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级审计相关知识范文

初级审计相关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级审计相关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级审计相关知识

篇1

    1.少尿期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肢体功能锻炼。

    (2)预防感染,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一切处置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

    (3)如行腹膜透析或血透治疗,按腹透、血透护理常规。

    2.多尿期

    (1)嘱患者多饮水或按医嘱及时补液和补充钾、钠等,防止脱水、低钾和低钠血症的发生。

篇2

【摘要】目的 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激素)和阿司匹林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16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服药情况分为单用激素组、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结果 16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中,和对照组比较,单用激素不是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而激素联合阿司匹林可增加消化道出血104.9%(95%可信区间1.431-2.682)。结论 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单独使用激素不是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但是合用阿司匹林可显著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

【关键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阿司匹林 副作用 上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出血 肾病综合征 病例-对照研究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药物。传统观点认为激素可能损伤胃黏膜。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症药物(NSAIDs),与激素联合使用可能进一步加重胃黏膜损伤,甚至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本文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研究使用激素和阿司匹林与消化道出血之间的关系。

一、对象及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1)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即蛋白尿≥3.5g/24h和血清白蛋白≤30g/L;(2)经肾脏病理活检明确病因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没有发现这些病例存在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继发性因素;(3)激素用法为强的松1mg/kg/d或美卓乐0.8mg/kg/d治疗,维持8周;阿司匹林使用剂量为100mg/d;(4)至少每2周检查1次大便隐血实验,连续观察至少8周;(5)排除下列情况的病例:①口服铁剂的贫血患者;②服用其它影响止血-凝血功能药物,包括华法林、潘生丁和西洛他唑;③观察期内使用过阿司匹林以外的其它NSAIDs药物。

分组情况:根据入选对象服药情况分为三组:①单用激素组:单独服用激素;②联合用药组:激素联合使用阿司匹林;③对照组:激素≤10mg/d且没有使用阿司匹林。

定义观察指标:观察终点为消化道出血。定义仅大便隐血实验阳性为隐血出血;呕血或黑大便定义为显性出血;如果出血量大,出现呕血,或出血导致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g/L,或循环不稳定,或需要输血则为大出血。

结果中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样本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别。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х2法分析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组间差别。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选择单变量分析结果中P<0.10的变量入选模型,计算发生消化道出血危险的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定义双侧P<0.05为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对象167例,肾病综合征的原因为微小病变型肾病(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IgA肾病(例)和膜性肾病(例)。单独使用激素或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05例和42例。联合使用阿司匹林的原因均为冠心病二级预防。20例作为对照的对象中,11例为血清肌酐值≤133μmol/L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9例为小剂量激素(强的松10mg/d)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的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入选病例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入选对象的一般情况

2.消化道出血情况

16 例患者在使用激素后42±12天发现消化道出血,无大出血发生。所有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对象均给予了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部分辅助胃黏膜保护剂,经治疗后临床痊愈,随访期内无再次出血。

3.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表2显示了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的单变量分析结果:发生和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比较,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和蛋白尿水平没用统计学差别;和没有消化道出血者比较比较,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更多为联合用药的患者(占50%),但是总体差别没用统计学意义(P=0.053)。进一步,将单变量分析中P<0.10的变量选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eGFR值和预防性护胃治疗是发生消化道出血的保护因素,既往上消化道疾病史是出血的危险因素。和对照组比较,单用激素不是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而激素联合阿司匹林可增加消化道出血几率1倍以上。

转贴于

表2:单变量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和对照组比较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三、讨论

激素是治疗风湿性疾病和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一般认为,激素有胃黏膜损伤作用,可能导致上消化道溃疡,甚至诱发消化道出血。但Conn等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1];Messer等改变了Conn等研究的对象和统计学方法后,仍然认为激素能导致胃溃疡发生[2]。这两篇相反结论的研究先后发表在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针对方法学上有争议的地方,Conn于1994年再次对93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再次进行了Meta分析,共入选病例数6602例,结果显示安慰剂对照组和激素治疗组胃溃疡发生率分别为0.3%和0.4%,没用统计学差别[3]。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结果来源于激素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研究结果。风湿性疾病患者往往联合使用NSAIDs类药物。在使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非选择性NSAIDs,胃溃疡的发生几率可增加462%[4]。另外,肾病综合征以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为特点,部分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这些因素可能参与消化道损伤。因此,激素诱导胃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结果并不能直接推广到肾病综合征领域。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非选择性NSAIDs。近年认识到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提倡在糖尿病患者中早期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因此,合用阿司匹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逐渐增加。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阿司匹林剂量小于治疗风湿性疾病,这种剂量联合激素是否增加肾病综合征患者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的风险,目前还缺乏研究。

在本研究中,单变量分析提示肾功能减退和消化道疾病既往史是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而护胃治疗是保护因素;但是单用激素、激素联合阿司匹林和对照组总体间消化道出血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3)。这可能和样本数较小以及单变量模型中没有考虑其它干扰因素有关。进一步多变量模型的结果显示,激素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可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104.9%,提示在使用激素的基础上,同时使用阿司匹林仍然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但是,和对照组比较,单用激素并不是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这一结果和最近台湾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相符:在没用使用NSAIDs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中,激素(每日60mg)治疗3月不增加胃溃疡发生[5]。

本文存在下列局限:(1)小样本回顾性研究,结果还需要更多的前瞻性资料来验证。(2)另外,为了排除研究的干扰因素,设立了入选标准。因此,结果不适用于分析研究排除标准中的人群。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单独使用激素不是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但是合用阿司匹林可显著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

参 考 文 献

[1]Conn HO, Blitzer BL.Nonassociation of adrenocorticosteroid therapy and peptic ulcer [J].N Engl J Med, 1976,294:473-479.

[2]MesserJ,ReitmanD,Sacks HS, et al. Association of adrenocorticosteroid therapy and peptic ulcer disease [J].N Engl J Med, 1983,309:21-24.

[3]Conn HO, Poynard T. Corticosteroids and peptic ulcer: meta-analysis ofadverseeventsduringsteroidtherapy[J].JInternMed,1994,236(6):619-32.

篇3

材料题:84岁“无双国士”钟南山院士,在奔赴疫情重灾区的高铁餐车上举目凝望,深思治病救人良方;73岁的李兰娟院士带着“抗疫不成功,我们绝不撤兵”的铮铮誓言坚守重症病房,全力救治危重患者;素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之称医学四大天团会师携手抗疫;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一幕幕的感人画面,一幅幅动容的照片,汇聚了广大医护人员精诚团结、义无反顾的昂扬斗志,坚定了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战疫情的必胜信心。我们要持续深入宣传报道医护人员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把他们真实的工作写照搬出病房,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撒播神州大地,让医护工作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的职业、让医护人员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白衣天使”。

请回答:结合材料回答什么是人生观?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答案:什么是人生观?

