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跨国经营与管理范文

跨国经营与管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跨国经营与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跨国经营与管理

篇1

【关键词】跨国经营 资金管理

一、跨国经营资金管理模式

跨国经营资金管理模式经历了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到价值增值中心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资金管理模式以利润中心的形式存在,大多在外汇、利率和信用掉期、大宗商品、新兴市场以及更多领域从事交易活动以获取额外利润。

20世纪90年代,货币和经济危机席卷欧洲、拉美和亚洲,造成大规模损失,于是市场开始制定更加合理的货币管制政策,由利润中心型逐渐过渡到具有规避风险特点的成本中心型资金管理模式。

近年来,资金管理部门通过并购实现增长,帮助组织创造价值,确保资金管理的利益以获取最佳表现,其专注于提高效率、创造价值。此时,逐渐变为增值中心型资金管理模式。

二、金融危机下的资金风险

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领域的主要力量,在金融危机下面临的挑战也异常艰巨。金融危机主要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和预期渠道来传导。中国的贸易开放度远远高于金融开放度,因此贸易渠道的冲击要大于金融方面的冲击。

金融危机阴霾笼罩,给跨国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表现在:一是资产价格缩水,亏损增加,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与此同时,市场对风险更加敏感,银行信贷、资本市场不愿为企业提供融资,使跨国公司的财务陷入困境。二是市场方面表现不乐观,销售下降、应收账款增加、库存增加,导致应收坏账和库存跌价风险,影响公司的运营资金。三是在战略上公司主动裁员,缩减开支,合并机构,减少或撤回投资。

在金融危机期间,企业的安全性比收益性更加重要,现金流比盈利更加重要。

三、跨国公司资金管理实践

(一)建立海外现金池(Cash Pooling)

建立海外现金池有3个目标:其一,实现全球收款账户资金的实时归集,加快现金流转;其二,充分评估不同货币汇率、不同利率等风险与机会,实现资金增值;其三,实现付款账户基于全面财务预算而支付,严格资金内控,通过财务预算实现资金支付的合理和高效。

因而,实现海外资金管理必须有两个强大的资源系统支持,一是全球网上银行系统,二是全面财务预算系统。这是两个重要的支持平台,需要与区域战略合作银行签署协议,并有海外团队一起协同。专业的网银和团队会帮助企业开拓全球市场。

海外资金管理中心(海外现金池)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文化背景、公司客户市场、世界区域金融中心、服务水平、团队合作、税收政策等因素后比较确定。亚洲企业通常会选择香港或新加坡。当然大型跨国企业还要设立二级区域资金中心或国家资金中心,以避免由于短期汇率波动对资金收支的汇兑影响,而且考虑到韩国、泰国、印度、中国等外汇管制的限制,此举简化了投资手续和投资成本。

资金收支管理要求网络合作银行和账户的标准化。合作银行在2~3家,其中一家为当地结算网络银行,另一家为全球化网上银行,并适当选择一个中资银行以应对政治风险对资金划拨安全的影响。银行账户设立应付账户,可按当地货币、合同货币及管理货币等来分别设置。

客户订单货款回到收款账户,并按与当地银行清零协议自动归集到现金池;按照财务付款预算,由总部划拨资金到付款账户以支付费用。按照协议也可以先透支资金付款。

(二)适当调整海外资金政策

海外资金政策是承接公司战略和财务战略的关键,它反映了公司对市场风险的判定态度、价值主张、客户关系及营销政策等。但它要随着市场变化和公司战略的调整而变化。

公司资金政策一般包括财务结算政策,商务合同政策,应付政策,外汇、利率及投资政策等。它与公司的市场份额、现金流及盈利能力相关。一般,可结合跨国公司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度调整海外资金政策体系。

1.调整公司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更加关注市场。公司组织架构包括BU(Business Unit)与FU(Function Unit)两部分。BU是市场的主体,FU更突出垂直管理和内部风险管控,支持BU经营绩效的提升。FU包括公司战略及投资战略、财务(Finance)、法律(Legal)、内控(Internal-control)及IT信息化等部门。而资金管理又是财务的核心.

