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历史预习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预习;导学案;目标
一、关于进一步研究预习及研究的目的
关于预习的研究是培养历史学习方法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最初,我对预习环节的安排是在课后,自从我开始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再加上课后学生预习不够自觉有效,堂上预习更能提高效率。所以现在我将预习任务排在课课内 ,及时检查预习效果。
对预习环节的研究不是刚刚开始的,而是一个经过研究、实践、调整方案、再修改,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过程。对于这一环节的再研究,最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我们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是科任老师的重视,从而让学生也随着重视起来;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有所准备。从方法、时间安排和目标等方面做准备,在教学中辅导学生学会看懂教材,包括正文、异体字、图片等材料、资料回放、学思之窗、本课要旨等栏目。学生掌握了方法,学会预先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于预习的具体做法
(一)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每年的初一新生入学时,我都会让学生准备三支笔:红笔用来自己批改作业,黑笔用来写作业和考试,2B铅笔用作考试涂卡或记录预习时的疑难问题。另外要准备一个小夹子,用来整理和收集复习资料。因为各科下来的资料很多,一科一个夹子,每单元装订一次,到了期末就是一本完整的复习资料。
在上课时还有必备“老三样”,即教材、练习册和讲学稿,每节课前我都会提醒学生要准备好上课必备“老三样,一个都不能少”,同时还要一个草稿本。这样,就可以边听课边练习生僻的地名、人名,重要的名词等。比如讲秦朝时,我就让学生在堂上将秦始皇的名字――“嬴政”两个字,在草稿本上写三遍,学生反映比较喜欢这种方法。
同时我还让学生准备几本工具书,比如《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因为书中还是有一些生僻的字词,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工具书。讲课时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我也不会直接告诉他们,而是“逼”他们自己去查,这次没查下次一定当成作业来提问。就算我偶尔直接说出某个字词的读音,我也经常会说“不要相信我哦,自己去查,字典会告诉你答案的”。只有学生肯自己动手去做了,才是学习的关键。
做好以上准备,才是预习工作的开始,更关键的还在后面,那就是具体的预习方法,具体为预习素材的整合和使用、预习时间的安排。
(二)预习素材的整合与时间分配
在预习中我主要针对教材、练习册《导学与训练》和导学案三样来进行整合。其中以教材为主,先读再练。而且要告诉学生,辅导资料再多也不能脱离课本,要以课本为主; 同时,我会在每课导学案第一部分编印“预习建议”,建议学生按几大步骤来进行自主预习。以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为例:
俄国向何处去(导学案)
预习建议:
预习时,阅读教材的方法分为通读、查疑、笔记三步骤。
通读教材,即泛泛而读,包括课文的正文、引文、思考题、图片等,用铅笔标出不懂得地方;查疑,即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者参考书等,自己先初步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略微思考几个标题之间的联系;笔记,即学生自己先作初步的预习笔记。可参照“学评”填空题和大事年表做预习笔记,把课文内容分层、概括段落大意,进一步思考课文标题和章节标题之间的联系。这一项的落实是比较有难度的,需要学生较高水平的语文基础和文字理解能力,所以到现在为止落实得并不是太好。于是我就尝试让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读书时间,一边读课文一边尝试作预习笔记。经过一段时间后,有相当一部分较自觉的学生逐渐掌握方法,还有一些学生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由此可见,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不断积累和坚持的学习。
在“学评”的使用中,我主要把“学习指导”中的材料题和“知识梳理”填空题当成预习作业,要求课前完成;而“学习评价”中的12道选择题和最后一道大题当成课后作业。同时,预习作业还有备课组编印的讲学稿,讲学稿一般为少量选择题和趣味连线题等,尽量和练习册达到互补的作用,并且本着内容能少则少,越精越好的原则,尽量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因为每周课时少,只有两天有课,我就会把作业分开布置,上完一节课的当天会布置家庭作业,第二天再布置预习作业,以合理安排和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三)预习目标的设定
要根据学情和进度来设定预习目标,也就是分层水平。
根据预习达到的效果,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水平:第一层,看完一段或一目再做预习题,边看边做;第二层,看完整篇课文,一边参考课文一边完成题目;第三层:看完书后合上书,独立完成题目,这是比较高的要求。老师要做的是传达目标,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选择方案,进行规划、循序渐进以达到最高层水平。
这一项如果要落实好,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教师的跟进,也是很有难度的。大部分学生还是会“为了做题而做题”,根本是单纯为了完成预习作业所以才翻书找答案,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要时间。
针对上述情况,我就对学生做出了其它的目标设定,比如: 限时训练。即, 让学生无论做题还是看书都要紧张起来,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内容;还有,正答率的要求。让学生学习要有目标,做题做题要有标准,以此为目标衡量学习效果。例如,学评每课有12道题,以过关为标准就要作对至少9-10题,错题少于2题即为优秀。
总的来说,设定这样的目标,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作为出发点的。
参考文献:
[1]《教育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处理方式;方法步骤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should consider factors, build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steps and building the common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from three aspects to discuss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Key words: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ing methods; methods and steps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作为连接上层建筑和地下支撑基础的关键性部位,地基层的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地基设计、施工不合理,轻者造成上层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墙体裂缝等质量问题,重者将会造成建筑物整体坍塌的严重后果,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作为地基土层的主要几大类别,在进行实际的施工处理中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处理工作,以达到提高地基机体的承载能力的目的。通常地基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两种,其中人工地基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周边环境因素、建筑材料、建设标准等进行综合性考虑,以保证在造价控制范围内,实现地基建设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1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应考虑因素
