费恢复性发展趋势明显,阶段性供求矛盾有所缓解。这些都表明,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必须坚定改革信心。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集中上市期东北地区运力紧张,部分地区农民“卖粮难”风险加大等。据我们监测,2017年1月份以来,东北地区,含水量为30%的玉米地头价每斤0.50元,比2016年底跌4.4%,比去年同期跌30.5%。当前东北地区玉米收购进展总体顺利,据国家粮食局监测,截至1月11日,东北地区累计收购玉米4879.5万吨,同比减少3657.6万吨,收购进度与2013、2014两年基本相当,与2013、2014两年同期平均收购量相比,减少97.1万吨。下一步,农业部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前期工作基A上,加大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巩固和强化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的市场格局。同时,统筹运力调度、发挥国有企业作用、完善信贷担保政策、加强农户储粮能力建设,千方百计防止出现大面积、长时间“卖粮难”。

记者:刚才唐司长也介绍到组织专家对“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进行了调研,请问调研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唐珂:“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任务重,玉米面积调下来后种什么,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了给“镰刀弯”地区调结构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去年底,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涉及结构调整的20个重点品种(包括春小麦、葵花籽、花生、绿豆、黑豆、豌豆、红小豆、芸豆、高粱、大麦、荞麦、谷子、青贮玉米13个品种以及黄瓜、番茄、茄子、辣椒、大蒜、生姜和马铃薯7个蔬菜重点品种)产销形势进行了专题调研,对2017年的市场形势进行了预判。调研结果形成了书面材料,在座的记者朋友应该已经看到了。我在这里把专家的调研结论简要介绍一下。“小、杂、散、乱”是当前杂粮杂豆的种植及经营特点,2016年虽然种植收益整体有所下降,但多数品种价格同比较高,2017年农户种植积极性不减,预计杂粮杂豆总供应量增加为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调研显示,多数品种需求增长不大,专家建议农户合理安排生产,注意防范价格下跌风险。几个主要蔬菜品种,预计2017年市场将总体保持稳定。从调研结果看,除黄瓜种植意向略有下降之外,其他品种都是增加的,这就使得保持价格稳定的压力加大,建议种植户密切关注天气、市场行情等变化,地方农业部门也要加强信息引导,推动产品均衡上市。

记者:去年蔬菜价格波动比较大,价格总体水平高,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春节期间菜价将如何运行,今年市场形势如何?

篇9

改革创新、转型提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2010年,尧都农商银行在山西省率先启动股份制改革,成为全省首家成功改制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三年来,围绕创建全国一流现代农村商业银行的奋斗目标,该行坚持不懈推进“体制转轨、机制转换、战略转向、模式转变、组织转体”,构建了公司治理运行架构和治理机制,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进入2014年,面对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的严峻挑战,该行紧紧围绕省联社提出的“转型提质年”主题,以“十大变革”加速转型提质,为新形势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提质增效进一步探索可行路径。

一是变“集权约束”为“科学授权”,推动管理机制转型提质。按照“优化资源配置,释放权责能量”的管理原则,下放信贷权和费用权。对支行权限内的贷款进行差异化授权:专营支行按产品性质、业务范围予以授权;普通支行根据支行规模、资产质量、审批人风控水平等核心要素予以授权。对支行基础权限外的贷款,区别存量与新增,存量从简,新增从严,实行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制”。根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工具,遵循“比例控制,多收多支,结余费用自主调配使用”的原则,科学核定费用比例。

二是变“存贷主导”为“效益主导”,推动考核机制转型提质。按照“利润导向、鼓励创效”的考核原则,经营管理目标考核实行“双向考核”:对支行以模拟利润为关键考核指标,关注到期贷款收回率、日均存款净增、新增客户等11项经营性指标,以及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综合管理指标予以考核。对支行员工运用平衡计分卡考核工具,通过效益类、规模类、营运风险控制类、素质提升类指标予以考核。

三是变“一品多户”为“一户多品”,推动金融服务转型提质。按照“产品打包,金融套餐”的研发原则,加强产品的研发设计、优化组合,实现“四开发三定制”:开发负债类、资产类、中间业务类、外汇类业务,前移客户营销端口。针对500万元以下小微客户、优质企业客户、优质客户定制“打包套餐”服务,实行产品批发、资源共享。

四是变“规模盈利”为“管理创效”,推动资本运作转型提质。按照“技术支撑、精准算账”的创效原则,推广应用“三项技术”,即建立FTP利率定价体系,对资本市场定价按天测算,挂牌公示,推广市场询价技术;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流动性压力测试,推广期限错配技术;将投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金融市场业务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推广资管金融技术。

五是变“信息保障”为“科技领航”,推动服务模式转型提质。按照“科技引领,渠道制胜”的创新原则,将互联网渠道建设作为2014年的首要创新工作,建设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移动银行、远程银行。通过 “微客服”“微营销”“微支付”,提高客户关注度和产品黏合度,实现手机支付、转账、查询、汇款、缴费、理财、贵金属交易、电子购物等功能。

六是变“小贷业务”为“微贷金融”,推动微贷品牌转型提质。按照“标准产品、批量营销”的孵化原则,提升微贷技术的复制力,突破营销瓶颈,搭建批量融资平台和供应链融资平台,实现从“一对一”的零售式营销向“一对多”的批量化营销转变;突破技术瓶颈,试水网络贷款申请平台,实现贷款全流程的在线服务;突破管理瓶颈,对全行客户经理进行“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孵化提升。

