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学生物学笔记范文

化学生物学笔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化学生物学笔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化学生物学笔记

篇1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笔记 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引言

课堂笔记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帮助学习者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科学、简洁的课堂笔记能够在课堂中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高效复习所学内容,掌握行之有效的课堂笔记方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而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知识点琐碎,记忆内容繁多的特点对生物课堂笔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导图正是一种能够行之有效地优化生物笔记,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

2 思维导图简介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文字、数字、分析、排序、语言和逻辑,而右大脑负责韵律、颜色、形状、方位、想象和幻想。思维导图是由东尼・伯赞创造的可同时利用人的左右大脑用可视图表示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能够通过主题关键词与图像、色彩进行链接的方式将信息量庞大的知识内容进行简化。使用者还能通过思维导图的图案、文字、色彩的多层次刺激记忆起各级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在构建出原有知识体系之后继续发散延伸。因此,学习者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后,会发现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进一步加深,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有效提升。而传统笔记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仅仅利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传统笔记使用者的记忆效率和理解效果自然不及思维导图。因此,近几年来思维导图被广泛运用于课堂学习之中。

3 使用思维导图制作生物笔记的步骤方法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记忆学习方法,要把它运用到优化生物笔记上,就要明确具体的使用方法步骤。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为例介绍思维导图的具体绘制步骤。

(1) 取A3或A4尺寸的白纸横放,横向格式要比纵向的格式给使用者更多的自由和使用空间来制作思维导图。在白纸的中央确定思维导图的主题,先在思维导图的中央绘制了一个细胞的图形,并确定以“细胞中的无机物”为主题关键词。

(2) 以图形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以粗线条绘制相连的主分支,在分支的末端放置关键词,分成了“水”、“无机盐”两个主分支。

(3) 创建2、3级分支,绘制的线条逐级变细,各级分支上的关键词要基于课堂内容的逻辑结构,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分层次扩散。不同的二级分支采用不同的色彩绘制以便区分,主分支“无机盐”的4个二级分支分别采用蓝、橙、绿、红四个颜色区别,但“水”和“无机盐”相同的二级分支,如“存在形式”又采用相同的颜色绘制。这样,学生在复习思维导图时又能够对“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进行比较记忆,达到加深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作用。

(4) 提炼关键词,关键词的选择在于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最符合个人思维逻辑特点的关键词。但是,思维导图上的关键词一定要简洁,短语或词组会混淆记忆,降低记忆效果。

(5) 尽量使用图案、符号来代替文字,这样既能提高记笔记的速度,又能使思维导图更有趣味性,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图案加深了对大脑的刺激,使得记忆效果更加提升。

4 “细胞中的无机物”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比较

下面同样以“细胞中的无机物”为例,对思维导图和传统笔记的特点进行直观、具体的比较分析。传统笔记见图1,思维导图见图2。

从图1中可以看出,传统笔记中,文字内容十分详尽,但记录笔记耗时较多。学生在课堂记录笔记时,主要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被动地记录笔记上,而不是放在对知识内容的思考分析上。有的学生甚至疲于记录而跟不上教师的授课思路,在课后复习笔记时,反而不能理解所记录的知识内容。传统笔记也没有对课堂内容进行提炼,只是单纯地根据教师的授课内容记录,学生只被动地接收,而不是主动建构知识。传统笔记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紧密,结构松散,重点知识不突出。在复习笔记时,学生也很难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记忆起来也更加困难。

从图2可以看出,使用思维导图来做生物笔记文字少,层次结构分明。思维导图笔记高效省时,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分析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提炼,主动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且完成思维导图后,学生能根据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继续在原有思维导图上进行补充发散,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思维导图通过主题关键词与图像、色彩进行链接,能够多层次地刺激学生的左右大脑,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牢固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构高中生物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其记忆理解的能力和效率,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程内容都适合。例如,高中生物课堂中需要准确描述记录的生物实验操作就不适合制成思维导图。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也应当注意选取适合的知识内容。

总之,与传统生物笔记相比,思维导图层次分明的逻辑结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更有效地优化生物课堂笔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但是要使学生正确利用思维导图来优化生物笔记,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教师自身也要掌握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法,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师生共同协作,才能利用思维导图打造高效的生物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篇2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二、任务和目标

本学期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是授完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三、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师得到充实,由两位生物教师担任生物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压力很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生物备课组将加强集体备课,未经集体备课的课不上。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确保准确把握教材,少走弯路。

我校现在有学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个教学班,其中文化班8个,艺体班2个,每人5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智力水平还可以,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欠缺。

四、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每周有一次大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试题)、作业情况;协调各班的进度;反馈上周各班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安排下周的观摩课,评课的时间、地点。

2、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进行总结,介绍给学生,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染力)。

3、加强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课上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操作事项的说明,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在周六、周日去实验室做实验)。

4、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我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原则在学生自动报名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活动每2周开展一次,时间利用课外时间(晚上7:30—8:30),开展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重点难点突破、典型习题点评、讲座等等。

五、教学计划 周次

时间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

2.10-2.15

2

2.16-2.22

第二章第一节(1)

第二章第一节(2)

3

2.23-3.1

第二章第一节(3)

第二章第一节(1)

4

3.2-3.8

第一章第一节(2)

第一章第二节(1)

5

3.9-3.15

第一章第二节(2)

自主检测

6

3.16-3.22

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章第三节(1)

7

3.23-3.29

第二章第三节(2)

第三章第一节

8

3.30-4.5

第三章第二节

习题讲评

9

4.6-4.12

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章第四节

10

4.13-4.19

第四章 第一节(1)

第四章 第一节(2)

11

4.20-4.26

第四章 第二节

自主检测

12

4.27-5.3

自主检测讲评

劳动节放假

13

5.4-5.10

第五章第一节

第五章第二节

14

5.11-5.17

第五章第三节

第六章第一节(1)

15

5.18-5.24

第六章第一节(2)

自主检测

16

5.25-5.31

自主检测讲评

第七章第一节

17

6.1-6.7

篇3

关键词:舞弊行为;行为意向;计划行为理论;逐步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8—0061—03

高等学校考试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评估大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评价。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目前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的普遍性,在所经历的考试中发现:大学生考试舞弊行为越来越普遍,并表现出舞弊方式多样化、舞弊主体多元化、舞弊人员职业化与舞弊手段现代化等特点。舞弊行为直接败坏学风、校风建设,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是当前各类院校教学管理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因此,为了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杜绝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有必要对舞弊行为的形成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多属性态度理论和理理论发展而来的,由于理理论假设行为的发生都能够由个人的意志控制,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存在着不完全受个人意志影响的行为,这将大大降低理理论对个人行为的解释力。因此,Ajzen便将理理论加以延伸,在原有影响行为意向的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两个方面外,考虑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可能会阻碍意向的形成以及行为执行的基础上,另外加入了行为控制认知一项,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该理论假定影响行为发生的所有其他因素都是通过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及其相对权重间接影响行为的,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增强了对行为研究的系统性以及为后续理论模型的假设验证提供了框架,最大的优势在于有效地考虑了多种因素。如果用回归的数学形式表现该理论模型,计划行为理论对行为的预测则表现为以下形式:

BI=W1A+W2SN+W3PBC (1.1)

B=W4BI+W5PBC(1.2)

其中,A代表态度,SN为主观规范,PBC为行为控制认知,BI为行为意向,B为行为,W1、W2、W3、W4、W5为回归系数。因此,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提出如下假设:

H1: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关系;

H2: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关系;

H3:行为控制认知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关系。

但是Plight&Vries、Bagozzi&Kimmel等学者的研究表明,过去行为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应该作为独立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并且认为人的行为主要由行为意向形成,而行为意向与实际行为有非常强的关系,许多实证分析表明用计划行为理论对实际行为的衡量可以用行为意向来代替。由于舞弊行为是高校严令禁止的行为,在实际问卷调查中,为了防止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从理论角度和实际可测量角度,选择舞弊行为意向替代舞弊行为作为最终测量变量是合理的和可行的。为此,提出以下假设:

H4:过去行为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关系。

综合上述假设,构建基于修正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考试舞弊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如图1.1所示。