2.在财务部门设立专门司库(Treasure),关注金融市场,为集团提供决策依据。公司设立司库,其职责包含5部分:银行关系管理、制定并监控资金政策、资本项目管理、外汇及利率管理、资金风险监管。如在外汇利率管理方面,可实时全球合同汇率,全球汇率及利率管理政策,制定外汇避险和理财增值的模型和方案,以指导和监管全球公司的汇率及利率。

3.重新审定合作银行。首先要对与银行发生的业务金额额度作出相应的调整。要充分考虑再融资风险,减少以前经常性的短贷长用的方法,同时要广开财路,根据业务需要多找一两家合作银行以备用。同时,规划全球L/C网络银行,与BOC开证行团队合作,持续优化银行网络,淘汰不合格者。

4.优化全球客户信用和结算政策。作为跨国公司,对全球客户结算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集团公司的全球战略、品牌影响力及客户关系与企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结合公司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导引。既要灵活并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又要达到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要求,以达到标准内动态调整优化的目的。

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对于客户的结算政策原则上应首要考虑结算方式的安全性,首选风险较小的即期L/C、提前T/T或B/G结算方式,对结算方式为DA/OA的订单,需要考虑信用保险投保率,充分与国际知名保险机构加强合作提高信用保险投保率;对于大客户采用总部直销的模式,以缩短供应链环节,加速回款。

5.优化供应商支付政策。供应商支付政策主要根据技术和采购的战略合作、成本水平、质量等级、用户满意度、交货能力、公司信用水平等综合评价决定。公司与供应商密切相关,他们应该共同面对市场和客户,实现共赢。通过对供应商等级ABCD的评价可以指定不同的付款周期和付款方式,对评价为D的供应商要取消其资格。

充分利用银行资源创新结算方式。如可以采用付款保函(Payment Guarantee)等付款方式延长结算周期,减少资金占用。

为加强付款的管理,可成立全球应付中心,实现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这需要全球的应付政策及频次,并基于供应商档案和合同,应付中心的选址要充分考虑外汇管制、语言、国际银行网络、人员素质经验等。亚洲地区一般选择上海、印度班加罗尔、马来西亚吉隆坡等。

6.严格商务合同管理。商务合同管理是政策执行的保证,它包括成交方式、结算方及结算周期、信用等级及信用额度、销售价格约定、合同货币及汇率、质量水平及退换货政策等。财务要参与合同的评审,通过事前约束来规避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重新评估外汇管理政策

在评估外汇管理政策之前,首先要明确公司高层对风险的态度及外汇管理的目标,是为了避险还是为了追求收益。

从技术层面上分析,外汇风险可以通过收支对冲来部分规避。同时,可运用套期、掉期、DF&NDF等金融工具实现保值。面对高风险且收益不确定的理财工具要对其谨慎分析并制定多重应对方案,或设定公司风险准备金。

从根本上讲,要通过关注客户需求和提高研发水平,创造出有价值的订单和客户;尤其要从公司投资战略上统筹考虑。要在市场地生产、采购,以避免不同币种交换带来的外汇风险,而公司盈余资金可作为区域战略投资储备,尤其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更要用战略的思维来审视战略市场和战略投资,切忌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海外游击战术。

(四)优化应收账款和库存资金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可分为事前约束、事中跟踪、事后评价等三个方面。事前约束是根本,它包括国家信用评级、文化差异调查、客户信用动态评审、合同条款、结算政策、事前订单评审等。对每个客户、每笔订单的分析评价要变成日常的分析经营流程。事中控制是保障,客户订单责任到人,实现“人款合一”机制,系统能提供预警每笔订单的回款日期;反过来,也要求客户经理关心客户不回款的问题,通过沟通尽快解决问题。事后评价是闭环提高,每周、每月对客户回款及信用进行评价,建立ABCD评价体系,取消D类客户以优化客户结构,提升销售网络质量。