七是变“咨询宣传”为“体验推广”,推动社区金融转型提质。按照“提质扩容、便民亲民”的布设原则,依托“延芳社区金融服务站”的品牌优势,大力提升社区金融服务,做到“精确选址、精准管理、精细服务”,推动“自助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市场。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使升级后的延芳社区金融服务站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八是变“同质竞争”为“特色专营”,推动市场营销转型提质。按照“塑建优势,错位竞争”的营销原则,在拓展客户市场上实现“营销管理专业化、支行办贷专业化、营销团队专业化”。引进理论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对本行的信贷业务、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科技创新进行“落地式”的产品设计、系统建设、管理咨询、市场分析、政策研究等工作。在全行选择3~5家支行试点创办专营支行,集中办理汽贸、房产、商场、城建等专业化贷款。

九是变“求大求全”为“做精做细”,推动工作质效转型提质。按照“普惠民生,提质增效”的工作原则,实行“两优先”:优先支持“三农”项目,加大“安居、创业、消费”支持力度;优先助推地方经济,支持煤、焦、化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优先发展、商贸物流提速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到“三严格”:严格把控信贷准入关,切实从源头防范信贷风险;严格存量和新增贷款管理,限制类客户按每年20%的比例逐步压缩,支持类客户按每年40%的比例增加;严格不良贷款清理处置,将不良贷款听证问责工作纳入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按月考核。推行“四精细”:客户服务精细化、网点管理精细化、风险管理精细化、后勤保障精细化。

篇10

是,地处我国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和东西部中间地带,以及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属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年降雨量约㎜,降雨主要集中在月中旬~月上旬,约占全年降雨量的%左右,常年平均气温C,年日照时数为小时,无霜期天,自然、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花卉苗木的生长培育。项目区灌溉地表水以河为主要来源,可满足项目区的灌溉要求。项目区土壤多为淤土,质地沙壤,耕层容重g/cm,有机质含量%左右,土地肥沃,完全适合于用作花卉苗木基地建设。

二、项目建设内容

花卉项目占地亩,建设公里机耕路、组培及种苗工厂化繁育区亩、苗木基地亩、市场区亩等。主要引进雪松、龙柏、香樟、马褂木、广玉兰、红叶石楠等品种。

三、投资估算

花卉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基础设施、设备投资万元,引进种苗费用万元,土地使用权转让费万元(每亩每年使用费元,项目计划用地亩,使用年限为年)。

四、市场分析

省每年需从外省购进苗木、花卉总量达亿元之多;市每年要从外地购进苗木花卉不下万株(盆),约万元以上。苗木花卉产业在未来10~20年中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每年将维持35%以上的增幅。从目前全国苗木花卉市场的需求趋势来看,常绿、彩叶、芳香环保、经果类苗木及都市盆花的市场缺口更大,经济价值较高,极具市场开发潜力。本项目旨在通过花卉苗圃市场建设,与园林绿化工程形成产业链,实现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和产业化运作,建立起面向全国的市场销售网络,给花卉苗木产业找到快速增值的空间。

五、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期限年。按现行价格计算,项目建成年后,仅直接种植的花卉苗木可实现销售额万元(不包括组培苗收益),实现利税万元左右,净利润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为年(包括年建设期)。

纵观国际花卉市场,其近几年行业产值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前年已达2000亿美元。就鲜切花消费来说,世界人均年消费额为3美元,西欧、北美年花卉消费额则在100美元左右。很明显,花卉消费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方式之一。

而我国花卉消费绝大多数是集团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全国城镇人口平均消费鲜切花3枝,按全国人口计算人均消费不到1枝,个人消费人均不到2元。假如我国人均鲜花消费能力提高到2元,仅国内个人消费总值就能增加37亿元以上。就市场潜力来看,我国花卉行业无疑是一个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年收入迈过1000美元大关,民众对花卉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光是情人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和生日、婚庆、纪念日等礼品用花就保证了花卉市场常年的稳定需求,更不用说正在培育的家庭用花市场。尤其在国内一、二线城市,这一需求增势明显。

六、开发经营规模

从2010年起,用年时间,重点建设亩花卉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并逐渐沿辐射和带动其它村、镇发展。到年建成花卉生产经营企业达才家以上,花卉生产规模达亩以上的花卉产业经济带,实现以花卉产业为主导产业,配合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基本实现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和专业化、基础设施配套化、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花卉产业总产值达万元以上,实现利润万元以上,带动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房地产开发等产业收入,实现年收入亿元以上,利润万元以上,花卉经济带年产值达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元以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都市农业基本形成。

七、资金运转方式

1、合作方式:主要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和等共同出资,设立公司,以项目管理公司经营管理花卉产业示范项目。

2、公司经营范围:花卉苗木品种研发、花卉苗木生产

3、各方出资及出资比例:甲方以现金出资,出资万元,占项目公司%股份;甲方以现金出资,出资万元,占项目公司%股份。

4、合作期限:年

八、花卉经营模式

从旅游经营角度来说,花卉旅游地经营传统上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的花果式的生产,花卉生产地被农民承包或占有,采取个体经营性的农业开发模式(集体经营的方式已经很少见了);另一种是园林事业式,由于一些花卉的级别高,属于珍稀景观资源,被政府行业部门(多为园林部门、农业部门)围合建设成园林景观。但是,单一的花果式的生产,农民经营分散、各自为阵,其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林果的销售收入,对花卉资源旅游功能缺乏相应的重视,花卉资源利用率低。园林事业式管理,由于采取部门事业型的经营,部门独享,缺乏市场开拓意识,大多开发为具有游憩功能的城市公园,附加的人为痕迹较浓,品位不高,加之内部经营机制不活,花卉资源的综合效益徘徊在低层面。