模型的基本含义是:大学生考试舞弊的行为意向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和过去行为共同影响;大学生考试舞弊的行为意向代表了大学生考试舞弊行为。

二、量表编制及调查样本

在理论分析及假设的基础上,先应用计划行为理论常用的三个经典问题进行开放性问卷调查,即舞弊行为有哪些益处和害处、哪些个人或组织会影响舞弊行为发生、哪些因素会促进或阻碍舞弊行为发生,然后参考Ajzen的TPB量表编制封闭式问卷。

在进行正式问卷调查前先对问卷进行预测,随机选取某大学在校生60名学生进行小规模施测以判断问卷题项是否有效。预测采取两次进行并对所获取的数据先进行相关分析,相关分析发现各题项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6,大于要求的0.5;再进行再测信度的检验,再测信度通过检验表示量表具有时间上的稳定性。为此,正式问卷通过网上填答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涵盖管理、理工等各专业的大一至大四的各年级的在校大学生,采取无记名方式,共305名学生填答问卷,有效问卷为298份,有效回收率为97.7%。

正式问卷中变量含义和测量题项说明如下:

1.行为态度(AT)

行为态度是大学生对于考试中所实施的舞弊行为所持有的积极或消极评价,该行为评价的好坏间接地体现了大学生是否具有道德观念,具体有“认为考试作弊的不道德性/道德性”、“作弊对考试成绩提高是愚蠢行为/明智行为”和“作弊对于学习效果体现是无益的/有益的”这三个问项。测量采用Likert5点计分,为:1(完全不同意)、2(基本不同意)、3(不能确定)、4(基本同意)和5(完全同意)。本次测量Cronbach α=.81,表明本问项达到了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水平。

2.主观规范(SN)

主观规范是大学生在考试中进行舞弊时根据经验判断该行为的实施会得到周围人的认可程度,认可程度越小,实施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越小,认可程度越大,实施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影响大学生主观规范的周围人群体可以分为“教师”、“同学”和“家长”这三类,分别设计 “教师/同学/家长对待舞弊行为的认可程度,会影响我舞弊行为的实施”这三个问项,测量计分法同行为态度。本次测量Cronbach α=.84,表明本问项信度值很高。

3.行为控制认知(PBC)

行为控制认知是大学生在决定是否采取舞弊行为时,认为自己对于各种有利或阻碍舞弊行为因素的掌握能力,即对实施舞弊行为的难易程度的评价。Ajzen对行为控制认知的测量主张更多关注外部资源的限制,这与“便利条件”观念非常相似。影响舞弊行为的便利条件有:当场的考试氛围,体现在老师监考的松紧状态和同考场同学的考试行为;学校关于舞弊惩处程度;舞弊信息的传递工具;考题形式和内容,体现在开闭卷形式、考试内容的来源、主客观题的权重等等。为此,从这四个便利条件设计问项,测量计分法同行为态度。本次测量Cronbach α=.78,表明本问项达到了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水平。

4.过去行为(PB)

过去行为是指大学生在已有考试中所实施的舞弊行为。过去行为参考Norman和Conner关于酗酒行为研究文献中所用量表修改而成,主要调查测试者的过去舞弊行为经验对其今后考试行为的影响,最终确定 “考试中会不自主地发生一些习惯性舞弊动作”和“以前舞弊行为对现在考试舞弊行为有帮助”这两个问项,测量计分法同行为态度。本次测量Cronbach α=.83,表明本问项信度值很高。

5.行为意向(BI)

行为意向是指大学生考试进行舞弊意图的强度,并用行为意向替代了大学生的舞弊行为。由于对大学生舞弊行为的追踪不太好实现,为此对行为意向的测量依据平时考试中大学生舞弊行为的频率来测量,为从未舞弊、偶尔舞弊、经常舞弊共3个频率。本次测量Cronbach α=.79,表明本问项信度值符合要求。

三、数据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大学生舞弊行为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应用SPSS13.0软件,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1.相关分析

为了全面把握行为态度等变量与行为意向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有必要进行相关分析。表1结果显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和过去行为均与行为意向显著相关,而且表明了理论模型中存在因果关系的各变量之间基本都有相关甚至显著相关。

2.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可以说明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关系的紧密程度与方向,回归分析则能明确变量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不仅对变量的前后因果关系进行验证,也能更深入了解不同层面对行为意向的解释能力。

根据理论模型,大学生舞弊行为意向主要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和过去行为四个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可以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判定系数R2=0.749,说明回归方程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4.9%;另外,回归模型已解释变差的统计量F=1 I4.981,其显著性概率Sig

从回归方程中得出,行为控制认知对舞弊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过去行为次之,而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偏小。研究结果表明考试舞弊的行为控制认知是构成考试舞弊行为的必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过去行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在大学生形成考试舞弊行为意向时发挥了主要作用。可见,教学管理部门不能够盲目乐观,考务管理的任何环节都不能降低标准、放松要求。

四、大学生考试舞弊行为防范措施

1.加强考试管理是关键。考试管理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入手。学校要制定细致的舞弊惩罚制度,使舞弊行为惩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在入学前和每次考试前对学生强调这些规章制度,让学生深知舞弊行为的严重后果,同时对考场配备高质量的作弊信号屏蔽器等。而教师主要体现在监考教师、任课教师这两个主体,监考教师在监考中认真履行监考职责,并要配有经常巡视的考务管理人员,形成“走动式”监考;任课教师在出题时偏重案例分析等主观题型,降低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客观题的比重。

2.重点学生重点管理。过去有考试舞弊行为的学生如果从舞弊行为中获得“效益”,会引起他们不重视考试教育动员、缺乏诚信的考试风气,更构成了有利于考试舞弊行为意向形成的主观规范,而这些学生的考试舞弊行为会导致更多的学生效仿。为此,对过去有考试舞弊行为的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要重点关注。

3.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舞弊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是由于道德观念淡薄引起的,不仅可以弱化舞弊的主观规范,也可以让学生对舞弊产生积极态度。为此,要从诚信意识、公平意识、公正意识等方面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有效地防范和消除产生舞弊行为的诱因。

[参考文献]

[1]何香仪.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1(03).

[2]冯晓玲.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的归因与对策分析[J].考试研究,2009(02).

[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矿工违章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06).

篇4

关键词:类比思维;物理化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38-02

在材料、化学、化工、生物、制药、冶金等相关专业中,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到对其他课程知识点的把握。同时物理化学也是诸多大学研究生入学的专业考试课程。但是,在物理化学课程具有课程起点高、知识点密集、知识点抽象、难度大的特点。这也使得物理化学“教”与“学”的难度都较高。如何提升教学效果,一直是物理化学教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具体教学中,通过联想、分析、比较、归纳,把已经熟悉的知识模型、知识规律与所研究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并用类似的方法处理称为类比思维方法。类比思维曾经帮助人类获得大量的知识,很多物理学家如开普勒、牛顿、麦斯伟尔都运用类比思维解决了很多物理学难题,可见,类比思维能力是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基本素质之一。

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在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尤其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时,最好能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物理化学教学而言,通过相似关系举出学生熟悉的领域中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由于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类比思维可对学生学习该课程提供直接的指导和启发。另外,类比思维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类比有助于迅速地把握处理问题的关键,变通物理化学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与熟悉的形象化的事物进行类比

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焓、熵函数、活度、相律等。这些概念不易理解,但是用学生熟悉的形象化的事物去类比,可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与掌握这些概念的含义。这种类比思维方法的基本过程是,确定要类比的目标问题对象,然后确定类比源对象;之后对目标问题对象与类比源对象进行比较,进而找出他们之间的类似关系;根据目标问题对象的已知信息,对其相似关系进行重整化处理。

例如,学生在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章节内容中利用熵判据ΔS≥0来判断隔离系统的方向与限度时,普遍感到不好掌握,我们就类比生活中的现象来进行解释。即让同学试想自己生活的房间,如果平时不注意清洁和整理,用过的东西随意丢弃摆放,用不了多长时间房间就会变得很混乱。这样,同学们在理解熵增加的本质即系统内部自然发生的随机过程打破了原有的状态限制,使得系统内部元素的状态更多,就会感到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更易于理解与接受。