答: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zhi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我们必须提倡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战胜形形的个人主义,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任何价值都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如此。不过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种满足使个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说,这就是他的自我价值,换句话说,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人生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端正人生坐标,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国家开放大学简介

网络核心课程:海量资源 多种终端

国家开放大学充分利用高校、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核心课程。课程集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相关知识点链接、形成性考试和学习支持服务于一体,方便学习者基于网络学习。同时,以知识点为单位,积极推进课程资源库建设,增强其实时性和实用性。围绕不同专业教育领域开发各类非学历教育课程,通过直接引入、再加工、购买、合作等方式整合社会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量的快速扩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为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目前学校还将开发3000门以上的微课程,每门课只有5分钟,而多个微课聚合在一起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一门大专业课。比如讲茶文化,可以开发出50门微课程,分别介绍红茶、绿茶、岩茶等不同种类茶的知识。

当下,国内外高校陆续推出网络公开课,国家开放大学也推出了“iTunes

U”网络公开课,成为内地少数开通iTunes

U的高校之一。首批推出30余门免费课程,内容主要为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资源,可以为国内外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者提供语音学习、汉字学习、从零起点到中级的语言课程和中国文化欣赏课程。课程日下载量近千个,下载量最多的是中级汉语、幸福的能力、易捷汉语和声乐学习发声三要素。国外访问量近三成。在苹果iTunes

U收藏排名中,幸福的能力和发声三要素上线第一天就已经排在第12位和第23位。公众可通过苹果iTunes

U

App自由下载或订阅这些教学资源。

网络教师团队:名师荟萃 线上互动

网络教师团队是建设网上核心课程、实施网上教学、开展网上教研的团队。以专业为基础,以课程为单位,组建网络教学团队,开展网上导学、助学和促学活动。聘请著名专家教授、行家里手、一线技术专家,遴选开放大学系统的优秀教师和专职教师分别担任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和辅导教师,建立三级梯队协同工作机制。同时,开设网络教师空间,方便教师在线开展教学事务管理、团队交流协作和课程教学。

国家开放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胡吉成就是使用新技术的达人,他认为网络学习会让人有疏离感,隔膜感,需要老师尽可能还原现实教学的感受。他的方法是利用各种新技术丰富与学生的线上互动交流,同时也让网络学习变得更有趣。

该唱歌就唱歌、想写诗就写诗,在胡吉成的课程论坛里,态度最热情的首先要数老师自己,他千方百计营造课堂气氛,即使学生问的是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冷嘲热讽,而是耐心说明,“你得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注视着他、关心着他、等候着他,自己面对的不是冷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充满热情的、认真负责的老师。”在胡吉成看来,远程教育中,老师提供的支持服务不仅仅只是学习支持,也应该包括情感支持。

网络学习空间:以人为本 乐学致用

网络学习空间以学生基于网络学习为主线,适应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内容涵盖学习全部过程。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课程超市、公告、作业、测试练习、虚拟实验、辅导答疑、学习进度、毕业论文、查询成绩、缴费、预约考试等功能,同时,提供网上校园新闻信息、好友交流、社区交流、公共资源和咨询帮助等个性化服务。

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交互方式,为学生的网上学习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的支持服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支持学生自主建构、管理和共享学习与活动的知识经验,支持学生利用PC、电视、手机、PAD等不同终端学习的无缝接入。空间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与各类社会学习资源库连通,与学分银行对接,成为打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桥梁。网络学习空间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学习档案,保存和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贡献和分享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知识管理;提供各种校园生活信息和服务,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参与校园活动,体验休闲娱乐,形成积极向上的国家开放大学网上校园文化氛围。

篇4

关键词:环境保护 环境审计 政府审计

一、发展环保审计的意义

在我国实施环境审计,可以揭示出环保资金的使用、环保项目的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及相关部门以自身的长远利益及应负担的社会责任作为出发点,严格遵循环保法规,争取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保证实现国民经济更好更稳定的良性发展。从长远看,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和环境有关的活动实行强环境审计监督。

二、我国环保审计存在的问题

(1)环境审计缺乏理论基础,影响工作的开展。到目前为止,环境审计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在环境审计理论研究方面,还处在初级的阶段,很多审计人员对环境审计的含义、内容以及方法并不了解,这就造成了环境审计在实务操作时缺少理论指导。此外,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高层和其他社会各界对环境审计更是认识不足。由此可见,环境审计在我国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都较为薄弱,环境审计工作很难落实。

(2)环境审计主体比较单一。当前,中国实施的环境审计和其他常规审计一样,仍然是以政府审计作为主体,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只是少量的参与。单一的审计主体难以确保环境审计工作的质量,环境审计的防范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而且由于环境审计难度大,审计工作人员有限,这势必会削弱审计监督的力度。

(3)环境审计立法缺失。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不少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不过环境审计仍然缺乏开展工作的直接依据,这又导致审计部门就算加入到制定环境法规的工作当中,审计机构和审计工作人员也很难开展对企业的环境审计时,没有足够的审计手段,会导致潜在审计风险出现。

(4)缺乏具备综合知识的环境审计人员。从当前的情况可以知道,环境审计是一门涉范围广,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法律、环境、统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内容,所以这就要求环境审计执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环境审计工作要有专业的队伍作为保障。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状况是,审计人员大多来自于财会部门,审计思想较为传统,缺乏相应的环境知识和综合素质,要满足环境审计的要求很难,这就制约了环境审计在我国的开展。

三、完善我国环境审计的建议

(1)建立有效的环境审计体系。按照环境审计执行的主体可以把环境审计分为政府环境审计、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三大类。现在,国家审计机关正在调整对与企业环境审计的范围,今后,大多数的企业审计工作会交由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来共同完成。不过对于一些没有相关环境要求的企业,对于他们的环境审计工作,还是要以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为主导,这是从国家审计机关是最具有权威性的机构的角度来考虑的。我国的审计部门要以国家环境审计为主导,以民间环境审计为中坚力量,同时内部环境审计作为一种必要力量与前两者结合开展。

(2)中央和地方协调,加强对环境审计的法规支持。由于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的不协调,导致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时,地方政府没有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这样审计监督权都有所减弱。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和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解决地方政府环境法规不健全的问题。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是政府环境审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最高审计机关必须界定各级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如何进行分工,说明清楚他们相应的工作范围内可以依据的内容,使各级地方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工作时有法可依,而且能够在工作中协调合作。

(3)发展环境会计,增强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环境会计是环境审计的基础,对于企业来讲,必须要在主观上先树立环保意识,把环境保护当做企业的一项发展战略,并设置相关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用来记录、计量和报告环境责任信息,这样才能给环境审计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的相关资料,把环境的影响计入成本核算体系,对于企业利用的资源和环境的成本价格,要正确地进行计量、披露和报告,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审计对象在环境审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4)优化环境审计人才结构。环境审计本身的特性比较特殊,对于技术和专业的要求很高,但是我国很多的审计工作者却是从财会部门转到审计部门的,这就导致他们对环境审计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清楚。在我国现阶段审计人员结构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可以阶段进行。首先,应结合实际对审计人员环境专业相关知识的再教育和培训,增加审计人员环境学的专业知识,把他们培训成兼具财务会计和环境科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然后可以聘请环境专家和法律专家加入审计工作小组,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协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完成环境审计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正兴.荷兰政府环境审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审计研究,2006

[2]李雪,杨智慧.构建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思路[J].财会月刊,2004(5)

[3]李雪,黄业明.环境审计报告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之友,2006(4)

篇5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管理;内部审计

新医改是对传统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同时也是对医院服务模式的调整,为了适应这一政策,医院需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不断探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方法,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就医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一、医院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这有益于医院管理质量的提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与现代市场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迫切需要解决。

(一)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新医改要求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或拥有300张以上病床的医疗结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同时由专业审计人员负责。但是就我国目前现状分析,许多医院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就北京、上海等地的医院来看,仅有部分医院按照这一要求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多数医院尚未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差