1.1 土层构造的影响。房屋基础应设置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要设置在承载力较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基础埋深与土层构造有密切关系。
1.2 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对某些土层的承载力有很大影响。如粘性土含水量增加则强度降低;当地下水位下降,土的含水量减少,则基础将下降。
1.3 冰冻线的影响。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成为冰冻线。当建筑物基础处在冻结土层范围内时,冬季土的冻胀会把房屋向上拱起;土层解冻时,基础又下沉,使房屋处于不稳定状态。
1.4 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紧张的城市用地,使得一栋房屋紧邻另一栋房屋建造的现象经常发生。两栋房屋要么紧紧相连,使用同一地基;要么设一道变形缝,各用一半地基;要么采用悬挑地基或桩地基。尤其是一些设计和建设单位只注意一般新建房屋地基比原房屋地基浅埋,两地基基础间净距一般取地基底面高差的 1- 2 倍,新建房屋周围有旧建筑物时,除应根据上述条件决定基础埋深外,还应考虑新建房屋基础对旧有建筑的影响。
2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步骤
首先根据天然地基条件和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确定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的目的、范围以及要求;然后根据天然地层的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过去应用的经验和机具设备、施工所需材料等限制条件进行地基处理方案可行性研究,提出多种可行方案;最后,对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质量、进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同时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确定一种或几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初步确定了地基处理方案后,可据工程实践情况进行小型现场试验或进行补充调查,根据现场试验成果进行施工设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检验以及反分析,如需要对设计进行修改、补充。当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效果感觉不理想时,用各种混凝土桩、钢结构桩基础回避软弱地基的影响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肯定也是比较昂贵的工艺,需要根据场地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比较而选用。
3 房屋建筑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从广义上讲,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各种地基加固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其沉降变形;第二,各种桩基技术,其主要作用是把上部荷载传至地基深部;第三,地下连续墙技术,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侧向支护。在长时间的实践中,这三类技术之间,不同的施工工艺正在互相嫁接、移植、交叉渗透,从而又形成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各类技术并不是各自孤立的技术,而是通过嫁接、移植、交叉渗透,产生了更好的技术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前进之路。
3.1孔内深层强夯法
孔内深层强夯法 (DDC) 技术是通过孔道将强夯引入到地基深处,用异型重锤对孔内填料自下而上分层进行高动能、超压强、强挤密的孔内深层强夯作业,使孔内的填料沿竖向深层压密固结的同时对桩周土进行横向的强力挤密加固,针对不同的土质,采用不同的工艺,使桩体获得串珠状、扩大头和托盘状,有利于桩与桩间土的紧密咬合,增大相互之间的摩阻力,地基处理后整体刚度均匀,承载力可提高 2~9 倍;变形模量高,沉降变形小,不受地下水影响,地基处理深度可达30 米以上。孔内深层强夯技术可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以及设计要求,就地取材,例如建筑碴土、土夹石、灰土和混凝土等材料均可做成各种 DDC桩,不仅可以大大的降低工程造价,而且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地面振动小、施工噪音低、施工速度快;成桩直径0.6~3.0m,单桩处理面积 1.0~14.0m2,不受季节限制,同时能消纳大量建筑垃圾,可在城区或危房改造居民区施工等特点。
3.2 预压法
预压法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建造前,先在拟建场地上施加或分级施加与其相当的荷载,使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孔隙体积变小,土体密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按预压方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当软土层厚度小于 4m 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 4m时,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度一般达 10m左右。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真空预压法处理深度可达 15m左右。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
3.3 水泥土搅拌法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深层搅拌法系利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将水泥和土体强制拌和,使软弱土硬结成整体,形成具有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桩或地下连续墙,处理深度可达8~12m。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当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于 30%(黄土含水量小于 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 pH 值小于 4 时不宜采用于法。连续搭接的水泥搅拌桩可作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搅拌能力的限制,该法在地基承载力大于 140kPa 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应用有一定难度。房屋建筑地基还有其他处理办法,例如:砖砌连续墙基础法、混凝土连续墙基础法、单层或多层条石连续墙基础法、浆砌片石连续墙(挡墙)基础法等,在此就不进行一一说明。
总之,对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方法多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地基的特殊性,必要的时候可以使几种方法结合,从而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案,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周荣娟;;浅议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11期