所以,利用类比法,使抽象、陌生的概念变为具体、熟悉的知识,降低接受抽象概念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这种思维方式通过选取合适的类比源对象和目标问题对象以直观的、形象的图景映入学生脑海中,使其具有形象思维的特征。

二、与其他课程内容进行类比

学习类比思维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很多知识点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类比思维的培养,既依赖于形象思维,因为只有通过想象作必要的类比示意图,才能将原来不同的两种物理模型、物理规律之间相互联系起来。同时又借助于抽象思维,因为只有抽象思维才揭示出两个事物的共同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

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除了与形象化的事物进行对比,物理化学的知识点还可以与很多其他课程内容进行类比,以此来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新的物理化学问题。特别是物理化学与其他课程,比如大学物理、大学化学乃至高中物理和化学之间都有部分相似的教学内容,那么就可以采用类比教学法,利用学生较为熟悉、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去启迪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中新的知识。

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内容,同时也是物理化学中的内容;那么,在讲授物理化学中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两节内容时,就可以采用类比法,指出与大学物理所学内容的相同之处,同时强调二者存在的差异,如此循序渐进同学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指出,不管是大学物理还是物理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的都是系统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问题,包括功、热和热力学内能或称内能等。但不同的是,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中,仅针对理想气体这一简单的系统,计算过程也相对简单;而物理化学的相关内容里,系统不仅包括理想气体还包括液态、固态物质,而且系统经历状态复杂,不仅有恒温、恒压还有相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等复杂的过程,同时相应的引入了新的概念,如摩尔相变焓Δ■■■H■、摩尔反应焓Δ■H■■等,所以计算过程相对复杂。这样,通过类比就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新旧知识之间互相沟通。

三、对课程内部知识之间进行类比

物理化学课程中有很多非常相似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集中以大量类似的化学方程式来呈现。面对大量的物理化学化学方程式,学生往往感觉记忆困难。巧妙运用类比法,会让方程式记忆变得轻松并且深刻。

例如,范德霍夫渗透压公式被认为是物理化学界的经典理论之一,被写在世界各国的物理化学教科书中,范德霍夫的渗透压方程式表述为ΠV=n■RT,但是其概念不容易掌握。我们可对比学生们所熟知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发现二者具有相似的组成,比例常数与气体状态方程式中的常数R也基本一致,所以可对比这两个公式的特点来帮助同学们进行理解、掌握与记忆。

再比如,物理化学中有些方程式的导出过程也可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推导。比如真实气体的范德华方程式(P+■)(V■-b)=RT,就是通过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进行对比,添加了压力修正项(■)和体积修正项(b)而得出的。类似地,在多相多组分热力学章节中,提出了“偏摩尔量”这一重要概念,解决了体系中多相、多组分的组成变化对体系状态影响的问题。采用类比思维,只要将纯物质的任一广度量替换成偏摩尔量,则可根据纯物质的热力学函数关系,写出多组分系统中任一组分的热力学函数关系。

物理化学课程方程式繁多、复杂,看似难以理解和记忆,然而从整体上去把握,就会发现不同章节的方程式只不过是同一个方程式在不同条件下的演变形式而已。因此,在讲授基本原理和基本方程式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类比或比较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另外通过类比来找出各个方程式之间的共同点和关联性,既加深对物理化学本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也使学生对自然规律的普遍适用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四、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形式,类比推理的过程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类比思维是类比推理过程中的各种思维形式的总称。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类比思维,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规范。

首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类比思维在科学发展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类比思维的重要性。比如爱因斯坦从引力场几何化的成功作类比推理,致力于电磁场的几何化,进而建立“统一场论”的思想,这样的类比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从而激励并增强学生运用类比思维解决新问题的勇气。

其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类比源”。虽然类比思维既可以近亲类比,还可以边缘类比。但是教师与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心理特征都呈现出较大的不同。部分教师在追求专业知识精深的同时却对当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时代背景少有了解,这可能造成教师在进行类比教学时难以找到合适的类比原型。另外,部分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可能导致他们在理解类比源时产生一定的困难。这都需要教师要主动地积累深厚而广博的知识,尽可能广泛地涉猎目前时展的特征和其他领域的知识。这样类比源的选择范围越广泛,类比的形式越灵活,也越能发挥类比的作用。

最后,类比法中虽然包含了许多辨证的关系,如相似与相同、同一和差异、偶然联系和必然联系,现象相似与本质相似等等,但是教师应该适时地提醒学生,类比思维作为一种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它不同于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也不同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它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因此,采用类比思维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必须事先提醒学生注意到各种差异对类比结果的影响。教师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要注意类比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准确地应用类比思维接受新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类比。

实践证明,采用类比思维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还有利于对复杂物理化学概念、过程的具体化、形象化,能帮助学生通过类比联想寻求思维的线索,获取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提升物理化学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丹,贾建光,马丽景,吕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06):42-44.

篇5

关键词: 商务英语 毕业生调研 启示

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为宁、沪、杭三角地带之中枢,水陆交通方便,外经贸活动和文化交流尤其频繁。金坛经济的加速发展,使英语商务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企业发展和对外交流作了有力支撑。金坛中等专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自开办以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进一步了解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各方面发展情况,我们对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

一、调研概况

(一)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调研情况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需要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从数量需求来看,分别是进出口业务部门、涉外单位行政部门、销售部门等。而在众多英语能力中,用人单位更看中口语和写作能力。在学校所开授的相关专业课中,商务英语洽谈、商务英语函电、商务英语会话等更实用。商务口语、商务英语函电和商务翻译这三方面最能体现本专业的竞争优势。除专业能力之外,人际沟通、社交礼仪和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也颇受重视。

通过以上调研的情况来看,商务环境中的英语口语、写作能力是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的专业工作核心技能。这就要求学校在采用“项目教学”、“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要着重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善和优化课程设置,形成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调研情况

10届以来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调查表明: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1%以上。95%以上的毕业生在企业单位工作,以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居多,少部分为中外合资企业,个别的是外商独资企业,个别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工作。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68%左右从事进出口贸易,16%左右从事涉外文书和办公室文员工作,从事幼儿园、小学和培训机构教师工作的占12%左右,还有4%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或从事其他工作。70%以上的毕业生初次就业月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毕业生对商务英语专业办学满意率达93%以上。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如此高的初次就业率,充分说明商务英语人才至少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是需要的人才,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60%以上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与专业的“培养具有扎实的商务英语专业综合知识与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说明学生经过高职阶段的集中学习,基本具备了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

二、调研启示

调研显示,很多企业需要商务英语人才,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外贸工作且待遇较高,周边院校稳步扩大招生和外向型企业增加等情况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该专业的办学现状和市场情况,用人单位很看重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商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商务写作能力,这就更加明确了本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实践安排等方面体现。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通过职业规划与指导,使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职业、掌握择业技巧;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实,从而更好地为本地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对策思考

(一)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学生入学教育之中

在学生入学之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转变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职业情况,掌握职业技能,明白为何而学习,进而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

(二)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在高职教育之中

高职学校只有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在高职教育之中,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开展职业规划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正确面对新问题,从容应对新变化,形成新对策;勇于投入创业实践,不怕挫折,艰苦创业;善于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要注意的是,在职业规划与指导的过程中,要与专业课结合,做到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与指导

首先介绍职业特点,增强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其次了解自己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最后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四)加强职业规划与指导的机构建设

为了提高就业指导的科学性、系统性,学校要建立相关的职能机构,配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同时安排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门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常抓不懈,保证职业规划与指导的时间与空间,实现职业规划与指导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匡霞.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职教通讯,2010(12).