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多于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实现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以领导的调度为中心而非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是由领导全权负责,导致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都是由领导实现,这会导致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作用,缺乏独立性。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了医院的经营活动、财务会计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现状分析,许多医院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财会管理工作。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采取“双轨”并行的模式,出于医院发展的目的,医院在加强管理和灵活变通之间处于两难之境,导致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财经法规意识相对比较松懈。从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内部控制工作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部分医院虽然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缺乏可行性、科学性以及严谨性,增加了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高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的复杂工作,就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团队的整体素质而言,难以适应现阶段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主要在于:①内部审计人员大多都是财会人员,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技能,难以适应多元化审计工作的要求;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医疗服务环境中,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策略

(一)凸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

新医改对我国医院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需要按照保障基层人民的医疗需求、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这三个根本目标,围绕医院的管理、经营进行改革,突破传统的“以药补医”经营模式,将医院自主经营作为切入点,不断改进医院管理制度、价格制度、医保支付制度、监管制度等方面。加强医院的人才建设,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对公立医院实施的是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根据医院的规模及收支情况确定预算。实施预算管理有助于保持医院的收支平衡,同时能够强化政府的监管作用,从而改进绩效考核制度。新医改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对于出现偏差的预算要及时修正。政府通过对医院收支的审核、成本以及结余的管理,制定医疗服务的价格,明确各方的责任与权力,凸显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

(二)改进现有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机制对医院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领导的决策是否合理往往对医院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目前医院在内部审计机制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应当从引进优秀的人才、完善选拔制度,给优秀内部审计人员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医院的培训制度和教育制度,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层次搭配,保持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同时需要重视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中青年内部审计人员。目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年龄相对而言较大,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思维,建议调整管理层的年龄结构。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动,管理层要抓紧学习新医改的政策,不断适应医疗市场变化引起的改变。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制度,并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能力,从而保障医院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助于提高医院内部审计管理的工作效率;或通过将管理方法创新与奖金挂钩,能够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应用于医院内部审计中,能够有效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要遵循发展成本控制原则,保障医院建设的科学性与经济性。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考核时,需要结合部门结构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采用专业化的技术对部门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指出部门存在的问题并强化管理,从而提升医院内部审计质量。

三、结束语

医疗事业的平稳发展与人们的正常生活息息相关,医疗改革的实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自医疗改革推出以来,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促使医疗改革的进行受到影响,仍需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医院也要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加强医院内部审计,是改善医院经济状况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陈民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加强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4,30(7):90-91.

篇6

关键词:会计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社会各个阶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金融、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类行业的影响相当之大,会计作为这些专业的基础课程,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思考

目前,会计学教育在我国已呈百花齐放的态势,且大多都采取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采用简化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方法,但这种传统的方法并不能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需要,因此,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势在必行。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不应简单地照搬《初级会计学》,也不应是对《初级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的简单组合形成的《会计学》,而应是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同时会计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众多学科的交集,因此,会计学知识需要依赖其他学科的知识才能存在,同时它也是其他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内容应该兼顾专业特色。为此,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调整会计与审计、财务管理之间的知识体系。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会计学和非会计专业的课程,如企业管理、金融学等是企业内部与外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会计学中有很大一部分与企业管理中的会计核算与控制的问题相关。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停留在传统阶段,反映在教学上也相对落后。因此,应将审计与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的知识融入会计学基础的内容之中。这种改革可以提高教师知识的全面性。任课教师在上讲台前必须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3门课程进行助教实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自身的知识系统化、全面化。这样教师在教授会计学基础课程时可以将3门课程的内容更好地融合传授。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从事会计这项工作,对会计学的学习始终很被动。这种改革是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饱满,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从目前会计课程设计现状来看,应在非会计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上进一步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并统筹考虑课程训练、技能实践和专业实习,做到外在与内在结合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首先,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讲授的过程中,要更注重知识的广度。广度就是将会计相关的知识尽可能的给大家灌输。让同学们对会计相关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不停的接触到,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熟悉这些相关的法规及其影响,同时也能避免课程讲解枯燥,吸引同学的兴趣。会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会计和其他经济活动都需要依法进行。关于会计实践活动的规范,除了会计领域范围内的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外,其他诸如税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合同法及其他经济法规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会计活动。用案例来介绍直接影响会计活动的相关法规,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同时,要求学生预习。加大课堂的讨论性,积极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收集资料信息、案例分析推导、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要与时俱进”。教学过程中及时将新的准则、条例介绍给学生。例如,2009年1月1日实施的新增值税条例,在购进和自制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教材中还来不及更新,教师在讲解时应该详细介绍。另外,在教学手段上,要做到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有些知识通过PPT讲解,形象生动;有些必须通过板书一步一步地演示,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实验课程的思考

会计是一门操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程必不可少。但现实中,大多认为这样会带来很多管理和实验室建设方面的麻烦,非会计专业开设实验课程的并不多见。其实,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改革:

(一)提高会计实验室使用效率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有会计实验室,但使用效率大多不高。会计实验室应该面对全校师生全天开放,安排专职教师值班,充分提高使用效率。

(二)会计实验课程内容设计

近年来,会计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地针对学生进行会计手工实验模拟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利用先进的财务软件及分析系统进行会计电算化实验,已经成为会计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思考

由于实验课程的内容与企业实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尝试将不断出现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经典案例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剖析,将过去以业务单元为主线的专业知识融会于一个案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融会贯通能力,拓宽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案例中不断出现的新业务也引导学生将考虑问题的思路不拘泥于课本和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而是独立思考解决方案。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其处理实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永清.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财务与会计导刊(下半月.理论),2009(1).

篇7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守土有责”,就是审计机关所有审计干部都有责任以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提出高质量的审计产品,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特有的经济监督职能作用。审计署6号令颁布实施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是我国国家审计首部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审计规章,为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和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但在审计实践中,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仍将广泛而长期存在。本文仅就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作一粗浅探讨和论述。

一、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

1.客观因素

1.客观因素

(1)审计人员(干部)素质与审计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第一学历(指工作入伍时的学历)大多为中专,也有的是高中,起点不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加之由于经费缺、工作忙等原因,基层审计人员参加审计业务培训学习的再教育机会少,审计人员知识难以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面对没有接触过的行业审计或项目审计任务,审计人员不得不边干边学、现炒现卖。缺少岗前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不仅给审计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也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直接因素。而现代审计工作是一项范围广、对象情况复杂多变、极具综合性和挑战性的高层次经济监督工作,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工作,不仅要求具备基本的审计和财会等相关知识,而且必须具有较高的法规政策水平;不仅要有专业胜任能力,还要求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和应变的领导能力。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和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1)审计人员(干部)素质与审计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第一学历(指工作入伍时的学历)大多为中专,也有的是高中,起点不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加之由于经费缺、工作忙等原因,基层审计人员参加审计业务培训学习的再教育机会少,审计人员知识难以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面对没有接触过的行业审计或项目审计任务,审计人员不得不边干边学、现炒现卖。缺少岗前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不仅给审计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也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直接因素。而现代审计工作是一项范围广、对象情况复杂多变、极具综合性和挑战性的高层次经济监督工作,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工作,不仅要求具备基本的审计和财会等相关知识,而且必须具有较高的法规政策水平;不仅要有专业胜任能力,还要求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和应变的领导能力。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和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人员少,任务重。一个县级审计局编制一般就是十五六个人,而行政人员占60%,特别是近几年乡(科)级领导退二线的都想到审计局,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多,而一线审计业务人员少的现象,造成业务人员少与审计工作任务繁重的矛盾,特别是乡政领导换届,组织部门下达的经济责任审计,一下就是几十个,而且时间要求很紧。项目安排超过人力可能,势必导致审计工作质量的低下。如同一个人只能吃2碗饭,你给他4碗,他只能吃不了兜着走或者半吃半扔一样。