[2] 孔超军;;论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J];企业导报;2011年06期
[3] 王怀家;;普通砼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纵横谈[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法 技巧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历史的学习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对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每一节历史课都有一个知识体系,确定教学中心是收获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学的原动力在于学,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点拨学生,指引方向。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的时候,纠正和指出错误的地方,带领学生自主地从联系和互动中去构建知识。
一、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历史课堂教学,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解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至于在历史教学中到底运用哪些方法效果最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累积程度,自己的学术水平、性格、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组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此介绍几种重要的历史教学方法。
1.讲述法。此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和内容,适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可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三种具体方法。
运用叙述时史实要确凿。教师所述史实,应来自可靠的史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历史真实场面。
描述法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自然的领悟有关的历史结论。如讲《》这节课时,着力描述谭嗣同拒绝出走、慷慨就义的壮烈情景,把谭嗣同这位维新志士的光辉形象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对于教材中较为次要但又必须讲到的部分用概述的方式,以便勾勒出历史的全貌和线索。
2.讲解法。讲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法令条约和科技文化等内容。讲解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释义说明、举例论证、分析综合、比较、对比。
3.谈话法。是师生双方以谈话或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理解、掌握知识,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4.图示法。可快捷地向学生展示或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的感官,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法。
5.讨论法。讨论中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等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通过具体史实向学生阐明正确观点。
6.各种历史教学方法的选用。俗话说:“教无定法。”能够把复杂深奥的历史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呈现出来,这类教师用讲述法教学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参观教学。结合本地区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2.演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举办演讲活动,开展“人人学历史,讲历史”的演讲活动。
3.知识竞赛。例如,可以举办历史科学改正错别字比赛、时期历史知识竞赛……
4.课外写作。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札记、知识卡片,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小论文征文比赛。
5.办历史手抄报。各班建立历史手抄报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进行评比,各班同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结语
初中历史教育不容忽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技巧,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们都需要不断的通过试验和实践来充实总结,以求教会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尽管历史的事实是唯一的,但历史的结论却可以是多元的。历史教师把有效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具备了能力,就会化解成认知,进而升华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是稚嫩的,他们对教学中心的理解也许与我们预设的那个教学中心不完全一致,但这很好,说明学生“加工”了老师的知识,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对此,我们应该小心呵护,静心倾听,并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材处理;情境创设;课标钻研;知识迁移
一堂课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处理是否适当。如何用好教材,找准教材的落实点,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落实,我们的教学质量就很难有质的飞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教材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处理教材指的是什么?处理教材就是指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教材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的过程。这个处理过程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次全员研教中,令笔者感触最深的就是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一课的教材处理,几经周折,一度无厘头,最终柳暗花明。
一、吃透课本,创设情境,让教材“明”起来
【第一次磨课】笔者在上《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一课中,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是本课的重点。教材的编写顺序为先提出唐朝的民族政策,然后再讲述唐与吐蕃的关系中文成公主入藏和金城公主入藏的事件,说明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日益密切。
【分析】如果根据这样的顺序进行课堂教学,只提供一些文字资料的描述,这仅是传递教材信息的过程,学生的学也只是围绕着记诵教材而展开并不能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为什么是开明的?也不能体验离学生生活实际如此遥远的文成公主到底是如何入藏的?为什么要入藏?她到到底做了哪些事情?