篇6

[关键词] 显微超声技术;化学药物;根管;清洁度;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6(b)-0105-03

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根管的成型与清洁状况。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波在根管预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工作效率。声波器械属于一种振动性器械,可安装至空气转动马达,能够有效地将声能转变为机械能,价格低廉,其预备根管的效果较普通器械更佳,且能实现根管清洁目的[1]。本研究主要对本院口腔科收集的因正畸拔除或牙周病拔除的40颗单根管前磨牙进行系统试验,旨在探讨显微超声技术与化学药物冲洗对根管清洁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口腔科收集的因正畸拔除或牙周病拔除的40颗单根管前磨牙作为研究对象,存储于0.9%氯化钠溶液中备用。将40颗单根管前磨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颗。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离体前磨牙根尖均处于发育完整状态;②牙体未显现磨耗、龋坏等情况;③根管弯曲度处在5°~10°之间,初尖锉以置入15号锉时略感阻力为原则;④牙齿表面牙石、软垢等清除。

1.3 排除标准

①形态异常、发育缺陷牙齿;②根尖显现喇叭口状,根尖孔形成不完全;③根管相对粗大,初尖锉>15号锉;④牙根长度相对过小或过大;⑤伴有根管既往治疗史;⑥根管呈多方向弯曲,且伴有解剖变异现象。

1.4 方法

1.4.1 根管预备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开、拔髓处理,根管工作长度以咬合面直至与根尖孔相距1 mm处的距离为准,对根尖孔作粘蜡封闭处理。采用产自美国的机用镍钛,将ProTaper转速调整为350 r/min,应用冠下法行根管预备处理。具体方法:先采用K型锉(10号及15号)对根管进行疏通,并利用S1号锉,对根管中上2/3部分进行预备,再应用10号锉明确工作长度。ProTaper系列主要包括三根修形锉及三根成形锉[刃长(mm):14;成形锉S2、S1、SX尖端直径(mm):0.20、0.17、0.19;修形锉F3、F2、F1尖端直径(mm):0.30、0.25、0.20;尖端1/3锥度(%):9、8、7],行根尖1/3制备处理,并采用根中、根尖2/3构成流畅性锥度。自S1S2,再从F1F3行根管预备,确保每根锉均可达工作长度。在预备过程中,每应用一个根管锉均采用3%过氧化氢与17%、1 ml乙二胺四乙酸行根管交替冲洗。对照组采用单纯性化学药物冲洗,采用5 ml注射器于根管内冲洗17%乙二胺四乙酸40 ml,确保针头处于根中1/3及根尖1/3交界部位。实验组采用超声荡洗法冲洗,应用产自瑞士的超声治疗仪,将超声锉置入根尖1/3与根管(或根中、根管冠部)1/3交界部位,超声持续振动2 min,将水速调整为20 ml/min,中档功率,在根管内进行振动,取颊舌向为振动方向;完毕后,采用注射器于根管内冲洗0.9%氯化钠2 ml。

1.4.2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 在已预备好的牙齿釉牙骨质界作一环形沟,依次在舌面、牙唇面上各做一条与牙体全长相贯穿的纵形沟;将金钢砂车针刻痕(显示根管壁)标记为根尖、根中、根冠1/3位置,采用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清洗,行预固定。在低真空干燥处理后将样品黏附于样品台上喷镀铂金膜;最后,行扫描电镜镜下检查,对两组的实验样本根管壁根冠、根中、根尖1/3部分放大1500倍,每一部分选取三个视野予以观察。

1.5 观察指标

参考WHO制订的根管壁玷污层分级标准[2],以牙本质小管显露状况、玷污层厚度为依据,行根管表面清洁度评分。①1级:未显现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口处于清晰状况;②2级:存在较薄的玷污层,多数牙本质小管开口呈暴露状;③3级:伴有均质或薄层玷污层,5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根管冠1/3根管壁玷污层清洁效果的比较

两组根管冠1/3根管壁玷污层的清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根管冠1/3根管壁玷污层清洁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根管中1/3根管壁玷污层清洁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根管中1/3根管壁玷污层的2级清洁效果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根管中1/3根管壁玷污层清洁效果的比较[n(%)]

2.3 两组根管尖1/3根管壁玷污层清洁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根管尖1/3根管壁玷污层的2、3级清洁效果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根管尖1/3根管壁玷污层清洁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根管系统消毒、清理工作中,根管冲洗具有积极的诱导作用,而声波器械切削能力良好,本身伴有内置式冲洗装置,可连接牙科综合治疗台上的有关设备,形成持续性冲洗流,弥补了常规根管预备中根管冲洗方法的不足,且操作时间短,可缓解手指疲劳度,去除碎屑应力小,值得临床积极应用[3]。在根管预备过程中,根管壁往往伴有一层玷污层,常规冲洗方法无法将其完全去除。在根管充填前是否去除玷污层仍存在争议[4]。最新研究显示,玷污层可使牙本质通透性下降,诱导细菌渗入牙本质小管。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对细菌具有屏障作用,再加上感染根管内细菌极易浸至牙本质小管内,导致常规根管冲洗后,细菌仍难以消亡并大量繁殖,而玷污层对牙本质小管内细菌具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根管冲洗剂的抗菌效果,抑制根管紧密充填,微渗漏率大,因此玷污层去除属于根管治疗成败的关键[5]。

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根管超声冲洗具有空穴、声流及协同作用,能有效增强抗菌冲洗剂的理化性能,推出根尖的碎屑量优于常规药物冲洗法,对玷污层、碎屑的清理效果颇佳,抗菌作用明显[6]。有研究对传统法清洗根管与根管超声清洗能力予以扫描电镜评估,结果显示,超声法预备标本清洁度更高,玷污层显著减少,提示显微超声技术对根管清洁度具有重要影响[7-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去除根管中1/3根管壁玷污层及根管尖1/3根管壁玷污层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显微超声技术根管清洁效果优于常规药物冲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童方丽,谢成婕,曾雄群,等.显微超声技术应用于根管再治疗中牙胶去除的体外评价[J].广东牙病防治,2012, 20(2):75-78.

[2] 黄轶锋,洪瑾,杜嵘,等.显微超声技术结合热牙胶充填进行根管再治疗效果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10):1409-1412.

[3] 周艳,秦念红,朱丽红,等.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5):698-701.

[4] 周利文,高永波,于莹,等.四手操作在显微超声技术疏通钙化根管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4,31(14):61-62,64.

[5] 徐强,邵红,邓永强,等.显微超声技术在根中下1/3取断针的疗效及策略[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1):1176-1177,1181.

[6] 郭冬梅,张卫平,郭艳莉,等.显微超声技术治疗磨牙中上段不完全钙化根管的疗效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3):214-215.

[7] 陈静,杨永进,蔡兴伟,等.锥形束CT和显微超声技术结合EDTA治疗钙化根管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8):858-861.

[8] 李晓娜,方加铄,朱澌洁,等.显微超声技术联合先锋锉疏通钙化根管的临床应用[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7):350-352.

[9] 顾明,王普武.显微超声技术在塑化根管再疏通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16):2457-2458.

[10] 朱涛,刘燕燕.超生波根管预备清洗消毒的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27):6071-6072.

[11] 刘莹,李纾,陈亮,等.不同根管再治疗器械与氯仿联合使用去除根管充填材料效果的比较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7):454-458.

[12] 王菲,樊睿,荔鹏,等.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牙科诊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6064-6066.

[13] 童方丽,谢成婕,刘眨等.ProTaper镍钛系统去除根管内充填物的效果评价[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5):648-651.

[14] 方溢云,林正梅,陈巨峰.2种镍钛再治疗器械清理根管内充填材料效果比较[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 28(1):85-89.