(2)人员少,任务重。一个县级审计局编制一般就是十五六个人,而行政人员占60%,特别是近几年乡(科)级领导退二线的都想到审计局,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多,而一线审计业务人员少的现象,造成业务人员少与审计工作任务繁重的矛盾,特别是乡政领导换届,组织部门下达的经济责任审计,一下就是几十个,而且时间要求很紧。项目安排超过人力可能,势必导致审计工作质量的低下。如同一个人只能吃2碗饭,你给他4碗,他只能吃不了兜着走或者半吃半扔一样。

2.社会环境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包括本单位的小环境、政府机关、同行以及社会大环境。我国社会现在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但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分配不公、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贫富两级分化日趋严重。同属机关公务员,税务、工商等部门人员的收入却是其他政府机关人员的数倍。即使在单位小环境,由于受大环境影响,年度绩效考评工作机制不完善及其它种种原因,也普遍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不在岗的也可以照拿工资。上述种种不公现象,严重影响着审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审计质量。

社会环境包括本单位的小环境、政府机关、同行以及社会大环境。我国社会现在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但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分配不公、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贫富两级分化日趋严重。同属机关公务员,税务、工商等部门人员的收入却是其他政府机关人员的数倍。即使在单位小环境,由于受大环境影响,年度绩效考评工作机制不完善及其它种种原因,也普遍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不在岗的也可以照拿工资。上述种种不公现象,严重影响着审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审计质量。

3.主观因素

3.主观因素

受社会官本位主义影响,个别审计干部只想如何升官、跑官、要官而无心工作,有些人则是心理不平衡,工作不用心,得过且过,抱着混日子思想,从而导致事业心缺失,责任感弱化,审计干部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受社会官本位主义影响,个别审计干部只想如何升官、跑官、要官而无心工作,有些人则是心理不平衡,工作不用心,得过且过,抱着混日子思想,从而导致事业心缺失,责任感弱化,审计干部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二、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

二、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

1.认真学习贯彻审计署6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针对国家审计活动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做出了系统、全面的明确规定,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1.认真学习贯彻审计署6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针对国家审计活动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做出了系统、全面的明确规定,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立和完善审计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制度。审计业务培训是审计人员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审计干部素质的主要手段。必须加大后续教育力度,强化业务培训。审计业务培训必须制度化、经常化。省级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审计业务培训制度,切实履行对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职能,承担起对全省审计干部的制度化培训任务。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应高度重视人员培训问题,充分满足审计人员的学习要求。“要想马儿跑得好,就要让它吃好草”。必须创造条件促进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符合现代审计工作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建立和完善审计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制度。审计业务培训是审计人员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审计干部素质的主要手段。必须加大后续教育力度,强化业务培训。审计业务培训必须制度化、经常化。省级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审计业务培训制度,切实履行对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职能,承担起对全省审计干部的制度化培训任务。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应高度重视人员培训问题,充分满足审计人员的学习要求。“要想马儿跑得好,就要让它吃好草”。必须创造条件促进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符合现代审计工作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审计工作任务的安排应当与审计人力相协调。以人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即审计项目计划安排要合理适当,不宜超出人力可能。项目安排过多,将使审计人员在超负荷工作运转中透支体力和精力,对工作产生厌倦或厌烦情绪,必然导致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下滑,甚至毫无质量可言的项目审计。没有质量,项目完成再多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会增加审计成本、浪费审计资源和制造审计风险,并对审计的形象和威信造成不良影响。“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方针,必须始终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目前审计人员、审计经费、审计时间等审计资源非常有限,审计环境日趋复杂,审计项目规模大、数量多、时间跨度长、审计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审计工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那么就必须强调“突出重点”,在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管理上充分体现“突出重点”的要求,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单位以及审计盲区列入审计范围和项目计划,并切实抓好项目实施,审深查透,提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对经济违法违纪行为起到威慑作用。怨ぷ鞑峋牖蜓岱城樾鳎厝坏贾鹿ぷ餍屎椭柿康南禄踔梁廖拗柿靠裳缘南钅可蠹啤C挥兄柿浚钅客瓿稍俣嘁裁挥腥魏问导室庖澹换嵩黾由蠹瞥杀尽⒗朔焉蠹谱试春椭圃焐蠹品缦眨⒍陨蠹频男蜗蠛屯旁斐刹涣加跋臁!叭嫔蠹疲怀鲋氐恪笔巧蠹乒ぷ鞯幕痉秸耄匦胧贾展岽谏蠹乒ぷ鞯娜獭T谀壳吧蠹迫嗽薄⑸蠹凭选⑸蠹剖奔涞壬蠹谱试捶浅S邢蓿蠹苹肪橙涨鞲丛樱蠹葡钅抗婺4蟆⑹慷唷⑹奔淇缍瘸ぁ⑸蠹颇讯炔欢霞哟蟮那榭鱿拢蠹乒ぷ鞑豢赡茏龅矫婷婢愕剑敲淳捅匦肭康鳌巴怀鲋氐恪保谏蠹葡钅考苹才殴芾砩铣浞痔逑帧巴怀鲋氐恪钡囊螅灾氐懔煊颉⒅氐阕式稹⒅氐愕ノ灰约吧蠹泼で腥肷蠹品段Ш拖钅考苹⑶惺底ズ孟钅渴凳笊畈橥福岢龈咧柿康纳蠹票ǜ妫陨缁岵挠跋旌投跃梦シㄎゼ托形鸬酵遄饔谩

4.完善社会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必须加快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在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下,完善公务员的收入分配机制,消除不合理的甚至不劳而获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从根本上激发公务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政府机关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审计机关要建立和实行科学、有效的干部绩效量化考评工作办法,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以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推行审计项目质量或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风险意识,落实工作责任,防止做好做坏一个样。

4.完善社会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必须加快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在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下,完善公务员的收入分配机制,消除不合理的甚至不劳而获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从根本上激发公务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政府机关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审计机关要建立和实行科学、有效的干部绩效量化考评工作办法,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以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推行审计项目质量或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风险意识,落实工作责任,防止做好做坏一个样。

5.思想教育,树立和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摒弃愚昧落后的封建传统观念,大力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奉献,而不在于他的索取。应当从自我做起,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形成一个人人立足要职、积极创新工作,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重奉献的良好氛围。

5.思想教育,树立和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摒弃愚昧落后的封建传统观念,大力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奉献,而不在于他的索取。应当从自我做起,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形成一个人人立足要职、积极创新工作,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重奉献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横峰县审计局)

篇8

[关键词] 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框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57

[中D分类号] F8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106- 02

0 引 言

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在预算支出绩效的管理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实现管理制度的完善,构建可行的改革框架。在旧有管理框架的局限下,使得管理制度的改革受到了不小的阻碍。近年来,政府部门对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再加上相关研究成果的涌现,为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基于此现状对改革框架进行了分析。关于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的改革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 技术手段的应用

技术手段的应用能使管理制度的建立更为客观,具体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产出评定。主要是对公共部门对社会提品和服务的评定。产出评定对部门工作效果进行表达,为其他评定奠定理论基础。但在进行产出评定时,需要对内容进行严格的核查,以免使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做到对产出信息的合理使用。第二,效率评定。它主要指产出评定和成本间的比值,用来反映一定投入下产出量的大小。通过效率评定,能促进部门资金投入的节约,用较少的资金获得更大的产出,同时能更好地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另外,通过效率评定,对后期投入和产出进行合理预测,更好地对资金进行分配。投入产出是效率评定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和调整。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也会对效率评定造成影响,根据实际需求对评定内容进行变通,使效率评定能对部门绩效进行反映。第三,结果评定。主要指产品服务的社会影响。结果评定也是政府部门预算项目效果的最真实反映,所以需要对评定方法进行合理选择。第四,生产率评定。它能反映执行预算项目所投入的成本。它对于基础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生产率评定也具有较大的难度。