摈弃以上两种传统的经营运作模式,开拓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推动花卉资源资产化、产品市场化的进程,实现企业公司化的运作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花卉旅游品牌。实施“公司+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手段惠及个体农户,并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花农增收,保障花农利益,实现公司与农户共赢发展:(1)、向农户提供优质低价种苗,节约种苗投资,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确保切花的品质,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目标;(2)、向花农推荐种植国际市场畅销的新品种,带领花农抢占国外高端市场,避开国内无序低价竞争;(3)、花农切花采收后由公司统一加工包装和运输,既保证切花品质,又可以规模降低加工销售成本;(4)花农产品统一品牌销售,以品牌优势获取更大的产品附加值。通过农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在花卉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提高农民种植花卉产品质量和档次,抢占高端市场,去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在发展思路上,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品种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全面提高示范带动能力、规模化加工销售能力,实现农户在公司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指导下专业种植,产品采收后规模化统一加工、统一品牌出口销售,最终实现规模品牌效益,走出一条带领花农增收致富的产业化合作道路,把花卉产业建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优势产业。同时,注重科技对企业提质创品牌的作用,成立技术研发中心,聘请技术顾问每年定期到公司指导及技术培训,并与省农科院花卉所合作开展土壤、植物营养及病虫害研究工作,实现国外新技术的消化、创新和推广。

九、花卉经营推广模式

1、突出区域特色,合理优化布局根据各地资源、生产基础、优势劣势及发展特点,按照“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规模生产,提升品牌”的思路,合理确定主栽品种,建立花卉生产优势区,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种或品牌。着力打造本土特优精品,避免无序竞争,促进花卉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以质量提升带动数量和效益提升。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现代花卉业迈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花卉业,提高花卉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①利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人才、科技优势,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花卉创新团队,并给予资金支持。②深入调查和广泛收集野生花卉资源,加强新品种选育力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我省特色花卉如等种质资源,加强具有优良花色、花型、花香和抗逆性强的野生花卉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生态环境模拟与配套的栽培技术进行引种驯化和种质改良,以及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特、优花卉新品种,尽快提高花卉种子、种苗、种球自给能力。③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先进实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培育出符合国际花卉市场标准的高质量产品。④加强对花卉新品种、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保障和保护育种家的权益,实现政府保护、企业重视和育种家创新精神三者的有机结合。⑤树立用现代工业装备花卉业的理念,利用先进的生产设施和生产管理,把落后的传统管理方式提升到机械化、自动化等现代管理水平,研制适合不同地区、不同花卉、不同造价的新型实用温室及配套产品,促进栽培设施的实用化、系列化、标准化,从根本上实现花卉生产工业化改造,实现现代花卉生产的精准调控和周年供给。

3.突出重点,提高现代花卉业的组织化程度。采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合作化服务”的现代经营模式,有效地将分散的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形成群体优势,规避市场风险,杜绝恶性无序竞争,形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共赢合作体。同时整合或兴建花卉协会、花卉合作社、专合组织等,完善花卉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花卉业联合会的职能,提高从业者的组织化和合作化程度。

4.强化质量意识,健全市场流通体系、信息平台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制定花卉标准化生产规程及相关措施,对花卉生产、流通、包装、运输等制定出技术要求,实行市场准入制度,限制非标准产品进入市场,培养“达标、贯标”意识,引导花卉生产企业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和管理规程进行生产,实现与国内外市场接轨;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我省省情的现代花卉营销体系,加强花卉保鲜、贮运和市场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花卉市场,学习荷兰等发达国家的花卉产业发展的经验,逐步形成拍卖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花店、花摊)功能各一、层次分明的花卉流通体系,在完善市场主渠道建设的基础上,推行网上购货、订单交易、连锁经营、速递、制等现代营销方式,提高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速度;规范物流服务程序,建立花卉物流行业标准,逐步实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相结合,加强对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和有效监督;尽快建立花卉绿色通道,简化出省花木手续,降低规费;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有关信息动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花卉生产者、经营管理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引导更多的单位、企业、个人建立花卉信息网站或网页,并学会运用花卉信息网站,加快信息沟通与交流,推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网络营销水平;建立健全科技推广系统,完善专业服务队伍,为花农、花企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提高整体素质和生产水平,推动现代花卉业发展进程。

篇11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创新发展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旅游扶贫就是扶贫开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20xx年x月x日至x日,xxxx县政协第十三界委员会农经界别组赴兴隆考察调研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通过对三桥滨州移民新村、兴隆玫瑰农庄和卡麂坪传统古村落民居保护的考察调研,对我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扶贫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理清扶贫攻坚思路,增添扶贫攻坚措施,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级政府使命崇高的艰巨任务。

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形式内容,提升了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资源优势的融合,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其本质都是为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助力。

一、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xxxx县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目前新建龙桥、长安、太和、云雾民族风情街,板壁房,保存浓郁川东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形象和档次。新建三桥、龙桥、蜀鄂、杉木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与绿树花草相映衬,与景区景观相辉映。农户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服务,实现安居乐业、经济增收。二是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培育餐馆、宾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制定出台《xxxx县乡村旅游农家乐补助标准及验收办法》,搭建贫困地区创业协会和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平台,采取政策扶持、信贷、借款贴息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鼓励引导发展。已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乐1000家,总床位12000个,餐位15680个,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2000余人。致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服务规范、农家乐基本厨艺等专项培训3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村,增强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围绕乡村旅游要素,扶持、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发展。鑫桥特色种植、云龙牧业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与之相应的就业群体、服务团体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资源、市场和乡村旅游发展,谋划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布局,支持、引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4.1万亩,繁育红豆杉种苗7000多万株。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豆杉,近200农户实现年收入超万元;发展脐橙30万亩,油橄榄6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万亩,满饱游客眼福和口福,带动成片农户致富。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新增产值1亿元,户平增收2万元。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发掘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内涵,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凸显三国文化、诗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壮大巩义美术产业群,开发名优特产品、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以及民风民俗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旅游产品。五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a景区、铭阳等3个2a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的结合,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发展共识,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楚,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宣传推荐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公安特种行业管理,文化、工商、税务、旅游、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服务还没有跟进,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还没形成。

