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

初中历史预习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历史预习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历史预习方法

篇1

关键词: 预习;导学案;目标

一、关于进一步研究预习及研究的目的

关于预习的研究是培养历史学习方法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最初,我对预习环节的安排是在课后,自从我开始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再加上课后学生预习不够自觉有效,堂上预习更能提高效率。所以现在我将预习任务排在课课内 ,及时检查预习效果。

对预习环节的研究不是刚刚开始的,而是一个经过研究、实践、调整方案、再修改,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过程。对于这一环节的再研究,最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我们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是科任老师的重视,从而让学生也随着重视起来;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有所准备。从方法、时间安排和目标等方面做准备,在教学中辅导学生学会看懂教材,包括正文、异体字、图片等材料、资料回放、学思之窗、本课要旨等栏目。学生掌握了方法,学会预先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于预习的具体做法

(一)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每年的初一新生入学时,我都会让学生准备三支笔:红笔用来自己批改作业,黑笔用来写作业和考试,2B铅笔用作考试涂卡或记录预习时的疑难问题。另外要准备一个小夹子,用来整理和收集复习资料。因为各科下来的资料很多,一科一个夹子,每单元装订一次,到了期末就是一本完整的复习资料。

在上课时还有必备“老三样”,即教材、练习册和讲学稿,每节课前我都会提醒学生要准备好上课必备“老三样,一个都不能少”,同时还要一个草稿本。这样,就可以边听课边练习生僻的地名、人名,重要的名词等。比如讲秦朝时,我就让学生在堂上将秦始皇的名字――“嬴政”两个字,在草稿本上写三遍,学生反映比较喜欢这种方法。

同时我还让学生准备几本工具书,比如《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因为书中还是有一些生僻的字词,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工具书。讲课时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我也不会直接告诉他们,而是“逼”他们自己去查,这次没查下次一定当成作业来提问。就算我偶尔直接说出某个字词的读音,我也经常会说“不要相信我哦,自己去查,字典会告诉你答案的”。只有学生肯自己动手去做了,才是学习的关键。

做好以上准备,才是预习工作的开始,更关键的还在后面,那就是具体的预习方法,具体为预习素材的整合和使用、预习时间的安排。

(二)预习素材的整合与时间分配

在预习中我主要针对教材、练习册《导学与训练》和导学案三样来进行整合。其中以教材为主,先读再练。而且要告诉学生,辅导资料再多也不能脱离课本,要以课本为主; 同时,我会在每课导学案第一部分编印“预习建议”,建议学生按几大步骤来进行自主预习。以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为例:

俄国向何处去(导学案)

预习建议:

预习时,阅读教材的方法分为通读、查疑、笔记三步骤。

通读教材,即泛泛而读,包括课文的正文、引文、思考题、图片等,用铅笔标出不懂得地方;查疑,即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者参考书等,自己先初步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略微思考几个标题之间的联系;笔记,即学生自己先作初步的预习笔记。可参照“学评”填空题和大事年表做预习笔记,把课文内容分层、概括段落大意,进一步思考课文标题和章节标题之间的联系。这一项的落实是比较有难度的,需要学生较高水平的语文基础和文字理解能力,所以到现在为止落实得并不是太好。于是我就尝试让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读书时间,一边读课文一边尝试作预习笔记。经过一段时间后,有相当一部分较自觉的学生逐渐掌握方法,还有一些学生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由此可见,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不断积累和坚持的学习。

在“学评”的使用中,我主要把“学习指导”中的材料题和“知识梳理”填空题当成预习作业,要求课前完成;而“学习评价”中的12道选择题和最后一道大题当成课后作业。同时,预习作业还有备课组编印的讲学稿,讲学稿一般为少量选择题和趣味连线题等,尽量和练习册达到互补的作用,并且本着内容能少则少,越精越好的原则,尽量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因为每周课时少,只有两天有课,我就会把作业分开布置,上完一节课的当天会布置家庭作业,第二天再布置预习作业,以合理安排和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三)预习目标的设定

要根据学情和进度来设定预习目标,也就是分层水平。

根据预习达到的效果,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水平:第一层,看完一段或一目再做预习题,边看边做;第二层,看完整篇课文,一边参考课文一边完成题目;第三层:看完书后合上书,独立完成题目,这是比较高的要求。老师要做的是传达目标,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选择方案,进行规划、循序渐进以达到最高层水平。

这一项如果要落实好,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教师的跟进,也是很有难度的。大部分学生还是会“为了做题而做题”,根本是单纯为了完成预习作业所以才翻书找答案,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要时间。

针对上述情况,我就对学生做出了其它的目标设定,比如: 限时训练。即, 让学生无论做题还是看书都要紧张起来,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内容;还有,正答率的要求。让学生学习要有目标,做题做题要有标准,以此为目标衡量学习效果。例如,学评每课有12道题,以过关为标准就要作对至少9-10题,错题少于2题即为优秀。

总的来说,设定这样的目标,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作为出发点的。

参考文献:

[1]《教育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处理方式;方法步骤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should consider factors, build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steps and building the common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from three aspects to discuss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Key words: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ing methods; methods and steps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作为连接上层建筑和地下支撑基础的关键性部位,地基层的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地基设计、施工不合理,轻者造成上层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墙体裂缝等质量问题,重者将会造成建筑物整体坍塌的严重后果,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作为地基土层的主要几大类别,在进行实际的施工处理中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处理工作,以达到提高地基机体的承载能力的目的。通常地基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两种,其中人工地基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周边环境因素、建筑材料、建设标准等进行综合性考虑,以保证在造价控制范围内,实现地基建设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1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应考虑因素

1.1 土层构造的影响。房屋基础应设置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要设置在承载力较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基础埋深与土层构造有密切关系。

1.2 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对某些土层的承载力有很大影响。如粘性土含水量增加则强度降低;当地下水位下降,土的含水量减少,则基础将下降。

1.3 冰冻线的影响。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成为冰冻线。当建筑物基础处在冻结土层范围内时,冬季土的冻胀会把房屋向上拱起;土层解冻时,基础又下沉,使房屋处于不稳定状态。

1.4 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紧张的城市用地,使得一栋房屋紧邻另一栋房屋建造的现象经常发生。两栋房屋要么紧紧相连,使用同一地基;要么设一道变形缝,各用一半地基;要么采用悬挑地基或桩地基。尤其是一些设计和建设单位只注意一般新建房屋地基比原房屋地基浅埋,两地基基础间净距一般取地基底面高差的 1- 2 倍,新建房屋周围有旧建筑物时,除应根据上述条件决定基础埋深外,还应考虑新建房屋基础对旧有建筑的影响。

2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步骤

首先根据天然地基条件和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确定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的目的、范围以及要求;然后根据天然地层的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过去应用的经验和机具设备、施工所需材料等限制条件进行地基处理方案可行性研究,提出多种可行方案;最后,对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质量、进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同时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确定一种或几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初步确定了地基处理方案后,可据工程实践情况进行小型现场试验或进行补充调查,根据现场试验成果进行施工设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检验以及反分析,如需要对设计进行修改、补充。当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效果感觉不理想时,用各种混凝土桩、钢结构桩基础回避软弱地基的影响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肯定也是比较昂贵的工艺,需要根据场地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比较而选用。

3 房屋建筑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从广义上讲,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各种地基加固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其沉降变形;第二,各种桩基技术,其主要作用是把上部荷载传至地基深部;第三,地下连续墙技术,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侧向支护。在长时间的实践中,这三类技术之间,不同的施工工艺正在互相嫁接、移植、交叉渗透,从而又形成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各类技术并不是各自孤立的技术,而是通过嫁接、移植、交叉渗透,产生了更好的技术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前进之路。

3.1孔内深层强夯法

孔内深层强夯法 (DDC) 技术是通过孔道将强夯引入到地基深处,用异型重锤对孔内填料自下而上分层进行高动能、超压强、强挤密的孔内深层强夯作业,使孔内的填料沿竖向深层压密固结的同时对桩周土进行横向的强力挤密加固,针对不同的土质,采用不同的工艺,使桩体获得串珠状、扩大头和托盘状,有利于桩与桩间土的紧密咬合,增大相互之间的摩阻力,地基处理后整体刚度均匀,承载力可提高 2~9 倍;变形模量高,沉降变形小,不受地下水影响,地基处理深度可达30 米以上。孔内深层强夯技术可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以及设计要求,就地取材,例如建筑碴土、土夹石、灰土和混凝土等材料均可做成各种 DDC桩,不仅可以大大的降低工程造价,而且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地面振动小、施工噪音低、施工速度快;成桩直径0.6~3.0m,单桩处理面积 1.0~14.0m2,不受季节限制,同时能消纳大量建筑垃圾,可在城区或危房改造居民区施工等特点。

3.2 预压法

预压法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建造前,先在拟建场地上施加或分级施加与其相当的荷载,使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孔隙体积变小,土体密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按预压方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当软土层厚度小于 4m 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 4m时,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度一般达 10m左右。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真空预压法处理深度可达 15m左右。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

3.3 水泥土搅拌法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深层搅拌法系利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将水泥和土体强制拌和,使软弱土硬结成整体,形成具有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桩或地下连续墙,处理深度可达8~12m。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当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于 30%(黄土含水量小于 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 pH 值小于 4 时不宜采用于法。连续搭接的水泥搅拌桩可作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搅拌能力的限制,该法在地基承载力大于 140kPa 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应用有一定难度。房屋建筑地基还有其他处理办法,例如:砖砌连续墙基础法、混凝土连续墙基础法、单层或多层条石连续墙基础法、浆砌片石连续墙(挡墙)基础法等,在此就不进行一一说明。