篇7

【关键词】 理解 实验 研究型 积累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学生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必须要对这门学科有足够的重视,不能浅尝辄止;其次还需要有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生物的学习不同于数学,他不需要题海战术,只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少量的练习就可以有所提高;最后,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贵在坚持,这一点对于所有学科都适用。

学习态度方面,很多学生对生物都不是很重视,认为它简单,高考里面分值少,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语数外及物理化学上,高考考理综的时候甚至选择放弃生物后面的大题,而去做物理化学,这种做法是非常消极的,所以在讲学习方法之前,必须先明确一个事实,生物其实不难,每一个学科都不能轻易放弃,在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放弃一门学科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你放弃了就等于起步点比别人低了一个台阶,就算别的学科发挥再好,也于事无补。所以,端正学习态度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着重讲一下学习方法。

第一,明确生物学习的侧重点。高中生物学习的精髓在于“记忆”和“理解”,有人会问,这两点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呀,有什么区别么?当然有区别了,这两点孰先孰后是很有讲究的,对于数理化这一类的理解能力偏强的学科,我们要先理解,后记忆,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公式,定理,结构分析等等,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东西自然是要先理解透他们的原理,由来以及发展规律等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然而生物学科研究的是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遗传因子,生物个体等等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却又很陌生的东西,以及他们之间独特的转化关系,所以这就需要同学们先花功夫去把这些名词术语,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转换关系都记住,然后再通过老师讲解,例题分析的过程加以理解,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第二,要重视研究过程。大家应该都有发现,近年来高考生物最后总会有一个大题是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来发现问题并解决它,由此可见研究过程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研究过程包括,观察和实验。我们打开第一册生物课本,上面就着重讲了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而观察则是最基本的技能,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实验室里,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各种生命现象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这对生物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只有观察还远远不够,还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来探究和验证所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和特征,这些往往需要引起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学校可以多开一些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和实验相结合,可以迅速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好让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有更好地发挥。

第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高中生物的学习仅仅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生物是一门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它研究的就是生命活动,生命就是活生生的研究体。因此,我们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相互关系,学着去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发生在身边的生命现象,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以致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地理解生物学习的精髓。

第四,学会思考和总结。学习生物不仅仅要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点,还要善于分析和对比理解,例如,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有什么不同之处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和总结,在比较两个类似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很容易的让思维发散开来,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还要牢记概念,避免弄混淆。

第五,重视验证过程。生物和化学一样,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验求证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切不可因为怕麻烦,或者怕危险就“懒省事”。只有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眼看到、亲自验证过的知识,印象才能更加深刻,记忆理解才更加容易。

篇8

高中生物比初中生物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有一些吃力,从而降低了教师教学效率和效果。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不仅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对生物教学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能够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更好、更快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有兴趣,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有兴趣,才会有探索、研究的动力;有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有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就更容易。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1)生物场景再现,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营造一个最贴近教学内容的场景,让学生在活跃的、生动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和教师一起学习,这样教学效率就会突飞猛进。例如,在学习器官移植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关于器官移植的影像,让学生对器官移植产生足够的好奇感。这时教师问:“同学们是否想了解关于器官移植的更多知识呢?”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教师再将器官移植发展的历史(即初想阶段、实验研究阶段、临床早期和发展阶段)和器官移植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突出贡献传授给学生,他们一定听的特别投入,对新知识也记忆忧新。学生快速地掌握了新知识,教学效率也就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2)问题式教学,让学生产生疑本文由收集整理惑,刺激学生的学习细胞,使学生迫切地想要得到答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教学模式,我们就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如我们吃的东西如何在体内消化?消化情况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人和动物的消化方式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巧妙地让学生走到教学内容中来,并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及时加以总结,整合学生自己探讨出的答案并加以补充说明,使所学知识更加完整和系统。

(3)模型和标本的展示。模型具有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特点,对于研究生物内部结构有着更加直观的展示,使学生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先睹为快,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容易。特别是高中生,他们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分析和学习研究的能力,当他们看到模型的瞬间就产生了好奇心,便会有自主去探索的冲动;能最容易接触到实物的标本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促进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二、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

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适宜地将生活实际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及时地给枯燥无味的生物内容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教学更加有活力。学生也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感知生物学的实用性。例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课的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来进行讲解,从当地的气候变化、水资源情况、环境污染等学生们熟知的情况入手使学生更重视所学知识内容之后,再延伸到学生所学习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中来。这样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式,加快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做好生物笔记,有助于课下查询和温习

在学生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都有非常齐全和工整的笔记。这就说明笔记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生物学笔记是学好生物的秘密武器,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记笔记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通常学生都不愿意记笔记,其原因是他们认为教师讲的内容课本上都有,不愿意记或是有些同学想记却因为跟不上等其他因素而不记。见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课时要不断地提醒学生记好笔记并相应地放慢语速。教师平时要对学生记笔记的方法加强指导,使学生记笔记的水平得到提高。

四、建立错题记录本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习题的类型也非常灵活多变,但是我们都知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么变都不会超出课本的理论知识。很多题目只是变了

转贴于

一种说法,其考察的知识点还是一样的。学生面对如此纷繁杂乱的习题世界,怎么样才能高效率、高正确率地完成问卷呢?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养成记录错题的习惯。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第一遍做对的题很难在下次遇到类似题目时出错,反而是那些第一次就做错的题目即使教师讲解明白了,当再次遇到时也特别的容易出错。这就需要我们对知识进行不断地巩固和温习。可是我们面对如此多的知识点全部温习就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不但会精神疲惫,而且也不会有太大的成效。那些已经掌握不会出错的知识点我们完全可以不去温习,但是当我们拿起课本或笔记本时又不知道哪些是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哪些是没有掌握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生平时将那些错题都整理到一起,并在每道错题的下面注好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自己做错的原因,这样当我们想要温习时拿出这个整理好的错题本就一目了然知道自己要复习哪些内容了。

五、重视学科间的联系

有些教学内容不仅单单只是涉及生物学的内容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和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这课,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就与化学联系紧密。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科间的联系,让这种联系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物教学,从而使生物学习更加简单化和轻松化。

六、实验课程让生物教学更加生动和充实

篇9

受到高考扩招、学生生源数量逐渐减少等诸多社会因素影响,高中学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知识素养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有很大提高,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学生表示“不会学、学不会”,这与学生在初中时所掌握的生物知识水平有直接关系。高中生物的知识体系十分复杂,其知识点要比初中生物知识点难得多,学生动手能力弱、学习兴趣不高及态度差等都是影响其学习效率的主要原因。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对其教学质量的影响,只有在帮助学生掌握高中生物知识正确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学习习惯,才能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以确保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满足高中生物教育发展要求。

二、高中生物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教育体系中最受认可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对新课程内容的预习,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课堂教学上的重难点,哪些知识自己可以不在教师的讲解下掌握,哪些知识自己理解不了需要在课堂上听取教师讲解,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1]。教师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掌握新教学内容中的生物学概念,不能只将预习作为一项简单的看书活动,而是在预习之后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意识到生物教材中哪些是重难点,自己通过预习掌握了哪些生物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注意分析、归纳生物知识,注重预习中生物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听课,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二)养成课堂笔记的习惯

高中生物课前预习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但是很多学生都表示在课堂上听懂了教师讲授的知识,但是在实际做题过程中无法掌握正确的思路及方法,这是因为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只能积极听取教师的讲授,高度的思维集中虽然可以让学生理解、记忆更多生物学知识,但是在课程完成后没有对生物知识进行巩固。高中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记笔记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将更多生物知识点集中到课堂笔记中,更能使教师讲授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记录的知识点进行吸收,这样才能将教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生物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也是实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2]。

(三)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后,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堂笔记中知识的及时复习和巩固,对强化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和巩固是一个强化知识记忆的过程,而学生的课后复习便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思维进行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成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出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生物知识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发挥自身能力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在复习过程中形成高效的生物学习规律及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作用。

(四)养成通过习题巩固知识的习惯

学生要想彻底掌握高中生物知识不能只依赖于记忆,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并不代表其运用能力,所以学生要通过大量习题训练对高中生物知识点进行转化,从最基本的记忆转化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解答生物习题的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深度,而且可以加深对各种生物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是学生将高中生物知识转化成自己东西的有效过程,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巩固知识的习惯。学生在做题训练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知识体系的实际状况,对自身掌握较薄弱的知识内容可以多做一些习题,这对补充学生自身的知识缺陷、弥补知识漏洞有重要作用,从而可以实现学生生物知识系统化建设的目标[3]。

(五)养成总结学习规律及方法的习惯

篇10

【关键词】生物;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一、调查准备

1、调查对象

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生物学是在初中阶段,对于七年级(初一)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陌生的全新的课程,虽然对生物学这门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尚未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物理化学还未有开设任何课程,学生的学习压力小。八年级的学生与七年级的学生不同地方在于以下几点:1、经过一年的生物学习,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出现了分化,有的同学依旧很感兴趣,有的同学的兴趣已经被消磨殆尽了。2、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老师课堂授课已经有了熟知,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3、八年级已经开设了物理这门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众人思维中物理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生物(近五年,无论是在中考还是高考卷子中,物理所占比重高于生物),家长的敦促,还是学校在课程安排上的变化,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学生对生物的态度必然会有所改变。综上所述,此次调查对象为水电学校八年级全体学生。