“没有体验就不会有情感生成,当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1]新理念认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何让学生能更好的感知和体验呢?创设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情境是一种合适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立探索,在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而且使教材结构更加合理、教学知识更加系统。基于这一想法,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开明”和“开放”。我对教学教材内容进行了如下重组创新。
【第二次磨课】在新课的导入环节,笔者播放了一个约3分钟的讲述文成公主入藏的视频。并设计了两个问题“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视频中藏族人民是如何评价文成公主的?”。于是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兴致勃勃地观看起了视频。学生感受了声势浩大的文成公主入藏的画面后,又学习了金城公主入藏的故事。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从唐蕃和亲中,你觉得唐蕃关系又什么特点?学生接二连三地回答:“和睦、融洽,合同为一家……”笔者追问:“为什么当时的唐蕃关系这么好呢?学生马上想到“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钻研课标,体现综合,让教材“活”起来
【第一次磨课】在学习唐朝对外政策时,笔者出示了波斯琉璃盘、罗马金币等实物图片,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大家猜猜当时唐朝主要与哪些国家积极交往?”然后出示煞人物图,让学生猜鉴真和玄奘。在此基础上引出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在学生合作讨论了这两个事件的目的、过程、功绩后,思考玄奘和鉴真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分析】上述教学设计,学生能说出这些国家,但不能感知这些国家在唐朝的什么方位,与唐朝的距离多少?唐朝为什么要会和这些国家有密切交往?对外交往的使者是如此到达这些国家的?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学生能感同身受吗?
根据新课标要求,历史与社会学科注重史地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在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本着综合性的特点,笔者对教学作了如下调整。
【第二次磨课】笔者先出示一张有海、陆交通线的世界地图,让学生沿着唐朝对外的海、陆交通线,找出哪些国家与当时的中国交往密切。于是学生按从东到西的顺序轻而易举地找出了有日本、新罗、天竺、波斯、大食、西罗马。然后让他们辨别一下当时的这些国家就是今天的哪些国家这一环节基础上,笔者引出重点,边讲边在地图上演示:“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唐朝有两位高僧(玄奘、鉴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一个沿陆路交通往西走到达(天竺),一个经海路交通往东走到达(日本)。
同时在讲授玄奘和鉴真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时,笔者出示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路线图,学生知道了玄奘西行走的就是之前的丝绸之路,鉴真要渡过黄海。通过“重走玄奘、鉴真路”的活动,要求学生先回顾地理知识先说出这些路线要经过哪些地形区。并结合《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文学故事,笔者让大家想象去天竺和日本的路上会遭遇哪些恶劣的天气和困难?此时学生兴趣大增,争先恐后地说道:“沙漠缺水、高原反应、雪山雪崩,又有沙尘暴、海啸、台风……通过这一系列的铺垫,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说出他们的优秀品质了。
参考文献:
关键词:软土路基; 水泥搅拌桩法; 加固;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路桥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良路基,软土路基最为常见。由于软土路基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所以软土路基的处理对工程建设尤为重要。
一、目前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一些问题分析与研究
未能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处理方法;一些施工单位对只注重表面工作,对地下的基础处理工作不是很重视,缺乏熟练技术工人,施工管理存在漏洞,偷工减料以及不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的现象较为严重,从而降低了路基的处理质量;施工机械简陋影响地基处理水平和质量;在土木工程中,实践是先于理论的,只有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再将理论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但目前一些地基处理方法虽然得到应用,但其理论不是完全成熟,也会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偏差,使路基处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少工法缺乏完善的质量检验手段。
二、常见的几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与研究
1、表层处理法。在填筑路基前,先开挖水沟将地表水排除,降低地基表层含水量,并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回填,以确保施工机械良好的作业条件。可在软土地基顶面铺设厚度为0.6m~1.0m的砂垫层 ,使它成为软土层固结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层,这样能有效缩短固结过程。砂垫层法施工简单,不需特殊机具设备,适用于软土层不很厚、或具有双面排水条件,软土表面无透水性低的硬壳等条件。砂垫层采用中砂及粗砂,要求级配良好。将石灰、水泥及土壤离子稳固剂等稳定材料混合在软土地基中,以提高地基强度特性,并通过改善机械作业条件来提高压实效果。
2、强夯法。强夯法即反复将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依靠其重力和冲击力来夯击地基,提高其压实度和强度,又名为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土的粒径、土层特性及其含水量,它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素填土、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地基,具有加固效果好、适用土类广、施工方便、处理费用低等优点。但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以及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效果不好,应慎用此法。