总之,对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方法多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地基的特殊性,必要的时候可以使几种方法结合,从而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案,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周荣娟;;浅议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11期

[2] 孔超军;;论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J];企业导报;2011年06期

[3] 王怀家;;普通砼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纵横谈[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篇3

关键词:岩石工程;地基处理;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岩石工程地基处理概述

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是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最初期,很大一部分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处理上比较广泛使用的还是一些浅层处理方法,即置换法,通常包括砂石垫层、砂桩挤密、石灰桩、灰土桩、化学灌浆、重锤夯实、预压法等。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地基处理技术则处于应用、发展和创新阶段,这时是在引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再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从而在处理技术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基处理技术体系,同时一些处理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的位置,所在当前,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与世界各国的水平相比,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

当需要被建设建筑的区域的地基强度、稳定性不足或者是其压缩性比较大时,则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地基处理,由此可见地基处理的目的实质就在于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增大地基的承载力,和改善土的压缩特性,以便达到满足岩石工程建设的需要。岩石工程建设中地基处理的对象一般包括软弱的地基和不良地基,岩石的情况属于比较复杂的一种,不同的风化程度对地基处理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对岩石工程的地基进行处理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二、地基处理的基本原则

由于地基的种类有许多种,使得地基的处理方法也相应的有很多种,然而每一种处理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用于处理任何地基情况的。鉴于此,施工队在对每一个具体的工程进行地基处理时,都要事先进行比较全面地分析,分析的方面包括以下几点:从地基条件出发,要求对所处地方的地质等进行研究分析;从处理地要求出发,其中的“要求”一般包括经处理后地基应达到的各项指标、处理的范围、工程进度等;地基处理的费用以及材料、机械配置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便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最好地地基处理方法。

在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确定时,有一定的依据作为参考:工程的具体情况,有必要的话可以对几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一定的比较,比较的内容一般包括技术方面、经济方面以及工期方面等。对于最终定下来的地基处理方法,其在原则上需要满足的是技术上是十分可靠的、同时经济方面也是比较合理的,也要求其可以比较好地满足施工的进度。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法时不要局限于一种方法,可以利用两种或者多种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地基处理时,需要注意环境保护、节约能源,避免因为处理地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振动噪音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等。

岩石地基是很多地基处理中比较复杂的一个,因此在对岩石地基进行进行处理时,要对岩石风化的情况做具体的分析,根据科学的分析才可以找出地基处理的具体办法,要保证对岩石地基的处理符合地基处理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保证地基处理的质量。

三、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方法

1.土工聚合物的应用

土工聚合物是一种合成纤维材料,在岩土工程上进行应用掀起了一起技术性的革命。由于土工聚合物自身的重量较小,其整体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抗拉强度较高,所以在施工时存在着很大的便利,同时在地基中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抗微生物侵蚀性,所以土工聚合物在软弱地基或是边坡部位具有非常好好的适用性,利用其起到反滤、排水、隔离和加固补强的作用,使其土体变得更具弹性,使地基的承载力得以提高,减少其沉降,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土工合成材料由于其自身的诸多优点,从而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渗透性和疏导作用,其不需要大量的砂、石料等,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同时施工较为方便。将基在软弱地基上应用,可以使土得以快速的固结,目前在公路、铁路施工中将其作为加强层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翻浆和下沉;在河道及护坡时利用可以有起到挡土墙的的加固作用;其在水库、渠道的坝基上进行应用,可以起到反滤和排水层的作用,其作用反滤层具有比砂石级配更好的效果,在应用时不仅节约了投资,缩短了工期,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其安全性能也非常好。

2.砂石垫层法

砂石垫层法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的软弱土挖去,然后碾压或夯实,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没有腐蚀性且级配良好的砂石材料进行分层夯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因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直接关系到持力层的抗剪强度,置换层的抗剪强度较高,显然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通常情况下,地基的沉降量中其浅层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占较大的比例,另一方面通过夯实一定厚度置换层,由于砂石垫层作为持力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减少垫层下天然土的压力,使作用在下卧土层的应力相对减小,这样也会相应减少下卧层的沉降量;因砂石垫层有良好的透水性,迅速消散基底下的孔隙水压力,加速下弱层软土的排水固结,逐渐提高饱和土的抗剪强度,避免发生塑性破坏。砂石垫层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的关键是: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保证垫层的压实度,要求回填的砂石材料按级配拌匀且要具有最优的含水率,在基坑内分层铺设夯实均匀。砂垫层施工质量的检验采用环刀取样法和钢筋贯入法。砂石垫层法适用于多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不需要特殊的施工设备,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节约工程造价的特点。

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这是一种新开发出来的处理软弱地基的新方法,其是在沉管碎石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在沉管碎石中掺入适量的石屑、粉煤灰、水泥加水拌和制成桩体,利用水泥、粉煤灰的胶凝作用,从而使桩体的整体性和强度得以提高,其通过桩间土的承载力使荷载传递到深层地基当中,经过处理后地基具有更好的承载力,特别是对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更是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不仅施工工艺较为先进,同时在灌注过程中不仅方便,质量也较好控制,施工中可以应用工业废料作为材料使用,有效的降低了工程的成本,目前在多层和高层的砂土、松散填土、粉土、粉质粘土、粘土、淤泥质粘土地基中处理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在对岩石工程的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岩石情况,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保证岩石工程地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家鹏.关于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探析[J].科技创业家,2014,02:23.

篇4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材处理;情境创设;课标钻研;知识迁移

一堂课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处理是否适当。如何用好教材,找准教材的落实点,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落实,我们的教学质量就很难有质的飞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教材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处理教材指的是什么?处理教材就是指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教材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的过程。这个处理过程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次全员研教中,令笔者感触最深的就是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一课的教材处理,几经周折,一度无厘头,最终柳暗花明。

一、吃透课本,创设情境,让教材“明”起来

【第一次磨课】笔者在上《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一课中,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是本课的重点。教材的编写顺序为先提出唐朝的民族政策,然后再讲述唐与吐蕃的关系中文成公主入藏和金城公主入藏的事件,说明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日益密切。

【分析】如果根据这样的顺序进行课堂教学,只提供一些文字资料的描述,这仅是传递教材信息的过程,学生的学也只是围绕着记诵教材而展开并不能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为什么是开明的?也不能体验离学生生活实际如此遥远的文成公主到底是如何入藏的?为什么要入藏?她到到底做了哪些事情?

“没有体验就不会有情感生成,当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1]新理念认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何让学生能更好的感知和体验呢?创设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情境是一种合适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立探索,在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而且使教材结构更加合理、教学知识更加系统。基于这一想法,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开明”和“开放”。我对教学教材内容进行了如下重组创新。

【第二次磨课】在新课的导入环节,笔者播放了一个约3分钟的讲述文成公主入藏的视频。并设计了两个问题“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视频中藏族人民是如何评价文成公主的?”。于是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兴致勃勃地观看起了视频。学生感受了声势浩大的文成公主入藏的画面后,又学习了金城公主入藏的故事。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从唐蕃和亲中,你觉得唐蕃关系又什么特点?学生接二连三地回答:“和睦、融洽,合同为一家……”笔者追问:“为什么当时的唐蕃关系这么好呢?学生马上想到“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钻研课标,体现综合,让教材“活”起来

【第一次磨课】在学习唐朝对外政策时,笔者出示了波斯琉璃盘、罗马金币等实物图片,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大家猜猜当时唐朝主要与哪些国家积极交往?”然后出示煞人物图,让学生猜鉴真和玄奘。在此基础上引出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在学生合作讨论了这两个事件的目的、过程、功绩后,思考玄奘和鉴真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分析】上述教学设计,学生能说出这些国家,但不能感知这些国家在唐朝的什么方位,与唐朝的距离多少?唐朝为什么要会和这些国家有密切交往?对外交往的使者是如此到达这些国家的?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学生能感同身受吗?

根据新课标要求,历史与社会学科注重史地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在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本着综合性的特点,笔者对教学作了如下调整。

【第二次磨课】笔者先出示一张有海、陆交通线的世界地图,让学生沿着唐朝对外的海、陆交通线,找出哪些国家与当时的中国交往密切。于是学生按从东到西的顺序轻而易举地找出了有日本、新罗、天竺、波斯、大食、西罗马。然后让他们辨别一下当时的这些国家就是今天的哪些国家这一环节基础上,笔者引出重点,边讲边在地图上演示:“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唐朝有两位高僧(玄奘、鉴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一个沿陆路交通往西走到达(天竺),一个经海路交通往东走到达(日本)。

同时在讲授玄奘和鉴真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时,笔者出示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路线图,学生知道了玄奘西行走的就是之前的丝绸之路,鉴真要渡过黄海。通过“重走玄奘、鉴真路”的活动,要求学生先回顾地理知识先说出这些路线要经过哪些地形区。并结合《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文学故事,笔者让大家想象去天竺和日本的路上会遭遇哪些恶劣的天气和困难?此时学生兴趣大增,争先恐后地说道:“沙漠缺水、高原反应、雪山雪崩,又有沙尘暴、海啸、台风……通过这一系列的铺垫,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说出他们的优秀品质了。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软土路基; 水泥搅拌桩法; 加固;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路桥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良路基,软土路基最为常见。由于软土路基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所以软土路基的处理对工程建设尤为重要。

一、目前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一些问题分析与研究

未能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处理方法;一些施工单位对只注重表面工作,对地下的基础处理工作不是很重视,缺乏熟练技术工人,施工管理存在漏洞,偷工减料以及不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的现象较为严重,从而降低了路基的处理质量;施工机械简陋影响地基处理水平和质量;在土木工程中,实践是先于理论的,只有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再将理论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但目前一些地基处理方法虽然得到应用,但其理论不是完全成熟,也会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偏差,使路基处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少工法缺乏完善的质量检验手段。