2 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制度的约束,这也是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的工作任务之一。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有所创新,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构建新的管理制度。

2.1 部门预算分析员制度

部门预算分析制度主要针对公共部门外部建立。经济发展和时代变革要求预算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相关知识,还应具备管理能力。但我国从事预算行业的专业人员较少,制约了部门预算分析员制度的建立。需要在人员的选择上制定标准,确保人员素质合格。另外需要分析人员和项目负责人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使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更具有针对性。

2.2 绩效信息审计制度

该制度包含绩效信息和绩效评定等方面。绩效评定数据的准确与否,会对绩效评定结果造成影响。这也要求充分调动部门积极参与到管理制度的改革中,另外,还需对绩效评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把控。绩效信息审计制度的建立,能更好保障信息的准确性,为绩效评定提供参考。

2.3 组织实施制度

预算支出方面的绩效管理牵扯到复杂的利益关系,涵盖众多环节,组织实施制度的建立十分重要。财政部门在与预算支出绩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例如对管理制度改革的引导。这也要求该部门结合专业理论,参与到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中。审计部门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中承担着监督的作用。通过权利机关对绩效管理制度的实行进行监管。在组织实施制度的建立中,不可忽视社会和中介机构的力量,它们能使绩效管理制度更灵活。通过民间中介机构的参与,实现民意的表达。另外,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的成效与社会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民众对政府预算的使用也十分关注,且民众享有知情权。这也要求政府部门了解民情民意,做到工作的公正公开,使公民的监督权利得以行使。

3 结 语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政府部门对预算支出绩效管理进行改革。对于改革框架的构建,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改革政策,政府部门的属性等各方面因素,基于客观条件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合理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管理制度的优化。管理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要求政府部门勇于面对挑战,深入研究,为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美]珍妮特・M・凯丽,威廉姆・ C・瑞文巴克.地方政府绩效预算[M].苟燕楠,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内部控制审计可对企业进行内部监督和控制,在此基础上,直接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上,提高经济效益上具有较大的作用。我国内部审计机制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处于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因此,我国的内部审计机制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较大的影响着企业管理和企业经济的发展,为有效解决我国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稳定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提升市场的竞争力,究其原因,采用对应的措施,是目前审计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现就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原因和措施进行研究,内容如下。

一、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客观性,是一种咨询活动,目的是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价值,完善企业组织的运营和管理状况,采用的方法较为系统、规范,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价,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03年6月又对内部审计进行定义,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对企业进行审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内部活动进行审查,具有较强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

(二)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作用和重要性

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及时地反馈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从而降低企业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稳定有序的发展。

二、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的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组织赋予了自己企业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隶俨苹岵棵牛隶属监事会,检查和纪检合署办公等,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则较差,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较差

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均是由企业的高层领导进行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使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利受到垄断和限制,导致内部审计的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造成较多的管理缺陷。

(三)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素质差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均有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大部分内部审计的工作和制度均是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制定的,与规范化的审计标准具有较大的差异。正因为在制度层面具有一定的关系,导致内部审计的高素质人才无法参与到内部审计的工作中来,导致大量的内部审计人才丢失,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企业领导层对内部控制审计不重视

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均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放在外部监督上,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较为片面或者欠缺,单纯的认为内部审计会对自己的职权带来不同程度的制约,对内部审计的客观认识性较差,严重忽视对企业内部进行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后续培训不够重视,使得内部审计的发展较为滞后。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措施

(一)加强对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的认识

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其工作的关键,企业内部管理特征和内部审计机构要相符合就要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因此必须要保持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企业董事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审计委员会监督内部审计的工作,行政方面,直接受到总经理的领导,报告工作时,直接向董事会和管理层汇报。

(二)对内部控制审计范围进行拓宽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企业的壮大,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逐渐增多,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需求不仅仅是单纯的财务信息上,更需要深入企业的其他相关信息,积极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中,可直接反馈企业的财务信息,相关经营管理信息,可靠性和完整性较强,可直接控制企业内部,有效性和适当性较强,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安全性较好,直接利用企业的资源,有效性较高,可定期评价和考量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状况,并且提出较为有价值的经营管理意见,要及时的关注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效的控制内部审计,全面的改善企业的管理结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提高企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主要包括事前、事中以和事后审计,三段时期进行积极的配合,事后审计可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事中审计可较好的避免处理事情的发生的意外事件,可直接控制相关业务、项目、预算和合同的真实有效,完整合法等,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处理,做大程度上减少决策和投资中出现的意外;事前审计可对信息进行较好的预测,并且提出可行的建议;在审计技术方面,我国大部分大型企业均实现了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和现代化,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内部审计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建立较为完备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收集的审计证据,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审计的错误率,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重视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要高度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内部审计人员要全面的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主要包括法律知识、税务知识、管理知识和相关统计和概率的知识等。尤其是要无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的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定期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持续性的教育,充分的掌握各个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思维分析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在招聘内部审计人员时,要严格按照规定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选拔,可适当的扩张内部审计人员的团队,引进相关专业的人员加入,相互学习,共同较流,共同进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综合素质。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考核,在引进内部审计人员时,要有严格的标准,注重对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考察,培养内部审计人员道德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审计是各大企业中较为重要的工作,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不断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的缺陷与不足,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寿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相关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0):90-96

[2]战戈.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2015,(28):139-139

[3]黄红春.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5,(11):207-208

[4]隋玉明.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2):51-52,85

篇10

关键词: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描述;实践教学

Abstract: Vocational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ourse system build, b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occupation, job analysis and job task analysis, then consider the credentials of the course requirements, which satisfy the post demand and adapt to the occupation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for science, real combination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 occupation post; task description;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E2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要与会计职业岗位相适应,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目前一些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存在着课程设置目的不强、课程内容重复和实践教学课时不足等现象。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把握好总体方向,突出实践课的份量。

一、课程体系建立的思路

设置课程首先要进行职业岗位调查与分析,再进行工作任务描述,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

(一)职业岗位分析

经过调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可从事的相关职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企业、事业单位的出纳、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岗位,也有部分在企业的内部审计岗位,中介机构的记账和审计助理岗位及部分从事金融企业的银行柜员工作。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会计岗位的需求不同,从整个会计岗位上分析,主要分四个层次,初级会计岗位、中级会计岗位、高级会计岗位和会计相关岗位。

高级会计岗位承担大、中企业事业单位、银行及非银行的金融企业的高级会计师、会计主管、审计和财务分析工作,对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较高,高职生难以胜任。中级会计岗位的承担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包括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综合及编制报表等具体核算岗位。)及银行及非银行的金融企业有会计岗位、审计岗位和相关管理岗位(信贷、计划等)。小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岗位、会计主管和审计主管。这些具有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便可胜任。初级岗位主要是从事大中型企业的出纳和数据录入工作及企业的核算工作,中职及以上的毕业生便可胜任。

通过上面分析,中级会计岗位群及以下,对学历要求标准不高,一般具备专科学历即可;相对需要人数最多,应是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市场定位的首选。主要岗位有:出纳岗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企业审计及会计管理岗等。

(二)工作任务描述

各职业岗位是通过一定的工作过程完成的,确定岗位后,再分析的各岗位的工作过程、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