(二)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受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周期的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形成的多是“几间房,几张床,天热歇个凉”的低端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同质化现象突出。季节性强、效益不佳;开发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三)发展环境急需改善提升

贫困村多处边远高寒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往往是对外交通条件是最差的地区。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必须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级、用电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环境条件。

(四)服务管理缺乏规章规范

一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管理服务职责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有经营行为,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经营过程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条件限制,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素质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五)乡村旅游扶贫“扶强不扶弱”

由于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条件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大多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也在一定程度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点多面广,贫困户大多和旅游扶贫政策沾不上边。

三、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共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形成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共同意识。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是推进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模式及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这一重大意义。

(二)科学规划,强化规划操作性严肃性

一是科学规划。把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项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来策划规划。要站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县人大通过的《关于加快xxxx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与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x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纲要等相衔接,突出扶贫特色和可持续性、可操作性,高起点、高规格制定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明确主题。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应该坚持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群最关注的以文化、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扶贫品牌。三是注重规划的严肃性。乡村旅游扶贫总体规划,必须对全县的乡村旅游扶贫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执行的刚性原则,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

(三)突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

立足生态涵养发展,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利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产业布局。要以“保护资源环境、荫泽子孙后代”主题。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有选择地保留、有重点地保护、有计划地修缮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迹。乡村旅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拓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在重点旅游线路和景区(点),设立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窗口。利用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节庆媒介,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目的地。加快乡村旅游扶贫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户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四)整合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基础

一是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倾斜;按照渠道顺畅、方向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农民新村建设、民族发展、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用电保障、环境整治等行业部门资金。二是拓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县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购买、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三是鼓励和支持项目区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扶贫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管理体系。把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农村扶贫开发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贫”规范管理转变升级。二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使用、检查验收等制度,明确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对象和范围,建立扶贫、旅游、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管理服务联席制度。三是走专业合作化道路。以村为单位成立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价格管理、投诉处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实行标识标牌、星级评定、收费标准、客源分配等“四统一”规范运行管理。四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整合旅游、人力资源、教育、文化等培训资源,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

(六)创新机制,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一是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方式。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在享受乡村旅游普惠政策的同时,可以享受d级危房改造、宅基地复垦、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地灾救助、三峡库区移民等政策的叠加扶持。还可以享受扶贫的信贷贴息、低息和无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业开发的旅游景区,政府给予相关扶持政策时,将扶贫责任捆绑给企业。企业必须履行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门票收入提成用于贫困户扶危济困、社保扶贫补助、经济发展扶持等扶贫义务。建立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探索无偿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机制,实现循环使用、滚动发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乡村旅游扶贫资源集体所有、村民共享。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等方式明确并公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利润分配、项目受益农户等重大事项,使乡村旅游扶贫成果真正惠及贫困农户。三是建立扶贫项目成果巩固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护指导工作,建立“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机制,发挥扶贫项目效益。

篇12

摘要:提出市、县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在网站设计、网站内容、表现形式、功能利用等方面,要符合农民的行为特点和科技文化素质需求,讲究实际,重在效用,并探讨农业网站建设标准化和科技应用信息化等问题。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网站建设;前景探讨。

网站建设是指在因特网上,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网络技术工具制作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的相关网页的集合。人们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访问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者享受网络服务,也可以通过网站来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或者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利用Internet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农民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快捷地获取各类农业信息。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丽水市的农业网站应运而生,市、县农业部门相继建立网站。几年来,丽水各地边摸索边实践,不断改进与创新,网站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较好作用。网站建设涉及网站设计、网页内容、实现方式、网络技术、网站应用、网站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作者以丽水农业信息网为例,试图从一个侧面就市、县基层区域农业网站建设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1建设现状。

丽水农业信息网(lsnj110.gov.cn)是在丽水农技110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创立的。

2001年,丽水市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提出来的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农业工程,受到丽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3月在缙云县先行试点,取得经验;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现场会,推广缙云做法,提出市、县、乡(镇)三级联动的工作方案;丽水市所辖9县191个乡(镇)先后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开通农技110热线电话,配置电脑等硬件设备,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上下联动的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县级先后建立农业信息网站。为丰富农业网站信息内容,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市、县农业网站多次进行改版扩面,使栏目设计增添细化,分类设置科学合理,查找使用方便快捷,功能应用拓展提升。网站设有政务办事类、政策法规类、科技教育类、产业市场类、农业宣传类等30个大栏目、100多个子栏目。主要搜集和农业产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供求和农业生产资料等农业、农村经济信息;提供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先进实用科学技术;解答与指导种(养)业和农产品营销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热点信息问题;开展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和农技培训、热线咨询;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及丽水名特优农产品网上推荐与宣传。丽水农业网站初步建成农业技术资源库、农业政策规章资源库、农产品市场信息库、丽水名特优农产品库、丽水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库、农业资讯库等,形成与国家农业部、浙江省农业厅及其所辖各县(市、区)农业信息网和其他相关农业专业网联结贯通的农业网站群,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的目的。网站信息量不断扩大,浏览率高,丽水农业信息网年访问量达600万人次以上,日浏览量在丽水市政府门户网站排名中基本位居第一。