二、常见的几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与研究

1、表层处理法。在填筑路基前,先开挖水沟将地表水排除,降低地基表层含水量,并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回填,以确保施工机械良好的作业条件。可在软土地基顶面铺设厚度为0.6m~1.0m的砂垫层 ,使它成为软土层固结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层,这样能有效缩短固结过程。砂垫层法施工简单,不需特殊机具设备,适用于软土层不很厚、或具有双面排水条件,软土表面无透水性低的硬壳等条件。砂垫层采用中砂及粗砂,要求级配良好。将石灰、水泥及土壤离子稳固剂等稳定材料混合在软土地基中,以提高地基强度特性,并通过改善机械作业条件来提高压实效果。

2、强夯法。强夯法即反复将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依靠其重力和冲击力来夯击地基,提高其压实度和强度,又名为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土的粒径、土层特性及其含水量,它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素填土、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地基,具有加固效果好、适用土类广、施工方便、处理费用低等优点。但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以及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效果不好,应慎用此法。

3、换填法。对于路基地面以下不太深的软弱土路基,可以将其挖除,并分层填充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性能稳定的碎石、卵石、砂、煤渣、矿渣等材料,压实后即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此法适用于浅层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暗洪、暗沟等地基处理。其工程量较大,处理效果差。

4、土工合成材料法。可将以人工合成的聚化物制成的土工合成材料置于路堤内部、表面或各种结构层之间,起到过滤、排水、防渗、隔离、加筋和防护等作用。在软土路基中放置筋材后,便于土体构成了一个复合体,筋材成为抗拉构件与土产生相互摩擦作用,相当于给土体施加了一个侧压力增量,限制了土体的变形,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

5、水泥搅拌桩法。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水泥与水即周围土体发生一系列的复杂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强度相对较高的桩体,桩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共同增强路基稳定性,提高路基承载力,较少沉降。水泥搅拌桩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和含水量较高的黏性土等路基,软土路基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不超过45kPa,当路基土天然含水量大于70%或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此法,此外,当地基土体中含有碎石、卵石、伊利石以及氯化物等矿物时,应慎重此法。水泥搅拌桩法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它具有施工简便、处理效率高、质量可靠等优点。水泥搅拌桩可分为喷浆法(湿法)和喷粉法(干法)两大类,固化剂采用水泥浆液时即为湿法,固化剂采用水泥粉时即为干法。通常湿法水泥剂量容易控制,成桩质量较好,而干法不易控制成桩质量,但干法能有效吸收软土地基中的自由水,对含水量的软土加固效果较为显著。

6、静力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包括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排水系统有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体,设置排水系统主要是改善路基排水条件,缩短排水距离,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途径。加压系统包括堆载法、真空法、和电渗法等,它为地基土固结提供足够的压力。加压系统的作用会使饱和软粘土地基孔隙中的水被慢慢排出,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强度逐渐增长。

7、碎石桩法。碎石桩法是在软弱粘土中通过振动的管状设备在高压水流作用下成孔,并往孔内分批填入碎石等制成桩体,它们与桩间同组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复合地基,以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少沉降。此种方法不受地下水位影响,造价低,处理效果好,已成为路桥软土路基的一种常见处理方法。其施工工艺流程依次为确定桩位、造孔、清孔、填料、振密成桩、断电停水并移至下一桩位,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水、电、料三者的控制,以提高成桩质量。

8、抛石挤淤。通过在常年积水的洼地,以及厚度较薄,排水困难,泥炭呈流动状态的软土路基底部抛投片石,将淤泥挤出基底范围,从而使地基强度得到提高。此法施工简单、迅速、方便,在填完片石后,要用重型机械反复碾压,然后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再进行填土。

9、反压护道法。对于路堤高度不大于2倍极限高度路段的软土路基,可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的护道,以平衡路堤下的淤泥向两侧隆起的趋势,减轻路堤施工中的滑动破坏,使路堤更加稳定。此法机具设备和材料简单,施工方便,但后期沉降大,养护工作也较为复杂,适用于非耕作区、取土方便的地区,对泥沼不宜采用。

三、影响软土路基处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研究

1、路基状况。软土路基的土质和地基构成是选择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粘性土除了压实法外,其他方法均适用,而对可能发生液化的砂性土则采用振动压实法或挤实砂桩法来予以加固。如果软土层浅而薄,可用简单的表层处理法,若软土层较厚,应采用表层处理法配合其他方法来处理。重要的构造物基础常用开挖换填法。

2、道路性质。道路等级较低时,可先铺简易路面,等到路基完成沉降并稳定后,再铺正式路面。道路等级愈高,平整度愈重要,就越要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加固处理。路堤的设计高度与宽度也会对处理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道路所在地段也很重要,对于构造物邻接地段应加强处理。

3、施工条件。工期、材料、机械的作业条件等不同的施工条件也会对处理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

4、周围环境。施工中还有充分考虑所选施工方法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地基振动、噪音、排出的泥水等。施工中应考虑对路堤附近的民房和其他重要构造物的影响,选择对它们扰动较小并且处理效果好的施工方法。

四、结语

地基与建筑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地基虽不是建筑物本身的一部分,但它在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基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造价,而且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即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因此其重要性已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本文就此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1] 谢俊东.浅析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篇6

[内容摘要]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会出现不适应,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很大关系,本文阐述了一些方法,如何让中学的教学方法适应新初一学生,与小学教学方法相衔接。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学英语衔接教学方法

目前,本地区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学科。使用的教材是译林出版社的《牛津小学英语》。在小学,学生学习最基本的英语知识,但到了初中以后,原以为有了基础的学生会教起來轻松,结果却并非如此。中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不一样,导致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英语时,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这种不适应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初中教师不了解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方法手段、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之间不能达成一种和谐与默契的话,小则会影响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大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如何让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应新初一学生,在小学和初中之间进行无缝结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工作,首先要了解衔接工作的对象一一学生。我所处的农村中学流动人口较多,学生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也千差万别,因此导致了有些学生在家长的督促辅导下英语基础较好,而另一些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孩子的英语基础不够理想。所以,初中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面对的是层次相差很大的学生。在接手新一届的初一学生后,我认为最迫切的任务是调查了解学生对小学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他们对常用句型的把握,单词的读音与拼写情况,及对部分语法的掌握情况。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才能针对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才能在教学内容、重点和目标上有一个与小学的衔接与补充。为此我列出如下调查内容:

①A-Z26个字母的认知情况(有部分民工家庭的孩子转学过来字母认不全);②名词的单复数及不可数名词;③第三人称单数的掌握情况;④常用句型;⑤形容词性和名词性物主代词;⑥音标和单词读音。

调查方法可以采用试卷形式,调查问卷形式或是课堂上的问答。调查之后我发现:字母认知尚可(有两名外地转入学生字母不会);名词加复数不够熟练;三单式使用情况差一些;常用句型基本上学生都会;但是单词读音发现有人用中文标注代替音标的情况。在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们便可以确定要衔接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重点了,也就是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地方。如此一来,对于学生的学,便构成了承前启后;便可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要做到教学方法的无缝结合还要了解小学里的教学方法。小学英语重点是激发学生对手英语的学习兴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课堂重在灵活多样,多以游戏教学为主,小学生在玩耍中学会少量单词和一些生活对话及部分句型。老师还喜欢用奖励的办法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而到中学后,必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系统性。虽然因为知识的增多使中学教学显得相对单一,但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的目标和小学是一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让课堂既要保持小学一贯的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也要能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知识,并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兴趣。

在这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游戏、竞赛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字母a在开音节中发/ei/ei闭音节中发/ae/时,可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单词,如:name,game,lake,bat’cat,bag,tap等,先领学生读,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字母a的读音规律。在学生找到规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解释字母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同时讲解字母i,o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分别发/aI //eu和l//c/。让学生分组自己写单词类似bate。like,code等,不必在意单词是否存在,此处只需学生掌握发音规则。在规定70秒时间内,哪个组写得最多,而且不能重复。这是第一轮竞赛。第二轮竞赛是在投影上呈现学生写的这些单词,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准确。最后评出获胜者于以评价。让学生在两轮竞赛中学习,紧张的同时又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发音规则。

还可以创设丰富的情境,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前准备工作,这样他们会对这节课充满期待。比如在教Starter的Unit 6 Reading,Going aroundABC Park这一课时,在课前一天布置学生帮老师做准备工作,根据reading内容用画笔在白纸上把ABC公园画出来,留着上课用。上课时,老师说。Today.we are going to visitABC park,Do you have a picture ofABC Park?这时学生会很踊跃地拿出他们课前准备的画,老师可以从中选出一张进行展示并评价。然后老师对着这张画提问以下问题:

①Is it a beautiful park?

②How many toilets are there?

③Where are the toilets?

④ls there a playground?

⑤Where is the lake?

由于学生对于他们自身创作的画兴趣浓厚,从而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来。然后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对他们自己的画进行讨论。也就是把刚才的内容再训练了一遍。在这节课最后,老师投影中出现一个空白的公园,以及旁边的湖,树,鸟,小船,洗手间等道具,问学生:

①Dowehaveaparkinourtown?

②Istherealakeinit?

③Where is the lake?