如会计核算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开设会计账户;录入余额;试算平衡;业务处理(投入资本业务、物资采购业务、进行生产业务、产品销售业务、经营成果业务、利润分配业务);登记账户(明细账、总分类账);结账;编制报表。

在这些工作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工作任务:

(1)相关环节认知。主要对会计信息产品生产环境认知;生产岗位认知;生产流程认知;生产工艺认知;生产方法认知。具体要求是能正确理解会计信息产品生产活动;能正确认识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规程、加工方法;能正确总结会计信息产品的特点。

(2)各要素的核算。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收入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利润核算。具体要求是能明辨各种经济业务原始单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能正确判断各种原始单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性质和类型;能按照会计规范正确计量各种经济业务;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认计量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

(3)税款计算与申报。包含各项税款和各项费用的计算与申报。具体要求是能顺利地办理企业税务登记、发票申购等涉税业务;能按照国家税收法规及其他相关政策正确计算应缴纳的各种税费;能熟练运用税收网络申报系统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应缴纳的各种税费。

(4)成本计算。包括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方法选择、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分析。具体要求是能结合各种产品、劳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采用灵活合理的方法正确计算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能正确编制成本报表;能根据成本报表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

(5)会计报告的编制。会计报表编报、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其他相关信息披露。具体要求是能正确编制会计报表;会选择和披露相关报表附注信息;能及时按照规定采用书面和网络系统向相关信息使用者报送财务报告。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学习领域最后确定出各门课程。

(三)专业资格证书对课程的要求。

设置的课程还要满足取得资格证书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取得的资格证书和需要的相关课程如下表

职业证书 课程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基础、会计法规、会计电算化。

初级会计证书 会计基础、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经济法、会计分岗实训。

会计电算化证书 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实训。

计算技术证书 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银行从业资格证书 金融与信贷、银行会计。

英语A、B级及四级 大学英语、专业英语。

计算机等级证书 计算机文化知识。

经过分析,按照“校企合作、实境育人、一书多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学习领域组成,依据会计岗位与职业证书的要求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学习领域教学计划,

二、 整合相关课程的内容

对形成的课程体系还要进行细致整合,合并相关课程,去掉重复内容,在一些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有如下专业课程,如下表:

课程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 资产评估 报表分析

课时 124 72 60 72 60 40

会计概述 总论 概述 概论 总论 概论

金融资产 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资金时间价值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资产负债表解读

存货 产品成本构成要素核算 本量利分析原理 筹资管理 资产评估的程序 利润表解读

长期股权投资 品种法 预测分析 项目管理 机器设备评估 现金流量表解读

固定资产 分批法 短期投资决策 证券投资管理 房地产评估 偿债能力分析

无形资产 分步法 长期投资决策 流动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评估 营运能力分析

资产减值 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 全面预算 利润分配管理 长期投资评估 盈利能力分析

负债 成本报表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 财务预算 流动资产评估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所有者权益 成本分析 存货决策 财务控制 企业价值评估 综合分析

收入、费用和利润 成本预测、决策与计划 责任会计 财务分析 资产评估报告

财务报表 成本控制与考核 业绩考核与评价

这六门课程共426学时,占了专业课的主体,这些课程有许多内容是重复的。主要重复的内容有货币时间价值; 成本分类及量本利分析; 报表分析; 全面预算;财务控制;预测与决策等。

可把《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整合成一门课程,为《成本与管理会计》。并把货币价值、全面预算等内容只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讲,只需80学时;把《报表分析》课程改为《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需50学时;《财务会计》课程去掉报表编制内容,学时为100学时;《资产评估》课程去掉货币时间价值内容,学时为56学时;《财务管理》课程去掉报表分析内容,课时为62学时。这样,六门课程要比以前减少用近80学时。

三、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要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单项实训是根据培养目标所需岗位基本技能在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某一方面或某项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技术”课程进行珠算等级水平训练;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参加全国等级考试水平训练;“基础会计”课程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训练;“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重点进行单证处理的训练;“成本会计”课程进行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等等。

综合实训,是在学习几门相关课程后组织的集中实训教学,它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职业岗位综合运用能力。本专业开设了“会计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课程。

(二)手算和电算相结合。

在实践课中,重点抓好“会计模拟实习”(手工综合实验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两门实践课的教学。这两门课程相互承接,构成了一个使学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运用计算机完成从填制凭证到编制报表一整套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操作的系统。

(三)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课内实践是指随堂进行的实训活动。一般在教师讲授、演示和指导下进行,它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课外实践则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既可由教师出题目,也可由学生自选课题独立进行实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已在大部分专业课程中分别安排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项目。

(四)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

篇11

【关键词】会计人才 需求 高职院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调整,非国有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对高职高专会计人才总需求当中,中小企业占很大比例。综合2015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我们发现财务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广阔,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企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企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实践技能和广泛的其他相关知识等方面。

1.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是企业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企业所需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会计基本知识,能处理单位日常经济业务,还要熟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2.扎实的实践技能。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些核算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比如财务软件操作能力、初步涉税业务处理能力、珠算、点钞技能、及其他实践技能。

3.广泛的知识面。调查中一部分企业认为,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因为会计毕竟只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因此,一名合格的现代会计人员还应当具备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其他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满足对现时经济和企业在投融资、税务政策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变化。

(二)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

企业对会计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相较于以前更广泛了,除了会计专业的一些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证、涉外会计证等以外,某些企业还需要少量的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注册资产评估师等相关的资格证书。

1.会计专业资格证书。会计人才需求结构中,中高级会计人才稀缺。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多,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会计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另外,会计服务机构,中介机构大量增加,也需要大量的独立从事会计、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执业人员。

2.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会计专业的资格证书除了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等。某些企业还需要少量的具备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注册资产评估师等相关的资格证书。

(三)企业对综合能力的需求

企业现在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除了计算机、英语等基本应用能力外,对于其他能力的需求也很强烈,即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

1.计算机能力。计算机现已广泛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其他工作,同时,也减少了许多差错。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2.人际沟通能力。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除对会计专业能力需求外, 有近一半的企业在“其他能力”项目中强调了对毕业生表达沟通能力的需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3.不断提高英语能力。我国会计核算更加与国际接轨,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跨国企业及一些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本土高级财务人才。市场对高、中级会计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懂外语,熟悉国际会计和国际商务贯例的会计专业大学生偏爱欢迎,适应高级财务管理等高层次就业岗位。

(四)企业对会计人员学历的需求

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大中型企业对学历要求多为专,本科以上,而小型民营,外资,农村企业急需专科,中等人才。目前各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的人数明显比具有本科学历的多,再翻开诸如《中国人才市场报》等招聘报刊,发现企业对招聘会计人员的最低学历要求也是专科居多。

(五)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满意度

虽然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被企业和学校普遍认同, 但大部分被调查企业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不能够立即顶岗工作。被调查企业中有三分之二以上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工作能力有限, 不能够立即顶岗工作, 必须经过企业培养才能上岗, 通常到企业 1 年以上才可能胜任会计岗位。

总之,根据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结合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与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差距。得出如下结论:为使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更好的满足企业的要求,研究有针对性的多元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雷.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

技术教育,2000,(16).

[2]赖江梅.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广

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3]杨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机遇及对策思考[J].昆明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4]刘玉廷.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全面推进会计人才队

伍建设[N].中国会计报,2010,(3).