2建设思路。

网站是信息服务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农业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农业网络信息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市、县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立足农村和农业实际,在网站设计、网页内容、表现形式、功能利用等方面,既要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又要符合农民的行为特点和科技文化素质需求,讲究实际,重在效用。在信息时代,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成为农业部门创新农业管理和服务农业的一个有效载体。

2.1网站设计与编排具可操作性。

网站版式设计要通过文字和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诣与美。多页面站点的编排设计要求把页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出来,特别要处理好页面之间和页面内秩序与内容的关系。服务农村的基层农业网站设计要做到图案形象,寓意简明、美观大方,栏目归类合理,表述直接明了,浏览点击操作容易。丽水农业网站设计一般由主办方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先行提出设计初步方案,进行栏目策划,确定主栏目和子栏目;然后递交网站开发公司通过网络技术工具进行版面设计与编排;做到农业部门与网站开发单位的无缝对接,使之产生叠加效应,保证了网站建设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2.2网站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丽水市农业生产类型复杂多样,农民群体素质千差万别,为保证农业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网站信息内容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尽最大努力满足山区农民对不同层次信息的需求。就农业科技信息而言,丽水农业信息网站将其细分粮油豆杂、瓜菜栽培、茶叶技术、果树栽培、食药用菌、花卉园艺、竹笋生产、药材栽培、畜禽养殖、农业机械、生物技术、病虫防治、其他等20类,分别以农业科技、生产规程、种子种苗、农村教育、网上课堂、视频点播等不同栏目形式储存,将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样的组织形式构成统一的页面结构。网站尽可能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方式,产生美感。恰到好处地加入一些富有动感的文字、图案,甚至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容,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3网站特色与功能呈多样化。

网站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要具有良好的功能,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丽水市、县农业网站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当前网站普遍存在着信息分散的现象,设立网上课堂,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开展远程教育。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当地农业专家,选择主要作(动)物生产类型,以品种(种类)单体为样本进行种养技术讲解。课件体现4大特点。可操作性。内容既有农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当地生产实践经验,通俗易懂。求先进性。实用技术符合农业标准生产规程,植入生物、物理及生态技术等新成果。强系统性。从产地环境选择到主栽品种介绍、育苗嫁接、栽种方法、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成熟采收、保鲜贮运等各个环节,形成组装配套技术或种(养)模式。

具欣赏性。集文字、图片于一体,既讲究实效,又美观大方,吸引观看。网站集合丽水全市农业专家,并与浙江省农技110专家库相链接,形成阵容强大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供农民朋友选择。网站应用超链接和设立较强搜索引擎,友情链接广泛,丽水农业信息网现有超链接网站80多家,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目的,提高了农民上网的效果。建立的高级搜索功能,可按属性、按文本,分栏目、分时间等不同方式快速搜索到站点内容。网站与农民信箱、农技110热线电话有机结合,多样化服务功能可满足丽水市山区不同农业信息条件、不同农民素质群体的多样需求。

2.4网站信息产品体现应用价值。

网站信息资源的实质是产品,所提供的信息应体现应用价值。信息资源库是网站建设的基础,是构成农业信息化的内在条件。丽水农业网站就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来说,既注重农业科技先进性,又强调实用性和山区农民的应用能力,广泛采集、加工、各类农业科技信息,内容包括种、养、加(加工、包装、保鲜、贮运)各个方面。网站的市场信息能针对丽水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突出蔬菜、水干果、食用菌、茶叶、竹笋、畜禽、药材等优势农产品,重点采集全国、浙江省市场需求动态信息,开展市场分析,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网站及时搜集丽水产地市场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准确,开展乡村区域农产品供求信息预测预报和网上营销,并与浙江农业信息网“市场价格行情”平台互联互通,及时传递农产品价格信息与市场行情。网站的农业资讯以大农业、大市场观念指导服务丽水农业,及时采集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科技资讯等,让农民接受政策指导,关注农业发展规划,了解农业工作重点,知晓农业科技新动态。

3前景探讨。

基层农业网站面对农村,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农民,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产品质量和信息使用价值,是基层农业网站生存的根本。发展现代农业,迫切要求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推进科技应用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是农业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别于其他涉农网站的主要特征。

3.1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资源共享。

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提高信息共享率其重要途径就是要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农业网站信息标准化包括农业信息术语标准,农业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和农业信息管理标准。市、县农业信息网要建立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整合,实现“一站,各站共享”的目标。要制定出一套农业网站建设、运行维护、数据管理等方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充分实现公共数据信息在网络上的共享、广大用户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网站对收集到的各类农业信息要进行科学处理、精心加工、规范,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对信息的采集、处理、,要十分注重质量、时效、实用,对所有上传信息,都要进行逐一审核,注明来源,要求对真实性负责,严防误导。字体、字号、排列、照片都有规范要求。2009年,丽水市组织制定了《丽水农业系统(县级)网站评测指标方案(试行)》,在网站设计、信息公开、信息维护、网站管理等方面制订出47项测评指标,促进了县级农业网站的建设和信息产品质量及信息使用价值的提升。

3.2推行网站农户信息化,建用并举。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应用才能出成效。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的过程。基层农业网站建设要推进农户信息化,通过让农户参与信息化活动,使信息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具体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户信息化强调的是增强农民对信息的接收、分析和运用能力。基层农业网站要在收集各类信息资源的同时,注重农业信息的分析整理和二次开发,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使用性高的信息。信息是高科技产品,网站建设在信息应用上力求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的文化科技能力,注重通俗易懂,讲究效用。对于科技期刊中的化肥与农药代号、计量单位等应转换成中文表述,方便农民使用。丽水山区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以及受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对信息化的认知度不高。要加强对农民信息培训,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获取、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培育并创造农户的信息需求。要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点是连接市、县农业基层网站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在目前山区多数农户并不富裕且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的条件下,单纯追求农户的信息设备建设不现实也不经济。要按照农业部“八个一”的标准建成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点,起到以一带十的作用,为逐步推进农户信息化创造条件。