学生一边在想镇上的公园里各景物的位置,一遍用英文表达,复习本节课的介词短语。投影上的动画会在学生的描述下由老师移到相应位置(使用多媒体技术),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小学生升人初中后,教师不但要注意自身教学方法与小学教学方法的衔接,还要注意辅导学生,把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为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我校近年来实行导学案,可以利用导学案进行有目的有导向的预习,培养他们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培养他们复习的习惯,养成他们正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初中教学方法适应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如能有机地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是有着关键意义的。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经常互相听课,互相探讨,互相研究,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智忠,浅谈新课程下英语教师的自主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2):2-4,

[Z]崔允漷.课堂观察之20问答[J],当代教育科学,2007,(24):3-1。,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语音教学;背景知识;听力技巧

一、注重英语语音知识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首要前提

1.教师首先要有标准的英语语音及语调

学生主要是从教师处接受最系统、最正规的专业教育,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作用。从这层意义展开来讲,我们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具备标准的英语语音及语调。这样一来,才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与示范。这将对他们形成同英语国家人民一致的语调以及思维、思考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更有利于他们对英语听力材料的认识与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切实提升自身的英语听力水平。

2.强化英语语音具体知识点的学习

语音是困扰初中生听力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障碍,长期处于英语错误发音状态中的学生,他们在具体的听力活动中常常会因为自身错误的发音导致对材料的错误理解,自然也就无从保证具备较高的英语听力水平以及良好的听力效果。

要想切实扭转这一尴尬状况,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强化英语音标知识的学习,以此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音的基础;除此之外,更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英语中的同化、强弱读、连读、省音等具体内容。相信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基础语音知识会有较强的熟悉感与亲切感,也更容易对听力材料形成足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自身的英语听力水平自然也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发展。

二、科普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初中英语听力材料大多涉及英语国家的自然地貌、景物风情、民族风俗、社会人文等内容,而这些都属于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范畴。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向学生讲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逐渐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以此为契机,促使其在具体的听力活动中,能依据自身的学识与见识,率先对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进行大致的推断与猜测,进而为接下来更有针对性地聆听英语材料、确保高效率的听力结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初中英语教师除了要依据学生的实际英语基础以及阅读兴趣,向他们多多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英语书籍外,还可以将教材上的内容有效延伸,经常借助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其播放一些展示英语国家社会人文、自然景观等的视频或者幻灯片,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西方英语国家方方面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些都有利于他们在具体的听力活动中快速建立起同听力材料的熟悉感与亲切感,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于听力材料的更好理解。长此以往,相信学生的听力水平将得到大大的改善与提高。

三、教授给学生必要的听力技巧与方法,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重要策略

教授给学生必要的听力技巧与方法,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全文大胆猜测

陌生的单词或者难以理解的句子出现在英语听力材料中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学生在听力活动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单词或者句子时,没必要烦躁不安、心气不爽,更没必要将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全都消耗在此,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无法对全文主要内容形成足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正确的做法应是集中自身全部的注意力以及思维,率先听完全文,并在大致理解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结合听力材料的具体语境对陌生的单词、短语或者句子进行合理猜测与推断,这样既能有效避免因小失大尴尬状况的出现,又能切实保证对听力材料全文形成全面而综合的认识与理解,自然更能从根本上保证自身听力的良好实际效果。

如,在“When the people get to the shop,the door will open autom-atically for them.”一句中,“automatically”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一个单词,但学生在听力活动中不必对此感到苦恼,只要对全句形成大致的理解――“人们到商场门口时,商场的大门会

为他们打开”,再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便能大概推断出“automatically”一次的含义:自动地、主动地、机械地。如此一来,谋取高效率的听力效果自然不在话下。

2.快速记录听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英语听力考试中并不是要求学生事无巨细、毫无遗漏地将听力材料中的所有信息都进行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同样,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时,也并不需要双方对彼此谈话过程中的全部内容都了如指掌。因此,学生无论是在英语听力考试中还是在同他人进行交谈时,都必须善于捕捉听力材料中的最关键信息,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有效记忆与整理。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在日常的听力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初中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及学习基础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进步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公路施工 不良地质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公路施工中地质条件的重要性在一条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跨越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地质问题,给公路的安全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例如对路基工程的影响,由于其涉及面广,是一种线型结构物,具有距离长,与大自然接触面广的特点,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没有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桥梁是公路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跨越河流、沟谷或道路,需要架设桥梁,桥梁也是线路通过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区的主要工程。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如果不重视好地质条件,就会造成桥墩的塌陷,从而影响整个桥梁的安全。同样公路隧道工程所赋存的地质环境内涵也很广,包括地层特征、地下水状况、开挖隧道前就存在于地层中的原始地应力状态、地温梯度等。因此良好的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是反映地质环境的综合指标,也是我们修建隧道对围岩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不良地质现象是指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沉陷、泥石流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路基基础、边坡工程、隧道、桥梁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一)崩塌崩塌是指岩土突然脱离母体岩壁使岩体出现崩落、滚动的现象。

坡面条件是引起崩坍的根本因素。黄土地区,坡度大于50°是就可能发生崩坍;由松散的的岩土组成的坡地当坡度大于45°,高差大于25米的时候可能出现小规模崩坍,高差大于45米就可能出现大规模崩坍;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斜坡,当坡度大于50°,高差大于50米时就可能发生崩坍。

2、地质构造与岩性也是崩坍发生的重要条件。结构疏松破碎的岩石易发生崩坍,当松软岩层与坚硬岩层成互层出现时,由于差异性风化使坚硬岩层突出,临空面增大也容易引起崩坍。

3、施工不当造成崩坍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如果过分开挖山体边坡,或在坡脚大量采石取土,使坡脚支持力减弱容易引起崩坍。

(二)滑坡滑坡是公路施工中极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在客观环境内通过重力的作用导致部分岩体沿着软弱带向下滑动的现象。导致滑坡的具体原因如下:

1、地貌原因高陡的山坡或陡崖,使斜坡上部的软弱面形成临空状态,上部岩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溶剂发生滑坡。河水强烈的凹岸陡坎也容易发生滑坡。

2、地质原因松散的沉积层,尤其是粘土及黄土浸水后,粘聚力骤降,大大增加了其可滑性。基岩区的滑坡一般和页岩、粘土岩、泥灰岩、板岩等软弱岩层有关,当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不一,特别是下面是坚硬岩石,上部是松散堆积层时容易发生滑坡现象。

(三)地面沉陷

地面沉陷是指比较软弱的路基基础,在公路施工或者建成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沉降的现象。造成沉降的认为原因主要是路线选址不当或者路基施工不合理。自然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强降雨或地壳变动等。

(四)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是由于强降水导致的一种突然爆发的由大量泥沙、石块等物质组成的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能改变地表面貌。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大量水体;丰富的土石碎屑;陡峻的便于集水的地貌条件(山区盆地等)。

三、公路施工中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方法

(一)加强公路线路地质条件的勘查公路建设要高度重视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及时发现一些严重的地质问题并及时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可靠的处理,才能保证工程设计、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公路的可靠质量。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如果不重视好地质条件就会造成桥墩的塌陷,从而影响整个桥梁的安全。桥梁应该选择在边坡稳定、地基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应尽可能避开大断裂带,尤其不可在未胶接的断层破碎带和具有活动可能的断裂带上造桥。在隧道施工前,做好对隧道岩体的勘察,能够更好的确定出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

(二)完善工程设计提高公路抗地质灾害的能力在公路工程设计中,根据大部分地质剖面对致害地质作用的性质、原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稳定状况、危险程度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如水文、气候等情况,对预测的危害进行正确评价。当路线经过不良地质区域时,要综合考虑地质的治理有效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不同方案的的比选。重点地质防治工程,必须进行专门的可行性论证,必要时可进行工艺试验,因施工过程中必然对原有地质造成影响,如对岩基的喷锚、抗滑桩。挖排水沟等,不能因施工的扰动二对变形地质体造成新的破坏,当不可避免时要正确评估施工的扰动对变形地质体的影响程度,对原有设计进行补充修改。

(三)施工中通过技术手段防治地质灾害

1、对公路出现的崩坍和滑坡现象,应采用以下两种措施进行防治:

1.1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可以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滑坡区或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1.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以及采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通过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等。

2、对软土路基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主要有抛石挤淤法:挖至基础的处理厚度,一般为30cm,快速抛石、整平,抛石整平稳定后进行砂砾垫层施工,其办法很快解决了公路桥涵的软基处理,提高了整体施工进度。还有可以用砂、砾石等材料置换或拌入法使软弱地基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3、在泥石流易发区域,要加强排水工程的建设,以降低其对公路的损坏。

(四)加强不良地质区域的的灾害监测工作对于在不良地质区内的公路工程,要根据地质调查结果,确定监测和预报的重点区域,在每年汛期前对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进行全面的调查,加强汛期期间的监测工作,讯后要仔细复查,及时掌握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不良地质造成的损失。

总结:由于公路必须穿越一些地质复杂的区域以方便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受不良地质的影响,公路工程已经成为地质危害最为严重的建筑类工程之一。因此需要相关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以及经验积累,来克服各种不良的地质条件对公路施工和其正常运行的影响,最大限度的降低因地质灾害导致的各种损失。

参考文献:

[1]李斌《公路工程地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7(12)

[2]林宝辉《山区公路环境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探讨》[J].科技资讯2007(12)

篇9

关键词:系统误差;限制与消除;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

48(2007)7(S)-0059-3

测量数据中,除了含有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之外还包含系统误差。当重复测量某一个物理量时,误差的数值和符号基本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那一部分就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它的出现并不像随机误差那样服从统计规律而是服从某种确定的函数规律。在对系统误差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存在和所属类型后,可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系统误差加以限制或消除,使测得值中的系统误差得到抵消,从而消弱或消除系统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1 限制与消除系统误差的几种测量方法

1.1 交换抵消法

这种方法是使测量中的某些条件相互交换,使产生固定系统误差的因素对测量结果起相反的作用,从而抵消这种不变的系统误差。

例如用等臂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先在左盘放置砝码P,右盘放置被测物体m,如图1所示。