篇12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从业者按职业岗位内在规范和要求养成的作风和行为习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职业生涯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各种类型的职业人员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各有其特点,但一些共同的职业素养是所有职业必须具备的,概括起来包含三个方面。

    1.职业道德,也称职业操守,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偱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2.职业意识与行为。职业意识是从业人员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职业理想、创新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职业行为是由职业意识决定的,与职业意识相对应。

    3.职业技能,也称为职业能力,是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对于学生而言,职业技能就是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其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职业技能主要包括牢固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能力、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及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简言之,职业素养就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

    二、会计职业素养

    会计是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较早、较多的专业之一。会计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人们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等,主要包含胜任会计工作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以及会计职业技能等方面。

    (一)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会计既然是一种专业的职业,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或要求,这种道德标准既是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一部分,也应体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一般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应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是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二是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三是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四是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五是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六是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七是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八是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

    会计职业意识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会计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会计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理想

    会计职业理想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会计人员对于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会计人员的职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个人的远景规划,是个人的职业蓝图,与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期待都密切相关。

    我国目前已基本构建了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等不同层级的会计人才评价制度。会计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的执业资格,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证”。 初级、中级、高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评价的制度,其中取得初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确执行基本的财经法规;取得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对本单位日常财务事项作出及时、准确的职业判断;取得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侧重掌握财务战略、企业并购、股权激励、衍生工具、金融资产转移、财务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取得正高级会计职称的人员,应当侧重掌握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资本运作、信息系统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准备往职业会计师、内部审计方向发展的会计人员,可以考虑注册会计师考试,根据企业特点,还可以考虑国际公认注册会计师考试。

    2.会计工作创新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人员的服务目标是为决策者的管理活动提供帮助,而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会计人员能力发挥的精髓在于知识的活用,知识的活用意味着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行为。

    3.团结协作精神

    出纳、会计及财务主管等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是相互关联的,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会计人员要具有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才能将工作完成得更好,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三)会计职业技能

    会计职业技能是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活动,承担会计责任的能力和手段。会计既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会计职业技能包含内容较广,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知识、会计操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丰富的知识结构、交流能力以和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1.会计专业知识

    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会计专业学科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金融、财政、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业务处理。二是法律知识,会计人员履行职能,自始至终都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约,因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税法、经济法、会计法的相关知识。三是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工具,不仅会计核算要利用计算机,会计部门与企业内外部门的业务往来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因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

    2.会计操作能力

    会计操作能力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会计操作能力应建立在各会计岗位的职业背景之上。进行日常核算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会计核算的能力,如编制和传递会计凭证,往来结算、记账、对账、结账,制表等,熟悉会计工作的基础规范,具备对我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条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成本计算与分析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成本管理业务能力,具备成本计算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进行财务分析管理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财务分析业务能力,有敏捷的计算能力,对影响财务报告分析的因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3.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会计人员按照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及经营特点,灵活运用其所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企业发生的不确定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程序等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4.丰富的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工作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会计问题依靠单一的会计知识无法解决,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当前的会计工作。丰富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对历史发展、世界的不同文化和国际视野的理解;对人类基本行为知识的掌握;对思想、政治、社会差别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以及正式或非正式地表达意见的技巧等。

    5.交流与沟通能力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只有在有效沟通下,才能发挥会计信息的沟通效能。由于会计核算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独立、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它不能因为企业领导或某些人的意志所左右,更不能制造假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运用尽责规律处理好与领导、部门、上级主管等内部人际关系,取得领导和各部门的信任和理解,主动与领导沟通,使他们掌握会计法,让他们增加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法律责任感。

    6.终身学习的能力

篇13

【关键词】 风险管理 风险导向 内部审计

一、风险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1、企业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样,促使内部审计发生变化

随着现代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张、价值链的延伸、业务种类的增加,交易方式日益多样化,而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阴晴不定,也使得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复杂和多变。如何正确地认识风险,有效地揭示风险,科学地规避风险,也成为现代内部审计面临的严峻课题。为使被审计单位有效应对风险,真正发挥审计的服务职能,内部审计正逐渐发生变化。

2、企业内外部监管要求,推动内部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发展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制度基础审计的完善和发展,是现代职业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2005年5月1日实施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明确了风险管理审计的一般原则、风险评估方法有效性的遵循原则、风险应对措施的几个重要方面等内容;同时,企业按照资本市场要求,或出于提升盈利能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考虑,逐步发展演变出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为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3、企业管理层逐渐认识到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在风险内控管理中的作用逐渐重视,业务部门对内部审计的信赖程度不断提高,他们都希望内部审计能够与时俱进,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控制漏洞和舞弊行为。在这种背景下,内部审计为了规避与日俱增的审计风险,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内部审计实践便成了必然选择。

二、如何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1、确认风险识别的充分性

在企业进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审查与评价,确定风险归类的正确性以及分析方法的适当性。内部审计可以采用多种风险分析方法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要素进行识别分析,判断企业管理层是否对主要风险均已识别和分析,并充分考虑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为进行风险评价奠定基础。

2、确定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在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企业要对已识别的风险事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分析风险产生的重要性及可能性。内部审计应首先对风险性质及程度的衡量与界定进行评价,这关系到进行风险处理的依据是否可靠。其次,应对管理层的风险评估过程的适当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找出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为各级管理层提供专业审计意见。

3、评估风险应对策略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应对活动中发挥的作用,直接反映在审计成果中,是审计价值的重要体现。企业根据对风险的评估和判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来进行风险处理,以降低和抑制风险损失,获取风险收益。在风险应对活动中,内部审计应分析风险回报的合理性、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4、评价风险监控的合理性

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监控是指评估风险管理要素的内容、运行以及执行质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审计首先应当从评价企业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审查企业经营活动中重要环节相关控制制度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执行的有效性,识别并防范风险。其次,应当密切关注可能引致风险的重要事项,了解企业的风险偏好,与相关管理层讨论生产目标、存在的风险,并评价管理层采取的风险监控活动的有效性。再次,应当以企业总体风险组合的观点看待风险,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从全局角度识别并评价风险,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企业管理层履行其职责,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目前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队伍力量薄弱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

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随着公司的发展愈加突出。公司对审计工作的日趋重视所带来的对审计资源需求量的上升态势、审计外延的不断拓展、审计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审计人力资源相对紧缺、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欠合理的格局。审计部门超负荷运转,审计人员疲于应付,潜在的审计风险在积聚,注重了审计数量,忽略了审计质量,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损失,更多的是对公司和审计部门声誉的影响。

2、计算机辅助审计要求与审计手段落后的矛盾

随着公司各种经济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如ERP、用友、采办信息系统、设备管理平台等,要求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的检查、原始数据的采集、计算机语言的选用以及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能力。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的认识还很肤浅,还处在初级阶段,对计算机的利用仅局限于文字处理、表格编制上,对于各种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或运用软件的特定功能无法理解,不能规范有序地开展审计,对高效能、规范化地进行审计分析的现代审计管理模式还知之甚少。

3、公司与内部审计人员对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不一致

自2010年集团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以来,各所属单位抽调各业务人员参与此项工作,但内审人员忙于完成年度审计计划,无暇关注该项工作,同时集团和公司审计部门自身对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的针对此项工作进展的宣贯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密度不大,造成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这两项工作了解程度不深,在审计工作中,一方面难以转变传统审计观念,另一方面不利于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四、建议

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量力而行,审计人力资源与审计任务的矛盾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接受审计委托时要考虑审计队伍人力的承受力,合理配置现有审计人员,对实施的审计项目要综合考虑,在组织审计组时,注重审计人员的合理匹配。