2、调查形式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和聊天式。在八年级发放问卷共33份,回收33份。此次问卷共设有11个问题,由选择题和问答题组成,其中第1、5、6属于关于学习生物兴趣调查,第2、3、4、8属于关于学习生物的态度的调查,第4、7、9、10、11属于学习方法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习兴趣方面

69.7%的学生对生物依旧抱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有的学生是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下,继续学习生物,其实对生物一点兴趣都没有。

在日常生活中,有63.6%的学生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深入研究,同时会参加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兴趣小组。

影响生物兴趣的因素:

(1)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

丰富多彩的植物,千姿百态的动物,神秘的生命现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通过和学生们的聊天,很多学生对动物行为,动物生理感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和家长的称赞,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生物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利用生物学,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例如:为什么凉拌西红柿会出现很多西红柿汁?通过“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的学习,同学们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向家长解释了了一些生活现象,同时获得了家长的称赞,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3)老师的讲课方式方法影响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在聊天式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学生更喜欢老师采用边实验边讲解的方法讲授课程内容,其一,通过实验,学生能观察到一些神奇的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其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

2、学习态度方面

虽然现在物理课已经开设,但是有54.5%的学生依旧能每天在课下利用30到60分钟学习生物,仅有12.7%的学生分配给生物的学习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

学习的时候,仅有36.4%的学生能主动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或者说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根本就不了解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一直没有摆正学习态度,无论是生物还是其他科目,学生应该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

3、学习方法方面

除了在选择题部分,会了解学生的一些预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面对不懂问题时的解决方法,在仅有的一道问答题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总结,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有预习或复习的工作。但是仅有少数学生有课堂记笔记的习惯。

(1)课前预习情况

众所周知,预习是听好课的基础,也是体现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式之一,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以养成课前预习或者课后,但是两者都能主动完成的学生还是少数。大多数学生的预习只是把课本看一遍,而在预习过程中能发现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但是,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在预习结束后通过练习题来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

(2)听课情况、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上,学生往往能以最大的效率记忆和理解知识点。但是学生在前半节课是能高度集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的注意力慢慢的下降,此时学生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因素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老师的讲课方法这种情况约占63.6%,大部分学生表示,希望老师在课上除了讲授理论知识以外,应该多涉及一些与理论知识相关的生活问题,在讲授结论性的知识时,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找寻总结结论。

(3)课堂笔记的情况

通过调查,仅有27.3%的学生有记笔记的习惯,而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在笔记中突出重难点,而这些学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说明他们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容易抓住重点,节省时间。

基于从学生听课和记笔记的方法的区别,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记笔记。

(4)复习情况和方法

此次调查显示,有复习习惯的学生占大多数,但是能坚持至始至终坚持复习的学生并不是特别的多,尤其是到了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前复习比率也较高。72.7%的学生在期中期末复习的时候除了紧跟老师复习外,就是向成绩优秀的同学借笔记,还有的同学采用题海战术。我个人认为,这种两种方法不可取。首先,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方法。笔记,只不过是一个辅助你理解记忆的工具。借他人笔记用来复习,可能会降低自己的学习效率,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目的。第二,复习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去复习,如果全盘复习,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觉得枯燥。第三,毕竟才初二,而且生物有是不参加中考的科目。自己的任课教师出的题不会为难学生,真的没有必要进行什么题海战术。就算参加高考生物也没必要实行题海战术。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

(5)作业情况及其方法

所有学生都能及时的按质按量的完成老师留下的左右,有的学生会选择一些练习题做为补充练习。在做作业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题,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向老师询问来解决,只有12.1%的学生会先通过上网查询自己解决,如果通过查阅资料还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会再向老师求解答,还有一些学生则就会把不会的题空出来,等到了习题课时再解答,仅有9%的学生会把作业中与不会的题相关的题拿出来做,以此来巩固相关知识点。

三、几点建议

1、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符合现代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依,生物教学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情感培养、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1]。除了这些要求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不同阶段对知识的接纳程度设置合适的教学梯度。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劳逸结合――适当穿插一些视频、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事或者联系热点问题,或者通过一些小的实验及时调节学生的状态。

2、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是学生喜欢生物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照着课本讲,理论与生活脱节,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在某些知识上产生歧义。例如:俗话说:鸟不尿尿,理论上却是“鸟有排泄系统,即排尿有排便。”学生就容易产生歧义:鸟究竟排不排尿?俗语是人们利用语言将多年积累的实际经验保存下来的方法,而理论是通过实验论证得到了,两者都没有错,这时就需要老师充当桥梁建筑师,将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现在的学生,尤其是00后,他们接触的东西都是最新的,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要要求老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指引学生去用理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

3、考试改革,使学生更愿意学习生物

考试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还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通过调查,仅仅是初二的学生,在面对一门不参加中考的生物的期中期末考试的复习过程中采用题海战术,由此可见,中考、高考对整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考试方式的改革,让成绩仅仅成为评价学生方式之一,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来评价学生,才能使学生更爱学习生物和其他学科。

篇11

【关键词】人体正常功能,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人体正常功能》是护理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护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人体生理生化理论知识、人体功能检测操作、人际沟通及健康教育等技能,本课程紧扣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该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公认的一门难教也难学的课程。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和调查,现将高职护理专业《人体正常功能》难教难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1、高职护理专业《人体正常功能》难教难学的原因

1.1 课程因素。《人体正常功能》是一门生物科学,研究正常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等生命活动现象。课程主要内容是医学临床专业中《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中的部分内容。该课程概念多、内容抽象、逻辑性强、难理解,尤其是人体各种正常功能的形成机制、机体代谢的过程以及基因等内容。

1.2学生因素

1.2.1高中阶段物理、化学、生物学基础知识不牢。由于《人体正常功能》的许多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高中阶段物理、化学、生物学基础知识,而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生源主要来自高考四批一档或二档录取,且文理兼收。所以,绝多数学生高考成绩相对偏低,文化课基础较差,尤其是文科毕业生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几乎缺如。据观察和调查发现,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思维可以跟上老师上课思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的前一段时间基本可以跟上,但当学到“骨骼肌收缩机制”以及“生物电”知识时,就开始掉队了,于是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开始递减。

1.2.2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不良。高职学生的学习整体上是比较被动的,学习方向不明确,自我责任意识不强,对教师依赖性大,导致学习方法比较死板、机械,缺乏独立探索精神。有一部分学生对待学习如同应付差事,并没有把学习看成自己非常重要的事,自律性较差,勤奋度不足,总是抱着“六十分万岁”,甚至“考试及格与否无所谓”的思想,在学校混日子。较少学生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平时课余很少或从来没有主动去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只是考试前一至两周突击复习应付考试。学生对待《人体正常功能》这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更是如此。

1.3教师因素。教师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我们多数教师很敬业,尽心尽力教学。但有个别教师教学态度存在一定问题,经常抱怨学生基础差、学习不认真,教学过程中缺热情和耐心,教学被动,不认真备课,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将主要精力、时间投入到科研、第二职业等,不愿意化时间钻研教法,对教学效果不积极评价;不接触学生,不关心学生学习,不能及时从学生中得到教学反馈信息,忽视学生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正常功能》难教难学的对策

2.1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身的榜样来诱导学生。从心理角度来讲,人都有一种趋向心理和带头效应,所以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一定要做到爱岗敬业,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感受到一股“正能量”,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也即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对学生要有耐心,课后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关心她们的学习,了解她们学习态度和学习困难,若发现学生有不良的学习态度或不良学习态度的苗头时,及时对她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变消极为积极,最终让学生树立以学为本理念。另外,授课教师也要经常与班级辅导员交流,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营造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