3、换填法。对于路基地面以下不太深的软弱土路基,可以将其挖除,并分层填充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性能稳定的碎石、卵石、砂、煤渣、矿渣等材料,压实后即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此法适用于浅层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暗洪、暗沟等地基处理。其工程量较大,处理效果差。
4、土工合成材料法。可将以人工合成的聚化物制成的土工合成材料置于路堤内部、表面或各种结构层之间,起到过滤、排水、防渗、隔离、加筋和防护等作用。在软土路基中放置筋材后,便于土体构成了一个复合体,筋材成为抗拉构件与土产生相互摩擦作用,相当于给土体施加了一个侧压力增量,限制了土体的变形,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
5、水泥搅拌桩法。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水泥与水即周围土体发生一系列的复杂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强度相对较高的桩体,桩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共同增强路基稳定性,提高路基承载力,较少沉降。水泥搅拌桩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和含水量较高的黏性土等路基,软土路基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不超过45kPa,当路基土天然含水量大于70%或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此法,此外,当地基土体中含有碎石、卵石、伊利石以及氯化物等矿物时,应慎重此法。水泥搅拌桩法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它具有施工简便、处理效率高、质量可靠等优点。水泥搅拌桩可分为喷浆法(湿法)和喷粉法(干法)两大类,固化剂采用水泥浆液时即为湿法,固化剂采用水泥粉时即为干法。通常湿法水泥剂量容易控制,成桩质量较好,而干法不易控制成桩质量,但干法能有效吸收软土地基中的自由水,对含水量的软土加固效果较为显著。
6、静力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包括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排水系统有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体,设置排水系统主要是改善路基排水条件,缩短排水距离,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途径。加压系统包括堆载法、真空法、和电渗法等,它为地基土固结提供足够的压力。加压系统的作用会使饱和软粘土地基孔隙中的水被慢慢排出,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强度逐渐增长。
7、碎石桩法。碎石桩法是在软弱粘土中通过振动的管状设备在高压水流作用下成孔,并往孔内分批填入碎石等制成桩体,它们与桩间同组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复合地基,以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少沉降。此种方法不受地下水位影响,造价低,处理效果好,已成为路桥软土路基的一种常见处理方法。其施工工艺流程依次为确定桩位、造孔、清孔、填料、振密成桩、断电停水并移至下一桩位,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水、电、料三者的控制,以提高成桩质量。
8、抛石挤淤。通过在常年积水的洼地,以及厚度较薄,排水困难,泥炭呈流动状态的软土路基底部抛投片石,将淤泥挤出基底范围,从而使地基强度得到提高。此法施工简单、迅速、方便,在填完片石后,要用重型机械反复碾压,然后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再进行填土。
9、反压护道法。对于路堤高度不大于2倍极限高度路段的软土路基,可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的护道,以平衡路堤下的淤泥向两侧隆起的趋势,减轻路堤施工中的滑动破坏,使路堤更加稳定。此法机具设备和材料简单,施工方便,但后期沉降大,养护工作也较为复杂,适用于非耕作区、取土方便的地区,对泥沼不宜采用。
三、影响软土路基处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研究
1、路基状况。软土路基的土质和地基构成是选择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粘性土除了压实法外,其他方法均适用,而对可能发生液化的砂性土则采用振动压实法或挤实砂桩法来予以加固。如果软土层浅而薄,可用简单的表层处理法,若软土层较厚,应采用表层处理法配合其他方法来处理。重要的构造物基础常用开挖换填法。
2、道路性质。道路等级较低时,可先铺简易路面,等到路基完成沉降并稳定后,再铺正式路面。道路等级愈高,平整度愈重要,就越要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加固处理。路堤的设计高度与宽度也会对处理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道路所在地段也很重要,对于构造物邻接地段应加强处理。
3、施工条件。工期、材料、机械的作业条件等不同的施工条件也会对处理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
4、周围环境。施工中还有充分考虑所选施工方法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地基振动、噪音、排出的泥水等。施工中应考虑对路堤附近的民房和其他重要构造物的影响,选择对它们扰动较小并且处理效果好的施工方法。
四、结语
地基与建筑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地基虽不是建筑物本身的一部分,但它在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基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造价,而且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即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因此其重要性已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本文就此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1] 谢俊东.浅析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