当天平平衡时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如果天平两臂之长绝对相等,即l1l2=1,则有 m=P,即砝码的数值就是被测物的质量。但实际上两臂总是存在微小差别,即l1l2≠1,这时如果仍以m=P作为测量结果,显然会使测量结果中带有固定系统误差。

为消除这一误差,我们可以将被测物与砝码互换位置,并改变砝码量值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2所示。

这时被测物与砝码的关系为:

利用(3)式所得被测物的质量值即不含由于天平不等臂而存在的固定系统误差。

1.2 代换消除法

代换法是在测量装置上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后在不改变测量条件的情况下,立即用一个标准量代替被测量,再进行测量,从而求出被测量与标准量的差值,则被测量为:被测量=标准量+差值。

例如用惠斯通电桥测量未知电阻RX的值,如图3。

根据电桥平衡条件有:Rx=R1R3R2

由于R1,R2和R3都有一定误差,因此按它们的标准值计算的Rx也必含有误差,即:

这就是说代换的结果,测量结果的误差ΔX只与标准电阻的误差ΔN有关,而与Δ1,Δ2,Δ3无关。因此电桥的精确度对测量结果就没什么影响,这就消除了测量结果的仪器误差。

用电桥测电阻的另一种代换法是用一个可变标准电阻与被测电阻串联,如图4所示。

调节标准电阻使电桥平衡,这时有:

设标准电阻含有固定系统误差Δ0及其它性质的误差ΔN和Δ′N,则RX将有误差ΔX:

之外,标准电阻的固定系统误差全被消除,而标准电阻的其它系统误差也可能部分被消除。

1.3 反向补偿法

在测量中改变某些条件,例如测量方向,电流方向等,使两次测量结果中误差的符号相反,从而抵消了固定系统误差。

例如用电位差计及标准电阻测量电阻值,如图5所示。

由于电压接头存在热接触电势,因此测得的电压并非电阻本身的电压,这必然引起系统误差。为了消除这种系统误差,可用正反两方向的电流测量两次,以抵消热电动势的影响。

当用正方向电流测得未知电阻两端电压Uω正时,实际上包含了热电势ex,即:

同理标准电阻两端电压测得值为:

其中ux,us分别为未知电阻两端和标准电阻的电压;ex,es为热电动势。

现将电流反向(电流值未改变)则得:

(10)式减(12)式得未知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值为:

(11)式减(13)式得标准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值为:

于是未知电阻为:

由上式确定的未知电阻值,将不含因热电势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1.4 对称观测法

当测量系统呈现某种对称性时,可以安排相互对称的两次测量,以此来削弱或消除系统误差。这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在一般的教学实验也被常用到。现举二例说明。

(1)用分光计测量角度时,由于刻度盘的转轴O与游标盘的转轴O′不重合将使角度读数由偏心产生系统误差。

为了克服这种误差,在游标盘的某一直径两端开两个读数窗口,如图6所示。

测量角度时,先在AB{刻度上读取θ1,然后在A′B′{刻度上读取θ2,根据平面几何的圆内定理,圆内角(对于刻度盘)θ的读数应等于:

(AB{的度数+A′B′{的度数)/2,而

AB{的度数也就是以O为圆心的圆心角θ1和θ2,因此得:

即二个窗口读数θ1和θ2之平均值就等于游标的转角θ。

(2)LR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的测定。

谐振曲线如图7所示,可以表为:

如果以电流最大值来判断谐振点从而测定谐振频率则由于检测仪器具有一定的灵敏阀值,而C点附近的曲线斜率很小,使测量很容易产生误差。为此取I=IMax2的曲线斜率最大处A点和B点,读取相应的频率ω1和ω2,谐振频率为:

由于A,B点的曲线斜率最大,在同样的仪器灵敏阀值之下,可使ω1和ω2测得更准确,从而达到消弱系统误差的目的。

1.5 周期性系统误差的消除

对于周期性系统误差,测得一个数据后,相隔半个周期再测一次,只要所测次数为偶数,然后取平均,就可以消除周期性系统误差。例如刻度盘偏心误差的消除就是采用相距180°的一对游标读数,然后取平均。

2 系统误差已消除的准则

采用各种方法去消除系统误差,最终不可能把系统误差完全消除干净而总有一定的系统误差残余。实际上,只要将系统误差减弱到某种程度,这时就可以认为系统误差已经被消除了。

根据四舍六入五取偶的数字截尾准则,当残余系统误差θx 绝对值满足:|θx|

3 结语

虽然系统误差的出现都具有某种确定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对不同的实验测量却是不相同的,须针对每一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结合普通物理实验实例分析的常用的五种消除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和判断系统误差是否已消除的基本准则,在新一轮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别是实验技能方面,对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误差处理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普通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普通物理实验 (电磁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普通物理实验 (光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常遇问题; 原因; 预防及处理方法;浅析

Abstract: the article to the cast-in-place pile in the process of SaiKa lie between water pouring in the ducts, tube water leakage, blocking tube, slumping hole, reinforcing cage dislocation, such as breaking pile manner of the problem of the cause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the treatment measur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bored piles; Often encounter problems; Reas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analyses

中图分类号:U443.1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钻孔灌注桩成桩工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欧洲已开始应用,我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在河南开始采用此技术,应用以来随着施工机械的不断改进和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桩基在桥梁建设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在地面以下或水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处理不好容易发生故障,影响工程进展,并造成经济损失。因此笔者想结合在京珠、日南、青银、大广等高速公路的工作体会,就钻孔灌注桩灌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隔水塞卡在导管内

1.1主要原因

1.1.1.隔水塞制作不合适:隔水塞直径过大,在导管内落不下去;隔水塞橡胶垫圈过大;隔水塞直径过小或长度不够,在导管内翻转卡住.

1.1.2.导管加工质量差,如:导管加工同心度不好、变形;接头处出现台阶;管内粗糙等.

1.2预防及处理办法

1.2.1.隔水塞要控制好直径,不合适的予以更换.

1.2.2.现成熟的方法是隔水塞采用塑料气球和篮、排球胆,其直径可比导管内经小1~2cm,受砼挤压后球塞可变形挤住导管内壁,并可向下滑行,排挤管内泥浆。球胆如果不被钢筋笼挂住,一般能周转使用。

1.2.3.要确保导管质量,变形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予以更换,每节导管应平直,其定长偏差不得超过管长的0.5%,连接部位内径偏差不大于2mm,内径要光滑平直,不得破损或凹陷。

2.导管漏水

2.1.产生的原因

2.1.1.导管连接处密封不好,如:法兰盘垫圈放置不平整;垫圈挤出会损坏;法兰螺桩松动等.

2.1.2.首批砼量不足,未埋住导管下口,泥浆从导管底口侵入。

2.1.3.导管提升过多,埋深太小,泥浆侵入管内。

2.2.预防及处理方法

2.2.1.导管在灌注砼前应进行必要的水密承压实验和接头抗拉实验,严格检查接头是否严密,焊接是否牢固,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修补。

2.2.2.发生事故,若孔内灌入砼量为少量,则可拔出导管,二次清孔,清除灌入的砼后方可浇注;若灌入砼较多时,应暂停灌注,下一个比原孔径小一级的钻头钻进至一定深度起钻孔,用高压水将砼面冲洗干净,并将沉渣吸出,将导管下至中间小孔内恢复灌注。

3.堵管(混凝土在导管内出不去)

3.3.产生的原因

3.1.1.砼配制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要求,水灰比过小;塌落度过低,流动性差;粗骨料超出规定要求;运输或等待时间过长使砼严重离析。

3.1.2.灌注时间过长导致砼表面砼已初凝。

3.1.3.由于水泥结块或者在冬季施工中因集料含水量大而冻结成块,搅拌时没有将结块打开,使结块卡在导管内。

3.1.4.导管内进水未及时发现,造成砼严重稀释,水泥、砂浆、碎石分离。

3.1.5.冬季施工在零度以下作业时,管内会形成一层坚硬的砼冻结圈,使砼在管内堵塞。

3.2.预防及处理方法

3.2.1.控制好施工配合比,集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导管内经的1/6~1/8,以及钢筋净距的1/4,同时不大于40mm。

3.2.2.拌和前要检查水泥是否有结块,如果在冬季施工,拌和前还应将细集料过筛,以免结块造成堵管,控制砼的塌落度在18~22cm范围内,混凝土拌合物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砼不应有离析现象。

3.2.3.各施工步骤应明确分工,协调工作,确保砼连续灌注,电路、水路等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尽量减少灌注时间,避免砼表层初凝。

3.2.4.上下提动导管或振捣,使导管疏通;若无效,提出导管后进行清理,重新插入砼内足够深度,用潜水泵或空气吸泥机,将管内泥浆、浮浆、杂物等吸除干净,恢复灌注。

3.2.5.冬季施工可采用喷灯或其他方法给导管加湿或保湿。

4.坍孔

4.1.产生原因

4.1.1.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

4.1.2.在潮汐河流中涨潮时,孔内水位差大,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

4.1.3.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有机械振动等。

4.2.处理和预防措施

4.2.1.保持和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除振动等,以防止继续坍孔。

4.2.2.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中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

4.2.3.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拔出,将砼钻开抓出,拔出钢筋,用粘土掺砂砾回填,沉淀一段时间后,重新钻孔成桩。

5.钢筋笼错位

5.1.产生原因

5.1.1.钢筋笼下落:主要发生在使用短于桩长的钢筋笼的桩孔内,由于钢筋笼下放时操作不慎、孔口未将钢筋笼固定、下导管时卡住钢筋笼等。

5.1.2.钢筋笼上浮:灌注砼面接近钢筋笼底部时,灌注快,冲击大;提升导管时将钢筋笼挂起。

5.1.3.钢筋笼偏位

5.2.预防及处理办法

5.2.1.当导管底口低于钢筋笼部底部3m至高于钢筋笼底1m之间,且砼表面在钢筋笼底部上下1m之间时,应放慢砼灌注速度。

5.2.2.从钢筋笼自身的结构及定位方式上采取措施,适当的减少钢筋笼下端的箍筋数量 ,减少砼向上的顶托力,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直径的1-2道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地焊接于钢筋笼底部,实践证明对于克服钢筋笼上升是行之有效的。