2.2给予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学习态度很端正,但因高中文化课基础不扎实或高中时是文科生或《人体结构》课程没学好,对自己能学好《人体正常功能》信心不足。“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因此笔者认为在给学生上第一次课前,一定要了解所带班级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精心组织好第一次课教学,给予学生鼓励和学习信心、动力,对于该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我们在《人体正常功能》的第一次课上,除了常规地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外,更多的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命活动现象如手能写字、血液能循环流动、听见表扬的语句会感觉到高兴等进行举例来引导学生发现人体内的生命活动现象并推导分析其内在的运转机制,鼓励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在强调该课程的学习需要生物学、解剖学知识做基础时,不要忘了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告诉他们“勤能补拙”的道理。

经过第一次课的激励,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前期学习劲头十足,但部分学生因感觉学习难度太大,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也会陆续出现畏难情绪开始准备退缩,教师应该敏感地有所察觉,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补习辅导,力求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对该课程的学习保持强大的信心和浓厚的兴趣,切不可羞辱打击学生。

篇12

一、“起始课”的目的和意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对于“起始课”的重要意义早已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某学科某一学段的第一课,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本学段准备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但作为高一生物“起始课”,除了具备一般“起始课”的特点和意义外,还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即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初高中生物知识特点、课程目标以及学习方法指导的重任,以便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快速适应高中的生物教学,达到高效学习之目的。

二、“起始课”的内容设置

(一)初中、高中生物课程的不同

1.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的不同。

初高中生物尽管在课程理念上保持了一定的一致性,都遵从了“提高生物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理念,但在此基础上高中又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以体现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更高要求,且在内容和目标上也呈现出了一定的递进关系。初中侧重于对生命现象的了解和认识,而高中则上升到了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的层面,更侧重于对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解与应用,注重对学生探究、综合和分析应用能力的提高。比如“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高中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讲“活”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另外,由于生命科学是发展中的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在一些生物学原理和结论的阐述上也发生了变化,使其趋于更全面、更科学、更严谨。如酶在初中表述为“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它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而高中却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这就将酶的范围扩大了,说明酶的化学成分除了有些是蛋白质外,还有一些是其他的有机物,如RNA。在高中,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知识上的变化,从而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变化,以准确记忆和应用。

2.初中、高中学习方法的不同。

高中生物的学习既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又要注重对基本生物学原理、生物学结论等知识的记忆,这样才能用规范、科学的生物学原理或术语分析、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简单记忆上。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高效学习,我们从课堂听讲、做笔记的方法以及课外学习时间安排等方面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指导。

(1)听讲、做笔记要兼顾。

首先,提醒学生避免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上课不动笔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听懂只是学习的最低层次;若上课听不懂,说明基础比较弱,就要花大气力去预习;但是听懂了还必须做适当的记录,毕竟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记忆和遗忘都是有规律的,必须遵循规律加强记忆,避免遗忘。另一个是上课只顾做笔记,一节课的笔记非常整洁、完整。这类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做笔记,根本不知道教师讲授的内容。

其次,介绍正确的听课方法。提前预习所学内容,在教师讲解过程中,涉及教材上没有且有利于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的拓展与补充内容要做笔记;教师对教材中定义、原理或结论的解释中,遇到自己没想到或理解偏差的地方要做笔记。课堂笔记应该是比较简洁明了的,往往只有自己能很好领会,其他人看不太明白。为了让知识更系统、更完整,方便自己以后复习,还要利用课外时间对课堂笔记再做适当的整理和修缮。

(2)学会放弃是一种学习策略。

研究表明,一个学生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会或稍微努力一下就会的知识上将得到最大收益。上课听讲也是如此,在课堂上若遇到听不懂或不太明白的问题,要大胆暂时放弃。放弃不是丢弃不管,而是迅速把问题记下来后接着听教师后面的讲解,记下的问题利用课外时间找同学或老师帮忙解决。切忌上课遇到问题就反复纠结,有的甚至找同学询问,这样不仅影响自己听课,使自己漏听更多的重要考点,而且还可能干扰其他同学听课。所以,适当放弃实际是为了得到更多。

(3)不需要每天都安排很长的学习时间,但要每天都坚持学习。

由于生物课时少,每周授课内容有限,加上生物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的逻辑联系不是很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不加强记忆就很容易遗忘。同时,生物学科的答题规范性要求很高,必须用规范的术语(即教材中的生物学原理和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及时巩固复习、反复记忆是学好生物的前提。为此,我们给学生提出了每天坚持用10分钟时间学习生物的要求。学习内容可以是复习,也可以是预习,但一定要坚持。

(二)高中生物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质,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化成长,我校特意为学生开设了一系列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和发展。

1.国家级课程。

国家级课程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与要求设计的,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每部分包括三个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主要介绍模块间的关系和文理科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及必修一的知识框架。

2.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最优化发展而设置的一系列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我们生物学科开设了三类课程:拓展课程(竞赛班和培优班)、主题课程(由校内外专家定期对某一主题开设讲座)、提升类课程(通常说的“辅差”)。同时,介绍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时间安排等。

(三)高中生物课的评价体系

为了尊重学生的特长和创造力,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自主性、独立性、坚持性等良好个性品质,发展其良好的自我意识,我们根据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科特点,兼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采用多元方法拟订了评价体系,其中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加分三个部分。

1.过程性评价(50%)。

(1)平时表现(30%):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参与、课后复习和反思提问等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一般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等四个等级。具体评价目标如下:①提出问题(5%),②随堂检测(5%),③作业(10%),④实验(10%)。

(2)单元测验(10%):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25分钟的限时检测。

(3)期中考试(20%):学校组织的学期中段考试。

2.终结性评价(40%):期末考试(模块考试)。

3.加分(10%)。

生物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发展性的前沿学科。为了激励学生关注生活、生产实际与生物间的联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生物学科的学习,我们开展制作模型、制作生物专题手抄报、撰写生物科普小论文等一系列的竞赛加分活动。同时,对于积极地为老师提供辅助教学素材的也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

篇13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学科;教学

1 引言

2001年6月5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帷幕。2003年4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十多年过去了,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们都深刻地意识到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能力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

教师们积极寻找方法教育、能力教育的有效途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师们积极实践课本教材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让教师的教、孩子的学如沐春风、沁入心脾[2]。与此同时,教师们也意识到探究性学习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需要多角度寻找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辅助达成有效教学的目的。心理学研究已经得出精确数据:生活中人们接受的环境信息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其他6%则来自味觉、触觉以及嗅觉等感官刺激[3]。因此,视觉潜能如何开发使用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方向。

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以灵活的学科思维发展为主线进行有效学习,培养科学素养。心理学研究的人类记忆结构是网格式的,学习素材呈现的非线性结构更接近客观事物的性质本身。因此,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工具也是极适合学者学习的。

2.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

思维导图是思维可视化的技术之一。这一概念被引入教育领域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由图形、符号等视觉感官刺激产生的意象联想成为促进教者和学者双方创造力共同得以提升的源动力。在这种主动创造的学习环境中,师生双方均会有所受益,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升。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图多、结构图间的联系多,概念多、概念间的联系多,知识点琐碎复杂,这些特点都决定了高中生物教学适用思维导图这一科学方法。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尝试把思维导图引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3.思维导图概念

思维导图的雏形可以追溯到达・芬奇的个人笔记。他们图文结合、层次分明、极具想象力的笔记形式让人对所述知识点一目了然,甚至还激发起人们足够的欲望去进一步探索。

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巴赞(Tony Buzan)发现“最伟大的科学家”,尤其是达・芬奇,他的笔记中使用图画、代号和连线。他们‘涂鸦’,因而使他们的笔记变得生动活泼。” 后来巴赞基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的基础,在对“学习障碍者”进行训练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放射思维和图形表达的研究结论。之后借鉴记忆技能、创造性思维、语言学、心理学、信息论,提出“思维导图”这一概念。他1974年出版的《启动大脑》一书中正式将这个脑力潜能开发的工具介绍给世人。思维导图是一项多功能的思维技能,帮助我们整理脑中的思考过程,以高效的图形形式呈现出来,被誉为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思维工具。而巴赞也被誉为世界大脑先生。