3.3推广网站服务特色化,提升水平。

作为农业推广部门的市、县农业网站首要任务就是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要具有鲜明特色。所谓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在农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包括:一是农业科技应用信息化。如作物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等等,利用信息技术快捷、方便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手段,提高农技推广的速率。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传播转化最新科技成果,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养方式,增加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利用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田间生产,如推广诊断施肥、精量播种、温(湿)度调控等。要积极推广应用作物生长、畜禽水产养殖、节水灌溉等农业智能系统,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二是农业管理信息化。包括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预警、防控,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农业投入品与市场流通管理、农业资源环境管理、农业工作部署、农业统计等农业生产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以及农村经营管理、农民生活消费的信息化。要加快建立重大动植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饲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开发应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农业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探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发展精准农业。鼓励农村农业电子商务实践,逐步构建农业产加销信息一体化服务体系,改造提升传统农村市场服务业。

参考文献:

[1]黄端祥,张瑛,廖小丽。对山区农技110运行模式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3(增):217-218.

[2]张蕾,陈超,展进涛。农户农业技术信息的获取渠道与需求状况分析:基于13个粮食主产省份411个县的抽样调查。

篇13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丽水市的农业网站应运而生,市、县农业部门相继建立网站。几年来,丽水各地边摸索边实践,不断改进与创新,网站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较好作用。网站建设涉及网站设计、网页内容、实现方式、网络技术、网站应用、网站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作者以丽水农业信息网为例,试图从一个侧面就市、县基层区域农业网站建设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1建设现状。

丽水农业信息网是在丽水农技110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创立的。

2001年,丽水市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提出来的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农业工程,受到丽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3月在缙云县先行试点,取得经验;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现场会,推广缙云做法,提出市、县、乡(镇)三级联动的工作方案;丽水市所辖9县191个乡(镇)先后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开通农技110热线电话,配置电脑等硬件设备,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上下联动的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县级先后建立农业信息网站。为丰富农业网站信息内容,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市、县农业网站多次进行改版扩面,使栏目设计增添细化,分类设置科学合理,查找使用方便快捷,功能应用拓展提升。网站设有政务办事类、政策法规类、科技教育类、产业市场类、农业宣传类等30个大栏目、100多个子栏目。主要搜集和农业产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供求和农业生产资料等农业、农村经济信息;提供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先进实用科学技术;解答与指导种(养)业和农产品营销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热点信息问题;开展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和农技培训、热线咨询;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及丽水名特优农产品网上推荐与宣传。丽水农业网站初步建成农业技术资源库、农业政策规章资源库、农产品市场信息库、丽水名特优农产品库、丽水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库、农业资讯库等,形成与国家农业部、浙江省农业厅及其所辖各县(市、区)农业信息网和其他相关农业专业网联结贯通的农业网站群,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的目的。网站信息量不断扩大,浏览率高,丽水农业信息网年访问量达600万人次以上,日浏览量在丽水市政府门户网站排名中基本位居第一。

2建设思路。

网站是信息服务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农业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农业网络信息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市、县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立足农村和农业实际,在网站设计、网页内容、表现形式、功能利用等方面,既要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又要符合农民的行为特点和科技文化素质需求,讲究实际,重在效用。在信息时代,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成为农业部门创新农业管理和服务农业的一个有效载体。

2.1网站设计与编排具可操作性。

网站版式设计要通过文字和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诣与美。多页面站点的编排设计要求把页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出来,特别要处理好页面之间和页面内秩序与内容的关系。服务农村的基层农业网站设计要做到图案形象,寓意简明、美观大方,栏目归类合理,表述直接明了,浏览点击操作容易。丽水农业网站设计一般由主办方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先行提出设计初步方案,进行栏目策划,确定主栏目和子栏目;然后递交网站开发公司通过网络技术工具进行版面设计与编排;做到农业部门与网站开发单位的无缝对接,使之产生叠加效应,保证了网站建设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2.2网站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丽水市农业生产类型复杂多样,农民群体素质千差万别,为保证农业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网站信息内容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尽最大努力满足山区农民对不同层次信息的需求。就农业科技信息而言,丽水农业信息网站将其细分粮油豆杂、瓜菜栽培、茶叶技术、果树栽培、食药用菌、花卉园艺、竹笋生产、药材栽培、畜禽养殖、农业机械、生物技术、病虫防治、其他等20类,分别以农业科技、生产规程、种子种苗、农村教育、网上课堂、视频点播等不同栏目形式储存,将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样的组织形式构成统一的页面结构。网站尽可能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方式,产生美感。恰到好处地加入一些富有动感的文字、图案,甚至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容,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3网站特色与功能呈多样化。

网站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要具有良好的功能,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丽水市、县农业网站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当前网站普遍存在着信息分散的现象,设立网上课堂,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开展远程教育。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当地农业专家,选择主要作(动)物生产类型,以品种(种类)单体为样本进行种养技术讲解。课件体现4大特点。可操作性。内容既有农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当地生产实践经验,通俗易懂。求先进性。实用技术符合农业标准生产规程,植入生物、物理及生态技术等新成果。强系统性。从产地环境选择到主栽品种介绍、育苗嫁接、栽种方法、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成熟采收、保鲜贮运等各个环节,形成组装配套技术或种(养)模式。