5.2.3.钢筋笼焊接时要上下对正,由钢筋定位器或混凝土保护块数量安引。图纸设计的保护层定位筋实际应用中作用不大,青银高速济南北环段采用半径同保护层设计尺寸、标号同图纸砼设计的砂浆滚轮布置在钢筋笼加强箍周围,每周4个,两米一道,钢筋笼顶部数量可适当加密,效果很好,即确保了桩基钢筋笼保护层厚度,又减少了下放钢筋笼时对孔壁的破坏;大广高速松辽段统一采用5cm宽、3mm厚钢板代替定位筋,效果良好;另外可在大护筒顶部内壁四周设置4根直径60mm或80mm钢管顶部焊于护筒口上,对防止钢筋笼偏位、桩头砼漏筋是行之有效的。

6.断桩

6.1.产生的原因

以上所述的导管漏水、堵管坍孔等现象 ,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便产生断桩。

6.2.断桩的处理方法

6.2.1.断桩层如果能够提出钢筋笼,可迅速将其提出孔外,然后用冲击钻重新钻孔,清孔后下钢筋笼,再重新灌注砼。

6.2.2.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10m以下处,且砼已终凝,可使用直径略小于钢筋笼内径的冲击钻在原桩位冲击钻孔至钢筋笼底口以下1m处,然后往孔内投适当炸药,待钢筋松动后整体吊出或一根根拔出,然后再进行二次扩孔至设计直径,清孔后重新灌注砼。

6.2.3.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5m以内且地质条件良好时,可用人工挖出,砂浆或同标号砼护壁至断桩位置,将泥浆或掺杂泥浆的砼全部清除,露出良好的砼并凿毛,将钢筋上的泥浆清除干净后浇筑砼。

6.2.4.若断桩位置在地表5m以下,10m以内时,且距地表5m以内地质条件不良时(如渗水等),可在桩基周围采取井点降水的方法,将此桩径略大的砼管或钢管一节节接起,直到沉到断桩位置以下0.5m-1m处。清除泥浆及掺杂泥浆的砼,露出良好的砼面并凿毛。

结束语:钻孔灌注桩属地下隐蔽工程,情况复杂,施工中一定要科学组织,精心施工,严格控制砼的配合比,使砼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灌注过程要连续、快速,断桩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沈得汉,排挤土灌注桩的施工。《桩基施工手册》

【2】李长娥,钻孔灌注桩断桩预防及处理方法。《学问·下半月》2009第二期

【3】《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08-24

作者简介:姜信贺(1981-),男,山东菏泽人,工程师,本科,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

篇11

【关键词】ESB 消息处理 性能测试

为了实现内部业务系统和外部业务服务请求的隔离,保证信息安全和消息服务的整合,很多企业采用了企业服务总线(ESB)这一种消息集成的软件架构。ESB可消除不同应用间的技术差异,让不同的应用服务协调运作,实现不同服务间的通信与整合。某些企业甚至使用ESB作为实时信息查询和实时数据交换的接口,这样对ESB的消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 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1.1 面临的问题

ESB的消息处理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参数来体现:响应速率,用户连接速率和服务处理速率。响应速率指的是单个请求中从服务请求者开始发出请求到完全得到服务响应结果的速率。用户连接速率指用户通过与ESB进行认证、授权等链接操作后成功上线的速率。服务处理速率指的是单个服务请求在ESB中被处理完成的速率。

传统的测量平台处理能力的方法是在关键节点上记录时间戳,通过比较不同时上的时间戳来获取时间段。但是这种方法在获取ESB消息处理时间上并不能完全适用。因为ESB的用户链接和服务处理等操作在ESB软件中完成,无法记录关键节点时间戳。因此需要一种测试方法来获取ESB的响应速率、用户链接速率、服务处理速率等参数来反映出ESB的消息处理能力。

1.2 相关对策

分析上述问题,针对用户使用ESB作实时信息查询和实时数据交换接口,本文提供一种ESB消息处理能力的测试方法和系统能够非入侵、高效地测量ESB消息处理能力,让用户对ESB信息处理能力有评价标准,有助于用户选择合适的ESB来促进企业生产。

2 测试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2.1 测试流程

根据ESB的工作机制,本方法分四个步骤完成测试,其流程如下:

(1)模拟ESB业务流程。

(2)建立与ESB业务流程对应的ESB服务访问脚本。

(3)模拟消息访问队列,消息访问队列中的各请求消息利用脚本按照业务流程对ESB进行服务请求,并记录关键时间节点上的时间戳。

(4)根据记录的各请求信息对应的时间戳确定测试结果。

2.2 具体实现

本小节结合上述的流程步骤,对每一步进行实现,为该方法作进一步阐述,

2.2.1 根据实际需要在此给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骤:

(1)步骤S1011:对ESB路由以及目标业务服务进行模拟;启动与模拟业务服务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则对应的模拟业务服务就可以被ESB访问和接入。

(2)步骤S1012:ESB接入模拟业务服务并配置业务操作生成服务;ESB将上步中得到的模拟业务服务通过路由方式接入并配置对请求进行转换、过滤、分发等的业务操作,最后生成外部访问ESB的入口服务。

(3)步骤S1013:将该服务出去,供外界请求调用,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又利于获取测试ESB消息处理能力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2.2.2 上述建立ESB服务访问脚本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步骤S1021:根据外部访问接口,生成访问服务的ESB服务访问脚本;通过对1)生成的访问接口进行解析可以生成能够访问该ESB服务的脚本。

(2)步骤S1022:在ESB服务访问脚本中加入请求开始事务,在请求信息开始服务请求时生成与请求消息对应的全局唯一性标识(GUID),这样可以从每条包括请求消息的报文中获取的GUID以区分请求消息,将GUID与各时间戳绑定,就可以通过GUID区分不同的请求信息的时间戳。

2.2.3 消息访问队列对ESB进行服务请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步骤S1031:消息访问队列中的请求消息利用脚本按照业务流程对ESB进行服务请求,将请求消息进行服务请求的时间记为初始时间戳;请求消息一般是以消息报文的形式传输访问,消息访问队列中的请求消息一般以同步的方式传输访问,由于每个消息访问队列只有头消息Mhead有连接时间,为了进行区分,如果请求消息是Mhead,则GUID的值为:MH{GUID值};将GUID嵌入在消息报文中伴随请求消息进行消息传输;记录当前的时间记为初始时间戳Tstart与GUID值绑定。

(2)步骤S1032:将请求信息到达目标的时间记为到达时间戳;目标可以指服务或 ESB;记录到达时间戳为Treceived并将其和GUID值绑定。

(3)步骤S1033:将请求消息进行服务请求结束的时间记为结束时间戳Tend;记录结束时间戳为Tend并将其和GUID值绑定。

2.2.4 此步,根据记录的各请求信息对应的时间戳来确定测试结果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1)步骤S1041:根据T响应时间=Tend-Tstart确定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

(2)步骤S1042:根据T用户连接时间=T第一个消息的响应时间-T非头消息响应时间确定消息访问队列的连接时间,其中,T用户连接时间指消息访问队列的连接时间,T头消息的响应时间为Mhead的响应时间,T非头消息响应时间指非头消息的响应时间;在一个消息队列中,只有头消息Mhead才有链接时间。

(3)步骤S1043:根据T消息处理时间=Tend-Tstart-T用户连接时间确定各请求消息的对应的消息处理时间。

(4)步骤S1044:根据响应时间、连接时间、消息处理时间确定测试结果;为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通过多个消息访问队列进行服务务请求获得一定数量的时间样本,并预测每项测试指标正常运行范围,如:使用概率分布算法进行预测。选取有效数据,排除测试中访问出错的数据并排序,假设N个样本,记为X1~XN;计算样本的平均值作为期望值,记为 E(X)。计算标准差得到与期望值的分散程度,如果该指标标准差波动程度较小,则E(X)可以供测试者作判断标准。

3 总结

使用ESB作为实时信息查询和实时数据交换的接口,数据的完整性与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若ESB消息能力处理不强,滞后的数据对于以即时性信息为核心的产业来说是无用的,甚至令企业蒙受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全面、便捷的测试方法对各种ESB进行消息处理能力测试,让企业对ESB有更全面的评价,从而选取更好的ESB平台。

参考文献

[1]华竹轩,王桂荣,徐楠,刘智琼,杨香泉. 基于企业服务总线中间件的评估模型[J]. 计算机工程.2012, 38(2).

[2]黎连业,王华,李淑春.软件测试与测试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朱宏(1983-),男,工程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信息系统研发、项目管理工作。

张雪良(1981-),男,软件设计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软件研发方面的工作。

汪贵州(1987-),男,软件设计师。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实施、管理工作。

篇12

关键词 计算机;考试系统;案例分析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69-03

Processed by Computer Case Analysis Problem of a Kind of Method o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Guo Xichun, Tian Zhenqing

Abstract In general exam, case analysis problem is a common topic. When using the computer as the testing tool, the cases of setting respectively topic and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nswer in complete test node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o design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opic from problems of inputting, data storage, examination paper presents and so on with application examples.