同时,基于对海外客户信用变动的不确定性,也可将风险很大的应收账款外包给专业的国际应收保理公司去管理。“保理+订单”已成为一种商务模式,使公司全力关注客户需求创造订单,拓展海外市场。

通过对订单的管理可以优化库存资金的占用,订单管理要细化到每个型号、每个客户。分析每个型号的目标销量、质量水平、价格及交货期。年初要做市场型号规划并确定投放区域,与客户沟通销售预算和资源配置。在收到客户的提货单时,要综合评审客户的商业库存、销售速度、应收账款逾期及信用变化。

因而,订单库存管理与应收账款管理是一体的,要基于信息化的支持,关注应收账款账龄和订单库龄的变化,通过完善运营体系,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共赢。

篇2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跨国经营 我国企业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1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经营含义

(1)“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曾对经济全球化下过这样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这种超越国界的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及人力资源流动、技术转移等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2)企业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国际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为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开发等一系列经营活动,从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为企业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收益。

2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影响

2.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积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首先,经济全球化现实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各国企业能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创造了可能,因而为其跨国经营创造了条件。其次,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了解日益深入,沟通更加广泛,为各国经济的发展与融合构建了广阔的平台,使得各国间贸易政策、竞争规则出现趋同的倾向,贸易摩擦逐渐减少,为企业从事跨国经营创造了良好外部政策环境。(2)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经验。我国企业通过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方式,借鉴,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及财务管理等,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使企业的素质不断提高。

2.2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国改革开放带来了上述积极作用的同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产业发展升级、加速我国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增加我国的金融风险和国外跨国公司制约我国经济的可能性等的负面影响。

3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路径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内企业自身起步晚,像发达国家那样拥有绝对优势后跨国的企业数量有限。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我国逐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入WTO后企业对外的经营自是逐步放开并逐步到位的。就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实施跨国经营战略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条件尚不成熟。在选择“走出去”和“怎样走”的战略问题上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在充分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可采取先贴牌生产后创立自主品牌,先贸易后实业,先合资后独资等循序渐进的方式。(1)先贴牌生产后创立自己品牌。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沿海的很多企业利用国内劳动力丰富,成本低等优势,为国外企业作代工,进行贴牌生产,赚取了第一桶金。但是这些企业家们不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他们通过为国外知名品牌进行贴牌生产,了解国外客户的需求,熟悉产品设计和国外销售市场,创立自主品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获得的丰厚的利润。例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内地品牌服装“LILY”贴牌加工的销售净利率仅1.8%,而在法国中高级百货店和专卖店销售自己品牌的服装时,销售净利率能达到60%左右。(2)合资合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企业的关注。我国许多企业抓住战略机遇,利用自身市场优势,主动出击,寻求与国际著名企业的合资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借鉴并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企业管理和技术,迅速追赶并达到国际同行要求和水准,树立自主品牌,成功地开拓了国际市场。(3)在海外建立独资企业。我国一些有能力的大企业,在海外建立独资企业,直接在国外当地市场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开拓国际市场。例如海尔集团,通过直接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建立自己独资家电生产工厂,使海尔的白色家电快速进入了这些国家的市场。(4)兼并或收购国外企业。我国企业可以利用自身资金的优势对国外企业进行收购,从而获得国外企业的销售网络或资源优势,迅速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源或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例如:我国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成功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极大地帮助中海油公司打开美洲及欧洲的能源市场。

篇3

(一)不明确的经营目标我国很多企业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都争先恐后走向国外,在走向国外的接近9000多家的企业中虽然不乏又成功的企业,但是却只是占很少的比例,着主要是因为企业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贸然实现跨国经营,没有深刻认识到走向国外的意义,认为只要企业面向了全球,势必会有广阔的前景,势必会盈利。但是事实却是很多企业因为不了解选择国家和区域内消费者的需求差异,以及在选择合作伙伴、经营策略上没有进行论证分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引发了企业的经营出现重重困难。