具欣赏性。集文字、图片于一体,既讲究实效,又美观大方,吸引观看。网站集合丽水全市农业专家,并与浙江省农技110专家库相链接,形成阵容强大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供农民朋友选择。网站应用超链接和设立较强搜索引擎,友情链接广泛,丽水农业信息网现有超链接网站80多家,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目的,提高了农民上网的效果。建立的高级搜索功能,可按属性、按文本,分栏目、分时间等不同方式快速搜索到站点内容。网站与农民信箱、农技110热线电话有机结合,多样化服务功能可满足丽水市山区不同农业信息条件、不同农民素质群体的多样需求。

2.4网站信息产品体现应用价值。

网站信息资源的实质是产品,所提供的信息应体现应用价值。信息资源库是网站建设的基础,是构成农业信息化的内在条件。丽水农业网站就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来说,既注重农业科技先进性,又强调实用性和山区农民的应用能力,广泛采集、加工、各类农业科技信息,内容包括种、养、加(加工、包装、保鲜、贮运)各个方面。网站的市场信息能针对丽水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突出蔬菜、水干果、食用菌、茶叶、竹笋、畜禽、药材等优势农产品,重点采集全国、浙江省市场需求动态信息,开展市场分析,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网站及时搜集丽水产地市场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准确,开展乡村区域农产品供求信息预测预报和网上营销,并与浙江农业信息网“市场价格行情”平台互联互通,及时传递农产品价格信息与市场行情。网站的农业资讯以大农业、大市场观念指导服务丽水农业,及时采集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科技资讯等,让农民接受政策指导,关注农业发展规划,了解农业工作重点,知晓农业科技新动态。

3前景探讨。

基层农业网站面对农村,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农民,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产品质量和信息使用价值,是基层农业网站生存的根本。发展现代农业,迫切要求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推进科技应用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是农业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别于其他涉农网站的主要特征。

3.1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资源共享。

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提高信息共享率其重要途径就是要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农业网站信息标准化包括农业信息术语标准,农业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和农业信息管理标准。市、县农业信息网要建立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整合,实现“一站,各站共享”的目标。要制定出一套农业网站建设、运行维护、数据管理等方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充分实现公共数据信息在网络上的共享、广大用户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网站对收集到的各类农业信息要进行科学处理、精心加工、规范,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对信息的采集、处理、,要十分注重质量、时效、实用,对所有上传信息,都要进行逐一审核,注明来源,要求对真实性负责,严防误导。字体、字号、排列、照片都有规范要求。2009年,丽水市组织制定了《丽水农业系统(县级)网站评测指标方案(试行)》,在网站设计、信息公开、信息维护、网站管理等方面制订出47项测评指标,促进了县级农业网站的建设和信息产品质量及信息使用价值的提升。

3.2推行网站农户信息化,建用并举。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应用才能出成效。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的过程。基层农业网站建设要推进农户信息化,通过让农户参与信息化活动,使信息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具体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户信息化强调的是增强农民对信息的接收、分析和运用能力。基层农业网站要在收集各类信息资源的同时,注重农业信息的分析整理和二次开发,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使用性高的信息。信息是高科技产品,网站建设在信息应用上力求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的文化科技能力,注重通俗易懂,讲究效用。对于科技期刊中的化肥与农药代号、计量单位等应转换成中文表述,方便农民使用。丽水山区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以及受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对信息化的认知度不高。要加强对农民信息培训,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获取、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培育并创造农户的信息需求。要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点是连接市、县农业基层网站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在目前山区多数农户并不富裕且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的条件下,单纯追求农户的信息设备建设不现实也不经济。要按照农业部“八个一”的标准建成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点,起到以一带十的作用,为逐步推进农户信息化创造条件。

篇14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网站建设;前景探讨。

1建设现状。

丽水农业信息网是在丽水农技110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创立的。

2001年,丽水市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提出来的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农业工程,受到丽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3月在缙云县先行试点,取得经验;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现场会,推广缙云做法,提出市、县、乡(镇)三级联动的工作方案;丽水市所辖9县191个乡(镇)先后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开通农技110热线电话,配置电脑等硬件设备,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上下联动的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县级先后建立农业信息网站。为丰富农业网站信息内容,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市、县农业网站多次进行改版扩面,使栏目设计增添细化,分类设置科学合理,查找使用方便快捷,功能应用拓展提升。网站设有政务办事类、政策法规类、科技教育类、产业市场类、农业宣传类等30个大栏目、100多个子栏目。主要搜集和农业产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供求和农业生产资料等农业、农村经济信息;提供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先进实用科学技术;解答与指导种(养)业和农产品营销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热点信息问题;开展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和农技培训、热线咨询;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及丽水名特优农产品网上推荐与宣传。丽水农业网站初步建成农业技术资源库、农业政策规章资源库、农产品市场信息库、丽水名特优农产品库、丽水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库、农业资讯库等,形成与国家农业部、浙江省农业厅及其所辖各县(市、区)农业信息网和其他相关农业专业网联结贯通的农业网站群,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的目的。网站信息量不断扩大,浏览率高,丽水农业信息网年访问量达600万人次以上,日浏览量在丽水市政府门户网站排名中基本位居第一。

2建设思路。

网站是信息服务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农业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农业网络信息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市、县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立足农村和农业实际,在网站设计、网页内容、表现形式、功能利用等方面,既要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又要符合农民的行为特点和科技文化素质需求,讲究实际,重在效用。在信息时代,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成为农业部门创新农业管理和服务农业的一个有效载体。