Key words computer; exam system; case analysis problem

在传统纸质考试中,案例分析题是一种常见题型。一般的案例题与简答题类似,只有一段文本题干描述,用计算机可以简单进行处理。但另一种案例分析题的处理相对复杂,即先给出完整案例进行阅读和分析,然后针对其中的多个节点分别设置题目并进行回答,也就是在一个完整案例中穿插多个题目,案例描述与题目混排。这与一般案例题中每题目只包含一段描述的方式不同,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下文即针对这类题目给出一套完整的处理方案。现以“蒙古文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系统”(下文简称“考试系统”)为应用实例,分析其实现过程。为表述方便,下文将该题型称为“多点案例分析题”,并约定包含多个问题的案例描述称为“案例”,其中的问题称为“题目”。

1 背景分析

1.1 一般考试系统特点

一般的计算机考试中,不论是单机考试,还是B/S模式或C/S模式的网络考试,其基本的试题存储模式大体相同,主要包括题干、备选项(用于选择题)、考生答案等字段,每题目为一条数据库记录,题目之间相对独立,一般没有包含关系或顺序关系,以题型进行归类成组[1]。

1.2 多点案例分析题的呈现要求

1)一个完整的案例题由大段描述和若干道题目组成,题目穿插在描述中,内容与描述中的关键点相关;2)题干中可以包含表格、图片、公式及特殊符号等非纯文本信息,并可以包含文本格式信息,以满足完整案例的描述需要。

1.3 自动组卷、试题管理、评分与答案处理要求

在多点案例分析题中,各题目与案例描述相关,顺序和位置相对固定。但为了在自动组卷时题目可以有一些变化,如题目可以在考查同一知识点的多道备选题中任选一道来呈现,或者选择题的备选项顺序可以变化等,就要求每道题目的数据应与案例数据分开存储。这样一来也满足了题目集中管理的要求,以及评分和答案处理的方便。

2 试题保存与输入

2.1 确定存储格式

基于多点案例分析题的呈现特殊要求,确定使用MHT格式存储案例数据。MHT格式是一种单一文件的网页格式,可以包含格式化文本、表格、图片等内容,并将全部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方便处理。该格式可以用Word环境直接进行编辑,也可以用IE环境读取并显示,对试题编辑计算机软件环境和考生机软件环境要求都较低。该格式全部数据为纯文本格式,方便存储和在网络中传输,并可以用较简单的方式进行数据压缩、加密、内容检索等操作。

2.2 数据结构[2-3]

基于案例与题目分别存储的思想,可以设置案例数据表与题目数据表。案例数据表用于存储案例编号与MHT格式的案例数据;题目表用于存储案例中包含的各题目的数据,字段除一般考试系统的试题表字段外,还必须包括所属案例编号以及在案例中的位置和顺序信息,如案例内编号或顺序号。数据结构如表1、表2所示。

2.3 案例输入

为方便案例的输入与编辑,一般将案例输入与编辑功能集成在试题管理程序中,可以在一个集成界面中完成案例输入、保存、读出、编辑、预览等操作,以及案例中各题目的相关编辑操作。

在“考试系统”中,使用嵌入式Word控件来实现对案例内容的编辑,但没有将Word控件直接嵌入窗口,而是先在窗口中嵌入一个IE浏览器控件(WebBrowser控件),然后使用WebBrowser控件的Navigate方法来加载MHT文档,Navigate方法将调用系统默认的MHT编辑控件(一般为Word)来加载MHT文档,并生成相应的编辑界面(即Word编辑界面,包括工具栏)。

该方法利用了WebBrowser控件对Word环境良好的控制能力,有效地减少了代码量,并回避了Word版本兼容问题,使程序兼容性更好。同时,可以通过WebBrowser控件的Document方法获取对文档对象的控制,来完成打开、保存、复制、粘贴、查找等操作,对文档的控制能力并没有降低。

2.4 题目输入

基于试题管理的要求,题目与案例应分别输入和存储,每道题目有唯一的题目编号,以及独立的题干、答案、分数等信息,并包含所属案例编号,以明确与指定案例的所属关系。同时,为了确定题目在案例中出现的位置和顺序,为每道题目设置案例内编号,该编号在案例内唯一且有序。以上内容均为每道题目要输入的信息。

为题目设置案例内编号后,应在案例描述中要求出现该题目的位置处设置标识,以便考生机显示试卷时按标识读取题目。在“考试系统”中,使用“(--”+案例内编号+“--)”的格式插入题目标识,如案例内编号为5的题目标识为“(--5--)”。为确保该标识在案例描述中是唯一的,在插入标识前用查找替换的方法对案例描述进行预处理,将所有包含“(--”的文本替换为“( --”,即在括号后加入一个半角空格。

在输入界面的设计中,为方便输入,可以将案例输入与题目输入设置在一个界面中,这样可以进行对照输入和文本复制。

3 试题呈现

3.1 案例呈现[4]

考生机程序显示完整案例时,同样使用WebBrowser控件显示通过网络传来的MHT格式数据,因为一般Windows系统都包含有IE浏览器,所以能确保大多数计算机可以正确显示题目。

读取并显示案例的过程为:

1)接收从网络传来的MHT格式文本数据,保存在内存变量中;

2)对MHT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数据中的“3Dus-ascii”及“us-ascii”替换为“gb2312”,以解决大多数汉字编码问题;

3)接收从网络传来的题目数据,保存在内存数据集中;

4)读取第一道题目的案例内编号,在案例文本变量中查找该编号对应的标识字符串,如编号为5,则查找“(--5--)”,在找到的位置处用题干文本替换该标识,也可在题干前后加入基于HTML语言的格式控制标签,如背景颜色、字体、字号等。

5)重复执行上一步,依次将所有题目替换完成;

6)利用VB的文件操作代码,将处理完成的MHT案例文本数据保存为临时文件“~temp.mht”,并使用WebBrowser控件的Navigate方法来加载该MHT文档,即完成案例题目的显示,考生即可在独立的答题区中做答。

3.2 选择题备选项处理

在考生机程序中,为防止同一机房考生抄袭,可以对选择题备选项进行随机交换处理。“考试系统”中采用同步交换备选项与答题区选择框的方法,假设备选项有5个,处理过程为:

1)将备选项保存在下标为0~4的数组中;

2)随机生成0~4的数字排列,如3、1、4、2、0;

3)依次取备选项数组中下标为3、1、4、2、0的元素,加上A、B、C、D、E的标识,显示在题干下方;

4)在答题区中生成该题对应的5个答题选择框控件(单选题为单选框,多选题为复选框),分别标识为A、B、C、D、E,5个控件的附加属性(VB为Tag属性)分别为3、1、4、2、0;

5)当考生单击某一选择框时,读取控件的附加属性,即可获得对应的备选项下标。

利用以上方法,可以在考生机程序中使用简单代码呈现随机备选项排序,有效防止考生作弊。

4 总结与应用

本文设计的处理方案较好地解决了针对完整案例中各关键点分别设置题目,案例描述与题目混排的问题。该方案通用性较强,可以用于各科各类考试系统,也可以用于包括选择题在内的各种题型;因题目与案例分别存储,题目的后期处理与一般考试系统相同,可以与其他题目统一进行评分、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该方案数据结构简单,程序实现也较容易,也可以与其他相关程序相整合,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本文阐述的解决方案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测试”工作中投入使用,已针对全区约16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测试,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逯洋.计算机辅助考试系统开发中细节技术的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2):39-40.

[2]张学清.Windows环境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篇13

【关键词】公路桥梁;软弱地基;特性;应对措施;处理方法

在桥梁工程的软土地基进行设计与施工时,必须从地基、结构、施工、使用等各方面综合全面地考虑,采取合理适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保证桥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一、软土地基的基本特性

软土在我国分布很广,软弱地基因其低承载、高压缩、大孔隙、不稳定、难处理的通性,当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产生严重沉降或者不均匀沉降时,使得公路桥梁发生整体倾斜,甚至基础断裂。因此加强对软弱地基的处理,对我国交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2)中的定义,凡天然孔隙比大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为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

1.1低承载力

软土地基抗剪强度很低,天然地基承载力一般不大于60KPa,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30KPa,未经处理加固,通常无法满足承载要求,处理加固不善,往往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够造成建筑倒坍、结构破坏等质量事故。

1.2渗透性差,处理难

软土具有亲水性,渗透性很差(渗透系数约在10-7~10-9cm/s 之间,水平方向约在10-4~10-5cm/s 左右;),土体中得水分大部分与固体颗粒形成结合水,内部水分很难排除,因此夯实、挤密、排水、胶结等通常的加固原理很难对其产生本质性的工程性能改良。

1.3大孔隙比

由于其形成条件和土体颗粒组成的内在特性,软土土体颗粒之间空隙很大,天然空隙比通常大于1,土体含水量通常处于饱和状态,天然含水量接近或大于液限。

1.4高压缩性

软土由于孔隙比大,土体颗粒间结构不连续,而具有高压缩性的特点,压缩系数α1-2, 一般在0.5~2.0MPa-1 之间,有的可达2.3MPa-1;。软土地基固结周期长,承载后变形大,长期不能稳定,容易造成地面大面积下沉、基础底板不均匀沉降,梁柱等结构件开裂等问题,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性能,进而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等。

1.5高灵敏度、不稳定

软土结构非常灵敏,易于破坏,其灵敏度在3~16 之间,受到扰动(振动、搅拌等)后,强度显著降低,且很难恢复。同时软土具有流变性,变形持续发生,沉降稳定历时长,一些深厚的软土沉降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二、公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工程应对措施

软土地基强度低、压缩性较高,加载变形大,沉降稳定周期长;即便采取了地基处理措施,使得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也极易因变形过大而影响正常使用功能,同时也可能因不均匀沉降造成柱倾覆或折断坍塌等危害。因此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活动时,除了采取合理适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外,还须在结构设计以及施工中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2.1 结构措施