(二)不合理的布局结构中国跨国企业中大部分会出现布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出现,出现不合理布局结构主要体现在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从地区结构上来讲,投资的区域和集中,造成了我国企业内部因争客户等原因发生互相压价等现象,这不仅仅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还大大增加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而从产业结构上来讲,中国大部分的跨国企业哈时候还是偏重于加工和制造等比较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导致跨国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严重缺失。

(三)缺乏核心技术和复合型管理人才我国企业的出口产量很大,很多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也占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占领的市场份额也不少,但常常会因为产品缺少核心技术而让产品性能受到压制,只是价格低占领市场,进而导致产品利润低下,不能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我国企业在一些高科技技术上还很缺乏优势,虽然我国企业的某些技术在该领域或者方面站在世界领先水平的地位上,从总体上来说,和发达国家企业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我国企业的很多技术还是从发达国家技术引进,然后再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输出,但是输出还是一些手工艺技术等;同时,在我国企业中许多高新技术从无到有的时候,发达国家企业中却已经是从好到精,始终不能跟上发达国家发展脚步。在经营管理中,常常缺乏相关的优秀管理人才,导致一些专业人员因为外语的原因不能管理好企业经营,而有些则是懂得外语,却没有相关专业知识而影响企业经营的管理和发展。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管理改善的策略

1.我国企业想要真正的实心跨国经营,就应该向考虑好企业要如何开拓国际市场,仅仅是为了增加企业产品销售量,是为了了解全世界消费者的需求,以此实现企业产品领导世界主流,还是为了能够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水平,以此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只有明确了企业的经营目标之后,企业才能够更好的针对目标提出企业跨国经营管理的相关策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管理的时候,可以借鉴国际跨国公司发展的经验,将人员当地化作为基础,再将管理当地化作为管理核心,以生产当地化和行为当地化为两翼,实现跨国企业的效益经营。2.企业要选择合适的产业结构和投资地区。企业首先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对产业进行全方位的选择,要详实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及论证调研,然后根据获取的利益和风险回避的原则上,选择适宜的经营国家和区域。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还要积极的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管理的起点高,并且积极快速地进入到高附加值产业中去。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有一些相对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独联体和东欧国家中,因为我国经济和前面列举的三类国家的互补性比较强,在技术上我国企业也2014年第10期中旬刊(总第567期)时代Times是具有很多相对优势,尤其是某些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很适合在这些市场进行发展,拥有比较广阔的企业发展前景。由此可以得出,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市场跨国经营方向是:确立亚太地区作为投资的重点区域;继续保持对欧美这两个市场投资;积极开拓东欧、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市场。3.因为我国很多跨国企业都没有属于自己企业的核心技术,所以在跨国经济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产品技术研发,打造出属于企业自己的核心技术。因为在WTO协议中有意向重要内容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对于我国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和意识还是十分薄弱,因此需要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学习逐步掌握这一锐利武器。这都是为了跨国企业能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而先进的技术就是支持品牌的一种重要因素,所以企业就要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出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外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稳妥并快速的发展。4.还要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企业可以采取内部员工培训和高薪聘请专家等多种路径,培养出一批既能懂外语,又能懂得相关贸易、经济和法律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让其在企业跨国经营管理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也可以利用当地人才inanceNO.10,2014(CumulativetyNO.567)资源,实施国外机构人员的当地化管理战略,为企业提供管理人才,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除了加强对人员的培训,还要致力于开发和完善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终身学习、永恒成长的能力提高机制。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跨国经营;可行性;优势劣势;建议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跨国经营

(一)经济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不同国家和地区都逐步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之中。要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健康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积极参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掌握较多话语权,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可能会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贫富差距、沦落为发达国家转嫁其经济危机的牺牲品的尖锐挑战。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各跨国公司为载体、以不同形式的“引进来”与“走出去”为媒介的全球性的经济架构动态调整的过程。

(二)跨国经营

跨国经营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者是分支机构,并以此为基础而开展的以赢利为目的的跨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跨国经营顺应时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已经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实力与其所处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为了应对国际经济新态势,各国纷纷调整各自发展战略,逐步摒弃内向型的发展模式,积极参与并推动跨国经营。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可行性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对外开放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不仅给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重大挑战。