4.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嗅觉灵敏的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中跟进的相当快,最早是关于课堂笔记的思考,如王功玲(2000)认为思维导图笔记法对快速完成教案非常有效。韩正国(2004)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思维导图在政治复习课中的应用步骤和环节。阳炎(2005)从理论层面阐述思维导图的特点,教师应该利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大脑。王云(2005)简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齐伟(2005)介绍通过软件制作思维导图,通过绘制的过程体验思维导图的应用,并推介了尽量多地使用图像来突出重点的制作技巧。次月,他又发表了关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使用的实例,为教师教学提供实践参考。刘桂花、王立君(2005)利用Mindmanager制作静电场一节物理教学思维导图。此后与此类似的教学实践在各学科中均有出现,统计显示应用最多的学科为教育技术学科、数学学科和化学学科。蔡艳宁、叶雪梅、杨眉结合实例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评价中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新型评价方法特别有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吴沛文(2014)探讨了思维导图在板书中的作用,实现多样化教学,增加教学的整体性、贴近性、系统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高效性、独立性。刘露笛、冯展极(2015)将思维导图引入高校教育专业“教育思维”中,向专业学生介绍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教育思维、触发教学灵感,促成教育专业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发挥教学水平,达成优质教学。

5.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领域现状

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输入主题“思维导图”,并含“生物”,共查到32篇论文,从2007年至2013年,论文数均在5以下,2014年上升到14篇,2015年截止至6月有7篇已经发表。从数据上看,最近两年思维导图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从内容上看,思维导图教学主要应用在提高复习课效率上。吴恩徐(2007)针对高考生物试题越来越需要开放和灵活的特点,提出采用思维导图来提高理性思维(系统方法、模型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和灵感)能力和高三复习效率。,顾煜文、朱玉芳(2012)先后对概念图、思维导图进行辨析。为生物教师正确使用思维导图提供参考。张志鹏(2010)将思维导图引入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2013年以后开始出现思维导图教学教材内容例析,但是至今积累的素材比较有限。

6.结论

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教,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所谓有效性教学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它是针对无效性而言的。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直观化的手段,它确立一个主题为中心,由中心向周围发散形成很多分支,每个分支节点又可以继续作中为心向周围发散,最终形成一张由词语、图像组成的图示,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借助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有助于教师呈现信息加工的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意义学习,提高信息传递的效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代红.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7,42(7):40-41.

篇14

关键词:生物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56-02

微生物学如今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类大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基础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1]。要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应紧密跟踪国际最新前沿,选用和参考国内外优秀教材及研究工具书,从教材建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使课程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本文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教材的选择

目前,国内微生物课程有关的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和功能、营养、生长与控制等[2]。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确定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微生物学》(第二版)这本书作为教材。这本书章节分类明确,内容全面,措辞严谨,重点、难点突出,且有助于内容选择和安排,因此可较好满足理论教学要求。此外,由Pearson Education Inc.出版、Michael T. Madigan等编写的《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3ed》一书,则作为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该参考书信息量十分丰富全面,知识概念严谨,而且有诸多国内其他同类教材所不具备的彩图多幅,展现了微生物学的诱人前景,引导学生投身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良工具书。

(二)优化重点,避免重复

在教学中,应根据选定教材的特点和各个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不同章节的学时数。对在别的课程中涉及到的内容尽量少讲或者不讲,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课程中涉及的部分内容可以不讲,以便重点突出的安排教学内容。

例如,微生物包含了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病毒三类,在讲到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一章,由于同期开设的《细胞生物学》课程详细介绍了真核细胞结构,所以在微生物学课程重点讲述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结构只讲代表性微生物如酵母、霉菌的细胞形态。再如讲到微生物的代谢一章,由于《生物化学》课程会讲到通用的生物代谢途径,如氨基酸、核苷酸和糖类的合成途径,这些生化代谢在微生物学课程里就不重复介绍了,而重点介绍各种在微生物中独具或占主导地位的分解或合成途径,解释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引导出各种微生物工业发酵的产品。还比如,讲到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和微生物与基因工程这两章,由于这两章内容实际应是《基因工程原理》和《基因表达调控》课程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本课程中也不宜作过细的介绍,而应该重点描述微生物在基因工程研究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基因工程的发生发展是离不开微生物的。在讲基因表达调控时,应重点放在原核微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突出微生物学课程的特色和重点。

(三)科学安排

绪论是第一章,万事开头难,先讲好绪论十分关键。绪论概述了微生物的定义、发展历程、对人类的影响及发展趋势等内容。讲授中以人物和事件为主线,介绍微生物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关键人物以及微生物在各个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介绍列文虎克给英女王看显微镜的故事、巴斯德研究蚕病和制备疫苗的故事以及柯赫、弗莱明的主要贡献等内容,使学生在理解微生物学发展历程的同时,直观的感受前人认真观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人类目前仍然面对着多种细菌和病毒为病原体的传染病威胁,另外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沼气氢气等新能源的开发问题,也都与微生物密切相关。阐述以上内容,可使学生明确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相关性以及人类认识并改造微生物进而为社会服务的实践过程,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坚定的目标,积极投入到之后的微生物学课程学习中。

绪论之后进入微生物学各专题的分章介绍,根据讲授内容的丰富程度、知识难易程度,应该有学时分配上的差异。结构与功能、代谢、生长与控制、病毒、生态进化和物种多样性这几章,描述性内容较多,概念名词丰富,应采用图片和动画插放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便于他们记忆;遗传、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这三章,涉及到较多分子遗传学的知识,且与其他章节的衔接性不大,讲授时应该与教材上的章节排列顺序有所区别。例如,可以将这三章内容放在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一章结束后再讲,这样会使知识衔接更好,同时也使学习的难易程度由容易逐渐过渡到难,符合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客观规律。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

微生物学课程涉及大量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介绍,以及较复杂的代谢反应流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文字讲授为主,辅以十分有限且质量较差的图片资料,教学效果不理想[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工具,把抽象性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来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这一直观、准确、丰富、生动的教学方式,在扩大了教学内容信息量、避免乏味的照本宣科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和课后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另一大优势是电子教案可以瞬时拷贝,这个优点可促使学生上课时专心听讲,以免发生因做笔记而漏听或漏记了上课内容的情形。而且现成的教案相比学生自行记录的笔记内容而言,有知识的准确率高和字体的清晰度好等优点。因此,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地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在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突出学生的人本效应等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课堂讨论

为了克服学生上课开小差不专心听讲的常见缺点,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并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在课堂上可安排数次短时间的讨论。因为讨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活跃的听力和口语交流,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讨论的形式是由老师课前布置习题,学生查阅资料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之后,根据回答内容进行分类,然后在下一次课的开始将作业题的几个不同答案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然后最后由教师对正确答案进行讲解。课后学生们反映这种上课形式好,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将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在计算最终成绩时,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指考试的卷面成绩,平时成绩里面,平时作业占50分,学习交流(包括课堂问答、个别交流、参与讨论)占30分,课程学习笔记20分。通过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成绩评定更为客观准确,也提高了学生各方面学习的综合素质。

(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于课堂,提升个人素质

笔者在讲授微生物学课程的同时,课余时间一直从事环境微生物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因此对当前微生物学研究的国际前沿或多或少有所了解。生命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领头学科,其科学研究的发展日新月异。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引入到课堂相关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可以使青年学生及时了解知识的更新程度和全面、重要程度,对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学习甚至研究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十分有帮助的。例如,在讲授细菌S层的结构时,结合自己分离菌株的电镜照片、相关功能基因克隆以及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使学生对该结构的重要性和在技术领域的应用潜力有一个很全面的了解;在讲授氨基酸的合成代谢时,结合自身研究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克隆和转基因植物的生化分析,了解各种氨基酸合成和运输过程,以及它们在微生物体内的代谢路径;讲授微生物的多样性时,引入笔者研究过的沼气池样本产甲烷古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明确这类古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所起的重要生物学功能。除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外,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也不可忽视。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还要做到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正确想法和思想上的困惑,鼓励学生热爱学习,酿造和培育大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生动活泼、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当前世界已处于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快、信息量大。这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也对大学微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应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自身创新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微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既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时代需要,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提高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成为适应未来实际发展需要的高技术、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复兴的机遇、挑战和趋势[J].微生物学报,2010,50(1):1-6.

[2]高明华,张志琰,樊庆德,徐春光,李艳.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76-3777.