(1)选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提高基础的刚度和整体性,减小基底附加压力,减小不均匀沉降。(2)充分利用表层硬土,合理设置基础深度,采用浅埋基础方案,避免上部硬土层被刺穿破坏,尽量降低下部软土的附加应力。

2.2设计措施

(1)设计应力求体形简单、荷载均匀,过长或复杂的结构,应设变形缝。(2)注意减小荷载和软土地基的附加应力。

2.3施工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一般应先施工高度大、重量重的部分,后施工高度低和重量轻的部分,并尽可能加大两者间的时间问隔,以减少部分差异沉降。(2)控制施工速度和加载速率不要太快,使地基逐渐固结,强度逐渐提高,这样可使地基土不发生流塑挤出,避免建筑物产生局部破坏或倾斜。(3)基槽开挖时预留约20 cm 厚的保护层,避免扰动土体而破坏土的结构。若已被扰动,应挖去扰动部分,用砂、碎石回填处理。

三、公路桥梁工程中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基于软土物理性能及其工程特性的特殊性,常规的地基处理方法及通常的加固原理很难对其工程性能产生本质性的改良,即便是目前最为适用的预压固结法在处理效果上也有一定局限,而且单一、常规的处理方法也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同时,受场地条件、地层分布、软土成因、施工方法、工程的特点等诸多因素影响,软土地基处理要结合工程实际,因地制宜,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合理适用的治理方法和应对措施。下面就一些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其适用性进行介绍。

3.1表层加固法

对于软土地基之上覆盖有一定厚度的较好地层时,可通过各种常规地基处理方法进一步加固上部土层,使其形成硬壳层;也可对表层的软土进行在一定深度的换填、挤淤、灰土拌合等方法进行表层加固。表层加固通过大幅提高表层土体的整体强度和承载力,减小荷载影响的深度,以满足使用要求,对沉降变形没有严格要求的简单建筑物比较适用。

3.2预压排水固结

通常有真空预压、堆载预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等方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上施加荷载,使软土地基逐渐排水固结,预先完成变形沉降,并提高土体强度。本法适用于深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地基,能对软土地基工程特性进行整体性的改良,但承载力提升有限,在工后沉降变形控制方面比较有利。

3.3换填、置换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直接将软土挖出,采用级配砂石、粉煤灰、二灰土、水泥拌合土等进行分层碾压回填,也有强夯置换、动力挤淤等方法。本法适用于厚度不大、下部有较好地基持力层的浅层软土地基处理,同时也可用于开挖后局部的软弱地基处理,尤其是工程体量不大时,该法简单方便、高效快捷。

3.4置换加强--复合地基

通常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水泥搅拌桩、旋喷桩、夯扩碎石桩等,通过在软弱地基中植入强度、承载力远高于软土的加强桩体,形成复合地基以达到改善地基强度的目的。该法适用于软土厚度较大的浅层软土地基处理,但随着软土厚度的增加,处理效果也越来越不理想,而且造价也比较高昂,不太经济。该法能大幅提高地基承载力,对于对变形沉降控制不太严格的简单工程,比较适用。

四、结束语

软弱土体结构、形成原因特殊,物理力学特性很差,具有大孔隙、低承载、高压缩、不稳定、难处理的不良工程特性。软土的变形和强度问题都是公路桥梁工程中必须十分注意的,尤其是变形问题,过大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造成了软土地区大量的工程事故。因此加强对软弱地基的处理,对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嘉富.连盐高速公路软基处治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

篇14

关键词:石化园污水;冗余系统;网络控制系统;优化

中图分类号:TP273

石化园污水包括两个部分,生活污水和石化园工业污水,对处理工艺和控制系统要求很高。针对目前克拉玛依石化园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了一套冗余网络控制系统(NCS),分析了网络的原理及工程优化方法。本文使用的NCS以典型的ControlNet实时网络为例来进行设计说明,其具有开放的、响应快、确定性、实时性强、实时输入输出、控制器互锁、P2P报文传输等特点[1-3]。

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比较复杂,但是影响控制的主要环节包括:预处理、气浮、调节池、沉降池、污泥缓冲、污泥脱水、2级曝气生物池、反冲洗池、反硝化生物滤池、紫外线消毒、加氯、外排等,数据监测方面,主要包括每个环节的污水和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控制、外排水的水质在线检测等。中控室设备主要包括NCS、PLC、大屏显示系统以及报警系统等。此系统主要由中控室、PLC节点和远程I/O设备等组成,来实现生产工艺流程的设备控制、数据采集和网络通信,以及各个环节的液位、压力、流量、H2S含量等数据采集,并记录各个节点的设备的启、停、故障、运行、相关报警等状态信息和最终水质参数检测、数据处理、显示、报警等。

1 NCS冗余设计及优化

图1 基于冗余设计的NCS框图

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确保系统稳定长期正常工作,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流程,设计一套基于ControlNet网络技术的冗余NCS,如图1所示。 系统冗余设计的主要部分包括即控制器和NCS主控网络。中控室监控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实现与PLC节点的数据通信;PLC节点再通过ControlNet与远程的I/O模块实现数据采集与通信;现场智能仪表节点通过RS-485总线进行连接,使用ModbusTCP/IP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主从模式。硬件系统实现连接后,通过组态软件,对网络参数进行配置和优化。

1.1 节点地址的优化

改进后的石化园污水处理厂主控系统的NCS采用三层协议结构,即物理层、CTDMA层和CIP层。其中,CIP协议用于改系统的应用层;CTDMA(Concurrent Time Domain Multiple Access,并时域多路存取)用于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该协议层具有预定时间段和非预定时间数据传送功能,每段都是按节点编号顺序依次完成数据发送,其中控制过程由隐性令牌实现。在预定时间段内,轮询到的节点发送一次数据,非预定时间段内,至少可以有1个节点可以发送。为了优化节点数据发送方式和提高轮询队列的效率,有如下两点基本原则需要考虑:

(1)基于预定时间段内的节点:

队列中最新采集数据依地址号从1开发送,正常情况下确保地址编号尽可能连续,避免中间有空闲号出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MSA保持能获取最小值,各个节点(主要是PLC节点)的采样数据形成一个组成预定时间段数据队列。

(2)基于非预定时间段内的节点:

根据NCS实时性要求的特点,非强实时性节点数据节点,在发送队列中,其地址号可一般安排在队列后面,但也要考虑其发送的时机,也就是所离MSA不要太远,并且空闲地址数尽可能少,避免带宽浪费。实际应用时,非预定时间段队列中节点常见的有RSView,PanelView等设备。

1.2 NUT的优化

NUT是用户可配置的,希望NUT值越小越好,即我们要尽量使其最小。ControlNet技术设定范围是NUT为2~100 ms[5],默认值为5ms。其选值范围直接影响系统实时性,如果过大,数据传送周期过长,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能会因此下降;如果过小,固定周期过短,会引起在一个周期内,有些节点响应不到时间令牌,这些节点数据的发送过长很可能得完成不了,结果就会引起通信网络拥塞和整体系统性能不稳定。即:

NUT=t维护+t预定+t非预定 (1)

式中:t维护、t预定和t非预定分别为系统中的维护时间段、预定时间段、非预定时间段的时间。考虑到系统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即在每个NUT周期内,预定的每个节点都有在队列中有数据发送,且约定每个MAC帧都视为最大值;同时约定非预定时间段中至少有1个节点在对队列中有数据发送,可得:

t预定=T*MSA,t非预定=T (2)

式中,T为队列中待发送数据节点发送一个最大MAC帧所需的时间,当NCS结构、节点数、数据帧等指标或性能确定后,T可以看做是为确定值。由此可知,MSA指标直接影响的NUT。

2 系统优化实例与结果分析

以石化园污水处理厂NCS主要工艺及控制参数为例,提出系统优化思路如下:

根据系统规范,NUT的有效选值范围为2.00ms~100.00ms,默认为5ms。首选用默认值,但必须满足NUT

根据MSA的特性,其有效范围为1~99,系统中若干个节点按照会依次设置队列节点编号,扫描时,按最大节点数进行这样可以减少了NCS数据采集与通信的队列节点响应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实时性。根据系统约定,MUA选值应大于MSA,最小值为实际队列中的最大节点号+1,常设为MSA+3或4。例如,如果系统设备节点数9,且都在队列中,则该控制系统中的MUA最小值为10,考虑到扩展需要,也可设为13。当NUT选定后,系统自动把t维护从NUT中删除,再分配给t预定,剩余时间为t非预定,其中t维护与t预定和t非预定相比很小,为ms,t非预定=NUT-t维护-t预定。该控制系统优化前、后的网络参数对比见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分析出,在NUT的预定周期内,优化后比优化前减少了时间90T,在实际应用中,该可作为组态网络的NUT选取依据。

3 结论

本文依据石化园污水处理厂主控网络设计的基于NCS的一种冗余NCS,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充分发挥NCS网络高速、确定性等优点。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优化后的方案在满足系统基本需求指标参数的同时,通过优化,在不影响控制性能的前提下,充分保证NCS系统功能扩充、拓扑结构变化等因素对控制系统性能所造成的影响达到最小。分析表明,石化园污水处理开的改进后的效果,可以为以ControlNet为基础的NCS以及其他类似NCS系统设计、优化提供参考实例。

参考文献:

[1]王旭,王中杰.基于TCP/IP协议栈的嵌入式网络控制系统设计[J].系统仿真技术,2011,1.

[2]沈艳,郭兵.网络控制系统变采样周期智能动态调度策略[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1.

[3]刘舒,周彬,何云.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多冗余高精度测频系统[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2,4.

[4]肖志斌.ControlNet网络组态中RPI与NUT的关系[J].制造业自动化,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