(一)我国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1.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相对稳定以及技术的进步、更新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大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

2.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已逐步进入快速、全面发展的时期,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放宽、贸易体制的重大改革以及宏观经营环境的逐步改善,都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创造了强有力的支持。

3.对我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自身来讲,进行跨国经营是其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改善经营管理现状、壮大发展等的重要渠道和必然要求。

(二)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益处

1.跨国经营有益于调整产业结构,树立竞争优势

利用跨国经营的机会,可以将一些原本在国内产能过剩、在国外市场有发展前景的,以及那些劳动密集程度高、原材料消耗多、土地占用量大的项目和企业健康有序地转移出去。将自身的技术、管理优势同东道国的资源优势、市场空间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经营成本最小化,确保竞争优势。同时,一些企业因跨国经营、转移阵地,为留下的国内企业营造了更为宽松的发展氛围。

2.跨国经营有益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能源、原材料、人工成本相对较高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资源、能源的有限性以及人工成本提高的刚性造成了这个瓶颈的难突破性。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低效益”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承载的脆弱性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必须更新思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借鉴国际优秀跨国企业做法、适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失为一种良策。

3.跨国经营有益于壮大国际经贸合作,提升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加入过渡期的终结,我国对某些幼稚行业的保护已逐渐解除,我国经济将更大程度、更广领域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之中。三十多年跨国经营的实践表明,跨国经营的开展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拓宽了新领域,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跨国经营企业在利用国外资源、资金、技术、信息与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跨国经营的优势与现状

(一)跨国经营的优势

1.跨国经营有利于以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可使我国跨国经营的产品(服务)以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以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且短期内我国劳动力价格的相对优势不会消失。

2.跨国经营有利于发挥技术的比较优势

技术的比较优势主要是指成熟技术的比较优势,我国具有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优势。在我国有相当的产业已经出现市场饱和、生产能力过剩、设备闲置等现象。对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产业通常属于朝阳产业。相较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于这些国家而言,我国的部分成熟技术更加具有吸引力。

3.跨国经营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和特色产品走向世界

我国独具特色的独特产品或服务这些产品或服务为中华民族所特有,蕴含中华千万年源远流长的文化禀赋,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可以通过跨国经营在国外发挥其优良质量、含义独特的优势。这些传统中国产品或服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正在被越来越多国际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尽管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与世界顶级跨国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较弱

世界跨国公司的渗透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高科技产品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高技术产业引领时展方向,其对跨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非凡。我国跨国企业在科技研发和投入方面比较落后,许多企业没有技术优势、技术创新意识不强。我国企业尽管跨国经营、投资范围较广、涉及行业较多,但是其主要是以资源开发、初级制造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才刚刚起步。

2.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缺陷,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竞争需要

高度组织性的企业,客观上需要严密科学的管理系统、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我国现有的跨国经营企业,尤其是中小跨国企业大都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的概念。企业普遍缺少精通外语、了解国际市场、熟悉海外直接投资操作的优秀跨国经营管理人才。且我国跨国企业普遍存在组织功能不健全、管理制度与国际运行规则不相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另外,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相当比例的外派经营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责任意识不强。

3.跨国经营投资决策过程不科学,投资风险较大

中国跨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对国际经营大环境以及对投资区域、投资项目等缺乏详实的可行性分析,往往盲目决策、贸然行动或者随波追流、亦步亦趋,没有形成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这加大了跨国经营的风险。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海外投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四、提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水平的建议

1.加大科研投入,使产品(服务)水平达到国际标准

我国的跨国经营如果依旧依赖自然资源、依靠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则难以拥有长久的竞争优势。只有注重科技投入、技术创新,增大研发力度,并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来实现技术升级,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取得优势。

2.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对人的管理应该胜过对企业其他资源的管理。长期以来中国跨国企业对海外业务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这导致中国跨国企业经营业绩没有达到预期。培养和引进专业技能扎实、通晓外语、精通相关法律的综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完善用人体系、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储备人才,减少不合理的人才流动。

3.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过程、完善可行性分析

在对海外市场、对东道国、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和评估。充分考虑项目的条件和近远期效益,并结合企业自身实力来做出健康科学的国际发展战略,防止或减少盲目投资所带来的经济风险。采用循序渐进的扩张方式更有利于其通过学习曲线来积累海外经营经验,在逐步升级的过程中,扩大海外投资规模,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顾洁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探析[J].经济论坛,2004(15).