2、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审计计划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综合考虑公司风险管理框架、管理层风险偏好以及公司管理层的关注重点,合理安排审计项目计划,建议公司年度例行审计项目与内控测试工作相结合,避免重复审计,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高风险、控制薄弱领域;公司依赖程度最高的控制系统;固有风险非常高的领域;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间差别很大的领域。

3、做好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进一步细化审计实施方案

在按照总公司内部审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审前调查力度,提前熟悉被审计单位业务,如被审计单位财务处理及主要内部控制流程,通过梳理主要流程控制环节找出审计主攻方向或切入点。进一步细化审计实施方案,做到审计人员能看懂、针对性强、能够指导审计人员独立操作。

4、加强学习,时刻注重知识更新

审计队伍现状要求我们尽快优化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逐步形成一个知识合理、优势互补、数量和质量相统一的复合型专业队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抓思想作风建设,增强职业道德观念,乐于学习,进取奉献;其次要加强政策研究,提高归纳提炼和分析评价能力,重点学习计算机技能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内容,以充实和吸收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法律水平,使审计机关和现有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利用计算机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由于计算机在企业内部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企业财务软件的应用,企业开展计算机审计已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而是应该形成一个系统的审计规范且将其融入一套软件程序,以适应审计工作需要。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从易到难,具备基本功能的审计软件可以外购。

6、适当利用外部审计和公司各专业人员力量,弥补审计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外部审计在组织上、工作上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容易跳出公司的局限,能够更深一步地看问题;公司其他部门各专业人员弥补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补充他们进入审计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内部审计的不足,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审查的基础上接受审计事实,充分利用他们的业务特长提出更加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及时报告公司管理层尽快解决,提高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

7、确保内部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增强,重在自身的有所作为,常言道:“有为”才能“有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必须依靠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自身良好的工作成效来争取、来确立。要“以为争位”,就应当做到:一是审计的务实性要强。内部审计要抓住公司经济活动、经营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突出审计重点,使内部审计能够在公司经济活动中起到保驾护航、铺路搭桥的作用。二是审计过程要规范。要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审计,按照国家的法规、公司的制度要求,按照企业经营管理及领导者的要求开展审计业务。三是审计结果实效性要突出。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效益审计,能否通过审计规避经营风险、促进经营发展,是衡量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关键,只有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才能在监督和服务中做到“眼睛明”、“监控灵”。

未来内部审计不仅应在风险管理领域发挥作用,而且要涉足一些过去和目前未涉及的领域,包括公司的长期规划、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等。要打破不同部门在业务和信息方面的阻碍,从战略高度通观整个企业,为企业增加价值,达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实现我国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免疫系统”。

【参考文献】

[1] 徐宏峰、李洪天: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改善[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7(9).

[2] 赵金芳、黄元喜:对企业风险管理实施内部审计的思考[J].商业会计(上半月),2007(1).

篇14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专业学生; 职业能力; 框架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构建出完整、系统的职业能力框架体系,因此高职层次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一直是困扰高职会计教育工作者的一道难题。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希望该框架的构建有助于高职会计教育与实际需求接轨。

一、文献回顾

许多国家的职业会计组织都已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体系。1993年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与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协会联合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职业会计师基于胜任能力的标准》,该框架列示了必需的人际技能、组织技能、分析与构造技能以及理解技能;199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列示了三种能力,包括职能性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视野,为会计教育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2000年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从专业技术知识、管理技能、领导技能和职业水准四个方面阐述了作为职业会计师所需的147项具体能力;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估》认为,一个要进入会计职业的人应该证明其符合九个条件,主要涉及具备相应的职业技术性知识、综合运用职业技术性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方面。

鉴于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国内学者着手研究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刘玉廷(2004)提出高级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职业能力:政策理论水平、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本单位内部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财务管理的能力、为管理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的能力。王晓娜(2004)系统地对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进行了研究,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低层、中层、高层。许萍和曲晓辉(2005)设计出高级会计人员能力的建议框架,将职业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三部分。周宏、张巍(2007)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从定位、职能、胜任能力、能力要素及实施等方面阐述了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2007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指出注册会计师为实现胜任能力而应当具有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

分析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各国已制定的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主要是针对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提出的职业能力要求,国内学者设计的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体系主要是分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员三个层次分别阐述,这些能力框架对高职会计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不能直接套用。因此,本文试图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框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笔者采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所倡导的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首先,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未来主要就业单位及岗位进行定位;其次,整理、分析其就业岗位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再次,将其就业岗位的任职条件转化为职业能力要求;最后,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

(二)样本情况

考虑到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加之高职会计专业主要是为中小民营企业培养初级会计人员,所以本次研究首先调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06、07、08三届毕业生中在西安市中小民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100人所在企业的招聘条件;然后在互联网上随机搜集100条西安市中小民营企业初级会计岗位招聘信息。考虑到各行业业务差异较大,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差异也较大,为了便于整理分析,所选企业均属制造业。

(三)样本整理分析

200条招聘信息表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的岗位主要有中小民营企业的出纳、往来结算会计、存货核算会计、固定资产核算会计、成本核算会计、工资核算会计、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会计等岗位,发展岗位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核算会计、总账会计等岗位。招聘信息的基本条件是:学历为大专以上(包括大专),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有一年以上(包括一年)工作经验。因为高职生在校期间有三次报考会计从业资格的机会,所以约90%的学生能获取从业资格;同时,他们都有半年以上的定岗实习经验,加上每年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经验,完全具备一年工作经验,所以学生能否应聘成功主要取决于其他条件。另外,由于各单位业务不完全相同,200个单位对各岗位的职责及任职条件的要求不完全一致,因此笔者在整理时只将30%以上(含30%)的样本中都提及的要求纳入表1,且按提及比例的大小从前到后排列。表1即为笔者整理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的情况。

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任职条件是指胜任职位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从称职胜任的角度出发,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技能或行为规范。表1列示的任职条件表明:由于会计人员成天和金钱打交道,加之会计信息的保密性,中小民营企业聘用初级会计人员时非常看重应聘者的品德;由于初级会计工作相对简单,中小民营企业希望应聘者职业技能熟练,能快速上手;由于会计人员既要同客户、供应商、工商、税务、银行、审计等外单位打交道,也要跟内部人士打交道,社会常识、商务常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等相关知识必须熟悉。由此可见,中小民营企业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道德品质、理论知识、职业技能,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中小民营企业对初级会计人员的需求,笔者从职业品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阐明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21项具体职业能力。

(一)职业品质

职业品质是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前提,指导会计人员的行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品质,包括6项: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谦虚好学等优良品质;较强的敬业精神;依法办事意识、保守商业秘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严谨、认真、细致、主动的工作作风。

(二)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是指会计人员完成工作任务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3项:一般知识及基础知识,如社会学知识、政治文化知识、公文写作、经济学、信息技术、网络等知识;经营及组织知识,如金融、投资、法律、税收、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知识;专业知识,如会计、审计、统计等知识。

(三)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指会计人员完成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技能。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分为两种:即专业技能和一般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在从业过程中与会计专业知识直接相关的技能,主要包括以下6项:会计基本技能,包括点钞、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技能;会计业务核算能力;编制报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常见的办公软件、财务软件;财务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纳税核算能力和纳税申报能力。

一般技能是指在从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与会计专业知识不直接相关的技能,主要包括以下6项:执行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自学能力。

当然,要使高职会计教育真正与实际需求接轨,仅仅构建一个职业能力框架是不够的,必须在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以职业能力养成为导向同步进行改革,在考核方式上以职业能力的考核为重点进行改革。只要下定决心进行改革,高职会计教育必定能获得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玉廷.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与评价机制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