2.1网站设计与编排具可操作性。

网站版式设计要通过文字和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诣与美。多页面站点的编排设计要求把页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出来,特别要处理好页面之间和页面内秩序与内容的关系。服务农村的基层农业网站设计要做到图案形象,寓意简明、美观大方,栏目归类合理,表述直接明了,浏览点击操作容易。丽水农业网站设计一般由主办方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先行提出设计初步方案,进行栏目策划,确定主栏目和子栏目;然后递交网站开发公司通过网络技术工具进行版面设计与编排;做到农业部门与网站开发单位的无缝对接,使之产生叠加效应,保证了网站建设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2.2网站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丽水市农业生产类型复杂多样,农民群体素质千差万别,为保证农业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网站信息内容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尽最大努力满足山区农民对不同层次信息的需求。就农业科技信息而言,丽水农业信息网站将其细分粮油豆杂、瓜菜栽培、茶叶技术、果树栽培、食药用菌、花卉园艺、竹笋生产、药材栽培、畜禽养殖、农业机械、生物技术、病虫防治、其他等20类,分别以农业科技、生产规程、种子种苗、农村教育、网上课堂、视频点播等不同栏目形式储存,将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样的组织形式构成统一的页面结构。网站尽可能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方式,产生美感。恰到好处地加入一些富有动感的文字、图案,甚至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容,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3网站特色与功能呈多样化。

网站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要具有良好的功能,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丽水市、县农业网站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当前网站普遍存在着信息分散的现象,设立网上课堂,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开展远程教育。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当地农业专家,选择主要作(动)物生产类型,以品种(种类)单体为样本进行种养技术讲解。课件体现4大特点。可操作性。内容既有农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当地生产实践经验,通俗易懂。求先进性。实用技术符合农业标准生产规程,植入生物、物理及生态技术等新成果。强系统性。从产地环境选择到主栽品种介绍、育苗嫁接、栽种方法、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成熟采收、保鲜贮运等各个环节,形成组装配套技术或种(养)模式。

具欣赏性。集文字、图片于一体,既讲究实效,又美观大方,吸引观看。网站集合丽水全市农业专家,并与浙江省农技110专家库相链接,形成阵容强大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供农民朋友选择。网站应用超链接和设立较强搜索引擎,友情链接广泛,丽水农业信息网现有超链接网站80多家,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目的,提高了农民上网的效果。建立的高级搜索功能,可按属性、按文本,分栏目、分时间等不同方式快速搜索到站点内容。网站与农民信箱、农技110热线电话有机结合,多样化服务功能可满足丽水市山区不同农业信息条件、不同农民素质群体的多样需求。

2.4网站信息产品体现应用价值。

网站信息资源的实质是产品,所提供的信息应体现应用价值。信息资源库是网站建设的基础,是构成农业信息化的内在条件。丽水农业网站就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来说,既注重农业科技先进性,又强调实用性和山区农民的应用能力,广泛采集、加工、各类农业科技信息,内容包括种、养、加(加工、包装、保鲜、贮运)各个方面。网站的市场信息能针对丽水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突出蔬菜、水干果、食用菌、茶叶、竹笋、畜禽、药材等优势农产品,重点采集全国、浙江省市场需求动态信息,开展市场分析,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网站及时搜集丽水产地市场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准确,开展乡村区域农产品供求信息预测预报和网上营销,并与浙江农业信息网“市场价格行情”平台互联互通,及时传递农产品价格信息与市场行情。网站的农业资讯以大农业、大市场观念指导服务丽水农业,及时采集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科技资讯等,让农民接受政策指导,关注农业发展规划,了解农业工作重点,知晓农业科技新动态。

3前景探讨。

基层农业网站面对农村,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农民,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产品质量和信息使用价值,是基层农业网站生存的根本。发展现代农业,迫切要求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推进科技应用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是农业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别于其他涉农网站的主要特征。

3.1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资源共享。

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提高信息共享率其重要途径就是要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农业网站信息标准化包括农业信息术语标准,农业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和农业信息管理标准。市、县农业信息网要建立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整合,实现“一站,各站共享”的目标。要制定出一套农业网站建设、运行维护、数据管理等方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充分实现公共数据信息在网络上的共享、广大用户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网站对收集到的各类农业信息要进行科学处理、精心加工、规范,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对信息的采集、处理、,要十分注重质量、时效、实用,对所有上传信息,都要进行逐一审核,注明来源,要求对真实性负责,严防误导。字体、字号、排列、照片都有规范要求。2009年,丽水市组织制定了《丽水农业系统(县级)网站评测指标方案(试行)》,在网站设计、信息公开、信息维护、网站管理等方面制订出47项测评指标,促进了县级农业网站的建设和信息产品质量及信息使用价值的提升。

3.2推行网站农户信息化,建用并举。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应用才能出成效。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的过程。基层农业网站建设要推进农户信息化,通过让农户参与信息化活动,使信息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具体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户信息化强调的是增强农民对信息的接收、分析和运用能力。基层农业网站要在收集各类信息资源的同时,注重农业信息的分析整理和二次开发,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使用性高的信息。信息是高科技产品,网站建设在信息应用上力求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的文化科技能力,注重通俗易懂,讲究效用。对于科技期刊中的化肥与农药代号、计量单位等应转换成中文表述,方便农民使用。丽水山区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以及受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对信息化的认知度不高。要加强对农民信息培训,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获取、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培育并创造农户的信息需求。要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点是连接市、县农业基层网站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在目前山区多数农户并不富裕且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的条件下,单纯追求农户的信息设备建设不现实也不经济。要按照农业部“八个一”的标准建成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点,起到以一带十的作用,为逐步推进农户信息化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