[2]朱桂方.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宏观管理体系的若干认识[J].商业时代,2006(2).

[3]卢进勇.入世与中国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M].北京:对外经贸出版社,2001.

[4] 李文锋.中国跨国公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改革,2001(05).

[5]王艳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劣势分析[J].经济师,2009(1).

篇5

关键词:跨国经营;中小企业;贸易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39-01

跨国出门,走向世界,从事跨国经营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是中小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跨国经营可以为企业寻求经营机会、保护和扩大原有市场、克服贸易壁垒、追求优惠政策、获取技术,走国际化经营之路成为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一、我国中小企业跨国发展的有条件

1.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优势明显

首先,有一定的产权优势。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产权约束非常明确,因此在投资决策时会非常谨慎,成功的可能性也大一些;其次,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虽然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财力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但对事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其创新热情高。目前,已有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有所突破。而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在小规模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强,善于在大企业技术垄断的夹缝中立足,成本低,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费也较少。再次,有一定的跨国经验的积累。尽管中小企业多数规模小,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其中的一部分在服务国内市场的同时,已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国际市场,在海外建厂、设立分支机构或从事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

2.知识经济时代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新的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有了新的内涵,主要是知识产业的崛起,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使得世界更加开放,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一国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效率的竞争、质量的竞争,胜败关键取决于智力资源及国家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而不在于企业规模的大小。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表明,中小企业由于具有产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低,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经营灵活、形式多样等特点,使它在保护充分竞争、活跃市场、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着大企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

二、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不利条件

1.抗风险能力低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本不很充足,在对外投资中抵抗风险、管理风险的能力比较低。特别是对非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如政治风险、战争风险、国有化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等,几乎没有任何防范承受的能力;

2.国际竞争力较低

要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有高竞争力的企业,但事实上,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不少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缺乏名牌产品,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凝聚力不强;

3.跨国经营人才短缺

跨国经营是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知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中小企业这方面的人才少,且整体素质也不高。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有效地规避劣势,发挥优势,适应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缝隙,也可与国外跨国公司结成战略性联盟,成为跨国公司价值链一环,在合作中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从而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损失。

三、我国中小企业跨国发展策略

1.加强政策的引导

政府要转变职能和作风,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政府要下大力气抓服务、抓协调,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充当好“服务者”的职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法律保护体系,加快和完善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规范,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对外投资机构,实施有关促进、鼓励对外投资的政策,通过税收、就业等优惠政策,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在加强对中小企业管理引导的同时,也要把握企业跨国经营的自,使企业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各级政府要加强同外国政府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一定的基础。

2.企业应不断增强竞争力

要敢于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的一个前提就是进行治理机制改革,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完善企业科学管理机制,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不仅要发挥制度的作用更要强调人的作用。完善企业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国际经验表明,从单一的依靠产品出口到成为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因此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的同时要树立“长远”的意识。

3.引进和培养跨国经营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和引进业务技能强,通晓外语,以及国外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要在企业内部着力培养一批又懂外语、又懂法律,通晓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担当公司的管理者和业务骨干。通过内部员工的国外培训、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纳海外学子等多种渠道吸引人才。要大力实施海外机构人员本地化战略。善于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从而更好地适应东道国的情况,进一步将我国中小企业推向世界,实施跨国经营。

小结

我国中小企业朝着跨国经营方向发展是完全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目前状况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策略,才能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邱添.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J].淮海文汇,2008(04).

[2]许春野.危机下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分析[J].网络财富,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